总结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总结中要注意重点突出和重点强调,突出问题的关键和重要性。免费提供大量范文。
独钟情于黄沙莽莽的大漠,还有那回荡在历史长河中的悠悠驼铃之声。
在西域的大漠中,天是很高的,然而又似很低地压在头顶上一般。偶尔飞过几只迷途的飞鸟,不带走一丝寂寥,只留下拍打翅膀的声响。这青色天空下的,不只是大漠,还有那一支驼队,刚刚启程,行走缓慢,在这沙漠朦胧而宁静的眼波中,似乎还听得到大汉王朝的叮嘱。
跋涉许久,已到正午。这大漠上的正午不好捱,太阳在上,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上的一切,那清晨青色的天空早已不见,似乎变成了将要融化的一层薄膜。那支跋涉已久的驼队,渐渐停下了脚步,驼铃也不再摇摆,世间仿佛热得、静得只剩下他们相互递水、喝水、擦汗之声。那领头人张骞的目光,却比这大漠正午的阳光更加炙热。
我不知道这商队是否走走停停,但我知道他们不会退却。当太阳渐渐隐去光晖,只留下一点点余光时,我知道,那是傍晚的黄昏,而那驼铃声从未停止。
黄昏,残阳似血。落日的余晖将整个大漠装点出无法言说的悲与喜。天不是亮的,也不是暗的,处于混沌之中又泛着几丝清明,落日余晖打在这大漠上,大漠又将自己的几分威严、几分悲壮给予了天空,让这天空充满着奇异的色彩。红与黑相掺的天色,有轮残阳,还有道孤烟,可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无限的壮志,无限的寂寥!
此时吹来几分凉风,卷起沙丘上的沙子,使它们飞翔在这无限的寂寥之中。这莽莽的黄沙呀,似乎是搁浅在湖里的船,那样孤独;又似乎是上天赐予的劫难,那样凶险,但这黄沙却是这驼队前进的奇路!和着驼铃声,张骞一行人迈着沉稳寂寞的步子,行走在这幅如画般异域风采的景中,从不回头,连骆驼的影子都是豪迈稳健,没有犹豫。
终于到了夜晚,这一整天的疲惫都在朗朗夜空下得到舒展。大漠的夜晚没有云,烂漫星光洒落大地,似宝石似眼睛。而那一轮大而亮的月亮,散落的月光皎洁而宁静,令人不禁心绪万千,难以言说的感慨涌上心头。整个世界都安静了,或许只剩下那商队的篝火还在噼啪作响,映得大漠一点深红。我看到有一个孤影正仰望月亮,是谁?是你,你眼里有苍穹,心中有大汉,是报国,是远大志向。
我钟情于大漠,钟情于商队的信仰与执着。风景,这边独好,而我,也将走出自己的风景。
有人喜爱天际的白云,喜爱它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有人欣赏流水,欣赏它的随心所欲、了无牵挂;有人羡慕繁花,羡慕它的娇嫩艳丽、花团锦簇。人们走在人生之路上,总是不停地观赏着各样风景,总有一处风景宛如暗夜中的那颗明星照耀着内心最深处的角落,成为心中那最美的风景。
仿佛旷野里那摇曳的雏菊,总留给人美好的回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又一次在我的心头荡漾。我仿佛看到了那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老人,他佝偻的身躯已然成为了山水田园中那最美的风景。没有官场名利的喧嚣,没有市井尘俗的羁绊,只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这生活俨然已成为老人内心最美的风景,让他忘记凡世的诱惑,独寻得内心的那一方净土。也正是这风景感染了一位又一位山水田园诗人,让他们寻得了内心那最独好的“景色”。他们用悠然,寻得了心中最美的风景。
文革风雨,文艺花园,百花凋零。一代文豪沈从文也被迫去扫厕所。身为文坛巨匠的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寻找那一片独好的风景,相反,他依旧用那颗赤子之心坦然面对不公。沈老也曾被下放双溪改造,那时的他,生活是清苦的,而他却在给友人的信中写到:“这里的荷花真好,你若来……”身陷苦难却仍为荷花的盛开欣喜赞叹不已,这是一种旷达洒脱的胸襟,一种面临磨难坦荡从容的气度,一种对生活童子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的生命情感。我仿佛看到,那个在万顷荷塘边站立的清瘦而傲岸的老人,被荷花映衬得格外精神矍铄。他用他的谦恭,寻得了内心那片最美的风景。
三毛就是一位永不止步的旅行者,背上行囊,独自远航,只为远方独好的风景。她将秘鲁的海湾凝成琥珀挂在颈间,将阿根廷的草地织成素帛系在手腕,将撒哈拉沙漠的细沙穿成珍珠束起发丝。一花看得一世界,一叶窥得一乾坤。就算途中艰难险阻,困难重重,她还是到达目的地。她用他的禅意,寻得了内心那片最美的风景。
任他远方风景旖旎,江山如画,我独守着内心这一方秀丽心田。因为人在,风景就在:因为心在,风景这边独好。
夕阳渐沉,只剩下缕缕的余辉,轻抹在田野上,淡匀了大地的脸颊。一只蜘蛛在它的罗网上游走,像是在努力把残辉织进自己的世界里,贮存起秋日的温暖。
梧桐醉醺醺地摇曳在风中,几片云浸泡在橘红色的天空,班驳陆离的大地像陈年的老酒。甘醇的味道酝酿着江滨四周的温情。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我感觉得到空气中游荡着温暖和幸福的因子,我知道自己走进了这个天堂。
有一缕淡淡的阳光射进我的眼睛,我扬起了嘴角,思绪在空中盘旋,梧桐的叶子,一片又一片地凋零,叶子宽大的背面,沧桑的纹理,心里有些彷徨,无尽的'空虚。
而树下,闪烁着无数单纯明亮的眼睛,就像是最美丽的麦子花的花瓣一样,那么明亮,就像是纯净的玻璃,它们是属于孩子的,孩子们是没有烦恼的。他们站在树下,伸出双臂,专注地望着一片片摇摇欲坠的叶子,哦,终于落下了,他们咧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兴奋地接起,细细地观察叶儿脉络,这就是属于他们的,明晃晃的幸福,七彩的眸子。
刹那,眼神迷离,幡然醒悟。
草坪上,孩子们双手抱膝,看着风儿带着蒲公英越飞越远,或是把头埋进自己的臂弯里,认真得关注着蚂蚁慢慢地爬啊爬。草丛里那些在抠泥土的孩子们竟会流下汗来,于是,只用自己沾满泥土的手往额上一抹,然后低头,继续他们的快乐。殊不知,他们脏脏的脸庞上透出的笑意依然那么明媚,那么灿烂。
白色的连衣裙,青绿色的草坪,轻盈的脚步,肆意延伸的青草,风,吹野了黑郁的发丝,飘逸连绵了纯蓝色的天。
哦,这就是风景,独特,纯真。
太阳在地平线上摇摇欲坠,云好一大块,长长的,灰灰的,但不象下雨前的那样。云,在那边好久好久,我眼中看到的似乎它一直没有动摇,只是在那等着太阳将要下山。
顷刻,心生感动,平静如水。
我默默地在另一对老人身后跟随,我要做他们做忠实的观众和听众,静静地欣赏,然后感动,不敢大声喘息,生怕打破了这小小的幸福,他们满足的笑,满足的散步,那些挤在一起的皱纹诠释他们的满足,那些沉稳的脚步诉说着他们的沧桑。他们已经站在生命的尾巴尖上,右手却握着幸福,左手攥着满足安然,悄悄地进行着自己的最后的绽放,丝毫没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忧伤。
温柔的牵手,偌大的道路,细细的皱纹,随风泛滥的河水,光,照亮了永不苍老的心,神圣,轻轻地点缀了渐渐变暗的深蓝色天空。
的确,这是天堂,天堂的风景独好。
云被光照得红红的,但可不象是给火烧了那样的红,只是微微的罢了,那种颜色,是染料上没的颜色,我觉得它是我见过的最温和的颜色,云是黄昏时的主角,太阳便是配角。
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而生活中的美,如不用心感受也将转瞬即逝。
那天,非常寒冷,凛冽的寒风拍打着窗户,大雨倾盆,豆大的水珠在电线上滚动,“啪”的一声落下来,在公路上打出一个个漩涡,轰隆隆的雷声伴随着闪电在大地劈出一条路来。狰狞的恶魔张牙舞爪地扑向小区,轰——,树倒了,草儿花儿躲进了土地里。如此糟糕的天气,我真想逃进温暖的被窝“装死”。人们常说:“睡了就像死了,对周围发生的事毫无知觉。”
可总得先洗澡洗澡呀,我拿好睡衣,正要洗澡。
突然,一个黑影忽闪而过,我吓得大喊:“妈妈,有鬼!”洗浴室响起了爸爸的声音:“是我,别慌。”哦,原来是爸爸,我定了定神:“爸,天气太冷了,我想先洗澡睡觉,你就让我先洗嘛!”对于这个请求,我有十足的把握,从小,爸爸最疼我了,一定会让我的,可浴室里却响起了意料之外的声音。“你老爸都冻坏啦,先到先得,等会吧。”我以为这是开玩笑,爸爸还是会让我的,可当哗哗水流声,我才相信爸爸的话。为什么?一直和蔼可亲的爸爸哪儿去了?难道空气中的温度下降了,爸爸对我的温度也会随之下降?“臭爸爸!”我跺了跺脚,转身回到房间生闷气。
浴室水声渐止,我随即抄上衣大步流星地走出房间……。
爸爸出来了,“久等啦。”爸爸从我身边走过,边说边伸出手要摸我的头。而我一个漂亮的躲闪让他的大手落空,径直走进浴室。咦?好热呀,一进浴室我被还未退散的水蒸气抱了个满怀。
原来,生活中不乏美。
只不过,奇境美景总在角落,需要细心体察方可得见。
我家门前有一条新修的沿河街,那是我常去玩耍的地方。
沿河街像一条巨龙匍伏在美丽的洢水河畔,街道上铺满了一层乌黑发亮的油沙;人行道用银色的长方形大理石镶嵌而成,栏杆也是大理石拼接的,上面雕刻着各种精美的花鸟虫鱼图案,栩栩如生,似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倚栏眺望,远处,群山环绕,翠绿丛生,南北宝塔高高耸立在南北山顶,相互对峙,守护着这座美丽而宁静的古镇!古朴的燕子桥像沉睡的雄狮横卧在洢水河上,仿佛在倾听"哗哗"的河水声,又似乎在诉说着这古镇的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庄严而雄伟的中华阁隐约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铃声,令人神清气爽;成群的鸭子畅游在清澈见底的河面上,偶尔仰头高歌;小朋友们将石子抛向水平如镜的河面,溅起细碎的浪花,时而传来阵阵嬉笑声。河边悠闲垂钓的老人,正全神贯注的等待着鱼儿上钩呢!街道上;一对白发老夫妻,互相搀扶着,似一对新恋人微笑着漫步在沿河街,是多么温馨的一幕呀!
我迈着轻盈的步伐沿着街道来到梅城完小东校门口,这里可是沿河街最具特色的地方--梅山诗墙。这里有中国伟人毛泽东的题词洢水拖蓝,紫云反照。铜钟滴水,梅岭寒泉。安化革命烈士姚炳南、中国字圣黄自云、清代总督陶澍等无数安化名士的诗词歌赋,都无一不展示了梅山文化的博大精深。穿过古老雄伟的东门石桥,一会儿就走到了沿河街的尽头。此时,夜幕降临,一排中国结路灯散发出耀眼的红光,它像一条火龙点亮了山城宁静的夜空。
梅城沿河街景色优美,沿河街诗墙蕴含着悠久的梅山文化,也体现了伟大的梅山精神。沿河街,这里将成为梅城古镇一道的靓丽风景线。
如今已经13岁了,走过了大大小小的路,看过了各式各样的风景,可不论严寒酷暑秋雨冬雪,我的心还一直被那小院牵挂着,这世上,风景这边独好。
曙光浮浮沉沉,夕晖明明灭灭,岁月枯枯荣荣,一转眼,时光飞逝,十三年的光阴流逝,仔细想来也是我与这小院共度的第十三个春秋,院子里的鲜花种了一批又一批,景色也走了一波又一波,院内爷爷奶奶们的头发又白了许多,物是人非了。小院里修了新广场,建了花圃,那些原本熟悉的面庞也许久未见了,那些儿时的玩伴也不知奔向了何方;那房檐上的野猫从白到黑从黑到花,一窝窝的小猫崽从未停止哭泣。小院的那份风景是我心头独爱,那份牵挂也是我心中永远不能割舍的一部分。
记得去年的冬天,外面的阳光暖的不像样,腊梅还是昨日的清香,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说着、笑着,其乐融融的一起蒸花馍。我和姐姐们想捏出一个个可爱的人物,却是一个个“四不像”。我们羡慕姥姥和大姨手下灵巧的小鱼、生动的枣花、可爱笨拙的熊猫,还有一个个金元宝,它们一个个不但形态生动,味道也是顶顶好的,因为这是浸透了家的香味啊!
还有今年,我陪姥姥姥爷过春节,同样是腊梅香,同样是桌上的美味佳肴和腊梅枝。姥姥姥爷的笑容从未变过,总是那般年轻与美好。院里的腊梅每年都悄悄的开放;房檐上的小野猫又长大了一些;屋檐下丝瓜已经干瘪了。开春了又会种下新的花种,广场上的小树苗也该长大了。多少年过去,外面再多寒冷和严酷,小院内也总是春暖花开;外面再多炙热和烘烤,回到小院内也总是凉爽舒适。在广场的长椅上坐一坐,仿佛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回到家中,吃上那浸有腊梅香气的佳肴,再多的难也能走下去。不管世间风景如何变幻,有多少冷血与残酷,我都一直坚信,回到小院、回到家,依旧是春暖花开,风景这边独好!
曙光浮浮沉沉,夕晖明明灭灭,岁月枯枯荣荣,小院的那份风景是我心头独爱,那份牵挂也是我心中永远不能割舍的一部分。
傍晚时分,我信步走出家门,毫无目的地走着,竟然走过了马路而不自觉。咦!怎么有流水的声音?往前一看,一块不规则的大石头矗立在小路旁,上面写着金色的字汇昌河。呀!已经走这么远了。
河水在潺潺地流淌,时不时发出轻微的“哗哗”声。风“呼呼”的从耳边吹过,我下意识地拉了拉衣服。河面因为冷风的吹拂起了皱纹。从这儿望过去可以看到西山以及西山大桥,想端午时节,那真是万人盛会,百舸争流,何等的盛况!今天的西山大桥上,车很少,很久才驶过一辆,而且速度很快。这时周围的环境很安静,静得只听见自己的呼吸声。突然远处有运沙石的船舶缓缓从桥下驶过,带来一阵马达声。河面上因为这样而活跃起来,一道道波纹在夜灯照耀下荡漾开去了。对岸的人家已经点起自家的灯光,我依稀可以看见岸边的柳树瑟瑟地立在风中,虽远不如夏天那般茂盛的叶子但也在风中轻轻舞动,别有一番景致。
一阵微弱的音乐声传入我的耳畔。我疑惑地想这么冷的天,有谁会在河边播放音乐声呢?
我循着声音快步走了过去,我实在太疑惑了,十分迫切想知道。终于,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树林旁的一大块空地上,一群老年人身穿火红颜色的衣服,跟着节奏在跳着广场舞。仔细一听音乐,噢,就是贝多芬在莱茵河畔的一间茅草屋里创作的《月光奏鸣曲》。悠扬的音乐声回荡在我的耳旁,我被这热烈的气氛感染,不禁随着音乐摇头晃脑起来。我的视线随着舞动的身姿落在各个角落,眼前一片火红的海洋。啊!这一群老年人在应声而跳,似乎和周围冷色调的景物和寒风格格不入,却又和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这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画面深深感动了我。
耳听着音乐,我心里有个声音在蠢蠢欲动,为什么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她们还能活力无限,跳着美丽的舞蹈?“再红不过夕阳红!”这句话说得好啊!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天,那么老年人犹如太阳到了黄昏快要落山的时候,光芒不再耀眼,但夕阳也可以是一天中最美的景色,也可以是一天中天空最红的时候。
想到这儿,我的心突然滚烫起来,充满了活力。我想,我也应该向他们学习。看着老年人享受生活,积极向上的样子,我得到了启发,“是啊!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奋斗的目标和价值。”
生活中,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发现——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可是,这仅仅是表面的,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心灵,他们都会成为风景。那一次,我发现——风景这边独好。
家乡,原本是一片荒地。天,每天都阴沉沉的。风,刮过来刮过去,似一只贪婪、无情的野兽。因为荒地在家的后边,呈小丘形状,所以就顶上长了几点儿杂草。另一边的,一派死气沉沉。
我每天都在窗户里望望,越望越沮丧。
可是好事最终来了,一户人家发现这片荒地,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决定要利用这片荒地来植树造林,制造氧气。他们用货车运了几十株树苗,就开始干活了。
荒地很硬,因为没有经过雨水的滋润,也没有经过太阳的照射,毫无生气。有人问那户人家:“就这地方,树能长大吗?能有养分吗?能经过太阳照射吗?”可那户人家坚定地说:“一定可以的!”
那户人家的主人是个老人,刚开始挖坑种树苗的工作他都有参与,我以为他只会坚持几天,可没想到,连续三天了,他竟然还工作着。
树苗有活有死,那位老人家却坚持不懈,每天及时浇水,遇上坏的,拼死也要把它补救回来。我的心里情不自禁引起一股暖流。
风景这儿独好……
这一方山,好似圣哲,沉稳敦厚;这一湾水,好似豆蔻女子,灵魂聪慧。晨曦鸡鸣时,村边炊烟袅袅升起,青黑的烟,朦胧的雨夹叙着一份纯朴与希望。
有人生活在美丽的江南,却向往干里冰封的北国风光;有人生活在波澜壮阔的海边,却期待一览大漠孤烟,长河落目的壮美;有人生活在泉水激流的乡间,却向往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美的眼睛。”生活中的人们常常忽略了自己身边的风景。不妨静思细品,就会发现风景这边独好!
我的故乡——雷山,全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集北国雪光之稳重,江南水乡之灵韵;似健壮的铁血男儿,又似婀娜多姿的水边女人。最重要的是这里弥漫着浓郁的原生态民族风情。原生态的人,原生态的魂,不沾一丝世俗的玷染。
山有山的灵秀,水有水的空灵。在这山腰平坦流淌潺潺小溪,水尤清涟,纯净的泉水激打着小石头,叮铃铃地作响,仿佛一首悠扬的钢琴曲。清流如一条透明弯曲的腰带婉转地流向远处的小河里面,河面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印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小河是活的,层层粼粼细波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玩耍,河中偶有小鱼自由自在的游玩;小河是软的,微风拂过,波波道道,像一幅迎风腰舞的丝绸;小河是硬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我经常在河边散步,静静的河边徜徉,偶尔投一块石子,或放一只小纸船在河里,随着河水轻轻漂荡。正是这充满活力的水造就了那透丽的山,滋润了我的心田。
蓦然回首,却发现岁月这位雕刻家在村间寨里刻写了一幅又一幅纯美的农家画卷:村里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吊脚楼结构自然谐调,青黑的石瓦一片挨着一片共同为这吊脚楼遮风挡雨,犹如团结互助的村民们共同抗击艰难困苦。几十根坚实粗壮的木柱,一根连着一根形成一体屹立于山脊上,仿佛手拉手共同走向小康的热血青年。三月,农夫们牵着牛去梨田,耕种,过的生活虽不是丰华充裕,但却欣然乐行,充满希望,为的是下一代人能走出大山,筑造未来,青年儿女们会捧着书本在田间,在树荫下苦读,他们相信“知识会改变命运”,于是这纯朴的乡间夹叙着一份蓬勃生机与希望。
美的山,韵的水,纯的人,一切尽在身边。无需游赏名胜古迹,只把一颗留意的心留下,细品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你会发现身边的风景独好!
“我在雷山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雷山看我。纯真装饰了雷山,类似站装饰了我的梦!”
如青年的山,如水的少女,一切流连在雷山。“宠辱偕忘,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常持一颗平静心,只为永醉“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最后家园”!
我爱这雷山的山,这雷山的水,雷山的一草一森,雷山的人,我钟情着雷山!
黎明破晓,一天的第一束光亮照在窗台上,驱走了逗留多时的雾,妈妈向邻居借来了三轮车,把东西放在车上,带着我便出发了。
不是去访客,也不是去集市,而是去邻村做麻糍和米糕。虽然现在生产力进步了,但是在农村还是少不了这样的地点。我想是因为她们都喜欢现做的吧。
制作麻糍和米糕也是一门技术活。看妈妈是在制作的前几天就像别人买了几十斤米,用畚斗装一些米,在一点点落在米筛上,每一次只落一点,然后拿起米筛慢慢地上下翻动,想要除去米中的杂质。光是这步,就花了妈妈好长时间,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的。
米筛完之后就是洗米了。妈妈把米倒在洗衣服的盆子里,再倒入水,直至淹过米,用手捧起米,双手合在一起,互相摩搓。有时候搓着搓着米又掉回水中,之前的功夫就白费了,待所有的米都经过搓洗后,米是干净了,但水也变成白色了,看起来很浑浊,想必米是干净了,至少要洗两遍以上呢。听了妈妈的话,我很惊讶,不就洗米嘛,用得着大费周章吗?最后,米终于洗完了,可是妈妈的手却搓红了,我看着十分心疼。妈妈只是笑而不语,她把洗干净的米装在两个过腰的圆柱铁桶了,有倒满了水,浸了好几天,直到做麻糍当天。
这一天,妈妈很早就起来了,外面雾很大,妈妈浮在雾里。妈妈头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顺着妈妈倒水的姿势流下去。待到一切准备结束,我们就出发了。走到做麻糍和米糕的现场,虽然雾还弥漫着,气温也低,却被现场人们的吆喝声,放机器的嘟嘟声冲散了,突然感觉变温暖了。我跟妈妈来得并不算早,申请处早已站满了人,把登记的阿姨都围在了里面。我无心在那排队,眼珠溜了溜,溜向了周围,几乎每个人都跟妈妈一样,一辆三轮车,两个大铁桶。
妈妈要先做米糕,做米糕分四个步骤。首先要称米的重量,再把它磨成粉,那个机器工作时声音很大。然后要把它放在蒸笼里烧。那个地方分成三排,每一排都有三个蒸笼。最后把蒸好的米粉放入另外一个机器。不一会儿,从机器的另外的小孔里一条白色的米糕弯来弯去,像一条白蛇。旁边的叔叔一把拽住它,一刀切下去,一快米糕就形成了。这还没呢,做米糕的人把它们放在畚斗上,搬到空地上,摆在竹筒上,在那晒一会,等米糕硬了便可收起来了。有些人为了防止米糕黏在一起,就用保鲜纸包了起来。
做麻糍却不是这样。麻糍要用糯米做,把糯米放在蒸笼里烧熟,便会传出一阵香味,引人发馋。然后叔叔们就把糯米放在石质的凹槽里,由另外一个身强力壮的叔叔用石捶敲打,石锤很重,糯米很黏。叔叔一下就砸下去,就好久收不回来。这时另外一个叔叔就会抹点水,石锤就出来了。有时候,捶地不够起劲,叔叔就喊口号了,有节奏的与其他声音一起敲打着人们的神经,捶地到位了,就把糯米扛到一块木板上,用长棍把它们碾平了,远看像一张被子,再洒上些碱,用刀切成一块块,也是等它硬了,就装起来。
做麻糍和米糕往往用到中午,人们来不及回家吃饭,却早有准备。她们拿出米糕和麻糍最后剩下的一点,撕成了两半,弄成嘴巴的形状,把红砂糖放在里面,咬一口,唇齿间漫着米香和甜味,享受无比。
这边,风景独好,印在人们的心上。
这几天在家颇感无趣,闲来四处走走,望望风景。夏季的清晨,空气中仍残余着些许凉意,我随心走在一条较偏僻的小道上,道两旁的树荫驱散了太阳渐升起带来的闷热,小道并不长,我很快便走到了尽头,这是一个岔路口:右边,放眼望去,一片绿意,偶有几点红在跳动;左边,略显清静了些,几所庭院式的老屋零落分布着,那屋墙头隐约有些绿意,我不禁心一动,向左走去。
这屋已有些破落:粉刷的墙壁泛着幽幽的黄色,裂缝四处蔓延,某些地方已经剥落,青瓦上布满青苔,铁栏斑驳着锈迹,它是半开着的。我轻轻推开,伴着“咯吱”一声进入门内:
院中有一口井,波澜不惊。井侧却是一道葫芦架隔出的阴凉,葫芦蔓攀着架子,正作势要结果。白墙青瓦外,长着一株粗壮的黄桷树,正挂着满树的黄桷兰,清晨落入院中,幽香四溢。一墙之隔,意趣横生。
架下,一位老人左手拄着拐杖,右手搁在他儿子的肩上,他儿子手中拉着一根绳子,那是系在老人右脚上的,每当老人自己拄拐杖将左脚向前移一步,他的儿子便提着绳子将他的右脚向前带一步,就这样,他们一步一步慢慢得移着。那老人的儿媳推着轮椅跟在他们后面,这是多么温馨啊!
他们许是听到门声,皆向我看来,他的儿媳向我点头微微一笑,便将轮椅推上前,他的儿子一手揽着他的腰,一手轻轻拿下搁在肩上的手,缓缓放下老人,再将轮椅上的带子系住,是怕老人无力支撑吧。
老人侧垂着头,看着我点了点头,那幅度几乎不可见。老人脸蜡黄蜡黄的,青筋一根根突兀地横在脸上,双手无力垂放在腿上,腿上的皮褶皱着,怕是有些萎缩了吧。这时,屋内跑出一个小女孩,七八岁的样子,她手中捧着一个罐子,里面是满满的纸鹤,“爷爷,我折到1000只千纸鹤了,你一定会站起来的!”小女孩的脸红通通的,眸中满是喜悦,激动地将罐子递到老人的眼前,老人眼中泪光闪了一下,闭了眼,随即睁开,重重地点了点头。女孩的父母摸了摸女孩的头,赞许地笑着。
我悄悄地出了门,不忍打扰这和谐的一道风景,我不再四处走走,望风景了,因为我知道:风景这边独好。
高高的芦苇,戏水的黑鸭,满湖的荷叶与荷花……这是我第一次去微山湖。
微山湖的美是纯净的。
踏上这片土地,处处环绕着纯净的乡土气息: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悠闲的云;湖中随处可见嬉水的黑鸭快速地游动着。这里的人们纯朴、热情,当地人知道我们第一次来,竟自愿当起了导游,还兴致勃勃地领着我们去收虾笼。当我坐在平稳的小船上,两边参差不齐的芦苇与捧着水珠的荷叶掠过船头,扫过船尾,湖面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热情的老伯有节奏地撑着桨橹……这样原生态的美,纯净、透明、如梦如幻。我欣喜地沉醉其中,一下子忘记了学习的负担,忘记了与伙伴的矛盾,忘记了一切的不美好。此刻,只想用力地呼吸这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感受这满湖的生机勃勃。
微山湖的美是娇艳的。
说它娇艳,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荷花!每到夏季,湖上总是会笼罩着一股淡淡的花香,清香淡雅,使人陶醉。此时,你若乘着一叶扁舟,悠闲地荡在湖中,看着这一湖春景,心便醉了。在荷花还未开放之际,湖上成片的的荷叶,高高矮矮,参差不齐,就如跳跃的音符,随风舞蹈!细看其中,偶尔还能发现一两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垂涎欲滴,就像一位羞涩的少女,在荷叶的映衬下显得愈发亭亭玉立起来。
微山湖的美亦是饱经风雨的。
夕阳渐沉,老伯唱起了歌谣:“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老人的歌声悠远,划破了沧桑的岁月,我看到了那个战争年代里奋力抗争、英勇不屈的微山湖。斜阳下,这片历经风雨的土地,这静谧的微山湖,让我永远都不会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