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279号 流动人口通知单(4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08 00:00:00    小编:大狗外贸

流动人口279号 流动人口通知单(4篇)

小编:大狗外贸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流动人口号流动人口通知单篇一

流动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殊群体。目前王市镇人口流动的主体是农民,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范围和数量都是空前的。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念、生活习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因此,加强农村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积极探索农村流动人口的发展出路,对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增加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场的迅速发展,自主性迁移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迁移的地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

1、农村流动人口的特点分析

在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中,主要流向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地 ,女性外出规模和频率逐年提高,女性流动的主动性在加强。外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越来越高。

2、农村流动人口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流动人口一方面为流入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为流出地增加了经济总量,并且带回了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不但为自己挣回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流动人口管理现状

1、基本情况

流动人口的流动性、隐蔽性、复杂性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问题。相当一部分从业和居所变动频繁、无有效证件、无固定住所、无固定职业。管理难度非常大。如果不正确处理好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势必给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的社会稳定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强化和探讨对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新世纪、新阶段各级综治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多年的流动人口管理实践中,王市镇综治办针对难点、突破难点,大胆探索,创新思路,重点抓好流入地、流出地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形成资源共享。

2、主要做法、成效及经验总结

(1)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两节”前后外出人口返乡的有利时机,进村入户对经常外流人员和有外出倾向的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宣传。

(2)对外流未返乡人员,通过询问家属或亲戚掌握流入地信息,并及时与流出对象取得联系。针对我镇流动人员较多的特点,镇综治办在13个村分别成立互联责任区,并聘任村、组干部担任流动人口协管员,村、组干部是流出人口的直接管理者和联系人,我镇积极发挥其能动性、积极性,建立村、组干部包户联系责任制确保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信息收集到位,随时保持联系,并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做到流出农民信息准确。全面形成了乡村组干部齐抓共管的流动人口新格局,使流动人口管理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3)倡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建设家乡。介绍了2011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他们提供就业创业途经和思路,指出未来王市镇政府将全心全意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主动、周到、真诚的服务。外出劳动力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营管理经验,掌握了技术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后,返回家乡走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的道路,引进技术、注入资金、带来市场信息,并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当地农业内部结构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农业资本的形成,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保障,加快了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4)要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建立由综治委牵头,公安为主,工商、劳动、计生、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组成,集管理、教育、服务职能于一体的流动人口工作平台。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务工人员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充分调动农村流动人口对城镇、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同时,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

3、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农村流动人口加大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农村流动人口离开其原居住地,形成人户分离的局面,虽然计划生育部门都强调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管理,但实际上婚育证明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流动人口利用这一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机会超计划生育。

(2)农村流动人口对社会治安提出了新的课题。农村流动人口中不乏身无长技又盲目流动的,他们很难在城市中找到谋生的工作,这些生活无保障的人会迫于生计可能做出违法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难度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3)农村流动人口的生产经营居住条件和环境往往十分恶劣,部分流动家庭对子女无暇顾及,或由于缺乏经济能力,其下一代极易被某些不健康因素感染。农村劳动力外流大多是有知识、有技能、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性别上以男性劳动力为主,留在家里务农的多是老人、妇女、及小孩。对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教育管理,也是我镇综治工作开展的一个重点。

4、群众评价及农民期盼

农村流动人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关系问题、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社区生活的适应问题,均为农民所期盼政府予以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分析和政策建议

1、解决农村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对策

村建设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同时,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把流动人口的负面社会效应降至最低点。防止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状态的出现。

2、今后农村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政策建议

(1)要积极为人口流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城市凭借户籍堡垒构建的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等一系列排他性的社会福利,限制了农民参与工业化的权利,限制了城乡要素之间的流动。因此,要剥离与户籍制度相联系或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规定,使得农民通过自由迁移来改变身份和分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2)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转移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长期因素,从根本上看,应该增加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通过强化技术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转移劳动力的市场竞争能力。

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

(4)建立专门针对农村外出劳动力的管理服务机构。要建立免费的为农村外出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和咨询的管理机构,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调控机制,从主要依靠行政管理手段调控尽快过渡到主要凭借市场机制来调节。统筹农民工管理和当地城镇居民的管理,为农民进城打工创造宽松的坏境,帮助农民工实现公平的就业竞争,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后的在城市的稳定。

王市镇计生办

辖区内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在局领导的带领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积极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成立了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区委常务副区长、区委公安分局局长、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为付组长,区政法委(综治办)、组织、宣传、公安等21个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抽调公安、劳动、计生等部门人员组成,政法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全区流动人口的日常服务管理工作。各乡镇、街道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流动人口200 人以上的社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中心主任由社区主任担任,副主任在流动人口中产生。

(二)维权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全区建立了三级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网络,设立了流动人口维权服务中心,并开通了12345维权热线。乡镇(街道)在综治中心设立了维权站,社区由司-法-部门设立了法律顾问或联络员,公布了姓名和联系电话,极大方便了流动人口的法律维权咨询。中远、欧华等一批规模企业能依法与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劳动部门加大查处力度,及时调处劳资纠纷,并逐步完善流动人口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障措施。全区工伤保险全面覆盖;船东互保全面覆盖下海渔民中的流动人口。船舶、建筑等高风险行业、高纠纷行业设立了保证金制度,维护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三)民主政治权利得到较好体现。2015年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意见》中明确规定区、乡镇(街道)党代表和区政协委员中,各类先进、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评选,流动人口要占有一定的比例。各社区根据条件视情建立了流动人口党支部。区总工会强化企业“党工共建”,把流动人口组织到企业工会中来,使流动人口民主政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女学校,不断扩大教学规模,使教学资源与流动人口子女就读需要相适应,逐步实行以公立学校为主,民工子弟学校为辅的义务教育新体制,并行文明确了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有关规定。目前,全区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实际入学(义务教育阶段)人数5212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3031人,占58.15%;在三所民工学校就读的2181人,占41.85%。流动人口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8%,总数占全区在校学生数的23.07%。

(五)卫生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加强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及周边的食品安全监督和卫生防疫工作,对流动人口子女实行免费接种,把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保健纳入全区预防保健管理范围,大大降低了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2015年专门成立了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制订了应急预案。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计划生育的咨询服务,为已婚妇女提供免费的孕环情检查,报销四项手术费。孕产妇女实行定点分娩。今年,区政府又把流动人口纳入享受基本药物零差价范围。流动人口卫生健康状况改善明显。

(一)文化水平低。我区流动人口多数来自经济发展水平低、文化教育基础

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受教育程度以中小学居多。调查显示,其中小学占14.8%,初中占64.2%,高中占18%,大专以上仅占3%。文化素质明显偏低。

(二)社会保障少。由于社会保障机制问题,流动人口一般无法完全享受我区城市市民的社保福利。据相关部门统计,流动人口在较稳定企业务工,参加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分别仅为6.45%、6.67%、6.51%,大大低于我区本地户籍人口的保障水平。

(三)居住条件差。全区13.4万流动人口中,集中居住在各企事业单位宿舍的只有42800人,更多的是散居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农民零星的出租房和其他各类工棚中。根据六横、沈家门、勾山等地反映,过去的猪栏、违章棚改为简易房出租给流动人口的现象普遍。分布在各乡镇、街道的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规模小,公共服务设施差,安全隐患较大。

(四)违法犯罪问题突出。流动人口刑事犯罪数量增多,以暴-力犯罪、侵财型犯罪为主。2015年全区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96名,其中流动人口379名,占63.6%。一些带有职业性的扒窃、抢劫、诈骗、盗窃等案件,大多系外来人员所为。60%以上的盗抢公共设施、涉黑涉恶案件都由流动人口作案,对我区社会治安稳定造成严重危害。

三、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尚需理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公安、劳动、计生、城-管、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对责、权、利的认识在某种情况下带有局部性及与之相适应的差异性,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单独制定管理制度,这样使得工作难以协调,服务与管理难以配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谁都在管,谁都管不了”的现象,无法形成合力。实际工作中,各部门间的信息尚未得到有效整合,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没能得到制度化保障,缺乏有效便捷的沟通衔接机制,有效信息利用率低。对流动人口无法做到实时、动态管理。

(二)管理队伍尚待加强。据调研,由于经费不足,流动人口专职工作人员配备还不到位。按500:1配备流动人口专职工作人员的要求,我区只有沈家门、东港两个街道基本达到上级要求。这些协管员在扣除保险、办公等费用以后,每月工资一般在1200-1500元左右。协管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存在态度粗暴和工作方式简单等问题。多数协管员专管不专用,日常工作中侧重于治安管理,协助计生、消防安全、劳动等综合治理服务的不多。“一职多能”作用不明显。

(三)观念认识尚须改变。由于经济、文化和习俗差异,对流动人口“歧视多于尊重”、“戒备多于信任”的现象仍有存在。一些当地群众,一讲到流动人口就联系到违法犯罪;一有风吹草动,就把流动人口当作怀疑对象。只看到给我区城市服务与管理带来的压力;看不到他们为我区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有些职能部门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也以防范为主,在理念上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偏见,对流动人口服务引导不够,使大量流动人口游离在社会保障、教育宣传、政治参与等边缘。

(四)合法权益尚得不到充分保障。调查中,我们发现用工单位以临时工、季节工为借口,不与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现象依然存在;即使签订合同,在工资待遇、劳保福利、社会保险、工伤处理等方面也不能依照合同执行。近年来,欠薪、拖薪及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有发生。据统计,2015年共处理各类劳资纠纷投诉1032件,其中涉及流动人口劳资纠纷722件,占总数的70%左右。从劳资纠纷行业看,船舶、建筑行业持续高发,分别占总数的39.7%和17.8%;物业保安、排挡等个体工商户劳资纠纷增幅较快。同时,流动人口子女就学仍存在一定困难。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因找不到学校或负担不起学费而缀学。

四、加强我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日之功。当前,应从解决根本性的,社会普遍要求急需解决的问题做起,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一)完善流动人口管理的体制格局,优化现有组织架构。

1、优化组织协调框架。根据我们对本区及浙江嘉兴、宁波,江苏昆山等地的考察情况比较分析,为适应下一阶段更为复杂的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任务,有必要对现有流动人口管理的组织协调框架做优化调整,形成总合协调、综合管理、多线联动的组织格局。调研组认为:一是在对现有格局不做大的调整的前提下,借鉴“宁波”模式,强化对“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属办公室的授权,建议由区政府办副主任担任主任,对常设机构的具体运作负责。这样既可解决当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协调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又不用做大的结构调整,因而相对易行,能见实效。二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参照“嘉兴”模式,调整建立功能相对健全的“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委员会”并成立“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局”,设置相应的部门,如综合科、监督协调科、登记管理科等,给予一定的编制与职数,使其不但能承担日常性的综合协调监督的任务,还能发挥核心指导的导向作用。

2、完善属地管理体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重心应放在基层社区,实行服务、管理、教育、维权“四位一体”的全程服务、综合治理。强化村委会、居委会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职能。完善村(居)、社区警务室的工作平台,做到以村(居)为阵地,夯实基础,抓好服务。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理顺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社区各自职责,形成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综合人口管理体系。要把“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上,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的三定网格式责任管理模式,制定并落实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

社区,实现一线工作制,专职从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包括综合信息的采集,协助职能部门对出租房、公安、计生、维权及对流动人口进行普法、社会公德、卫生安全等宣传教育工作。

(二)加快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构建综合信息共享平台。

1、完善信息采集系统。要将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纳入实有人口信息工作,整合现有公安、计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建立全区流动人口数据库,实行“一口采集,多口使用”,“一方采集,多方使用”的信息采集与共享机制,建立融采集、统计、分析、查询、交换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网。

2、建立信息检测体系。对流动人口的数量、流动状况、工作状况、子女受教育状况、生活质量状况等进行动态监测,对相关信息实行动态维护,确保信息准确有效,及时掌握和预测流动人口发展态势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解决和疏导各种问题,防范各种因流动人口引发的社会矛盾,为流动人口调控提供信息来源,促进我区流动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3、建立ic卡居住证制度。据资料显示,广州市政府规定,凡16周岁以上的非广州市户籍人员,在该市就业需暂住30日以上的,须向暂住地街道、乡镇暂住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申领ic卡居住证,持卡人可按规定享受社保、申办工商营业执照、申办蓝印户口或转办常住城镇居民户口等;同时还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雇用或招聘无流动人口临时登记证或ic卡居住证的流动人员,大大提高了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效率。建议区政府召集公安、计生、劳动等部门尽快研究出台我区的《浙江省居住证》“ic卡”申领办法及享受待遇政策。

(三)促进流动人口综合素质转型升级,引导融合与自治。

效率。制定鼓励流动人口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2、探索建立流动人口素质教育体系。以流动人口为对象,根据他们的分布特点,按照生活集聚型、劳动集聚型、教育集聚型等三种不同类型,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文明素养、行为规范教育,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及遵纪守法、依法维权、优生优育、健康生活等现代观念教育,探索建立符合流动人口特征的公民素质教育新体系,不断增强其融入城市生活的主人翁意识和基本素养。

3、推进流动人口的融合与自治。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和企业,政府要推动其加入工会、协会等自治组织,指导创新各种融合性组织形式及载体,强化流动人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通过这些平台更好地表达和维护流动人口的诉求,并在化解矛盾、法律援助、文化活动、素质提升、治安防范、环境整治、计划生育等多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使他们安居乐业。

(四)加强统筹,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保障。

1、资源配置纳入规划、突出重点。将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列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区域性公正、公平的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和具体利益的规定或配套政策。目前,我区的公共资源和经费保障是与32万户籍人口相配比,情况也只能是大致适应。而要在短期内确保流动人口近15万人的资源配置是有困难的。因此,要按照轻重缓急,确保教育、社保、卫生医疗先行,并要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等配套相应的文体娱乐设施,留足教育用地、规划卫生医疗网点等。在此基础,根据逐步推进的原则,解决资源配置不足问题。

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通过相应的政府调控,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促使外来员工较多企业做好相关工作。三是要鼓励我区各乡镇(街道)经济较发达、治安形势较复杂的村居(社区)加大群防经费投入。

3、关注民生,逐步实现流动人口同享基本公共服务。要关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推进公办教育资源利用,指导民办学校规范办学,提高办学水平的教育质量,确保流动人口子女就学,享受“同质”教育。要改善流动人口居住条件。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用工单位自主解决、社会多元主体投入,包括村集体土地入股等形式,加紧构建适应外来人口需求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实现流动人口“居有定所”。要优化流动人口就业环境。大力培育劳动就业中介机构和劳动就业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探索遏制拖欠流动人口工资的有效机制,打击各种非法职介行为,规范服务质量,为流动人口的就业搭建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实行社会保障新政策。在完善劳动关系的前提下,建议以“广覆盖、低费率、可选择、能转移”为原则,为我区流动人口量身设定专门的社保政策。可借鉴广州、宁波等地对流动人口专门设定的融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险合一”的社保政策,创新保险机制,以“低标准、低享受”为原则,合理确定我区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保费率。

(五)以强化管理绩效为核心,不断提升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水平。

1、规范服务管理流程。为有效提升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水平,有必要更为科学地设计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整体流程。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应围绕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有重点地展开。(附: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流程,供参考)

务管理体系。对相对固定的对象,要与常住居民同管理。特别是对于我区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资本型人才,要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对流动性较强对象要作为关注目标,给予较多关注。对重点控制对象要由公安部门列为重点人口强化管理。通过动态分类管理,使管理工作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控制有效。

3、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在调研中,勾山街道的外来流动人口集中餐饮点、东港街道的新市民素质教育学校、宁波镇海俞范村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会所等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启发。尤其是俞范村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会所采取会员制形式,外来务工人员贡献和服务挂钩。在逐步完善、拓展会所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外来务工人员的贡献获得积分,享受会所服务,从而延伸到享受其他综合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的贡献包括义务劳动、教育培训、好人好事、争先创优、优生优育、遵纪守法、见义勇为等。通过功能拓展,倡导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推进新居民的和谐融合。可见,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必须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建议按照“政府协调、部门参与、街道负责、社区落实”的原则,积极尝试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服务管理新模式。

流动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殊群体。目前xx镇人口流动的主体是农民,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范围和数量都是空前的。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念、生活习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因此,加强农村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的管理,积极探索农村流动人口的发展出路,对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增加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场的迅速发展,自主性迁移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迁移的地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

1、农村流动人口数量

xx是一个农业人口为主的镇,农村总人口xx-xx人,根据2015年xx镇流动人口调查资料推算,2015年全镇农村流动人员达xx-x人,占到全镇农村户籍人口总数的22.6%。其中外出时间在半年以上的人员为xx-xx人,外出到省外半年以上的人员有xx-x人。比2015年上升了18个百分点。

2、农村流动人口的特点分析

在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中,主要流向广东、上海、北京、浙

江、广西、海南等地 ,女性外出规模和频率逐年提高,女性流动的主动性在加强。在农民工中,男性占51.8%,女性占48.2%,20—34岁人群占流出劳动力总量的64%,40岁以上的人群则呈递减的趋势。外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越来越高。外出劳动力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6.7%,30%左右劳动力具有专业技能的培训经历,近年来外出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流动总量的97%,其中第三产业占52.5%。

3、农村流动人口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流动人口一方面为流入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为流出地增加了经济总量,并且带回了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不但为自己挣回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但劳动力外流使得农村的人口结构不利于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外流大多是有知识、有技能、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性别上以男性劳动力为主,留在家里务农的多是老人、妇女、小孩以及一些病残者。当前农村不尽合理的人口结构给农业发展带来一定阻碍,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资源有待开发,中低产田需要升级改造,农业自身的生产层次亟待提高。此外,一些农村的基本建设因劳动力的外流而取消或拖延,农业技术改良青黄不接,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农村流动人口管理现状

1、基本情况

流动人口的流动性、隐蔽性、复杂性带来了一系列管理问题。相当一部分从业和居所变动频繁、无有 效证件、无固定住所、无固定职业。管理难度非常大。如果不正确处理好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势必给户籍地和现居住地的社会稳定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强化和探讨对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是新世纪、新阶段各级综治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多年的流动人口管理实践中,xx镇综治办针对难点、突破难点,大胆探索,创新思路,重点抓好流入地、流出地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形成资源共享,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强化基层基础,加强队伍建设和加大经费投入。成立互联责任去并聘任流动人口协管员等一系列措施。

2、主要做法、成效及经验总结

(1)进一步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两节”前后外出人口返乡的有利时机,进村入户对经常外流人员和有外出倾向的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宣传。2011年x月x日,xx镇工会组织召开了全镇返乡农民工座谈会,为我镇农民工讲政策说实例;2011年x月x日,xx镇政府举办“三八维权周”活动,活动期间,巾帼志愿者们向广大妇女群众发放《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继承法》、《劳动合同法》、《信访条例》等各类普法宣传资料,同时,设立法律咨询台等活动进行宣传。据统计2011年“两节”前后,xx镇开展法制宣传入村活动6次,组织返乡农民工宣传政策教育3次,教育覆盖面达百分之八十。

(2)对外流未返乡人员,通过询问家属或亲戚掌握流入地信息,并及时与流出对象取得联系。针对我镇流动人员较多的特点,镇综治办在x个村分别成立互联责任区,并聘任村、组干部担任流动人口协管员,村、组干部是流出人口的直接管理者和联系人,我镇积极发挥其能动性、积极性,建立村、组干部包户联系责任制确保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信息收集到位,随时保持联系,并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做到流出农民信息准确。全面形成了乡村组干部齐抓共管的流动人口新格局,使流动人口管理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3)倡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建设家乡。2011年x月镇党委副书记与返乡农民工代表亲切交流,介绍了2015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他们提供就业创业途经和思路,指出未来xx镇政府将全心全意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主动、周到、真诚的服务。外出劳动力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营管理经验,掌握了技术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后,返回家乡走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的道路,引进技术、注入资金、带来市场信息,并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当地农业内部结构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农业资本的形成,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保障,加快了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务工人员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充分调动农村流动人口对城镇、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同时,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

3、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农村流动人口加大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农村流动人口离开其原居住地,形成人户分离的局面,虽然计划生育部门都强调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管理,但实际上婚育证明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流动人口利用这一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机会超计划生育。

(2)农村流动人口对社会治安提出了新的课题。农村流动人口中不乏身无长技又盲目流动的,他们很难在城市中找到谋生的工作,这些生活无保障的人会迫于生计可能做出违法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难度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据统计,我镇犯盗窃罪抢劫罪犯罪中,农村流动人口占80%,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教育管理,也是我镇综治工作开展的一个重点。

4、群众评价及农民期盼

农村流动人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关系问题、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社区生活的适应问题,均为农民所期盼政府予以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分析和政策建议

1、解决农村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对策

对农村流动人口要准确掌握其动态,对将外出的流动人口要掌握其流入地信息,并及时与当地相关部门联系协查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档案和反馈情况。建立全国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平台,及时了解动态和生活情况,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务工人员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充分调动农村流动人口对城镇、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同时,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把流动人口的负面社会效应降至最低点。防止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状态的出现。

2、今后农村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政策建议

限制了农民参与工业化的权利,限制了城乡要素之间的流动。因此,要剥离与户籍制度相联系或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规定,使得农民通过自由迁移来改变身份和分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2)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转移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是制约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长期因素,从根本上看,应该增加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政府可以通过公共投资项目尽可能多地为贫困人口创造就业机会,通过转岗培训和提供小额贷款等方式帮助这些劳动者创造自我雇佣或受雇于他人的就业岗位。此外要继续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机制。通过强化技术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转移劳动力的市场竞争能力。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我镇农村的社会保障刚刚起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使得许多农村劳动力与土地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容易出现非农产业劳动力向农村和农业回流,造成就业的不稳定。而且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也制约着农村消费的提高。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

供就业信息和指导。逐步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运行和调控的法律规范,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调控机制,从主要依靠行政管理手段调控尽快过渡到主要凭借市场机制来调节。统筹农民工管理和当地城镇居民的管理,为农民进城打工创造宽松的坏境,帮助农民工实现公平的就业竞争,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之后的在城市的稳定。

二〇一一年四月八日

一、调查背景

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场的迅速发展,自主性迁移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迁移的地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流动人口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农村,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近年来,流动人口的规模是空前的。其流动方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及经济发展的沿海地区。农村人口流动主要都是因为外出务工。

农村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农村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对此,我利用寒假时间在我所在村进行了调查。

1.调查时间:2012年01月18号至2012年01月20号。

2.调查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xx镇xx村

3.调查人:xx

5.调查内容:对农村人口流动情况及其影响进行相关调查

二、该村人口流动概况

通过对村委会的访问,我们了解到xx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农村人口有1925人,根据2011年xx村流动人口调查资料推算,2011年全村流动人员达924人,占到农村户籍人口总数的48%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人口都是常年在外,紧春节期间在家停留几天。这一情况比2015年上升了约8个百分点。

流动方向大部分都是向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等一些经济发展城市。主要从事第二产业以及小部分服务业。近两年来也有不少从事第三产业的。外出人口以30岁以上的男性为主,也有夫妻共同外出的情况。还有约19%的人口是17——27岁的青少年。而且,外出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包括外出读书的学生)。据调查显示,该村下面的一个组里,一百多口人只有18口人常年在家。尤其是近几年来,外出人口逐年增加。

分析。

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念、生活习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由于该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信息阻塞,从而导致农村发展滞后。而且,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往年,农民都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属于典型的“民以食为天”。同时,种植技术不完善,产量不高。单靠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的微博收入越来越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于是,大多数农民纷纷外出,从而增加增加的非农业收入。

随着人口迁出迁入,不仅为迁入地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与此同时,也给迁出地带来了新面貌。近两年来,大部分农民都盖了新房,家用电器也从原先的电视机发展到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如今,农民的生活观念、生活习惯都有了新的改变。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观念的转变,基本上现在不存在适龄儿童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据调查,现在农民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逐渐重视了。不像十多年前,很多家庭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又由于观念落后,导致跟多儿童不能接受教育。更甚者是不让女孩子入学。而如今这一情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加强了农村与外界的联系。交通也较以前来说方便的多。几乎每天都有通往镇上和县城的班车。在农村,小型超市也逐渐发展起来,很多以前不能直接买到甚至是不知道的商品现在也都能买到了。

总体来说,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得益于农村的人口流动。

事物有利必有弊。虽然农村的人口流动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影响,但它所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农村流动人口加大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根据该村村委会妇联主任的访问结果,我们只知道了农村流动人口离开其原居住地,形成人户分离的局面,虽然计划生育部门都强调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管理,但实际上婚育证明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流动人口利用这一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机会超计划生育。这样极不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及纠纷。而且或许会给新生的幼儿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

第二,农村人口的流动让社会治安面临了新的课题。农村流动人口中不乏身无长技又盲目流动的,他们很难在城市中找到谋生的工作,这些生活无保障的人会迫于生计可能做出违法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难度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据调查,该村某户户主的儿子,常年在外,结识了一些不良少年。形成了诸于偷窃的犯罪行为,并屡教不改。最后,其在某风景区游玩,却意外身亡。很明显这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对于此类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第三,农村流动人口的生产经营居住条件和环境往往十分恶劣,部分流动家庭对子女无暇顾及,或由于缺乏经济能力,其下一代极易被某些不健康因素感染。外出务工的多为中年夫妇。因此,他们的子女只能留守在家。据调查,2011年留守儿童占所有儿童总数的70.2%。较2015年又增长了2个百分点。并且这一数据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留守儿童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没有发育完全,而此时是正需要父母爱护的时候,而父母却不在身边。这无疑是不利于少年的健康成长的。另外,有些家庭还有老人健在,后人外出,这又形成了留守老人这一群体。众所周知,老年人身体不便,行动迟缓,更需要有人在身边照料。中华名族以孝为先,作为子女更应及时行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作为子女应该多多陪陪父母。

最后,农村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耕地荒废。由于家庭里的劳动力流出,耕地则是无人问津,从而荒废。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如此的荒废耕地直接导致了粮食产量的减少。更有甚者,直接占用耕地建造房屋。

农村流动人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关系问题、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社区生活的适应问题,均为农民所期盼政府予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对农村流动人口要准确掌握其动态,对将外出的流动人口要掌握其流入地信息,并及时与当地相关部门联系协查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档案和反馈情况。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把流动人口的负面社会效应降至最低点。防止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状态的出现。

其次,重点加强新农村建设。可以着手建立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使农民可以留在家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使那些流动人口不必流动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这样也可以兼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再次,可根据当地条件,改变农业的种植结构。从单一的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到引进一些经济作物的种植。合理的利用耕地。另外,可对一些农民进行一些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术。用科学种地。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最后,加强对村民的道德文化教育。不定期的对村民进行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道德文化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流动人口号流动人口通知单篇二

3、营造流动人口第二故乡,让流动人口享受市民待遇

4、努力为流动人口提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且诚挚温馨的综合服务

5、流动人口有困难,请找服务管理站

6、你到来我欢迎,你需要我服务

9.留守家庭安心,外出务工放心,计生服务贴心

10.五湖四海,不分彼此,计生国策,一视同仁

12. 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关怀关爱流动人口

13.一样的蓝天下,一样温暖的家。

15.外出务工莫忘计生,健康服务一路同行。

16 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关怀关爱流动人口。

17.五湖四海,不分彼此,计生国策,一视同仁。

流动人口号流动人口通知单篇三

摇下车窗时,我们已经到达了闻喜县石门乡域内的汤王山附近。绿意葱茏,鸟鸣声声,小溪叮咚,一股新鲜清凉的空气扑面而来。这是大山特有的馈赠,这一刻,有种难以抑制的陶醉,浑然把城里的烦扰酷热彻彻底底地给忘在了脑后。

山里气候凉,虽已至五月中旬的节令,枝头的槐花竟然开得正浓。这儿的季节来得晚了些,使我们有幸一年赶上了两季的槐花会。幽香缭绕,迫不及待地打开车门走了出来,任自己被完完全全浸浴在这种淡淡的甜润里。

被层层绿意包裹着的大山,远离了尘世喧嚣,也远离了各种有害气体的熏染,处处流露出清爽与纯净。车辆极少,即使风过林稍,流泻出一串串悦耳的音符,也没有腾起的缕缕尘烟。漫山遍野,绿色恣意流淌,那满树垂挂着的朵朵“小铃铛”呈现出不染纤尘的洁净。

环顾四周,猛然发现,前方路边的灌木上晾晒着几件衣服。特有景致的点缀,在这深山密林中,一抹出其不意的人间烟火色,引得目光不由得四处探寻。

终于,在一片漾漾动人的绿中,一处低矮的茅舍不动声色地映入眼帘,被旁边摆放着的诸多四方箱众星拱月般环绕其中。养蜂人噢,山野中的流动人家。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样幽静的山野,这样优美的意境,突然萌生了好想淘得一罐子蜜来尝尝的心思。

城里有不少出售蜂蜜的地儿,但是不敢妄加购买。眼下,纯正的东西越来越少,有时仅凭感官无法判别真假。但是此刻,一种直觉毋容置疑地告诉我,时机来了。

茅舍在路的对面,一处稍高且平缓些的地方。山里静,或许是车的声音已经惊扰了他们,不待我们走近,已经有两人撩起帘子迎了出来。一男一女,均有五十多岁的年纪,满面朴实的笑容,山里人的朴素装扮。

“是要些蜜吗?”男的问。

“是。什么价钱?要不先看看蜜咋样吧!”先生答言。

“好的。”男的走过来,迅疾打开了被层层塑料纸包裹着的大蜜桶。同时扒拉走了许多徘徊在桶外依依不肯离去的蚂蚁。

与以往不同的,淡淡的蜜香充斥着嗅觉,接着,周围空气中也弥漫了香甜的`味道。这时,女的已经默契地拿来了蜜舀子递到了男人手中。他熟练地撇了撇浮面的蜜末儿,盛起了满满的一舀子蜜。淡黄色浓稠的蜜汁顺着舀子边滴滴啦啦往下淌,拉起了长长的透亮的丝儿。

就着那不断滴溜的蜜,我用手指轻轻沾了一点,放进嘴里。是那种没有经过任何加工过的纯正香甜的味道,馥郁芬芳中带着清新甘润,绵软细腻,有花花草草、阳光和风的味道。真是好蜜耶,唇齿留香,口感棒棒。我不住点头,向养蜂人竖起大拇指。

男人告诉我们,山里空气好、环境好,没有污染,加上花草树木众多,有着丰富的蜜源,为蜜蜂提供了理想的采蜜条件。春季,桃杏花开过之后是油菜花、槐花,还有许许多多的山花相继盛开,每年他们都要在此停留好长一段时间。

“大哥,这是槐花蜜吗?”先生随意问了一句。

“前阵子雨多,今年山里的槐花不太好,这不全是槐花蜜,还有些山花蜜掺杂在其中呢。”他满脸诚恳地说。

其实,对于是何种蜜,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外行。只是随口一问,出乎意料的真挚诚恳的答复。

“多少钱一斤?”再问价格。

“那给来5斤吧!”先生说。

女的去屋里拿罐子,我也跟进去洗了手。因为雨后初晴,屋子里很潮湿。说是屋子,其实简陋得很,仅仅只是一个可以勉强容身的处所。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间低矮的屋子,一扇小小的门,靠墙的小砧板上摆放着几个纯手工馒头,看起来蓬松柔软,貌似刚出锅不久。但是,就在屋内那一张仅能放得下两幅碗筷的小桌上,中间摆放着一个小瓶,瓶里插着一支不知名的紫色的花。

“噢,是你喜欢花么?”我有点惊讶地问。她这样的年纪,应该过了梦的季节。

“是。他采的。”她脸上泛起了点点红晕,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他养了一辈子的蜂,而她喜欢花,一年四季追随着他辗转在原野中。通常割蜡,摇蜜的这样的活儿都是由他做,她只是负责给他做做饭,洗洗衣裳。并且她告诉我说,原先她身体不太好,一直有哮喘,这些年吃自家产的蜂王浆,已经完全康复了。

屋内有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屋外有一架简易的柴火锅灶,不知,门上那页随风飘动的纱状帘子,晚上是否可以抵挡住蚊虫的侵袭。但是,门里桌上的那支花依然很美。我想,那应是一个深谙幸福的男人,专注地为他爱的女人采摘下的款款深情。爱情永远不会老,只要用心保鲜。

一个粗粗的并不太高的罐子,她说是正好可以装5斤容量的蜜。没有称,我们选择无条件相信。之后先生说,能拥有如此纯净笑容的人,不会是骗子,我点头表示赞同。盛好了蜜,付了钱,与他们别过,驱车离去。

偶然回头,看见他们站在路旁,依然是纯朴的一脸笑容相送。最初,这儿使我驻足的,是那些被层层叠叠的绿意包围中一尘不染的朵朵白。而此刻的归途中,让我回眸的,却是那一抹带给我无限感动的笑容。还有他们那如山花蜜一般纯真质朴却浪漫甜美的爱情,深深感染了我。

两个人的日子才是家。在这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中,从事着甜蜜的事业,并且有至爱相依相随。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陪你立黄昏。这虽苦尤甜的日子,应该是一种最朴实的浪漫,平淡却又让人称羡的幸福吧。

临走时,问起过他们的行踪,他们说下一站将是王茅,赶那儿的荆花开。他们的行李挺多,除了简单的生活用品,还有不少的蜂箱,蜂蜜、蜂罐……行动起来应该很不容易。

山里的流动人家,像候鸟一般随季节迁徙。一路追逐花香的人,却也注定了生活的颠沛流离。但是却有一份甜蜜的爱如影随形,温暖着波澜不惊的日子。

勤劳、真诚,善良,乐观,用汗水酿造甜蜜的生活,用心酿造着爱。可爱如汝。

想起,眼下已是仲夏的季节了,他们要去的地方,荆花海一定很美。他那儿的荆花蜜也一定特别香甜。

流动人口号流动人口通知单篇四

为了加强对学校流动人员的管理,维护校园治安秩序,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结合上级文件精神,经过学校党委行政研究,特制定本制度。

流动人员主要是指来校工作、学习的非本校师生员工,如农民工、合同工、外包工、临时工(以下简称“四工”);代培、办班、进修、培训、住宿的人员,以及租赁学校场所进行生产、经营、服务、储运的人员等,此外还包括每年新聘任到学校的教职员工(包括在编的和合同聘任的)。

? 对外来人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 督促外来人员办理本制度规定的有关手续;

? 调解外来人员中发生的民事纠纷;

? 协助公安保卫部门查处外来人员中发生的刑事和治安案件。

? 对外来人员登记造册、建档立卡;

? 办理并查验外来人员出入学校的证件;

? 对外来人员住地进行安全检查;

? 查处外来人员中违法违纪行为。

3 、外来人员必须接受学校的管理,自觉遵守本制度。

4 、来校施工的建筑队等集体单位应与保卫部门签定治安责任书,并按工程费(包工费)的百分之一(不低于1000 元)提交治安担保金。工程竣工后,由保卫处考核,无民事纠纷、无刑事治安案件、无治安灾害事故、无违法违纪违章人员者,如数退还。

5 、确因需要在校内寄住的外来人员,凭用工部门书面申请和房管部门出具的入舍证到保卫科办理登记批准手续。

6 、外单位临时来校参加会议、文体比赛、参观、培训等集体活动的人员由主办部门负责进行治安管理,事先报告学校保卫部门。

7 、学生异动情况由学生科以书面形式报告给保卫科,报告内容要包括学生异动的总体情况概况(总人数、男生数、女生数、班级人数异动情况),异动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异动的主要原因等。

8 、新聘教职员工由办公室以书面形式报告给保卫科,报告内容必须要包括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工作职责、来校的时间等。

9 、外来务工人员由相关责任科室以书面形式报告给保卫科,报告内容必须要包括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工作职责、来校的时间、离校的时间及负责人的情况等。

10 、临时来校人员,由相关老师或科室以电话形式通知保卫科值班人员。

11 、外来人员应自觉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法律、法令,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及各项安全制度,配合做好保卫工作。

12 、外来人员应自觉做好防火工作,严禁私拉乱接电源,严禁使用电炉和随意生火,严禁在宿舍内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13 、外来人员严禁赌博、打架斗殴、酗酒闹-事和私拿、损坏公物;不得扰乱校园公共秩序,影响他人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

14 、外来施工单位以及租赁学校场所进行生产、经营、服务、储运的单位,必须切实做好防火、防毒、防盗、防灾害事故工作。

15 、寄住人员必须按规定办理住宿手续,服从职能部门的管理,遵守宿舍规章制度,未经有关部门同意,不得私自留宿他人,严禁男女混住。

16 、对外来人员治安管理工作做出成绩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经费从文明单位奖中开支。

17 、凡触犯国家和地方政府法律法规者,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凡违反校纪校规者,除行政处分外,给予必要的经济处罚。

外来人员来校一周后,仍未按本条例办理有关手续的;

未经批准私自留宿他人或不按指定床号、床位住宿、男女混住的;

打架斗殴、赌博、酗酒闹-事,扰乱校园秩序的;

违反门卫制度,不服从执勤人员管理的。

私拿、偷盗、损坏公物数额较小,除追回赔偿财物外,按价值5 倍罚款。情节严重的报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有关单位的治安责任人违反本条例或不执行治安整改措施,致使连续发生治安案件或刑事案件,视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

18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规范流动人员的管理和服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暂住证申领办法》、《辽宁省流动人口管理条例》,参照《葫芦岛市流动人口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流动人口管理实行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 本区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适用本细则。

本细则所称流动人口是指没有本区户籍, 年满16周岁以上,拟在本区暂住30日以上的流动人员。

学习、探亲、旅游、度假、就医、考察、出差的人员不适用本细则。

第四条 区综治委下设区流动人员管理服务综合协调机构,在区综治委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本细则。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综合协调机构设在区公安分局,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为综治办、公安、劳动、教育、计生、卫生、工商管理、民政、农业、交通、城建等部门。

各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乡、街)综治办下设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乡、街综治办,主任由所在乡、街派出所长担任,依照本细则负责辖区内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具体工作。各乡的村民委员会、各街的社区设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村委会、社区,主任由所在村、社区的社区民-警担任。办公室设1-3名专职管理服务人员(以下简称专管员)。

雇用流动人员的企业、商业、场所、单位等(以下简称用人单位),设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或专管员,依照本细则履行对所雇用流动人员的管理责任。雇用流动人员50人以下的用人单位设1名专管员;雇用流动人员50人以上的用人单位设专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办公室,并根据实际雇用流动人员数量的需要配置专管员(大约每50人设1人的比例)。

各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五条 本区实行流动人口暂住登记和居住证管理制度。

流动人员的暂住登记和居住证管理由公安机关负责组织实施。各乡、街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用人单位,受公安机关授权做好流动人口暂住登记、居住证发放、信息采集以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 居住证的申领,依照公安部《暂住证申领办法》执行(辽宁省已将原“暂住证”更名为“居住证”,居住证管理的现有法律依据不变)。

流动人口应当到暂住地村、社区和用人单位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办公室办理暂住登记,申领居住证。

第七条 流动人口办理暂住登记、申领居住证时,应当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提供本人近期1寸免冠照片3张,如实填报流动人口信息登记表。

(三)就业情况;

(四)计划生育情况;

(六)居住证内容变更情况;

(七)其他事项。

实际填报的具体登记项目以区公安分局制定的'《龙港区流动人口信息登记表》为准。

第八条 村、社区和用人单位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办公室及专管员应当自受理申领居住证的申请之日起7日内向申请人发放居住证。

居住证有效期为1年。居住证有效期期满后仍需暂住本区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10日内向原发证机构或者现暂住地、就业单位所在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申请续期;逾期后未续期的,居住证失效。

居住证实行统一编号。

居住证的登记、发放和续期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九条 流动人口的暂住地址和就业单位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日内到原发证机构或者现暂住地、就业单位所在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办理居住证变更登记。

居住证遗失、损坏的,应当向原发证机构申请补领。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扣押、收缴流动人员居住证,但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公务的除外。

第十条 依照公安部《暂住证申领办法》第14条第1项的规定,不按规定申报暂住户口登记、申领暂(居)住证,经公安机关通知拒不改正的,对直接责任人或者暂住人员处以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第十一条 依照公安部《暂住证申领办法》第14条第3项的规定,对雇用无暂(居)住证人员的法定代表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不能出示居住证的流动人员,用人单位不得办理录用,应当先办证后录用。

第十二条 不能出示居住证的流动人员,劳动保障、人口计生、教育、工商管理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服务项目。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建立全区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对流动人口实行信息化管理。

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出台采集信息工作标准,由村、社区和用工单位负责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人员进行采集、填写流动人口信息登记表,由公安机关录入信息系统。系统的流动人口信息可供区政府各职能部门共享。

第十四条 村、社区和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开展日常巡查,发现本区域内流动人口未办理暂住登记、申领居住证的,应当督促其办理;拒不办理的,应当及时通知乡、街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处理。

第十五条  区人民政府流动人口管理综合协调机构负责对乡、街和用人单位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并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第十六条 对在考核抽查检查中流动人口登记率未达到95%以上的乡、街和用人单位,实行综合治理工作考评一票否决。

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开展不利的乡、街和村、社区以及用人单位给予相应追究惩处。

对在考核抽查检查中信息登记率达到95%以上的乡、街和用人单位表彰奖励。

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成效明显、贡献突出的村、社区和用人单位的专职管理人员予以表彰奖励。

第十七条  对本区作出突出贡献的流动人员,符合法律、法规等规定的表彰和奖励条件的,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 区人民政府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细则制定有关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九条 本细则由龙港区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细则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流动人口279号 流动人口通知单(4篇) 文件夹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