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整理的重要环节。写总结时要注重条理和逻辑性,不要跳跃和生搬硬套。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我们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党的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大家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构建和谐大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党的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最近,我校号召全党员教师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掀起了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热潮。张桂梅同志先进典型的事迹在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她的崇高情怀、奉献精神、工作作风和优秀品格就像那金灿灿的党旗一样熠熠生辉,她用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在党旗面前宣誓时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的庄严承诺。张桂梅同志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于一身,多次受到中央、省、市、县的表彰奖励,但她没有因此而自满骄傲,而是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理想留在平凡的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留在对山里孩子和孤儿的母亲般的慈爱里,抛弃名利、不求回报。她不受外界影响,爱岗尽业,无私奉献,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张桂梅同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她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了云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业的同时,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在教育同行中享有盛誉,这是她多年来热爱学习、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的结果。我要以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学习她无私奉献,不懈追求,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牢固的群众意识,坚持不懈地无私奉献,以火炉般的工作热情赢得群众认可,树立清廉正直、淡泊名利的观念,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民中在她分设二年半的时间里,就硕果连枝:1997年秋季学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学生获奖率居全区全县第一。
一名。仅99学年,学校党支部就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支部",受到县委的表彰奖励;学校妇女组织被评为"三·八"红旗集体。受到县妇联的表彰奖励;党校团委被评为"先进团委",受到团县委和团地委的表彰奖励;学校还分别被评为"文明"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受到县委政府的表彰奖励。张老师用她的实际行动和所取得的佳绩,明确回答了华坪教育的出路问题:春种一粒,秋收万粒子。华坪教育的出路--在于埋头工作,真抓实干。从她的身上;令人看到了华坪教育振兴的希望,看到了华坪教育崛起的曙光!
近日,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家访活动,走进了张桂梅这个家庭。通过与张桂梅及其家人的交流,我深刻体会到了他们的乐观积极、勤劳朴实,以及家庭团结的精神,这种感受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在与张桂梅的交流中,我被她乐观积极的心态所感染。在介绍她家的情况时,张桂梅毫不掩饰家庭的经济困难,但她始终保持着一个阳光的笑容。她告诉我,尽管困难重重,但她心怀希望,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因为她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这让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无论在遇到什么困难面前,我们都应该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心怀希望,一定能找到破解困难的办法。
其次,我发现张桂梅一家都非常勤劳朴实。在参观他们的住所时,我看到屋子整洁干净,一尘不染。张桂梅告诉我,尽管她的工作非常辛苦,但她坚持在家里保持一种优雅的环境,因为她相信,一个整洁的环境能够给家人带来更好的心情。这让我领悟到,勤劳和朴实是成功的基础,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让家庭充满温馨和幸福。
另外,我也看到了张桂梅家庭的团结精神。无论是张桂梅、她的丈夫还是两个孩子,都让我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和互相支持。在我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会在家人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无论经济还是精神上的支持都没有缺席。这让我明白到,一个团结的家庭是无坚不摧的力量源泉,只有全家人齐心协力,才能克服困难,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我还看到了张桂梅家对教育的重视。尽管他们经济条件有限,但他们从不吝啬对孩子的培养。张桂梅告诉我,她和丈夫会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接受更好的教育。这让我意识到,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孩子们才能够拥有更好的未来。
通过这次家访,我深深感受到了张桂梅一家的艰辛与努力,他们的乐观、勤劳、团结和重视教育的精神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希望,保持乐观的态度,同时勤劳奋斗,团结互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段落一:张桂梅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介绍主题)。
滇剧张桂梅,是云南省滇剧团的著名演员,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她的独特演艺风格和精湛表演技巧,让她成为滇剧界的代表性人物,堪称艺术殿堂中的瑰宝。多年来,张桂梅的演艺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她以其深情厚意的表演和对角色的精准把握,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尊重。在滇剧界,张桂梅可谓家喻户晓,她的演艺之路为无数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感动。
段落二:张桂梅的表演风格和艺术追求(评价演员)。
张桂梅的表演风格独树一帜,她善于将戏曲表演技巧与现代戏剧元素相结合,使得她的表演更加生动且充满张力。她通过精湛的动作和语言表达,成功地将角色的内心世界传递给观众,让人们对于角色的境遇和感受产生共鸣。在她的表演中,观众可以感受到真情实感的情感释放,追忆起那些记忆深刻的瞬间与时刻。张桂梅的艺术追求在于深入人心,引起人们对于生活和情感的思考,她的表演艺术可以被视作对于传统艺术的一次新的诠释和创新。
段落三:张桂梅的艺术成就和荣誉(赞誉演员)。
张桂梅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她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的表演奖项,如国家最高荣誉演员奖和文华艺术基金奖等等。她的演艺事业不仅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还得到了专业机构和权威组织的赞誉和推崇。她曾多次参演国内外重大艺术活动,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她以自己的行动和艺术成就,展示了一个艺术家追求完美和追求卓越的典范。
段落四:张桂梅的演艺经历(描述演员)。
张桂梅的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在事业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的坎坷和挫折。然而,她始终保持着坚持和努力的态度,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磨砺,逐渐成长为一位出类拔萃的演员。她对于滇剧的热爱和对于表演艺术的执着追求,让她始终保持了对于艺术的热情和激情。尽管有时候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结果,但她从不轻易放弃,而是选择坚持和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艺术信念奋勇前行。
段落五:张桂梅对于观众与后辈的影响(展望未来)。
张桂梅的表演艺术不仅仅是为了自我追求和满足,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演艺成就,去影响和激发更多人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她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当地的文化事业和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她还积极培养后辈,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张桂梅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滇剧界,她的演艺成就和艺术追求已经铭刻在了观众的心中,成为了艺术家们学习和追逐的榜样。
总结:
张桂梅是滇剧界的瑰宝,她的演艺成就和表演风格让人们为之倾倒。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不断挑战自我,为观众带来了许多难忘的角色和精彩的演出。她的演艺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坚持追求,就一定能够达到成功。张桂梅还通过自己的表演艺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她是中华文化的使者和传承者。相信未来,张桂梅的艺术影响力会更加深远,她的演艺事业也会迎来更多的辉煌。
时代张桂梅是我国著名的女企业家,也是电商行业的创业者之一。在她的创业经历中,不仅展现出了奋斗的精神,还体现出了对时代的洞察和积极的心态。在与她的交流中,我深受启发,对于时代的理解和心得也更加深刻了。
首先,时代张桂梅的成功告诉我们,创业并非只属于男性。张桂梅是一个成功的女性创业者,她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创造力,在电商行业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她的成功经历鼓舞了许多女性,让她们相信无论性别如何,只要有梦想和努力就能实现成功。这种倡导性别平等的理念,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张桂梅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她敏锐地抓住了电商的发展机遇,迅速投入到这个行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市场,跟踪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使自己的企业始终保持在行业的前沿。这种对时代的敏感度和对市场的洞察力,是每个创业者都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
再次,张桂梅的创业过程也告诉我们,创业需要勇于面对挑战。创业路上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但是张桂梅在面对挑战时,从不退缩和畏惧。她将困难视为挑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使得她能够战胜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创业目标。
另外,张桂梅的创业过程也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创新的课程。创业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张桂梅深知这一点,她经常思考如何创新并提高自己的企业竞争力。她积极寻找新的商机,不断推陈出新,使得她的企业始终在市场上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这种对创新的追求,使得她的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最后,张桂梅的创业过程也告诉我们,要坚持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张桂梅的创业之路充满了坎坷和困难,但是她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她坚信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正是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她能够在各种困难中坚持下来,最终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总之,时代张桂梅的创业心得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她的成功经历不仅告诉我们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还告诉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创新和学习,相信自己的能力。这些思想和心得不仅适用于创业者,也适用于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让我们从时代张桂梅身上汲取力量,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滇剧是我国云南省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以唱腔优美、表演细腻而著称。其中,张桂梅被誉为滇剧界的传奇人物,她的艺术表演深深吸引了观众。在观赏张桂梅的演出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她对戏曲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对人物角色的精准把握。以下将从音乐表演、形象塑造、情感表达、意境营造以及张桂梅对滇剧的贡献等方面展开,分享我对滇剧张桂梅的心得体会。
首先,张桂梅在音乐表演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滇剧以其独特的腔调和音乐特点而著称,而张桂梅的声音悦耳动听,行云流水,将传统滇剧的音乐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她能够通过唱腔的抑扬顿挫、音调的转折等手法,精准地表达人物的情绪变化,并将观众完全融入到剧情中。每一次的演唱都带给观众深深的共鸣与震撼。
其次,张桂梅在形象塑造方面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她能够灵活地切换不同的角色,通过仪态、妆容和服饰等方面的变化,完美地展现出每个角色的特点与个性。她扮演的男角、女角或老、或少、或儿童,无不栩栩如生,给观众带来穿越时空的感觉。尤其是她表演女子角色时,细腻入微的表情和丰富多变的动作,让观众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女子形象。
第三,张桂梅在情感表达方面展现了高超的演技。她能够通过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细微之处,精准地表达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她能够将自己完全融入角色,并将观众的情感引向深处。无论是欢笑还是悲伤,张桂梅都能够给观众以真实的情感冲击,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第四,张桂梅擅长营造意境,给观众带来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她能够通过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细节的精心安排,营造出一个个鲜活、立体的戏剧场景。她用巧妙的布景、明亮的色彩和绚丽的灯光烘托出舞台的明亮和繁荣,而用简约、朴素的布景来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观看她的演出,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进入了一个个奇妙的艺术画卷。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张桂梅对滇剧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她的演艺技巧上,还包括她对滇剧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她努力保留和传承传统的滇剧艺术,同时又勇于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使滇剧与时俱进,焕发出新的魅力。她还推动滇剧走向世界,通过海外演出和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滇剧。
总之,滇剧张桂梅的艺术表演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在音乐表演、形象塑造、情感表达以及意境营造等方面展现出扎实的演技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戏剧角色。同时,她对滇剧的传承和创新也让我深感敬佩。我相信,在她的努力和影响下,滇剧在未来必将继续发展壮大,为观众带来更多美妙的艺术享受。
“孩子,别哭,有什么困难跟我说。”
11月30日中午,记者刚刚踏进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门,便看到一名女学生依偎在校长张桂梅怀里哭泣。
这位女孩是华坪女高毕业生吕娜的妹妹,目前在当地一所初中读书。张桂梅在家访时认识了她,并一直支持帮助她上学读书。但女孩因为思念去世的父亲,好几天没有上学。
“想爸爸了就到坟上跟他说说话,要好好读书,不能让爸爸失望。”
张桂梅话音还未落,便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塞到女孩母亲手里。信封里装着的,是教育部给她看病的1万元慰问金。
原来,张桂梅知道女孩母亲一个人供两个孩子读书,经济十分困难,家里的杧果林因为缺水收成也不好,便拿钱给她去修个水窖。通过张桂梅做思想工作,这名学生当天就回到了课堂。
像关心呵护这位女孩一样,张桂梅带领华坪女高守护着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建校12年来已累计把1804名女孩送入大学,点亮她们的人生梦想。63岁的张桂梅,被学生亲切地称作“张妈妈”。
“太天真”的梦想。
华坪女高在华坪县城边的一个小山包上,学校的大门并不阔气,教学楼的墙面也已有些斑驳。
这所其貌不扬的学校,曾是张桂梅遥不可及的梦想。
张桂梅原本和丈夫一起在大理一所中学教书。1996年,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39岁的张桂梅便主动申请从热闹的大理调到偏远的丽江市华坪县工作。
到华坪县教书后,张桂梅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说,一打听才知道,有的学生去打工了,有的小小年纪就嫁人了。
2001年,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成立,捐款的慈善机构指定要张桂梅当院长。她担任院长后逐一了解福利院孩子们的身世发现,不少女孩并非孤儿,而是被父母遗弃的。
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更是让她痛心不已。
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呆坐在路边,满眼惆怅地望着远方。张桂梅上前询问,女孩哇的一声就哭了。“我要读书,我不想嫁人。”女孩一直哭喊着。原来,女孩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气冲冲地来到女孩家,对她的母亲说:“孩子我带走,上学的费用我来出。”可女孩的母亲以死相逼,张桂梅实在拗不过,只能放弃。
“后来我再也没找到她,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张桂梅说。自此之后,一个梦想渐渐在她心中萌生:办一所免费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们都能读书。
但这个梦想很快遭到身边人的反对。“我是给她泼冷水最多的人。”华坪县教育局原局长杨文华回忆说,“虽然她让我很感动,但我知道办一所学校有多难。”
2004年,张桂梅和杨文华一起出差。一路上,她反复讲述自己的梦想,想说服这位局长帮忙。
“你知道建一间实验室要多少钱吗?”杨文华问。
“要两三万元吧。”张桂梅回答得有些露怯。
“她太天真了。”杨文华说,张桂梅当时因为带病坚持教书、教学成绩突出,还在华坪县儿童福利院收养了多名孤儿,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等诸多荣誉,但她只是一名一线老师,没有管理经验,对建一所学校毫无概念。
杨文华不知道,张桂梅当时已连续几年假期到昆明街头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荣誉证书复印了一大兜,在街头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放下尊严募捐,换回的却是不理解和白眼,还有人说她是骗子。
几年下来,张桂梅几乎要放弃了。直到2007年,她的梦想才出现转机。
张桂梅平时很少买衣服,每件衣服都穿了好多年,直到磨得发白破洞才舍得丢。临去北京前,县里特意资助她7000元,让她买一身像样的正装,可她转手就用这笔钱给学生买了台电脑,自己穿着一身旧衣服参会。
一天早晨,她正急匆匆往会场走。忽然,一位女记者把她拉住,悄悄对她说:“摸摸你的裤子。”张桂梅一摸,穿了多年的牛仔裤上有两个破洞。
“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张桂梅说。那天会后,她和这位记者相约聊了一整晚,把所有办校的苦楚都倒给了她。
不久后,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访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代表》的报道发表出来,张桂梅办学校的梦想马上受到关注。
2008年9月,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首届共招收100名女生。
开学那天,张桂梅站在唯一的教学楼前,泪流满面。
一所没有“门槛”的学校。
对于大山里的女孩们来说,华坪女高没有“门槛”。
从建校第一天起,张桂梅便定下规矩:学费、住宿费等全免,只收少量伙食费。特别是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即便基础很差,中考分数没过线,也全部招进来。首届学生几乎全都是“线下”生。
学校生源差,教学条件更是十分简陋。校园没有围墙,没有食堂,甚至没有厕所,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根旗杆,院子里满是杂草。学生在一间教室上课,在另一间教室睡觉,吃饭、上厕所都只能去隔壁学校。
“她心里着急,如果等学校全部建好,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误了。”杨文华说。
学生入学了,张桂梅却犯了愁。“有的学生考试只能考几分,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张桂梅心想,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学校办出名堂。
在华坪女高,学生雷打不动每天5点30分起床晨读,晚上12点20分自习结束才上床睡觉,连吃饭时间都被限定在15分钟。
张桂梅有一个小喇叭几乎从不离手。“傻丫头,快点!”在校园里,有学生稍一磨蹭,就会听到她的吼声从小喇叭里传出来。
十几年来,她不仅每天陪学生自习到深夜,还一直住在学生宿舍。“我一刻也不能离开学校,老师、学生我都得盯着。”她说。
2011年夏天,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一炮打响,高考百分之百上线,还有几名学生考上了一本。“和学生入学成绩相比,华坪女高创造了一个奇迹。”杨文华说。
2016年,华坪女高完成建设工作,各项设施逐步完善,学校有了食堂、宿舍,还有了标准的塑胶运动场。截至目前,学校3个年级共有9个班,在校生达464人。张桂梅常年坚持家访,累计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华坪和周边县的1500多名学生。至今,华坪女高已送走10届毕业生,1804名学生从这里考入大学,学校不仅一本上线率高达40%多,高考成绩综合排名还连续多年位居丽江全市第一。
学校语文老师韦堂云说,学生成绩突飞猛进,但张桂梅的身体状况却一落千丈。她的身上贴满了止痛的膏药,平时连爬楼梯都十分艰难。
今年2月,受疫情影响,学生只能在家上网课。心急火燎的张桂梅直接在教室外搭了一张行军床,每天躺在床上,盯着老师学生上网课。
“我上网课的时候,经常听到她在床上疼得忍不住发出声音,但她从来不说。”韦堂云说。
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秀丽是张桂梅相识多年的闺蜜,也是她为数不多的倾诉对象。
“她全身都是病,骨瘤、血管瘤、肺气肿……以前她经常让别人猜我俩谁更重,可现在她已经从130多斤掉到了只有七八十斤。”王秀丽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张老师,我们要去西藏当兵了。”
今年9月,张桂梅接到两名学生的电话。原来,在大连读书的冉梦茹和在桂林读书的刘敏相约好了,要去西藏当兵。
“海拔那么高,你们怎么受得了?”张桂梅问。
“不是您鼓励我们去艰苦的地方吗?”学生笑嘻嘻地回答,“放心吧,我们不会当逃兵,不给您丢脸。”
几个月过去了,两名学生已经正式入伍参加集训,张桂梅还时常念叨着她们。“我一直教育姑娘们要报效祖国,可真去这么艰苦的地方,我又心疼得不得了。”她说。
“张老师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会了学生坚韧、感恩、奉献。”杨文华说,华坪女高的学生出去后都像张桂梅一样,能吃苦、肯奉献,很多学生毕业后都去了艰苦地区。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的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她又回到了母校,成为一名数学老师。
“没有女高,就没有现在的我。”周云丽说,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家里靠残疾的父亲和年迈的奶奶种地卖粮,供她和姐姐读书。“当我听说有位好心的老师建了一所免费高中时,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华坪女高每周有一堂全校的思政课,学生们坐在院子里,由张桂梅统一组织理论学习。“张老师会给我们讲革命先烈的事迹,带着我们读党章,还会讲她创办女高的艰辛经历。”周云丽说。
2015年7月,周云丽大学毕业。当时,她已经考上了相邻县一所中学的教师岗位。但听说华坪女高缺老师,她毫不犹豫就放弃了正式编制,回到母校担任代课老师,直到一年后才考试转正。
“这都是张老师教育我们的,自己强大了,也要记得去帮助别人。”周云丽笑着说。
每年的毕业季,是张桂梅最高兴的时候,经常有学生打电话、发短信给她报喜。“她经常向我炫耀,哪个学生去搞研究了,哪个学生去新疆支教了,然后露出老母亲般的欣慰笑容。”王秀丽说。
平日里,张桂梅喜欢看学生在课间操时排成方阵唱红歌、跳红舞。嘴里还经常念叨:“姑娘们长得多好啊,一个个吃得白白胖胖的。哼,等她们考上大学就得减肥了。”
每天上午课间,歌剧《江姐》的经典选段《红梅赞》都会在校园里准时响起,这是她最爱的歌曲。学生们齐声高唱,她偶尔也会哼上几句。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向阳开……。
这是她的信仰,也是她的一生。
巧合的是,今天有媒体又报道了张桂梅的故事。
这个强硬甚至有些偏执的女人,以一己之力,在大山深处开办女校。十几年来,帮助1800多名女生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
前段时间,因为她拒绝一个做全职太太的学生捐款,而登上热搜。
对全职太太的看法,因为这些年女权意识的兴起,在中产阶级更占话语权的舆论场,充满话题性和争议性。
可如果真正还原女校的现实土壤,就会发现对张桂梅和那些女学生谈女权,就跟和小马云谈义务教育一样,充满魔幻和荒诞意味。
在《人物》最新的这篇报道《成为张桂梅》中,很大程度还原了这种复杂性。
张桂梅的教育方式,在城市人的眼里,是充满“野蛮”意味的——。
女生不允许留长发,不允许吃零食,休息时间甚至吃饭上厕所时间,都被压缩到极致。学生在这里,真的就只是“学习机器”。
面对不上进、不努力的学生,张桂梅还会显得“暴躁”,“尖锐”。
可是,如果没有这样的张桂梅,那一千多名女生,一千多个家庭,可能就陷在小马云的家境中。
除了极个别可能“被命运选中”,多数人永远走不出贫穷的泥潭。
在那样极端的境遇中,所有“先进”的理念,都是苍白的。
张桂梅的可贵之处,是她坚持开拓了一条路,顺着这条路,更多的孩子可以短时间完成“原始积累”,顺利地走出大山。
走出深山,不意味着进入天堂。那些毕业的女校学生,还可能遇到各种挫折,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有的甚至患上抑郁症。
可毕竟,她们拥有过很真实的机会,可以不再成为小马云,或者小马云的父母。
如果说,小马云的道路无可复制。那张桂梅的拯救道路,是可以复制的。
只是把张桂梅碰上“圣人”般的神坛,而不想办法复制她的道路,给更多贫穷孩子开拓道路,那是愧对张桂梅的舍命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