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不足,为个人发展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机会。怎样写一篇简洁明了的感谢信?快乐来源于内心,我们应该学会发现身边的小确幸,让自己拥有快乐的生活态度。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风靡全球的书——《爱的教育》,主人公——恩里科,是一位刚上四年级的小朋友,他以日记的形式记录着自己的日常生活,说是“日记”,但它又不是单纯的日记,因为里面有父母、姐姐给他的写下的劝告,另外还有9篇老师在课堂上分享的精彩小故事。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这本充满爱和教育的故事吧。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恩里科是一位勇敢、诚实,同时又拥有开朗和活泼的优秀品质,我很喜欢他!恩里科曾帮助过加罗纳渡过难关,又帮助科雷蒂打扫卫生,还帮助过内利澄清错误等等。最重要的是当同学们想要帮助他的时候,可都被他拒绝了,他总是说:“没事,我可以!”他也做到了,也很少会让别人帮忙,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他原因。
你问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充满了正能量,主人公积极向上,乐于助人,而且非常的乐观。在这本书里,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比如说,加罗纳的母亲不幸去世了,加罗纳精神不振,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走路无力,上课不认真,作业也完不成。可加罗纳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他走路有力,作业满分,上课认真;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学渡过难关。恩里科看到了这些状况,就想到了要帮助加罗纳,他不想让自己的好朋友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并找到加罗纳,从帮他补习功课开始,同时不断的安慰他,鼓励他。告诉他,不要停留在以前的时光里,好的也行,坏的也罢,我们都要要向前看。最终恩里科成功的帮助加罗纳从失去亲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很多…...一本正能量的书真的可以使我们充满力量起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每一位读书人,都有着世间最美的样子。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更愿意把时间花费在玩手机、打游戏上,把阅读书香抛到了脑后。从中国人发明纸张并开始在纸张上以文字的形式沉淀知识与文化开始,纸张一直在我们的认知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古代,你的`读书量决定了你是士大夫阶层,还是劳动人民;在工业时代,读书与否、读书多少,也往往铸就了白领与蓝领之间的分水岭。读书一直是高贵、高雅、有文化的象征。现在我们步入了高科技时代,信息与知识的媒介选择性多了,这原本是方便了阅读,可是更多的人却将这种方便用在了阅读之外。综艺节目代表不了阅读,却能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不可否认一些清流综艺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凭借着独特的魅力一路收视高涨。《中国诗词大会》中诗词的比拼,带动全民去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由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更是时不时的上微博热搜,她的主持风格更是圈粉无数,百人团中有一位选手的父亲是盲人,从小父亲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教他诗词。父亲自己也一直保持着阅读盲文书的习惯。董卿由此便想到了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经历,随口便念出了他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诗: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董卿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点评及总结能力方面也令人钦慕,知识储备扎实,名言警句信手拈来。这些与她平时的阅读习惯是分不开的。她说: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阅读虽说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书香,人生自有诗意。
古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自古以来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一本好书,就像一个知己,即使相对无言,也能进行灵魂的沟通;一本好书,就像一位良师,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更多了一份精神的感化;一本好书,就像一位至亲,为你遮挡现实的风雨,守护一片心灵的净土。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但是家里经济状况不允许父母经常给我买书看,时逢城里第一家新华书店刚刚开业,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去寻找我的心灵伙伴,经常在书店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站累了就蹲着,蹲累了索性坐在地上,有时候看得入迷甚至忘记了吃饭。
刚开始,父母回家看不到我,急得团团转时间长了,他们知道我热爱读书,看见我不在家,就知道是在书店里。
但是渐渐地,书店管理员们不乐意了,我看书的时间一长,就能听见他们抱怨:你买不买书啊,不买就别看那么久,书都让你看旧了,我们还怎么做生意啊!即使这样,我还是偷偷躲在角落里看。后来,他们直接在书架上挂了醒目的牌子看书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还加派了人手巡逻,看书时间长了就会被赶出来。这下我可没辙了。
就在我为看不了书发愁的时候,一种新兴的读书方式出现了。
城里开了几家借书店,花三十块钱办一张借书卡,每次最多可以借5本书,按照每本书每天一毛钱计算,收取阅读费。如此一来,可方便了我,再也不用为了快点看完一本书而一目十行地快速浏览,也不用因为管理员的检查而担惊受怕了。我可以在空闲的时候,借上几本书,回家慢慢享受快乐的时光。
虽然当时兜里为数不多的零花钱都贡献给了借书店,可我依旧乐此不疲地往返于书店和家之间。多年的阅读,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也陶冶了我的心灵。
阅读已然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能每个人读完一本书都有不同的感受。但这也正是文字的奥妙所在。而阅读,使文字有了永恒的价值,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它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超越世俗生活,建立起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读书使人通情达理,能疗怨天尤人之疾;读书使人自强自立,能医委靡不振之气。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灵剖析史,也是读者的灵魂锻造史。读书从来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她一直伴随着成长,用一种温柔的力量温暖你、感化你。就像你吃过的每一顿饭,你可能已经记不起吃过了什么,但吃过的食物都长成了你的骨肉,而读过的书都融进了你的精神,铸成了你的灵魂。
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不要担心已错过了读书的年纪,只要你翻开书,世界之窗就会为你打开。
不论天气晴朗或是阴霾,不论身处低谷期还是巅峰期,只要你坚持读书,就会被一种温柔的力量陪伴着走过一生,即使你只带了微薄的行李,最终也能收获充实的自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最近读了一部经典——《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
《爱的教育》风靡世界,历久弥新……。
一个小学生的世界活泼泼地呈此刻我面前。作者透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现出人们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
此书并不刻意讲究修辞与结构,语言也异常朴实、流畅,但它饱含了对社会中下层艰辛度日人民的关爱,对普通人纯真心灵的热忱赞颂,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此书于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我阅毕全书,激荡于胸怀的感情与波澜久久难以平静。不妨说,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扉。
我读完全书,觉得《感恩》这篇文章最感人;读完全文,我学到了许多。
全文语言巧妙,值得我去体会学习;更为我的语言积累下了丰富的底蕴——为我今后的语言道路铺了一块台阶。
本文教会了我感恩父母,感恩老师。老师其实是恨铁不成钢。老师是神圣的,因为他把自我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孩子,他是启发你的心灵,培养你的智慧的人,他在你的一生中差不多和你的父母一样重要。老师是亿万儿童心灵的智慧之父,他们得到极其微薄的报酬,却在培养未来一代的优秀国民而辛勤劳动着。永远要爱自我的老师,永远要以尊敬的口吻来称呼“老师”这两个字,因为世界上除了父母亲之外,“老师”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崇高、最亲切的称呼了。
全文阅毕,我像刚吃饱饭一样;此文沐浴了我的心灵,进化了我的灵魂。爱是阳光和雨露使我的人格更完整。
《爱的教育》交给了我做人的基本人伦常识与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质。
《爱的教育》整个文学创作的人道主义、博爱精神,流光溢彩,意蕴深远,使此书超越了时空,获得了普遍的、永恒的价值。
《教育的细节》这本书是朱永通先生的新作。本书共五辑“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
每辑又分出相关的章节。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认知学习”中注意力这点,自认为这个内容最贴近实际,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书中提到“孩子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注意力的集中水平不同。不同的孩子一天中在记忆里最集中的时间不同。”
因此我结合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注意力情况,以及对于本班学生注意力日周期的分析,对我今后的课堂有了崭新的认识。首先一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占主导,控制注意力的能力有所增强。因此在日常授课时,增强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我班学生绝大多数属于注意力混合型学生,因此在上午进行新课的教授,知识点的深化,下午的整理课期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安排时间,回顾和复习一天所学的知识。为了能够是学生在新授课上调动最大的兴趣,了解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度和兴趣点,旨在用最有效的方法提升学生兴趣,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学生是在不断发展的,每个人在不同时间段发展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我想要在学校这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获取更多的知识,那么注意力的训练必不可少。我应与家长共同观察孩子日常的表现,来判断孩子到底哪个时间段的注意力集中水平较高,寻找自己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从而提高孩子学习效率。进行时间表的安排,按时行事。塑造孩子日周期节律。
另外一点,对我启发较深的是——自信。自信是孩子对自己和自己能力有信心,是对自己整体价值的肯定。它对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
孩子主要从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和外表感三方面来评价自己,获得对自己的自信。一年级的学生对自我评价呈上升趋势,孩子对自己的认识相对客观,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自信心有所上升。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三个方面:父母、老师、同学的态度和评价。
下学期我将采取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每位学生健康成长。
一、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
学生往往由于自己表现的机会少,而产生胆小的心理,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现自己,针对这种心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发现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大胆健康向上的心理。
二、让学生学会善于竞争,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良好的竞争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就会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就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的最好办法是激励。老师可以开展”找优点“等活动,让学生找自己的优点,找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也有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树立”我能行“的积极进取精神。
三、让学生学会赏识自我。
帮助孩子获得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同是孩子产生自信心的基础。只有当孩子充分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知道自己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自信才会产生。因此,老师或家长要经常用赏识的目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有原则的、艺术的表扬调动他们内在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星期五无批评日“和”说说我的优点“或”说说他的优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使他们始终感到”我能行“。
四、协调家庭教育的影响,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老师可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多种途径与家长密切联系,使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共同培养学生健康的自信心。
一个称职的老师,不仅要有较好的能力和技能,还要有健全的心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要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老师与家长就必须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有规律的,因此只有掌握了规律,按规律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书是我的朋友,读书是我人生最大的乐趣。
读书成就了我的梦想,我把读书学会的做人道理用在工作中。如孔子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敏于事,而慎于言;躬自厚,薄责于人。工作塌塌实实,和单位人员融洽相处。读书同时也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读书让我把落寞的时光变成了巨大的享受,书籍带我领略了珠峰的巍峨、宏大以及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让我享受到了黄山的千峰竟秀,万壑峥嵘,俊秀钟灵;让我读懂了夏威夷的花之音,海之韵,明媚风光,迷人海滩,日月星云变幻出的五彩风光。
在书中我和非洲大草原的狮子、角马、大象、犀牛以及各种动物、鸟类一同徜徉在无边的塞伦盖蒂。书籍让我了解了世界,了解了人类,了解了自己,领略了自然的奥妙,生活的多彩。在书中嗅花香,听鸟鸣,感受色彩变换;体验人性善与美;和古人先贤、今日大家进行心灵对话,总会有一种曼妙的感觉在心中流连,时时愉悦。
读书开阔了我的视野。通过读书,使我知道了人类从茹毛饮血到现代文明,每一点点的进步,都是先人们付出了无数的艰辛才得到的。
读书让人的精神得到提升,在书中我认识了雄才大略的秦皇汉武,结识了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以及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读书让我知道了知识需要在学习中获得,幸福需要自己去经营。通过读书我懂得了人生奋斗的重要性,努力的必要性。书籍给了我一双发现美的双眼,感受大自然奥妙的悟性。它让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包容,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欣赏,不再怨天尤人,不以小我为中心,不斤斤计较,虽然不伟大,但绝对不狭隘。
读书让我的生活过得安静美好。书是浮躁的沉静剂,现代社会物欲横流,追逐财富而不能得,以身试法者有之,铤而走险者更是大有人在。作为工薪一族,我过着温饱而心灵独安的日子,那是书籍的功劳。那句广厦万间,只卧三尺眠,良田千顷,只一日三餐让我知足常乐。我虽没有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亦未能超凡脱俗,但却能够在书的墨香中沉淀自己,宠辱不惊。不奢求功成名就,不奢求必有所为,不奢求荣华富贵。活的如此的淡定,如此的泰然。
我的读书生活由泛泛而读到现在的有选择性的过目,期间确实经历了锻造和历练。至此,我才真正理解了经典的书籍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经典可以让你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让心灵变得纯净、脱俗,使正确成为永恒。
书是我至亲至爱的朋友!你让我精神上坚强,思想上阳光,胸怀上宽广。你如同空气、阳光和水一样,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爱书,更爱读书!
假期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的《爱的教育》,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
《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师如此细腻的用行动教会孩子怎样去爱。《爱的教育》中,作者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咱们身边到处都是爱,咱们从未离开它。爱可以使人绝处逢生,爱可以使浪子回头,爱又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力量。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老师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女儿;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你们之中,我一个都不愿责罚,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让咱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于他,这位老师的坦诚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让咱们意识到,老师或家长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这本书教会咱们要真正的把爱心,献给需要的人,应当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换位思考做起,学会理解、谅解和宽容。这不仅是大人们的事,咱们逐渐长大了,很多事,同样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咱们的老师,和养育咱们的父母。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飞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使人们宁愿葬送自己的生命来挽救爱?带着这个问题,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长途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这一切的一切,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在这当中,我找到了答案。虽然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特殊,但真的让人觉得很温暖。爱比珍珠更宝贵,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令人快乐,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钱买不到的感觉。爱能够将心中的恨化为勇气,它使你微笑地面对生活,使你倔强地反抗命运,它是还魂的仙草,给罪人新生,他是慈爱的母亲,唤浪子回头,它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命运不会让你白白付出,它会用人间最珍贵的爱来回报你。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所以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亲子之爱,如此平凡,但很多人都无法感觉到。安利科有一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为什么呢?我思考着。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最容易忽略。人类是那么伟大,难道竟不习惯人间最平凡的亲情吗?《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是我们所比不上的,同时也是令人羡慕的。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就连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引起了我深深的沉思。而面对现在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而不是为孩子的错误找理由,但为什么仍有父母溺爱自己的孩子呢?当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的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了《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同时这份心情,也将我在成长道路上碰到的痛恨,化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是我获得的意外收获。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坚信有人爱我们。”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一定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
古人云:"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因此,我从小就喜欢读书,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则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她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不平等的待遇让她饱受欺凌,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委屈和痛苦。成年后,她成了桑菲尔德贵族庄园的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主人的尊敬和爱恋,谁料命运对她如此残忍,她为这段婚姻又付出了难以计算的代价,但自始至终她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执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当我合上《简爱》时,我已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女主人公一波三折的悲苦命运,深深触动了我,她让我相信人生是不可预期的,但她的坚强,独立,自尊,不甘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更让我看到生命的坚强与脆弱只在人的一念之间。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命运不是上天安排的,而是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无论将来路程走得多么艰苦,我们都应该坚持,无愧于赋予我们伟大美丽生命的父母。要知道: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无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
我想,我们不应该只看小说中有关的简.爱的故事情节,更应该学会女主人公的坚强,这才是我们看这本小说的真正目的。
感谢夏洛蒂。勃朗特用心塑造了简.爱,更感谢简.爱用对生命的诚挚和坚定谱写了永恒,《简爱》让我真正领略了人生的真谛:坚强的活着就是一切美丽的开始。
暑假,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书籍,让我受益匪浅。现谈谈我的体会:“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教育脱离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即教育论述的如此完美,高度如此之高,让人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也感叹陶老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在学习新课标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再回头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话,是预见?还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时,我想更多还是思考和学习。在学习中领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高。
1、生活化的教育内容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要贴切小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合小学生实际发展的,才是有教育价值的内容。
2、生活化的教育环境在自然的生活中进行教育,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更易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
3、生活是活的教育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小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
这些方面,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做到言传身教。一次我带一部分学生去爬山,我注意观察他们的各自表现,发现孩子对“困难”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景:有的马上请老师求助,有的表现不耐烦,也有的在失败、尝试中反复继续着……我想这不只是一次活动,从活动中,我们更看到了孩子处理问题的情绪和方法,因此围绕这次活动,我组织了“遇到困难了,怎么办?”的讨论,通过谈话,让学生不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攀爬经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品质。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要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篇文章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枝头上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我一直固执的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计都不过分,而且到现在,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师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两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的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篇文章给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李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李老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而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特别是德育本质的思考。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爱的教育》,里面的内容非常精彩呦!你想看看吗?快去买吧!
我介绍一下主要内容吧。华梯尼是个爱虚荣的小孩,喜欢炫耀自己的阔绰。有一天,他和父亲一起散步。和平常一样,华梯尼穿的非常漂亮,白色海狸皮帽子,戴着一块金表。华梯尼走了一会,就在路边的石凳子上坐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一个男孩慢慢地走过来,也在石凳子上坐下来。过了一会儿,华梯尼用手指顶着他的白色海狸皮帽子旋转起来。男孩当作没看见,他愤怒地说:“哎呦!你好高傲!”他的父亲对他说:“这是一个盲人。”华梯尼一听,难为情地对男孩说:“对不起。”男孩说:“没关系”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不应该那么的虚荣,应该要谦虚。我不能向华梯尼学习,希望他能改正。
其实我自己也虚荣过。有一次,我数学考试考了一百分。我骄傲地对别人炫耀自己的成果。可是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做,应该要做一位谦虚的好孩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爱的教育》这本书有十章,一百篇。无论哪一篇,哪一节,都突出了一个字--爱。大至国家、民族之爱,小至父母、朋友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最让我感动的是“加伦的母亲”这一章,加伦这个好学生好几天没来上学,原来,他病重的母亲在星期六去逝了,加伦很伤心,当他再次来上学时,脸瘦了好几圈,眼睛又红又肿,走路时,身子摇摇晃晃,全身穿着黑色的丧服。哦!加伦,你真可怜!我为你伤心。
看到这里,我想:我有一位母亲--一位很好的母亲,一位像加伦的母亲爱加伦一样爱我的母亲。每天,她把我送进校门;放学后,又是她把我接回家。回到家,把家料理得井井有条,一个星期内的早餐不重复,烧的菜比餐馆还好吃,总把钱往我身上花,买衣服、鞋子、书、缴学费……还把家搬到了学校隔壁。
在我的印象中,妈妈总是不断地学习。她说:“一个人不学习就要落后。”每天检查我的作业,督促我弹钢琴,帮助我打作文……我弹的每首曲子她都做过功课,我哪怕弹错一个音都逃不过她的耳朵。每天等我睡觉了,才打开厚厚的书,专心地看起来。
每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妈妈,母爱是世界上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它一生一世不求回报。它是上苍赐予我们的最丰厚的礼物!
寒假期间,闲暇之余我翻开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很快我就发现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读后感触颇多,现就自我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期望和大家一齐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完美的环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
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引导孩子构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忙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就应尽好教育子女的职责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用心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带给的基本保证。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透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母,如果期望自我的孩子品德高尚,自我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期望孩子尊重师长,自我首先务必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期望孩子有职责心,自我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期望孩子好学上进,自我就就应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期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我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
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则改变了一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主角,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我带给的帮忙和启迪。最后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家庭教育的首任优秀教师,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名作,它就像所有不知名的圆舞曲一样令人难以忘怀。书中没有乏味的说教,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群平凡而善良的小人物: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它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这些平凡人的故事:《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感恩》等等,歌颂了孩子们应该具有的纯真感情。
我无法分析出亚米契斯所成长的年代与现代社会儿童成长的环境差距有多大。通读《爱的教育》,文字带给我们的是幽幽的回忆,是对童年生活的共鸣。不同年代的人,不同背景的人,甚至是不同文化个语言的人,一起读写这样的文字,心里的感触竟也如此相似。我想,这正是因为爱,是童心散发出的人类至真至纯的爱的气息,让我们跨越时空如此和唱!高尔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爱是一种品格,爱能打开人身上最隐秘的源泉,从中将潺潺涌出生气勃勃的善事,爱可滋润孩子的稚嫩的心田。
《爱的教育》是一本好书,它把儿童世界活生生地展现于我们眼前。使我们做教师能了解儿童的情感,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从而对我们的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指导和帮助。作为一个教师,不应该仅仅掌握好自己的学科知识,还应该懂得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平等对话,用儿童的视角去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我想,我们不妨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杨红樱的马小跳,走进郑渊洁的皮皮鲁,走进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你也许会惊喜的发现,儿童世界竟然是如此精彩,你或许会重拾童年记忆,找回被我们自己遗失了许久的童心。
读完这本书,我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我却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它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爱就像花蜜,蜜蜂不能缺少它,正如我们不能缺少爱一样。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世界就将因为爱而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