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范文(实用11篇)
教案是教师编写,用于指导教学活动的重要文件。教案的编写应当注重学习目标的设定,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下是一些经典教案的分享,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篇一
幼儿学习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即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爱玩弄一些球类玩具。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会滚动的的废旧物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 ,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3、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4、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 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 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篇二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篇三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篇四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1幼儿第一次尝试。
1、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2、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3、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4、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保龄球若干记录表皮球投影仪奖品抽奖箱。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篇五
幼儿接触过很多球体的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虽然熟悉,但不理解。因为球体是大班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立体图形,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图形相混淆。因此,我以“圆形”为“球体”的基石,首先让球体与圆形比较,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区分开来。再把球体和相似形比较,让幼儿更加清晰球体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球体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所以运用“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多媒体的力量,让幼儿体验发现球体的快乐。
通过“比较不同,初步感知―分类找家,深入了解―寻找球体,巩固认识“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活动流程,让幼儿逐步建立球体的概念。另外,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表述,也对幼儿了解球体的特征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1、感知球体的特征,尝试用语言来表达球体与其他几何形体的不同。
2、能找出生活中的球体,体验发现球体的快乐。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分析:
要了解球体,首先要感知球体的特征。通过圆形和球体的比较、球体和其他相似几何体的`比较,能够清楚地表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对建构球体的概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把“目标一”作为活动的重点。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球体,进一步促进了幼儿对球体的认识,也让幼儿体验到了发现球体的快乐。所以我把“目标二”定为活动的难点。
1、一次操作材料:圆形硬纸片和乒乓球各人手一份。
2、二次操作材料:球体(皮球、玻璃弹珠、球体积木、乒乓球等)、不是球体(熟的鹌鹑蛋、椭圆的积木、橄榄球等)若干。
3、生活中有球体存在的物体的幻灯片(配有球体效果图)。
分析:
数学活动重在操作,而操作最关键的是材料。本次材料投放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活化。本次活动的材料都是幼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容易获得,幼儿也很熟悉。
2、递进性。第二次比第一次的操作要难,要求也高。第三次幻灯片的运用又是在两次的基础上更进了一个层次。
3、趣味性。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基本是以玩具为主,深受幼儿的喜爱。特别是最后一个课件的运用。如当幼儿说“建筑物中有球体”的时候,在图片的球体上会出现一个球体的边框,新奇而且效果明显。
一、比较不同,初步感知。
1、教师出示圆片和乒乓球:这是什么?
(材料典型干扰少:圆片和乒乓球是最简单易取的材料,也是特征最明显的材料。特征明显,对幼儿干扰因素就少,感知就更清晰。)
2、交代任务:请小朋友去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找找他们之间的不同。
3、幼儿自由玩,教师观察。
(多种感官运用:运用看、摸、滚来区别两者的不同,即从多角度发现球体的特征,概念更清晰明了。)
4、集体交流、讨论:圆片和乒乓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5、教师小结:摸起来圆片扁扁的,乒乓球鼓鼓的;看起来圆片只有两面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滚起来圆片只有竖起来才能滚,乒乓球会朝任何方向滚动。
6、圆片是什么形状?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
7、教师提炼: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我们把它叫做球体。
(语言表达支持:教师要引导幼儿从“看、摸、滚”几方面来阐述,这样教师提炼时幼儿对球体的概念其实已经建立起来了。)
二、分类找家,深入了解。
1、介绍分类的标记
(材料的递进性:材料数量的增多,干扰的因素多,操作难度大。)
2、交代操作方法: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球体和不是球体的物品,请大家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操作要求的递进性:这个环节中提出了分类的要求,一是建立在“环节一”中幼儿对球体概念的感知,二是提升幼儿辩识的能力。)
3、交流、检验:
(1)你把什么东西送到了哪个家?为什么?(我把皮球送到了球体的家,因为皮球是球体。)
(2)检验:有没有分错的?为什么错了?
(表述的递进性:本环节的口语支持要求更高。幼儿要完整地表述“我什么东西送到了哪个家?为什么?”教师还可以追问:“为什么皮球是球体?”对深入了解球体很有帮助。)
4、教师小结:原来皮球、玻璃弹珠、积木、乒乓球都是球体,生活是球体的物品可真多。
三、寻找球体,巩固认识。
1、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是球体的物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交代游戏规则:教师一张张地放映图片,如果在图片中发现有球体的物体,马上举手回答。
3、将幼儿找到的类似球体的物品的图片全部展示,教师小结。
(当幼儿找对后,图片上出现的相应的球体效果图将会给幼儿莫大的惊喜,不仅体验到发现球体的快乐,也进一步激发继续寻找球体的乐趣。这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四、延伸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是球体物体,让我们一起再去找一找吧。(通过前面铺垫,幼儿对球体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对继续寻找球体产生浓厚的兴趣。)
优点:
1、 在活动中通过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动来让孩子们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另外也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 在玩一玩这一环节,孩子们的习惯也很好,在玩纸的时候,孩子们可以一个一个地传;玩橡皮泥的时候,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动中体现了孩子们的合作。
缺点:
1、 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控能力还有待加强。
2、 在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这一环节组织的不太好,有些乱。还有待改进。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篇六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篇七
幼儿学习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即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爱玩弄一些球类玩具。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会滚动的的废旧物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游戏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
时间:20xx年4月
班级:大班
教师:李永华
1、认识球体,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具:篮球、足球各1只,圆镜子一面,一圆硬币2-3枚,玻璃球2—3扣子2-3个,圆卡2-3张。
学具:幼儿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圆卡1个。)
一、以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叫《小孩小孩真爱玩》,在游戏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细观察物品,找出它们的不同,好吗?”
二、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
1、幼儿自由观察学具物品,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像圆形卡片一样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样的东西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
三、了解球体特征。
1、继续以游戏形式请幼儿自由操作。(“现在就请你们都来摸一摸、比一比、滚一滚这些东西,看你能发现什么?”)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东西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4、教师小结:扁圆形的东西只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而球状的东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所以我们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
5、师生共说儿歌,理解球体的特征。
“球体球体圆溜溜,那边看它都是圆,球体球体圆滚滚,哪边推它都能滚。
四、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
1、分类:将扁圆形物体与球体物体分类。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球体属于立体图形。
六、延伸活动
观察幼儿用书的图例,找一找哪个不是球体,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是球体。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篇八
1.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主要特征。
2.在活动中让大班幼儿自己说出、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3.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布置自选商场场景。(如:皮球、乒乓球、苹果等)。
2.人手一套小筐。
3.泥土、橡皮泥。
一、请幼儿进入自选商场选购商品,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到自选商场去选商品,你们高不高兴?在选商品的'时候有一个要求,请你们把凡是可以滚动的东西都放到自己的小筐里面。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1.找出能滚动的物体。
师:现在我来看看,你们选了些什么商品,这些所有会滚动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去试一试、滚一滚、想一想。
2.请幼儿在玩中观察、比较这些能滚动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上前玩一玩、讲一讲,并指出哪些能向不同方向滚动。
三、幼儿第二次尝试。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
师:(出示皮球与纸片)请幼儿试着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皮球、乒乓球都是球体。
四、巩固对球体的认识。
1.请幼儿在周围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师:小朋友已经知道了什么叫球体,现在就请你到边上去把与球体相似的东西找出来。
2.让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
五、结束活动。
在复习巩固对球体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做出与球体相似的物品。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以玩游戏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认识了球体,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同时激发了孩子们喜欢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篇九
幼儿接触过很多球体的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虽然熟悉,但不理解。因为球体是大班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立体图形,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图形相混淆。因此,我以“圆形”为“球体”的基石,首先让球体与圆形比较,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区分开来。再把球体和相似形比较,让幼儿更加清晰球体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球体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所以运用“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多媒体的力量,让幼儿体验发现球体的快乐。
通过“比较不同,初步感知—分类找家,深入了解—寻找球体,巩固认识“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活动流程,让幼儿逐步建立球体的概念。另外,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表述,也对幼儿了解球体的特征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1、感知球体的特征,尝试用语言来表达球体与其他几何形体的不同。
2、能找出生活中的球体,体验发现球体的快乐。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分析:
要了解球体,首先要感知球体的特征。通过圆形和球体的比较、球体和其他相似几何体的比较,能够清楚地表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对建构球体的概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把“目标一”作为活动的重点。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球体,进一步促进了幼儿对球体的认识,也让幼儿体验到了发现球体的快乐。所以我把“目标二”定为活动的难点。
1、一次操作材料:圆形硬纸片和乒乓球各人手一份。
2、二次操作材料:球体(皮球、玻璃弹珠、球体积木、乒乓球等)、不是球体(熟的鹌鹑蛋、椭圆的积木、橄榄球等)若干。
3、生活中有球体存在的物体的幻灯片(配有球体效果图)。
分析:
数学活动重在操作,而操作最关键的是材料。本次材料投放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活化。本次活动的材料都是幼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容易获得,幼儿也很熟悉。
2、递进性。第二次比第一次的操作要难,要求也高。第三次幻灯片的运用又是在两次的基础上更进了一个层次。
3、趣味性。活动中投放的材料基本是以玩具为主,深受幼儿的喜爱。特别是最后一个课件的运用。如当幼儿说“建筑物中有球体”的时候,在图片的球体上会出现一个球体的`边框,新奇而且效果明显。
一、比较不同,初步感知。
1、教师出示圆片和乒乓球:这是什么?
(材料典型干扰少:圆片和乒乓球是最简单易取的材料,也是特征最明显的材料。特征明显,对幼儿干扰因素就少,感知就更清晰。)。
2、交代任务:请小朋友去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找找他们之间的不同。
3、幼儿自由玩,教师观察。
(多种感官运用:运用看、摸、滚来区别两者的不同,即从多角度发现球体的特征,概念更清晰明了。)。
4、集体交流、讨论:圆片和乒乓球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5、教师小结:摸起来圆片扁扁的,乒乓球鼓鼓的;看起来圆片只有两面是圆形的,而乒乓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滚起来圆片只有竖起来才能滚,乒乓球会朝任何方向滚动。
6、圆片是什么形状?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
7、教师提炼:像乒乓球这样会朝任何方向滚动,摸起来鼓鼓的,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圆形的形状我们把它叫做球体。
(语言表达支持:教师要引导幼儿从“看、摸、滚”几方面来阐述,这样教师提炼时幼儿对球体的概念其实已经建立起来了。)。
二、分类找家,深入了解。
1、介绍分类的标记。
(材料的递进性:材料数量的增多,干扰的因素多,操作难度大。)。
2、交代操作方法: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球体和不是球体的物品,请大家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操作要求的递进性:这个环节中提出了分类的要求,一是建立在“环节一”中幼儿对球体概念的感知,二是提升幼儿辩识的能力。)。
3、交流、检验:
(1)你把什么东西送到了哪个家?为什么?(我把皮球送到了球体的家,因为皮球是球体。)。
(2)检验:有没有分错的?为什么错了?
(表述的递进性:本环节的口语支持要求更高。幼儿要完整地表述“我什么东西送到了哪个家?为什么?”教师还可以追问:“为什么皮球是球体?”对深入了解球体很有帮助。)。
4、教师小结:原来皮球、玻璃弹珠、积木、乒乓球都是球体,生活是球体的物品可真多。
三、寻找球体,巩固认识。
1、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是球体的物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交代游戏规则:教师一张张地放映图片,如果在图片中发现有球体的物体,马上举手回答。
3、将幼儿找到的类似球体的物品的图片全部展示,教师小结。
(当幼儿找对后,图片上出现的相应的球体效果图将会给幼儿莫大的惊喜,不仅体验到发现球体的快乐,也进一步激发继续寻找球体的乐趣。这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四、延伸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是球体物体,让我们一起再去找一找吧。(通过前面铺垫,幼儿对球体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对继续寻找球体产生浓厚的兴趣。)。
优点:
1、在活动中通过玩一玩及一些操作活动来让孩子们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另外也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在玩一玩这一环节,孩子们的习惯也很好,在玩纸的时候,孩子们可以一个一个地传;玩橡皮泥的时候,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再有操作活动中体现了孩子们的合作。
缺点:
1、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控能力还有待加强。
2、在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这一环节组织的不太好,有些乱。还有待改进。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篇十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
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篮子、胶泥、表格40份。
(一)导入活动
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
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6、请幼儿想一想,并说出生活中的球体。
活动结束
请幼儿用橡皮泥给圆形娃娃做一份是球体的礼物。
活动延伸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表格。
《指南》之科学领域中强调“在尊重儿童认知发展的前提下开展数学教育”,对孩子而言行动和经验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本次数学活动是通过孩子的操作,让孩子逐步理解扁圆形和球体的不同,从而认识球体;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分类、讲讲生活中的事物,扩展了孩子的思维;最后,通过寻找不同类使活动进入高潮。在整个活动中,我尊重每位幼儿的人格,让孩子和我处于平等的地位,让他们尽可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尽管我的语言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绪。每个活动总有不足之处,在孩子滚动小球时,有的滚到了地上,于是孩子们高兴地满地跑,现场一时比较骚乱,最后虽然安静下来但显然孩子们还不尽兴,所以我设想,如果能将这节课改成室外课,让孩子们玩各种球类物及扁圆的物体,如体育球类,轮胎,油桶,滚环及各种圆柱体物体,或类似球体的东西,孩子充分的感受之后,积累的经验会更加扎实有效,只不过这样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控制活动的应对能力和张力,值得尝试尝试。
认识球体大班数学教案篇十一
认识球体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球体的特征。活动准备:圆圆世界(内有圆圆的会滚动的物体)白纸 篮子 胶泥 表格40份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老师带领幼儿复习圆的特征,并请幼儿进入圆圆世界。
(二)展开活动1幼儿第一次尝试。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比较所拿物品特征,逐步归纳,提炼球体特征,并用记录的方法展现球体特征。
3教师小结球体特征。
4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再次选择所拿物品。
5教师指导幼儿再次感知球体特征,并帮助个别幼儿分析所选物品是否球体。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