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迁精神心得体会(优质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所获得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在写心得体会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不要盲目追求表面的看法。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领导能给我这次机会,让我站在这里,向在坐的每个人,阐述我的观点及我的思想。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命需要什么?》。
我是去年7月份来到咱们福利院的,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来过,对福利院一无所知,我甚至不知道,这里面住着的是什么样的人,是老人还是小孩?当我第一次有机会认真观察和体味整个福利院的时候,我的心被融化了。看到卧床老人那满足的微笑,听到孤寡老人爽朗的笑声,我感觉,我来到这里,将会改变我的一生。
生命需要什么?这是我演讲的题目,同时我也不止一次自己问自己,生命需要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生命,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在细心呵护着生命。
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伟大是在五年级的时候。我小学五年级才第一次看一整本的课外小说,我看的第一本说,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保尔·柯察金的人生经历和精神深深的震撼着我,我到现在依旧记得他最后说的那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对我的激励作用,至今还是很大的,我常常通过这句话来让我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斗志,让我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一颗本心。通过保尔的故事,我知道了,生命,需要奋勇前进,永不言败。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名社会工作者,当我真正开始开展工作的时候,我才发现并且明白,社会工作者,特别是老年社会工作者并不简单。我曾经在刚工作不久就看到我们福利院高莉护士长的一件小事,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那年冬天,一位脑梗塞并且失语老人住进了福利院老人部。这位老人虽然不能言语,但意识清醒,对治好自己的病早就丧失了信心,既不配合治疗,也因为情绪烦躁而拒绝进食。有一天,护士长看到这位老人不停的进出厕所,一小时数10次,表情十分痛苦。经过手语交流,得知老人已经两周没有大便了,护士长马上取来了开塞露,并帮老人进行灌肠,但都无济于事。这样严重的便秘对于老人的病情十分危险,如果脑梗塞复发,后果不堪设想。短暂的思考后,护士长取来了医用手套,帮助老人一点点抠出干结的粪便。当一颗颗石子样的粪便砸落在痰盂里,发出清脆的撞击声时,我的心难受极了,这样的痛楚,怎是人能忍受的?同时,我感觉我的心镜都升华了。痛苦解除了,老人的眼里含着泪,拉着护士长的手直点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这件事之后,老人改变了态度,开始积极配合大夫的治疗。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护理,病治好了,原来奉献与付出是这样的让人快乐!
“没有他们,哪有我们?”护士长曾经多次给我说这句话。这如同对我们父母的心声,是我真真正正的感受到,我知道,老年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关爱老年人的工作,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生命,需要什么,我说,生命需要奉献。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希望世界,可以充满爱,希望我,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工。我知道,我需要的是,以子女之心真诚的对待老人。无私的奉献与爱,是人类存在和世界美好的基础。只要有一个正确的大方向,有爱的支持,就没什么办不到。工作快一年了,我一直以奉献的精神要求我自己开展工作,我一直要求我自己,无差别的对待每一位老人,哪怕他大小便失禁,哪怕你对他好与坏,他都不知道亦或是不明白,我需要的,仅仅是感受到生命的欣欣向荣。我明白,同样,相信在座的每个同事也都明白,只有无私的奉献,才能让老人生活的更好,才能更好的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我们怎样利用它,有些人活的时间并不长,却有很长时间的影响。中国古代有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于用毕生的经历去奉献的人最好的诠释。我相信,我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同事,他们真的是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这座占地面积仅仅30亩的福利院。我为有这样的同事和前辈而自豪,而骄傲。他们真真正正的,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在这里,请允许我向我的各位同事,向各位前辈们深深的鞠一躬,以表达我自己内心深处的崇高敬意。
生命需要什么?生命需要关爱。生命之心,常常因为细腻而伟大。我们社工运用自己所学,用细腻的关怀和充满人文精神的帮助,让冷漠、自卑的孤僻老人在福利院的温暖下,自信地抬起头,学会与人交往;让总爱和人抬杠、对周围充满怒气、如刺猬般的老人,性情和顺、待人和气;让不懂得珍惜情感与缘分的老人重新回到他的温暖的家庭。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诺贝尔付出了,所以他成为了“炸药工业之父”;陈景润付出了,所以他摘到了数学王冠的明珠;爱迪生付出了,所以他成为了“世界发明大王”。
生命需要什么?作为一名社工,当我第一次叩开老人的心扉,我知道,我只有将像其他的同事那样,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进去,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当初我的誓言!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篇二
前不久,央视诗朗诵《相信》让众多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全体中华儿女热泪盈眶。其中反复吟诵的诗句“朋友,在中国、在你身边、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久久回荡在人们心中,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普通市民争当志愿者。“你好,请问在哪里报名志愿者?”简单的一句话,温暖了无数一线工作者的心。在不断细化最小管理单元格,增设卡点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分身乏术,人手不足的问题显现。自从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后,越来越多的市民,或穿红马甲或戴红袖章,涌现在大街小巷,不畏艰难险阻,饱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日夜站岗,劝导群众减少出行,出门必戴口罩。
爱心人士慷慨相助。“镇上工作我们都看在眼里,各卡点工作人员都非常辛苦,我担心你们营养跟不上,所以买了一些水果和饮料。”潘记粮行潘承武关切地说。他见镇上领导干部都奔走在外,只有一位老同志和一个小姑娘守在办公室保障应急处置,还热心帮忙搬运物资到储藏室。在工作人员的强烈要求下,草草地拍了张照片就走了。不为名利,一心奉献的爱心人士,如同甘露,滋润着广大一线工作者的心,形成了强大的后方力量。
家人朋友全力支持。“妈,我好累,初五从家带来的饺子快吃完了......”一位刚刚就职不满两年的年轻同志,在连续工作十五天后给家里拨通了电话。“你们现在都不算辛苦,想想那些冲锋在最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再坚持坚持,等疫情过去了,妈妈包饺子给你送去。”话音刚落,手机一响,家庭群里收到三条消息,是其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姐姐,在六安市中心血站献血的照片和一张“抗击疫情,为爱逆行”的奖状。
社会各界理解配合。走进庆丰超市,一进门就有一张桌子,两位工作人员,分别手持消毒酒精和体温枪,为进出人员杀菌消毒、测量体温,严把超市出入关口。在姚李,像这样的超市、药店不在少数。所有经营者,充分配合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对娱乐场所的关停表示理解,自觉对其经营的生活必需品、医药供应场所、复工企业等落实一日一消毒,严格做好体温检测工作。昔日繁荣的姚李大街,人烟稀少,多数市民坚持非特殊情况坚决不出门。被政府电话“骚扰”的部分群众,如实告知其身体状况、家庭住址和出行情况。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支持,为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们减轻了很多压力,作出了很大贡献。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抗击疫情,不是一个人的战役,也不是一群人的战役,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打响的冲锋战、阻击战。我们要激昂斗志,满怀信心,相信胜利就在前方!
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篇三
西迁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艰苦却又充满希望的历程。西迁精神是指中华民族在困难时期,面临逆境和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通过学习西迁历史,我深深体会到了西迁精神的伟大,也在其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困境中的坚强。
在西迁过程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艰辛和苦难。长时间的旅途中,饥饿和疾病无时不刻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然而,在这些困境面前,人们并没有放弃。相反,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意志,坚持战胜一切困难。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绝处逢生”的真谛。这个时期的中华民族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无尽的勇气,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
第三段:团结合作的力量。
西迁过程中,中华民族面临着众多困难和挑战,但正是通过团结合作,他们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在这段历史中,人们不分阶级和地域,相互帮助,共同克服了重重艰难。他们明白,只有团结合作才能使自己更加强大。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团结是力量的源泉,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第四段:奋斗和创新的精神。
在西迁过程中,中华民族不仅表现出了极高的抗击能力,还展现出了积极向上的奋斗和创新精神。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不断尝试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他们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在无边的荒野中发现资源、寻找生计。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保持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困境中走出,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西迁精神是中华民族传承的重要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西迁精神来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国家的建设,都需要这种精神的支持和提倡。西迁精神告诉我们要坚强、要团结、要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逆境中挺立,在困难中获得成功。正是因为有了西迁精神,我们中华民族历经风雨仍然能够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总结:
通过对西迁精神的学习和思考,我深深体会到了它的伟大和激励作用。西迁精神在历史中熠熠生辉,它以强大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意志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力量和希望。学习西迁精神,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激励我不断奋斗,迎接未来的挑战。我相信,在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长河中,西迁精神将继续传承下去,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篇四
“西迁精神”所承载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业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历久弥新。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把握家国情怀是“西迁精神”的灵魂,发扬“西迁精神”,谱写奉献之歌。
要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4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勉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西迁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西迁精神”体现的是先行者们带着希望和青春响应西部开发号召,从上海优渥的生活环境到正在开发建设的大西北,体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1955年4月6日,时任交通大学校长彭康突然接到迁校通知。为改变当时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局面,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决定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从上海优渥的生活环境到正在开发建设的大西北,那是一群带着希望和青春响应西部开发号召的先行者,他们呐喊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同学们纷纷表示认同,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布局下,青年一代应积极响应号召,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无论苦与累,青春应奉献在值得的地方。
为伟大的事业献身的人,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新时代下,要成为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好干部,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在平常的工作中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不断提高自己的使命感、责任感。要爱岗敬业,在日常工作中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事、为老百姓服务,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分忧解难,即使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要始终如一,勤奋刻苦,扎实工作。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更好地为民服务。
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如今的交大,一如既往以“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为己任,拓宽国际视野与胸怀,承载着历史使命。因此,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西迁精神”,并将其转化为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脱贫攻坚根本性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竭动力。
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篇五
一、引言:
西迁精神是指中国古代历史上迁徙西域的壮举,也是中国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西迁精神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远大的胸怀和无尽的智慧,具有深远的影响力。通过学习西迁精神,我们不仅可以受到古人的启迪,提升我们的情操,还可以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向前奋进。
西迁精神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传统美德,它包括追求进取、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坚忍不拔等内容。从古人西迁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胸怀壮志,他们不畏艰险,驱车千里,抵御风雪,跋山涉水,一直奔向不断远离中原的目的地。这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最终实现了西迁的目标。
西迁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个人都需要具备远大的目标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只有坚守初心,追求进取,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况且在追求个人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遭遇挫折和失败,但是如果有了西迁精神,我们就能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迅速恢复信心,并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
对于当代青年而言,西迁精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未来的桥梁和接班人,当代青年需要具备远大的理想和强大的内心,勇于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为此不断努力奋进。当代青年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就必须跳出舒适圈,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超越自己的极限。正如西迁中的古人一样,他们追随自己内心的声音,坚持自己的选择,并最终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西迁精神无论在古今中外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提醒我们,只有胸怀大志,才能有所作为;只有坚强不屈的毅力,才能战胜困难。通过学习西迁精神,我们可以很好地塑造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同时也会拥有更加坚定的信念,不论遭遇怎样的风雨,都能勇往直前。正因为有了西迁精神,我们才能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总结:
西迁精神不仅仅是古人的壮举,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能够激励人们坚持追求、不畏困难,为实现个人目标和国家发展而不断努力。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珍视西迁精神,将其融入我们的生活和思想中,牢记初心使命,勇攀高峰,为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篇六
西迁精神,是指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大量的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为了逃离战火,寻求稳定生活而不惧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在历史上出现了多次,为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也深受西迁精神的启发和影响,体会到了其积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首先,西迁精神体现了人的坚强和不畏困难的品质。历史上,无论是战争还是天灾人祸,都曾让中国人民遭受巨大苦难。然而,面对生命的考验,许多人选择不屈不挠地坚持下去。他们放弃了熟悉的家园,才能保护自己的家人和普通老百姓。这种坚强和不畏困难的品质,在我个人的生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当我面对困难或挫折时,我会想到那些曾经为了生存而奋斗的人们,他们的勇气和毅力激励着我前行。
其次,西迁精神体现了对家国的热爱和责任感。西迁者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和安全,更是为了家国的繁荣和发展。他们放弃了自己熟悉的土地和生活,但在新的环境里,他们依然心系家国,为家国的未来而努力。这种热爱和责任感让我深感敬佩。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我也力图把家人、朋友、社区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他们的福祉付出努力。
其次,西迁精神体现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和追求。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知识分子和文化人士带着自己的智慧和学识,坚持不懈地向前行进。他们怀抱着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不仅保护了自己的精神财富,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这种尊重和追求对知识和文化的态度,深深地触动了我。作为一个学生,我明白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倍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成为一个有知识和见解的人。
最后,西迁精神还体现了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无论遭受多大的挫折和困难,西迁者们始终相信未来会更好。他们面对困境和压力,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为未来创造更美好的前景。这种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在我个人的生活中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无论遇到多大的挑战,我都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够取得成功。
总之,西迁精神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境界,它不仅仅是一种勇气和毅力的体现,更是一种对家国、知识和未来的关爱和追求。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无论是面对困难和挫折,还是追求自我的成长和发展,都深受西迁精神的激励和启发。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着坚强和乐观积极的态度,将西迁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品质,我们就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
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篇七
西安交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不忘初心,再铸西迁精神之魂。西迁精神是新时代交大人奋斗的动力,西安交大人要发扬西迁精神,以奋斗的姿态,做好本职工作,建好创新港,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西迁人身上体现了中国千千万万劳动者的爱国奉献和劳动创造精神。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关怀和尊敬。新一代的交大人不能辜负这个美好的时代,应该学习西迁精神,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西部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全部力量。
作为当代交大学子,我们不仅是西迁精神的继承者,更是新内涵的创造者。传承西迁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是青年人共同的历史责任,我们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崇高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响应国家号召,投入新的时代洪流!
“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这是学校的办学定位,也是我们交大学子一往无前的目标,我们将传承西迁精神,努力学习,对祖国、对母校永葆一颗赤子之心,用自己的才干来回报社会。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为交大学子,一定要把西迁精神学习好、传承好、弘扬好,创造更大的业绩、做出更大的贡献,为西迁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新时代西迁精神新传人要高扬四面旗帜,用不懈的拼搏奋斗,让西迁精神闪耀新时代的新光芒!离退休党委书记、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申丹表示,西迁精神是学校迈入新时代的不竭动力,爱国奉献是知识分子的永恒信念,全力实现“双一流”和中国西部创新港建设目标已成为所有交大人的共同追求!
“西迁精神”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传承和发扬,是我们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在那样的年代中,依然能够坚持这种教育精神,心怀天下,为祖国的事业无私奉献,是一种大智慧,一种超越个人利益将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的价值观。
今天我们学习“西迁精神”就是要学习交大人关键时刻为国担当、为国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的得失放到身后,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这个国家命运之中,把对祖国的热爱、对时代的热忱,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同心协力砥砺奋进;高举英雄主义旗帜,将人生的勇气凝聚在克服任何艰难险阻上;高举乐观主义旗帜,跟着党走,去迎接中华民族更加灿烂的明天。
“西迁精神”激励着我们敢为人先,克服创业中困难的勇气,也激发了我们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使命感,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国家的宁静生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许多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成为了义无反顾的逆行者,正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逆行者们舍小我,为大我的牺牲精神,我们交上了令全国人民满意的答卷。
胸有爱国情怀,干有强国之力。西安交大为国家、民族而生,也将永远把党和国家的发展作为奋斗目标。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学习西安交大厚重的治学精神、坚实的创新步伐、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作为预备党员的我,应该立志学习“西迁精神”,努力学习理论文化知识,坚定不移跟党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切实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60多年前,为适应国防形势和国家建设布局的需要,应党中央的号召,交通大学主体由上海西迁至西安。交大1400多名教工克服重重困难,离开故土来到西安,从此扎根西部,开创了西安交大的壮丽诗篇。
12月6日,经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会批准,将“西迁精神”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作为西安交大一员,被62年前交大师生全力响应国家号召,甘愿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克服种种困难,义无反顾迁往大西北,建设祖国的大西北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西迁彰显了交大师生“爱国爱校、顾全大局,明大理、识大体,一心为国、不计得失的家国情怀。”他们的精神像一面旗帜,激励着一代一代交大人爱国、奋斗、创造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要传承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爱国、爱校、爱院、爱岗、敬业,以实际行动诠释西迁精神。
今日听取了“西迁精神”宣讲报告,对西迁精神有了更加明确、深刻的体会。报告会上胡奈赛教授介绍了老一辈交大教授的事迹:钟兆琳教授安顿好病重的妻子,率先垂范、带头西迁;陈学俊教授上缴上海的房产,携带家人来到西安。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表现出老一代交大人热爱祖国、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交大人,感觉备受鼓舞,心潮澎湃,应将老一代教授西迁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时刻对照检验自己,激励自己不断前进。西迁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每一个交大人必须继承及发扬的优秀品质。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以西迁精神鞭策自己不断前进。
交通大学西迁,是一次响应祖国号召、跨越大半个中国的“行军”。1956年,面对“交大西迁”的战略部署,师生们义无反顾登上列车,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黄土地。不到半年,6000多名交大人汇聚西安;仅一年多,新校园从麦田中拔地而起。此后,扎根在三秦大地上的西安交大成为祖国西部的科技高地,累计培养大学生23.6万余名,投身西部建设者达10万人之众。
那时候搬迁过程异常艰苦,但是师生们都努力克服了。他们一边搬迁、一边上课,做到搬迁学习两不误。当然类似交大这样的迁徙故事绝非个例。“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当年一代人的集体选择。为“备战备荒”,数以千万计的建设者奔赴“三线”地区,内地工业产值的比重显著上升;为开垦戍边,百万“知青”向人迹罕至的东北荒原进发,“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为研发“两弹一星”,一大批科技精英隐姓埋名扎根茫茫戈壁,“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终于石破天惊蘑菇云冲天而起……军人、农民、知识青年、科学家,他们的身份或许不同,但都投身时代洪流,去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青春书写了那段中国人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奋斗史。
祖国大地的沧桑巨变印证着建设者的丰功伟绩,亦是一座永恒的精神纪念馆。把个人得失放在国家利益后面,把个人选择融于国家需要之中,其实是一种自主选择。这种选择,鉴照着对祖国的深情大爱、对时代的如火热忱,永远在民族的精神星空中熠熠生辉。虽然,西迁故事距今已远,但西迁精神绝不能丢。
眺望前路,让我们传承好“西迁精神”,将个人的奋斗步伐深深刻印在国家发展历程之中,建功立业、再创荣光!
通过学习西迁精神,我们了解到了当年交大西迁时的一些情况,也意识到这次西迁对于整个中国教育事业的巨大影响。
半个世纪前,交通大学响应国家号召,从发达的上海来到了落后的西安,并在这里修建校园,安装器材,扎根于此地。从此以后,西安交通大学一直在为国家的梦想,民族的复兴奉献自己的力量。这中间,交大老一辈经历了太多的困难和磨炼,可以说现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成就都是他们老一辈的付出换来的。当年西迁时的老前辈,他们在极其恶略的环境下,花费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校区的搬迁,并顺利开学迎新。他们的这种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令我们每个人感动。虽然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经不在人世,但他们的精神永存。
传承好西迁精神,口号,文献总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很难让人真切的体会到西迁的精神内核与实际困难程度。因此,拿上一张印有“公鸡”图案的中国地图,我们开起了大脑风暴。从上海到西安,路程遥远,不可预知的因素太多太多。我们从小处细处着手,讨论关于西迁的细节,例如准备的物资,校址的选定等等。从这些讨论中,我们能够实际地体会西迁之不易。“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西迁让我们真切体会到这一点。所有的一切从零开始,这中间的种种不易难以述尽。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体会到西迁精神的真正意义与内核。让今后的西迁精神传承变得更加有现实意义与基础。
交大西迁现在已经成为过去留给现在的一点佳话,但这是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我们更需要老一辈交大人的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我们要在西迁精神的带领下,为交大争光,为祖国复兴做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就像一剂强心针、一颗定心丸,我相信只要我们稳定军心,各方携手,坚定信心,我们一定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总书记在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的讲话催人奋进,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新时代有新机遇,就需要我们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和全国青年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功绩。
总书记提出的“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其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作为共青团干部、作为高校教师,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立足学校发展定位、服务校院中心工作,弘扬西理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培养一批批优秀的西理青年。
对辅导员工作而言,我深知作为青年学子的大家长,肩上担负着呵护学生成长的重要使命。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领路者,一方面,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躬先表率、身体力行地弘扬传递西迁精神,让更多青年学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对于先辈们这种精神,我非常敬佩,西迁时代虽然过去了,但是这种“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永不过时。不论是从国家大局,还是单位企业,甚至个人的长远发展来说,西迁精神都非常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毕业生辅导员,眼下正是大学生春季招聘的黄金时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们更要把学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通过深入了解学生就业动向,整合就业资源,确保实现“一生一策”的精准施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要认真习“西迁精神”中各位先辈们对事业、理想的热爱,以及胸怀大局的家国情怀,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继承和发扬西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学习本领建设祖国。我们将始终鼓励学生坚定就业信心,相信“中国力量”,树立“中国信念”,同时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早日就业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始终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做好大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通过昨天的组织生活会,我认识到了原来身边有这么多的有情怀的人:放弃上海优越生活的西迁老教授;为感谢交大的资助,放弃清华、美国大企业抛来的橄榄枝的管晓宏院士;为了追逐自己的医学梦,毅然选择临床医学研究生,并承诺学成归来服务交大的金伟秋。他们的事迹令人动容,值得学习,我们也应该叩问自己的内心,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怀,或者说是否能在更好的选择面前,坚定这份情怀,有勇气选择这份情怀。
西迁精神不能只是口头之谈,作为交大的一份子,我们更应该努力将其践行到行动中去,向西迁老前辈看齐,向优秀校友标正,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交大学子的殷切希望和号召,回报社会,为祖国做出自己应该有的一份贡献。
把国家使命扛在肩上,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结合,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投入到伟大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
如今,又将是一次西迁的征程,在中国西部创新港的建设中,更加需要相关的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做出努力与奉献,交大正在蓬勃发展,正是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更应向老一辈看齐,“爱国没有选择项,奋斗永远都是进行时”。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发挥作用,如何丰富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如何在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专业需求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的克服困难,是新时代西迁新征程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1956年,交通大学师生员工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上海迁往西安。64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定位和目标,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十九大召开后,交大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的指示,更加坚定了“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
64年的峥嵘岁月,西迁精神早已深深植入交大全体人员的血脉和灵魂之中。交大人在建设大西北的任务中体现出的爱国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不仅是交大人的精神,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民族之魂!
砥砺奋进续写西迁精神,撸起袖子再创交大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老一辈交大人的博大胸怀和无私奉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许。我作为一名工作和生活在祖国西部的交大学子,感到无比自豪。自西迁以来,我们交大培养的学子中,在甘肃工作和生活过的超过5000多名,分布在电力、能源、医疗、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且担任重要岗位,并在某些领域里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这和64年前党中央的西迁号召,和一代代交大人的无私奉献是密不可分的。而64年后的今天,总书记的再次肯定,又将成为校友们扎根甘肃,持续贡献的巨大动力。以后的我们校友会,要继续团结好每一位在甘肃的交大学子,互助互爱,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的西迁精神内涵代代传承。
作为交大学子,我们不仅要传承前辈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西迁精神,更要积极响应十九大的号召,为国家建设,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为祖国的人才培养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更加强大。“西迁精神”,被一代代优秀的交大人坚守传承,培养出了更多的爱国优秀人才,西迁精神血脉传递。
西迁精神是中国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交大人奉献报国、开拓创新的永恒精神财富,是交大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西迁先辈们牺牲了个人的前途和家庭的团聚,绘就了激励着着无数交大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壮丽诗篇。61年过去了,交大学子们依然保持着那份初心,谨记西迁精神,发扬艰苦奋斗品格。
在这个伟大而又瞬息万变的时代,身为新一代的交大学子我们要有西迁先辈们一样的敢于担当和奉献的精神;要敢于拼搏,不畏艰难,向西迁先辈们学习拼搏的精神;要善于学习,立足当下,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在行进中不断丰富和考量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塑造思辨之我、踏实之我、坚韧之我;更要深入了解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学习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西迁精神”。
作为一名交大人,我在这些优秀杰出的先辈们、老师和同学们带给我的感动和激励中学习,我深知要学习的不只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学科精神,更是支撑所有优秀交大人坚定投身学科事业的西迁精神。
西迁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奉献精神,更是一种家国情怀。西迁的老一辈革命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不远万里、支援西部,是使命、更是担当,他们深深懂得“有国才有家”的道理,为了这个初心,他们含辛茹苦,负重前行。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更要秉承老一辈的“西迁精神”,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从老一辈西迁人手中拿起接力棒,承继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紧跟党和国家的步伐,把“西迁精神”发扬光大,用知识、用双手、用行动去奋斗,无愧于我们的时代。
18,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在上海创建,1956年,交通大学自上海西迁至祖国西北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西安。于是,怀着建设大西北的理想,交通大学教师共有537人迁到西安,占教师总数的70%以上。从一无所有,到为西部工业发展奠定高等教育基础,再到成为祖国西部工业人才的摇篮,这离不开那一批批义无反顾奔赴祖国西北的老教师们和莘莘学子的奉献和付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我对于西迁精神的感悟,这正如周总理那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点亮了亿万学子心中的灯火。中国自建国以来,基础建设飞速发展,至今,人们仍不禁赞叹。
作为土木学子,深知中国发展的不易,理应扎实专业知识,在毕业后积极投身到祖国建设中去,堆砌起中国的一砖一瓦,拥抱每一寸土地。
西迁精神心得体会篇八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12月对西安交通大学老教授的联名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交大西迁老教授们。这些重要论断,为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做新时代的“西迁人”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绘制了西部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1956年,以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工厂、科研院所坚决拥护和执行党中央关于西迁的决定,义无反顾地奔向大西北,积极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来,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在60余年的奋斗征程中,一代又一代“西迁人”用实际行动彰显出“爱国、报国、兴国”的情怀,诠释了“爱国就要奋斗,奋斗为了爱国”的真理,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树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重要指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传承好西迁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秉持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主动扛起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以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家国情怀,并强调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需要在知识分子中弘扬这种传统、激发这种情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个人的理想和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要强化“立德树人”导向,引导广大教职员工以西迁前辈为榜样,积极投身于教育工作中,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坚持“四个服务”办学方向,着力培育学生奉献报国的使命意识与家国情怀,引导他们争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优秀青年。要进一步强化“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办学定位,继续牢牢扎根西部大地,输出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熔铸一流文化。
——永葆爱国奋斗的精神品格,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爱国之志转为报国之行,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懈奋斗,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新业绩,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旗帜,汇聚发展共识,凝聚发展力量。要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为契机,努力探索一流大学新形态、塑造立德树人新构架、构筑科教融合新高地、创新国际合作新模式、打造一流学科新格局。要加快形成一流的办学理念、教师队伍、研究平台、文化环境,促进学校早日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
——坚守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自觉成为推动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扎根西部60余年,“西迁人”始终以国家繁荣富强和增进人民福祉为己任,前赴后继、上下求索,甚至甘洒热血、慷慨赴死,集中体现了他们在爱国奋斗精神品格下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夙夜在公、勤勉工作。要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内化为广大师生自强不息、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并使之成为广泛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要坚持扎根西部的定力,提高服务西部的能力,磨练愿吃苦、能吃苦的毅力,立足本职,力求实实在在地为西部建设、为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