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匠人精神》有感(通用12篇)
针对周末的规划与安排,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注重事实和数据的支撑,增强总结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精彩的总结范文,相信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读《匠人精神》有感篇一
近几日仔细读过了院内发放的《职业精神》一书,书中翔实的案例精辟的分析强烈的吸引了我,两位作者丰富的管理经验才在造就了这么优秀的精神食粮。
书中的像爱生命那样爱工作、把敬业训练成习惯、忠诚比能力更重要、团队利益高于一切、永远维护公司形象等篇章与自己的工作性质紧密相连,医务工作者不同于其他的工作者,必须有百倍的耐心、爱心及敬业精神才能做好自己的份内事情。
文章中讲到,员工形象不仅代表自己,而且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员工形象决定公司形象,时刻想着公司的利益,自己利益也能得到最大的满足。一个员工如果没有维护小企业形象的意识,他肯定不是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员工的一举一动,无不在外人的眼中影响着公司的形象,员工形象也就是公司的形象。作为一名员工,不管走到哪里,始终都要记得自己是公司的员工,记得你的形象就是公司的形象,这就是公司员工的基本职业精神!如果四处诬陷公司,挖空心思讽刺公司管理人员,这不仅显得该员工素质低下,也显得这家公司不值得信任。我们知道,只有公司发展了,员工的工资待遇才能更上一层楼;公司的社会声誉提高了,员工走在大街上才会有一种荣誉感。为此,身为公司员工要时时关心公司的发展,处处维护公司的形象。读完上面这一篇章,联系到自己的工作,感觉十分锲合,自己是医院的一名员工,医院是自己发展的平台,医院发展好了,社会信誉高了。
读《匠人精神》有感篇二
今天拜读了秋山利辉老先生写的《匠人精神》,感受到了老先生的对技术的执着及日本匠人精神文化的传承,也与中国古代学徒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进入到秋山木工,禁止使用手机、谈恋爱,从“头”开始,男女一律留光头,摒除杂念,每天打扫厕所,以修行进化心灵,环境带动自身,潜心修行。匠人须知的“三十条”讲求的是一个“心”字,最重要是用心。
秋山利辉开办秋山木工,与其说是教育人们成为一流的木工,不如说是传承日本江户时期优秀的做事品质。因为他的一套探究一流人品育成的法则。不仅仅限于工匠,更应用于各个方面和行业。以自身的德行去言传身教,让人们看到他就知道做人的最高标准,信仰他并想成为他。
秋山木工秉承的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学徒制度,更是一条潜心修行的道路。是能够好好做事的必经之路,也是能成为一流木匠的必经之路。
读《匠人精神》有感篇三
闲暇的时候,总喜欢到单位附近的文华书城逛逛。几日前,在文华书城看到一本新书《匠人精神》,随手翻翻,很是喜欢。平时喜欢在书店看到喜欢的书,记下书名再在淘宝购买的习惯似乎失去了免疫力,忍不住买了一本。
回来后细细品读,抛开日本的奴性教育不谈,《匠人精神》不失为一本好书。如果说《匠人精神》是写如何学好木工技术的话,我想一定是错误的,《匠人精神》反倒是写的如何做人,如何教育人品,就像书的作者秋山利辉先生讲:“我们培养的是一流人才,而一流人才首重人品,其次才是专业技能,我的时间和精力95%花在教育人品,其次才是专业技能。”
“秋山木工”公司由秋山利辉创办,如今“秋山木工”的企业寿命46年,年销售额6000多万人民币。虽然这是一家员工只有34人的小公司,但“秋山木工”却非常有名气。“秋山木工”的产品主要供应日本宫内厅、迎宾馆、国会议事堂、知名大饭店等,其精良的制作能保证“秋山木工”产品使用百年甚至两百年之上。目前经常有来自日本全国,甚至国外的著名企业经营者到“秋山木工”参观考察,秋山利辉本人也每天都会收到演讲、上电视节目的邀请。“秋山木工”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大的关注呢,答案是“秋山木工”培养一流人才的方式。
“秋山木工”是怎样培养一流人才的呢?“秋山木工”制定了一套长达八年的工匠研修制度,学徒见习一年、学徒四年、工匠三年,第九年出师。在这八年里的学习里,秋山利辉对学员进行人品教育,技术教育,通过教育磨砺技术、锤炼人品。秋山利辉言:“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如果人品达不到一流,无论掌握了多么高超的技术,在‘秋山木工’都得不到承认是真正的工匠。”
为此,“秋山木工”制定了匠人须知30条,如“必须先是和蔼可亲、好相处的人”、“必须成为有责任心的人”、“必须成为执着的人”“必须成为有时间观念的人”、“必须成为能够积极思考的人”、“必须成为懂得感恩的人”、“必须成为乐于助人的人”。如果说匠人须知30条是对学员进行人品教育的话,我倒觉得这是一种企业文化,正是这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才造就“秋山木工”的生命力,才有“秋山木工”的今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真正能做的长久公司却不多见,很多公司,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只是纯粹的雇佣的关系,利字当先,没几年公司垮掉了。而那些注重培养员工归属感、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却在公司业绩不好时,员工能与公司同患难共安危,与公司一起渡过难关,最终取得长远的发展。
火锅行业翘楚“海底捞”之所以今天做的成功,在于其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这样介绍,“海底捞”公司领导层全部从公司内部产生,绝不外聘;公司每年花费巨资给员工创造学习进步的机会;公司为员工举办生日会;公司员工家属生病,公司直接帮助;为员工父母发放生活补助等等。正是因为“海底捞”对员工的关爱,员工才将对公司的感情转嫁给消费者,换来更多的顾客,最终才有今天的“海底捞”。
提起日本的企业文化,不得不提日本人的工作态度。在几年前读过华为任正非的《北国之春》,文章提到从拉面店的服务员,到乡村旅馆的老太太;从大公司的白领到街头出租车司机,所有人都这么平和、乐观、敬业,他们如此珍惜为他人服务的机会,工作是他们最高的享受,没有任何躁动、不满与怨气,而这些所见所闻是是在日本经受着十年经济寒冬,绝大多数日本企业在十年不曾增加工资的情况下。
《北国之春》原本是一首日本民歌,大意是一个青年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在城里奋斗,唯有母亲无事无刻关怀他,而在乡下的母亲不知城里季节的变换,在春天已来临时还给他寄来过冬的棉衣。日本人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在日本经历经济严冬时,日本人平和、忍耐、乐观、勤奋、奋斗的精神,很值得学习借鉴,创业的年轻人在母亲的关爱与感动下更会努力工作,创造更多的价值,我想这也是任的文章想表达的意思。
任正非每年都会抛出一两篇文章,不仅华为内部员工熟捻于心,而且很多企业家、专家学者都学习膜拜,给人带来新的思考。今天的华为能有如此大的成就,恐怕是华为的企业文化建设起了很大作用,由文化建设引导科技创新与进步。华为公司《华为基本法》,任正非文章《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资源是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我的父亲母亲》、《北国之春》、《华为的冬天》、《要快乐的度过充满困难的一生》等都是对华为文化最好的阐释。
接触日本人是在几年前,那时我还在深圳一家窗帘制品公司工作。有一年,公司参展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家纺制品展会,有一家做智能控制的日本公司与我原公司合作展台。他们的智能控制产品也就是用一个遥控器,同时控制电视、灯光亮度、空调温度、窗帘闭合等,他们总共三个人,两个日本人,一个中文翻译。
开展前一天,他们三个人从东莞过来装机做调试,忙到晚上九点还没忙好,他们三个人晚上都没吃晚饭。我们老板执意带他们吃个晚饭再回来调试,没想到那个日本人却死活坚持调试完再吃晚饭,而且几个人乐呵呵的,都没有一丁点表现出饥饿的样子,一边电话联系日本技术人员,一边调试,真的很敬业。一直到十点半,终于调试好,才去吃晚饭。第二天开展前,他们三个人却早早到了展台。有代理商过来询问,他们总热情的比划介绍,翻译在一旁翻译着,两个日本人争着做演示,都是那种很敬业的样子,忙碌一整天下来,丝毫没有看到他们显现出的疲惫的样子来。几天下来,我们公司工作的同事都倍受感染。
虽然我们都很不喜欢日本人,但“匠人精神”、日本人工作的敬业态度,早已影响了自己。“匠人精神”须知30里体现的团结、进步、责任心、感恩等,这种思想,也成为了我工作、生活中的标尺。后来,有时对生活充满负面看法的时候,想想“匠人精神”,总感觉不到累,感觉不到辛苦。有时想偷懒的时候,想起“匠人精神”,那些倦意总会消失。有时,人总需要一种精神支撑。我想,对我而言,“匠人精神”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精神支撑。
不管是“匠人精神”,还是“海底捞”的关爱文化,又或者是华为任正非的思想引导,这些精神、文化、思想总能打动人心,给人进步的力量。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思想、文化、精神学为己用,以身为范,我们更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更能成为一流的人。如果我们国家更多的企业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我相信这些企业也能像“秋山木工”一样培养出更多一流的人才,这些企业也能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读《匠人精神》有感篇四
正本书是适应时代的一本书,当下,“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中国的年轻人有着无比高昂的创业热情。创业者是一个管理者,但这本书里所讲的匠人,并不是现代公司制度下的管理者,而是一个技术员工。此刻貌似越来越多的人拿到了本科毕业文凭,毕业后都去从事脑力劳动,去做白领了。反而做为技术工人的蓝领此刻有很大的缺口,工资也高,我其实很想有一技之长。也想去学木匠,还想去开火车,或者去做一个工程师,但我最后的路还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走进了一家公司,一点一点的磨练自己。
书中写的虽然是秋山木工工坊的带学徒的方法,但是里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也是值得所有想有一番成就的人学习的。每一件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值得用很多年去强调。比如和人打招呼、比如吃饭、比如和人说话该怎样回答,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恰恰是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确实最就应注意的。
以前读过胡雪岩,明白了他也是从一个小学徒干起,学徒期间要为师父师娘倒夜壶,要没有怨言的去做好师父交代给他的每一件事。其实这样的带徒方法不止是秋山木工有,中国也有。只但是这些传统的行业在逐渐被机器大工业生产代替了,一个匠人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上投入的时间、感情、精力在逐渐减少。很大一部分需要由手和心共同完成的事情逐步被机器代替了。此刻到博物馆看一些展品也会经常感叹,独具匠心、能工巧匠、匠心独运等,但是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我们充其量也就感叹一下:窝草,这技术这么牛逼,等这技术普及了以后再也没人提起这牛逼的技术了。
其实对一项工作、对一个人、对待自己,是需要投入时间的,要坚信大器晚成这一信念。做事之前要学会做人,学会投入热情,学会担起职责,学会为自己的成果自豪、负责。
《匠人精神》这本书,不仅仅仅教会了我怎样做事,更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去做一个富有激情、负有职责的人。《匠人精神》通篇没有讲怎样运用那些工具,也没讲做家具的具体细节,只是讲在进入作业场、进入工作前要做的一些心理上和情绪上以及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要做到实处,做到融入血液中还真需要投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不断的督促自己、要求自己。
虽然投入到了现代化的公司从事工作,但是这种传统的塑造人才的方法值得现代人去学习,去实践。那么从此刻开始,用心和身边的人打好一个招呼吧。
《工匠精神》这本书,说真的,不是我会主动寻阅的类型。迫于无奈,我翻阅了:粗看;但是很多故事链接,却吸引我细看这本书。其中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用智慧驾驭自己的情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敬业会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作为一个海大工作三年的我,首先上述状况我亲身体会过:认为这但是就是一份工作,无论我是否认真对待,只要不出问题就好,我一样拿相应的薪水,领导一样不明白。但是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这种心态令自己情绪严重压抑,真的觉得自己很老很老了……透过这本书己受益匪浅,真的理解了许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做一个善良坦诚的人,因为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明白了即使不能带动气氛,但至少不做气氛的破坏者,有效沟通,永远持续初学者的心态,才能持续自己心态年轻,情绪愉悦;把化验结果和化验室管理做好了,才是对自己和别人负责,敬业会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只有找准了自己的工作定位,才能引导自己向价值型员工进化,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工匠精神》这本书告诉我们,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乐于做。
德胜洋楼聂圣哲说:当你把工作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的时候(要我干),那仅仅是完成任务,并不能把一项工作做好;只有充满激情的时候,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得出色。所以我们的程序化工作要执行,同时还要唤起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热情。被动地执行程序,也就是完成任务而已。只有充满热情地去工作,才会取得完美的成果。
也许我们受了情绪的影响,也许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根本不明白要完成什么样的结果,只管我在做这份工作,我做了这份工作,至于工作的结果和质量跟我没什么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品管工作重质,向来要求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原则性强,化验室更是如此。化验结果和化验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原料及成品的质量。
“用心做事”是一种人生原则,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用心做事”是对工作强烈的职责感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态度决定一切。
当近红外上线后,很多化验员担心自己会被机器代替,认为化验这一行没有出路:其实这种担心完全不必,近红外的一切结果均来源于湿化学,近红外需要我们时时的维护,验证。足够的细心、信心,你的工作绝对出类拔萃。姑且认为这是海大企业为我们化验员搭建了实现价值的平台吧,维护好近红外的有序运行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作为普通的一名饲料检化验员,在普通的岗位上做着普通的工作,认真执行每一步检测流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工作繁琐不抱怨,实验失败不气馁,工作重复需励志,工作职责勇承担,实现自己工作价值的同时,也为茂名海龙的饲料质量管理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但是磅礴的力量。
在过去的30年间,全球的金融、技术、媒体和商业等先进的经济部门发生了变化。现代社会常被认为处在一个朝向未来不断取得进步的进程中。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新科技新发展带来的种.种好处时,在《新资本主义文化》一书中,作者桑内特敏锐的觉察出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下带来的种.种弊端。
:机构的忠诚度、工人间非正式信任的锐减,一集机构知识的弱化。
:即与这种时代性的浮躁格格不入的匠人精神。
套与他或她的欲望无关,甚至与其他人带给的回报无关的标准,才能够把事情做好,即使它并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是真正的匠人精神。唯有这种无私的专注才能改善人们的感受,否则的话,他们将会整天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正如桑内特在结尾处写到一样,对这种使人变得无用的文化进行革命,也许将会为我们掀开历史的另一张页面。
阅读了《匠人精神》这本书,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其实不仅仅仅是从个人角度,从一个国人的角度也就应有意识的学习日本人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处世的方法,这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对下一代的教育都会有很大的帮忙。
让我感受最深的第一点就是“匠人精神”尊重每一项工作。任何职位、任何工作都期望能够做到顶尖水平,无论是做木匠、饮食都会努力做到最好、最出色。对日本人来说,任何生活细节、产品设计、工作中的环节,都务必集合意志力与生命力,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人生的目标。
亚洲第一培训讲师陈安之先生以前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每一天想着如何赚钱,那你就赚不到钱,如果你想着怎样成为行业的第一名,那钱就会源源不断的涌来,而“匠人精神”就是要阐述这个观点,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它做到最精。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就应从上至下的灌输这一思想,让企业的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细、最精,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这样企业就会总体上升一个高度。
让我感受深刻的第二点就是事物做到极致,任何的工序都不会出现问题,不允许出现瑕疵,这种做到极致的态度其实体此刻很多方面,比如,你去日本大街上转一圈,你会发现他们的店铺招牌都做得十分漂亮,不论是材质还是设计,都是恰到好处,精致美观。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态度作为基础,你会发现日本人的产品在细节上十分到位,从一碗拉面的味道,到一颗汽车螺丝的位置,都十分的有讲究,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与其他国家的产品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也是日本“匠人精神”中值得学习的地方。而在我们的工作中,明显存在着应付差事的问题,对于问题的出现抱着不用心进取的态度,应付了事,正是这样问题的出现,才会使得业绩没有明显的进步。
“匠人精神”值得学习的第三点就是肯于钻研的精神。日本人喜欢将现有的事物进行升华,汽车不是日本人发明的,但日本人在汽车已经发明出来的基础上将技术进行更好的更新,让各项功能得到升华,从而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感受。他们对生活是细心的,不允许出现错误,把服务对象当做最在乎的人,学习这种匠人精神,就是坚持对细节的把握,扎扎实实的进行实践,去完善自我,这不仅仅需要精神,还需要动力。
制造精神”“工匠精神”这些鲜活的字眼,频繁出此刻我们的报纸和微信上。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种精神又有何种强大的力量带着这一串串的疑问我如饥似渴的翻开了《工匠精神—向价值型员工进化》一书。
作者付守永先生所阐述的“工匠精神”,它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把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本书从工匠之魂,工匠之道,工匠之术等方面,告诉我们“不仅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告诉我们“打工的状态并不可怕,打工的心态很可怕”。读到这,我陷入了一阵沉思。
腊月28,回到老家,飘过大伯堂屋前,我热情的喊着大伯,走进他的屋子,大伯在做木凳子,我不懈的说“大伯,您直接去市场上买几个塑料的小凳子,不就得了,干嘛还费这事,都过年了”。他笑了笑“孩子,我干了半辈子的木匠了,家里的桌椅板凳都是自己做的,都用半辈子了,多耐用,多结实”说完只见他拿着鲁班刨一遍又一遍刨着初成型的板凳面,凳脚;拿着刚尺和碳笔在凳面上比划着凳脚的开眼位置。
“孩子,就说这鲁班刨,左右用力要均匀,速度要快,还要一推到头,否则刨出来的面就不平。”在我看来,真的没有必要费这么大工夫去做几个凳子。而对于做了半辈子木匠的伯伯来说,从他脸上流露出来的是他对手里木工活的热爱,还有对自己产品质量的胸有成竹的满足。他笑起来眼角隆起的皱纹告诉我,他内心是踏实的,是执着的,他是在用心打造手中的工艺品—“木凳”。
这一情景就像一束阳光,它照进了我的内心。记得,3——4月在底盘厂工作时,面临着人员的超多变动,复杂的底盘和轻卡的混线生产,导致我班组里的骨干们连续近1个月加班至11点过后。那时感觉,每一天都有干不完的活,那段时间每一天回家都是筋疲力尽,但是思想上一向很执着的相信:明天会更好,明天要好好干。3月,我应聘进入了营销公司,刚开始不适应这种宽松和自主,感觉再也没领导为了拉动生产节拍而逼你开线催你生产,虽时常加班再也不用熬到晚上11点了……这一切,就像来到了天堂。
慢慢的,被关在内心深处的的魔鬼“另一个自己”出现了。在空闲的时候我会去想“自己的工资和职位也没什么大展进,年复一年的这样干着,究竟为什么啊同学介绍的某某公司那岗位,月薪多吸引人”在工作中,会去想“怎样选取捷径去更快的成长啊怎样做事会又快又省,尽快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啊这事做了,领导会满意吗”整个人总是无意中想到了九霄云外,又无意中被现实拉回了生活。前段时间部长让我给总经理送个报告,我送完迅速回来答复部长“领导出差了,报告放他秘书那。”真想欣喜自己办事真利索,可随后部长又问“你问过领导什么时候回来啊报告大概什么时候签好你打算什么时候取”就是送文件这么一件小事,都有许多值得关注的细节,我不禁脸红的发烫。
这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我相信有那么多年轻人在的路上有过和我一样的幻想和惆怅。因为我们内心是功利的,是浮躁的,我们喜欢去做一些投入一点就能立刻看到回报的事情。或者领着公司一年发的数万元薪水不愁吃不愁穿的混着,对照书中描述的打工心态,这种心态太可怕了。
都说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在阅读完本书后,我对书中提及到的“打工的状态并不可怕,打工的心态很可怕”这一观念如饮醍醐。所以,我呼吁:
2、请那些像我这样在混日子或打算混日子的小伙伴们,赶快清醒过来。不要觉得自己在给别人打工,如果你混十年就算公司损失百万,那这点钱对公司来说又算什么呢而这十年对我们来说,那就是生命!
年轻的朋友,我们对完美前景要敢大胆的去憧憬,我们也要按捺住内心的焦躁、忧郁、惶恐;我们要用一种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用心的应对工作,将工作中的任务当做工艺品去雕琢,相信工作、生活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充实和美丽。
读《匠人精神》有感篇五
人,活着,目的只有两个:工作与生活。这两者,必须有一个要先行在成长的路上。
阅读了《匠人精神》一书,结合书中的“匠人须知30条”以及自己对工匠的一些理解,得出感悟:“匠人精神”,每位员工应有的追求!
五月,一波生产小高峰已经来临。目前,整个制造部也都沉浸在浓厚的“工匠”文化氛围里,走进生产车间,你会看到到处贴有制造部“寻找我心目中的工匠”活动的横幅。如:“工匠,从尊重一事无成,毫无成就的自己开始!”、“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等等。是的,这就无疑给“工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对每一位员工工作上作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规范。
“工匠”活动从4月初启动,到目前的有感征文,这一路走来,让员工对“工匠精神与工匠文化”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认识,同时,树立了员工的严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和信念;让员工知道要立足于本岗位,刻苦钻研,敢于挑战,不断追求进步,以及增强自身责任感和工作使命感。
人,为什么要追求“匠人精神”?为什么要有“工匠”一样的精神?
有“工匠”一样的精神才会去为此而拼搏,去奋斗。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的,这句话本身没错,但是,当将军的前提是你得当好士兵了之后才有可能当上将军啊!每一位员工其实就是自己的“工匠”,是自己的“将军”!主管里面也有优秀的工匠,经理层面也可以评选优秀的工匠,乃至公司的老板,也要有“工匠”的精神,同他pk的就是整个通信行业之间的竞争与较量。
有“工匠”一样的精神才会让我们的产品打一场持久战,企业与员工才能生生不息,共同长存。现在的社会是“大数据”时代,对于企业来讲,就是“大质量”时代,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都愿意去买德国的手表?去买日本的马桶盖?就是因为他们所作出的产品质量过硬!其实这里面所折射出的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
岗位没有高低,职位不分贫贱,一个小小的螺丝钉工也能把事情做到极致。装配、焊接、物料、测试、维修、检验等等,各岗位都涌现出了一批“英雄”,一批“工匠”。他(她)们的“工匠精神”值得学习与传承。
人,活着,工作与生活,必须有一个要先行在成长的路上。只要我们发扬工匠的精神,努力工作,我们就能将生活过上我们所想要的样子。
读《匠人精神》有感篇六
暑假,我和姑娘一起读了《匠人精神》这本书,才真正领悟到一名真正的工匠应该具备的精神和胸怀。于是我将自己一些零零散散的肤浅的感受记了下来。
守:无我即是守,三人行必有我师;
破:无欲即是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离:无招即是离,心有所向,功到自然成。
“守破离”是日本的一种自卫拳术合气道中的一种学习模式,但是世间的很多道理又都是这样,原理都是相似的,于是也可以被运用到企业管理之中。日本著名“秋山木工”集团,将“守破离”之道与人才培养相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发展模式。说到这里,“秋山木工”的创始人秋山利辉自然功不可没。由于重视人才品格的培养,秋山先生创立了一套一流人才的育成法则——匠人须知30条,可以有效的磨练心性和品格,进而唤醒每个人体内的一流精神。
秋山先生在书中说: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在这个一昧讲求速效、追求创意的现代社会,有幸了解到秋山先生这种以八年时间训练一名一流家具匠人的观念精神及做法,实在佩服。在八年的时间里,要做好成为一名工匠的心理建设,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基本训练。工作规划、知识和技能等成为一名合格工匠所需的一切,从第九年开始独立去打拼。很多时候秋山先生的做法不被理解,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放手去飞是两全其美的,不论学徒,不论秋山。
匠人须知的30条法则中,很多都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其中的大多数我们甚至也具有,但是我们从来没注意过将那些习惯坚持下去。譬如“五打”,事虽小,利益大,须下深功夫。一会打招呼(第一条),二会打电话(第26条),三会打报告(第30条),四会打扫卫生(第14条),五会打动人心(第19条)。秋山先生这样说道:不是要培养会做事的工匠,而是要培养会好好做事的一流匠人。
这30条里有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道理,接下来我将整理下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条:诚,心诚则言成。诚不单单指的忠诚于师傅所传授的知识,还有诚笃于自己的内心,对客户的真诚帮助,对工具的诚挚爱护,有责任心的人才能更好地将心比心,做出令人感动的作品。
第二条:专,精益求则精。而首当其要的是要有执着的精神。所谓执着,就是对事情不放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坚定自身立场,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专心致志达到要求。
第三条:五常,仁义礼智信。这是文化之间的交集与融合,从这30条守则中很容易体会到我国儒家的精华思想,例如在与客户的沟通,相处,在进入工作场合前的准备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也涉及了儒家精神。日本的企业尚知需要继承自己国家的精神,不能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失了本心。因而我们需要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国学精神中的精华是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灯塔,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其实这本书很好懂,里面很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道理,只是没有把那些细节放大,不仅要敬业,还要乐业。生活也是这样,生活这本教科书,说到底都是为了告诉我们如何去追逐幸福的生活。与课本不同的是,这本书里没有阿基米德的定律,也没有牛顿的公式,你是这本书的总策划,故事都是边走边写,风景都是一路看一路记。
从这本匠人精神里走出来,我们每个人都是种子,或是花的种子,树的种子,我们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不是谁依靠了谁的肩膀才可以站成树的模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精彩的一生,别错过就是给自己最好的机会。教师就是一名工匠,教育是工匠手中的一门艺术,我们如何让自己的技能优秀,需要我们不断严要求,坚持不懈,有方向奋斗下去。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敢说一定能培养出一流精神,但不负青春,不负年华,不复当年的勇敢,即可。
读《匠人精神》有感篇七
做一名“教书匠”又如何!
前阵子,大家都在谈“匠人精神”,我也应景地买下了《匠人精神》一书,暑假在家拿出来仔细品读了一番,读后收获颇多,感受也颇多。这本书的内容基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案例,虽短小精悍,但皆是真情实感,来自生活,又包含了一定的道理在里面,独具匠心,也体现了作者知微见著的能力。
“匠人精神”——淬炼心性,养成自己,以孝育人的成功实践。匠人精神首先意味着个性化,而不是标准化,是“匠心”独运的雕琢,而不是刻板的流水线生产。匠人精神近几年来大爆发,可能缘起与有一年春节期间,中国人跑到日本抢购马桶盖,造成马桶盖几乎断货。这样一个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普通产品,竟然和寿司、日本武士刀并列在一起,又一次打上了匠人精神的烙印。
在日本,有一个传统词汇指代拥有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叫“职人”。“职人”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称谓,“职人精神”代表着精益求精、坚韧不拔和守护传统。现在,许多掌握尖端技术的制造业者也被称作“职人”,甚至遍及社会各个行业,在日本媒体报道中常见“政策职人”、“相扑职人”、“科学职人”和“教育职人”等称呼,都指在本领域掌握高超技艺的能人。
联想到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越来越深切地感悟到,教育它不是工业,而更像是农业,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的心灵,翻土、施肥、浇水、除草、间苗。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结果,甚至我们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开出美丽的花,都能结出硕大的果。但我们依然执着、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阳光中,春风化雨,潜滋暗长,需要灵魂的安静,需要耐心的等待。做教师真的需要有“匠心”。
“匠心”的背后隐含着的是专注、技艺和对完美的追求。在教学中,“匠心”可以让孩子们莞尔一笑,学习瞬间变得幸福而快乐;能够使枯燥的知识立刻展现神奇,终身难忘;更会令师生的交流,欢快顺畅,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追求匠人精神应该是每位教师的职业意识。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中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经济改革中需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师从事的培养人的工作,可谓精细中之精细,在教师的工作中何尝不需要倡导工匠精神?“教书匠”是社会对教师的戏称,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也是工匠。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效果,这正是我们积极推崇的时代工匠精神。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在我看来,时代在发展,教师的这一桶水还要常换常新,最好是长流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大量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更主要的是要懂得怎么向学生传播知识和技能,这的确并非易事。教师要依据教育规律,根据教育实际摸索出最适合的方法,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效果。众所周知,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教学中并不排斥做必要的强化训练。在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有“师徒带教”的活动,有经验的老师总是悉心地从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指导新老师,这不正是我们最传统、一直推崇的“匠心传承”吗?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一名教师,就是一名“工匠”,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积沙成塔。我们的教育固然需要教育家,但更需要大量的一线教师。需要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将工匠精神带到工作之中。
“治大国若烹小鲜”,教育又何尝不需要我们小火慢炖?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说过:“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我越来越坚信,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纯手工的,那是一种依靠积累、源于传承的工匠精神。一个好的教师,就应该要有“匠心”——简单而专注。我也会潜心于用简单的心去做单纯的事。
读《匠人精神》有感篇八
态度的根本是:我是谁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让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让自己做事的结果超越直接领导的期望。
这句话能让我正确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结果是要超越领导的期望,而不仅仅是达到领导的期望,我们常常以为达到领导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实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一个人把自己所有的焦点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才会有人把你当回事,对于大部分人想获得的认可,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质量上,如果你在为别人不认可你而抱怨的话,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质量,这样工作上对你的认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做工作就是做结果。
老师讲的挖坑和种树的例子非常好笑,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也有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也许我们受了情绪的影响,也许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么样的结果,只管我在做这份工作,我做了这份工作,至于工作的结果和质量跟我没什么关系。
遇到问题时,永远不给领导提问答题,而只给出附带多种备选方案的选择题,作为员工必须清楚身在公司的最根本任务,是为公司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而一个最可怕的下属就是总以为比老板聪明;其实,上班时间消极怠工,装装样子,最终浪费的还是自己的人生。可是很多人工作了一辈子,都不会懂得这个道理,他会觉得工作的时间是老板付酬的,偷一点懒,就占一点便宜,其实,那消磨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凡事要积极主动,凡事团队第一,凡事高标准严要求。每天问自己,今天我哪里做得很好,今天我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我,其中一些核心的语句对我影响至深,行成于思,行胜于言。我也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将这些语句借以自勉。
通过这次培训让自己受益匪浅,理解了许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明白只有把结果做好了,才是对自己和别人负责。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
愿我们都能理解工作的含义,也能在工作中找到工作的意义。
读《匠人精神》有感篇九
第一次读到付守永先生的《匠人精神》一书,是在今年3月中旬到河南许昌胖东来游学参观时,封面并不花哨的这本书却用烫金工艺突出了“匠人精神”四个字,好奇引导我继续读下去。
我看书的习惯是先看目录,翻开目录看到了我熟悉的企业案例,比如德胜洋楼,比如热门的乔布斯。这都是让我尊敬和敬畏的企业与企业家,我倒想看看作者都会怎样来剖析和介绍。
重新翻开封面,扉页上的第一句话牢牢的吸引了我:“工匠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活在当下,强在内心;打工者焦躁、忧郁、惶恐,永远为看不清的明天奔忙,外表强悍,内心空虚。”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每时每刻都在热议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这天,在时代热情鼓噪快公司大跳跃的时刻,我们距离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都貌似太远了,所以为什么中央电视台会在新闻栏目中发起“你幸福吗”的问话。我也问过身边很多朋友,多数朋友都会觉得并没有到达自己想象的幸福,问及他们想要的幸福,回答是“农妇、山泉、有点田”或者“在海边有一套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物质程度能满足,却唯独失去了内心的幸福。前几天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因为质量问题给当初宣传自己的匠人精神一个响亮的耳光,其实互联网时代,怎样营销、推广、吸引粉丝,那都是后话,互联网时代,产品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
何谓匠人精神匠人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和认真!小野二郎的寿司店、苏州德胜洋楼、河南许昌胖东来都是对匠人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种纯粹的伟大。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观,才能让你的生命沉淀下来,才能让你拒绝身边无穷无尽的诱惑,才能抑制你的贪欲,才能让你专注、聚焦,才能让你把“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很多企业都在追求做大、做强;很多员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试问:什么是真正的大,什么是真正的小小的事业做到极致并一向去追求更高的极致,这事业就是“大”,就是“强”;一旦你决定好职业,就务必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务必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怨言会扼杀你的激情和价值。成功其实很简单。成功不在大小。工作无论大小,如果毕其一生去做,那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敬畏自己的工作,用正确的工作理念指导自身工作,才会有善果。
我们经常被宣导,“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这话是不对的,单纯的知识储备不会成为生产力,更不会给你力量,只有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有可能产生生产力和力量。所谓明白并不必须会做到,做到不必须会做好,做好才能产生成就感。手工艺的匠人们从来不贪多求快,任何一点的小细节都会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匠人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这样的人最有魅力,也最能打动自己与别人的心弦,感动自己的灵魂。所谓“慢就是快”“不走捷径就是最快的捷径”。“砍掉剩余的野心,专心地做一件事,要胜过马马虎虎地做一堆事。”不要让自己走的太快,有时也要停下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
西方人找工作的观念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中国人找工作的观念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其实,打工的状态不可怕,打工的心态很可怕。敬畏自己的工作,因为你所做的工作就是你生命价值的体现,敬畏工作就是敬畏自己的生命。
实践正确的为人之道,磨练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格,在工作中体悟生命的正道。真正的践行者,必须是匠人精神的受益者,推荐朋友们必须要有机会仔细品读这本书。我做不到像人民币一样人人都喜欢,我更做不到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但我期望能做一盏明灯,哪怕只能照亮身边的几平米,也是对我生命价值的尊重与体现!做一名“明灯式”的合格匠人!
读《匠人精神》有感篇十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积极思考的人。
积极地思考,不仅会帮你掌控自己的生活,使你每天活得更加快乐,也会对你的精神和生理健康、处理事情的能力带来无穷的好处。积极地考虑问题是一个选择。选择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你可以消除心中消极的想法,让你自己的生活充满可能性,而不是充斥着忧愁和苦难。积极思考,才能发挥自己最大潜能。学会思考,做事前思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感恩就是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报答感谢别人,是在别人对你进行一些帮助后你给予的一些回报,是对一个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够亲密的人给予你帮助所产生的一种亏欠心理。它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感恩是种稀缺的品质。懂得感恩的人,凡事感恩,说明积极向上,勤勉尽责,高效工作。对周围事物感恩,就能学到很多东西,持续成长。
读《匠人精神》有感篇十一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词,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引发热议。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在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感受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着21世纪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种.种好处,但是我们却总有一些遗憾,比如说“一粒圆珠笔笔头的珠珠”,这看似普通的东西,却成了我们国家过不去的坎,此刻,我们尤其需要一种由内散发出来的“气质”——“工匠精神”。
目前“互联网+”的概念可谓是家喻户晓,但在“互联网+”提倡的融合、创新、跨界的过程中难免有急功近利的心态,特别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中国似乎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浮躁,“互联网+”的说法仍方心未艾,而“中国制造2025”又横空出世。但无论何时,都应当让更多的中国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气质。
“工匠”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水泥匠,瓦匠,木匠等,“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认真敬业、一丝不苟的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将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作风。把产品做到极致,这正契合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在当下中国并不缺乏资本和创意,更多的是一种匠人精神的气质。弘扬“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
应当说,“工匠精神”其实是一个国家甚至人类社会始终追求着的。不过,会受到买卖双方需求的制约,假如买方市场是一个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国家,那么提供精雕细琢的产品势必会引起消费不起的现象,因为精品,必然价格不会太低。
众所周之,德国是最富有“工匠精神”的国家之一,在各种新闻、网站、贴吧上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产品,电器、管道等等都号称是“安全使用1”,甚至有二战前在中国制造的东西,他们如今寄来需要更换零件的信函等等新闻,“madein德国”就是质量的保证。因为德国有许多世袭的工人,他们家族世代继承下来的手艺,他们以严谨、认真、细心、负责的态度,不断打磨、升级、完善自己的产品,享受着这其中的过程。
而与之相反,“中国制造”曾一度是廉价粗糙的代名词。但如今国家的政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正是与国家的国情相关联的。目前,虽然中国人还存在不小的贫富差距,但是大多数人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水平和十年前、二十年前相比还是大大提高了,大多数人群已经逐渐摆脱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所以时下才会有各种海外代购、网商等等出现,大众已经开始有追寻更优质产品的需求了,更多的人喊出了“打造有质量的生活”的口号。
如果国内没有相关精品,势必出现这部分人群需要去国外、境外购买洋货的尴尬局面,这无疑会丢失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我们提倡“工匠精神”,才能让买卖双方得到平衡,所以这个时候“两会”精神提倡“工匠精神”,不仅仅只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追求,更是一剂解决现实问题的良方。
匠人精神读后感三正本书是适应时代的一本书,当下,“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中国的年轻人有着无比高昂的创业热情。创业者是一个管理者,但这本书里所讲的匠人,并不是现代公司制度下的管理者,而是一个技术员工。此刻貌似越来越多的人拿到了本科毕业文凭,毕业后都去从事脑力劳动,去做白领了。反而做为技术工人的蓝领此刻有很大的缺口,工资也高,我其实很想有一技之长。也想去学木匠,还想去开火车,或者去做一个工程师,但我最后的路还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走进了一家公司,一点一点的磨练自己。
书中写的虽然是秋山木工工坊的带学徒的方法,但是里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也是值得所有想有一番成就的人学习的。每一件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值得用很多年去强调。比如和人打招呼、比如吃饭、比如和人说话该怎样回答,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恰恰是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确实最就应注意的。
以前读过胡雪岩,明白了他也是从一个小学徒干起,学徒期间要为师父师娘倒夜壶,要没有怨言的去做好师父交代给他的每一件事。其实这样的带徒方法不止是秋山木工有,中国也有。只但是这些传统的行业在逐渐被机器大工业生产代替了,一个匠人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上投入的时间、感情、精力在逐渐减少。很大一部分需要由手和心共同完成的事情逐步被机器代替了。此刻到博物馆看一些展品也会经常感叹,独具匠心、能工巧匠、匠心独运等,但是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我们充其量也就感叹一下:窝草,这技术这么牛逼,等这技术普及了以后再也没人提起这牛逼的技术了。
读《匠人精神》有感篇十二
《工匠精神》这本书,说真的,不是我会主动寻阅的类型。迫于无奈,我翻阅了:粗看;但是很多故事链接,却吸引我细看这本书。其中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用智慧驾驭自己的情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敬业会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作为一个海大工作三年的我,首先上述状况我亲身体会过:认为这但是就是一份工作,无论我是否认真对待,只要不出问题就好,我一样拿相应的薪水,领导一样不明白。
但是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这种心态令自己情绪严重压抑,真的觉得自己很老很老了……透过这本书己受益匪浅,真的理解了许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做一个善良坦诚的人,因为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明白了即使不能带动气氛,但至少不做气氛的破坏者,有效沟通,永远持续初学者的心态,才能持续自己心态年轻,情绪愉悦;把化验结果和化验室管理做好了,才是对自己和别人负责,敬业会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只有找准了自己的工作定位,才能引导自己向价值型员工进化,才能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