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模板20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9-27 00:00:00    小编:日本程序员桑社长

2025年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模板20篇)

小编:日本程序员桑社长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行为表现。写心得体会要注意事实准确性,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支持。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实例,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发。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一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二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出台,在教师培训方面提出了教师培训改革的“专业化”、“精准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和共同愿景,需要在教师培训实践中不断推进。

其一,在教师培训的软硬件方面逐渐实现专业化。具体来说,教师培训硬件的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专业化,具体包括教师培训机构、培训人员、培训资源等方面要不断加强建设、加强投入;教师培训软件的专业化主要是指培训的内容的专业化。培训软件的专业化实现必须是基于科学研究的。比如培训方案的设计,应在科学研究与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开展。

其二,教师培训的标准化。高质量教师培训的前提是标准先行。目前要紧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重新修订有关的教师培训标准,以便能够通过教师培训支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三,教师培训的精准化。所谓精准化就是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设计培训内容、培训的方式方法,从而做到精准有效。一是精准研判教师培训需求,二是加强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三是搭建信息化培训平台;四是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教师的学习计划,精准化设计培训内容。此外,还要在教师培训中,注意通过社会实践等途径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三

《强师计划》中提出,深化精准培训改革的要求。然而,现阶段教师培训的精准度与针对性不强,导致教师培训的效果难以显著。

对中西部教师进行关于国培质量的调研后发现,培训项目精准实施有待进一步提升。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一是培训对象画像模糊,学院推荐与遴选的精准度缺失;二是培训需求分析泛化,供需对接、动态调整的.精确度缺失;三是培训目标界定失当,课程供给靶向聚焦的精确度缺失;四是培训教育组织粗放,培训对象内容与方法、方式的匹配精准度缺失;五是培训情境创设错位,学员主体参与、合作互动共享的精准度缺失;六是培训绩效转化断位,学员返岗实践追踪指导的精准度缺失。提升教师培训的精准度要抓好一个着力点、防止一个误区。首先,抓好教培体系的最后一公里,赋能教师学习力,这是精准培训的核心内容与着手发力点;其次,防止盲目铺摊子、低水平培训,教师培训应试点先行,避免重复无效的教培内容。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四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 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 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 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

创新。

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五

不用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不用说,中国目前的教育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其中之一是以五只为代表的功利倾向。五只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和学生过于强调智力教育和分数,分数第一和分数关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刷问题、提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一些学校和地方政府单方面追求入学率,一个率和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和教师的硬指标。选择人才强调教育而不是能力,高教育消费、著名学校效应和学术歧视仍在一定范围内。高等学校也有教师强调科研而不是教学,单方面追求人才的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水平,以及论文剽窃、数据欺诈等现象。五只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的价值观,偏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

创新。

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读起来深受教益。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六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并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郑新民谈英语教学与研究"深感在这里花点时间来讨论课堂教学管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我们看来,作为普通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所思,所想,所为来积极参与这场重大的教育评价改革,因为有效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造和维持一个有利于提供最佳环境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其独特之处,也因此给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挑战。据了解,在大部分的英语课堂里,教师都会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来教学,如教授专业知识,传达期望,分析批判,鼓励表扬,加强纪律(现在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比较严重,建议有关部门要尽快提出规约)等。多年以来,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理念,即避免使用母语(汉语)来教学。但我们认为如果使用得当,汉语可以成为非常有效的课堂管理工具。如果我们不说汉语,有时候很难让学生立刻弄懂一些艰深晦涩的专有名词、定义或语法/语义上的规则等,反而增添了学习上的负担。由此可见,适当地使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是很有必要的。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建设健康的课堂文化至关重要,甚至为学业成功奠定基础。我们认为师生关系融洽很重要,我们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们进行全班或一对一的谈话。教师简单的举动,比如课前在教室外问候一下学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正效应。但是,对于学生的考勤工作我们应该大胆抓起来,管起来,要做好过细的核实工作,及时跟班导,辅导员,直至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通气和汇报。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之所以这么做,出发点是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是为他们负责任。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守规矩,懂纪律,努力向上的英才。不少教育家指出,教师平衡温暖和强大边界的能力是成功人际关系和课堂管理的关键。

有一点必须重申,保持相互尊重并不意味着我们跟学生只是朋友,我们可以对学生友好和支持,但我们毕竟是他们的老师,我们在严以律己的同时,也要负起我们该负的责任。教育人士普遍认为,为学生们建立恰当的课堂行为是作为教师所必须努力践行的。现在的不少学生随意在上课期间进食,例如是菜包和肉包这样味道很重的食物,我们应提醒他们要遵守课堂所需要的基本礼仪。我们很有必要经常性地向学生传达我们的期望与要求,做到苦口婆心,这对于保持风清气正的良好学习氛围至关重要。我们要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知道在课程的每一个阶段我们对他们的期许。开学伊始,我们就要跟学生说清楚课程目标,行为规范,让他们要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主动自觉争取多发言,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和社会实践等。

为了让50分钟教学更有效,我们要善于学习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在一节课内教学模式不宜单调,要多变化活动形式。过于沉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分心,并可能导致行为不端。现在的课堂大都有多媒体,但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而要注意视觉提示的多样化,例如,把照片/绘画贴在班级的黑板上就可以用来帮助组织活动,不要老是使用ppt,何乐而不为?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考虑课堂活动顺序的安排,是先听写,还是先练习会话?是先讲语法,还是先做语法习题?要经常反思我们之前的课程是否成功。利用我们获得的教训来更有效地安排各种活动,从而达到有效的课堂管理之目的。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七

教师教育的母体在师范院校,振兴师范院校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振兴师范文化。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师,其在培养优秀师资上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比如,中师会招收高素质的毕业生,并且会涵养师范生的教育理想与师范情怀,严格训练师范生的教学基本功,致力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中师已在历史长河中消散,但我们需要延续中师的师范教育传统,传承中师的师范教育精神,汲取有益的师范办学经验。在如今培育强师的时代号召下,我们首先需要强化师范院校的师范文化,从课程设置到实践活动等各方面去渗透师范精神;其次,加强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联系。高等师范院校要切实研究基础教育,同时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能让其全方位参与到基础教育中;其次,注重通识教育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让师范通识教育体系融通古今中西经典,真正让师范生能够顶天又立地;最后,加紧培养学科教学论专业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从基础上作为强师计划的发力点。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八

《总体方案》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虽然不是专业教师,但从事着接触学员的一线工作,更要深刻领会《总体方案》的精神实质,以《总体方案》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教育评价改革的排头兵,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育工作者,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总体方案》明确,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引导各级教育机构和学生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问题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不科学的评价导向。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分析:近年来,我国教育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但是,教育评价的功能仍未得到科学地、充分地发挥。这一问题突出表现为以分数和升学率为依据来评价学生、学校和教育从业人员,以文凭、论文和帽子为依据来评价人才。

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翟博具体分析:唯分数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能力素质等成长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唯升学评价学校,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利于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唯文凭评价人才,忽视了人的品性和综合素质,不利于鼓励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唯论文评价教师,忽视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质;唯帽子评价学科,忽视了学科建设的本质、职责、使命和作用,不利于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贯彻落实《总体方案》,要深刻反思、克服教育各领域、各环节存在的五唯问题,破立并举,提高改革实效。

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认为,破五唯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任务和重中之重,对整个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总体方案》部署的五项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均是围绕破五唯的中心目标展开推进。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和切入点,开拓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

多年来,现代远程教育又称为网络教育正快速发展,对于想要提升自己学历的在职人士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网络教育一直被认为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含金量最低的,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网络教育就是花钱买证书,基本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大部分用人单位也对网络教育文凭不屑一顾。为了摆脱学历歧视观的现象,网络教育近年来一直在进行改革,例如提高报名要求,缩减部分专业,毕业要求更加严格等,自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到2021年发布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可以看出,国家在不断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服务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提升网络教育的含金量。

为贯彻落实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校继续教育治理能力建设,近年来,我院逐步完善了招生管理、考试管理、毕业论文管理及毕业管理等各环节工作制度。毕业论文管理方面,自2019年起,不断进行改革,增加毕业论文学术不端查重检测、改革毕业论文写作环节、完善学位论文答辩制度、加强写作毕业论文指导培训等。今后仍将持续优化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合理制定毕业论文政策,严格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各项规定,全面有力的促进网络教育的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九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十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

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一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

11月2日,围绕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李俊杰常务副校长带领发规处科级及以上人员开展专题学习,并部署安排学习贯彻《总体方案》的任务。

李俊杰常务副校长指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攻坚任务,学校职能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总体方案》落地落实的责任,结合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全面统筹思考,破立并举,深入研究“破什么”“立什么”的具体举措任务。

11月6日,发规处组织全处人员精读《总体方案》全文,就教育评价改革的5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展开研讨。精读全文后,发规处全体人员结合学校发展和自身岗位要求畅谈了学习心得体会。

大家一致认为,《总体方案》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鼓舞人心,令人振奋。《总体方案》内容围绕立德树人要求,紧扣“破五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提出了系统科学的改革任务。在编制学校总体规划和深入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对照《总体方案》有关要求,全面梳理相关政策、措施及方案等,系统谋划改革任务举措。

大家一致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改革的精神和奋进的姿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作出新贡献。

2020年12月15日,遂川县扬芬中学叶付勇校长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要求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写出心得体会文章。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方向”。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持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性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以前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唯分数论”很盛行。学生考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职称考核,评优评先,选调进城。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都会将各校考试成绩打印出来,教师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本班考试成绩与全县兄弟学校做比较。有的学校也会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绩效工资的发放。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好一点,就拼命的布置作业,大搞“题海战术”。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半夜三更都还没有休息。有的学校,老师规定学生课间活动的时间为两分钟,每餐吃饭的时间为十分钟。有的学校要求教师作业全批全改,老师改不完,就叫学生改,有的还叫家长改。

减轻学生负担,减轻教师压力,喊了多年,但成效甚微。君不见,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资料越来越多。有的学校,一门学科就有四五套资料,学生即使不休息,也做不完这些资料。有的资料,学生动都没动,就拿去卖废纸了。

值得欣慰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教育部规定,对于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遂川县教体局大力开展大课间活动,明确规定每天要有一至二节的时间用于开展各种艺术社团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充分释放了学生压力,陶冶了学生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谋划,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一定会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国家一定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着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社会性。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式,影响着教育评价结果的社会效应和效益,影响着教育评价发展性导向的实现和整个教育的价值追求。《总体方案》提出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目的是确保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健康生态;。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制定的方案。

通过这次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及时了解党中央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宏观战略布局,紧跟党的教育发展步伐,把为党培养人为党育人工作落实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

《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要原则是,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问题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方案》确定的改革目标为:经过5至10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方案》列出的五项重点任务:

二是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完善幼儿园评价,改进中小学校评价,健全职业学校评价,改进高等学校评价。

五是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促进人岗相适;

《方案》组织实施,一是要落实改革责任,二是要加强专业化建设,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履职尽责,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涉及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涉及到不同主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以攻坚克难的勇气、久久为功的韧劲,进行系统设计、辨证施治、重点突破。

《总体方案》的基本定位和考虑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为推动各级党委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完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的工作机制,《总体方案》提出:“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主要设计了三项改革任务。

第一,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在健全领导体制方面,提出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在完善工作机制方面,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

第二,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提出对省级政府主要考核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等情况。在评价方式上,既评估最终结果,也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各地根据国家层面确立的评价内容和指标,结合实际进行细化,作为对下一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依据。

第三,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三不得一严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引导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推动把立德树人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总体方案》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依法治校办学、维护安全稳定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为更好地引导广大教师履行职责,《总体方案》设计了一系列改革任务。

第一,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第二,突出教育教学实绩。第三,强化一线学生工作。

《总体方案》在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和高等学校评价中分别进行了政策设计。

第一,突出质量导向。教师科研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

第二,实施分类评价。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探索国防科技等特殊领域教师科研专门评价办法。对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申报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

第三,改进高校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现就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1.战略意义。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广大教师牢记使命、不忘初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改革创新、服务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有的地方对教育和教师工作重视不够,在教育事业发展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亟须加大;师范教育体系有所削弱,对师范院校支持不够;有的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地位待遇有待提高;教师城乡结构、学科结构分布不尽合理,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机制还不够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亟须理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2.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3.基本原则。

——确保方向。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坚持严格管理监督与激励关怀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

——强化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

——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深化改革。抓住关键环节,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实践探索,破解发展瓶颈,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分类施策。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考虑区域、城乡、校际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定向发力,重视专业发展,培养一批教师;加大资源供给,补充一批教师;创新体制机制,激活一批教师;优化队伍结构,调配一批教师。

4.目标任务。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5.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注重选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优秀党员教师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定期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轮训。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健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加强党员教师日常管理监督。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爱党护党为党,敬业修德,奉献社会,争做“四有”好教师的示范标杆。重视做好在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

配齐建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计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兼职教师的工作量,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增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认识中国教育辉煌成就,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教育。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祖国。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强化教师社会实践参与,推动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着眼青年教师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

7.弘扬高尚师德。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开展教师宣传国家重大题材作品立项,推出一批让人喜闻乐见、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展现教师时代风貌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加强引领,注重感召,弘扬楷模,形成强大正能量。注重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的监察监督,强化师德考评,体现奖优罚劣,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8.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研究制定师范院校建设标准和师范类专业办学标准,重点建设一批师范教育基地,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鼓励各地结合实际,适时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提升师范教育保障水平。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对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采取到岗退费或公费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优秀青年踊跃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改革招生制度,鼓励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院校的师范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或采取入校后二次选拔方式,选拔有志于从教的优秀学生进入师范专业。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向师范院校倾斜。强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发展、职称晋升和岗位聘用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师范院校评估要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确保师范院校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业,严控师范院校更名为非师范院校。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确保教师培养质量。

9.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创造条件,推动一批有基础的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专业,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整合优势学科的学术力量,凝聚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开设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的教师教育课程。创新教师培养形态,突出教师教育特色,重点培养教育硕士,适度培养教育博士,造就学科知识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

10.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义务教育学校侧重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为高中阶段教育学校侧重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研究生层次教师。大力推动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增加教育硕士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半年。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特殊教育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转变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改进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组织高质量培训,使教师静心钻研教学,切实提升教学水平。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实行培训学分管理,建立培训学分银行,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建立健全地方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依托现有资源,结合各地实际,逐步推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与改革,实现培训、教研、电教、科研部门有机整合。继续实施教师国培计划。鼓励教师海外研修访学。

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实施校长国培计划,重点开展乡村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和名校长研修。支持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11.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办好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若干所幼儿师范学院,支持师范院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幼儿为本、才艺兼备、擅长保教的高水平幼儿园教师。创新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前移培养起点,大力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优化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体系,突出保教融合,科学开设儿童发展、保育活动、教育活动类课程,强化实践性课程,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综合能力。

建立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切实提升幼儿园教师科学保教能力。加大幼儿园园长、乡村幼儿园教师、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创新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依托高等学校和优质幼儿园,重点采取集中培训与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幼儿园教师。鼓励师范院校与幼儿园协同建立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12.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各地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切实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

13.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搭建校级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研修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全面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培育生力军。重视各级各类学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文交流机制,有序推动国内外教师双向交流。支持孔子学院教师、援外教师成长发展。

服务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重大人才项目,着力打造创新团队,培养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加强高端智库建设,依托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汇聚培养一大批哲学社会科学名家名师。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遴选和培育中要突出教书育人,让科学家同时成为教育家。

14.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适应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紧迫需求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改革的新形势,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带来的新情况,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公办幼儿园人员配备规范、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创新编制管理,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区域调整力度,省级统筹、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严禁挤占、挪用、截留编制和有编不补。实行教师编制配备和购买工勤服务相结合,满足教育快速发展需求。

15.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实行学区(乡镇)内走教制度,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给予相应补贴。

逐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鼓励优秀特岗教师攻读教育硕士。鼓励地方政府和相关院校因地制宜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期服务等方式,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培养“一专多能”教师,优先满足老少边穷地区教师补充需要。实施银龄讲学计划,鼓励支持乐于奉献、身体健康的退休优秀教师到乡村和基层学校支教讲学。

16.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完善教师资格考试政策,逐步将修习教师教育课程、参加教育教学实践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新入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重视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根据教育行业特点,分区域规划,分类别指导,结合实际,逐步将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至专科,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业专科和非师范专业本科,初中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建立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办法,遴选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按照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任职条件和资格,规范选拔任用工作,激发办学治校活力。

17.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称与教师聘用衔接。将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加强聘后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完善相关政策,防止形式主义的考核检查干扰正常教学。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教师。实行定期注册制度,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活力。加强中小学校长考核评价,督促提高素质能力,完善优胜劣汰机制。

18.健全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制度。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人员配备规范。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标准,探索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落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完善教师招聘办法。推动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职业院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支持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位,适应产业发展和参与全球产业竞争需求,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职任教。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要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

19.深化高等学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实行高等学校人员总量管理。严把高等学校教师选聘入口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严格教师职业准入,将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和教育实习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适应人才培养结构调整需要,优化高等学校教师结构,鼓励高等学校加大聘用具有其他学校学习工作和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力度。配合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改革,健全外籍教师资格认证、服务管理等制度。帮助高等学校青年教师解决住房等困难。

推动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等学校,由高等学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任。条件不具备、尚不能独立组织评审的高等学校,可采取联合评审的方式。推行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加强聘期考核,准聘与长聘相结合,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职称评聘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考核,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坚持正确导向,规范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20.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突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保障和管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负起中小学教师保障责任,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公办中小学教师要切实履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义务,强化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

21.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地区,根据实际实施相应的校长收入分配办法。

22.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心乡村教师生活。认真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努力惠及更多乡村教师。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拿出务实举措,帮助乡村青年教师解决困难,关心乡村青年教师工作生活,巩固乡村青年教师队伍。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青年教师倾斜,优化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环境,加快乡村青年教师成长步伐。为乡村教师配备相应设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23.维护民办学校教师权益。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民办学校应与教师依法签订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并为教师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依法保障和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

24.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体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扩大高等学校收入分配自主权,高等学校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收入分配办法。高等学校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完善适应高等学校教学岗位特点的内部激励机制,对专职从事教学的人员,适当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的比重,加大对教学型名师的岗位激励力度。

25.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开展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表彰,重点奖励贡献突出的教学一线教师。做好特级教师评选,发挥引领作用。做好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表彰奖励活动,并落实相关优待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开展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体现以人为本,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民主权利。推行中国特色大学章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师在高等学校办学治校中的作用。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克服职业倦怠,激发工作热情。

26.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要切实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紧扣广大教师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找准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机制、整体抓质量、安全抓责任、保证抓党建,把教师工作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细化分工,确定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责任人要切实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抓实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解决教师队伍建设重大问题。相关部门要制定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的具体措施。研究修订教师法。统筹现有资源,壮大全国教师工作力量,培育一批专业机构,专门研究教师队伍建设重大问题,为重大决策提供支撑。

27.强化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完善支出保障机制,确保党和国家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优先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紧迫的领域,重点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加大师范教育投入力度。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督查督导工作重点内容,并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二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

11月2日,围绕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李俊杰常务副校长带领发规处科级及以上人员开展专题学习,并部署安排学习贯彻《总体方案》的任务。

李俊杰常务副校长指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攻坚任务,学校职能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总体方案》落地落实的责任,结合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全面统筹思考,破立并举,深入研究“破什么”“立什么”的具体举措任务。

11月6日,发规处组织全处人员精读《总体方案》全文,就教育评价改革的5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展开研讨。精读全文后,发规处全体人员结合学校发展和自身岗位要求畅谈了学习心得体会。

大家一致认为,《总体方案》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鼓舞人心,令人振奋。《总体方案》内容围绕立德树人要求,紧扣“破五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提出了系统科学的改革任务。在编制学校总体规划和深入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对照《总体方案》有关要求,全面梳理相关政策、措施及方案等,系统谋划改革任务举措。

大家一致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改革的精神和奋进的姿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作出新贡献。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方案》体现了党管一切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在管理体系中对党管一切进行了贯彻落实,明确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明确,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明确,就是要讲党的思想、党的理念在教育中落地生根、在教育中绽放结果,让教育真正的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服务,不仅培养能力更要加强思政,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的终身核心素养。

《方案》体现了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引领。方案中明确了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让学校不再追求功利的、短视的办学价值观。将“人”的成长放回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要从目中只有分没有人变成有人、有内涵、有文化氛围,真正的将文化、将书香、将生活作为评价衡量一所学校的指标,让功利的学校回归生活、回归快乐、回归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方案》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将教学、将育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回归教研、论文等作为提升教学、育人的自然总结,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让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与目标,让教师真正的成为教师、真正的成为师者应该具有的样子,潜心教书育人,向主业发展、向培养人的价值体现发展。

《方案》体现了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第一要求,说明了我们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信念坚定、价值正确的人。方案中还单独设置了段落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说明,非常明确的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关注分数,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都进行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发展方向的价值引领。

《方案》充分展现了评价导向性价值。评价的定性认定仅仅是评价的最直接、最显性的作用,但评价的影响力则主要在于过程的引领与导向。方案中开篇明确,本次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就在于纠偏、在于对学校、教师、学生过程的引领,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以“输入”引领“输出”手段的应用,从设计上不仅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评”,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方案对于评价的运用,不仅解决了教育整体的评价问题,也对教育系统内部科学评价进行了示范。学校教育本身就是阶段性教育,不具备为人的发展定性的功能,尤其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成长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更应该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引领,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学校无权为学生打任何标签,因为学生迈出校门还存在着诸多可能,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大幅发展。学校的评价不应是简单的“评”,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评价、立足发展进行评价、立足基础工作进行评价,才是评价的作用所在,才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方案的提出,为基层如何应用评价做出了示范,做出了引领。所以无论是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学生都应该立足于引导教师、学生如何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一评了之。督导关键不在于督,而在于导,导才更能体现工作的意义,才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才能够让评价环节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的“第三方”。

方案的执行计划,充满智慧和坚定。方案明确了执行计划,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完成,形成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发展态势,让评价改革结合实际逐步完成,但总体目标是明确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包括家庭、社会都有充分的理解时间、都有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给予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和过程,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认识上逐渐的进步,并能够通过不断感受新的评价标准而体会到新标准的优势,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新评价的思路、新评价的发展方向,让新评价方案首先入心入脑,进而更加积极的贯彻落实新评价方案,让新评价方案更彻底的落地生根,也让新评价方案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形成新方案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具体落实思路之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精准施策,引领教育回归“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乃至家庭、社会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方案的发布为深化新时代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吹响了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改革的号角。当然,教育评价问题不仅仅是教育发展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更是新生事物,涉及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不同对象,实践操作难度很大,必须破立并举,方可久久为功。

为应用型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宜采取学校自评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按学校类别依次展开,评价对象首先应该是列入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普通本科高校,其次是通过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最后才是独立学院和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

其次,要坚决破除教育评价功利化倾向,坚持地方性、行业性、应用性的评价导向。要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和需求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针对学校评价,要坚决破除重规模轻内涵、重学术轻应用等倾向,树立坚持扎根地方、服务行业、崇尚应用的办学导向,突出企业工程师为本科生上课、“双师型”教师占比、应用型课程、应用型专业、来自企业的学位论文(毕业设计)、产教融合项目(平台)、应用性研究和成果、毕业生地方就业占比等;针对教师评价,要坚决破除重学历轻能力、重科研轻教学、重校内轻校外等现象,树立潜心教学、服务地方、全心育人的评价导向,突出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学生指导等;针对学生评价,要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突出学术诚信、学习过程、知识应用、综合素养、社会实践等。

然后,要坚决破除评价模式和评价工具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较大发展,建立了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在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公正、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信息化平台泛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评价模式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等现象,违背了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通过某个阶段或某个时点的少量数据、少量个体和几个方面等进行评价肯定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等多方参与,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就必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数据平台,不断创新评价工具。

“唯名校”“唯学历”“唯称号”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评价结果运用,可以将评价结果与财政经费投入、绩效分配、合格评估、招生指标、专业认证、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学位点申请等挂钩,综合发挥评价结果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同时,也要坚决摒弃一些错误做法,不要把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不要将学科科研平台数量、sci论文数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要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用人选人的限制性条件;不要通过任何形式以合格率、毕业率、升学率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不要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等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方案》体现了党管一切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在管理体系中对党管一切进行了贯彻落实,明确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明确,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明确,就是要讲党的思想、党的理念在教育中落地生根、在教育中绽放结果,让教育真正的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服务,不仅培养能力更要加强思政,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的终身核心素养。

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方案》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将教学、将育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回归教研、论文等作为提升教学、育人的自然总结,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让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与目标,让教师真正的成为教师、真正的成为师者应该具有的样子,潜心教书育人,向主业发展、向培养人的价值体现发展。

《方案》体现了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第一要求,说明了我们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信念坚定、价值正确的人。方案中还单独设置了段落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说明,非常明确的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关注分数,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都进行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发展方向的价值引领。

“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方案对于评价的运用,不仅解决了教育整体的评价问题,也对教育系统内部科学评价进行了示范。学校教育本身就是阶段性教育,不具备为人的发展定性的功能,尤其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成长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更应该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引领,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学校无权为学生打任何标签,因为学生迈出校门还存在着诸多可能,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大幅发展。学校的评价不应是简单的“评”,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评价、立足发展进行评价、立足基础工作进行评价,才是评价的作用所在,才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方案的提出,为基层如何应用评价做出了示范,做出了引领。所以无论是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学生都应该立足于引导教师、学生如何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一评了之。督导关键不在于督,而在于导,导才更能体现工作的意义,才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才能够让评价环节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的“第三方”。

家庭、社会都有充分的理解时间、都有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给予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和过程,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认识上逐渐的进步,并能够通过不断感受新的评价标准而体会到新标准的优势,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新评价的思路、新评价的发展方向,让新评价方案首先入心入脑,进而更加积极的贯彻落实新评价方案,让新评价方案更彻底的落地生根,也让新评价方案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形成新方案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具体落实思路之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精准施策,引领教育回归“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乃至家庭、社会认真学习仔细领会。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着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十四

20xx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相应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改革教师评价。“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改革学生评价。“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相应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改革用人评价。“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改进中小学校评价,提出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读起来深受教益。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着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为深入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校于近日组织召开了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分别在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上传达并学习了文件精神。

xx月xx日,xxx校长在行政会上传达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就方案中的背景、目标、重点任务作了详细的传达。陈校长要求全体行政认真学习方案,结合实际工作,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营造新背景新时期下的校园良好教育环境。

xx月xx日,xxx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传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全体教职工讲解了方案的出台背景,目标与重点任务,特别强调了”师德师风“、”突出教育教学业绩“与”一线学生工作“,希望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树立教书育人的信心,认真践行师德师风要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好教师。

《总体方案》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学校评价的根本标准,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主线和学校办学的根本遵循。

一要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推进“校党委-中层党组织-党支部”三级联动,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弘扬科学精神观、创新质量观、服务贡献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

二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增强学生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为统领,以共产主义远*_**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建好课堂教学、网络思政、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社会实践、文化传承等六大功能平台和十大育人实施体系,构建系统科学、协同高效、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形成具有强大合力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三要加强校内治理结构建设。坚持章程在学校规章制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推动形成以章程为核心,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内部治理体系,让治理各方“有序”,让学术治理“回归”,让民主管理“落地”,让管理重心“下移”,让办事流程“再造”。将“放管服”改革作为推动学校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突破口,通过重心下移、权力下放,激发***办学活力,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增加动能。

《总体方案》指出,要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学校要坚持问题导向,把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作为重要任务。

一要在教师评价方面突出师德导向。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坚持以师德为先,以教学为要,以育人为本。加强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严把师德师风考核,完善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考核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划定师德底线红线,强化师德监督和失德失范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扭转“唯文凭”“唯帽子”的不科学评价导向,破除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建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二要在学生评价方面突出全面导向。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化体育工作,让学生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加强人文和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依靠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理念。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评价导向,破除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和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等错误做法,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三要在科研评价方面突出质量导向。破“五唯”的关键和难点在于扭转“唯论文”的不科学评价导向,广受师生关注的帽子、文凭、职称、奖励等均与论文休戚相关。破“五唯”并非去“五唯”,不“唯论文”不是说不关注重视论文,而是不以论文数量、不以论文指标数据作为评价学术水平与创新贡献的直接依据。科研评价要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要清理在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科研奖励、评奖评优、学位授予等方面与《总体方案》精神不相符的文件,并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分类制定不同的科研评价模式,不断完善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和同行专家评议机制,从而有效扭转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忽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唯论文”不良导向。

《总体方案》指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为了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将提升办学水平作为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落脚点。

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师评价时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基本要求,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推进“自省、自律、自查、自纠”质量文化建设,将质量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加强教育教学评估机构建设,建立专业化评估队伍,实施教育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诊断式评估。推动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持续提高质量为目标,不断改革教学过程、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要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完善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和促进成果转化的科研评价体制,对于基础研究类科技活动,注重评价新发现、新观点、新原某某、新机制等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对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科技活动,注重评价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等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扭转在科研领域的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推动产出更多高质量的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

三要提高支撑服务质量。学生培养和科研产出都要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和实际贡献,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以及科技创新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支撑力度。紧紧围绕服务xx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海洋强省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需求,以及行业创新发展的需要,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持。

目前,山东科技大学正处于全面建设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学校锚定发展方向、释放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抓手,只要抓牢、抓实、抓好这个“龙头工程”,科大高铁动车组就必然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和方向行稳致远!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制定的方案。

通过这次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及时了解党中央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宏观战略布局,紧跟党的教育发展步伐,把为党培养人为党育人工作落实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

《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要原则是,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问题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方案》确定的改革目标为:经过5至10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方案》列出的五项重点任务:

二是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完善幼儿园评价,改进中小学校评价,健全职业学校评价,改进高等学校评价。

五是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促进人岗相适;

《方案》组织实施,一是要落实改革责任,二是要加强专业化建设,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履职尽责,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涉及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涉及到不同主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以攻坚克难的勇气、久久为功的韧劲,进行系统设计、辨证施治、重点突破。

《总体方案》的基本定位和考虑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为推动各级党委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完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的工作机制,《总体方案》提出:“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主要设计了三项改革任务。

第一,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在健全领导体制方面,提出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在完善工作机制方面,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

第二,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提出对省级政府主要考核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等情况。在评价方式上,既评估最终结果,也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各地根据国家层面确立的评价内容和指标,结合实际进行细化,作为对下一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依据。

第三,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三不得一严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引导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推动把立德树人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总体方案》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依法治校办学、维护安全稳定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为更好地引导广大教师履行职责,《总体方案》设计了一系列改革任务。

第一,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第二,突出教育教学实绩。第三,强化一线学生工作。

《总体方案》在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和高等学校评价中分别进行了政策设计。

第一,突出质量导向。教师科研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

第二,实施分类评价。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探索国防科技等特殊领域教师科研专门评价办法。对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申报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

第三,改进高校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方案的发布为深化新时代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吹响了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改革的号角。当然,教育评价问题不仅仅是教育发展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更是新生事物,涉及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不同对象,实践操作难度很大,必须破立并举,方可久久为功。

为应用型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宜采取学校自评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按学校类别依次展开,评价对象首先应该是列入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普通本科高校,其次是通过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最后才是独立学院和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

其次,要坚决破除教育评价功利化倾向,坚持地方性、行业性、应用性的评价导向。要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和需求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针对学校评价,要坚决破除重规模轻内涵、重学术轻应用等倾向,树立坚持扎根地方、服务行业、崇尚应用的办学导向,突出企业工程师为本科生上课、“双师型”教师占比、应用型课程、应用型专业、来自企业的学位论文(毕业设计)、产教融合项目(平台)、应用性研究和成果、毕业生地方就业占比等;针对教师评价,要坚决破除重学历轻能力、重科研轻教学、重校内轻校外等现象,树立潜心教学、服务地方、全心育人的评价导向,突出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学生指导等;针对学生评价,要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突出学术诚信、学习过程、知识应用、综合素养、社会实践等。

然后,要坚决破除评价模式和评价工具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较大发展,建立了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在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公正、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信息化平台泛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评价模式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等现象,违背了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通过某个阶段或某个时点的少量数据、少量个体和几个方面等进行评价肯定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等多方参与,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就必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数据平台,不断创新评价工具。

“唯名校”“唯学历”“唯称号”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评价结果运用,可以将评价结果与财政经费投入、绩效分配、合格评估、招生指标、专业认证、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学位点申请等挂钩,综合发挥评价结果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同时,也要坚决摒弃一些错误做法,不要把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不要将学科科研平台数量、sci论文数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要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用人选人的限制性条件;不要通过任何形式以合格率、毕业率、升学率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不要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等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事业需要向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更是一项必须完成好的艰巨任务。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是一部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引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重大意义。《总体方案》既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其核心要义也为学校现阶段改革发展指明了根本遵循、重要任务和指引目标。

一、贯彻“立德树人”根本遵循要加强的“三个建设”

《总体方案》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学校评价的根本标准,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主线和学校办学的根本遵循。

一要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推进“校党委-中层党组织-党支部”三级联动,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弘扬科学精神观、创新质量观、服务贡献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

二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增强学生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为统领,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建好课堂教学、网络思政、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社会实践、文化传承等六大功能平台和十大育人实施体系,构建系统科学、协同高效、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形成具有强大合力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三要加强校内治理结构建设。坚持章程在学校规章制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推动形成以章程为核心,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内部治理体系,让治理各方“有序”,让学术治理“回归”,让民主管理“落地”,让管理重心“下移”,让办事流程“再造”。将“放管服”改革作为推动学校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突破口,通过重心下移、权力下放,激发二级学院办学活力,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增加动能。

二、落实“破除五唯”重要任务要突出的“三个导向”

《总体方案》指出,要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学校要坚持问题导向,把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作为重要任务。

一要在教师评价方面突出师德导向。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坚持以师德为先,以教学为要,以育人为本。加强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严把师德师风考核,完善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考核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划定师德底线红线,强化师德监督和失德失范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扭转“唯文凭”“唯帽子”的不科学评价导向,破除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建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二要在学生评价方面突出全面导向。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化体育工作,让学生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加强人文和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依靠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理念。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评价导向,破除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和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等错误做法,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三要在科研评价方面突出质量导向。破“五唯”的关键和难点在于扭转“唯论文”的不科学评价导向,广受师生关注的帽子、文凭、职称、奖励等均与论文休戚相关。破“五唯”并非去“五唯”,不“唯论文”不是说不关注重视论文,而是不以论文数量、不以论文指标数据作为评价学术水平与创新贡献的直接依据。科研评价要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要清理在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科研奖励、评奖评优、学位授予等方面与《总体方案》精神不相符的文件,并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分类制定不同的科研评价模式,不断完善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和同行专家评议机制,从而有效扭转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忽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唯论文”不良导向。

三、实现“提升水平”指引目标要提高的“三个质量”

《总体方案》指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为了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将提升办学水平作为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落脚点。

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师评价时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基本要求,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推进“自省、自律、自查、自纠”质量文化建设,将质量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加强教育教学评估机构建设,建立专业化评估队伍,实施教育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诊断式评估。推动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持续提高质量为目标,不断改革教学过程、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要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完善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和促进成果转化的科研评价体制,对于基础研究类科技活动,注重评价新发现、新观点、新原理、新机制等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对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科技活动,注重评价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等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扭转在科研领域的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推动产出更多高质量的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

三要提高支撑服务质量。学生培养和科研产出都要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和实际贡献,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以及科技创新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支撑力度。紧紧围绕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海洋强省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需求,以及行业创新发展的需要,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持。

目前,山东科技大学正处于全面建设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学校锚定发展方向、释放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抓手,只要抓牢、抓实、抓好这个“龙头工程”,科大高铁动车组就必然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和方向行稳致远!

近段时间,我利用工作之余,积极投身到教研教改知识的学习当中。我认真学习了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名家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杂志上面有关教研教学的文章,以及介绍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的哥白尼革命》一书。通过学习,我充实了自己的教学理论,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迸发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现将学习中个人的片面认识,简要汇报如下:

魏书生老师通过自己潜心研究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他全新的教育理念,走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作为语文课老师,他长时间不进教室,不讲课,学生照样自觉主动的积极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仍能从繁琐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解脱,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助手,从容应对班级管理。这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而读后认真思考,魏老师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取胜于科学严谨的管理措施,还取胜于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首先他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感染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做错事没有斤斤计较,抓住不放。不仅不体罚学生,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在学生心中伟大地位,学生受到感染,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老师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学生才会承认自己所作所为,心悦诚服地接受惩戒。其次,他能身体力行,以他自身的行为做表率,毫不懈怠地带领学生无论是在严寒或是酷暑,从不间断地锻炼身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具有坚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形成坚忍不拔的坚强的意志。作为每一位教育学生的老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长知识学本领有思想的学生,这决定我们的工作具有特殊性,我们要想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学生,我自己必须是一名德才兼备,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老师,要想锻造出好钢材,自己先要有扎实过硬的技能。

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实时更新,不学习不仅不能与呼唤学习型社会这一大需要相协调,还有愧于代表着进步与知识的“教师”这一称号,更不能很好地胜任我们的工作。纵观当今教坛,教育前辈和教育同仁就教学改革做出了不懈努力,有很多宝贵的成功经验无偿的供我们学习,我们只需采取正确的学习态度就能轻松获得成功。反思自己的教学,虽然有新课改理念的融入,但自己的教育技术手段还很落后,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靠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偶尔用上录音机就能使学生欣喜若狂,学习积极性大增,课堂教学效果极佳。试想,如果在先进教学模式下,我们把预设的课堂问题,以及参考答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影像画面创设课堂情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知识将会是怎样的享受,课堂效率和课堂效果将会有怎样的飞跃,而本人在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知识几乎是空白,因此,我要从头再来,积极学习。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五

昨天上午,湖南省召开教育视频大会,学习与解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以视频方式进行。会议由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主持,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组织部基层党办主任、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副厅长、省人社保障厅于兴发等同志分别作了讲话。我们在花垣县教体局参加视频会议,通过学习,相信教育的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临。

一、评价指挥棒决定了教育的导向。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说: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指挥导向。教育的主要顽瘴痼疾,根源在评价上,是不科学的教育评价造成了目前的突出问题。要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人人都看到、人人都想改、却很难解决的教育难题,只有从教育评价上进行大刀阔斧、革命性的改革,才能达到消除教育顽瘴痼疾的目的。

教育需要评价,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难以量化性。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以量化的思维对所有事物进行评价,教育便是其中之一。要对难以量化、在某些重要方面不可能量化的教育进行量化评价,不可能不出问题。分数,是用以量化评价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的主要依据。分数来源于学生的考试结果,也就是说,学生考试的结果不仅仅决定了学生的“成绩”,更决定了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成绩。为了获取“成绩”,各种怪招层出不穷:“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活着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提高1分,坏掉千人”,等等,在不正确的评价机制下,本应该是教育目的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工具”。

学生的考试分数高,就是教育质量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低,就是教育的质量低。择校、掐尖、生源大战、师源大战、教育发展不均衡就成了必然,教育乱象接踵而来。

评价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应该用不同的内容与标准。但现实并非这样,蒋昌忠厅长说:用中小学生考试分数评价老师的现象还很严重,要改过来,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条件;要破除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法,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瑰曙副厅长说:教育的周期长,举办“少年班”是不成功的。我们没有看到教育的这个特性,以成年人的臆想替代孩子的成长规律与教育的基本常识。

从评价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真正地抓住了问题的本质。王瑰曙副厅长说:湖南省今年高考题目难,原因在于命题上更加突出考核学生的能力,而不是记忆力(虽然记忆力也很重要)。正如华南师大教授陈友芳说的:新高考命题要让学生由“做题”转向“做事”。

二、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是教育评价改革成功的最重要前提。

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全面领导,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对落实不严、不到位的单位及个人进行严厉追责。这是确保教育评价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在用人上,不唯学历、不唯院校、不唯是否是“海归”,“学历不代表能力,也说明不了人品。”

王瑰曙副厅长说:前不久,深圳中学招“高才师”,其录取的教师中,北大清华研究生、博士生占了很大比例,并不看好这种现象。很多人看上的是深圳中学的待遇,而不是喜欢教育,喜欢教育职业才是做好教育的最重要基础与力量。

各级各类高校每年的招生人数基本上固定,参考人数多,录取率就低,参考人数少,录取率就高。如清华、北大这样的“好大学”资源稀缺,能录取到985、211高校就读的考生是少数。王瑰曙副厅长说:绝大部分的孩子要建设祖国、服务家乡,所以我们的教育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国家情怀,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蒋昌忠厅长还说:要传承红色基因,让孩子们从小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热爱共产党。自2013年来,我们学校每年秋季的艺术体育节都要演唱《长征组歌》,目的也在此。

教育是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教育评价改革,需要从系统出发,强化整体性,大家齐行动、同方向、共发力。

教育评价改革没有“局外人”,上级组织、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都要参与其中,形成共识,回归教育本质。不急不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让每个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才能实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宏伟目标。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十六

《强师计划》提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破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困境,需要直面以下四个问题:第一个,破解区域教师教育机构的本土化发展的问题,主要通过师范院校的集群发展与专业联动来实现。第二,破解教师教育机构把分阶段办成了分层级的问题,主要通过实现师范专业的平级发展来实现,要大规模加强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中教师专业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第三个,破解教师教育高等教育化的问题,教师教育要从“附属于”走向”超越于“高等教育。教师教育附属于高等教育,从而失去了教师教育的本质特征。教师教育的规模化与公平性,止步于高等教育的精英化与有效性。要师范院校守着师范教育的`初心,主责主职,就需要分类评价,特殊支持。第四,破解教师教育如何从服务于基础教育到引领基础教育的问题。教师教育要引领基础教育,高校教师教育机构只有走进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才能够受益于基础教育,从而将基础教育研究成果课程化,实现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不仅仅是教师教育师资,而具备对基础教育的引领力。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七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十八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自公布以来,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特别是教师,认真学习并准确理解《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精髓,不仅有助于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更会明白自己担负的神圣职责。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作为教师,要始终明确教书育人的初心。在20xx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两个大计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讲话,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深远意义。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就是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思想,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之才。

“五破五立”不应极端化。在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过程中,最让老师们关注的是打破“五唯”观念,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细细深究,所谓的“五破五立”就是要克服短视、功利思想,建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克服重分数轻素质,建立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克服重科研经费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建立健全潜心教学全心全意育人的制度;克服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克服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育人观,注重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对于“五破五立”片面的言论,其实,在我看来,打破“五唯”,并不是坚决摒弃,而是以此为据,克服以往人才观片面的价值取向,更多的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综合素质真正提升起来——德育为首,同时关注分数、核心素养、学生终身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老师们唯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更有指向性,才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让学校办学观价值更科学合理。李镇西说:“我想办没有特色的学校。”我觉得这是很多懂教育的人的心声。现在,很多学校的功利化太强,都在努力打造所谓的“特色”。但就其“特色”的本质而言,无非是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文化传统等方面转换了一个“名称”而已,其本身的内涵价值与推广性并不是很强。有许多学者也说:一个学校的特色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应该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断积累,完善,升华,是日积月累,是源于实践的。是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学校的办学观价值提出了更科学合理的要求。学校,就是要把坚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办学的目标。所谓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科学合理的办学观,就是坚持把人的成长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作为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取向与引领,不再追求功利、短视的办学价值观,不再过分等地追求所谓的“特色”,而是将文化、书香、生活等作为衡量学校的考核指标,让学校真正成为为国育才的温暖圣地。

改革,是为了做得更好。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研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准确领会其精髓实质,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十九

《总体方案》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必将有利于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是践行者,要跟从国家大方向,从小事着手,从每一节课着手。

我也赞同《方案》中的这一点。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说实话,长期的循环工作已经让我退去了刚上班的热情。然而增值评价这一项正好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

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作为一名上班10多年的教师,我们要趁着增值评价的改革,再次充满激情,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教师有了爱,才能点亮学生的心灵,也才能有不断创新、进取的原动力。身为教师,更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关键是要勤于学、精于教。同时,教师要有仁爱之心,读懂学生和用爱尽责是两大重点,自觉的把教书育人作为一个“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生命去激活生命、用生命滋润生命”的过程。

深化时代教育心得体会篇二十

假期宅家,闲暇时光静心研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一文,感触颇深。方案中提出: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行为,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改变用分数给好学生贴标签的做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观点,重新给好学生下定义,它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回顾以往,教师眼中的好学生首先是学习好,甚至是一好遮百丑,于是入团、评优、选干按分数名次进行,甚至排座位也按成绩,这就使一些分数高的学生有了优越感,成就感,飘飘然,沉浸在片面追求分数中,忽略了其他方面的修行,也使一些学习成绩一般,思想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同学得不到认可,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那么,究竟什么是好学生的标准呢?只有学习好才算是好学生吗?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做人是第一位的,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热爱劳动,热心公益活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关心长辈……他们阳光,他们乐观,他们向上,操场上,他们身姿矫健;教室里,他们书声朗朗;扫除时,他们挥汗如雨……他们脸上绽放的是青春的笑容,他们身上充满的是青春的活力。这群浑身充满着正能量的学生,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好学生吗?随着我校生涯规划课程的展开,身边这样的阳光学子层出不穷,他们的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和抱负,他们的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诗意和磨砺。他们从生涯梦、职涯梦、学涯梦等方面为自己的人生描绘着宏伟的蓝图。徐铭远同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在十九中度过的六年时光中,徐铭远同学在健美操队刻苦训练,追求梦想,不断超越自我。2019年全国健美操冠军赛荣获一级运动员称号,2020年被山西大学录取。他的成长是我校“养正立德,多元树人”这一理念下结出的硕果。在学校开展的棋类、健美操、乐器、篮球、书法、绘画、摔柔等各种有特色的活动中,许许多多的“徐铭远”正在崛起。

校内如此,校外亦然。福利院、养老院、图书馆、社区、街道、车站,到处活跃着身披十九中志愿者绶带的同学,他们整理图书,打扫卫生,擦洗公交车,陪老人聊天……在一次次的社会实践中,感受着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感受着“百善孝为先”的责任;感受着劳动的艰辛,彰显了太原十九中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十九中走过的六十二个春秋中,涌现出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学子,他们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成了著名的主持人,有的活跃在赛场上,有的站在了三尺讲台……无论他们身在何方,每当回首往事时,无一不感谢母校,是母校“养正立德,多元树人”这方沃土培育了最优的你,我们今天才能在各行各业展现最美的我。

看今朝,旖旎风光秀。已走过六十二年历程的十九中,风华正茂,让我们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用慧眼去发现,用爱心去培养,用热情去浇灌,我们的校园定会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每一个孩子定会绽放出奇花异采!让我们静待花开!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