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思考的过程,帮助我们梳理和理清已经发生的事情。在写总结时,要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高质量的总结范文对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方法是非常有帮助的,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范文。
6月11日的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6月9日,我县在文化广场组织开展了“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汪媛,副县长王城辉出席活动。
汪媛指出,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传统文化保护意识,持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要加大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力度,让传统文化、非遗文化连接生活,走近生活,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活动中,现场群众一起聆听省级非遗铅山畲族民歌,观赏民间武术铅山字门拳,品尝铅山河红茶、铅山陈醋,体验铅山连四纸、铅山柳木蒸笼制作技艺等特色非遗项目,切身参与,直观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本次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了近年铅山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让更多群众了解“非遗”、认识“非遗”,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传承保护意识,激发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截至目前,我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项。
6月9日上午,由渭城区文化馆主办、渭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协办的“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风采”渭城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暨非遗文创产品研讨会在渭城区文化馆成功举办。
会议特邀陕西省群艺馆非遗中心副主任李鸿军、咸阳师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岳瑾做了相关讲座,省级非遗项目“木轮大车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府容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区文旅局、区文化馆、区文保中心、区安国寺文管所、清渭楼美术馆、区民协及渭城辖区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及部分民间艺人3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李鸿军用朴实语言,主要阐述了从建国初期到2000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历史及非遗传承保护机制的建设,讲解了目前国家关于文创产品的相关政策发展规划。以凤翔泥塑、渭北面花、椽头馍等文创典型案例,向大家分享了非遗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岳瑾讲述了新时期如何激活传统文化的潜力和自我造血功能。讲述内容结合渭城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咸阳师院设计学院的经典设计案例,为大家提供了多种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文创产品开发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探索发展非遗转化文创产品得到了很大启发。
李府容结合自身项目保护实际和经验,分别对非遗自我造血功能和转化文创产品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客观分析,谈发展优势、发展问题、发展方向和思路,为渭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想法。
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举办,促进和带动辖区非遗转化文创产品的发展,引导大中专院校及优秀文创企业参与非遗文创产品转化,协手推进非遗文创产品快速发展,尽快打造一批具有地域性、代表性的非遗文创产品,强化我区非遗的自我造血功能,实现非遗文化价值反哺自我传承和保护作用,让优秀而古老的“非遗”焕新彩!
今年的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宣传展示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6月10日,由攸县文旅广体局主办,攸县文物所(博物馆)承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在莲塘坳镇阳升观举行。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活动主题为“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攸县本地的区域文化实际开展了猜灯谜活动,内容涉及中共党史知识、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和攸县不可移动文物等多个方面,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吸引了众多群众积极参与,享受到猜灯谜带来的乐趣。
当地村民罗先生表示,这个活动做得很好,让我们了解了攸县的文化遗产,也获得了很多小礼品,我非常开心。
此次活动,主办单位还通过展板、横幅的形式,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攸县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心系故里――谭震林同志的桑梓情怀”等内容,并开展《只为让人民当家作主》的微党课活动,深切缅怀攸县革命先辈谭震林同志为国家建设、改革事业、家乡面貌变化建立的不朽功勋。
为庆祝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镇原县博物馆紧紧围绕“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这一主题,聚焦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5月27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宣教、社教活动和文物惠民服务活动,为文化遗产日添彩,让文化遗产赋彩镇原。
6月11日镇原县博物馆首先把文化遗产送进基层,走进新农村为民众宣讲镇原丰富的历史文化及文物保护法,现场为群众摆放流动展板54面,让民众详细了解和欣赏镇原优美的物质文化遗产;其次把“博悟课堂―金石之音”送进课堂,开展古代打击乐器知识讲座和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乐器的博大精深,奏响经典红色旋律。还让同学们参观了虎年文物图片联展,激发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及热爱家乡的赤忱情怀。最后为学生捐赠了镇原历史文化青少年教育读本、文物保护法等书籍200本,和学校签订了馆校共建协议,为师生介绍了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此外,还专门为文旅系统干部职工举办了镇原历史文化知识讲座,效果良好。
这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亮点纷呈。其目的是打破以往宣传的陈旧思想,把文化遗产主场宣传活动放在校园和新农村,让文物融入生活、展现时代风采,让文物活起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6月11日,在我国第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贵州省林业局以“协同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组织省内各世界自然遗产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为营造创建国家公园的浓厚氛围,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采取“线上线下全覆盖”方式,开展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宣传活动。线上在市县电视台、文化广场及旅游景点led大屏持续轮播宣传片,充分展示“地球独生子”黔金丝猴和“深山中的生命密码”梵净山冷杉等物种。线下在旅游区布置宣传横幅、海报、展板,全面宣传梵净山遗产知识,展示梵净山遗产地地质地貌、自然风光、完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并设置游客互动答题环节提高参与度。
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结合“贵州生态日”,通过进视频、进万家、进学校、进社区、进景区、进抖音“六进”形式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当地通过连续展播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宣传片,张贴宣传标语,普发宣传短信,集中讲解遗产知识,发放宣传册、宣传礼品,发布抖音短视频等展示荔波地质地貌、景观、生物多样性。
中国丹霞赤水世界遗产地开展了文艺演出,宣传和展示近年来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成果。同时,为更好传播赤水丹霞的美学价值、地球科学和科普价值、生物和生态学价值,当地还举行“走进丹霞・认识丹霞・保护丹霞”全民短视频征集大赛,并开展世界遗产进社区、进校区、进景区宣传活动。
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开展云台山景区、杉木河景区免门票活动。同时,当地还通过宣传展板、宣传标语、视频展播以及进村入户张贴和发放《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示遗产的突出价值,宣传遗产保护有关规定。
贵州目前共有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梵净山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本次主题宣传活动,旨在充分宣传展示贵州省世界自然遗产资源价值,全面增强公众保护意识,营造出全民参与、关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良好氛围。
今天,我们以座谈会的形式,纪念我国第x个“文化遗产日”,追寻中医药文化之根,审视中医药发展现状,畅谈中医事业发展未来,坚定做大做强中医服务品牌信念。
首先,我代表市卫生局,向应邀出席这次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新余卫生事业、尤其是对中医药文化的关心、支持与厚爱。
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在纪念“文化遗产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市中医院举办“传承中医国粹精神,弘扬中医文化”主题活动,邀请国家级名老中医来新余讲学,开展大型健康义诊。我认为,搞这次活动,至少有四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弥足珍贵的魂宝,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和精神;二是弘扬中医文化,对研究中医学的文化特征、文化内涵、中医学发生发展规律及未来发展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保护并利用好中医药文化遗产,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世界文化多元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四是通过开展学术讲座和健康义诊,有利于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市中医院的知名度,带动中医学术技术全面发展。
市中医院走过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几任院班子团结带领全院职工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的发展理念,突出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特色,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致力改善就医环境,实现了创业与发展的新跨越。20**年与1995年相比,医院固定资产净增4070万元,业务用房净增6508平方米,业务收入净增3099万元,服务功能不断拓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全国示范中医院、三级乙等中医院、xx省群众满意医院,跻身全省同类中医院先进行列。
促进中医药发展,确立中医药地位,已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中医不仅在国内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青睐。但从自身服务能力和广泛健康需求的层面看,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并没有完全呈现出来,中医发展还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一是中医药基础科研不足,没有真正把握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研发与挖掘的多层关系,忽视对中医经典著作、学术经验、单方秘方,乃至中医思想的研究;二是中医药优秀人才和后备人才不足,中医服务阵地在缩小;三是标准体系不健全,框架结构不合理,中医学术技术被人轻视。
被动保护无益,发展才是硬道理。传承国粹精神,弘扬中医文化,首先要坚持与时俱进。人类历史进程上的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这是科学的生命力所在。中医药作为一门科学、一种文化,绝不仅仅停留在传统医学的范畴,完全可以在现代人们生活中提供现代医药科学的健康服务。也就是说,未来中医发展方向,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医药发展规律,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和人们健康需求的体制创新之路。其次要坚持自主创新。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智慧结晶,在医疗保健、卫生预防、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诊治康复上拥有独特优势。中医发展的关键,在于重大理论、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关键技术、发展途经、临床应用、服务实践上的自主创新。只有充分发挥好这一元素功能,才能在推进中医药发展上收到实效。第三要坚持标准体系。世界经济的发展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规则经济,市场竞争的本质是标准竞争。就中医而言,这样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为什么很多中医优秀思想、实用技术临频萎缩、失传,关键在于自身的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或挖掘不深。可以说,加强中医药的标准化建设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中医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第四要坚持走扩大交流合作之路。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相互联系中成长,在相互借鉴中提高的。中医药的发展,一方面必须紧紧依托于自身理论、实践、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必须切实加强学术流派之间、与其他相关学术领域之间、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才能真正在更多层面、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内传播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特色与优势,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接受中医药并从中受益。
保护中医药文化遗产,为古为今为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共同努力,秉承传统、捍卫国医、弘扬国粹,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服务好人民群众健康。
为弘扬民族文化,深入挖掘传统节日蕴藏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紫荆路街道政通路社区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
活动现场,多个不同种类的非遗代表项目一字排开,香囊、千层底布鞋、刺绣等作品包含着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彰显了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魅力。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我国就对这个节日非常的重视,佩香囊、挂彩绳就是我们彰显节日的习俗,看我们的巾帼志愿者一针一线地制作各种各样的香囊挂饰,有粽子形状的、花朵形状的、造型饱满的布老虎等作品栩栩如生。
活动中,巾帼志愿者周姨正带领我们学习小老虎缝制技巧。
时至今日,制作手工布鞋仍为重要的乡村记忆,是亲情的载体,传递着质朴淳厚的情感讯号。制作布鞋常以麻线和粗布为原料,经剪裁底样、手工沿边、绘制底花样、手工纳制千层底、剪裁缝制鞋帮、缝制鞋垫、排鞋修整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柔软舒适、美观实用,便于人们穿着和劳作。
我们的巾帼志愿者王新英老师正在制作千层底布鞋,看着亲手制作的一双双布鞋,她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留下来的手艺和记忆,丢了就太可惜了,咱们要保存好传承好。”
此次活动受到了广大居民的热烈欢迎,不仅提升了社区文化建设,更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实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传统艺术之花在辖区内不断绽放出新的光芒。下一步,政通路社区将持续深入发觉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一代又一代人厚植爱国情怀,不断加强民族归属感、民族自豪感,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和精髓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和传承,自觉把自己的个人梦融入到国家的复兴梦中去,为社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2年6月5日,天祝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天堂镇朱岔村开展天祝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
此次活动紧扣“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主题,展现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重点突出非遗保护的“人民性”,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活动内容包括非遗节目展演、非遗产品展示展销、非遗美食品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甘肃省费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宣传等多个环节,全方位展示天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此次活动紧扣“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主题,展现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重点突出非遗保护的“人民性”,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活动内容包括非遗节目展演、非遗产品展示展销、非遗美食品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甘肃省费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宣传等多个环节,全方位展示天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我县通过非遗项目展示展演,非遗进社区、对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训,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宣传,挖掘非遗项目等活动,助推了我县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弘扬优秀非遗文化,以非遗助推乡村旅游。
6月10日,中卫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非遗宣传展示体验活动。活动期间,深入挖掘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典型实践,展示近年来中卫市非遗保护成果。
据介绍,近年来中卫市坚定文化自信、发挥禀赋优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呈现出系统保护、扎实推进、提质增效的良性发展态势。此次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将展示中卫市的非遗保护成果,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连接。
“非遗购物节”活动将进一步加大对非遗工坊和广大传承人的帮助扶持力度,以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目标,以非遗工坊、老字号作为重点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主题活动,让人民群众共同参与非遗保护,推动非遗保护成果惠益人民。
近年来,中卫市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推动非遗传承、强化文物保护、促进文旅融合,将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2021年,全市共接待游客8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