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开落读后感(实用11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05 09:13:20    小编:BW笔侠

莲花开落读后感(实用11篇)

小编:BW笔侠

读后感是展现个人思想和独立见解的机会,也是与他人分享阅读体验的方式之一。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需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要深入理解所读内容,把握其中的核心思想和主题。其次,要注意情感的表达,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展现对所读内容的认同或者思考。还要注重文字的表达和句式的变化,用恰当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丰富读后感的表达方式。最后,要注意结构和条理,让读后感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层次感。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一起来看看吧。

莲花开落读后感篇一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看不见你头颅高悬,眼神轻蔑。

世界在旁人的雨水里变得安静,变得孤独,变得寂寞。变成了一个让人悲伤的星球。

曾经绚烂过,就别说一切是枉费。

生能尽欢,死亦无憾。

回到那一刹那,岁月无声也让人害怕,枯藤长出枝桠,原来时光已翩然轻擦,梦中楼上月下,站着眉目依旧的你啊,拂去衣上雪花,并肩看,天地浩大。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

资料。

换你心,为我心,始知相忆深。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听醒木一声收,故事里她还在等候,说书人合扇说从头,谁低眼,泪湿了衣袖。

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曾经绚烂过,就别说一切是枉费。

蓄起亘古的情丝,揉碎殷红的.相思。

江水孤寂,两岸墨绿,到处站的都是你的身影。

蓄起亘古的情丝,揉碎殷红的相思。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青石长阶,染尽生离死别。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莲花开落读后感篇二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

莲花开落读后感篇三

喝酒时用诗词下酒并能悟出哲学的,非林清玄莫属。

他说喝淡酒时,宜读李清照;

喝甜酒时,宜读柳永;

喝烈酒时则大歌东坡词;

读辛弃疾应饮高粱小口;

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

读李后主,要用玛祖老酒煮姜汁到出现苦味时最好。

喝酒最能悟出哲学的时候,是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酒成三人,那时便有许多文思才情滚滚而来。不知他有多少文章是喝酒之后一挥而就的?不知谁又能喝出林清玄的这番境界?不仅喝酒有哲学,喝茶亦是如此。

他最喜欢的喝茶,是在寒分冷肃的冬季,夜深到众音沉默,独自在清净中品茗。对于佛教哲学,他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向往禅师的境界:两袖一甩,清风明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步履一双,山河自在;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能将高深奥妙的佛教哲学化成优美的辞章写成散文的,唯先生也。

从贫穷农村长大的林清玄,对人生的感觉是“笼中剪羽,仰看百鸟之翔;侧畔沉舟,坐阅千帆之过。”他说人的贫穷不是来自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认得富有也不是;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积累,而是在富裕的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他在买玉兰花时,不是买那些清新宜人的花香,而是买那些生活里辛酸苦痛的气息。就是寻常如秋天的田野,他也能嗅到泥土散发着成熟的禾稻香气。最平常的风景对他而言,也是山风盈袖、秋阳展颜,美在不言中。

这样尽心融入生活并深刻的思考生活,写出的文章读后令人感觉到一脉温情和馨香。有时,竟觉得自己读的不是东方美学和佛教哲学融合的《林清玄散文》,乃是在读林先生既柔弱刚强又宁静致远的灵魂。其文如莲花开落,荡漾一瓣幽香,滋润读者胸怀。

莲花开落读后感篇四

看到本期的同读共谈“心如莲花开”,使我心中大体了解了文章的脉路,应该讲了一个人们常说的话题——心态。

本文引用了一个故事,道出了一个人生的启迪,那就是——学会拥有一个莲花般的心情。

莲花,本文说它不慕牡丹之雍容华贵,不慕百合之馥郁馨香,不慕兰花之优雅美丽,不慕秀竹之修长挺拔,安静地做着自己,守着自己,内省不浮,也许,这就是莲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的心态。

文章中,那位登上山顶而因为特殊情况而下不来山的朋友,他没有想办法放平心态打起精神走下山,则是垂头丧气坐在石头抱怨自己,把自己登上山顶,寻找美景的快乐本末倒置,惹上一身气,最后还是通过一位卖山珍的老人指点,才领略到心态的重要性。

在当你心生消极情态时,希望你能从容,换一种角度设想思考,只有这样,你才具备了莲的'心态。

莲花开落读后感篇五

人活着,难免会有诸多的事宜来扰乱你,没有人会做到波澜不惊,一直抱着平常心去对待这些事。但最好是在遇到棘手的事时少一分鲁莽,多一份镇定,少一分失望,多一份从容。

镇定是什么?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一般的人说:镇定就是临危不乱,从容地解决任何事情。徐达等名将说:镇定就是在兵败之时,仍旧能有条不絮的指挥队伍撤退,并且不造成重大伤亡的能力。

有一群这样的和尚,他们每天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却在禅悟着一切,“酒肉穿肠过,佛祖在心中”这才是禅悟的最高境界;有这样一群练武之人,他们每天练习,手中的剑却越练越短,最后直至“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这就是自己,一个真真正正的自己。这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从容、镇定。

一位禅门弟子日夜参禅却收效甚微,便向师父请教如何悟禅。师父交给弟子葫芦一个、粗盐一把,说:“你去把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让它尽快溶化。”

弟子照办,过了很久,他满头大汗地抱着葫芦跑回来,说:“水太满,摇不得;葫芦口太小,筷子也无法伸进去把盐搅化。”

“倒掉一些水,再摇它一摇吧!”师父说。

于是,弟子倒掉一些水,只摇了一会儿,就没了盐块在水里碰撞的声音。

“用功是好的,但参禅也须从容;不然就像装满水的葫芦,既不能摇又搅不得,该消释的东西又如何消释呢?”师父说。

这就是从容,也许你感觉这并不是太难,但实际做起来却难得许多。有很多人因为最终做不到这一点而失败。事实就是这样,不努力就要被大自然淘汰掉。于是,经过无数年的蜕变和进化,人类出现了。这就是达尔文的《自然进化学说》。

心静,则本固;心平,则本静;心动,则本凝。

莲花开落读后感篇六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

更多。

莲花开落读后感篇七

今天上课,学习的是《桃花心木》,作者是一名散文家,他就是林清玄,这篇《桃花心木》就是的作品哦,还有呢,如《莲花开落》、《冷月钟笛》……超赞!

《桃花心木》主要讲了老家的一片空地用来种桃花心木苗,后来有一位先生培育,最后长成了坚强、高大的而不再娇嫩的桃花心木。课后老师还给我们读了另一篇他的作品,那就是《心田上的百合花》,使我受益匪浅,在一座万丈高的悬崖上,不知什么时候开出了一朵百合,它很小,只是一粒种子,而他的内心却有远大的理想:“我要开花,证明自己的价值,经过努力,终于有了一点成就,开出了花苞,它很开心,又在洋洋得意,过不久,我就开花了。但附近的杂草们可不这样认为,还不停的嘲笑它:“放弃吧,杂草永远是杂草,不可能开花了,就算开了花,在这荒山野岭,谁也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哈哈哈哈!”尽管别人怎样嘲笑它,它的内心只有一个使命:“我要开花,证明我不是杂草,我是一朵美丽的百合花,圣洁的花朵代表光明、代表希望。”于是,它每天都努力吸收天地精华,这才开出了第一瓣花朵,杂草们不敢嘲笑它,这是信念给它的力量,让它在成长的道路上风雨无阻。许久,这朵娇嫩的百合开花了,花香弥漫在山谷及草地,它的种子也在各自的地区努力开花,但它们永不忘第一朵百合的教诲:“我们是花,而花的使命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我很佩服这朵百合花的勇气,它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最后终于开出圣洁的花朵,我也要学习它,在人生的道路上风雨无阻!

莲花开落读后感篇八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

拓展阅读:林清玄《凋零的'美》。

坐在仁爱路一家楼上咖啡屋,看着路上的菩提树叶子,一片一片地辞别枝极,飘落下来,有时一阵风来,菩提叶竟是满天翻飞旋舞,在凋零中,有一种自在之美。

有几株落得早的菩提树已经增生新叶,菩提树的嫩叶介于鹅黄与粉红之间,在阳光下,美丽如水月,透明似琉璃。在晶明的落地窗前,看见菩提树的调零与新叶,使我想起憨山大师的一首诗:

世界光如水月,

身心皎若琉璃。

但见冰消涧底,

不知春上花枝。

这凋零与新生,原是同一个世界,涧底的冰雪融化了,与春景里枝头的花开,原是同样的美。或者,溪涧中的雪是滋润过花的雨水与露珠;也或者,那灿烂的花颜是吸了冰雪的乳汁而辉煌的吧!

一切因缘的雪融冰消或抽芽开花都是自然的,我们尽一切的努力也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谢,因此,开花时看花开,凋谢时就欣赏花的飘零吧!我们尽一切努力,也不能使落下来的任何一片叶子回到枝头,因此要存着敬重与深情的心,对待大地这种无言的呈现呀!

莲花开落读后感篇九

走过落尽繁华的梧桐树下,你叫我停下来。

你闭着眼——嶙峋的枯叶,随着这嶙峋的风,静静地落在你同样嶙峋的肩上,我想为你拂去,你手轻轻的推开我,你说“这样很好。”——你的`手如落叶一般嶙峋、一般无力。

好吧,叶落终是不可避免的——我只能承认,秋天确实来了。

我很少认真地去看秋天的落叶——我总认为那样太伤感。看花——紫菊多好!

还是几年前,每当秋天,你抱着尚小的我,对着玲琅满目的菊,一盆一盆地指予我看:“这是白菊”、“这是墨菊”、“这是绿荷”……我最喜欢紫菊,只因它比其他菊花漂亮;你也喜欢紫菊,却是看中了它的高雅不凡,清新怡人。

此后,当我每每看到菊花时,总拍着小手乐呵呵地说:“秋天来了,秋天来了!”而你,可爱地拉拉我的小手:“菊不总是秋天才开的,还有其他季节开的呢,真傻。”——你依旧美丽动人。

长大了些,从小学老师那儿知道了9到11月才是秋天。于是每当9月1日,不论天气怎样,总傻乎乎地拉着你去公园里赏菊——赏紫菊,还一边高喊着“秋天来了,秋天来了!”你却摇着扇子,轻轻扯去愈来愈多的白发,慢慢地说:“再等天高云淡些,现在还不算真正的秋天。”

于是,我便接着等秋天。

我俯下身子,对你说:“紫菊开了,我们去看紫菊好吗?”你的眸子依旧像从前那样温婉,露齿一笑。

我们之间其实就像叶落与花开,不是么?

文档为doc格式。

莲花开落读后感篇十

林清玄,笔名秦情,名字来源:大猪清而不玄。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节选】。

民国十二年·上海。

连载:颜如莲花开落作者:郁郁乎文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灰蒙蒙的雨幕使黄昏更添了一种愁意,电车叮叮地摇着铃铛开过来,街上的行人撑着杏黄色的雨伞步履匆匆地走着。民国十二年八月初八,今天与最平常的日子本该没什么不同,但对禾生剧场来讲却非比寻常——京剧名角程老板今晚将在此首演《红拂传》。他在京成名,此次赴沪首演,声势排场都十分惊人。现在离开演还有半个时辰,院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队伍等着入场。

启铭钱庄的少东家齐云昊当然不用排队。小汽车刚在剧院的侧门处稳稳停住,穿着制服的`门童就殷勤跑来将车门拉开,恭恭敬敬请他下车,引着往二楼的包厢去。

齐云昊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身家自不必提,更兼长相俊美,连女子都要赛过,刚满双十还未曾婚配,引得一帮影星名媛如浪蝶般,整天无事也往钱庄去几趟。他又生成一种风流态度,来者不拒,今日和这个上报纸头条,明日又追捧那个明星。这一众女子,人人都离他远不远、近不近,不甘心又舍不得脱开手,纠缠不清。程老板这场首演,不知道经理替他约了谁,估计是刚红起来的沪上名媛王遥杳。听说这女子极会用手段,他不觉嘴角上翘,露出一个浅浅微笑来:若跟他用手段,倒要看看她有几分道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剧场里坐满了人,渐渐嘈杂起来。台上的气灯刷刷齐亮,将舞台照得如同白昼,台下便先喝一声彩。敲过一巡开场锣鼓,这女子仍是不见人影,他冷冷地想:“我倒看你能忍得几时。”

这出《红拂传》果然不同凡响,整整一个台子载歌载舞,端的叫人眼花缭乱。程老板扮的红拂女穿梭在一众舞姬当中,出尘脱俗。此时演她不愿再做歌姬侍宾待客,手持拂尘唱来一段二黄慢板。二黄板本就苍凉深沉,程老板的唱腔又极是清远雅致,隐约一点哀怨含而不发,台下如雷般叫起好来。

云昊一心两用,双眼看台上,又分心听楼道的动静,不由焦躁起来。听楼梯恍惚有响动,却不是高跟鞋咚咚踩过来的声音,门童刻意压着低低的声音:“小姐,齐公子的包厢请这边走。”

他嘴角浮起微笑:她到底来了。能忍到此时,委实不寻常,起初倒将她小看了。

身后的门帘动了一下,他哪里肯转过身去,只装作专心听戏的模样。此时红拂见李靖在座间,慧眼识英雄,使出浑身解数表演。程老板此段自创一段云帚舞正演到佳处,配以西皮二六唱腔。西皮板昂扬欢快,他身形纤瘦玲珑,举手投足如仙子般飘逸。台下都凝神盯着台上看,连好也顾不上叫。

门帘半掀,从门边嗖嗖地刮进风来,这女子竟就此靠门站住,要进来却不进来,仿佛预备着随时要走。云昊忍了半晌,终于转过头去,恨恨地在心里想:“果然手段高明,今日竟要败在你手下。”

此时李靖上场,与红拂舞起“马趟子”,两人仿着纵马飞奔间眉目传情,热闹无比,锣鼓点子敲得一时比一时的急。云昊转头看向门边,笑容立时僵在了脸上,浑身像被冰水浇下来,冷彻心肺。

满场锣鼓仿佛离他越来越远,竟至杳然不闻,云昊身不由己地慢慢立起身来,朝那女子伸出手去,欲扶她坐下,臂上却软绵绵的半分力气也无,他跌坐回椅子,心中懵然空白,似喜似悲,愣了半晌低声问:“你是谁?”

莲花开落读后感篇十一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莲花开落》原文及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盛暑,偶然从车窗里看见,几朵粉红的莲花,婷婷于田田碧绿,虽倏忽而过于眼,心中却已有美丽之莲。

今天,又经那曾经过的荷塘,一场淅沥的秋雨过后,那怒放之荷又该会如何呢?留心放眼,只有无穷碧的莲叶,已无零星赏心的莲花。

心中不免有些落寞。

落寞中依稀听到郑愁予那美丽错误的嗒嗒马蹄正从江南敲过,恍惚看见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也如这莲花样开落。

汽车中途停靠,一沧桑平和之老妇牵一灿如春花之小女孩儿上车。脑中突想:那衰老的妇人也曾是花一般的少女吧,而那花一样的少女也终有一天会成为衰老的妇人吧?!

心中竟豁然了然。

喝酒时用诗词下酒并能悟出哲学的,非林清玄莫属。他说喝淡酒时,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时则大歌东坡词;读辛弃疾应饮高粱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玛祖老酒煮姜汁到出现苦味时最好。

喝酒最能悟出哲学的时候,是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酒成三人,那时便有许多文思才情滚滚而来。不知他有多少文章是喝酒之后一挥而就的?不知谁又能喝出林清玄的这番境界?不仅喝酒有哲学,喝茶亦是如此。

他最喜欢的喝茶,是在寒分冷肃的冬季,夜深到众音沉默,独自在清净中品茗。对于佛教哲学,他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向往禅师的境界:两袖一甩,清风明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步履一双,山河自在;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能将高深奥妙的佛教哲学化成优美的辞章写成散文的,唯先生也。从贫穷农村长大的林清玄,对人生的感觉是“笼中剪羽,仰看百鸟之翔;侧畔沉舟,坐阅千帆之过。”

他说人的贫穷不是来自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认得富有也不是;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积累,而是在富裕的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他在买玉兰花时,不是买那些清新宜人的花香,而是买那些生活里辛酸苦痛的气息。就是寻常如秋天的田野,他也能嗅到泥土散发着成熟的禾稻香气。最平常的风景对他而言,也是山风盈袖、秋阳展颜,美在不言中。

这样尽心融入生活并深刻的思考生活,写出的文章读后令人感觉到一脉温情和馨香。有时,竟觉得自己读的不是东方美学和佛教哲学融合的《林清玄散文》,乃是在读林先生既柔弱刚强又宁静致远的灵魂。其文如莲花开落,荡漾一瓣幽香,滋润读者胸怀。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

林清玄,笔名秦情,名字来源:大猪清而不玄。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1953年2月26日,出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县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八岁时,立志要成为作家,也自此养成了一生读书的习惯。

1967年起,住在台南,并在傍海的瀛海中学就读,一边求学一边写作,以投稿赚取生活费,坚持每天写一千字。

1970年,正式在报纸上发表《行游札记十帖》,引起关注,确立了当作家的志向。

1971年,高中毕业。

1972年,考入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现世新大学)电影系,到台北学习,受教于宋存寿、丁善玺、陈耀圻等导演,创办《电影学报》并任社长,创办《奔流》杂志任总编辑,创办《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

1973年,出版了第一本书《阳园已唱千千遍》。

1975年,出版散文集《稚鸟啼》。

1976年,大学毕业。

1978年,离开报社后,进入台湾中华电视台任企划部主管,主持电视台《生活笔记》节目,并主持中国广播公司的带状节目《林清玄时间》。

1981年,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在中国台湾出版。

1985年,因厌倦了传播界的工作而辞职,去大溪山上闭关,打算写一些对佛经的真实体会的东西;同年,获得国家文艺奖。

1988年,下山,开始写作"菩提系列"和"现代佛典系列",并四处演讲。

1990年,出版散文集《红尘菩提》。

1998年,推出有声书《打开心内的门窗》。

1999年,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在中国大陆出版。

2000年,推出有声书《走向光明的所在》,再度热销。

2008年,散文集《平常茶非常道》在中国大陆出版。

2014年,散文集《清欢玄想》在中国大陆出版。

2016年,散文集《心有欢喜过生活》在中国大陆出版。

2019年1月23日,因心肌梗死,在台湾去世。

人文思想。

林清玄借对"佛性"的探讨针进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性"进行探讨,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这种人文色彩主要体现为儒家的人格修养理论,林清玄是从"人格"的'角度探讨"人性",他希望借助"佛性"来重建理想"人格",恢复传统文化中久违了的"人性",以此达到净化人间、建设"人间净土"的理想。在创作中,林清玄的佛理散文以佛学作底蕴,融合了儒家的人格修养理论,将佛学智慧与人文精妙结合,达到了佛学理念与人文理想的和谐统一。

生命哲学。

林清玄是一位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他的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护生"观念中。"护生"不仅仅是保护生命,它更是对生命的珍惜、对大自然的敬畏。林清玄还由此进一步发展到关注生命的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世间所有众生,卫护他们的生命,救拔他们的苦难。林清玄的这种生命体验不是纯理论性的,而是有着切身感受的,在他的作品中,从他满带劝谕性的人生体验中能深切地感受到林清玄的生命意识,支配着这种情感的就是他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人生哲学。

林清玄反对那种关于前世、来世的消极悲观的人生哲学,强调今生的意义,强调现世的价值。这就是禅宗"活在当下"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实际上是以超然的心态对待世俗生活,努力从当下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体悟,明心见性。林清玄充分把握住了禅宗"活在当下"的人生哲学,并对它进行了创造性发挥。实际上,林清玄从这种人生哲学中更看到了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这对那些遭遇挫折的人具有极大的鼓舞力。林清玄总是以此来鼓励那些处在人生低潮中的人们,希望他们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放眼未来,走好眼前的每一步。

反思都市文明。

林清玄总是以"乡下人"的眼光来审视都市文明,从"人性"的角度对都市文明展开反思。从都市文明中,他看到的是人性的堕落和人情的淡薄,批判的是都市人的追名逐利和骄奢淫欲,思考的是都市人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都市文明让他失望,他于是将目光投向故乡,通过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这样,他的文学世界就和沈从文一样,形成了都市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二元对立。他的作品经常在这种二元架构中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反思,从而显示出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林清玄站在民族的高度来审视都市文明,对民族的发展表现出深深的忧虑。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