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村居教学设计(实用16篇)
总结是我们思考和提高的桥梁,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思路。如何写出有趣、生动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通过阅读总结范文,我们能够了解到一些流行的总结写作技巧。
村居教学设计篇一
1、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
2、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
3、引出诗题,介绍作者。
1、学生自读。
2、教师检查,正音。
3、出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指导书写。
你认为其中的哪个字最难写?应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反复朗读,正确连贯认读。
1、分小组讨论。
2、汇报,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重点理解:草长莺飞、拂、堤、醉春烟、纸鸢。
3、同桌互说诗句的意思。
4、集体交流。
5、再读全诗,读出感情。
1、自读诗句,再现画面,练说。
2、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3、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背诵全诗。
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添加到自己的成长档案袋里。
村居教学设计篇二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
3、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6个。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其中的意境美、韵律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描绘的美丽场景进行描述。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进行相关类别古诗的整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课前准备: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
一、沟通文本与生活,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生自由说如生1: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朋友们在放风筝。生2: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青蛙醒了。)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
师: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唱着欢快的歌。多么美好的春光啊!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精彩美妙的诗篇,《村居》就是其中的一首。
释题:分别让学生用组词方式解释村和居,知道村居的意思就是在农村居住。
[设计意图]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优美的画面、音乐等,把春天的种种意象变成一首“立体的交响乐”,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畅。在文中画出生字,多读几遍;把不懂得字词勾出来。
2、用课件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a、我能读:莺、堤、拂、趁、村、童、散、归。
b、我能找:下面的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字最象。
村、童、堤、散、归。
c、我能说:用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3、检查指导读课文,指导读流畅。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帮助弱势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通力合作。给学生更多的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
三、理解词句,深入感知。
1、课文中你哪些词不懂?学生质疑,小组学习,师生共同解决。
2、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一下诗中美丽的画面。同桌互相为一组,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美丽的景色,你是通过哪句话知道的。
汇报自学情况。
预设:
1、儿童散学归来早(课件播放:钟声、孩子们的喊叫声)听,听到了什么?(“放学了—”,“放风筝了—”)师:村里的孩子们多高兴啊!我们也高高兴兴地读读第三句。(指名读,强调“归来早”这三个字要重读,“早”字带拖腔)。
2、忙趁东风放纸鸢。
3、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学生看课件自由说。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4、草长莺飞二月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设计意图]善于调动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并在关键处点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接受信息。
四、放飞想象,发散思维。
生:我好像看见了,放学的钟声响了,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生:我仿佛看见了烟雾里,柳树舒展枝条轻轻拂着长堤。
生:我好像也在那放风筝。
师:这是春的气息,这是春的脚步。让我们在美美的读一读。
[设计意图]巧妙运用“入情通文”,打通了“人”与“语言”的通道,学生入了情,就通了文,于是“情”与“文”就“接触”,就对话了,“人”就获得了“语言”,语言也获得了“人”
五、注重拓宽教学内容。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出示课件,展示其他关于春天的古诗,拓展教学资源。
[设计意图]引进课外学习资源,充实和完善课堂学习内容,拓展是联系的拓展,延伸是明了基础上的延伸。
六、注重读写结合。
师:春天的景色如此令人陶醉,就让我们以《村居》为題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写下来或画下来吧(生有的写话,有的画画,忙得不亦乐乎。)。
师: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天在我们的笔下诞生了。让我们一起欣赏。
学生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由说到编再到创,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使学生充分体验的成功。
七、写字指导。
1、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分析字型,指导重点字。
八、采蜜集。
1、练习填古诗(课件出示)。
2、把《村居》中的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说一说。写在采蜜集中。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古诗,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九、扩展活动。
1、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有条件的班级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诗人的情感。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儿童散学。
醉春烟。
杨柳拂堤早春竞放风筝。
学生绘画作品展示。
村居教学设计篇三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恬淡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认读“翁媪”、“卧剥”、“莲蓬”等三个词语。
2、能根据课本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翁媪”、“无赖”、“相媚好”的意思。借助课本插图,把握词的大体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想象词描写的田园风光的情境,感受乡村生活的静谧美好。体会词人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诵读诗文,读出诗的韵味。
2、词画结合,通过想象等策略,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四)、教学难点。
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等词语的意思,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二、设计理念。
1、诵读古诗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实施多元评价,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
(一)、了解词人。
板书:辛弃疾。了解辛弃疾吗?
(设计理念: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或者带着信息走进课堂,这既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又可以为全词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背景介绍。)。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简介词的标题,并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标题。
3、看到“村居”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4、过渡:那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读全词。
2、交流几个难读的词语的读音。读准词语读音后将词语带进句子读。翁媪重在读好后鼻音;卧剥重点读好多音字;莲蓬重在了解为押韵的需要而改变声调。)。
3、指名学生读全词。
设计理念:把词的每个字的字音读正确,是诗词诵读的前提条件。字音教学要有所侧重,懂得因“字”施教。字音教学不是孤立的,要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
(四)、读好词的节奏。
1、句子“醉里吴音相媚好”划分正确和错误的两种节奏,让学生在比较中初步了解诗词节奏划分的一把规律。
2、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词,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
3、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标题,男生读一句,女生接读一句。
4、学生个别展示读。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是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从而初步掌握诗词节奏划分的技能。这一教学过程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
(五)、读出感悟,体验词境。
1、默读全词,圈画出能看出翁媪感情的字词。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词眼“醉”。
2、齐读带“醉”所在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翁媪的意思。
3、提出主问题:翁媪为什么会陶醉呢?
4、学生读、思、交流。
(1)、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除豆苗里的草,体会大儿子的勤劳。
(2)、二儿子在编织鸡笼,体会二儿子的能干。
(3)、引导学生看插图,想象小儿子剥莲蓬的样子,体会小儿子的可爱与顽皮。联系语境了解词语“无赖”的感***彩。
(4)、分角色扮演,翁媪对话,体会翁媪内心的快乐与幸福。
小结: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五口之家。(板书:一醉人和睦。)。
(设计理念:诗词教学其实就是“还原“,将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形象,引导学生把文字还原为”画“,或者是“话”
(5)、品读因风景优美而陶醉。引导学生将写景的文字还原为画面,感悟村居的风景宁静而优美。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读出风景的美。
(6)、给村居图取名字。
(设计理念:诗歌重形象,没有形象就没有审美。诗歌重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沟通想象和情感的是想象,想象把把形象还原为画面,从而“入境”,入境才能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所谓入境入情。
(六)、吟诵、背诵。
2、回忆电视中吟诵的镜头,师生小结吟诵的特点:有节奏,有韵味,摇头晃脑。
3、学生吟诵展示并进行吟诵接力。
4、学生自由背诵。
5、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指名让学生看着插图,将插图还原为词。
6、全班一起背诵。
(设计理念:由于古诗词的语言非常讲究声音快慢缓急、抑扬顿挫,吟诵就是根据作品音节安排的特点来读,这种形式能充分显示出作品原有的音乐性特点。)。
(七)、小结全文,拓展迁移。
1、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和谐幸福的五口之间,一道欣赏了一幅静谧美好的村居图。
2、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辛弃疾的词更是宋词中的精品,下课后我们要从网上找辛弃疾的词来读。
推荐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作业设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选择)。
(1)、改写《清平乐村居》,要求把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写具体,写出词的意境美,题目自拟。
(2)、欣赏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欣赏作者词的魅力,走进作者内心,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村居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想象,引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季)那你在春天里都看到了些什么呢?(指名学生发言)你觉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很美)。
是啊!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清朝诗人高鼎也被春天的美景吸引住了,他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诗名叫《村居》。(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以读为主,借助课件,感受诗意。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古诗中易读错的字音。
3.教师范读,提醒学生听清难读的字音。
4.学生练读,读正确、读流利。
5.指名读。(2-3人随机指导,读得好给以鼓励)。
6.齐读。
7.学生质疑,教师借助课件解疑或者学生之间自己解决。
本首古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如下:
“莺飞”可利用“莺”的字形解决。
“拂堤杨柳”借助课件解决。
“醉春烟”中的“醉”利用组词解决;“春烟”借助课件解决。
“纸鸢”“二月天”“忙趁”等一些简单的词可让学生自己解决。
(三)听配乐范读,激发想象,深化诗意。
1.学生听配乐范读,边听边想象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2.指名学生简单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景物。
3.再听配乐范读,扩展想象内容。
4.同桌互相说一说想象的内容。
5.指名说。(3-4人)。
6.利用课件展现学生想象到的画面,看画面听配乐范读,欣赏这首诗。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引导学生知道要用赞美的语气读)。
(1)指名读。(2-3人,老师随机指导)。
(2)齐读。
(引导学生要用稍快的语速读,略显跳跃。)。
(1)指名读。(2-3人,老师随机指导)。
(2)齐读。
3.激发学生的配乐朗读兴趣,配乐朗读。
4.指名配乐朗读。
5.师:“这么美的诗,如果能背诵下来就更好了,谁会背了?自己先试一试。”
6.指名背诵。(2-3人)。
7.会背的请站起来一起背诵。
(五)渗透口语交际,熟悉背诵。
1.“放学回到家,谁愿意把这首诗背给妈妈听呢?现在老师当妈妈,想象一下见到妈妈应该怎么说?谁愿意跟老师合作?”(师生合作,根据具体情况发挥)。
2.“谁愿意背给姐姐听呢?老师当姐姐,想想见到姐姐又该怎么说?”(师生合作)。
(六)巩固练习。
抢答题内容:
1.诗中哪些词句说明了本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2.哪两行诗写的是孩子们的活动?
哪两行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3.“村居”的意思是()。
(1)在城市居住。
(2)在农村居住。
(七)课外练习。
1.画:学了这首诗,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
2.唱:把这首诗当作歌曲唱一唱,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只要自己觉得好听。
3.编:按古诗的意思,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故事讲一讲。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可任意选作)。
村居。
风筝。
柳黄莺。
小孩子。
树小草。
村居教学设计篇五
《清平乐·村居》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首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然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种亲切感,也油然而生。
1、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与美好;
2、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一、揭题入课,粗知宋词
师:亲爱的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一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色彩明丽、清新的水墨画,是一曲婉转动听的歌曲,也是一段绵长悠远的内心独白。今天我们一起徜徉于乡间溪畔,去看看爱国词人辛弃疾笔下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师:板书课题)
师: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来说一说古代的“词”?(备注: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或者“长短句”“诗余”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有词牌。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者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的缘由。在音韵上,词和音乐紧密结合。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村居”中“居”字的含义(课件出示:《论语》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字,古注有居家、居官、居心三种讲法。家有家政,居家以孝友治家,不能懈倦。居在官位,所得的俸禄,都是由人民纳税而来,更不可懈倦。就居心而言,无论治家治国,心都要公正而无倦。只有立志为民,才能居之无倦;只有诚意正心,才能行之以忠。)
二、自主初读,吟品词韵
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
师:请同学首先自由读词,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师:词一般分为上阙和下阙,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另外,古人写词,是把感情、内容和节奏结合在一起,推敲出来的。所以,读词还要讲究平仄。平,就是第一、第二声,读得舒缓。仄就是第三、四声,读得短促。请同桌之间两个人分为上、下阙再练习读读。
2、出示词语:茅檐、相媚好、锄豆、剥莲蓬、亡赖、翁媪
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并齐读
3、师: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加上动作,比如摇头、用手击掌,脚还会打着节拍,我们再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
4、师:回忆一下,原来我们理解诗意时有几种方法?(生:借助工具书、借助字典、根据生活体验理解、借助书下注释、可以问同学或老师等)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理解这首词的含义。
5、比较发现,初品词意
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
翁媪:老翁、老妇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目及太平盛世景,胸怀报国壮志心。
师:谁醉了?(课件出示问题)
师:词中的“翁媪”是什么意思?他们是怎样“相媚好”的?(同桌之间扮演翁媪逗趣)
师:指名读上阙,边读边想象,有怎样的一幅画面映入脑海?
6、指名读下阙,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
重点理解亡赖:同“无赖”,亡,这里指顽皮、淘气。
师:“无赖”是贬意词的,为什么在这里作者却用“最喜”呢?
师:你们在家淘气时,父母是怎样说你的?
生:叫我淘气包,烦人精,说家快让我给拆了。
师:是啊,当父母唤你为“淘气包”时,这看似批评的话语,实则是在喜爱啊!所以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最喜欢这个淘气剥莲蓬的孩子。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欢读词的下阙。
三、品读赏析,感悟意象
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知不觉读了这么多遍。你仿佛都看见什么了?(指名交流,并放课件溪水之声,再读此诗)
2、如此美好的家园,如此“安居乐业”的生活,真的让人留恋忘返。于是,辛弃疾一时兴起,信笔写下这首词。让我们随着音乐,一齐朗读吧!(课件音乐)
(课件出示词: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师:《破阵子》是我们曾经在课外积累时背诵过的词,我们首先一起来复习一下。(齐读)指名回答:通过读,你体会出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精忠报国、奋战杀场、豪放不羁)
课件出示:师配乐朗诵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备注: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齐之历城人(今济南),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他从小就受到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复失地,报效祖国。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辛弃疾68岁那年,当宋帝想请辛弃疾出山声援,而当命令到达铅山的时候,辛弃疾病已沉重。九月十日,辛弃疾怀抱着他那始终不能实现的政治抱负与世长辞了。)
师:读过了诗人的两首词之后,你体会到辛弃疾胸中的仅仅是对和平生活、安居乐业的向往吗?(学生交流)是啊,期盼着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居安思危”的情怀充满了诗人的胸膛。
师:带着对“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来背诵《清平乐·村居》。
师:带着对词人爱国执着精神的敬佩,我们再背《清平乐·村居》。
板书: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居家:家居乐业
居官:居安思危
居心:精忠报国
村居教学设计篇六
一、情景渲染。
1、导语引入,播放cai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唤起感知。
2、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感受。
3、在这么美丽、这么可爱的春天里你最想干什么?
4、听老师的范读,说说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里最想干什么。
二、目标展示。
1、简单介绍作者和释题。
2、这节课我们就来读读、背背、说说这首古诗。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生字。
2、检测读音。(多种形式检测)。
3、自由读、同位读正音。
4、汇报、检测。
四、悟读古诗。
1、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你会用怎么样的心情来读呢?(配乐)自己在座位上练读。
2、汇报。(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说说自己仿佛看到的景象,鼓励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3、生生交流。(鼓励学生离开座位找别人读,交流感受)。
4、汇报。
5、这么美的一幅春景图、这么美的一首诗,能把它背下来吗?
五、扩展。(时间不允许的话,留到下节课)。
1、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到大自然去观察了我们身边的春天,请你把自己的收获拿出来吧。
2、教师拿一位学生的画打出大屏幕,即席作诗。鼓励学生也进行创作。
(因为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只要学生能抒发自己的感受就行,不作诗体、压韵等各方面的要求,能写一行的写一行、能写一句的就写一句,不作限制。)。
村居教学设计篇七
1、通过配乐欣赏、赏画吟诗来感受诗中山村热闹的春景,并尝试有感情朗诵古诗。
2、通过古诗新唱、表演等方式,拓展幼儿对古诗的感受,喜欢学习古诗。
古筝音乐;古诗朗诵、新唱视频各一段;小草、黄莺、柳树等胸饰若干;古诗背景图片一张。
一、已学诗歌迁移,引出古诗。
1、已学诗歌激趣。
师:记得我们学过诗歌《春天的秘密》吗?诗歌里春天的秘密在哪里?
2、过渡引出古诗。
师: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呢!
二、图文并茂解析,品悟古诗。
(一)完整配乐欣赏古诗《村居》。
1、幼儿带着问题,倾听古诗。
师:请小朋友仔细听古诗,找一找春天的秘密在哪里?(老师配乐朗诵古诗)。
2、幼儿回答问题,梳理古诗。
师:古诗里,春天的秘密在哪里呀?(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二)借助图片来理解古诗《村居》。
1、出示古诗图片,再次完整感受古诗。
2、幼儿尝试逐句理解古诗,老师加以补充更正。
3、教师小结:古诗《村居》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春景,二月里,村子前后的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边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使劲吹的时侯,把风筝放上蓝天。
(三)结合视频理解古诗《村居》。
三、多种形式呈现,表现古诗。
(一)尝试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1、师幼讨论如何朗诵《村居》。
师:这样一首美好的古诗,我们该用怎么样心情和声音去朗诵这首古诗呢?
(前两句轻柔、稍慢地朗诵,后两句高兴、稍快地朗诵)。
2、幼儿尝试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二)在古诗新唱中表演古诗中的情景。
1、欣赏古诗新唱。
师:你们知道吗?古诗不仅可以用来朗诵还可以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尝试古诗表演。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新唱中,我们能不能把它表演出来呢,请你们来把《村居》表演出来。
(集体做一做草长和莺飞的样子,用身体动作表示拂堤杨柳的样子;再请若干幼儿配上胸饰进行古诗表演。)。
村居教学设计篇八
1、利用网络展示文、声、色的动态效果,创设诗词学习的氛围,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2、通过网上教学和学生网上冲浪,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网络的演示性、丰富性、拓展性进行诗词教学。
一、原型启发,感知词文。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交流:
3.出示课文。“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
4.听课文范读,找找哪些词该重读?(边听做记号。)。
5.是否学过相似的“词”?形式上有何特点?(点击网页)(《卜算子咏梅》;分上、下阕)。
6、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学生按要求读。)。
7、检查自读的效果(请生评议;学习好的方面,读给同桌听。)。
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根据你的经验,读懂一首词有哪些方法?
交流:查字典;小组讨论;看图理解;看看有关注释理解。
3.上阕交流:(1、指读上阕。2、找出描写的事物3、理解意思,教师补正(……带着酒意,操着吴语,谈得很亲热。哪家的白发夫妻二老呀!)4、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5、小组赛读上阕。)。
4、下阕交流:(1、指名读下阕。2、找出描写的主要对象3、理解意思,听教师补正(……最可喜的是小儿,在河边伏着正剥莲蓬取莲子吃呢。)4说说下阕写什么内容,给你什么感受。(下片四行是一句话,写这家三个儿子的活动充满生机。)。
5、理解全词。(连起来说词意:自己练说,互说,指名说,评议。)。
三、朗读成颂,领会诗情。
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2.老师也感觉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先展开想象,然后小组内讨论一下,等一会请同学上台表演。(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补充)。
四、再现诗境,指导吟诵。
1、边看图画,试着背诵。
五、拓展学习。
1、学生自主合作拓展学习。(1、学生自由组合利用网络内容“诗人简介”、“辛弃疾全集”、“佳句欣赏”进行拓展学习。2、交流:要求: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交流所学内容。学生交流。(如:诗词朗诵、我来介绍、名句讲解等)。
六、总结延伸。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2、把今天学到的内容介绍给家长听。
村居教学设计篇九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抓住“醉”字研读文本,展开想象,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好意境。
3.通过对词的朗读和感悟,体会作者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今天我们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先来读几首古诗。(课件出示高鼎的《村居》、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袁枚的《所见》、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学生齐读这几首古诗)。
2.读了这些古诗,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
(都是关于乡村田园风光和儿童无忧无虑生活的诗。)。
3.南宋词人辛弃疾有一次外出,也看到了一处美丽的田园风景,不禁感慨万千,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清平乐村居》。(出示词)。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辨析“剥”的读音,说一说“蓬”在这里为什么不读轻声,知道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是哪几个字押韵的。)。
2.古代的词都是可以用来合乐歌唱的,因而在读的时候除了押韵之外,还非常讲究节奏和谐。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3.课文读好了,但是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意思吗?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自己的预习尝试着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4.要能准确地说出词意,必须先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师生共同讨论“吴音”、“媚好”、“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5.谁来说说这首词描写的情景?
1.同学们,读一首好词,就像品一杯香茶,只有用心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芳香。面对这迷人的田园风光,面对这样的一家人,你能用书中的一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吗?(板书:醉)。
3.结合学生的回答展开相应的讨论。
(1)为乡村美景所醉。
这里有什么样的美景?课文中用了“茅檐、溪上、青青草”三个词勾勒出了乡间的田园风光,其实乡村的景色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具体地讲一讲。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为夫妇恩爱所醉。两位老人有可能在亲热地交谈什么呢?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为儿子的勤劳孝敬而醉。
两位老人还会陶醉于什么呢?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两个儿子一边劳动一边在想些什么?
正是孩子的勤劳孝敬才使老人陶醉于这幸福之中啊!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4)为小儿子的天真顽皮而醉。
两位老人还会陶醉于什么呢?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抓住“卧”字想象小孩子一会儿躺卧,一会儿趴卧,一会儿睡卧的姿势,体会其天真顽皮的特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同学们,现在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这是怎样的一家人吗?
(和和美美、天伦之乐、幸福安康、和睦温馨、其乐融融……)。
5.这么美好的环境,这么闲适的生活,这么甜蜜的亲情,即使不喝酒,也肯定会被深深地陶醉的,因为“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和老人一起陶醉于眼前的一切。(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整首词)。
1.此情此景,使老人陶醉了,更使在这里流连忘返的辛弃疾陶醉了,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词。不过,这首词仅仅是表达对农村平静安宁生活的赞美吗?让我们来走近辛弃疾。(出示辛弃疾资料让学生阅读)。
辛弃疾是我国宋朝的一位著名词人。他21岁就参加了抗击金人的义军,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后来担任过很多军职。这期间他写出了大量的词作,词中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热情,表现出了极高的文学成就。他极力主张南宋王朝抗金北伐,并提出了很多的主张、政策,可惜都没有被采纳。到了他42岁的时候,却因为谗言陷害被解除了职务,退居到现在的江西省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这里,辛弃疾度过了他人生最为艰辛的20年。《清平乐村居》就写于这一时期。
2.当时金兵南下,黄河以北的大片国土陷于金兵的铁蹄蹂躏之下,征战沙场二十多年的作者在前线看到的是百姓的流离失所,看到的是百姓的生命朝不保夕,看到的是百姓的血泪生活,如今看到眼前的安静和谐的乡村生活,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3.教师小结:。
是啊,要是没有战争,祖国统一,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过着这样安宁幸福的日子该有多好啊!这就是辛弃疾,一个一生都在忧国忧民的辛弃疾。
让我们带着辛弃疾的美好愿望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1.辛弃疾的词以豪放著称,与苏轼同为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并称为“苏辛”。这首词并不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现在我们来读一首代表他豪放词风的词。(师范读)。
村居教学设计篇十
1、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2、学会本课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
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
课前准备:多媒体出示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琴曲,给学生创设一份恬静的田园氛。
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氛围。关于辛弃疾的背景资料。
一、初读词题,试想画面:
我们中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谁来背一背曾经学过的古诗。(课前)。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古诗相似的作品:词板书:词。
出示全词:
1、快速浏览这首词,与学过的古诗相比,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相机介绍词的别称:长短句、填词、上下阕。
师:乍眼一看,这首词是不是有两个题目呢?
词牌名!题目读,停顿乐(正音)。
师:看到村居,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交流)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一起读课题。
二、疏通文本,感知画面:
师:我们来读这首词,要求八个字: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一)师: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媚,剥(bao),翁媪(理解,生领读)。
(二)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强调停顿,齐读)。
(三)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呢,我们再来读,轻轻地读,缓缓地读,看谁能把村居的情景想象读出来。
交流:锄豆图,联系《锄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织笼图,想象鸡鸭成群,联系《四时田园杂兴》。
卧剥图,想象荷花景,诗句。抓住“卧”(换躺、趴比较),想象小脚丫的动作,想象顽皮的样子。“送给他哪个词?”
师: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怎么说呢?
师:我们一起读。师:多么温馨的情景,我们再读。
(重点感受卧剥图,相媚图,感情练读)。
师:那我们就把这幅美景留在我们的心中。
师:吟着吟着就产生了感慨,给这幅画送一个字,一句话。
交流,引导“醉”——谁醉了?为什么醉?(老夫妇,诗人,我们)。
师:真好!来,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词读一读,能背的背,把我们的对这和美乡村生活的陶醉,沉醉,迷醉读出来!
(播放,感情朗诵。)。
三、拓展建构,丰孕画面。
(一)介绍辛弃疾生平,了解其心境——安居乐业。
村居教学设计篇十一
如何在教学中挖掘弥漫在古诗词中浓郁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注重情景的创设,培植审美心境。
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导语,是培植审美心境的第一步。而导语的情绪色彩应和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暗通。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告别了都市的高楼大厦、喧嚣与繁华,今天我们将一同去感受美好的乡间生活。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宁静、闲适的乡村风景图,图上雅致、清新的田园生活,一下子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屏息凝视,从那专注的眼神看出他们已经沉浸在画面所描绘的情景之中。静观片刻,我对大家说:来到乡村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我感到乡村非常安静,静得能听见小溪轻轻流淌的声音。乡村非常闲适,没有都市的喧嚣、紧张。乡村生活非常静谧,人们无忧无虑地生活。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诗词所描写的意境。
古诗词的教学由于作者写作时间的特殊性,教者在教学中。首先应根据诗词所表达的不同意境来设计不同的导语或情境,使学生很快与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产生一种和谐的心向。
二、多样解词方法,体会词义的朦胧美。
古诗词语言精炼含蓄,能以有尽之言,传无尽之意,同时古诗词非常形象,意与境和谐统一。可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定要对每一个词语都作确切的解释,这样做破坏了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连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被破坏了。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学生不理解相媚好的意思,我就启发学生看图,并说:老两口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老两口非常亲热,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老两口面色红润,老婆婆还有些害羞呢,他们亲热地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我接着说:是啊,三个字表达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特别是一个媚字,把老两口的神态表情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给人美好的感受。这就是相媚好的意思。在理解翁媪时,我让学生根据字形猜一猜是什么意思,学生马上就明白,翁上面是一个公字,可能是老公公,而媪字左边是女所以可能是老婆婆。在理解无赖一词时,我说: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撒泼放刁,蛮不讲理的人称为无赖,这里是这个意思吗?可以看看图,想一想。我觉得是小孩调皮可爱。我接着说:是的,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区别,此时的无赖让人感受到孩童的天真可爱,这就是古诗词用词的魅力。
三、把握整体意境,体会诗词的情境美。
对古诗词的学习不能停留在对词句的理解上,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懂得词句意思的基础上,把握诗词的整体意境,进而总体品味其中蕴含的感情,揭示的道理,从而得到熏陶,获得教益。
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学生对词句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请同学们闭眼,听老师有感情地吟诵。轻柔的音乐,加之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完全沉醉到词的意境之中了。于是,我问学生:来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我仿佛看到清清的小溪流向远方,河塘里面荷花竞相开放。我仿佛看到小溪边,一个顽皮的小孩正趴在地上,专心致志地剥莲蓬呢。我仿佛看到岸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还闻到了泥土的芬芳。我仿佛看到大儿子和二儿子在辛勤地劳作呢!我仿佛看到茅屋前,一对老夫妻有些醉意,正在说悄悄话呢!于是我追问:你听到老两口说些什么吗?同桌一个做老公公,一个做老婆婆试试,他们会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老头子,你看我们的孩子多懂事啊,他们在辛勤地忙着农活,我俩可以安享晚年了。有的同学说:老太婆,谢谢你,给我生了这么懂事的孩子,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只希望早点抱孙子哦!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笔者在把学生带人意境之后问道:假如此刻你到了乡村,你最想做什么呢?学生说:我最想像小孩一样,躺在草地上剥莲蓬吃,多悠闲。我最想静静地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白云,闻青草的芳香。我还想骑在牛背上,潇洒地吹着短笛,让笛声在田野中回响。我最想在小溪边垂钓,那多舒服。我也想到地里去耕耘,享受劳动的快乐。由于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储备,把学生带入了生活场景之中去想象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所以在学习这首词时,学生始终处于乡村生活的情景之中,勾起了他们对词中生活的无限向往,表达出的情感也真切而朴实。
村居教学设计篇十二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能背诵和默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1、给文配画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教时。
(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师:读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首诗有两个题目。
生:我对刘丹同学的回答有意见,没有两个题目,宋词是一种可以配曲子唱的词,前面的那个“清平乐”是词牌,后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吗?
生:我昨天预习时也不明白,后来上网查阅资料,才明白。老师,词牌还有很多呢:“醉花阴”、“浣溪纱”、“虞美人”也是的,对了,还有李白“明月几时有”的那个叫“水调歌头”!
师:谁愿意大胆站起来读读?
师:读得真响亮,同学想给你提点小意见,接受吗?
生:翁媪(wengao)读错了!
生:我觉得词和诗一样,要读出节奏来,郭洋的节奏不清楚。
师:你来示范一下好吗?
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真好,诗词只有把节奏读正确,才有独特的音韵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首词,你的脑海里有了怎样的几幅画面?
生:我看到了低低的茅檐下,有老爷爷、老奶奶在聊天。
生:我看到那户人家的大儿子在田里锄豆。
生:还有一幅画面,二儿子在全神贯注地编织鸡笼。
师:“全神贯注”用得好!
生:最有意思的是小儿子趴在溪头剥莲蓬。
师:能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吗?
生:老师,我最喜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我用画画的方法表现:夏天的乡村,草木丰茂。一条小溪在青翠的小草间蜿蜒而过,溪水淙淙流着,好象唱歌给出溪边的小草听。溪边有一座茅屋,屋檐低低的,还晒着几个大红辣椒。(众人笑)是的,我去过农村,见过的。
生:老师,我和同桌合作,想演演那对翁媪。(“老伴啊,今天我喝多了!高兴啊,你看豆子眼见一天天大起来,到秋天我们就要准备大袋子喽!”“老头子,我也开心,我们就喝个痛快……”
师:真不错,演戏有天赋,老师仿佛走进了乡村,听到了老人间朴实无华的对话。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真美,将来也是个大词人!
生:我喜欢“剥莲图”,我用朗读欣赏法学的。
(生声情并茂朗读后,评点:我觉得“卧”用得最好,把小孩子的天真烂漫、自由自在游戏的情景写出来了。)
村居教学设计篇十三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卷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该。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村居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激发想象,引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季)那你在春天里都看到了些什么呢?(指名学生发言)你觉得春天的景色怎么样?(很美)。
是啊!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清朝诗人高鼎也被春天的美景吸引住了,他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诗名叫《村居》。(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以读为主,借助课件,感受诗意。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古诗中易读错的字音。
3.教师范读,提醒学生听清难读的字音。
4.学生练读,读正确、读流利。
5.指名读。(2-3人随机指导,读得好给以鼓励)。
6.齐读。
7.学生质疑,教师借助课件解疑或者学生之间自己解决。
本首古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如下:
"莺飞"可利用"莺"的字形解决。
"拂堤杨柳"借助课件解决。
"醉春烟"中的"醉"利用组词解决;"春烟"借助课件解决。
"纸鸢""二月天""忙趁"等一些简单的词可让学生自己解决。
(三)听配乐范读,激发想象,深化诗意。
1.学生听配乐范读,边听边想象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2.指名学生简单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景物。
3.再听配乐范读,扩展想象内容。
4.同桌互相说一说想象的内容。
5.指名说。(3-4人)。
6.利用课件展现学生想象到的画面,看画面听配乐范读,欣赏这首诗。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引导学生知道要用赞美的语气读)。
(1)指名读。(2-3人,老师随机指导)。
(2)齐读。
(引导学生要用稍快的语速读,略显跳跃。)。
(1)指名读。(2-3人,老师随机指导)。
(2)齐读。
3.激发学生的配乐朗读兴趣,配乐朗读。
4.指名配乐朗读。
5.师:"这么美的诗,如果能背诵下来就更好了,谁会背了?自己先试一试。"。
6.指名背诵。(2-3人)。
7.会背的请站起来一起背诵。
(五)渗透口语交际,熟悉背诵。
1."放学回到家,谁愿意把这首诗背给妈妈听呢?现在老师当妈妈,想象一下见到妈妈应该怎么说?谁愿意跟老师合作?"(师生合作,根据具体情况发挥)。
2."谁愿意背给姐姐听呢?老师当姐姐,想想见到姐姐又该怎么说?"(师生合作)。
(六)巩固练习。
抢答题内容:
1.诗中哪些词句说明了本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2.哪两行诗写的是孩子们的活动?
哪两行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3."村居"的意思是()。(1)在城市居住(2)在农村居住。
(七)课外练习。
1.画:学了这首诗,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
2.唱:把这首诗当作歌曲唱一唱,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只要自己觉得好听。
3.编:按古诗的意思,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故事讲一讲。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可任意选作)。
村居。
风筝。
柳黄莺。
小孩子。
树小草。
村居教学设计篇十五
《村居》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4课的两首古诗之一,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它描写的是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的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村居教学设计篇十六
1、采用古诗配画、赏画吟诗的形式把幼儿带入诗情画意的境界,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
2、通过古诗新唱的方法,让幼儿加深对古诗内涵的理解。
1、画:咏柳、惠崇春江晚景。2、简笔画,毛笔,字卡。3、背景音乐。4、课件。
一、欣赏图片,理解古诗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1、边出示图画边让幼儿猜猜这是画的哪一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1、图文并貌地理解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边画边念儿歌,把孩子带入诗情画意地境界。“早春的二月,田野里长满了绿幽幽的青草,小黄莺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嫩绿的柳条轻轻地拍打着堤坝,啊!春天陶醉啦!”“你们知道我画的是什么季节吗?”
3)“春天真是太美了,还有一句好听的诗句呢,我们一起听: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加动作)“你听到了什么?情用刚才的话来说说?”
4)仔细听第二遍: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边朗诵边出示字卡。
5)游戏:字图配对。“谁能把字卡放在相应的图片下面?”“找找、圈圈。草、莺、柳、堤。”
6)我们一起把这句好听的诗句演一演,说一说。练习2~3遍。
2、图文并貌地理解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那么优美的春景中还会有谁呢?请你们仔细看”边画边放背景音乐。“小朋友又称之为儿童。”
2)“这些儿童在忙些什么呢?”学学:放学,放风筝。
3)“那么秀丽的春景加上儿童在放风筝真是令人陶醉,我又有两句诗句送给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好听吗?你听到了什么?请用刚才的话来说?”
4)第二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示字卡。
5)游戏:字图配对。“谁能把字卡放在相应的图片下面?”“圈圈,谁来找找纸鸢在哪里?”
6)“我们一起把带有儿童的诗句演演,说说。”
7)“有景有情才是最美的,我们一起把早春的景色和儿童放风筝和在一起朗诵行吗?”(完整朗诵诗歌)。
8)“加上音乐加上感情就更优美了,我们一起来试试。”
9)一半幼儿演,一半幼儿朗诵。
3、揭示古诗。“你们知道我们刚才朗诵的诗句和起来是一首什么吗?”“古诗的名字是村居,是浙江杭州诗人高鼎老爷爷写的。”“为什么要取一个村居这个名字呢?”
1、“我们一起就来欣赏这位高鼎老爷爷给大家带来的《村居》”(放课件)。
2、”听了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
3、“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朗诵一遍,把你们刚才的感情加进去。”
4、“你们朗诵得真好,有的儿童还用了动作了,现在一起吟诵给后面得老师听好吗?”
四、活动延伸。
1、“刚才你们朗诵得真有感情,但是古诗还可以变换节奏地朗诵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放磁带让幼儿学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