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书法名言警句摘抄(大全16篇)
阅读是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多读点好书。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这是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篇一
8)自古贤哲,勤乎学而立其名,不学即没代而无闻矣。唐.虞世南《笔髓论》。
9)熟则骨力强,步伐齐,心胆大,性灵出。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
12)古之人不虚老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北宋.欧阳修《试笔》。
14)学不可不熟,熟不可不化,化而后有自家之面目。清.方薰《山静居论画》。
17)草书真有异,真则字终意终,草则行尽势未尽。唐.张谚远《法书要录》。
19)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篇二
4)笔墨可知也,天机不可知也;规矩可得也,气韵不可得也。清.恽寿平《瓯香馆画跋》。
7)四.笔墨技法熟而后巧。
9)书之神韵,虽得于心,然法度必讲资学。沈括《梦溪笔谈》。
10)今书之美字钟,王,其功在执笔用笔。元.解缙《春雨杂述》。
12)执笔之法,实指虚拳。运笔之法,意在笔先。清.冯武《书法正传》。
14)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16)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献酎之丽。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7)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
18)笔心,帅也,副毫,卒徒也。清.刘熙载《艺概》。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篇三
5)书之神韵,虽得于心,然法度必讲资学。沈括《梦溪笔谈》。
6)今书之美字钟,王,其功在执笔用笔。元.解缙《春雨杂述》。
8)执笔之法,实指虚拳。运笔之法,意在笔先。清.冯武《书法正传》。
10)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12)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献酎之丽。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13)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
14)笔心,帅也,副毫,卒徒也。清.刘熙载《艺概》。
18)大字运上腕,小子运下腕,不使肉衬于纸,则运笔如飞。明.丰坊《书诀》。
19)执笔低则沉着,执笔高则飘逸。清.梁献《执笔论》。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篇四
12)古人作书,落笔一圆便圆到底,落笔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种章法。《兰亭》用圆,《圣教》用方,二贴为百代书法楷模,所谓规矩方圆之至也。
18)起有分合缓急,收有虚实顺逆,对有反正平串,接有远近曲直。清.刘熙载《艺概》。
20)用笔要沉着,沉着则笔不浮;又要虚灵,虚灵则笔不板。解此用笔,自有逐渐改观之效。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篇五
1)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韩渥)。
2)江山多娇。
3)高三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阶段,它意味着奋斗、拼搏、坚持与恒心。
4)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
5)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
6)宁静致远。
7)天道酬勤。
8)上善若水。
9)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10)秋月春风。
11)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12)字无百日功。
13)拳要打,字要练。
14)婉若银钩,源若惊鸾(晋·索靖)。
15)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16)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17)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18)没有平日的失败,就没有最终的成功。重要的是分析失败原因并吸取教训。
19)道法自然。
20)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唐·李嗣真)。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篇六
6)用笔须手腕轻虚。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唐.虞世南《笔髓论》。
8)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3)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宋.姜夔《续书谱》。
16)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7)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篇七
9)笔墨之事,天资笃,学历深,而胸襟尤要阔大。
11)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搪.张怀灌《书议》。
12)十四.莫懈耕耘精益求精。
14)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唐。李世民《笔**》。
19)学书贵真有得,非徒宗派之高,遂足抹蔑一切也。清.梁献《学书论》。
20)临池日久,腕力生风,自能神韵入妙。《画学心法问答》。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篇八
6)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1)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宋.姜夔《续书谱》。
14)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5)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19)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宋.姜夔《续书谱》。
20)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篇九
6)用笔须手腕轻虚。太缓而无筋,太急而无骨。唐.虞世南《笔髓论》。
8)书法在用笔,用笔在用锋。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3)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宋.姜夔《续书谱》。
16)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7)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篇十
1)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2)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3)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4)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5)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6)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7)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北朝·袁昂)。
8)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9)字怕练,马怕骑。
10)挥毫落笔如云烟(唐·杜甫)。
11)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
12)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13)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14)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15)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
16)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17)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18)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宋·米芾)。
19)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20)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篇十一
4)所谓神品,于吾神所著故也。明.懂其昌《画禅随笔》。
5)学术通于学仙,钟神最上,钟气此之,钟形又此之。
7)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8)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
9)然智者无涯,法不固定,且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工用者居下。唐.张怀灌《书艺》。
10)书之大局,以气为主;字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姚配中。
12)提要之要,以己之神,取人之神也。清.丁皋《写真密诀》。
13)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清.刘熙栽《艺概》。
14)作字要手熟则气神完实而有余韵,于静中自是一乐事。宋苏轼《东坡题跋》。
16)书要力实而气空,然求空心于其实,未有不透纸而能离纸者也。
17)书要心思微,魄力大。微者条理与字中,大者磅礴乎字外。清.刘熙栽《艺概》。
18)笔墨一道,用意为上。清.王原矜。
20)阳气明而华壁立,阴气大而风神生。晋.王羲之《述天台紫真传授笔法》。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篇十二
2)卫恒祖述飞白,而造散隶之书,开张隶体,微露其白,拘述于飞白,潇洒于隶书,处其季孟之间也。
5)十一.精研流派广采众长。
7)正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随为北派也。
8)南派为钟繇,卫灌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钟繇,索靖及崔悦,卢谌,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获等以至欧阳询,储遂良。
14)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尚态。清.梁献《学书论》。
18)米书不可学者过于纵,蔡书不可学者过于拘。清.钱永《书学》。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篇十三
3)师者,人之模范。——杨雄。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陶行知。
6)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卢梭。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9)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10)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11)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12)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13)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学记》。
14)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赫尔巴特。
16)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17)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
18)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毛泽东。
2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篇十四
3)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4)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5)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6)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7)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徐惟诚。
8)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9)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是教育人的事业。——卢梭。
10)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1)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
12)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
13)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
14)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孔子。
16)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17)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篇十五
2、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3、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6、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9、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10、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1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13、书肇于自然。——蔡邕。
1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18、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19、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20、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21、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22、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3、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2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2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2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9、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31、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33、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3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35、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37、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38、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39、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4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42、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4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44、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4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47、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48、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49、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51、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游艺》。
52、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5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56、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57、拳要打,字要练。
5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64、字怕练,马怕骑。
65、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附:如何学习书法。
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字上去填写。
摹帖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字,用透明而不透墨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轮廓,用极细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来龙去脉,揣摩它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基础上,对帖字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要求去写,有一定规范和约束。摹帖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笔意,而易失古人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书法名言警句摘抄篇十六
4)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7)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9)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10)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11)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12)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朝梁皇帝萧衍。
13)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16)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1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18)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20)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