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论文(精选13篇)
智者总结经验,愚者重复错误,我们应该如何总结自己的经历?怎样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能力?如果你正在写总结,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范文,或许可以解决你的困惑。
信息网络论文篇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底层控制网络与企业信息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流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现场总线恰恰是连接企业底层控制网络与企业信息网络的枢纽,通过它可以实现企业管理层对于底层设备的管理和监控,从而实现企业底层控制网络与企业信息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本文对现场总线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该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现场总线;企业信息网络;集成。
现场总线主要是指自动化控制设备和现场仪器仪表之间的数据通讯总线,是企业底层设备通信交换的媒介,它将现场分散的控制设备,用总线连接到一起,实现了集中控制。现场总线要求设备必须具备较高的智能化水平和串行通信功能,目前现场总线的应用大都以大规模的集成化为前提。相对于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现场总线将现场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并且融合了远程监控和设备故障检测功能,它实现了现场设备和企业控制系统网络的连接,将企业信息监控延伸到现场层。
1、信号的模拟量传输被通信技术所取代。
常规系统中,现场设备信号往往通过控制电缆于控制器直接连接,线路复杂,故障频发,企业维护成本高。现场总线的应用,串行的通信电缆代替了控制线,信息量加大的同时使系统结构大大简化。
2、现场仪器智能化。
并入现场总线的仪器仪表必须是具有串行通信功能的智能设备,计算机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是现场总线技术的基础。
3、现场总线集成了现场远程监控和设备故障诊断功能。
控制器可以从设备获取更多有用信息,实现了设备的远程参数设置、命令发布、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功能。
4、现场总线是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企业控制层的延伸。
现场设备传统的模拟量信号传输方式,线路复杂,传输的信息量少,系统之间和系统外界的信息交互也十分困难,制约了企业综合自动化的发展。现场总线的数字化通讯技术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实现了企业信息管理的整体覆盖。
从企业的管理、生产过程和功能出发,cims体系结构可简化为工厂级、车间级和现场级三层。现场级和车间级的信息集成和自动化监控是企业自动化总线集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完成了底层设备的直接控制、网络连接、设备状态在线监控和现场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储存,是现场生产任务的直接执行和管理者,确保生产工作的良好完成,并把生产运行数据传达给企业管理层,同时也可进行生产任务和调度命令的下达和执行。可见,现场级和车间级监控及信息集成系统是实现企业生产自动化总线集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1、现场总线促使现场硬件和软件有了新的发展。
首先,在控制器上,传统的plc逐步被通用型的计算机控制器硬件平台所代替,这是兼容性强、可靠性高的工业计算机系统。其次,在系统和系统软件方面,与工业计算机控制相兼容的专业自动化系统和软件产品成为市场主流,软件系统朝着专业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并且现场的传感器、仪表和操作机构由不同的优势厂家生产,与系统配合的契合度更加高。
2、系统开发和应用推广的新契机。
以往很多项目的控制系统被很多国外知名厂商通过软硬件捆绑销售的方式所垄断,国内厂商只能占据市场份额很小的一部分。同时,由于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较低,国内厂家在系统增值扩展上也很难有所作为。现场总线的发展,使自动化控制系统走向开放,系统产品也在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不同产品的兼容性和互换性增强了。开放的通用性系统平台,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了更好地发展平台,必然会给国内众多的生产厂家带来机遇和生机。由于国内传感器、操作器和控制器等设备的产品功能日趋完善,产品质量也在提高,同时由于价格优势的存在,国产产品和系统必定更加收到市场的青睐。
现场总线绝对不是简单的芯片代替电缆的简单过程,而是计算机技术及其数字化网络通信技术向工厂层的延伸。现场总线是企业底层设备通信技术的革新。现场总线技术使传统的生产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具有传统系统无法比拟的兼容性和开放性优势,在使整个生产过程发生变革的同时,也使控制系统市场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使垄断的格局被打破,给国内更多的企业和制造商带来更多发展的机遇和契机,给中国的自动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生机。
[2]侯新叶。基于信息交互总线的配电网多源信息集成与利用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3]宋金。现场总线与工厂底层自动化及信息集成方式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3):138.
信息网络论文篇二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信息和通信等高科技正在迅猛发展,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将网络时代的图书馆推向自动化、电子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网络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网络环境”的飞跃。“网络环境”作为近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名词之一,深受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研究角度或认识程度不同,大家对它的理解并不一致。有的研究者认为:“网络环境是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基础上构建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式电信网络。”有的研究者指出:“网络环境包括网络的硬件、软件基础设施,局域网络,分布式数据库和网点的建设。”还有研究者认为:“网络环境,就狭义而言是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基础上构建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式电信网络。广义而言,它还包括电子网络的渗透、扩张而引起的国家信息政策、信息管理体制、信息系统组织和用户信息行为等方面的变化。”我们认为,网络环境是指高速信息网及其效应为社会发展带来的情况与条件。网络环境是信息时代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类所创造,转而又极大地影响着人类自身。
据2003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12月31日,在网络用户的特征结构方面,男性、未婚、25岁以下、大专以下学历、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网络用户的比例分别在网络用户各特征数据中占据相对主要地位,所占比例分别为59.3%、57.8%、54.9%、69.6%、84.5%;在用户地域方面,北京、上海之外的尤其是沿海省份的网络用户数有了较大的增长,其中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山东网络用户数占全国网络用户数的比例分别为9.5%、8.1%、7.1%、6.6%、6.5%,居全国前五位,东部的华东地区和西部的西北地区网络用户状况有着相对明显的差别,总体而言,华东地区网络用户的特征结构要比西北地区网络用户的特征结构相对合理,而华东地区网络用户对互联网的使用相对西北地区网络用户而言也显得更频繁、更日常化;在职业方面,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仍然是网络用户主体,比例分别为28%、15.7%,但后者的比例和以往相比有所下降,另外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的比例和以往相比都有所增长,分别达到8.0%、8.9%、6.2%;在行业方面,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it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制造业是网络用户的主要分布行业,比例分别达到12.5%、10.3%、11.8%、10.6%、11.1%,其它行业的网络用户数也都有不同的增长,网络用户的结构特征进一步宽泛。
《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就网络用户上网目的来看,主要涉及获取信息、学习、学术研究、休闲娱乐、情感需要、交友、获得各种免费资源、对外联络、炒股、网上购物、商务活动、追崇时尚与赶时髦等,其中获取信息是第一位的,53.1%的人将其作为上网最主要的目的。其次是休闲娱乐(24.6%),交友排在第三位(7%)。近几次调查结果相比可以看出,以获取信息作为上网最主要目的的网络用户所占比例一直在稳步增加,与2002年中期相比又增加了5.5%.互联网的开放性、便利性、互动性以及网上信息的丰富性和服务的多样性,使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对互联网认识的提高,也使网络用户对互联网的应用更加理性与务实。
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包括:电子邮箱、新闻组、搜索引擎、软件上传或下载服务、信息查询、网上聊天(聊天室、qq、icq等)、bbs论坛、社区、讨论组等、个人主页空间、电子政务、网上游戏、网上购物、短信服务、网上教育、电子杂志、网络电话、网上医院、网上银行、网上炒股、网上拍卖、网上定票、旅店预定、视频会议、vod点播、网上直播、多媒体娱乐(mp3、flash欣赏等)、远程登录、信息发布、网上推广、网上销售、信息化系统(erp、crm、scm)、其它等。而电子邮箱、搜索引擎、信息查询和网上聊天排在网络服务的前三位。
用户在网上经常查询的信息主要有:新闻、计算机软硬件信息、休闲娱乐信息、生活服务信息、社会文化信息、电子书箱、科技与教育信息、体育信息、金融、保险信息、房地产信息、汽车信息、求职招聘信息、商贸信息、企业信息、天气预报、旅游、交通信息、医疗信息、交友征婚信息、法律法规及政策信息、电子政务信息、各类广告信息等。
用户了解新网站的主要途径是搜索引擎,比例高达84.6%,其它还有网站上的链接、电子邮件、朋友同事及网友介绍、网址大全之类的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黄页、户外广告等。
用户获取、浏览的中文信息占中、外文所有信息的比例为81.3%,用户获取、浏览的国内信息占国内、外所有信息的比例为71.1%.目前网上信息中电子书籍、新闻、计算机软硬件信息、休闲娱乐信息、生活服务信息、社会文化信息、科技、教育信息、体育信息、金融保险信息、房地产信息、汽车信息、求职招聘信息、商贸信息、企业信息、天气预报、旅游交通信息、医疗信息、交友征婚信息、法律法规政策信息、电子政务信息、各类广告信息等还不能满足用户需要。其中有近三成的用户对网络速度、上网费用、网络安全、中文信息的丰富性不太满意,对网上购物、网络游戏、收费邮箱都提出较高期望。综上所述,家中仍然是网络用户上网的主要地点;晚上八、九点钟是网络用户上网的'高峰期;台式计算机仍然是网络用户上网的首选设备,但新的上网设备正在逐渐被网络用户所接受;与2002年6月统计数据相比,网络用户每月花费的上网费用、每周上网时间以及每周收发的电子邮件数均有所增加,人均email帐号数则有所减少;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将获取信息作为上网最主要的目的。可以预计,随着硬件环境的完善、网络用户数量的增加、网络应用的推广和网络知识的普及,互联网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人们对互联网的应用也将更加深入、广泛。
在网络环境下,应加快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高效的网络化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专家指出,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用户需求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用户范围的广泛化、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信息需求的精品化、信息需求的个性化、信息需求的高效化和信息需求的自助化。而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具体表现为需求内容的多样化、需求文献类型的多样化、需求信息出版形式的多样化、需求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以及需求信息时间跨度的多样化。图书馆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就要创建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方式,在机制上要跟上,服务方式要能跟上需求的变化。同时,制约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需求的因素包括用户个人因素与外界因素两个方面,个人因素包括用户获取信息技能障碍、获取信息智能障碍,外界因素包括网络环境状况的影响、网络信息资源状况的影响、网络服务费用的影响、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等。根况地讲就是中文网络信息资源匮乏、服务相对落后和用户使用网络的水平较低。
应该更加突出自身的核心优势,即提供国内外高质量的专业和学术信息,并不断更新原有的服务手段,使用用户能够更便捷地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练好内功。用户信息需求的随机性和图书馆服务的持久性,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和图书馆知识组织的整体性,用户需求的多变性和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服务的相对稳定性是图书馆信息保障社会职责社会分工的客观要求。广大用户把网络信息资源、服务人员的素质、良好的信息设备、良好的服务、优美的环境列为当代图书馆重要的评价指标,其中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排在用户需求首位。因此,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因特网,提供诸如信息增值服务、信息推送服务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服务,逐步发展到全程跟踪服务。
其二培育市场。培育壮大市场与用户教育密不可分,用户信息能力必须经过系统培训和自觉实践才能获得。应当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用户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分类型、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施行用户教育。加强计算机信息检索教育,提高用户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强英语教育,提高用户网上语言应用能力,加强精神文明与法制建设,提高用户的信息道德素质。通过对用户培训,可以增加其关于信息的理论知识,强化信息意识,养成信息思维的习惯,更准确和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信息需求,了解和掌握获取所需信息的手段和途径,从而提高使用信息的效率和效益,培养其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如上述的上海图书馆剪报部,业务涉及针对不同行业和产品的主题剪报、定制剪报、课题咨询、论文资料提供等,内容则包括各行业的政策法规信息、市场动态资讯、分析预测报告、竞争情报收集与分析、媒体监测与分析等等。
总之,网络时代图书馆与用户通过网络这一媒介互联互动,共同发展,达到双赢。图书馆资源与网络资源逐渐形成相互弥补的有机整体,在选择、过滤、评价和组织网上信息方面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可以说,图书馆是在与用户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共生状态下逐渐适应对方并发展和完善的。面对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图书馆要适时地调整自身的藏书结构和服务手段,根据图书馆的性质和政策扩展重点服务,在满足广大用户的基本需求和共同需求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化、专业化的特色服务,以更好地满足重点用户的特殊需求。朝着精品化、个性化、专业化、商品化的发展趋势迈进。
信息网络论文篇三
经过各种方法考察这几年在internet上发生的信息泄漏事件,大家看出威胁网络安全的所有模式是大同小异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越来越重要了,是重中之重,信息是财富,信息资源对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对信息保护才能防患于未然并且有效可行的应对随时的网络信息安全攻击。
随着电脑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人们称它为信息高速公路。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产物,网络安全主要是确保其它人不能读取,是应社会对这个时代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要求发展起来的,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当今在我国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速度也很快,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必要信息来源。而面对信息侵袭的种种威胁,我们不得不考虑网络信息安全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各种问题,如同其他技术的发展一样,计算机技术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同时,各种五花八门的计算机犯罪行为也随之浮出,如同hacker入侵、计算机病毒的擅自制造及传播、国家机密泄露等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网络信息安全的根本目的就是防止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的信息被非法使用。如果国家信息网络上的数据遭到窃取、更改过着破坏,那么他必定关系国家的主权和声誉、社会稳定与繁荣。网络信息安全不利直接影响我们个人的权益,对此我们要加强绝对的重视。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近年其它各国的一些小型企业每年因网络安全的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人民币,而这些信息丢失的主要原因是通过网络邮件进行传播的。据安全防护机构称,像很多的病毒主要是造成网络大塞车,去年就给很多企业造成了3000亿人民币的损失。在如今我们依赖与网络方便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得侵犯。在各种网络诈骗、网络信息窃取的时代下,我们要加强自身的网络信息安全知识,不可有亡羊补牢的行为,否则防患为时已晚。
信息网络论文篇四
网络安全系统的安全措施框架依据“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以及“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并结合了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部署以下子系统:
2.1下一代防火墙系统。
为保证业务在后续发展,在内网核心边界与外网区域之间部署一台下一代防火墙设备,对气象内部联络中重要的安全域进行边界权限控制,严格控制出入网络及各个重要安全区域的权限,明确访问的用户、访问的对象及访问的种类,保障正常访问的进行,拒绝非法及越权访问;同时有效预防、处理不正常的网络访问,确保内网网络正常访问活动。重点是实现内网与外部网络的隔离。
2.2网络准入控制系统。
在内网安全运维管理区域旁路部署网络准入控制系统,能够画出办公终端接入的安全线,去除一些不安全的设备和人员接入网络,规范用户接入网络的行为。网络准入控制策略可从网络准入身份认证、完整性健康检查、接入管理、隔离修复四方面实现。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内控要求。并提供日志查询功能,做到责任认定,有据可查。
2.3网络/数据库审计系统。
在核心内网交换机上部署网络行为/数据库审计设备,通过旁路侦听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实现对用户网络访问行为(http、telnet、ftp、mail等)和相关内容的记录、分析和还原,对信息系统用户擅自访问非授权的敏感信息或蓄意篡改和破坏重要信息数据等行为进行监视和警示。
通过数据库审计系统,实时地、智能地解析网络上和被审计数据库相关的登录、注销,对数据库表和字段的插入、删除、修改、查询、执行存储过程等操作,能够精确到sql操作语句,并能及时判断出违规操作行为并进行记录、报警,实现数据库的实时监控,从而在网络上建立起一套数据安全告警和审计机制,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运行及事后审计提供有力保障。
2.4网闸系统。
通过在政务外网边界接入区部署安全网闸采系统,符合等保要求。将整个网络有效地进行安全域隔离,可以实现所需要的安全控制、防病毒、抗拒绝服务攻击。
2.5入侵防御系统。
在气象内网区核心交换机上旁路部署入侵防御系统,网络入侵防御系统能够实时检测来自外部网络人员利用网络和系统自身薄弱点进行的非法入侵和攻击、产生大量异常访问导致服务器资源耗尽dos/ddos攻击,以及非法操作的木马、蠕虫等恶意程序,并对检测到的非法流量进行积极阻断,同时向管理员通报攻击信息,避免税务信息系统因遭受外界网络的恶意攻击而导致正常的网络通讯和业务服务中断、计算机系统崩溃、数据泄密或丢失等等,影响业务服务和信息交互的正常进行。
2.6病毒过滤网关。
当前,网络病毒、蠕虫、木马、流氓软件等各类恶意代码已经成为联网的信息系统所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在气象部门的网络平台的边界防护区部署具备恶意代码检测和过滤功能的病毒过滤网关,对进出的网络数据流进行病毒、恶意代码扫描和和过滤处理,并提供病毒代码库的自动或手动升级,彻底阻断病毒、蠕虫及各种恶意代码向网络内部传播。
2.7漏洞扫描系统。
在内网安全运维管理区域中旁路部署一套网络漏洞扫描系统,由专门的管理员负责,连接在核心交换机上,以本地扫描或远程扫描的方式,对各台重要的网络设备、主机系统及相应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等进行全面的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网络进行扫描,可以发现网络结构和配置方面的漏洞,以及各个设备和系统的各种端口分配、提供的服务、服务软件版本等存在的安全弱点。系统提供详尽的扫描分析报告和漏洞修补建议,帮助管理员实现对政务内网,尤其是其中的重要服务器主机系统的安全加固,提升安全等级。网络漏洞扫描设备支持进行远程的管理和扫描,能够进行自动和手动的漏洞库升级,保证随时拥有检测最新漏洞的能力。
2.8上网行为管理系统。
在互联网区域部署网络上网行为管理系统,需要及时更新应用规则库,并按照规定制定审计规则。通过在线监测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能够分析网络中的数据包、流量信息,通过对相关协议进行分析,对网络通信行为和内容进行记录和统计,帮助发现网络中的异常流量和违规行为。上网行为审计的重点对象是内网用户终端的网络访问行为,支持多种网络应用协议的监控、还原和审计,例如对通过http、ftp、smtp等方式访问业务系统的用户登录、用户登录ip地址、访问时间、访问内容等进行监控和审计。上网行为管理系统能够对网络中的流量控制以及上网行为审计做全面的监控与审计策略,以有效保护重要数据的安全性,并为事后取证提供支持。
经过近网络安全环境的改造和不断完善,漳州市气象网络按照网络不同的用途进行不同的安全要求:一是安全等级要求最高的气象内部局域网,主要用于气象专用数据的传输和内部信息的流转;二是以执法专线与相关政府机构连接的政务专网;三是通过网闸进行数据转换接入的气象网站,供用户、大众浏览使用的互联网。
信息网络论文篇五
1.1硬件设备的不稳定性问题。
1.2应用系统环境安全问题。
应用安全威胁主要是指应用系统在应用层面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应用系统多为定制开发,在对外服务中存在安全隐患:缓冲区溢出、目录日历漏洞、软件运行出错,或无法运行等。
1.3嘿客的攻击。
嘿客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漏洞侵入网络,对网络进行恶意攻击,意图使网络瘫痪;或者通过获取管理员密码,从而窃取数据,达到控制对方计算机的目的,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和使用,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外部风险。信息网络上只要有1台机器同时连接在内部网和互联网上,整个水利信息网络就暴露在互联网上,就存在受攻击的危险。
2)内部风险。内部职工对自身网络的结构应用比较熟悉,自己攻击或内外勾结泄漏重要信息,都将可能导致系统的瘫痪,信息的破坏或泄密。内部攻击的防范难度比较大,内部人员可以绕过防火墙对网站进行攻击,对信息网站的威胁更大。
1.4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爆发,轻则使计算机运行速度迅速变慢,重则使计算机软件系统瘫痪,甚至会破坏计算机硬件,使其报废。病毒一旦进入计算机后就会隐藏起来,以此躲避用户的发现。它们会躲避在正常的文件当中,甚至会不断改变自己,以此来逃避杀毒软件的查杀。病毒可以攻击计算机的软件、硬件和数据,包括操作系统、系统数据区、内存、网络系统等。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传播网络化、传播方式多样化、入侵移动通信工具等。另外,嘿客技术和病毒技术相互融合,更是不断威胁着信息网络安全。
1.5非授权访问。
一般把没有经过对方同意,就使用对方网络或计算机资源的情况称为非授权访问。如果未经同意,有意避开访问控制机制,对网络或系统非法使用;或者擅自扩大对方给予自己的权限,越权访问信息,都是非授权访问。非授权访问存在以下几种访问形式:攻击、假冒、非法侵入、合法用户越权操作等。
1.6信息泄露或丢失。
信息在网络的传输中,由于没有加密或者嘿客恶意的分析破解信息的流向、流量、长度等参数,导致信息的泄露或丢失。信息在存储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也会造成泄露或者丢失。
2、解决对策。
信息安全的威胁严重干扰了水利信息系统及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阻碍了我国水利信息网络的健康快速发展,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增强水利信息网络防御能力,促进水利信息化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1备份及灾难恢复。
水利信息网络系统的备份与恢复主要内容包括:
1)服务器的备份。组成水利信息网络系统的服务器有很多,依据功能及作用的不同其重要性差异也较大,对于不同的服务器应采取不同的安全防护策略,对于水文防汛等重要服务器,必须建立热备份或冷备份机制,要实时做到信息的备份。
2)网络备份。主要分为电路备份、拓扑选型、单点故障排除和保存配置等几方面内容。对于网络电路必须建立水利信息网络的电路备份体系,对水利信息网络系统所使用的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等相关的配置文件应给予安全的备份,当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备份的配置文件,以恢复原始的设置。
3)数据的备份。包含系统数据备份、应用数据备份两方面。为了保证水利信息系统关键数据的安全性,必须建立数据安全备份或灾难备份计划。可以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也可以对数据文件及日志进行备份。
4)灾难恢复。水利信息网络系统的灾难恢复计划,应考虑冗余系统即分布式系统,其目标是消除单点故障。当故障出现时,冗余系统及时接替进行服务和工作,保证水利信息网络的稳定运行。
2.2选择稳定安全的应用系统环境。
在选择定制开发软件的公司,或者选择软件时,尽可能选择运行稳定不出问题、响应速度快的应用系统。要多渠道了解应用系统环境使用的稳定性,要进行认真的测试后才能选择,以降低不安全的因素。
2.3网络攻击防范。
1)广域网部分。为了防止信息网络出现问题,结合地域分布及业务流程的实际应用情况,可以考虑建设地域分中心。地域分中心之间形成网状结构,整个网络调整为星型和网状相结合的结构,降低单一星型网络的安全风险。在信息网络上布设安全设备,例如在重要服务器群或需要重点安全防护的网络子网边界处布设防火墙等安全设备。对于嘿客的入侵,可以选择使用入侵检测系统,以提高信息网络的.安全性。
2)局域网部分。水利信息网络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和物理分布情况,划分不同的子网。将不同风险等级保护的网络资源相互隔离,实施相应的访问控制机制,同时进行硬件地址与ip地址绑定,并防止出现伪装,这样可以降低安全风险。对于水利部门人员对网络的使用要严格规定,内外网不能同时使用。划归外部网络的可以访问互联网,但不能访问信息网络的关键性数据,不能访问信息网络的管理后台;划归内部网络的只能访问水利信息网络的内部资源,不能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信息网络从内部比从外部攻击更容易攻破。因此,在进行安全管理时,还要加强对内部设备和账户的监控,可以采用硬件设备进行信息传递的监测,同时对内部也要设置较高级别的安全防护机制,也可以在内部网络使用安全防范设备。
2.4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由于病毒主要来源于internet,通过电子邮件、web访问、文件下载和文件共享等方式进行传染,因此水利信息网络的防病毒系统应重点关注防火墙、邮件服务器、工作站、web服务器和文件服务器。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应包含以下内容:
1)对传播途径进行有效的病毒过滤,对可能感染病毒的不同风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
2)在桌面服务器上部署防病毒系统清除病毒。
3)针对邮件系统建立病毒检测清除系统。
在选择查杀病毒的软件时,可以选择网络杀毒和安全防护软件,减少了维护及设置时间。
2.5身份信息验证。
应对来自不同风险程度网络的用户,采用不同强度的认证方式,对不同安全等级的用户采取合适强度的安全认证策略,在满足应用系统安全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安全技术的使用给应用带来的使用繁琐性。例如对外部网的用户采用双因子身份认证方式,既使用帐号加口令,同时使用含身份证书的硬件智能卡来验证。对于仅使用内部网传输的重要信息可采用摘要数字签名的方式进行认证。
2.6信息安全保护。
对水利内部人员在广域网上数据的保密传输,可以采用加密机、加密卡或软件加密等方式来实现。对远程监控系统数据,安全要求高保密性强的应用项目,也可采用端到端加密传输措施,利用加密系统的认证和加密传输,保证水利广域网传输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
3、结语。
面对当前严峻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要保障水利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迫切需要建设水利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因此,在现有技术基础之上,还需要建立及完善水利信息网络安全体系,保障水利信息的安全和及时传递。
信息网络论文篇六
通过气象网络安全方面的建设,首先要加强本部门业务科技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规范、严格的流程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做到责任明确,通过网络硬件设备记录详细的网络访问行为,通过安全审计功能,能及时发现不文明的网络行为。通过定期的组织信息安全方面的培训,对气象部门网络和个人电脑、服务器的关键点进行长期信息收集、分析得出薄弱点和加强防护之处提高网络安全的效率,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2]陈进等。浅析信息安全风险与防护策略[j].福建电脑。2011,27(8)。
[3]蒋志田等。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2009,15(13)。
信息网络论文篇七
从事农机信息化工作,在思想上就要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意识,时刻把农民的事放在首位,忧农民之所忧,急农民之所急,只有设身处地为农民考虑,才能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才能以更饱满热情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设中去,为农民谋福利。
3.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筹资渠道。
积极争取政府资金的扶持,提高农民自筹资金的热情。通过宣传,让政府和农民了解到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议的重要性,在社会上普及信息化网络的优越性以及发展趋势的必然性,从而得到政府和农民们的支持,以取得资金的投入。
3.3加大农机信息网络的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作为信息网络的管理就是对网络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递的工作。信息采集是网络体系的基础,我们要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从而选出符合本地农业机械发展的信息,并且让这些筛选后的信息去指导服务于农业生产。当然为农民们提供的信息要可靠安全、实用性和指导性强。同时也要及时收集农民们的信息,了解农民们农业生产时的各项所需和困难,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传输到农机信息网络平台,以便大家集思广益,得到解决。
3.4加强网络建设,建立信息网络平台。
由于地区差异,加之经济影响,有些地区尚未建立信息网络平台,有些地区信息网络发展落后,网络不畅通,为此只有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才能进一步的提高网络的覆盖率,才能实现农机信息网络的现代化。
3.5加强信息化网络人才的建设。
信息网络人才是整个农业信息网络系统运行、操作的基础。信息网络人才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信息的质量。为此必须加强信息网络人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从而确保网络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设是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必然,只有适应社会潮流,积极探索,努力建设好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机信息化之路,从而提高农机化整体工作水平,开创农机信息化网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周智男,徐东升.农机信息化网络的建设与思考[j].农业机械,2012(14).
信息网络论文篇八
计算机软件在开发、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编程开发、编码架构形成等一系列环节,计算机编码程序上的漏洞就会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进而给用户信息带来风险。
因此软件开发需要在相应的规范化的工作标准上进行,从而防止非法人员通过不正规途径窃取信息,降低使用者信息丢失和数据受损等一系列风险。
在现阶段,随着手机app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其安全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充分关注,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数据安全的保障范围也要扩大到手机等移动端领域上。
1.2计算机病毒的入侵。
计算机网络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也就是在信息的产生、传播、利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在某一个环节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从而对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网络法律法规,国外不法分子往往通过翻越网络墙将网络病毒植入其他国家。
再者,由于缺乏网络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计算机软件会受到各类病毒的侵害,严重危害网络环境。网络病毒由于其传播速度非常快,带来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产生的数据流失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计算机系统应用方面的后果。
2.1电脑病毒。
电脑病毒具有多样性、潜伏性、超强的传播性,因此在电脑病毒的预防和处理的过程中,要对其传播途径加以控制。其传播途径和类型呈现多样化趋势,计算机网页、优盘等都是其传播的渠道,在其潜伏的过程中可能会对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造成长期的影响而不被察觉。
首先,它潜入计算机系统,然后等待机会进而破坏计算机的核心系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使其无法正常运行。
2.2网络环境。
开放的网络环境,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目前保障我国网络环境安全运行的方式主要有防火墙和网闸、安全认证等,使用时需要提前设定网络运行参数,然后对信息进行控制和筛选。
但是在信息化和大数据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方法难以满足目前的防控需求,且容易受到外界大数据的冲击。
2.3欠缺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属于新兴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技术能力提升是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重点。在计算机高端人才培养方面,我国欠缺健全的人才发展体制,信息技术专业化发展也不完善,人才队伍的逐步壮大也需要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人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人才流失和发展能力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也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计算机人才管理制度,从而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3.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实现一体化安全管理。
为了保证计算机和相关网络的`安全运行,需要大力提升网络安全运行制度的管理水平。安全管理机制工作的完善,可以使得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首先,政府干预和对网络运行风险的政策性控制十分重要,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完善,可以使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个人和单位的双重落实。
其次,对于病毒入侵工作的重点防御,主要是通过完善安全监测、应急管理制度等工作,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来减少安全威胁,保障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最后,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工作,以及监护系统的日常更新工作可以使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3.2防病毒技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防病毒技术在计算机硬件的防护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主要包括:病毒的预防技术、检测技术以及清除技术。
在工作中可以及时对病毒进行处理,使互联网、计算机的使用更加安全。预防病毒工作主要是利用技术手段阻隔病毒传播,而在病毒的检测工作中,会对病毒进行检测和针对性的处理,防止其对软件和计算机中的信息进行破坏。同时加强防火墙的使用,滤防火墙主要是对计算机系统从经由路由器获取的数据进行过滤。
3.3加强身份验证。
目前,软件登录或人工出行安全检查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认证,这是对自己和他人安全的保障。加密工作是在充分考虑业务需求和设备安全的基础上隔离相关网络。在重要数据的传输过程中选择局域网络和加密通道进行传输,并且对移动终端的接入更好地执行筛选工作,从而实现安全可靠的移动终端的接入工作。另外,实体认证工作非常重要。
进一步开展无线接入网与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身份认证,提高用户的身份认证和信息传输能力,也是系统稳定的保障。除此之外,数字认证工作,也是提升数据安全性的另一种方式。利用端口访问控制以及物理地址过滤等安全性防护技术,为后台工作的稳步运行及监察监测系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监察监测系统需要对异常操作行为进行实时记录、监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对造成安全隐患的相关数据进行安全过滤以及筛查等,以提升系统的敏感度,确保后续工作的开展。
3.4加大计算机尖端人才的培养力度。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通讯安全、军事领域安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尖端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从事网络信息安全的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的提升,是网络运行防护系统能够稳定发展的前提。在技术层面上,可以对内部进行技能培训,强化学习计算机专业技术的相关知识点,培训之后还可以开展考核评估工作,考核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习。其优势非常明显,一方面通过考核制度增强工作人员的学习热情。
与上岗作业环节相衔接的考核,在很大程度对技术人员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工作,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将面临着重复的培训,甚至是辞退的风险。另一方面将考核制度与员工的绩效工资制度挂钩,提高了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再学习,可以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安全管理和安全忧患意识,进而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思想层面的提升可以更好地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做出贡献,在和网络信息安全设备生产厂家的交流合作过程中,可以使工作人员对设备的工作原理、运行维护、检查检修等更加的明晰,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增加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在处理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的过程中,重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更加科学的使用计算机,进而提高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1]王民川。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j]。煤炭技术,2018.32(7):36—37.
[2]邹小琴。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7.19(1):25—27.
[3]罗荣燊。计算机病毒防护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07):191—192.
[4]胡锐。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中的病毒辐射攻防[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07):31—32.
信息网络论文篇九
首先阐述了民航气象信息网络的功能,对目前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民航气象事业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很多新的设备和系统都应用在民航气象系统中,在新的设备和系统不断应用和发展的情况下,需要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这对民航气象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网络运行的重要因素是有效的网络运行结构和合理的管理措施。
民航气象中心能够给外界提供多种信息,主要向空中的交通管制中心提供一些有关于气象的信息,除此之外还提供塔台情况;向国外气象中心提供大韩、全日空、签派、东北航等气象信息。这些气象信息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有现场的实时播报、对实际情况播报的内容、本场预报、气象预报。卫星云图等信息。在播报的时候尤其要求信息的及时和准确,这样才能够对相关人员的指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此产生了网络的不安全因素,计算机病毒逐渐的产生和传播,计算机网络很容易就被一些不法分子入侵,很多重要的资料和文件被窃取,甚至给网络带来了系统的崩溃和瘫痪等。从以上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必要性。其实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主要是由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共同做成的。目前很多国内的用户与服务器都处于一个相同的网络环境中,尤其是在应用服务器时,会存在对网络环境安全的威胁。
3.1设计思想。
根据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办法,可以考虑使用安全级别,依据网络终端与气象业务相连接,这种方式目前比较常用。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可以分为几个等级,信任最高等级、较为安全等级和一般安全等级。其中信任最高等级和较为安全等级能够利用网络终端直接与气象业务相联系,网络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是否与区域有所冲突,考虑网络流量和功能,划分区域,减少不必要的数据进行传播,减少对网络终端的影响。在较为安全的网络终端中,为了避免英雄爱那个实际的应用,可以分隔一些业务段,使服务网和业务网分离,或者是不再使用原有的信息提供方式,变成间接的信息提供方式,这样会减少对网络运行安全的影响。依据以上的安全等级原则,有利于使我们在工作中有据可循。
3.2防火墙。
防火墙也是保护网络运行安全的一个重要设置,存在于网络和网络之间,是为了保护网络之间的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屏障。这个屏障在网络环境安全运行中的作用是防止外部网络对本网络的入侵,它成为保护本地网络的一个重要的关卡。防火墙的实现方式分为很多种,在不同的情况起着不同的作用,在物理结构上,防火墙是一种硬件设备,这个硬件设备是由几个方面组成的,包括路由器和计算机,或者是主机计算机与配有的网络相组合。在逻辑上,防火墙相当于一种过滤器,对外部入侵网络的过滤,还是一种限制器和分析器。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运行中也充当着阻塞点,通过这个阻塞点能够通过大部分的信息,这也是唯一的信息检查点,通过这个信息检查点能够确保信息的安全,但是防火墙并不是能够对每个主机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由此可见对主机的集中管理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防火墙可以在关键时刻实行强制的安全策略。
可以根据服务器的信息来判断哪些服务器能够通过防火墙,阻止一些服务器通过防火墙。例如在气象中通常会使用填图系统,填图系统的设置与其它系统有着很大的区别,一般是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来源于气象局网络系统,而气象局网络系统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对访问进行了限制,通过防火墙拥有固定的mac地址ip和地址才能够进行访问,这样的好处是能够真正的对内部网络起到保护作用,防止一些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提供危险的服务。防火墙还有个重要的用途就是能够记录网上的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管理员可以察觉出外来的入侵者,利用防火墙还可以阻止网段之间的病毒传播。
3.3安全策略。
网络服务访问策略主要是针对网络服务中能够被允许的服务或者是严令禁止的服务,限制网络使用的方法很多,所以每个途径都是受到保护的。例如目前可以通过电话拨号的形式登陆到内部web服务器上,这样就可能会使网络受到攻击。网络服务的访问策略对机构的内部网络资料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这种网络服务的访问不仅只是保障站点的安全还有很多的用途,还可以扫描文件中的病毒,还能够远程访问。由此可见,网络的内部信息对单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应该注重保护信息安全,用最有效的办法保证信息的机密和完整,确保信息能够真实有效;这是每个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保证信息的完整真实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对待,将所有信息处理的设备统一执行经过授权的任务。
[1]周建华。中国民航新一代航空气象系统建设构想[j].中国民用航空,2008(09).
[2]刘晔。航空气象技术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应用[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0(02).
信息网络论文篇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科学技术与应用得到飞速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时期,加大力度开展农业机械信息化工作,对各地区的农机灌溉、跨地区作业及其相应情况的及时交流和反馈,有着巨大的优越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机信息化网络的建立,对农机现代化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扩大信息来源渠道,实现资源共享是信息网络服务的优势,而快速、便捷、实用、互联的农机信息化网络,可以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服务水平,将高品质、高标准的农机信息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可以为农民们提供农机政策、信息查询以及技术指导等信息,让农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从而引导农民们作出正确的生产决策,趋利避害地进行农业耕作生产,规避风险,以取得农业投资最大的回报率,提高农业机械的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更好更快的发展。
信息网络论文篇十一
(2)ss信号对semi-mature的贡献度最大。
对于迁移信号csm也具有贡献,但由于其安全性能,对mature的贡献度为负值。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系统中整个危险发现的机制中,没有任何预先定义的知识库或者规则库,而有效的实现了威胁抗原的发现,实现了整个系统的自适应性。同时可以看出,由于在系统内部的每台主机上部署免疫个体,所有的免疫个体上均包含有免疫算法,因此整个系统是分布式的,一台主机性能的好坏对整个系统影响不大,有较好的健壮性。
(3)结语。
由于将整个系统分成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各司其职,因此整个系统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分布性。该系统能够较快的发现危险信息,并产生预警。同时各个免疫中心通过总控制台统一调度,能够有效的消除个体上的危险。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系统检测效率、如何更精确地设置dca权重矩阵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信息网络论文篇十二
在计算机技术快速普及的同时,推动了气象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提高了气象信息水平,气象信息业务也逐渐向现代化与信息化方向迈进,并将内部网络和信息系统外部进行融合,促使气象行业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但同时气象信息的安全问题面临着挑战,为了确保气象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和正常运行,并确保气象网络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推动社会现代化发展,本文就对气象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策略进行阐述。
一、防火墙技术。
气象信息网络具有不稳定性、复杂性及多样性等特点,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病毒入侵的风险,为了降低病毒干扰的风险问题,就要在气象信息网络上配置防火墙,通过局域网防火墙来对气象信息网络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由于防火墙是不同网段信息传输的出入口,因此可以参考网络安全的相关措施来对用户的互联网历史记录进行监督,暴露用户点,为气象网络安全进行检验,从而实现对气象部门的网络安全提供保护[1]。气象局可以结合硬件防火墙,通过防火墙将互联网和气象局内部数字专网进行连接,充分发挥防火墙的管控功能。同时防火昂是对网络安全域间部件和不同网络的组合,为网络间信息和安全域信息的唯一入口,因此可以参照企业的.网络安全管理政策来控制流经网络信息流,其自身也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为实现网络安全,并为信息安全提供基本的服务,防火墙通过发送互联网信息工作方式,有效识别危险源和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络信息。
为了确保气象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就需要采用技术手段来记性呢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才能充分发挥保障体系的效能及作用,并将管理工作作为其重要突破口,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应做到对安全产品的合理配置,并通过口令来对用户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系统安全,并做好系统内部各项数据资料的备份,一旦系统出现安全漏洞则应及时进行修复,避免系统内部重要数据得丢失[2]。除此之外,对使用者的终端运行构建保障机制,确保用户的终端运维功能做得到标准化与流程化运作。为了避免气象信息网络安全风险问题的发生,还要加强对风险管理,对于一些风险较小的因素可以不用采取专用安全措施来处理。对危险程度较低风险可以通过风险评估,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而对于严重风险,如对气象信息网络造成严重攻击的则需要采用最高级别安全防护措施,消除风险,并降低风险的危险程度,确保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安全[3]。
三、加强网络控制。
为了确保气象信息系统安全,通过对网络访问控制的设置,防止非法入侵和访问网络系统。首先设置入网访问控制,对目录级别、网络权限及网络信息等进行严格控制;其次还要做好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作,如有突发事件的发生,为了避免对气象信息安全造成影响,在数据破坏时可以通过备份数据恢复;再次,还要通过信息加密技术来加强对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加密处理,信息加密技术是确保气象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身份认证、数字签名、古典密码及单钥密码系统来进行信息加密,维护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4]。最后,还要加强对气象信息安全检查,避免危险因素进入系统内部,并实现对内部网络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气象信息网络安全。
四、结语:
气象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是气象行业在信息化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重点。为了解决气象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就应该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对技术安全管理的更新,构建完善的气象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气象信息网络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郑潮宇,陈骥,林忠.宁德市气象信息网络的现状及安全策略[j].数字技术与应用,(01):179.
信息网络论文篇十三
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宽带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各种影像视频的录制和后期制作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视频格式可以分为适合本地播放的本地影像视频和适合在网络中播放的网络流媒体影像视频两大类。后者在播放的稳定性和播放画面质量上可能没有前者优秀,但前者文件一般体积较大,不利于网络传输。所以因为后者的广泛传播性正被广泛应用于网络视频点播、网络演示、远程教育、网络视频广告等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本文着重解释一下后者。
所谓流媒体就是指在inter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目前在internet上传输视频还有许多困难,其根本原因在于internet的无连接每包转发机制主要是为突发性的数据传输而设计的,不适用于对连续媒体流的传输。为了在internet上有效、高质量地传输视频流,还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持,例如基于视频的压缩编码技术、应用层qos技术、连续媒体分布服等。其中,原始视/音频经过视/音频压缩算法的预压缩存储在存储设备中。响应客户请求时,流服务器从存储设备中获得视/音频数据,应用层qos控制模块根据网络状态和qos要求来改变视/音频比特流。然后通过传输协议把压缩过的比特流打包并且发送到网上。由于拥塞数据包可能出现丢包或者过度时延,为了提高视/音频的传输质量,网络中配置了连续流媒体分布式服务。对于成功传输的数据包,它们首先通过传输层,然后在进行视/音频解码前经过应用层处理。为了获得在播放中的视频和音频的同步,还需要媒体同步机制。以下介绍的六个关键技术是网络视频架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1.网络教学视频的压缩及编码。
网络视频教学的视频文件的传输就是把数据包发送到网上,用户通过解压后像先前发送那样流畅播出。因为目前网络是异构性的,缺乏qos质量控制,并且带宽也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所以传统的不可扩展性视频编码不适合网络传输。为了适应网络带宽的变化,面向传输的可扩展性编码的思想应运而生。可扩展性编码就是将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成多个流,其中一个可以独立解码,产生粗糙质量的视频序列,它适应最低的网络带宽,称为基本层码流;其他的码流可以按层为单位在任何地点截断,称为增强层,用来覆盖网络带宽变化的动态范围,它们不可以单独解码,而只能与基本层和它以前的增强层联合在一起解码,用来提高观看效果。因此,可扩展性码流具有一定的网络带宽适应能力。
2.拥塞控制技术和差错控制技术。
拥塞控制技术的目的是采用某种机制应对和避免网络阻塞,降低时延和丢包率。常用的拥塞控制机制有速率控制和速率整形。对于视频流,拥塞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速率控制。
差错控制技术包括:(1)前向纠错(fec):fec是通过在传输的码流中加入用于纠错的冗余信息,在遇到包丢失的情况时,利用冗余信息恢复丢失的信息。它的不足是增加了编码时延和传输带宽。(2)延迟约束的重传。通常流的播放有时间限制,因此,仅有当重传的时间小于正常的播放时间时,重传才是有价值的。(3)错误弹性编码(error-resilientencoding):在编码中通过适当的控制使得发生数据的丢失后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质量的影响。在internet环境下,最典型的方法是多描述编码(mdc)。mdc把原始的视频序列压缩成多位流,每个流对应一种描述,都可以提供可接受的视觉质量。多个描述结合起来提供更好的质量。该方法的优点是实现了对数据丢失的鲁棒性和增强的质量。其缺点是相比单描述编码(sdc),它在压缩的效率上受到影响。而且由于在多描述之间必须加入一定的相关性信息,这进一步降低了压缩的效率。(4)错误的取消(concealment):错误的取消是指当错误已经发生后,接受端通过一定的方法尽量削弱对人的视觉影响。主要的方法是时间和空间的插值(interpolation)。近年来的研究还包括最大平滑恢复,运动补偿时间预测等。
3.连续媒体分布服务。
连续媒体分布服务的目的是在internet尽力服务的基础上提供qos和高效的音/视频传输,包括网络过滤、应用层组播、内容复制等。
网络过滤:是拥塞控制的一种,不仅可以提高视频质量,还可以提高带宽利用率。网络过滤通常采用的是丢帧过滤器,其基本方法是客户端根据网络丢包率向过滤器发送请求来增减丢帧速率,以调节媒体流的带宽。这种速率整形可以在拥塞点进行,这样可以提高速率控制的效率和拥塞控制的响应时间。
应用层组播:ip层的组播存在诸如可扩展性、网络管理和对高层应用的支持等屏障。应用层组播机制打破了ip组播的一些障碍,其目的在于构建网络上的组播服务,以更灵活的方式实现组播控制,节约网络带宽。
内容复制:内容/媒体复制是提高媒体传输系统可扩展性的一项重要技术。内容复制具有以下优点:(1)降低网络连接的带宽消耗。(2)减轻流服务器负荷。(3)缩短客户端时延。(4)提高有效性。
4.服务器。
当视频服务器响应客户的视频流请求以后,它从存储系统读入一部分视频数据到对应于这个视频流的特定缓存中,再把缓存的内容通过网络接口发送给相应客户,保证视频流的连续输出。目前存在三种类型的视频服务器结构:(1)通用主机方法。采用计算机主机作为视频服务器。它的主要功能是存储、选择、传送数据。缺点是系统成本高而且不利于发挥主机功能。(2)紧耦合多处理机。把一些可以大量完成某指令或者专门功能的硬件单元组合成的专用系统级联起来,就构成了紧耦合多处理机实现的视频服务器。这种服务器费用低、性能高、功能强,但是扩展性较差。(3)调谐视频服务器。这种服务器主板上有一个独特微码的嵌入式仿真器控制。通过在主板中插入更多的服务通路,可以方便地进行扩展。
5.媒体同步。
所谓媒体同步是指保持一个数据流或者不同媒体流之间的时间关系。通常有三种类型的同步控制:流内(intra-stream)同步、流间(inter-stream)同步和对象间(inter-object)同步。
6.相关协议。
(1)实时传输协议(rtp)与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rtp和rtcp都是基于ip的应用层协议。(2)实时流协议(rtsp)是由realnetworks和netscape共同提出的一个应用层协议。(3)资源预留协议(rsvp)资源预留协议是运行于传输层的一个网络控制协议。
二、网络视频教学的实现方式。
1.教学视频素材的存储及网上发布。
通过全程数字化的设想录制及编辑,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mpg/.dat/.avi/.ra/.rm/.ram/.wmv等影像格式将接收的节目和现场教学或课件有选择的进行存储,并对存储的节目进行编目、检索,最终实现网上发布。在这种模式中,信息的采集与获得都是基于downloadandplay的模式,必须全部下载下来后才能使用。由于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网络条件还很不发达,这种方式可使网络教学正常化。
2.视频教学点播系统。
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将部分有价值的教学课件和经典课程进行数字化存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课件点播系统,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实时或非实时单一广播(unicast)或组播(multicast),并对这些课件或课程进行编目和网上发布,以利于师生随时点播或网上补课,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现代“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在线点播得以顺畅实现。因为音视频文件是一种时间性的连续数据,因此采用“流媒体”技术后可以无需等待全部数据下载完毕就可以开始浏览或播放数据,从而实现网络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同步。而且“流媒体”处理的信号压缩比很大,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存储体积,节省网上资源。
3.视频教学网络直播。
利用实时视频压缩、大数据量网络直播,异步视频控制等流媒体技术,在internet环境中,通过先进高效的数据传输技术,将采集到的视频数据,向整个网域内实时直播,达到网络内任何一台客户机均可同步观看电视节目、现场直播、摄像头视频、视频文件等。真正的基于web应用的全新视讯直播系统,是按照国际标准的mpeg-4图像编解码技术和实时数据流传输的网络协议开发,可稳定运用于基于ip协议的任何网。采用软件技术实现视频通信,文件直播,字幕及图片的显示远程管理等功能,可广泛适用于教育行业的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校园电视台等。
4.远程教育系统——可交互的多路实时视频的线性教学。
早期的网络教育主要以课件下载、视频下载、视频点播等方式为主,相对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在教与学之间音视频互动方面的表现力仍有一些缺陷,因此在教学效果上交互的效果较差。而在真实的课堂中,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往往需要教师能够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的答疑解惑、指点迷津。远程教育系统一直以来更侧重于多媒体交互技术,在处理多方多层次交互方面有着更多的技术处理手段和应用积累,网上家教、网上辅导有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模式。为远程教育和远程培训真正的打造出了基于网络的互动课堂,使网络视频教育更加生动和具体。
网络视频教学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网络传媒技术基础上的多媒体应用,学校和机构可以解决跨地区的教学和培训,为教育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春海:网络视频技术及应用标准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2]吴国勇邱学刚:网络视频流媒体技术与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