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综合实践组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表 综合实践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五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综合实践组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表 综合实践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篇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学生探究生活的课程,其核心理念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真正体现了儿童的自然天性。部分学生聪明好学,上进心强,对生活充满了探究的热情,很有兴趣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但缺乏方法的指导。所以我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将方法导航与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
总目标:以开展活动为载体,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在活动中不断学习、掌握科研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活动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有效激励机制,优化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
四、活动内容安排
活动一:走进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三:学会提问题
活动四:制作档案袋
活动五:学会查资料
活动六:访问专家
活动七:学会做实验
活动八:学会调查方法
活动九:学会展示、交流、汇报
活动十:遨游因特网
活动十一:利用搜索引擎搜集资料
活动十二:制作小报
活动十三:制作电子文稿
活动十四:制作统计图
综合实践组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表 综合实践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篇二
一、参训队员条件
1、此次参加培训队员二到五年级的学生,品学兼优,对象棋有浓厚兴趣。
2、具有一定象棋基础者优先批准加入。
3、凡批准加入者须自带有关学习工具。
二、兴趣小组的名额
初步定为8人,三年级4人四年级四人,如有特殊情况经研究后再作决定。
三、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外活动课,如果期间有比赛可灵活增加或调整辅导时间。
(参加人员可以不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
四、活动地点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五、辅导进度计划
第一次至第二次课:象棋入门知识,象棋各种兵种走法与价值。
第三次至第四次课:五子棋入门知识,下法。
第五次至第八次课:指导分组进行对局演练,期间讲解一些特殊的招法(快棋中的一步、四步杀等,五子棋的必胜局等)。
第九次至第十次课:根据有关规则进行小组轮换模拟比赛。
实际辅导工作由我具体操作,校长负责监督检查。希望我们的棋类兴趣小组开展的有声有色,卓有成效,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生活的一个亮点。
综合实践组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表 综合实践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篇三
一、指导思想: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x届x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x大胜利召开、全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实施普陀教育新一轮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上海市实验幼儿园党小组将在实幼党支部的领导下,本着"学习、实践提升,协调、服务促进发展"的工作理念,积极贯彻落实区教育党工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及教师的思想理论素养,全面推进幼教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办普陀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提供坚实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二、党小组学习制度
实幼全体党员分成两个党小组开展学习,每两周一次。
三、具体学习内容
2月份
围绕学习观看《人民的好儿女》受到了哪些教育、向优秀党员学习什么、怎么样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等,撰写心得体会。。
3月份
1、为社会做一件好事,并记录心得。
2、学习区教育党工委和教育局年度工作要点。
4月份
1、以"文化寻根"为主题,以千字文、微博文的形式表达切身感受和体会,展示自己对于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坚持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深入思考,并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言献策
2、征集教师诚信口号。
5月份
1、观看劳动者的电视片,并在网络平台交流体会。
2、开展"实幼精神伴我成长"的征文。
6月份
在幼儿园网络平台,推荐一部大家喜爱的有关教育的电影。
综合实践组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表 综合实践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篇四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有效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面向全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
二、活动目标:
1、活动主题:实现整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2、活动形式:体现多元。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努力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校外与校内结合,集体与个体结合,自主与创新结合。
3、活动过程:常态规范。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监控,要求做到课前有准备,课中有指导,课后有反思,力争每堂课都实实在在。
4、活动评价:不断完善。注重过程性评价,继续展开以现场观察、学生座谈,成果展示为主要形式的督查评价,促使活动深入开展。
5、活动资料:注重积累。每位任课老师要及时记录活动中的成败得失,及时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成果。
三、课程的总体构想:
1、课程总体目标
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形成对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2、三——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
〃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课程原则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指导教师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支持和帮助学生展开实践活动。
(2)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彼此渗透,达成课程的理想的整合状态。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召开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会议,贯彻活动计划。
3、各班讨论活动内容,制订本学期班级活动方案。
十月份:
1、抽查各年级各班开展活动的情况(主要看是否按计划进行)。
2、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全校班级进行评比。
3、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十一月份:
1、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网页制作、平台发布。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十二月份:
1、各年级进行一次活动成果展示。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一月份:
1、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2、上交活动总结与案例。
3、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师生考评工作。
综合实践组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表 综合实践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学习形式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主要内容,以学生良好的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a、研究性学习
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5.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1.拓展经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
2.融入生活,学会交往与合作。
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
4.珍视生命,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5.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趣,展示才能。
c、劳动与技术教育
1.了解劳动思想,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4.激发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学习的基本能力。
d、信息技术教育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研究性学习——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也可渗透其中。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又是其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包括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对广阔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信息伦理。
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渗透信息技术教育,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四、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取哪种活动形式,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组合。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段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师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五、“常态化实施”的工作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基本特征:课程必修,普遍实施;
教师能教,便于操作;学生爱学,积极投入;效果实在,确有收获。
1、课程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国家指导纲要》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时。根据现阶段学校实际情况,学校作出具体安排。
2、规范管理
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常态课”,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学校用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3、师资建设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师资队伍建设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充分条件。
(1)培训、指导教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把握课程的特点,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
(2)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指导教师快速成长。
4、课程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承载着独特的教育功能。要完成和实现课程要求的目标,需要系统资源支持,需要系列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工具的支持,以便获得关于方法和技能的系统知识。国家只指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领域,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因而,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核心问题。
(1)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
(2)建设实践基地;
(3)继续开发、落实非指定性领域的课程内容。
六、评价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测试、观察、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竞赛等。
(一)评价内容
1.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
2.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
3.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3.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4.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重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