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劳模事迹材料(汇总15篇)
总结是前进的动力,也是成功的秘诀。总结可以采用概括和归纳的方式表达。感恩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感激身边的一切。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一
周敏1965年4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金陵石化炼油运行三部副主任,南京市劳模、中石化劳模、20中央企业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模。
熟悉周敏的人都知道,周敏今天的成绩,是实实在在从基层“干”出来的。
1985年参加工作的周敏,在1994年刚当班长那会儿,就是靠的一股干劲,很快就“冒了尖”:具体工作带头干,苦活累活抢着干,不管份内份外之事全都干。他在干的过程中总结出许多实用的工作方法,他提出的“四看”工作法,即“进班时看脸色、工作时看情绪、吃饭时看胃口、说话时看神态”,可以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很快在全公司班组中推广。在他的倡导下,班组修改了民管会章程,做到职工过生日必访,家庭有纠纷必访,职工有伤病必访,真心诚意地关心、爱护班组的每个成员。一个以前与先进无缘的班组走进了“优胜杯”单位的行列,连续6年被评为公司先进班组,4次被评为公司标杆班组。他本人也因为成绩显著,于出任公司管理体制调整后的班组长联谊会的首任会长。他所管理的班组,20和年又分别被省总工会授予“江苏省文明班组”和“创新示范岗”荣誉称号。
周敏走上原加氢裂化车间党支部副书记兼工会主席的岗位在此期间党的先进性教育在公司开展装置检修任务照样繁重他继续发扬当班长期间的优良作风不怕苦不怕累白天忙于先进性教育的日常开展工作以及车间的日常生产管理晚上同车间职工一起装填催化剂。在旁人看来他们的“周书记”一点都不像领导仍然是他们的老大哥老班长。他结合自己数年来在基层积累的工作经验、管理心得协助行政出谋划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该车间团支部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和“南京市优秀团支部”车间工会也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而他本人也因为工作特别突出于20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周敏被调至公司原综合利用车间担任主任。当时的综合利用车间是刚从非上市部分划入上市的分公司管理情况比较复杂。在很多人看来是个是非之地甚至有人劝他换个单位任职。然而周敏觉得把一个相对落后的队伍带成先进这不仅是对企业负责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而且只有这样挑战性的工作才有工作的快乐。于是他很快投入了角色。一上任他就先给职工鼓劲打气同时从抓职工培训开始从细化管理制度入手强化考核加大对职工思想工作的教育使车间职工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工作干劲越来越足。不到两年车间的各项工作发生明显变化在分公司组织的季度岗检中多次受到肯定和表扬。在生产、现场管理水平等方面也因成绩突出多次得到了公司相关部门的认可和好评。车间碱渣库存总量从当初的3000多吨到仅生产7个月就将上游装置全年产生的碱渣处理完毕为确保上游装置满负荷生产最大限度的创造效益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4月,公司成立炼油三部,周敏担任该部副主任,主管三工区(原综合利用车间和新建乳化沥青装置)全面工作。当年年底,三工区乳化沥青装置肩负着为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生产乳化沥青的重任。乳化沥青的生产在中石化系统也是头一遭,总公司和分公司都对它的生产极为重视。为此,周敏在该装置建设的过程中,提前介入,带领各工程技术人员,跑工地、跟施工,提前掌握工艺流程和设备性能,为日后的生产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同时会同研发单位加强生产人员的培训,要求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大家刻苦学习,不仅熟练掌握了生产的关键技术,而且发现并整改多项设计缺陷和设备故障,为乳化沥青生产的保质、保量、保安全、保效益打下良好基础。
新的工作岗位总是能给周敏带来新的激情和新的收获。对于他来说,从事乳化沥青生产管理,他又“赚”了,他又掌握了一门新的技艺。这对于一名复合技能型的干部那可是宝贵的财富。尝到甜头的周敏,总是乐于在现场的每一个角落,观测比较,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
「劳模感言」一个人一生能奋斗的时间并不长,一直奋斗,且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出色成绩的人也不多,而我就愿意做一个这样的人。以干为基础,从小处干起,努力做到“干好人生平凡事,奉献青春在基层”。
把群众放在心上。
——“全国劳动模范”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田表村党支部书记羊风极先进事迹。
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理想应该怎样实现?全国劳动模范——打安镇田表村党支部书记羊风极同志,用他29年的党龄为群众办事,带群众致富,脚踏实地,无私奉献,连声称赞的群众呼声、连年出栏的乐华土鸡、连届当选的全数高票,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回答。
憨厚的微笑,就能让你对他充满信任;朴实的话语,就能让你感受到他的真诚。羊风极,为了一个理想,干了的田表村党支部书记。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为民办事、带民致富之中,把群众放在心上,是他干事创业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成功的秘诀。
“村民选我当村官,我当村官为村民”
羊风极当选上了田表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当时的田表村比较落后人均收入仅500多元。改变贫困面貌是村民的共同心愿。“党员和群众信任我我就要带领村民致富就要为他们造福。”作为最先尝到了橡胶带来的甜头的羊风极认为目前橡胶产业发展正当时便带领支部班子成员走村串户号召村民腾出土地大量种植橡胶并邀请热科院专家前来为村民培训橡胶管理和割胶技术。在他的广泛宣传和示范带动下田表村人吃下了“定心丸”跟着他种植橡胶。如今田表村人都尝到了橡胶带来的经济甜头全村橡胶总数达到18万株亩数达到5100亩橡胶收入达715万元人均收入达6500元/年。
正当群众满足于橡胶带来的经济甜头时,羊风极意识到单一的橡胶产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旦价格下跌,村民追求小康生活的步伐就会大大放缓。因此,他又开始寻找调整产业结构的新路子。20,经过考察,羊风极与乐华村回乡创业的黄金芳一起利用橡胶林下空闲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起初,由于掌握的技术及资金有限,规模并不大,效益也一般。全年出栏7000只,收益仅达到2万元。
面对困境,羊风极没有放弃。20,结合我县正开展的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活动,羊风极和黄金芳两人一边积极与镇里的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林下种养殖技术;一边通过观看远程教育系统学习和钻研有关鸡病、鸡害的防治方法和养殖技术。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乐华的土鸡规模日益扩大,市场效益非常好,林下养殖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凸显。
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在林下养鸡渐成规模之际,羊风极尝试以建立林下养殖合作社为试点来覆盖全村养殖业的发展,组建了养鸡、养猪等5个专业合作社,吸引周边村民加入林下养殖发展经济的队伍,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如今的田表村,一改以前单一的水稻种植,家家户户田里有水稻、地里有橡胶、林里有土鸡、院里有家猪,不仅产业结构丰富,人均收入也在逐年增长。而带领村民组建合作社的羊风极,在看到群众收获效益后主动退出,将名额让给了其他贫困农户。
“村里有了领头雁,天翻地覆换新颜”
“田表村以前没有办公场所,晴天开会就在大榕树底下,雨天开会就挤在书记家。”田表村党支部副书记黄有川与羊风极共事近,说起田表村的`过去,他感概地说,“田表村党支部有了羊风极书记这只领头雁,村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看得见的改变,从村级活动场所开始。“村级活动场所是我们党员的一个‘家’,自己的家业自己创、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为了改善办公条件,羊风极想方设法筹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资金,他从家里拿出了1万元积蓄,用自己的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用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当时家人极力反对,妻子因此还和他争吵过几次。“因为我是村党支部书记,大家都在看着我,我带头了大家才会跟着干。”他耐心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了党员群众,党员群众行动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村民自筹资金14多万元、建设面积100多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建成了,村里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有了学习、议事和活动场所,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更强了。
全县组织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升级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投入3000多万元分批分次对全县82个村(社区)活动场所进行改造升级。羊风极积极东奔西跑争取项目落地田表村。底一栋3层楼高、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集办公、文化、休闲、娱乐、学习为一体的多功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已经落成使用还配套建设了灯光球场。新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了村里最热闹、最有人气的地方。每天晚上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聚集到这里打球、锻炼、下棋、看书非常热闹。
看得见的改变,从农民的居住环境开始。为了村民能住上舒适的房子,羊风极抓住全县建设“美丽乡村”的机遇,积极为田表村争取“美丽乡村”的建设名额,同时,他又考虑到村民们手头资金有限,多方寻找建设成本最低又负责任的承包商来建设田表村的“美丽乡村”。在田表村“美丽乡村”建设期间,村民因土地少,遇到贷款难和贷款金额少等问题,羊风极又多方积极与白沙银行行长沟通。最终,白沙银行答应为田表村民放宽贷款条件,并且提高了贷款金额,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头号难题。如今,田表村村民大部分都住进了新建的房子里,村里的面貌也从矮小的瓦房变成了两层的小洋楼,泥泞的泥土路也变成了坚硬的水泥路。
就是凭着羊风极一股真心为群众办实事的劲,田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快速推进。如今的田表村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净化、环境优化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只有干部真带头,群众才会真满意”
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羊风极一干就是17年。这17年里,田表村综治、计生等工作都走在镇的前列。田表村党支部也多次荣获镇、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县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综治、计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这与羊风极书记这个好“班长”不无关系。他讲原则也讲风格,严以律人也严以律己。在带好班子的同时,他经常利用农闲、业务时间组织党员学习,沟通思想和工作。他要求党员开展工作要带好头,利益面前要让一让。“时刻想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温暖。”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夏日炎炎,总能在地里田间看到他帮别人收甘蔗、割稻谷的背影;夜雨如注,他为疏散出危房的农户送去棉被和热汤;寒冷冬季,他从村头走到村尾为老党员、困难农户送去过年的慰问。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群众路线,在他的示范引领下,田表村的党员干部纷纷向他看齐。20“威马逊”超强台风来袭,羊风极率领党员干部连夜转移群众100多人,及时把村民被刮倒的橡胶扶正,却顾不上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等台风过后仔细盘点损失,全村被刮倒橡胶1000多株,其中党员干部的橡胶被刮倒的比普通农户的多。今年以来遭遇持续干旱,田表村93名党员全体动手清理水利,仅用1天半时间,将长约3公里的灌溉渠碎石泥沙清理完毕。为解决村民农田灌溉抽水难题,村两委干部临时架设用电线路,从村党支部拉电线抽水灌溉农田。自发组成“党员服务队”,帮助家里中青年劳动力在外打工的农户灌溉农田。在惠农资金、物资分配、低保指标等面前,党员干部主动让给群众。村民都深有同感地说:“我们村的党员就是不一样”。
“只有干部真带头,群众才会真满意”,羊风极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稳定,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9月田表村换届选举的时候,全体党员一致推选羊风极为党支部书记,绝大多数村民继续将信任票投给他,他连续第五次连任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用群众的话说,“羊风极书记干事实在,公道正派,他心里装着我们,为了我们整天东奔西跑,是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天道酬勤,羊风极的亲民爱民、辛勤劳动,不仅换来田表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他的无私奉献也收获了20“全国劳动模范”的沉甸荣誉。其事迹被海南日报、南海网等多家媒体争先报道。他表示,会将荣誉转化为动力和责任,用新时代的劳模精神,为党、为民尽全力,发热量。
从羊风极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劳善良的农民本色,看到了一个农村基层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宽广胸襟,更看到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朴实情怀。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二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6月28日凌晨1时31分在山西长治逝世,享年91岁。
申纪兰同志1929年12月生于山西省平顺县龙溪镇杨威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5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平顺县西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西沟金星经济合作社社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平顺县委副书记,山西省妇联主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51年12月,西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申纪兰同志被选为副社长。她发动西沟妇女参加农业生产,争取实行了男女同工同酬,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1953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李顺达农林畜牧生产合作社妇女争取同工同酬的经过》,申纪兰的事迹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男女同工同酬作为重要的政治命题得到广泛关注,并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男女同工同酬正式写入宪法。
1953年4月,申纪兰同志当选全国妇联第二届执委会委员,参加了中国妇女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53年6月,作为中国妇女代表团成员,赴丹麦参加了争取妇女权利及世界和平世界妇女大会。1958年12月,赴北京参加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是中国妇女第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二、第三届全国妇联执委会委员。
1954年,申纪兰同志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25岁第一次当选至今,她是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1971年,申纪兰同志任平顺县委副书记、晋东南地区妇联委员。1973年至1983年,任山西省妇联主任。1984年至,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几十年来,她始终坚持“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坐专车、不要住房、不脱离农村”。
改革开放后,申纪兰同志与时俱进,带领山区群众勇闯市场经济,探索农村改革发展新路,农林牧副一起抓,治山治沟、兴企办厂,为老区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党的十八大以来,申纪兰同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群众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创办扶贫工厂,着力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努力把西沟建设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1954年,申纪兰同志被评为山西省农业劳动模范。1956年,被农业部评为农业增产模范。1979年、1989年、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被长治市委授予太行英雄称号。1993年、山西省委发起了向申纪兰同志学习的号召。,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被中宣部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20,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被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9月,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月,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各级人大代表中开展“向申纪兰学习,做人民好代表”活动。
申纪兰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扎根群众,服务群众,忠实践行党的优良作风,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年5月25日,习近平同志到平顺西沟考察调研时指出:“西沟60多年的发展,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缩影,特别是李顺达、申纪兰的劳模精神,需要好好总结和发扬。”“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纪兰精神代代相传。太行精神和纪兰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要深入挖掘,大力弘扬,让它在新的历史时期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亲自向申纪兰同志颁授“共和国勋章”。
申纪兰同志生病、住院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栗战书、王沪宁、丁薛祥、王晨、张春贤、沈跃跃等前往医院看望或以其他方式表示慰问。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省长林武等省领导多次前往家中、医院进行探视、问候。
申纪兰同志的一生,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见证了共和国民主法治进步的历史进程,见证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沧桑巨变。她以一名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把对党忠诚、为民造福作为毕生追求,作出了巨大贡献,树起了不朽丰碑。
申纪兰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一生践行了“听党话跟党走”的铮铮誓言。她一生坚定地追随党,追随共产主义,不论时代形势如何变化,始终坚信“按照党的要求干,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她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处处以身作则,事事为了人民,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坚定意志。
申纪兰同志艰苦奋斗、朴实无华,用一生坚守了“身不离劳动,心不离西沟”的劳模本色。她总说:“劳模,劳模,不劳动叫啥劳模。”几十年来,她始终坚信劳动最光荣、奋斗才幸福。不论职位如何变化,她始终保持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劳动的传统,坚持住在西沟,坚持参加劳动,团结带领西沟人民战太行、绿太行、富太行、美太行,以实际行动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了劳动模范的光辉形象。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平顺县先后涌现出了100多位省部级劳模。
申纪兰同志忠诚履职、心系群众,用一生履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60多年来,她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人民的声音带到中央去,把党的声音带回基层来。仅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就先后提交议案建议480多条,躬身践行了“人民代表就要代表人民利益,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的诺言。
申纪兰同志的一生,是听党话、跟党走的一生,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是情系群众、为民服务的一生。她的逝世让太行垂首、漳水含悲。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申纪兰同志的坚定信念、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太行精神、纪兰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奋斗。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三
随着五一国际劳动节脚步的临近,劳模的评选活动也接近尾声,而劳模事迹材料是评选优秀劳模的必备资料,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劳模事迹材料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不待扬鞭自奋蹄。
——许兴龙同志主要事迹介绍。
许兴龙同志1975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98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分配到经济不发达的常山,在常山一中默默工作了20多年。根据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讨价还价。相继担任过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务主任、副校长、副书记等职务。兼任衢州市中学数学研究会副会长、衢州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常山县数理化协会会长、常山县教育学会数学分会副会长、常山县科技协会委员,常山县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20××年6月调任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担任党支部书记。在涉及普通教育的各层次岗位上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许兴龙同志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总结出一整套数学教学、数学竞赛和指导高考复习的成功经验。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他所任教的班级参加省会考、全国高考,其学科成绩的优秀率、及格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二人获省三等奖,多人次获衢州市赛区一、二、三等奖。在优质搞好数学课教学的同时,他广泛从事教材教法、解题技巧、复习指导等方面的研究,多篇论文在市、县学会上交流,其中有1篇论文获衢州市一等奖、2篇获二等奖,多篇获优秀奖。他致力于教学创新,探索数学课教学的最佳途径,勇于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大胆推行开放型教学,使教育效果、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主编的《初中代数解题方法与同步测试》、参与编写的《中学数学单元知识和能力自测》等书均由贵州出版社出版发行,参与编写的《高中会考题型分析与研究》一书由华东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一文在浙江师范大学《中学教研》杂志上发表。
许兴龙同志如醉如痴地爱他的事业、爱他的学生,把全部心血都抛洒在教书育人上,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以火热的激情感召学生,以真挚的爱心滋润学生,深入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出各类合格人才。在形成良好班集体,培养优秀学生班干部、转化后进生等方面都总结积累出丰富的经验,并多次在市、县介绍,得以普遍推广。当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他不但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给学生以帮助,还组织学生互助给以解决,许多接受过他捐助和关怀的学生在来信中说:“许老师您比父母还亲,我将永远怀念您”。
许兴龙同志是一个乐于工作、不知疲倦的人。他经常为全市、全县数学教师讲学、辅导,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多次参与衢州市数学学会组织的《高三数学复习与测试》教材编写工作,负责研究的课题《中学生数学科研意识的培养研究》获衢州市三等奖。目前,他正在负责市级立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和参与省级重点立项课题《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工作,并获得阶段性成果,对提高常山县和衢州市数学课教学质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许兴龙同志在担任常山一中教务主任、副校长、副书记期间,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配合校长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并完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相继出台了10多个管理制度和评比条例,使学校的教学工作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大幅度提高和顺利通过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验收立下汗马功劳,学校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集体。他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指导工作,使青年教师很快适应教学,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组织开展实验教学,学生小发明、小创作等科技活动和其他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辅导学生参加省小发明比赛有三项获省三等奖,学校已连续15年荣获县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许兴龙同志因工作需要,调任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工作后,他深知全面提高常山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和难度。积极主张确立教学中心意识、教学质量意识、教学效益意识和教学改革意识。把教研工作定位在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按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为师生服务三个层面,紧紧围绕教法、学法、考法进行改革探索。在工作中坚持调查研究,做求真务实的楷模。每学期直接调研和进行教学视导的学校都在20所以上,听课不少于60节。此外,还经常与外地教研部门和学校加强联系,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如到义乌新课改实验区学习培训时,曾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到义乌稠州中学考察调研,从早上五点半学生起床,到晚上九点三十分熄灯,每个环节都细心观察,不肯放过,回来后在多次会议上进行汇报,引起领导的重视,为加强常山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借鉴经验。目前又承担着常山县高中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分析、常山县职业技术教育情况调研和常山县初中毕业生外流情况调研分析等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许兴龙同志情系常山,扎根常山。常山县属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与义乌老家相比,差距很大,当初与他一同来常山的近30多位老乡都陆续离开常山,到杭州、义乌等发达地区工作,他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多次为他在发达地区找到工作条件优越、经济收入丰厚的单位,但他并不为此所动摇,带着他对常山教育事业的热爱,带着对常山人民的深厚感情,毅然把根紧紧扎在常山的土地上。从教近30年,没有搞过有偿家教,没有从事过第二职业,20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因私事请假,既使结婚也放在周末举行,不请婚假。脚受伤,打着石膏达半个月,拄着拐杖照常坚持上班。
许兴龙同志的工作受到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深得家长、学生的信任。被评为常山县首批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多次被评为常山县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获常山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评为衢州市新时期好形象教师,两次评为浙江省教育系统单项先进工作者,被衢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衢州市劳动模范,被浙江省人民教育基金会授予浙江省第十五届“春蚕奖”。目前,被省总工会推荐参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评选。
不待扬鞭自奋蹄。他常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自勉,自强不息,勇于开拓,为实现常山教育的美好明天而不断追求。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四
本文目录。
许兴龙同志1975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98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分配到经济不发达的常山,在常山一中默默工作了20多年。根据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讨价还价。相继担任过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务主任、副校长、副书记等职务。兼任衢州市中学数学研究会副会长、衢州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常山县数理化协会会长、常山县教育学会数学分会副会长、常山县科技协会委员,常山县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xx年6月调任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担任党支部书记。在涉及普通教育的各层次岗位上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许兴龙同志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总结出一整套数学教学、数学竞赛和指导高考复习的成功经验。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他所任教的班级参加省会考、全国高考,其学科成绩的优秀率、及格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二人获省三等奖,多人次获衢州市赛区一、二、三等奖。在优质搞好数学课教学的同时,他广泛从事教材教法、解题技巧、复习指导等方面的研究,多篇论文在市、县学会上交流,其中有1篇论文获衢州市一等奖、2篇获二等奖,多篇获优秀奖。他致力于教学创新,探索数学课教学的最佳途径,勇于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大胆推行开放型教学,使教育效果、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主编的《初中代数解题方法与同步测试》、参与编写的《中学数学单元知识和能力自测》等书均由贵州出版社出版发行,参与编写的《高中会考题型分析与研究》一书由华东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一文在浙江师范大学《中学教研》杂志上发表。
许兴龙同志如醉如痴地爱他的事业、爱他的学生,把全部心血都抛洒在教书育人上,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以火热的激情感召学生,以真挚的爱心滋润学生,深入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出各类合格人才。在形成良好班集体,培养优秀学生班干部、转化后进生等方面都总结积累出丰富的经验,并多次在市、县介绍,得以普遍推广。当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他不但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给学生以帮助,还组织学生互助给以解决,许多接受过他捐助和关怀的学生在来信中说:“许老师您比父母还亲,我将永远怀念您”。
许兴龙同志是一个乐于工作、不知疲倦的人。他经常为全市、全县数学教师讲学、辅导,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多次参与衢州市数学学会组织的《高三数学复习与测试》教材编写工作,负责研究的课题《中学生数学科研意识的培养研究》获衢州市三等奖。目前,他正在负责市级立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和参与省级重点立项课题《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工作,并获得阶段性成果,对提高常山县和衢州市数学课教学质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许兴龙同志在担任常山一中教务主任、副校长、副书记期间,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配合校长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并完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相继出台了10多个管理制度和评比条例,使学校的教学工作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大幅度提高和顺利通过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验收立下汗马功劳,学校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集体。他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指导工作,使青年教师很快适应教学,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组织开展实验教学,学生小发明、小创作等科技活动和其他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辅导学生参加省小发明比赛有三项获省三等奖,学校已连续xx年荣获县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许兴龙同志因工作需要,调任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工作后,他深知全面提高常山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和难度。积极主张确立教学中心意识、教学质量意识、教学效益意识和教学改革意识。把教研工作定位在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按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为师生服务三个层面,紧紧围绕教法、学法、考法进行改革探索。在工作中坚持调查研究,做求真务实的楷模。每学期直接调研和进行教学视导的学校都在20所以上,听课不少于60节。此外,还经常与外地教研部门和学校加强联系,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如到义乌新课改实验区学习培训时,曾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到义乌稠州中学考察调研,从早上五点半学生起床,到晚上九点三十分熄灯,每个环节都细心观察,不肯放过,回来后在多次会议上进行汇报,引起领导的重视,为加强常山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借鉴经验。目前又承担着常山县高中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分析、常山县职业技术教育情况调研和常山县初中毕业生外流情况调研分析等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许兴龙同志情系常山,扎根常山。常山县属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与义乌老家相比,差距很大,当初与他一同来常山的近30多位老乡都陆续离开常山,到杭州、义乌等发达地区工作,他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多次为他在发达地区找到工作条件优越、经济收入丰厚的单位,但他并不为此所动摇,带着他对常山教育事业的热爱,带着对常山人民的深厚感情,毅然把根紧紧扎在常山的土地上。从教近30年,没有搞过有偿家教,没有从事过第二职业,20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因私事请假,既使结婚也放在周末举行,不请婚假。脚受伤,打着石膏达半个月,拄着拐杖照常坚持上班。
许兴龙同志的工作受到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深得家长、学生的信任。被评为常山县首批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多次被评为常山县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获常山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评为衢州市新时期好形象教师,两次评为浙江省教育系统单项先进工作者,被衢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衢州市劳动模范,被浙江省人民教育基金会授予浙江省第xx届“春蚕奖”。目前,被省总工会推荐参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评选。
不待扬鞭自奋蹄。他常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自勉,自强不息,勇于开拓,为实现常山教育的美好明天而不断追求。
返回目录。
不待扬鞭自奋蹄。
——许兴龙同志主要事迹介绍。
许兴龙同志1975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98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分配到经济不发达的常山,在常山一中默默工作了20多年。根据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讨价还价。相继担任过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务主任、副校长、副书记等职务。兼任衢州市中学数学研究会副会长、衢州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常山县数理化协会会长、常山县教育学会数学分会副会长、常山县科技协会委员,常山县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6月调任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担任党支部书记。在涉及普通教育的各层次岗位上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许兴龙同志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总结出一整套数学教学、数学竞赛和指导高考复习的成功经验。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他所任教的班级参加省会考、全国高考,其学科成绩的优秀率、及格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二人获省三等奖,多人次获衢州市赛区一、二、三等奖。在优质搞好数学课教学的同时,他广泛从事教材教法、解题技巧、复习指导等方面的研究,多篇论文在市、县学会上交流,其中有1篇论文获衢州市一等奖、2篇获二等奖,多篇获优秀奖。他致力于教学创新,探索数学课教学的最佳途径,勇于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大胆推行开放型教学,使教育效果、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主编的《初中代数解题方法与同步测试》、参与编写的《中学数学单元知识和能力自测》等书均由贵州出版社出版发行,参与编写的《高中会考题型分析与研究》一书由华东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一文在浙江师范大学《中学教研》杂志上发表。
许兴龙同志如醉如痴地爱他的事业、爱他的学生,把全部心血都抛洒在教书育人上,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以火热的激情感召学生,以真挚的爱心滋润学生,深入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出各类合格人才。在形成良好班集体,培养优秀学生班干部、转化后进生等方面都总结积累出丰富的经验,并多次在市、县介绍,得以普遍推广。当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他不但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给学生以帮助,还组织学生互助给以解决,许多接受过他捐助和关怀的学生在来信中说:“许老师您比父母还亲,我将永远怀念您”。
许兴龙同志是一个乐于工作、不知疲倦的人。他经常为全市、全县数学教师讲学、辅导,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多次参与衢州市数学学会组织的《高三数学复习与测试》教材编写工作,负责研究的课题《中学生数学科研意识的培养研究》获衢州市三等奖。目前,他正在负责市级立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和参与省级重点立项课题《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工作,并获得阶段性成果,对提高常山县和衢州市数学课教学质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许兴龙同志在担任常山一中教务主任、副校长、副书记期间,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配合校长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并完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相继出台了10多个管理制度和评比条例,使学校的教学工作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大幅度提高和顺利通过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验收立下汗马功劳,学校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集体。他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指导工作,使青年教师很快适应教学,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组织开展实验教学,学生小发明、小创作等科技活动和其他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辅导学生参加省小发明比赛有三项获省三等奖,学校已连续15年荣获县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许兴龙同志因工作需要,调任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工作后,他深知全面提高常山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和难度。积极主张确立教学中心意识、教学质量意识、教学效益意识和教学改革意识。把教研工作定位在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按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为师生服务三个层面,紧紧围绕教法、学法、考法进行改革探索。在工作中坚持调查研究,做求真务实的楷模。每学期直接调研和进行教学视导的学校都在20所以上,听课不少于60节。此外,还经常与外地教研部门和学校加强联系,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如到义乌新课改实验区学习培训时,曾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到义乌稠州中学考察调研,从早上五点半学生起床,到晚上九点三十分熄灯,每个环节都细心观察,不肯放过,回来后在多次会议上进行汇报,引起领导的重视,为加强常山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借鉴经验。目前又承担着常山县高中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分析、常山县职业技术教育情况调研和常山县初中毕业生外流情况调研分析等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许兴龙同志情系常山,扎根常山。常山县属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与义乌老家相比,差距很大,当初与他一同来常山的近30多位老乡都陆续离开常山,到杭州、义乌等发达地区工作,他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多次为他在发达地区找到工作条件优越、经济收入丰厚的单位,但他并不为此所动摇,带着他对常山教育事业的热爱,带着对常山人民的深厚感情,毅然把根紧紧扎在常山的土地上。从教近30年,没有搞过有偿家教,没有从事过第二职业,20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因私事请假,既使结婚也放在周末举行,不请婚假。脚受伤,打着石膏达半个月,拄着拐杖照常坚持上班。
许兴龙同志的工作受到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深得家长、学生的信任。被评为常山县首批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多次被评为常山县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获常山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评为衢州市新时期好形象教师,两次评为浙江省教育系统单项先进工作者,被衢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衢州市劳动模范,被浙江省人民教育基金会授予浙江省第十五届“春蚕奖”。目前,被省总工会推荐参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评选。
不待扬鞭自奋蹄。他常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自勉,自强不息,勇于开拓,为实现常山教育的美好明天而不断追求。
返回目录。
是闵行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择优种子研究室负责人、高级农艺师。五一劳模事迹材料作为一名年轻科技干部,她处处以身作则,踏实苦干,虚心好学,二十多年来,一直默默地奋斗在杂交粳稻育种生产第一线,通过“籼粳搭桥”等技术,培育出优质高产强优势杂粳组合“秋优金丰”,被列为上海市杂交粳稻主推品种。她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近五年来她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劳模、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第十届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人和第七届国际发明博览会“创新天才”等荣誉称号。
育种是一项创新性强而不易出成果的实践性工作,曾有多少“寂寞高手”苦苦追寻一辈子而遗憾告终。科学无止境,杂交粳稻育种需要掌握植保、栽培等多方面专业技术知识,只有不断地创新、汲取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才能紧跟水稻育种时代步伐。
利用业余时间研读杂交水稻专著、劳模事迹简介、上网查资料、捕捉杂交水稻领域最新信息,虚心向育种专家学习请教。如在考察和探讨《水稻超高产育种》课题时,碰到疑惑,刨根问底,直到彻底搞懂为止;又如抓住天南地北育种单位云集海南南繁的有利条件,冒着炎炎烈日,向水稻育种专家请教育种技术,共同交流、探索育种新技术,潜心研究亲本材料的特性,总结、探索科学杂交育种方法,提出了“只有走籼粳杂交的育种技术道路,产量才能有重大飞跃”的育种思路。利用籼粳亚种中间材料为“桥梁亲本”,在晚粳稻品种中导入籼稻恢复基因,成功育成强优势、高结实率、花粉量大的杂交晚粳恢复系,与优质高产丰产性好的不育系杂交。通过“籼粳搭桥”技术培育出的优质高产强优势杂粳组合“秋优金丰”,于x年xx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x年获农业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经几年推广种植,“秋优金丰”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强,深受种植户的欢迎,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企业劳模先进事迹具有8公斤潜力,常规种植亩产65公斤,解决了多穗与大穗、大穗与高结实的矛盾,“秋优金丰”米质经检测,1xx项指标均达农业部优质米一级标准。
被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之为“两个五年计划”。为了加快世代进展,每年奔走于上海和海南之间,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阴雨绵绵的雨天,她都毫不间断地出现在水稻育种试验田,特别在海南基地配组期间,工作量大,人手少,从早上六七点钟进行人工剪颖,中午再到稻田进行人工配组授粉,供电所所长个人先进事迹经常忙到下午1、点钟才吃午饭,为了随时掌握和了解水稻亲本材料的生育状况,需不间断地下农田,往往是在水田里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累了到田埂上休息一会,接着继续观察各种农艺性状,回到办公室及时整理数据,研究育种思路。在平时,她经常放弃休息日观察水稻的生长规律,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水稻育种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她经常冒着酷暑,深入田间,免费为农民传授水稻种子生产技术指导,热心解答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深受农民的好评,成为农民的忠实朋友。目前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劳力不足,严重制约着制种生产的规模发展问题。她大胆探索创新,开展试验示范,应用现代农艺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制种亩产达到15公斤,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制种产量,加快了高产、优质杂交粳稻“秋优金丰”的推广。
她从事缝纫操作工作近1年,自到公司工作以来,始终以精湛的技术挑起了全厂机缝车间的生产标兵大梁,她兢兢业业、尽心尽力,把勤奋工作当作自己最大的乐趣。她从一股新生的力量成长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泗阳县“劳动模范”获得者、帽业集团“生产标兵”、帽业(泗阳)有限公司先进工作者,成功与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她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身为一名普通员工,她始终用特有的严谨和坚韧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员工,带领她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
在工作上,现在是在家乡的招商引资企业工作,外商老板认为苏北这些地方,员工自由散懒,不好管理,恰恰相反,严格遵守厂纪厂规,执行公司生产指令,视公司产品质量为生命,缝制速度服务于质量,团结同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我们全公司员工树立了典范,让外商老板竖起了大拇指。全国劳模事迹特别是对刚来的新员工,她会手把手地教,让她们快速渡过适应期,上手操作公司帽子大流水生产需要。并自身倍加努力克服怕苦畏难情绪,不断地开拓创新、攻坚技术难点,为公司大货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在参与管理,用技术带动安全生产上,为了树立员工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她和车间领导利用班前5分钟且不定期地组织员工学习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及公司的各项。
规章制度。
让职工们都能充分认识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劳模先进事迹坚持每年组织员工业务培训指导职工们的业务学习她参与编写了《机缝车间高台机操作规程》、《学习型班组评比细则》等多项管理办法。其中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在车间内部掀起了“班班争当学习型班组、人人争做学习型员工”的学习工作高潮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为集体、为她人甘作孺子牛,大公无私,做一个大写的人。她积极向公司靠近,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让自己和先进的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做职工们的榜样,-x年在集团公司召开的年终总结大会上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返回目录。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五
劳模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
周敏1965年4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金陵石化炼油运行三部副主任,20xx年南京市劳模、20xx年中石化劳模、20xx年中央企业劳模、20xx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xx年全国劳模。
熟悉周敏的人都知道,周敏今天的成绩,是实实在在从基层“干”出来的。
1985年参加工作的周敏,在1994年刚当班长那会儿,就是靠的一股干劲,很快就“冒了尖”:具体工作带头干,苦活累活抢着干,不管份内份外之事全都干。他在干的过程中总结出许多实用的工作方法,他提出的“四看”工作法,即“进班时看脸色、工作时看情绪、吃饭时看胃口、说话时看神态”,可以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很快在全公司班组中推广。在他的倡导下,班组修改了民管会章程,做到职工过生日必访,家庭有纠纷必访,职工有伤病必访,真心诚意地关心、爱护班组的每个成员。一个以前与先进无缘的班组走进了“优胜杯”单位的行列,连续6年被评为公司先进班组,4次被评为公司标杆班组。他本人也因为成绩显著,于20xx年出任公司管理体制调整后的班组长联谊会的首任会长。他所管理的班组,20xx年和20xx年又分别被省总工会授予“江苏省文明班组”和“创新示范岗”荣誉称号。
20xx年,周敏走上原加氢裂化车间党支部副书记兼工会主席的岗位,在此期间,党的先进性教育在公司开展,装置检修任务照样繁重,他继续发扬当班长期间的优良作风,不怕苦不怕累,白天忙于先进性教育的日常开展工作以及车间的日常生产管理,晚上同车间职工一起装填催化剂。在旁人看来,他们的“周书记”一点都不像领导,仍然是他们的老大哥,老班长。他结合自己数年来在基层积累的工作经验、管理心得,协助行政,出谋划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该车间团支部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和“南京市优秀团支部”,车间工会也被评为20xx年度“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而他本人,也因为工作特别突出,于20xx年,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xx年,周敏被调至公司原综合利用车间担任主任。当时的综合利用车间是刚从非上市部分划入上市的分公司管理,情况比较复杂。在很多人看来是个是非之地,甚至有人劝他换个单位任职。然而,周敏觉得,把一个相对落后的队伍带成先进,这不仅是对企业负责,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而且,只有这样挑战性的工作,才有工作的快乐。于是,他很快投入了角色。一上任,他就先给职工鼓劲打气,同时,从抓职工培训开始,从细化管理制度入手,强化考核,加大对职工思想工作的教育,使车间职工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工作干劲越来越足。不到两年,车间的各项工作发生明显变化,在分公司组织的季度岗检中多次受到肯定和表扬。在生产、现场管理水平等方面,也因成绩突出,多次得到了公司相关部门的认可和好评。车间碱渣库存总量从当初的3000多吨,到仅生产7个月就将上游装置全年产生的碱渣处理完毕,为确保上游装置满负荷生产,最大限度的创造效益,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20xx年4月,公司成立炼油三部,周敏担任该部副主任,主管三工区(原综合利用车间和新建乳化沥青装置)全面工作。当年年底,三工区乳化沥青装置肩负着为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生产乳化沥青的重任。乳化沥青的生产在中石化系统也是头一遭,总公司和分公司都对它的生产极为重视。为此,周敏在该装置建设的过程中,提前介入,带领各工程技术人员,跑工地、跟施工,提前掌握工艺流程和设备性能,为日后的生产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同时会同研发单位加强生产人员的培训,要求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大家刻苦学习,不仅熟练掌握了生产的关键技术,而且发现并整改多项设计缺陷和设备故障,为乳化沥青生产的保质、保量、保安全、保效益打下良好基础。
新的工作岗位总是能给周敏带来新的激情和新的收获。对于他来说,从事乳化沥青生产管理,他又“赚”了,他又掌握了一门新的技艺。这对于一名复合技能型的干部那可是宝贵的财富。尝到甜头的周敏,总是乐于在现场的每一个角落,观测比较,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
「劳模感言」一个人一生能奋斗的时间并不长,一直奋斗,且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出色成绩的人也不多,而我就愿意做一个这样的人。以干为基础,从小处干起,努力做到“干好人生平凡事,奉献青春在基层”。
把群众放在心上。
——“全国劳动模范”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田表村党支部书记羊风极先进事迹。
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理想应该怎样实现?全国劳动模范——打安镇田表村党支部书记羊风极同志,用他29年的党龄为群众办事,带群众致富,脚踏实地,无私奉献,连声称赞的群众呼声、连年出栏的乐华土鸡、连届当选的全数高票,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回答。
憨厚的微笑,就能让你对他充满信任;朴实的话语,就能让你感受到他的真诚。羊风极,为了一个理想,干了的田表村党支部书记。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为民办事、带民致富之中,把群众放在心上,是他干事创业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成功的秘诀。
“村民选我当村官,我当村官为村民”
羊风极当选上了田表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当时的田表村比较落后人均收入仅500多元。改变贫困面貌是村民的共同心愿。“党员和群众信任我我就要带领村民致富就要为他们造福。”作为最先尝到了橡胶带来的甜头的羊风极认为目前橡胶产业发展正当时便带领支部班子成员走村串户号召村民腾出土地大量种植橡胶并邀请热科院专家前来为村民培训橡胶管理和割胶技术。在他的广泛宣传和示范带动下田表村人吃下了“定心丸”跟着他种植橡胶。如今田表村人都尝到了橡胶带来的经济甜头全村橡胶总数达到18万株亩数达到5100亩橡胶收入达715万元人均收入达6500元/年。
正当群众满足于橡胶带来的经济甜头时,羊风极意识到单一的橡胶产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旦价格下跌,村民追求小康生活的步伐就会大大放缓。因此,他又开始寻找调整产业结构的新路子。20xx年,经过考察,羊风极与乐华村回乡创业的黄金芳一起利用橡胶林下空闲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起初,由于掌握的技术及资金有限,规模并不大,效益也一般。20xx年全年出栏7000只,收益仅达到2万元。
面对困境,羊风极没有放弃。20xx年,结合我县正开展的技能型乡镇政府建设活动,羊风极和黄金芳两人一边积极与镇里的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林下种养殖技术;一边通过观看远程教育系统学习和钻研有关鸡病、鸡害的防治方法和养殖技术。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乐华的土鸡规模日益扩大,市场效益非常好,林下养殖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凸显。
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在林下养鸡渐成规模之际,羊风极尝试以建立林下养殖合作社为试点来覆盖全村养殖业的发展,组建了养鸡、养猪等5个专业合作社,吸引周边村民加入林下养殖发展经济的队伍,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如今的田表村,一改以前单一的水稻种植,家家户户田里有水稻、地里有橡胶、林里有土鸡、院里有家猪,不仅产业结构丰富,人均收入也在逐年增长。而带领村民组建合作社的羊风极,在看到群众收获效益后主动退出,将名额让给了其他贫困农户。
“村里有了领头雁,天翻地覆换新颜”
“田表村以前没有办公场所,晴天开会就在大榕树底下,雨天开会就挤在书记家。”田表村党支部副书记黄有川与羊风极共事近,说起田表村的过去,他感概地说,“田表村党支部有了羊风极书记这只领头雁,村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看得见的改变,从村级活动场所开始。“村级活动场所是我们党员的一个‘家’,自己的家业自己创、自己的家园自己建。”为了改善办公条件,羊风极想方设法筹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资金,他从家里拿出了1万元积蓄,用自己的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用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当时家人极力反对,妻子因此还和他争吵过几次。“因为我是村党支部书记,大家都在看着我,我带头了大家才会跟着干。”他耐心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了党员群众,党员群众行动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20xx年,村民自筹资金14多万元、建设面积100多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建成了,村里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有了学习、议事和活动场所,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更强了。
20xx年,全县组织实施“20xx—20xx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升级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投入3000多万元,分批分次对全县82个村(社区)活动场所进行改造升级。羊风极积极东奔西跑,争取项目落地田表村。20xx年底,一栋3层楼高、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集办公、文化、休闲、娱乐、学习为一体的多功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已经落成使用,还配套建设了灯光球场。新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了村里最热闹、最有人气的地方。每天晚上,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聚集到这里打球、锻炼、下棋、看书,非常热闹。
看得见的改变,从农民的居住环境开始。为了村民能住上舒适的房子,羊风极抓住全县建设“美丽乡村”的机遇,积极为田表村争取“美丽乡村”的建设名额,同时,他又考虑到村民们手头资金有限,多方寻找建设成本最低又负责任的承包商来建设田表村的“美丽乡村”。在田表村“美丽乡村”建设期间,村民因土地少,遇到贷款难和贷款金额少等问题,羊风极又多方积极与白沙银行行长沟通。最终,白沙银行答应为田表村民放宽贷款条件,并且提高了贷款金额,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头号难题。如今,田表村村民大部分都住进了新建的房子里,村里的面貌也从矮小的瓦房变成了两层的小洋楼,泥泞的泥土路也变成了坚硬的水泥路。
就是凭着羊风极一股真心为群众办实事的劲,田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快速推进。如今的田表村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净化、环境优化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只有干部真带头,群众才会真满意”
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羊风极一干就是17年。这17年里,田表村综治、计生等工作都走在镇的前列。田表村党支部也多次荣获镇、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县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综治、计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这与羊风极书记这个好“班长”不无关系。他讲原则也讲风格,严以律人也严以律己。在带好班子的同时,他经常利用农闲、业务时间组织党员学习,沟通思想和工作。他要求党员开展工作要带好头,利益面前要让一让。“时刻想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温暖。”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夏日炎炎,总能在地里田间看到他帮别人收甘蔗、割稻谷的背影;夜雨如注,他为疏散出危房的农户送去棉被和热汤;寒冷冬季,他从村头走到村尾为老党员、困难农户送去过年的慰问。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群众路线,在他的示范引领下,田表村的党员干部纷纷向他看齐。20xx年“威马逊”超强台风来袭,羊风极率领党员干部连夜转移群众100多人,及时把村民被刮倒的橡胶扶正,却顾不上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等台风过后仔细盘点损失,全村被刮倒橡胶1000多株,其中党员干部的橡胶被刮倒的比普通农户的多。今年以来遭遇持续干旱,田表村93名党员全体动手清理水利,仅用1天半时间,将长约3公里的灌溉渠碎石泥沙清理完毕。为解决村民农田灌溉抽水难题,村两委干部临时架设用电线路,从村党支部拉电线抽水灌溉农田。自发组成“党员服务队”,帮助家里中青年劳动力在外打工的农户灌溉农田。在惠农资金、物资分配、低保指标等面前,党员干部主动让给群众。村民都深有同感地说:“我们村的党员就是不一样”。
“只有干部真带头,群众才会真满意”,羊风极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稳定,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xx年9月田表村换届选举的时候,全体党员一致推选羊风极为党支部书记,绝大多数村民继续将信任票投给他,他连续第五次连任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用群众的话说,“羊风极书记干事实在,公道正派,他心里装着我们,为了我们整天东奔西跑,是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天道酬勤,羊风极的亲民爱民、辛勤劳动,不仅换来田表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他的无私奉献也收获了20xx年“全国劳动模范”的沉甸荣誉。其事迹被海南日报、南海网等多家媒体争先报道。他表示,会将荣誉转化为动力和责任,用新时代的劳模精神,为党、为民尽全力,发热量。
从羊风极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劳善良的农民本色,看到了一个农村基层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的宽广胸襟,更看到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朴实情怀。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六
张伟,男,1985年6月出生,毕业于延边大学,自20xx年7月毕业来到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承德黑山铁矿参加工作至今,先后在黑山铁矿供矿车间和选矿车间进行了为其8个月的实习工作,并于20xx年5月定岗于井采车间,担任井采车间设备技术员,主要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维修工作以及设备备件的管理与定制工作。曾获得“矿业公司20xx年度优秀见习生”、“矿业公司20xx年度先进个人”、“矿业公司20xx年度先进个人”等荣誉。
入井,仅用50分钟排除故障,升井时已是后半夜了。第二天井下作业现场又出现他忙碌的身影。
他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那就是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工作,正是拥有这个信念,他从未放弃对工作的热爱,尽职尽责。
五年来,他工作踏实,兢兢业业,只要工作有需要,不论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
在设备管理及维修方面,他不断更新和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并将设备易损件及使用寿命逐步统计到设备档案中,不断修订和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的巡检和有目的的点检,督促岗位人员爱护设备,勤于保养设备,保证了设备完好率;由于生产任务繁重1254液压凿岩台车及铲运机障时常发生,每次出现故障他都和维修班组的师傅们一起到现场进行处理。另外空闲时间他找资料,查图纸,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通过不断学习、总结与积累经验,他的业务水平在不断提升,很好的胜任了井采车间设备技术员这一职务。
在“降本增效”方面,他通过不断思索、大胆尝试,将部分进口备件国产化。1254凿岩台车是国外进口设备,部分备件造价昂贵、更换频繁一直是制约井下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经过对一些易损备件进行测绘、外委制作,将部分进口备件国产化,如顶尖胶墩、接砂盘、液压油回油滤芯,国产备件代替进口备件每月可为车间节约成本27000多元。
在修旧利废及技术改革方面,他努力钻研,组织车间电工组及钳。
工组针对井下设备进行合理改进,为车间节约成本。ygz-90风动凿岩台架的夹钎器卡爪随活塞杆往复动作易磨损,每月消耗卡爪和活塞杆各6个,通过细心研究,将磨损后的卡爪和活塞杆采用补焊后打磨的方法可恢复原貌,使用效果与新件相同,每月可节约资金2376元。而1254液压凿岩台车夹钎器卡爪材质特殊价格昂贵,通过特殊的补焊打磨方法,每月修复2个卡爪,使用寿命为原厂件寿命的1/3,每月可节约资金8333元。井下破碎车其转向液压系统设计不合理,设备运转时系统压力过高,经常导致手制动阀和转向器损坏,经过研究设备液压系统图纸发现问题所在后,将液压转向回路中加一溢流阀,使系统到达一定压力后自行卸荷,避免损坏其他液压元件。
在本职工作上是猛将,在业务上是精英,对待安全工作他更是一丝不苟、严细认真。在进入616工作面准备工作中,他从斜坡道入口开始对中深孔设备及通风设备的60余台开关、综保、变压器的漏电保护设施进行检查投入改造,确保了保护设施的灵敏可靠,杜绝了安全隐患。他做到坚持原则不走样,安全保护上记录,交接明白责任制,利用三天时间上齐各类保护设施,实现设备良好运转的目的,为车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七
多年来,狠抓企业管理,在住宅建设上,她敢为人先、永争一流,视房屋质量为生命。对待工程,她坚持的原则是滴水不漏,发现质量问题,不手软,不留情,坚决返工。
有一次,在花园项目施工过程中,她发现由盐城一家建筑公司承建的花园a02号楼主体工程水泥标号不达标,而此时已房子已砌到了第二层,施工队负责人托人说情让给面子。对此,不为所动,当即下令将房子全部扒掉返工。面子值几个钱?百姓生命最值钱!我是党培养大的`,在工程质量上,任何人都休想蒙混过关!最终,正气压倒了邪气,施工队老老实实地重新进行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
在公司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始终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广大百姓的需求,坚持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在国家安居工程花园建设过程中,在全市率先采用坡顶屋面、半架空地下室及供电、电讯等所有管线设埋地下等六大全新设计,使用高科技材料解决地下室渗水、管道堵塞及卫生间积水等质量通病,配套建设了超市、活动中心,而其设计建造储藏室,更是开了全国住宅建设先河;富春花园的经济适用房建设,更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设计了占地26亩的中心广场,建设中融入欧式及江南水乡建筑风格,推动淮安住宅建设在质量与水平上实现阶段性跨越;浦东花园率先在全市采用集中供热、供暖与外墙保温技术,运用智能化达8项之多。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八
优秀作文推荐!xx是闵行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择优种子研究室负责人、高级农艺师。五一劳模事迹材料作为一名年轻科技干部,她处处以身作则,踏实苦干,虚心好学,二十多年来,一直默默地奋斗在杂交粳稻育种生产第一线,通过"籼粳搭桥"等技术,培育出优质高产强优势杂粳组合"秋优金丰",被列为上海市杂交粳稻主推品种。她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近五年来她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劳模、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第十届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人和第七届国际发明博览会"创新天才"等荣誉称号。
育种是一项创新性强而不易出成果的实践性工作,曾有多少"寂寞高手"苦苦追寻一辈子而遗憾告终。科学无止境,杂交粳稻育种需要掌握植保、栽培等多方面专业技术知识,只有不断地创新、汲取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才能紧跟水稻育种时代步伐。
xx利用业余时间研读杂交水稻专著、劳模事迹简介、上网查资料、捕捉杂交水稻领域最新信息,虚心向育种专家学习请教。如在考察和探讨《水稻超高产育种》课题时,碰到疑惑,刨根问底,直到彻底搞懂为止;又如抓住天南地北育种单位云集海南南繁的有利条件,冒着炎炎烈日,向水稻育种专家请教育种技术,共同交流、探索育种新技术,潜心研究亲本材料的特性,总结、探索科学杂交育种方法,提出了"只有走籼粳杂交的育种技术道路,产量才能有重大飞跃"的育种思路。利用籼粳亚种中间材料为"桥梁亲本",在晚粳稻品种中导入籼稻恢复基因,成功育成强优势、高结实率、花粉量大的杂交晚粳恢复系,与优质高产丰产性好的不育系杂交。通过"籼粳搭桥"技术培育出的优质高产强优势杂粳组合"秋优金丰",于xxxx年xx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xxxx年获农业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经几年推广种植,"秋优金丰"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强,深受种植户的欢迎,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企业劳模先进事迹具有8公斤潜力,常规种植亩产65公斤,解决了多穗与大穗、大穗与高结实的矛盾,"秋优金丰"米质经检测,1xx项指标均达农业部优质米一级标准。
被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之为"两个五年计划"。为了加快世代进展,每年奔走于上海和海南之间,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阴雨绵绵的雨天,她都毫不间断地出现在水稻育种试验田,特别在海南基地配组期间,工作量大,人手少,从早上六七点钟进行人工剪颖,中午再到稻田进行人工配组授粉,供电所所长个人先进事迹经常忙到下午1、xx点钟才吃午饭,为了随时掌握和了解水稻亲本材料的生育状况,需不间断地下农田,往往是在水田里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累了到田埂上休息一会,接着继续观察各种农艺性状,回到办公室及时整理数据,研究育种思路。在平时,她经常放弃休息日观察水稻的生长规律,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水稻育种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她经常冒着酷暑,深入田间,免费为农民传授水稻种子生产技术指导,热心解答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深受农民的好评,成为农民的忠实朋友。目前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劳力不足,严重制约着制种生产的规模发展问题。她大胆探索创新,开展试验示范,应用现代农艺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制种亩产达到15公斤,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制种产量,加快了高产、优质杂交粳稻"秋优金丰"的推广。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九
10多年来,她精心打造房地产开发公司这支队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勇立潮头,开拓进取,承担了大量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全国劳模。
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誉,获得了“全国劳模”、“江苏省环保形象大使”、“江苏省慈善之星”等诸多荣誉,展示出新时代女性的骄人风采。
身居陋室,自小立志盖好房。
对许多出人头地的人来说,苦难童年经常是规律性的成长起点。自幼家境贫寒,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和家人寄住在水渡口一间简陋房屋的情形。“房子是向人借的,质量很差,一下雨就漏得不成样子,而且到处漫水。”说,儿时生活的艰辛在她的脑子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让她体味到了百姓的冷暖,也练就了她坚强不屈的性格。
从那时起,她就立下志向:长大后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在改善自己境遇的同时,多给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一些帮助,让他们享受到社会的温暖。
1982年,淮安二建面向社会招工。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报了名。然而,公司在招考时却规定:谁抬黄沙多就选谁。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服输的强忍着刚失去父亲的悲痛,从一楼到五楼爬上跑下,一口气抬了26筐。考官惊呆了,他们不敢相信,一个25岁的柔弱姑娘竟这般顽强!正是这26筐黄沙,奠定了了今后的人生航向,成为她实现“为百姓盖好房”梦想的起点。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十
时光如梭,20xx转瞬即逝,xx在粗纱岗位上已渡过了28个春秋。28年前,当她第一次走进前纺车间时,她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合格的挡车工,从那时起她认真学习操作规程,熟背应知应会,虚心请教,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了粗纱挡车技术。
在岗爱岗,用心做事。每天当她走上工作岗位,她就会把家中的大小事情抛诸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粗纱挡车工,她明白要想公司有好的效益,就必须杜绝次品布出厂,必须保证每一道工序的质量。
工作中认真细心,一丝不苟,推条子时她认真查对桶号,分辨棉条色差,杜绝错支事故发生;巡回中,认真观察纱的成型,保证成纱质量,杜绝粗细条发生;一次生产中,她发现断头多,且不好接,仔细查看后发现棉条成型不好,立即关车并汇报给把关员,向上追踪,及时维修设备,杜绝了设备事故的发生;交接班时,详细交代设备运转情况,支数品种的翻改,生产供应情况,为下班顺利生产奠定基础。加班加点,保证产量。乙班人员紧,工作任务重,为了完成产量,她顾不上吃饭喝水,做起事情来十分迅速,装满几十斤重的棉条桶,一班下来要推七八十桶,但她从未叫苦叫累。工作不分上下班,主动加班加点成了她的家常便饭,每天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车间。有人欠产或者设备原因造成产量不能按时完成时,就会影响下一道工序的生产,她看到后就主动留下和工长继续生产直到完成产量。多年来,落纱、并条、精梳等工序她都能熟练操作,圆满完成,班上有人生病时,随时服从工长分配,哪个岗位需要就去哪个岗位工作。
有时在家休息,接到班上电话,需要支援别的班的工作,她总是随叫随到。多年来她从未因为个人原因而影响工作,一次婆婆住院手术,需要她在医院照顾,但班上人员紧,她心里非常着急,婆婆知道后就说,你去上班吧,工作上的事都是大事,咱可不能因为家务事而耽误工作。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工作中,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别人能做到的,她一定要做到更好。但由于生产紧张、加上设备老化、转岗人员多等客观情况的存在,在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一些同事一时不能理解,甚至发生怨言,她总能换位思考,理解关心同事,劝说帮助她们,直至解决问题。以自己的行为品德来影响周围的人和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季度操作测试中她以纯熟的手法,规范的动作,达到优级手;在20xx年度操作比武中获得一等奖;20xx年度操作比武中获得二等奖,20xx年集团公司开展的劳动竞赛中,被评为“首席操作工”。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先进生产者;荣誉面前,不骄不躁,为公司创造良好的效益是她最大的心愿。为了xx集团的振兴,平凡的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无怨无悔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十一
周敏1965年4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金陵石化炼油运行三部副主任,2003年南京市劳模、2004年中石化劳模、2004年中央企业劳模、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0年全国劳模。
熟悉周敏的人都知道,周敏今天的成绩,是实实在在从基层“干”出来的。
1985年参加工作的周敏,在1994年刚当班长那会儿,就是靠的一股干劲,很快就“冒了尖”:具体工作带头干,苦活累活抢着干,不管份内份外之事全都干。他在干的过程中总结出许多实用的工作方法,他提出的“四看”工作法,即“进班时看脸色、工作时看情绪、吃饭时看胃口、说话时看神态”,可以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很快在全公司班组中推广。在他的倡导下,班组修改了民管会章程,做到职工过生日必访,家庭有纠纷必访,职工有伤病必访,真心诚意地关心、爱护班组的每个成员。一个以前与先进无缘的班组走进了“优胜杯”单位的行列,连续6年被评为公司先进班组,4次被评为公司标杆班组。他本人也因为成绩显著,于2002年出任公司管理体制调整后的班组长联谊会的首任会长。他所管理的班组,2003年和2004年又分别被省总工会授予“江苏省文明班组”和“创新示范岗”荣誉称号。
2005年,周敏走上原加氢裂化车间党支部副书记兼工会主席的岗位,在此期间,党的先进性教育在公司开展,装置检修任务照样繁重,他继续发扬当班长期间的优良作风,不怕苦不怕累,白天忙于先进性教育的日常开展工作以及车间的日常生产管理,晚上同车间职工一起装填催化剂。在旁人看来,他们的“周书记”一点都不像领导,仍然是他们的老大哥,老班长。他结合自己数年来在基层积累的工作经验、管理心得,协助行政,出谋划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该车间团支部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和“南京市优秀团支部”,车间工会也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而他本人,也因为工作特别突出,于2006年,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7年,周敏被调至公司原综合利用车间担任主任。当时的综合利用车间是刚从非上市部分划入上市的分公司管理,情况比较复杂。在很多人看来是个是非之地,甚至有人劝他换个单位任职。然而,周敏觉得,把一个相对落后的队伍带成先进,这不仅是对企业负责,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而且,只有这样挑战性的工作,才有工作的快乐。于是,他很快投入了角色。一上任,他就先给职工鼓劲打气,同时,从抓职工培训开始,从细化管理制度入手,强化考核,加大对职工思想工作的教育,使车间职工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工作干劲越来越足。不到两年,车间的各项工作发生明显变化,在分公司组织的季度岗检中多次受到肯定和表扬。在生产、现场管理水平等方面,也因成绩突出,多次得到了公司相关部门的认可和好评。车间碱渣库存总量从当初的3000多吨,到仅生产7个月就将上游装置全年产生的碱渣处理完毕,为确保上游装置满负荷生产,最大限度的创造效益,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2009年4月,公司成立炼油三部,周敏担任该部副主任,主管三工区(原综合利用车间和新建乳化沥青装置)全面工作。当年年底,三工区乳化沥青装置肩负着为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生产乳化沥青的重任。乳化沥青的生产在中石化系统也是头一遭,总公司和分公司都对它的生产极为重视。为此,周敏在该装置建设的过程中,提前介入,带领各工程技术人员,跑工地、跟施工,提前掌握工艺流程和设备性能,为日后的生产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同时会同研发单位加强生产人员的培训,要求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大家刻苦学习,不仅熟练掌握了生产的关键技术,而且发现并整改多项设计缺陷和设备故障,为乳化沥青生产的保质、保量、保安全、保效益打下良好基础。
新的工作岗位总是能给周敏带来新的激情和新的收获。对于他来说,从事乳化沥青生产管理,他又“赚”了,他又掌握了一门新的技艺。这对于一名复合技能型的干部那可是宝贵的财富。尝到甜头的周敏,总是乐于在现场的每一个角落,观测比较,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
「劳模感言」一个人一生能奋斗的时间并不长,一直奋斗,且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出色成绩的人也不多,而我就愿意做一个这样的人。以干为基础,从小处干起,努力做到“干好人生平凡事,奉献青春在基层”。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十二
许兴龙同志1975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98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分配到经济不发达的常山,在常山一中默默工作了20多年。根据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从不讨价还价。相继担任过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务主任、副校长、副书记等职务。兼任衢州市中学数学研究会副会长、衢州市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常山县数理化协会会长、常山县教育学会数学分会副会长、常山县科技协会委员,常山县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xx年6月调任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担任党支部书记。在涉及普通教育的各层次岗位上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许兴龙同志在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总结出一整套数学教学、数学竞赛和指导高考复习的成功经验。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他所任教的班级参加省会考、全国高考,其学科成绩的优秀率、及格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二人获省三等奖,多人次获衢州市赛区一、二、三等奖。在优质搞好数学课教学的同时,他广泛从事教材教法、解题技巧、复习指导等方面的研究,多篇论文在市、县学会上交流,其中有1篇论文获衢州市一等奖、2篇获二等奖,多篇获优秀奖。他致力于教学创新,探索数学课教学的最佳途径,勇于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大胆推行开放型教学,使教育效果、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主编的《初中代数解题方法与同步测试》、参与编写的《中学数学单元知识和能力自测》等书均由贵州出版社出版发行,参与编写的《高中会考题型分析与研究》一书由华东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一文在浙江师范大学《中学教研》杂志上发表。
许兴龙同志如醉如痴地爱他的事业、爱他的学生,把全部心血都抛洒在教书育人上,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以火热的激情感召学生,以真挚的爱心滋润学生,深入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出各类合格人才。在形成良好班集体,培养优秀学生班干部、转化后进生等方面都总结积累出丰富的经验,并多次在市、县介绍,得以普遍推广。当学生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他不但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给学生以帮助,还组织学生互助给以解决,许多接受过他捐助和关怀的学生在来信中说:"许老师您比父母还亲,我将永远怀念您"。
许兴龙同志是一个乐于工作、不知疲倦的人。他经常为全市、全县数学教师讲学、辅导,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多次参与衢州市数学学会组织的《高三数学复习与测试》教材编写工作,负责研究的课题《中学生数学科研意识的培养研究》获衢州市三等奖。目前,他正在负责市级立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和参与省级重点立项课题《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工作,并获得阶段性成果,对提高常山县和衢州市数学课教学质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许兴龙同志在担任常山一中教务主任、副校长、副书记期间,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配合校长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并完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相继出台了10多个管理制度和评比条例,使学校的教学工作走上了正规化、科学化,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大幅度提高和顺利通过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验收立下汗马功劳,学校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集体。他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指导工作,使青年教师很快适应教学,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组织开展实验教学,学生小发明、小创作等科技活动和其他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辅导学生参加省小发明比赛有三项获省三等奖,学校已连续xx年荣获县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许兴龙同志因工作需要,调任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工作后,他深知全面提高常山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和难度。积极主张确立教学中心意识、教学质量意识、教学效益意识和教学改革意识。把教研工作定位在实施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按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为师生服务三个层面,紧紧围绕教法、学法、考法进行改革探索。在工作中坚持调查研究,做求真务实的楷模。每学期直接调研和进行教学视导的学校都在20所以上,听课不少于60节。此外,还经常与外地教研部门和学校加强联系,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如到义乌新课改实验区学习培训时,曾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到义乌稠州中学考察调研,从早上五点半学生起床,到晚上九点三十分熄灯,每个环节都细心观察,不肯放过,回来后在多次会议上进行汇报,引起领导的重视,为加强常山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借鉴经验。目前又承担着常山县高中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分析、常山县职业技术教育情况调研和常山县初中毕业生外流情况调研分析等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许兴龙同志情系常山,扎根常山。常山县属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与义乌老家相比,差距很大,当初与他一同来常山的近30多位老乡都陆续离开常山,到杭州、义乌等发达地区工作,他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多次为他在发达地区找到工作条件优越、经济收入丰厚的单位,但他并不为此所动摇,带着他对常山教育事业的热爱,带着对常山人民的深厚感情,毅然把根紧紧扎在常山的土地上。从教近30年,没有搞过有偿家教,没有从事过第二职业,20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因私事请假,既使结婚也放在周末举行,不请婚假。脚受伤,打着石膏达半个月,拄着拐杖照常坚持上班。
许兴龙同志的工作受到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深得家长、学生的信任。被评为常山县首批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多次被评为常山县先进教育工作者,荣获常山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评为衢州市新时期好形象教师,两次评为浙江省教育系统单项先进工作者,被衢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衢州市劳动模范,被浙江省人民教育基金会授予浙江省第xx届"春蚕奖"。目前,被省总工会推荐参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评选。
不待扬鞭自奋蹄。他常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自勉,自强不息,勇于开拓,为实现常山教育的美好明天而不断追求。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十三
xx是闵行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择优种子研究室负责人、高级农艺师。作为一名年轻科技干部,她处处以身作则,踏实苦干,虚心好学,二十多年来,一直默默地奋斗在杂交粳稻育种生产第一线,通过“籼粳搭桥”等技术,培育出优质高产强优势杂粳组合“秋优金丰”,被列为上海市杂交粳稻主推品种。她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近五年来她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劳模、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第十届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人和第七届国际发明博览会“创新天才”等荣誉称号。
育种是一项创新性强而不易出成果的实践性工作,曾有多少“寂寞高手”苦苦追寻一辈子而遗憾告终。科学无止境,杂交粳稻育种需要掌握植保、栽培等多方面专业技术知识,只有不断地创新、汲取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水平,才能紧跟水稻育种时代步伐。
xx利用业余时间研读杂交水稻专著、劳模事迹简介、上网查资料、捕捉杂交水稻领域最新信息,虚心向育种专家学习请教。如在考察和探讨《水稻超高产育种》课题时,碰到疑惑,刨根问底,直到彻底搞懂为止;又如抓住天南地北育种单位云集海南南繁的有利条件,冒着炎炎烈日,向水稻育种专家请教育种技术,共同交流、探索育种新技术,潜心研究亲本材料的特性,总结、探索科学杂交育种方法,提出了“只有走籼粳杂交的育种技术道路,产量才能有重大飞跃”的育种思路。利用籼粳亚种中间材料为“桥梁亲本”,在晚粳稻品种中导入籼稻恢复基因,成功育成强优势、高结实率、花粉量大的杂交晚粳恢复系,与优质高产丰产性好的不育系杂交。通过“籼粳搭桥”技术培育出的优质高产强优势杂粳组合“秋优金丰”,于2006年2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2007年获农业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经几年推广种植,“秋优金丰”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优、抗性强,深受种植户的欢迎,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企业劳模先进事迹具有800公斤潜力,常规种植亩产650公斤,解决了多穗与大穗、大穗与高结实的矛盾,“秋优金丰”米质经检测,12项指标均达农业部优质米一级标准。
水稻科研既是一门脑力劳动,更是一项高强度的体力活,尤其对于水稻育种人员来说更是如此。育种工作长期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环境和条件下来完成,气候愈是恶劣,工作愈是紧张和繁忙,有人形容育种人就象一只“候鸟”,一直跟着太阳迁移在上海和海南之间,南繁北育,其中的艰辛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育成和推广一个品种至少需8至9年的时间,周期之长,被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之为“两个五年计划”。为了加快世代进展,每年奔走于上海和海南之间,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阴雨绵绵的雨天,她都毫不间断地出现在水稻育种试验田,特别在海南基地配组期间,工作量大,人手少,从早上六七点钟进行人工剪颖,中午再到稻田进行人工配组授粉,供电所所长个人先进事迹经常忙到下午1、2点钟才吃午饭,为了随时掌握和了解水稻亲本材料的生育状况,需不间断地下农田,往往是在水田里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累了到田埂上休息一会,接着继续观察各种农艺性状,回到办公室及时整理数据,研究育种思路。在平时,她经常放弃休息日观察水稻的生长规律,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水稻育种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她经常冒着酷暑,深入田间,免费为农民传授水稻种子生产技术指导,热心解答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深受农民的好评,成为农民的忠实朋友。目前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劳力不足,严重制约着制种生产的规模发展问题。她大胆探索创新,开展试验示范,应用现代农艺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制种亩产达到150公斤,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制种产量,加快了高产、优质杂交粳稻“秋优金丰”的推广。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十四
xxx,男,1963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文化,高级政工师。历任xx钢铁厂钢研所技术员、xx钢铁厂团委干事、xx钢铁厂团委副书记。
1月,xx舍弃优越的都市生活,从xx奉调到xx县xx乡主持筹建草楼铁矿。在生活条件极其简陋的民房里他一住就是两年多,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王开春同志以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艰苦朴素的风范,带领全体矿山建设者以昂扬的斗志、严谨的作风,艰苦创业,顽强拼搏,超负荷工作,推动公司超常规发展。在王开春同志的带领下,公司各项工作不断完善、规范、科学,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厂容厂貌焕然一新,企业和谐,职工稳定。共采出原矿263.62万吨,同比增长16.6%,选矿厂处理原矿278.18万吨,同比增长23%,生产铁精粉82.32万吨,同比增长30.6%,报表利润1.52亿元,上缴税收1.5亿元,完成井下开拓7517米,实现工程量110049立方米,完成采准9536米,实现工程量144241立方米,创造了国内同类型地下大型矿山最快建成、达产达效、升级换代的多项纪录,环保先行、绿色开采等矿山综合利用方面已被当地政府倡导为铁矿开采的典范。
践行科学发展观,狠抓矿山各项工作。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王开春同志深入实际,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有关公司生产经营、管理、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各项工作不断规范,通过加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注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等工作方式方法,确保了生产顺行和职工队伍稳定;他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厂容厂貌焕然一新,企业和谐,职工稳定,为企业做大做强、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注重社会效应、坚持持续、协调、循环发展。王开春同志十分重视持续、协调、循环的发展思路,努力为县乡经济建设和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他将建设“绿色矿山”放在突出位置,不惜成本率先在霍邱县应用尾矿回填法,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该项目的实施成功,填补了国内200万吨地下矿山充填的空白。坚持走可持续之路是金安矿业的不变追求,在王开春的领导下,公司今年又投资兴建充填材料厂、尾矿制砖厂等环保项目,不断践行着“绿色矿山”的企业理念。为了更好发挥企业社会职能性,他和当地政府积极联系,主动帮助解决农民的一些实际困难,协助乡里修整道路,资助当地教育事业,尽可能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安排农民矿内运输等,职工人均收入达到3万6千元,比高出了4千元,在全市工业企业中位居前列。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篇十五
她从事缝纫操作工作近1年,自到公司工作以来,始终以精湛的技术挑起了全厂机缝车间的生产标兵大梁,她兢兢业业、尽心尽力,把勤奋工作当作自己最大的乐趣。她从一股新生的力量成长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泗阳县"劳动模范"获得者、xx帽业集团"生产标兵"、xx帽业(泗阳)有限公司先进工作者,xx成功与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她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身为一名普通员工,她始终用特有的严谨和坚韧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员工,带领她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
在工作上,现在是在家乡的招商引资企业工作,外商老板认为苏北这些地方,员工自由散懒,不好管理,恰恰相反,xx严格遵守厂纪厂规,执行公司生产指令,视公司产品质量为生命,缝制速度服务于质量,团结同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我们全公司员工树立了典范,让外商老板竖起了大拇指。全国劳模事迹特别是对刚来的新员工,她会手把手地教,让她们快速渡过适应期,上手操作公司帽子大流水生产需要。并自身倍加努力克服怕苦畏难情绪,不断地开拓创新、攻坚技术难点,为公司大货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在参与管理,用技术带动安全生产上,为了树立员工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她和车间领导利用班前5分钟且不定期地组织员工学习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及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让职工们都能充分认识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劳模先进事迹xx坚持每年组织员工业务培训,指导职工们的业务学习,她参与编写了《机缝车间高台机操作规程》、《学习型班组评比细则》等多项管理办法。其中,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在车间内部掀起了"班班争当学习型班组、人人争做学习型员工"的学习工作高潮,充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xx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为集体、为她人甘作孺子牛,大公无私,做一个大写的人。她积极向公司靠近,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让自己和先进的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做职工们的榜样,xxxx-xxxx年在集团公司召开的年终总结大会上被评为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