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心得体会是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总结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写作心得体会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先总结大的方向,再展开具体的细节。接下来是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理解和运用这一写作形式有所帮助。
但是有些干部实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谋实利,群众当然会认可,矛盾自然能降温,问题自然可以妥善解决。党员干部工作是否负责,群众心中是有一杆秤的,只有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才能将干群关系的对立变成对话。所以必须强化党政干部的群众意识,发挥群众的监督责任,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成为党政干部考核新规的共同实践者、推动者。
搭建好群众参与考评指标的“连心桥”。干部生活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之中,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好坏、政绩大小,群众最清楚,最了解、最有发言权。***总书记强调“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党政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言下之意,就是要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将“软指标”变成“硬杠杆”,将领导满意的宏观数据变成群众认可的具体数字。群众参与考评的自觉程度、内在一致性和广泛性直接决定了党政干部考评的质量和水平。党政干部考核,不是少数人来考评,也不是在少数人中考评,必须体现群众参与程度,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加大群众参与考评的权重,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绘制好考评指标的群众认可的“晴雨表”。党政干部考核是一张对干部起着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的“晴雨表”。党政干部的任用,大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小到一个单位的兴衰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群众参与党政干部考评,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考评结束后将考评结果“束之高阁”,然后再无下文。提高群众参与度与认可度,就必须推行实绩考核公示制,将每位干部的工作目标中工作完成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让广大干部群众发表意见和举报问题,同时也要将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评价放置“阳光下”,让民意问询制、群众的反馈与监督等形式,实实在在成为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就应该成为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唯有借助群众力量的星星之火,才能更好地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的引导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导干部把心思放在知民情、解民困、暖民心上。
关键词:真谛,新规,借力,群众。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用以下的态度去对待政绩: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因此,要始终把读者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做到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
即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真实实地给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图书馆工作的发展。
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一定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把工作重点放在贯彻广州市委市政府有关《广州市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多办实事,以这样的眼光看待政绩,以这样的尺度检验政绩,以这样的精神追求政绩,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
“立”考核之“杆”“见”发展之“效”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明了方向。组织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立好政治标准“高标杆”,考出政治过硬的“老实人”。政治能力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第一能力,政治标准始终是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干部政绩考核要立好政治标准这一“标杆”,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方向标”“指明灯”,让政治过硬的规矩人、正派人、老实人脱颖而出。要通过考核“标杆”引导党员干部涵养“政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工作不偏不倚、不打折扣,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在政绩上“抖机灵”,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立好多种考核“长节杆”,考出改革攻坚的“开路人”。考核识别干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环环相扣的过程,要将干部考准、考实、考细,就要用好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多种方式,将干部考核的触角延伸到工作一线、延伸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干部工作到哪里,考核的“长节杆”就要跟到哪里。干部考核不仅要注重干部短期的“显绩”,更要将考核之“杆”拉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为肯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做“隐绩”的干部搭建起干事创业的平台,为干部担当作为保驾护航。
立好群众评价“华表木”,考出群众拥护“贴心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古代尧舜为了能经常听到老百姓的意见,在宫外和路口设立一根木柱,方便百姓在上面书写对为政者的意见建议,这便是“华表木”。立起政绩考核“华表木”,就要引导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等民生方面将工作做实做细,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做人民拥护的好干部。
立好奖优罚劣“硬杠杆”,用好高质量发展“带头人”。干部考核结果运用的“杠杆作用”要硬起来,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为干部管理使用立起奖罚单、警示牌。通过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充分激励先进、鞭策落后,让优者更优,劣者变优。而这样奖罚分明、能上能下的“硬杠杆”,给大部分“不优不劣”的中间干部、年轻干部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引导干部素质不断优化。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考核虽为干部的考核,干部却为群众的干部,干部考核新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为群众服务、赢得群众认可度上。所以要彰显党政考核新规的真谛,必须借助群众之力。
但是有些干部实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谋实利,群众当然会认可,矛盾自然能降温,问题自然可以妥善解决。党员干部工作是否负责,群众心中是有一杆秤的,只有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才能将干群关系的对立变成对话。所以必须强化党政干部的群众意识,发挥群众的监督责任,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成为党政干部考核新规的共同实践者、推动者。
搭建好群众参与考评指标的“连心桥”。干部生活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之中,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好坏、政绩大小,群众最清楚,最了解、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党政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言下之意,就是要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将“软指标”变成“硬杠杆”,将领导满意的宏观数据变成群众认可的具体数字。群众参与考评的自觉程度、内在一致性和广泛性直接决定了党政干部考评的质量和水平。党政干部考核,不是少数人来考评,也不是在少数人中考评,必须体现群众参与程度,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加大群众参与考评的权重,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绘制好考评指标的群众认可的“晴雨表”。党政干部考核是一张对干部起着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的“晴雨表”。党政干部的任用,大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小到一个单位的兴衰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群众参与党政干部考评,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考评结束后将考评结果“束之高阁”,然后再无下文。提高群众参与度与认可度,就必须推行实绩考核公示制,将每位干部的工作目标中工作完成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让广大干部群众发表意见和举报问题,同时也要将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评价放置“阳光下”,让民意问询制、群众的反馈与监督等形式,实实在在成为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就应该成为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唯有借助群众力量的星星之火,才能更好地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的引导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导干部把心思放在知民情、解民困、暖民心上。
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绩的看法。政绩观反映的是党员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政绩观端正不端正、正确不正确,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事业的成败。所谓政绩,按字面的解释当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领导干部肩负着党组织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在任期间通过扎实而勤奋的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留下突出政绩,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的领导干部应该有的追求,同时也是一个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对其进行评价的依据。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政绩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引导着我们去该为谁而建立政绩,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以及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政绩。
作为青年党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正确地践行政绩观至关重要,概况起来就是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就是要志存高远。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对于青年而言,有没有远大理想,能不能志存高远,也决定着青春的成色与分量。有远大理想、有鸿鹄志向,才能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才会不断地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如果没有方向,任何风都可能是逆风。
徐特立老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而一个人一旦没有了理想,就像大海里一只漂泊的小船失去了方向。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锋,多种思潮相互激荡,给广大青年在辨别是与非、对与错、真与假、美与丑等问题上,带来了许多困扰。广大青年只有在理想的烛照下不断提高判断力和鉴别力,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肩负起时代重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党和人民的事业,与社会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自己建立更高追求、更高标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站在群众角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服务群众,使自己的远大理想在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中得以实现,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而不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追求“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脚踏实地,就是要立足岗位扎实工作。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应该是具体的、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抬头看天,离不开低头看路;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
青年员工只有把远大的理想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当中,落实到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才能不断地接近自己的理想。要把远大志向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克服浮躁心理,沉得下身、静得下心,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以小成大,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用心干好本职工作的每一件事,不断提高能力、提升境界。
立足岗位实践理想抱负,仰望星空坚持脚踏实地,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始终做到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写下灿烂的青春篇章。
无论是什么岗位、承担什么责任,都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不做虚功,不图虚名,用心想事干事成事,多一些“真功实招”,少一些“花拳秀腿”,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令人信服的成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明了方向。组织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立好政治标准“高标杆”,考出政治过硬的“老实人”。政治能力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第一能力,政治标准始终是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干部政绩考核要立好政治标准这一“标杆”,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方向标”“指明灯”,让政治过硬的规矩人、正派人、老实人脱颖而出。要通过考核“标杆”引导党员干部涵养“政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工作不偏不倚、不打折扣,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在政绩上“抖机灵”,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立好多种考核“长节杆”,考出改革攻坚的“开路人”。考核识别干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环环相扣的过程,要将干部考准、考实、考细,就要用好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多种方式,将干部考核的触角延伸到工作一线、延伸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干部工作到哪里,考核的“长节杆”就要跟到哪里。干部考核不仅要注重干部短期的“显绩”,更要将考核之“杆”拉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为肯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做“隐绩”的干部搭建起干事创业的平台,为干部担当作为保驾护航。
立好群众评价“华表木”,考出群众拥护“贴心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古代尧舜为了能经常听到老百姓的意见,在宫外和路口设立一根木柱,方便百姓在上面书写对为政者的意见建议,这便是“华表木”。立起政绩考核“华表木”,就要引导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等民生方面将工作做实做细,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做人民拥护的好干部。
立好奖优罚劣“硬杠杆”,用好高质量发展“带头人”。干部考核结果运用的“杠杆作用”要硬起来,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为干部管理使用立起奖罚单、警示牌。通过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充分激励先进、鞭策落后,让优者更优,劣者变优。而这样奖罚分明、能上能下的“硬杠杆”,给大部分“不优不劣”的中间干部、年轻干部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引导干部素质不断优化。
“主题教育”关键在培树“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开展主题教育,是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整体素质的关键举措,也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正当其时。开展好主题教育关键在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着力解决好干事创业的方向性问题。
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政绩观。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起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绩观,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政绩的“硬”标准,要从多方面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健全干部考评机制,把群众意见作为考核干部工作的重要标准,把真正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扑下身子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担负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树立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十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艰难,面对深化改革、脱贫攻坚等工作,比较容易的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起敢于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政绩观,始终牢记历史使命,勇于直面矛盾,增强斗争精神,改革创新、紧抓机遇,敢于牺牲自己、默默奉献,埋头苦干实干、开拓进取,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勇挑重担,抓工作不拈轻怕重、推诿扯皮,碰到困难迎难而上,自觉提升工作本领,强化自身工作能力,能尽责、敢担责,面对重大原则问题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建立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考验的“功业”,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关键词:政绩观,关键,主题。
“立”考核之“杆”“见”发展之“效”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明了方向。组织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立好政治标准“高标杆”,考出政治过硬的“老实人”。政治能力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第一能力,政治标准始终是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干部政绩考核要立好政治标准这一“标杆”,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方向标”“指明灯”,让政治过硬的规矩人、正派人、老实人脱颖而出。要通过考核“标杆”引导党员干部涵养“政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工作不偏不倚、不打折扣,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在政绩上“抖机灵”,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立好多种考核“长节杆”,考出改革攻坚的“开路人”。考核识别干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环环相扣的过程,要将干部考准、考实、考细,就要用好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多种方式,将干部考核的触角延伸到工作一线、延伸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干部工作到哪里,考核的“长节杆”就要跟到哪里。干部考核不仅要注重干部短期的“显绩”,更要将考核之“杆”拉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为肯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做“隐绩”的干部搭建起干事创业的平台,为干部担当作为保驾护航。
立好群众评价“华表木”,考出群众拥护“贴心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古代尧舜为了能经常听到老百姓的意见,在宫外和路口设立一根木柱,方便百姓在上面书写对为政者的意见建议,这便是“华表木”。立起政绩考核“华表木”,就要引导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等民生方面将工作做实做细,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做人民拥护的好干部。
立好奖优罚劣“硬杠杆”,用好高质量发展“带头人”。干部考核结果运用的“杠杆作用”要硬起来,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为干部管理使用立起奖罚单、警示牌。通过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充分激励先进、鞭策落后,让优者更优,劣者变优。而这样奖罚分明、能上能下的“硬杠杆”,给大部分“不优不劣”的中间干部、年轻干部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引导干部素质不断优化。
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绩的看法。政绩观反映的是党员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政绩观端正不端正、正确不正确,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事业的成败。所谓政绩,按字面的解释当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领导干部肩负着党组织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在任期间通过扎实而勤奋的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留下突出政绩,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的领导干部应该有的追求,同时也是一个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对其进行评价的依据。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政绩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引导着我们去该为谁而建立政绩,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以及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政绩。
作为青年党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正确地践行政绩观至关重要,概况起来就是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就是要志存高远。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对于青年而言,有没有远大理想,能不能志存高远,也决定着青春的成色与分量。有远大理想、有鸿鹄志向,才能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才会不断地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如果没有方向,任何风都可能是逆风。
徐特立老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而一个人一旦没有了理想,就像大海里一只漂泊的小船失去了方向。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锋,多种思潮相互激荡,给广大青年在辨别是与非、对与错、真与假、美与丑等问题上,带来了许多困扰。广大青年只有在理想的烛照下不断提高判断力和鉴别力,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肩负起时代重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党和人民的事业,与社会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自己建立更高追求、更高标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站在群众角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服务群众,使自己的远大理想在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中得以实现,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而不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追求“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脚踏实地,就是要立足岗位扎实工作。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应该是具体的、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抬头看天,离不开低头看路;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
青年员工只有把远大的理想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当中,落实到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才能不断地接近自己的理想。要把远大志向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克服浮躁心理,沉得下身、静得下心,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以小成大,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用心干好本职工作的每一件事,不断提高能力、提升境界。
立足岗位实践理想抱负,仰望星空坚持脚踏实地,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始终做到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写下灿烂的青春篇章。
无论是什么岗位、承担什么责任,都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不做虚功,不图虚名,用心想事干事成事,多一些“真功实招”,少一些“花拳秀腿”,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令人信服的成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明了方向。组织部门要抓好贯彻落实,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立好政治标准“高标杆”,考出政治过硬的“老实人”。政治能力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第一能力,政治标准始终是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干部政绩考核要立好政治标准这一“标杆”,为干部干事创业提供“方向标”“指明灯”,让政治过硬的规矩人、正派人、老实人脱颖而出。要通过考核“标杆”引导党员干部涵养“政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工作不偏不倚、不打折扣,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在政绩上“抖机灵”,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立好多种考核“长节杆”,考出改革攻坚的“开路人”。考核识别干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环环相扣的过程,要将干部考准、考实、考细,就要用好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等多种方式,将干部考核的触角延伸到工作一线、延伸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干部工作到哪里,考核的“长节杆”就要跟到哪里。干部考核不仅要注重干部短期的“显绩”,更要将考核之“杆”拉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为肯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做“隐绩”的干部搭建起干事创业的平台,为干部担当作为保驾护航。
立好群众评价“华表木”,考出群众拥护“贴心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古代尧舜为了能经常听到老百姓的意见,在宫外和路口设立一根木柱,方便百姓在上面书写对为政者的意见建议,这便是“华表木”。立起政绩考核“华表木”,就要引导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等民生方面将工作做实做细,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做人民拥护的好干部。
立好奖优罚劣“硬杠杆”,用好高质量发展“带头人”。干部考核结果运用的“杠杆作用”要硬起来,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为干部管理使用立起奖罚单、警示牌。通过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充分激励先进、鞭策落后,让优者更优,劣者变优。而这样奖罚分明、能上能下的“硬杠杆”,给大部分“不优不劣”的中间干部、年轻干部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引导干部素质不断优化。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考核虽为干部的考核,干部却为群众的干部,干部考核新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为群众服务、赢得群众认可度上。所以要彰显党政考核新规的真谛,必须借助群众之力。
但是有些干部实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谋实利,群众当然会认可,矛盾自然能降温,问题自然可以妥善解决。党员干部工作是否负责,群众心中是有一杆秤的,只有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才能将干群关系的对立变成对话。所以必须强化党政干部的群众意识,发挥群众的监督责任,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成为党政干部考核新规的共同实践者、推动者。
搭建好群众参与考评指标的“连心桥”。干部生活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之中,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好坏、政绩大小,群众最清楚,最了解、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党政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言下之意,就是要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将“软指标”变成“硬杠杆”,将领导满意的宏观数据变成群众认可的具体数字。群众参与考评的自觉程度、内在一致性和广泛性直接决定了党政干部考评的质量和水平。党政干部考核,不是少数人来考评,也不是在少数人中考评,必须体现群众参与程度,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加大群众参与考评的权重,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绘制好考评指标的群众认可的“晴雨表”。党政干部考核是一张对干部起着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的“晴雨表”。党政干部的任用,大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小到一个单位的兴衰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群众参与党政干部考评,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考评结束后将考评结果“束之高阁”,然后再无下文。提高群众参与度与认可度,就必须推行实绩考核公示制,将每位干部的工作目标中工作完成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让广大干部群众发表意见和举报问题,同时也要将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评价放置“阳光下”,让民意问询制、群众的反馈与监督等形式,实实在在成为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就应该成为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唯有借助群众力量的星星之火,才能更好地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的引导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导干部把心思放在知民情、解民困、暖民心上。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用以下的态度去对待政绩: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因此,要始终把读者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做到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
即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真实实地给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图书馆工作的发展。
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一定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把工作重点放在贯彻广州市委市政府有关《广州市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多办实事,以这样的眼光看待政绩,以这样的尺度检验政绩,以这样的精神追求政绩,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开展主题教育,是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整体素质的关键举措,也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正当其时。开展好主题教育关键在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着力解决好干事创业的方向性问题。
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政绩观。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起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绩观,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政绩的“硬”标准,要从多方面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健全干部考评机制,把群众意见作为考核干部工作的重要标准,把真正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扑下身子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担负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坚守事业初心,避免“半途而废”,有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可能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见效,这期间难免会有个别人员的调整,要坚决避免因人员调整出现工作“半路叫停”“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把真正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业一代又一代地干下去。
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作为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起要“显绩”更要“潜绩”的政绩观,准确把握“显绩”和“潜绩”的辩证关系,“潜绩”是“显绩”的基础,“显绩”是“潜绩”的结果,我们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更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要勇于做“铺路石”、乐于做“铺路石”,不要只贪图立竿见影、短平快的项目,对于确实符合人民利益、满足人民期盼的工作,要实实在在推进,真正地“造福一方”,而不是“造势一时”,坚决杜绝“作秀”思想,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虚假工程,不要为了政绩而搞政绩,敢于去做真正需要做的事情,哪怕是需要十几年、几十年才能见效。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在任时,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默默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受到广大干部群众“先敬谷公,再敬祖宗”的敬仰,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树立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十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艰难,面对深化改革、脱贫攻坚等工作,比较容易的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起敢于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政绩观,始终牢记历史使命,勇于直面矛盾,增强斗争精神,改革创新、紧抓机遇,敢于牺牲自己、默默奉献,埋头苦干实干、开拓进取,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勇挑重担,抓工作不拈轻怕重、推诿扯皮,碰到困难迎难而上,自觉提升工作本领,强化自身工作能力,能尽责、敢担责,面对重大原则问题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建立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考验的“功业”,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衡量政绩必须遵循的科学态度和根本方法。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
要具备尊重客观事实的勇气和无私无畏的精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始终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官。
第三,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端正世界观、地位观和权力观。
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是实施正确领导的思想基础。因此,必须摆正领导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当领导,最重要的是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爱戴,这才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第四,要完善法规条例,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应建立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监督与广泛的民主监督相配套的有效制度,把制度约束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使形式主义能得到及时的遏制。
同时,要完善奖惩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对搞形式主义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与浪费的,要依法依纪从严处理,对有关领导及其上一级领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五,最后,要把好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用人关。
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努力建立科学系统的政绩考核标准,并且尽可能将政绩考核内容量化。
要善于发现有“潜绩”的干部,特别是那些在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地方甘当无名英雄的干部。要善于识别热衷“显绩”的干部,特别是那些有一定能力,也做出一定成绩,但有意夸大“政绩”以达到个人升迁目的的干部。
政绩考核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反馈,增强政绩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形成老实人不会吃亏,不老实的人占不了便宜,有实绩的人不会被埋没,投机钻营、弄虚作假的人不会被重用的客观公正的用人导向。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考核虽为干部的考核,干部却为群众的干部,干部考核新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为群众服务、赢得群众认可度上。所以要彰显党政考核新规的真谛,必须借助群众之力。
但是有些干部实心实意为民办实事、谋实利,群众当然会认可,矛盾自然能降温,问题自然可以妥善解决。党员干部工作是否负责,群众心中是有一杆秤的,只有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才能将干群关系的对立变成对话。所以必须强化党政干部的群众意识,发挥群众的监督责任,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成为党政干部考核新规的共同实践者、推动者。
搭建好群众参与考评指标的“连心桥”。干部生活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之中,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风好坏、政绩大小,群众最清楚,最了解、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党政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言下之意,就是要将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将“软指标”变成“硬杠杆”,将领导满意的宏观数据变成群众认可的具体数字。群众参与考评的自觉程度、内在一致性和广泛性直接决定了党政干部考评的质量和水平。党政干部考核,不是少数人来考评,也不是在少数人中考评,必须体现群众参与程度,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加大群众参与考评的权重,增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绘制好考评指标的群众认可的“晴雨表”。党政干部考核是一张对干部起着导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励作用的“晴雨表”。党政干部的任用,大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小到一个单位的兴衰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群众参与党政干部考评,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考评结束后将考评结果“束之高阁”,然后再无下文。提高群众参与度与认可度,就必须推行实绩考核公示制,将每位干部的工作目标中工作完成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公示,让广大干部群众发表意见和举报问题,同时也要将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评价放置“阳光下”,让民意问询制、群众的反馈与监督等形式,实实在在成为干部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就应该成为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唯有借助群众力量的星星之火,才能更好地发挥干部考核“指挥棒”的引导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导干部把心思放在知民情、解民困、暖民心上。
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最近集中学习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通过学习,我感到,贯彻落实“两个纲要”,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所谓政绩观,就是指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自身职责及取得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是否正确,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位或地方的发展,也会影响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乃至影响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因此“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这是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意义的。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取决于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因此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荣辱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人应当有理想和信念,理想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生实现追求的动力。理想和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内容。“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最高理想,激励了几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惜赴汤蹈火而为之奋斗。在今天,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信念,仍然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支柱。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决心为之而奋斗终身,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坚定自身理想信念的首要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处在这一历史使命,必须把理想同现实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把坚定的信念同踏实的工作结合起来,既要坚信共产主义事业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共产主义前进道路上的曲折性和长期性。我们领导干部唯有树立远大理想和信念才能够在胜利时不骄不躁,谦虚谨慎,才能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才能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砥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不息,不断前进。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的。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反对一切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去支撑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去指导我们的改革实战,从而推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和分配上多元化的现状,促使人生价值成为人们思考和争论的热点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价值观错位的状况屡见不鲜。他们把人生价值定位在权力之中或金钱之中或享乐之中或绝对自由之中等等。显然这些都是错了位的价值方向。马克思主义以为,价值是一种关系,它体现的是一种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价值观是人们对外界事物能否满足个人和社会某种需要的评判标准。党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其自身价值必须体现在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之中。党员干部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先人后己。任长霞和牛玉儒二位同志是我们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他们的事迹虽然不同,但他们所表现出的心系人民群众,用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为民排忧解难,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人民的利益,他们都表现出了领导干部真心为民的高尚的思想品德。相比之下,有些领导干部对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动摇,甚至怀疑否定,产生了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他们片面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以是否对个人有利作为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他们置党纪国法不顾,只顾自己名利官位,以权谋私。王怀忠,肖作新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都是对权力的滥用。而造成滥用权力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权力观。腐败分子之所以有腐败行为。关键在于他们脱离了立党为公,掌权为民的权力观,视权力为谋私的手段和工具。于是大权在握,头脑发昏,权欲膨胀,胡作非为,结果必然自食其果,在官位上摔下来,落个被世人唾弃的下场。权力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是指对权力的性质,作用和运行机制的基本看法。受不同权力观的支配,必然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立党为公,掌权为民。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由于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到由社会成员的大多数或全体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程度,人民只能通过少数代表来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由于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分配宗旨的,人民便把这些权力赋予我们党,委托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来行使权力,也就是说权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如果说领导干部对人民给予的权力拥有使用权的话,那么,这种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常识。权力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作为领导干部,人民给予的权力越多,职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大。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掌权,用权,都要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需,为人民谋利益,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无私无畏地同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的荣辱观,主要体现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之中。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光荣,以侈奢浪费,以权谋私为耻辱。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好,一直要抓60—70年”。“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中丢掉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出现了讲排场、摆阔气,追求奢侈豪华的不良风气。有的人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狂吃豪赌;有的人全身珠光宝气,豪华在年年翻新,招摇过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个比一个威风,已经使一部分领导干部意志衰退,有的甚至跌入了犯罪的泥坑,我们应当引以为戒,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态度如何、关系亲疏,主要是看领导干部是否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困难,改善人民的生活,是否与群众风雨同舟,有福同亨。我们的党员干部做到了这些,群众就与党亲近,就拥护党,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否则就离心离德,甚至产生对抗。从我们党走过的80多年艰难历程也可以看出,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能够密切联系群众,贪图享乐,奢侈浪费就脱离群众,因此,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树立和发扬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精神,才能够在思想上、感性上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在工作上努力拼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作风上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与群众打成一片;在生活上不搞特殊化,与群众同甘共苦。
总之,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抵御各种不正之风的能力,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弘扬真、善、美,实践公、正、廉,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组织放心,群众放心的好干部。
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绩的看法。政绩观反映的是党员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政绩观端正不端正、正确不正确,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事业的成败。所谓政绩,按字面的解释当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领导干部肩负着党组织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在任期间通过扎实而勤奋的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留下突出政绩,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的领导干部应该有的追求,同时也是一个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对其进行评价的依据。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政绩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引导着我们去该为谁而建立政绩,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以及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政绩。
作为青年党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正确地践行政绩观至关重要,概况起来就是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就是要志存高远。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对于青年而言,有没有远大理想,能不能志存高远,也决定着青春的成色与分量。有远大理想、有鸿鹄志向,才能向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才会不断地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如果没有方向,任何风都可能是逆风。
徐特立老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而一个人一旦没有了理想,就像大海里一只漂泊的小船失去了方向。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交锋,多种思潮相互激荡,给广大青年在辨别是与非、对与错、真与假、美与丑等问题上,带来了许多困扰。广大青年只有在理想的烛照下不断提高判断力和鉴别力,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肩负起时代重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党和人民的事业,与社会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自己建立更高追求、更高标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站在群众角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服务群众,使自己的远大理想在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中得以实现,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而不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追求“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脚踏实地,就是要立足岗位扎实工作。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应该是具体的、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抬头看天,离不开低头看路;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
青年员工只有把远大的理想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当中,落实到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才能不断地接近自己的理想。要把远大志向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克服浮躁心理,沉得下身、静得下心,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以小成大,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用心干好本职工作的每一件事,不断提高能力、提升境界。
立足岗位实践理想抱负,仰望星空坚持脚踏实地,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始终做到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写下灿烂的青春篇章。
无论是什么岗位、承担什么责任,都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不做虚功,不图虚名,用心想事干事成事,多一些“真功实招”,少一些“花拳秀腿”,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令人信服的成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第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宗旨教育,筑牢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zhi利益的思想基础。
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衡量政绩必须遵循的科学态度和根本方法。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
要具备尊重客观事实的勇气和无私无畏的精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始终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官。
第三,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端正世界观、地位观和权力观。
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是实施正确领导的思想基础。因此,必须摆正领导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当领导,最重要的是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爱戴,这才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第四,要完善法规条例,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应建立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监督与广泛的民主监督相配套的有效制度,把制度约束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使形式主义能得到及时的遏制。
同时,要完善奖惩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对搞形式主义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与浪费的,要依法依纪从严处理,对有关领导及其上一级领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五,最后,要把好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用人关。
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努力建立科学系统的政绩考核标准,并且尽可能将政绩考核内容量化。
要善于发现有“潜绩”的干部,特别是那些在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地方甘当无名英雄的干部。要善于识别热衷“显绩”的干部,特别是那些有一定能力,也做出一定成绩,但有意夸大“政绩”以达到个人升迁目的的干部。
政绩考核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反馈,增强政绩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形成老实人不会吃亏,不老实的人占不了便宜,有实绩的人不会被埋没,投机钻营、弄虚作假的人不会被重用的客观公正的用人导向。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用以下的态度去对待政绩: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因此,要始终把读者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做到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
即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真实实地给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图书馆工作的发展。
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会妨碍发展大局。我们公共图书馆行业也是如此,我们应该抓出成果,应是对广大读者有益的成果,图书馆的工作应重在服务、重在公共性、重要对广大读者有利,这样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如果只着重自己的学术成就,或局部利益或小团体的成绩,对广大读者却无利用价值的成果或成绩,就不是真正的政绩。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一定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把工作重点放在贯彻广州市委市政府有关《市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多办实事,以这样的眼光看待政绩,以这样的尺度检验政绩,以这样的精神追求政绩,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
***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开展主题教育,是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整体素质的关键举措,也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正当其时。开展好主题教育关键在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着力解决好干事创业的方向性问题。
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政绩观。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起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绩观,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政绩的“硬”标准,要从多方面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健全干部考评机制,把群众意见作为考核干部工作的重要标准,把真正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干部选出来。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扑下身子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想法,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切实担负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坚守事业初心,避免“半途而废”,有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可能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见效,这期间难免会有个别人员的调整,要坚决避免因人员调整出现工作“半路叫停”“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把真正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业一代又一代地干下去。
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总书记强调,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作为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起要“显绩”更要“潜绩”的政绩观,准确把握“显绩”和“潜绩”的辩证关系,“潜绩”是“显绩”的基础,“显绩”是“潜绩”的结果,我们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更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要勇于做“铺路石”、乐于做“铺路石”,不要只贪图立竿见影、短平快的项目,对于确实符合人民利益、满足人民期盼的工作,要实实在在推进,真正地“造福一方”,而不是“造势一时”,坚决杜绝“作秀”思想,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虚假工程,不要为了政绩而搞政绩,敢于去做真正需要做的事情,哪怕是需要十几年、几十年才能见效。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在任时,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默默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受到广大干部群众“先敬谷公,再敬祖宗”的敬仰,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树立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政绩观。***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十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艰难,面对深化改革、脱贫攻坚等工作,比较容易的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起敢于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政绩观,始终牢记历史使命,勇于直面矛盾,增强斗争精神,改革创新、紧抓机遇,敢于牺牲自己、默默奉献,埋头苦干实干、开拓进取,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勇挑重担,抓工作不拈轻怕重、推诿扯皮,碰到困难迎难而上,自觉提升工作本领,强化自身工作能力,能尽责、敢担责,面对重大原则问题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建立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考验的“功业”,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第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宗旨教育,筑牢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基础。
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衡量政绩必须遵循的科学态度和根本方法。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
要具备尊重客观事实的勇气和无私无畏的精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始终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官。
第三,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端正世界观、地位观和权力观。
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是实施正确领导的思想基础。因此,必须摆正领导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当领导,最重要的是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爱戴,这才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第四,要完善法规条例,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应建立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监督与广泛的民主监督相配套的有效制度,把制度约束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使形式主义能得到及时的遏制。
同时,要完善奖惩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对搞形式主义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与浪费的,要依法依纪从严处理,对有关领导及其上一级领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五,最后,要把好知人善任、选贤任能的用人关。
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努力建立科学系统的政绩考核标准,并且尽可能将政绩考核内容量化。
要善于发现有“潜绩”的干部,特别是那些在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地方甘当无名英雄的干部。要善于识别热衷“显绩”的干部,特别是那些有一定能力,也做出一定成绩,但有意夸大“政绩”以达到个人升迁目的的干部。
政绩考核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反馈,增强政绩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形成老实人不会吃亏,不老实的人占不了便宜,有实绩的人不会被埋没,投机钻营、弄虚作假的人不会被重用的客观公正的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