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总结就是对我们的收获进行梳理和反思。在总结中,我们可以通过列举具体的案例和实例来支持自己的陈述。接下来将展示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
摘要:以广州市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平台为例,重点探讨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基于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需要,在集成海量gis数据库的基础上,引入webgis、多源异构数据库管理、工作流(workflow)、分布式网络架构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图形辅助管理与应用、土地登记发证、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专题查询与统计、档案管理与利用等功能,促进了农村集体土地登记业务的自动化、规范化,为地籍信息化管理和不动产统一登记奠定了基础。
1引言。
2总体架构。
系统总体架构采用多层结构模型,分为数据层、平台层、服务层、用户层,采用c/和b/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总体技术架构,其中数据层是系统的数据支撑层,依据农村集体土地相关法律法规及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规范,涵盖了基础底图数据、权属调查数据、集体土地登记发证数据、其他红线数据、登记档案数据、历史注销数据等;平台层为系统的运行支撑层,通过数据库管理、工作流中间件、数据交互、地图服务、gis功能服务、后台管理等平台组件实现服务层相应功能;服务层主要包括gis基本操作、图形辅助管理与应用、土地登记发证、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专题查询与统计、档案管理与利用等功能;用户层主要包括市级地籍管理部门、区级地籍管理部门、技术服务单位等[2,3]。
3数据库建设。
本系统数据包括基础底图数据、权属调查数据、集体土地发证数据、其他红线数据、登记档案数据、历史注销数据。其中基础底图数据包括线划地形图、正射影像、土地利用现状、行政区划、地籍区(子区)等数据;权属调查数据包括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集体所有权确权调查、农村地籍调查等数据;集体土地发证数据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发证数据;其他红线数据包括国有土地证、建设用地批准书、争议地等数据;登记档案数据包括电子登记簿、登记发证信息、办理过程信息等数据;历史注销数据包括已注销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等数据。
4功能设计。
本系统除具备一般gis系统基本操作功能(图层管理、定位查询、地图标注、地图浏览、鹰眼、数据编辑、空间分析、打印输出)外,另结合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的需求,还具备以下功能[4,5]:。
4.1图形辅助管理与应用。
针对集体土地三种权利类型(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系统支持国家规定的土地总登记、初始、转移、变更、注销、他项权、异议、更正、换证等不同登记方式,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土地登记办法和流程,系统提供从案件受理、调查成果调入、初审、公告审批、公告、审核、审批、缮证、发证等全流程的办理功能模块,基于工作流(workflow)中间件支持各环节业务人员在系统进行流程办理和发送,将已登记发证的宗地实时更新到集体土地发证数据库中,并将已注销或已变更的宗地移至历史注销数据库,系统同时提供了灵活的自定义工具以满足日后业务扩展的需要.
4.3土地权属争议调处。
根据《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和《地籍调查规程》规定的土地争议调处方法和流程,系统提供了涵盖从地籍调查到窗口收件、业务申请受理、调查取证、调解、处理、送达、归档等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整个流程的办理模块。在通过外业地籍调查获取当事人双方争议的位置、面积、判断案件的利害关系人、类型、性质的基础上,将土地权属争议缘由书、指界书、权属界线套图等外业调查成果汇总整理后调入系统数据库,通过gis服务和工作流(workflow)中间件,实现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业务案件在各环节的电子办文、流程审批及相关调处资料输出打印等功能。
4.4专题查询与统计。
(1)专题查询功能:包括案件信息查询、案件进度查询、历史回溯查询、自定义查询等方式,并支持查询信息以工作报表形式输出,其中案件信息查询和进度查询可按相关条件查询案件地籍调查信息、办理意见、办理环节等;历史回溯查询支持以空间位置为轴,以变更时间为序列,回溯查询某一宗地或区域内的一系列变更情况;自定义查询可供用户自定义选择土地登记业务数据和权属数据的重要字段(如地号、坐落、权利人名称、图号等)的某个或多个字段自由组合查询。(2)专题统计分析功能:根据集体土地登记发证项目管理和监管的需要,针对登记发证不同环节提供了挂起案件、注销案、业务量、缮证量、入库档案、土地登记簿、土地归户卡、业务进展情况等多类专题统计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梳理形成各类工作台账。(3)自定义统计功能:将土地登记业务数据及权属数据中可分类字段(例如登记种类、行政区划等),数字字段(发证面积等)提取出来,用户可对分类字段进行自定义过滤条件设定,对数字字段进行数量统计项设定,统计出用户所需的统计内容。
4.5档案管理与利用。
在业务办理完成后,系统支持对案件办理过程中产生的意见信息、收件材料、打印输出的图表等中间成果及结论性信息按标准目录进行归档,实时生成电子登记簿、归户卡等,并支持档案扫描件上传。通过配置不同角色权限,提供差别化档案利用方式。
5关键技术研究。
5.1基于arcsde空间引擎的多源异构数据库管理。
本系统数据分为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其中空间数据包括线划地形图、行政区划、地籍区(子区)、土地利用现状、遥感影像、不同类型权属调查、集体土地发证、历史注销等矢量及栅格数据,非空间数据包括宗地属性信息、档案文件、扫描文件等,数据呈现出空间对象的多语义性、数据存储结构的多样性、获取的多途径性、时空多尺度性等特点。针对多源异构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本系统基于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结合oracle关系数据库的方式来管理多源异构海量数据库,arcsde将客户端对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拓扑数据的查询、添加、修改等相关操作转换成关系操作,以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geodatabase存储空间数据[6,7],大大节省了空间与属性两类数据库间不断重复的连接操作,在提升农村集体土地海量数据库存储效率的同时,也有效保证了众多用户同时进行的日常数据访问、处理等并行操作,确保了系统在数据存储、访问、交互等方面的高效及统一。
5.2基于工作流(workflow)技术的一体化业务办理。
工作流(workflow)技术作为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的核心技术,对整个业务过程的信息流进行监督、控制、协调及跟踪。其中,工作流指的是一类能完全或部分按照设定规则自动执行的业务过程,在业务过程中,信息数据按指定的规则进行流动,实现不同组织间的协调工作,以达到业务的总体目标[8,9]。本系统通过工作流技术实现了集体土地登记案件在不同职能岗位间的传递,使登记发证信息在系统设定的环节中无缝衔接,案件受理、任务分配、信息录入、图形辅助审查、办证初审、公告、审核、审批、缮证发证、归档管理等每一项业务办理即是一个工作流的实现,由系统实现设定的节点构成,每一个工作节点与不同业务功能模块相关联,由节点通过中间组件实现对所关联业务功能模块的调用,实现了把相对独立的业务功能模块进行集成一体化办理。根据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的工作特点,以工作流技术服务于业务流程管理为主线,以gis组件实现数据库管理及图形操作为技术基础,实现了工作流与gis的有机集成,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
5.3基于分布式网络架构的数据交互。
分布式是以网络上分散分布的地理信息数据及数据库操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理论计算模型,其技术核心内容在于运行在不同主机、不同地址空间上的对象能够实现相互数据通信和交互[10]。本系统作为全广州市的集体土地发证系统,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利类型的不同登记种类发证,具有业务流程复杂、数据访问量大且频繁、涉及部门人员众多等特点,为保障登记发证业务的顺利开展,系统采取中心城区服务器集中部署在市局,外围区局基于分布式网络架构分别增设分服务器,系统通过消息中间件提供的队列机制方便地实现市、区两级服务器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交互,为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不同部门间的信息交换、网上审批等业务提供支持,有效减轻了网络负载,确保了系统高效运行。
6小结。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工作,在国家大力推进地籍管理信息化及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大环境下,将webgis、多源异构数据库管理、工作流(workflow)、分布式网络架构等技术应用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系统,通过图形辅助管理及应用、土地登记发证、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专题查询和统计、档案管理及利用等功能,在高效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业务工作的同时,也有效实现了农村地籍的图属一体化管理,推动了农村产权登记发证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为土地管理各项业务提供了准确、实时的登记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0]叶晓卿.分布式动态监管系统关键技术探讨[j].地理空间信息,2015,13(3):100~103.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各级土地管理,推进各级土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及提升地籍管理现代化技术水平的需要,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60号)和《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为满足各级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和流转管理,科学合理使用各类土地,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具体一般由各县级国土资源局负责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农村村庄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
[关键词]农村;土地确权;地籍测量;地籍调查。
1土地调查的主要目的。
(1)逐步摸清各村庄土地权属状况,核准土地的面积、用途、位置及其利用状况。为地方政府土地收购、储备及政府土地收益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地方政府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证。(2)管好、用好存量土地,为实现土地动态管理提供有力保障。(3)建立地方村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及时掌握土地动态情况,分析研究变动趋势,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4)完善土地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利用成熟的地籍管理软件建设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土地登记审批表、土地登记卡、归户卡、发证签收簿、土地使用证等,具体可以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发证,网上变更等操作,真正实现地籍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彻底改变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工作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状况,为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提供优质、高效、一流的服务和保障。(5)加快地方地籍管理步伐,为土地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提供准确、详实的各类地籍图件和权属、地形数据资料。
2任务。
土地调查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在此基础上,主要任务如下。2.1权属调查由地方政府划定的调查范围,一般为一个完整的行政区域。对范围内村庄进行土地权属调查,查清每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面积和用途等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2.2地形测量、地籍测量(1)在已有的c,d等级gps控制网的基础上利用rtk等技术加密图根控制点,为土地调查及今后开展日常地籍管理工作提供足够数量的测量控制点。(2)地形图的测量及编绘。(3)界址点测量。(4)地籍图绘制。2.3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并完善村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各类属性信息的录入;编绘1:500比例尺地籍图和按纸张缩放比例尺的宗地图,以县、街道(建制镇)、村等为单位生成宗地面积汇总表和分类面积统计表,实现地籍管理的数字化和现代化。
3组织形式与工作步骤。
(1)摸清任务区总体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人文、气候,以往组织实施过的测绘任务情况等。(2)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实施方案。(3)根据现有资料和有关政策法规、技术规程等制定该调查区村庄地籍调查实施方案。(4)对参加权属调查的作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掌握确权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要求,准备所需的各种表格、用品。(5)进行宣传发动,一般由县国土资源局将相关行文送达政府部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土地调查的目的.和重要性,争取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理解与配合。同时,在调查区域内,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召开动员大会,发放纸质宣传资料,通知到每一位村民及驻村企事业单位,为地籍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6)由负责调查任务的各县国土局在各调查区内发布通告,让调查区内群众知道即将开始的地籍调查工作,要求土地使用者在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时予以配合。通告内容包括:地籍调查的范围、时间、要求及其他注意事项(如:调查时土地使用者应提供的土地使用证等证件),需要现场指界,设置界桩、界标等。(7)图根点控制测量。(8)进行权属调查。确定每宗地的界址点、线位置及土地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绘制宗地草图。(9)进行地籍图的野外数据采集,包括各地物点的坐标数据,界址点的坐标数据等。(10)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基本地籍图的编辑,形成地籍图图形数据文件。(11)利用已定的相关软件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籍数据入库。(12)图件生成与输出,面积汇总,报表统计等。(13)编写技术工作总结及检查报告,进行成果整理。(14)成果提交。
4村庄调查的工作经验。
(1)加强业务培训,起用认真负责、具有强烈事业心的技术人员,是做好地籍调查工作的关键,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是做好地籍调查的基本原则。(2)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工作的核心。搜集已有资料成果是加快地籍调查工作的有效途径。依法、正确确定权属界线,设置明显的界桩(标)是获得准确测绘成果的前提。(3)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是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有效途径。
5社会意义。
地籍调查所形成的大量成果资料,将在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广泛应用,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地籍调查,结束了长期以来各村庄驻地建设用地家底不清的状况,结束了土地权属混乱、界址不清、面积不实以及土地利用不尽合理等问题。有效地清除了因土地权属不清而出现的侵权现象,或因界址纠纷而影响社会安定等不利因素。(2)通过地籍调查,为土地使用者提供法律依据,保护了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土地政策。(3)通过调查对发现的违法占地和土地私下交易的处理,挽回了经济损失,有效地防止了政府资产流失,同时对规范土地市场起到积极作用。(4)通过调查,查清了各级驻地住户、企事业单位等分布情况。(5)通过地籍调查,摸清了各镇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的分等定级、土地估价、集体土地流转,以及引导各单位合理利用土地提供了直观、可靠、准确的基础数据资料。
6结语。
村庄地籍调查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测绘工作,其完成后的测绘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繁重艰巨,历史遗留问题繁多,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新要求,更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发挥政治智慧,确保如期实现“全覆盖”的目标任务,为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制度根基。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56号),加快推进全省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保护和增进农民合法财产权益,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做好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通知如下:
一、积极稳妥解决农村宅基地及住房历史遗留问题。
各地要按照先确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再确定农民住房所有权的思路,分步做好农村宅基地及住房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对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要继续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73号)要求,对违法占地行为抓紧开展处理(处罚)、补办用地审批手续、确权登记等工作;对依法应当拆除的,要坚决拆除,不留死角。对农村住房历史遗留问题,要在处理好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的基础上,按照如下政策规定加快推进:
(一)1982年2月13日《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民占用宅基地建房且至今未扩建或翻建的,在按浙政办发〔2014〕73号文件规定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基础上,对该宅基地上的房屋可按现有实际建筑面积确定房屋所有权。
(二)1982年2月13日《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93年11月1日《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民未经批准或超过批准面积占用宅基地建房的,且在1993年11月1日后未发生变化的,在按浙政办发〔2014〕73号文件规定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基础上,根据已确定宅基地使用权范围内的房屋建筑面积确定房屋所有权;对超过已确定宅基地使用权范围的房屋建筑面积不予确定房屋所有权。
(三)1993年11月1日《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起至3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切实破解农民建房难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46号)出台前,农民未经批准或超过批准面积占用宅基地建房的,在按浙政办发〔2014〕73号文件规定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基础上,对已确定宅基地使用权范围内的房屋,补办村镇规划审批手续后,按照村镇规划批准的建筑面积确定房屋所有权;对超过村镇规划批准的建筑面积以及超过已确定宅基地使用权范围的房屋建筑面积,不予确定房屋所有权。农民占用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建房,但未办理村镇规划审批手续的,补办村镇规划审批手续后,按村镇规划批准的建筑面积确定房屋所有权。
(四)203月27日浙政办发〔2014〕46号文件出台后,农民违法占用宅基地或违反村镇规划建房的,一律按现行政策处理。
二、严格规范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行为。
(一)严格把握政策界线。农民违法占用宅基地或违反村镇规划建房的,按照“三改一拆”工作相关政策应当拆除的,坚决予以拆除。对符合浙政办发〔2014〕73号文件规定,允许补办审批手续的,应当先处理(处罚)、后补办,村镇规划和用地审批手续要同步补办。对不符合补办审批手续但又确实无法拆除的,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会同县级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认定,可以暂时保留违法超占超建的宅基地及住房,超占超建部分待今后拆建、翻建时予以拆除。不动产登记时能区分超占位置的,应当在宗地图和房屋楼层平面图中标明超占位置和面积;未能区分超占位置的,应当注明超占面积。违法超占超建面积不予确认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只在不动产登记簿和不动产权证书附记栏中注明。
(二)严格统一权利主体。按照房地不可分离的原则,农村宅基地与住房权利主体应当相符,不动产登记时以权利人或户主进行登记,权利主体的确定应当符合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农村宅基地与住房权利主体不相符时,应当重新确定权利主体,权利主体相符后予以登记。农村宅基地及住房依法转移时,应当一并转移,确保宅基地与住房权利主体相符。
(三)严格规范登记行为。严格依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办理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严格执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严格履行法定审查程序,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环节和材料,确保登记行为依法、高效、便民。
(一)明确工作目标。各地要以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为契机,结合“无违建县”创建、城中村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集中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到底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及住房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和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对农村宅基地及住房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和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制定工作计划,出台具体政策措施,落实部门职责,积极统筹推进;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做好具体实施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组织村级组织开展调查摸底、村民身份确认、房屋安全认定等工作,协助市县有关部门开展确权确违、违法查处、审批补办、争议调处、登记发证等工作。各市、县(市、区)政府出台的具体政策措施,应按规定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三)强化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做好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违法占用的农村宅基地和违法建造的农村住房予以查处;国土资源部门要对符合补办用地审批条件的宅基地及时补办,对符合确权登记发证条件的宅基地及住房及时办理;城乡规划部门要对符合补办规划审批条件的住房及时补办,对确实无法拆除需暂时保留的建筑提出处理意见;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农村住房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指导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级组织对农村住房质量安全进行认定;财政部门要加强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相关工作经费保障,凡列入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的农村宅基地及住房,涉及的.权籍调查、登记发证、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经费由当地财政承担。省级有关部门、各设区市政府要加强指导与监督,对各地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处理;对不依法依规进行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或登记发证不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各地要在集中开展农村宅基地及住房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和确权登记发证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健全长效机制。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用地审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城乡规划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工作;城乡建设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房建设安全管理工作;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宅基地及住房违法违建行为的处理力度,坚决维护农村用地和建房秩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组织村级组织加强农村住房建造的跟踪管理等工作;其他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协同推进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省政府原有相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近日,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通知》,下面是详细内容。
农业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重点工作,确保2018年底前完成任务。通知要求妥善处理农民群众疑难遗留问题,防止出现大范围大规模的信访事件,要及时公开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展情况,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和查询权。
《通知》指出,要充分认识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涉及范围广、技术环节多、标准要求高、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面临众多因素挑战。
从各地情况看,有的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意识有所松懈,工作推动力度有所弱化。与此同时,历史遗留、群众争议等问题逐步显现,农民群众对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的期望不断提升,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紧迫。
各地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当前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宣传、再动员、再部署,做到干劲不减、措施不弱、队伍不散,切实完成好中央交办的任务。
《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重点工作。
一,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省份,即已向中央提交基本完成报告的省份要结合确权成果应用转化,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权分置”有序实施;加快建立健全承包合同网签及承包合同取得权利、登记记载权利、证书证明权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加快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数据的入库、汇交、更新与应用,推进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和使用;妥善处理未确权等遗留问题和群众信访问题。
二,即将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省份,即计划2017年基本完成的省份要组织做好确权成果的检查验收,严格验收程序和标准,对发现的问题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督促,限期整改完善;进一步开展“回头看”,规范重点环节,特别是进行相关权属数据和登记信息的纠错,检查农民签字公示等落实情况;加强权属证书印发管理,按照有关要求和样本证书,做好证书印制招投标工作,不得降低印制标准和质量,不得降低印制企业资质标准,保质有序向承包农户颁发权属证书,不得扣留截留农户承包经营权证书;收集整理确权登记颁证档案资料,做到一户一档,准确完备。
三,按期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省份,即计划2018年基本完成的省份要加快工作进度,倒排时间表,明确时间节点,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工作责任;做好调查数据的收集,保证权属数据的完整性和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严格执行公示程序,完善土地承包合同,建立健全登记簿。对于新疆等少数民族及边疆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稳妥有序推进试点工作。
《通知》强调,要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各地要根据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展阶段,抓好关键节点,加快工作进度,确保2018年底前完成任务。
一,突出重点环节确保确权质量。要加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过程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和标准规范开展工作;重点保存好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的视频、照片等原始证明材料,重点抓好公示结果归户表、承包地块调查表等确权材料经农户签字确认等关键环节,避免漏签或未经授权代签,防范弄虚作假行为;加强对技术单位的监督管理,保证相关成果达到技术规范要求;保护好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真正做到登记簿和证书上有其名。
二,加强专项资金规范使用。各地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央财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各级下达的补助资金要及时拨付,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对于外包给社会力量承担的有关工作,要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相关款项、返还保证金;及时开展内部审计和资金监管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三,重视数据安全保密工作。各地要增强数据安全保密意识,健全内部管理监督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涉及的定位基础、境界与管辖区域、其他地物、承包地块、基本农田、栅格数据等地理信息数据做好保密管理。在开展成果应用和信息服务时要对涉密地理信息数据进行脱密处理,做好脱密前后的数据衔接,按工作需要及运行环境将数据库分为保密库和运行库,实行物理隔离,保证原始数据安全。
四,妥善解决遗留问题。要重视土地未确权等遗留问题的解决,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探索建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充分依靠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渠道,妥善处理农民群众疑难遗留问题,防止出现大范围大规模的信访事件。要及时公开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展情况,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和查询权,倡导设立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畅通问题反映解决途径,力争把矛盾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拓展确权成果应用。加快农村承包地信息应用平台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做好土地承包合同和流转合同网签备案、土地流转监管、纠纷仲裁调处等业务数据和确权数据的协同管理。探索建立土地承包合同变更登记机制,实现相关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适时开展农民群众查询办理相关业务,对于证簿不符、证实不符的要依法依规及时整改。
做好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衔接工作,逐步将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信息标注到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和证书上。按照中央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要求,积极配合提供耕地轮作休耕地块的四至信息及农户基本情况。探索确权成果在土地流转、抵押担保、涉农补贴、承包权退出、农田整治、解决地块细碎化等方面的应用。
《通知》最后再次强调,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和重要基础性工作。各地要按时、保质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
以下是通知全文:
为贯彻落实2017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现就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知如下。
自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各部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农民群众普遍拥护和支持。各地通过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摸清了底数,化解了大量土地承包纠纷,让农户吃上了“定心丸”。实践证明,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进一步稳定了土地承包关系,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增添了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涉及范围广、技术环节多、标准要求高、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面临众多因素挑战。从各地情况看,有的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意识有所松懈,工作推动力度有所弱化。与此同时,历史遗留、群众争议等问题逐步显现,农民群众对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的期望不断提升,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紧迫。
各地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当前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宣传、再动员、再部署,做到干劲不减、措施不弱、队伍不散,切实完成好中央交办的任务。
随着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入推进,各地区进展差异性较大,面临的任务和工作重点有所不同,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
(一)基本完成省份的重点任务。即已向中央提交基本完成报告的省份要结合确权成果应用转化,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权分置”有序实施;加快建立健全承包合同网签及承包合同取得权利、登记记载权利、证书证明权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加快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数据的入库、汇交、更新与应用,推进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和使用;妥善处理未确权等遗留问题和群众信访问题。
(二)即将完成省份的重点任务。即计划2017年基本完成的省份要组织做好确权成果的检查验收,严格验收程序和标准,对发现的问题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督促,限期整改完善;进一步开展“回头看”,规范重点环节,特别是进行相关权属数据和登记信息的纠错,检查农民签字公示等落实情况;加强权属证书印发管理,按照有关要求和样本证书,做好证书印制招投标工作,不得降低印制标准和质量,不得降低印制企业资质标准,保质有序向承包农户颁发权属证书,不得扣留截留农户承包经营权证书;收集整理确权登记颁证档案资料,做到一户一档,准确完备。
(三)按期完成省份的重点任务。即计划2018年基本完成的省份要加快工作进度,倒排时间表,明确时间节点,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工作责任;做好调查数据的收集,保证权属数据的完整性和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严格执行公示程序,完善土地承包合同,建立健全登记簿。对于新疆等少数民族及边疆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稳妥有序推进试点工作。
各地要根据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展阶段,抓好关键节点,加快工作进度,确保2018年底前完成任务。
(一)突出重点环节确保确权质量。要加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过程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和标准规范开展工作;重点保存好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的视频、照片等原始证明材料,重点抓好公示结果归户表、承包地块调查表等确权材料经农户签字确认等关键环节,避免漏签或未经授权代签,防范弄虚作假行为;加强对技术单位的监督管理,保证相关成果达到技术规范要求;保护好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真正做到登记簿和证书上有其名。
(二)加强专项资金规范使用。各地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央财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各级下达的补助资金要及时拨付,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对于外包给社会力量承担的有关工作,要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相关款项、返还保证金;及时开展内部审计和资金监管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三)重视数据安全保密工作。各地要增强数据安全保密意识,健全内部管理监督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涉及的定位基础、境界与管辖区域、其他地物、承包地块、基本农田、栅格数据等地理信息数据做好保密管理。在开展成果应用和信息服务时要对涉密地理信息数据进行脱密处理,做好脱密前后的数据衔接,按工作需要及运行环境将数据库分为保密库和运行库,实行物理隔离,保证原始数据安全。
(四)妥善解决遗留问题。要重视土地未确权等遗留问题的解决,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探索建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充分依靠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渠道,妥善处理农民群众疑难遗留问题,防止出现大范围大规模的信访事件。要及时公开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展情况,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和查询权,倡导设立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畅通问题反映解决途径,力争把矛盾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拓展确权成果应用。加快农村承包地信息应用平台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做好土地承包合同和流转合同网签备案、土地流转监管、纠纷仲裁调处等业务数据和确权数据的协同管理。探索建立土地承包合同变更登记机制,实现相关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适时开展农民群众查询办理相关业务,对于证簿不符、证实不符的要依法依规及时整改。做好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衔接工作,逐步将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信息标注到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和证书上。按照中央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要求,积极配合提供耕地轮作休耕地块的四至信息及农户基本情况。探索确权成果在土地流转、抵押担保、涉农补贴、承包权退出、农田整治、解决地块细碎化等方面的应用。
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和重要基础性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政策的落实。各地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对中央和广大农民群众负责,研判分析工作形势,确保思想认识不放松、工作力度不减弱、工作质量不降低,善始善终,按时保质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
农业部。
2017年3月2日。
文档为doc格式。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关监管部门逐渐开始对土地实行数字化管理,同时对地基资料的数据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即在开展地籍测绘工作时,务必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全面性。本文阐述了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的意义和地籍测绘中所用到的技术方法,并对土地确权地籍测量时如何应用测绘技术进行了系统性地分析,从而有助于地籍测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随着国民经济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土地监管部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土地的管理工作要做到精细化、科学化。特别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的政策一经推出,立刻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反复测量、核实,在保证地籍数据精准、全面的同时,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需要说明的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测量工作中,有关单位一定要运用先进的地籍测绘技术,并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有效解决土地确权的归属问题,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这一举措的意义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能够促使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的稳定和完善,保障党的农村基本政策能够落实到位。准确地说,国家通过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确权,弄清农民承包土地的位置和面积,重新确定土地承包关系,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为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落实提供有效的依据。
(2)可以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测量并登记之后,国家会按照《物权法》的规定,给农民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证书,作为城乡统一过程中不动产的凭证,而且也使农民土地财产权得到依法保护和有效落实。
(3)能够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国家进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举措,一方面对耕地进行了保护,使全国人民不用为吃饭问题担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登记的数据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强农、惠农政策,引导农民对土地进行规范流转,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
2.地籍测量中测绘技术的基本方法。
2.1地籍碎部测量。
(1)地面测量方法。作为一种高科技测量仪器,全站仪在进行地面测量时可以对不同碎部点产生的数据做到相对全面的统计和分析,包括水平角、高度角、斜距等,而且在自动记载相关数据时,可以借助掌上电脑或者外业电子手簿,实现对界址点三维坐标的精准计算。
(2)摄影测量方法。地籍测绘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种,如果想要获取目标物的准确方位,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测制底片和航摄像片。现实测绘工作中,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的方法可以精确目标物的点位坐标,但是如果遇到界址点较多、地面通视条件不好的情况,就可以进行摄影测量,因为在不利条件下用摄影测量出来的结果精准度往往非常高。不过目前来看,工作人员在进行地籍测绘时最常用的方法是航测法。
2.2地籍控制测量。
所谓地籍控制测量,实际上是指工作人员按照界址点、地籍图的精确要求,对空间区域、测试区域中存在的控制点的数量和等级情况进行视测。调查发现,有关部门之前就已经对很多城市进行了测绘工作,并创建了城市控制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有控制区域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各方面的需求,加之部分原有控制点遭受了巨大破损,所以这一问题亟待解决。解决办法是,利用gps定位技术对现有城市控制网加以强化和完善。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就是以原有城市控制网为依据,在进行新一轮的地籍测量时,至少选取两个控制点与原有控制点进行联测。
(1)gps外业控制测量。要想提升测图的精准度,除了对基准点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和选择之外,还应该有效引入测试区域中其他的控制点。事实证明,采用gps测量技术进行外业控制测量后,计算测量数据而得出的数值往往并不精准,由此可见,我们无法通过数据计算的方式提升检验数值的精确度。举个例子,假如反复测量的50个控制点中,有26个是已知的,那么在经过反复测量之后不难发现,先后测量的数据之间往往存在正负2.31cm的误差。所以在开展测量工作时,有关人员应该进行多次测量、反复核实,最好将全站仪应用到导线复测的环节,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才足够精准。
(2)使用遥感摄影影像图进行归属权的调查。跟传统的线划图相比,利用具有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图测绘技术绘制出来的成像底图不仅信息量十分丰富,而且能够将数据直观地显现出来。同时,它还有另外一个优点,那就是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成像底图上对所属宗地进行编号、划分,从而大大提高相关数据处理的共组效率,保证数据整合之后的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和完整。除此之外,遥感影像图测绘技术也可以检查相关的数字线划图,甚至能够实现像底图到线画图的转化,并以此为依据,在业内进行整体检查,只要发现问题就能及时完善外业的工作。鉴于遥感摄影图测绘图技术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将其应用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中,可以对农村土地中的建筑的归属权进行实时调查。
(3)全站仪数字化细节测量。在进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工作时,难免会遇到农村住房复杂的情况,这个时候要想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测绘结果,单纯依靠gps定位技术很难做到,而引入全站仪数字化技术可以解决测量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为了确保测绘工作中能够采集到完整的信息,全站仪数字化细节测量要求测绘人员一定要选择视野开阔的场地建站。总之,全站仪数字化细节测量技术既能完善测量工作中的细节部分,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绘工作中,相关人员经常结合使用gps测量技术和全站仪数字化测量技术,以确保确权登记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为上级主管部门、为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4)3s技术一体化运用。测绘工作者经常会提到3s技术,3s技术到底是什么呢?其实,3s技术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现代信息技术。由于综合运用高科技进行测绘,所以对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分析、传播以及应用可以同步实现。尽管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更新和完善3s技术,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gps全球定位系统虽然在确定目标物的坐标时时间很短,但受技术缺陷的制约,无法完善对相关的地理属性的表述;rs遥感系统虽然可以采集、整合测量空间的`平面信息,但光谱波段会成为测量过程中的障碍;gis地理信息系统虽然能够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检索、分类及综合分析,但获取和存储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鉴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测量工作的严谨性,测绘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应该明确3s技术中各系统的优缺点,发挥优势,规避缺陷,从而全面、有效完成土地信息的采集、管理、分析,为日后的综合运用提供依据。
4.结论。
地籍测绘作为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确定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依据,其测得的数据信息以及绘制图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而且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会不断涌现出新型的测绘技术,使地籍测绘的工作日趋完善、测量数据更加精准,为确定土地所有权提供数据支持,有效解决可能出现的土地纠纷问题。
参考文献:
[4]张殿强,李倩倩.解析测绘新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以山东省齐河县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3).
一)实习地基本概况:
武安市是一座以工业为主,各行业全面发展的新兴城市,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带,全市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502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53.6亿元,财政总收入4.12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北省“十强”县(市)之列。武安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矿产有5大类、23个矿种,其中煤、铁、石灰岩、非金属资源尤为丰富。煤炭总储量23亿吨,其中地方占有储量3.13亿吨;铁矿总储量5.5亿吨,矿体104处;石灰岩遍及全市,总量达700多亿吨。
交通、通讯便利,投资环境优越。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国道、省道贯通全境,全市412个行政村通上了柏油路;邯长铁路穿境而过,境内铁路总长118公里,越境铁路达5条,火车站点18个;全市城乡电话总容量达5万余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市区建成面积达15平方公里,形成居民区、贸易区、工业区、文化区的总体格局。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先后荣获“全国城市规划管理先进单位”和“市容环境管理优秀城市”称号。
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形成冶金、煤炭、建材、机械、电力、轻工、化工、食品八大行业、20多个门类、800多种产品。年产铁矿石600万吨,铁精粉500万吨,煤炭300万吨,水泥200万吨。拥有武安市宏泰泵业有限公司、武安市医用胶厂、武安市交通工业集团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全市有20多种产品荣获省部优称号。矸石电厂热电联产工程、焦化厂供气、水泥厂回转窑改造、市啤酒厂12万吨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为武安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肉鸡、生猪、板栗、花椒、香菇等10大主导产业年产值达8亿元。其中蛋鸡、生猪、干果、香菇已初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经济格局。畜牧业年产值达6亿元。19粮食总产20.6万吨。
二)地籍调查:
我们对上团城三街1000余户宅基地进行了调查,分别填写了地籍调查表。在调查过程中,老宅基地是调查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为有关宅基地纠纷就源于此。老宅基地特点是多数是一院多户。在宅基地分摊上存在着很大分歧。另外,由于本地经济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许多老宅都已经倒塌。出现了大面积的空心村。这是本次调查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和一般测量工作的施测一样,也必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首先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对地籍测量来说,通常只对测区建立平面控制,仅在山区和丘陵地区才实施高程控制测量。
本次地籍控制测量主要利用导线控制,
一、实习目的。
1.了解当前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2.熟练掌握地籍测量仪器(经纬仪)的操作方法。
3.掌握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方法和界址点坐标的计算。
4.熟练掌握地籍调查的程序,地籍草图的绘制,宗地图的绘制。
地籍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用途、等级等基本信息,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资料。
地籍调查形成的资料成果主要有:
(1)地籍调查表、宗地草图和界址点、界址边勘丈原始记录,
实习报告。
(2)地籍控制测量原始记录、控制点网图和平差计算成果。
(3)解析界址点成果表。
(4)地籍铅笔原图和着墨底图、地籍图分幅接合表及宗地图。
(5)面积量算成果及土地分类汇总统计表。
(6)地籍调查报告。
二、实习时间、地点。
一)野外实习。
时间:xx年6月19日--6月26日。
地点:武安市上团城乡上团城三街。
二)校内资料整理。
时间:6月27日--7月6日。
地点:河北工程大学。
三、实习具体内容。
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工作中华考本站石灰岩、非金属资源尤为丰富。煤炭总储量23亿吨,其中地方占有储量3。13亿吨;铁矿总储量5。5亿吨,矿体104处;石灰岩遍及全市,总量达700多亿吨。
交通、通讯便利,投资环境优越。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国道、省道贯通全境,全市412个行政村通上了柏油路;邯长铁路穿境而过,境内铁路总长118公里,越境铁路达5条,火车站点18个;全市城乡电话总容量达5万余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市区建成面积达15平方公里,形成居民区、贸易区、工业区、文化区的总体格局。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先后荣获“全国城市规划管理先进单位”和“市容环境管理优秀城市”称号。
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形成冶金、煤炭、建材、机械、电力、轻工、化工、食品八大行业、20多个门类、800多种产品。年产铁矿石600万吨,铁精粉500万吨,煤炭300万吨,水泥200万吨。拥有武安市宏泰泵业有限公司、武安市医用胶厂、武安市交通工业集团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全市有20多种产品荣获省部优称号。矸石电厂热电联产工程、焦化厂供气、水泥厂回转窑改造、市啤酒厂12万吨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为武安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石灰岩、非金属资源尤为丰富。煤炭总储量23亿吨,其中地方占有储量3。13亿吨;铁矿总储量5。5亿吨,矿体104处;石灰岩遍及全市,总量达700多亿吨。
交通、通讯便利,投资环境优越。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国道、省道贯通全境,全市412个行政村通上了柏油路;邯长铁路穿境而过,境内铁路总长118公里,越境铁路达5条,火车站点18个;全市城乡电话总容量达5万余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市区建成面积达15平方公里,形成居民区、贸易区、工业区、文化区的总体格局。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先后荣获“全国城市规划管理先进单位”和“市容环境管理优秀城市”称号。
工业基础雄厚。目前已形成冶金、煤炭、建材、机械、电力、轻工、化工、食品八大行业、20多个门类、800多种产品。年产铁矿石600万吨,铁精粉500万吨,煤炭300万吨,水泥200万吨。拥有武安市宏泰泵业有限公司、武安市医用胶厂、武安市交通工业集团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全市有20多种产品荣获省部优称号。矸石电厂热电联产工程、焦化厂供气、水泥厂回转窑改造、市啤酒厂12万吨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为武安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土地勘测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实现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还提高了我国的土地开发水平。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运用土地勘测技术,实现了勘测技术的信息化,解决了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面对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我国的土地使用权制度不断改革,为了明确农村的土地产权,农村土地使用权证以及土地所有权证的确认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组织村民小组以及经济合作社来保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已经覆盖到了全部的农村集体土地。太湖县村庄地籍调查工作自开始,全县15个乡镇。晋熙镇位于县城所在地,面积16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人口15.2万。由于发证工作的不断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管理系统也运用而生,实现了发证的一体化管理和数字资源的高度共享。
1土地勘测技术的运用要点。
1.1确定合理的比例。
土地勘测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在勘测之前首先要拥有一个具有合理比例的测图,只有确定了这个测图比例的合理性,才能在勘测工作中保证勘测工作的高质量,保证勘测结果数据的准确性。尤其在一些地势较差的地区,由于地势的起伏情况比较大,在确定勘测网点的时候应该在高处设置,保障不同的高程点之间的距离小于1米。而对于一些地势较好的地区,土地的起伏情况也较小,那么在设立网点的时候可以固定一个合理的值,通常情况下这个值的确定为1米,在这个距离下土地勘测工作可以较好的展开。
1.2提高关键点的精确度。
在土地勘测的过程中,关键点一般是指坎顶线、标高等方面的地理位置,土地勘测在实际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各个关键点,在绘制勘测图的时候就应该保证绘制图中的农田、居民点、沟壑以及园地等详细的信息,除此之外,还应该保证可以详细的标注出农村的复垦地区以及城市改造方面的住房面积的信息和林地信息。在完成土地勘测的工作之后还应该标注高程坐标,保证后面的工作可以顺利展开[1]。
2运用土地勘测技术的优势。
2.1精准的信息采集和处理。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民的知识水平以及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农民的土地产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是因为这样,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发证中,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登记发证工作的质量,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必须对土地的权属调查的精确度提出更高的重视。土地勘测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其中,全球定位系统具有非常强的定位功能,在土地的相关调查方面的工作中,如果合理运用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技术,就可以及时,准确的对具体的土地区域进行定位。不仅如此,在准确定位之后,就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完成信息的输出和输入[2]。科学合理的搭配使用土地勘测技术中的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就可以轻轻松松的调查土地权属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并且可以保证数据处理的精准性和可靠性,从而满足农民的高要求。
2.2快捷的数据管理。
近年来,我国各方面的规章制度都在不断完善,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也是一样,在构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数据库的时候,如果充分利用土地勘测技术,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充分利用起来,遥感技术包括侧视雷达遥感、热红外遥感以及航空遥感,具有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将其运用到地质勘测中,可以快速的获得准确的地质结构等信息,但是需要的成本较大,此种技术在一般的民用建筑以及工业建筑中用得并不多,却可以使数据信息的管理变得更加敏捷,还可以使整个登记工作变得更加规范,从而保证登记工作的严谨性[3]。
2.3高效完成工程进度。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一项规模比较大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作,除了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还需要各项土地勘测技术的支持。为了保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保证工作的进度,在登记发证工作期间,只有充分利用土地勘测技术,为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依据,保证等级发证工作的一体化,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不断强化信息化水平,保证等级发证工作的高效完成。
通过实习学会了以下内容:
1)使用经纬仪进行测角、测边;初步掌握了图根、地籍控制测量、地形图、地籍图的测绘工作。
2)掌握了土地调查、地籍测量、土地整理、土地利用规划。
3)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和研究土地利用,编制及实施土地规划的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土地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土地资源管理的发展动态。
实习感受。
1.空心村整治需要下大力度;。
3.农村缺乏整体的规划,房屋道路参差不齐。大量新宅基地还在吞噬农用耕地。
因此借这次实习的机会,也想提醒有关部门加以注意。更好的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