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问题是现代人普遍关心的焦点,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写总结时,我们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增加文章的个人色彩。以下是一些锻炼身体的小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保持健康。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个性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即引入个性化教学理念;传授个性化写作方式;设置个性化作文命题。
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教学缺少风格特色,多数小学生所写作文味同嚼蜡,缺乏个性与悬念,这也是小学生作文无法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想提高小学生作文创作水平,就必须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引入个性化教学理念。
教师应积极树立个性化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个性和特征来编制科学的作文教学计划与方案,为不同的学生提供自由的想象与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以自身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宣泄情感,用真情实感来写景状物、论事说理、记叙事件等。教师要善于运用素材资料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1]。例如,多数学生写我的父亲、母亲都是模仿一些范文去写作,对于父亲、母亲的职业也统一化、范式化,按照参考范文统一认定为教师或医生,最后所呈现出的人物描写千篇一律,缺少真实性和个性。对此,教师不妨借助《少年闰土》一文来教育和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脱离统一化、模板化的写作方式,要求学生真实地根据自己父母的职业、性格特点、优缺点等展开写作,不妨将主人公转向农民、服务行业人员等,用真实的客观事实来写出真实又感人的文章,以此来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个性化教学理念的引入,首先从教学思路、模式等方面突破了对传统作文教学形式的认知,能够以一种全新的、个性化的方式来鼓励并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渐摆脱掉思维定式、格式化的束缚,逐步具备个性化理念,用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思维来创作,这样就打开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二、传授个性化写作方式。
个性化的小学语文教学也要从个性化的写作方式入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个性化的写作方式就是打破传统、具有独特创新意义的写作模式和方法,让学生的文章突出其自身独特的个性,能够彰显属于自身的魅力和特点,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文章[2]。例如,学生一般在写记叙文时,多数习惯选择从前到后的顺序来平铺直叙,这样的文章通常较为常见,没有独特风格,缺少创新意义,文章情节上也缺少高低起伏的层次感,难以打动读者。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带着逆向思维去写作,一改传统的平铺直叙模式,改用倒叙、插叙等方式来记叙事件,通过这些特殊的写作方式和方法来提升文章的趣味性、独特性和价值意义。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阿甘正传》,此电影采用的就是倒叙、倒播的模式来编排,学生在观看此电影后会对其独特的创作手段产生好奇心理,此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将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应用在作文写作中,以此来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写作风格。借着《阿甘正传》这部电影,为学生布置一篇以《难忘的一件事》为题的记叙文类的写作,部分学生就可受到电影讲述的倒叙手法影响,以倒叙的开头方式呈现出了精彩的作文,如:“大大小小的卷子、张嘴的书本散落在地板上,屋子里一片凌乱,我坐在书桌旁的床上抽咽着,这时爸爸走进来……”这个开头就可令读者产生无限遐想。
三、设置个性化作文命题。
个性化语文作文写作不能生搬硬套,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个性化的作文命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班内学生的具体情况、现实条件,倾听并了解学生的想法、性格的前提下来安排作文题目,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写作风格,尽可能地为学生布置多重可选择性的题目,拓展学生的写作范围,以此来激励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来进行创作,辅助学生养成独特的思维视角,以及个性化的写作方式[3]。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设“想象类”的作文命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轨迹、生活经历等自由想象、自由发挥,对此可以为学生布设半命题作文,如“我想―――”等,这种半命题式作文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写作自由。半命题式的作文激发了学生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内心想法的阐明与情感的表达,也深受学生欢迎,通过此类型的命题,学生的写作水平及作文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总之,个性化视角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意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作文创作条件,结合不同学生的性格、认知特点等来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特的写作能力,塑造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提高其写作水平,达到理想的写作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邱雪.个性化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开展[j].小学生(下旬刊),(3):52.
摘要: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则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教会学生具备“能交流”、“会交流”的基本功,将来才能立足社会。所以必须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使其快乐交际,健康成长。
关键词:口语交际;兴趣;训练;评价;。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然而咱们的社会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会说话,只有“能交流”、“会交流”,将来才能立足社会。所以教师要把握契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找到切入点,才能促进低年级的学生乐于口语,快乐地与身边的人成功交际。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和寻求突破。
一、依托生动文本,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1.精心指导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我们的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了口语交际的练习,到了二年级相对增加了难度和内容。对于刚入学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对于图画的内容还不完全清楚。这时候,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看图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去观察和分析。学生能有序看图,为进一步口语交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利用多媒体,激发口语表达的兴趣。
课标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小学生好奇心丰富多彩,教师应根据他们的有好奇心特点,利用多媒体的形、声、色、光等因素,结合具体的教育内容,巧妙地渲染气氛,创设多样的情境感染小学生,使他们具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一种积极口语交流的欲望,进而展开口语交际。这种电教手段易于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口语训练的积极性。
3.注重课堂活动形式,乐于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口语交际的练习主渠道仍是课堂这个主阵地,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要想他们对口语交际感兴趣,必须注意交际的`方式和方法。一般来说,那些在感官下的口语交际活动形式,是孩子们最乐于接受的。即便只是简单的一幅画、一个声音,也能让孩子兴奋起来。所以我们应让孩子们在动手、合作的情境中进行口语训练,在饶有兴趣的活动中提高交际能力。
二、拓展训练空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想说、爱说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前奏,会说才是口语交际训练教学的正曲。低年级的学生想说,但往往因口语表达有困难,不知说什么好,不知从何说起,导致不敢说、说不好、不爱说。教师在一开始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循序渐进地做到以下几点,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1.创设轻松的口语交际环境。
自在轻松要有一种坦然的心理状态,要想消除学生口语交际时的紧张情绪和害羞心理,教师的教态、语言要亲切和蔼。学生口语交际时要耐心点拨,热情鼓励,创造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平等的另一个含义是让每个学生的训练机会均等。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个性特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后进生大胆参加训练,使全体同学的能力都得到加强。
2.拓展训练空间,增强口语训练力度。
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主要在语文课内进行,单纯依靠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项目进行练习,远远达不到口语交际训练所要达到的要求。因此,要采取多种途径,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加大训练力度,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抓住课堂教学来加强口语练习、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口语练习。
3.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
训练学生语感对读而言是重要的,但对说而言是必须的。小学生口语交际不规范在所难免,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悟语言,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调整语序混乱的话,也可以调整顺序错乱的口语交际提纲;在指导学生口语交际时选择正确的词语和句子,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在训练中指导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表情达意;朗读课文要通过语音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配合适当的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
4.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
口语交际训练是训练学生思维、表达等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必须与发展学生思维相结合,要达到学生口语交际出口成章的程度,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敏捷性、灵活性、逻辑性,让学生既练嘴,又练脑,使二者相得益彰。
三、倡导多元评价,达到学生口语交际的目标。
新课标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口语交际的评价要有学生广泛的参与,在评价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从积极的角度去肯定学生,激励每个学生交际的信心,让学生乐于表达、积极表达。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可设置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环节,以发展性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之中,促使孩子们的口语交际水平得到健康发展。
口语交际像春天一样富有生机,像阳光一样充满希望。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贯彻以上要点,把握契机,找到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切入口,顺势而为,坚持不懈,小学生的语言水平、交际能力就一定能得到全面、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于永正经典课例口语交际教学卷》,2016年7月,语文出版社出版。
一、调整教学认识,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学习不光要接受新知识,还要巧妙地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也就是元认知,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温习已学的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提升总结能力。对于语文知识的教学来说,对于不同的知识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总之,在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提升思考和探究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少讲少说,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于语文课堂学习内容较为复杂、不太容易理解的抽象知识,教师就可以强化引导,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适当加大解释力度,同时带领学生一起思考和探究,掌握问题解答的策略。针对学生熟悉的问题或者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学习等方式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行探究,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学生感觉习以为常的答案,要着重研究,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让他们养成突出常规思维和跳出俗套的能力与意识。比如,在学习课文《司马光》时,很多小学生比较熟悉这个故事了,有的是听父母讲过,有的是在电视上看过,所以教师就不要再满堂灌了,过多的讲授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感,觉得教师唠叨。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文,做好角色分配,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同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做?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的学生觉得司马光砸缸很厉害,但是也有学生觉得,可以寻求周围大人的帮助,或者几个小朋友齐心协力迅速地把水缸推倒,这些想法足以证明学生不再依赖教材,而是有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形成了逆向思维意识。
二、创设语文课堂的教学留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对社会不是特别了解,生活阅历较为肤浅,对什么知识和问题都比较好奇,如果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现象,让他们思考相关的问题,他们会异想天开,找出五花八门的答,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意识得到了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的长远发展。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教学留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需要为学生设计优质的问题,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突出定式思维和习惯认知,找出新颖的答案,这样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就会大大提升。
有效的课堂教学留白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在留白的问题设计上,要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对小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拥有浓厚的探究欲望,但是如果问题太难,长时间内找不到答案,解决不了,他们的这种探究意识就会慢慢地消退,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发展。有效的教学留白,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承受能力等。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不能太难,但是也不能太简单,太简单学生感受不到挑战性,没有成就感,也不爱探究这样的问题。在设计教学留白的时候除了有效地把握留白的难易程度,还要对数量的多少进行分析,做到恰如其分,适可而止。
三、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更多的是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通过对文字的品读和写作背景的分析得出作者的所思所想的。优质的文章都需要读者耐心地品读,认真地思考,不能从简单的文字叙述上轻易地断定文章的梗概大意。作者在使用语言的时候,有一定的表达技巧和方法,所以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地剖析教材,了解字里行间的真实寓意,透过文字挖掘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然后依据自己的理解构建文章的评析,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有待提升,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使用学生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强调语言应用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知识不要和盘托出,要设计一定的疑问,讲究语言停顿,突出语言使用方式的变化,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如在讲授文章《狐假虎威》时,设问:为什么大家都怕狐狸?是真的怕吗?一步一步地解开悬念,让学生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四、诵读国学经典,提升表达能力。
很多国学经典之所以经久不衰,被人奉为经典,是因为值得推敲,在某些方面具有卓越的品质。拿《论语》来说,就文学价值,它的语言表达较为娴熟,字字饱满,句句精炼,总的来说《论语》的语言表达讲究的是简洁精练,同时也讲究字里行间的韵味。一篇文章虽然只有为数不多的词句,但是两三个字就可以折射和透露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也可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人物性格描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感觉到既富有文采,又充满情感色彩。在《论语》中,不仅仅字里行间充满文学气息,也折射出品德情感,把儒家思想表达得也非常透彻。所以,小学生如果能认真地品读国学经典,认真感悟它们的文学修为,肯定会极大地促进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2]刘俊虎.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16)。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叶圣陶认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生活的单调,使学生思维单一呆板;对生活感受不深刻、不强烈,使作文缺乏深度,缺乏感染力,空洞而苍白,这是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确定的重要原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所观察的事物赋以感情:感受清晨,会觉得它象绿叶一样鲜嫩,像露水一样明净,像少女一样羞怯;落叶飘零,那是“老树的回忆”,更是“种子的萌芽”。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充满着灵性,无不具有独特的生命情感;古城、古建筑无不凝聚着一种深远而蕴藉的历史厚重感。只要用心去感受,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就会发现能震撼自己的美。提高生活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才会对生活有较深刻的感受,才会发现美。而消沉和委靡只会丧失美感。提高生活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还要带领学生投入美丽的大自然,靠近过去的历史,走入浩瀚的书海。拓宽他们的视野,感悟历史,感悟文化,加强思想的深度和厚度。
2内化写作知识。
一篇文章使人首先感动必定是文本所传达出来的审美情趣、人生理想、精神气质,而不是写作技巧,但写作技巧的准确运用能更好地表现作文的内涵。高中生也很需要这样的知识指导,但写作知识的传授不是生硬孤立的,而是结合实践,使学生生动地感悟知识,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从而内化为技能的,这才是主体地位的体现。例如,议论文写作是高中阶段重点训练的文体。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阅读教学中也多次学习,如果作文课堂上仍然照本宣科,势必使学生感到厌倦,知识还是老师的知识。于是我采用了这样的办法:先发给学生一篇从网上下载的习作,要求十分钟阅读,小组讨论文章的不足。学生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还提出了很多修改的意见,我鼓励他们说,把你们的意见整理下来,也许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学生完成作文之后,我抽查了个别同学的文章与原文进行比较,肯定他们的进步并指出存在的不足。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践中领会议论文写作的方法,整个过程,我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
3多角度、多渠道的训练。
单一而呆板的作文训练模式,不符合高中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实践证明,多角度多渠道的训练更易激发学生兴趣,打开思路,培养创新思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3.1现场调查与作文训练相结合。
高中生的作文之所以“学生腔”,很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的学校教育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社会生活的教育。高中生的生活比较单一,升学的压力更让他们几乎与外界相隔绝,学生的情感体验肤浅,对生活缺乏感受,使得他们没有激情,没有新的材料可运用,视野狭窄可想而知。
3.2以辩论赛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来充分发挥主体性。
高中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喜欢辩论。为参加辩论,获取胜利,他们要做充分的准备,如,寻找相关的资料、有利的证据,还要和组员深入讨论分析命题的内涵、作战的策略,反复修改辩论的底稿。准备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而激烈的'辩论,年轻人之间激烈的“碰撞”,会产生许多明亮的火花,绝对有助于他们对问题的深入认识,有助于思想水平的提高。
3.3演讲。
演讲的准备过程同样是一篇文章的形成过程。在同龄人面前的演讲,年轻人的自尊心,渴望得到肯定的心理特点,将促使学生不得不改变“假、空、虚”的作风,而力图新颖、真诚,这些都有助于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培养。
4把握好共性和个性。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注意到学生的全体性和差异性。教育要面向全体,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因为原来教育环境、语言环境、家庭环境和生活体验不同所带来的差异性,作文教学应将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挖掘潜力,得到发展,得到写作的快乐。例如,班里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我就鼓励他们多写一些农村生活题材的文章,多采用夹叙夹议的文体,力争以情感人,以朴实取胜。课外,单独组织他们学习普通话,进行口语训练,通过加强口头表达能力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个性和情趣。如果学生能在作文里充分地释放他的心灵,张扬他的个性,能感觉到创作的快乐,那么,激发他们的将不仅仅是作文的热情,还有对文学的热爱,对学习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他们主体地位最好的体现。因而,语文教师应为他们塑造这么一个精神花园,用智慧和汗水浇灌花园里的花草,使他们充满着生机,灿烂地开着花朵。
作者:杜小磊单位:云阳县养鹿初级中学。
对于多数中西部贫困地区来说,小学的语文教学仅限于对于一些汉字的识别教学,很多孩子是没有接触过写作教学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师资力量的缺乏,很多地区一个老师是身兼数职,在语文教学上不会侧重于作文教学,多数情况下就教孩子们读书认字;另一方面,老师极度缺乏专业性,更不可能给学生带来一节好的作文指导课程。对于城市中的孩子来说,教学条件上的优越性,使得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接触到不少的作文教学课程,但是在应试教育下,孩子们的作文呈现千篇一律的状态,很少出现有创新思维的作品,从而使得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陷入困难之中。首先,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还要学会运用最基本的一些标点符号。这些都在要求作文教师用一种高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始独立表达一些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开始独立认识世界。其次,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想象力,在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善于发挥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有想象力的作品,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在现实生活事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并学会评价自己作文中所描绘的事件,学会培养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无形中给予负责教学活动的老师带来了压力,学生这些能力的养成,需要他们花费过多的精力。
[论文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口语交际课作为此次课改的一种新课型。高师教育中还存在很多制约学生“口语交际教学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因素。应该实施怎样的策略才能使高师学生更好地适应语文课程改革,这是当前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高师“口语交际教学能力”培养的实施现状与原因分析。
问题一:教育体制自身限制学生“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形成。
现象:
(1)校本资源分配不合理。对科研工作的投入多,学生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
(2)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严重脱节。基础教育的改革进行的轰轰烈烈,而高师教育改革却举步维艰。
原因分析:
学校教育决策部门的教育思想还没有变化,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目标还不够明确。“长期以来对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问题,认识不尽一致,主要的思想障碍是怕强调为基础教育服务会影响学术水平的提高,即存在所谓‘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矛盾”。因为要打造出学校品牌,提高学校在各类高校和社会上的地位,必须提高一个学校的科研水平,所以学校在教师的科研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在对学生的教学和教育实习上相对偏少。
学校的执行部门改革行动缺乏力度。高师的教育改革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已开始,为什么却始终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甚至一部分高师学生在进人工作岗位以后都觉得极不适应呢?原因之一就在于学校执行部门碍于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对教育改革的落实不到位,力度不够。
问题二:高师课程体系导致学生“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缺失。
现象:
(1)口语交际能力本已很欠缺,更无法在教学中给学生以指导。
(2)对口语交际课没有较深入的认识,甚至不知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
(3)知识面过于狭窄,在教学中无法创设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情景,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传递给学生更多的信息。
(4)基本的教学技能不足,无法有效地控制口语交际课的课堂纪律和调动学生参与口语交际训练的积极性。
原因分析:
(1)我国高师课程体系大体由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组成。普通教育课程在内容上存在知识面过于狭窄的问题,比如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普通教育课程为思想品德、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语、计算机、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和综合知识。然而,美国高师同类课程有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人口生态学、人类学、英语和语言、外语等)、数学和自然科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人体生理解剖学、生命科学、生物学、物理、化学、地理、心理学、计算机等)、体育和艺术修养(体育、艺术研究、音乐欣赏、美术、舞蹈等),占课程总数的40%。
(2)我国高师课程体系的师范性严重不足。
我国高师专业课课程和一般综合大学中文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大致一样。从课时总量上看,学科专业课程占72%,而教育专业课程仅占总学时的7%左右。美国的教育专业课程则占总学时的20%,原苏联为25%,日本为l5%,德国为33.3%,埃及为30%,英国为35%。(3)至今还没有开设培养高师“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专门课程。大多数的高师院校中文系都开设有教师口语课,但是被老师和同学都视为豆芽科,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够重视,同学在考试的时候也只是敷衍了事。语文教学法教材里对口语交际教学的介绍也和以往的听说教学如出一辙,换汤不换药。(4)教育实习时间过短,学生无暇顾及口语交际课。教育实习一般都安排在第七学期,实习时间是4~6周,大部分的同学都会选择散文、诗歌或者古文等进行教学,口语交际课不列入他们的实习计划内。然而,世界各国的教师教育均十分重视教育实习课程的改革,在美国,教育实习时间长达l5周。德国教育实习最短的为l6个月,最长的为两年半。
问题三:教学方式影响学生“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提高现象:
(1)高等师范院校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师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方法一般多采用传统的讲述法,“满堂灌”的现象比较严重。
(2)语文教学法中虽然有一部分实践操作的环节,但感觉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并且教学法老师疏于对口语交际教学部分的讲解,学生更是无从知晓。
原因分析:
(1)高校教师的培训率过低。据统计,1992年以来,全国高校教师培训率仅有25%,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现象相当严重。面对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很多高校教师仍旧在闭门造车。(2)在高校教师中没有形成教学创新机制。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是在面对izl语交际这样的新课型的时候必须具备教学创新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其天生所具备的,也不是完全由自我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营造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氛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来形成。
问题四:学校测评体制忽略对学生“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考查现象:
学生普遍呈现“平时不用劲,考试来拼命”的状态,很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拿奖学金的同学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却出现教学能力差的情况。
原因分析:
(1)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仍然偏重于对知识和理论的考核,而不太注意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考核。(2)考试方法单一,不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甚至语文教学法也采用闭卷笔试的方法,无法检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各种教学基本技能。
二、高师“口语交际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
策略一:加快高师教育体制改革,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政策导向。
明确高师的办学目标,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合理分配校本资源,加大对学生教育的资金投入,为学生教育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经济保障。加强与基础教育部门之间的'合作。学院应该请有经验的一线语文教师到学校进行教学,鼓励这些一线教师与学生建立长期的指导关系。口语交际课是新课型,很多的教学法理论书上都还没有对口语交际教学做具体的阐述,然而我们的一线语文教师对口语交际的具体情况却有很清楚的了解,这样的定期交流使得我们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更快的适应口语交际教学。
策略二:改革高师课程体系,开设培养“口语交际教学能力”实施专项。
文理渗透,加强普通基础课程在课程结构中的地位。根据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开设基础课程。基础课程可分为四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每组课程根据其地位和作用,确定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数,然后让学生自己选修。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能够创设更多的交际情景和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精简学科专业课,增加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并开设能切实提高高师学生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的课程。可以采取把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进行合并等改革措施,减少专业课的时间,给教育专业课更多的空间。在语文教学法教材中应更多的涉及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比如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原则、教学形式以及策略和教学案例等。另外,演讲学和论辩学也应作为中文系师范生的必修课程,它们是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基础性课程。
增加心理学课程的比例。应把大学生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设为必修课程,也应开设各类专门心理学为选修课。首先,健康的心理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一些高师学生自身就存在人际交往上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那么如何能指导学生进行成功的口语交际呢?其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教育教学的基础。这个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体现得最明显,只有非常了解学生心理的教师才能创设让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的口语交际环境。
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其间让高师学生尝试口语交际的教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习中把在学校学到抽象理论知识加以具体化,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也有利于返校以后的进一步学习。
策略三: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创造性学习的氛围。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培训率。应该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教师进修提高制度,并从政策上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把大学教师的进修提高与考核、职务聘任制度结合起来;同时扩充大学教师进修机构,健全和完善大学教师进修体系,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大学教师进修提高制度化。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教育创新能力。高师各科教师都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和探究性的学习,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营造创造性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变语文教学法中“口语交际教学”章节的教学方式,创造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教学能力”有效模式。这个章节的教学应采用“三步曲”:第一步,理论讲解。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含义、特征、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等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注意采用问题分析法和专题探讨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感悟和思考;第二步,技能展示。采用录像分析、现场观摩和情景性实践等方式,使学生真正地融入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情景中,以提高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第三步,教学实践。采用试讲和微格教学法等方式,让学生实战演练。注意在实践中使用反思性教学,让学生在上完课后,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并坚持写反思性日记。
策略四: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增加考试成绩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也称可靠度,它是考核结果稳定性可靠性的指标,即考核成绩反映学生实际水平的程度。效度又称为正确度。它是标志考核结果正确性的一个指标,亦即表明考核所能实现其测试目的的有效程度‘弛”。对“口语交际教学能力”的考核绝不是用传统的闭卷笔试和撰写论文的方式就能够进行准确的考核的,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两种方式。理论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口语教学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实践考试则考查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比如普通话能力、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等。
面对不断变革的中学教育,不断改革的中学教材,高师教育只有随着它的变化而对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相应的变化,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跨出校门的时候不觉得手脚无措。当然,在其中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还有太多太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素养,没有具备教学基本功,教师就不能良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教师需要经常的读书、读好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含量,通过教学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利用协作提升自我,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教师需要根据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有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参加一些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参加粉笔字书写竞赛,或是演讲、朗诵比赛等,使自己的基本功得到锻炼。教师可以先练习钢笔字,然后练习粉笔字,最后练习毛笔字,由简单到复杂。教师需要练就标准的普通话,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出表率。小学学生对于一些事物都有着模仿的心理,而且外界的环境也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发音不标准,方言口音严重,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经验,书写一些质量很高的论文和教学案例,应用完全属于自己的教学资源,找寻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入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二、博览群书,夯实文化底蕴,是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
如果教师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知识底蕴不足,那么又怎么能够良好的引导学生去学习。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关键就是多读书。读书对于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社会也提倡终身学习,教师更是需要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的职业。对于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养成经常读书而且会读书的良好习惯,使得自身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也是语文教师可以更好开展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路径。首先教师的读书活动并不是盲目的,教师的读书活动需要与校本研修相结合,以校本为基础,通过读书获得更多的收益,最终形成一种合力。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坚守终身学习的理念,博览群书,不仅仅要学习与语文教学有关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注意其它方面的知识,要注重更深层次的挖取知识,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一个知识的海洋。教师通过阅读,得到众多知识的充实,教师的文化底蕴更加浓厚,教学水平才能够得到提升,最终才能使得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
三、锤炼教学设计,是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秘诀。
小学学生好动,很多事物对于他们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在语文课堂上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只有通过依据教材上的内容精心的进行课堂设计,并且选用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文化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起点,教学能力就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外化展现。教学实践表明,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教师的语文教学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亲身的体验、感悟、领会逐渐获得并且不断发展的。教师需要应用教学实践活动对自身的教学设计进行锤炼,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三味书屋》、《拔苗助长》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学习著名教师和特级教师的相关教学设计,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不断的加深对其的研究力度,利用最为聪明也最为巧妙的办法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首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清晰教材内容的教学莫彪,并且划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考虑与文章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策略,然后试验教学,由其他的语文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对其进行改善和调整,最终达成共识。例如:教师在讲述《拔苗助长》这一课程时,当讲授结束后教师可以请求学生与教师进行角色对话,如同情景剧表演一样,将文章的内容重述。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够更加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要学生不会感到那么拘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累积经典的教学案例,将这些设计案例整理成为一个良好的资源库,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
四、反思与交流,深入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
反思对于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改进和提升教学方法的主要手段。教师的`反思是思维运动,展现的是教师的教学育人态度,更是高品质的体现,教学反思更是理解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师需要时常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进行发丝,使得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领会,收获新的经验。教师的教学反思就是对自身行为的追问,明确自己是否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将教学活动由浅层次向着深层次延伸,走出传统教育的束缚,不断的进行创新。
五、结语。
语文教师需要掌握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同时教师还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淬炼,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手段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教师还需时常的进行教学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追问。通过这些内容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个孩子开始学着表达自己的开始,良好的表达能力可以判断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对孩子进行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成功干任何事情都要建立在一个理解的前提之上,优秀的语文作文基础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从而促进对其他学科的理解,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
小学教学活动是着重于对孩子启发性的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创造力同样可以给老师带来启发性的教学体会,共享经济的发展使得孩子们的作文创作缺乏活力,但是在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中由于孩子天生的灵气,往往能给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对他们在以后的作文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给他们带来新的思维模式,新的启发,新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对社会发展进程促进的作用。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孩子的基础培养教育是社会各个群体一直关注的重点。各种经济政治活动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参与社会活动也需要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活动目的无疑是对这些能力的有效培养。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多种专业学科只是人才的供给,而各种学科知识的学习基础也是来源于对知识有着较强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就更需要加大各种投入来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调节,使得这项基础教育可以间接培养出各方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综上所述,重视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对于孩子的能力培养方面,还是对教育园丁的一种思想启发,更是对祖国未来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孩子们创作不出来好的作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喜欢写作。兴趣是掌握一个本领的基础,没有对一件事情有参与的兴趣,那么就不会有参加这个活动的信心和动力。对于一个小学语文作文老师来说,作为作文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必须要掌握一些技巧来增进孩子们对写作的兴趣。首先,要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让他们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创作出不错的作品,在这期间老师不仅仅是一个领导者,更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鼓励者,这要求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夸奖学生称赞他们的作品,跟他们交流方法,写作心得,从而让孩子们有继续创作出新作品的信心;其次,要让孩子认识到对语文作文知识的掌握对未来自己的与人交往能力提升的重要影响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学好写作对自己未来的生存道路有着很好的意义,让他们从心里不排斥写作,并为了自己的发展而热爱语文作文的学习。
(二)营造一个好的写作环境。
应试教育下的.小学生作文充斥着严格的“模式”,“套路”,“体系”,这些在无形中磨灭了小学生爱好写作的兴趣,给予他们过大的压力,正处于兴趣培养阶段的孩子,面对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很快便会产生厌恶情绪,不再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作为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努力改变现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自愿自由创作。老师一定要打破固定的思维,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来原谅孩子们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的天真,幼稚的观点,并从中找出亮点,加以鼓励。还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善于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在个性的探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多多参与集体活动或者亲近现实生活的活动,然后让他们在活动之后谈及自己的感受,以及在活动中他们所面对的问题,更或者是让他们简单描述活动内容。这些看似没有用的活动却可以给他们带来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们有话可说。从另一方面来看,孩子们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处于兴奋开心的状态,在他们描述情况时便不会觉得乏味,也不会感觉无趣。
(三)写作内容适应社会需要。
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社会上展现自己的价值意义,当然语文作文的学习来源于实践生活,最终它也要会回到社会生活之中去。因此,对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看到自己身边最简单的小事,并学着从对这些小事的背后慢慢总结出一些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作为一个小学生也要学会用最简单,朴素的言语来阐述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想,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尽早培养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用于社会实践活动。另外,一些简单的应用文也是学生未来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要掌握的写作内容。书信,假条,申请书等,这些都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内容,并让孩子们真正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真正用于实践生活。
(四)写作内容融入生活。
写作源于生活,作为一个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学习的主体,学生要积极收集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这就要求学生要走入生活用心体会生活中的一切。世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美好的事物产生就源自人们的观察,那优秀的作文创作当然也就来自学生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一篇作文的质量好坏往往取决于创作者对生活体验的深浅,用心的观察体验就会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这样在文章中就更能将文字展现得更加生活化,简单来说就是更加真实。
四结语。
通过本研究,可以明显看出,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重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在这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打破固定思维,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创造出不同于应试教育下千篇一律的文章;其次,要培养学生喜欢观察,善于分析,热爱写作的兴趣;当然,不可或缺的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入社会生活的作用,学生的文章要来源于生活,体现生活,更要将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运用在生活之中。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新课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一定会打破常规,促进孩子成长和教师的进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力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一般在语文考试中占有较大分值,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途径,如果作文教学质量不高,会对语文教学水平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作文教学一般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很多学生都觉得作文写作具有一定难度,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也不善于用简练的话语叙述生活中看到的各种事情,致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方式进行作文教学,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致使小学生在作文学习中遇到了较大问题。
一、提供平台,巩固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内容,又是难点内容,因此,保障作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教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写作时间,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维持写作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但是受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偏重于一些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背记一些重点考试内容,在作文教学方面往往没花费太多精力和时间,致使写作课逐渐成为教学中的难点,致使许多学生不愿进行写作训练,给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教学须注重提供写作平台,给予学生充足的写作时间,巩固学生的写作知识基础。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准确分析,了解学生的写作兴趣,制定适宜的写作教学方案。由于写作纷繁复杂,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完全理解和运用,所以教师须让教学方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多样性,让学生逐渐学会灵活运用。由于课堂时间往往较短,难以让学生得到充分训练,所以教师可以在班内组织作文比赛,并提供一定奖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将一些较好的文章贴在教室墙壁上,列出一些写作较为优秀的学生名单,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获得成就感后自觉进行写作学习,并敢于探索、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保障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在以“我最敬爱的人”作为写作主题时,教师可以根据写作要求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回想生活中值得自己敬爱的人,主动思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件,寻找各种素材。在学生有了写作欲望后,让学生根据寻找的素材列出写作提纲,并进行构思。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写作,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解决写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尽量让学生多练习,以巩固学生写作基础。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须从多方面对学生写作情况进行评价,对写作较为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对写作较差的学生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让学生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拓展视野,积累素材。
小学生对各种事物的认知存在一定缺陷,所以在写作时,很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问题,或者是出现一些缺乏具体内容的流水账,致使写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小学生大都不善于观察,单纯进行模仿,不能有效改变固有的写作模式,难以挖掘写作新意。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的活动范围大都较小,常常局限于学校以及家庭两点一线,致使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对生活中各种事物没有较好的认知。随着教育事业不断深入,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就要求家长或者学校能带学生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能够了解他们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并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增长社会经验,拓展视野,从而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新意识,提高文章新意。新课标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可以以视野拓展为基础,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并指导学生对各种素材进行灵活运用,这样学生就能在写作过程中创新写作内容,增强写作灵感。以往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会让学生背记一些好词好句,模仿一些范文,这样虽然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质量,但是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思维发散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基于小学生特性,教师需注重对学生视野进行拓展,让学生积累多种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例如,在以“夏季”为写作主题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了解夏季各种事物的变化,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之后教师可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对文章的写作方向和内容进行构思。为了避免学生将素材进行堆砌,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有写作方向,防止学生文章主题过于混乱,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思维发散,激发灵感。
在作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基础,如果学生写作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即使有再多的写作素材,也难以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因此,通过阅读让学生写作思维得到发散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新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多进行阅读学习,用各种优秀的文章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增长学生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从而夯实学生的写作功底,保障学生写作质量。阅读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思维的发散并非一蹴而就,如果学生有丰富的阅历,但是写作能力不足,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文章会存在较大问题,不具备韵味。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了解优秀文章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并适当模仿,在熟练掌握之后进行创新,打开写作思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例如,在以“手机使用利弊”作为写作主题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文章供学生阅读,让学生构思习作思路,并对文章的行文技巧以及特点进了解,有效渗透。教师还可让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质量。
四、加强交流,调动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文章写作质量与情感表达有着紧密联系,很多学生的文章可能在语言表达、情景描写等方面较优美,但是细读起来觉得生硬,难以让人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致使文章质量不高,因此,教师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例如,在以“亲情”为主题进行写作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亲情教育片,让学生能够产生相应的情感,并应用于写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教学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制定长远的作文教学计划,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渐体会到写作的意义,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保障作文教学质量。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般不会在作文教学中花太多时间,没有让学生得到有效训练,也没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致使学生在写作中困难重重。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写作兴趣,营造轻松活跃的写作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起到了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从知识积累与心得感悟两方面进行突破,为此,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作能力。
从教学的实际来看,要写好作文学生不仅要积累相关的学科知识,同时也要不断磨砺自己的学习技法与能力,因此,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式,而这些问题主要来自教师与学生本身。
1、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意义在于学生与教师的配合,既要满足课堂目标的有效达成,又要促使课程内容实现戏剧化生成,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现。虽然课程改革的推进已经让教师的思想有所转变,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仍被教师占据着[2]。无论是课堂写作教学还是课下的写作练习,教师始终站在俯视的位置上,带领学生学习,甚至在课堂教学中不允许学生有任何偏离的行为,这都是对学生能动性的遏制,在弱化学生地位的同时也弱化了课堂互动与生成的效果,让学生更为焦虑,对于学习内容也产生了难以接受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开展。
2、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双重惰性。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发展都是一个主动接受与探索的过程,轻易得到的知识只是暂时填充了学生的储备,并不能得到质的飞越,所以只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长时间的牵引性学习已经让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惰性,这种惰性不仅体现在行动上,更体现在思想上,放任不顾只会让局面更为严峻,而这也是严重阻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问题,亟待我们从根源上进行解决。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开展个性化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开展有着很对性的教学和引导,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2.1开展分层次指导训练。
个性化视角下的写作教学,要对不同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写作指导,让不同写作能力的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在开展小学语文分段写作中,针对低年龄段和写作水平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写作引导,以学生的生活感受表达为主,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生活感知,将自己眼中的生活状态如实记录下来,不必勉强学生做过多的艺术性加工,在日常化训练中提升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其次,对于写作能力中等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指导写作过程中,要以记叙表述方式为主,让学生通过记叙表述方式,采取一些特定的作文表达方式,有重点的提升写作的文采,在写作中注重文章结构,在遵循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创新,提升写作指导效能。最后,在对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生进行指导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文字认知与文字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风格,让学生通过多元化方式将日常生活表达出来,实现高阶写作指导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同时,可以融入新派作文写作方法,释放高段学生的写作想象力。
2.2重视生活化写作指导。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与他们头脑中所具备的素材有密切关系,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需要素材的累积,需要结合生活的感悟。积累语文写作素材不是简单的搜集与整理,而是要通过创新整合以及二次创作的方式,将高质量的文化内容转化为自身的写作素材,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认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后,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为写作素材的进一步应用打好基础。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上进行名篇美文欣赏的时候,可以进行简短的沟通,让学生依据文字内容提出自己的感受,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并能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对文化的感受力,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果。除此以外,要想实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自主学习的开展,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会将写作知识和生活相互结合。文字源自生活,高于生活,如何让写作回归生活本身,是现代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教学实践中,让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获得更多的体悟,满足学生对语言文化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写作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够抒发对事物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我们也要将写作当作学生生活的有效延伸。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不仅要满足考试的要求,更要满足学生自身的要求,成为思想与情感的有效载体,树立健全的人格,实现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落实这些精神呢?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细致地观察,兴趣来自生活。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学生最难的一关就是“内容关”他们不会选材,个别同学作文时甚至感到无内容可写,于是我便从观察入手,丰富学生的知识,我是这样做的:
1.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我注意把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挂图、模型等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学会观察的方法,在课余时间他们便能够自觉地观察。例如在教学第五册《石榴》时,我拿来石榴的挂图给学生看,让他们说出石榴成熟的过程和石榴的特点。注意石榴成熟的过程中,石榴皮颜色的变化,以及石榴成熟时,惹人喜爱的样子。记得一个学生看了挂图后说:“老师,我家有一棵石榴树,成熟了的石榴比这还要惹人喜爱。”我随即说道:“你说的很对,那么,挂图中的石榴跟实际中的石榴有什么不一样吗?请同学们回去好好仔细观察。本周的作文我们就以《石榴》为题写。”这样学生从内心产生了一种急于观察的迫切感。采用了这种方法后学生由以前的老师要他们观察变成了自觉地去观察,每人都写了大量的观察日记,为写作打下了基础。
2.引导学生定向观察。面对博大的大自然和周围变化着的事物,作为小学生,观察时往往无从入手。我注重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在观察时做到观察对象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静到动,最后发展到由单体到群体。
3.引导学生机遇观察。为了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就要做到随时随地观察,搜集材料。但瞬息万变的社会不一定引起学生的注意,我就引导他们机遇观察。去年冬天的一天,我在教学第十一册《第一场雪》时,正值天下大雪,我便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到野外去领略美丽的雪景,他们置身于这白玉般的环境中,兴奋异常。我让他们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由一片雪花到一堆雪。这样他们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而且能够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我当时让身边的同学说说他看到的景物,他颇有感触地说道:“远望披上了银装的树木,只见枝条有的像梨花、有的像珊瑚,形态万千,分外美丽。大自然创造了这样的美景,我真想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还有许多学生纷纷述说。回到教室,我让学生及时地把刚才观察的描写下来,收效甚大。这一系列的观察,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每个学生积累了厚厚的一本观察材料,写作时再也不是“无米下锅”了。
二、引导阅读欣赏,诱导练笔生辉。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基本环节。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就是说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如:我在进行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时,我每天早上都和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或课外书籍,让学生在边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我还在班上办了一个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籍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们共享。中午或下午鼓励学生们到图书室看书,把好词佳句记在本子上。只有逐渐地使学生真正养成广泛、认真的阅读习惯,才能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写。正如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写作中,我还紧密结合课文,要求学生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修辞手法等恰当的贯穿在作文中。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久而久之,让每个学生逐渐养成了勤于练笔的好习惯。
三、注重作文评价,培养自批自改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改,有助于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条理性和规律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不断的练写,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又对他们进行了自批自改能力的培养。开始阶段,注重于教师的教和扶,所谓“教”,即针对每个学生的写作实际,指出其文章的不足。对于那些水平差的学生,先从遣词造句、标点符号改起,继而发展到布局谋篇是否恰当、合理。所谓“扶”,即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文章的不足。这类练习最多的是片断描写和每天写日记。渐渐地,他们有了一定的批改能力,我就试着放,让他们自批自改一些简单的文章,学生对这种方法极其感兴趣,对自己的每一篇文章的优缺点,也很清楚,同时明确了下一步的目标,他们的写作欲愈来愈强,可谓受益匪浅。
四、鼓励学生创新,写出个性飞扬。
俗话说:“文如其人”。为了让学生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文章,我在写作教学中,尽量避免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上有所限制,压抑学生的思维和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写出属于自己个性的文章,在习作的字里行间尽显个性飞扬。例如:在一次写一种植物的习作中,有一学生写竹子,通过写出了竹子的外形体现它的民族气节,还能通过写竹子的生长环境来体现竹子的顽强生命力,通过写竹子的用途体现它的无私奉献精神等,一般写植物的习作,要求不是很高,着重对植物的外形、香味、用途进行描写,大部分都写花花草草,但这个学生在习作上写别人不写,观察和思维与众不同。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上创新也是很重要的。
[摘要]根据现在社会的发展潮流,我们应充分重视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将小学生口语交际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头言语的交流,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保证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口语交际教学取代传统的听说教学,终于赢得了自己在语文学科中的独立地位,这是对传统听说教学的深化和超越,是现代语文教育走向成熟的标志。《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教学方法层面的问题——教学针对性不强,忽视逻辑思维训练。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而许多老师对这方面的了解不够,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大,不能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语言训练。再有就是缺少必要的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重感悟,轻分析。过去讲课文时,几乎每篇都会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老师都会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思路,比如总分总的关系、因果关系、事物的发展顺序等等。但现在老师不敢过多分析课文,不敢再让学生分段了,仿佛一这样做就是走老路了,就是剥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剩下的只是感悟、感悟、再感悟,至于感悟到什么程度,那只有看学生自己的`能力了。在教学中缺乏教师的必要的引导,存在低水平的简单问答或低层次聊天现象,致使学生语言表达缺乏条理性,语意不连贯,缺乏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2.教学评价层面的问题——尚未建立系统、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各类语文考试只有读写,没有听说,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只偶见于课堂上随意的、模糊的、凭整体印象的评价。而现今考试的指挥棒的作用依然很大,因为不考试,不评价,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许多老师让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觉得再累也白搭。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天天使用母语,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然习得,不必费神去学,再加上考试又不考,自然把精力都投入到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中。
因此,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是扎实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必要前提,但这无疑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艰难的抉择。
1.有效开发、利用家庭与社会的学习资源。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同时指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而从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来看,更需要学生在多种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作为教师,应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有效开发、利用家庭与社会的学习资源,充分认识到“生活无处不课堂”。家庭中,社会上,如双休日、节假日的外出,家庭的来访接待、聚会等,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多去接触人,主动地交际。过后,也可以到课堂上搞一次“真实再现”,教师借机给予指导。
2.创设课内外真实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掘教材内涵,创设形式多样的交际情境。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如何开始自己的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别人的发言,如何提出自己的建议,如何指出别人的不足等。再如观察课文插图练习说话;抓住课文的空白点进行补白说话练习,如情节的补白、背景的补白、人物的补白等等;借助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模拟情境,或是让学生表演课文来模拟情境,让学生边演示边解说。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用马的模型演示比赛的场面,边演示边解说。首先各小组轮流进行,然后推选代表上讲台演示,按演示过程将两次赛马经过有顺序地讲述。通过演示活动,增强学生口头表达的条理性,而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口语交际还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口语交际的环境必须是现实生活的呈现或再现。生活化的交际环境,才具有真实性。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和谐民主的氛围则是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所以,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中交际的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口语交际,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让学生说自己心里想的,不盲从、不从众,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既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途径。
3.分层次制订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制订不同的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降低难度,循序渐进,提高学习兴趣。
儿童的语言、思维、个性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这是儿童心理发展所具有的一种客观规律。我们应该遵循这个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儿童教育工作。比如教学内容的设计,处在一定年龄阶段的孩子学习什么才是最合适的,是由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孩子能够学会什么,能够学会多少,这些都受到他们思维水平的制约。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不同学段的孩子心理特点及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规律,制订不同层次的口语交际训的要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教学中,教师要处处留心,有效开发、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努力营造和谐、互动的交际氛围,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交际情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的实践活动,努力拓宽口语交际的训练途径,落实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实际的体验、操作中,积累经验,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为他们成功地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小红.汉语教学中的语用学研究[j].语言研究,,(11).。
[2]刘艳春.语言交际[m].中国经济出版社,.1.。
[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
摘要: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则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教会学生具备“能交流”、“会交流”的基本功,将来才能立足社会。所以必须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使其快乐交际,健康成长。
关键词:口语交际;兴趣;训练;评价;。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然而咱们的社会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会说话,只有“能交流”、“会交流”,将来才能立足社会。所以教师要把握契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找到切入点,才能促进低年级的学生乐于口语,快乐地与身边的人成功交际。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和寻求突破。
一、依托生动文本,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1.精心指导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我们的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了口语交际的练习,到了二年级相对增加了难度和内容。对于刚入学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对于图画的内容还不完全清楚。这时候,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看图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去观察和分析。学生能有序看图,为进一步口语交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利用多媒体,激发口语表达的兴趣。
课标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小学生好奇心丰富多彩,教师应根据他们的有好奇心特点,利用多媒体的形、声、色、光等因素,结合具体的教育内容,巧妙地渲染气氛,创设多样的情境感染小学生,使他们具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一种积极口语交流的欲望,进而展开口语交际。这种电教手段易于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口语训练的积极性。
3.注重课堂活动形式,乐于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言语活动。口语交际的练习主渠道仍是课堂这个主阵地,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要想他们对口语交际感兴趣,必须注意交际的`方式和方法。一般来说,那些在感官下的口语交际活动形式,是孩子们最乐于接受的。即便只是简单的一幅画、一个声音,也能让孩子兴奋起来。所以我们应让孩子们在动手、合作的情境中进行口语训练,在饶有兴趣的活动中提高交际能力。
二、拓展训练空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想说、爱说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前奏,会说才是口语交际训练教学的正曲。低年级的学生想说,但往往因口语表达有困难,不知说什么好,不知从何说起,导致不敢说、说不好、不爱说。教师在一开始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循序渐进地做到以下几点,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1.创设轻松的口语交际环境。
自在轻松要有一种坦然的心理状态,要想消除学生口语交际时的紧张情绪和害羞心理,教师的教态、语言要亲切和蔼。学生口语交际时要耐心点拨,热情鼓励,创造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平等的另一个含义是让每个学生的训练机会均等。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个性特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后进生大胆参加训练,使全体同学的能力都得到加强。
2.拓展训练空间,增强口语训练力度。
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主要在语文课内进行,单纯依靠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项目进行练习,远远达不到口语交际训练所要达到的要求。因此,要采取多种途径,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加大训练力度,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抓住课堂教学来加强口语练习、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口语练习。
3.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
训练学生语感对读而言是重要的,但对说而言是必须的。小学生口语交际不规范在所难免,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悟语言,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调整语序混乱的话,也可以调整顺序错乱的口语交际提纲;在指导学生口语交际时选择正确的词语和句子,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在训练中指导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表情达意;朗读课文要通过语音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配合适当的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
4.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
口语交际训练是训练学生思维、表达等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必须与发展学生思维相结合,要达到学生口语交际出口成章的程度,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语言表达的敏捷性、灵活性、逻辑性,让学生既练嘴,又练脑,使二者相得益彰。
三、倡导多元评价,达到学生口语交际的目标。
新课标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口语交际的评价要有学生广泛的参与,在评价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从积极的角度去肯定学生,激励每个学生交际的信心,让学生乐于表达、积极表达。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可设置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环节,以发展性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之中,促使孩子们的口语交际水平得到健康发展。
口语交际像春天一样富有生机,像阳光一样充满希望。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贯彻以上要点,把握契机,找到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切入口,顺势而为,坚持不懈,小学生的语言水平、交际能力就一定能得到全面、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于永正经典课例口语交际教学卷》,2016年7月,语文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