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务人员抗疫精神的心得体会 医护人员抗击疫情心得(3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医务人员抗疫精神的心得体会 医护人员抗击疫情心得篇一
“武汉加油!我们来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袁雅冬满腔真情,20__年参加了抗击非典战斗,17年后她再度出征,并任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队长,“前面等待我们的是一场硬仗,但我们有信心和湖北人民一道,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今天正好是我的生日,特别有意义。”出发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部副主任张征说,“面对国家的召唤,我们义不容辞,必须挺身而出,携手并肩战胜困难。”
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崔锦华深情地表示,“20__年非典时期,全世界守护我们90后。20__年,在这次疫情中,让我们90后守护这个世界!”
1月26日20时20分,河北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一批队员坐上由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列车,奔赴武汉抗疫最前线。他们中间,有参加过抗击非典的资深专家,有年轻的爸爸妈妈,也有新婚不久的丈夫或妻子,但这时,他们只有一个身份:河北援鄂抗疫医务人员。
“坚决完成任务!”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病区主任朱桂军说。
“我们一定平安归来!”来自唐山市的队员们向送行人们使劲儿挥手。
“要照顾好自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王贵英嘱咐该医院参战的4名队员,“全院职工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放心吧!”
据悉,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一批队员来自10家省直医院和11家市三级医院,分成普通患者救治、危重症患者救治和临床检验3个医疗队,涵盖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科、重症医学、呼吸重症、临床检验等6个专业,其中医生42人、护理人员93人、临床检验医技人员10人。
医务人员抗疫精神的心得体会 医护人员抗击疫情心得篇二
庚子虎年,疫情危急四方。举国上下,闭户封城,人心惶惶。但华夏儿女不曾屈服于困难,国士出征,医者死战,军民趋难,众志成城勇克难关。
越是一发千钧、存亡绝续之时,越能验证人类的平凡和伟大,越可见布衣之下,炎炎赤血。
前线守护,责任与良心同在。鲁迅先生曾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那样,在黑暗之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火炬。而在疫情爆发之时,正有这样一群人肩负使命,逆向远航,他们自愿写下请战书,全身心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他们竭尽全力救死扶伤,那一张张美丽的脸庞挂满了汗水,一双双手被药物浸透伤痕累累,只为给我们带来希望的曙光。在逆行者的队伍之中,钟南山,耄耋之年仍挂帅出征;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仍咬牙坚守岗位;李兰娟,日夜操劳,不肯松懈……他们不惧艰难,以血肉之躯为你我撑起生命屏障。
国人携手,温暖与奇迹同在。短短十几天中,那些长途跋涉连续开车几天,不远万里紧急抵达的热心运输人士,把物资与温暖送去了武汉。还有,苦战十天十夜,累了就随便睡在工地上的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者,他们都是我们所说的“自古以来就有的埋头苦干之人”,“拼命硬干之人”,但他们都不是无所不能的英雄,而是一个个心怀国家的平凡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在疫情期间提供了温暖,凝聚起创造奇迹的希望。
国际友人,物资与恩情同在。“山川异域,日月同天”,本是千年前表达中日两国友好往来的话语,也是如今共同抗击疫情,支持武汉的见证。作为中国的邻邦,日本最早伸出援手,出钱出物;大阪的商业街头,挂满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旗子。俄罗斯派来了国内最先进的专家团队,送来了23吨多的物资,像一个不善言语的好兄弟,只用实际行动告诉中国,我们同在。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带来了别样的恩情,让中国感受到了世界的关怀,体现了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增强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作为正经受疫情的青年学生,即使我们身在家中,无法立刻为国效力,但我们也不能颓废,我们应该心怀感恩,永远铭记在这场灾难中无私奉献的英雄们,以他们为榜样,立人生之壮志,脚踏实地,利用当今发达的网络技术加强学习,提升自我,为不远的将来报效祖国积蓄力量,相信等到春暖花开之时,你我皆出彩。
沧海横流克时艰,绘就时代之本色。疫情肆虐矢志坚,彰显时代之光芒。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度难关;让我们潜心学习,报效祖国。
医务人员抗疫精神的心得体会 医护人员抗击疫情心得篇三
天渐渐黑了下来,院子里的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响着,满院子都是孩子们追逐打闹的声音。这正是除夕夜,不知怎么的,平时活泼好动的弟弟就是提不起精神来,妈妈一摸他的头,不由得惊讶起来:“好烫呀!”一量体温,接近四十度!
妈妈什么都顾不上了,赶忙去请大夫。
大夫请来了,是医务室的董阿姨。
董阿姨先检查了弟弟的心肺,又看了看嗓子,然后稍稍松一口气,说“你家的孩子是上火了,扁桃体发炎。”“那可怎么办?”妈妈问。妈妈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没关系《我家小桌上有副中药,是上回我家毛毛病的时候开的,没喝完,见效快,我这就去取,你等着。”我连忙说::“我去吧!”一进董阿姨家我就看见董姥姥躺在床上,旁边小桌上放着一包中药,她的头上放着湿毛巾,呀,董姥姥也病了,杨叔叔和她的女儿杨毛毛照顾着,等着董阿姨回来给姥姥再看看,然后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可是董阿姨还没来得及回家就被好几个村子的人叫去应诊了。
杨叔叔把药放在我手里,我道了谢,往回走,心里沉甸甸的,百感交集,她只是一个平凡的乡村医生,却让人不得不如此感动。
不知不觉我已经走到家门口了,董阿姨正在给弟弟打针,我把妈妈没拉到门外,告诉她董姥姥也病了的事,妈妈很难为的说我也不知道啊,我是在前面小离家找到她的,村里人说你董姨在她家给小离奶奶挂水的,多好的阿姨啊,回到屋里妈妈一个劲的道谢,董阿姨笑了笑:“乡里乡亲的,客气什么,这是我应该的!”
多么朴实的话,谢谢你,董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