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征文(汇总9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09 00:00:00    小编:新疆金标尺

最新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征文(汇总9篇)

小编:新疆金标尺

时间过得太快,是时候回顾一下这段时期的收获和反思了。写总结时要避免主观情感的干扰,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成绩和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减压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征文篇一

小英,1984年到西小翟村委工作,从村妇女主任、计划生育助理员、党支部副书记、村党支部书记,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她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紧跟党走,努力工作,为民办事,赢得了党的信任和群众的拥护,是大家眼中的好党员,好干部,群众的口碑是农村干部的最高荣誉。如今,在西小翟村,只要一提到小英,人们都称赞她“敬岗爱业,勤奋工作,任劳任怨”,村里的妇女们都夸她是大家“贴心好姐妹”。

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小英作为村主干,第一责任人,在工作中始终遵循的原则。农村工作,特别是妇女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多矛盾纠纷都落到支村班子上来了,作为女干部,她用真心和宽容,耐心和细致去深入调节工作,架起了与村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筑起了维护农村稳定的一道防线,她在工作中,调处婚姻、邻里土地赔偿等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帮助转化邪教迷信人员10余人。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西小翟村本是财政迟字村,在她和村委一班人的多方共同努力下,于20xx年为村增加年经济收入达5万元,搞活了村经济,带动了村发展。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始终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工程,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和谐家园。一是投资60余万元重点提升村主街道美化、亮化、硬化、绿化和上下水工程;二是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干部集中整治和专人清理相结合的模式,对全村进行全面长效整治;三是积极筹划村十四五建设,建成集实用、休闲、娱乐、美化为一体的多功能群众娱乐场所和现代化村党群服务中心,持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续工程,做大做强养殖产业,把党的政策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中,努力绘就农民有钱挣、干部有事做、村庄大变样,奔向现代化的美好画卷。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征文篇二

1、大家一条心,共建新农村。

2、从身边做起,清洁岗位,共建美丽企业。

3、从办公室做起,擦亮窗口,建设文明示范单位。

4、创建美好家园,从一点一滴做起。

5、城乡齐联动,共建文明村。

6、城市多一分清洁,生活多一分和谐。

7、草儿绿花儿香,环境美人健康。

8、爱小家,为大家,清洁乡村人人夸。

9、清洁田园,人人关心。

10、清洁田园,人人参与。

11、建设生态农业,走科学发展之路。

12、家家建卫生厕所,村村变优美环境。

13、家家户户搞清洁,创造幸福好生活。

1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街道硬化亮化绿化美化。

15、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开展“清洁田园”活动。

16、积极开展“美丽乡村·清洁田园”专项活动。

17、户户树新风,人人讲公德。

18、构筑以“三宜”城区为标志的生活服务高地。

19、共产党员是“美丽乡村、清洁田园”活动的主力军。

20、改变脏乱差,创造真善美。

21、发动群众清洁田园,建设美丽和谐家园。

22、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新农村。

23、灵山是我家,清洁靠大家。

24、开展“美丽乡村·清洁田园”活动,加快建设富裕幸福魅力生态和谐乡村。

25、开展“美丽乡村,清洁乡村”活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26、开展“六清理三绿化”,创建文明生态乡村。

27、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

28、讲文明、爱卫生、共建新农村。

29、讲文明,讲卫生,营造干净整洁生活环境。

30、建设新农村,倡导新生活。

31、美丽村庄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

32、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33、人人出力,户户参与,打造整洁秀丽美好乡村。

34、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挥农民群众建设美好乡村的主体作用。

35、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树立新风尚、建设新农村。

36、用足群众智慧,舞好规划龙头。

37、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38、建设美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

39、新村染绿淮河两岸,和风温暖城乡居民。

40、保护乡村风情,培育特色乡村,建设美好家园。

41、构建“两型城市”,建设美好乡村。

42、评议完善乡规民约,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努力构建美好和谐乡村。

43、改水改厕改不良习惯,林绿地绿有绿色心情。

44、处处讲公德,家家树新风,村村更和谐。

45、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46、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好乡村。

47、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48、人人重环保,乡村更美好。

49、美好的环境来自我们每个人的珍惜和维护。

50、道路通达河塘清,改水改厕饮水净,垃圾入箱环境美,乡村美好面貌新。

51、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树立新风尚、建设新家园。

52、心要净化,屋要亮化,路要硬化,山要绿化,村要美化。

53、人人支持“清洁田园”。

54、人人动手,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消除“四害”。

55、人人动手,门前三包,创造洁净、优美的社区环境。

56、人人出力,户户参与,共建美丽好乡村。

57、人人参与环境治理,天天享受健康生活。

58、人人参与,洁净家园。

59、扎实推进“清洁田园”活动。

60、营造整洁舒适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生活。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征文篇三

小李,男,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xx乡xxx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xxx村共有178户、560人,党员4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近年来,该同志按照xx乡党委“党建作引领、产业筑基础、美丽搭载体、乡风提内涵”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己任,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狠抓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带领xxx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支部。自20xx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以来,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以来,该同志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先锋指数管理等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打造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从“两委”班子抓起,按照乡党委的工作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更好推动工作,该同志多次自费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滦南县、昌黎县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学习考察,引导大家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认识差距、比学赶超。注重发扬民主,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了符合xxx村实际的乡村振兴创建方案。同时,组织开展了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党员义务劳动,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村干部一心为民谋发展,党员先行先试做示范,也调动起群众参与村内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做基础。该同志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分析市场前景,结合村民多年形成的农业生产实际,为xxx村确定了皮毛动物养殖和果菜种植“两条腿走路”的产业发展方向。依托远程教育、党员之家开设“专家大讲堂”,定期聘请农技专家来村为群众免费传授养殖技术,组织村内养殖能手和一般农户开展结对帮扶,引导广大农户改变传统养殖观念。20xx年,全村狐狸、貉子等皮毛动物养殖量达到2万只,xxx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皮毛动物养殖大村。为改变单一养殖结构,拓展农民增收致富途径,该同志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及科技致富带头人到周边地区参观考察,结合本村实际加快产业调整步伐,鼓励村民发展黄瓜、甜瓜、桃、葡萄等果菜种植,并积极帮助棚户引进新品种。20xx年以来,全村新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5座,棚菜面积累计发展到320余亩,棚均销售收入达3万元。在产业的有力带动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05元。20xx年,投资50万元的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落户,xxx村建成5座高标准温室对外承包,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收入来源。目前,xxx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2万元。

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xxx村是20xx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好、起点高。近年来,该同志又提出“绿、美、亮、净、硬”五字标准,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合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及自筹资金30余万元,建成集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于一体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座;翻新柏油路800米,村内主副街道基本硬化,方便村民出行;安装路灯40盏,全村路灯达到85盏,实现主街道全部亮化;在村内栽植绿化树木500棵,经过近几年的绿化攻坚行动,村庄绿化率达到了42%;清理村内及周边残垣断壁6处,清理垃圾1400方,村庄更加干净整洁;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旱厕223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了100%;改造提升村内废旧坑塘,建成占地4亩的百姓公园,完善休闲步道、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并融入当地传统民俗,村民休闲健身娱乐有了好去处;同时,对村址周边围墙进行美化,粉刷绘制文化墙1400平米,村庄更加靓丽多彩。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物质生活的提高,还离不开村民精神面貌的重塑。近年来,该同志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成立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以前红白事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盲目攀比的风气得到根本扭转。积极参与乡党委、政府在全乡开展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培树村民“知美、爱美、建美、护美”意识,以环境美促进精神美,村内72%的家庭达到了美丽庭院标准,20%的家庭达到了精品美丽庭院标准。每年开展优秀共产党员、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通过选树身边典型,在全村营造见贤思齐、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同时,团结村内有成就、有威望的乡贤组成村民调解委员会,村民之间的矛盾在村内便得到有效化解,成功做到了将矛盾“吸附在当地”。一系列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年来,xxx村保持了和谐稳定,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征文篇四

小飞,女,1970年10月出生,20xx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xx区xx镇杜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自20xx年担任村书记以来,她始终葆有闯劲、干劲、韧劲,着力提升村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整合村庄资源,深挖村庄历史文化底蕴,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下农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途径。在她的带领下,杜庄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善治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省级绿化示范村、市级文明村。

20xx年,小飞任xx贺家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少,不够支付村里日常事务支出和村干部工资,无法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小飞下定决心,要为村里发展闯出一条路。

“当时村里有大量土地长期荒芜。国家出台土地流转政策,我就挨家挨户宣传,通过土地流转搞活经济,带领村民富起来。结果,99%以上村民都愿意把承包的荒芜土地进行流转。”小飞说。而后,村里流转土地达300多亩,承包年限15年,迅速激活了村集体经济。

“没想到抛荒的土地也可以带来好收益,我们的生活条件一下子好了很多。”受益村民刘先生回忆起那时的情景,开心极了。

20xx年,原杜庄、贺家、横安3个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小飞担任合并后的杜庄村党总支书记。上任后,她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和建设项目,在峧头、台门购买了4间店面房岀租,每年店面房的出租收入有12万元。“现在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40万元。经济上去了,更能为群众办实事。”小飞说。

此外,小飞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带领杜庄村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月老杜庄”文化品牌。每年举办的七夕活动都会吸引当地及周边地区青年男女参加,培育开发的乡村特色产品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一步步干出了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浪漫经济”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新事业。

“群众的事是首要大事。”小飞平常十分注重与村民沟通联系,建立了党员联户清单,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党员,实现村内党员和群众联系的全覆盖。

在抗击台风“利奇马”期间,小飞率先带头组织党员干部转移受灾群众、清理受灾道路。在查看高危地段时,她摔伤手腕骨折仍坚持工作,履行一名党员干部对村民的.承诺,得到杜庄村村民的一致好评和赞扬。

“有一次台风来了,我家住在低洼地带,郑书记带人帮我搬家具和生活物资,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真的很感谢她。”村民陈女士说。也就是在这一次防台工作中,小飞带着村干部走在约60公分深的水洼地里帮助村民搬东西,尽全力帮助村民挽回损失,获得村民的认可。

“我要更加努力让村民奔向更和美的日子。”获评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后,小飞表示,她要继续跟随党的步伐,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最基层,把杜庄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带领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征文篇五

按照《关于开展全市20xx年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专项督查的通知》要求,我区进行全面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章立制、明确职责,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经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审定,已先后制定出台《江北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江北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分解方案》、《江北区农村“三变”改革实施方案》、《江北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xx年-20xx年)》、《江北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理办法》、《江北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xx年)》。等系列性指导性文件。截至目前,累计召开全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工作会1次,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会9次,专题工作(评审)会31次,赴区县及区内学习调研9次,外出考察学习培训5次。坚持问题导向,推动规划先行,落实工作保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落脚点,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勾画乡村振兴工作蓝图,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步步为营、有章可循。

(二)聚焦重点、加强追踪,确保全区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结合《江北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分解方案》和《江北区关于聚焦乡村发展难题精准落实“五个振兴”重点任务分解方案》,“以五宝镇为重点的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的阶段性目标,细化了“七大行动”212项和“五个振兴”139项工作任务,任务推动率达到92%。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促乡村振兴;二是抓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三是抓人才和队伍建设促乡村振兴;四是抓民风民俗建设促乡村振兴;五是抓人居环境改善促乡村振兴;六是抓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七是抓农村改革促乡村振兴。

(三)改善民生、加大投入,打好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江北区各级高度重视,聚焦民生,一切为老百姓谋福祉出发,在20xx年人居环境整治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整合力度,总投入资金1.5亿元。其中5000万主要用于示范区农房改造和公共基础设施,1亿元主要用于一般片区农房风貌及周边环境打造。20xx年江北区在人居环境中充分整合了其他渠道资金近20xx万元,其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约1500万元,水利移民资金475万元用于鱼嘴镇井池村和五宝镇农田道路建设等。农村人居环境农房风貌改造示范片区178栋任务,启动148栋,完成90栋,启动率为83.15%,完成率为60.81%,其中五宝镇启动74栋,完成40栋;鱼嘴镇启动51栋,完成35栋;复盛镇启动23栋,完成15栋。一般片区农房风貌整治工作全面启动,五宝镇第一批审核通过186户,启动开工12户,主体完工2户;复盛镇启动开工7户;郭家沱街道启动开工15户;铁山坪街道外立面整治完工6户。

(一)镇村规划滞后化问题。江北区现仅有唯一一个农业镇五宝镇,现阶段其镇规划受广阳岛片区总体规划限制,还未得到市级相关部门审批;全区涉农村中8个涉农村的村规划已经上报至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有待市级批准。镇村规划还未落实,制约了乡村振兴相关工作进展。

(二)产业培育薄弱化问题。五宝镇土地比较贫瘠,产业单一薄弱,仍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经济作物规模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入驻农业企业少经营状况不理想;第三产业以餐饮、住宿业为主,但规模小、条件差、配套差,吸引力不强;由于我区产业规模化、机械化程度偏低,劳动力成本高,作为加工企业所需原材料较其他地区没有竞争力。

(三)农村发展空心化问题。一是人才缺乏,本地人才不愿回乡,外来人才不愿留乡。二是老龄化问题凸显,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比城市更为突出,区域内实际务农的劳动力平均年龄高达60岁,“未富先老”问题明显。三是农村住房大量闲置,多为妇女、儿童、老年人居住;四是村集体无产业、无经营收入项目现象较多,集体经济没有形成有效收益。对村支两委激励机制还未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缺乏发展动力和创新意识。另外,干部创新发展意识弱,经营管理能力差,措施办法点子少,畏难情绪较大。

(四)基础设施低配化问题。受两江十年控规、四山禁界的影响,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配低。一是部分农村地区供水总量小、管网标准不高。二是供电荷载有待加强,电力线路老化、输变电压低、管网铺设不合理。三是天然气入户率低,部分农村地区未实现集中通气。四是交通条件有待提升,部分村级道路密度低、老化破损较为严重。

(五)公共服务低质化问题。一是医疗卫生条件有待完善,涉农街镇医疗机构不足,服务能力有限。二是文化产品种类少、档次有待提高。三是困难救助和帮扶力度还需加强。

(六)社会治理复杂化问题。企业拖欠农户土地租金、经营不善闲置土地等问题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同时,随着周边地区发展的加快,群众盼发展、盼开发的愿望愈加强烈,用地难、难用地问题日益显现。

“六大问题”的存在,凸显了实施乡村振兴的“三大矛盾”:一是土地需求旺盛与农村土地低效利用的矛盾。二是政府引导农业产业化与农民热情不高的矛盾。三是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的矛盾。

(一)聚焦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规划)。立足区情,准确把握中央、市委文件精神,按照《江北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江北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分解方案》和《江北区乡村振兴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区乡村振兴目标定位路径。围绕“产业发展活力旺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文明乡风有效提升、农村社会和谐安定、农民生活更加殷实”五个方面及“七大行动”,突出问题导向,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助推全区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五个振兴”实施意见。按照江北区“五个振兴”相关实施意见和任务分解方案。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农委、区人力社保局、区环保局等部门切实担负起牵头职责,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凝聚广泛共识、形成强大合力,扎实推动“五个振兴”在江北的全面落实。

(三)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好鱼复五三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同时按照分类分片启动的原则,加快推进其余涉农街镇相关项目建设。按照《江北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管理办法》,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城乡统筹、循序渐进、农民主体、完善机制的原则,从抓城市建设的眼光出发,加快推动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生态宜居的大美乡村建设。

(四)聚焦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认真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运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成果,探索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以试点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加快农村“三变”改革进程。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组织赋码登记工作,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奠定坚实基础。

(五)聚焦社会投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建立市场化运作的财政投入和整合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切实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步入正轨。依托五宝镇已初具雏形的农旅亮点,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增收”,吸引一批有实力、肯干事的企业,全力打造区域特色高效产业带和产业板块,促进采摘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康养农业等农业新业态发展。

(六)聚焦城乡融合发展。按照江北区《关于开展农村住房风貌改造工作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扎实推进农村住房风貌改造工作,以示范试点带动全区全域整体提高,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努力实现城市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征文篇六

周慧,中共党员,副教授。2007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滁州卫校教师,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思政部教师、团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医学系党总支副书记。

该同志自2020年7月挂职定远县池河镇党委副书记以来,积极投身乡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参与“创业创新巾帼行动”“巾帼脱贫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中表现优秀、成绩突出,得到群众广泛认可。

该同志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她除了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加强信仰以外,还特别注重学习当今最新的、与业务相关的知识。在工作中,能够运用平时所积累的理论知识,深入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和基层人民群众所关心的迫切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管理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欢迎。

作为党委副书记,该同志牢记自身职责,协助上级领导加强制度的完善,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青年骨干队伍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奠定了青年基础,加强对共青团的指导工作,建设一支党放心、群众满意的青年干部队伍。通过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经常与青年谈心谈话,增强各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全镇青年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在新媒体宣传上的创新优势,为开创池河镇宣传事业新局面提供有力的青年支持。现在,这一举措已取得明显的效果,池河镇的宣传与青年培养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该同志各项工作都不放松,为把外宣工作落到实处,她常常亲自到各个村、单位、部门进行宣讲,并积极配合各村搞好相关工作,主动做好了“疫情防控”、“秸秆禁烧”、“森林防火”、“防溺水工作”的宣传,通过走访、座谈、召开动员会、宣讲政策等形式,池河镇人心稳定,森林防火中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哪个村有需要,她就会尽力解决问题。还常常邀请记者对社区外宣活动进行采访报道。2020年下半年,安徽日报、中安在线、安徽文明网、滁州日报、定远新闻等媒体对池河镇产业扶贫、移风易俗、扶贫攻坚、环境整治等先进经验和典型进行推介报导;截至目前,学习强国安徽学习平台7篇,安徽日报10余篇专题,安徽文明网4篇,中安在线2篇,安徽电视台三农财经专题报道池河镇3条,安徽新闻联播1次专题报道,滁州新闻联播2次。中国文明网、安徽文明网均对池河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行报道,坚持每日一篇原创新闻报道,利用池河微发布发布信息400余篇。

该同志分管教育工作,她坚持主动联系师生,经常深入池河镇教育教学一线,多次前往池河中学、池河小学、池河二小、池河回民小学调研工作,她利用擅长文化教育的.优势,常常深入村居、学校,了解村居、学校学生学校和生活中的困难,力所能及地进行解决。在她的带领下,池河镇每年开学初都要召开全镇教育工作座谈会,同时她还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关注农村基层教育,亲自组织志愿者关爱有困难的村居留守儿童。

(周慧同志关心农村教育)。

周慧同志自挂职定远县池河镇以来,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定远县池河镇)的留守儿童平均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超过10分钟,阅读量与理解能力都很有限。为此,她利用在池河挂职的机会,利用下班时间,以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培养孩子读书习惯为目的,与孩子一起开展读书活动,积极投身关爱农村困境儿童的社会志愿服务,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半小时读书会”经验带到定远县池河镇,长期坚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提升农村困境儿童阅读力的“半小时读书会”活动。每天,他带领大约10余个留守儿童开展每日30分钟的读书活动;她还通过视频网课以及喜马拉雅听朗读故事的方式联系滁州的小小志愿者们继续带领这10个乡村留守儿童开展读书会活动。此外,还带领自己的孩子捐给农村农家书屋200余册图书。孩子们亲切地称她“周妈妈”。经过近一年的探索与实践,定远县池河镇的这10余个孩子的阅读兴趣大大提升,并且还积极主动参加当地的读书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善良的种子广泛传播。

该同志分管池河文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来,主动谋划,认真践行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试点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任务,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把加强农村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着力在服务群众中凝聚引领群众,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在她的带领下,池河镇以街道和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以志愿服务为切入口,推动各类资源整合、下沉,搭建各类文明实践平台,孵化组建五色志愿服务队,着力打造“红色党员志愿服务队、绿色团员志愿服务队、橙色群众志愿服务队、蓝色法治志愿服务队、白色医务志愿服务队”的五色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医疗服务、关爱三留守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营造志愿服务为大家的良好氛围。

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农村文化标杆,为此,该同志高度重视文化站建设工作,通过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乡村大舞台”等系列活动,推动传统文化热起来、红色文化火起来、自办文化旺起来,群众参与热情不断提高、精神风貌持续向好。各村(社区)自发成立广场舞队等群众文艺组织,极大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全镇人民的道德、文化素质,为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同时,她积极思考,统筹利用全镇范围的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农业教育基地等各类场馆、基地设施,拓展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通过联席会议、结对共建,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全面参与文明实践,探索建立五色志愿者联盟,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组建五色志愿服务队,创新宣讲等形式,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中增进群众对党的认同感,越来越多群众走出教堂、走进文明实践站、所;通过组织好人新风赞、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敲锣打鼓送荣誉等特色活动,以先进典型激励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崇德向善;通过扎实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开展各类文明主题实践,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严格红白事操办标准等,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新风良俗逐渐深入基层、走进万家。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群众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文明素养明显提升。让“文明池河”成为池河镇一张闪光的名片。

在镇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周慧同志参与分管疫情防控与疫苗工作,按照“能接尽接、应接尽接”原则,连日来池河镇扎实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池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镇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确保疫苗接种工作有序开展,截止目前,池河镇已累计接种10600剂次,周慧同志主持召开疫苗接种部署会,摸排各村未接种人员信息,细化任务到个人,利用微信公众号、电子屏、宣传横幅、大喇叭多渠道宣传疫苗接种必要性,发动网格员及时通知辖区村民接种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确保群众人人知晓。

该同志不论在哪个单位,哪个岗位工作,始终坚守科研一线,不仅自己在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同时潜行教研科研,为发挥专家在治学中的作用,管理、教学、科研工作三轮驱动,2020年以来,在《齐齐哈尔大学学报》、《滁州学院学报》等报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二类1篇三类5篇;主持在研安徽省重点教研究项目1项,市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在她的努力下,池河镇已经建立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产学研合作基地,教授亲自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植,并为岱山村民开展系列科技指导服务。

她利用挂职池河镇党委副书记期间,积极践行好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乡村振兴,将思想政治教育、党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组织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调研,鼓励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奉献国家。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征文篇七

统一城乡发展,建设美丽的乡村!

建设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和谐乡村!

全市动员,全国人民参加,共同建设清洁、文明、美丽、和谐的美丽乡村!

认识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切实把握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效果!

村里有。

计划。

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生活传达好话!

评论完善乡规民约,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努力建设美丽和谐的乡村!

发展特色经济,强调特色产业,以产业提高农业、城市化推进农村、工业化富裕农民!

根据土地条件,根据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走科学发展之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乡村生态文明!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征文篇八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的“血管”,是促进广大村民主人翁意识觉醒、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乡村振兴不仅要推动物质文明的高度繁荣,也要打造精神文明的“高地”,使得乡村用物质与文化“两条腿走路”,塑形与铸魂双管齐下,搭好“戏台”让乡村振兴这场盛大“演出”既有“料”也有“戏”。

搭起“田园风光”舞台,唱响文化振兴“农家戏”。中华农耕文明传承五千余年,其中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屋舍俨然、良田美竹、鸡犬相闻的田园风景是百姓精神富足的表现。乡村文化振兴绝不是用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更不是用“钢筋铁骨”和现代化的“都市丛林”取代农村的“本色”。而是要深入挖掘农村传统的文化风景,创造出抱朴守真的心灵归属。春季农田麦苗的淡绿,夏季田间油菜的金黄,秋季收获喜悦的稻浪,冬季枝头腊梅的洁白,农村的颜色就是大自然四季的颜色。“晨兴理荒穗,带月荷锄归”,农民的幸福就是通过自己双手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满足。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四时不失其时,乡村振兴的基础必须建立在充满泥土芬芳的.土地之上,坚决保持乡土本真,打造田园本色,让农民当“主角”,唱出自己的“农家”大戏,建设乡村自己的“桃花源”,追求自己的“田园牧歌”。

搭起“乡风文明”舞台,唱响文化振兴“和谐戏”。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与“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秀的文化资源是涵养百姓精神内核,引领乡村文化,解放农民思想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明的乡风是打造农村产业兴旺、资源集聚和生态宜居的“引擎”,也是衡量乡村治理能力,体现乡村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的“度量衡”。乡村文化振兴主体在人,关键在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农民的思想解放,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个人素养,进而及时改变落后思想观念,主动摒弃陈规陋俗,让每一位农民的脑袋都“富起来”。既要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实现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要富裕他们的精神文化世界,逐渐形成“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文化氛围,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愿望变成现实,让文明乡风吹进百姓心中,和谐村落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搭起“乡村记忆”舞台,唱响文化振兴“乡愁戏”。乡愁文化是乡村振兴聚人心、谋发展、固根基展现乡土文化自信的记忆传承。为乡愁“建档”筑垒记忆“堤坝”是每一位乡村振兴工作者都要秉持的工作原则。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要美在环境,美在风物,更需要美在人情,美在“灵魂”,既要面子“厚”,也要里子“实”。贵阳西江的千户苗寨、福建永定的土楼、江西婺源的古村落、安徽西递宏村的徽派建筑,都是当地乡村振兴的最美“宣传名片”,加之各地区独有的风俗文化、年节庆典、宗族传统等都是乡村文化记忆的沉淀。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务必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多一些风貌保留,少一些“千村一面”。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在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牢牢把弘扬主旋律与传递淳朴民风相结合,把传承“乡土基因”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相结合,打造每个村落自己的“精神绿洲”。

把根留住,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在乡村振兴大潮中保存我们的文化血脉,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让文化为乡村振兴一路“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业基础仍不稳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没有解决,不少农村存在“空壳”、“空心”、“空巢”和活力衰退现象,等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城乡发展思路的战略性转变,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代化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农民都搬到城里去,农民总体上应当就地城镇化。我们的目标应是,虽有城乡之别,而少城乡之差。必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把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一起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城市乡村共生共荣,这才是切合实际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三产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战略实施上,要坚持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产业融合为纽带,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途径,精心谋划,稳步推进。在加大政策倾斜的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乡村的资金资产资源,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要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加快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把各类人才引向农村,培养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下力气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作为一个涉农工作者,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就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把各项政策学懂弄透,在做实上下功夫,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全面抓好落实,为我省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乡村振兴战略在价值、制度及组织三个维度上的创新是新时代的产物。价值维度上的创新是根本方向,制度维度上的创新是重要保证,组织维度上的创新是强劲支撑。这些创新耦合形成乡村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将日益推动乡村振兴由蓝图走向现实。

继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对多年“三农”工作的继承与创新,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正在形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之处可以从价值、制度、组织三个维度来认识,意义重大。

价值维度上的创新。

明确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文件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明确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明确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分别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制度维度上的创新。

高起点。与新农村建设不同,乡村振兴战略首先从国家层面制定战略规划。《规划》通过与文件对表对标,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包括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等,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在此基础上,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高标准。乡村振兴,法制法规先行。一方面,文件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把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多年来,特别是2005年新农村建设以来,中国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治措施,需要制度化、法制化,同时各地方可以从本地乡村实际需要出发,制定促进乡村振兴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文件提出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这意味党对“三农”的领导法制化了、制度化了。

高质量。乡村振兴的制度性供给,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旨在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全方位高质量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其中,若干制度创新值得关注:如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上述举措旨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创新性政策举措改变了以往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均取之于乡、用之于城的做法,通过跨省域调节,可以大大提高节余指标的含金量并用以反哺农村。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这些制度创新有助于构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

组织维度上的创新。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打造一支新时代“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为此,文件强调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打造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

惩治腐败,打造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从基层党组织抓起。文件提出,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文件首提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上述经营主体及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的骨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文件指出,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积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国现有两亿多小规模兼业农户,多数年龄偏大,有的是老人和妇女。现阶段的迫切之举,是采取针对性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使之分享到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组织,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文件提出,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农业企业集团。农业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能够引导小农户参与系统内的分工协作,使农民由传统的农业生产者向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投资意识、风险意识的现代产业工人或农业企业家转变,从而解决土地配置细碎化、生产经营分散化问题,整体提升农业的产业层级和质量效益。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以及相关科研、教学和其他组织、个人参加,为维护和增进全体会员的共同利益,在自愿互利基础上依法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可以跨地域、跨组织发展,能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水平上提高农民和农业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小农户和农业经营与国内外市场对接,降低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有助于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征文篇九

20xx年10月,xx积极报名参加驻村帮扶,按照组织安排,担任凉水泉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对xx来说压力很大,从机关走到农村,真正与老百姓打交道,他内心十分忐忑,唯恐难以胜任第一书记这个角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xx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抱着把自己融入凉水泉村大家庭的想法,在新的工作中他勇于担当升华自己。

“把自己当成一粒种子,种植在农村的土地上,历经风雨成长为一颗大树。而妻子就像浇水和施肥的园丁,坚定地支持着我的驻村帮扶工作。”他开始驻村帮扶后根本无暇顾及家庭,20xx年妻子怀孕,原本两人商量的每周末产检,也因为他的加班,变成了妻子一个人前往。他说,妻子一个人带孩子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又下着雨夹雪,孩子发烧感冒,妻子抱着孩子打不到出租车,孤立无助地拨通他的电话,他听见电话那边孩子哭,妻子也在哭,可是他在百里之外,无能为力。他没能给孩子足够多的陪伴,缺席孩子的成长是他的遗憾,妻子常常宽慰他:“干好驻村帮扶工作,你也是孩子的好爸爸、好榜样。”他在驻村日记里写到:“我去驻村开展帮扶工作,这是我的使命和荣誉。这些都离不开支持我的家庭,才能让我安心在村上工作,为我的理想奋斗,我无比感激,我要把感动化作我努力工作的动力,来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国家的惠农好政策,让更多家庭幸福美满。”

驻村后他看到凉水泉村的自然条件、生活条件较差的.现状,他用情帮扶,访民生、解民忧,心里始终装着民生账,他用脚步丈量着凉水泉村每一寸土地,深入贫困户家中、田间地头倾心交谈,与村干部拉家常、谋发展。

任职5年以来,争取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687万元,实施道路、安全饮水、环境综合整治、文化建设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1个,通过各类项目实施落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他遍访贫困户面对面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政策,争取产业到户补助37.7万元。争取产业扶贫资金369万元,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先后为79户贫困户配股,累计分红22.76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项目,为26户76人解决了安全住房问题。村民看在眼里,从内心深处认可了他,他从“张书记”也变成了他们常挂在嘴边的“小张”。

凉水泉村是典型的资源匮乏贫困村,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的是大都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面对这样的特殊情况,让他常常夜不能寐。他奔走于学校、资助中心、慈善协会等,为全村6名五保户、45名低保户、106名老人、31名残疾人、52名适龄儿童少年联系协调兑现国家救助政策、送棉衣棉被、送口粮、帮助缴电话费、帮助买药、送医院,为学生申报教育补助政策。

他立足岗位职责,特别关心特殊困难群体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在走访慰问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随时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保障他们的生活需求,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有人管、日常冷暖有人问、特殊困难有人排。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摆脱贫困首要的不是摆脱物质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他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推行道德评议、积分管理,与村内德高望重前辈共同起草村规民约,转变“等靠要”思想,形成淳后朴实的乡风文明,引导社会文明新风尚。他组织群众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庆春节、庆“三八”节、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厚德仁爱的优良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营造向善向美、和谐康乐的社会氛围。如今的凉水泉村,已经退出贫困村序列,贫困户全部脱贫,青山绿水、风景宜人、设施完善、老有所养、少有所依、生活富足。经过5年的驻村帮扶,xx用真情,扶真贫,换真心;撒汗水,付心血,永不悔。他常说,我做每一件事都要不忘初心,做每一项工作都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群众,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助学(汇总19篇)
2025-01-03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最新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征文(汇总9篇) 文件夹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