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汇总17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01 21:49:55    小编:BW笔侠

最优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汇总17篇)

小编:BW笔侠

读后感是读者对所读书籍、文章等文学作品的思考和感受的个人记录和总结。读后感应该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的思考过程和结论。以下是一些经典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

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篇一

今我读了《史记》李将军列传,感受颇深。

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就是说桃子和李子都不会说自己有多么好吃,但人们却都来采摘食用,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此言虽小,却可以谕大也。

李广,世代为将,其祖先李信是秦时追获燕国太子丹的大将。李家世代授受弓法,精于射箭。李广更是善于骑马射箭,在战场上以力战闻名,被匈奴称为“飞将军”。只要他出现在敌人军阵前,敌人便闻风丧胆、抱头鼠窜。汉文帝感叹地说:“可惜啊,你没有遇上时机,如果你赶上高皇帝的时代,封为万户候,那还用说吗?”他带兵打仗,对待士兵宽厚温和而不刻,与士兵共患难、同享乐。李广死后,全国上下老百姓都为他流泪。

太史公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本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本身行为不端正,虽然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李广就是此言所说的前者,他为人忠实诚信,打仗沉着勇敢。他虽然诚恳质朴像个乡下人,又不善言辞,但士兵们都愿意随他行军打仗,乐于听他的指挥。李广“其身正,不令而行”。

西楚霸王项羽他脾气暴躁,不纳忠言,后来他在阴陵迷了路,向一耕田老者问路,大声喊着:“老头,路往哪走?”老者见他没礼貌,骗他说,往左走。项羽便率领残余的骑兵向左骑去,后陷入了沼泽地,被汉王派来的大军团团包围,项羽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自杀。此乃“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

我们学习历史,要像嚼泡泡糖似的,读懂《史记》,要像李广那样做一个“其身正,不令而行”的人。谚语日: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即:能实际去做的人未必能高谈阔论,能高谈阔论的人未必能实际去做。此言非虚言也,人要有真才实料,不要枉有虚言。

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篇二

今我读了《史记》李将军列传,感受颇深。

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就是说桃子和李子都不会说自己有多么好吃,但人们却都来采摘食用,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此言虽小,却可以谕大也。

李广,世代为将,其祖先李信是秦时追获燕国太子丹的大将。李家世代授受弓法,精于射箭。李广更是善于骑马射箭,在战场上以力战闻名,被匈奴称为“飞将军”。只要他出现在敌人军阵前,敌人便闻风丧胆、抱头鼠窜。汉文帝感叹地说:“可惜啊,你没有遇上时机,如果你赶上高皇帝的时代,封为万户候,那还用说吗?”他带兵打仗,对待士兵宽厚温和而不刻,与士兵共患难、同享乐。李广死后,全国上下老百姓都为他流泪。

太史公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本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本身行为不端正,虽然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李广就是此言所说的前者,他为人忠实诚信,打仗沉着勇敢。他虽然诚恳质朴像个乡下人,又不善言辞,但士兵们都愿意随他行军打仗,乐于听他的指挥。李广“其身正,不令而行”。

西楚霸王项羽他脾气暴躁,不纳忠言,后来他在阴陵迷了路,向一耕田老者问路,大声喊着:“老头,路往哪走?”老者见他没礼貌,骗他说,往左走。项羽便率领残余的骑兵向左骑去,后陷入了沼泽地,被汉王派来的大军团团包围,项羽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自杀。此乃“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

我们学习历史,要像嚼泡泡糖似的,读懂《史记》,要像李广那样做一个“其身正,不令而行”的人。谚语日: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即:能实际去做的人未必能高谈阔论,能高谈阔论的人未必能实际去做。此言非虚言也,人要有真才实料,不要枉有虚言。

《李将军列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篇三

李广是个光辉的名字,飞将军是他不朽的称号。

他不需要纪念碑,但如果确实立起,恐怕前来瞻仰的人们的心情会沉重。

难为了飞将军横空出世在那个年代。汉文帝的那句话说得很有意思:“惜乎,子不遇时!”他倒是很为像李广这样的忠贞武将描绘了一个大有用武之地的刘邦时代。不过,真要效力刘邦麾下,恐怕他的结局比将来更悲凉。韩信是怎么死的?只是他的尸骨凉了很久了,汉文帝于是可以在李广面前开一张没有期限的空头支票,给司马迁也给高帝大大地开了个玩笑。

那哪个时代适合李广的呢?煌煌帝业的光辉下,走狗良弓于是变得微渺。还有人记得樊哙么?这位杀狗为生的大将军,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死的么?李广还算是死得干净的,他的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在于:他最后没有被安上什么罪名或被推上“人民”的法庭,接受会觉得莫名其妙的审判,最后“名垂青史“。李广是个很真实的人,典型的军人,天真地爱护自己的荣誉和名节,这样的人不会在死亡面前选择逃遁。

英雄的背后是战火纷飞的时代,战火纷飞才愈加凸现出英雄的高贵,李广是大英雄,但他所处的时代除却匈奴不时的搅扰,其实还是太平的,所以按部就班才是升官发财的大道坦途,但李广是大英雄,是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英雄,战场上的威猛并不影响日常生活中的他是个敦厚温和的长者,英雄的李广不会使自己沦落为名利狂,虽然到最后看见小人得志心里确乎是有那么点不平衡,然关键的时刻还是大英雄最拿得起放得下,外敌来扰,大英雄的李广鬓发斑白地再次披挂上阵了。

视角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司马迁对他的评语,认为他老实木讷,不善于为自己宣传,但他忠义还是得到了人的尊重:就像桃、李都不会说话,然而摘的人很多,还是在树下形成了路。

不过李广虽然有名,但没什么大的军功,最有名的事迹就是一次追敌太深而身犯险境,他让军士们有意摆出有恃无恐的样子,敌兵反怯,于是得而脱险。另外他的箭法不错,他的名气一大半与箭法有关,但光是武艺高强并不能代表好将领。他自己认为屡站而没有军功不能封候是因为没有机会、命运不好,他去问“望气”官员,就是观天象、卜吉凶的官员,官员是相信报应的,引导李广回忆起自己杀了八百个已降的羌族反叛,铸成“大恨”,为此不能当大官。

李广虽然廉,并且爱护手下,但也曾睚眦杀人。他曾因为损兵太多而又一度被匈奴捉住而被判罪,最终免官成了平民。有一次带人晚上骑马外出到了霸陵亭,被霸陵尉拦住,李广的.从人说:“这是过去的李将军”,霸陵尉喝醉了不知深浅,偏不放行,说:“在任的将军都不能夜行,何况过去的”。没过多久,匈奴又来了,皇上又让李广当了将军,李广指名要霸陵尉同行,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这比起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李广显得太小心眼儿了。

不过李广虽不让人很佩服,但作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还颇令人同情。李家人得善终的也少。李广本人六十多岁还主动请兵,跟着卫青,卫青不给李广正面对敌的机会,最后还责怪李广误了军期、致使匈奴跑掉,李广要被处分,他自刎而不去再面对“刀笔吏”。李广的堂弟李蔡已经当了丞相了,却因为侵占景帝陵前通道附近的地方而被问罪,不愿上公堂,自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因为父亲的缘故怨恨卫青,打伤了卫青,被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射杀了。李广的孙子李陵也去打匈奴,寡不敌众,被捉,却没有像他爷爷那样逃脱,最终降了匈奴,并当了单于的女婿,这样留在汉的老母、妻子和儿子就都被杀了。李家至此彻底败落。三代都受罪,真可怜。

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篇四

今天读了《史记》之《李将军列传》。《李将军列传》紧紧围绕飞将军李广的精于骑射,勇猛,正直清廉的特点来写。李广生于汉朝,祖先李信也是秦朝的名将。李广在冲锋陷阵或与猛兽格斗中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敢。但是他的才能却让皇帝嫉妒成恨!只让他在边境守卫,但是无论他走到哪里,那里都以英勇善战闻名。

但最终李广还是被封为郡太守。皇帝命他在边境防御匈奴。一日一名宦官跟他学习却被3个匈奴打了,李广带人打匈奴却把李广的几十个骑兵都射死了,于是又带兵数百去追赶。可是不久又遇到数千匈奴骑兵,这时,李广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他冷静分析后先安慰士兵们不要怕,又假装出他们是大部队派来的侦查员。所以又勇敢的向前走到离匈奴只有不到两里地的路程才缓缓停下来,接着又让士兵假装成要在此安营扎寨的样子,他的士兵们都怕极了,但是李广却坚信自己的直觉。这样一来敌人们就真的不敢来打李广他们了。不久,一个骑白马的首领出来修整队伍,这时李广突然带兵冲上去将他们都射死了,然后,又要求士兵们躺下休息,匈奴人怕有埋伏,趁天色已晚偷偷把兵都给撤了。第二天李广安然无恙的回到了大部队。

汉武帝时,经别人推荐李广从郡太尉调入朝廷当了未央宫太尉和程不识一样的官职。但是李广治军方法简单且有用,驻扎一般只驻扎在有水草的地方,住下后又人人自便,夜间也不打更巡逻,但他能远放哨探,同样可以掌握敌情,所以也未遭到过敌人袭击!但程不识军队制度严格,人人军兵文吏对何事都极其严明,全军很少得到休息,但他的军队也没有遭到过偷袭。李广对他的军队士兵宽容和平,让士兵生活的很快乐,士兵也很愿意为他拼命。所以匈奴人也都害怕李广,士兵也都愿意跟随李广打匈奴。

而且李广也同样拥有超人般的巨大力量!!有一次李广傍晚出去打猎,却把一块巨大的石头当成了老虎,他拔剑就射,近前一看才知道那个是石头,可他却射入了石头中!真是神力呀!

李广为人还十分廉洁,得到的一点赏赐都分给自己的部下,吃点好的也分给士兵们吃。所以士兵们都十分尊重他!李广身为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一直到自己的。年龄已老还要强的统领大军去攻打匈奴兵且取得胜利!他的勇敢和执着,廉洁等高贵品质真让人敬佩啊!

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篇五

文帝十四年,一位满腔热血的青年参军抗击匈奴,他的心里秉承着无数人们从古自今的梦想—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可造化弄人,世事无常。汉文帝的一次评价"可惜你生不逢时,如果在汉高祖时期,万户侯岂在话下!”这无意之语就如同魔咒一样伴随了李广的一生。但历史同样给了我们一个活灵活现的李广,一个兼并传奇与悲剧的人生。

他有勇有谋,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沉着应对,准确地揣摩到了敌人的心思,慑退敌人。辗转于各边郡间,任太守一职,守卫大汉王朝边境长达四十余年,作战勇猛,连匈奴都不敢来侵犯。花甲之年,仍能飞身夺胡儿马匹与弓箭,真是令人敬佩!

他体恤将士,深受将士爱戴。赏赐通通分给部下,士兵不全喝到水,他就不喝。士兵没全吃到饭,他就不吃。他对将士宽厚和气不苛刻,让许多将士乐于效命。

他箭术高超,生于射箭世家,自幼学箭,臂长如猿,平日以射箭为消遣。世皆惊叹—李广为将,才气无双。世世受射,射无不当。射箭有射虎之威,入石之效。

但他也心胸狭隘,酒醉过陵亭,路有都尉阻,扣留陵亭下。天子招李广,任其为太守,都尉随其去,谁知招杀手。

他性情高傲,置身于沙场中,对朝廷于不闻不顾。这也是李广难封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期李蔡、卫青、乃至霍去病都渐渐得赏地封侯,可他,过错没人保,苦功不相成。

终究李广是一个不完美的人,但不完美方显真实。四十余年的光阴逝去了,曾今意气风发的青年也变成壮志未酬的老年人。四十余年让百姓免遭涂炭,四十余年使国土免遭践踏,难哉!难哉!他这一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统治者却不理不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他逝去了,百姓和将士们的泪水方能体现他的功勋卓著,只有人民才能给予最公正的评价。

历史是公平的,只有时间才能丈量李广的伟大。后代的帝王们有的奉他为先祖,有的为他修寺庙等等。至今他的形象仍活跃于文字上,他的英姿浮也仍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篇六

李广其人,功有之,过亦有之,在汉代的几百年历史上,他以一种极其微妙的经历存在,与匈奴作战七十余场,爱士卒,轻权贵,骁勇善战精骑射,然,万般才华亦被弃。

人的一生太长,故事却太短,经历太传奇,描述却太平淡。司马子长用几页的字句汇聚他的一生,将英雄辗转指尖,我们仅来得及了解他起起落落的生平,在字里行间感受他鲜血溅沙场,却在朝堂上处处掣肘的无奈,同是保家卫国,部下青云直上,他却因种种缘由官途滞留不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在一个战争频发的时代,人的命运是自己的奋斗,在一个君主制下,人的命运是上位者的爱才之心,在一个复杂的官僚机构下,人的命运是关系的错综复杂,李广得以以足够高的身份驰骋沙场,在生命的最后却依旧只能以一个这样的身份自刎谢罪,不过可叹一句:时耶?命耶?史上人物入朝堂,封侯拜相,摆不脱皇室的亲近或疏远,无论是汉室或是任何一个朝代,纵是千古一帝亦有个人喜好,站在人类顶尖的他们,满足的只是大局上的成功与仁爱,他们为人间百姓而忙碌或担忧,却不会至始至终总为某一个人而停留,江山代有才人出,只要有合适的时候,总会有另一个合适的人物在这段故事中粉墨登场,然后让后世反复揣摩。我们慢慢咀嚼历史,品尝历史上的一切带给我们的心酸或感怀,感慨帝王意,不可猜,玩味权臣和英雄们的意气风发,看着他们一个一个微笑或苦涩地谢幕,让历史这本书翻过一页又一页,然后终于到了留下他们的名字的时候,李广不过是这其中一个,带着他的家族慢慢没落,而岁月后的我们慢慢重温他们的故事和光年,得到点点不知道算不算教训和道理的教训和道理,然后期待这些或许能举一反三在我们如今的世界上演,其实,我们只是多了点故事可说而已。

历史上的功与过,我们仅见九牛一毛,我们从千年后的今天对他们大肆批评或代他们遗憾,不得不有些片面,今天夜晚的月亮或许曾照耀过他们某个孤寂或是得意的夜晚,但是谁又知道今晚的月亮还是不是千年前的那轮圆月。时间在日升日落中流逝,生命在人来人往中换了一代又一代,也许”江湖"流传的故事很美,但我们只是想让历史上的人物与故事来为我们的没有道理的生活增添道理,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罢了。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要告诉李广,只是望和他共饮一壶酒,一祝沙场骋驰,壮志难掩,二敬心系山河,暮年辗转,三四似见,月下独酌,愁绪难挽,五念含恨终了,一生望断,六感后世难忘,书中重演,七八唯愿,世间再见,无忌从前。

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篇七

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特别是p54页“词类活用(二)”要认真完成。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

二: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但生不逢时。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三: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

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

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3、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提示: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但他还是有缺点的。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载体在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由此看出司马迁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体现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

六:作业,总结1——7段文言现象。(略)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8—11节的文意

人生遭际:

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乃自刎。)

悲剧原因:

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这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意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

三:最后一节,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提示: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四:总结。

1、人物形象: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李广有如下优点: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但实事求是的说,李广还是有缺点的,如杀霸陵尉,暴露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司马迁同情李广,但他只是把这种感情抒发在对李广不公平的遭遇上:痛其立功不得封侯;惜其有才不得施展;悲其年老受辱于刀笔之吏。

2、艺术手法:(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

(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

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

(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

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本文写“太史公曰”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李广,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动了天下人。含义深刻,用语贴切,富有生活气息。又如,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妙。

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篇八

夜读《李将军列传》,二千年前的故人故事在灯下犹如活过来一般。读第一遍,便为李将军功勋卓著,却长期遭受压抑,最终被迫自杀的不幸遭遇而扼腕痛惜。读第二遍,又被李将军的美好德行而深深感染。读第三遍,不觉出了一身的冷汗,一代名将李广的高风亮节足以使我辈凡夫俗子永生景仰。

李广作为将军,一生征战沙场,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他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带兵有道,常常为兵士做出表率。当李广带着百来骑兵追击射雕者的时候,凭着自己高超的射术,杀死两个,活捉一个。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这样的紧急关头,李广的百名骑兵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可李广却镇定自若,出奇谋退了敌兵,保全了部队。真可谓有勇有谋,紧急关头现大智,在士兵前做出了表率。

李将军又是一个重情重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将军。李广的俸禄为两千石,四十余年,家里却没有多余的钱财。每受赏赐,他总是和士兵们一起分享。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还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所以每次战斗,李广的部下总能拧成一股绳,奋不顾身,英勇杀敌。

当今这个时代,李广这样的.品质是十分欠缺的。他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现代人的正好相反;他的重情重义、大智大勇,现代人的薄情寡义、胆小怕事;他的宁可自刎,也不愿受辱,现代人的鲜廉寡耻、虚伪透顶。

李广的品性值得我们学习,也促使我们反思。

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篇九

《史记》中的悲剧性人物数不胜数,比如西楚霸王项羽、韩信、司马迁自身......李广也是其中之一。《太史公自序》中写道,司马迁因为李广的孙子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而惨遭宫刑,所以司马迁在写《李将军列传》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一方面是对李广一家和自身不幸命运的不满,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当权者忽视贤才的批判。对于我们而言,需要用全面的观点评价一个人物。

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他骁勇善射,打仗战术制定也十分灵活机动,具有卓越军事才能;他有勇有谋,用于出击匈奴;他爱护将士,身先士卒。李广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不可否分,他的卓越才能同样不可否认。但是所有事情都事出有因,李广悲剧命运的产生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李将军列传》当中插叙了一个小故事,在李广从匈奴手中讨回来却遭受质疑被赎为庶人之后的一天夜里,骑马外出与友人在田间饮酒,回来时走到霸陵亭,不巧被喝醉了的霸陵尉拦下,禁止通行,霸陵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于是李广被迫在霸陵亭留宿。之后匈奴入侵,李广被任命为右北平太守,李广要求霸陵尉一起赴任,在军中把霸陵尉杀了。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李广在小事情上都没有做到忍耐,可见他心胸狭隘。

李广杀霸陵尉这个故事之后太史公随即叙述了李广射虎的故事,这个故事也与后文详细描述李广射箭习惯相照应。李广射箭通常等待敌人在自己可以准确射杀范围之内时再射杀,这一习惯虽然可以保证敌人随即应弦而到,但是风险却很大,因此李广在带兵出战时也多次吃亏受辱。这一方面说明了李广对于杀敌的谨慎,另一方面也佐证了他的刻板,过分地恪守一项原则,不懂变通。

李广虽身先士卒,爱护将士,但是他在治理军队的过程中过于散漫、放任自流,没有按照规章严格运行、治理军队,他错误地将爱护将士与以法治军看作是对立的方面。

卫青以李广老且运气不好为由不让李广与单于正面抗战,而李广却冲动执意前行,最终酿造了人生的悲剧。

......

这些种种从列传中透露出来的文字,揭露了李广本身的性格缺陷,李将军其实和项羽有着相似之处,时运不济无可否认,但主导他们悲剧性命运的是他们自身的性格。

李广道德品质让百姓们永远铭记,他的性格为他的一生涂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篇十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做过将军,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作了郎官,他们都是武骑常侍,俸禄八百石。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哪还用说呢!”

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伏本领高查强,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在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

李广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于是匈奴骑兵就没敢袭击。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出阵监护他的兵卒,李广上马与十几名骑兵奔驰前去射杀了这个匈奴白马将军,然后又返回到他的骑兵中间,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

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夜半时,匈奴兵还以为汉军有伏兵在旁边准备夜间袭击他们,而全部撤走了。天亮,李广回到大军驻地。大军不知李广在哪里,所以没有派兵去接应。

过了很久,孝景帝死,武帝即位。左右大臣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将他从上郡太守调为未央宫卫尉,而程不识也调为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从前与李广都当边郡太守,屯兵驻防。出击匈奴时,李广的部队没有严密的编组和队列阵势,只选择有水草的地带驻扎,在宿地,人人可以自便,夜晚不打更巡夜,幕府公文簿册很简单,不过也派哨兵远出侦察,部队从未遇到危险。程不识就要求严格部队编组和扎营布阵,晚上打更巡夜,士吏办理公文表格必须清楚明细,全军不得休息,这样也未曾遇到危险。程不识说:“李广治军非常简单省事,然而敌人如突然袭击他,他就无法阻挡了;可是他的土卒也很安逸痛快,都乐意为他去死。我抬军虽然繁忙,但敌人也不能侵犯我。”这时汉朝边郡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然而匈奴怕李广的谋略,士卒也大多乐于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程不识在孝景帝时因为几次直谏调任太中大夫,他为人清廉,认真执行朝廷的法令条文。

后来汉朝用马邑城引诱单于,派大军埋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里,而由李广担任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统领。这时单于发觉了这个策略,就撤走,汉军都没有立功。

过了四年,李广从王尉调为将军,出兵雁门攻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活捉了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令说;“一定把李广活着送来!”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的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

匈奴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李广一边跑一边取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所以得以逃脱。于是回到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吏判决李广折损伤亡人马多,又被匈奴活捉,依法当斩,经纳粟赎罪,成为平民。

转眼之间,李广已在家居住了几年,李广与前颍阴侯的孙子一起隐居在蓝田南山射猎。有一天夜间他带一名骑从出去,与人在乡下饮酒,回来走到霸陵驿亭,霸陵尉喝醉了,呵斥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骑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前任的呢!”便让李广住在亭下。过了不久,匈奴入侵杀了辽西太守,打败韩安国将军,韩将军调任右北平后病死,于是武帝下诏拜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就请霸陵尉同去,到军中就斩了他。

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了他数年,不敢进右北平。

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李广所在的郡,听说有虎,他常自己去射。他在右北平射虎,虎曾跳起来抓伤过他,李广也终于把虎射死。

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一生到死,任俸禄两千石的官四十余年,家里没有剩余的钱财,他始终不谈家产的事。李广身材高大,臂膀象猿一样,他的善射也是天赋。虽然子孙或别人向他学,但谁也不能赶上他。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与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阵势,比赛箭射的远近,饮酒专以射箭作游戏,一直到死。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因此,他带兵出击多次被围困受辱,射猛虎也被虎扑伤。

过了不久,石建死,于是皇上召令李广代替石建作郎中令。元朔六年,李广又任后将军,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出定襄,抗击匈奴。许多将领杀敌斩首的数目符合朝廷奖励的规定,因功封侯,而李广的部队没有功劳。过两年,李广作郎中令带领四千名骑兵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带领一万名骑兵和李广一同去,各行一路。走了大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带领四万名骑兵包围李广。李广的军士都恐慌,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向敌人驰去。

李敢独自带领几十名骑兵冲去,一直穿过匈奴骑兵的包围圈,抄过敌人的左右两翼再回来,他向李广报告说:“敌人很容易对付啊!”这样军心才安定下来。接着李广布成圆形阵势,所有的人都面向外,匈奴猛烈攻击,箭如雨下,汉兵死亡过半,汉军的箭将要用尽。李广就命令士兵拉满弓不发箭,李广亲自用大黄强弩射敌人的裨将,射杀数人,敌人攻势逐渐减弱。这时天刚黑,将吏士兵都面无人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更加努力整顿军队。军中从此更佩服他的勇气了。第二天,再奋力作战,博望侯的军队也来到,匈奴军队就解围而去。汉军因疲劳,不能追击。这时李广几乎全军覆没。收兵回去。按汉朝法律:博望侯行军迟缓未能在约定日期到达,判处死罪,出钱赎为平民;李广所立的军功和应得的罪罚相抵,没有封赏。

当初,李广的堂弟李蔡和李广两人都侍奉孝文帝。景帝时,李蔡积累功劳升到禄秩二千石。孝武帝时做到代国的相。元朔五年做轻车将军,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右贤王,有功合于封赏的律条,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间,代替公孙弘做丞相。李蔡的人品在下中等,名声在李广之下很远。然而李广得不到封爵封邑,官职在九卿以下,而李蔡作了列侯,职位高至三公。李广部下一些军吏士兵也有的得到封侯。李广曾经与星象家王朔私下交谈,说:“自从汉朝出击匈奴,我没有一次不在其中,各部队一些校尉以下的人,才能不到中等,由于抗击匈奴有功而得到封侯的有几十人,我李广并不在人后,却没有尺寸之功而得到封邑,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我的骨相不该封侯吗,还是命该如此呢?”王朔说:“将军自己想想,是不是做过悔恨的事?”李广说:“我过去做陇西太守时,羌人曾经反叛,我诱降了他们,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歁诈的方法在一天里把他们杀死了。直到现在最悔恨的只有这一件事。”王朔说:“罪祸没有比杀投降的人再大的了,这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此后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大举出击匈奴。李广多次自己请求出征,天子以为李广年老,不允许;过了好久又答应了他,派他做前将军。这一年,是元狩四年。

李广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塞以后,卫青捉到俘虏知道了单于居住的地方,就亲自率领精兵去追赶,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部队合并,从东路出兵。东路稍微绕远,而大军行军途中水草也少,势必不能集结赶路。因此李广就亲自请求说:“我部是前将军,现在大将军竟调开我走东路,再说我从年轻时起就和匈奴作战,今天才得到一个机会和单于直接对敌,我愿居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大将军卫青也是密受武帝的告诫,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派他与单于对敌,怕达不到原来的期望。而这时公孙敖新失掉侯位,作为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与自己一同对付单于,所以调开前将军李广。李广当时知道这个情况,亲自向大将军表示坚决拒绝调动。大将军不听,派长史下文书给李广的幕府,说:“急速带领部队按照文书中的`指示去办。”李广没有辞别大将军就出发,他十分恼怒地到军部,带领士卒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从东路进军。军中没有向导,迷失了道路,延误了约定与大将军会师的时间。

大将军和单于接战,单于逃跑,没能得到战功而回。大军南归横渡沙漠,遇到前将军和右将军。李广见过大将军,回到军中。大将军派长史拿干粮和酒送给李广,并问李广、赵食其二人的迷路情况,卫青打算上书给天子详细汇报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大将军派长史急催李广的幕府接受传讯。李广说:“众位校尉没有罪,是我自己迷路,现在我自己去接受讯问。”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李广从年轻到现在,和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仗,这一次幸而随大将军出征和单于接战,可是大将军调我部走绕远的路,而且又迷了道,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再说我李广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之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李广的军士、大夫等全军都哭了。百姓听说李广死,无论认识或不认识他的,无论年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流泪。右将军赵食其独自被送交执法官审处,判处死罪,出钱赎罪成为平民。

李广有三个儿子,名叫当户、椒、敢,都做郎官。皇帝和弄臣韩嫣戏耍,韩嫣有点不恭敬的表现,当户就打韩嫣,韩嫣跑了。于是皇帝认为当户勇敢。当户死得早。皇帝封李椒做代郡太守。当户和李椒都死在李广之前。当户有遗腹子,名叫陵。李广在军中死时,李敢正跟随骠骑将军霍去病。李广死后第二年,李蔡作丞相犯了侵占孝景皇帝陵园空地的罪,应交执法官吏审处,李蔡也自杀了,不愿去受审,侯国封邑被撤除。李敢作校尉跟随骠骑将军攻打匈奴左贤王。拼死战斗,夺得左贤王战鼓战旗,斩杀首级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李广作郎中令。不久,李敢因怨恨大将军卫青使他的父亲抱恨而死,击伤了大将军。大将军隐瞒了这件事。又过了不久,李敢随从武帝去雍县,到甘泉宫打猎。骠骑将军霍去病与卫青是亲戚,射杀李敢。当时霍去病正显贵受宠,武帝隐瞒真相而说是鹿撞死的。过了一年多,霍去病死。李敢有个女儿,是太子的侍妾,受太子宠幸。李敢的儿子名禹,也受太子宠爱,但好利爱财。李氏渐渐没落衰微了。

李陵到了壮年,被选拔为建章监,监督羽林军的骑兵。李陵善射,爱士卒。皇帝认为李家世代为将,派李陵统率八百骑兵。李陵曾深入匈奴境内二千多里,过了居延察看地形,没有发现敌人而回来。朝廷拜他为骑都尉,带领丹阳的楚人五千,在酒泉、张掖教练射术,驻屯防卫匈奴。数年后,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攻打祁连天山的匈奴右贤王,而派李陵带领射手、步卒五千人,出居延以北约千余里,打算分散匈奴的兵力,不让匈奴集中兵力对付贰师。李陵到指定日期撤兵回来,而单于用八万兵围击李陵的部队。李陵部队五千人,兵矢已尽,士卒死亡过半,而所杀伤的匈奴兵也达万余人。他们边退边战,连战八天,往回走,离居延不到百余里了,匈奴堵住狭谷截断了归路。李陵部队粮食缺乏而救兵不到,匈奴猛烈攻击,招降李陵。李陵说:“我没有面目回报皇帝了。”就投降匈奴。他的部队全军覆没。残部分散逃回汉朝的四百余人。单于得到李陵以后,因向来听说过他家声名,战斗中又见他勇敢,就把女儿嫁给李陵为妻而给予高贵的地位。汉朝听说这事,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全家都杀了。从此以后,李氏名声败落,而陇西士人曾在李氏门下作过宾客的,都因而引以为耻了。

太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这是说的李将军啊。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他死的时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崇敬,谚语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却可以喻大啊!

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

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特别是p54页“词类活用(二)”要认真完成。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

二: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但生不逢时。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三: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

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

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3、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提示: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但他还是有缺点的。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载体在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由此看出司马迁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体现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

六:作业,总结1——7段文言现象。(略)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8—11节的文意

人生遭际:

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乃自刎。)

悲剧原因:

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这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意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

三:最后一节,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提示: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四:总结:

1、人物形象: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李广有如下优点: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但实事求是的说,李广还是有缺点的,如杀霸陵尉,暴露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司马迁同情李广,但他只是把这种感情抒发在对李广不公平的遭遇上:痛其立功不得封侯;惜其有才不得施展;悲其年老受辱于刀笔之吏。

2、艺术手法:(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

(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

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

(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

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本文写“太史公曰”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李广,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动了天下人。含义深刻,用语贴切,富有生活气息。又如,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妙。

3、文言现象(略)

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篇十二

读了《李将军列传》,第一感觉肯定是觉得李广武艺高超、作战勇敢、智勇双全、仁爱士卒,德才兼备,更为他可惜,为他打抱不平,他那样优秀的一个人,竟没能封侯,始终不被朝廷重用。我们都觉得这是当权者的错,然而李广若是将帅之材,没有理由不封侯,这就说明除了生活的时代对他来说不好,他自身也是有问题的。

性格决定命运,使李广命运如此悲惨的最主要原因,我认为就是他的性格。专制集权的汉武帝时代,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与权贵的关系、与皇上的关系,显得比其他任何时候都重要,这对于李广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一是不善言辞、性情冲动。李广不但平时少言,关键时刻更加无话,不但无话,还有脾气,又倔又横,喜欢这样下属的上司不会很多。二是没有政治见解。汉景帝时代,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战役中,李广本应以杀敌夺旗的赫赫战功得到应有的奖赏,却因私受梁孝王赏赐的将军印,而无意间得罪了景帝,结果不但没有被追加奖赏,还埋下了他最终悲剧结局的祸根。李广的头脑简单,从不考虑政治,看不出当政者之间的微妙关系,没有政治上的见识,在专制制度下,性格太直,不会稍微变通一下,肯定对自己是有坏处的,这也是耽误李广前程的一部分原因。三是做事不计后果,甚至有些逞能,如传中所记李广因中贵人而射杀匈奴“射雕者”,以“百骑”而对匈奴千骑,除了勇敢之外,是否还有蛮干的成分?四是滥杀无辜,报复心重。如有一次他被贬为了平民,带人晚上骑马外出到了霸陵亭,被霸陵尉拦住,李广的从人说:“这是过去的李将军”,霸陵尉喝醉了,不放行,说:“在任的将军都不能夜行,何况过去的”。没过多久,匈奴又来了,李广又当了将军,指名要霸陵尉同行,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显得太小心眼儿了。

李广的性格注定了他在当时没有太大的建术,然而他的大多数性格如果不放在官场上来说就是值得人敬佩学习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他的原因。李广,也确实值得人们喜爱。

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篇十三

【学习目标】

1、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2、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特色。

3、理解司马迁在李广身上寄寓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走近李将军

《太史公自序》云:“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作《李将军列传》。”

作者司马迁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古代英雄的高大形象,卓立千古,彪炳万世。

二、唐人咏李广

1、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3、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5、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

6、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维《滕王阁序》

三、课前热身操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2)吏当广所失亡多()

(3)辄分其麾下()

(4)广讷口少言()

(5)以为李广老,数奇()

(6)意甚愠怒而就部(

(7)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8)遂引刀自刭()

(9)悛悛如鄙人()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再试找文中其他通假字。

(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同

(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同

(3)行十余里,广详死同

(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同

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词。

(1)广家世世受射(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5)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_____

(7)专以射为戏,竟死(8)广数自请行

(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11)南绝幕,遇前将军、(12)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14)遂引刀自刭

(15)其李将军之谓也(16)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四、课堂进行时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各部分内容)

(1)第一部分(从开始到“故弗从”)

(2)第二部分(从“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到“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3)第三部分(从“后二岁”到“当死,赎为庶人”)

(4)第四部分(从“太史公曰”到文末)

2、主人公形象(用三个八字句概括李广优点,并举例证明之)

3、课堂讨论

对李广的悲剧,历来有“李广数奇”之说,即认为这是他命中注定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4、深入理解

司马迁在李广身上寄寓了什么感情?作为一个史官,是否应该在写史过程中倾注情感;从本文可以看出司马迁什么修史精神?结合本文,联系《太史公自序》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史记》的认识。

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篇十四

《李将军列传》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李广在文帝、景帝时期的生平际遇,重点记述他为上郡太守时的一段经历。第二部分,写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以来,李广为边将的一系列活动,重点记述他出雁门击匈奴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赞扬了他关心士卒、宽缓简易的名将风度。第三部分,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的经过。第四部分,是作者的论赞,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全文主要通过侧面描写、叙述、对比映衬等表现手法突出李广的人物形象,热情歌颂了李广优秀品质。

二、从大将军征伐,其他人都封功,唯独他没有;与张骞出塞征匈奴,他同样无功;随为情霍去病出塞征匈奴,遭汉武帝和卫青的排斥和压制,最终自杀;和李蔡相比,他一直官不上迁。这些都一方面表彰了他在抗击匈奴入侵,保卫边疆的战斗中所建立的历史功绩,对他怀才不遇的遭遇和一生屡遭排挤乃至被迫自杀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另一方面也对卫青徇私嫉贤,迫害李广痛加批判贬斥,对汉武帝压制贤能、赏罚不分的揭露褒贬分明,于叙事中寓论断、寄悲愤,思想意义深刻。

三、此外,司马迁的写作评价客观公正合理,从不因为决不因喜欢一个人而完全肯定他,也不因为厌恶一个人而全盘否发他。文章其中有一段是写李将军退职后受辱霸陵尉,而再次被起用后,威震匈奴,同时也二话不说立即斩杀霸陵尉,先斩后奏,以泄心中不平之气。作者也批判了李广的这个举动,对李广的小人之举加以贬斥。但从另一个方面这表现了李广也不是完美的人物,难免小心眼、小肚量,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李将军形象。

纵观李将军的戎马一生,悲多于喜。坎坎坷坷的一生印证了他为大汉征伐匈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即使含冤而死,但却被世世代代的百姓所爱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时至今日,我们还经常吟唱唐代诗人王昌龄《出塞》怀念李广事迹的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以此来表达我们深切的怀念之情。

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篇十五

西汉时,有吴楚之乱,有匈奴侵扰,出了很多有名的武将,李广就是其中之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司马迁对他的评语,认为他老实木讷,不善于为自己宣传,但他忠义还是得到了人的尊重,就像桃、李都不会说话,然而摘的人很多,还是在树下形成了路。然而我读过《史记-李将军列传》之后,对他却也不那么佩服。

李广虽然有名,但没什么大的军功,最有名的事迹就是一次追敌太深而身犯险境,他让军士们有意摆出有恃无恐的样子,敌兵反怯,于是得而脱险。再有就是射箭入石了,这倒很令人怀疑真伪。另外他的箭法不错,他的名气一大半与箭法有关,但光是武艺高强并不能算好将领。他自己认为屡站而没有军功不能封候是因为没有机会、命运不好,他去问“望气”官员,就是观天象、卜吉凶的官员,官员是相信报应的,引导李广回忆起自己杀了八百个已降的羌族反叛,铸成“大恨”,为此不能当大官。

李广虽然廉,并且爱护手下,但也曾睚眦杀人。他曾因为损兵太多而又一度被匈奴捉住而被判罪,最终免官成了平民。有一次带人晚上骑马外出到了霸陵亭,被霸陵尉拦住,李广的从人说:“这是过去的李将军”,霸陵尉喝醉了不知深浅,偏不放行,说:“在任的将军都不能夜行,何况过去的”。没过多久,匈奴又来了,皇上又让李广当了将军,李广指名要霸陵尉同行,到了军中就把他杀了。这比起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李广显得太小心眼儿了。

不过李广虽不让人很佩服,但作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还颇令人同情。李家人得善终的也少。李广本人六十多岁还主动请兵,跟着卫青,卫青不给李广正面对敌的机会,最后还责怪李广误了军期、致使匈奴跑掉,李广要被处分,他自刎而不去再面对“刀笔吏”。李广的堂弟李蔡已经当了丞相了,却因为侵占景帝陵前通道附近的地方而被问罪,不愿上公堂,自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因为父亲的缘故怨恨卫青,打伤了卫青,被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射杀了。李广的孙子李陵也去打匈奴,寡不敌众,被捉,却没有像他爷爷那样逃脱,最终降了匈奴,并当了单于的女婿,这样留在汉的老母、妻子和儿子就都被杀了。李家至此彻底败落。说是三代培养一个贵族,其实富贵也不过三代。

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篇十六

1、通过文本的研读,认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述史优秀传统;

2、通过文本的研读,感悟《史记》不仅写出了历史的真实,也富有文学的诗意;

3、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4、通过文本的研读,深入探讨李广悲剧的根源。

通过文本的研读,探讨通过典型事例、生动细节和个性化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文学艺术特色。

1、师生共同揣摩文本,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

2、总结积累文本中出现的文言知识点。特别是p54页“词类活用(二)”要认真完成。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1—2节的文意

二:进一步研读探讨生活在文景帝时的李广有什么人生遭际?他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提示:名将之后,出身“世世受射”的家庭,有一身高强的射技。但生不逢时。通过追击射雕者、射白马将(李广解鞍惑胡骑),表现了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有勇有谋的名将品质。

三: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3—7节的文意

提示:活动—出雁门击匈奴,伤重被俘、孤身射骑脱险和为右北平太守的经历。

遭际—不顺。如“当斩,赎为庶人”,“家居数岁”,“将兵数困辱”,暗含他悲剧性的人生。

风采:

1、突出写了娴熟、高超的射技。如受伤被俘后夺马逃脱途中“射杀追骑”;家居蓝田“射猎”;打猎中,“射石”,“射虎”,“射猛兽”;平时“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一直到死。还用“光占腾”飞身跃上胡儿马,匈奴称之“飞将军”,“虎腾伤广”,“射阔狭以饮”,这些细节生动展示其名将风采。

3、写李广治军简易,体恤士兵,不爱钱财,是颇受官兵爱戴的将领。

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尤其是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兵们都甘愿在他的麾下。

提示: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但他还是有缺点的。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载体在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由此看出司马迁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体现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

六:作业,总结1——7段文言现象。(略)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诵读,根据课下注释疏通8—11节的文意

人生遭际:

写李广晚年为前将军,跟随卫青攻打匈奴,最后被倾轧逼迫而死。

(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李广多次请求参战,汉武帝先是“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说明出战就不顺。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本为前将军,卫青却要他出东道,又是不顺。而东道回远,失道被责,更是不顺。接二连三的不顺,卫青又逼其对簿,李广乃自刎。)

悲剧原因:

汉武帝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进行排挤。这是人为的悲剧,暴露出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摧残,也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所以,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意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

三:最后一节,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提示: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四:总结:

1、人物形象:是司马迁笔下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形象。李广有如下优点:其一,射技高超,打仗勇敢。其二,仁爱士卒,不贪钱财。其三,为人简易,号令不烦。生前他受到士卒爱戴;死后,受到天下人的志哀。但实事求是的说,李广还是有缺点的,如杀霸陵尉,暴露了他心胸狭窄的特点。司马迁同情李广,但他只是把这种感情抒发在对李广不公平的遭遇上:痛其立功不得封侯;惜其有才不得施展;悲其年老受辱于刀笔之吏。

2、艺术手法:(1)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通过着力描写一些生动的'故事及细节,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选择两次有代表性的战斗:一次是遭遇战,二是脱险战,在敌众我寡、紧张惊险的战斗描写中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如对射杀匈奴射雕手,射杀敌军白马将,射退敌人的追骑,误以石为虎而力射没簇,甚至平时还常以射箭与将士赌赛饮酒等这些细节的精心描写,表现李广的善射,生动地展示了这位名将的风采。

(2)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如,在“匈奴大入萧关”时,汉文帝可惜李广的生不“遇时”,很有意味,引用其语也包孕对汉文帝时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评。在文章结尾李广“引刀自刭”后,写道:“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这里没有议论,没有抒情,而作者对李广的赞扬、同情、以至悲愤和辛酸,都蕴涵于叙述之中。

(3)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形象。

全文在处处写李将军事迹的同时,也记录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为了使李广形象富有立体感,文中引用汉文帝的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赋予的“飞将军”称号,从侧面烘托表现李广的才干。

(4)语言通俗,极富文采。

通俗是《史记》的语言特点之一。本文写“太史公曰”就引用当时流行的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扬李广,说明他的厚重木讷般的忠实心肠感动了天下人。含义深刻,用语贴切,富有生活气息。又如,写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因寡不敌众,全军震恐。这时李广镇定自若,号令全军向匈奴军逼近,以示壮胆。“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十六个字,分为四句,两个“前”字,意义不一。第一个“前”字,写口令,概括了李广如雷霆之声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气势上压倒敌军,争取死里求生。第二个“前”字写进行,表示全军整齐前进的豪壮气势。一个“止”字,显示全军岿然不动的意志。十六个字,长短四句话,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真是精妙。

3、文言现象(略)

李将军列传的读后感篇十七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史记》作为一本史书,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它保存了五帝传说到西汉中叶三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一部文学名著,它对历史事件的精彩再现及各式人物的塑造也让我们体悟了文学在历史中的表现力,使我们能细细品味一个史家的苦心、一个史家的风骨、一个史家的理想世界。也许这就是太史公“述往事,思来者”的真正意义吧!

《史记》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其中自然不乏对帝王将相、贤者佞幸形象的塑造,对历史现象的生动诠释,当然这些都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学色彩呵文学价值,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李将军列传》来看看司马迁是如何用文学之笔描绘西汉历史和这位名将。

一、典型事件和细节展现人物性格和品行

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主要选取了李广在生涯中具有传奇色彩的四件事――上郡退敌、雁门关脱险、右北平之战以及出击匈奴请为前将军进行记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在沙场上奋勇杀敌、对敌经验丰富、艺高人胆大的军人形象。尤其是雁门关脱险,司马迁用字精炼,仅选取了“佯死”、“睨”、“暂腾”、“上胡儿马”、“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不到20字,就将“飞将军”逃出生天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宛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拼接了一个个惊险的画面,使智谋过人、忠诚勇敢的“飞将军”形象跃然纸上。同时,文中“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也从侧面表现了李广的英勇善战。

此外,司马迁在细节描写方面为我们完善了李广的其他方面特质。他选用了“中石没镞”、“善射……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等事件展现了李广射箭技术之高超;“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展现了他为人刚猛和为民射虎除害的精神;“得赏赐辄分其麾下”、“家无余财”、“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待士卒宽缓不苛”等细节反应了李广廉洁轻财、爱护士卒、与兵士同乐等独特个性。

二、比较法

《李将军列传》中提到武帝初立时以广为未央卫尉,司马迁就将他和当时的另一个卫尉――程不识进行了比较。程不识治军烦扰,兵士击刀斗,至天明不得休;李广治军简易,军士自便,仅远斥候警戒,士卒咸乐为之死。一繁一简,可见二人之间的差别,更突出了李广治军的卓而不群和独特人格魅力。

右北平之战中,左贤王围广,军士皆恐,而广独不惧,派儿子李敢直穿胡阵安定军心,并在胡兵急击、汉卒伤亡过半的情况下,凭借过人箭术杀伤多位敌方裨将,意气自如地治军,可见其勇毅、其果敢、其临危不惧的精神。

文中还将李广骁勇却无法封侯和李蔡平庸却数次擢升进行了对比,李广劳苦功高的形象自然更加高大,但难封一事也让人无限唏嘘。

在《史记》中,司马迁还通过李广与卫青和霍去病的比较,表现李广的完美人格。李广亲近士卒分赏给属下,而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卫青、霍去病则宁可封赏物品坏掉业不肯用于慰问忍饥挨饿的属下,这样一来李广的亲民与卫青和霍去病的骄矜形成鲜明的对比,无形中加深了读者对李广的爱戴、同情之心。

三、议论性、抒情性语言

除了典型描写与对比写外,司马迁专门在《史记》中设置了议论语言,如末尾的“太史公曰”。它们是作者抒发自己思想情感的手段,对所塑造人物形象的升华也有着重大作用。

在《李将军列传》末尾,对于李广悲情自刎,太史公直接评价为“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又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表彰他的彪炳功绩,表达对他在权贵压抑中引刀自刭的无限同情和哀痛。而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司马迁则引用了苏建和卫青的对话,来表明卫青身居高位却不愿招选贤士,唯恐触怒帝王威严的心理。从司马迁对两位将军的评价也不难看出司马迁的爱憎。这种将情感融入历史的作法,使史料脱离的死板的实录,唤发出新的生命力,体现了《史记》的抒情性和司马迁不媚上的风骨。

我们从《李将军列传》中看见了“不叫胡马度阴山”的千古名将,体会到了司马迁在处理史料时的匠心独运,也感受到了文学之笔在《史记》中的灼灼光辉。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