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开拓视野的有效方式之一。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充分准备,先明确总结的目的和重点。欢迎大家阅读以下总结范文,和我们一起来探讨学习和工作的总结之道。
一天早上,小蝌蚪要找妈妈。找啊,找啊,他们找到了一条小鱼于是小蝌蚪游过去说:“妈妈,妈妈。”小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绿衣服、大眼睛、白肚皮。”
游了一会儿,它们看见了一只绿衣服、大眼睛、白肚皮的青蛙站在荷叶上。小蝌蚪说:“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说:“孩子你们长大了。”
小蝌蚪们想:现在找到妈妈,一定要天天跟着妈妈一起幸福的生活。
青蛙妈妈要产卵了,青蛙妈妈产了四个卵,然后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几天后,小蝌蚪们出生了,他们一出来就睡起大觉来,有是几天后,它们想妈妈了,于是。小蝌蚪们开始去寻找它们的妈妈!
它们游啊游,遇见了大鲤鱼。小蝌蚪们叫:妈妈!大鲤鱼听了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在那里。说完便用尾巴指了个方向,小蝌蚪们顺着方向游过去,看见一个大家伙蹲在那里,它们又叫道:妈妈。妈妈!青蛙妈妈看见小蝌蚪们说: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真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家伙!老大说:当然了,我们可是超厉害的。青蛙妈妈补充道:对!你们是超厉害的探险小队!说完大家都哈哈大笑的'抱在了一起,多么幸福的一家!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第二课时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60年代,新中国动画奠基人特伟即在《创造民族的美术电影》一文中,充分肯定移植于国外的艺术形式——动画和木偶电影,通过国内的探索创新,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
也是这篇论文中,特伟对许多人对民族特色肤浅的理解做出批判。民族风格不只是水墨画的背景,也不只是动画人物穿着肚兜,这样的形象设计只是在造型上的形态模仿,更重要的是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生活习惯上的本民族特色。
特伟民族动画“探民族形式之路”的理念,有自己先前的充分实践为基础。1956年,他导演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充分吸收了传统戏曲京剧的表现手法,择优采纳京剧脸谱、服饰来凸显人物性格,主要人物将军用大花脸,次要人物只用青白赭黑;动画人物的动作一板一眼,借鉴了戏曲中程式化表演技巧,人物腔调也是抑扬顿挫、余音绕梁;背景音乐结合传统民乐与戏曲中的锣鼓声。
尤其为人称道的当属形而上层面,《骄傲的将军》也深深契合中国人的思维、向世界展示中国味。国人尽知的成语“闻鸡起舞”、“兵临城下”、“临阵磨枪”在影片中生动传达,古典诗词的意境营造更使得影片增色,将军凯旋,即是“踏马归来马蹄香”;敌军逼近,即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这部动画电影,被后人赞誉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开山之作。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水墨动画产生在全国追求技术革新的大跃进时期,1960年的《小蝌蚪找妈妈》宣告这一全新动画片种的诞生,黑白两色,浓淡虚实变化无穷,充满墨趣味。齐白石的大虾和虫鱼在屏幕上活起来了。《小蝌蚪找妈妈》、紧随其后的《牧笛》与特伟八十年代末的封笔之作《山水情》是这一画种的经典,也充分展现特伟善于吸取传统艺术养分、大胆创造的艺术风格,使中国动画蜚声世界。
动画片开头即是中国风十足。一本素雅的国画画册,古琴琵琶声中,镜头向幽静的荷塘小景缓缓推入。片中出现的动物有小蝌蚪、虾、青蛙、青蟹、乌龟、鲶鱼、小鸡,等等。每一种都各具神韵,栩栩如生。最值得称道的还是片子的主角,体积很小的小蝌蚪。诚然,它不似其他动物有足够的头部空间来画上表现丰富表情的五官。一群群墨点的表现力不在于面部神情,而在于流动队形的变化和快慢节奏:画上的蝌蚪尾巴曲几曲以示游动。背景是一张白纸,不加笔触,更不加特技效果,小蝌蚪游动时快时慢,人们感受到在水中。这样的刻画方法,深得国画静中显动的特色。同样的,影片也如国画一样要求观赏者仔细体悟景中情。小蝌蚪在水中游动速度与抖动的变化,是它们内心情感波动的写照:小鸡受到母亲爱抚时的羡慕、找不到妈妈时的惆怅、初见妈妈的疑惧、证明事实后的狂喜。齐白石国画一绝乃是画虾,虾在水中游动或是停息的姿态,虾体水墨浓淡相间,衬出它一节节透明的外硬内柔的质感,影片中的大虾神韵不减。
《小蝌蚪找妈妈》这部动画片众多动的艺术形象,和齐白石花鸟画“笔情墨趣”的成功移植。不无关系。“墨趣”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色调层次变化和形态效果的韵味;“笔情”就是各种笔法,如点、线、皴、擦、染,在画面上形成的“天人合一”的意趣。影片要求画面形象动起来之后,达到均衡统一而又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之后的几部水墨动画,从活泼有趣转而恬静优雅,将山水画的悠远深邃体现得淋漓尽致。
特伟动画的民族特色不仅仅是他本人艺术创作的关键之笔,也是中国动画学派得以显名、因民族性而在世界动画艺术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华东师范大学11新闻班洪超修习专业任意选修《动画大师研究》小作业。
有一只青蛙,她生了很多的小蝌蚪,蝌蚪的卵沉到溪里面,结果蝌蚪的卵孵化了,小蝌蚪一只只的跑出来了,他们开心的住在池塘里。
但是,他们找不到妈妈很难过。他们跑去问邻居:“请问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邻居回答说:“我不知道!”于是,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展开冒险的旅程。
冒险的途中,遇到了虾子,他们问虾子:“请问有看到我们的妈妈吗?”虾子说:“我不知道!”小蝌蚪们继续往前游。游到荷叶旁边时,哇!遇到了漩涡,好危险哦!小蝌蚪们努力摆动尾巴,要游出危险区,好不容易才游了出来。
之后,他们又遇到蜻蜓和乌龟,小蝌蚪们问:“请问你们有看到我们的妈妈吗?”他们说:“不知道耶!”最后他们遇到了聪明的.蚱蜢,告诉蝌蚪们说:“你们的妈妈在池塘边等你们回家!”于是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妈妈!
在央视的电影台看到了关于水墨动画的介绍,很感兴趣,所以就看了。这是中国的第一部水墨动画,完成于1960年,想不到50年前已经能做出这样的动画,看看今天,真是唏嘘。这部动画短片在画面上做得相当好,画师的画工很高,处理这样的动画时极需耐心,在最后效果上都体现出来了,十分值得赞叹的是动作画的十分合理生动,并无任何令人生厌的夸张做作,实在是相当好的片子。
不幸的是,这里的一大败笔在于其配音上,可见这部动画完全是定位在儿童教育片水平,显得相当弱智。这也是中国动画一直走的误区,认为动画就应该是儿童片,导致后来的动画也越来越小儿科,粗糙。其实以《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的工艺水平说,完全可以成为让成人也能欣赏的片子,不明白导演为什么要用说记叙文的方法来配音,而且还配的不好,这是毁片之举。这部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定位为儿童教育片,导致今天的中国动画显得惨不忍睹,一部部的制作粗糙、一看就知道是拿来忽悠小孩的flash动画也(敢)放上银幕,这也算了,内容却是校园恋爱武侠言情之类的,不知道是做出来给谁看的。值得一提的是号称历经制作的《蓝猫》完成时大肆宣传自己是一部水平很高的中国动画,后来一看不禁疑惑这10年制作班子都干什么去了。
好在的是,后来又出了一部《牧笛》,我连续看了3部水墨动画,包括《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和《山水情》,个人认为《牧笛》是最好的一部,也可以说这是一部世界级的动画,这也是教育片,但绝不是弱智片,适合任何年龄观看,没有夸张的内容,夸张的动作,画面比《小蝌蚪找妈妈》更上一层楼,音乐也配合的相当好,整部片子没有一句人声,好的让我词穷。假如中国动画是继承《牧笛》而不是《小蝌蚪找妈妈》,今天中国动画也不会这么的令人羞耻。
不过随着近年日本动漫进入中国,中国的动画界也有所改善,终于认识到动画片并不只是给儿童看的。但是我国大众变了味的“拿来主义”精神却使中国动画走向肤浅化,而且十分有抄袭嫌疑。看看中国漫画界就知道了,现在比较知名的漫画家,除了姚非拉及香港大部分漫画家,基本上都是画出来的都是“日本味”的东西。可见“山寨文化”对中国人们的影响之深。说来真不知道日本动漫进入中国是好是坏了,不过我对中国人还是有信心的。
虽然认为中国人很应该做些水墨动画,但得知其制作过程困难程度之高,耗费经费之大,也知道不能勉强了,不过还是很希望能有人抛开商业的眼光,重走旧路。当然最后要是只能做出《蓝猫》就算了。
青蛙妈妈生了一堆小蝌蚪。有一天,青蛙妈妈去超市买东西,让小蝌蚪们自己在家里玩。
青蛙妈妈回到家,发现孩子们不见了,立马拿出孩子的照片去找孩子。
鸭子想了想说:我半小时前看到它们到广场去了,你快去看看吧!
青蛙飞速游到广场,发现它的宝贝被鲤鱼绑架了。它大叫一声:不准伤害它们!就冲上去和鲤鱼打了起来。不知道是是怎么一回事,平时见什么都害怕的青蛙竟把鲤鱼打得趴倒在地。
很快,警察河虾来了,把鲤鱼抓进了监狱。青蛙问它的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要跑?孩子们说:今天鲤鱼让我们到广场去,说要给我们好吃的。青蛙说:嗨!妈妈还给你们买了果冻、牛奶、薯片、洋葱味饼干、还有话还没有说完,青蛙又发现孩子不见了,它想:一定是回家吃东西了。
果然,它一回到家就发现好吃的'被吃得一干二净。它叹了口气,说:真是一个个不孝顺的孩子啊,都不给我留一点!
1、喜欢阅读,学会图文结合理解图书的内容,在阅读中体验小蝌蚪找妈妈的艰辛与快乐。
2、通过阅读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3、懂得与人交往时,要讲礼貌,对人热情。
1、《小蝌蚪找妈妈》大书本、插入图片小蝌蚪五张,活动前让幼儿饲养小蝌蚪,观察并记录小蝌蚪的生长变化、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一、出示大书,引起幼儿观察封面引出主题。
1、遮盖书名和青蛙提问:封面上有谁?猜猜它们的妈妈是谁?长得跟它们一样吗?
2、展示书名,引导幼儿观察封面猜想故事内容。
二、阅读大书(先遮盖文字),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中动物妈妈们的外形特征,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能用好听的词汇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理解故事内容。再尝试图文结合用完整的一段话来讲述每一页画的主要内容。
1、图一:这是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卵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慢慢地变成了什么?(丰富词汇黑黑的、圆圆的)鼓历幼儿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图二:有一天小们蝌蚪碰到了谁?它们想起了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鸭妈妈与小鸭子体态动作感受它们的亲密与快乐。
3、图三:小蝌蚪看见谁?它长得怎样?小蝌蚪怎么想怎么说的?大鱼又是怎么说的?
引导幼儿观察并想像它们是怎么说。(丰富词汇又宽又大)。
4、同法出示图四、图五鼓励幼儿认真观察它们的特征,大胆的想象它们的对话,并用连惯的语言描述。(丰富词汇一蹦一跳)。
鼓励幼儿大胆预测故事的结局并与同伴轻声交流猜想。
三、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教育幼儿与人交往时,要讲礼貌,对人热情。
四、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随音乐做动作,离开教室。
《小蝌蚪找妈妈》这节活动课,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设计的这节活动课,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早晨,小蝌蚪独自一人在小溪里玩,恰巧碰见了邻居蛤蟆先生。蛤蟆先生见小蝌蚪乖巧可爱,又是青蛙妈妈的宝贝,便起了歹心。他假惺惺地对小蝌蚪说:小朋友,你好呀!我是你妈妈的亲戚,你妈妈捉虫去了,对你不放心,让我接你回去。这是你妈妈写的字条,你看看吧!说完,便拿出他自己伪造的字条给小蝌蚪看。小蝌蚪瞪大眼睛看了半晌,竟然相信了蛤蟆的鬼话,跟着他向家游去。
游着游着,小蝌蚪发现路线有点不对头,便对蛤蟆说:叔叔,您的路线不对呀!疑心很重的蛤蟆以为事情已经败露了,便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小蝌蚪打昏,然后用绳子绑得结结实实的背回了家。
青蛙妈妈在家里等啊等啊,一直不见小蝌蚪回来。这可把青蛙妈妈急坏了。这时,青蛙妈妈家的电话响了喂,请问您找谁?少废话!你的孩子现在在我这里,快把十万动物币放到你家门口一辆红色海马车上!话筒那边传来一个粗色粗气的声音,如果你敢报警,你就再也见不到你的孩子了!说完,电话啪的一下就被挂断了。
青蛙妈妈的心一下子就吊了起来:儿子会不会有不测?那个打电话的人到底是谁?青蛙妈妈决定立刻去报案,并提防起周围的人。果然,青蛙妈妈一走出门,蛤蟆就迎上来了:青蛙妈妈,你好!你这是要去哪里呀?青蛙妈妈立刻警觉起来,不动声色地说:唉,我刚刚接到了一个电话,我的孩子被绑架了,现在我要去银行取钱去把他赎回来。蛤蟆听完,开心得鼓了鼓肚皮,心想:哈哈,我要的钱马上就要到手喽!为了万无一失,他找了个要帮青蛙妈妈找线索的借口,非要陪着青蛙妈妈一起去取钱。
万般无奈之下,青蛙妈妈只能又生一计,她答应了蛤蟆的请求,招了一辆海马出租车去银行。上车前,她对司机耳语了几句,随后便跟蛤蟆坐进了出租车,而此时司机提出车子好像有异常,故意请蛤蟆先生下车帮忙看一下车轮是否有异常。当蛤蟆先生一下车,司机一踩油门,就径直带着青蛙妈妈去警局报案了。
从警局出来,青蛙妈妈按警官所说的,到蛤蟆先生之前约定的地点去交赎金。当她来到约定地点时,看到了面目狰狞的蛤蟆先生和她那受了惊吓的孩子小蝌蚪。这就是你报警的结果!说完,蛤蟆先生举起了手里的斧头,狠狠地向小蝌蚪挥去。说时迟那时快,不知从哪里窜出来一个黑影,用他那强有力的尾巴重重地拍打在蛤蟆的肚皮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蛤蟆带上了手铐。
原来警局料到蛤蟆先生会守株待兔,于是派出鲤鱼警官暗中保护青蛙妈妈,没想到蛤蟆还真栽在了这里。小蝌蚪得救了,蛤蟆先生则因为绑架勒索罪被刑事拘留了,等待他的将会是法律的严惩。此时,他只能在铁窗内留下悔恨的泪水。
本次音乐教案讲述了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也教育幼儿们要全面的看问题,不能片面化。全方位考虑问题,找出合理的答案和生活规则。
1、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2、体验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
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学说各角色的话。
活动准备:鲤鱼妈妈、鸭妈妈、青蛙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
一、欣赏儿歌音乐,学蝌蚪游。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你们想听吗?(弹奏唱)。
2、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
3、教师示范游。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1)音乐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老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后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乌龟回答,同上。
(4)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快速游到妈妈身边,一起拍手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三、在音乐伴奏下学蝌蚪游,吃食。
(1)小节:在音乐伴奏下重复三遍。师:蝌蚪姐姐请蝌蚪弟弟妹妹一块儿来水里游。
(2)小节:老师带领在xxx处咂嘴表示吃东西。师:蝌蚪弟弟妹妹游了那么久肚子饿了,我们来吃点东西吧。
(3)重复小节两遍:师:吃饱了,小蝌蚪一起游来游去做游戏吧。
(4)小节:师:吃饱了,姐姐带你们去找妈妈吧。(音乐上)。
四、学说角色的话。
1、学说蝌蚪的话及其他角色的话。提问:刚才去找妈妈时第一个遇到谁?小蝌蚪是怎么问的?(学说小蝌蚪的话)它是怎么回答的?(学说鸭妈妈的话)。
2、学说鲤鱼、乌龟的话同上。
五、游戏重新开始。
请四位幼儿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配班老师在一旁帮助)其他幼儿做小蝌蚪,老师做蝌蚪姐姐。
六、结束。
由于“认知码”的学习是随语文课进行的,因此复习基本部件、编码规则,帮助初学编码的学生知识的再现尤为重要。通过复习可以排学习障碍,降低学生自学时的编码难度。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三项复习内容:
1、开火车说出下列部件的代码。
辶女马艹月匕。
2、开火车说出独体字的表音符。
土马禾田火。
3、说出下列字的编码。
妈龟迎火。
学生自学课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自学前向学生提出提求:
1、你认识画面上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不是小蝌蚪的妈妈?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笔画结构、试着给生字编码,若不会的作记号提出来。
3、试着上机打字。
上述学生通过观察、朗读、动手操作,自学和理解的过程中,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探索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培养。当然,低年级学生自学活动中会有一定难度,可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导。在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的同时,让学生按照“字是结构的,可分成部件,编码是”口头表达。
以“妈、龟”字为典型,突破本课生字难点。将这四个字制作成cai教材软件,制作时先出现生字和拼音,然后让每个部件分别在闪动,并相应出现每个部件的代码,制作时,将这四个生字的每个部件用各种颜色搭配,使之既醒目又好看,给学生以“强刺激”使每个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放一段《小蝌蚪找妈妈》录像,让学生注意观察动物的样子及捉害虫的过程。随着画面的出现,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在学生心中播下爱护青蛙的种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第一段文字,理解“迎上去”的词义,学会用“是……也是……”句式说话,然后小结归纳成“观察学词名造句”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段。
在这一环节中,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突破了难点,而且输出了大量信息,多方面地刺激学生,同时唤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这个过程目的是为了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以便进行学习评价。
1、输入下列词语。
妈妈乌龟迎上去白肚皮绿衣裳。
a、口头补充句子b、输入补充好的句子。
当学生刚接触到新课文的时候,总是非常感兴趣。怎样有效利用第一课时学生的新鲜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我努力的方向。本课的开始我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入,这对那些没看见过蝌蚪的同学也起了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过的同学就会边看图边说出很多关于蝌蚪的知识。这其中当然包括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习资源,也促使学生多读课外书。
在学生说了很多关于蝌蚪的信息后,抓住蝌蚪的外形,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我鼓励孩子们进行朗读比赛,看谁把小蝌蚪读得可爱,让大家喜欢。受到了老师的鼓励孩子们都跃跃欲试。这样先说后读,把学生的口头语言自然地过渡到书面语言,积累了表达能力和语感,也加深了对课文文字的理解。
在朗读了第一段课文后,我用富有童话韵味的语言引导,“小蝌蚪们在水里快活地游玩着,有一天他们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决定去找自己的妈妈了。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去找好吗?”
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开始了“寻找蝌蚪妈妈”的历程——朗读。
读着读着,他们就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小蝌蚪们原来是在快活地游来游去,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找妈妈了呢?”“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可为什么小蝌蚪看见乌龟就去叫妈妈,乌龟的嘴巴并不宽啊!”
孩子们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他们已经沉浸在课文里,思维活跃,作为一个探究者的角色在积极的学习了。这也让我非常佩服孩子们的眼力,这是一群多么爱动脑筋而可爱的孩子啊。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并没有马上给他们答案,而是顺水推“舟”,让学生继续读课文,然后在小组讨论,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不能解决的再一起来全班讨论。结果学生都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比如“小蝌蚪是在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时,想到也要找自己的妈妈;而当小蝌蚪看见乌龟,是因为他们太想找到自己的妈妈了。从哪里看出来呢?“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
相信孩子,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喜欢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适合开展集体性的游戏,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教师也和幼儿一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带领幼儿活动,以角色的情绪影响着幼儿情绪,使幼儿自然而然的跟着活动,活动的情节性既主动的迎合幼儿又不失教学目标,活动中有一定的运动量,强度适合小班,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情绪参与游戏,游戏中的音乐使得孩子们更加投入,也使游戏增添了一份吸引力。
游戏中的对话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又培养了幼儿自觉使用礼貌语言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