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范文(15篇)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瑰宝,学习和鉴赏古诗词有助于丰富我们的内涵。总结需要简明扼要地表达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不冗长但又不失完整性。以下是一些情感表达的实践建议,供大家参考和实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背景常识,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作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入新课:(此环节谈话导入,意在告诉学生要全面地看问题。)。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人物访谈的节目,我也让学生谈谈一位人物,小品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学生谈的多是她在表演方面的成就,我告诉他们,她生前为人和蔼,正气,诚恳,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她“赵大妈”,在她去世后,人们都称赞她的一生是“德艺双馨”。
接下来,我请学生看两幅图片,我国文学上的两位大家---------闻一多、臧克家。
屏幕出示学生介绍。(介绍不全的,教师可补充。)。
如:闻一多是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臧克家介绍老师闻一多的散文,共同探讨闻一多的人生。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指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2、让学生说预习课文后,认为本文围绕人物的哪些方面写了哪些事情?
(这一环节在于,通过让学生不断地回答,明确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做了再说。
学者优秀。
做了不说。
行的高标。
先说后做。
革命家大勇。
敢说敢做。
质疑问难:
此环节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并鼓励其他学生答疑,补充,最后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作答。
如:
1、解释字词。
写照高标诗兴不作目不窥园精神食粮一反既往慷慨淋漓。
2、理解句子: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的含义。
3)为什么说“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
5)理解这句话“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合作探究性学习:
(此环节目的是解决目标2)。
上课时我们一起探讨过赵丽蓉老艺术家光辉灿烂的人生,在本文,作者也处处流露着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总结出闻一多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分组讨论,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a、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学者:
研究古籍,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研究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小结: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b、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小结:投身于民主运动,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c、其他方面: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拓展延伸: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等。
联系学生实际,让他说出平时在说和做方面有不恰当的事吗?教师继续引导他谈今后如何打算做得更好。
对!言行一致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你想让自己拥有高尚的人生吗?老师我个人认为,高尚的人不仅仅能做到这些,所以,我送给大家一句话:
人生是一种追求,一种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修养,高雅的情趣,宽阔的胸怀,大度的气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芳邻,以希望为哨兵,认准自己的目标,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总结写法:(让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篇二
备课时间:()周星期()。
教出时间:()周星期()。
2005年上期总第( )课时。
计划 课时。
第 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二。教学重点: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三。教学难点 :。
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四、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练习巩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片段。
二。问题研讨。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4.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篇三
横街镇中学许鹏浩。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标题导入。
1、介绍臧克家及闻一多:
臧克家(1905――)。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1899-1946),五四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留学回国后,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1946年7月15日,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
知遇相惜亦师亦友――臧克家和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革命家: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板书课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篇四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法。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简介臧克家、闻一多(由学生从图书馆、网上自己查阅,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弥锲兀沥函衙赫迥窥楷。
多音字:壳{};斗{}。
(2)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课文:
五、问题研讨、
一、朗读课文片段。
二、问题研讨。
3、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4、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
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习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五、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六、拓展延伸。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课后记:
本文主要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做两个方面展开,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他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的不同,概括他在这两个方面说和做的不同点,思考其深刻思想根源,进而更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思想内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篇六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内容丰富,意蕴深刻,但我教得较为轻松。主要是注意了五个方面:
一是抓住了课文词汇量丰富的特点,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达到会释意、会运用。
二是抓住文章充满生命情感、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深刻体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和气势,反复揣摩作者的情感。
三是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打开学生发问的闸门和思维通道,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自主、大胆地探究。
四是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动态过程,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介入学生的发问和回答,拓展学生的问题内涵,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帮助学生化解课文的重点、难点。
2、提倡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到思考。合作学习必须在学生充分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否则,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给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4、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活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篇七
细读全文,画出精碎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读文—复述—谈变化)。
明确: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度,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后期年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时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单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通过读文思考、讨论、使学生明确: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明。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3、4的分段: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的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石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c: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使学生明确: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既“说”又“做”,先“说”跟着“说”的就是“做”。
第一部分写法是引用闻先生的“言”,然后记其“行”,再进行议论。第二部分把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给人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的感觉,表露了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扣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1、这篇课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能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明确: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篇八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下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体会闻一多的民族英雄气概。
关于标题:本文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标题呢?
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说和做',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必修课,闻一多堪称这方面的表率。下面,让我们再次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学习本文,先通读全文,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一、学习本文,要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典籍()赫然()独裁()迭起()。
迥乎不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3、词语积累。
仰之弥高沥尽心血炯炯目光。
4、形似字辨析。
载炯籍。
裁迥藉。
栽
二、课文内容分析。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为了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4、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闻先生一生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作'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他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对于革命、对于人民的呼喊,是他的说,也是他的做。他是以他的说表示他的做,而在有些时候,他不仅说,而且以生命为代价来这样做。
三、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5、'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四、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五、探讨问题。
1、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2、读了本文后,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中考解析。
(山西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一个七美元的梦。
[美]玛丽·卢·克杜勒。
(1)'求购:小提琴,无力出高价。有意出售者请打电话给……'。
(2)为什么我偏偏注意到这则广告呢?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我平时很少看这类广告的。
(4)我的两个孪生姐姐爱上了音乐。哈丽特·安妮学弹祖母留下的那台竖式钢琴,而苏姗娜学拉父亲的那把小提琴。由于她们不断地练习,没多久,简单的曲调就变成了悦耳、动听的旋律。陶醉在音乐中的小弟禁不住随着节奏跳起舞来,父亲轻轻地哼着,母亲也吹起口哨来,而我只是注意听着。
(5)我的手臂渐渐长大了,也试着学拉苏姗娜的那把小提琴。我喜欢那绷紧的琴弓拉过琴弦发出的柔美圆润的声音。'我多么希望能有一把琴啊!'但我清楚这是不可能的。
(6)一天晚上,我的两个孪生姐姐在学校乐队演出时,我紧紧闭上双眼,好把当时的情景深深印在脑海中。'总有一天,我也要坐在那儿。'我默默地发誓。
(9)过了几个星期,父亲收到哥伦布城的回信。于是我们全家驱车前往哥伦布城的爱丽斯姑姑家。到姑姑家后,父亲打了个电话,我在旁边听着。他挂上电话后问我:'玛丽·卢,你想和我一起去看望芬科尔先生吗?''当然想。'我回答道。
(10)父亲把车开进一个居民区,停靠在一座古老而漂亮的楼房前的车道边上。我们按响了门铃。开门的是一位比我父亲年纪大些的高个儿先生。'请进!'他和父亲亲切地握手,两人马上攀谈起来。'玛丽·卢,我早就听说过你的一些情况。你父亲为你准备了一件礼物,定会叫你大吃一惊。'说完,芬科尔先生把我们领进客厅,拿出一个箱子,打开后拿出一把小提琴,便开始拉了起来。乐曲忽而高亢嘹亮,忽而又似瀑布飞泻。'哦,要是能像他那样拉该多好啊!'我心想。
(11)奏完一曲,他转过身来对父亲说:'卡尔,这是在一家当铺里找到的,才花了七美元,是把好琴。这下玛丽·卢可以用它演奏优美的乐曲了吧。'说完他把琴交给了我。
(13)我们回到爱丽斯姑姑家,一进门,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我,看到父亲朝母亲挤眼,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有我还蒙在鼓里,我明白我和父亲的愿望已经得到了实现。
(14)我带着小提琴到学校上第一堂课的那天,当时那种万分激动的心情谁也无法想象。随后几个月里,我天天坚持练琴,感觉抵在颏下的那温暖的琴木就像我身体的一部分。
(15)加入学校乐队的时候,我激动得浑身发抖。身着白色队服,我俨然像个女王,坐在小提琴组的第三排。
(17)岁月似乎过得更快了,两个姐姐双双毕业后,我便坐上了首席小提琴手的座位。
(18)两年后,我也完成了学业,把珍爱的小提琴放回到琴箱里,步入了成年人的世界。先是接受护士培训,然后是结婚。在医院工作的几年里先后生育了四个女儿。
(20)我的几个孩子没有一个喜欢小提琴的。后来,她们相继结了婚,离开了家。
(22)我在壁橱深处找出了琴箱,打开盖,把安卧在那玫瑰色丝绒衬里中的小提琴拿出来,我手指轻轻抚摸着金色的琴木,令人惊喜的是琴弦仍然完好无损。我调试了一下琴弦,紧了紧弓,又往干巴巴的马尾弓上涂抹了点松香。
(24)最后,我把小提琴重新放回箱子,拿起报纸,走到电话旁,拨通了那个号码。
(27)他走后我随即关上门,从窗帘缝里看到他妻子和孩子们正等待在车子里。突然车门打开,一个小姑娘迎着他双手托着的琴箱跑过来。
(28)她紧紧抱住琴箱,接着双膝跪在地上,'咔嗒'一声打开箱子。她轻轻抚摸着红彤彤的夕阳辉映下的那把琴,转过身,一下子搂住了面带微笑的父亲。
1.这篇文章采用______的记叙顺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人的故事。
答:
答:
答:
5.文中两次提到求购小提琴的广告,这两则广告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
6.'不管哪家乐器商店都会出笔好价钱'的一把小提琴,'我'为什么只卖'七美元?'。
答:
答:
【考点】:阅读记叙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本题通过填空的形式综合考查记叙的顺序、线索和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运用了倒叙的写法,以一把小提琴(或:'我对小提琴的珍爱之情')为线索,记叙了父亲以七美元买琴圆了'我'的梦,'我'又以七美元卖琴圆了另一个小女孩的梦的感人的故事。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我'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氛围但又生活拮据的家庭。当'我'急不可待地向父亲表达想要一把小提琴的心愿时,父亲表情很难过,是因为经济拮据的现实不能让他满足女儿的心愿,但他又希望能够满足,这表现出他的矛盾心情。
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第(12)自然段中'父亲眼里的泪水'表达了父亲当时对朋友无私帮助的感激之情,为满足女儿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4.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来表现'我'在得到小提琴后的'激动''珍爱'。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之所以把'不管哪家乐器商店都会出笔好价钱'的一把小提琴只卖'七美元',是因为当年'我'以七美元价格买到这把琴,得到别人的无私帮助,今天'我'也愿意以同样的方式帮助别人。
7.本题通过分析文题,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深层次的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文章的题目'一个七美元的梦',这个梦既是指'我'及另一个小女孩渴望得到一把小提琴的心愿,也是'我们'周围的人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一种心愿,同时也是'我'希望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爱心永远传递下去的心愿。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篇九
思路综述:
1.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从单元设计来看,学习本文,在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基础上,应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深入领会他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学习文章的结构技巧和选材技巧。
2.教法分析。
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裁剪得体,语言生动凝练,感情充沛,可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
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4.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第一、二自然段。
(2)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
1.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
2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生答:“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3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起说,就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篇十
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背景常识,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作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此环节谈话导入,意在告诉学生要全面地看问题。)。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人物访谈的节目,我也让学生谈谈一位人物,小品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学生谈的多是她在表演方面的成就,我告诉他们,她生前为人和蔼,正气,诚恳,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她“赵大妈”,在她去世后,人们都称赞她的一生是“德艺双馨”。
接下来,我请学生看两幅图片,我国文学上的两位大家---------闻一多、臧克家。
屏幕出示学生介绍。(介绍不全的,教师可补充。)。
如:闻一多是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臧克家介绍老师闻一多的散文,共同探讨闻一多的人生。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指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2、让学生说预习课文后,认为本文围绕人物的哪些方面写了哪些事情?
(这一环节在于,通过让学生不断地回答,明确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做了再说。
学者优秀。
做了不说。
行的高标。
革命家大勇。
敢说敢做。
质疑问难:
此环节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并鼓励其他学生答疑,补充,最后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作答。
如:
1、解释字词。
写照高标诗兴不作目不窥园精神食粮一反既往慷慨淋漓。
2、理解句子: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的含义。
3)为什么说“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
5)理解这句话“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合作探究性学习:
(此环节目的是解决目标2)。
上课时我们一起探讨过赵丽蓉老艺术家光辉灿烂的人生,在本文,作者也处处流露着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总结出闻一多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分组讨论,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a、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学者:
研究古籍,.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研究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小结: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b、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小结:投身于民主运动,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c、其他方面: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拓展延伸: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等。
联系学生实际,让他说出平时在说和做方面有不恰当的事吗?教师继续引导他谈今后如何打算做得更好。
对!言行一致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你想让自己拥有高尚的人生吗?老师我个人认为,高尚的人不仅仅能做到这些,所以,我送给大家一句话:
人生是一种追求,一种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修养,高雅的情趣,宽阔的胸怀,大度的气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芳邻,以希望为哨兵,认准自己的目标,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总结写法:(让学生自己总结)。
夹叙夹议。
前后照应。
精心剪裁,详略得当等。
总结:2004年2月我国文坛上又陨落了一颗璀璨的明星,就是本文作者,课下收集阅读臧克家的事迹和作品,继续探讨臧克家的艺术人生。
作业:
1、继续探讨臧克家的艺术人生。
2、阅读闻一多诗集。
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篇十一
第一题本题旨在把握文章大意和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的主要特点,并提高把握关键语句的能力,复述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第二题本题旨在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
1.“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的《静夜》一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第三题本题旨在让大家注意过渡句的运用,以及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
1.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篇十二
细读全文,画出精碎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读文—复述—谈变化)。
明确: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度,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后期年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时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单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口味探究。
1、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通过读文思考、讨论、使学生明确: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明。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3.4的分段: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的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石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c: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使学生明确: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既“说”又“做”,先“说”跟着“说”的就是“做”。
第一部分写法是引用闻先生的“言”,然后记其“行”,再进行议论。第二部分把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给人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的感觉,表露了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扣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三、研讨问题。
1、这篇课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能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明确: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设题意图是,加强学生课外语文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评议总结。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一课时。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题材都是写古今中外的名人,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人物的生平事迹,表现出人物崇高的品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崇高的品格和精神。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本节课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但是,学生可能会存在掉以轻心的学习心态,再者这个阶段正是各种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兴趣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是非观。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情况,结合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兀兀穷年,气冲斗牛”等词语的含义,可以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能够说出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说和做的关系,树立言行一致的原则,拥有热爱祖国和为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止的品质。
四、说重点难点。
结合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出发,即七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赏析写人叙事的这种文学作品。但由于感性思维主导,理性思维有待发展,学生往往只能分析出语言的表层意义而发掘不出其深层的涵义。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为了解决重点,突出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本次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讲授法,提问对话法,引导点拨法,圈点勾画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以上所有的环节都是为了更好地上好一节课。下面我主要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具体做法是:
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带着情感进行我本节课的学习,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比较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课文作者和写作背景及对生字词的预习,这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会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重要的字词,提醒学生注意:“兀兀穷年气冲斗牛、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等这些词语的写法和意思,特别是“兀兀穷年”的“兀兀的写法要规范,”“气冲斗牛”的意思是指气势或怒气之盛可以直冲云霄等。以此巩固学生的预习情况,再让学生对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进行简短介绍,加强学生对作品的了解和字词的积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程改革主张的教学方法归结为一句话:“以学生为主体”。在导入新课之后,进入课堂的第二个环节,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会请全班同学带着以下问题思考,齐读课文: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这一环节,以学习课文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组织材料的方法,解决分析闻一多形象问题为核心。考虑到学生认知过程的'需要,我把这个问题化为三个小问题,从而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最后明确“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样通过学生与教师合作逐步解决教学重点问题。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仔细地听,并且能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通过这种方法,达到一个理清文章脉络的目的,我会提出以下问题:
1、作为学者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材料?
2、作为革命家方面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件?
3、文章可分为哪几个部分,并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内容。
由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可以得出闻一多先生的身份,知道了文章写作的重点是“学者”和“革命家”。作者从《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这三个典型材料说明了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原则,体现了他作为学者的严谨刻苦,孜孜不倦,日夜不懈的研究精神;从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这三件事说明了闻一多说了就做的原则,体现了他作为革命家的勇敢坚定、高大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从这两个方面学生就很容易将文章分为两部分了,并且也能准确地找到文中1-7自然段是写闻一多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8-20自然段是写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理解文章分总的结构,文章思路一目了然了。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这个环节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五)精读课文,明确主旨。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设计了精读课文,明确文章主旨的环节。在此环节,我会设计以下问题:
比如我听到有的学生会找“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还有的同学会找“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觜,讲话定要讲个痛快!”等。
2、请学生找出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原因。
学生知道这种类型的问题一般是找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有的学生会找“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等这些句子,作者赞扬了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的诗人和大勇的革命烈士。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这是作者对闻一多先生极高的赞誉。。
这样设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本文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握主旨,突破教学难点。)。
(六)小结作业。
在课堂的收尾环节,我将设置了小结作业部分,我将有请学生概括板书做出总结,我会问“同学们,你们今天都学到了什么呢?”通过学生总结,可以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将布置以下作业:掌握字词,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感。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篇十四
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诗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譬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这篇文章的精彩是语言,诗意化的语言含蓄、凝炼是最为值得学生品味的。
因此,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在触摸人物灵魂,感知人物精神内涵。这一教学设想起到了人文素养教育作用。也是本节课最成功之处。是本节课的最大的亮点之一。
其次,采取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可从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投入的热情程度和解答问题的.质量上得到了明证。在第一大块引导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某些词语的品味、某些语段的反复朗读,让学生加深理解、体会、感悟。这在教学实际中也充分得到了体现,但在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卓越的学者第二大块上,朗读不够充分,品味的时间较匆促。这是这堂课中的一个小小的遗憾。因为这篇课文语言是诗化的语言,而这诗化的语言又特别集中在这一部分,实际上我在备课的当下和课堂的实际操作上,我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特点,并作了详细的朗读文本、体验语言情思的教学设计,也付诸于实践;但实际操作上由于时间关系而漠视了有些语言的咀嚼和品味。是的,应该多朗读、多品味,通过语言走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思和闻先生的思想,让学生用自己的认知触摸文本的情思,用自己的思想去碰撞文本的思想,用自己的心灵倾听闻先生的呐喊。这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加强的。
再次,在导入新课时,我也是十分注意。
由于,我们班的孩子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心里或多或少有些紧张。于是我采用鼓励的方式进入教学,效果较好。(导入语:今天,有这么老师来我们班做客,对同学对老师来说,真是一件幸福的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同时,也把这掌声送给自己,希望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能共同交流,共同成长)。
不足之处:
(一)难点没有突出。
在理解比较这一过程中,即讨论作为前期卓越学者的说和做和作为后期大勇革命家的说和做有什么异同点。这是这课堂的难点,解决它,就可以达到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和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但我在实际的课堂上也忽视了一个小细节,每能强化一个学生的思维闪光点。这是这堂课上的一个较大的遗憾。
(二)缺少对关键词语的鉴赏与朗读训练。
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花样翻新。语文课不能缺少朗朗的读书声,不能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不能缺少对优美精彩文段的欣赏和必要的独到的分析见解。
(三)板书不工整,需注意。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多,我用一节课去完成,显得有点仓促,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就不够主动积极,只有那些基本功比较好的学生能大胆回答及发言。最明显的就是在:“品味精彩句段”,就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诗人,在搞文化学术这方面的说和做的态度,这个环节上显得有些仓促,不少学生没有多少时间思考,从而未能发言,这是一个缺憾。
再有语文课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探究。语文课的“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在合作学习中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的处理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同时,自己也要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多注意,多揣摩,多推敲,多实践。力争每天都有一个台阶的进步了,加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堂笔记篇十五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 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 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 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