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育探讨论文(热门14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26 05:57:18    小编:曼珠

高中化学教育探讨论文(热门14篇)

小编:曼珠

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还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总结应该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避免冗长和废话。通过参考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领域总结的特点和要求。

高中化学教育探讨论文篇一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促进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但新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本文首先研究高中化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进而提出以下内容。

我国化学教育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但与时代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化学教育方式相对还比较陈旧,将面临新的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化学教育过程后续发展研究的重点所在。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

对于高中化学而言,虽然它在我国教育历史上已有长远的发展过程,已经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但是由于存在各种原因,其中问题依然要探索落实,这些问题导致高中化学无法跟上时代发展脚步,在实践过程中严重缺乏实用性,严重阻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

1.2教育方式存在书面化现象。

现阶段大部分高中学校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依然使用传统教材加教辅的书本授业,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只能停留在书本上,大多数结论不是学生亲身实践所得。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改变这种只重视书面知识教学的模式。

1.3过分重视高考分数轻视实验教学。

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大部分学校及家长比较重视学生的高考分数,致使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围绕高考考题做各种模拟训练,模式比较单一且枯燥。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或者具备相应条件开展动手实验,导致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

1.4化学学习兴趣不高。

化学这门学科不是可以用一个定律或方程式就可以完全概括的经典学科,高中化学知识的呈现本身规律性就不强,有很多物质存在特殊性,如氟的非金属性最强,但相应氢氟酸的酸性却比盐酸弱,部分学生学起来感到零散难记。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方式还仍然单一,学生又面临高考的压力,就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1.5化学实验器材及先进仪器较匮乏。

高中化学教育探讨论文篇二

小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奠基阶段,此时的教育将会给学生打下深刻的烙印,必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心理素质是小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核心,良好的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小学生的年龄小,独立性差,需要家人的照顾,依赖父母而成长,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小学生无法分辨对错,会盲目相信尊敬的人,而且此阶段小学生的心智发育不成熟,模仿力又极强,很容易受到身边人和事的影响,因此,作为_个社会问题,小学生的心理教育,不仅要依靠学校,而且也要依靠其家庭与社会,从多方面、不同角度相互配合,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达到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目标。

一、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一)家庭因素。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和家庭条件、家庭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德与心理的成长。有的父母经常训斥孩子,使得孩子畏惧父母,和父母缺乏感情交流,当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压抑感与委屈感;有的父母感情不和而离异,使得孩子的弱小心灵承受了非常大的打击,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有的父母本身就品德低下,作风不正,其言传身教对孩子就更不可能有好的影响。

(二)学校因素。

学生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是培养学生成长并成才的摇篮,教师是灌溉学生进步并逐渐成熟的园丁,学校的环境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轻视学生的德育与体育,重视尖子生,轻视后进生,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的学校生活内容与教学方式单一,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也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不当的方法,惩罚学生、讽刺学生、体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不仅会造成学生的自卑与自闭,而且可能造成学生自暴自弃,失去上进心,甚至过早放弃学业。

(三)社会因素。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处在家庭和学校保护中的小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虽然不多,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判断力,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负面风气的影响,社会转型期存在的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的自由化思潮,甚至是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都会对小学生造成不良冲击,影响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成功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学校的教育教学氛围指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学校的校风与氛围。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而且可以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重要群体活动,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班级学习氛围,善于用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的良好行为并转变学生的不好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表扬、鼓励学生,消除负面暗示,使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树立起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意识。

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向学生传授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系统、科学地认知自身心理发展状况与特点,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自我调整或寻求帮助来解决问题,保证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增强教师自身素质,与学生真诚相待、寓教于爱校要对全体教师广泛进行心理学知识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间以诚相待。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用真诚的爰去对待每个学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小学生的年纪虽然小但也有自尊心,只有在人格得到真正尊重、情感得到真正理解、行为得到真实鼓励、努力得到完全肯定的情况下才能尽情释放自己的潜在正面能量,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困惑疑问,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师生间的心理交融互动,也是教师爰的投入,对于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教师要投入更多的关心与爰护,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与障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善于和学生交流、沟通,要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用真诚的爰去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让学生摆脱心理障碍,正视心理问题,相信自己,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寓教于爰,但爰不能离开严。严格要求自己,是为学生做出表率;严格要求学生,是出于教师对学生真挚的情怀,是源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就是对学生的爰护、尊重、理解与信任。因此,教师要将对学生的“爰”体现在“严”中,做到严而予礼、严而有度、严而不苛、严而以恒。

(三)建立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父母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最直接的榜样,是孩子心中的权威与偶像,其言行对孩子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特点,使家长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法,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个和谐、统一的环境。

(四)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保证学生健康成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尤其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社会与孩子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孩子在享受着过去人们无法享受到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比以往更多的诱惑与负面影响。因此净化社会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也是关系到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不仅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自身保护的教育,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帮助与支持。

高中化学教育探讨论文篇三

高中化学是不少学生眼中较难的学科,知识点繁杂难懂,化学方程式变化多样,难以捉摸,要背诵要记忆的内容也较多,题型更是多种多样,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不免使他们渐渐对化学学科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厌学心理,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1]我们应该努力寻求解决办法,改变现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此时,生活化教学的产生为我们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生活化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将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同时广泛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加以解释说明,学生只要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带领下发挥自己联想类比的能力,便能很好地理解难懂的知识点,这样一来,不需要很长时间学生便能重拾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化学的信心。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通力合作,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如果有一方没有准备充分或者状态不佳,就无法使课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2]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对知识点本身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导致很多情况下教师自认为讲解得很清楚很明白,也很通俗易懂,但是学生却没有完全理解,甚至从一开始就没有跟上教师的节奏。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是很难使学生有所收获的。生活化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有力的教学武器,借助这一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将知识具体化,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和谐,从而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

(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从生活现象入手。

化学源自生活,服务于生活,很多化学现象可以从生活中得到答案,同样,很多生活经验也有化学依据。化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把相关的、相似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点联系起来,放大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3]教师应细心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一切,留意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现象,积极将生活现象带到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能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例如,在学习混合物的基本分离方法———萃取时,学生对这一分离方法比较陌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充分体会和了解,教师不妨在正式讲解之前先引入生活中做西红柿汤的小事例,作为新课内容的铺垫。做好的西红柿汤表面有些许油星,且显红色,若制作时放更多的油便可看到汤上面漂着一层红油,这是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溶于油的结果,而将表面的油撇去,下面的汤又没有一点红色,这是什么原因呢?另外,还有什么地方也有类似的现象呢?教师可以提出很多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他们寻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发他们思考。在生活事例的铺垫下再进行萃取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并且有了具体事例作为载体,记忆起来也更牢固。[4]相似地,在学习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时,教师可以先介绍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我们会发现二者相互转化时吸收或者放出的能量相差不多,那么为什么石墨那么廉价而金刚石却那么昂贵呢?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讨论,进而进行正式的学习。相信这个有着浓厚生活气息的例子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在整个章节的学习中都会时不时想起,对后面相关课程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二)将化学原理与生活常识联系。

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高中化学课本中也涉及了很多,而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拆分、重组的过程,正常情况下无法用肉眼观察到,需要依靠自己的想象去体会微观世界,理解化学反应。因此,化学学科给人的感觉难免是抽象难懂的,这也是课堂授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做到使化学知识点具体易懂,让学生更好接受,成了教师们需要突破的.难题。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能够使化学与生活常识联系,通过类比的方式,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点与简单的生活常识对比记忆,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时,教师应意识到这是一个微观的结构,仅仅通过口头表达不足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和理解,因此应将知识点与生活相结合。[5]教师不妨在讲解完相关原理之后,针对其中“离原子核越远的电子具有越高的能量”这个小知识点进行生活化教学,将我们每个人比作原子核外面的电子,将原子核比作我们的家。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成长到足够强大时,他便会离开家,靠自己的能力打拼,不再依靠父母;相反,当一个人离家较远时,他必然拥有很强的能力。这个生活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似,电子的能量越高便会离原子核越远。通过这番讲解,相信学生会对这个知识点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学习起来便不是难事。

(三)将化学知识点记忆与常用熟语结合。

(四)将化学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

化学是有用的学科,是实用的学科,学好化学知识可以指导生活,避免生活中的危险。例如,洁厕灵和84消毒液都是家中常备的清洁物品,但是二者不可以一起使用,因为洁厕灵含有盐酸,而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这两种化合物相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产生有剧毒的氯气,危及生命。如果学了化学,便会知道这一点,有时可以避免一场灾难。这便是化学原理在生活中运用的实际例子,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生活化教学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从而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五)颠覆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做好聆听者的角色即可,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7]生活化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内容的呈现上,还体现在教学方式的改变上。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糟粕成分,保留精华部分,勇于转变思想,突破思维的局限,大胆创新,营造一个高效的课堂。

总之,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能力,使知识运用于生活,改善生活,我们不能单纯地将知识当作考试的工具,当作检测能力的手段,而应尽力使知识融入生活,使二者融为一体,互不分离。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老师通过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从生活现象入手、将化学原理与生活常识联系、将化学知识点记忆与常用熟语结合、将化学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以及颠覆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方式,有效使教学方式生活化,使课堂生活化,使学生在享受课堂的同时对课程充满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福玲。浅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6):113。

[2]程亚丽,胡凤荣。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下旬),(12):196—197。

[5]翟玉龙。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6(58):134。

[6]宋伟。高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少年,(23):110。

[7]宁伟红。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园,2016(03):82—83。

高中化学教育探讨论文篇四

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如今社会发展需求,化学学科教育发展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化学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学生特点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2将化学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强化氧化还原、电离及化学平衡等化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与此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加强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

2.3开展多样化选择学习教学内容模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确定了必修加选修模块,教材相应编制了必修和选修教材提供教学的前提下,学生可以结合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实施选择性的学习某些模块,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发展、自主选择等提供有效保障。因此,要根据学生爱好开设好选修课。

2.4促进化学学习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面临着如环境与卫生的改善、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及资源的匮乏等相对比较多的重大问题,化学和人类生活的质量密切相关。实现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和学生比较熟悉的社会现象的有效联系,能提高学生自身社会责任感。教学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如自来水净水剂为什么用高铁酸钠替代明矾等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学习动机不断得到强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效率。

2.5恰当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思维的动力。进行乙烯实验室制法教学时,教育工作者可以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反应混合液的颜色会从无色逐渐加深?学生结合氧化还原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推理得出浓硫酸不但有脱水性,可以使乙醇脱水产生乙烯,还可能氧化乙醇分别产生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为二氧化硫。这样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启迪学生创新设计去验证假设的思维。

2.6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学习兴趣是主要的学习动力。因为高中化学比较复杂,很多学生都需要对化学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在这过程中深入探讨,积极思考,发现知识的规律。所以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以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丰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学习观。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提问,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就是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桥梁,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对新的知识点进行探究。

2.7创建研究性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开展学习。

要想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了解化学基础知识,自主学习相关的内容。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知识点的阅读内容,或者是课外小知识。让学生了解化学的背景,产生的原因等等。在学习新内容的时候,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衔接,要温故而知新,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不要仅为了完成目标而教学。例如,我们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关内容的时候,教育工作者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内容,了解金属化学的性质。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发现问题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完成这些学习后,教育工作者可以和学生沟通交流分享学习的成果,学生也能及时提问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创建这种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氛围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快速提高学习成绩,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3结语。

通过对上述内容分析得出,传统高中化学教育会让学生充满无力的感觉,基于这些因素开展上述相应的教育改革能有效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会让学生逐渐喜欢上化学。

参考文献。

[1]袁李李.试析课程结构变革看高中化学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困境[j].新课程,(10):148.

[2]石胜中.基于高中化学教育困境进行的教学研究[j].高中数理化,(14):60.

[3]丁志兵.高中化学学科教育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4]孙瑞.多元智能理论在转化化学学困生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高中化学教育探讨论文篇五

摘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对高中化学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必须及时进行改革与创新,突出支架式教学的效果,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方法的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教育来说,采用信息技术可以带来全新的发展空间。且将支架式教学方法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刺激学生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在支架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展,而对于教师来说,也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与锻炼中提高自身的化学意识与化学成绩。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并结合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吸引学生目光,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此影响下学生也可以在教学情境中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好奇心的这一特点,帮助学生营造出解决问题的氛围,激发学生敢于质疑与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主动观察事物,在产生问题后,也能积极主动地找到解决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同时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最后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将静止的教学方案活化起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化学知识。第一,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设计好悬念,构建起学生喜欢的学习场景。第二,要求教师设计好实验操作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起手脑并用的情境。第三,教师要注重做好事例的引导,帮助学生构建起学习与运用相结合的场景。第四,教师要科学采用电教手段,以此丰富活动情境。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搭建好支架。

所谓的支架式教学方法其实就是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以此为发展方向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次是教师要紧跟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其所需要的知识。再次是教师要将学生逐渐引导到问题情境中,同时教师要明确引导工作要随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逐渐减少。另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资料,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调查对象及怎样进行调查。如让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发表自己的意见[1]。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让学生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同时要保证这一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因此在学生具备这一能力以后,教师要逐渐将支架拆除,让学生依靠自身的知识探索学习方向,并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独立探索。这样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影响下,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个性特点[2]。通过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亲身感受获取学习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学习可以促使学生掌握更多化学知识。

四、合作学习与评价。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优化学习的效果与质量。且就合作学习来说,基本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的,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与动态因素等实现相互促进的,并以整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以此为基础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同时要及时记录当时的想法,并讲述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这样其他学生就会提出相应的意见,从而形成整体意见。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深入学生中,及时掌握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效果,以此调整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可以一个学习小组为例,在小组成员发表完自己的意见以后,组织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在这种争论状态下,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存在的不同之处。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问题,加深印象。这样就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模糊到准确的转变。评价则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评价效果直接影响化学学习方式。且对于评价来说,可以帮助学生与教师完善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效果与质量。因此在实际中,必须保证化学评价可以展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并针对化学学习的目的与特点,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3]。以上只是支架式教学的一般模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进行优化与调整,以此强化学习效果。且对于支架式教学模式来说,是不会受到固定模式的限制的,而是融入整个学习过程中。

参考文献:

[2]夏军,分类评价理论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以苏教版高中化学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一课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10):27-28.

[3]黄建秋.依托实验活动促进“微粒观”建构的策略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水的电离”教学为例[j].教学仪器与实验,(06):89-89.

高中化学教育探讨论文篇六

学习课程架构缺乏活力,很长时间以来,高中化学科目的教学都是以必修的形式出现,并没有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兴趣和潜能,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兴趣小,学习的动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在现行的体制下一切的教学都是围绕着高考这一衡量标准来实施的,但是这严重违背了教学的初衷,那如何完善整个化学教学体系,使化学这门课程能够来源于生活和服务于生活,这将是我们以后需要研究的重点方向。

目前的高中化学科目的学习只是停留在科学实验领域,高中化学科目的教学体现出了严重的空谈性,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到实际生活的问题后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但是我们现在的化学科目的教学都是一些化学反应的过程,其过程非常繁琐,微观的环境也是复杂。学生学习起来只能是强化记忆。随着30新一轮高*改革的推进,学生具有选择高考科目的权力,探索高中教学文理不分科。如果我们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是远远不能适应这一大的趋势的,所以怎样把化学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亲自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针对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的建议。

1.对学科目的教学结构做出相应调整。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化学科目教学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当调整,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课时减少和增加,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提高化学课程的灵活程度。现在化学科目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课本的纯理论知识,无法让学生在学到化学知识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以建立新的课程结构体系迫在眉睫。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等部分强化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增加不同化学模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找到学习化学的`规律,让化学的学习不成其负担。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化学人才的最好基地,可见实践在高中化学中其中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奇幻,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力量和价值所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让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

3.开展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高中化学课程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了自重发展的空间,这正是与最新的高*改革相适宜的。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出发选择重点学习某个重点的模块进行学习。化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的这种兴趣可以保持下去,对学生学习的方向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某些领域的研究。通过这种方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启迪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为以后在大学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方向和方法。

三、总结。

在高考制度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为高考,而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生活,比如在煤气泄漏之后应该用什么样的肥皂水进行检查,能不能运用化学还原知识进行解释。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不在于高考而是要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实际,创设适应的教学情境,学生学有所用。让枯燥的学习转向积极的探索性学习,提高化学教学的生命力。

高中化学教育探讨论文篇七

初中化学教育不仅提供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测评这种能力,考试虽然不是唯一的办法,但是一种核心重要的途径,同时通过考试也可以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查漏补缺。在进行考试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学生在学习初三化学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共振现象。物理学上存在着“共振”,但是现代社会学的发展已经发现,在社会学和管理学领域也存在着“共振效应”,即社会中的人容易接受和其生活兴趣、爱好相互一致领域的知识,并将之转化为一种学习能力。根据这一点,可以得出结论: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和其思维特点、逻辑能力相一致的课程,而难以掌握和其思维特点不一致的课程,这是学生偏科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同一课程内部,也存在着类似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掌握初三化学的学习规律,笔者对此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和研究。

在从事初三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对近四年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的分析,发现学生成绩分布状态存在着明显的“共振效应”现象。下面是对成绩单情况的分析总结:

这种表格的罗列我们还不能立即发现问题,经过仔细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近4年的学生成绩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均分到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总成绩均分上升10个百分点,而到第二学期期中则是近5个百分点,到第二学期中考也是5个百分点。这说明,在第二学期期中前半个学期学生成绩的普遍上升很快,应该是某种因素在起作用。经过和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参中的教学进度表比对我们可以发现:

经过比较可以认为,从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开始,学生的'成绩有较为明显的提高,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规律性强,多次反复同一规律,这使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生容易接受有规律的教学,规律性容易举一反三,这也往往是学生成绩提高的突破点。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2009年4月,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分发了问卷,让学生对这四个部分作出评价,我们发现学生的反应如下:

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从5-8单元开始,学生对化学的接受程度上升到了一个飞跃的程度,“不太容易接受”和“非常难以接受”的比例大幅度降低。这固然是学生成绩逐步提高的结果,但是也反映了学生心理上的细微变化:成绩的提高,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信心。

那么学生对同一课程内部不同内容掌握程度、兴趣的变化,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的成绩提高和对化学的心理、兴趣上,有着相互一致的“共振”关系,即成绩提高了,兴趣也就提升了,反过来又能够促进化学的进一步学习,因此要重视课堂上的疑难清扫。以往为了留出更多的复习时间,多数的化学教师拼命赶教学进度,造成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或丧失信心。因此,我们需要适当控制进度,重视教学目标的堂堂清,重视学生的预习和课堂学习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落后面,避免了过早的化学学习两极分化。

第二,以规律性现象为切入口,重视学生对规律性现象的培养,不断使学生强化“化学很简单”、“化学很有规律”的意识,从而在教学中渗透多变思想,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要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从而使学生遇新不惧、处变不惊,克服畏惧心理。特别是在初三化学的复习阶段,能够使大批中低水平的学生挽回对化学的兴趣。在复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高层次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让他们对揭示化学原理、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等产生学习欲望。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有的也不一定经历由低到高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挖掘和培养,而且要提醒和帮助兴趣水平低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复习使学生对学习进行再次的认知,体验学习的内容、过程、方法等等具体环节的感受。学习的大门是给每个学生敞开的,给予自信的肯定能激励学生迈入科学殿堂。同样,通过科学复习、磨练意志,可以让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恢复学习化学的信心,克服学习的困难,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第三,获得规律性考试内容的重要途径是纠错本的使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命题规律的认识,减少犯错的机会。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面临的最大的敌人就是“遗忘”,要克服遗忘,战胜它的有效武器一是“理解”,二是“重复”。要想迅速提高成绩,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认真改错”。不是简单地将a改成c,而是弄清楚a、b、d为什么都不对,而c为什么就对,并找出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对哪一个知识点的疏漏或解题方法没掌握而造成的,然后找相似的题再强化训练。训练中,我们运用“模拟测试加评讲”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同时分析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着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良好心态。对学生的练考卷,除认真批改评讲外,还十分重视督促学生纠错,一般问题卷面上纠错,典型问题专用纠错本纠错。学生自我纠错的习惯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到升华,学生的应试技巧与能力也在不断的锤炼中逐步得到提高。

第四,重视班级“小学习环境”的建设,利用成绩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以优帮差,形成规律性成绩“共振”效应。此外,通过一个自然、合适的复习情景来唤起学生的学习记忆,不是通过练习来强化记忆。强化记忆的短期效应,不仅使得化学学习有点功利性,而且造成学生两极分化明显,记忆力差的学生容易失去学习信心。教师要把记忆性的知识点放置在一定的情景中,使学生有兴趣通过情景不断回忆已有的知识点,在不知不觉中修补好遗忘点,提高记忆质量。复习情景的创设来引起学生没有注意的问题,不是被动接受学习任务。

第五,重视复习阶段的查缺补漏作用,形成全面的系统的知识结构。目前初中化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复习内容上过分依赖教师或完全抛弃教师忙于做题,忽视复习的反思和小结,复习状况被动,没有针对性;复习追求短期效应,训练搞题海战术,题目重复率高,学生产生学习障碍,学习兴趣下降,在考试压力下,学生心理素质变得脆弱,意志薄弱。通过有效的复习,学生不再是知识、信息重复地接受者,而是致力于更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者。复习课还是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造,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素质、具有开拓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以前的初三化学教学讨论,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主的模式,忽视了学生接受的模式讨论,是一种相对低效的方式。通过对初三化学学习的“共振效应”的应用,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深化学生对有关化学概念、性质、原理的认知,能够大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学科思维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史永存.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09)。

[2]钟荣基.初三化学的教学体会[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01)。

[3]孙荣梅.浅论初三化学的研究性学习[j].考试周刊,2008,(15)。

[4]张英华.化学课堂中的思路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01)。

[5]黄玲.初三化学复习[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6)。

[6]王学宏.对初三化学教科书的一些看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04)。

[7]蔡文华.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6,(05)。

[8]李生让.浅谈初三化学复习课[j].科技资讯,2008,(25)。

[9]张正昱,杨维松.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36)。

高中化学教育探讨论文篇八

摘要:高中化学实验为我们的课堂学习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我们要加强学习,让课堂轻松,让化学学习快乐,真正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高中化学实验学习不仅对我们高中生化学成绩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还有着连接高中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作用,对我们的高考成绩乃至未来人生都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所谓化学实验,其指的不仅仅是我们能够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做实验的过程,它还涉及到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但现阶段,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将主要从我们在化学实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误区及学习策略两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步骤;问题;猜想;过程;兴趣。

1.1对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不足:现阶段,我们对化学实验学习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阶段,过分看重分数,普遍认为化学实验具有浪费时间、操作繁琐的弊端,却忽略了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再加上,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大部分的老师在教授化学实验时,都会使用讲解的方式进行学习,直接将实验原理或实验步骤以讲解的方式告诉我们,这样一来,虽然节省了我们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时间,但在整个讲解过程中,我们只是被动的接受化学知识,而对化学实验却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不仅达不到老师想要的学习效果,也无法激发我们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

1.2对高中化学实验结果的认知存在偏差:学校开展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我们对化学实验过程有一个切身的体会,进而激发我们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并加深我们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程度,但现如今,在进行化学实验时,由于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得我们都过分看重实验结果,而忽略了化学实验的过程。这样一来不仅使得我们无法养成实事求是、认真的学习态度,还会给我们营造一种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觉,根本无法达到学校开设化学实验课的学习目的。

高中化学教育探讨论文篇九

(一)国人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正确。

国人职业教育理念落后,在高考录取时,本科学校优先于专科职业学校录取学生,只有考不上本科学校的学生才去专科职业学校读书,专科职业教育成了部分学生没有选择的选择,教育制度无情的将学生进行等级划分,专科职业教育的学生被我们的社会打上“低本科生一等”的烙印,导致我国人才资源高度集中于本科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高技能高技术性人才匮乏,阻碍我国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加拿大,他们认为专科职业学院学生与大学本科学生一样的重要,只是社会分工不一样,相互之间不能替代,各有所长。

大学本科学校培养的学生偏重于理论,职业学院培养的学生偏重于实践技能。在加拿大,专科生如果还想学到更多理论知识就再去读大学,而本科生毕业后如果觉得实践技能不够,还需要多学些实践技能就再去读专科职业学院。加拿大教育更多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将本科教育与专科职业教育有效的资源整合,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为社会、为学生就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培训服务。加拿大的学生和社会在对待职业教育和文凭上更加务实。比如企业在招聘工作人员时,文凭的高低不是录取员工与否的主要指标,更多的是看岗位的性质,人才需求与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是否相匹配。一个对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岗位,绝不会录取一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而没有取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的毕业生,更多会录取一个取得相关职业技能证的专科生。如果这个本科生非常想得到这份工作,那他还需要到专科职业学校去学技术并取得相关技术职业证。相反,国内对学生的认定更多的是看文凭,把学生引导到文凭竞赛的道路上,使得学生不是在为社会需求、自身兴趣而学习。结果是,学生们非常辛苦的考取文凭,但高文凭不一定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不一定能更好的胜任工作,这就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二)我国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教育管理理念落后,还是采用“严进宽出”的教育理念,现在由于招生原因,很多职业院校已经转变为“宽进宽出”。“严进宽出”是指,学生通过严格的考试等方式进入学校学习很难,但毕业很容易,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毕业率都在95%以上,这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不到80%的学生毕业率形成反差。加拿大职业教育实行的是“宽进严出”,“宽进严出”是指学生通过考试、申请等方式想进入学校学习很容易,但要拿到毕业证书必须达到学校严格的考核标准,否则不能毕业。我国职业教育管理理念与加拿大职业教育管理理念最大的区别就是“宽出”与“严出”,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在对学生进行具体管理、考核时,会带来巨大区别。

二、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树立对文凭、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

国人对文凭的热衷,主要是缘于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和现代社会错误的选人用人观。在传统思想方面,由于我国古代读书好的学生,最终可以做官,读书成功意味着事业成功,渐渐使国人对读书形成了巨大的期望,高学历高文凭成了一味追逐的目标。在现实中,家长在培养子女方面,很少关心子女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的方面,一味鼓励考大学、考名牌大学,而子女如果选择读职业类院校,则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不成功。在社会选人、用人观方面,我国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不是从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一味的追求高学历、高文凭,不但导致了人力资源的错配,也产生了错误的社会影响。典型的案例是,某市环卫部门招聘环卫工人时,有研究生竟然成功应聘。我们不否认研究生也能做合格的环卫工人,但这与现代人力资源最优化配置相违背。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首先是要唤醒国人对文凭的认识,一个学习成绩不太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一样是人才!对我们的社会来说,人尽其才,学以致用才能实现人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二)改变落后的教育管理模式,学习加拿大的“宽进严出”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职业类院校的学风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学生“逃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等教育管理问题频发。我认为要彻底改变现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学风问题,必须要转换我们的教育管理理念,学习加拿大的“宽进严出”。

下面以加拿大安大略省“卡纳多学院”对学生的管理效果为例。在加拿大“卡纳多学院”学习期间,平时接待我们的是已经从“卡纳多学院”毕业的两名中国留学生,他们在国内则是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班的学生,在国内读2年后转入“卡纳多学院”继续学习2年。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及实地调查,进一步了解了“卡纳多学院”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在“卡纳多学院”学习的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在中国国内学习成绩并不是一流的学生,可以说是高考文化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在国内职业院校读了两年,他们大部分英语四级都没有能通过,那么在国外学习面临语言压力的情况下,是怎样完成学业的呢?留学生坦言,在国内两年是“混”过来的,在国外两年是“学”过来的。为什么中国的学生一到国外就认真学习了呢?是因为在“卡纳多学院”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一学年两学期中,只要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则必须留级,全部课程通过后进入下一年级学习,至于具体毕业的时间则完全取决于学生全部课程通过的时间,在“卡纳多学院”有读了5年还没有取得毕业证书的中国留学生。所以,当中国留学新生进入“卡纳多学院”时,与师兄师姐们一交流就很清楚的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才能顺利毕业,而且“卡纳多学院”的课程通过率一般不超过80%,比较难的专业,学生顺利毕业的甚至只有约50%,严格的考核树立了优良的学风,优良的学风为学校发展打好了基础。和国内学校相比,我们的学生期末考试不及格有补考,补考不及格甚至还有毕业清考,而且毕业清考的通过率极其的高!学生们届届相传,学生对学习没有压力,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教学质量怎么能得到保障?好的学风自然很难建成。学校对学生学习要求的不同,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要树立更好的学风,要从对学生认真严格的考核开始。通不过考核的,则不能让其毕业,这既是对社会人才质量负责,也是对学生自身负责。

(三)打通本科学校与专科职业学校之间的通道,实现本科与专科教育资源互补。

在加拿大,本科学校与专科职业学校之间是互通的,本科的学生想多学职业技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可以申请进入专科职业学校学习。专科职业学校学生想多学理论知识,可以申请进入大学本科学习,以弥补本科与专科职业学校相互之间的不足,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和社会。为了便于学生相互之间的流通,各学校之间实行学分制和学分互认。我们中国的高校,绝大部分也已经实行了学分制,但学分基本不互认,本科学校与专科职业学校之间的通道,仅是专科学生通过统一考试升入限定的本科院校学习。希望我国能尽进一步打通本科与专科之间的通道,实现本科与专科之间的教育资源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化学教育探讨论文篇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应该有所更新,转变自身角色,转变师生交往方式,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

作者:李艳华作者单位:扬州科技学院(筹)高邮学院刊名:教育界英文刊名:jiaoyujie年,卷(期):“”(22)分类号:g64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教师角色

高中化学教育探讨论文篇十一

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因此,科学探究成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且也是学科课程的重要内容。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课程目标得以体现并最终实现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而且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资源与工具。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适合的内容,有计划地为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提出要求和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时,教师主要起组织、指导、促进和评估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影视资料,调查研究、上网下载、查看阅读资料等,寻求广泛的新知识,以解决自己探究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目前在我们生活中化学物质、化工产品无处不在,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化学污染,这就为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而教材的一些化学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和严密性存在的疑问和争议,化学课堂的有限性就为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共了必要性。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开设探究性学习,应分为课堂探究性学习和课外探究性学习两种。

一、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确定课堂上学生的主地位。这个探究活动就是“提出(发现)问题——探究活动——收集证据——科学抽象——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先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的心里制造悬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正所谓有思则明,明则通,通能应变。

2、设置悬念让学生去探究。例:高一化学中讲到“环境保护”方面问题的时候就不用像以前那样只是把环境污染方面该记的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学生提供多个关于环保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做成课件,在课堂上给大家展示,看看哪个组做得最好,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结果我惊奇地发现学生都能做得不错,所要了解的知识基本不漏,可见学生是完全有能力的。

3、满足学生探究的愿望。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提出验证自己结论的实验方案,学校有条件的话提供场所给学生完成实验验证。例: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发现生鸡蛋放到稀盐酸中现象不同于平常放到水中的情景,他就想亲自做一次,我同意了,实验室给他提供盐酸和仪器,结果他生的熟的蛋都拿来了,实验后也找出了现象的本质。从此他也更加喜欢学化学。

二、鼓励学生课外进行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包括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指导学生查找、收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拟定相关的验证实验,指导学生写总结论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等。

1、指导确定探究性学习课题。拟定探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化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身边的生活和生产实际,而且还一定要接近学生知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可行性。探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涉及化学知识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化学角度对些生活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例如:开平市的一些厂家怎样进行合理的管理,做到发展生产的同时又能保护好环境,是中学生所应关注的、我们把这个观点告诉学生后。就有不少同学申报了“开平城区大气污染的调查”、“如何保护潭江水源”、“酸雨的形成”等相关课题。

2、对探究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探究性学习,着重点是改变以前“接受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解决问题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学习方式。但高中生对于怎样从事课题研究,怎样查找和整理资料,怎样撰写总结等等,都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是主角,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而教师则起着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3、积极评价学生的活动。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离开了课堂,利用课余时间走向社会进行学习,由个体学习转向了团体合作探究学习;由学习单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了利用综合的学科知识去研究实际问题的学习。因此对这种学习的评价不应只是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学科知识的运用深度与广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哪方面的能力;学生的协作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学生有了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了怎样的变化。要充分尊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成绩评定可从学生活动记录、活动出勤、收集整理的资料、总结报告、成果展示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评定。

总之,探究性学习将成为新课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机会。在探究性学习课程中,学生根据现有知识探根溯源(发现,提出新的问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涉猎最新的前沿知识,解决实际当中新的问题,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高中化学教育探讨论文篇十二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这有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并且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对于相关内容展开思考与探究,要以问题为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问题解决策略谈点体会。

一、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在实施问题解决式的知识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善于创设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为实际教学过程创设很好的基础。化学课程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很多知识点都可以在生活中得到体现。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可以以生活为切入点来实现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能够打造很好的教学开端。教师还可以结合知识点的特点设计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可以在问题中融入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者是某个化学原理的发现过程等。教师只有丰富问题创设的形式与内容,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教学才能在课堂上得以展开,并且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情境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在讲“苯”时,教师可以根据凯库勒研究苯结构时,凯库勒那个“首尾相连的蛇”的梦创设问题情境,加深学生对苯结构的理解和认识;在讲“原电池”时,教师可以根据演示实验来让学生进行探究,明亮的小灯泡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起了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探究兴趣,不用多说,学生就会主动投入到“为什么能发电?”的问题探究中。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问题情境创设的模式,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又能够将学生引入到化学知识点的学习中,从而为后续的知识教学提供有效铺垫。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问题教学策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对于很多内容有自己的思考,这样才能够形成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感受,这是保障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掌握的基础。教师要注重知识点间的有效联系,在新知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让学生对于很多内容产生疑问。这些都会促进学生进一步展开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与探究,这是高效的知识教学的方式。例如,在讲“浓硫酸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初中时所讲的稀硫酸的性质和用途,给学生演示利用浓硫酸来制取“黑面包”的过程,通过激烈刺激的实验现象和气体气味,促使学生提出问题。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学生主动发问:为什么变黑了?为什么膨胀了?为什么会有刺激性气味?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思考与探究的能力。

三、加强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随着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逐渐加深,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是问题解决策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体现。随着学生积累的知识的不断增多,学生了解与接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技巧也慢慢变多。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培养。这样才能够保障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良好体现。例如,在讲“苯酚的性质”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苯酚的模型了解苯酚分子的构造,对比醇的性质来学习酚的性质,引导学生分析乙基和苯基对羟基的影响,从而得出酚中羟基上的氢比醇中羟基上的氢活泼。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对苯酚的弱酸性进行猜想,再使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有效的探究验证。通过这样一步步的由结构到性质的对比,使学生掌握了问题解决的目的性,整理清楚了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的有效性。这些都是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直观体现。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问题解决策略,能够为实际教学过程带来积极引导。在展开问题解决式的知识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为实际教学过程创设很好的基础。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对于很多内容有自己的思考,这样才能够形成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感受。随着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逐渐加深,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是问题解决策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体现。

高中化学教育探讨论文篇十三

不论你在初中时代是辉煌还是落魄,进入了高中一切都是新的开始,过去的成就不代表你的高中生活可以高枕无忧,过去的失败也不代表你以后都会长久的落魄。进入高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先做个自我反省,在学习过程中将会出现很多与过去不同的一面,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上,很多高一的学生都会遇见下面几个问题:

1)高一新生大都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自己能考上全市重点高中,就说明了自己在学习上有一套。自己初中怎样学,高中还怎样学,就一定能成功。不知道改进学习方法的必要性。

2)甚至认为,刚上高一,适当让自己放松一下,奖励奖励自己前一段的苦学,一两个月以后再追,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这种不求上进,甚至釜底抽薪的想法,一定要尽早向学生讲清楚,让他们防患于未然。

3)新生面临着新的学习任务,缺少迎难而上的思想准备。暑假期间,疯玩疯闹。基础知识大滑坡,基本技能大退步,头脑时常出现空白。学习时跟不上教学的进度与要求。

4)对高中课程的学习特点,缺少全面准确的了解。对高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缺少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结果:

1.感到教学进度太快了,讲的东西太多了,课外作业太难了。

有很多人作业中的困难越来越多。有的学生说,一看见数学作业就想哭。别人就劝解说:“你现在先别哭。忍过三天你再回头看,当初的困难根本就不值得一哭。真正值得你大哭一场的日子,一天接着一天,在后边等着你呢!”

2.期中考试以后,就有很多同学面临了人生空前的失败,于是惊慌失措,痛苦不堪。以数学为例,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期中考试不及格。情绪低落,从此对学习丧失信心,度日如年。

3.还有的学生,老是自我感觉不错,但是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一踏糊涂。也有的学生,校内考试分数甚高,一旦区、市统考,成绩就一落千丈。

初中数学的考试方法,基本上是学什么考什么。高中数学考试却有许多截然不同之处。

下面用一个比喻来加以说明。比如学木匠,要先学会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怎样考试呢?一种考法是,依次检查你各种工具的使用水平。如果你都能达到相当的级别,你就是学好了木匠的本领。这就是初中数学的考试方法。现在提出另一种考法:给你提供适当的材料,并给出适当的备用零件,让你做一个板凳。由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把自己的设想加以实现。你如果依次在板凳的凳面上安上四条腿,再想安装四条横翅,就要发生很大的困难。也许你的想法根本就不能实现。这就是高中数学的考法。考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题多一半是生疏的题目,是考生不能依赖模仿加以解决的问题。

学生最感困难的是没有思路。分析不出所要解答的题目的问题结构。本来,木凳的结构是凳面上凿四个洞,再把四条腿用横翅连接,然后盖上凳面。有的学生非要把一块方木,凿去多余之处,形成一个通身一体的板凳,费时费事,困难重重,实施中就会连续出错。学生感到什么方法都学过,就是分不清,什么时候该用哪一个。看来,这确实构成了初高中数学考试的主要区别。打个比方,老师不断地讲解谜语,分析它们的结构,特点,思路,猜法……。作为一名学生,你把这一切都背下来,考试时依然没用。考试时,让你猜的一定是新编的谜语。考的是你的能力。

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主要方法:

初中学生学数学,靠的是一个字:练!

1.先看笔记后做作业。有的高一学生感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为什么自己一做题就困难重重了呢?其原因在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的理解,还没能达到教师所要求的层次。因此,每天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把课本的有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先看一看。能否坚持如此,常常是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最大区别。尤其练习题不太配套时,作业中往往没有老师刚刚讲过的题目类型,因此不能对比消化。如果自己又不注意对此落实,天长日久,就会造成极大损失。

2.做题之后加强反思。学生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做着的题,一定不是考试的题目。而是要运用现在正做着的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因此,要把自己做过的每道题加以反思,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要总结出:这是一道什么内容的题,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日久天长,构建起一个内容与方法的科学的网络系统。俗话说:“有钱难买回头看”。我们认为,做完作业,回头细看,价值极大。这个回头看,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要看看自己做对了没有;还有什么别的解法;题目处于知识体系中的什么位置;解法的本质是什么;题目中的已知与所求能否互换,能否进行适当增删改进。

有了以上五个回头看,学生的解题能力才能与日俱增。投入的时间虽少,效果却很大。可称为事半功倍。用专业的语言说,就是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化能力,使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远距离迁移。

高中数学学习的小技巧。

1.调整心态,克服对高中数学的恐惧。有些同学还没有上高中,就已经对高中数学产生了恐惧。这种恐惧来源于自身,本来还没有学习就已经害怕了,这种学习心态万万不可有。殊不知,世界万物都在学习,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学习,是学生自身进步的体现,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逐步提升自己。

2.提前预习,不懂的问题提前过一遍。博士教你快乐学习问过很多数学成绩好的研究生,发现他们从高中开始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提前预习。因此,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时,可以在上课之前提前预习下节课要学的内容,比如说:要学的公式、哪道题能否看懂?这些都是要提前预习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老师上课的时候,自己已经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如遇到不懂的地方,会自觉地认真听讲。这样流程走下来,数学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3.课下复习,虚心向老师请教。很多学生认为课上完之后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利用课下时间多去找老师请教不懂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向老师请教会打扰到老师休息,其实老师更喜欢爱学习的孩子,去请教不仅不会打扰到老师反而会让老师更喜欢你。所以,同学们课堂上如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下来,等到课下去办公室向老师请教即可。问的次数多了,不会的数学题也就少了。

高中化学教育探讨论文篇十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也不例外。“火是什么”,“为什么有些物质能燃烧,有些不能”,“煤和石油为什么能变成塑料”,“为什么铁矿石能炼成铁”,带着诸如此类的很多疑惑和好奇入门,从此跟随着教师的引导,通过实验、调查、探究等多种方式,乐此不疲地去深入,去追寻,在每一次的学习中茅塞顿开,就能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多次从现象到实质的追源中,在反复从原因到结果的递推中,你会慢慢自觉懂得从关注现象到关注原因的转变的重要性,将解释原因必须依赖的相应理论、概念、定义等原本不太有吸引力的但又不可或缺的要素转变成一种间接的兴趣,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贯穿在学习化学的始终,使有趣上升到乐趣,而且这样较持久地乐学会让你更清楚地感受到学习化学可以指导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生活方式,让你真实地感觉到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学习化学看成你的责任,看成你将来投入社会的必需,看成自己将来可能从事职业的理想——从乐趣变成了志趣,这样从“有趣——乐趣——志趣”逐步发展,你的学习成绩也会得到提高。

二是“严”字。

首先是严谨的学习、探究态度。就拿许多同学最喜欢的实验课而言,就不能仅停在好“玩”上,要从中有所得、有所获。实验课前必须进行充分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考虑完善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尤其是刚开始的实验基本操作,只要有机会就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严谨准确地记录。严谨有效的实验不仅可以将老师、书本讲的那些知识点在你的实践中加以体会、验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今后单纯题目中更复杂的综合实验,即便不亲自动手实验,也能不自觉地将自己放入一个模拟的实验室中,眼前像放电影一样推进着自己一步步的思维,题目中的一些难点、疑点就好解决得多;相反,将实验学习当儿戏,不仅达不到做实验本身的目的,而且很容易形成一些臆测的、违背客观事实的结论。

三是“会”字。

其一是“会”听课。听课中要会进行想象和记忆。“想象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化学和物理的研究角度不一样,物理主要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而化学则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对于整个宇宙中的客观物质,大到天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无不与化学有关。生活中很难找到一种与化学无关的客观物质,包括我们人体。其中那些微观的、肉眼看不见的,需要我们进行想象思维才能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起微观物质的表象,如:分子、原子到底是什么形状,谁也没有见过,上课老师也拿不出单独的分子、原子给你,怎么办?其实,如果我们大胆地去想象当一个物体无限小的时候,它是什么形状已不重要了,或者说它已接近于一个球体。这种“宏观——微观——宏观”的思维过程中,“想象”是桥梁。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