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范文(18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03 16:19:21    小编:温柔雨

实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范文(18篇)

小编:温柔雨

传记是记述一个人一生经历和成就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思想。在总结中,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案例和实例,更加生动有趣。以下是教育专家总结的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请大家积极尝试。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篇一

一般情况下,传统的煤炭发展模式都是由“资源—产—废品”的结构组成的,是一种单向循环的发展模式,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对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是十分不利的,严重制约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样的发展模式最终会导致我国资源匮乏,并且同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专业人士开始了对煤炭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希望以此来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本文就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一系列相关的分析。

一、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

(一)保护国家能源安全

当代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安全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也必须对其加以足够的重视。而煤炭作为最主要也是最宝贵的能源之一,其是否能够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对于我国经济是否能够实现持续性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此可知,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国家资源的安全,能够有效地缓解我国面临的能源压力。

(二)构建节约型新社会

近几年国家的政策明确表明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传统的煤炭发展模式中,煤炭资源的利用率不是很高,这就代表着该产业中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的现象,这严重违反了我国社会建设的原则,因此,必须用新型的发展模式来取代原本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排放,从而降低煤炭产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由此可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煤炭行业的应用,是响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号召的重要体现。

(三)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对我国现有煤炭资源的调查与研究不难发现,煤炭资源出现了枯竭的趋势,也就是说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发展模式,煤炭资源的开采数量将会增大,这样一来,现有资源的运用时间将会缩短,在不远的将来就有可能会面临着无资源可用的现象。因此,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国煤炭产业目前最主要的任务。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与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同时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一)资源开采环节

在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资源的开采环节可以说是最基础的一步,其为之后资源的利用等环节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根据调查可以得知,目前我国的大型煤炭企业的资源回采率大约在50%左右,小型企业的回采率相对较低,一般不到20%,这样的数据就说明在煤炭资源的开采环节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煤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附近地区煤炭资源的储存量对开采数量进行一定的控制,做好合理有序地开发,对煤炭的开采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样保证在资源的开采环节不会产生过于严重的浪费的问题,也能给之后的运用的环节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对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动力。

(二)废弃物排放环节

在煤炭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是避免不了的,这个环节也是煤炭产业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在这个环节中,矿井瓦斯爆炸等灾害对矿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如果对废弃物的排放完全不控制,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周边居民的健康的威胁都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按照相关规定对废弃物排放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企业在废弃物排放的环节采取相关的一些措施,例如利用抽排瓦斯技术发电等等。煤矸石是煤炭生产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废弃物,其长时间的大量堆积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破坏生态的平衡。因此,对煤矸石进行废物再利用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这项举措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土地占用量,还能减少对周围造成的空气污染,同时为煤炭产业节约了一部分资源,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的提升,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近几年来,工业生态园区的建设是煤炭资源产业中常见的一种手段,具体就是根据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在不同的产业之中进行物质资源的集成与共同利用,进行信息的共享,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不同的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共享资源、相互依存的关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举措。这种工业生态园区在煤炭产业中的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因为在煤炭的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下游工业,其与煤炭产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煤炭工厂周围,可以建设以煤炭生产为核心的区域产业。就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生态工业园区是符合经济发展总体趋势的一种产业形式。煤炭企业如果脱离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范围,那么企业就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遇到更多的困难,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企业发展步伐的停滞。这样看来,以煤炭产业为核心,在其周边建设一个资源共享、零排放、高效益的生态工业园区是十分重要的。总而言之,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煤炭资源的储存量很难做到持续供应,如果煤炭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的发展模式,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现象。因此,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必要之举,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能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为煤炭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崔倩,魏晓平.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09

[4]左铁镛.对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j].煤炭企业管理,2006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篇二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飞速状态,随着经济一年一年的大脚步迈进也奠基这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名族复兴。回望改革开放六十几年的过去,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单一的农业大国发展到轻工业,又由轻工业慢慢渐变到重工业,到现在的工业多重化,经济多样化。中国经济形势四个基本“没变”,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关键词:经济多样化。

正文:二十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金融危机,希腊经济崩溃等一系列的经济危机,在这样的全球大环境下,我国尚能踏着稳定的步伐在危机大环境下发展前进。我国在习近平主席带领下向多元化的经济体系迈进,并保持稳定发展。

一、中国经济四“没有变”。

实发展议程。要富国必先富民,这是古人留下来的经验。第四、坚持推进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根本目的,是使亚太经济血脉更加通畅,从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潜力。最后习近平主席还提出来了五个“注重”。我们将更加注重效益治疗,创新驱动,公平公正,绿色发展,对外开放。

二、近年国内经济增速下降的因素。

不是我们的体制机制造成的,是国际经济周期的因素造成的。从中我们能够从专业人士的角度了解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经历啦长时间的增长所留下的问题是非常多的,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经济大环境的衰败。我国的经济在此还是保持性很高的。根据查文献,在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很慢,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回归到正轨上,在这条经济列车上,我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定会收到这些国家的影响,导致增速下降。但是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在很多发达国家的比较当中我国的生产劳动力还是很发达的,需要把这些机遇转化为增长就必须深化改革,消除双轨制遗留下来的收入分配问题,消除腐败等影响经济秩序、社会稳定的问题,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不久前,习近平主席访问新加坡落定中新政府的第三个工业园区于西南重庆,这也将会增加内陆地区尤其西南地区的发展。也将对于西部大开发的工程添色添彩。

三、要准确把握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11日在北京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首次明确的确定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的九大趋势性变化。并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我国当今与往后的中国经济大逻辑。我们以此从九大趋势来了解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从消费需求来看,过去我国的消费方向是明显模仿式的,什么东西火啦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去消费,我们应该树立争取的价值观,会议提出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解放人民的购买力。

出口国际收支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的出口产量日益降低,拉低经济发展,应选择新方向把出口经济握紧,使出口继续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四,从生产能力与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长期困扰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产业需求的减少,使其供大于求。智能型,小型产业,新兴产业,微型企业将会在增长经济发展的路上起重要地位。五,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廉价劳动力是很大的优势,但是现在人口日益老年化,农业劳动力的减少使很大的问题。往后应当创新成为发展的驱动。六,从市场竞争来看,过去主要是价格的竞争与数量的扩张,现在正在逐步的转型向质量型,市场统一,改变久市场竞争的坏习惯,加快形成透明,有序的市场大环境。七,从环境约束看,过去的发展占用环境很大,现正在向更加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八,从经济风险累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各类经济风险逐步显现化,但是要化解这些风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九,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政策刺激应经不在那么明显,应全面调控与配置,进行科学的分配。从这九点了解到国家对于经济的新风标已经树立我们应该把握新常态的趋势变化去了解我国的经济。

四、唱空中国经济?你错了。

主发现,每逢我国有重大政治会议召开之际,境外一些机构总会发表一些中国经济将崩溃的谬论,并且夸大的大肆唱空中国经济,而且这些谬论如出一辙,毫无依据与新意。例如2013年外境机构判定中国经济将很难增长,结果下一个季度中国经济实实在在的增长速度达到百分7.8,实现了止跌回升。我国经济学家发表“不要听信境外唱衰中国论调,他们并不掌握中国的情况”。在这些谬论下,我国经济用事实实力的反驳啊境外的唱衰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相信国家经济调控,用事实去验证理论,不要轻信对中国的经济谬论,坚信我国经济正在大步的迈进中。中国经济已骤然成为啦时间经济列车的最重要支撑部分,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将引起世界的关注。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篇三

一、形势与政策的概述

1.形势与政策的概念

1.国际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把握消费模式,创造低碳产品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所以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科学才会发展,社会才会和谐,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篇四

地方经济是靠支柱产业来带动和引领,也是地方发展主要税收来源和优秀人才聚集地,围绕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塑造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精品专业是学校做强做大一个非常有效途径,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突破口。为了实现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学校应组织相关专业教师深入社会和企业调研,作为教学改革基础依据。首先要确定地方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进而研究支撑这几大支柱产业相应专业群。这些调查包含了各类企业和用人机构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和岗位需求数量。据此,本文结合本校原有专业教学基础,对相关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笔者所在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为例,对这一作法进行说明。玉林市是世界最大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世界牛仔裤之都,南方药材之都,中国最大内燃机生产基地,国家级建材生产出口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一直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两个主要专业教学在当地颇有口碑。最近几年,学校又根据本市支柱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增设了汽车营销、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动漫设计、通讯设备维修等多个专业方向,这样专业配置,使学生知识结构更合理,以达到人才培养适销对路,实现供需两旺。同时,还强化原有拳头专业,不断更新和添置新教学设施设备,努力缩小中职学生技能与企业生产要求差距。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篇五

20xx年我国经济经受了许多国际国内不利因素的冲击,但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基本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20xx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我国经济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宏观调控将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基本取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加大对企业技术进步、创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20xx年中国经济发展回顾

20xx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中央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近期又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企业成本上升和外需明显收缩使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证券市场股指调整幅度过大和成交低迷,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不到位,煤电油气运短期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资本跨境流动使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压力不减,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又十分紧张;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较多,服务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在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下,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因此,要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防止经济下滑,但不能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

(二)抑制物价上涨的政策措施成果显著

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始终将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20xx年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之一,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控防通货膨胀。对三农的政策力度加强,粮食增产增收,肉禽蛋等生产稳定发展,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的扭转成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

(三)改变宏观调控方向,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在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持续减速,经营困难的企业和行业不断增多。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将“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政策取向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目标,及时出台了多项微调措施,促进去年下半年三大需求出现积极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更加强劲,6~12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9%,增幅同比加快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幅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在出口退税率提高和汇率上升放缓等多项政策利好刺激下,7、8月份当月贸易顺差同比增长3.8%和14.9%,总需求的积极变化有利于稳定经济走势。

二、20xx年经济增长展望

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对我国形成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我国企业还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性导向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20xx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中国经济前景值得乐观,特别是从长期来看,保持8%以上的增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0xx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柱是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所以要继续扩大内需,“有效扩大内需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满足人本身的多方面需要,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也要处理好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今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宏观调控必须采取灵活有效的应对之策。“新兴市场国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因素。20xx年,发达经济实体基本不能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做出任何贡献,全球经济的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于新兴市场国家的贡献。”所以,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值得看好。

宏观调控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首要政策目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并根据实际运行变化,围绕“保增长、促转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2000亿元、四万亿投资计划等,这些政策实施好了,预计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8%以上。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速小幅回落到3%左右。第二产业受出口和投资减速影响较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xx年的15%减速为13.5%,第二产业增速也由20xx年的11.1%减速为?10.2%。?受金融、交通运输和房地产等服务业减速影响,预计第三产业增速比20xx年低0.5个百分点。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xx年的27%骤然下降到10%左右,多数制造业投资降温。虽然有积极财政政策和灾后重建等加速因素支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仍然回落7.5个百分点,预计名义增长率达到1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幅预计达到16%左右,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世界贸易增长放缓使我国进出口同时减速,预计全年出口和进口将分别增长14.5%和19.5%,增幅同比下降6.5个和7.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约2369亿美元,同比减少9%左右。理顺资源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主要因素,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左右。

因此,考虑了国内外许多的因素,使国内宏观调控明确“保增长、促转型”的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作出重大调整,给社会强烈的政策预期引导,防止了经济连续下滑,为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加快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提供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所以说,20xx年我国经济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率先突围,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元竹。寻找经济问题的社会解决方案[j]。开放导报,2009,(1)。

[2]胡锦涛。在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新华月报,2009.1.

[3]余永定。20xx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挑战[j]。国际经济评论,2009,(1-2)。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篇六

中国的经济在经历长达三十年的飞速发展后,终于在2010年出现了滞缓,且经济增长放慢的趋势一直没有停止。到了2015年,gdp涨幅只有6.9%,跌破了7%的保底值。曾经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优越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将会永久持续告诉发展。然而,事实让我们认清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领域所取的突出成就,与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还是城市改革,其本质都是激发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使得生产力得以实现突飞猛进;而也正因为中国劳动力的廉价,才使得许多外国企业乐于到中国投资,在为自身谋取巨额利益的同时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了纺锤形。这种纺锤形结构意味着青壮年劳动力在全体国民所占的比重较高,可以为带来人口红利,促进国民积极的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的人口结构已经从从纺锤形向倒金字塔形过渡,老年人所占的比重将超过人口老龄化的警戒线,即我国已经不存在人口红利了,曾经为国家带来人口红利的青壮年正悄悄地变为社会的负担。而且,我国的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的价格也在上升,因此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失去了对外商的吸引力,外商逐渐将自己的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国家和地区。尽管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且全面放开了二胎政策,但是已经大势所趋,无法挽回了。在理想模式中,一个国家理应在一个经济增长点显现出颓势时,就寻找到其他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够保证一个国家的持续稳定发展。可是中国长期以来靠人口和资源的优势进行高速经济增长,却忽视了寻找其他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性。

邓小平同志在很早就意识到了人才强国的重要性,于是大力支持发展国家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水平。但是在当代中国,普通大学生的就业似乎比职业技术工人要难上很多。因为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大多是用于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中国却是传统第二产业居于主导地位。这是严重的结构性失业,而非简单的摩擦性失业。这导致的后果是使所需要的人才和所提供的人才不匹配,严重浪费了劳动力的利用价值和效率。长期以来,中国所赖以生存的传统第二产业面临着世界产能过剩、劳动力短缺及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影响,第三产业的进步速度仍然堪忧。

拉动经济增长有三辆马车,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三是出口。中国的投资和出口绝对不可小觑,尤其是出口,madeinchina的标语满世界随处可见;但是,消费能力有些差强人意。经济学上有句话叫做“今日的投资是明日的消费”,所以一个国民消费能力低下的国家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经济上繁荣的。

限制了国民消费水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贫富差距。中国持续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使得蛋糕越做越大,但是蛋糕分得并不公平,国家几乎70%的财富集中在30%人的手里。一个人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举例说,无论一个富翁怎么富有,该吃三顿饭就不会吃五顿。可是穷人虽然有消费需求,却因为分得的蛋糕太小而得不到满足,他本来是要吃三顿饭的,但穷困逼迫他可能只吃两顿。

二、中国的住房观点和房价问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住房问题完全是靠买房解决的,在西方的发达国家,人们甚至更愿意去租房子。然而,中国人的虚荣心作祟,认为一个人是否有房子甚至房子的大小都代表着个人的社会地位;对于男子而言,有无房子还和终身大事紧密相连。但是中国的房价却一点都不照顾中国人的实际需求,它用天价的标码使得房子对众多年轻人可望不可即;或者即使可以交得起首付,在他们的下半辈子中,都要用毕生的心血去偿还房贷,沦为房奴。有时,房贷甚至占到他们每月工资的50%以上。在这种条件下,何有消费能力可言。

三、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中国一直存在着货币超发,尽管官方没有声明,但我们纵观这些年来的变迁,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惊讶,某一种商品在不知不觉中竟然涨价了那么多,然后感叹钱不值钱。其实中国的通货膨胀速度还是比较快的,甚至超过了银行存款的利率。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长期以来的储蓄势必要缩水,限制了人们的消费能力。

这两年经济不景气,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大学生更难找工作,国民时常对当前的经济态势呈现出深深的无力感。但是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我们需要在艰难的时刻继续探索,保持信心,寻找正确的出路。只有保持信心,才能够挽救危机,应对风险。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滞缓了,但是这未必是一件坏事。上文已经分析了中国的经济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所以放缓了经济增长速度,才有利于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众所周知,跑步时如果要拐弯,势必要稍微减速的,也许这几年的经济滞缓只是改革所造成的正常现象,当改革完成后,中国经济会继续持续高速反战。

其次,当今中国政府在不断地鼓励大众创业,全民创新。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创新的头脑,在全民创新的风潮之下,必然会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中国的经济必然会回归到正常的方向。

最后,当前的税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都在不断地缩小贫富差距;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括全面消灭贫困人口的目标,都为提高中国国民消费能力施加了推力。

中国的经济是在滞缓,可是没有一蹶不振,也没有跌入谷底。民众在努力,企业家在努力,国家也在努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得有信心看到中国的经济拜托危机,再次走向辉煌。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篇七

我于xx年雁北商校财会毕业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经济工作,曾任山西省阳高县政府办公室干事、县财委副主任、县外贸局长兼县外贸集团公司总经理。xx年调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市分公司后,历任办公室调研员、浑源县公司经理、市公司工会主任。经济专业出身,本人又热爱经济,1997年全国首次经济师专业考试踊跃参加,取得了金融经济职称,并被**市分公司聘任。由于具备了相应的业务技术水平,使其组织管理能力得到很好发挥,不仅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而且本人或所负责的单位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或奖励。

二、从事经济工作的学习情况

多年来,自己始终重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特别是经济管理的学习。原初始学历是中专,靠自学以优异成绩先后获得山西财经学院商业经济大专文凭,山西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证。近年来,更是多次参加学习培训、理论研讨,其中省级以上部门组织的就有:xx年7月山西省经委企业干部任职资格培训班;xx年9月中共中央党校xx大精神培训班;xx年5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第18期县支公司经理培训班;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山西省公司省市县三级公司经理培训班;xx年4月山西省经济学年会;xx年5月中国金融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xx年6月山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理事会聘为理事。

三、在经济岗位上的理论成果

多年来,自己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注意把学习思考所得结集出版,并有社科成果获奖。xx年编撰《人身保险投保指南》,促进了当地寿险业务;xx年结集《国寿保险实践的思考》13万字,赠送省内外同行参考,受到好评;xx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改革岁月建言集》30万字,新华书店发行。《山西财贸经济》撰稿人之一,《全国优秀经济论文选》等多部文集有文章收编。《人民日报》、《支部建设》等报刊发表过大量论文。其中《基层寿险公司面临的主要困惑及其对策》经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委员会审议鉴定,被评为xx年度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优秀成果。

四、在经济岗位上建言献策

我把学到的经济知识不仅运用在自己的具体工作中,而且还就宏观经济工作、寿险公司行业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得到相关部门和领导的表扬或肯定。199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群众建议征集部门授予重大建议奖并颁发奖金,1991年原雁北行署记一等功。近年来,我均就人寿保险发展向总公司提出自己的工作建议,副总经理苗复春回信予以鼓励。迎接wto挑战,国有寿险公司应树立全新的人才观等建言,总公司在内部刊物和网上发表;对xx年工作的建议,总公司摘要在《中国人寿》xx年第1期予以刊发。

此外,1997年我还情系下岗职工,编撰《下岗职工自谋职业七十二行》一书,自费印刷3000册无偿送给**市下岗再就业服务中心、**市妇联、工会、浑源县妇联等单位分发部分下岗职工或做培训参考资料。不仅受到方方面面的称赞,而且不少读者、下岗职工来信来电求教商讨或表示致谢。

由于热心经济,关心宏观发展,从事基层经济管理,情系新兴的寿险事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且小有成就,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日报、经济周报等多家新闻部门做过报道,其中山西晚报xx年1月19日以“谏议大夫小人物”、**晚报xx年11月18日以“位卑未敢忘忧国”为题整版作了介绍,均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国经济近代史论文2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篇八

学生专业技能是人才质量关键,也是chay学生进入职校学习原动力。中职学校应建立长效机制,定期轮流安排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建设高水平“双师型”队伍。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能够增强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师对专业实践课内容把握准确度,制定各专业课程能力目标纲要,大胆改革和创新专业课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一批各具特色专业课教学模式。这样,既加快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也促进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健康发展。近两年来,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该校采用“专家请进门———先进带后进”校本培训方式,重点推广和探索了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适合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方法。教师在培训中更新了教学理念,掌握了新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模式应用到一线教学工作中,效果显而易见,学生成了教学活动主体,主动性和求知欲得到了较大提高,改变了呆板课堂,将教学活动引入到工厂车间或模拟职业场所实情实境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获得验证书本知识机会,切实感受亲手实践难易,也点燃了学生克服困难争当操作能手斗志。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篇九

【提要】201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延续2018年以来的走势逐季回落,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年经济增长6.1%。2020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世界经济低迷不振,中美经贸摩擦影响还会继续显现,兼之年初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建议把2020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左右,物价控制在3.5%左右。中国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深化对外开放,加快国企、土地、财税、金融、市场准入等重点领域改革,切实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在全球经济下行、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大力度减税降费,大幅度增加地方专项债规模,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放管服。着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尽管经济增速逐季回落,但经济总体运行基本平稳,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增长、就业、物价总水平、国际收支、金融稳定等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运行在调控目标之内,显示总体经济基本稳定。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四季度增长6%。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明显高于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2019年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5.3%之间。全年农民工总量2907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41万人,增长0.8%。其中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增长0.9%。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在3%左右的调控目标范围内。工业生产者价格小幅下降,房地产价格涨幅回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稳定,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在2019年8月份破7后基本稳定,到2019年底又回升在7以内。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及时处置一些金融机构的问题,银行不良率有所下降。

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9%,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同比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64,比上年缩小0.05。重大区域战略稳步推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6%。

(三)内需相对疲软。

2019年经济增长的6.1%中,消费拉动3.5个百分点,投资拉动1.9个百分点,净出口拉动0.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包括投资和消费的内需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内需对经济的作用相对于前几年明显减小。投资从2018年7月份跌入低谷增长乏力,2019年5月份开始再次减缓,突出表现为制造业投资低迷不振,基建投资增长明显低于预期,满足老百姓美好生活需求的公共设施投资近乎零增长。汽车、家电、家具、珠宝等耐用消费品增长明显减慢。出口下降叠加内需不足,进口增速下降较快,出现了衰退性贸易顺差,支撑了经济增长。

(四)物价走势出现分化。

由于需求相对不足,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7%左右,离82%左右的合意水平相差较大,工业品供过于求的问题再度凸显。2019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3%,而上年同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升3.5%。自2018年11月以来本轮工业品价格下跌与2012年3月-2016年9月那轮工业品价格下跌不同,那一轮工业品价格下跌主要由产能过剩造成,社会需求包括居民消费需求基本正常。经过了2016-2018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11月以来的工业品价格下跌主要表现为需求不足。与此同时,受猪瘟和环保影响,猪肉价格从2019年年初以来持续上涨,带动禽肉类价格上涨并推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提高,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为1.6%,消费品价格上涨是供给冲击造成的,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特征。

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困难和风险增多。这些困难和风险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结构性和体制性原因。此外,湖北武汉发生的新冠肺炎在2020年春节期间爆發,导致湖北武汉等多地封城,其他各省也关闭了部分公共场所,也会影响零售、旅游、交通、娱乐等行业增长。数据显示,2003年3月份发生的“非典”疫情,影响2003年二季度我国经济下降约1-2个百分点,2003年全年下降0.3-0.5个百分点。

(一)企业经营困难。

2016年以来,居民持续借贷购房,家庭杠杆率上升速度加快且处于较高水平,2019年全国各地严格实行房地产调控政策,但全年住宅销售额仍增长10.3%,明显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的速度。从收入结构看,往往低收入家庭杠杆率较高,一些调查发现,中国处于中低水平的60%的收入群体的负债包括民间借贷与可支配收入比明显高于40%的中高收入群体。汽车已经进入了中国33%的高收入家庭,正在开始进入其他60%的低收入家庭,但由于还贷压力和预期收入减慢,挤出了这部分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特别是汽车的需求。

(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缓慢。

2018年7月以来,财政收入和基金收入下降,导致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支撑基建投资和公共服务投资的财力不足。大量地方政府隐性存量债务到期,还本付息压力加大,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影响了基建投资。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不作为、难作为也是基础设施投资缓慢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基本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涉及教育、医疗、养老、休闲、健康、环保、老旧社区改造、停车场等公共设施需求巨大,也有较好的投资收益,但往往涉及拆迁、补偿和部分居民不能受益甚至受损等利益分配等诸多问题,需要不同层级政府周密规划、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精心工作。由于财税制度、社会管理、官员考核、投融资等制度约束,地方官员对此类公共设施建设积极性不高,而往往热衷于修路、绿化、亮化等形象工程建设,公共设施投资缓慢。

(四)中美经贸摩擦的负面影响继续显现。

尽管中美达成阶段协议,有利于倒逼中国改革开放,改善企业预期,稳定中国经济,但由于关税的滞后影响,2020年中国对美出口将继续出现下跌局面。一些企业开始将订单转移至其他国家,产能向境外转移的现象也不时出现。中美经贸摩擦已经出现长期化和常态化趋势,并从经贸领域向金融、科技、军事、政治等领域扩散。

(五)财政金融风险不容小视,宏观政策边际效应减弱。

2020年,受增值税和企业养老金政策的滞后影响,减税降费仍将超过4000多亿元,非税收入增速会明显减缓,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财政困难加大,财政基建支出增长乏力,一些融资平台和城投债会出现违约,企业债务违约也会频发,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上升,并通过金融同业融资影响大型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金融风险仍在不断积累。企业经营困难、金融风险积累、政府官员积极性不高,导致宏观调控政策难以顺畅传导,财政支出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传导时滞明显拉长,货币政策效应不断减小。

2020年将是考验中国驾驭经济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时期,必须未雨绸缪,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继续实施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把更多精力聚焦到国企、土地、财税、市场准入等重点领域改革上,提高企业家、创新人才、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積极性,改善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在不断优化微观主体行为的基础上,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宽松力度,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2020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和主要经济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中央政府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中央财政赤字可增到3%,继续落实好减税降费,切实降低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税收负担,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额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通过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方式多渠道补充资本金,保证银行体系的放贷能力。压实各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责任,防范和化解部分市县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三)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体育健身产业市场化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加快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实施,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2020年,在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人口达到1500万人以上,其中高校毕业生达到870多万人,另外,每年还有约200万左右农民工进城,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要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加强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0年,猪肉价格仍处于上升周期,要明确提出猪肉等禽肉价格上涨是供给冲擊造成的,在当前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不会引发物价工资联动,产生物价螺旋式上升。同时,应积极扩大禽肉进口,平抑物价;通过价格引导作用,扩大猪肉和鸡肉等替代品生产;在元旦、春节等关键节点加大储备肉投放,对退休职工、在校学生、贫困人群等关键人群实行价格补贴。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经济发展具有韧性和潜力,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6%左右,全年呈现前低后稳走势。

(一)2020年中国内需企稳。

从政策效应看,2019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对2020年的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按照经济学中的李嘉图等价原理,在一个跨时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在严格假设(例如完备的资本市场、一次总付税、代际利他和债券增长不能超越经济增长)下,如果公众是理性预期的,那么不管是债券融资还是税收融资,政府所采用的融资方式并不会影响经济中的消费、投资、产出和利率水平。原因是当政府为弥补赤字而发行债券时,具有理性预期的公众明白债券变现最终还是要靠增税来完成,即现期债券相当于未来税收,政府债券融资只不过是移动了增税的时间。投资者和消费者不会将政府发行公债融资引起的财政扩张及收入增加看作是幸运的意外收获,投资者和消费者就不会因为现期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消费和投资,财政政策是中性。按照凯恩斯理论,减税等引起的纳税相对减少会减轻人们的即期预算约束,相应增加投资和消费。特别是当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时,民间投资小于民间储蓄,产生民间储蓄剩余,通过政府发债吸收民间储蓄剩余,并通过政府投资保持总投资率的稳定甚至上升,对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有利的。实际经济运行中,存在对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效果大于政府支出效果;经济收缩期间,政府投资不完全挤出企业投资和私人消费。数量经济模型测算表明,减税降费100元人民币,同时减少政府一般性支出100元,拉动经济增加30元,也就是说乘数效应为0.3左右。发行国债(包括地方债)100元,拉动经济增加20元,也就是说乘数效应为0.2左右。2020年,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减税降费预计可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左右。

从投资看,2019年以来,制造业增值税减税会继续减轻企业的负担,2020年制造业增值税减税还有约4000亿元,会直接拉动制造业投资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趋于稳定,企业利润水平会相应稳定,增加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意愿。加大对制造业投资的中长期贷款力度,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出土地要素也有利于制造业投资落地。2020年,制造业投资仍会低位回升,预计2020年制造业投资在5%左右。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建设债发行额度会继续增加,专项建设债在部分基建项目中可以做资本金,并重点用于交通、能源、生态保护、民生服务、物流、产业园区等领域,5g网络建设也会启动,基建投资会有所增加,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增长6%左右。2017-2018年开发商土地购置面积增长较大,房地产投资仍保持一定增速,但房地产价格仍处于高位,居民杠杆率较高,房地产投资总体上出现减缓趋势,2020年房地产投资增长7%左右。库存成为稳定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近年来库存波动明显减小,库存调整对经济增长和价格变动的影响也随之减少,但中国仍然存在“两年左右去库存、两年左右加库存”的库存周期。2012年以来,中国库存增加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2%以内,年度库存变动对经济变动的作用在0.2%左右。从2018年7月份开始,中国进入减库存周期,到2019年年底,库存进入低点,预计从2020年起开始进入缓慢增加库存阶段,预计拉动2020年经济增长0.2%左右。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有利于消费稳定,但部分居民的高负债率会继续挤压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预计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5%左右。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2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5%,库存对经济呈现正拉动,内需总体稳定。

(二)中美经贸摩擦效应持续显现。

中国工业仍处于供略大于求的状态,工业品价格缺乏上升的基础。世界经济增速偏弱,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基本稳定。2019年工业品价格对2020年的翘尾影响几乎为零,预计2020年工业品价格低位徘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在零左右。目前,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仍低位徘徊,未来8-12月内,猪肉价格会继续上涨,并带动居民消费价格居高不下,加上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对2020年的翘尾影响在2.2%左右,预计2020年全年cpi在3.5%左右。但剔除禽肉后的价格总水平不会超过2%,物价会对部分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但不构成实施稳健偏松货币政策的掣肘。

(四)经济增长调控目标应设定在6%左右。

综合考虑投资、消费、进出口,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300万人。目前,中国经济潜在速度在6%偏上一点,经济增长情况表明,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可能略低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考虑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经济增长速度在6%左右。基本满足1500万人新增劳动力就业需求,也需要经济增长6%左右。建议2020年把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3.5%左右。

参考文献。

[1]汤铎铎、刘磊、张莹:《长期停滞还是金融周期》,《经济学动态》,2019年第10期。

[2]祝宝良:《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及展望》,《中国金融》,2019年第2期。

[3]祝宝良:《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和2019年展望》,《中国经济报告》,2019年第1期。

[4]祝宝良:《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建议》,《开发性金融》,2019年第6期。

[5]蔡昉:《稳就业就是稳定经济大局》,《中国经济报告》,2019年第4期。

[6]谢伏瞻主编:《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篇十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构建,应该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沿着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出满足当前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2.1做好宣传工作,培养全民低碳意识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和个人对低碳经济还是不够理解,没有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认为低碳经济和自己无关,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当务之急就需要做好低碳经济的宣传工作,使低碳经济深入人心,从而养成全面低碳经济意识,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思想环境。做好宣传工作,不仅需要加强企业和个人对低碳经济的了解,还需要让企业及个人找到自身的定位,明确自身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责任于义务,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5]。具体如下:企业方面,一些高耗、高排企业要加速生产模式的转型,加快绿色经营模式的转变。把环保、低碳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制定好相应规章制度来约束下属部门、员工的行为。个人方面,要学习低碳经济理念,把低碳经济贯彻到自身生活中,如绿色出门等。还需要养成节俭意识,不浪费水、电等资源,不破坏环境、不乱砍滥伐,把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美德并在生活中积极落实。

2.2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型能源

目前,煤炭、石油仍然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在这种能源结构下,很难快速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需要进行能源结构的优化。同时,大力发展新型能源,研发新能源来代替传统化石能源,从而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加强现代化能源建设,如核电、水电等。(2)政府方面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投资我国各类新型能源研发建设,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3)推进生物技术方面的研发,推动生物燃料技术的发展。(4)做好传统化石能源开采规划,有节制、有条理的开采化石能源。

2.3加速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加速技术创新可促进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是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能源利用效率低会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量,造成化石资源的过度消耗,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所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数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企业要强加对现代化生产设备的引进,这些现代化生产设备有着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6]。

(二)要加强技术方面的`创新,加强扶持力度。如煤炭、石油这些化石能源的利用技术,要从提高使用效率以及降低排放这两个方面出发。

(三)提高循环利用技术,如再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余热或工业废气、废水,这些东西如果能够利用起来,就可以避免排放到自然界中,提高了经济效益及能源利用率。

2.4推进低碳农业发展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对整体低碳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要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在过去农业生产活动中,对农药、化肥等化学药剂的使用过于依赖。而农药、化肥会对土地造成较大的污染,甚至导致土地退化,长久下来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当前形势下,应该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的推广,如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技术等。

(二)加强农业生产中对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水资源方面,可以采用现代自动化、数字化的灌溉技术,大大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水资源浪费。

(三)减少不正当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活动,如燃烧秸秆,会排放大量的污染气体,要改善这一现象,除了颁布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控制以外,还需要推广各类新型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如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等[7]。

(四)做好农业生产机械的升级,提高单位生产机械的作业效率,从而减少单位农田农业机械的使用数量和时间,降低机械对各类能源的使用,从而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

3总结

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时代的主要旋律,我国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优化能源结构及产业结构的意义,降低工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想要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就需要从意识、能源结构、低碳技术等多个方面出发。加快创新,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

参考文献:

[2]金涌,周禹成,胡山鹰等.低碳理念指导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探讨[j].化工学报,2012,63(1):3-8.

[5]李春曦,王佳,叶学民等.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2,28(4):1-8.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篇十一

从二十世纪中后期至美国金融次贷危机的出现历经二十多年时间,国际众多经济学家将这段时间叫做大稳定时期。该时期也为难得一见经济增长高度乐观黄金阶段,除日本等为数不多国家,多种经济体经济飞速增长。该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国际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动力源泉,这种状态一直维系到金融危机的到来。虽说如此,到两千一零年以后,在诸多人眼中,金融危机迫使经济下滑也只为一个周期过度表现,各国家能够采取积极宏观调控手段,便可有效抵制下滑然后促使经济复苏再回到经济高速增长期。与此同时,我国也意识到以前两位数增长到下滑,其实属于结构减速,当中存在很多新变化,而这种新变化就被叫做新常态,因而本文针对中国经济这种新常态加以研究,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篇十二

[提要]本文从有效需求角度分析经济减缓现象产生的原因,共涉及到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外国部门。得出的结论是:目前中国已经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之后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人力成本的上升,必将逐渐丧失此领域的比较优势。如若不能在高新技术产业及时提高创新能力就有可能陷入比较优势真空,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问题就会一直存在并阻碍经济发展。最后,本文从产品创新、消费信贷、社会保障以及资本结构优化等方面给出建议,以解决需求端带来的经济问题。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收入分配;产业升级;需求不足;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0月29日

引言。

gni的中国人均数值在2010年达到4,260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正式跻身中高收入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在2015年第一次跌破7%,2017年下降为6.9%。近几年的gdp增速都在6.7%~6.9%上下波动,经济增速由高速变为中高速。经济增速放缓是否意味着中国步入高等收入国家的时间是否面临着延后?因此研究经济放缓的原因,对于我国来说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考虑到现在许多学者关于中国经济放缓的文章都是从供给端等方面来考虑,很少从需求端来分析,所以本文研究由此角度展开。

(一)消费需求。

1、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中国的人口现在接近14亿。据不完全统计,超过4亿人迅速成长为中等收入群体,在全球排名第一。高收入群体对奢侈品的需求有所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奢侈品的主要消费国。

由于高端消费品的生产通常需要更高的技术和更多的资本,而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完全满足这些要求。因此富人的偏好可能导致国内收入外流。一方面国内资金短缺,一些必须大力发展的产业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发展;另一方面需求量小的产业发展迅速,导致产业结构偏离国情。巨大的消费差距阻碍了国内需求的有序扩大和升级,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2、收入预期不足。长期收入假说认为决定消费者需求的是持久收入。持久收入即一个人期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获得的平均收入,期间随着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的变化而变化。目前,房屋贷款、婚姻、教育,医疗等因素带来的沉重压力降低了消费者的欲望。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增加社会保障才能进一步增加中等收入群體的购买力。

3、消费信贷不完善。信用消费,是一种新型消费方式,是指消费者消费所用金额是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得来的。这种消费方式的出现使消费者能够根据永久收入安排消费。当前,中国缺乏信贷消费主要表现在:(1)信贷法律法规不完善。中国的信贷消费近年来有所增长,而中国的消费信贷立法仍然不完善;(2)个人信用体系尚未整体建立。中国的信用体系仍在建设中,无法跟踪每个人的信用信息,准确反映借款人的整体信用状况,这将约束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

(二)投资需求。就近两年的数据来看,中国民间投资的增长率普遍呈下降趋势。2019年民间投资增速较2018年下降了3%,由8%下降到5%。

从产业分布来看,中国三大产业民间投资增速均存在不同程度下滑,且产业间存在较大差异。第二产业由6%下降到2.5%,第一产业由2018年第一季度的26%下降到-2.23%。第三产业也由2018年年初的10.1%下降到现在的7.17%。可得知,这种全国性的私人投资增长率下降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特别是第一产业。

(三)外贸需求。

1、外贸保护。关税等问题使得优质产品价格依然较高,中等收入人群转向海外购。中国的高价格是消费者转向低端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麦肯锡表示,中国消费了全球32%的奢侈品。事实上,更重要的问题是,在美国和欧洲的发达经济体中,在中国销售的所谓奢侈品并不昂贵。进一步降低包括高端消费品在内的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关税是推动消费增长和促进消费升级的重点之一。

2、产品升级缓慢。优质产品稀缺。近年来,由于产品质量不佳,虽然国内商品价格非常低,很多人纷纷涌向海外购买产品。而且由于内部市场存在垄断问题,极高的进入门槛使得它们没有必要加强创新,只要坚持日常经营就可以获得高利润。电子科技等高端型技术产业也会因为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而消极营业,创新需求和能力低下。例如百度,每天烦恼的问题是如何增加更多的广告而非产品升级。

(一)主要结论。中国初期的发展模式是粗放型,所以中国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第一个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产业转型升级。若转型成功,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极强的活力。

中国众多的人口使得在讨论中国的“中等收入陷阱”时不得不考虑收入差距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实现绝大多数人均能够达到gni的中高收入标准,并非少数群体。

由此可见,尽管我国经济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但整体经济依然具备充足动能。具体表现在我国处于城镇化发展中期,未来国内快速、持续的城镇化发展,能够积极地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更加均衡,将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随着城镇化规模与质量的不断提升,可以使内需进一步扩大,为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所以,我国具备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在动能。

(二)政策建议。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我们可以将中国的产业大致分为四类,对发展周期不同的产业要实施不同的政策:第一类是核心技术落后于国际水平的产业,这类行业虽没有很大的竞争力,但拥有较强的潜在比较优势,政府应出台政策积极支持对其核心技术的研究,确保有效供给。第二类产业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主导产业。这个行业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政府应帮助公司进行基础研究,可以通过充当卖方来支持这些产业,帮助其进入世界市场,提高品牌影响力。第三类产业是失去优势的衰退产业。政府可以一方面帮助一些公司通过员工培训和教育实现内部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对于根本没有利润的“僵尸”公司,应通过政府干预这些公司的破产清算,及时止损降低其负外部性。第四类是拥有新技术的快速增长型产业,如中国互联网产业,已基本可与发达国家直接竞争。这些行业需要国家的激励,可以通过创立孵化器来保护其生长,引入风险投资解决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台政策增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大规模创新,使其健康无忧的发展。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合理的收入分配是实现全面小康的第一步。对于金融、it等新兴行业自然垄断效应极强的行业,其极高的收入水平可能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应最大限度让市场决定市场,严格对信息披露程度的要求。激励多种所有制的均衡发展。(2)税收工具是规范收入再分配的核心工具。在公平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低收入人群税率,提高高收入人群税率,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提高劳动积极性的收入分配结构。推进房地产税,遗产税和资源税的征收政策改革,利用财产税的完善缩小收入差距。另外,应发挥暴力机构的作用,严厉打击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

3、完善消费信贷体系。(1)豐富消费信贷产品的品种和适用范围。根据我国国情和市场的现实需要,研究新产品,以充分满足社会各界对消费信贷的需求。目前,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是乡镇。乡镇的消费能力下降与落后的消费体系有很大相关性,因此要加快脚步开拓乡镇市场。(2)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形成信用信息申请服务体系。基于应用服务系统,将信用信息应用到每个现实场景中。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利率风险。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必须做好风险评估、风险识别,建立一个度量模型,对利率风险发生时的风险进行量化。

4、激发企业及个人投资积极性。面对民间投资边际投资意愿下降等问题,首先要稳定民间投资预期,通过大幅度降低融资成本、税收和供应成本的其他因素,提高私人投资的回报率;其次通过放宽过渡门槛和实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扩大私人投资的渠道。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加强对私人资本权益的保护,确保有法可依。

5、提高对资本的投入,优化要素结构。(1)建立要素稟赋结构与动态比较优势良性互动机制,进一步优化要素稟赋结构。在要素稟赋结构中,增加资本的相对丰裕度。保持公开竞争的市场格局,使各种因素的相对稀缺性反映在市场价格中。(2)加速新兴产业在各行业的渗透和融合。按照工业革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当新技术成熟后,关键问题变成渗透和融合。首先,深化新兴产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各个生产环节的转型,提高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开发智能生产线。其次,加快互联网对服务业的融合。智慧旅游、智慧金融等概念己不陌生,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促进了服务业更具有普惠性。因此,改革需紧紧握住互联网和大数据所带来的发展机遇。

主要参考文献:

[1]范思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内因大于外因[n].中国经济时报,2019.1.31.

[2]燕小青,罗晓慧.中国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影响因素综合评估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31(6).

[3]叶静怡,程强.经济转型视角下我国收入差距动态变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6(1).

[4]杨新铭.供需视角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分析[j].人文杂志,2018(9).

[5]邓凌敏.浅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政策建议[j].山西青年,2018.9.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篇十三

一、我国宏观经济态势分析

(一)中国经济在动荡中前行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卷入一场浩劫,各行各业都受到一定影响,很多企业濒临倒闭,社会失业人数增加,经济水平下降。此次金融危机持续了5年,其影响规模巨大,以至于众多经济学家将其称之为百年难得一遇,我国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改善经济,虽然近几年经济开始慢慢复苏,但依旧在动荡中前行。根据以往经济发展规律,金融危机具有周期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在二次大战之后西方国家出现的经济危机,我们总说它的突出变化是周期缩短,原来7、8年一次,后来5、6年一次,3、4年一次,甚至是2、3年一次。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都开始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比如美国、欧洲、日本等,而中国的经济结构本来就没法和这些发达国家相比,因此,截至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还不是很合理,这也是中国经济在前进中充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gdp增速持续回落

2011年我国gdp为473104亿元,2012年我国gdp为519322亿元,2013年我国gdp为588019亿元,2014年我国gdp为635061亿元,可以看出2011-2014年我国gdp整体呈上涨趋势,但增长速度持续下滑,2013年gdp增速为7.7%,2014年下滑为7.3%。虽然增长速度持续下滑,但gdp整体水平还是很乐观的,2014年我国gdp水平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这一结果虽然比美国要晚上13年,但对我国而言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因为截至2014年,我国和美国是全球仅有的两个国家gdp超过了10万亿美元。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美国一半;2013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约为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两倍,经济总量已于超过了整个欧元区;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将意味着与美国经济总量差距进一步缩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我国2014年的gdp增长速度的预测分别为7.5%和7.7%,由于近几年我国gdp增长速度有所回落,2014年的增长速度并没有预期高,而是相对2013年有所下滑。

(三)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对于中国的经济形势的研究相当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探讨各研究者都提出了不一样的意见,有的认为经济运行规律呈v字型,有的认为呈w字型,有的又认为是呈l字型,但无论呈现何种规律,都持同一种观点,就是我国经济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例如,有的研究者认为中国经济运行规律呈v字型,就是说如果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从11%下滑到6%,未来还是会从6%上升至11%,国家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的调控使得经济发展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周期性。

然而,我国经济的发展除了带有周期性规律之外,还呈现结构性发展特点,并且这种特点的影响程度还超过了周期性特点。正如事态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中国的经济亦是如此,会有发展初期,成熟期、发展期等结构,经济增长也不例外,就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式而言,经济增长处于中速增长状态。

二、中国财政政策的配置

(一)积极财政政策是扩张性操作的“主攻手”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经济低迷时期,政府宜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而具体的货币政策今年和往年有所不同,今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高于去年,货币供大于求,理论上会导致利率下降,物价上涨,带动经济的发展,但实际上,这种扩张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却比以往下降了,这是因为政府在控制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两者之间中和了。这说明,财政政策对经济格局的发展相对往年有所增长。因此,2014年,国家在实施扩张型财政政策时,要考虑到其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度有所增长,要合理使用。

(二)补赤、减税、扩支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三个支点

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无疑就是降低税收或增加政府支出,降低税收相比增加政府支出带来的扩张效益要小些,并且二者对经济运行的作用方式也是不同的。降低税收,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消费增长,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投资的部分更多的是转移到市场而非政府,可以减少政府粗放型投资。政府的税收来自企业和个人,个人主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的缴税类型主要是流转税和间接税,政府在实施扩张型财政政策降低税收时,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税收结构,明确哪些税收该减,减税方面企业和个人减税比例多少更为合适,能更有效地影响经济,这都是政府实施减税政策所要顾及的。

增加政府支出在传统宏观调控政策中起到过重要作用,但今年相比往年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是经济形式和政策布局发生了变化。今年,在政府支出方面做出了严厉调整,要求各级政府要勤俭节约,严惩贪污受贿官员,将政府支持用于利民、惠民项目之上,增加对人民群众的补贴,通过法律制裁的强制手段降低贪污受贿带来的政府支出的流失。2013~2014年,政府扩大支出的重点主要是民生方面主要是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社会事业,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这说明,政府将政府支出重点用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供社会保障方面,这种政府支出的增加是从两方面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政府直接增加政府支出,另一方面,通过缩减政府开支间接性增加政府对社会的支持,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分析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虽然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经济一直处在复苏阶段,但整体而言,近几年中国的经济是逐渐增长的,中国经济在动荡中前行,gdp逐年增长,每年都有一定突破,只是gdp增速持续回落,另外,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速增长阶段。针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式,结合中国政府的财政政策,我国目前实施的是扩张型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降低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篇十四

当前,南通正值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准确理解与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找准对工业经济的新认识、新定位、新举措尤为关键。

一、“新常态”在南通工业经济中的具体表现

“十二五”以来,南通工业经济延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主要指标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与此同时,南通工业经济运行也呈现出换挡转型期的一些“新常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工业运行总体平稳但增速下降。从增加值看,,南通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2583.9亿元,是“十一五”末(1722亿元)的1.5倍,年均增长率达14.5%,高于全省平均3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从8.1%提升到8.8%;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3%,比“十一五”末(50.4%)提高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占比1.6个百分点。从产值看,南通规模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成为继苏州、无锡、南京之后,省内第四家跨进“万亿俱乐部”的城市,20达到11352亿元,是“十一五”末(7482亿元)的1.52倍。但同时主要指标增速出现下降态势,年南通规模工业总产值的增幅(12.6%)相比“十一五”末(23.2%)回落了10.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从“十一五”末的16%下降到2013年的12.6%,回落了3.4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转型趋缓。从主导产业看,2013年,南通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化工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及装备、海工船舶等六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10010亿元,是“十一五”末(6739亿元)的1.49倍,年均增长率达14.2%。但六大主导产业增速总体呈逐年回落趋势,增幅从的24.1%回落至2013年的12.4%,与规模工业增长基本保持一致。通过产业占比分析,六大主导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亦呈逐年下降态势,占比从20的90.1%下降至2013年的88.2%。从新兴产业看,2013年,全市六大制造业新兴产业实现现价产值3404.2亿元,是“十一五”末(1615.8亿元)的2.1倍,年均增长率达到28.1%,高于全市平均13.1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30%,比“十一五”末(21.6%)提升8.4个百分点。新兴产业逐渐回归理性发展,增幅从年的31.4%逐渐回落至2013年的25%。

三是企业规模整体提升但发展受限。2013年,南通规模企业4964家,其中亿元企业2098家,比“十一五”末(1463家)增加635家,增幅达43.4%;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73家,比“十一五”末(87家)增加86家,整整翻了一番。从工业百强企业看,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3550亿元,比“十一五”末(2291亿元)增长55%。但与此同时,由于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跌、融资难、用工短缺等问题有增无减,使得企业盈利空间不断收窄。具体来看,尽管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仍然较高,综合融资成本超过10%。受宏观调控转向影响,个别企业难以脱身,出现资金链、担保链、债务链断裂现象。

四是发展活力保持强劲但支撑不足。2013年,南通完成工业投入1856亿元,增长14.3%,总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比“十一五”末(1530亿元)增加326亿元。其中,设备投资从“十一五”末的831亿元提升到2013年底的1269亿元,增长了1.53倍。但同时,由于国际、国内市场长时间低迷,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减弱,环境资源约束加强,项目招引难、项目源不足、项目建设周期拉长等制约工业有效投入的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13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5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转型发展的后劲。

二、“新常态”下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研判

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上述矛盾与问题,既是错综复杂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经济结构矛盾凸显和增长速度换挡的客观反映。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发达经济体虽有一些新的变化,但新兴经济体又遇到新的挑战,不同国家经济走势分化,全球复苏进程缓慢艰难,增长动力微弱不足,实现经济复苏、可持续、平衡增长任重道远。7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调低了0.3个百分点;9月15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分别下调了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预期,意味着世界经济复苏比预期艰难。在此背景下,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受各种生产成本上升、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出口面临严峻的挑战。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经济增长从持续高速降至中高速甚至中速已经成为发展的“新常态”。可以预见,伴随着工业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过去已经持续十年左右的工业高速增长周期将在“十二五”末期进入尾声。纵观“十三五”,工业经济发展主要面临4个方面的突出压力:一是有效需求不足的压力。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出现下降,而由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拉动的制造业将出现下滑。同时,虽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经超过投资,但收入水平、分配结构和消费环境等因素决定消费长期增长趋势的根本性因素并未发生变化。二是产能过剩的压力。根据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最新的测算结果显示,在我国24个重要工业行业中,有19个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其中,钢材产能过剩40%,电解铝过剩58.4%,家电过剩30%,电视机过剩90%,纺织、服装产能过剩超过100%;绝大多数加工制造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不到70%,有些行业利用率不到40%。三是区位吸引力下降的压力。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的下降将使得市场导向型的国际直接投资减少。在“新工业革命”的背景下,美日欧等工业强国纷纷通过促进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来巩固或进一步提升其已有的生产效率优势,促进制造业回溯。东南亚和部分南美国家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优势开始显现,对我国的替代效应增强。四是要素条件趋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4个“更加突出”:劳动人口供给下降问题更加突出。

通过分析经济形势,我们既要看到困难的一面,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当前经济运行持续健康、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基本面没有变,实现稳中求进仍然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经济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将极大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展内生动力和社会创造力,对稳增长持续发挥作用。从南通具体情况看,通过近年来的调结构、促转型,产业结构、区域结构都在发生积极变化,加之陆海统筹配套改革的深入,发展后劲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整体经济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我们要积极主动适应增速换挡、经济转型这一“新常态”,努力在转型升级中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健康平稳发展。

三、适应“新常态”的主要举措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南通工业经济适应“新常态”、落实“新举措”、推动“新发展”,重点在“挖掘潜力、增添动力、形成合力、激发活力、保持定力”上下功夫、求实效。

(一)挖掘潜力,巩固“稳”的基础

坚持“能快则快、好中求快”的目标取向,深入挖掘增长潜力,稳住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确保工业经济在合理区间稳健运行,主要指标赶超序时。查漏补缺。逐月逐旬跟踪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密切关注减量因素,分析原因,及时应对,填补缺漏,稳住运行。放大存量。密切跟踪船舶、纺织、化工等行业走势,详实掌握应税销售200强企业以及年新增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增长点企业发展质态,加大推进和扶持力度。扩充增量。紧紧抓牢船舶海工、新材料、机械等超5亿元重大工业项目,完善重点项目挂钩服务制度,及时会办项目建设困难和问题,力促项目快竣工、早达产。

(二)增添动力,提升“投”的质态

积极抢抓陆海统筹、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等发展机遇,努力化解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企业投资意愿减弱的矛盾和问题,一切以项目为核心,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增长的发展后劲。抓好项目储备。围绕培育新增长点,抓紧完善超亿元工业项目计划,合理确定工业投入导向指标,细化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针对工业投资增长乏力问题,引导各地进一步明确规划定位,加快推进苏通科技园、滨海园区、南通高新区等载体建设,着力招引一批重大储备项目,加快推进一批在谈前期项目,不断增强工业投资动力。优化审批服务。加强跟踪检查,定期通报各地项目审批时效情况,督促各地精通业务,努力缩短磨合期。引导审批权限承接有力、业务较为熟练的先进地区总结经验做法,在面上进行宣传推广,通过典型引路,推动各地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地承诺办理时限缩短。

(三)形成合力,加快“调”的步伐

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创新智造和绿色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推动高端化发展。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发展“310工程”,推进六大主导产业和七大新兴产业做优、做高、做强,从“汗水型经济”走向“智慧型经济”,从“要素红利”转向“创新红利”,确保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占比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不断优化。推动信息化发展。抓住“智慧城市”建设机遇,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城市经济,支持发展总部经济园和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促进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着力培育互联网领军企业,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推进智慧融合应用。统筹把握,有序推进智慧交通、社区、卫生等民生应用项目,确保在建设中实现共享、共赢,“市民卡”项目争取年底前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服务化发展。积极向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积极推动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加速聚集。充分利用铁路、航运、空港等枢纽节点,构建集疏运体系,打造重点物流基地。推动绿色化发展。综合运用行政、市场、经济、法律等手段,深入开展化工园区环保专项整治和第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推动特色化发展。强化特色打造,把做强做大特色产业板块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特色产业基地、特色“区中园”和配套园、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特色载体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壮大区域特色板块经济的规模。

(四)激发活力,创新“转”的举措

围绕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用得起”的服务,努力构建“强市场、好政府”的新优势。加快服务转型。认真落实提升服务效能减轻企业负担意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契机,在精政简权和服务转型的同时,更加注重搭建平台,建立服务“直通车”制度,力所能及为企业降低成本、减少行政收费,切实提升服务质态和水平。强化政策创新。在抓好现有政策及时兑现的同时,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产业扶持政策,注重定向发力、有的放矢,着力解决交叉重叠、使用分散,重分配、轻管理、轻绩效等问题。创新政策资金使用方式,逐步转向以补助奖励等无偿拨款为辅,创投、风投、贷款风险补偿等有偿使用为主的方式,切实发挥政策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强要素保供。用电上,优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进大用户直购电。总结推广重点用电企业电费预结算试点经验,力争更多企业得到实惠。资金上,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增加银行资金供给,挖掘企业有效需求;同时做好企业资金链风险的防控和化解工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五)保持定力,谋划“新”的工作

20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坚持谋划明年和研究“十三五”并举,一手抓好指标平稳开局,一手搞好“十三五”谋篇布局。保持发展势头。当前,南通工业经济发展仍处于扩量提质阶段。争当苏中新一轮发展“领头雁”、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仍需要保持一定发展速度。充分认清形势,坚持工业经济主体地位不动摇,准确把握区域产业新特征,以稳中求进为基调,向改革创新要动力,正确处理增长与结构、增速与质态、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加快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并进、服务经济与绿色制造统筹发展,着力实施新主导产业培育、新特色载体打造、新增长点带动工程,精准发力,定向施策,不断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平稳开局。着手制订明年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在考核导向、任务分解、体系建设等方面紧跟新形势,适应“新常态”。及早摸排明年全市超亿元以上新开工、结转、以及达产达效的项目,梳理省、市级新增长点企业(项目)情况,为明年工业经济的发展添砝码、注活力。精心谋划明年的工作思路,力争在规模培育、项目建设、载体打造、要素保供、政策创新、融合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有所建树,引导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科学谋划“十三五”。深入开展调研,围绕船舶海工、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围绕技术改造、大企业培育等重点工作,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产城融合等重点领域,理清思路、及早谋划,抓紧开展“十三五”规划相关编制工作,引导南通工业经济在“新常态”下提档升级、行稳致远。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篇十五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中国经济在稳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经济金融问题的冲击。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冲击,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才持久。在实际中,中国政府在宏观调控中采用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形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一、中国近年的经济情况:

自20xx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放慢的趋势,2011年,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一季度、二季度到三季度,增长有所下滑,但经济平均或者累计依然保持了接近10%的增长速度,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近来,中国经济似乎出现了人们不愿看到的通胀趋势。2011年,一项面向100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问卷调查显示,接近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中国的通胀情况比较严重(占73%)或已经非常严重(占15%左右)。这折射出当前大家对通胀有着相当普遍的感受和担忧。该调查同时显示,有不到四成(38%)的人认为,明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是遏制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加剧。也就是说,尽管大部分都同意通胀已经是个严重问题,但并不主张将抑制通胀放在首位。

二、中国政府在应对经济金融问题时采取的政策措施:

(一)在政策方面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在20xx年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后果是,在保持了gdp增速同时,也带来货币存量的过快增长。20xx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9.74%,增幅比上年末高11.92个,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34.63%。货币供应量增速大幅高于名义gdp增长率。面对通胀压力,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管理通胀预期”的政策主张,显然,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那么如何认识通胀预期,如何认识预期对现实通胀的传导机制,以及用什么政策工具来管理通胀预期,就显得尤为重要。20xx年7月份以后,中央人民银行两次下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适时调整了纺织品、服装等出口的退税率。10月下旬以来,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不断加重的情况,又及时地将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调整为坚持实行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并连续出台了扶持稳定农业生产和外贸出口,增加保障民生投入,加强对中小企业支持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下调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二)在制度改革方面

20xx年,我国全国推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理顺了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这被认为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标志性的一项改革内容。县乡管理体制改革在进一步推进,在企业改革方面,国有独资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工作在继续深化,电信业通过合并调整,形成了三家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的市场经营主体,航空工业体制改革启动实施,铁路投资趋向多元化,在财税金融价格改革方面,实施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耕地占用税暂用条例,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改革稳步进行,修订了外汇管理条例,外汇管理制度得劲一部完善。调整了成品油和电力价格,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对保障国内能源供给发挥了作用。

三、建议和结论

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是有条件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的时期,在清醒的认识我们面临的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我们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首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外需减弱的因素,也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累积效应。多年来,面对经济增长过快,投资消费出口比例关系严重不协调的矛盾,面对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承载压力大,以及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中央一直希望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来适度放慢中国的经济增长节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2011年经济增长适度回落,正是中央宏观调控所预期的。

其次,应该看到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综合国力和抗击各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更重要的是经过改革开放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够利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具有有效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调动和组织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最后,我国人口多,市场大,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还不高,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立足国内市场扩大内需的潜力还十分巨大。无论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还是推进经济结构升级、优化,都会创造出许多新的需求。从而,奠定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协调较快发展或者较快增长的基础,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广阔的空间。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够很好的应对和化解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各种矛盾、风险和困难,更好的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提高供给能力,改善供给结构结合起来,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使中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较快发展。情况下,有一个股权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的结合点,使得企业总的资金成本最小。

3.2提高资金利用率

在确定要进行融资进行新项目的投产时,应当科学、合理地评价分析各个项目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及风险,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融多少资,以何种方式、何种比率进行融资。在所能筹得资金的范围内,分析项目的收益率以及可分割性,确定各项目投入资金,从而实现企业受益的最大化。

3.3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企业通过举债经营,都会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应当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征,为企业确定合理的财务预警指标及其数值。常用的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等。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做到实时监控,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及时为企业经营融资活动作出调整改进,为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做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长期谋求生存与发展,必须对自己的负债经营有良好的把握。合理的规划自己资金的来源与用途,方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篇十六

摘要:在当前温室效应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不是那么简单,还需要政府、企业、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本文首先分析了低碳经济的内涵、意义及影响因素,其次就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以供他人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温室效应;能源。

近些年来,全球变暖、能源枯竭、自然灾害愈演愈烈的情况日益严重,世界各地方政府和人民都高度重视这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当务之急。

1低碳经济的内涵、意义及影响因素。

1.1低碳经济的内涵。

随着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消耗巨大,同时生产等活动产出的温室气体影响自然环境,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人类未来必然会面临能源枯竭以及自然环境愈演愈烈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被提出。所谓低碳经济是一种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很大区别的经济发展模式,本着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理念进行生产活动,创新新技术、开发新兴能源,通过节能减排来遏制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恶性影响。具体是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积极运用新兴能源,从而避免能源枯竭,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护好人们的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1]。

1.2低碳经济的意义。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由传统手工生产模式转变为机械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转变,加大了人类对地球能源的消耗。工业生产、人们生活都离不开能源,如石油、煤炭等,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用多少就少多少,并且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近些年来,“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词汇出现的逐渐频繁[2],温室气体带来的是天气恶劣变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淡水资源大量消耗,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改善,那么未来人类避免会走向灭亡。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迅速,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是对国内资源的不断索取,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在新时期下,只有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低碳经济,才能改善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发展道路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1.3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

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指的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具体包含以下几点:

(一)资源禀赋。资源禀赋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生产格局的重要因素,同样也制约低碳经济的发展。如在低碳经济中,离不开那些清洁能源和新兴可再生资源,这方面资源多,那么低碳经济发展就比较快速且稳定,这方面资源少,那么低碳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同时,资源禀赋还应该包含一个国家的碳汇能力,像一些森林、绿化面积十分大的国家,就能够自己处理、过滤、消除大量温室气体[3]。

(二)低碳技术。低碳技术也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低碳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低碳经济发展速度。一方面体现在对现有能源技术的优化,降低现有能源消耗过程中产出的温室气体,或通过技术来降低消耗量,再或者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等。另一方面是对新能源的开发技术,如目前较为主流的风力、太阳能等。总之,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支持,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引领全人类走向低碳时代。

(三)低碳产业。过去我国主要产业的生产方式都是以消耗化石能源为基础,而这种产业结构,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要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目前,低碳产业和我国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太阳能产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太阳能热水器。

(四)低碳管理。低碳管理具体指的是政府对低碳经济发展做出的管理工作,如为促进低碳技术发展出台的扶持政策,如保障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应法律法规等。只有通过低碳管理,才能保证低碳经济有条不紊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使全民养成低碳意识[4]。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篇十七

[摘要]当前形势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表现出一些新势头,是对我国非公经济的发展方向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如何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把握非公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矛盾问题对策

一、制约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相比,其增长速度是下降的。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当前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1、行政性垄断和政策制约现象的存在,仍妨碍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明确了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政策是好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上令难下行”的情况,各地方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展开资源配置权的争夺,不仅妨碍了非公有制企业的正常进入和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且加剧了政策间的相互制约。

2、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严峻。我国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第一,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下,虽然短期资金融通难度降低,但长期权益性资本严重缺乏;第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大多数的金融机构主要面向大型企业,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金融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滞后,服务范围、服务品种和服务质量难以满足企业需要;第三,一些执法和审计部门在观念上依然存在着所有制差别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贷款难易程度和贷款出现坏账的法律追究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的确存在着对国企贷款出现坏账时不予追究、对私企贷款出现坏账时就要追究法律责任的不公现象。在我国,98%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是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可用于抵押的不动产少、企业资信度低等问题制约,其贷款要求难以得到商业银行的认可。如何采取各种措施更好地解决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是“十一五”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而且还将会继续影响和制约“十二五”时期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3、企业过多重视横向兼并与重组,注重做大而忽视做强,这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以来的经济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非公有制企业先追求做大、后重视做强的倾向。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多数得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借横向兼并与重组做大、做强的战略。调查结果表明,横向兼并与重组虽然有助于企业规避市场竞争风险,有助于企业规模的平面扩张、企业资本规模的简单广化,然而却无助于企业核心技术的实质性提升和企业资本的根本性深化。

二、现阶段推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

1、转变观念,完善政府职能,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打破行政垄断,消除政策之间相互制约。要努力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已颁布实施的有关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通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保证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构建和完善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秩序。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完善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使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在法律的约束下进行,进一步排除企业进入壁垒,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切实保证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多种所有制公平参与、平等竞争的良性竞争格局。

2、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围绕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发展要求的融资机制这一中心,通过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和推进民间金融合法化进程,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有效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引导中小企业健全优化财务制度,提升这类企业的融资能力。

3、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机制体制创新,增强其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要引导家族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形成民主决策机制和现代企业治理结构。鼓励家族企业实行产权结构改造,重点是对引导家族企业积极建立有效吸纳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创新。使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企业的生产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并且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人力资本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非公中小企业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进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能力。走出家族企业的发展“瓶颈”,发展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

4、采取措施大力转变企业发展模式,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依靠纵向兼并和重组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提升。企业纵向兼并和重组以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为基础。企业应该变更先做大后做强的观念,应该先做强再做大,企业纵向兼并和重组则可以实现首先做强然后再做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大力鼓励企业开展纵向兼并和重组,特别是鼓励大型的非公有制企业着力开展面向产业链上下游双向和价值链高端的兼并和重组。通过此种类型的兼并和重组推动企业产出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企业产业之间关联度较高、产业链较长、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发展与扩张路径。当然,在企业规模扩张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探究企业规模扩张的适度边界,以避免企业借兼并与重组的机会谋求经济垄断形成新的超经济力量,妨碍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扭曲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造成新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年5月

[2]刘迎秋赵三英余慧倩:《论进一步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j]。2010年5月第3期(总177期)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论文篇十八

我国经济基本面已表现出质的变化,走上经济发展新型轨道。面对新时期的到来,也随之表现出诸多长久性、全面化改变。经济持续发展也有赖新动力的推动,人民群众、政府与企业也务必要有新的举动与理念。如果说稳增长是立足当前,调结构是处于发展过程中,那么促改革则是放远眼光,用长远眼光审视国家的发展变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紧抓长久发展改革的大旗,所以也要具备与之相匹配的动力来源,要匹配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处于经济发展大背景下,我们会更加明确感悟我国规则制度、价值选取与行为特征新常态改变。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也不再单单局限于客观方面,还呈现出一种战略性心态与思维,也就是结合主观意识对经济态势予以评估。我们也仅可以说这种新常态是动态性变化的,是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革的。

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新机遇

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纷纷转战外国办厂,这并非是因为家乡条件不够好,原因是综合成本飞涨,迫使其不得不迁往国外。虽然这仅是个别例子,但是不可否认在中国生产成本逐渐磊高这也是事实。企业日子越发不好过,以往发展模式,某种程度上是依赖我国产品成本不高,但是现在却并非如此。一边企业不得不面临各种成本增长,另一边还要面对产能过剩的尴尬局面,而这对于我国相关行业持续发展与投入能力无疑是有害无利的[1]。纵观我国发展整体与国际经验,经济增长步入到转换阶段,最大特征便是速度下降,而效益上升;新常态下则是以经济结构促进再平衡,增长动力促进转换,明显表现出:

其一,在动力结构当中资源、人力粗放减缓,重视技术革新。

其二,在需求结构方面投资变少了,而消费率升高了,消费俨然变成需求增长新主体。

其三,在收入结构方面企业收入比例下滑,但居民收入比例却是升高的。

其四,在生产结构上制造业与农业占比减少,而服务业占比增加,同时服务业大有取代工业变成经济新增长点的趋势。通过这几方面不难看出新常态下先进科学生产力不断涌现,而比较落后的传统生产力会逐渐淡化,这不但会促使生成新经济增长动力源泉,但同时也在让部分行业陷入窘境,需要付出比较高昂的代价。我们务必要把握新常态所带来的机遇,把握在新常态下那些土地、劳动力与资本潜力未被充分开发,技术革新脚步大幅迈进,庞大的消费升级市场,四化融合与城镇化发展的'巨大潜能等机遇。要使这些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就应当全力重视与做好改革工作。此外,我们还应全面促进开放式经济水平的提高,培养新竞争实力,由理论与实践双方面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二、新常态下遇到的挑战

首先,资本市场。在《经济评论》中罗琦立足资本市场层面对新常态带来挑战进行研究。本国资本市场当前还维持在虚拟和实体发展不均衡,低效益与粗放式管理的状态,花费高收入少情况并不少见。新常态背景下,应当对投资人回报制度予以不断完善,并对投资人加强保护,以推动安全投资及利率市场式发展。

其次,国际贸易。李卓教授站在该视角下对中国向外开启经济新常态加以分析。他指出,我国具有超过二十年对外开放历史,以往对外开放严重缺少完整性与广泛性,而新常态环境中,要保持以前有利的部分,立足内部,将比较优势充分体现出来,把重心放在内源研发与技术革新上面,要从内而外创新。要对新常态特质把握有度,认清主体、可用工具与发展目标。以往是政府主导赶超型对外开放式,新常态下,外贸可仍然沿袭以往,对外输出产能。应当全面深入国际贸易之中,确保扩张式外贸,加大外部资金引入,并结合国际金融模式变革,处在新常态前提下谋取新发展。

再次,货币政策。肖卫国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研究,他认为

二是传统货币政策对保就业、稳增长应对能力不强,如存款的基准利率与准备金减少效率不高等。他认为新常态模式下,应重点朝着以下方向努力:

二是建立起货币政策的操作体系,对市场主体进行改革,促使利率步入市场发展模式,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予以规范,进而打通实体和信贷资金甬道。

综上所述,逐渐完善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框架历经超过三十年高速发展,gdp竞赛与规模扩大,已经脱离物质稀缺及缺少活力僵局,取得明显成就,当然随之而来也有些不协调与不平衡现象,在经历与克服一段时间时候,正式步入存在结构调整、高速发展、公平分享及创新驱动等特质的新发展时期。这也是我国努力实现国富民强过程中需要持有高度耐心与不懈努力的时代。处于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发展也会更表现出战略思维平常心,即立足长远眼光,高瞻远瞩并不懈奋斗,以及为人民带来安居乐业的富足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和结构动向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

[2]贾康.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3]王桅.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沈阳干部学刊,2015.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