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军事理论论文(精选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大一军事理论论文篇一
军事(military),即军队事务,古称军务,是与一个国家及政权的国防之武装力量有关的学问及事务。有人认为,军事为政治的一部分,但在中国古代,军、政是分开的。比较正式的说法为,军事是一种政治延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篇一】大一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下面就中国的就中日钓鱼岛问题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据新浪网报道,2010年5月27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全国知事会议上表示,如果日中两国围绕钓鱼岛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将根据《日美安保条约》共同应对。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有史以来,钓鱼岛主权一直归中国所有。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岛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日本右翼分子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叫嚣,侵犯我国主权。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
从中日边境钓鱼岛争端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存在威胁。
从世界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边环境:北边与加拿大有着不设防的边界,南边是国力远弱于己的墨西哥,东西是两大洋。
而我们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势不容乐观的: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人口众多,大国集中。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上亿人口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在周边国家中,俄罗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世界或地区大国,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周边国家发展差距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另外,我国与邻国地缘关系特殊,形成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大国关系。
目前,虽然周边国家与中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这些国家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领土与领海的争端,利益的争端,综合观察我国周边环境安全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有:
一、祖国统一面临的复杂形势。近年来,随着大陆对台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台独分裂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岛内局势稳定,两岸关系呈现新局面。但反台独军事准备斗争不能放松,要时刻警惕台独势力。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中国和日本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日本与我国战略礼仪日趋突出,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另外,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企图迈向军事强国,对我国的潜在军事威胁逐步增加。中日最大利益争端无疑就是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还有东海石油问题。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态度嚣张,加强对中日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无视我国主权。其次日本插手台湾事务也使得中日关系极不稳定。
三、中印边境悬而未决。我国与印度存在着十二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印度占领着我国大约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印之间曾因边界争端爆发过武装冲突,此后长期对峙多年。近几十年来,两国多次边界谈判,但至今仍无实质性进展。
四、与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东南亚南海周边国家一直占领着我国大量岛屿和领海,并在南海开采石油。
五、与韩国存在黄海大陆架争端,韩国一直在黄海中国海域开采石油,另外韩国还侵占了我国的苏岩礁等岛屿。
六、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的威胁。政治上,美国对中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另外,美国企图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在中亚建立了军事基地。对我国存在潜在军事威胁。
七、其他因素。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还有西部的恐怖势力、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
面对如此复杂险峻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与周边国家地区,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中国要想在21世纪完成大国崛起的历史使命,毫无疑问,一个和平安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周边环境尽管复杂,但总体趋于缓和,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曾经与我国发生过武装冲突的国家,都与我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虽然如此,但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智慧、勇气、策略为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应在和谐气氛,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战略平衡将是我国处理与周边各国争端的积极策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利益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分歧和冲突的格局下,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外交策略为指导,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与周边国家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不断地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增强与周边国家的互信。同时,也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为国家崛起而奋斗。
【篇二】大一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摘要:军事是国家发展的有力基石,正是因为它的地位极其重要,所以才需要强大资本的介入。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军事人力资本“套牢”现象,再提出改革管理模式和优化管理任务两种途径强化对军事人力资本的管理,从而更好的利用军事人力资本,实现军事人力投资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人力资本;套牢;投资效益
一切资本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投在人身上面的资本。面对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战争的严峻挑战,我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不断提高广大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大批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但是军事人力资本套牢问题一直存在,对此要加强对军事人力资本的管理,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一、军事人力资本“套牢”
套牢这个词最开始出现在股票市场,主要是指在进行交易时会遭遇到的风险。关于套牢,专业人士还将它进行了区分。从套牢诞生的意义来看,它与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套牢”在军事上的意思是在军队和军人之间分配好足够的投资资本,使两者之间能够达到合理的平衡。军事资本也存在着“被套牢”的现象。有从事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员,曾经调查过军人在服役期间的投资行为。从调查结果来看,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军人,他们在投资的时候喜欢通用型的人力资本。这种资本的风险比较小,而且难度不高。但这也就导致了军事上的人力资本投资“被套牢”,无法获得足够的流通空间。资本如果被固定在一个地方,不经过流通的话,没有办法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尤其是近几年的资本已经慢慢的从军用领域转移到民用领域,它的巨大价值正在逐渐丧失或者减少,最后就会导致在军事方面,专用性投资不够,可支配的资本资源较少。同时还存在另一个弊端,就是专用与通用的投资结构无法达到应有的平衡,对经济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管理军事人力资本的途径
(一)改革管理模式
军事人力资本投资理应与时俱进,管理模式也应该随之变革。人力资本的可变性主要表现在其内在的质与外在的量两个方面。为优化军事人力资本投资,我们应该同时革新两个层面的管理模式,双管齐下。
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资本的质是人力资本的内在要素,也是可变性最大的要素。内在的质主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个人素质,从而提高军队整体水平。常规的制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比较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人的心理、思想、行为等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这里的三个方面,包括个人和整体,各方面都要被管理,才能使整体有条理。延伸到军事上,便是组织要对资本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不正确的资本不允许进入此领域的市场。被允许进入的资本,会投资到各个方面,不管是对军人还是对军队都有影响,能让他们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2、掌握人力物力的平衡
资本的量是人力资本的外在要素,在管理时会比较麻烦,相较于改革质的层面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本外在要素的管理更加复杂,不太容易统一,对资本的量进行管理,必须依据外在人力和物力的变化,对人力进行相关的培训,提升其整体能力,使其能够和物力合理匹配。只有达到最合适的平衡度,才能够使人与物充分发挥出它们应有的效应。在军事领域中,把握好人力和物力的平衡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军事领域,各个国家都攒足力气前进,国际上总会出现新型武器。我国为了更好地研制武器,就必须要得到资本的支持。人员也要进行培训,获得当前的国际军事新知识,如此就可使军队资源与武器资源能够保持有机结合,增强我国的军事实力。所以我们要根据时代因素,对资本的量进行管理,根据物力的变化,对人力进行相关的培训,再随着人力的进步,不断加快物力的更新迭代,使人类能够和物力合理匹配,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提升军队整体实力。
(二)优化管理任务
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必须制定相关策略,对军事人力资本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激发军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军事能力,最后推动国家的军事发展。关于如何优化管理任务,具体如下:
1、完善计划配置
合理的计划配置有利于保证国家随时随地有充足的军事人才,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完善计划配置,在招揽人才时进行更多资源配置,比如计划有福利的活动,吸引军人的参与;给出相当丰厚的薪酬,来招聘新的人才。只有不断吸引新的力量,为国家军事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够满足国家军事发展的需要。主要吸引人才的方式就和薪酬有关,如果没有足够的军事资本储备,就无法给前来应聘的人才足够好的待遇,那么他们就不会愿意加入。
2、注重潜力发展
如果投资项目没有足够的潜力,那么就不会有任何资本的介入。国家的军事人力资本实力雄厚,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成绩,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流通资金。而成就主要就体现在军队的实力上。国家不断研制出新型武器,军人在战场上不断立功,这些都能够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强大。从经济上来说,投资这种项目,就会稳赚不赔。那么便会出现资本争相进入军事领域市场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员对军事人力资本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样也要考评资本的潜力发展,以便专用性视角下军事人力资本投资能达到收益最大化。
3、準确协调关系
资本与人力之间总存在着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充足的资本可以激发人的潜力,也可以推动企业长足进步,知识人士也能充分利用资本来实现企业的发展。尤其在军事人力资本投资上,介入的资本数额往往比较大,投资的数目也比较大,一旦出现问题,影响是非常恶劣的。但这两者又缺一不可,唯一能够做的只有协调两者的关系,达到用资本促进军事人力发展的目标。
军事领域的人力资本相对来说会更加复杂一些,与一般企业的人力资本有很大的差别。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效益,都必须要注重整体效益的增长,加强军事人力资本的管理。
参考文献:
【篇三】大一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摘要]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是新时期军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急迫而现实的问题,在提高部分官兵的职业水平与满足部队人才需求、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和院校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的矛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mooc是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可为部队官兵开辟一条成才的道路,对调动官兵的学习积极性、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提高军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必要性;开放型课程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推行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据此,我国军事职业教育的定义可拟为:按照军事职业岗位任职需求,给予军队受教育者以岗位任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教育[1]。
一、正确认识“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这一现实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部署,拟定了《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发展实施纲要(2016—2020年)》,在这一纲要中,提出要建立非实体性军事职业教育大学,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mooc,推行开放式在线自学等教育模式[2]。笔者认为,这是军事职业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个正确的创新发展方向,是一个急迫而现实的问题。
要保障这项工作顺利进展,调动执行部门的积极性,必须解决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客观事物又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也不例外,它既有本身发展的规律,又和其他方面诸如经济、政治、军事等有关系[3]。所以要正确认识和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我国的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按照客观规律使其不断发展。
二、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现代战争是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战争,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入贯彻科技强军战略、人才强军战略,在这项工作中,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推进军事人才现代化,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也是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所以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
(一)解决部分官兵的职业水平与部队人才需求间的矛盾
目前,部队装备种类多、类型多、构成复杂、知识技术密集,军事训练正在向信息化转变,在这一形势下,一个合格的军事人才必须要具备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创新解决问题等,即部队需要复合型的军事人才。目前,在军队,许多士兵是初、高中毕业,文化层次水平低,根据部队现有的条件,只有少数人能够到军校学习,提高职业素养;大部分士兵没有经过系统的文化课学习和专门的业务训练,职业素养不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操纵实际装备、维修、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其次,部分干部虽然经历过系统的学习,但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对军事人才的整体运筹能力、深远经略、综合管控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干部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从以上分析可知,部分官兵的职业水平与军事人才需求间存在矛盾,造成这种矛盾有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官兵自身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教育问题。军事人才是一种特殊人才,不是只要有要求,就可以凭空产生的,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3]所以,教育不仅是一种生产,而且是一种人才、人力的特殊生产。部队的战斗力的提高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官兵的受教育程度。因此,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军事人才队伍,必须大力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基础完全筑建于部队的需要之上,部队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
(二)解决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与院校职业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
军事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生产技能的军事人才,以提高军队战斗力。它是紧扣职业方向、职业特点、职业需要的,目前,军事职业教育主要是在军队院校内实施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为了提高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位官兵都到部队院校学习是不现实的。更重要的是,在部队中,官兵的日常训练任务繁重,很难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将他们集中起来进行学习;况且,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岗位不同、要求不同、作用不同、认知能力不同,不可能让他们学习相同的课程。官兵需要的是一种具有专业性、能够体现差异性、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教育模式。
从以上分析可知,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与院校的职业教育现状之间存在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遵循现代军事教育规律,借助信息化和网络的发展,对现有的军事职业教育格局进行创新发展,将一种教学方式(实体教学)发展为两种教学方式(实体教学和非实体教学)。实施非实体性教学模式,主要是要着力构建全员全时全域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让官兵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从实际需求出发,明确自己的短板,系统性、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三、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mooc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其内容、方式、特点非常适合部队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将mooc这种非实体性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军事职业教育,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将官兵的学习和在部队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将教育落到实处。
2.教学内容和学员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3.专业和学员的兴趣、特长结合起来,学生能发挥特长,学习有兴趣。
官兵通过学习,在拓展知识视野、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履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所以这种方式既能适应部队发展需要,也为部队官兵开辟一条成才之路,还能够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部队也正在有计划地进行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教师,他们必须忠诚于国防教育事业、与部队紧密联系、合格稳定、又红又专。教师队伍的组成主要是部队院校教员,为提高师资水平,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专业教师培训班,这样既有助于部队与院校融合,同时也保证了教育内容与装备技术的融合。另外,根据实际需求,要精心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不仅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学员的学习指南,在制定时,首先,要认识到学员的差异性;其次,正确处理好训练、学习、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最后,正确处理好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开设文化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军事人才的文化水平;二是文化课要为专业课服务。所以必须防止两种倾向,即忽视文化知识教学、片面强调只会干活就行的倾向;忽视专业知识教学、脱离培养目标的倾向[3]。
不积跬步不能行千里,质的突破离不开一点一滴量的积累,因此,推行军事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力争在2020年前,基本建成全员全时全域、便捷高效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刁军.明确军事职业教育定位,构建军事职业教育体系[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学报,2013,12(1).
[2]魏靓,惠晓滨.浅析mooc在军事职业教育中的运用[j].空军院校教育,2014,26(2).
[3]怎样办好职业教育[m].第1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
【篇四】大一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中国新形势—大国崛起
下面就中国的就中日钓鱼岛问题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据新浪网报道,2010年5月27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全国知事会议上表示,如果日中两国围绕钓鱼岛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也将根据《日美安保条约》共同应对。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有史以来,钓鱼岛主权一直归中国所有。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岛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日本右翼分子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叫嚣,侵犯我国主权。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
从中日边境钓鱼岛争端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存在威胁。
从世界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崛起具有非常好的周边环境:北边与加拿大有着不设防的边界,南边是国力远弱于己的墨西哥,东西是两大洋。
而我们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势不容乐观的: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人口众多,大国集中。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上亿人口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在周边国家中,俄罗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世界或地区大国,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周边国家发展差距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另外,我国与邻国地缘关系特殊,形成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大国关系。
目前,虽然周边国家与中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与这些国家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领土与领海的争端,利益的争端,综合观察我国周边环境安全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有:
一、祖国统一面临的复杂形势。近年来,随着大陆对台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台独分裂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岛内局势稳定,两岸关系呈现新局面。但反台独军事准备斗争不能放松,要时刻警惕台独势力。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中国和日本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日本与我国战略礼仪日趋突出,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另外,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企图迈向军事强国,对我国的潜在军事威胁逐步增加。中日最大利益争端无疑就是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还有东海石油问题。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态度嚣张,加强对中日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无视我国主权。其次日本插手台湾事务也使得中日关系极不稳定。
三、中印边境悬而未决。我国与印度存在着十二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争议,印度占领着我国大约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印之间曾因边界争端爆发过武装冲突,此后长期对峙多年。近几十年来,两国多次边界谈判,但至今仍无实质性进展。
四、与南亚诸国的海岛归属争端。东南亚南海周边国家一直占领着我国大量岛屿和领海,并在南海开采石油。
五、与韩国存在黄海大陆架争端,韩国一直在黄海中国海域开采石油,另外韩国还侵占了我国的苏岩礁等岛屿。
六、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的威胁。政治上,美国对中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军事上,对我国全面遏制和防范。另外,美国企图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战略牵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在中亚建立了军事基地。对我国存在潜在军事威胁。
七、其他因素。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还有西部的恐怖势力、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
面对如此复杂险峻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与周边国家地区,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建立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中国要想在21世纪完成大国崛起的历史使命,毫无疑问,一个和平安定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周边环境尽管复杂,但总体趋于缓和,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曾经与我国发生过武装冲突的国家,都与我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虽然如此,但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智慧、勇气、策略为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应在和谐气氛,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战略平衡将是我国处理与周边各国争端的积极策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利益上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分歧和冲突的格局下,我们应该以“求同存异”外交策略为指导,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与周边国家保持和平相处的关系,不断地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增强与周边国家的互信。同时,也要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为国家崛起而奋斗。
【篇五】大一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关键词:自尊心;文化氛围;社会实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人才、资金、原料、信息等资源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流动,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明成果的共享。我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当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努力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又好又快地实现我国的发展,从而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我们要善于挖掘它,运用它。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育于各种活动和教学之中,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借助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2、经常进行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安危进退为宗旨,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的方式要多样,要广开言路,平等对话,要置疑解难,点拨诱导。
我校每年元旦前后都要在黑板报上系统公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各种数字,作师生家庭经济收入和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发动学生写家乡变迁的作文和城镇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此外,还请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来校解答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学校领导举行学生记者招待会和对话会,接受学生记者的录音采访,还应邀到班级作小型报告,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学校还组建了:“少年团校\",对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团的知识教育和培训。
外事活动中更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自尊自爱,不卑不亢。10多年来,我校接待美国、英国、西德、瑞典、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国际友人近400多人。从1985年开始、我校与在兰州的外国专家,学者开始了更加密切的交往,自1986年开始,我校又从美国大学语文服务社请来了两位美籍短期服务教师,他们在我校任教一个半月,对我校的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由此,我们开始了和美国友好人士及中学生的广泛交往,还与美国堪萨斯州的哈斯维尔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至此,我校有200多名师生和美国朋友有书信来往。在这一有意义的交往中,我们的师生以自己的文化素养、品格和真诚,赢得了美国朋友的心,并使他们通过我们了解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3、创设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使用感
浓厚的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隐型课程的耳濡目染和熏陶和教育,所以我们在每个教室张挂国旗,校内布置历代伟大科学家、医学家、美术家、音乐家……的名言或画像,张贴宣传伟大祖国和革命领袖为内容的美术图片等橱窗,使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渗入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这样学生们眼界开阔了,感情升华了,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在他们的心头悄然而起。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在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3.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五四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篇六】大一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状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二、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七】大一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摘要]认清国家安全新形势,树立忧患意识,强化国防观念,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融合发展,注重结合实际,促进教育成果转化,是保证国防教育取得实效的有力措施。要坚持把国防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促进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履行国防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强大国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国家安全;新形势;国防教育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巩固国防的重要内容。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世界军事变革日新月异,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但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冲突仍然存在,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影响着世界格局,世界并不安宁。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增大,一些西方大国、临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止中国的发展和前进。
这种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使我国的周边环境更为复杂,也面临着更多的安全威胁。我国邻国众多,政治格局多极化;陆海兼备,自然环境差异大;东强西弱,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间矛盾交织,军事冲突较多。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更面临着祖国统一形势严峻;与周边国家海洋领土争端有增多的趋势,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少数分裂势力影响边疆安全稳定等等诸多挑战。这些因素都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全民国防教育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时刻保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忧患意识,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
当前,中国正经历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过程。处于“由大到强”阶段的国家安全要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既要重视传统安全,又要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新的国家安全体系。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此,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国家安全新形势,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尤为重要。党的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的基本遵循。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进全民国防意识、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不断强化国防观念、国防能力,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的必然要求。
国防教育作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方法途径、保障措施等,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奠定基础。
党的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围绕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搞好全民国防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把爱国拥军热情转化为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协调发展的实际行动,不断深化国防教育成果。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对搞好国防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是巩固国防,促进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必须围绕时代主题和形势任务,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国防观。要着眼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加强国家安全新形势教育,普及和深化国防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观念,树立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观念,树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观念,树立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观念,切实打牢建设和巩固国防的思想根基。
把国防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与国防教育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共同推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国防教育,调动各层面、各类群体的积极性,依法开展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教育,把国防教育成果转化为企事业单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员工素质、履行国防职能的实际成果,转化为双拥共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行动,增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坚持齐抓共管,按照《国防教育法》规定,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国防教育办公室组织协调,军地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认真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国防、关心国防、献身国防的积极性。统筹国防教育与城市文化传播,把国防教育融入城市历史文化宣传活动,在弘扬城市文化的过程中,强化公民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国防意识。
虽然我国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带领全国人民攻艰克难,稳中求进,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全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信心更加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充满期待,强国强军、巩固国防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为强化国防观念,加强国防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要丰富载体、更新手段、创新举措,加强思想引导,开展舆论宣传,注重实践培养,突出工作重点,使国防教育与时代发展合力合拍、同频共振,为建设强大国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篇八】大一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九】大一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军事发展与国防
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用性强的军用设施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国防和经济双重效益。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在现在世界的形势下国防成为了各国国策重要方面,中国军费每年呈两位数增长,用于军事科技的研究与军事人才的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军事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选拔有知识和能力的人为军队服务,加快军事发展巩固国防。
近些年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的精确度,高技术作战平台,包括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平台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国防,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象征,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来,军用航天装备的发展极大的加强了国家的空中的作战能力,科技更是用与军事装备的发展,例如,电子战装备和计算机网络战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军队作战的灵活性,核武器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地位的象征。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高能激光武器以及粒子束武器等等,各种高技术的武器发展提高了军事科技的力量,加强了国防。
军事发展是国防至关重要的方面,在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下,发展军事成为了保护国家主权的最有效手段,军事人才的培养表现了一个国家的军队素质,是国家军队作战能力的体现,是保护国家的一个方面,国防在历史上更是极其重要,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国防和军事发展对国家和个人都是责任。
【篇十】大一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是
大一军事理论论文篇二
姓名:李想学院:化材院化学类三班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用性强的军用设施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国防和经济双重效益。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在现在世界的形势下国防成为了各国国策重要方面,中国军费每年呈两位数增长,用于军事科技的研究与军事人才的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军事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选拔有知识和能力的人为军队服务,加快军事发展巩固国防。
近些年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的精确度,高技术作战平台,包括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平台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国防,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象征,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来,军用航天装备的发展极大的加强了国家的空中的作战能力,科技更是用与军事装备的发展,例如,电子战装备和计算机网络战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军队作战的灵活性,核武器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地位的象征。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高能激光武器以及粒子束武器等等,各种高技术的武器发展提高了军事科技的力量,加强了国防。
军事发展是国防至关重要的方面,在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下,发展军事成为了保护国家主权的最有效手段,军事人才的培养表现了一个国家的军队素质,是国家军队作战能力的体现,是保护国家的一个方面,国防在历史上更是极其重要,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国防和军事发展对国家和个人都是责任。
大一军事理论论文篇三
摘要:中国梦就是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是以“三个必须”作为努力的方向。中国梦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之梦,检察机关不仅可以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同时检察机关大力开展检察文化建设又为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三个方向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关键词:检察文化建设;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到“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民族复兴这一伟大的“国家梦想”,提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著名论断,用“三个必须”全面阐释了实现“中国梦”的努力方向。如今,“中国梦”已经成为大家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负有法律监督使命的检察机关自2011年10月25日颁布实施《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以来,全面开展的检察文化建设,对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起到怎样的助推作用值得我们探讨。
一、检察文化与中国梦的内涵
1、检察文化的概念、功能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在长期法律监督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相关的思想观念、职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方式以及相关载体和物质表现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1]检察文化建设涵盖检察思想政治建设、执法理念建设、行为规范建设、职业道德建设、职业形象建设等,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检察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内涵。一是检察文化反映了检察人员的价值取向,是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检察文化通过培育干警集体主义思想、团结协作精神、团队意识等主流精神和基本理念,以达到增强检察机关凝聚力、向心力,创新发展检察工作的目的。二是检察文化反映了检察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积淀于实际工作中的高尚精神境界。三是检察文化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它既使检察机关与社会公众处于一种沟通状态,又使检察系统中的个人能力充分施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与组织和谐发展。四是检察文化反映了检察机关及其干警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是保障检察职能充分发挥的精神财富。[2]检察文化具有独特的教育、引导、凝聚、激励等功能,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各项业务工作健康发展具有基础性、长期性推动作用。一是引导功能。检察文化引导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前进道路,将检察人员个人价值融合到检察机关整体价值里。二是教育功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法治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检察工作的指导思想。检察文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等,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检察人员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三是激励功能。检察文化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一种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充分激发检察干警的创新能力,鼓励干警为国家、为人民而努力奋斗。四是凝聚功能。检察文化倡导理性平和、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等和谐理念,注重检察机关内部人员之间,检察人员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劲往一处使,集中力量做好检察事业。
2、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是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华民族正在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中国梦不只是简单的大国崛起,而是以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和与世界其他民族包容共生的民族文化心理为基础,表达的是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所贡献的雄心壮志。”“中国梦不是他国梦的翻版,而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3]中国梦就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要实现中国梦需要以“三个必须”来作为努力方向,即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二、检察文化与中国梦两者之间的关系
1、两者的区别
一是检察文化既包括意识形态层面,如思想观念、职业精神等,又包括物质层面,如物质载体等,而中国梦完全属于意识形态,是一种整体性的理想和目标。二是所涉及的外延广度不同。检察文化是在检察系统内部形成的,适用于检察机关和全体检察干警,而中国梦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追求,其外延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三是目标的远大程度不同。检察机关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是为了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保驾护航的客观需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和专业化检察人才队伍的实际要求,而中国梦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2、两者之间的联系
中国梦为检察文化建设指明了目标和前进的方向,起到为大海中航行的船舶提供灯塔的作用,“三个必须”同时也是检察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可以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的检察队伍,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毕竟中国梦也是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之梦,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的监督机关,如果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准确把握检察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牢牢把握检察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核心,加强职业道德、法律监督能力、执法规范化以及纪律作风和自身廉政建设等,就可以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做好表率和推动作用。
三、检察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推动作用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将“三个必须”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努力方向,因此,笔者从这三个方面阐述检察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推动作用。
1、对走中国道路的推动作用
实现中国梦“三个必须”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检察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正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重要任务和正确方向[4]。检察机关要不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引导检察干警树立公平正义、执法为民、保障人权、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执法理念;要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论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以案析理”活动机制、巡回宣讲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等,抓好各项制度落实,真正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检察人员中内化于心、外化为全体干警的追求和自觉行动;不断巩固检察干警对中国道路的坚定信念,千方百计实现检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进而为圆中国梦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对弘扬中国精神的推动作用
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与之相对应,检察文化建设一直注重从以下两方面来开展:一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包括:不断进行爱国主义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实践者、维护者;坚持从严治检,加强廉政文化教育,建立健全自身监督制约机制,构筑惩防腐败体系,以确保检察机关内部不发生任何有辱清廉的事件;重视并充分发挥检察官的个人价值,从理解、尊重的角度,时刻关心检察干警的学习、生活,支持其进取精神,并为其物质和精神需求提供保障,调动其参与检察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自觉地、主动地推进检察文化建设;将立检为公、服务人民、保障人权切实落实到执法办案中,程序公平和实体公平兼顾,以程序公平为先,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二是检察文化建设要发扬不断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检察文化建设持续进行的不竭动力。首先,要不断创新检察文化的内涵。检察文化的内容会随着检察工作实践的深入而丰富和发展,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及其人员在检察文化思维理念、法治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与时俱进,使检察文化的内涵富于创新性和时代性;其次,检察文化的载体要突出个性与特色。文化的优势在于有特色。当前各地检察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缺少自己的独特性和品牌,很容易导致公众的混淆和新鲜感,进而影响了检察文化建设的成果。因此,要加强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大力开展形式新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主题的文化活动,把本地优秀的特色文化与检察文化相融合,创造更多的独立品牌的检察文化产品,赋予检察文化建设旺盛的生命力。综述之,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工作开展,中国精神将会首先在检察文化建设方面得到弘扬,然后推及到其他领域并发扬光大。
3、对凝聚中国力量的推动作用
中国力量是指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万众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检察文化建设始终着眼于培育检察干警集体主义思想、团结协作精神等精神和理念,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增强干警们的凝聚力。首先,检察文化建设通过培养干警们的互相合作、团结一致等基本理念,使其落实到干警的追求和自觉行动上,全面提升检察干警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其次,适时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教育等大讲堂活动,引导干警客观评价自己,积极应对挫折和困难,正确看待各种荣誉,保持一颗平常心、平衡心,做到爱生活、爱工作、爱同事;再次,在检察系统内部和检察人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经常性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篮球比赛、摄影绘画比赛等活动,培育检察人员之间、检察人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团结协作、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的团队合作精神。人多力量大,通过集中全体检察干警的精力,聚集广大群众的力量,检察文化建设定会取得辉煌成就,进而带动其他领域建设取得成功。
注释:
[1]引自:2011年10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
[2]张庆建:检察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及建设途径探析。
[3]公茂虹:解读中国梦。
[4]引自:2011年10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
大一军事理论论文篇四
科学认识非战争军事行动,深化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理论研究,对于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军事学界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成果颇丰,但由于研究角度、侧重点不同,在某些问题上还存有争议。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我国学者一致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由美国最早提出,但对概念提出的具体时间认识不一。张炜在《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兴起和“中止”》一文中提出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最早见于1991年11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和颁发的第一号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该出版物指出:“非战争行动,包括除战争以外所有运用军事力量的军事行动。”“在所有非战争行动中,我们的目标同样是促进国家安全,扞卫国家利益。”朱之江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美军全维作战中的一部分,与战争行动构成一对基本军事行动范畴,是美军1993年版《作战纲要》(fm100—5号野战条令)中首次提出的。该纲要专辟“非战争行动”一章,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非战争行动的理论意义、原则、行动类型等。在郭炎、杨军主编的《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一书中,对于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提出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美国国防部在1993年公布的《防务全面审查报告》中提出美军不仅要善于实施战争行动,还要善于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二是出自于1993年9月美军颁布的《联合作战纲要》(jp3—0):“非战争军事行动包括的范围很广,这种军事行动要使用国家力量中的军事手段,但又不是去实施通常与战争相关的大规模作战行动”。
总之,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冷战结束后美军发明的一个军事术语。一般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91年11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和颁发的第一号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而1993年版的《作战纲要》则具体阐述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
美军在1993年版的《作战纲要》中首次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制定了理论原则,但却没有确切阐述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的内涵,此后的一些条令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内容大同小异。直至1997年版的《联合作战纲要百科词典》中,美国参联会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列为正式词条,解释为包括除了战争以外所有军事行动的军事能力的应用,非战争军事行动可作为其他国家力量工具使用的补充。
我国学者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概念的内涵,主要是从三种角度进行定义的。第一种基本上沿用了美国1997年版的《联合作战纲要百科词典》中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定义,主要是从非战争与战争的区别上进行定义的。如张炜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除战争以外的军事行动范畴内使用军事力量的行动,能够被用于补充任何其他国家力量手段,可在战前、战中和战后发生。第二种主要是依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战争”、“军事”、“行动”的规范解释。如谢丹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除武装斗争之外的与军队和战争相关的各种具体活动。通俗地讲,只要不是武装冲突,所有为达成一定政治目的而展开的军事行动都可归入非战争军事行动之列。第三种主要是基于战略目的来理解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内涵。如朱之江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以防止战争,消除冲突,促进和平与稳定,支持行政当局为直接目的,针对非军事力量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公认的“战争”水平或国际法标准之下使用军事力量的一种军事实践活动;肖天亮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为了达成一定的政治目的,使用军事力量,以非暴力或有限暴力手段遂行的非战争事态的军事活动;汪书敖、汪书轩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质上是指世界或国家范围内总体处于非战争状态时期,武装力量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实施的一种非暴力性的战略性军事行动;在张爱华主编的《非战争行动》一书中,强调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武装力量为实现某种政治、经济或军事目的而采取的不具有战争性质的军事行动。可以看出,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定义,共同点在于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争行动有着本质区别,不同点则在于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目的、实施手段、运用场合等有着不一致的表述。
汪书敖、汪书轩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本质属于军事斗争的非暴力性,主体力量只能是国家武装力量而不是别的力量,其战略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主要运用于人类社会处于和平状态与危机状态时期,是一种战略手段,是武装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战略运用,而不是一般的军事行动。肖天亮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属于硬实力的“软运用”,其表现方式是通过逐步释放战争能量,对抗程度和强制性都较低,但同样能够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软实力释放战争能量的方式可分为非对抗性释放和对抗性释放。类似的观点还有,刘小力、陈友献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本质特点在于:其前提是在非战争状态下实施的行动,主体是军队或以军队为主其他力量参与的力量,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卫人民和平劳动与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以及消除危机、遏制战争,行动的对象是应对因国家间或人为的某种矛盾激化而导致的恶性突发事件和危机。上述分析立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争行动的区别,都强调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战略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特有的性质。但有些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探讨,如非战争军事行动究竟是非暴力性还是低暴力性,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界定;非战争军事行动可能涉及平时、危机和战时的非战斗行动,在分析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性质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朱之江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归纳为内在冲突比较明显,对进攻性武力手段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控制,对象十分复杂,往往需要依靠特种部队,成本普遍低于战争行动。尤光旭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任务特殊、政治性强,任务紧急、复杂多变,任务繁重、力量多元,任务多样、专业性强,任务突然、实战性强等五个特点。易巧平等人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具有广域性、突然性和国际性等特点。刘向阳等人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归纳为五点,分别是专属性、非暴力性、战略性、多元性、政策性。在王明武等着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一书中,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归纳为具有行动的突然性、准备的仓促性、快速的机动性、任务的艰巨性。齐敬岩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多样、协调要求高,突发性强、任务转换快,社会关注度、透明度高,危险性强,考验官兵意志。显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进行的归纳,大都突出了政治性、复杂性、多变性三大特点。如何更全面、更准确地概括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同样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1995年《非战争军事行动联合纲要》中,美军明确提出了六条用以专门指导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原则,分别是目标原则、统一原则、安全原则、克制原则、坚持原则、合法性原则。我国学者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指导原则的理解与美军所提出的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一些学者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指导原则包括依法行动、快速反应、靠前指挥、密切协同、协力保障等。王美权、陈龙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必须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准则,立足国情民情军情,树立远大的战略眼光,以敏锐的政治头脑谋划全局,整体运筹、军地兼顾、趋利避害、科学决策、果断指挥、通过行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胜利。肖天亮认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应以国家利益为准则,服从国家战略目的;与其他领域斗争密切配合,提高斗争效益;灵活高效地运用各种非战争军事斗争手段;根据需要妥善处理和调控各种军事危机。刘从良认为,一是要在着眼全局大势中搞好科学筹划,牢牢把握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正确方向,二是要在适应特点要求中搞好科学指导,努力确保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质量效益,三是要在注重协调配合中搞好科学统筹,积极营造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和谐环境,四是要在加强人文关怀中搞好科学激励,大力增强官兵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凝聚力。上述指导原则强调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政治性、合法性、联合性等,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表述上也有待达成共识。
根据美参联会1995年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联合纲要》,美军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划分为16种基本类型。由于涵盖面广,我国学者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样式研究还不够深入,划分的标准也不尽统一。
朱运伟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分为威慑与反威慑、军事冲突和危机控制、反恐与防暴三大类。刘小力、陈友献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分为军事威慑行动、反恐维稳行动、边境封控行动、强制维和行动、海空安保行动和核生化防护与救护行动等。刘向阳等人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样式包括军事威慑、军事外交、边海空防斗争、建立禁区、软战攻击、军贸军援、维和行动、反恐行动、反黑缉毒、难民监管、武装护送、消除核生化污染、军事管制、民事支援、掩护撤侨、危机处理等。国防和军队建设本身就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形式。
上述观点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划分过于笼统,肖天亮则从较具体的角度对非战争军事行动进行了划分,将其概括为:从环境和状态看,可分为平时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危机时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战时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从暴烈程度上看,可以分为包含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不包含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从行动区域看,可分为在国内遂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在国外遂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此外,还有学者就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法律、政治工作等问题展开了研究,丰富了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对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我国面临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军队作为国家安全重要的战略资源,发挥其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主体作用,既是国家战略的需要,又是军队在和平时期的特殊使命。因此,更加系统、深入地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不断深化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大一国防论文1000字
大一军事论文1000字
大一军事理论论文篇五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教育持续开展,卓有成效。但研究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国防教育学学科正处于创生阶段,因此深入探讨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对于国防教育学学科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方法论与一般方法层面初步探讨了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构建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国防教育;学科;研究方法;构建
正如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所说: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探讨和建立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是建立国防教育学不可回避的课题。国防教育学作为一个呼之欲出的新兴学科,是关于国防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是国防教育活动规律的总体反映。国防教育学像其他学科一样,不但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亦像其他学科一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体系。而且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是国防教育学是否能够成为独立学科的重要条件。所谓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是指探索、发现、揭示国防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以解决国防教育问题,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构建国防教育学科学理论体系的一整套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的总和。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是学科研究方法,而非国防教育问题和现象的研究方法,它作为研究国防教育学学科知识体系和国防教育活动特点、规律的认识工具,是一个包括方法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的多层次的方法体系,首先科学认识和解决方法论和一般方法问题,才能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和专门的研究方法。
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即方法论,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中最高层次和基础性的方法体系。“一般来讲,科学研究方法有三个层次:一是方法论,如哲学思想、理论假定、研究原则和分析逻辑等;二是研究方法,如研究程序和操作方式;三是研究技术,如具体方法、工具和手段。”国防教育学既有自己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也承载着指导一个国家全民国防教育的政治责任和战略使命,因而研究国防教育学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哲学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共同规律和一般特性的方法,是各种科学研究中最高级、最抽象、最普遍的方法,为人们的一切科学研究提供认识框架与思维路线。因而,哲学方法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概括和总结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实现了唯物主義和辩证法的结合,实现了一般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们研究一切科学理论带来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也为我们正确认识国防教育活动和现象及其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我国国防教育科学研究根本的方法论。因而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体系基础之上。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的中国特色,首先就表现在其研究的方法论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作为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但建立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和确立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必须正确处理好国防教育学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关系,二者之间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其中,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是具体的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中的共同性的升华,依照一定的原则、观点和原理对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进行指导,并且是对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进行科学抽象而形成的系统化、条理化的科学知识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为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才能使丰富复杂的国防教育现象和活动规律得到科学的说明和揭示,国防教育研究工作者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才能真正掌握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而科学地揭示国防教育现象和国防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国防教育学研究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就会误入歧途,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公式化地照搬照套,国防教育学研究也会误入歧途。
因此,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的抽象与构建,一方面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同时吸取逻辑学、社会科学方法、自然科学方法的方法论指导,并从系统方法、控制方法、模型方法、信息方法等科学方法论中汲取有益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又必须从当代普遍使用的具体科学方法,尤其是丰富、具体的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中进行抽象和升华,才能形成科学的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形成和确立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二)现代哲学方法群是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的重要理论借鉴
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现代哲学方法群也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理论借鉴。“哲学思维方法是一切科学最普遍、最高度概括的认识方法,它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当代无限多样性和生动的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提炼和升华出了系统哲学、复杂性哲学、混沌哲学等新的哲学理论,这些哲学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也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规律,具有普遍方法论的意义,因而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必须从当代哲学方法群中借鉴有益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例如系统哲学方法,包括“旧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综合发展的结果。它所提供的如整体系统原理、有序性原理、动态原理、反馈原理等,是将哲学方法在各种科学研究之中的具体化,对各种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而其与矛盾辩证法相结合,又把两极辩证法即矛盾辩证法发展为多极辩证法即系统辩证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方法论,因而也是指导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思维方法。再比如20世纪下半叶发源并兴起于西方各国的复杂性科学群所产生的复杂性哲学,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一个统一的规律,即非线性相互作用,因而建立了以简单性和复杂性相统一、有限性和无限性相统一、因果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确定性和随机性相统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统一为特征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不但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近代科学思维方式,也要求人们用总体性思考、综合的方法、整体的观念来理解宇宙万物。作为非线性科学重要支柱的混沌理论也引起了哲学的革命。混沌哲学认为混沌是各种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模糊的复合体,混沌是一种无法预料结局的无序状态,是一种不规则的运动,但混沌无序的背后又有着某种秩序,因而混沌又是一种高级有序的活动。混沌哲学是思维科学的又一次革命,要求人们一方面要从整体、综合、全面、立体的角度去把握事物和运动的全貌和总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把事物看成是一个由无数的“点”组成的动态的立体的“球”,不仅要立体地看问题,还要动态地看问题。不难看出,产生于自然科学领域中的这些哲学方法群,既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也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哲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下,充分吸收和借鉴这些新兴哲学方法,才能突破单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这一制约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科学化的瓶颈制约,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并进而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建立的根本指导思想
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这是由国防教育实践的根本要求和国防教育学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首先,中国的国防教育实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因此,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本身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根本指导思想不动摇。而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理论上与时俱进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领域中的特点与规律,包括中国特色国防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实践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律,就难以把国防教育实践真正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难以有效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而要进一步把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实践的特点规律方面的认识上升为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并以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来指导未来国防教育实践特点和规律的探索,无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才能使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理论体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要求,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与军事科学相融合的交叉学科,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更加具体的要求就是要坚持以党的教育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因为党的教育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篇”和“军事篇”,如果脱离了党的教育理论和军事指导理论的指导,不遵循教育的基本经验与基本规律,不遵循军事科学理论揭示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国防教育学研究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其方法论就难以指导国防教育工作者透过国防教育现象和活动看到国防教育的本质,难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客观而准确地研究和把握国防教育的发展变化并揭示其规律。
总之,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实践,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根本指导思想,这是由国防教育实践的根本要求决定的。而作为这一实践规律科学总结和升华的国防教育学,其研究的方法论的构建,也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军事学说、新时期党的教育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科学观点、立场和方法贯彻到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之中,这是由国防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综上所述,正处于创生期的国防教育学学科,其学科研究的方法论虽然还未完全形成,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必须借鉴当代哲学群所提供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才可能使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真正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逐步提炼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
与其他任何学科一样,国防教育学也有自己独特的一般研究方法。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国防教育研究和构建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的方式,是以国防教育现象和实践过程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国防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中居于中间层次,既受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指导,又对国防教育学研究过程中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有指导作用。
由于国防教育学研究区别于教育学、军事学等学科研究而具有自身的特点,如:针对性、实践性较强;研究周期较长;带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有国防教育实践工作者、国防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全民的参与,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等等。因而,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一般方法体系的建构,除了必须建立在当代科学研究一般方法基础之上,还应着重把握以下问题。
(一)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运用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国防教育学主要是教育学与军事科学交叉融合的学科,学科归属于教育学学科门类,因而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首先必须科学运用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以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基本的研究手段。
我国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存在不同的認识。如有的学者认为:“任何一类研究都需要综合运用思维工具、技术工具和符号工具,都要有一套从发现问题到检验结论正确性所具备的顺序规范,以保证认识、研究活动的有效展开。这些工具、程序、规范的特定结构性组合,可称为‘研究范式’。”教育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它细分起来,可分为两层:一层是以系统科学为代表的横断科学所采用的系统方法;另一层是以对象性质、所属类别做区别的自然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与科学学方法等。”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式,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两种类型。量的研究即定量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字统计方法等。质的研究即定性研究,研究的思路主要是一种归纳的方法;而根据对条件控制的严密程度,则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理性研究法和自然研究法两大类型。理性研究法以实验法最为典型,它的主要特点是要求严格控制研究过程的各种条件,分解研究对象,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研究对象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客观、准确、反映必然性的结论。自然研究法则强调在自然条件下,在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中,从整体上把握对象。
有的教育学研究著作对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类,例如:从科学原理上可以分为理性思维方法、具体与抽象、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思辨的方法,逻辑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实验方法等实证方法;按方法使用的主要手段可以分为思辨的方法、实证方法,以及数学的方法(如统计测量的方法、模糊数学方法、模型化方法、计算机处理研究数据的方法等)、符号方法(如课题与假说的表述,研究结果、论文的撰写,列表法与图示法);按方法的内涵可以分为抽样的方法、测量的方法、问卷调查方法、观察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实验法与追因法、经验总结法、历史法、比较法、列表与图示法、内容分析法、评价分析法,等等。综上所述,教育学的上述一般研究方法,既规定了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也为教育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适用于教育学领域中各种问题研究和各个分支学科研究。国防教育学归属于教育学门类,其具体的研究方法必须借鉴和受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的指导,而其一般研究方法的构建,也必须以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为基础和指导。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国防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借鉴与运用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当代其他哲学方法论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通过对国防教育历史经验的总结,通过对中外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国防教育的比较研究,通过文献分析,通过运用各种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实证法和实验法的运用,把国防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上升到学科知识体系,建立起国防教育学理论体系和研究的方法体系,从而指导国防教育研究者对国防教育现象和实践过程的研究。
(二)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借鉴军事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国防教育学与军事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国防教育实践,实质上是利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把军事科学理论与军事技能传授给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全民国防素质和国防能力的教育实践。因而作为总结这一实践过程规律和知识体系的国防教育学,其研究的一般方法,也必须借鉴和运用军事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因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诸如归纳与演绎法、分析与综合法、具体与抽象法、历史与逻辑法、预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数学模拟法、调查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军事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同时,军事科学又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因而军事科学还有自身独特的一般研究方法,如矛盾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古今中外法、战例分析法、实兵检验法、军事模拟法、虚拟实践法等等。
这些军事科学研究常用的一般方法,既科学运用了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也结合军事科学的特点而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一般研究方法。国防教育学作为与军事科学众多学科相交叉与融合的学科,必须借鉴和综合运用军事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体系。国防教育学研究,从目的与功能上来看,就是要科学运用军事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把握军事科学与军事实践的发展趋势与规律,把握军事科学在国防教育中的特点与规律,进而把军事科学理论与军事技能以特定的目的、方式与方法传授给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国防能力,服务于国防建设和保卫国防的实践需要。
综上所述,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要运用和借鉴社会科学、教育学及军事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但也不能机械地照搬和套用,必须有自身独特的一般方法体系。因为任何一个学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不但要满足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有特殊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有较庞大的研究群体、理论成果对于实践要有用等等基本条件与前提外,还必须有自身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体系,这一方法体系,是学科研究的工具和手段。国防教育学亦是如此。
目前军队院校及普通高校已经出版了多部国防教育学著作,但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远未构建起来,甚至国防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体系也未构建起来。从建国后数十年国防教育实践来看,我国国防教育学相关理论的研究,从方法运用的角度而言,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方法论,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和教育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综合运用社会科学、教育学及军事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方法来开展国防教育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体系的建构与运用,主要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党的创新理论与教育理论为前提,综合运用教育学与军事学一般研究方法,在解决国防教育具体问题中不断实现方法的融合与创新。这方面的实践,需要以《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理论论著的形式来进行提炼、概括与综合,从而建立起国防教育学学科方法体系。
另外,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也需要在研究工作者具体研究国防教育学及国防教育理论问题中,融合并創新教育学与军事学一般研究方法。因为国防教育及国防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彩,实践性强、针对性强、系统性强、变动性大、发展迅速,对于各种问题的研究,需要研究者综合运用当代教育学和军事学研究的最新方法,并借鉴其他学科领域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找到自己所研究问题的最适当的方法与路径。因而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研究者所运用的一般方法是不同的,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时期的研究方法也可能是不同的。但大量的研究实践经验与研究方法经过不断的积累、抽象与积淀,就会抽象和上升为国防教育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这些一般方法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构成我国国防教育学研究的独特范式和一般方法体系。
在运用与融合多学科一般研究方法创新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时,还应当适当注意方法的分类与发展趋势问题。一般而言,我国国防教育学研究一般方法体系建构应当包括两大类型--国防教育研究方法和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一是应当以方法的适用范围,或根据国防教育研究对象的层次与结构,把国防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分为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研究方法,特殊类型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研究方法,城市、农村及其他类型国防教育研究方法,等等;二是应当以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分支为基点,建立诸如国防教育心理学、国防教育战略学、国防教育历史学、国防教育文化学、国防教育方法学、国防教育比较学、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等分支学科的各自的一般研究方法,既科学指导国防教育学不同分支学科的研究,也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奠定基础。同时,也应当专门研究和建立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国防教育学各个分支学科研究及方法体系的建立提供方法工具和理论指导。只有这两种类型方法的不断完善,才能建立起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科学把握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也是建构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体系必须重视的问题。就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共性趋势而言,主要有研究方法范式的不断选择与转型越来越快、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与融合越来越强、新兴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出现等趋势,因此,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构建必须注意这些发展趋势,不断吸收科学研究方法带来的观念的转变,不断重构我们的思维方式与方法,使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同步。就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本身的发展趋势而言,主要有分支学科会随着国防教育实践领域的拓展而不断增加,相应的分支学科都会有自身独特的一般研究方法;教育学和军事学研究方法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会带来国防教育学研究一般方法不断更新;国防教育学研究中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运用会越来越多,等等。因此,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应当建立在上述发展趋势之上,做到综合反映各个学科分支的一般研究方法,充分借鉴和融合教育学、军事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最新方法,使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一般方法由传统的经验归纳与定性研究为主,转变到实证与定量研究同定性研究高度结合上来。
毋庸置疑的是,作为正在创生阶段中的国防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定有自身独特的学科研究方法体系。这一体系由方法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组成。由于具体研究方法是方法论和一般方法在研究不同国防教育问题时的具体运用,因而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构建,主要是探讨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和一般方法。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建设及国防教育活动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因而我国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构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当代哲学方法群作为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具有教育学和军事学双重属性,与其他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因此,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必须以教育学和军事学一般研究方法为借鉴和指导,综合运用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而形成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独特一般研究方法體系;我国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利用教育学与军事学的教育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传授军事科学知识、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行为能力,因而我国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构建,又必须在国防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运用和总结新的方法,使新的方法不断融入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之中。总之,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必须首先解决好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问题,而学科方法问题的深入探讨和逐步建立,又必然推动我国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并为国防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为国防教育学研究和国防教育实践提供方法这一重要的实践工具。
参考文献:
[1]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
[2]彭健伯:《开发创新能力的思维方法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3]周慧敏:《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方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杨新:《军事战略思维研究》,白山出版社,2009.
[5]杨晓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叶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7]喻立森:《教育科学研究通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8]李效东:《国际军事学概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9]刘继贤:《军事科学研究与管理》,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大一1500字军事论文
大一军事论文1500字
大一军事理论论文篇六
[摘要]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是新时期军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急迫而现实的问题,在提高部分官兵的职业水平与满足部队人才需求、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和院校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的矛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mooc是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可为部队官兵开辟一条成才的道路,对调动官兵的学习积极性、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提高军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必要性;开放型课程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推行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据此,我国军事职业教育的定义可拟为:按照军事职业岗位任职需求,给予军队受教育者以岗位任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教育[1]。
一、正确认识“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这一现实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部署,拟定了《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发展实施纲要(2016—2020年)》,在这一纲要中,提出要建立非实体性军事职业教育大学,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mooc,推行开放式在线自学等教育模式[2]。笔者认为,这是军事职业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个正确的创新发展方向,是一个急迫而现实的问题。
要保障这项工作顺利进展,调动执行部门的积极性,必须解决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客观事物又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也不例外,它既有本身发展的规律,又和其他方面诸如经济、政治、军事等有关系[3]。所以要正确认识和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我国的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按照客观规律使其不断发展。
二、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现代战争是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战争,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入贯彻科技强军战略、人才强军战略,在这项工作中,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推进军事人才现代化,即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也是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所以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
(一)解决部分官兵的职业水平与部队人才需求间的矛盾
目前,部队装备种类多、类型多、构成复杂、知识技术密集,军事训练正在向信息化转变,在这一形势下,一个合格的军事人才必须要具备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创新解决问题等,即部队需要复合型的军事人才。目前,在军队,许多士兵是初、高中毕业,文化层次水平低,根据部队现有的条件,只有少数人能够到军校学习,提高职业素养;大部分士兵没有经过系统的文化课学习和专门的业务训练,职业素养不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操纵实际装备、维修、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其次,部分干部虽然经历过系统的学习,但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对军事人才的整体运筹能力、深远经略、综合管控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干部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从以上分析可知,部分官兵的职业水平与军事人才需求间存在矛盾,造成这种矛盾有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官兵自身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教育问题。军事人才是一种特殊人才,不是只要有要求,就可以凭空产生的,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技能和技巧,成为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3]所以,教育不仅是一种生产,而且是一种人才、人力的特殊生产。部队的战斗力的提高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官兵的受教育程度。因此,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军事人才队伍,必须大力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基础完全筑建于部队的需要之上,部队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
(二)解决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与院校职业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
军事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生产技能的军事人才,以提高军队战斗力。它是紧扣职业方向、职业特点、职业需要的,目前,军事职业教育主要是在军队院校内实施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为了提高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位官兵都到部队院校学习是不现实的。更重要的是,在部队中,官兵的日常训练任务繁重,很难在同一个时间和地点将他们集中起来进行学习;况且,每个人的起点不同、岗位不同、要求不同、作用不同、认知能力不同,不可能让他们学习相同的课程。官兵需要的是一种具有专业性、能够体现差异性、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教育模式。
从以上分析可知,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与院校的职业教育现状之间存在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遵循现代军事教育规律,借助信息化和网络的发展,对现有的军事职业教育格局进行创新发展,将一种教学方式(实体教学)发展为两种教学方式(实体教学和非实体教学)。实施非实体性教学模式,主要是要着力构建全员全时全域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让官兵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从实际需求出发,明确自己的短板,系统性、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三、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一项有效措施——mooc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其内容、方式、特点非常适合部队官兵的职业教育需求,将mooc这种非实体性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军事职业教育,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将官兵的学习和在部队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将教育落到实处。
2.教学内容和学员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3.专业和学员的兴趣、特长结合起来,学生能发挥特长,学习有兴趣。
官兵通过学习,在拓展知识视野、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履职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所以这种方式既能适应部队发展需要,也为部队官兵开辟一条成才之路,还能够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部队也正在有计划地进行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教师,他们必须忠诚于国防教育事业、与部队紧密联系、合格稳定、又红又专。教师队伍的组成主要是部队院校教员,为提高师资水平,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专业教师培训班,这样既有助于部队与院校融合,同时也保证了教育内容与装备技术的融合。另外,根据实际需求,要精心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不仅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学员的学习指南,在制定时,首先,要认识到学员的差异性;其次,正确处理好训练、学习、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最后,正确处理好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开设文化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提高军事人才的文化水平;二是文化课要为专业课服务。所以必须防止两种倾向,即忽视文化知识教学、片面强调只会干活就行的倾向;忽视专业知识教学、脱离培养目标的倾向[3]。
不积跬步不能行千里,质的突破离不开一点一滴量的积累,因此,推行军事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力争在2020年前,基本建成全员全时全域、便捷高效的军事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刁军.明确军事职业教育定位,构建军事职业教育体系[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学报,2013.12(1).
[2]魏靓,惠晓滨.浅析mooc在军事职业教育中的运用[j].空军院校教育,2014.26(2).
[3]怎样办好职业教育[m].第1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
大一军事理论论文篇七
摘要: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最后课题组对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析。
关键词:微课;军事理论课;普通高校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学生平时学习國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防教育功能在高校实现的主要依托。军事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在线课程的发展,mooc辅助教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mooc高度精炼的知识整合以及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让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们不再担心知识点放射少,课时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军事理论课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密性强、涉及政策部分教学尺度拿捏难度大、可参考借鉴经验少等原因致使军事理论课的mooc建设难度大,创新性和突破性强。
微课发展到今天已经被看作是一种常态化
教学资源
,微课视频体量小便于制作、传播从而等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把微课融入到课堂,越来越多的学生也从中得到益处。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视频学习是一种灵活自主式的学习,他们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地点,遇到听不懂的,可以多次重复观看,疑问解决了,学生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呢?冀中职业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团队在省教育厅主推的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构建了《大学军事教程》课程,一期课程已顺利结课,二期课程正在建设中。一期课程全程共有1500余名学员加入课程,其中不乏有数十名全国同类院校相关同仁加入交流,教学效果良好。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和mooc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传统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既能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效果又不占用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课程进一步建设研究迫在眉睫。
在线课程
教学资源
库中,把课程资源整合到微视频中的,以微课形式进行,包括(且不限于)军事理论课视频教程、拓展阅读资料及视频、文本课件、在线课堂讨论环节、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等全部mooc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在教学设计
中我们深度分析当前形势、创新思考,更加注重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一)紧扣教学大纲,筛选适合制作微课的内容
2019年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保障、督导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这些改变均说明职能部门对本课程功能定位的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有利于对本课程所属问题进一步深入探析,从而凝聚共识、指导业务实践。
军事理论课担负着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的功能,教学的目的不同于专业的军事院校,无需在理论的深度和学术上做过细的探究,重点侧重于拓宽军事领域的知识,注重军事知识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这就要求课题组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国际局势变化、局部紧张态势分析和新军事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新内容,使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富有时代特色。此外,军事理论课还应把学生关注的世界热点问题、最新信息以及相关前沿问题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微课中的微视频拍摄完成后,短时间内一般都不会重新拍摄。军事理论课时代性很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全球性、跨国性问题逐渐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安全中的国际战略形势和信息化装备中的信息化作战平台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中国国防和军事思想这两部分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录制军事理论微视频课时,应当把较为稳定的重点内容用微课的形式录制,变动性较强的部分主要放在课堂上讲授,这样既能在国家规定的学时内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富裕出时间让教师能重点讲解国际战略环境等变动较大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军事理论的时代性。
(二)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长期关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自制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对于当前一些军事热门话题、信息化战争战例,以及热播影视作品所反映出的救援行动、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军事高技术等学习兴趣浓厚,但对于理论性知识却缺乏深入的学习。因此,军事理论教学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体现学生才是真正的认知主体。微课要把语言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和视频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图文并茂、音像同步,使得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微课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录屏类、拍摄类、ppt等基本形式,也可以是动画型、交互式、手绘类、互动电影、手机h5型等多种创新形式。例如讲授古代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作战篇时,可结合“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军事思想,将李牧巧施“美马计”做成微课来播放,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明了,提升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因为学生可以挑选在线公开课的内容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在线课全部知识点都要以高质量的水平完成,军事课教师是完成军事课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仅一名教师完成整门课程的拍摄,难度特别大,因而需要组建团队,需要校内外专家联合培养校内专兼课教师,还要联合本校、本省甚至全国的优秀同行,强强联手、共同参与、合力建构,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都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再经过认真打磨才能形成军事理论精品在线公开课。
(四)深入学习制作技法,设计高标准微课
如何让微课更具吸引力?这是关于设计策略方面的问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设计是最重要的一步,有条理、有逻辑的设计能够让课程在结构上更凸显合理化,也更便于后期的制作。微课是解惑而非授业,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选好知识点,明确受众。微课设计思路要清晰,选定了主题、内容及展现形式后,需总体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从导入、讲解、交互,到拓展实践、评价,整个体系一定要明确。时间必须把控好,5-8min内讲透彻微课所要展示的知识与内容,在最后特意留下恰当的空白,以便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一般按照下面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微课:
(1)标题简练、有新意;
(2)授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一点幽默的笑点;
(6)微课的教学环境符合“一对一”辅导的模式,一定要注意受众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大教室里很多学生,教学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语言要生动形象,态度要真切诚恳,使用个性化亲切的语言,加入一定的技法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微课制作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选题设计,包括脚本的设计、逻辑设计和选题等;
(2)素材收集,包括微课中用到的视频、图片、文本和其他素材;
(3)课件制作,特别考虑制作时的色彩搭配、排版、动画和可视化效果;
(4)制作准备,如准备好摄像头和麦克风,准备好所需软件;
(5)视频录制,指拍摄或录屏和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才是真正的技术活儿,如今制作手段多种多样,各类软件也层出不穷,有时微课的制作其实是在考察大家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一)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的迁移
军事理论课所依托的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鮮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知识体系的渗透性、思维方法的贯穿性都为学习的迁移提供了非常多的“共同元素”。比如《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古今中外广泛认同,历久弥香,发挥跨时代、地域和行业的局限,其独特价值就在于此书凝聚了军事科学的军事思维方法,其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军事理论中最为稳定、核心、长远指导作用的内容。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小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从学习知识技能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迁移。学生使用微课进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轮甚至多轮学习,直至完全掌握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思考,探寻新的知识,进一步将军事理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术结合起来,从理论上也能解释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益处。
(二)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加强素质教育
教育需要从素质的渗透性、交互性、全面性等视角来审视,军事理论课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以国防教育为核心,以军事理论课为依托,以军训为阵地的军事课教学的综合作用,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军事理论课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融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让“微课”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拓展,并直接融入了服务功能。利用现场微课、网络微课、线上微辅导、线下预约微辅导四种“微课”表现形式来服务学生,为学生在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台,真正实现“微课”从单向的传授——学习向传授——学习——实践——传授转变,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要求。军事理论教学要聚焦此目标定位,探寻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具体内涵外延、作用机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真正为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做贡献。
将微课应用于军事理论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军事课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军事课程改革,提高军事课程建设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提升课程形象,使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现存问题得以改善。在边建设边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军事理论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改变,使其线下高标准,线上有水平。线上课程辅助线下教学,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充分达到国家要求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优秀水平。改革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便于因材施教,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的思考[j].教改教法,2018(08).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北京:国发〔2017〕4号文件,2017.
[4]李际均.中国军事战略思维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9):389.
基金:2019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4063)
大一军事理论论文篇八
军事,即军事,原名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政权的国防和武装力量方面的知识和事务。有人认为军事是政治的一部分,但在古代中国,军事和政治是分开的。更正式地说,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篇一】大一军事理论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状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二、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大一军事理论论文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关键词:自尊心;文化氛围;社会实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人才、资金、原料、信息等资源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流动,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明成果的共享。我国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应当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努力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又好又快地实现我国的发展,从而对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有广博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祖国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的瑰宝。我们要善于挖掘它,运用它。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育于各种活动和教学之中,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1、借助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2、经常进行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安危进退为宗旨,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的方式要多样,要广开言路,平等对话,要置疑解难,点拨诱导。
我校每年元旦前后都要在黑板报上系统公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各种数字,作师生家庭经济收入和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发动学生写家乡变迁的作文和城镇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此外,还请宣传部门的负责同志来校解答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学校领导举行学生记者招待会和对话会,接受学生记者的录音采访,还应邀到班级作小型报告,效果都是比较好的。学校还组建了:“少年团校\",对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团的知识教育和培训。
外事活动中更要注意爱国主义教育,自尊自爱,不卑不亢。10多年来,我校接待美国、英国、西德、瑞典、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国际友人近400多人。从1985年开始、我校与在兰州的外国专家,学者开始了更加密切的交往,自1986年开始,我校又从美国大学语文服务社请来了两位美籍短期服务教师,他们在我校任教一个半月,对我校的外语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由此,我们开始了和美国友好人士及中学生的广泛交往,还与美国堪萨斯州的哈斯维尔中学建立了友好关系。至此,我校有200多名师生和美国朋友有书信来往。在这一有意义的交往中,我们的师生以自己的文化素养、品格和真诚,赢得了美国朋友的心,并使他们通过我们了解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3、创设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使用感
浓厚的充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隐型课程的耳濡目染和熏陶和教育,所以我们在每个教室张挂国旗,校内布置历代伟大科学家、医学家、美术家、音乐家……的名言或画像,张贴宣传伟大祖国和革命领袖为内容的美术图片等橱窗,使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渗入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这样学生们眼界开阔了,感情升华了,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在他们的心头悄然而起。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在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3.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五四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则必须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新途径。
【篇三】大一军事理论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糜振玉等.《新编大学军事教程》[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贾小沛,杨玉伦,马志刚.《新形势下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9,20:(4).
[3]卞卡.《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调查及对策》[j].大学时代(下半月).2006,(10).
【篇四】大一军事理论论文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的教育主题,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实践中加强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能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进一步增强,对强化人才综合素质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而言,学生容易受到思想的侵蚀,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全面突出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效果,为人才的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爱国教育;爱国情感
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引入的合作办学方既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要面临国外多元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和影响。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载体,对爱国情感教育进行强化,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对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而言,爱国情感的激发和爱国责任感的形成需要长时间不断积累和培养,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长时间坚持教育学生和培养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突出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情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同时,爱国情感的激发能促使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对全面提升我国民族凝聚力有积极影响。因此新时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高校大学生培养工作中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多个角度制订渗透爱国情感教育的措施,力求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支持。此外,针对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受到国外多元化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大学生群体的个人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弱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爱国主义情感弱化的情况,甚至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不仅严重限制大学生综合学习效能的提高,也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制约。因此为了改善中外合作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在学校开展军事理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爱国情感教育的重视,明确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军事理论教学的价值,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有效培养,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进而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结合军事理论教学情况,对有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增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cai的设计和应用
当前,在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信息化教学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影响,教研人员已经积极探索了cai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加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丰富性,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指导,增强教学组织效果。从整体上加以解读,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环节对cai的设计和应用能够促进教学系统的构建,且由于课件自身兼容性和实用性相对较强,能够在教学环节实现合理应用,因此可以辅助军事理论教学中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培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理想化的条件。在具体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具有感染力的图片内容,适当引入新时代背景下与军事理论和爱国情感相关的信息,进而在反映爱国主义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感召和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切实突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综合效果。
例如,在针对军事高技术方面“精确制导技术”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军事理论教师在对cai课件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官方公布的技术成果视频以及我国国庆阅兵的视频内容等,辅助学生加深对这方面技术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在国庆阅兵场面的作用下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军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激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说服力,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这方面的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如此,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爱国情感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投入
教师爱国情感投入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指导的过程中,自然流露真实的情感,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师组织开展军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教育情感的投入,为学生良好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培育做出正确的指引。具体分析,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情感投入,发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发挥榜样作用,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培养。
1.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融入崇高使命感。军事理论课的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也要促进学生心灵的塑造,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国梦的践行者。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历史使命,并将使命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开拓崇高的理想境界,以真实的情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在针对我国周边国际安全环境现状方面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进行解析,就要适当融入崇高的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复杂国际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群体在建设国家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要历史使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为教师、学生在建设国家方面所能够做出的贡献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使命感得到充分激发,切实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军事理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为了形成对学生的有效情感感染,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就要在讲解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爱国热情,实现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正确引领,为学生群体学习军事理论内容、强化自身爱国情感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如在讲解日本军事情况基础上,教师要融入适当的爱国情感教育,并指导学生以史为鉴,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客观看待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进而对中日军事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在有效渗透教学情感的基础上实现对爱国情感的激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和强化,不能将教学内容停留在理论学习方面,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教育教学组织活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爱国情感加以激发,使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明显增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相关内容作为依托,设计相应的爱国情感教育课外活动,如成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小组、世界先进武器探寻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史研究小组以及中国现行战略方针学习小组等,在成立专业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参观学习,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加深对军事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激发。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组织开展报告会,让学生对本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报告,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形成更加明确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学习效果也会逐步增强,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军事理论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措施,能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特色,要从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角度對军事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革新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特色,辅助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宏.基于军事理论课程的高校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研究[j].山西青年,2018(13):56.
[6]文彦波.军事理论课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9):819.
【篇五】大一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发展与国防
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用性强的军用设施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国防和经济双重效益。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在现在世界的形势下国防成为了各国国策重要方面,中国军费每年呈两位数增长,用于军事科技的研究与军事人才的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军事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选拔有知识和能力的人为军队服务,加快军事发展巩固国防。
近些年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的精确度,高技术作战平台,包括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平台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国防,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象征,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来,军用航天装备的发展极大的加强了国家的空中的作战能力,科技更是用与军事装备的发展,例如,电子战装备和计算机网络战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军队作战的灵活性,核武器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地位的象征。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高能激光武器以及粒子束武器等等,各种高技术的武器发展提高了军事科技的力量,加强了国防。
军事发展是国防至关重要的方面,在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下,发展军事成为了保护国家主权的最有效手段,军事人才的培养表现了一个国家的军队素质,是国家军队作战能力的体现,是保护国家的一个方面,国防在历史上更是极其重要,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国防和军事发展对国家和个人都是责任。
【篇六】大一军事理论论文
姓名:李想学院:化材院化学类三班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用性强的军用设施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国防和经济双重效益。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在现在世界的形势下国防成为了各国国策重要方面,中国军费每年呈两位数增长,用于军事科技的研究与军事人才的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军事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选拔有知识和能力的人为军队服务,加快军事发展巩固国防。
近些年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的精确度,高技术作战平台,包括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平台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国防,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象征,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来,军用航天装备的发展极大的加强了国家的空中的作战能力,科技更是用与军事装备的发展,例如,电子战装备和计算机网络战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军队作战的灵活性,核武器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地位的象征。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高能激光武器以及粒子束武器等等,各种高技术的武器发展提高了军事科技的力量,加强了国防。
军事发展是国防至关重要的方面,在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下,发展军事成为了保护国家主权的最有效手段,军事人才的培养表现了一个国家的军队素质,是国家军队作战能力的体现,是保护国家的一个方面,国防在历史上更是极其重要,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存亡。国防和军事发展对国家和个人都是责任。
【篇七】大一军事理论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观念,普通高校纷纷投入到开展国防教育的热潮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高校学生并国防知识缺乏、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责任感淡薄等等,这些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培养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提出了一定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观念;现状;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日益规范,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同时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感到担忧的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仍然十分淡薄,不够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没有形成一定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还无法充分理解国防安全对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性等等。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防知识缺乏
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和国防历史是国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及必要的国防历史,对大学生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角度分析国防问题,理解国家政策,培养大学生的国防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知之甚少,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积极防御”战略、我国的国防战略是什么;没有接触过国防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不熟悉我国建国后发生的战争历史,不了解我国现代国防危机和重大冲突事件。
(二)对军事课程认知态度较差
高校开展军事课程,一方面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使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军事理论和技能,一方面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经过调查,不少学生认为开展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对军训和国防教育没有特别的兴趣,认为军训累,国防知识乏味,无聊。
(三)国防安全和责任意识薄弱
不少大学生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国防安全意识,虽然对最近国家国际上发生的一些大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国家领导人要考虑的问题,与个人没多大关系。虽然也有不少的大学生愿意参军以报效祖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然而还是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把当兵当做一件有“钱”途的工作,参军动机不纯粹。
如何培养并加强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是普通高校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以上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实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统一思想,加强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属于精神力量,是公民爱国主义思想、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国防观念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传播、普及,最后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中,化为巨大的战斗力和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加强大学生对国防观念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学习军事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真落实,开设军事课程
在原有的军事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将军事课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主,认真落实教学时间、学分设置、教师安排、考试、考评检查等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完善军事课程的教学管理模式。由于军事课程与普通公共课程在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律按照公共课程的管理制度,则会引起高校教学计划的混乱。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军事课程的制度建设,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从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保障教学时间、培养军事教师、健全军事考核制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实现高校国防教育的规范化。
(三)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不能仅限于通过军训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还应当因地制宜,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教育工作。如可设置国防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具有一定军事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军事知识,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又如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的军事国防知识,寻找其他专业课与国防军事课程之间的结合点,潜移默化地将国防观念渗透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又如可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报告会、军事社团等活动,充分引起大学生对国防军事知识的兴趣,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要;或者可组织大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普及国防观念教育的活动中去。
总而言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目前国际关系和谐,国内安定团结,然而在看似和平的背景下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机。我国高校积极开展国防观念教育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国防知识,增强他们的民族危机感,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为国家甚至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糜振玉等.《新编大学军事教程》[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贾小沛,杨玉伦,马志刚.《新形势下强化学生国防观念的几点思考》[j].吉林工学院学报.1999,20:(4).
[3]卞卡.《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调查及对策》[j].大学时代(下半月).2006,(10).
【篇八】大一军事理论论文
摘要: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简述了普通高校军事理论在线课建设现状,接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军事理论微课的设计原则,最后课题组对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析。
关键词:微课;军事理论课;普通高校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学生平时学习國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国防教育功能在高校实现的主要依托。军事理论课内容博大精深,在学时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在线课程的发展,mooc辅助教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mooc高度精炼的知识整合以及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让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们不再担心知识点放射少,课时不够用,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问题。军事理论课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涉密性强、涉及政策部分教学尺度拿捏难度大、可参考借鉴经验少等原因致使军事理论课的mooc建设难度大,创新性和突破性强。
冀中职业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团队在省教育厅主推的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上构建了《大学军事教程》课程,一期课程已顺利结课,二期课程正在建设中。一期课程全程共有1500余名学员加入课程,其中不乏有数十名全国同类院校相关同仁加入交流,教学效果良好。军事理论课课堂教学和mooc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作为传统课堂军事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既能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效果又不占用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时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课程进一步建设研究迫在眉睫。
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中,把课程资源整合到微视频中的,以微课形式进行,包括(且不限于)军事理论课视频教程、拓展阅读资料及视频、文本课件、在线课堂讨论环节、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等全部mooc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深度分析当前形势、创新思考,更加注重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不仅能弥补教学时间、空间的不足,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军事理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一)紧扣教学大纲,筛选适合制作微课的内容
2019年1月,教育部联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教师发展、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教学保障、督导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这些改变均说明职能部门对本课程功能定位的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有利于对本课程所属问题进一步深入探析,从而凝聚共识、指导业务实践。
军事理论课担负着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的功能,教学的目的不同于专业的军事院校,无需在理论的深度和学术上做过细的探究,重点侧重于拓宽军事领域的知识,注重军事知识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这就要求课题组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军事理论课的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国际局势变化、局部紧张态势分析和新军事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新内容,使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富有时代特色。此外,军事理论课还应把学生关注的世界热点问题、最新信息以及相关前沿问题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微课中的微视频拍摄完成后,短时间内一般都不会重新拍摄。军事理论课时代性很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全球性、跨国性问题逐渐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安全中的国际战略形势和信息化装备中的信息化作战平台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中国国防和军事思想这两部分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录制军事理论微视频课时,应当把较为稳定的重点内容用微课的形式录制,变动性较强的部分主要放在课堂上讲授,这样既能在国家规定的学时内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富裕出时间让教师能重点讲解国际战略环境等变动较大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军事理论的时代性。
(二)采用多种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长期关注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自制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对于当前一些军事热门话题、信息化战争战例,以及热播影视作品所反映出的救援行动、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化杀伤武器、军事高技术等学习兴趣浓厚,但对于理论性知识却缺乏深入的学习。因此,军事理论教学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让学生乐学、善学,从而体现学生才是真正的认知主体。微课要把语言文字表达的艺术性和视频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图文并茂、音像同步,使得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微课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录屏类、拍摄类、ppt等基本形式,也可以是动画型、交互式、手绘类、互动电影、手机h5型等多种创新形式。例如讲授古代军事思想《孙子兵法》——作战篇时,可结合“以战养战,因粮于敌”的军事思想,将李牧巧施“美马计”做成微课来播放,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明了,提升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因为学生可以挑选在线公开课的内容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在线课全部知识点都要以高质量的水平完成,军事课教师是完成军事课教学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仅一名教师完成整门课程的拍摄,难度特别大,因而需要组建团队,需要校内外专家联合培养校内专兼课教师,还要联合本校、本省甚至全国的优秀同行,强强联手、共同参与、合力建构,把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都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再经过认真打磨才能形成军事理论精品在线公开课。
(四)深入学习制作技法,设计高标准微课
如何让微课更具吸引力?这是关于设计策略方面的问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设计是最重要的一步,有条理、有逻辑的设计能够让课程在结构上更凸显合理化,也更便于后期的制作。微课是解惑而非授业,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选好知识点,明确受众。微课设计思路要清晰,选定了主题、内容及展现形式后,需总体规划设计授课过程,从导入、讲解、交互,到拓展实践、评价,整个体系一定要明确。时间必须把控好,5-8min内讲透彻微课所要展示的知识与内容,在最后特意留下恰当的空白,以便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一般按照下面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微课:
(1)标题简练、有新意;
(2)授课过程中适当加入一点幽默的笑点;
(6)微课的教学环境符合“一对一”辅导的模式,一定要注意受众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大教室里很多学生,教学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语言要生动形象,态度要真切诚恳,使用个性化亲切的语言,加入一定的技法技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微课制作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选题设计,包括脚本的设计、逻辑设计和选题等;
(2)素材收集,包括微课中用到的视频、图片、文本和其他素材;
(3)课件制作,特别考虑制作时的色彩搭配、排版、动画和可视化效果;
(4)制作准备,如准备好摄像头和麦克风,准备好所需软件;
(5)视频录制,指拍摄或录屏和后期制作阶段。后期制作,才是真正的技术活儿,如今制作手段多种多样,各类软件也层出不穷,有时微课的制作其实是在考察大家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微课在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一)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促进学习的迁移
军事理论课所依托的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鮮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军事理论课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知识体系的渗透性、思维方法的贯穿性都为学习的迁移提供了非常多的“共同元素”。比如《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古今中外广泛认同,历久弥香,发挥跨时代、地域和行业的局限,其独特价值就在于此书凝聚了军事科学的军事思维方法,其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是军事理论中最为稳定、核心、长远指导作用的内容。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小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从学习知识技能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迁移。学生使用微课进行军事理论课程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轮甚至多轮学习,直至完全掌握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思考,探寻新的知识,进一步将军事理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术结合起来,从理论上也能解释一些社会现实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益处。
(二)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加强素质教育
教育需要从素质的渗透性、交互性、全面性等视角来审视,军事理论课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以国防教育为核心,以军事理论课为依托,以军训为阵地的军事课教学的综合作用,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军事理论课使用微课可以更好的融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让“微课”的内涵进一步得到拓展,并直接融入了服务功能。利用现场微课、网络微课、线上微辅导、线下预约微辅导四种“微课”表现形式来服务学生,为学生在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真正实现“微课”从单向的传授——学习向传授——学习——实践——传授转变,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军事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要求。军事理论教学要聚焦此目标定位,探寻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具体内涵外延、作用机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真正为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做贡献。
将微课应用于军事理论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军事课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军事课程改革,提高军事课程建设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课程改革以及提升课程形象,使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现存问题得以改善。在边建设边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军事理论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改变,使其线下高标准,线上有水平。线上课程辅助线下教学,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充分达到国家要求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优秀水平。改革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便于因材施教,促进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时慧.慕课背景下国防教育在线课程的思考[j].教改教法,2018(08).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北京:国发〔2017〕4号文件,2017.
[4]李际均.中国军事战略思维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9):389.
基金:2019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4063)
【篇九】大一军事理论论文
1.构建针对性、典型性战例教学法
所谓的战例教学指的就是利用真实的战斗例子,研究在作战过程中应用了哪些作战的理论,实战过程中应用了哪些作战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的战例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精准地了解战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