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外国哲学史论文(汇总20篇)
棒球运动在美国享有广泛的人气和影响力。如何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出优美的文字?3.这些总结范文包含了不同领域的经验和教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一
旧石器时代晚期,即从公元前4万年至公元前一万年之间。这一时期又分为奥瑞纳,伯尔戈德,索鲁特,马格德林四个文化期。
著名的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是约15000年前的克罗马农人创造的,19世纪下半期被发现。
法国南部的拉斯科洞窟是一处亏莫更大的洞窟遗址,被西方人誉为“史前的西斯廷大教堂”,是旧石器时代艺术的典型代表。
爱琴文明是指希腊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岛屿上得文明。克里特艺术主要集中在米诺斯王宫。
米诺斯王宫基本完整,坐落于凯夫拉山麓,建筑风格受埃及影响,结构严谨,朴实无华。“狮子门”是迈锡尼最重要饿文化遗迹,是西方最早的纪念碑式的装饰雕刻。
古希腊美术按其历史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荷马时期(公元前1200年~前800年)古风时期(公元前800年~前600年)古典时期(公元前600年~前400年)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23年~前30年左右)。
柱头的式样是希腊建筑艺术最集中的体现,按其起源的制式的不同,分为多里安柱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3种。
古风时期的陶瓶画形成了俩种不同的描绘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雅典卫城据于雅典市中心一座高150多米的四面陡峭的山丘上,由著名的帕特农神庙,伊列克提翁神庙,雅典娜胜利神庙和卫城山门四个建筑物组成,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建筑群,也是希腊艺术达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帕特农神庙是多里安柱式中最完美的建筑。伊列克提翁神庙的柱身为六根女人像列柱。
米隆的《掷铁饼者》创造了运动的典范,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
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是希腊雕刻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雕塑艺坛最杰出的代表是米隆,菲狄亚斯和波利克里托斯三大雕刻家。
菲狄亚斯是雅典卫城重建的艺术总监,毕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帕特农神庙的雕刻。
希腊化时期最驰名的是其雕刻艺术,这一时期的雕刻艺术有三个中心,即希腊本土,帕加马和罗德斯岛。
举世闻名的女神雕像《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即今天人们通常所称的“断臂维纳斯”雕像于1820年发现于米洛斯岛而得名。
古代罗马早期文化,是以伊特拉里亚文化为主。
伊特拉里亚的雕像艺术中,卡彼托林《母狼》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属于公元前6世纪伊特拉亚人的艺术杰作。
古罗马建筑1.神庙2.记功柱和凯旋门3.剧场4.引水道
庞贝城到处都有色彩壁画可分为四种样式。镶拼式.建筑式.“埃及式”.及追求画面的繁复华丽和层层叠叠,似真似幻的装饰效果的第四种样式。庞贝壁画《酒神秘仪图》属于第二类风格的别墅壁画。
拜占庭艺术繁荣时期是在查士丁尼大帝时代。现存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教堂是拜占庭艺术的代表。
拉文纳曾是拜占庭帝国的又一个艺术中心,存有圣维塔列教堂,最能使这个教堂扬名的是它的镶嵌画《查士丁尼大帝及随从》《西奥多拉皇后及随从》。
“加洛林文艺复兴”——公元8世纪,当年的蛮族已成为横行欧洲大陆的封建领主,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历经数十年战争,把西欧大部分地区统一起来,建立了加洛林王朝,成为西罗马覆灭后300余年西欧第一个皇帝。查理曼的理想是恢复昔日罗马的繁盛,在文化上学习罗马的传统。他聚集了一批文人学者在首都阿琛收集整理古籍,让艺术家仿照古典样式进行创作,以宫廷为中心形成了复兴古典文化的潮流,历史上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加洛林王朝重视古典文化,在宫廷罗致了人文主义学者著书立说,促进了书籍插图艺术的发展。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肇始
一种新德风格开始酝酿形成,代表这种新风格的是披萨诺父子。绘画方面的代表人物是佛罗伦萨的齐马布埃和西耶那的杜桥。对新风格起决定影响的是佛罗伦萨的乔托。是第一位运用新方法作画的艺术家,首次把人类形象当做表现基督教教义的感情媒介。代表作品《哀悼基督》最著名的还有《逃往埃及》《犹大之吻》,这是它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艺术的伟大贡献。
基布尔提用27年时间完成一个双扉铜门,运用透视手法再现人物的位置和环境,空间的深度,工艺制作十分精美,被后人称为天堂之门。
多纳太罗,他的《大卫》是第一件复兴古代裸体雕塑传统的作品。
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的设计和建造标志着建筑设计方面复兴的到来,它的设计者是15世纪佛罗伦萨最著名的建筑师布鲁内拉斯基。继他之后,另一位学者型建筑师阿尔伯蒂出现了于1452年写成的专著《论建筑》。马萨乔《纳税钱》,《逐乐园》。
著名艺术史学家瓦萨里认为马萨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第一位摆脱艺术上呆板僵硬风格,赋予人物以生动形象和生活气息的画家。
乌切罗的代表作品《圣罗马诺之战》追求科学的准确性,严格描绘出了画面的透视距离,但人物形象却失去了应有的生气。
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是波提切利。““重点,需要自己总结着搞”” 曼坦尼亚是帕都亚画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死去的基督》。曼坦尼亚严谨的画风影响遍及意大利北部,德国画家丢勒也深受其影响。
14世纪末,尼德兰出现了一些忠于自然,致力于发展写实风格的艺术家,这些艺术家首推斯吕特,代表作为《摩西井》。15世纪尼德兰文艺复兴的真正奠基人是一个被称为佛兰玛尔画师的人,真实姓名罗伯特·康宾。
扬·凡·埃克用掺有天然树脂的快干油作画,便于层层上色使画面透明富有光泽,因此他是油画技术的革新者。扬·凡·埃克还有一系列的传世佳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是其顶峰之作,它既明白无误又如谜样难解。
维登是第一个把基督教教义化为强烈的宗教形象的艺术家,他使人们远离尘世而沉浸于基督教教义之中。
德尔克·波茨以奇特的构思俯视的角度画了《最后的晚餐》。第八章
达芬奇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著名壁画《最后的晚餐》。油画《岩间圣母》是他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达芬奇的艺术成就:
达芬奇总结了15世纪艺术家的研究结果,在绘画的构图,明暗,色彩方面有所建树。他创立的明暗法让形象从深暗的北京中浮现出来,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空间感。他研究大气与色彩的关系而发明了薄雾法,让远景沐浴在淡蓝的空气中,使透视关系更正确,更完善。在《绘画论》中,达芬奇提出要像镜子一样真实的反映世界,把普遍的自然变成第二自然,他在观察自然的前提下塑造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达芬奇的一生是为科学,为艺术奋斗的一生,他多方面的才能不仅给我们留下珍贵的艺术遗产,而且在科学史上也写下光辉篇章,他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出他所处的时代。
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做圆雕《圣母哀悼基督》。他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了《大卫》,他以一个爱国志士的热情把神话中的少年英雄塑造成刚毅不屈的战士。大卫怒视敌人,一手扣住甩石机的机弦,一手紧攥,肌肉紧张,沉静中充满动力。大卫的身上集中了所有男性美。不到30岁的米开朗基罗因这件作品被视为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以《创世纪》为主题描绘了九个故事。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头脑聪颖,性格温和,创造出典雅,优美,有高度技巧的艺术典型,被奉为古典艺术的楷模。代表作品《雅典学院》。在拉斐尔的圣母像中最著名的是作于1515年的《西斯廷圣母》。这幅圣母综合了所有的圣母的美好特征。徐徐打开的帷幕中圣母怀抱圣子从云端缓缓落地,圣母端庄矜持的脸上略带忧伤,圣子有超乎儿童的严肃和神圣。左前方的西克斯教皇在为圣母引路,右边美丽的圣女巴巴拉目光低垂。诗一般的艺术语言表现了优雅,和谐,轻快的旋律,体现了人文主义理想。拉斐尔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古典主义学院派的标准。
乔凡尼·贝利尼是威尼斯画派的奠基人。是第一位用画布作油画的威尼斯画家。乔尔多纳开始了威尼斯画派向全盛时期的过渡。代表作《田园合奏》《入睡的维纳斯》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空前繁荣的时期,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美术界出现了博斯,老勃鲁盖尔这样个性鲜明的大画家,他俩和昆丁·马苏斯三人是尼德兰美术代表人物。
希罗尼穆斯·博斯是最具特色的画家。作品《干草车》《愚人船》。昆丁·马苏斯代表作《兑换银钱的人和他的妻子》 老彼得·勃鲁盖尔塑造了很多农民形象。《农民舞蹈》《农民婚礼》。德国美术代表人物,丢勒,小汉斯·荷尔拜因。
16世纪德国最伟大的画家是阿尔弗雷特·丢勒。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是油画家,版画家,水彩画家和建筑师。恩格斯说他是在思维能力,热情,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问渊博方面的巨人。水彩画《草丛》反映了他细致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1514年创作的三幅铜版画《骑士、死神和魔鬼》《圣哲罗姆在书斋中》《忧郁》是丢勒版画艺术的高峰。三幅画内容不同,但都贯穿着一个主题。科学、理性战胜了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愚昧无知。
巴洛克时代的美术,““重点,需要自己总结着搞””
卡拉契兄弟于1590年在意大利波伦亚创立了欧洲第一所美术学院,史称波伦亚学院,所以他们的艺术又常常被人们称为学院派艺术。
卡拉瓦乔艺术与追求宏伟崇高的卡拉契艺术有着明显的不同,其圣经题材的绘画作品带有强烈的世俗性和真实感。他运用了强烈的明暗对比,用光线突出画面的主要部分,这就是卡拉瓦乔特有的用光风格。这种手法后来被伦勃朗和维拉斯开慈所继承并加以发展。
影响:卡拉瓦乔的作品中包含有对社会的怀疑和反叛,这在欧洲绘画作品中是走了第一步。以后,这种批判因素的伦勃朗,委拉斯凯兹,路易·勒南等人的作品中日益变的更加明显和强烈。
佛兰德斯代表人物,鲁本斯、凡·代克。
彼得·保尔·鲁本斯是17世纪佛兰德斯最杰出的画家。代表作《劫夺吕西普的女儿们》。凡·代克1617年成为安特卫普独立画家,之后又成为鲁本斯的学生和助手。《查理一世像》 贝尼尼的雕塑顶峰标志是他为圣德列萨礼拜堂作的祭坛雕塑。
荷兰美术代表
哈尔斯、伦勃朗、维米尔、雷斯达尔和霍贝玛。伦勃朗《夜巡》
约翰内斯·维米尔是典型的荷兰风俗画家,又被称为是荷兰小画派的代表人物。
17世纪荷兰风景画彻底独立,成为受人们喜爱与欢迎的绘画体裁。杰出的风景画家有雷斯达尔和霍贝尔。
法国美术代表
普珊
18世纪法国 夏尔丹
18世纪英国美术代表
威廉·荷加斯、乔舒亚·雷诺兹、托马斯·庚斯博罗。
新古典主义绘画
代表人物
大卫、安格尔。安格尔代表作品《泉》《大宫女》
戈雅出生在西班牙
英国风景画最高成就的是透纳和康斯太勃尔。透纳《蒸汽和速度》
法国风景画派
巴比松画派 现实主义绘画
代表画家 克拉姆斯柯依,列宾,苏里柯夫,列维坦,谢洛夫。印象主义
19世纪60、70年代是法国历史的新旧交替时期,在美术上,印象主义引发了欧洲美术史上一场“阳光灿烂”的革命。印象主义成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一道既有过度意义又有分割作用的分水岭。它具有这样的双重性,既与传统相联系又追求标新立异。印象主义从形式到内容的革新,使人们走出传统艺术,距离现代艺术只有一步之遥。
中心人物
埃多瓦·马奈
保罗·西涅克既是画家又是理论家代表《井边的妇女》 后印象主义
野兽派即野兽主义 ——马蒂斯
达达主义——杜桑—《泉》
达利——《内战的预感》 超现实主义——米罗
“巴黎画派”代表人物 莫迪利亚尼,于特里约,苏丁纳,夏加尔享,亨利·卢梭。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二
[1][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三联书店版。
[2][德]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版。
[3]《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版。
[4]《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版。
[5]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版。
[6]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商务印书馆版。
[7]《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商务印书馆版。
[8]《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商务印书馆20版。
[9]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0]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版。
[11]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版。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三
论述题:
1.试比较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异同。(历届考过)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为:
4)司法组织对程序法的重视不同:英美法系强调程序法的重要性,实行对抗制诉讼;而大陆法系比较注重实体法,认为程序法仅仅是适用实体法的工程,一般采用纠问式诉讼程序。
尽管有上述种种差异,两大法系之间仍有许多共同之处:
1)它们的法律本质相同;
2)传统要素接近,都是近代以前的罗马法、日耳曼法和教会法;
3)法律的指导思想相同;
4)法律背后的经济和意识形态等也都相同。
2.美国法与英国法的联系和区别。(历届考过)
美国法与英国法同属普通法系,两者有着天然联系。
2)法律风格的一致:英国和美国一样也遵循“先例原则”,法院创造的先例对以后的同类案件具有拘束力;在审判风格上,同英国一样,美国也采用归纳法推理方式。此外,美国继承英国法关于法律分类的传统,不采用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方式。
美国法又具有不同于英国法的特质,它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表现为:
3)判例法与制定法并重,学理和实践互补。美国法较之于英
4)法律解释的灵活性。
6.结合普通法的特点试述英国法的历史地位。
英国是普通法系的发祥地,普通法系的许多重要原则和制度都来源于英国的法律传统。相对于大陆法系而言,普通法系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2)以日耳曼法为历史渊源:
3)法官对法律的发展举足轻重:4)以归纳法为法律推理方法:5)在法律体系上部严格划分公法和私法: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四
《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反乌托邦主题描绘的是反面的理想社会。《美丽的新世界》矛头主要指向所谓的科学主义,描绘了科学主义的乌托邦。其中乌托邦种种不合理的制度,是对现代人类发展趋势的反讽。赫胥黎通过三个层面的人物经历揭示了乌托邦文明的虚伪,成功地瓦解了乌托邦的神话。该书不仅在思想上反映了赫胥黎对人类发展趋势深刻独到的见解,在艺术上也突破了传统乌托邦小说流于说教的弊病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长期以来,对于《美丽新世界》的评价有许多。无论是从作品结构、主题、创作手法、语言特点都有很多相关的评论。在这部小说发表之初,各方就对其反应不一。威尔斯认为这部作品是对科学的背叛,赫胥黎没有权利背叛未来。还有一些评论者认为这部作品缺乏想象力,赫胥黎是在借小说发泄对社会的不满。他说:“美丽新世界是赫胥黎先生的老的原理的颠倒。
厌恶今天的世界,他想象了一个遥远未来的科学的完美的世界,并且发现它同样令人不快。”与许多评论者对这部小说失望的观点相反,维斯特看到《美丽新世界》在政治上的讽刺意义。她认为这部小说是对苏俄和美国社会的讽刺,同时她认识到这部小说的人道主义主题。虽然评论家对这部小说褒贬不一,作为一部优秀的反乌托邦题材的小说,还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本文主要通过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的理论基础,对该书进行深刻的分析。
在该书的情节构筑上,介入了三种不同价值层面的文化:以印第安部落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约翰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和以乌托邦为代表的未来文化。这三种文化在相互交叉,相互对立的矛盾冲突中,逐渐使乌托邦的神话瓦解,实现了对现代文化的反讽,树立了该书的反乌托邦的主题。本文的冲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在琳达脱离了乌托邦社会闯入野人居住区之后。乌托邦的价值观念被置于原始价值层面上接受检查。另一个就是约翰的出生方式就是对乌托邦文明的一个挑战。
经过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未来的新世界并不美妙,而一步步构筑这个未来的现实也不容乐观。读者在对乌托邦感到失望的同时能熬不费力地发现现实世界正以多快的速度向这个乌图邦演变。而作者在100多年前的预言在今天有些已经成为了现实。通过这部作品看当今社会不得不引发我们对高科技日益成熟的今天的深刻思考。
本文主要从社会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人物几个方面分析,揭示人在高科技面前自然属性消失人的理性泯灭和人造世界替代自然界所产生的严重后果。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当今人类物质享乐至上,盲目崇拜科学技术,精神生活匮乏的处境与走向。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社会背景、作者生平、具体情节,深层挖掘人们内心深处渴望回归自然的愿望以及人们现在的处境。使得分析更全面、透彻。虽然在此书中新世界所带给人们的是失去自我,完全受控于高科技技术,但是现实生活中证明了现代科学技术是自由的推动者而不是枷锁。在这一点上赫胥黎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科学技术给社会结构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对社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曹莉、《永远的乌托邦:西方文学名著导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7
赫胥黎、《美妙的新世界》、孙法理,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张隆溪、《乌托邦、世俗理念与中国传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7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五
第一章:原始、古代美术(从史前到古代罗马三万年)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罗马人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古罗马人的艺术才能在建筑中得到充分体现.古代希腊和罗马艺术奠定了西方古典艺术传统的基础,也达到了古代美术史的巅峰。
第一节:原始美术
三:新时期时代美术:巨石建筑。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拦“斯通亨治”。以其雄伟的环形结构、嘴角的庄严肃穆和悲剧性的壮美而引人瞩目。
第二节: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指在近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直到公元前538年被并入波斯帝国为止。分为四个时期: 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古巴比伦时期:汉莫拉比法典 亚述时期。新巴比伦时期。
第三节:古代埃及美术 一:美术特点:
埃及是古代奴隶制专制国家的典型代表金字塔的社会结构。法老、大臣、平民、奴隶。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服务的,作用是歌颂王权,巩固奴隶主国家的政权,强调等级制度。特点为规模宏伟。宗教对埃及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艺术大多为死者服务。埃及艺术形式在3000年间基本稳定不变。总的说是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地理位置封闭。与外界隔绝造成了文化发展上的单一状况。二:古王国美术:
第四节:爱琴美术,古代希腊美术
一、爱琴美术
二、古代希腊美术
菲迪亚斯:《命运三女神》。他设计了雅典卫城建筑。创作了卫城中的大量雕刻和装饰浮雕。发展了米隆的成就,在写实方面达到了更高的境地。他追求的是一种理想风格,其作品创造了典雅、肃穆的形象,是古典雕刻的理想典范。
波留克列特斯:《持矛者》
普拉克希特列斯:《赫尔墨斯与小酒神》 4希腊化时期
《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拉奥孔》
第五节:古代罗马美术
罗马人是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模仿者 希腊艺术主要用于敬神,围绕神庙和祭祀、纪念活动进行创作,带有理想化的色彩。罗马人的艺术则大多数是以给帝王歌功颂德、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的生活需要为目的的。
总之,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精致的。罗马艺术是实用主义的,享乐的,强调个性的、宏伟壮丽的。
罗马美术的主要成就是建筑。斯洛西姆竞技场。代表了罗马建筑的顶峰。凯旋门是古罗马的主要建筑。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美术(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这段时间成为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
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
第二节:拜占庭美术。(公元5世纪到15世纪)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
第三节:蛮夷艺术和加洛林美术 第四节:罗马式美术
第五节:哥特式美术(意大利文艺复兴学者把12到15世纪之间的艺术称为哥特式艺术。)是中世纪艺术发展的一个顶点。
建筑:最著名的法国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教堂(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巴黎圣母院
米兰教堂
第一节: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 一:开端
温布里亚画派
帕都亚画派
三:兴盛期(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
四:威尼斯画派:
贝利尼:被认为是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乔尔乔涅 提香
五:样式主义(是16世纪初出现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艺术风格,后发展到欧洲其他地区,上承文艺复兴下启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主要流行于16世纪20年代至16世纪末)艺术特点是技巧十分精湛,但追求的是其一刺激的效果,而不是宁静与和谐。样式主义往往采用不符合常理的幻想式构图,喜欢表现裸体。人比例常常是夸张变形的。画面人物众多,但姿势扭曲,迷恋于是用透视法。色彩往往也像画面内容一样光怪陆离,更多地是表现情绪而非只是的自然。主体有时晦涩难明,只有内行的观众才能看得懂。
第二节: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一、15世纪尼德兰绘画
康宾与杨.凡.艾克是尼德兰画派的主要奠基人。
二、15、16世纪之交的尼德兰绘画 三:16世纪的尼德兰绘画
第三节: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第四节: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一:14至15世纪的西班牙美术
西班牙文艺复兴的总的面貌是:不同于意大利,他缺乏雄厚的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不能再西班牙扎根的原因,在于西班牙的王权、贵族和教会势力太大,资本主义发展却又先天不足。由于宗教裁判所的干预,美术中很少有裸体形象,特别是对女性裸体的描绘。从绘画方面看,由于受艺术品订货人所支配,令创作题材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歌颂国王、贵族和帝国历史;二是描绘宗教故事。
第五节: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枫丹白露画派:卡隆。古赞父子
第四章:
17、18世纪欧洲美术
第一节: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
一: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
由于过分强调法则,所以学院派的画家比较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他们的作品的题材也比较狭窄,大都是描绘宗教或者神话,而对世俗生活的题材往往不感兴趣。在技法上比较偏重于素描而轻视色彩,以上这些特点都为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卡拉瓦乔与地方画派
卡拉瓦乔把目光对准下层,专门画那些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二是他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抱有批判和怀疑态度,而他这种怀疑与批判被一些人看做是叛逆的表现,所以人们把他看做是“不合群的人”
三:巴洛克美术的形成与发展
巴洛克艺术虽然不是教会发明的,但他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他最强力的支柱。特点:
1.他有豪华的特点。服务对象主要是上次人物和贵族。2.他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3.他具有运动感。运动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他的表现语言具有综合性。5.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 《阿波罗与达芙妮》
四:意大利18世纪的美术
第二节 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
鲁本斯《亚马孙之战》《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他成功的将宏伟豪华的巴洛克风格与尼德兰传统的艺术风格融合起来,形成了装饰性很强的,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画风:造型粗犷豪放,色彩炫丽响亮,笔触自由奔放,画面往往有一股澎湃的动势和热血运动的激情。
鲁本斯是以为宫廷画家,也绘有许多宗教题材的作品,主要是面向上层社会的。但综观其艺术生涯,最为可贵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世俗精神贯穿始终,作品洋溢着感人的生命力,热情讴歌了人的伟大力量和壮美永恒的大自然。他的艺术风格和成就对后世好几代艺术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三节 17世纪荷兰美术
哈尔斯: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吉普赛女郎》 伦勃朗:《夜巡》
三:荷兰小画派
1.作品的画幅偏小,适宜于市民阶层悬挂室内以装饰之用。
2.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画面上多表现妇女梳妆打扮、弹琴唱歌、读书写信或做轻微的家务劳动,表现荷兰艺术在蓬勃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格拉尔德.特鲍赫 皮特。德。霍赫 约翰内斯。维米尔。
四:荷兰风景画与静物画的艺术成就
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并木林道)迈因德特。霍贝玛
第四节 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
三、18世纪西班牙绘画
戈雅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世纪的历史感。他的民族性表现在深深扎根在西班牙的土地上,有着西班牙画家刚毅的气质。同时,他直接集成了17世纪现实主义艺术的优秀传统。他的现代性表现在画家总是跟着时代前进,用直接独特的艺术语言传达时代的音符。戈雅艺术中的实际历史感表现在他把事实的历史展示给人们看。在描绘社会和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他总是爱憎分明,充满了战斗的热情。戈雅是一位战斗的画家,正像有人说的那样:“戈雅他醉心于新的思想,但他又无法逃避这一个病魔的世界。”的确,他的一生都在向这个病魔世界进行斗争。
雕塑 当时西班牙雕刻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巴利亚多利德为中心,南派以塞尔维亚为中心。北派代表:乔治。费尔南德斯 《哀悼基督》 南派:胡。马。蒙塔涅斯。
第五节 17.18世纪法国美术
普桑《诗人的灵感》《萨宾妇女被掠》《摩西遇救》 勒布伦在造就法国统一艺术风格方面的作用是无人能比的。
18世纪的法国绘画
被称为罗可可的艳情艺术主宰了18世纪前半期。华托 布歇 佛拉戈纳尔
夏尔丹在万事崇尚奢华的路易十五时代,他沉穆凝重的静物画愈显纯美动人。
第五章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第一节 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
安格尔 大卫的学生 《大宫女》《泉》《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第二节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 籍里科 《梅杜萨之筏》 德拉克罗瓦 《自由领导人民》
第三节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美术
1848年至1870年是现实主义大放光彩的时候。宗教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无能无力和科学技术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使人们对进步充满石刻的信念,渴望在艺术中看到宗教生活的时代。
库尔贝《奥尔南的葬礼》《画室》 巴比松画派
卢梭《橡树林》为印象派的出现开辟的道路 杜比尼
马奈 《苦艾酒的嗜好者》《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 《日出印象》《草垛》《鲁昂教堂》组画《睡莲》 雷若阿 德加 西斯莱 毕沙罗
二 新印象主义(点彩派)修拉 西涅克 三 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画家们的艺术探索和追求从本质上说是对印象主义的否定。塞尚 梵高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到哪里去?》
第五节 19、20世纪初的法国雕塑
吕德《马赛曲》
罗丹《加莱义民》《地狱之门》《巴尔扎克纪念碑》
第六节 19世纪德国美术
一、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美术 佛里德里希 拿撒勒派
二、19世纪德国现实主义美术 门采尔
三、19世纪德国其他流派 象征主义 外光派
第七节 19世纪瑞典丹麦比利时美术
第八节 18、19世纪英国美术
一、18世纪的英国美术 荷加斯《文明婚姻》 雷诺兹 庚斯博罗
二、英国浪漫主义绘画 弗赛里 布莱克
三、英国风景画 四 拉斐尔前派
第九节 19世纪美国美术
第十节 18、19世纪俄罗斯美术
三、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美术 巡回展览画派
这是19十九世纪下半叶最主要的进步艺术团体,这是名称为“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简称巡回画派。巡回画派遵循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美学主张,在俄国各地举办了近50次巡回展览。画家们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上,反映人民生活、历史事件和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列宾、苏里科夫、瓦斯涅佐夫、谢罗夫成为巡回画派的中坚力量。
第六章 20世纪美术
第一节 西方美术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西方现代美术思潮与流派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他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他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
立体主义被人们看做现代主义的“分水岭”。他的出现是因为艺术受到了现代哲学、科学和机械工程学的刺激,也受到了塞尚晚期绘画中抽象视觉分析的影响,还受到非洲面具造型的启发。
主将是毕加索、布拉克。毕加索创作于1907年的《亚威农少女》被认为是第一件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
未来主义 意大利 领导者为诗人马里内蒂发表《未来主义宣言》,以浮夸的文字宣告传统艺术的死亡,号召创造与新的生存条件相适应的艺术形式,宣告未来主义的诞生。
表现主义
主要活动基地在德国。是从后印象主义演变发展而来。是对印象主义忠实地描绘现实的叛逆。他继承了中古以来德国艺术中重个性、重感情色彩、重主观表现的特点。在塑造上追求强烈的对比,追去扭曲和变形的美。
成员:基希纳、诺尔德、黑克尔、佩希施泰因、米勒
a、他的抽象艺术实践开辟了西方抽象艺术的先河,把表现主义推向成熟阶段。b、他的抽象主义理论集中在著作《关于形式问题》、《点线面》、《论艺术的精神》中。内容涉及到抽象形式的法则和美感、绘画的音乐性、创作中的偶然性等问题,值得人们思考和研究。
c、强调绘画的自律性;强调色彩的独立表现价值;主张画家的心灵体验和创造,通过非具象的形式传达世界的内在声音。
达达主义 杜尚《泉》《l.h.o.o.q》。达达主义的目的不在于创造,而在于破坏和挑战。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超现实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
托比受中国书法和艺术影响 德。库。宁
克兰也受地方书法影响
波洛克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中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是对抽象表现主义倾向的反动。将大众传媒和商业化作为艺术创作主题和动机,将艺术创作和商业图像混为一体。在创造中大量运用现成的物品,如热狗、馅饼、服装、画报、公路标志、罐头等。特点: a、利用在生活环境中接触的材料和媒介来制造大众所能理解的形象,以使艺术和工业文明相结合,并利用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报纸印刷品)加以普及。
b、这些大众通俗的艺术中有新奇活泼富有性感的内容来吸引观众注意力,刺激消费欲望。
c、波普艺术精神:能准确捕捉大众文化的内涵,用何种表现形式艺术家有广泛的自由。d、波普艺术把生活中现有的实物挪动位置、改变环境赋予新的含义,也被称为“新达达主义”。
代表人物:汉密尔顿、安迪。沃霍尔、利希腾斯坦
4、后现代主义
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等。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六
新王国时期(1560bc-1087bc),第十八王朝至第二十王朝。
这一时期的艺术以建筑和雕塑最为突出,绘画还处于初期阶段。建筑:
金字塔——法老的陵墓。王朝初期,国王和贵族的陵墓是长方形的石质建筑,石棺就放在建筑内部,这称为“马斯塔巴”。随着陵墓的扩大,一层的马斯塔巴演化成从大到小几层相叠的阶梯式金字塔,最早的金字塔是法老左塞的阶梯金字塔,兴建于公元前2770年左右。到了古王国盛期,又演变出方锥形金字塔,最为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基座四边长233米,正对东西南北四方,坡面呈52度角,致使塔高与塔底周长比等于圆周率,由230万块2.5吨重的石灰岩垒成,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却非常紧密。金字塔内部有走廊、通气管道以及存放法老木乃伊的石室。金字塔有着惊人的体量感和对称、稳定的外形,足以使站立在它面前的人们感到自己的渺小,这庞大的建筑物是“升入天堂”观念的物化。但是这种建筑方式在中王国时期被放弃,不仅仅因为它的修建是劳民伤财,也因为当时对个人得救的关心成为主要的宗教倾向,因此神庙取代了金字塔成为修建的主要对象。古埃及艺术的特点:风格稳定、等级分明,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的表现,其风格壮丽、宏伟、明确。有着严格的规范,如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雕塑:
古埃及雕塑主要作为建筑附属物存在,其程式在古王国就已经形成并沿袭下去,主要表现为:直立姿势,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着重刻画人物头部,其它部位刻画得较为简略;面部轮廓写实,表情庄严;根据人物地位的高低确定比例的大小;雕像着色,眼睛中往往镶嵌水晶、石英等物。
著名的作品有:《狮身人面像》(哈夫拉金字塔),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之一,身长约57米,面部长达5米,为法老的面像。《拉霍特普王子与其妻》(坐像),线条柔和舒展,表现了王子的性格特征以及王子妃的端庄美丽。雕像保持了原来的着色,人物眼珠由黑檀木做成。其他著名的作品还有《门考拉及其妻》、《书吏凯伊》、《村长像》(实际上是王子卡帕尔雕像)等等。浮雕、绘画:
古埃及的浮雕与绘画有着共同的程式: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横带状排列结构,以水平线划分画面;根据人物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画面充实,不留空白;有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为褐色、女子为浅褐色或淡黄色、头发为蓝黑色、眼圈黑色。古王国时期的浮雕代表作是:《纳米尔石板》、《猎河马》。
古王国起的墓室壁画:遗存数量不多,代表作是《群雁图》,以写实手法绘制,形象生动,色彩和谐动人。
古代埃及与古代两河流域艺术的特点
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有独特的成就。两河流域南部原是一片河沙冲积地,没有可供建筑使用的石料。苏美尔人用粘土制成砖坯,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为了使建筑具有防水性能,他们在墙面镶嵌陶片装饰,类似现在的马赛克。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为塔庙。是建在几个由土垒起来的大台基上,这种类似于梯形金字塔的建筑被称为“吉库拉塔”。乌鲁克神庙是塔庙的最典型的代表。
建筑:亚述人不重来世,不修筑陵墓,他们的建筑艺术仅见于豪华的宫殿。每一代国王登基都要大兴土木,建造新宫,这一时期建造了两河历史上最宏伟富丽的宫殿建筑。胡尔西巴德的萨尔贡二世宫殿是其主要代表。浮雕:亚述王宫是用大量的大理石浮雕板来装饰的,每一座王宫都用高达2米多的浮雕来记载历代亚述王的距今市讨伐、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表现了美术史上最长的历史浮雕场面,既有急电意义,又有装饰墙面的作用。亚述浮雕用极为写实得手法表现了战争、狩猎等惊心动魄的紧张场面。
4.新巴比伦美术
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巴比伦城的建筑上。巴比伦原有双层城墙,上面设有塔楼。各道城门分别用巴比伦的神抵命名,其中最重要的主门是伊斯塔尔们门。伊斯塔尔门分前后两道门,每道门有四个望楼。在大门墙上装饰着蓝色的陶砖,上面分布着横向排列的黄色、褐色、黑色陶砖组成的动物,如牛、狮子以及长着蛇头鹿身兽爪的神化动物。黄褐色的浮雕和蓝色的背景构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王宫内墙同样用彩色陶砖装饰,并先前着植物图形和狮子图案。
新巴比伦美术是庞大、豪华、富有装饰性的,但它正失去亚述美术蕴含着的那种强悍的生命力。
古埃及美术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都有辉煌的成就。埃及人想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过活”。就像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他们崇拜的大神——执掌“阴司”的奥西利斯,就同时掌管着给植物带来苏生的洪水,而奥西利斯本身,也曾是给敌人杀死,后来经他的妻儿的法术才得以重生的。所以埃及的祭司们相信:只要把法老王的遗体保存起来,他们就可以在墓室内和墓室外继续“生活”。这样产生了著名的“木乃伊”(经药物泡制、包扎和密封的尸体)以及装饰豪华的棺匣和牢固的金字塔。古埃及人的宗教思想还宣扬人的灵魂无所不在,金字塔越是庞大稳固,法老王也就可以永生不朽。有力学上说,这个底边广阔,体积宏大的方锥体,的确最为稳固,而在心理的感受上它也确实让人觉得“不可动摇”。
古埃及的雕刻和绘画的独特面貌,令人一眼就能看得出,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神和君王的崇拜,要求按照“应有”的样子,而不是实际看到的,把他们表现为尽可能地充分和完满,由此而造成了一定的格式。比如,法老王的立像常是左脚在前,坐像则必是两手搁在膝上,右手握拳左手平伸,并且保持着丝毫没有转侧的所谓“正面律”。
作品《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是古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国时期人像雕刻的惯例,用石灰岩制作的雕像通常是着色的。因男子常在户外活动,风吹日晒,故躯体涂以棕色。女子深居简出,躯体涂以淡黄色,这两尊雕像线条柔和,舒展。为追求人物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于运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动性,用铜做眼睑,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发生光辉。
《涅菲尔蒂王后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强调艺术要从理想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及其周围的世界,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倾向,努力表现出人的特性,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自然生动,脸部洋溢着活力和女性的美,完全摆脱了过去王后雕像只是强调其高贵地位的旧手法。
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阳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许多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建于公元前1800多年,占地24.28公顷,由许多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柱厅,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阿布辛贝勒神庙是埃及石窟神庙的代表作,是在尼罗河岸的一个悬崖上开凿的。神庙前耸峙着四尊高21米的摩崖巨像,这是新王国时期拉美西斯二世自己的雕像。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好像是从山崖中长出来的。
两河流域是指今伊拉克共和国境内的两条注入波斯湾的大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便是古代文明的又一发源地。远古时代.在这两条大河之间是一片广袤的平原和沼泽地带,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意思是:"两条河之间的地带”。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几乎与埃及同时开始了最初的文明,出现了楔形文字,人类在这儿定居耕种、生息繁衍。
两河流域的艺术有着自己的风貌。分为苏美尔一阿卡德时期、巴比伦时期、亚述帝国时期、新巴比伦时期、古代波斯时期等五个不同时期。
苏美尔人的雕刻较发达.留下了不少圆雕像,苏美尔时期最著名的是一件名叫“金牛头竖琴”的作品,阿卡德人统治时期留下来了一些珍贵的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萨尔贡一世的头像和纳拉姆辛石碑。巴比伦时期最著名的当数 汉漠拉比石碑。
亚述最负盛名的要数浮雕板雕刻,其中雕刻《人首翼人牛像》和浮雕《受伤的母狮》最为出名。
新巴比伦的艺术集中体现在新巴比伦城的建筑,最负盛名的主门称为伊斯塔尔门。波斯的史前陶杯非常有名。
一、比较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艺术的特点
古埃及美术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都有辉煌的成就。埃有人想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过活”。就像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他们崇拜的大神之一——执掌“阴司”的奥西利斯,就同时掌管着给植物带来苏生的洪水,而奥西利斯本身,也曾是给敌人杀死,后来经他的妻儿的法术才得以重生的。所以埃及的祭司们相信:只要把法老王的遗体保存起来,他们就可以在墓室内和墓室外继续“生活”。这样产生了著名的“木乃伊”(经药物泡制、包扎和密封的尸体)以及装饰豪华的棺匣和牢固的金字塔。
古埃及人的宗教思想还宣扬人的灵魂无所不在,金字塔越是庞大稳固,法老王也就可以永生不朽。有力学上说,这个底边广阔,体积宏大的方锥体,的确最为稳固,而在心理的感受上它也确实让人觉得“不可动摇”。
在卡夫利法老王的金字塔旁边,伏卧着高达二十米的巨大石雕“司芬克斯”——人首狮身像,这个怪物在战乱和风沙的侵袭下,其面部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所以人们常把“司芬克斯的笑容”作为一种神秘表情的同义语。
古埃及的雕刻和绘画的独特面貌,令人一眼就能看得出,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神和君王的崇拜,要求按照“应有”的样子,而不是实际看到的,把他们表现为尽可能地充分和完满,由此而造成了一定的格式。比如,法老王的立像常是左脚在前,坐像则必是两手搁在膝上,右手握拳左手平伸,并且保持着丝毫没有转侧的所谓“正面律”。
作品《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是古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国时期人像雕刻的惯例,用石灰岩制作的雕像通常是着色的。因男子常在户外活动,风吹日晒,故躯体涂以棕色。女子深居简出,躯体涂以淡黄色,这两尊雕像线条柔和,舒展。为追求人物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于运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动性,用铜做眼睑,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发生光辉。
《涅菲尔蒂王后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强调艺术要从理想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及其周围的世界,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倾向,努力表现出人的特性,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自然生动,脸部洋溢着活力和女性的美,完全摆脱了过去王后雕像只是强调其高贵地位的旧手法。
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阳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许多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建于公元前1800多年,占地24.28公顷,由许多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柱厅,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
阿布辛贝勒神庙是埃及石窟神庙的代表作,是在尼罗河岸的一个悬崖上开凿的。神庙前耸峙着四尊高21米的摩崖巨像,这是新王国时期拉美西斯二世自己的雕像。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好像是从山崖中长出来的。
在埃及东北方的亚洲的西部,位于两条大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期河,之间有一块肥沃的大平原,叫美索不达来亚,美术史家的不断发掘和研究,发现这西亚的艺术有着自己的风貌。亚述雕刻《人首翼人牛像》浮雕《受伤的母狮》。
二、古埃及艺术给古希腊美术的影响
西方雕塑的传统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古希腊雕塑却又曾经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响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原始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就是其中之一。埃及的雕塑艺术大约始于公元前4000年,建筑业的诞生,孕育了艺术装饰的萌芽。它长期保存了原始社会的残余,埃及的神话与宗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神话、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决定埃及雕刻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
埃及雕刻是为法老政权和少数奴隶主贵族服务的。由于受宗教思想意识支配,严格服从上层社会的审美观点和需要。古埃及雕刻除陵墓中一部分作品外,最有影响的还是陵前和神庙的装饰雕刻及纪念性雕刻。金字塔就是最著名的雕塑。其中最高的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前的巨大狮身人面像采用一整块巨大岩石雕成,是古代最庞大、最著名的雕刻。
埃及雕刻达到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埃及雕刻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得来的。它的雕塑艺术在古代世界美术史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古埃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永恒,而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真实的美。
希腊雕刻的题材大部分取自神话或体育竞技。当时,一些开明的统治者除致力于内政武力外,还提倡发展美术和文艺,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的几百年中,古希腊科学、文学、艺术的名家辈出成就辉煌,雕塑艺术是这个时期灿烂的文化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爱琴海上有许多小岛屿,其中巴罗斯岛盛产大理石,为雕刻提供了最好的材料。希腊雕刻就艺术风格的变化、发展而言,可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古风时期是雕刻家的训练阶段。这个时期经过雕刻家的长期探索,为后来的雕刻家开辟了道路。其中最著名雕刻家是米隆。《掷铁饼者》是他的代表作品。古典时期,希腊人的社会思想和宗教观念起了很大的变化,雕刻艺术逐渐趋向强调人物性格情感的刻画。希腊化时期,雕刻家继承了传统的技法,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特色。
古希腊的雕刻家们对人体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的写实技巧。处理衣纹线条生动流畅而有变化,不仅表现出衣服的质感,而且通过衣服表现人体的优美。希腊雕刻创造了崇高、典雅、完美的人物形象。
古罗马雕刻很大程度上是在继承了希腊雕刻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在肖像雕刻方面却有独特的贡献,这与罗马人崇拜祖先遗容的传统风俗是分不开的。
由于僧侣风俗和祭祀礼节的流行,古罗马雕刻家较多刻画着衣人物形象。罗马早期雕刻被少数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当时的雕刻家们雕刻的不少罗马皇帝的形象,是把罗马皇帝当做英雄的统帅来表现的。如梵蒂冈博物馆收藏的一尊《奥古斯都》,表现了罗马皇帝手执权杖,正在向部下训话传令的瞬间动作。
这段时间的肖像雕塑以写实的风格见长。雕刻家们善于运用夸张、概括的艺术手法,细致地刻画人物,舍去繁琐的东西,加强运动感。除此之外,古罗马雕刻家还在罗马的建筑、广场、纪念柱等上面装饰了许多圆雕和浮雕。三世纪较有名的建筑为塞普提米乌斯、谢维路斯凯旋门和卡拉卡拉的公共浴室。
一、比较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艺术的特点
古埃及美术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都有辉煌的成就。埃有人想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过活”。就像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他们崇拜的大神之一——执掌“阴司”的奥西利斯,就同时掌管着给植物带来苏生的洪水,而奥西利斯本身,也曾是给敌人杀死,后来经他的妻儿的法术才得以重生的。所以埃及的祭司们相信:只要把法老王的遗体保存起来,他们就可以在墓室内和墓室外继续“生活”。这样产生了著名的“木乃伊”(经药物泡制、包扎和密封的尸体)以及装饰豪华的棺匣和牢固的金字塔。
古埃及人的宗教思想还宣扬人的灵魂无所不在,金字塔越是庞大稳固,法老王也就可以永生不朽。有力学上说,这个底边广阔,体积宏大的方锥体,的确最为稳固,而在心理的感受上它也确实让人觉得“不可动摇”。
在卡夫利法老王的金字塔旁边,伏卧着高达二十米的巨大石雕“司芬克斯”——人首狮身像,这个怪物在战乱和风沙的侵袭下,其面部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所以人们常把“司芬克斯的笑容”作为一种神秘表情的同义语。
古埃及的雕刻和绘画的独特面貌,令人一眼就能看得出,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神和君王的崇拜,要求按照“应有”的样子,而不是实际看到的,把他们表现为尽可能地充分和完满,由此而造成了一定的格式。比如,法老王的立像常是左脚在前,坐像则必是两手搁在膝上,右手握拳左手平伸,并且保持着丝毫没有转侧的所谓“正面律”。
作品《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是古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国时期人像雕刻的惯例,用石灰岩制作的雕像通常是着色的。因男子常在户外活动,风吹日晒,故躯体涂以棕色。女子深居简出,躯体涂以淡黄色,这两尊雕像线条柔和,舒展。为追求人物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于运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动性,用铜做眼睑,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发生光辉。
《涅菲尔蒂王后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强调艺术要从理想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及其周围的世界,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倾向,努力表现出人的特性,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自然生动,脸部洋溢着活力和女性的美,完全摆脱了过去王后雕像只是强调其高贵地位的旧手法。
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阳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许多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建于公元前1800多年,占地24.28公顷,由许多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柱厅,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阿布辛贝勒神庙是埃及石窟神庙的代表作,是在尼罗河岸的一个悬崖上开凿的。神庙前耸峙着四尊高21米的摩崖巨像,这是新王国时期拉美西斯二世自己的雕像。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好像是从山崖中长出来的。
在埃及东北方的亚洲的西部,位于两条大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期河,之间有一块肥沃的大平原,叫美索不达来亚,美术史家的不断发掘和研究,发现这西亚的艺术有着自己的风貌。
亚述雕刻《人首翼人牛像》浮雕《受伤的母狮》。
二、古埃及艺术给古希腊美术的影响
西方雕塑的传统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古希腊雕塑却又曾经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响过。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原始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就是其中之一。埃及的雕塑艺术大约始于公元前4000年,建筑业的诞生,孕育了艺术装饰的萌芽。它长期保存了原始社会的残余,埃及的神话与宗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神话、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决定埃及雕刻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
埃及雕刻是为法老政权和少数奴隶主贵族服务的。由于受宗教思想意识支配,严格服从上层社会的审美观点和需要。古埃及雕刻除陵墓中一部分作品外,最有影响的还是陵前和神庙的装饰雕刻及纪念性雕刻。金字塔就是最著名的雕塑。其中最高的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前的巨大狮身人面像采用一整块巨大岩石雕成,是古代最庞大、最著名的雕刻。
埃及雕刻达到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埃及雕刻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得来的。它的雕塑艺术在古代世界美术史留下了灿烂的一页。
古埃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永恒,而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真实的美。
希腊雕刻的题材大部分取自神话或体育竞技。当时,一些开明的统治者除致力于内政武力外,还提倡发展美术和文艺,在公元前6世纪以后的几百年中,古希腊科学、文学、艺术的名家辈出成就辉煌,雕塑艺术是这个时期灿烂的文化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爱琴海上有许多小岛屿,其中巴罗斯岛盛产大理石,为雕刻提供了最好的材料。希腊雕刻就艺术风格的变化、发展而言,可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古风时期是雕刻家的训练阶段。这个时期经过雕刻家的长期探索,为后来的雕刻家开辟了道路。其中最著名雕刻家是米隆。《掷铁饼者》是他的代表作品。古典时期,希腊人的社会思想和宗教观念起了很大的变化,雕刻艺术逐渐趋向强调人物性格情感的刻画。希腊化时期,雕刻家继承了传统的技法,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特色。
古希腊的雕刻家们对人体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的写实技巧。处理衣纹线条生动流畅而有变化,不仅表现出衣服的质感,而且通过衣服表现人体的优美。希腊雕刻创造了崇高、典雅、完美的人物形象。
古罗马雕刻很大程度上是在继承了希腊雕刻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在肖像雕刻方面却有独特的贡献,这与罗马人崇拜祖先遗容的传统风俗是分不开的。
由于僧侣风俗和祭祀礼节的流行,古罗马雕刻家较多刻画着衣人物形象。罗马早期雕刻被少数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当时的雕刻家们雕刻的不少罗马皇帝的形象,是把罗马皇帝当做英雄的统帅来表现的。如梵蒂冈博物馆收藏的一尊《奥古斯都》,表现了罗马皇帝手执权杖,正在向部下训话传令的瞬间动作。
这段时间的肖像雕塑以写实的风格见长。雕刻家们善于运用夸张、概括的艺术手法,细致地刻画人物,舍去繁琐的东西,加强运动感。除此之外,古罗马雕刻家还在罗马的建筑、广场、纪念柱等上面装饰了许多圆雕和浮雕。三世纪较有名的建筑为塞普提米乌斯、谢维路斯凯旋门和卡拉卡拉的公共浴室。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七
近期通过查阅国外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的网站和供应目录,发现国外供应商资源信息量很大,与前几年有较大变化。近年来,国外学前教育装备的供应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前教育装备与课程高度融合
现今国外的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网站一改过去仅仅销售玩教具和设备设施的情况,增加了很多幼儿园教师使用玩教具的教案。教案中有详尽的教育活动目标、需要的玩教具材料、可下载的教学图片集、教育活动建议等。供应商为幼儿教师组织俱乐部活动,还为教师设有工作坊,制作教学需要的用具。供应商还在门店为幼儿举办活动,并为活动提供免费的工艺材料。
供应商网站上不仅为教师供应幼儿园的设备设施、玩教具,也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组织社区活动,向家长提供幼儿在家庭中使用的玩教具和游戏材料。
2强调玩教具的安全性能
国外的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非常注意玩教具的安全卫生问题,如为幼儿提供安全帽,为婴儿提供的地毯标明符合环保标准和消防要求,幼儿玩的沙子标明符合astmd4236标准,玩教具还标明材质和清洗、保养要求。
在幼儿园设备设施安全方面,某家幼儿园大型运动器械供应商在网站上承诺所销售设施设备的安全性能达到多国的安全标准,可以确保幼儿的安全。幼儿园可以在网站上告知供应商本园运动场地的数据信息,提供他们需要的运动器械主题(城堡、自然、航海),需要的运动器械种类(钻爬、攀登、秋千、滑梯),提出自己喜欢的设计方案。这样,供应商就可以帮助幼儿园设计运动器械在场地中的位置、各个器械的距离、场地中地面的材质和排水系统。供应商确保维修和应急车辆可以直接进入幼儿园的游戏场地,保证教师的视线可以观察到运动场中的每一个幼儿,让运动区有适宜的日照,器械上也有适当的遮挡,防止幼儿在运动时过度晒伤。
3装备服务全程化、全面化
服务内容全面、要求周到便捷、专业化国外的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不仅注重产品售前宣传、选购、寻价,还注重产品售后的维护、保养,装备服务全程化。供应商在与幼儿园的合同条款和保修证书中特别申明:确保在产品售后定期对所售产品进行维护、检查,做好检查和维护的记录,奉送维修套件。供应商还为幼儿园制订个性化的设备维修计划,如幼儿如果在幼儿园购买的运动器械上做了涂鸦,供应商负责重新油漆,并做好零件的更换,保证运动器械的安全性能。供应商还对幼儿园公用设施,如天然气、水电线路、休息区的长凳、野餐桌、厕所等设计提供帮助。供应商的服务内容还包括帮助幼儿园控制支出、简化申报事项、实现“绿色幼儿园”目标、在线订单跟踪和管理、安全快速安装设备设施等。
赵媛、张鹏在调查中发现,在我国,很多户外大型玩具生产经销商“没有参与到相关售后服务过程中,既没有对教师进行安全培训,也没有对玩具进行定期维护,导致玩具经常出现损坏情况。幼儿园希望能与相关生产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证定期交流沟通,共同维护,有效延长户外大型玩具的使用寿命”。幼儿园在购买装备时,应在销售合同中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要求供应商达到这些标准的要求,如引用《无动力类游乐设施儿童滑梯》(gb/t27689-)、《无动力类游乐设施秋千》(gb/t28711-)标准,真正发挥标准作用。合同中可以要求供应商按照标准要求定期检查装备的质量,并做好修缮工作,这样可以使幼儿园的利益得到保护,并保障幼儿的安全。装备部门也应向国外的供应商学习,从招标采购开始做装备的全程化管理,帮助幼儿园做好装备的维护工作。
装备中信息技术内容增加国外的供应商供货目录中,有一些专门为幼儿园设计的信息化设备、软件等,如为幼儿设计的计算机显示器,色彩和外形更符合幼儿需要,软件的设计也适于幼儿操作。
供应商还有移动互联网服务,幼儿教师可以方便地用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安装免费的应用程序,访问供应商的网站,网上有为幼儿园教师做的专栏,教师注册为会员后,可以为教师提供专业的服务。
注重幼儿园环境的整体设计国外的供应商网站有专门为幼儿园提供的整体环境设计。教室的环境设计色彩柔和,色系的选择也更适于幼儿。相比于我国的幼儿园环境设计方面,一些幼儿园的环境色彩炫目、纷乱,色彩饱和度较高,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心绪不宁,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国外供应商为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不同教室的环境设计,如有婴儿教室、学步期婴幼儿教室、自然教室、特殊教育教室等专业教室的3d效果设计图,有专业的设计师根据幼儿园预算做活动室墙壁、地面的色彩设计,地毯、家具设计,以及专用设备的设计。家具设计有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或混龄幼儿共同使用的家具,家具的左端是低龄幼儿的矮桌、矮椅,中部是正常幼儿的桌椅,而右端的桌子为特殊儿童轮椅高度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的幼儿在同一班级活动的需要。
我国幼儿园中家具的配备存在幼儿桌椅尺寸普遍不适合的情况,很多幼儿园的家具配备没有达到我国《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28007)要求。在这方面,国外供应商提供了多种家具设计方案,以期让班级中的幼儿有更多交流机会,而且不会发生碰撞事故,我国幼儿园家具的配备方案较少。对比我们应予重视,改进幼儿园的家具配备,为幼儿配备适合的家具。
个性化标签制作服务,方便教师使用国外的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还为教师设计了网页上自助制作标签的服务。标签有幼儿名签、活动区标识、玩具材料收纳标识、角色标识等多种。幼儿教师可以在网上自己制作幼儿名签,贴在幼儿衣柜、床、饭盒、水杯架等处。活动区标签、玩具材料标签可以贴在幼儿活动区和教室墙壁,教师的工作更轻松,标识更整齐、美观,由于标签图案组合多样,教师可以用这些图案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室环境。
供应商网页上为幼儿制作了一些幼儿角色标签:喂鱼员、领队员、气象观察员、升旗员、新闻报道员、餐厅服务员、清洁员、睡眠室小助手(帮助老师和小朋友搬床)、小园丁、灯光师(帮助小朋友开灯)、守门员(帮助小朋友出门时拉住大门)、邮递员、宠物饲养员、玩具发放员、图书管理员。这些标签就像幼儿头饰一样,可以帮助幼儿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培养他们的角色意识,标签也方便教师和其他幼儿督促承担“工作”幼儿,完成好自己的任务。
4全纳教育理念下的学前教育装备供应
学前教育的范围从3~6岁扩展到现在的0~6岁,国外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目录中加入了低幼和特教内容。相关内容有专门为婴儿设计的软垫、镜子,适合特殊儿童使用的玩教具和设备都加上了特别的标记。供特殊儿童使用的设备设施不仅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还增加了心理治疗的内容,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生活,如在轮椅上增加发球的设备,可以让一个残疾儿童坐在轮椅上和几个正常儿童打球。有供幼儿游戏时使用的人偶,还有让正常儿童体验盲童感觉的蒙眼游戏等,这样可以培养残疾儿童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残疾儿童的自信,让正常儿童更好地关爱特殊儿童,以及培养正常儿童对残疾儿童的包容。
国外学前教育装备供应商网站专门为特殊儿童或是有特别需要的儿童,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发育迟缓儿童、诵读困难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供应商还设置专门的版面为这些儿童的家长提供他们随班就读的学习策略。
我国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要求:“鼓励农村残疾儿童就近接受教育。积极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个残疾儿童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国外的这些理念和做法给我们积极的启示,应进一步加大装备服务力度,帮助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健全我国的关爱服务体系。
5供应商为幼儿提供种类多样,安全、卫生、环保的游戏材料
半成品材料增多近年来,国外学前教育装备供应目录中半成品材料增多,方便幼儿教师使用。供应商提供没有上色的纸灯笼、纸制面具、裁切好的彩纸、纸条、木质相框、纸盒、纸质花盆、制作布偶的简易棉布口袋、装羽毛球的纸筒等。有些材料很有创意,如有一种塑料棍,棍的一端有螺纹的设计,教师可以把大可乐瓶切掉一半,把棍子有螺纹的一端拧在大可乐瓶口上,棍子和可乐瓶就可以组合起来,做成打球的小型运动器械。与我国不同的是,国外供应商提供的半成品材料有一部分是工厂的半成品,没有使用过,如胶带上的纸芯、卫生纸的纸筒等。我国的自制玩教具是教师、家长捡来用过的废旧物品,与我国的自制玩教具材料相比,国外的半成品材料更清洁,更符合卫生、环保标准,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劳动。
有研究表明:我国农村由于缺少玩教具,教师经常自制玩教具供幼儿使用。农村幼儿园自制玩教具使用购置材料的占52.1%,使用废旧材料的占37.5%,使用自然材料的占10.4%。据调查,城市中幼儿教师、园长购买的材料也很多。这些材料的来源多是小商品市场,质量不好保证,有些难以达到安全卫生的要求,而零星的购买费时费力又不经济。装备供应部门应当借鉴国外供应商的做法,为幼儿园组织招标采购专门定制的半成品材料,经过检测合格后,批量供应给幼儿园使用。
感知材料种类丰富国外供应商为幼儿提供的感知觉材料种类丰富。为了让幼儿感知多种材质,有木质、竹质、塑料、聚氨酯、纸质等多种材质的积木,有多种材质的画笔,纸张的种类也特别丰富,手工纸有各种木材、动物皮毛、羽毛、石头、树皮等多种纹样,这些材料为幼儿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感知体验。
多元文化材料多为了让幼儿了解多样文化,与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小朋友友好相处,国外的供应商专门制作了多种皮肤颜色(白、黄、褐、黑)的纸张、多种人体肤色的棉布料,有多种肤色的偶人供幼儿游戏时使用,还提供多种文化背景人物的服装。我国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地、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也应开发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元文化材料,供幼儿教育活动使用。
生态教育材料多样为了让幼儿走向大自然,感受不同的生态环境,供应商设计了不同生态环境的材料包,为幼儿提供不同生态环境的图片、材料、工具,供幼儿在户外自然活动时使用,如捕捉昆虫的网、昆虫盒、蝴蝶笼箱、镊子、观察镜等。所有的材料包都有详细的使用说明书,说明书中有教学活动案例、制作标本步骤、注意事项等信息,教师不用备课就可以使用。
目前,我国幼儿园正在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且正值学前教育装备的配备高峰,国内供应商应当汲取国外供应商的经验,围绕幼儿教师、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为幼儿提供游戏活动材料,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要求,做到安全、卫生、环保,确保做好学前教育装备工作。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八
《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反乌托邦主题描绘的是反面的理想。《美丽的新世界》矛头主要指向所谓的科学主义,描绘了科学主义的乌托邦。其中乌托邦种种不合理的制度,是对现代人类发展趋势的反讽。赫胥黎通过三个层面的人物经历揭示了乌托邦文明的虚伪,成功地瓦解了乌托邦的神话。该书不仅在思想上反映了赫胥黎对人类发展趋势深刻独到的见解,在艺术上也突破了传统乌托邦流于说教的弊病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长期以来,对于《美丽新世界》的评价有许多。无论是从作品结构、主题、创作手法、语言特点都有很多相关的评论。在这部小说发表之初,各方就对其反应不一。威尔斯认为这部作品是对科学的背叛,赫胥黎没有权利背叛未来。还有一些评论者认为这部作品缺乏想象力,赫胥黎是在借小说发泄对社会的不满。他说:美丽新世界是赫胥黎先生的老的原理的颠倒。厌恶今天的世界,他想象了一个遥远未来的科学的完美的世界,并且发现它同样令人不快。与许多评论者对这部小说失望的观点相反,维斯特看到《美丽新世界》在政治上的讽刺意义。她认为这部小说是对苏俄和美国社会的讽刺,同时她认识到这部小说的人道主义主题。虽然评论家对这部小说褒贬不一,作为一部优秀的反乌托邦题材的小说,还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本文主要通过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的理论基础,对该书进行深刻的分析。
在该书的情节构筑上,介入了三种不同价值层面的文化:以印第安部落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约翰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和以乌托邦为代表的未来文化。这三种文化在相互交叉,相互对立的矛盾冲突中,逐渐使乌托邦的神话瓦解,实现了对现代文化的反讽,树立了该书的反乌托邦的主题。本文的冲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在琳达脱离了乌托邦社会闯入野人居住区之后。乌托邦的价值观念被置于原始价值层面上接受检查。另一个就是约翰的出生方式就是对乌托邦文明的一个挑战。经过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未来的新世界并不美妙,而一步步构筑这个未来的现实也不容乐观。读者在对乌托邦感到失望的同时能熬不费力地发现现实世界正以多快的速度向这个乌图邦演变。而作者在100多年前的预言在今天有些已经成为了现实。通过这部作品看当今社会不得不引发我们对高科技日益成熟的今天的深刻思考。
本文主要从社会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人物几个方面分析,揭示人在高科技面前自然属性消失人的理性泯灭和人造世界替代自然界所产生的严重后果。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当今人类物质享乐至上,盲目崇拜科学技术,精神生活匮乏的处境与走向。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社会背景、作者生平、具体情节,深层挖掘人们内心深处渴望回归自然的愿望以及人们现在的处境。使得分析更全面、透彻。虽然在此书中新世界所带给人们的是失去自我,完全受控于高科技技术,但是现实生活中证明了现代科学技术是自由的推动者而不是枷锁。在这一点上赫胥黎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科学技术给社会结构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对社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曹莉。《永远的乌托邦:西方文学名著导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7。
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
赫胥黎。《美妙的新世界》。孙法理,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王小波,《代价论》、乌托邦与圣贤,《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选》。北京:中国年出版社,1997。
张隆溪。《乌托邦、世俗理念与中国传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7。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九
《小妇人》是外国文学的代表之一,对于我国文学创作而言也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文学史的进步和发展。小说通过讲述几位女性的生活故事,表达了期待女性独立的愿望,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小妇人》主要内容介绍
该部作品的故事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当时有位马奇先生住在新英格兰小镇上,后来赶到战场成为了随军牧师。他家中有四个女儿,还有一位妻子。当他去了战场以后,妻女都过得十分艰苦,但她们都有着积极乐观的精神。她们乐于助人,经常帮助邻居赫梅尔一家。虽然作为女性的她们,也有着爱美之心,渴望能够过上优渥的生活,可以天天穿美丽的服装,吃好吃的食物。在这样贫困潦倒的生活中,她们对将来充满了幻想,不管现实如何残酷,她们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面对命运的种种挑战。小说的前半部分写了马奇一家在战争时期的家庭生活情况,后半部分则讲述了当马奇赶去战场之后他的妻女追求幸福生活的经历。大女儿叫做梅格,她天生爱打扮,对爱情有着浓厚的期望。二女儿叫做乔,性格独立,文笔很好。三女儿叫做贝思,是一位听话的乖乖女,十分讨人喜欢。小女儿叫艾美,非常喜欢画画。小说讲述了这四位女儿逐步成长的故事,也描写了她们追逐幸福的过程。其突出表达了人的尊严以及自强自立的个性,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喜爱。
二、《小妇人》的写作特征
1、将解放女性作为目的。这部小说的写作背景是美国夫权统治时期,那时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较低,基本都是为了家庭而牺牲自己的全部。这样的传统思想禁锢了女性的个性发展,也阻碍了女性的精神成长。作者意识到了当时社会存在的这一问题,所以决定创作这部作品,希望可以促使女性得到解放,让其发挥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小说中塑造了几个追求梦想和独立的女性形象,并且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四姐妹虽然在艰苦的生活中挣扎,但都在积极寻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即使在现实中碰到种种难关,但皆能坚持下去,成为新时代女性。马奇的妻子是一位颇有威望的女性,她的生活自律而活跃,最终她和自己的几位女儿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这部小说看似平淡,实则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在女性地位不受重视的当时,该小说的创作将解放女性作为目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具有独特的形式。在当时的背景下,社会对于优秀女性的定位就是贤妻良母,这种传统思想阻碍了女性的发展。所以,作者写下这部小说,希望借此唤醒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意识,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该部小说的创作形式比较独特,为读者构建出一个有一个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都有着各自的主见,不为生活的困难所屈服。这是一部以家庭日记作为基本表达形式的作品,讲述马奇夫人及四个女儿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小说将马奇一家的生活日记作为主要线索,逐步铺展开来,记载了每个人的不同经历,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得呼之欲出。这样的创作形式在当时属于文学领域的创新形式,可以说是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先河。该写作形式具有贴近生活的优点,能够更为深入地表达出文中的主题思想。
3、具有现实意义。男女平等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这种矛盾就开始凸显,乃至于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之后,为了提高女性的地位,不少有关解放女性的文学作品先后出现,而《小妇人》就是其中之一。该部作品较为深刻的体现了解放女性思想的需求,点醒了许多处于困惑中的传统女性。小说中的四姐妹都经受了情感的纠葛,在这之中又表现出了独立和坚强。这对于当时禁锢女性思想的社会背景而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该部小说的写作特点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4、女性多于男性。小说中重点讲述的是马奇夫人及其四个女儿的故事,对于女性的描写明显多过对男性的描写。男性形象主要有马奇先生和劳伦斯等,但是出现的频率都比较低。即便有男性形象出现,也是为了对女性形象进行烘托。比如马奇先生病重时,是他的妻子对他悉心照顾,才慢慢恢复了健康。劳伦斯先生由于痛失爱女而受了严重打击,是在贝思的关心下他才逐渐走了出来。由此可见,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描写并不高大,着重突出的是女性的乐观和坚强。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她们也积极乐观地面对。这也是该部作品的写作特点之一。
三、结束语
《小妇人》是一部倡导女权的作品,其通过讲述马奇夫人与四位女儿的故事,表达了女性的乐观和坚强,呼吁女性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发扬自己的个性。小说具有许多特点,比如将解放女性作为目的,具有独特的创作形式,现实意义浓厚并且女性多于男性。其能够唤醒女性的潜在思想,最终促进社会的进步。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十
“面向事实本身”,寻求认识的绝对自明性,这是胡塞尔毕生所追求的.目标,然而最后证明他失败了.因为他仍没有摆脱知性思维的困境,所以他的意向性结构依然是一个预先设定.在中国先秦哲学中,由于立足于生存论立场,对本体的把握最初就建立在自明性基础上,它是儒家通过“忠恕”原则建立的类的情感或道家作为直觉中的境界,与本体通而为一.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说中国先秦哲学具有现象学意义.既然哲学本源于人的生存需要,那么本体的明证性就只能在生存论中,而不在知识论中,这是中国先秦哲学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作者:薛俊清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长春,130012刊名:长白学刊pku英文刊名:changbaijournal年,卷(期):2000“”(4)分类号:b22关键词:自明性知性思维忠恕直觉生存论外国哲学史论文篇十一
众所周知,高中的语文教育在我国现代教育阶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在高中语文中,也包含了丰富的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学习这些文学作品成为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一个媒介。在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的是赏析外国优秀作家以及他们的文学作品。
1、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中的外国文学学习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等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这个问题。该篇文章主要是根据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在外国文学作品教授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概述,浅谈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改进之法和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于高中语文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教授能够提供帮助。
1、1作品的选择没有体现出文学史的整体性
从当前高中语文的国外文学选材来看,并没有将文学发展的整体性考虑进去,只是单纯的截取某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学生无法深切的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而且并没有对外国文学进行流派区分,所涉及的作家及代表作品也比较少,这样来看显得很不合理。高中的语文教材对于选入的文学作品主要是依据专题来编排,即使选入了巴尔扎克、屠格涅夫以及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因为编排地很散,所以并不能体现出外国文学发展的整体性。
1、2教师外国文学素养有所欠缺
很多时候,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很少有再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对于西方的哲学论著、美学史的学习也很缺乏。长此以往,教师对外国文学的阅读量下降,导致自身的外国文学素养下降,在课堂中不能很好的给学生讲解外国文学,无法带动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激情,这种现象在目前的高中语文的外国文学教授过程中很常见,也是当前教学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1、3学生的学习动机失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这样不会有很好的收获的,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和敷衍了事,从而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有不少家长认为读课外书就是读闲书,是不认真学的表现,就会很排斥学生去阅读课外书,在学生自己的努力得不到情况下,这样会打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积极主动性。
2、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改善策略
2、1外国作品的讲解要有取有舍
现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入量很大,在文章编排方便,也很集中,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目标,灵活的掌握上课顺序,在对文章讲解的时候应当讲究取舍,对于类似的文章可以合并上课等。例如,在高中语文一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教材中,总共入学了三篇外国文学作品,分别是《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以及《真正的英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对前两篇文章进行重点、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充分地认识到外国先贤所表现出来地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鼓舞学生学习和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共鸣,这样对于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有帮助,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因此而提高。
2、2提升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
语文是很具有人文精神的一门课程,也是最能影响人道德品质的一门学科。作为一名语文课的授课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以及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掌握程度,对要讲授的课程应熟记理解透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掌握外国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规律,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好的把握整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情,不让学生感到枯燥。
2、3调整学生学习动机,鼓励自主学习
通常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实施一些适当的奖惩手段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整,让学生的学习动机从避免失败上升到获得成功,巩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拥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能否学好外国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之一,也可以从中看出学生的学习是否稳定。其实,不论我外国的文学作品还是中国的文学作品,从其发展的本质来看,其核心都是人为书写。因此,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学生应当降低学习动机中出现的功利性,要更多的去体会认为主义精神,这样才是一个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良好态度。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外国文学作品所包含的实际价值,例如精神品质等,以此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热情地投入文学学习之中,进一步地提高外国文学素养。
2、4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
实践出真知,而对教学改革的正确的认识与实践对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高中语文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理念需要更新,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这种正确的教育意识能够引导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影响我国的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新型的教育理念与社会的发展以及世界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与我国社会对教育发展蕴含的人才培养的观念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时代在进步,教育观念也该时时更新。在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教授过程中经常会采用一些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以及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所以需要采用其他的方式教授。
【结语】
总而言之,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逐渐增加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的比重,虽然目前在面对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问题,这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当地拓展讲解外国文学作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弥补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调整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以全身心的热情投入到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中,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十二
作为一种思潮,唯美主义历史悠久。往上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即便是今天,唯美主义也仍旧在启发着当代艺术思潮。
在古希腊时期,卡利马科斯曾创造出一种 亚历山大里亚诗体 ,被认为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最早起源。在后来的古罗马晚期诗歌和文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18世纪,康德首先提出审美活动的独立性,这是从理论上论证唯美主义的开端。康德之后,莱辛、歌德、席勒等人也对唯美主义进行探讨,而19世纪戈蒂耶 为艺术而艺术 (art for art s sake)的口号推动了唯美思想明确理论体系的建立。美国诗人、作家爱伦坡在《诗的原理》中响应 为艺术而艺术 的口号,英国的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亦积极回应戈蒂耶的主张。在19世纪的英国,唯美主义两次达到高潮,王尔德是这一思想的中坚代表,是继承者亦是实践者。
唯美主义者反抗社会功利、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强调超然于生活的艺术纯粹、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们尖锐批判物质社会,倡导应享受美的形式,充分享受个性。作为欧洲文艺思潮中有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对唯美主义的研究从来是艺术理论探讨的重点话题。
唯美主义的特征在于 超现实、超道德和无目的性 ,所谓超现实是指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高于生活 ,正如王尔德所说, 生活模仿了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 ;艺术可以反映道德,但艺术是纯粹的,仅受艺术家道德观念的影响,艺术本身并无道德与不道德之分;而 所有的艺术都是无用的 (all arts is quite useless),不应该被利用来获得任何经济或社会效益,或者巩固道德的地位。
唯美主义与功利主义观点相对,不仅开拓了题材,也建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王柯童,曾海珠,,p68)。但对唯美主义理论的批评也不少见,比如有学者认为唯美主义 反对为教义而艺术,这是进步的,但是他们矫枉过正,宣扬艺术并非来源于生活,力图以艺术来美化生活,颠倒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是艺术脱离现实,这又注定是行不通的 ;并且 由于过分强调超道德而陷入感性崇拜,反而使美庸俗化 。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张莉、刘晓茜,2015,p38-39)
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界影响也很深远。20世纪初,随着林纾等人译介的西方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在中国问世,唯美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本土。周作人对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的译介是唯美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端,随后陈独秀对王尔德喜剧《莎乐美》的介绍,及代表五四新文化的《新青年》、《新潮》杂志对王尔德作品及其生平介绍,使中国现代文坛出现一股 王尔德热潮 ,还有朱维基翻译的《谎言与颓败》,林语堂翻译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以及梁实秋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等等,将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思想的译介和初步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20世纪90年代,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又受到中国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的重视,认为唯美主义虽然 唯心 ,却明确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然 极端 ,却构建了真、善、美相结合的审美观;虽然 片面 ,却主张艺术与现实的关联,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本选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选题撰写框架
拟参考的书目
专著:
[1] 王佩兰.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m]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龚翰熊. 欧洲小说史[m]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3] 徐葆耕. 西方文学之旅[m] .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
[4] 薛家宝. 唯美主义研究[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期刊:
[5] 宫昀. 王尔德《道林 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体现[ j] . 考试周刊,2015(11)。
[6] 田红燕. 王尔德的艺术和人生[ j] . 聊城大学学报,2015.
[7] 张介明. 从《道林 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j] . 外国文学研究, 2015, (4) .
[8] 傅琦.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7)。
[9] 王柯童、曾海珠. 《论唯美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特征》[j]. 中国比较文学,2015,(3)。
[10] 张莉、刘晓茜. 《清醒的扑火飞蛾》[j]. 中州大学学报,2015,(4)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十三
一、选题的意义
《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反乌托邦主题描绘的是反面的理想社会。《美丽的新世界》矛头主要指向所谓的科学主义,描绘了科学主义的乌托邦。其中乌托邦种种不合理的制度,是对现代人类发展趋势的反讽。赫胥黎通过三个层面的人物经历揭示了乌托邦文明的虚伪,成功地瓦解了乌托邦的神话。该书不仅在思想上反映了赫胥黎对人类发展趋势深刻独到的见解,在艺术上也突破了传统乌托邦小说流于说教的弊病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简述选题在该领域的水平和发展动态
长期以来,对于《美丽新世界》的评价有许多。无论是从作品结构、主题、创作手法、语言特点都有很多相关的评论。在这部小说发表之初,各方就对其反应不一。威尔斯认为这部作品是对科学的背叛,赫胥黎没有权利背叛未来。还有一些评论者认为这部作品缺乏想象力,赫胥黎是在借小说发泄对社会的不满。他说:美丽新世界是赫胥黎先生的老的原理的颠倒。厌恶今天的世界,他想象了一个遥远未来的科学的完美的世界,并且发现它同样令人不快。与许多评论者对这部小说失望的观点相反,维斯特看到《美丽新世界》在政治上的讽刺意义。她认为这部小说是对苏俄和美国社会的讽刺,同时她认识到这部小说的人道主义主题。虽然评论家对这部小说褒贬不一,作为一部优秀的反乌托邦题材的小说,还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三、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和理论依据
本文主要通过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的理论基础,对该书进行深刻的分析。
在该书的情节构筑上,介入了三种不同价值层面的文化:以印第安部落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约翰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和以乌托邦为代表的未来文化。这三种文化在相互交叉,相互对立的矛盾冲突中,逐渐使乌托邦的神话瓦解,实现了对现代文化的反讽,树立了该书的反乌托邦的主题。本文的冲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在琳达脱离了乌托邦社会闯入野人居住区之后。乌托邦的价值观念被置于原始价值层面上接受检查。另一个就是约翰的出生方式就是对乌托邦文明的一个挑战。经过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未来的新世界并不美妙,而一步步构筑这个未来的现实也不容乐观。读者在对乌托邦感到失望的同时能熬不费力地发现现实世界正以多快的速度向这个乌图邦演变。而作者在100多年前的预言在今天有些已经成为了现实。通过这部作品看当今社会不得不引发我们对高科技日益成熟的今天的深刻思考。
四、论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本文主要从社会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人物几个方面分析,揭示人在高科技面前自然属性消失人的理性泯灭和人造世界替代自然界所产生的严重后果。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当今人类物质享乐至上,盲目崇拜科学技术,精神生活匮乏的处境与走向。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社会背景、作者生平、具体情节,深层挖掘人们内心深处渴望回归自然的愿望以及人们现在的处境。使得分析更全面、透彻。虽然在此书中新世界所带给人们的是失去自我,完全受控于高科技技术,但是现实生活中证明了现代科学技术是自由的推动者而不是枷锁。在这一点上赫胥黎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科学技术给社会结构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对社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五、参考书目
曹莉.《永远的乌托邦:西方文学名著导读》.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赫胥黎.《美妙的新世界》.孙法理,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王小波,《代价论》、乌托邦与圣贤,《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选》.北京:中国年出版社,1997.
张隆溪.《乌托邦、世俗理念与中国传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7.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十四
作为一种思潮,唯美主义历史悠久。往上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即便是今天,唯美主义也仍旧在启发着当代艺术思潮。
在古希腊时期,卡利马科斯曾创造出一种 亚历山大里亚诗体 ,被认为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最早起源。在后来的古罗马晚期诗歌和文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18世纪,康德首先提出审美活动的独立性,这是从理论上论证唯美主义的开端。康德之后,莱辛、歌德、席勒等人也对唯美主义进行探讨,而19世纪戈蒂耶 为艺术而艺术 (art for art s sake)的口号推动了唯美思想明确理论体系的建立。美国诗人、作家爱伦坡在《诗的原理》中响应 为艺术而艺术 的口号,英国的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亦积极回应戈蒂耶的主张。在19世纪的英国,唯美主义两次达到高潮,王尔德是这一思想的中坚代表,是继承者亦是实践者。
唯美主义者反抗社会功利、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强调超然于生活的艺术纯粹、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们尖锐批判物质社会,倡导应享受美的形式,充分享受个性。作为欧洲文艺思潮中有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对唯美主义的研究从来是艺术理论探讨的重点话题。
唯美主义的特征在于 超现实、超道德和无目的性 ,所谓超现实是指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高于生活 ,正如王尔德所说, 生活模仿了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 ;艺术可以反映道德,但艺术是纯粹的,仅受艺术家道德观念的影响,艺术本身并无道德与不道德之分;而 所有的艺术都是无用的 (all arts is quite useless),不应该被利用来获得任何经济或社会效益,或者巩固道德的地位。
唯美主义与功利主义观点相对,不仅开拓了题材,也建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王柯童,曾海珠,2015,p68)。但对唯美主义理论的批评也不少见,比如有学者认为唯美主义 反对为教义而艺术,这是进步的,但是他们矫枉过正,宣扬艺术并非来源于生活,力图以艺术来美化生活,颠倒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是艺术脱离现实,这又注定是行不通的 ;并且 由于过分强调超道德而陷入感性崇拜,反而使美庸俗化 。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张莉、刘晓茜,2015,p38-39)
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界影响也很深远。20世纪初,随着林纾等人译介的西方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在中国问世,唯美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本土。周作人对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的译介是唯美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端,随后陈独秀对王尔德喜剧《莎乐美》的介绍,及代表五四新文化的《新青年》、《新潮》杂志对王尔德作品及其生平介绍,使中国现代文坛出现一股 王尔德热潮 ,还有朱维基翻译的《谎言与颓败》,林语堂翻译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以及梁实秋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等等,将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思想的译介和初步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20世纪90年代,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又受到中国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的重视,认为唯美主义虽然 唯心 ,却明确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然 极端 ,却构建了真、善、美相结合的审美观;虽然 片面 ,却主张艺术与现实的关联,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本选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选题撰写框架
拟参考的书目
专著:
[1] 王佩兰.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m]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2] 龚翰熊. 欧洲小说史[m]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
[3] 徐葆耕. 西方文学之旅[m] .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年。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十五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课题研究现状:《复活》向来是人们所喜爱的文学作品,近些年对它的研究也从未间断。这其中有对其复活主题的研究,对男女主人公心灵复活过程复杂性及复活原因的探究。有对作品中人物心理描写的具体研究,对作品中表现的托尔斯泰主义的解剖。有对作品背景及作者所处时代的研究,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秘等等。
课题发展趋势:虽然目前对《复活》的研究涉及作品的各个方面,然而对男女主人公的心灵复活过程的研究并没有很强的系统性,不能就男女主人公不同的心灵复活道路给予其联系和比对,一方面是没有相应的理论提供支持和研究,另一方面是太过聚焦于作品中人物的具体行为和心理表现,不能联系到相关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无法抽象出有价值的成果和结论。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托尔斯泰的《复活》向来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学巨著,集中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而文本中主要人物的精神复活更是值得反复研究的主题。通过对男女主人公心灵复活道路的对比,试通过群体及个人意识的理论构架,对其中人物心灵复活的具体过程进行剖析,形成该理论认知下的另一角度的解读,将复活的主题放置于群体于个人意识的相互关系下加以理解,帮助我们对社会群体环境下个人意识复活的形式与本质有深入的探索。由此对小说《复活》和作者人道主义思想提供别种形式的理论支持,对主体在实际中处理社群及个体关系给予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 [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人民文学出版社,;
[2] (法)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7] 蒋正初.浅析《复活》的心理描写.[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86.(3)
[8] 胡敏中.论个体认识的发生.[j].汉江论坛.1990.(7);
[9] 维之.论人的自我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南京社会科学.(1);
[10] 耿正忠.由《复活》所想到的.[j].自贡师专学报..(1);
[15] 高玉秋.《复活》中的基督教婚姻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2011.(9)
二、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
1.研究内容: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结合文本探寻《复活》中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的表现。首先探寻小说中当时病态社会的群体意识,其次探究男女主人公在各自人生道路伊始坚持的个人意识。引入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互动的理论加以概括阐述。
第二部分尝试阐述群体意识压力下个人意识的妥协,就文本内容展现两人被群体意识同化的过程,以表现群体意识的无形力量。男女主人公在从纯洁走向堕落的过程中,群体意识的作用不容忽视。总结起来看,两者的堕落都可以归结为群体意识压力下个人意识的妥协,是个人的悲哀和不幸。
第三,论述群体意识作用下个人意识的复苏与觉醒,表现群体意识对个人意识的积极影响和正面作用。男女主人公的心灵复活道路是截然不同的。涅赫柳朵夫的心灵复活是个人式的主动的觉醒。然而玛斯洛娃的复活则要复杂得多,更多是依靠所处群体的感召才最终完成精神上的全然复活。相比个人主动的觉醒,群体感召的形式使其略显被动,但其作用进一步说明了群体意识对个人意识的深层次影响。
第四,论述群体意识中不朽个人意识的存在与表现。涅赫柳朵夫的个人式觉醒,独立于其所处的腐化堕落阶级中的心灵独白和忏悔;玛斯洛娃堕落后的潜存的献身精神重生。这些都是在群体意识作用下未曾妥协的生命自觉和人性光芒,或者说是个人意识在群体意识感召作用发生之前就固有的意识存在,同样是男女主人公个人意识复活的重要因素。
第五,从作家原因分析托尔斯泰对文本的影响。托尔斯泰贵族阶级立场的转变和农民立场的坚持,使其个人意识在当时时代群体意识中的卓尔不凡。作品中所展露的托尔斯泰主义也是其个人意识对其文学创作的指引。
2.预计解决的难题:
1.系统探寻《复活》中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的表现,从理论角度加以论述。
2.结合作品论证群体意识对个人意识的积极作用,及其相对个人主动式觉醒的深层次影响。
3.理解托尔斯泰贵族立场的转变以及其个人意识在作品中相当程度的表现。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大量相关文献,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2.例证法: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恰当引入来源于文本的人物作为分析的例证。
3.理论分析法:结合马克思哲学中群体意识与个人意识等理论进行阐释。
技术路线:
1. 围绕选题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图书馆资源下载相关图书、期刊;
2. 仔细阅读,做好读书笔记;
4. 拟定写作提纲;
5. 熟悉并把握学术论文的行文规范,开始本论文的写作。
四、研究工作条件和基础
1、已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修完了规定学分;
4、具备了阅读相关中外文文献的能力。
五、进度计划
起讫日期 工作内容
20xx.12.31 下达任务书,指定参考文献
20xx.1.11-1.17 调研阶段(毕业实习与实习报告)
20xx.1.17-1.20 参考文献查阅、文献综述初稿、拟定论文大纲
20xx.1.21.-2.20 完善论文大纲、论文第一稿、翻译外文资料
20xx.2.21-5.20 论文第二稿、文献综述定稿
20xx.5.21-5.29 论文第三稿(定稿)、检查、文成全部毕业论文材料
20xx.5.30-6.5 提交全套毕业论文材料、答辩准备工作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十六
2、转型时期我国金融结构优化研究
3、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4、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5、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长效供给研究
6、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均衡问题研究
7、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8、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研究
9、中国金融业税收政策研究
10、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研究
11、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1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13、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科学化管理研究
14、我国税收立法权配置问题研究
15、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16、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北京市政府投融资研究
17、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
18、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运行机制研究
19、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分析及宏观政策研究
20、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
21、我国准公共品多元化供给研究
22、云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
23、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
24、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25、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政策研究
26、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研究
27、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研究
28、促进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碳税政策研究
29、中国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30、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研究
31、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32、我国老年公寓发展问题研究
33、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改革研究
34、公共财政视角下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
35、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36、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研究
37、财政信息公开机制研究
38、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
39、中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与结构的优化研究
40、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
41、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
42、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减贫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43、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44、中国地区间税收与税源非均衡性问题对策研究
45、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机理及效应研究
46、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47、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研究
48、中国增值税制度深化改革研究
49、我国不动产课税制度研究
50、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政策建议
51、房地产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税负效应分析
52、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53、中央财政环境保护预算支出政策优化研究
54、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效应
55、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56、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
57、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58、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
59、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发展研究
60、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
61、环境政策研究
62、关于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及相关税政管理体制研究
63、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64、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研究
65、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政府角色转变研究
66、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研究
67、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研究
68、我国国防财政政策研究
69、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70、中国公共卫生支出理论与实证分析
71、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我国环境税有关问题研究
72、转移支付、财力均衡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73、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74、住房保障税收政策研究
75、城乡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研究
76、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分析与改革路径研究
77、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政府投入管理制度研究
78、中国部门预算改革研究
79、中国财政投融资资金运用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80、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机制研究
81、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研究
82、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改革研究
83、中国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研究
84、财政分权下的政府行为与环境污染研究
85、基于差度理论基础的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分层研究
86、我国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贡献研究
87、在我国推行绩效预算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88、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研究
89、地方政府融资及其风险分担机制研究
90、公共预算权力配置问题研究
91、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92、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可持续性研究
93、财政制度、经济增长与国家治理
94、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
95、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制度研究
96、公众节能行为的经济分析及政策引导研究
97、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问题研究
98、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99、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研究
100、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研究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十七
摘要:鲁迅一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他所做的三件事:创作、学术研究和翻译。几十年来,文学研究者对于鲁迅的创作活动和学术研究活动表现出相当程度的重视,对这两者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追索,而鲁迅的翻译活动较之前两者却明显地受到冷落,这是与鲁迅在翻译文学上取得的巨大成绩非常不符的。笔者认为,研究鲁迅对外国文学的翻译是鲁迅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应该受到文学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试图从具体的资料着手,对鲁迅1903至1936年间外国文学的翻译情况进行数字统计。通过具体的数字研究,探讨鲁迅在同一时期内对外国文学的期待视野,借以说明鲁迅对外国文学的选择不是无所根据的,其中包含着他对本国及本国文学未来道路的思考。外来文学一直被认为具有启发、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鲁迅;外国文学;翻译
这一概括无一字虚夸,符合客观事实。自19译出法国雨果的《哀尘》起,到1936年临终前赶译俄国果戈理的《死魂灵》止,鲁迅在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上,努力始终不懈,共译出14个国家、近一百位作家的作品,总字数超过三百万,和他的创作数量大体持平。
鲁迅是如何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使之成为启迪国民思想觉悟,推动中国文学发展的思想武器的?研究鲁迅对外国文学的选择,并由此探讨鲁迅的期待视野是笔者以下要做的工作。这一工作分两部分进行:(1)整理统计鲁迅1903至1936年间外国文学的翻译情况;(2)以前者的统计结果为依据,探讨鲁迅在同一时期内对外国文学的期待视野。
对于鲁迅在1903至1936年间对外国文学翻译所做的选择必须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文学体裁。首先,从文学体裁的角度看,1903年至1936年鲁迅共译文学作品206篇,体裁涉及小说、戏剧、诗歌、杂文和童话,翻译面非常广泛。表1是笔者对鲁迅在翻译过程中的体裁选择所做的大致的总结:
小说戏剧诗歌杂文童话总计
外国文学译作823434137206
百分比39.8%1.4.9%19.9%18%100%
从这些数字看,小说译作高居翻译之首,受到鲁迅最大的关注。诗歌、杂文、童话分居二、三、四位,但三者之间的差距甚微,在鲁迅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中占有几乎相等的重要地位。戏剧只有3部译作,其在鲁迅对外国文学翻译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前四种体裁,显得微不足道。鲁迅对不同体裁的外国文学作品的热情与冷淡是与他自身文学创作上的努力相一致的,因此,鲁迅的创作倾向由其对外国文学体裁的选择中可见一二。
(二)国别文学。从国别文学的角度出发,笔者对鲁迅1903至1936年间外国文学(小说、戏剧、诗歌、杂文、童话)的翻译情形作了一个统计。如表2所示。
表2鲁迅的外国文学翻译作品总表(1903―1936)
国家小说戏剧诗歌杂文童话总计
俄国(苏联)43253080
日本111133156
法国5229
德国22
美国11
英国1616
波兰11
西班牙16117
匈牙利7613
芬兰22
荷兰213
奥地利22
保加利亚22
罗马尼亚11?11
总计14国823434137206
在206篇被译的文学作品中,占据最大板块的非俄苏文学莫属,其次是日本文学,而第三位应归西班牙、匈牙利、芬兰、荷兰、保加利亚等国文学,也就是被鲁迅称之为“弱小民族”或“被压迫被侮辱”民族的文学,英、美、法、德文学则居于末席。
鲁迅对外国文学所做的体裁以及国别的选择究竟意味着什么?他眼光的落点在哪里?这些都是与他自身的期待视野有密切关联的。
二、鲁迅的期待视野
鲁迅对于不同体裁的外国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视野,值得关注的仍然是具体的数字。
在小说体裁方面,译者的眼光集中在俄国,有43篇译作,占小说译作总数(82)的52%。西班牙居次,有16篇译作,占总数的20%。日本居三,有11篇译作,占总数的13%。
在戏剧方面,只有3部译作:俄国戏剧《桃色的云》和《被解放的堂吉诃德》,日本戏剧《一个青年的梦》。
在诗歌方面,英国居首位,有16首译诗,占总数(43)的37%。其次是日本,有13首译诗,占总数的30%。匈牙利居三,有7首译诗,占总数的16%。在杂文方面,日本受到最多关注,有31篇译作,占总数(41)的76%。其次是俄国,有5篇译作,占总数的12%。
这里,鲁迅所做的选择是与他引进外国文学的目的密切相关的。鲁迅主张文学创作“必须博采众家,取其所长”,而他“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的作家”,[鲁迅:《致董永舒》(1933年),《鲁迅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引进外国文学的目的在于引入新思想、新文学,从外国文学中吸收滋养,以外国文学为师。
从鲁迅对外国文学的接受视野看,这些文学创作上的导师各有其用。小说方面,鲁迅最为推崇的是俄国的译作,认为“俄国的文学,从尼古拉斯二世时候以来,就是“为人生”的”,[鲁迅:《〈竖琴〉前记》,《南腔北调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从这些“为人生”的作品中他“明白了世界上也有这许多和我们的劳苦大众同一运命的人,而有些作家正在为此而呼号,而战斗。”[鲁迅:《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集外集拾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鲁迅主张文学是“为人生”的艺术,以“为人生”为主流的俄国小说自然极为契合鲁迅的标准,加之中俄国情上的相似,使俄国小说十分贴近中国现实,这进一步加深了鲁迅与俄国小说之间的共鸣。因此,俄国小说被鲁迅视为了文学上的导师。
居俄国之后的是西班牙小说,共16首译作,全部译自巴罗哈的小说,其中又是什么引起了鲁迅的重视呢?鲁迅在为这些小说所撰写的译者后记中明确指出自己译介的目的并非为着文学的乐趣,而是因为作者的技艺。这里,引起鲁迅重视的作者的技艺指的就是巴罗哈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看来鲁迅通过翻译小说想要向国内的创作界输入的不仅是新的意识形态、小说内容、小说形式,也包括新的写作手法、小说技术,这些均为他所重。
戏剧方面的导师,在鲁迅看来应来自俄国和日本,因为仅有的三部译剧就是译自这两国的作品。
诗歌方面,英国虽然以16首译诗居首位,但这16首作品采取的是周作人口译,鲁迅笔述的翻译方式,并非鲁迅的独立翻译成果。而居次位的日本,其大部分译诗都出自《谷虹儿画选》,鲁迅译介这些诗作主要是出于对美术的兴趣。因此,英、日两国都不能视为鲁迅在诗歌方面主要的学习、借鉴对象,以7首译诗居于第三位的匈牙利才是鲁迅在诗歌方面的外来楷模。
值得注意的是,鲁迅所翻译的7首匈牙利诗歌均是裴多菲的作品。裴多菲是位极具影响的爱国诗人,他以诗歌作为反抗外族侵略、封建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其诗歌中所体现的爱国激情和革命精神看来对鲁迅有很大的吸引力。
杂文方面的外来楷模,在鲁迅眼里应是鹤辅,有20篇译作,居外国被译作家之首。鲁迅认为鹤见辅的杂文在观察世态,评论人物方面“都很有明快切中的地方,滔滔然如瓶泻水,使人不觉终卷”。[鲁迅:《〈思想山水人物〉译者题记》,《鲁迅全集》第10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在以草木虫鱼、酒色财气为主题的小品文日趋没落的背景下,鲁迅通过对鹤见辅的作品的翻译,为他所大力提倡的杂文写作提供了可观摩的成功范式。
童话方面,俄国和匈牙利居突出地位。这两国译作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强烈地讽刺与揭露了社会与人性的弊端,主题上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其现实主义的文学倾向看来是其受到鲁迅所重的关键所在。
从以上所论,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鲁迅对不同体裁的外国文学的接受走向虽然不同,但是接受的根本目的却是相同的:希望以外国文学启迪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激发人民改革社会的革命精神,同时,在文学方面想“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鲁迅:《木刻纪程小引》,《且介亭杂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从他对外国文学的选择中,可以清楚地触摸到他理想中本国及本国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够十分确凿地证明外来文学于他重要的启发、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译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3]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周作人:《关于鲁迅》,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5]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翻译概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十八
一、选题背景
釜山国际短片电影节(bisff)是韩国国内创办最早的短片电影节,距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每年5月中旬在釜山举行,包括竞赛单元和展映单元。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韩国短片电影节,主要以展映韩国独立短片和学生短片为主。2000年,电影节更名为釜山亚洲短片电影节,主要展映和推广亚洲短片。2010年,电影节正式更名为釜山国际短片电影节,面向全世界征集优秀短片作品,致力于关注新兴导演的同时,以推广亚洲电影为己任,已成为国际颇具影响力的短片电影节。该电影节培养推出了大批优秀的韩国导演,如著名导演姜帝圭(《太极旗飘扬》)、金泰勇(《晚秋》)、柳承莞(《柏林》)、闵奎东(《世上最美丽的离别》)、梁允浩(《假日》)、郑允哲(《马拉松》)和赵范九(《度方传说》)等等。釜山的目标是成为亚洲电影交流的中介、亚洲电影工业的中心。近年亚洲各国到釜山拍摄电影每年约80部。定期举办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短篇电影节等国际性电影节之后,釜山已成为被世界人民所熟悉的电影城市。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以釜山电影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功运营的关键所在。
二、参考文献
[1].孙明贵主编.会展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马勇,冯玮编著.会展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俞华,朱立文著.会展学原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欧阳宏生主编.纪录片概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5].马勇,肖轶楠编著.会展概论[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6].陈振兴编.世界电影电视节手册[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7].李娜.关于国际电影节的多元价值分析[j].媒体时代.2012(04)
[8].兰景婷.浅评奥斯卡电影节中的商业契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02)
[9].婷婷.第三只眼看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的媒体价值与增值意义[j].中国广告.2007(08)
[10].陈犀禾.回顾与展望:国际化语境下的上海电影节[j].艺术评论.2007(09)
[11].石川.试论电影节的品牌优势与特色定位[j].艺术评论.2007(09)
[12].杨晓娟.我国电影节管理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0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十九
作为一种思潮,唯美主义历史悠久。往上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即便是今天,唯美主义也仍旧在启发着当代艺术思潮。
在古希腊时期,卡利马科斯曾创造出一种亚历山大里亚诗体,被认为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最早起源。在后来的古罗马晚期诗歌和文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18世纪,康德首先提出审美活动的独立性,这是从理论上论证唯美主义的开端。康德之后,莱辛、歌德、席勒等人也对唯美主义进行探讨,而19世纪戈蒂耶为艺术而艺术(artforartssake)的口号推动了唯美思想明确理论体系的建立。美国诗人、作家爱伦坡在《诗的原理》中响应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英国的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亦积极回应戈蒂耶的主张。在19世纪的英国,唯美主义两次达到高潮,王尔德是这一思想的中坚代表,是继承者亦是实践者。
唯美主义者反抗社会功利、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强调超然于生活的艺术纯粹、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们尖锐批判物质社会,倡导应享受美的形式,充分享受个性。作为欧洲文艺思潮中有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对唯美主义的研究从来是艺术理论探讨的重点话题。
唯美主义的特征在于超现实、超道德和无目的性,所谓超现实是指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高于生活,正如王尔德所说,生活模仿了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艺术可以反映道德,但艺术是纯粹的,仅受艺术家道德观念的影响,艺术本身并无道德与不道德之分;而所有的艺术都是无用的(allartsisquiteuseless),不应该被利用来获得任何经济或社会效益,或者巩固道德的地位。
唯美主义与功利主义观点相对,不仅开拓了题材,也建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王柯童,曾海珠,,p68)。但对唯美主义理论的批评也不少见,比如有学者认为唯美主义反对为教义而艺术,这是进步的,但是他们矫枉过正,宣扬艺术并非来源于生活,力图以艺术来美化生活,颠倒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是艺术脱离现实,这又注定是行不通的;并且由于过分强调超道德而陷入感性崇拜,反而使美庸俗化。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张莉、刘晓茜,2015,p38-39)
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界影响也很深远。20世纪初,随着林纾等人译介的西方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在中国问世,唯美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本土。周作人对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的译介是唯美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端,随后陈独秀对王尔德喜剧《莎乐美》的介绍,及代表五四新文化的《新青年》、《新潮》杂志对王尔德作品及其生平介绍,使中国现代文坛出现一股王尔德热潮,还有朱维基翻译的《谎言与颓败》,林语堂翻译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以及梁实秋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等等,将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思想的译介和初步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20世纪90年代,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又受到中国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的重视,认为唯美主义虽然唯心,却明确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然极端,却构建了真、善、美相结合的审美观;虽然片面,却主张艺术与现实的关联,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本选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选题撰写框架
拟参考的书目
专著:
[1]王佩兰.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龚翰熊.欧洲小说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3]徐葆耕.西方文学之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
[4]薛家宝.唯美主义研究[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期刊:
[5]宫昀.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体现[j].考试周刊,2015(11)。
[6]田红燕.王尔德的艺术和人生[j].聊城大学学报,2015.
[7]张介明.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j].外国文学研究,2015,(4).
[8]傅琦.《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7)。
[9]王柯童、曾海珠.《论唯美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特征》[j].中国比较文学,2015,(3)。
[10]张莉、刘晓茜.《清醒的扑火飞蛾》[j].中州大学学报,2015,(4)
外国哲学史论文篇二十
作为一种思潮,唯美主义历史悠久。往上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即便是今天,唯美主义也仍旧在启发着当代艺术思潮。
在古希腊时期,卡利马科斯曾创造出一种亚历山大里亚诗体,被认为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最早起源。在后来的古罗马晚期诗歌和文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18世纪,康德首先提出审美活动的独立性,这是从理论上论证唯美主义的开端。康德之后,莱辛、歌德、席勒等人也对唯美主义进行探讨,而19世纪戈蒂耶为艺术而艺术(artforartssake)的口号推动了唯美思想明确理论体系的建立。美国诗人、作家爱伦坡在《诗的原理》中响应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英国的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亦积极回应戈蒂耶的主张。在19世纪的英国,唯美主义两次达到高潮,王尔德是这一思想的中坚代表,是继承者亦是实践者。
唯美主义者反抗社会功利、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强调超然于生活的艺术纯粹、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们尖锐批判物质社会,倡导应享受美的形式,充分享受个性。作为欧洲文艺思潮中有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对唯美主义的研究从来是艺术理论探讨的重点话题。
唯美主义的特征在于超现实、超道德和无目的性,所谓超现实是指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高于生活,正如王尔德所说,生活模仿了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艺术可以反映道德,但艺术是纯粹的,仅受艺术家道德观念的影响,艺术本身并无道德与不道德之分;而所有的艺术都是无用的(allartsisquiteuseless),不应该被利用来获得任何经济或社会效益,或者巩固道德的地位。
唯美主义与功利主义观点相对,不仅开拓了题材,也建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外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论文。(王柯童,曾海珠,,p68)。但对唯美主义理论的批评也不少见,比如有学者认为唯美主义反对为教义而艺术,这是进步的,但是他们矫枉过正,宣扬艺术并非来源于生活,力图以艺术来美化生活,颠倒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是艺术脱离现实,这又注定是行不通的;并且由于过分强调超道德而陷入感性崇拜,反而使美庸俗化。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张莉、刘晓茜,2015,p38-39)
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界影响也很深远。20世纪初,随着林纾等人译介的西方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在中国问世,唯美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本土。
周作人对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的译介是唯美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端,随后陈独秀对王尔德喜剧《莎乐美》的介绍,及代表五四新文化的《新青年》、《新潮》杂志对王尔德作品及其生平介绍,使中国现代文坛出现一股王尔德热潮,还有朱维基翻译的《谎言与颓败》,林语堂翻译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以及梁实秋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等等,将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思想的译介和初步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20世纪90年代,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又受到中国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的重视,认为唯美主义虽然唯心,却明确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然极端,却构建了真、善、美相结合的审美观;虽然片面,却主张艺术与现实的关联,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本选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选题撰写框架
拟参考的书目
专著:
[1]王佩兰.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龚翰熊.欧洲小说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3]徐葆耕.西方文学之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