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教学目标(模板17篇)
总结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和规划。1、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为了提高效率,以下是一些高效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一
世界是美的,有些美是大地的恩赐,还有些需要人类创造。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平凡的东西,只要人们发现,再创造,也能成为生活中美的一部分。本课内容是让学生在欣赏丰富多采的拼贴画作品中感受不同质感的材料产生的美。
这些拼贴画作品的内容丰富:有用牙签、火柴贴成的房子、竹子、树干等,有用色纸剪贴成的各种生动的形象,也有用树叶组合成的有趣的'动物形象。在学习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优秀拼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在探索实践中掌握拼贴画的表现方法,从而达到能利用多种材料自如地在作品中进行表现与创作。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拼贴方法,只是缺乏对许多材料性质的认识和利用,所以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1、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使学生共同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
2、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他们自己发现并初步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在创作完成中运用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1、通过欣赏作品,认识材料的质感和效果,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亲自体验美术表现的多样性,激发出学习美术的热情。
3、使学生懂得欣赏美、表达美。
本课教学通过多媒体把拼贴画作品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近距离的接触中认识拼贴画的材料、性质。同时教师还利用投影仪讲解、示范拼贴画制作步骤,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拼贴画制作方法的认识,并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拼贴的表现方法。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碎布、色纸。
3、胶水、铅笔、剪刀。
学生准备:各种拼贴画材料、色笔、剪刀、胶水等。
一、变一变、做一做。
游戏场景1。
师:同学们喜欢边魔术吗?你们会变魔术吗??今天我们一起玩变魔术的游戏,好吗?
板书课题。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二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学校及周围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的课程。本学期校本课程将以“励志”教育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本着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给学生最适应的教育,让学生最快乐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真正成为一名既能全面发展,又能突出个性的合格小学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
教学。
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
4、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以“励志”为精神的意志力。
5、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形成学生认同,乐于参与的激励性评价形式。
6、为突出校体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按季节和时令选择相应授课内容。
7、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三、
1、励志的内涵。
2、励志的故事。
3、励志的名人名言。
4、励志的歌曲。
5、习惯养成及安全技能教育。
四、课程实施及建议:
创设情境小组交流汇报表演师生评价。
2、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3、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
4、活动地点:本班教室或根据需要而定。
五、具体目标:
1.了解励志的内涵;
3.会唱3首以上关于励志的歌曲;
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与技能。
六、课程实施的有关要求。
2、按计划认真组织授课。
3、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安全演练”活动。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校开发的乡土校本活动教材涵盖环境资源、乡土风情、历史传说三个部分。包括初步认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搜集、分析家乡的乡土风情、历史发展、趣事趣话;完善、设计家乡的历史传说、硕果累累和美好未来。《走进走近吴宓》是我校乡土校本课程中的一个活动主题。、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1926-1928)、,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历史系(后到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乡土人文类主题探究活动课。
1、大事年表。
2、人物生平。
3、爱情故事。
4、人物轶事。
5、主要贡献。
(一)总体目标。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吴宓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如参观、访问、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查找资料、获取信息,逐步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且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其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具体目标。
1、学会一点知识。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改变学生以单纯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获得知识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有效。
2、获得一点体验。
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体验。由于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情景的学习活动,因为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可能收效甚微,但是他们每经历过一次探究过程,就将获取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包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体验;分享合作成果的体验;用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验。这些体验对学生的成长,对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3、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了解了吴宓的事迹和爱国精神,得到了精神、文化的熏陶。
重点:
1、在具体活动中体会成功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促进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树立爱家乡、建家乡的情感。
难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
力求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原则,以五年级为单位,打破班级界、限,形成活动探究小组展开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一)具体活动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1星期、课堂活动2课时、课后延伸1课时。
(二)活动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活动——收集、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围绕《走进吴宓》这一主题,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交流活动。分组收集有关郑成功的图片、故事、文字资料、录像等,做好活动记录,资料收集突出资料来源的多渠道和资料形式的多样性。在教师指导下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确定交流、表达形式。
2、课堂组织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活动成果。
a、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分组进行全班交流、讨论。b、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学生分享。c、谈谈自已的一些体会和感受。d、教师进行评价与小结。
3、活动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吴宓纪念馆。
1、树立课程成本的观念。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2、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班主任组成教师小队作为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有关部门专家、学生家长等作为校外辅导员。
3、要给学生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利于探索研究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个人、结对、小组、全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使用信息。
4、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5、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发展,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观念。本课程目标设置重在学生的探究过程,重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情感体验、情感的陶冶,重在学生的全员合作参与。因此在评价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1、整体评价学生:将学生在课程中的各种表现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使其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2、多元化评价学生:强调评价的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化标准。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四结合的方式。
3、过程性地评价学生: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式,即使最后结果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学生获得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文档为doc格式。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四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
一、全期教学目标总要求:
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思想教育:
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二、教学内容:
1、安全十不准。
2、注意提防坏人。
3、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4、生了病怎么办。
5、做了错事以后。
6、感冒与流感。
7、小小一粒米。
8、与学校公物交朋友。
9、学做自己事。
10、守秩序。
重点:
1、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2、学生对动物与人的关系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理解爱护、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3、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4、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5、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6、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三、具体的措施:
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四、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五、执行说明:
1、学生组成若干调查小组,选定调查主题。
2、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环境污染及如何保护环境的资料。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五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色品牌,提高办学水平。
二、课程目标:
1.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引领全体学生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从而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精神。针对我校实际,确立“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校本课程目标。
3.以学校为基地,与外部力量合作,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
三、课程内容:
主要有分学校篇、家乡篇、育人篇、安全篇、安全篇和环保篇。
四、主要措施。
1.新教学理念做引领,指导具体活动实践。
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建立合理的激励评价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采用恰当的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五、具体课程安排:详见进度表。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六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承担了《生活中的物理》社团。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为了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在学期初依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内容。
(一)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二)注重学习,严谨执教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应该不断补充,成为拥有“自来水”的新型教师。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总之,在这个学期的工作当中,有收获也有不足,逻辑电路作为一个新开发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很多困难。但我会不断探索、研究,并大胆创新,使这一课程更加完善,在下学期再上一个新台阶。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七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开发和利用了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校将其作为校本教材,引入课堂教学中。本学期校本以发展学生主动性、自主性为设计目标,强调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抖空竹》一课在教学中以引导——尝试——合作为教学主线,将空竹技巧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在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我能行”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探索学习,完成目标目的。
1、培养学生参与特色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创编活动的热情。
2、学会各种抖空竹的技术动作,发展灵敏和协调素质。
3、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尝试创新的主动学习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校本教学——抖空竹:单个动作:跳钢丝、望月、天平秤、黄瓜架等。
重点:两臂用力将抖竿和抖线拉直、拉紧。
难点:空竹跳动的高度不要太高,套接空竹时动作要小。
1、运用的教学方法:示范法、分解法、完整法、纠正法、竞赛法。
2、运用的器材及场地:空竹、录音机、学校操场。
人数:一人,也可多人一起玩。
玩法:抖空竹者双手各持一根2尺长的小木棍,其顶端系一根长约5尺的线绳,两手握小木棍两端,使线绳绕轴两三圈,一手提一手送地抖动,加速旋转使之发出鸣叫声。
玩者用上肢做提、拉、抖、盘、抛、接,下肢做走、跳、绕、落、蹬,眼做瞄、追,腰做扭、随,头做俯仰、转等动作,还需要做到反应快、时间准、动作灵敏协调。
除基本技法,常见的特技花样有“龇杆”、“扔高”、“换手”和“放地轴”等等。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八
转眼间,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顾一学期的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教学工作,收获颇丰。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认真备课。
按照学校要求,每周我都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先周备课,而且努力做到备课符合学生实际。海洋教育所涉及的地理知识,海洋科学知识较多,我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各种与课题有关的知识,这就让自己做到了上课胸有成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积极听课、参与教研、善于反思。
不管什么层次的听课,我都尽量抽时间去听,这样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定期的教研活动也大大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定期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
海洋教育不同于数学、语文,科学课教学要求动手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这两点的训练,并于学校的课题相结合,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整个学期,我注重教学生由想到做。给学生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同学都有“做”的欲望,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
1、自身的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我将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提升自己。
2、学生的自主自觉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优生的差距还很大。
3、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
在下学期里,我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断地提醒自己,让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争取新的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九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课堂上他们大多是爱提问的孩子,孩子们对于老师介绍的这些家乡风情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生活在农村的他们安全意识比较差,校本课所涉及到的'安全常识拓宽了学生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我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爱我家乡、具有安全意识、具有综合素质技能的现代公民。
根据我校学校、教师、学生、等实际情况,自主教学,教学内容以“保定风情”和“安全教育”为主题,引导低年级的学生了解保定,爱家乡,了解安全常识。
1、使学生了解保定的地形地貌,了解保定的历史,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具备基本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
3、通过学习安全常识,树立珍爱和相互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保护好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课件、录音机等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2、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4、玩玩、做做、学学,切实提高学生劳动能力。把科普教育与游戏、比赛、表演等方法相结合,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十
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校内、校外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年龄学生不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课程。本学期的校本课程将在上学期开发实施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和完善。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培养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将阅读活动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取得更好的效果。
1、为了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给予学生最适合的教育,让学生最快乐地成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体特长。使他们真正成为能够全面发展、彰显个性的合格小学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践经验,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转变学习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
4、通过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具备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5、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形成学生认同并愿意参与的激励性评价表。
6、为了突出体育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根据季节和季节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
7、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实践。
1、习惯养成
2、优秀诗歌(国学启蒙)必读
3、名人故事
4、温室种植西瓜
5、安全教育
1、课程教学结构:
创建情景小组交流报告绩效师生评价
2、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系统
3、上课计划
每周1课时(两堂课安排在一起,给学生更多空间)
4、地点:
这个班的教室可以根据需要确定
1、会背诵国学的启蒙。
2、精选书目:中外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名人故事、爱的教育。每个班根据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书目,每学期至少看两本书。
3、每学期积累20多句名言,熟悉它们,讲两个以上的著名故事。
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制定校本计划(包括阅读目标、内容、措施、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写在教案的扉页上。
2、要求学生在阅读积累的扉页上写下自己的成长计划和阅读目标。
3、开展班级图书借阅活动。
4、检查学生阅读的累计书籍,随机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5、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读书随笔”活动。
6、召开“读书报告会”,检查读书实践活动。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十一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供给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资料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所以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所以,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团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构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所以,教学时尽量为学生供给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资料,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心理健康》(1——5年级);《养成教育》(三年级);《开眼看世界》(一、二年级);《综合实践》(3——5年级)。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处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上课情景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景。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资料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一样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简便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十二
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校本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橡皮泥制作课。通过捏橡皮泥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勇于探索实践的良好品质。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并学会主动交流、合作分享、实践创新。
3、学习和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动手中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充分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活动化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目标,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人、小组、班级活动方式,组织好校本课程的实施。
1、多种形式培养兴趣,生动活泼发掘潜能。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的科技含量,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结合学生特点适当补充一些科普新知识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时间以发挥创作空间。
3、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一个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对学生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而且积极的评价,激励新的创新火花的迸发。
5、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略)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十三
订目标,做计划,大量的行动起来。为了高效处理手头的工作,我们要开始花时间准备一些方案了。方案可以协调组内成员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您知道方案具体是写哪些内容呢?或许你需要"数学教学工作规划之二"这样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本学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认真研读教材,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异常是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经过相应的练习,帮忙学生构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资料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景,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忙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4、加强口算练习,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本事。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本事。
6、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资料,做到及时复习,及时考核,这样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景,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一天的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习惯。
9、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十四
学习校本教材101页古诗。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2、指导学生多篇诗句,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把诗文诵读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诵读兴趣和综合素养。
周次。
内容安排。
第一周。
教学《九九歌》。自学《采莲曲》。
第二周。
教学《绝句》(一)。自学《绝句》(二)。
第三周。
教学《忆江南》。自学《鸟鸣涧》。
第四周。
教学《出郊》。自学《芦花》。
第五周。
教学《咏华山》。自学《古朗月行》。
第六周。
教学《寻隐者不遇》。自学《遗爱寺》。
第七周。
教学《送员二使安西》。自学《鹿柴》。
第八周。
五一放假。
第九周。
教学《长干行》。自学《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第十周。
教学《古谣》。自学《蚕》。
第十一周。
教学《三字经》(一)。自学《三字经》(二)。
第十二周。
教学《三字经》(三)。自学《三字经》(四)。
第十三周。
教学《三峡谣》。自学《听弹琴》。
第十四周。
教学《赋得古原草送别》。自学《赋新月》。
第十五周。
教学《明日歌》。自学《相思》。
第十六周。
教学《送兄》。自学《山中送别》。
第十七周。
诵诗文擂台赛。
第十八周。
总结、评比。
教学评价。
通过组织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写、画古诗文等评价方式检查和了解学生对古诗文的掌握情况。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十五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他们能经过自学以及在必要的时候借助于工具书能自我学懂教材中的古诗,体会诗人蕴涵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证明他们已具备了相当的独立阅读本事和理解本事,他们的想象本事、思维本事、学习联系生活的本事都已比较强。经过了解,在他们的课内外学习中,我国灿烂的古典文化仅有“古诗”为他们所知、所学,而“宋词”,他们还从未曾听说过、接触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学生应具有充满活力、充满活力、充满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又应温文尔雅、有必须的内涵和文学的涵养。“宋词的阅读与欣赏”能够使学生尽情感受我国厚实的古文化底蕴,能够加强学生的文化积累和修养,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能够打通学生认知世界和文学艺术的联系,并训练他们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感悟力、敏捷的思维和开阔的思路等,充实学生的心灵。
自唐代以来,社会上流行一种新的音乐——燕乐,它节奏明快,曲调优美,热烈活泼。配合流行音乐的歌词也相应地发展起来,这就是长短句形式的词。词的发展经中、晚唐文人的试作和五代词人的努力,使这种新的文学样式在艺术上渐渐走向成熟。而到宋代便进入了繁荣兴盛的时期,艺术成就臻于高峰,因而同唐诗和元曲一样被列为代表一个时期的“时代文学”永远被人们珍视热爱。时代文学每每是一个艺术创新的过程,产生了瑰丽的艺术世界,出现了缤纷的艺术风格。宋词有婉约词,也有豪放词,但这两大风格类型又远远不足以包容宋词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宋词的五光十色,辉煌璀璨,构成了词体文学的范式,成为我国珍贵的文学遗产。
自宋代以来,每个时代的人们总是按照自我的审美观念去解读和欣赏宋词,去认识古典艺术世界之美,去发现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为那些善良、完美的情感而引起共鸣,为那些热情奔放的歌声而激发积极的精神。这些古典作品至今犹闪耀着艺术生命之光,令人惊叹和喜爱。因而,引领学生走近宋词,去感受宋词的无限魅力,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是一种美丽的学习。经过宋词的阅读与欣赏,学生必将体悟到一个不一样于以往的语文世界(文学世界),必将会被唤起空前的探求古文化的浓浓情趣,也必将收获以往的学习、生活经历所不曾带给他们的东西。
宋词的阅读与欣赏,能陪伴学生进入古典艺术美的境界,给人带来尽善尽美的期望,使人获得心灵的小憩,以新的活力与新的精神走向未来。
1、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学的了解。
2、学生能够了解宋词的由来和发展概况以及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了解宋代的词人和作品大略情景,明白20个以上杰出的词人和他们的代表作。
3、使学生对宋词产生仰慕之情,激发学生探求我国古典文化的愿望和兴趣。
4、学生能够明白宋词基本的风格类型,了解宋词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
5、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需求和精神需求,增加文学积累,提高文学修养。
6、学生能背诵40首以上优秀的作品(无论长短,题材提议广泛,风格趋向多样)。
7、经过宋词的阅读和欣赏,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本事。
8、学生能够在必须的情境中或者必须的场景中联想到相应的名句,实现积累基础上的适当运用。
1、教材资料的选编原则:从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景出发,选择思想资料健康的、情感蕴涵丰富的、能激发人积极向上的;艺术价值高,能给人以较高的艺术享受的;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优秀词作品。
2、编排的原则:
(1)以不一样词作者的作品为序;。
(2)以不一样题材、不一样风格的作品为序;。
(3)以时间为序。
3、课时的安排:
全部课程共10讲,一个学期完成,每周1讲(包含2课时)。
第一讲:宋词的由来、宋词的创作以及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阅读和欣赏晏殊的《浣溪沙》、《蝶恋花》两首名词,了解词人的概况,品评这两首宋词。
第二讲:阅读和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了解苏轼在我国古典文学——诗、词、
文等方面的杰出造诣,了解苏轼的词的风格,并经过品评《念奴娇赤壁怀古》直观感受豪放派词的意韵。介绍苏轼的另一些词作:《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第三讲:阅读和欣赏李清照的名篇《声声慢》、《如梦令》,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了解她。
的“易安体”的特点,感受李清照的词中蕴涵的独特真切的情感。介绍李清照的另一些词作,如《武陵春》等。
第四讲:阅读和欣赏辛弃疾的名作《摸鱼儿》、《魂奴儿》、《青玉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感受辛弃疾的词作的风格,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感知辛弃疾的另一些词作。
第五讲:阅读和欣赏欧阳修的《蝶恋花》、《生查子》两首词作,了解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以及其他的词作等。
第六讲:阅读和欣赏柳永的《蝶恋花》、《雨霖铃》、《八声甘州》三首代表性的词。
第七讲:阅读和欣赏范仲淹的《苏幕遮》、《渔家傲》,了解范仲淹的词风。
第八讲:阅读和欣赏秦观的《鹊桥仙》、《望海潮》两首名作,了解秦观的创作。
第九讲:阅读和欣赏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诉衷情》,了解陆游不仅仅在诗作上有杰出的创作,在词的创作上也为后人所敬仰。
第十讲:阅读和欣赏范成大的《眼儿媚》,了解范成大在宋词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第十一讲:阅读和欣赏文天祥的《酹lei江月和友驿中言别》和岳飞的《满江红》,感受词中透出的浩大气势。
4、开发教师及对象。
主讲教师:郎艳红。
授课对象:9年级学生。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真正的主体,学生拥有自我的选择权,决定自我的学习过程,课程目标的实现是由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完成的。
挑选好课程资料,并印好教材。
创设良好的阅读、欣赏氛围。
做好第一节课前的前测工作,了解学生的基本情景,了解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知晓情景和兴趣情景,以利于课程的顺利实施。
班级组成:30人(每班送5人)。
教学场地:东多媒体教室。
讲授式教学。
个别辅导。
评价原则:注重课程实施的过程和结果及目标的达成,注重学生的内在收获和体验。
评价标准:能背诵10首优秀的宋词,能说出10个著名的词作者和他们的作品;朗诵宋词准备充分,认真积极,朗诵过程中感情充沛,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受到内心的艺术熏陶和生活态度的积极影响。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十六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把国画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实施国画教学,有利于整合我校的资源优势,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我校的发展。
(一)总目标。
通过中国画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成就,认识中国画的形式和艺术特色,懂得如何分辨和运用墨色,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笔和用墨方法。掌握基本的绘画方法。通过临摹和写生能画出比较优秀的国画作品。能够鉴赏一部分优秀国画作品。
掌握中国画的分类及其工具特点,了解和掌握部分特殊工具的使用。懂得画面的构图处理和中国画的一般形式处理方式。能自如地表现所绘对象,创作出独特、优秀的美术作品。
(二)具体目标。
1、让学生懂得如何分辨和运用墨色。明白“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又如何在画面上运用。
2、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用笔和用墨方法。明白中锋、侧锋、逆锋等运笔方法和其产生的不同意趣效果以及在画面的运用。
3、掌握几种基本的传统花鸟画法。
4、了解墨色和宣纸可产生的一些特殊效果并学会使用。
5、贯穿写生练习。并能把写生的内容用国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第1课,国画工具的运用,国画握笔姿势的矫正和习惯培养。第2课,认识笔、墨、色彩。
墨:焦、浓、重、淡、清。
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
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第3课,学习简单蔬果花卉的绘画,如:白菜、茄子、葡萄、枇杷、荷花、水仙、牡丹花等。
第4课,学习简单昆虫的绘画,如:蝴蝶、蜻蜓、螳螂等。第5课,学习简单鸟类的绘画,如:喜鹊、苍鹭、珍珠鸡等。
第6课,欣赏优秀作品,结合优秀作品分析构图,并创作。
(一)课程实施。
先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明国画的特点,再让学生临摹进而创作,教给学生一些巧妙的绘画技巧,活动时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进行练习。
初段。
1、工具材料介绍。笔、墨、纸、砚以及颜料的性质特点。
2、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3、掌握正确的执笔、用笔和用墨方法。
4、利用墨与彩调配产生的变化与宣纸特性,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彩墨的乐趣。
5、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画国画时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国画表现能力,会画简单的瓜果、昆虫画。如:南瓜、山水、辣椒、樱桃、蜻蜓等。
中段。
1、继续教育学生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良好的坐姿。
2、认识笔、墨、色彩。
墨:焦、浓、重、淡、清。
笔:用笔的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提按顿挫等方法及以之造型的特点。
色彩:了解颜色名称,掌握简单的间色调配。
3、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墨色浓、淡、干、湿、焦的变化。
4、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欣赏近代中国画作品。
6、学会表现花卉、昆虫画的一些基本方法。
7、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自由组合配画。
8、学会收拾整理画面字画国画欣赏,并能落款命题等。
高段。
1、继续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中国国画,较熟练地运用中、侧、逆锋及掌握笔、墨的变化。
2、较好地掌握国画的一些技法字画,培养他们的国画表现能力。
3、欣赏古今中国画名家作品。
4、介绍一些国画的基本构图知识,并能给画面命题题款。
5、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简单的当今名家水墨花卉、山水、人物。
6、组合创作较大幅及完整的花卉、山水画。如:丝瓜、牵牛花、葡萄、葫芦、山水等。
7、学习树木、山水的绘画技法,创作体现秦巴山水和地方风土人情的作品。
8、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胆创作。
(二)课程评价。
1、通过学生的出勤情况给予评价。
2、通过学生的临摹情况给予评价。
3、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给予评价。
4、通过学生的创作能力给予评价。
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篇十七
为了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及素质教育,我校在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利用右安门地区的实际教育资源,开发了带有地区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以右安门地域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
同学们开始争论起来,有的同学说:年久失修,河岸坍塌,河床淤积,断面缩窄,排水不畅,造成河水现在这个样子。还有的同学说:很多人不注意环保,随便往河水里到废弃物,那天我就看见,邻居的阿姨往河里倒脏水。
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对,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北京市已经将这条河列为全市重点水利建设工程,但是光靠治理能行吗?同学们又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最后一致认为光靠治理不行,还有人们提高环保意识。有的同学们自愿做小宣传员告诉附近居民:保护环境要靠大家的努力,还凉水河一身“清白”。提倡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有的同学走上街头清除那一块块被称为城市“牛皮癣”的小广告。还有的同学收集废旧物品使它变废为宝,同学们用可乐瓶做的小花篮、烟灰缸、用废纸折的纸鹤等等很多工艺品。说到这儿有的同学还高兴的唱起了学生自编的歌曲《小蚂蚁聚一起》小蚂蚁碰碰触角传消息,大家环保意识强,右安门变化真是大,大家搬家来这里,来这里。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肯定要迈入下一个世纪的,他们很多都为全球日益变暖而脆弱。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40%。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要好好地保护环境.
转眼间,我们又进入了美丽的三月,这是植树造林,绿化国家的大好时机,为了创造良好的绿色家园,保护好生态环境,我建议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珍惜动物。开展植树护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