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请他人进行审阅和建议,以提高总结的质量和准确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幼儿教育的主体是3—6岁的幼儿,往前看,幼儿教育与婴儿教育衔接,往后看,幼儿教育与初等教育衔接。可以说,幼儿教育是早期教育的后半段或学前教育,是个人成长和发展中一个重要又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幼儿需要接受的教育不包括各种应试教育考查的内容,比如:汉字、拼音、英语和心算等课程,更有甚者将小学教材发放给幼儿园的孩子们,当作其上课内容,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一辈子都在和人比,那才是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教育手段会过早地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在之后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打不下良好的心理建设。
1、扭曲的幼教理念,固化的办园观念。
扭曲的幼教理念主要体现在家长和老师身上。有的老师急于求成,为了让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只重视应试教育,不重视素质教育,具体表现为:重外在表现,轻内在培养;重成绩,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在老师自身的影响下,家长们也开始急功近利,放学回家检查作业,热衷于教孩子唐诗三百首、数学心算和手算等等应试教育的考查内容。除了扭曲的幼教理念,还有幼儿园方面固化的办园理念。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少的幼儿园关心儿童的内在心理感受,反而以家长评价和社会风气评价来决定幼儿园的体系架构、办学形式和幼儿管理理念等基本管理方式,忽视了儿童的成长轨迹。有的幼儿园还以儿童掌握数学运算的速度、难度为儿童是否聪明的判断标准,这是教育水平的倒退与不成熟。
2、教学内容过载、课余学习过重。
为了应付高考,很多家长准备从娃娃抓起,抱着“打好基础,提前准备”的理念,无形中掠夺了孩子本该轻松愉快的童年。随着家长和教师理念的转变,应试教育准备时间的前移和高考压力的下移,各个商家也看准商机,积极迎合大人们急于求成的心态,开办了一系列所谓的“幼升小”辅导班,内容涵盖五花八门:加减乘除,长单词,展示科学的化学实验等等,多种多样离奇的手法,无所不用其极,而且教材难度随着时间推移逐届递增,无视儿童的接受能力和范围,无法融入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去。
3、教育方式简单、教学体系混乱。
教育方式简单主要体现在幼儿数目过多的情况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幼儿数目在教育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多,随着国家开放二孩政策,这样的状况会在各地频繁出现。在幼儿园规模庞大的地区,儿童多,教师少,即使教师有良好的教学资质,有满腔的教学热情,也无法顾及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很多生活式的、游戏式的教学无法展开,也就只好作罢。在教学体系上,有的教师不具有专业资质,没有受过专门训练,通常会忽视儿童身心发展而采用较为小学化的教育手段——班级授课、满堂讲解。在有些地区甚至同时进行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复式教育,大大地影响了幼儿教育的质量。
1、非理性竞争意识持续蔓延。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竞争下,各行各业都不断向前发展推进,同时各个行业也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建筑业、金融行业、计算机行业等等,教育业当然也不例外。随着教育园所体制的改革,公立幼儿园受到冲击,大量民办幼儿园如繁星般涌现,大大加剧了幼儿园之间的竞争。为了提高自身幼儿园的竞争水平,扩大自身知名度,幼儿园不断扩招彰显实力,而且不断提高幼儿教育难度以期能够吸引拔苗助长的家长的眼球,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幼儿园行业的非理性竞争。除了幼儿园方面的作用,家长也在幼儿园的非理性竞争中添了一把火,正是他们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心态才使不良竞争趁虚而入,破坏了孩子们健康的成长环境。
2、幼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幼儿教师的素质也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有一定的责任。现在很多幼儿教师都是从小学教师转变过来,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幼儿教育培训,缺乏有效的幼儿沟通技巧,缺少必要的幼儿管理经验,所以一定程度上他们这批教师还是沿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容易忽略幼儿在这个阶段的娱乐性特征,易用对待小学生的一套来对付幼儿,这是不科学的,也过于简单粗暴,不关注儿童内在态度。
3、应试教育的影响。
当前的幼儿教育出现了很多误区,多数家长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滋生了一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上的错误思想,这样不知不觉地就会用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期望他们在幼儿阶段就学习小学知识,加入了小学阶段的内容。这样不当的做法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信息——学习无趣,为了家长学习,为了父母学习等。其实孩子的童年应当是美好的,无忧无虑的,不应过早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4、幼儿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幼儿教育的资源分布不均也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虽然我国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一直在增加,但是中国地域宽广,不能保证面面俱到,更不能保证下发资金用到实处。在一些教育资源十分匮乏的地区,缺少充足的幼教师资力量,教育设施和教育手段等都不能称之为学前教育。目前我国幼儿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东中西部地区差异、外来务工子女与当地城市子女差异等等。
1、组织有效合理的教学。
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育需要引起家长们的足够重视,好的幼儿教育在儿童的成长及智力开发中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启蒙引导作用。所以,必须要总结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合理的去展现出儿童在成长中的特质。在组织教学方面需要尤其用心,需要合理有效的安排一天中需要存在的活动内容,劳逸结合,既要让小朋友有一定的纪律性,又不能过分要求遏制他们的积极性,要以辅助开启儿童的自然天性为主,让他们尽可能的自由发挥,这样就能更早的凸显出自己本身所具有的天分,所以要尽可能多的设计一些有趣的、自主性强、团体配合性强的活动,培养小朋友的团队意识。
以笔者真实的实践为例,在小班的教学活动中,上午安排的活动课,会组织小朋友玩跳跳球和呼啦圈做晨间活动,接下来就是趣味性比较强的科学活动“豆豆变啦”和户外观察活动“小蝌蚪的生活”,下午则是收工活动和听音乐做游戏环节。幼儿阶段本身有着其独特的主要特征,所以,幼龄教育要结合其本身具有的特征去作出相应的合理设计,力争科学有效,保证教育在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起到自己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当然,幼儿教育应该多元化,启蒙化以及趣味化。应该具有科学性和适当性。在幼儿到小学的这个衔接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幼儿教育独立的重要性,幼儿教育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小学教育为进入小学打基础,更应该意识到是为了培养幼儿独立发展,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因此,要制定多样化的活动去适应儿童的特点,培养增强幼儿的学习意识,使其对学习充满兴趣,为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奠定优质的心理基础。
2、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国家需要制定严格的要求幼儿园的规章制度,提高幼儿园质量,在幼儿的教育中,要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能过于看重结果,应该强调过程的重要性,要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幼儿园样让孩子养成自助学习的优良习惯,不应该单纯盲目的开设一下生硬的小学课程,惊醒强制硬性的知识灌输。对于老师的遴选方面,一定要严格要求,必须持有国家认可的教师从业资格证,要定期的对园内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保证其专业技巧科学合理化,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在当前,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不是很好,大多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这里面很多都来自小学教育专业,有的甚至是通过个人关系走进来的非专业老师。
3、重视宣传引导,提倡科学幼教。
科学幼教,需要从家长和老师做起,热门需要保持积极的好心态,摒弃以前的狭隘观念和竞争意识,要注重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兴趣爱好的培养,丰富其成长途径,意识到儿童发展的长远发展。需要强调科学幼教在全社会的认知,注重实践为主,规范引导,减少在儿童培养中的竞争性比较。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推广符合儿童发张的有效的科学的教育方式,让科学幼教的理念走进人们的内心。
4、深入开展落实幼教体制改革,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需要长远执行发展的政策,需要不断持续的推进,不仅仅要淡村的将高等教育方式向多元化拓展,而且应该强化职业教育的发展,让成长成才的渠道更加的丰富,慢慢的去轻化各级考试的前移影响,从源头上解决为了考试升学去学习为中心的功利化教育格局,必须要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尊重其基础地位,形成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合理的幼儿教育招生宣传,避免园区间的相互比拼而加大幼儿的学习压力,形式化教学模式,应该强调幼儿的素质教育。
5、提高幼儿教育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改变传统观念。
绝大多数家长都在意孩子在幼儿园里面学习了什么传统的有用知识,诸如,熟背九九乘法表,唐诗三百首,却没有在意孩子在学校这一天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望子成龙心切。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所以,社会和学校应该对家长进行相关的育儿知识培训,让他们尽快摒弃传统就思想的束缚,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相应的进行孩子的辅助教育工作。
幼儿阶段是一个重要又特殊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和教育都应具有娱乐性质,目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有违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规律的。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家长需要转变观念,更新观念,重视孩子发展过程,淡化结果的影响;幼儿园需要理性面对不良竞争,培养具有专业幼儿教育资质的教师团队;国家应完善合理科学的幼儿教育评估系统,弱化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孩子们一个美好的童年。
在传统教学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现代幼儿园教育趋向于小学化发展,使得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较多能够展现自身特点的机会,并且小学化教育容易导致幼儿不能正常发育生长,对幼儿有一定程度的危害。本文主要就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对策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情况的产生。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危害现代幼儿园教育注重发展幼儿的自我个性以及对其感知能力的培养,而很多家长还是希望让幼儿在初始阶段学习一些小学化知识,以提升孩子在同龄人中的竞争力,但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让其在与同龄人相处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天性的释放,并且能够结交到朋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学习知识。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越来越严重,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该认识到这种情况对幼儿的危害,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
幼儿接受幼儿园教育的本质是让幼儿在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和一定程度的学习,而当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就是指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习了一些在小学阶段才要求学习的知识,很多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经常会将幼儿的学习能力进行比较,以此判断幼儿在幼儿园当中的表现能力,教师经常会将教幼儿认字、算术等内容,并且给其布置作业,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提出严格的学习要求,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以小学化形式来管理学生。
1、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受阻。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本来应该学习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正确对待事物的观念,但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使得幼儿接受一些不在自己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的知识,对其没有较好的理解,教师本应该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但是却对其实施小学化教学,使得幼儿的身心发展不符合科学规律,导致其身心发展严重受阻,不利于幼儿的正常成长。
2、导致教师教育观不正确。
教师的教育观是影响学生进行正确学习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模式下,很多教师的教育观也受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幼儿园都会组织教师去比较有名气的幼儿园进行观摩教学,而这些有名气的幼儿园大多受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幼儿实施小学化教学,提升幼儿在同龄人中的竞争能力,这又使得观摩的幼儿教师被这种教育行为所“感染”,导致自身的教育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扭曲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家长一般都对孩子有很大的期望,这自从孩子出生就一直存在,导致家长在让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就想要选择教育效果较好的幼儿园让幼儿进行学习,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强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很多家长会将幼儿与同龄人比较,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更加优秀,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则使得家长的这种感觉更加强烈,让家长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扭曲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是为幼儿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的阶段,而教育好幼儿的根本就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正常的环境下接受教育。教师不能为了让幼儿在同龄人之间有较大的竞争力就让幼儿学习一些小学才会接触到的知识,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期间,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只有让幼儿的天性得到解放才能发掘出幼儿自身的特点并且对其进行更好的教育,在幼儿园期间教师应该注重的是对幼儿的生活习惯的教育并且教育其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幼儿享受应有的童年,这样对幼儿的发展才能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2、结合幼儿特点进行教育。
幼儿本身是具有很鲜明的特点的,教师在进行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幼儿的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幼儿的思维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模式,并且对外界的事物也没有明显的感知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弱,教师应该首先教育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然后对其思维进行一定程度的启发式教学。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与其一起做游戏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到一些基础的知识与道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作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教育能力对幼儿的整体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幼儿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教育能力。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幼儿园教师的队伍建设,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经常性的培训,让教师能够了解幼儿的需求,并且通过相互之间交流经验寻找最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
幼儿的整体发展应该从小抓起,但是决不是让其在幼儿阶段就学习一些小学化知识,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幼儿接触小学化教学知识,让幼儿享受童年的乐趣,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1]李婷婷。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9)。
[2]陈纳。幼儿园教育“隐性小学化”的特点、危害及成因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05)。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方式、教学和评价方面,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幼小衔接的存在、幼儿家长不合理的期望、幼儿园自身办学理念以及政府部门监控不力是造成这一倾向的主要原因。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幼儿园、家长、政府部门通力合作,来扭转这一不良局面。
幼儿教育主要是为儿童们提供一个适宜的活动环境,为其今后终身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启蒙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1]但是,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它背离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对其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其不好的影响。我们应认真分析其表现形式以及形成的原因,采取措施纠正这一不良现象。
目前,人们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概念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基于不同的角度和认识标准,学者们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有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指幼儿教育背离幼儿身心发展的趋势,漠视或忽略幼儿学习的特点,让幼儿学习一些小学阶段范围的内容,并让他们以小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2]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片面追求知识的数量和难度,仅注重对幼儿进行智力教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3]如有的幼儿园注重教给幼儿一些拼音、识字、算术等方面的知识,而忽视对幼儿诸如品德礼仪、日常生活习惯、审美和劳动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其次就是幼儿教学内容超越了幼儿的承载量,过度开发早期专业特长。
如有的幼儿园除了每天正常的活动外,还会进行一些诸如钢琴、舞蹈、英语等兴趣活动班,使得幼儿的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从教学方式上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不以游戏为主,以纯粹的知识学习为课堂主要内容。同时忽视幼儿自主学习,以知识灌输为主。教师忽略了幼儿的生理特点及认知特点,以及幼儿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的特点,很可能使幼儿产生厌学的情绪。从教学管理上来说,谢玉坤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用管理小学生的制度来约束幼儿的行为。[4]例如,幼儿上课时要昂头挺胸双手背后,在规定时间进出教室,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座位,随意跑动。从教学评价上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为用小学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幼儿教育。例如重视对幼儿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等方面的评价,忽视对幼儿品德礼仪、日常生活习惯、情感的评价。
幼儿教育“小学化”局面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幼小衔接问题的存在、幼儿园自身的问题、家长对幼儿不合理的期望或观念、政府对幼儿教育监管不到位。
(一)幼小衔接的存在。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一般都是在幼儿园大班后期开始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幼儿园大班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的教学活动时,这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幼儿园小中班教师。此外,部分幼儿园采用教师轮回带班模式,带过大班的教师非常容易把她们在教幼儿大班阶段所形成的一些教学习惯用到幼儿园中小班幼儿上,这直接导致了幼儿低年龄阶段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二)部分幼儿园自身问题。
近些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促使一大批民办幼儿园发展起来,它们为我国幼儿教育的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这些私立幼儿园的办学质量良莠不齐,有些幼儿园园长几乎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的系统学习或缺乏从事学前教育的经历,因此,在这样一个园长的带领下,就很难使整个幼儿园有一个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其次,有的幼儿园招收的幼儿教师质量不高。
有些幼儿教师没有学过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缺乏对我国幼儿教育目标、任务及实施的了解,认为幼儿教育主要就是教孩子写字、算术、读书,因此,就用一些简单的小学知识来教幼儿,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再次,有些幼儿园教授幼儿较多的文化知识,用他们的成绩作为噱头,来满足家长的心里虚荣,以此来吸引更多家长的目光,招收更多的幼儿,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促使幼儿教育趋向“小学化”方向。另外,幼儿园硬件设备的不足也导致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特别是农村等偏远地区的幼儿园设施水平太低,幼儿园内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适合儿童游戏与活动的教具,儿童不能进行游戏和锻炼,没有一些关于音乐,美术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具备必备的儿童教具,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家长不合理的期望。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一呼声使人们将知识学习提前到幼儿阶段,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天才儿童”、“神童”等事例更是刺激着部分家长的细胞,家长们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早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孩子能认识多少字,背多少首古诗,会数多少数字,以及会说多少英语而自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长这种攀比、急功近利的想法使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们的这种心理,而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这条道路。
(四)政府部门监管不力。
我国幼儿园办学形式主要有公立和私立两种,且私立幼儿园数量占绝对优势,成为我国幼儿园的主要办学形式。幼儿教育不在我国义务教育范围之内,政府对幼儿园的管理以及监管不严格,关于幼儿园的审批条件、考评工作等方面的机制不健全,使得幼儿教育随意性很大,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加剧。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仅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违背教育的了国家制定的幼儿教育目标和任务。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更不利于儿童的后期学习。张云蕾就此种现象对一名小学教师进行访谈,这名小学教师认为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从长远来看,是弊大于利的,这对幼儿园和小学都不好。[5]因此,我们急需找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纠正这种错误倾向。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评估体系。
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评价,目前我国主要是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几个文件。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联合幼儿教育专家明确幼儿教育内容的合理界限及范围,使教师们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适合幼儿学习,这些内容以何种形式教能促使幼儿健康发展。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能把幼儿教育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进而遏制其“小学化”倾向。
(二)制定一套合理的幼小衔接课程。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专业的幼小衔接课程,使得部分幼儿学习的内容和小学低年级学习内容出现重复状况,这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降低。相关部门可以考虑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编写一套适合幼儿园、小学低年级的课程,明确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学习最适宜的课程内容,并以合适的方式帮儿童做好心理及学习上准备和过渡,使得从幼儿园到小学课程实现较好的对接,从而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
(三)促使家长正确认识游戏教育的价值。
部分家长以为让孩子在早期多学点知识才能促进发展,认为孩子参加游戏、活动等只是单纯的玩,浪费时间而已,不能促进其发展。殊不知,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最主要途径。陈鹤琴曾经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和意大利的蒙台梭利都肯定了游戏的重要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有利于幼儿肌肉和骨骼的发展,能增强他们的体质;游戏能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索、感知事物的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思维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游戏使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促进其情感发展;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增强其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四)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政府应该在以往基础上更加重视幼教事业的发展,通过投资兴建一批标准的、规范的、设施齐全的幼儿园,选拔一些优秀的幼儿教师,创建一批示范性幼儿园,带动其他幼儿园的发展。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督导力度,不定期检查和评定幼儿园教育工作和幼儿的发展,如果发现错误地方立即指正,并督促其改正。同时,加强幼儿园审批工作的力度,应严标准高要求。
(五)加强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逐渐重视,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中设立的学前教育专业也逐步发展、成熟起来,可以让该专业的学生和一些幼儿园建立联系。高等院校具有物力、人力、财力等科研优势,可以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可以把幼儿园作为自己的科研基地,把研究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幼儿教育工作之中,使学生能够到这些幼儿园进行参观、实习,以弥补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同时,高校也可以鼓励这些工作在一线的幼儿教师参与到自己的科研中来,发挥她们自身的优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
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其今后一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幼儿园教育对于其以后的教育也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应引起家长、幼儿园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采取各种措施使幼儿能快乐地度过幼儿时期,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佚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方式、教学和评价方面,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幼小衔接的存在、幼儿家长不合理的期望、幼儿园自身办学理念以及政府部门监控不力是造成这一倾向的主要原因。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幼儿园、家长、政府部门通力合作,来扭转这一不良局面。
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园
幼儿教育主要是为儿童们提供一个适宜的活动环境,为其今后终身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启蒙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1]但是,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它背离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对其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其不好的影响。我们应认真分析其表现形式以及形成的原因,采取措施纠正这一不良现象。
目前,人们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概念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基于不同的角度和认识标准,学者们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有不同的认识。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指幼儿教育背离幼儿身心发展的趋势,漠视或忽略幼儿学习的特点,让幼儿学习一些小学阶段范围的内容,并让他们以小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2]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片面追求知识的数量和难度,仅注重对幼儿进行智力教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3]如有的幼儿园注重教给幼儿一些拼音、识字、算术等方面的知识,而忽视对幼儿诸如品德礼仪、日常生活习惯、审美和劳动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其次就是幼儿教学内容超越了幼儿的承载量,过度开发早期专业特长。
如有的幼儿园除了每天正常的活动外,还会进行一些诸如钢琴、舞蹈、英语等兴趣活动班,使得幼儿的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从教学方式上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不以游戏为主,以纯粹的知识学习为课堂主要内容。同时忽视幼儿自主学习,以知识灌输为主。教师忽略了幼儿的生理特点及认知特点,以及幼儿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的特点,很可能使幼儿产生厌学的情绪。从教学管理上来说,谢玉坤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用管理小学生的制度来约束幼儿的行为。[4]例如,幼儿上课时要昂头挺胸双手背后,在规定时间进出教室,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座位,随意跑动。从教学评价上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为用小学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幼儿教育。例如重视对幼儿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等方面的评价,忽视对幼儿品德礼仪、日常生活习惯、情感的评价。
幼儿教育“小学化”局面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幼小衔接问题的存在、幼儿园自身的问题、家长对幼儿不合理的期望或观念、政府对幼儿教育监管不到位。
(一)幼小衔接的存在。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一般都是在幼儿园大班后期开始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幼儿园大班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的教学活动时,这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幼儿园小中班教师。此外,部分幼儿园采用教师轮回带班模式,带过大班的教师非常容易把她们在教幼儿大班阶段所形成的一些教学习惯用到幼儿园中小班幼儿上,这直接导致了幼儿低年龄阶段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二)部分幼儿园自身问题。
近些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促使一大批民办幼儿园发展起来,它们为我国幼儿教育的事业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这些私立幼儿园的办学质量良莠不齐,有些幼儿园园长几乎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的系统学习或缺乏从事学前教育的经历,因此,在这样一个园长的带领下,就很难使整个幼儿园有一个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其次,有的幼儿园招收的幼儿教师质量不高。
有些幼儿教师没有学过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缺乏对我国幼儿教育目标、任务及实施的了解,认为幼儿教育主要就是教孩子写字、算术、读书,因此,就用一些简单的小学知识来教幼儿,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再次,有些幼儿园教授幼儿较多的文化知识,用他们的成绩作为噱头,来满足家长的心里虚荣,以此来吸引更多家长的目光,招收更多的幼儿,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促使幼儿教育趋向“小学化”方向。另外,幼儿园硬件设备的不足也导致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特别是农村等偏远地区的幼儿园设施水平太低,幼儿园内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适合儿童游戏与活动的教具,儿童不能进行游戏和锻炼,没有一些关于音乐,美术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具备必备的儿童教具,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家长不合理的期望。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一呼声使人们将知识学习提前到幼儿阶段,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天才儿童”、“神童”等事例更是刺激着部分家长的细胞,家长们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早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孩子能认识多少字,背多少首古诗,会数多少数字,以及会说多少英语而自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长这种攀比、急功近利的想法使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们的这种心理,而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这条道路。
(四)政府部门监管不力。
我国幼儿园办学形式主要有公立和私立两种,且私立幼儿园数量占绝对优势,成为我国幼儿园的主要办学形式。幼儿教育不在我国义务教育范围之内,政府对幼儿园的管理以及监管不严格,关于幼儿园的审批条件、考评工作等方面的机制不健全,使得幼儿教育随意性很大,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加剧。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仅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违背教育的了国家制定的幼儿教育目标和任务。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更不利于儿童的后期学习。张云蕾就此种现象对一名小学教师进行访谈,这名小学教师认为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从长远来看,是弊大于利的,这对幼儿园和小学都不好。[5]因此,我们急需找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纠正这种错误倾向。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评估体系。
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评价,目前我国主要是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几个文件。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联合幼儿教育专家明确幼儿教育内容的合理界限及范围,使教师们清楚地知道哪些内容适合幼儿学习,这些内容以何种形式教能促使幼儿健康发展。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能把幼儿教育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进而遏制其“小学化”倾向。
(二)制定一套合理的幼小衔接课程。
我国目前没有统一、专业的幼小衔接课程,使得部分幼儿学习的内容和小学低年级学习内容出现重复状况,这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降低。相关部门可以考虑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编写一套适合幼儿园、小学低年级的课程,明确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学习最适宜的课程内容,并以合适的方式帮儿童做好心理及学习上准备和过渡,使得从幼儿园到小学课程实现较好的对接,从而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
(三)促使家长正确认识游戏教育的价值。
部分家长以为让孩子在早期多学点知识才能促进发展,认为孩子参加游戏、活动等只是单纯的玩,浪费时间而已,不能促进其发展。殊不知,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最主要途径。陈鹤琴曾经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和意大利的蒙台梭利都肯定了游戏的重要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有利于幼儿肌肉和骨骼的发展,能增强他们的体质;游戏能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索、感知事物的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思维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游戏使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促进其情感发展;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增强其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四)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政府应该在以往基础上更加重视幼教事业的发展,通过投资兴建一批标准的、规范的、设施齐全的幼儿园,选拔一些优秀的幼儿教师,创建一批示范性幼儿园,带动其他幼儿园的发展。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督导力度,不定期检查和评定幼儿园教育工作和幼儿的发展,如果发现错误地方立即指正,并督促其改正。同时,加强幼儿园审批工作的力度,应严标准高要求。
(五)加强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
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逐渐重视,我国高等教育机构中设立的学前教育专业也逐步发展、成熟起来,可以让该专业的学生和一些幼儿园建立联系。高等院校具有物力、人力、财力等科研优势,可以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可以把幼儿园作为自己的科研基地,把研究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幼儿教育工作之中,使学生能够到这些幼儿园进行参观、实习,以弥补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习。同时,高校也可以鼓励这些工作在一线的幼儿教师参与到自己的科研中来,发挥她们自身的优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
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其今后一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幼儿园教育对于其以后的教育也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应引起家长、幼儿园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采取各种措施使幼儿能快乐地度过幼儿时期,为今后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6岁的幼儿正是培养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丁性品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最佳时期,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活动和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该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1、教育部门监控力度不足。
面对日益严峻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教育行政部门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没能及时对这种错误倾向予以制止和纠正,更有甚者,还从活动组织、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不自觉地为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进行推波助澜。
2、办园宗旨不端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们对幼儿园提前学习写字、算算术等呼声较高,特别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迎合家长的需要,教授一些小学的学习内容。向幼儿提出过高的水平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要求,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家长把学前教育单纯的理解为智力开发。
使幼儿家长对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知识、技能的关注度远高于量化的,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审美、情绪等非智力因素。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良好的教育是一个人性格、习惯、能力、自我意识等的初步形成阶段,如果这一时期能够接受规范的学前教育,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将会有利于他一生的发展。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必须做好“三个转变。
一是必须转变办园理念。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小学化”,而园长是幼儿园课程的领导者,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起决定作用,园长有什么样的办园理念就会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因此,园长首先要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以“幼儿发展为本”,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不能只注重办园的功利性,更不能因迎合家长的错误需求而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二是必须转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政策、法规的培训学习,把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让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开展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专题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共同分析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
三是必须转变家长的错误认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和需求加大了幼儿园办园压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开设一些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程,因此,家长对“起跑线”错误认识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一大助力。作为幼儿园,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教知识讲座、请家长走进课堂等多种活动,帮助家长了解《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各阶段幼儿的培养目标和班级教育教学计划、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带给孩子一生发展的危害性等知识讲座,使幼儿家长懂得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赢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一是早期阅读策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幼儿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书面语言,获得全方位的早期阅读的经验,从而知道文字的具体意义。
二是数学教育策略。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和数有关的问题,如分类、比较、测量甚至加减运算。幼儿的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
三是书写活动策略。幼儿的前书写活动具有游戏性、图画性、过程性、兴趣性等特点,与小学的书写活动有明显的不同,不考虑幼儿兴趣和需要的机械训练是不可取的。
四是游戏活动策略。游戏是促进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通过游戏儿童能够获得情感、认知、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创造力及自我表现能力,使幼儿体验到自豪感、成就感。
五是幼小衔接策略。可采取召开“幼小衔接”专题座谈会、邀请小学校长或一年级优秀班主任给家长进行“幼小衔接”专题讲座等活动体验小学生活活动,促进幼小衔接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习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等。总之,学前教育是区别于小学教育的独立阶段教育,应本着以幼儿为本的思想,热爱每一个幼儿,接纳每一个幼儿的个性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设计趣味性浓、活动性强的、渗透于生活、游戏中的各种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去探索,争取把每位孩子都培养成一个活泼开朗的,有自己个性特色的儿童。
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家长的期望、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正日益危害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并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幼儿园是儿童早期成长中影响最为深刻的环境之一,它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教育“小学化”则像是一颗隐形毒瘤存在于幼儿教育中,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刻不容缓。
幼儿教育“小学化”,字面上理解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进行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其具体体现在:
一是行为规范要求上,如上课要注意听讲,坐姿端正,精神集中,不许交头接耳,对老师的话要听从,不许插嘴,不经报告不能随意上厕所、喝水,教师摆设陈列基本仿照小学模式,定期按照小学生的标准对幼儿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反馈给家长,总之就是按照小学生规范来要求幼儿,使得幼儿少玩少动、老气横秋、缺失幼儿应有的天真活泼。
二是学习的内容上,幼儿的世界是全新的、无规则的,需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培养,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方面,要求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当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不需要额外的为幼儿添加不适应的内容,然而“小学化”的标准却是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分科教学,忽视了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规规矩矩的听课、写作业忽视了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更谓之甚的是开设幼儿技能特色班、兴趣班,要求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学习读写算。这种做法违反了《纲要》的规定。
一种现象的产生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园自身问题。由于现在的幼儿教育未被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内,政府权力下放,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许多幼儿园在利益的驱使下一切“向钱看”,为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不顾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味的增加幼儿的学习量,在幼儿所取得的成绩中获取社会的认可、增强自身在同行业的竞争力。
2、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问题。幼教是幼儿在幼儿园直接、间接都必须接触到的,幼教的素质则关乎整个幼儿园幼儿教育的成败。今年来,“虐待儿童”、幼教说弹唱跳画能力较低、幼儿园安全故障等问题层出不穷,幼教的素质提高已是刻不容缓。
其次,幼儿教师素质偏低。据了解,我市的大部分乡镇集体、私人办的幼儿园教师为小学教师或者经过简单的幼教培训而速成的幼儿教师。小学教师担任幼儿教师虽然在知识水平、教学经验、看顾孩子的责任心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优势,但是小学教师毕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能很好地区分小学生和幼儿之间的区别。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曾近我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在上个世纪,教育水平较为低下,大部分的学校一个教室可以兼容一个高年级和一个学前班(即现在的幼儿班),完全不同年龄状况的孩子竟融于一室,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难免会多了一点老气横秋少了一点活泼开朗。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的今天,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幼儿教育也被提上良性发展的规划中,却仍是只有小部分转变为幼儿教师的小学教师得到一定的专业培训,大部分在从业幼教都只是凭借多年的中小学教育经验就进入幼教大军,所以一部分的教师说、唱、弹、跳、画等方面的能力较差。另外一部分的经过简单学习的新生的幼教队伍,年轻的一代说唱弹跳等方面的能力较好,可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导向其知识水平和教育幼儿的能力不足。
再次,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可度不高、幼教队伍组成单一化。由于社会认可度较低,就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幼儿教师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虐待儿童”事件、幼儿教师上班期间一心两用、高材生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不愿从事幼教事业。近年来,教师队伍以女性为主,大部分学校呈现出“阴盛阳衰”的现象,特别是幼儿园,男性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男孩失去应有的“野性”、男孩倾向“女性化”。社会的正常发展需要注意男女比例,幼儿教育的发展也应重视男女比例。我曾经查阅新家坡的幼儿教育资料,尊师重教、广纳教育人才,社会认可度高相应取得的成绩也就较好。
幼儿教师素质问题的由来是复杂的,是众多因素相互影响导致的恶性循环。
3、家长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几千年来每个父母的期望,这本身没有什么过错,可是这些过早的期望却束缚了孩子们的天性、过早的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年。
从某种程度而言,家长就是幼儿教师的大boss,所以幼儿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家长分忧、为家长服务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上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的期望也就越来越高,家长也渐渐陷入了一个误区,片面的认为教育内容越多越好,要求对孩子进行识字、算术以及特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此外,家长对孩子的特长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全然不考虑儿童自身兴趣和需要,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钢琴家”、“舞蹈家”、“画家”。于是,各幼儿园就争相开展识字教学、算术教学、奥数班等特长教学,并且家长还会以此为评价幼儿园师资的根据。就这样相互影响,“小学化”的现象日益突出。
当然,还有一种来自家长的问题就是,家长之间以孩子为媒介的攀比。在现在的一些家庭、友人、商业等聚会上,不经意间你可能就会听见张三在夸自己的孩子聪明、李四在炫耀自己的孩子又考了第一名,有时你也会看见一些家长、孩子羞赧的低下头。有调查证明,大部分的人成为父母以后,相互之间的话题就是“宝宝今天长高了没”、“宝宝会独自拼图了”“宝宝聪不聪明”之类的,父母关注孩子的成长本来是一件充满温馨和爱的事,可是当这种关注被放大了之后,却是成了孩子健康成长的限制。
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这恰好反应了每个阶段的孩子都存在着其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同样,著名教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自然教育的思想,要尊重儿童天性发展。他认为幼儿的智力处于感性阶段,还没有理智,还不能形成概念,因此,对于幼儿不应当急于向儿童灌输知识。他认为儿童好动、好奇,不仅通过感觉,而且通过接触实物或事物的活动,通过做、思考与探索来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能更有效地发展自身的能力与情操。因此,幼儿教育“小学化”对于幼儿的成长是不利的,这样会将儿童本身所具备的广阔的发展空间龟缩为单一的、无活力的狭小空间。
幼儿的生长发育将会受到威胁,幼儿的保育和教育是两个至关重要又相互联系不可缺少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则忽略了对幼儿的保育,幼儿每天在教室规规矩矩的坐几个小时,容易导致幼儿的疲劳,这就会严重阻碍幼儿骨骼、视力等机能的发育,容易造成幼儿身体发育上的潜在危机。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将会受到束缚,3~6岁的儿童思维个性属于未定型的、最为活跃、全新的状态,如果此时对其加以遏制,会影响幼儿个性的养成而培养出千篇一律的考试机器;幼儿园时幼儿社会学初步形成的时期,“小学化”使幼儿局限于小小的教室,严格的规定则又使幼儿无法得到正常的交流、交往,这样会导致幼儿逐渐走向孤僻、自闭的状态。儿童智力的发展将会被制约,幼儿时期思维主要靠表象来进行,于是就需要幼儿运用自身的感觉器官去接触实物,获取大量的感性经验,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然而,“小学化”制度下,幼儿局限在无趣味的算术和拼写中,逐渐的儿童对外界新奇事物的好奇就会被消磨掉,对事物的接触期望也就可能越来越低,幼儿的思维会逐步走向僵化,儿童对未来学习的兴趣也可能会因此而降低。
1、强化幼儿园的管理,加大监督和评估的力度。发挥政府职能,加大对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幼儿园内部对教师的管理制度化,并且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幼儿教师进行不定期的考察、培训。通过政策鼓励部分男性进入幼教大军、充溢幼教队伍、引进专业幼教师资。
2、社会给予幼儿教师相当的认可度。士为知己者死,幼教是社会的一部分,若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的心理压力会相对减少、会对这个职业报以更大的热情。并且由于社会给予了幼儿教师认可度,也就是幼儿教师的使命公开化,这样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舆论监督的作用,有利于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个人素质、增强其责任心。
3、改变家长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家长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向导,大多数孩子都想做爸爸妈妈的乖孩子,都想博得爸爸妈妈的夸奖,只有家长给予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孩子来自外界的压力才会减小,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天性发展,为孩子留下一个创建童年美好回忆的机会。
4、幼儿园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设计相应的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按照《纲要》的规定,幼儿园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顶住各方压力坚持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例如,设定实物观察课程,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设定踏青活动课,让孩子们真切的体会接近大自然的美妙,而不是沉迷在网络小游戏和电视中;多举办一些家长和孩子共同游戏的活动,活动需率性而为,而且无输赢之分。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务必引起教育有关部门、家长和幼师的关注。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普遍面临着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该问题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现象,相关教育部门要强化管理、监督以及指导幼儿教育工作,并通过大力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帮助社会以及幼儿园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通过不断应用和研究幼儿教育工艺学,使幼师的德育素质以及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以有效的缓解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1.1家长需求相对扭曲:绝大多数幼儿家长并不能理解和遵循孩子的教育规律,容易受到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其中,以家长的攀比心态尤为严重。这就表现为接幼儿放学,直接询问其:“今天老师都教给你什么了?学会多少?背诵了几首唐诗?新学了多少汉字?……”在这种错误以及盲目的教育需求下,使得现阶段的幼儿教学过早的出现小学化现象。
1.2幼儿园被较强的功利性所导向:目前,部分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或民办幼儿园,基于对家长错误、盲目教学需求的迎合,实现提升办学的经济效益的目的,而有意识的去将幼儿教育小学化。例如,幼儿园更注重对幼儿教育的外显行为进行凸显,把教育经历全部放在幼儿学习识字、语言、速算以及英语等方面,从表面上看,幼儿是能够掌握多方面知识,并彰显了幼儿园教育的高水准和高责任意识,从而使家长放心的将孩子交给幼儿园。但家长们往往忽略了一点,上述外显行为只需要在短期培训就可以实现一定的效果,但幼儿智力潜能以及良好习惯形成均需要幼儿园的不断培养和引导,该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由此可见,在幼儿园被这种较强的功利性所导向的背景下,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愈发严重。
1.3幼儿园师资水平相对薄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师是作为直接参与者存在的,其教育素养以及理念都会对幼儿教育效果以及幼儿的未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我国部分幼儿园所聘任的幼师,并没有受到专业、系统的幼师专业教育资质培训,导致其并没有较高水平的理论教育素养。同时,还有部分幼儿园返聘小学退休的老教师,使其担任园中的幼师或更高的职位。小学退休的老教师往往教育观念相对传统,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另外,由于教育部门对幼师资质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也导致幼儿教育过早的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对幼儿的身体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幼儿的身体正处于发育状态,倘若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大脑疲劳以及视觉疲劳。另外,幼儿的骨骼处于发育初始阶段,在过早的小学化教育下,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幼儿出现身体消瘦情况,同时,也会伴有身姿不端正等问题发生。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也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与水平,这是由于幼儿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学习能力。倘若幼师执意对其过早的进去小学化教育,将会使幼儿产生畏难心理,对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极为不利。
3.1对正确幼儿园教育观的宣传进行不断强化:相关部门要对幼儿教育的宗旨进行大力宣传,使整个社会都能够充分了解幼儿教育。例如,各地区可以通过对幼教专家的定期组织,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对幼儿教育科学知识进行宣传,面向社会提供幼教指导与咨询。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协同幼儿园对家长的一系列错误幼儿教育认识加以扭转,使整个家长群体以及幼儿教育群体都能够意识到幼儿园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提升幼儿的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具备良好的自利能力以及集体意识,从而使幼儿得到健康的进步与发展。
3.2建设一个高素质的幼儿园师资队伍:幼儿园要对幼师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进行提升,主要包括两种途径。其一,要严格把关聘任的幼师资质,并规范聘任幼师要求,只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幼儿园方能对其进行聘任;其二,幼儿园要进一步强化培训幼师与幼教管理干部,对其进行再教育,从而使其教育观念得到及时的更新,对其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3相关部分要对其教育监管智能进行充分发挥: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资格的审查与监管,强化指导幼儿园办园的具体行为,包括幼儿园的教师职称评定、考核评价标准、教学玩具以及教学用书的管理,杜绝幼儿园对课程进行任意增设现象发生,同时,还要对评估年审机制进行不断完善,科学的考评幼师资质,以进一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另外,相关部门也要对幼儿教育的管理监督制度进行不断的健全,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全面实施国家教委的有关政策,对社会力量的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幼教事业进行支持发展的行为进行积极鼓励,使幼儿入园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并使幼儿教育的供需矛盾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从而使幼儿教育小学化显现得到有效的改善。
综上所述,从幼儿的长远健康发展角度来看,幼儿教学小学化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教育部分以及相关社会各界力量要对该现象进行严格的纠正,遵循幼儿的心理和身体发展规律,开展幼儿教育,从而使幼儿能够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目的。
在传统教学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现代幼儿园教育趋向于小学化发展,使得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较多能够展现自身特点的机会,并且小学化教育容易导致幼儿不能正常发育生长,对幼儿有一定程度的危害。本文主要就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对策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情况的产生。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危害现代幼儿园教育注重发展幼儿的自我个性以及对其感知能力的培养,而很多家长还是希望让幼儿在初始阶段学习一些小学化知识,以提升孩子在同龄人中的竞争力,但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让其在与同龄人相处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天性的释放,并且能够结交到朋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学习知识。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越来越严重,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该认识到这种情况对幼儿的危害,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
幼儿接受幼儿园教育的本质是让幼儿在自己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和一定程度的学习,而当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就是指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习了一些在小学阶段才要求学习的知识,很多教师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经常会将幼儿的学习能力进行比较,以此判断幼儿在幼儿园当中的表现能力,教师经常会将教幼儿认字、算术等内容,并且给其布置作业,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提出严格的学习要求,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以小学化形式来管理学生。
1、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受阻。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本来应该学习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正确对待事物的观念,但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使得幼儿接受一些不在自己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的.知识,对其没有较好的理解,教师本应该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但是却对其实施小学化教学,使得幼儿的身心发展不符合科学规律,导致其身心发展严重受阻,不利于幼儿的正常成长。
2、导致教师教育观不正确。
教师的教育观是影响学生进行正确学习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模式下,很多教师的教育观也受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幼儿园都会组织教师去比较有名气的幼儿园进行观摩教学,而这些有名气的幼儿园大多受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幼儿实施小学化教学,提升幼儿在同龄人中的竞争能力,这又使得观摩的幼儿教师被这种教育行为所“感染”,导致自身的教育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扭曲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家长一般都对孩子有很大的期望,这自从孩子出生就一直存在,导致家长在让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就想要选择教育效果较好的幼儿园让幼儿进行学习,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强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很多家长会将幼儿与同龄人比较,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更加优秀,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则使得家长的这种感觉更加强烈,让家长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扭曲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是为幼儿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的阶段,而教育好幼儿的根本就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正常的环境下接受教育。教师不能为了让幼儿在同龄人之间有较大的竞争力就让幼儿学习一些小学才会接触到的知识,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期间,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只有让幼儿的天性得到解放才能发掘出幼儿自身的特点并且对其进行更好的教育,在幼儿园期间教师应该注重的是对幼儿的生活习惯的教育并且教育其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幼儿享受应有的童年,这样对幼儿的发展才能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2、结合幼儿特点进行教育。
幼儿本身是具有很鲜明的特点的,教师在进行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幼儿的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幼儿的思维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模式,并且对外界的事物也没有明显的感知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弱,教师应该首先教育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然后对其思维进行一定程度的启发式教学。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与其一起做游戏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到一些基础的知识与道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作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教育能力对幼儿的整体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幼儿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教育能力。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幼儿园教师的队伍建设,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可以组织教师进行经常性的培训,让教师能够了解幼儿的需求,并且通过相互之间交流经验寻找最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
幼儿的整体发展应该从小抓起,但是决不是让其在幼儿阶段就学习一些小学化知识,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幼儿接触小学化教学知识,让幼儿享受童年的乐趣,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摘要】幼儿的教育一直是现在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也是社会发展最为直接和突出的问题。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教育问题,儿童的教育成为人们的最大难题。在入园难入园贵的环境下,社会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高。因此,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释这些问题。素质教育下的背景,幼儿的教育越来越超前,学生受教的小学化本性也越来越突出。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化;教育教学方式;解决措施;
小学化的教学方式不仅给幼儿带来诸多的不适应,还影响他们的兴趣的培养,而幼儿阶段的教育就应该是学生兴趣的培养阶段。
1、观念急需更新,引入社会化作用
这既需要实施幼儿教育的一方尽可能的做出科学化的宣传和引导,又需要作为受教育的一方针对性地对教育体制改革作出相应的反应,即是观念上的转变。对于教育,关键是观念的转变和观念的接受,观念的更新需要结合适当的教育制度的更新,不能只是传统的机械式的教育观念、或者是应试环境下的“速成”。对于知识的学习,对处在幼儿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更应该接受的学校给与的恒多的鼓励和认可。希望培养学生的兴趣或者是学生对于事物的辨别能力的基础性认知。
2、合理化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在思想层面上的更新过后,民林的就是学生的受教育形式,也就是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普及,以及学生的积极性的增加等内容。孩子的成长环境在受到学校所建立的校园环境的影响下,还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应该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的前提下为幼儿最突出多数家长意愿的教学模式,以真正的教学模式落实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3、教学体系需要不断改进
幼儿的教学,不是小学生的教学,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年龄。年龄的差距就是学生学习思想的差距,不能将这种思想进行混淆。因此会出现较多的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尤其是课程设置的安排上,幼儿教师主要是以班级授课,课堂缺乏兴趣的切入点,忽视了儿童兴趣的发展阶段性特征。
1、加强学生兴趣的引导,不断促进幼教观念的更新
例如,幼儿的好动心理授课教师可以把握。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游戏的互动,如果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取得胜利,那么就可以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并能得到教师的一朵红花奖励。学生兴趣十足的配合教师的授课方式,也符合学生的天性。面对越来越大的学习的压力,学生的心思主要集中在自己的兴趣上,尤其是对于图画学习一般会出现逻辑思维困难等问题。因此,授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增加知识讲解的转变,以学生的思维培养为基础知识的学习。
2、情感教学参与课堂,生活实际就地取材
在不断制定适合学生要求的教学活动,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个更加生动、活泼式的教学情境,一个学生喜爱的课堂。这和学生的上课情绪是息息先关的,有关教育心理学研究得出结论,幼儿教学存在理论课学习的主线和教育教学情感的主线。需要教师融入较大的情感因素,不要让学还是能感觉到自己不能够接受而出现接受难的问题,并不是将幼儿能看成小学生来教。例如,对于回答不上来问题的学生,授课教师可以问其他的问题,保证学生的自尊心不受到打击。如。授课教师对于不能回答上来的“图形表示什么意思”,那么授课教师可以问,你从图形中看到什么,你喜欢图形中的什么图形等类似的问题。
3、合作探究结合到实践教学中
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构建需要打破现有的学习模式,不仅仅只是授课教师上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可以有效采取师生互换的模式,让授课教师也能有效把握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为开放性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思想和实际基础。因此,兴趣的引导首先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学生接受和进行参与学习,保持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例如,授课教师可以分发给学生一些学习卡片,上面是一些字词的图形图画形式,希望学生们能够合作解决。这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为在这样的模式下,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培养他们灵活的思维方式,逐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总结因此,授课教师要从不同的方面加强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应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教师可以将学生看成是自己所培养的目标,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双边互动、不断地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合理安排教育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各界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有些幼儿园在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时,过分强调智力教育,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不太重视幼儿的情感培育和德育素质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就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转变对策进行研究。
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在很多学校都有存在,而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受到传统教育思想中过分看重智力教育的因素,也受到很多家长和幼儿园教育功利化心理的影响,所以无法对素质教育理念进行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因此,对于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问题,必须首先实现教育理念上的积极转变,然后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共同探索更加科学的幼儿园教育范式,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幼儿园办学宗旨的功利化。
随着各地民办幼儿园的大量兴起,很多幼儿园为了快速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存在很多盲目迎合家长传统教育思想,过分强调智力教育的倾向,加上国家教育部门的监管不到位等,致使一些幼儿园的培养方案如同“揠苗助长”,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违背了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
(二)家庭及社会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由于我国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唯成绩论”对学前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在一些家长和社会机构的推动下,很多幼儿园开设的课程内容主动向小学课程靠拢,表面上看似乎有助于幼儿快速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体验。
(三)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相对低下。
在很多地区,由于幼儿园及其教师资源相对紧张,所以在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建设上还不够完善,甚至有些幼儿园教师还没有获得从业资格证书伍,所以形成对幼儿教育的正确认识,教育教学思想相对落后,习惯于一味迎合家长的各种教育要求,在教育实践中盲目追求知识的传授数量,以幼儿智力水平的高低作为幼儿教育评价的唯一标准,无形中推动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一)转变传统的幼儿教育理念。
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一教学弊病,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幼儿教育理念。传统幼儿教育理念中,幼儿教育以智力教育为主,忽视素质教育,应该采取措施转变幼儿园及家长的传统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幼儿教育的新气象。例如,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开展幼儿教育新理念的宣传活动,使幼儿园的管理者、施教者和家长都能够认识到幼儿教育不能一味追求智力教育,应该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另外,幼儿园和家长应该加强合作沟通,使幼儿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政府部门加强监督与管理。
学前教育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对幼儿园教育的开展加强监督管理与引导,以保证幼儿园各项工作顺利规范的开展。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明确划分职责,制定详细的监督管理细则,按照细则定期对幼儿园教育进行考核与评价,在考评过程中,一旦发现幼儿园的教育有小学化倾向,要坚决纠正和制止,这样主管部门的监督才能达到效果。在具体操作上,由于各地的幼儿园教育水平不一,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自身情况,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等相关文件,规范幼儿园教育的方法、形式、内容、作息时间、评价制度等,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幼儿园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并对社会公布,以此来规范管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例如,对于幼儿园强制学生参加兴趣班、提高班等行为要坚决制止,只有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全面监督管理,才能防止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三)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幼儿园教师队伍。
要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归根结底需要幼儿教师来落实。因此,幼儿教师的培训对幼儿园来说就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幼儿园应经常性的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让教师能够学习到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丰富幼儿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同时,不同的幼儿园之间要加强相互的交流,学习其他幼儿园优秀的教育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各个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共同提升。此外,幼儿园不但要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还要积极引进其他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队伍更加优秀,结构更加优化。
(四)实现科学的幼小衔接。
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并不是忽略了幼小衔接的问题。针对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及幼儿教育的客观规律,幼儿园应该采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体现幼儿教育的启蒙性,丰富性,基础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幼儿园启蒙教育中,幼儿个人主体意识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及生活习惯的养成,学习和活动适应能力的培养,这些方面的学习显然比小学教育的小学化更有意义。
总之,对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幼儿教育而言,要想避免小学化的教育倾向,需要对幼儿多一份关爱,少一分功利,要充分尊重幼儿成长与学前教育的客观规律,制定真正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模式,还幼儿一个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在淡化智力教育的同时,提高对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课程比重,以实现幼儿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1]吴龙。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2]索长清,姚伟。文化价值观视角下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4(01)。
[3]李立新,胡耀岗,李艳丽,马晓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与建议———以河北省幼儿园为例[j]。教育探索,2014(03)。
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很多家长并不懂幼儿教育规律,又受到了社会攀比风气的影响,于是在孩子回家后,问得最多的就是:吃饱了没有?吃的什么饭?学什么了?认识几个字?学了几个单词?背了几首诗?家长这种对幼儿园教育的盲目、错误需求,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
很多民办幼儿园或是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错误需求,更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违心地去搞幼儿教育小学化。比如,凸显幼儿的外显行为,多学习语言、识字、英语、速算等知识,让幼儿看起来掌握了很多知识,显得幼儿园的素质很高,很负责任,让家长对幼儿园更加信任。但是,这些外显行为都是经过短期培训就能看出效果的,而幼儿的良好习惯、智力潜能等却需要长期培养,也不容易看出效果。这种功利性较强的办园目的导致幼儿教育逐步小学化。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教学理念、教育素养对幼儿园教育有着直接影响。但是,一些幼儿教师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理论素养不高,还有一些幼儿教师甚至就是从小学退休老教师中返聘的,他们的教育理念比较传统,教学方法不灵活,使得小学化倾向非常明显。四是监管不到位。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的师资要求比较宽泛,培训较少,监管力度不到位,也导致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
首先,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展。幼儿的身体处于发展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学习导致幼儿的大脑容易出现疲劳。而且,幼儿的眼睛比较娇嫩,容易对视神经系统造成一定伤害,出现近视等眼科疾病。幼儿的骨骼发育还在进行中,如果不注意,长时间的规范性学习容易导致出现驼背、消瘦等身体问题。其次,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发展。对幼儿园的幼儿实施小学教育是不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因为他们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教师提前对幼儿进行超前教育,幼儿的学习可能会很吃力,导致幼儿不愿意学习,甚至产生抵触、畏惧心理,对以后的学习不利。再次,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时期就进行专项教育,不仅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得不到有效发展,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
我们要多宣传幼儿教育的宗旨,让社会对幼儿教育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扭转家长的错误认识,让大家都认识到,幼儿园的教育,学习知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集体意识、自理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方面,对幼儿教师的聘任要严格把关,保证期素质、水平达到相关要求才能进入幼教领域;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幼儿教师要加强培训力度,促使他们继续接受相关教育,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幼儿园加大指导、监管力度,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教师职称评定、教学用书和玩具的管理等进行指导,禁止幼儿园随意增设课程,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并对幼儿园教师的资质进行考评,以便更好地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是不利于幼儿教育长远健康发展的,必须要进行严格的纠正,按照教育规律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好幼儿教育,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作者:张力云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夏官营镇包官营完全小学
【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使小学生负担加重,天性得到抑制,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园提前开设小学课程呢?本文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原因、危害进行分析,最终提出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天性;身心健康
幼儿教育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幼儿教育所面临的责任是巨大的。但是,近年来幼儿园中普遍出现了“抢跑”现象,也就是所谓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教育的管理、教学模式及内容偏重于小学阶段,它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给幼儿教育“小学化”提供了契机。教育部明确规定严禁幼儿教育“小学化”,学前教育机构应当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孩子的天性,为幼儿提供游戏条件和时间,满足幼儿的需要,不得教授小学内容以及布置家庭作业。
现在的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家长的目光,在幼儿园里开设小学英语课、数学课和语文课等,要求幼儿掌握小学基础知识,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孩子必须像小学生一样进行学习和做作业。幼儿园里失去了孩子的欢声笑语,教师只注重教授幼儿小学知识,在讲课时又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知识枯燥的进行重复性的灌输,缺乏演示和案例,缺少游戏的衬托,使幼儿对幼儿园失去兴趣。幼儿园为了兑现当初招生时候的承诺,往往会要求幼儿服务教师安排,不准顶嘴和辩解,上课不准溜号,必须按时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坐姿端正,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游戏的时候要有秩序的做游戏,不准打闹。过分的要求幼儿做到小学生的水平,严重的限制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是不符合幼儿教育规律的。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强,在各方面都占据优势,所以就会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各种技能,会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其实对于幼儿来说需要的是在玩中成长,过多的学习反而会阻碍他们的成长。幼儿园就是抓住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夸大幼儿园的教学范围,宣称幼儿园里可以让幼儿掌握很多小学课程,孩子在上小学时就会非常轻松等错误的言论,许多幼儿家长把孩子上幼儿园混同于“上学”,认为要学知识,这也迫使幼儿园为了生存而走上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道路。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不科学已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许多自负盈亏的公办幼儿园其办园宗旨并不是真正的要把幼儿培育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而是只把招生当作第一要务,一切都是为了“钱”。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以及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违背教学规律,将会受到严惩。
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扭曲了幼儿的天性,使幼儿失去了童年的乐趣和游戏的权利,完全变成了学习的工具和家长炫耀的工具,影响幼儿发展。幼儿的天性就是爱玩爱动爱思考,他们对于幼儿园里的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幼儿教师应该做的是给幼儿提供更多发挥的空间,让幼儿在玩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思想。面对铺天盖地的学习任务和作业,幼儿的游戏时间被大大缩减,给幼儿带来的负担是巨大的,最终培养出来的幼儿也是发展不完善的,不具备综合竞争实力。在幼儿园教育阶段进行小学教育也会对小学教学产生影响,过分的追求教学效果,使得幼儿根本没有完全学会小学知识,成为了“夹生饭”,也就是虽然懂一点,但是又不完全懂,影响幼儿的思维习惯。同时,幼儿园里进行授课也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压力,甚至厌烦。当幼儿学会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以后,他们再上课的时候就会不认真听讲,不利于教学的开展,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另外,过度的学习会导致幼儿成为“书呆子”,没有朝气和活力,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
要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就要从幼儿园管理入手,幼儿教育虽然要和小学进行衔接,但是并不能小学化。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立法管理,发现私自开设小学课程的幼儿园给予严肃处理,选出在教育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幼儿园进行通报表扬,树立典型。幼儿园必须按照规定开展教学,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杜绝“小学化”倾向。同时,号召社会各界对幼儿园进行监督,当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举报和投诉,严肃整顿幼儿园。只有这样进行综合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幼儿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幼儿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正确调整家长对幼儿的评价标准,并不是幼儿学的越多就越好,要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要让家长懂得孩子在幼儿园并不是要学习多少小学知识,而是要通过幼儿教师的引导,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一、必须明确学前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3—6岁的幼儿正是培养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丁性品质以及良好行为习惯最佳时期,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活动和学习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该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深刻反思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1、教育部门监控力度不足。
面对日益严峻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教育行政部门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没能及时对这种错误倾向予以制止和纠正,更有甚者,还从活动组织、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不自觉地为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进行推波助澜。
2、办园宗旨不端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们对幼儿园提前学习写字、算算术等呼声较高,特别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迎合家长的需要,教授一些小学的学习内容。向幼儿提出过高的水平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要求,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家长把学前教育单纯的理解为智力开发。
使幼儿家长对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知识、技能的关注度远高于量化的,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审美、情绪等非智力因素。
三、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良好的教育是一个人性格、习惯、能力、自我意识等的初步形成阶段,如果这一时期能够接受规范的学前教育,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将会有利于他一生的发展。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必须做好“三个转变。
一是必须转变办园理念。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小学化”,而园长是幼儿园课程的领导者,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起决定作用,园长有什么样的办园理念就会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因此,园长首先要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以“幼儿发展为本”,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不能只注重办园的功利性,更不能因迎合家长的错误需求而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二是必须转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政策、法规的培训学习,把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要,让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开展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专题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共同分析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带来的危害。
三是必须转变家长的错误认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和需求加大了幼儿园办园压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开设一些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程,因此,家长对“起跑线”错误认识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一大助力。作为幼儿园,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家教知识讲座、请家长走进课堂等多种活动,帮助家长了解《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各阶段幼儿的培养目标和班级教育教学计划、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带给孩子一生发展的危害性等知识讲座,使幼儿家长懂得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赢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四、克服“小学化”倾向的有效策略。
一是早期阅读策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幼儿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书面语言,获得全方位的早期阅读的经验,从而知道文字的具体意义。
二是数学教育策略。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和数有关的问题,如分类、比较、测量甚至加减运算。幼儿的数学教育的内容应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
三是书写活动策略。幼儿的前书写活动具有游戏性、图画性、过程性、兴趣性等特点,与小学的书写活动有明显的不同,不考虑幼儿兴趣和需要的机械训练是不可取的。
四是游戏活动策略。游戏是促进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通过游戏儿童能够获得情感、认知、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创造力及自我表现能力,使幼儿体验到自豪感、成就感。
五是幼小衔接策略。可采取召开“幼小衔接”专题座谈会、邀请小学校长或一年级优秀班主任给家长进行“幼小衔接”专题讲座等活动体验小学生活活动,促进幼小衔接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习习惯、遵守纪律的习惯等。总之,学前教育是区别于小学教育的独立阶段教育,应本着以幼儿为本的思想,热爱每一个幼儿,接纳每一个幼儿的个性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设计趣味性浓、活动性强的、渗透于生活、游戏中的各种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去探索,争取把每位孩子都培养成一个活泼开朗的,有自己个性特色的儿童。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孩子接受正规教育之前就对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幼儿期的孩童处于懵懂阶段,在学习上不能够接受系统的教育,他们的心智还处于玩乐阶段,过早的对这个阶段的孩童进行小学化教育,无疑是给他们的内心深处造成了恐慌,加上学习能力低下无法接受这样的教育内容,导致了厌学的情绪,为将来的小学教育埋下了隐患。
(2)幼儿教育本应该是注重发掘孩子潜在兴趣的阶段,但是过早的小学化教育导致了他们快乐的童年时光被剥夺,失去童年应有的特征,细想当年我们的童年也不也是在玩乐中度过的吗,我们长大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因此,给下一代开始提前的教育,这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希望跳过某一个阶段,但是这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行为,扼杀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机械的学习中度过,会影响他们将来的发展。
(3)幼儿身体尚处于发育阶段,过于强大的脑力符合会对他们的神经核机体造成损害,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会让他们的大脑得不到休息,心理压力也会增加。
视力、肢体等等都会随着长时间的学习而产生负面效应。
(4)幼儿的心理还处在完善阶段,过早的进行小学教育会对他们的内心发展产生阻碍作用,不利于他们的内心健康发展。
(5)个体的发育和发展应该是遵循自然规律的,不同阶段的孩童所需要接受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都不相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有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这些不同的阶段,孩子的发展应该是遵循这样的一个发展规律,不可否认存在一些跳级的孩子,但是那都是个例,大多数的孩子都达不到那样的水平,那么我们就应该一级级的向上升,提前进行小学教育,或许在一二年级能够比其他孩子要优秀一些,但是未来的发展则不一定,幼儿教育对其将来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内心潜意识的影响。
(6)扰乱小学教学秩序,幼儿园现在就开始开展各项小学教育的课程,那么等到他们进入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产生问题。
一些过早接受小学教育的孩子认为这些都是学过的内容,渐渐的开始分心,如果按照高水平的学生来进行讲课,那么对没有接受过小学教育的孩子来说又过于深奥。
这样水平差别过大的情况让小学教育的统一教学变得非常的困难,而且幼儿教育阶段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很难被纠正。
3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的遏制和预防
第一,关于如何预防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个问题,需要家长、社会和幼儿教育机构这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家长不要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要求过于苛刻,社会对优秀人才的定位应该更加的广泛化,而不是只限于成绩,幼儿教育机构则应该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法则进行教课内容的安排,并且多给及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不是将深奥的内容让他们死记硬背,注重发掘孩子的兴趣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读书识字和算术都是小学阶段的内容,幼儿阶段是解放天性、鼓励天性的阶段,它是小学学前教育不是小学教育,因此,不能按小学的要求来要求他们。
第二,幼儿阶段的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是正常的,教师不能因为孩子活泼好动而扼杀了他们的天性,这对他们的未来是非常不利的。
轻松的游戏、唱歌、跳舞等等活动让学生常常的运动起来,而不是一直在小板凳上坐着,然后老师在那一个一个的教算术。
第三,教育部门对于幼儿教育机构的监管工作也应该到位,对幼儿园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监管,定期对幼儿园的资质进行检查,为他们开展各类相关的培训和讲座,以让幼儿园的校长和老师能够遵守幼儿教育规章制度,重点建设几个优秀幼儿园,起到榜样作用,为幼儿的生长提供一个安全、稳定、适合他们的环境,保证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第四,必须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
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应该为幼儿园的办园导向开展相关工作,并负起相关责任。
借助现代各种媒体介质来对目前的幼儿园教育弊端进行揭露和批评通报,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来归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
做好教师、教材等教学相关内容的监管工作,弱化各幼儿园之间比拼教学知识的竞争力,鼓励特色办园、以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办园。
这些都依赖于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以扶正幼儿教育走向正途,努力将幼儿教育并入义务教育范围,让幼儿园的教师固定、教材固定,内容和编排符合幼儿身心发展。
第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研培。
幼师是对幼儿教育起到决定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组建优秀的幼师队伍,对幼师定期开展各类研讨活动和交流活动,分享教学心得和教学体会。
先为幼儿园培养一批优秀专业的幼师队伍,让他们能够对后面的幼师提供教学帮助。
加强各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去吸收其他优秀幼儿园的办园经验,在办园内容上集思广益,开展各类丰富有特色的活动,鼓励幼师进行创新教育。
第六,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
组织家长参加讲座,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消除家长和幼师幼小衔接的错误观念。
让这些大人都明白,幼儿教育有幼儿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多少知识,而是为了让其天性得到发挥,培养他们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提供发展基础。
对幼儿园的大班学生开展特殊的内容,他们是即将参加小学教育的对象,因此,带他们去参观小学,讲解小学的教育和生活模式,适当的体验小学教育环境,让他们能够起到过渡适应的作用。
幼儿教育关系我们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发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安排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我们都应该在做之前思考一个问题,这样做能不能对幼儿身心起到促进作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应该是以大人的理想和希望为目的,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才是能够让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基础,自由、快乐、活泼才是幼儿应该具有的个性。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然而, 目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明显, 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不相符, 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应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增强幼儿教育的科学性,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倾向; 对策;
幼儿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然而, 目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明显, 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不相符, 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 是指幼儿园所采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小学教学接近。由于学前幼儿年龄尚小, 接受能力有限, 如若教学难度过大, 既不利于幼儿对知识的理解, 影响幼儿智力发育, 又会挫伤幼儿学习兴趣, 不利于幼儿健康发展。因此, 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应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增强幼儿教育的科学性,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
笔者研究发现, 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严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教学难度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作为幼儿接受的第一次系统教育, 一般难度不高, 通常接受最简单的计算、认识汉字、认识拼音等, 幼儿只需掌握100个常用汉字即可。然而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难度水平逐渐增强, 幼儿除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外, 还要掌握100以内的运算, 学习300个常用汉字, 给幼儿学习成长增添诸多负担。
(二) 教学方法小学化
幼儿园教学方法和小学教学方法差异较大。通常来说,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主要采取的是学玩结合, 通过游戏来帮助幼儿认知, 幼儿更需根据教师的指导来完成任务。然而大部分幼儿课堂教学中氛围严肃, 如同小学生课堂秩序, 这对幼儿学习兴趣造成不良影响, 不利于幼儿启蒙教育的实施。
(三) 课程长度小学化
小学课堂教学通常一节课40分钟, 幼儿园每堂课则在30分钟左右。按照幼儿生理特点分析, 幼儿的注意力一般只能保持10~15分钟。而有些幼儿园对课时不断延长, 甚至在40分钟左右, 幼儿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严重挫伤了其学习兴趣。
二、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一) 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管理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实施的主体, 首先应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管理力度, 不断规范教学制度。幼儿园应明确规定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方法、难度要求等, 使教师有据可循, 确保幼儿教学的规范进行。为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幼儿园还应明确奖惩制度, 科学评定教师的工作, 如若教师教学难度较大, 对幼儿造成一定负担, 应给予批评引导。
(二) 严格控制教学课时
合理设定课时, 确保活动时间在25~30分钟左右。由于幼儿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精力有限, 教师的活动设计要注意把握幼儿生理特点, 包括游戏活动在内, 课时设定为30分钟较科学。
(三) 转变家长错误观念
据笔者分析, 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部分原因是受家长对教育孩子的急切心理影响。许多家长认为早接触小学知识可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种错误观念对幼儿园教育造成了负面压力。对此, 教师应合理引导, 扭转家长的错误观念。通过丰富的亲子教育活动, 加强家园联系, 把科学、合理的教育意识不断渗透给家长, 使家长意识到教学内容过难、过多会对幼儿学习兴趣造成影响, 对幼儿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让家长意识到智力培养的重要性, 懂得幼儿教育是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 促进幼儿教育效果的提升。
(四) 创新游戏活动, 激发幼儿参与意识
3~6岁是幼儿脑力发育的重要时期,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着极大的影响, 同样, 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起着关键性作用。幼儿心理发育尚未成熟, 其认知能力有限, 缺乏明确的.是非判断能力。创新游戏活动对开发幼儿智力至关重要。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潜能和动手能力。如益智类游戏, 教师要观察幼儿的行为特点, 若发现问题及时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 营造和谐宽松的游戏氛围, 着力培养和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激发幼儿参与意识。
(五)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 幼儿需要在德、智、体、美、劳以及身心等方面和谐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教师给予幼儿良好的指导。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 对教师技能水平的要求也更高。幼儿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下开展教育活动, 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 积极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 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采取针对性措施, 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典型表现如下:1.幼儿教育中,智力教育被列入教育的主要目标,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则放到了次要地位;2.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多采用的是知识传授的方式,而忽略了幼儿自学能力的培养;3.幼儿教师单纯地认为幼儿教育就是给未来的考试教育打基础,在教学中侧重于知识教授,忽略孩子的身心发展。
一、幼儿教育倾向于小学化的根本原因
(一)家长的原因
在当下的教育模式下,应试教育被国内大力推广。这种教育模式在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中渗透极深,如今甚至蔓延到了幼儿教育中。应试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习各类知识,学校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以考卷形式进行检测,得分优异的学生则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得分低的学生则可能失去良好教育的机会。应试教育的理念已渗透到了每位家长的心中,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异的学生,遵循“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从幼儿教育开始,便一味要求幼儿园给孩子灌输更丰富的知识。由此,小学化倾向在幼儿教育中逐步形成。
(二)幼儿园的原因
目前,公办幼儿园越来越少,民办幼儿园却随之增多。民办幼儿园几乎都是将盈利作为开办幼儿园的唯一宗旨。因此,为了谋取高额的利润,幼儿园会尽量迎合家长的`心理需求。由于幼儿园深刻了解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倾向,又深刻了解当今的教育模式。因此,幼儿园会刻意在幼儿教育中加入小学教育内容,让幼儿从小便接受更多的知识教育。此外,幼儿园为了节约成本,对外招聘的幼儿教师也是一些素质偏低的教师,这些教师对幼儿教育的本质没有深刻的理解,也是单纯地认为幼儿教育就是给未来的考试教育打基础,在教学中侧重于知识传授,忽略孩子的身心发展。
(三)教育机制的原因
教育部现有的教育机制中规定: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衔接的过程中,小学学校要遵循自然过渡的方式,不得以成绩为核心来择优录取。但是,现实中依然有不少小学学校为了获取更加优质的生源,私下出考试题依据成绩高低录用学生,并依此给学生进行分班。在这种现实背景的影响下,幼儿园不得不注重幼儿的知识教育,让幼儿能更好地升入小学学校。
二、幼儿教育倾向于小学化的解决措施
(一)家长需做的改善工作
家长要充分意识到两点。第一,成绩并非评判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家长既要看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又要关注孩子身心在成长中是否正常发展;第二,幼儿阶段是一个孩子最无忧无虑的阶段,孩子接受知识也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不是强行灌输,这样会让孩子从小就承受过多压力,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受不良影响,家长要关注孩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同伴交往等综合层面的发展情况。
(二)幼儿园需做的改善工作
幼儿园需做的改善工作侧重于三方面内容。首先,幼儿园要从意识上进行彻底的改变,不只是关注自身的盈利问题,而是要将教育视为己任,对幼儿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教学。其次,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家长做好日常的沟通工作,沟通过程中,幼儿教师不仅要告知家长孩子的学习情况,还要告知家长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情况,让家长对孩子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同时要将应试教育的不足之处告知家长,让家长慢慢转变观念。再次,幼儿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转变模式,不可将知识强加给幼儿,而是要以兴趣引导的方式让幼儿自然接受,同时关注幼儿在同伴交往、身体健康及性格发展等各方面的表现,逐步改善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不良现象,完成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自然过渡。
(三)教育部门需做的改善工作
教育部门需做的改善工作也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教育部门要对目前的小学进行整顿,严禁小学入学考试,对违反规定的学校要予以重处。第二,教育部门要对当下幼儿园的教育模式进行具体的要求,包括教育形式的要求、教育内容的要求和教育目标的要求,让幼儿园依据要求来办学。第三,教育部门要对当下的幼儿教师提出要求,规定幼儿园招聘幼儿教师的门槛,对幼儿教师的学历、素质和教育观念等各方面认真进行考核,只有合格的幼儿教师才能够加入幼儿园进行教学。
摘要:
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家长的期望、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正日益危害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并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教师
幼儿园是儿童早期成长中影响最为深刻的环境之一,它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教育“小学化”则像是一颗隐形毒瘤存在于幼儿教育中,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刻不容缓。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字面上理解就是把幼儿当小学生来进行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其具体体现在:
一是行为规范要求上,如上课要注意听讲,坐姿端正,精神集中,不许交头接耳,对老师的话要听从,不许插嘴,不经报告不能随意上厕所、喝水,教师摆设陈列基本仿照小学模式,定期按照小学生的标准对幼儿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反馈给家长,总之就是按照小学生规范来要求幼儿,使得幼儿少玩少动、老气横秋、缺失幼儿应有的天真活泼。
二是学习的内容上,幼儿的世界是全新的、无规则的,需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培养,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个方面,要求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当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不需要额外的为幼儿添加不适应的内容,然而“小学化”的标准却是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分科教学,忽视了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规规矩矩的听课、写作业忽视了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更谓之甚的是开设幼儿技能特色班、兴趣班,要求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学习读写算。这种做法违反了《纲要》的规定。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由来的原因
一种现象的产生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园自身问题。由于现在的幼儿教育未被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内,政府权力下放,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许多幼儿园在利益的驱使下一切“向钱看”,为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不顾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味的增加幼儿的学习量,在幼儿所取得的成绩中获取社会的认可、增强自身在同行业的竞争力。
2、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问题。幼教是幼儿在幼儿园直接、间接都必须接触到的,幼教的素质则关乎整个幼儿园幼儿教育的成败。今年来,“虐待儿童”、幼教说弹唱跳画能力较低、幼儿园安全故障等问题层出不穷,幼教的素质提高已是刻不容缓。
其次,幼儿教师素质偏低。据了解,我市的大部分乡镇集体、私人办的幼儿园教师为小学教师或者经过简单的幼教培训而速成的幼儿教师。小学教师担任幼儿教师虽然在知识水平、教学经验、看顾孩子的责任心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优势,但是小学教师毕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能很好地区分小学生和幼儿之间的区别。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曾近我也是一名小学教师,在上个世纪,教育水平较为低下,大部分的学校一个教室可以兼容一个高年级和一个学前班(即现在的幼儿班),完全不同年龄状况的孩子竟融于一室,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难免会多了一点老气横秋少了一点活泼开朗。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的今天,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幼儿教育也被提上良性发展的规划中,却仍是只有小部分转变为幼儿教师的小学教师得到一定的专业培训,大部分在从业幼教都只是凭借多年的中小学教育经验就进入幼教大军,所以一部分的教师说、唱、弹、跳、画等方面的能力较差。另外一部分的经过简单学习的新生的幼教队伍,年轻的一代说唱弹跳等方面的能力较好,可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导向其知识水平和教育幼儿的能力不足。
再次,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可度不高、幼教队伍组成单一化。由于社会认可度较低,就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幼儿教师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虐待儿童”事件、幼儿教师上班期间一心两用、高材生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不愿从事幼教事业。近年来,教师队伍以女性为主,大部分学校呈现出“阴盛阳衰”的现象,特别是幼儿园,男性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男孩失去应有的“野性”、男孩倾向“女性化”。社会的正常发展需要注意男女比例,幼儿教育的发展也应重视男女比例。我曾经查阅新家坡的幼儿教育资料,尊师重教、广纳教育人才,社会认可度高相应取得的成绩也就较好。
幼儿教师素质问题的由来是复杂的,是众多因素相互影响导致的恶性循环。
3、家长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几千年来每个父母的期望,这本身没有什么过错,可是这些过早的期望却束缚了孩子们的天性、过早的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年。
从某种程度而言,家长就是幼儿教师的大boss,所以幼儿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家长分忧、为家长服务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上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的期望也就越来越高,家长也渐渐陷入了一个误区,片面的认为教育内容越多越好,要求对孩子进行识字、算术以及特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此外,家长对孩子的特长还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全然不考虑儿童自身兴趣和需要,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钢琴家”、“舞蹈家”、“画家”。于是,各幼儿园就争相开展识字教学、算术教学、奥数班等特长教学,并且家长还会以此为评价幼儿园师资的`根据。就这样相互影响,“小学化”的现象日益突出。
当然,还有一种来自家长的问题就是,家长之间以孩子为媒介的攀比。在现在的一些家庭、友人、商业等聚会上,不经意间你可能就会听见张三在夸自己的孩子聪明、李四在炫耀自己的孩子又考了第一名,有时你也会看见一些家长、孩子羞赧的低下头。有调查证明,大部分的人成为父母以后,相互之间的话题就是“宝宝今天长高了没”、“宝宝会独自拼图了”“宝宝聪不聪明”之类的,父母关注孩子的成长本来是一件充满温馨和爱的事,可是当这种关注被放大了之后,却是成了孩子健康成长的限制。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大大”。这恰好反应了每个阶段的孩子都存在着其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同样,著名教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自然教育的思想,要尊重儿童天性发展。他认为幼儿的智力处于感性阶段,还没有理智,还不能形成概念,因此,对于幼儿不应当急于向儿童灌输知识。他认为儿童好动、好奇,不仅通过感觉,而且通过接触实物或事物的活动,通过做、思考与探索来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能更有效地发展自身的能力与情操。因此,幼儿教育“小学化”对于幼儿的成长是不利的,这样会将儿童本身所具备的广阔的发展空间龟缩为单一的、无活力的狭小空间。
幼儿的生长发育将会受到威胁,幼儿的保育和教育是两个至关重要又相互联系不可缺少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则忽略了对幼儿的保育,幼儿每天在教室规规矩矩的坐几个小时,容易导致幼儿的疲劳,这就会严重阻碍幼儿骨骼、视力等机能的发育,容易造成幼儿身体发育上的潜在危机。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将会受到束缚,3~6岁的儿童思维个性属于未定型的、最为活跃、全新的状态,如果此时对其加以遏制,会影响幼儿个性的养成而培养出千篇一律的考试机器;幼儿园时幼儿社会学初步形成的时期,“小学化”使幼儿局限于小小的教室,严格的规定则又使幼儿无法得到正常的交流、交往,这样会导致幼儿逐渐走向孤僻、自闭的状态。儿童智力的发展将会被制约,幼儿时期思维主要靠表象来进行,于是就需要幼儿运用自身的感觉器官去接触实物,获取大量的感性经验,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然而,“小学化”制度下,幼儿局限在无趣味的算术和拼写中,逐渐的儿童对外界新奇事物的好奇就会被消磨掉,对事物的接触期望也就可能越来越低,幼儿的思维会逐步走向僵化,儿童对未来学习的兴趣也可能会因此而降低。
四、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想法
1、强化幼儿园的管理,加大监督和评估的力度。发挥政府职能,加大对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幼儿园内部对教师的管理制度化,并且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幼儿教师进行不定期的考察、培训。通过政策鼓励部分男性进入幼教大军、充溢幼教队伍、引进专业幼教师资。
2、社会给予幼儿教师相当的认可度。士为知己者死,幼教是社会的一部分,若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的心理压力会相对减少、会对这个职业报以更大的热情。并且由于社会给予了幼儿教师认可度,也就是幼儿教师的使命公开化,这样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舆论监督的作用,有利于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个人素质、增强其责任心。
3、改变家长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家长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向导,大多数孩子都想做爸爸妈妈的乖孩子,都想博得爸爸妈妈的夸奖,只有家长给予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孩子来自外界的压力才会减小,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天性发展,为孩子留下一个创建童年美好回忆的机会。
4、幼儿园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设计相应的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按照《纲要》的规定,幼儿园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顶住各方压力坚持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例如,设定实物观察课程,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设定踏青活动课,让孩子们真切的体会接近大自然的美妙,而不是沉迷在网络小游戏和电视中;多举办一些家长和孩子共同游戏的活动,活动需率性而为,而且无输赢之分。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务必引起教育有关部门、家长和幼师的关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1.教学内容上过分的知识化倾向。幼儿教育需要对孩子进行综合全面的培养。但现在很多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过分偏重知识,而忽视德、体、美、劳等方面。在幼儿教育中,将小学教育的内容提前在幼儿教育中进行,有的幼儿园甚至选用小学的教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十分明显,他们要求孩子在学会汉语拼音后,能够熟练背诵和书写声母、韵母,能够标注一些字的拼音;要求孩子在计算上具备高位加减法的运算能力;在孩子的识字能力上,要求认识常用的500甚至更多的汉字。有的幼儿园还要求孩子能够背诵大量的唐诗,甚至要会一些英语的会话。这么多的学习内容,无疑让孩子的童年充满沉重的负担,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十分不利。
2.教学方法上过分依赖教师授课。有些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教师授课为主,分配给孩子自由活动和游戏的时间非常少。这样的幼儿园教育无异于一个小学模式。教师在前面讲课,孩子在下面听课,不守纪律的孩子还会受到教师的批评。教师对孩子不能完全理解的内容要求幼儿以反复重复的方式去死记硬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演示少、游戏活动少、师生互动少,让幼儿在机械的记忆中紧张而枯燥地度过一天又一天,很容易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厌烦和畏惧情绪。
3.教学评价上过分强调学习结果。教师以孩子是否掌握拼音、汉字、运算等作为评价孩子学习的唯一方式,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否喜欢学习、是否感到学习的困难、是否对没学会的知识感到迷茫等都被教师忽略。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式是对孩子天性的扼杀,造成孩子缺乏学习活力和热情。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1.家长的过分期望。我国的家长几乎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有的家长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对孩子进行知识的教育。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每天都在督促孩子学习,考查孩子的唐诗、运算等智力知识,而孩子一天过得是否开心等缺乏应有的关注。
2.幼小缺乏良好的衔接。我国教育部门规定小学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不应该进行入学考试。但现实的状况是很多优质小学面对众多的生源而举行入学考试或面试,家长和幼儿园不得不提前进行小学知识的教育。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对策
1.形成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合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的身心发育还处于比较初步的阶段,对家庭和家长有很强的依赖性。家庭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幼儿园按照幼儿的成长规律教学时,需要家庭方面给予支持、理解和配合,形成良好的共同教育环境。
2.做好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衔接。消除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不等于放弃幼儿到达小学入学前的过渡和衔接教育。幼儿教育应着重对幼儿对知识启蒙,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及自我管理能力,让幼儿更加独立和坚强。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不要刻意去灌输小学的知识,应以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喜欢对知识的探索和学习,形成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3.加大对教育的监管力度。一方面,政府教育部门或社区应建立对幼儿园教育内容、形式及水平的监管机制,杜绝灌输小学内容。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小学入学考试的监管,实现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