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范文(23篇)
范文文档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范文(23篇)
  • 时间:2025-01-08 11:01:43
  • 小编:飞雪
  • 文件格式 DOC
下载文章
一键复制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竺爷爷,杏花开啦!”()。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问:“什么时候?”

孩子():“刚才。”

竺爷爷()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一
热度: 字数:1946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这些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
热度: 字数:378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

作者:陈玉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

2、学习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过对课文的研读,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

为题;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分几部分?第一段讲什么?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2、指名读。

3、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发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是清明节)。

4、出示重点句: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部走到前院。

(1)   指名读。

(2)   讨论: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兴冲冲   快步)。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再读第二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用了排比、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拟人,形象生动,同时也衬托出竺可桢爷爷发现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喜悦心情)。

1、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

3、齐读这一段。

(1、课文都是围绕“第一朵杏花”来写;2、课文通过观察发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这件事告诉人们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五、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

2、引导:是呀,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成为有心人,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六、作业:

1、摘录你喜欢的句子(两句)。

2、回答问题:

学习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选择课后第四题词语中的两个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清明节)。

精确观察   掌握规律。

转载自太仓市经贸小学。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
热度: 字数:778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四

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上的"模糊与准确"的教育,读这篇文章,你传感到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读完自会豁然开朗。而我认为,第一课时应该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从自己思考的定位说来设计这一课时。

师:谁能说出"模糊"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

师:谁能说出"大概"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

师:在第三单元中,全班同学根据范文,模仿写出一篇观察植物的文章。这篇文章我已经批完了,同学们也读过了批改过的文章,你们观察能力怎么样我想同学们心中有数。我尊重你们的隐私,在这里我不说每个同学的观察能力,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篇特别有意义的观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书),我们一起来欣赏科学家的观察吧。

师:请同学们先自已欣赏一篇吧!

(学生自读课文)。

师:合上书本想一想这一课,然后谈谈这篇阅读的感受好吗。

生:。

(生继续读,此时我也与大家一起读,因为我本人也需要欣赏呀!好的文章谁不喜欢)。

师:请同学再一次谈谈,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没有。

生:。

师:我轻轻地放一遍标准的朗读,哪个同学愿意与录音比读。

(放光盘中的读)(一学生同读,大家共同欣赏两种读)。

师:(读完后)请同学们静静倾听一遍录音吧!

(重放录音)(我与师生共同倾听欣赏)。

生:。

师:(放一段轻音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个同学在那里诉说"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

[三次倾听,学生的欣赏定位可以达到了第一课时的高潮]。

师:读完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好吗。

生:。

师:请大家把这些问题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课后自己或者与同学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不管找到怎样的答案,都是你们努力得来的,建议你们最好把寻找的过程作为日记记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一,词语训练。

1,。

珠()泛()仰()精()。

株()眨()抑()晴()。

佑()掌()确()皱()。

估()堂()嘴()破()。

2,。

()粉红()小草()花苞。

()柳梢()河水()桃红。

一,填空。

1,这篇()的故事叙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前后两次向孩子。

查询()并郑重记下,赞扬了他()的科学研究。

态度,说明()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四
热度: 字数:860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透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1-5自然段,画出你读懂了什么?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讨论在小组中交流你的读书收获。

3.指名汇报。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明白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4.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5.汇报朗读。

(二)(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文,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出示小黑板: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并汇报。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指名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生:小孩子是为自己最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最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能够从哪里看出?

生:“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能够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拓展升华(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十分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气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样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生自由汇报。

6.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透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总结。

1.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透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2.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竺精确观察。

桢一丝不苟。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五
热度: 字数:1500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确 观察

桢 一 丝 不 苟

[教后反思]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核心工程,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进一步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呢?我在教学《第一朵杏花》一课时有这样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学生自读、质疑、解答,进而明白了竺爷爷弯下腰来和小男孩说话可以说明竺爷爷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人;竺爷爷习惯地问可以说明竺爷爷非常喜欢科学研究,知道了杏花开放的日子,还想探究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这个问题的教学,由学生读中感悟,体会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得更为透彻。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课后的练习第4题就是这样的一个题目:“课文为什么要用‘第一朵杏花’做题目,能不能换一个题目?”这个问题,也只有在读懂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因为课前学生知晓了问题的内容,所以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时,学生已经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的用心。

学生又就竺爷爷和小男孩的那段对话产生讨论,这段为什么不加些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提示语?我教学时就这个问题让孩子想象当时场景,体会人物心情,展开了一次加提示的小练笔,进而帮助孩子读好课文中人物对话。不过课后反思,此时也可在体会人物心情的基础上让孩子知道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目的是突出人物激动、急切的心情,这样孩子举一反三收获更大!

本节课是初步尝试“两自一归纳”的方法,学生反应出学的积极性很高,我尽量给予孩子宽松的氛围,鼓励孩子思考、发言、敢讲,课堂上孩子迸发的智慧真的让人惊叹,真心希望孩子们能渐渐地能说会道起来。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六
热度: 字数:2931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3、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6、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7、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板书]。

精确观察。

可桢。

一丝不苟。

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

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

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

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

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七
热度: 字数:2032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八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这时,杏树的主人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觉得有些奇怪。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惜你错过了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遗憾地说。“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疑惑地问。竺爷爷说:“用处大着呢!”“那我明年一定要看到第一朵杏花。”孩子说。竺爷爷微笑着点了点头。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原来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长年累月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八
热度: 字数:607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九

基于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上课开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然后问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并以此为切入点走进文本。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九
热度: 字数:103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

这篇课文选取了竺可桢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通过叙写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们查询第一次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并且郑重记下,指出他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表现了竺可桢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

在教学设计时,我考虑得更多的是孩子们课堂上将会生成的东西。在引导孩子与文本中的两次对话进行“对话”时,我设计了一下两个教学环节:1、分角色朗读,思考:这段文字中,竺爷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的?2、多层次体验竺爷爷和孩子第二次的对话。因为预设得比较充分,所以生成了很多灵性的东西。

【片断1】。

(生读书思考)。

生1:我觉得竺爷爷是个很善于观察的人,你看,他一看到杏花开了,就“走近”“数了数”,不像一般人那样无所谓。

生2:我觉得竺爷爷他的观察是经常性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师:你从哪里读出这层意思的?

生2:课文中写他“习惯地问”,就说明他经常问,善于思考。

生3:老师,我赞成他的观点,我想补充一点:从孩子的问话‘爷爷,您又看花啦’的‘又’字上看出竺爷爷平时经常看花,观察事物。

(师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生4:老师,我觉得竺爷爷不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还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

师(微笑):是吗?你从哪儿读出这层意思的?

生4:我发现课文中,描写竺爷爷是“弯下腰来”和孩子说话的,这个动作让人感觉他很和蔼可亲!

师(翘起大拇指):同学们真会读书!从几个词语中读出了各自的理解,让一个和蔼可亲、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竺爷爷走近了我们!现在,就让我们好好的这段文字读一读吧!

(生有感情练习朗读)。

【片断2】。

(生自由练习后同桌交流,分角色练习)。

师:请两个同学分角色读读。

(生朗读、评价)。

(师和生分角色读读,再来评价,引导学生体会人物说每句话时的语气)。

(再指名分角色读,读完后教师进行角色采访。)。

师(面向孩子):孩子啊,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喊得这么急?

孩子:我终于看到第一朵杏花盛开了,我要快点告诉竺爷爷,让他也高兴啊!

师:哦,竺爷爷问你的问题,你怎么回答得这么响亮、这么肯定呢?

孩子:当然,是我亲眼看到的,是真的啊!

师(面向竺爷爷):竺爷爷,听了孩子的话,您的心情怎样?

竺爷爷:我太激动了!孩子留心观察,终于掌握了第一朵杏花盛开的准确时间!我要马上把它记录下来,它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将有很大的帮助!

师:是啊,这是多么让人激动的时刻啊!所以,您“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

(生读有关语句)。

生(疑惑的):老师,读到这里,我有点不明白。

师:请具体说。

师:是啊,你的思考很有道理,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生1:老师,我觉得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从中我们对竺爷爷的科学态度和为人品质都有很清楚的了解,可以说是以小见大,应该算得上一篇很好的题材。

生2:在竺爷爷的一生中,类似于“第一朵杏花“的故事可能很多,但是课文从他和一个小孩围绕“第一朵杏花”的故事展开描写,生动有趣,视角也很独特,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大家都表示赞成。)。

……。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
热度: 字数:1226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一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这时,杏树的主人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醒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知识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

2、学习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过对课文的`研读,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分几部分?第一段讲什么?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2、指名读。

3、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发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是清明节)。

4、出示重点句: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部走到前院。

(1)指名读。

(2)讨论: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兴冲冲快步)。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再读第二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用了排比、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拟人,形象生动,同时也衬托出竺可桢爷爷发现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喜悦心情)。

1、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

3、齐读这一段。

(1、课文都是围绕“第一朵杏花”来写;2、课文通过观察发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这件事告诉人们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五、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

2、引导:是呀,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成为有心人,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六、作业:

1、摘录你喜欢的句子(两句)。

2、回答问题:

学习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选择课后第四题词语中的两个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精确观察掌握规律。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一
热度: 字数:1309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竺精确观察。

桢一丝不苟。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二
热度: 字数:2213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三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3、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6、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7、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

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三
热度: 字数:1624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四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这就意味着新的教学工作又将有声有色的展开,学期刚开始,我和学生都抱着满腔的热情去学习,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了投入带来的快乐。

讲《第一朵杏花》这节课时我提前便让学生朗读,同学们也很听话,但在我检查时还是出现很多问题,主要的一点便是字音读不准,再就是感情也读不到位,经过细致的纠正同学们这才改了过来,讲课文时我首先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同学们很积极,并且也有了一定的收获,接下来便是精读课文,我向同学们提出了第一朵杏花是何时开放的问题,同学们很快便找出答案了,接着又讲竺可桢爷爷认真观察的语句,起先同学们找到几个,但不是很全面,我本想把正确答案告诉他们,但还不等我开口同学们又开始认真的读起课文,读完了又讨论,讨论完了这才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找了出来,我看着同学们那股高涨的学习热情,内心的高兴劲无以言表,当讲到第八自然段时需要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起先同学们读的都很平淡,读不出应有的急迫感,我便给同学们分析,“经过一年的等待,小男孩看到杏花开了心情应该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到“急迫”“那谁能把这种急迫读出来呢?”起先只有一两个人举手,但越来越多,到了最后就出现了你争我抢的局面,以至于下课后孩子们还是意犹未尽。

通过对《第一朵杏花》的教学我明白了书中自有你想要的答案,只要认真细致的读便能证实那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四
热度: 字数:590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五

一、杏花入手,感悟杏花之美。

二、竺爷爷作为科学家,应对杏花的独特之处。

三、杏树下的第一次对话。把握两点:读懂了什么,怎样读好它。实施方法:自由读到分主角读。

四、杏树下的第二次对话。把握两点:感受激动与兴奋,思考兴奋的原因。实施方法:分主角读,读好评议交流。

五、补充资料:竺可桢二三事:北海公园的散步,称量院子的落尘,最后一天的日记。从课文最后一段导入资料,学生阅读后结合课文资料交流心得体会。

六、归纳小结:求是精神。

自我定位:教师始终陪伴着学生,经历一次精彩的旅行,能够与他们交流,但决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教师退出舞台,才会有学生的精彩。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五
热度: 字数:274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六

(主备:徐立良审核:吴冬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2月22日总5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春天来了,我们学过哪些写春天的诗呢?(引导学生背诵高鼎《村居》、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贺知章《咏柳》)同学们背得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2.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的是谁吗?

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了解作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2月23日总6课时)。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精读第一次看杏花(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三、精读第二次看杏花(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作业。

1.课后练习4。

2.抄写词语2遍。

第三课时(2月24日总7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三、总结迁移。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生活上准备怎样做?(写下你最想说的话)。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或《第一次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竺精确观察。

桢一丝不苟。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六
热度: 字数:2272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文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设计理念:

在读中体会感情,在听中学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的技巧。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情地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教时。

(总第课时,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字只识不写。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春天来了,我们班的同学是勤奋好学的,我们学过哪些写春天的诗呢?(生回答)。

2、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的是谁吗?

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提问。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教学后记:

第二教时。

(总第课时,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5、四人小组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

2.齐读。

3.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6.“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四、作业。

1、课后练习4。

2、抄写词语2遍。

教学后记:

第三教时。

(总第课时,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三、总结迁移。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生活上准备怎样做?学生讨论后回答。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买菜》或《第一次买菜》。

生练写。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七
热度: 字数:2025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八

在《第一朵杏花》的教学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句意思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读书瞻前顾后。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小学生理解课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是以感知课文所描述的形象为手段的,进行抽象的定义解释和逻辑分析都是不足取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其突出特点是以句解词,以句解句,即读书时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理解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其主要做法就是前后联系。

例如教学“‘是啊,杏花开了。

’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这个句子时,课后练习要求“体会带点词语‘弯下腰来’、‘习惯地’的作用”。

没想到学生在理解“弯下腰来”这个词语时发生了歧义,一个学生回答说:“从‘弯下腰来’我体会到竺爷爷是个非常认真观察的人,他弯下腰来是为了能够更清楚地观察杏花。

”这个答案看似不错,由一个动作看出竺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也符合全文的主旋律。

所以全班没有人提出明显的反对意见,只有几个孩子表示有补充。

我请了其中一位,他说:“我觉得还可以看出竺爷爷平等地对待小孩,很尊重孩子。

”我没有马上肯定这个孩子的答案,而是让同学们再读读书,特别注意联系前后文来读,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这一次,很多小手举起来了,他们发现:竺爷爷弯下腰来并没有再观察杏花,而是为了询问孩子,因此体会到“竺爷爷平易近人”才是对的。

在教学最后一段时也是这样。

这段话是竺爷爷不止一次说过的话:“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学生不大容易理解,特别是对“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感到费解。

我没有让学生去查词典理解“估计”和“推断”的意思,也没有作任何解释,而是让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第一段:当竺爷爷看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放了花瓣儿”,能不能估计出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大概时间?他可以作怎样的推断?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他可以根据四朵花开放的程度不同,来猜测哪一朵是今天开的,哪一朵是昨天开的,从而估计出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大概时间,比如“两天前”,或是“三天前”。

这样的话,他就不用叫小孩子帮他留心观察,自己也不用再等一年才记录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了。

可是,这样做虽然省事,却不一定准确。

所以竺爷爷说“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这样把句子含义与具体行为做法联系起来,既大大地化解了理解的难度,又使这个句子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联系上下文助读促悟。

这篇课文最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就是:竺爷爷和小男孩之间的那段没有提示语的对话。

可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就听出了他们只是简单地把这段对话读成一般的一问一答的语气。

我不吭气,先引导学生学完了第一部分内容,也就是竺爷爷第一年看杏花的事,让学生体会到竺爷爷是一个一丝不苟、乐于探究的科学家以及他对第一朵杏花的特别关注。

然后我请了几位同学分小节朗读第二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听后评价一下谁读得好,其中读第6小节的同学、读第7小节的同学和读第15小节的同学都受到了表扬,我问:“为什么他们读的内容多,反而读得更好?而有的同学读的内容少,甚至只有一个字,却读得并不好呢?”同学们无言以对,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我。

“因为缺少提示性的语言,所以内容越少反而不容易读好。

你们看,‘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这里的‘竺爷爷!竺爷爷!”该怎么读?”“读得急切,读得着急。

”学生回答。

“对,因为后面有一个提示性的句子:是谁喊得这么急?那么,如果没有提示语,你能读好吗?老师给你一个法宝(板书: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

试试看,用上这个法宝,给下面这段对话补上提示语,看谁补得最合情合理。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学生填完以后,我不急着让他们把答案说出来,而是指名通过朗读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语气,其他学生听后猜出他所使用的提示语。当然,读书是个性化的活动,这里我并不强求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只要是联系上下文的合理想象,我都给予认可。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八
热度: 字数:1791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讨论大家喜欢哪个季节,讨论到春天事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重点词汇。

明媚程度郑重掌握兴冲冲。

绽开估计大概规律顷刻间。

泛出仰起吹皱。

三、课前预习。

1、你最敬佩的科学家是谁?最佩服他什么?

2、第一朵杏花是哪一天开的?

3、课文写了竹爷爷几次看杏花?

四、课文梳理。

1、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2、这篇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4、句段理解分析。

5、说说孩子是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些话的?

“什么事情啊?”--奇怪。

“竺爷爷,杏花开啦!”--高兴。

“什么时候?”--激动。

“刚才。”--自豪。

“是第一朵吗?”--半信半疑。

“是。”--肯定。

6、本文最大特点: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语言平和,清新流畅。

说说竺爷爷的性格特点有哪些?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严谨细致、一丝不苟。

五、知识拓展。

1、近义词。

奇怪--奇异留心--留意赶忙--连忙。

兴冲冲--喜滋滋也许--或许推断--推测。

估计--估摸顷刻间--转眼间。

2、反义词。

明媚--昏暗明白--糊涂精确--粗略。

3、关于杏花的诗句。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九
热度: 字数:918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

课文描写的是我国物候学家及气象学家竺可桢在研究物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故事。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就是通过讲述竺可桢为了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来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这件事,让我们感受到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文中“竺可桢爷爷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其中“走近杏树数了数”说明了竺可桢观察杏花比别人更仔细。文中还出现了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两次对话以及竺可桢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后“快步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从“快步、郑重、记下”等词语反映出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
热度: 字数:289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这时,杏树的主人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醒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3、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6、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7、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在教学本课时,我围绕着“第一朵”杏花以及竺可桢爷爷两次看杏花的不同进行,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不同程度的绽放开来……”“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感受竺可桢爷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特点,学生基本能由我的引导感悟到;而这里的“习惯”二字,说明竺爷爷的细心观察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的动作;“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放的。

”感受到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研究的负责;还有“什么事情啊?”“什么时候?”“是第一朵吗?”表现他对杏花开放的关注。

别人赏花,他却数花,问花。

最妙的地方是当竺爷爷听到第一朵杏花开放了的时候的反应:“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此时的竺爷爷是何等的兴奋和激动啊!这里的问句短小,语气急促,不难看出他此时格外激动、兴奋,几近欣喜若狂的情态。

这篇课文出现了这组一问一答的对话,而这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但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通过人物语言来想像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爷爷内心活动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想象,想象到人物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并进行空白处的补充,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投入,而且动作到位,如读到孩子回答“是”的时候有的学生用力地点了点头,通过朗读真正体会到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学生虽然能较好的体会到竺可桢爷爷的.这种精神,但在教学本课后我思考了很多,感觉自己仍存在一些问题,如:

1、备课的过程中“备学生”欠缺乏,导致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不能灵活把握。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失败,这让我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不足。

2、在教学过程中,我讲述的部分多于学生理解感悟和朗读,似乎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明确自己引导者的地位,更好的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优越性。

3、另外,在教学完本课之后才发现自己将文中小女孩只是一带而过,没能引导学生感受这个小女孩身上值得他们学习的东西。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首要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备课,如何更深层次地与文本对话。加强对教学的解读,灵活变通教材,及时关注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学习多样的教学手段也是我的当务之急,主动了解学生,找到适合孩子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热度: 字数:3222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竺可桢的生平及清明节和气象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竺爷爷,杏花开啦!”()。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问:“什么时候?”

孩子():“刚才。”

竺爷爷()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第二课时。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很快进入文章的学习中。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

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运用文本提供的素材进行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达的欲望,这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好时机。另外,在教师精彩的引导下,鼓励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这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好手段很方法。尤其是教师设计的加提示语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写作的一个有利时机。

让学生用一个成语对竺可桢爷爷进行评价,这也是考察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好形式。

拓展设计,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鼓励他们随时随地有搜集的欲望和习惯,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热度: 字数:2054字
查看详情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三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竺可桢的生平及清明节和气象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竺爷爷,杏花开啦!”()。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问:“什么时候?”

孩子():“刚才。”

竺爷爷()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三
热度: 字数:1424字
查看详情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四

有人问我:“四季之风,你最偏爱哪种?”对我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又怎能唯一?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的风都有一种人生境界。

夏天亮丽而生动的色彩造就了夏风的热烈。这热烈的夏风使人觉得胸襟开阔,使人想去遥远的海边踏浪,想去险峻的高峰歌唱,想在月明风清的夏夜里乘风揽月。朋友,闭上双眼,静静地感受夏风赠给你的这份清爽吧!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叶落的时候,秋风早来了。“秋风秋雨愁煞人”,可见秋风并不为人们所青睐,况且它还曾大胆地吹破过杜甫的茅屋,怎能不叫人记恨?但不管怎样,我爱秋风,而且偏偏是爱了那伤人而人避犹不及的萧瑟。萧瑟之于我,竟然是一种生命的绝响。我喜欢在秋日的黄昏,看秋风吹落满枝的枯叶,感受那份叶落归根的留恋。也喜欢在静静的秋夜独自爱步,自由地呼吸凉爽的空气。让秋风拂去我一身的疲惫,还我原来的靖醒。白天难得有放松的时候,但这寂寂黑夜瑟瑟秋风,却让我的心胸开阔而澄清。我爱秋风!

四季之风,给了我太多对生命的感情:春风带给我生命的希冀;夏风告诉我生命的美好;秋风教会我冷静;冬风促使我拼搏。所以,要问我最喜欢哪一种风,我的答案有四种,随便哪一种,都是我的喜爱。正是因为四季之风,我才懂得了生活的道理,得到了生命的许多启示。

生命如风,我爱生命!我爱风!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四
热度: 字数:528字
查看详情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五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2.弄清图意,板书话题:说说我的家。

二、教师示范说话,明确要求。

1.学生看图听老师说话。

“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环成花园2号楼201室,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一位售货员。我很喜欢自己的家。”

2.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1)提问:听了王小明的介绍,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况?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3)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本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4)借助板书内容,教师提示说话要求。

三、练习。

1.指名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练说。

2.将四个问题连起来练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提名说,对照要求评议。

4.学生分小组练说,

教学后记:学生对练习一的学习很感兴趣,学习《村居》很乐学。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五
热度: 字数:325字
查看详情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六

课时。

2

教材。

分析。

“日积月累”部分包括学写读书笔记、读名言警句“两项内容,“畅所欲言”部分的话题是“说说我们的老师”,“开卷有益”部分有两篇文章——《爸爸的老师》《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教师》,《综合理论》部分是让学生给老师做贺卡。

教学目。

的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聚词句的方法,激发学生敬师爱师的感情。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初显本领等环节的练习,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在语文理论活动中体验师生间真挚的情意,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金钥匙环节的交流练习,让学生初步学会作为重点发言人,应该怎样准备自己的发言,想想说什么,应该怎样说。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聚词句的方法,激发学生敬师爱师的感情。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初步学会作为重点发言人。

教具。

学具。

录音机。

板书。

设计。

日积月累   畅所欲言  开卷有益 初显本领。

课后。

反思。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学写摘抄笔记。

2.读名言警句:

第一句话选自《论语》;第二句选自《师说》;

第三句选自亚里士多德的名句。

在读这几句话时,可以引导学生先理解、再抄写。开卷有益:《爸爸的老师》。

1.         学生默读诗歌,自己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3.         配乐朗读诗歌。

作业:拜访教过自己的老师,写在自己的日记中。   。

展示交流。

读,讲意思。

思考回答。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二课时。

畅所欲言:“说说我们的老师”

1.自己独立阅读《一位影响了我一生的老师》这篇文章。边读边思考,这位老师为什么影响了我的一生。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学习金钥匙的内容:“作为重点发言人,该做什么?”要有准备,想想该说什么怎么说,对学生进行指导。

2.出示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我们的老师”。

初显本领:教师节来临之际,自己制作小卡片,把要对老师说的话写下来,送给老师。

思考。

阅读准备。

(学生准备,小组交流后,在班内交流)。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六
热度: 字数:817字
查看详情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七

1、掌握并理解诗歌意象、意境。

2、完成巩固练习,提高鉴赏诗歌能力。

一、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

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二、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

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细细品味,我们能感受到诗中有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通过这树梅形成的,这就是本诗的独特意境。一般咏物诗大都如此。

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

三、意象是给情思一个载体,其作用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写昔人乘鹤所见,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流水,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颈联所展现的画面。6分。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3、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床敷:安置卧具。杖屦:扶杖漫步。

5、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6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7、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分。

8、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6分。

课外拓展:

中国人说话讲究含蓄美,多用意象表达,古诗词更是这样,因此要读懂古文,就一定要先读懂这些意象的意思。老师整理了一些诗词常用意象,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代表品行高洁、不畏邪恶,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3、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尤侗《闻鹧鸪》。

4、梧桐叶落透悲意。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5、别时长亭柳依依。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6、落花流水传愁绪。“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

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诗经黍离》。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七
热度: 字数:2447字
查看详情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八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

3.提名说,其他人补充。

4.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5.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6.学生质疑生字的笔顺,教师师范描红。

7.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学生练习描红。

8.反馈。

二、学第二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投影空白课程表,教师示范填写纵横序数并讲解。

3.学生在印发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数的填写。

4.投影班级课程表,师生讨论填法。

5.学生自选方法完成制表。

6.利用自制课程表,相互询问,熟悉班级开设的课程。

7.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加标点;分角色朗读)。

2.习学过的标点,讨论如何试用。

3.学生各自试加标点,练习朗读。

4.集体讨论,相机点拨。

(1)出示第一句话:你们明天上午有什么课。

(2)指名读句子,并说出所加标点。

(3)评判对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练习读出疑问的语气。

(4)依照第一句话完成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完成其余三句话的加标点和朗读练习。

(5)教师小结。

5.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巡视辅导。

6.反馈。

(1)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2)引导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有什么不足?

(3)教师小结。

7.多种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整体回顾,教师总结。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八
热度: 字数:539字
查看详情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九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教学重难点: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教具准备:录音机、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春姑娘是位神奇的魔法师,她能把大自然打扮得非常美丽,你看(课件出示春光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并伴着《春之歌》的音乐)。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

(1)注音“春”的读音,谁能读准它?指名读、齐读。

(2)春风跟其他季节的风有什么区别呢?(出示)春风像。

(3)真好!那我们一起把这轻柔的春风读一读。

春雨。

(1)齐读词语两遍。

(2)春雨有是什么样的?

(3)出示春雨像,像,又像。同桌讨论,指名读。

(4)通过课外阅读,你知道哪些有关春雨的诗句?

(5)有感情读一读词。

柳树。

(1)注意两个生字的声母,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看,在春风吹拂下,柳树在干什么?真像什么?出示春风一吹,柳树。指名读。

嫩芽。

(1)注意“嫩”的声母和韵母,谁能读准它?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找一哪些是嫩芽呀!

(3)“嫩芽”是什么样儿的?

(4)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齐读这个词。

小草。

(1)读准“草”的声母,一齐读两遍。

(2)你们看到小弟弟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往外钻呢?

(3)说的真棒!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词。

布谷。

(1)齐读词语。

(2)它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叫的?你能学一学吗?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布谷”的叫声吧。

(4)初夏时,“布谷”常昼夜不停地叫,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杜鹃“。布谷能吃许多害虫,我们可要保护它。

燕子。

(1)小燕子穿什么衣服呀?

(2)你对小燕子有什么了解?

(3)齐读词语两遍。

梨花、杏花、桃花。

(1)把这些花儿的名字读准,指读,齐读。

(2)你是怎样辨认它们的?

(3)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美丽的花是怎样开放的?

(4)除了上面这些花外,还有哪些花也是春天开放的?

(5)齐读三个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将词语和图画对位。将12个词语的卡片分给学生,老师点出课件上某个景物,拿相应词卡的学生上来,带领同学们齐读词语两遍。

3、班一起读12个词语。

1、读词串,说一说每一组词串与春天的什么有关?

2、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还观察到过什么?教学后记:学生乐学,喜欢学习对春天的特征。

1、学会本课9个绳子,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

2、借助插图,理解本课词语,了解一些运动知识,积累词汇。

3、教育学生从小热爱体育运动,树立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

1、能认识本课所有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内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词卡、录音机。

一、导入。

1、(出示获奖运动员手拿鲜花致意图)并放国歌。同学们,这幅图画了什么?

2、是的,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为国争光,那么你们了解哪些体育项目呢?今天,我们来学识字2(板书课题)。

二、图文结合,学词语。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在挂图旁贴上相应的词卡。

篮球。

(1)读准生字的字音,“篮”是边音。指名读、齐读。

(2)介绍一点相关的篮球知识。

足球。

(1)读准“足”的声母,是平舌音,齐读。

(2)爱踢足球吗?知道20xx年,我国男子足球对实现了什么梦想呢?

排球。

(1)齐读词语两遍。

(2)你了解些有关排球的知识。

竞走。

(1)读准生字的字音,“竞”是后鼻音,“走”是平舌音。

(2)什么是“竞走”呢?“竞”表示比赛的意思,那么“竞走”就是什么?

(3)简单介绍一点有关竞走的小知识。

跳高、跳远。

(1)读准生字的字音,齐读词语。

(2)“高”的反义词是什么?“远”的呢?它们都是速度为主,是径赛。

铁饼、铅球、标枪。

(1)自读词语,把生字字音读准,尤其是“饼”、“枪”都是后鼻音。

(2)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3)这三种是田赛项目,是以力为主的体育项目,属于田赛。

游泳、射击、登山。

(1)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你了解这几种体育项目吗?

三、朗读词串,积累词汇。

1、打开书,读一读这些词串,把字音读准。

2、归类朗读词串。

四、教学生字。

1、今天,我们学习4个生字,还要学习它们的偏旁。

2、“竞”:是立字头,怎样记住“竞”呢?你能用它扩词吗?“跳”:是足字旁,跟“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想一想有“足”,跟有什么有关呢?“远”:是走之儿,分三笔写成。“泳”:跟水有关,想一想,还有什么三点水旁的字?注意右边“永”的笔顺。

3、学生描红。

五、指导写字。

1、怎样才能把4个生字写美观呢?仔细观察一下,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2、学生回答,老师补充。3、老师范写,学生仿影,临写,放录音。

1.学会了本课生字8个,能够根据拼音识字。

2.“嫩”字有一部分学生较难读准。

3.能够有感情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了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

1、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内正确、美观地书写。

一、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1、很久很久的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劳动都在一起。他们看到很多的东西,遇到了很多的事情。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出现“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2)出现“竹”的实物图,这是什么?

(3)出现“石头”的实物图,这又是什么?

(4)依次出现“泉水、河川、燕子”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

3、有时他们需要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下来,可那时还没出现文字,这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非常勤劳、聪明、能干,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把看到的东西照样子画下来。

4、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在实物图的旁边,一一出现相对应的象形文字。他们画的像吗?这些字就叫象形字,是由我们祖先用画图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

5、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出生字及词语出现在相应的象形字旁,点拨词语的意思:

(1)这是一艘小船,船也叫什么?小船就叫什么?

(2)竹子就是“竹“,读一读,注意“子”在这里读轻声。齐读,分小组读。

(3)从泉里流出来的水就是?齐读两遍。

(4)显而易见,这就是石头,读准“头”是轻声,指名读,开火车读。

二、加深记忆。

(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2)指名说,互相补充。

3、读一读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词语。注意看准音节,读准字音,找到“石头、竹子、燕子”词中的轻声。

三、教学生字。

1、多媒体显示:舟竹石川燕(1)读准字的字音,前4个生字都是翘舌音。(2)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2、“燕”中有个新偏旁是“四点底”,跟老师读一读。这“四点底”像燕子身上的哪个部分?记一记。3、其他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4、看课后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指名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四、指导写字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2、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4、学生仿影,描红,老师巡视指导。教学后记: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

2.初步了解了一些象形字的来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较浓。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体会儿歌表达的情感。“泉水”这一词的配图学生较难把握。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个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其他字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诵读谜语,理解谜语(字谜),体验猜字谜的乐趣。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借助偏旁,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的意义。教具准备:转盘、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和大家做个小游戏。

2、首先,我们来看图,出示(字盘)。

二、看图:

1、图上有什么?这叫“字盘”。

2、我们可以给“也”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变成不同的字。有趣吗?

3、这些都是一个族的字,叫字族。因为他们都有相同的部分,是什么?

4、要想做好游戏,我们首先来跟转盘上的这些偏旁交朋友。

三、读偏旁:

1、复习已学过的偏旁。

(1)在这4个偏旁中,有的以前已经跟我们见过面了,你们能认出来吗?

(2)学生认读,你还能说出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3)学生说一个字,老师相机用电脑课件展示。

(4)说了这么多的字,看一看,想一想,“单人旁”和“三点水”分别代表什么呢?

(5)老师小结。

2、认读新偏旁“马”“土”。

(1)这两个新偏旁跟什么很相似?

(2)想一想,这两个新偏旁会代表什么呢?

(3)怎么记住这两个新偏旁?

(4)学生认读两个新偏旁。

四、学习同组字。

1、“也”与四个偏旁都是好朋友,看,它们手拉手,变成了这些字,出示转盘一一转出生字。

3、学生自读生字词,老师巡视指导。

4、检查字音:

(1)出示生字词。

(2)这些生字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

(3)指名读词,齐读。

5、这几个字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这四个字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表示字音,叫声旁,另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叫形旁。像这样的字,我们就叫形声字。

6、做游戏,巩固识字。

(2)学生自转自读。

五、指导学字。

1、学习“奔”的偏旁。

2、看看练习1中生字笔顺表,自学生字笔顺。

3、反馈检查。(驰、奔、池、塘)该怎么写?

4、找朋友,你能给哪个字找朋友?

六、指导写字。

1、怎样才能把这四个字写美观呢?

2、学生说,老师做适当点拨。

3、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

4、学生仿影,临写,老师巡视指导,放轻音乐。教学后记:学生会学乱多音字“驰”和“池”。

一、复习巩固。

1.给“也”字找朋友,并口头组词。

2.读生字新词。

3.诵读字谜歌。

二、析记字形,指导书写。

1.析记字形。

(1)认读生字:行、千、庄。

(2)教学新偏旁。

(3)说说怎么记住这几个字。

2.指导书写。

(1)小许交流:怎样才能把“千、行、庄”写规范,写漂亮?

(2)教师范写生字并重点指导。

(3)学生随着音乐描、仿、临写生字。

三、课堂练习。

1.加偏旁组词。

也------()------()-----()-------()。

2.扩词。

行()()()。

奔()()()。

3.选字填空。

池驰。

(1)鱼儿在()塘里游来游去。

(2)骏马在草原上奔()。

4.游戏猜字谜。

学生还是有些会将多音字认错。

1.按笔顺写字。

2.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制作课程表;给句子加标点,再分角色朗读。

3.读读背背:读背成语,读背古诗。

4.写铅笔字,认识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5.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四课时。20xx年2月26日第二周星期三第一节。

一、教学“认清笔顺”

1.审题。

(1)引导学生看题目要求,听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2)组织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去完成?

(3)老师小结,明确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自学笔顺表,熟记生字笔顺,按笔顺写字。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1)各自轻读,书空笔顺。

(2)同桌交流说笔顺。

3.指导。

(1)指名认读生字,并书空笔顺,相机纠正。

出自 WwW.KaOYaNmIJI.COm

(2)质疑:哪几个字的笔顺你觉得很难记,需要多练。相机出示生字(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3)强化记忆板书下来的生字的笔顺。

(4)同桌互相抽查笔顺容易错的字。

(5)教师小结。

4.练习。

(1)强调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2)学生按笔顺写字一遍,教师个别辅导。

5.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教学“写好铅笔字”

1.审题。

(1)练读题目。

(2)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弄清笔顺,练习描红。

(1)认读生字。

(2)提名说笔顺,教师同步师范描红。

(3)强调描红要求与写字姿势。

(4)学生完成描红练习,师个别辅导。

3.点拨笔顺规则,仿影体会。

(1)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发现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学生仿影体会。

4.指导临写。

(1)出示“干”,提醒学生注意“干”的第二笔横较长。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干”。

(3)学生练习写一个“干”。

(4)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羊”和“草”。

(5)反馈。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

3.提名说,其他人补充。

4.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5.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6.学生质疑生字的笔顺,教师师范描红。

7.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学生练习描红。

8.反馈。

二、学第二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投影空白课程表,教师示范填写纵横序数并讲解。

3.学生在印发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数的填写。

4.投影班级课程表,师生讨论填法。

5.学生自选方法完成制表。

6.利用自制课程表,相互询问,熟悉班级开设的课程。

7.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加标点;分角色朗读)。

2.习学过的标点,讨论如何试用。

3.学生各自试加标点,练习朗读。

4.集体讨论,相机点拨。

(1)出示第一句话:你们明天上午有什么课。

(2)指名读句子,并说出所加标点。

(3)评判对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练习读出疑问的语气。

(4)依照第一句话完成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完成其余三句话的加标点和朗读练习。

(5)教师小结。

5.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巡视辅导。

6.反馈。

(1)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2)引导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有什么不足?

(3)教师小结。

7.多种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整体回顾,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先了解了所学课程名称,接着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最后通过朗读对话弄清了课程表的作用。希望你们积极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要学的功课早知道,提前预习并做好学习准备。

一、读背成语。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映示图片,拨放录象,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

6.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反馈。

(1)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教师小结。

二、读背古诗《村居》。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停一停吗?

2.映示古诗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田野风光;儿童放风筝)。

(2)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

(3)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

8.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一、观赏图片揭示话题。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2.弄清图意,板书话题:说说我的家。

二、教师示范说话,明确要求。

1.学生看图听老师说话。

“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环成花园2号楼201室,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一位售货员。我很喜欢自己的家。”

2.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1)提问:听了王小明的介绍,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况?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3)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本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4)借助板书内容,教师提示说话要求。

三、练习。

1.指名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练说。

2.将四个问题连起来练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提名说,对照要求评议。

4.学生分小组练说,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九
热度: 字数:6473字
查看详情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通过我们学习了“民族”你对民族深情是不是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你能来说说吗?

你们可真棒,又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部分知识吧!

1、摘录笔记。

本单元教师对学生的摘抄应该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而是让学生把课文中新的词语积累下来,并进行自学.

2、聊一聊各个民族。

全班一起来汇报自己的情况,并让学生对都了解什么.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

3、开卷有益:

做客喀什。

(2)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说一说。

(3)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4)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4、金钥匙大家写完文章后,都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修改它们呢? 。

丁丁告诉我们:"我愿意把自己的文章给别人看,让别人给我提出意见. 。

5、读一读出示:

语言是花苞,行动才是果实;

决心是种子,实干才是肥料.

维吾尔族言语。

想要找到珊瑚和玛瑙,

就得下到大海里;

想要找到宝石和碧玉,

就得翻过万水千山。

裕固族谚语。

老师给学生介绍一下这两个民族.

从句子中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在小组里施行合作的方式完成.

对于有困难的字词教师可以加以指导.

你还知道其他民族的谚语吗?

作业设计:

1、熟读《开卷有益》。

2、背诵两句谚语.

(习作略)。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
热度: 字数:531字
查看详情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一

大家都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将一些热水倒进杯子里,不一会儿,杯子、桌子都变热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热水将热量传给了杯子与桌子。

自然界中处处都有能量的转化与传递,但总量不变。这就关系到自然界最普遍的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这个定律是英国的焦耳最先发现的。1840年的一天,焦耳注意到一个现象:金属线通电后会发热。他决心弄清电与热的关系,设计了一个实验:在玻璃管中装满水,并放入一个温度计,测量温度后,将通电的金属线放入水中,金属线变得非常热,水的温度也升高了。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能转化为了热能。通过无数个实验证明,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但能量的总值不变。

能量转换时时发生在我们身旁,灯泡通电后会发热,那是电能转化为热能;电灯变亮,是电能转化为光能;汽车开动时燃料燃烧,汽油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电扇转动时,电能变成了机械能……真是不胜枚举。

我父亲母亲都在萧山发电厂工作,而父亲还是发电厂的锅炉专家呢!烧的是煤,发出来的是电,这不是一个能量转换吗?那它是怎么实现的呢?它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我的心里充满着无数个好奇与疑问。于是我专访了专业人士——父亲。父亲花了极大的时间与精力讲述了由煤到电的复杂过程,还给我看了一些书,我大致总结如下:燃料在锅炉中燃烧放出热能,并将热能转给水,藉以产生一定的压力与温度的蒸汽,通过管道将蒸汽引入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是一个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而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在能量的转化中,好大一部分能量在过程中损失了(中型的火力发电厂发电效率为40%多),但能量的总值是不变的。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在形形式式的自然现象中,只要有能量转换,就一定服从能量守恒的规律;能量守恒定律反映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各种自然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能量守恒定律是人类认识自然与利用自然的重要武器,从原始人钻木取火到水能利用,从太阳能到核能的利用。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一
热度: 字数:814字
查看详情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二

您,有世界上最完美的容貌。

您,憨憨地笑着,像个孩子。

您,是我的天下。

您的条条皱纹,您的点点晒斑,您的丝丝白发,都是您对我的爱的痕迹,而它们便组成了世界上最完美的`容貌、孩子般单纯的心,因为那些是世间最美妙的爱的结晶。

轻轻地发自心底地唤一声妈妈:有您在,灯亮着……。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二
热度: 字数:132字
查看详情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三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

2、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成语。一能读准字音;二能正确默写;三能理解有关词语。

3、能背诵《走,我们去植树》和《古诗两首》,并能正确默写。

4、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能完成课后练习。

5、掌握人物对话的标点符号。

6、能写好一份建议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默写本单元的词语、成语和古诗。

山外有山   诗情画意    蔚为壮观。

《春日偶成》《江南春》。

二、《走,我们去植树》。

1、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 指名背诵课文。

3、 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美化环境  净化空气 阻挡风沙  防止洪涝……)。

4、 小黑板出示: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三、《第一朵杏花》。

1、 朗读课文,强调生字读音,要求读准多音字:重 冲。

2、 说说近义词。

留心(留意)  观察(观看)   也许(可能)。

郑重(慎重)  立即(马上)   大概(大约)。

“顷刻间”的意思是表示极短的时间,你还知道表示时间短的词语吗?

3、 完成词语搭配。

留心观察    用心学习   耐心等待   细心作业。

精确计算    精美礼物   精彩节目   精心栽培。

4、完成课后练习4、5。

5、仔细读一读课文8---12小结,体会人物的不同心情,填上适当的提示语。

6、“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赞扬了竺可桢爷爷怎样的优秀品质?(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四、《燕子》。

1、 指名背诵课文,纠正有关生字的读音。

2、 说说课文中的几组近义词。

聚拢(   )俊俏(    )。

3、 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

4、 分析课文每一小节所写的内容。

例:阅读第二小节,完成下列练习。

(1) 按要求写词语。

照样子写词语。

从文中找出一个描写春天美景的四字词语。               。

(2) 这段话主要给我们介绍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 用一两句话说说你读了这段话之后的感受。

5、 每课练第六题、第七题和第八题。

五、《古诗两首》。

1、 读一读。

2、 背一背。

3、 说说诗句的意思以及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你还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吗?指名背一背 。

5、 每课练第六题、第七题。

六、《练习1》。

1、 采用拟人的手法将下列句子写生动。

夏日的夜晚,星星在夜空中一闪一闪。

河岸边的柳树在微风中摆动着枝条。

春风吹,杏花开。

春雨沙沙,小草儿长出了嫩芽。

春风吹,青蛙从洞里爬出来了。

布谷鸟咕咕叫。(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

河水哗哗流向远方。

早晨,太阳升起来。

果园里,苹果熟了,红通通的。

秋天到了,柿子红了,葡萄紫了。

秋天到了,田野里的稻子沉甸甸的。

2、读读背背 说说这部分成语的特点。

3、口语交际:推荐和自我推荐。

以“我的优点”为题,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

七、习作1:写一篇关于春游的建议稿。

八、练习。

完成期终练习卷1的部分内容。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三
热度: 字数:1180字
查看详情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四

初中生学写议论文需要一个过程。一开始,可先写“一事一议”的文章,即就一件事发表议论,“即事说理,有感而发”,从而逐步提高说理能力,为进一步写好议论文打下基础。

“一事一议”的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一个道理。

先来谈叙事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目睹许多事情,这是发表议论的对象,也是产生看法的基础。我们可以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情,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且较有普遍意义或应引起大家重视、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来写。身边的事情,自己熟悉;感受深的事情,有看法可言。如同学中存在的助人为乐、自觉参加环保活动及抄作业 、过生日请客等现象,都可以成为议论的对象。

选定了确有其感、确有其理的事情,还要明确怎样“叙”。对事情的叙述,既要清楚,以便于议论,又要简约,要根据说理的需要对有关材料作适当的取舍。与所说之理相关的部分要叙述得具体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则可以少叙或不叙。如《实力最重要》一文的第1段是这样写的:

我家街口有个哑人卖刀,只见他将晒衣服用的铁丝垫在钢板上,像切韭菜一样嚓嚓切断,然后扬起刀口让人看——刀口完好无缺。在人们的惊叹声中,刀一售而空。

同样是这件事,《要善于宣传自己》一文则是这样开头的:

邻居王阿姨逢人便说她从街口买回一把好菜刀。据说这刀能将一根铁丝切成几段而刀口完好无缺。“我们刚从街口经过,怎么没听见卖刀的吆喝声呢?”“那卖刀的是个哑人!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买的。”——原来如此!

说理的中心不同,叙述的角度也就不一样。叙事要为所说之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再以“理”为核心展开议论也就顺理成章了。

再来看议论部分。

谈看法、说见解的文章,虽然是由“叙”生“议”的,但重在“发表议论”,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议论,这是“一事一议”的文章区别于记叙文的本质特征。议论,即对所叙之事的是非、优劣,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扬,或贬斥。这就离不开对事情的分析。对事情的分析清楚了,议论的内容也就明确了。

一事一议的“议”,就是针对事情谈见解。针对“好事”谈见解,要说出它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好事,给大家什么样的启发;针对“坏事”谈看法,同样要说出它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会发生,它的实质是什么,从中应得到什么教训。此外,还可以就这件事进行联想,表达自己的一点看法,阐述一个道理。如《实力最重要》写到:

由此,使人联想到了做人……哑人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实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

而《要善于宣传自己》则写的是:

王阿姨买哑人的刀,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刀的优良性能,而我们没看到的人只能与此“良刀”无缘了。哑人无言是出于无奈,但我们却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实力之外,要善于展示、宣传自己,这可以使人取得更大的成功!

由以上两例,我们可以明白,事理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对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可以挖掘出不同的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来。我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1电视上有这样一条饼干广告,画面上是几个中国小孩嚼着饼干,喜滋滋地舔着嘴唇说:“真正美国口味,我们都爱吃!”请你以“由‘口味’想到的”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一事一议”的作文,谈谈自己的见解。

提示:这件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从这则广告对儿童的影响谈,也可以从“真正美国口味”这句话谈……可从自己最有的可讲的角度出发,确立一点看法。注意所谈见解应当尽量不片面、偏激。

2从——说起。

提示:在你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你要分析一下,这些事情有些什么影响,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件;然后再考虑“想到”了什么、能“说起”些什么。要对事情本身做些分析,确定一个角度谈谈自己的见解。不要就事论事,而要就事论理。字数应不少于600字。

开辩论会。

这次口语交际活动,可以组织一次辩论会。

为了帮助同学们组织好辩论会,下边介绍一点有关的知识。

1辩论的题目必须明确。如果题目所包含的不是两个不相容的判断,就可能争不起来,或辩不出结果。

2辩论的双方必须认真准备。要研究对方的论点,要分析对方用以支持其论点的事实、道理有哪些,说理过程是否严密。要把自己一方的论点、论据想清楚,尽量组织得有条理。可以事先写成草稿备用。

3辩论双方的人员组成要相等。双方各确定主辩一人,助辩2—3人。主辩、助辩通力协作,辩论才能取胜。

4确定主持人。他的任务是选定论题,规定和宣布辩论规则,督促双方做好准备,在辩论会上启发和引导发言,负责组织评委的讨论,宣布辩论的结果。

5确定评判员。辩论终结,可举行评判,要评出优胜的一方,并评出若干名优秀的辩论员,予以奖励。

下边再介绍二个辩论的题目供参考。

1以“开卷是否有益”为题进行辩论。甲方(正方)肯定“开卷有益”的观点,乙方(反方)持否定意见,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2从中学生的热门话题中挑选辩论题。如“中学生勤工俭学的利弊问题”。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四
热度: 字数:2034字
查看详情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五

英语学科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英语学习掌握外语学习的方法,并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为今后更漫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面临的是毕业升中,为的是打好铺垫,能顺利过渡到初一。整个单元以来,我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学生在整节课中始终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在游戏中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抢答中学生表现得尽情投入。在新授课中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受到的效果是可喜的。课后学生对生词的发音及句型的运用都记得准而牢,同时学生还能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句型进行交际。

这堂英语课是积极、成功的,它留给我两点重要的提示:

英语课务必求活。课堂上我们必须抓住点滴时间,在尽量少的时间内做尽量多的事情,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善于运用多种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形成紧凑、有序的教学结构。抓住不可多得的教学契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有创造性的学习。如:在本节课最后一个活动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做一个调查,让他们自己记录一下,全班同学的身高、年龄与体重,并且能跟自己的好朋友进行比较,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最后在班上贴出我做的统计表,并让小组长分别填写各个小组的调查情况。学生对此兴趣勃然,能用英语进行交际,就连平时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小王也能够主动参与,真是非常难得。

英语课务必实。课堂上的“活”最终还是要体现为效果上的“实”,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宝贵的40分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切不可搞形式主义。不要为追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而忽视扎扎实实的课堂训练,我们更要简化教学环节,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课一开始时,我带着学生唱了一首歌,在教单词时,我跟学生玩的两个游戏,但是,学生对单词还是掌握得不好,通过10分钟的游戏学习,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拼读单词,其实也是,六年级的学生应该不能光是看表面的玩玩就可以了,他们更喜欢的是动脑和亲身体验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所以在最后一个活动中,我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调查,让学生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把本节课的知识学得更牢。

另外,本节课也存在了一些问题:

如:教新单词时没有必要花10分钟在游戏上,可以有游戏,但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我设计的“吊死鬼”游戏似乎有点过于简单,所以效果不是很好。又如:在呈现新句型时,可以不那么复杂,直接用tpr把一系列的内容边说边做,在约5分钟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短语的意思了。还有的就是:在最后一个调查活动中,如果我能时刻提醒学生学习的目的,让这个目标成为各种活动的线索,整个课堂就会显得更紧凑了。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五
热度: 字数:1131字
查看详情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六

有一次,菲菲和蓝猫玩跳格子的游戏,他们跳的格子是这样的:12345,菲菲把一个沙包抛到第一格,再单脚跳进此格,捡起后回到起点,再抛进第2格,菲菲跳进第一格后再跳进第二格,但跳进第二格时,菲菲踩到线了,所以失败了。蓝猫接着玩,他一下就跳进了第二格,菲菲说它赖皮,不算。刚好洋博士经过这儿,问明情况后,夸它们说:“知道吗?你们玩出了一道有趣的题目。”蓝猫和菲菲很惊讶。

洋博士说:“你们跳格子,每次可以跳一格,也可以跳两格,还可以一格两格断续的跳,但每次最多只可以跳两格,跳完5格共有多少种跳法呢?”

菲菲和蓝猫都认真地想了想后,蓝猫拍着脑门说:“第一格,很显然只有一种跳法。第二格,可以一次跳一格,跳两次;还可以一次跳两格,跳一次;有两种跳法。第三格,可以一格一格的跳,跳三次;还可以先跳一格,再跳两格,跳两次;或者先跳两格,再跳一格,跳两次;有三种跳法。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推知,跳进第四格有五种跳法,跳进第五格有八种跳法。”洋博士高兴的笑着说:“你们仔细观察跳进每一格的方法数1、2、3、5、8,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菲菲回答说:“我知道,我知道,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字是前两个数字的和。”

洋博士说:“对,这其实是一个有趣的数列。想不想听一个关于数列的故事呢?”

蓝猫和菲菲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想,当然想。”

此题的推算方法和跳格子一样,从第三个月起每个月的兔子数是前两个月的兔子数之和。据此推知,一年后,共有233对兔子。以上兔子数构成的数列,现在称之为“兔子数列”。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有认真的观察,才能不断地了解生活中的奥秘。

蓝猫和菲菲不约而同地点头称是。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六
热度: 字数:680字
查看详情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七

“寄意寒星全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此句出自鲁迅先生之口,他的“救国梦”他的对于追求平等、追求独立时人们堕落激励的执笔,“追求平等”千百年来我们中华人民共同的夙愿。

天赋神权?天赋人权!

众所周知,我们的宗教与不同的信仰,都来自不同的时代和牵扯着不同的故事,但有些甚至还带着它的湮灭人性的`利用价值。譬如过去时代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统治“人”甚至包括人的思想,就编策出这样的计谋,一步一步的侵噬他们的意志,让其完全成为神的奴隶,这样的“神权”哪里有所谓的“解脱”和“释放”?这分明是一个更好的牢笼。

伟大的启蒙者马克思,他,顺应着时代的潮流,给人类获取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追崇指引了航标。人类终会认得“天赋人权”,在一切面前我们都一样。我们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的先辈们的努力和奋战是有价值、有意义、永垂不朽的。我们都有权利给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更有义务给子辈们留一个充满爱心与温馨的未来的根基。我们应该用热情拥抱每一个黎明。

路途如此坎坷,追求亦不忘。幸福如此难得,奋战亦坚持。明天的阳光一定会很灿烂,因为我们都从事有益的劳动。平等面前,我们亦不忘,他们坚持的动人心魄,勇敢的惊心动魄,奋战的坚忍无畏。追求自由,追求平等,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失去很多,但得到的却千金难买,仁人志士给我们留下伟绩篇章,斗士给我们留下奉献和坚强。失去的过程,我们收获更多。平等、自由、安定、幸福来之不易,我们要双倍付出,加倍珍惜。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七
热度: 字数:607字
查看详情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八

人生道路漫长,途中不知有多少绊脚石,多少坎坷,跨过这道坎,等待你的是美景;但你也只有跨过这道坎,才能欣赏那些美景,享受跨过这道坎后的喜悦。

“负荆请罪”的故事家喻户晓,如果不是蔺相如跨过为小事而与廉颇斤斤计较这道坎,他又怎会感化廉颇,使两人成为真挚的朋友,使两人齐心协力地保卫国家,又怎么会有赵国的强盛呢?正是他跨过了这道坎,两人才共同走向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越王勾践在败于吴王夫差之后,忍辱负重,抚恤百姓,励精图治,礼贤下士,招揽人才。而吴王夫差昏庸无能,目光短浅,刚腹自用,拒不纳谏,终于越王勾践灭亡了吴国取得了胜利。正是勾践跨过了战后的惨败,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才取得了胜利。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在绝境中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跨过这道坎,他又成为胜利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需要跨过脚下的障碍。面对高考——人生道路中重大选择,在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知要有多少人要通过这一独木桥,也不知会有多少人会伤亡。但我知道,只有跨过这道坎,才能成功,十几年的上学才能有成果,在结果未知之前,我们只有准备好我们的武器,才有可能会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让我们跨过高考这道坎,迎接这场“战争”带来的喜悦。

礁石因海水拍打激起的浪花而美丽,人生因有了许多坎,而使人生精彩。我们必须跨过这道坎,人生才能更灿烂、更辉煌、更有意义。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八
热度: 字数:616字
查看详情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九

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5-8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基本思考方法,会正确地进行日常存款利息的计算,并能解决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银行定期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储蓄知识。

2.说得真好,储蓄能支持国家建设,这是储蓄的优点,我们一起看以下的信息,投影:2001年12月,中国各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363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711亿元。这些钱都是我们大家平时的储蓄。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数已经突破10万亿,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

3.储蓄时要做哪些工作?储蓄分几种类型?

结合自己的理解,向大家说说什么是活期和定期,什么是零存整取各整存整取吗?

三、参与实践,内化体验。

1.同学们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老师先谢谢大家能相互交流这么多的储蓄知识。现在老师就带上这些钱,准备把钱存入我们昆山的建设银行,存款之前,银行的工作人员给了老师一些存款单,要老师完整的填写这张存款单,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这样一张存款单,你知道各部分该如何填写吗?试试看!(学生一边相互讨论一边填写)。

2.学生展示所填表格,并相应介绍。

4.什么是利息?八千元又是什么?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

5.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进行调整,我国1998年到2006年银行活期和整存整取的利率如下:(投影)。

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刚才的交流,你认为应如何计算利息?

6.根据你们刚才所填写的存单,你能帮助老师算出八千元到期时有多少利息吗?

四、联系例题,升华认识。

1.你能帮亮亮算一算,到期时他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吗?

学生计算后看书,与书上校对。

指名读: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到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缴纳利息税。

学生尝试练习,可能会有两种思路:

集体交流:18×5%表示什么?(上缴的利息税)。

1-5%表示什么?(实得利息占应得利息的百分率)。

18×(1-5%)表示什么?(应得利息×实得利息的百分率=实得利息)。

3.“练一练”。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汇报交流。

4.提问: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纳税?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练习二第7题。

学生独立做题,然后指名交流,共同订正。

2.课后拓展。

学生到银行做调查,把练习二第8题的表格填好。

六、自主归纳,实际运用。

1.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掌握了什么本领?

2.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二的5、6、7、8题。

七、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5、6、7题。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实得利息=应得利息-利息税。

200×4.50%×2=18元。

课前思考: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孙老师的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从想了解关于储蓄的知的话,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积极回忆有关储蓄的知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充分利用学生乐于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的心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才能显得真实和精彩。

“利息”这一教学内容虽然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能接触到的活生生的知识,但对储蓄方面的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在课前因让学生进行资料查询,再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充分让学生“做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理解有关利息、利率、本金的含义、体会数学的真实。

为了提高计算的兴趣,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味浓的习题:

课前思考:

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上新课之前,为了让学生对储蓄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我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下面的新授作铺垫,这样学生更能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利息、本金、利率等概念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难度,教学中让学生实际动手填一填,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计算利息时,一定要审清是算应得利息(税前利息)还是实得利息(税后利息),要不要扣20%的利息税。

课前思考:

由于学生对利息等概念无生活经验,尽管我周五布置了调查任务,但学生对这方面获取的信息还是不多的,这影响了学生对利息计算方法的理解。孙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注意了这方面的引导,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这些信息的交流理解上,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计算。

建议:孙老师设计了8000元的存款计算,是否直接按例题上数据进行计算?

附网上收集到的活期与定期存款类型说明,不知是否正确?

一、定期存款。

1、整存整取定期储蓄。

2、零存整取定期储蓄。

3、存本取息定期储蓄。

二、活期类储蓄(包括活期、定活两便、通知存款等)。

1、活期储蓄。

指单位有权随时支取或用于结算的款项。

2、定活两便储蓄。

3、个人通知存款。

通知存款。

目前人民币通知存款有一天通知存款和七天通知存款两种,最低起存金额为人民币50万元,最低支取金额为10万元;外币通知存款现有七天通知存款一种,最低存取金额不低于折合人民币一万元的等值外币。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从生活实际引人利息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这节课没有我料想的顺畅,首先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不是很充分,尽管让学生课前做了相关的资料查询,但是真正做到的学生只有一部分。组织学生交流的时候气氛不够活跃,还是我讲得比较多,学生听得也很认真,主要是对这部分知识相当感兴趣,但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我没让学生拿8000元来计算利息,而是直接以书上的例题让学生计算。从整体的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掌握,问题仍然出现在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上。当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时,我发现学生打草稿列竖式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或许也是导致学生正确率不高的原因。

在这里我也有些疑惑,求实得利息的时候有两种方法:

实得利息=应得利息—利息税。

实得利息=本金×利率×时间×95%。

在这里采用哪种方法更好些呢?还是尊重于学生的选择?在学生做题的时候我发现他们不够灵活,大部分学生都采用第二种方法,可数字大的情况下学生乘95%很容易算错。

课后反思:

今天在上课前,我先认真学习了同年级组老师的“课前思考”,感到对我的教学都很有帮助。尤其是高教导谈及的学生课前预习工作做得不够充分这一点,我有同感,所以还是需要教师收集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另外,我补充的第二道习题的计算比较复杂,正如沈老师建议的那样,如果学生借助计算器就比较方便,而且本题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学会计算,而是要通过计算体验两种不同的储蓄种类的利息是不同的。看来,设计练习题时需要教师考虑周全些,这样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中结合例题及相关练习,我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应得利息与实得利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应该说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相关计算,但作业中存在的错误主要是计算错或是求一共取回多少钱时忘了加上本金,还有计算应得利息时忘了乘上时间。

课后反思:

今天教学的利息问题,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弄清一些关键词的含义——主要的是应得利息(税前)和实得利息(税后)。习题主要也应以这两种为主,再加上到期后一共可以取回多少钱这三种题型。

课后反思:

在交税问题中由于自己没有好好学习同组老师的建议,也没有认真核对生活实际情况,吃了大亏,所以在这课教学时,我再次认真分析教材,学习同组教师建议,上网查看相关资料,再根据班上实际情况,对孙老师的教学设计稍有调整,整个课上下来,自己比较满意,学生的理解情况也比较好,但在作业中确实和其他老师一样存在两种情况的问题:1、计算正确率不高;2、部分学生漏乘时间。

沈老师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应该随学生的能力来选择其中的计算方法,但我班学生倒是用第一种的情况居多,因为第2种理解比第一种更抽象,对学生理解的要求更高!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十九
热度: 字数:3339字
查看详情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四十

一天有24小时,一年有365天,包含春夏秋冬四季;水会往低处流,重物会向地面掉落;蛇在冬天会冬眠,鸟会迁徙南方;...这些我们日常所了解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与划分的规律。

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曾以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却不曾想自己从为未探索过其中的奥秘,如果细问为什么,方知原来自己一无所知。万有引力定律、勾股定理、七七乘法口诀......我们都不曾参与过这些定律的制定,却有幸能够学习以及运用。

飞机能在天上飞行,船可以在深海潜行,汽车可以在路上跑动,甚至于我们能够居住在安全的住房里,这些都是由一个个基础的理论知识与规律,通过精密的数据计算后,再研发创造出来的。也正是由于有这些基础的规律,给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才能够创造出如此实用的现代化工具。

在科技发展上,规律的定义起了巩固根基的作用;在生活中寻找规律,也是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健康。人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在一天中要保持八小时的充足睡眠,每天要保证适量的运动,摄取一定量的养分,等等;在教育上,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不同阶段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提供适合的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农作物的种植上,我们也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规律,适时而作,“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大家都知道以前谷物的产量并不大,但在袁老的研究成功后,粮食的产量有了质的飞跃,这也正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利用了生物自身的成长规律,提高作物的产量。我们要科学种植,让我们撒的每一滴汗水,都能够收获丰硕的果实。

事物总在展现其好的一面的同时,不经意间暴露其不好的一面,规律也是一样。在社会生活中,科技发展创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便利的同时,也使部分人产生了懒惰心理。当窃取别人的成果,可以换来自己的名利;当借用别人的热度,可以带动自己的声望;当在网上卖惨,可以获得捐赠...部分人利用这些“规律”,投机取巧。我们应该不屑且坚决反对此类行为。

寻找规律,让我们的生活可以变得井井有条;寻找规律,也有可能让你我坠入堕落;所以,请合理使用。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四十
热度: 字数:844字
查看详情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四十一

教学活动:利用奥运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写作训练,本活动由两个阶段构成。详细设计见下文。

新学期第一课(收心课)。

重庆铁路中学  温国祥。

教学设想:

经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同学的思想、学习、生活、身体都有了许多的变化,而且学生由假期生活转为学校生活需要一个心理过程,即常说的“收心教育”。同时,结合本学期“作文修改训练”的内容,首先让学生明确文章必须经过修改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有两种构思,具体的方案见下文。

1、老师讲故事。

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决赛结束时,中国选手朱启南用右手食指所作的经典动作——打完最后一枪,朱启南悄悄回过头,寻找着自己的教练,一脸疑惑地举起右手食指,指了指自己。当教练的食指竖起来的时候,他也竖起自己的食指。两指相对,向身后的教练竖起食指,意思是:“我是第一吗?”在得到肯定的点头之后,朱启南咧开嘴,会心地笑了。

请根据这个年纪只有19岁的奥运会冠军给留给世界这一精彩瞬间,写一些自己的感想。

类似的动作:

孟关良、杨文军在冲刺结束后,孟关良也竖起了右手食指;

罗雪娟在游泳女子100米蛙泳结束后,用右手食指轻轻碰了一下自己的嘴唇然后再高高举起。

2、教学过程 还可变为,师问:大家看奥运了吗?感觉怎么样呀?

用一个词概括自己的奥运会随想。如:精彩、感动、惊喜、兴奋、遗憾、王者、英雄、超越、突破……(这些词语先由学生说,老师进行板书,最后学生依据自己的感想写文章。)。

二、学生完成作文(当堂写,写不完的回家接着进行。)。

教师检查学生的假期作业 。

三、作文的批改:

1、自批(在文章中用不同颜色的笔划上波浪线,然后在文章的末尾进行改正,按先后顺序标上1、2、3……的号码。)。

2、互批(交换改,注明谁改的、改的是第几段、第几行的哪个内容,同样在文章的末尾,写在这位同学所作的自批后面,标上号码。)。

3、师阅:对上述两种修改进行评比。

四、教师选出合格的文章打印出来,形成一个“奥运会随想专题”。并向校刊投稿。

五、讲评:

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奥运会的随想谈(可见奥运会的文档);二是学生修改作文的情况。

教学后记:

这次只要求学生写一个片断,字数在150左右,关于奥运会的感想放在第一单元的大作文时完成。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作文设计与讲评。

第一、 学生阅读课文34——35页的内容。

第二、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单元的写作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按照事情的发展过程有条理地进行记叙,掌握按时间顺序写和按空间顺序写这两种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写作活动与课文的结合点是弄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主要可结合第三、四课让学生体会。四道作文题,第一、二:题,可指导学生联系本人或班级的生活实际安排好所要表达内容的顺序,学生可从这两道题中任选一题。

第2题的要求有两个:新鲜事不是离奇的事,记叙文写作要从生活出发,要从小处入手。莫把新鲜当怪异,要到生活中找米,写出真情实感。其次要安排好记叙的顺序。

第1题是写一个故事。故事注重情节,要能吸引人,但同样要表达真情实感。这篇作文应引导学生多注重语言的表达。

第3题,掌握写“计划”的格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计划。

第4题,“课外练笔”要求学生看精彩电视节目后的观感,激发兴趣,体现个性,指导抓住切入口,明主旨,吐真情,组织交流,“修改作文”要求学生着重修改自己习作中的标点符号在正确表达情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综合上述教材的安排与特点,我设计出了本单元学生的大作文——写一则观后感。

第三、设计理由:学生在完成观感时,必然要记录一件事,而且它肯定是学生认为较新鲜的事,是学生有话可说的一件事。这样,学生所写出的感情必然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体现。如此,本次作文就将本单元学生作文的要求及练习题1、2、4合并在一起,实现了精练的目的。结合七年级学生写观感的水平,此次写作前,我作了相应的讲解,先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文的实际情况,采取精讲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取长补短。

第四、课前讲解。

1、《我的故事》  学生旁批:模仿《老山界》按时间变化与空间转移来安排故事情节的方法进行构思。

2、“……里的新鲜事”

板书:新鲜==离奇。

3、观后感写作方法介绍与示范。

爱国主义(话题太大)。

不当的方法:喊口号(空洞,无实际内容)。

恰当的方法:“大化小”(从生活小事写起)。

师解释:因为生活小事往往是在你身边发生的事,是你熟悉的事,这样你就更有话说,更便于安排情节,从而写得更有内容、也许更加感人。

板书:

引:简要概括所读、看的内容==复述(50——100字)。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1、2两句话,50字)。

析:a、找出原文(片)中你最有想法的一个事例(情节),结合你的感想进行分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b、可采用的句型“此外……”

结:总结全文(照应前文的感想,切记使用小学生作文的结尾方式即喊口号。)。

注意:刚开始写作时,可写出前面三项内容即可。

示范:

1、《奥运随想》。

——我看菲尔普斯脱“帽”

第一部分:在什么情况下菲尔普斯脱“帽”(50—100字)。

第二部分:点中心——这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应该向他学习。(50字)。

第三部分:首先将他的行为与中国队员的表现进行对比;其次可与自己小学、中学参加升旗时的表现进行对比,用事实说明自己提出的中心。

第四部分:照应中心,结合全文。

2、《最甜的时刻》。

——读《给妈妈洗一次脚》有感。

第一部分:简要概括2003年发生在华中科技大学某一专业的事实——老师给大学一年级新生布置的一道特殊的“寒假作业 ”:回家后给妈妈洗一次脚。

第二部分:点中心——这是报答母爱的一种形式。

第三部分:首先可引用孟郊的《游子吟》或广告“小男孩给自己的母亲端来一盆洗脚水请妈妈洗脚”;结合自己的一些真实事情谈感想。

第四部分:照应中心。

第五、学生优秀习作。

1、蒋蕊:新世纪的栋梁。

——读《七律•长征》有感。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写的一首诗,诗中再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转战十一个省,翻越五岭、快速通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终于喜踏岷山的场景。

读完此文,不禁掩卷深思:红军是什么?在我看来,红军是那夜里的蜡烛,点亮了我们的明天;红军是那雪地里的火炭,温暖了你,温暖了我,温暖了一切;红军是那桥柱,支撑着大桥,支撑起新中国的诞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中的一字、一语,都经过了千百万的检验、是从广大群众的心底唱出来的。它代表着革命战士的一滴血、一滴泪,歌声荡漾在我们的耳边,不禁让人想起了战斗;想起了光荣牺牲的战士们;想起了战斗中吃苦的红军;也想到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想到了部分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班上同学。对于红军来说,困难似路上小小的蚂蚁;似树上那小小的一片叶子落在自己的头上;似一张考验自己的试卷;似一个放大镜,放大了红军的勇敢与伟大。红军以及后来的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用智慧和勇敢装点了我们神圣的祖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革命性的变化。

江山如此多娇,红军的战斗已成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图,这幅图没有西双版纳的密林那样神奇秀丽;没有海峡那边的阿里山那样风光如画;也没有古人笔下的永州小石潭那样水清境幽;更没有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那样别具魅力与神韵。但红军的胜利却是这些美丽风景的桥梁和源头。它让我们幸福,让我们快乐,让我们成为新世纪的栋梁。

点评:这篇习作,我一口气读了三遍。你的文采让老师自愧不如,更让老师由衷地高兴——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方法,语言优美。特别是文章的开头一段,成功地把引所读文章与自己的感想巧妙地融合在一块,十分精彩。我以能与如此优秀的学生一同学习、一同进步而感到自豪。100分。

教学后记:2004年11月10日,此次学生写的1——3篇文章均刊登在重庆铁路中学校刊——《铁中》2004年第3期上;蒋蕊同学写的《新世纪的栋梁》一文,有一个地方的语言不太严密(是蔡移风老师发现的这个问题):文章的最后一段讲“但红军的胜利却是这些美丽风景的桥梁和源头”,而作者在前文列举的风景有:西双版纳的密林、海峡那边的阿里山、永州小石潭、水城威尼斯。这样,就有一个前后矛盾的问题,因为红军与古代的、大陆以外的三处风景没有任何关系。语言的组织在这里有失严密。

2、姜笑:奥运随想。

——我看菲尔普斯“脱帽”

奥运会是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盛会,对奥运选手来说,能站在奥运会领奖台最高的那一级上,聆听国歌、面对国旗冉冉升起,是最荣耀、神圣的时刻。素有世界泳坛“天才”之称的美国运动员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就六次经历了这种特殊的时候。更让人击节叫好并肃然起敬的是他在接受全世界观众祝贺和敬仰的时候,没有忘记向自己的祖国,并以一个别人看来毫不起眼的动作表达着他心中那份浓浓的爱国情怀——他用左手默默地摘下头上那个由橄榄枝编成的象征荣誉的花环,然后右手紧握拳头放在胸前,肃然地注视着“星条旗”一点点地升起,口中低唱着国歌。

看到这一情景,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在他心中,祖国是至高无上的。相比之下,中国运动员就没有把爱国主义表现得如此细腻、如此完美。但也不能说他们不爱国,他们一定也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只不过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作为学生,我们每个星期都要参加升旗仪式,可是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升起时,又有多少同学能严肃地对待呢?事实是,大部分同学还在下面讲话。或许有人会说,升旗每周一次,讲一下话有什么关系?看了菲尔普斯“脱帽”的自觉行动,如果你还这样想甚至还这样做,你难道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可耻的人吗?学校每周一都安排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正是为了提醒我们时时刻刻想着祖国并把她放在心上,让我们牢记: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母亲——祖国。

菲尔普斯面向国旗自觉“脱帽”,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正因为是小事,更能体现他的可敬。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我们:爱国主义不是一句空话,而应该是一种贯穿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就应该从小事做起。

建议:将字书写大一点,这样,你的成绩才不会吃亏。

点评:你的观点十分深刻而且中肯,这说明你的写作能力是很强的;文章的开头部分与第三段非常精彩。95分。

3、郝欢:母爱无言。

——读《甜甜的泥土》有感。

文章讲述了一个叫王小亮的男孩在八岁生日之际,收到了一包带有体温的自己最爱吃的奶糖并与同学、老师分享快乐,虽然剩下的糖被他不得已埋入雪地里进而融化了,他仍然觉得十分快乐并抠了一块泥土美美地品尝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慈爱、关爱、恩爱以及世界上所有的爱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亮的遭遇不由让我想起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而由爱筑成的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因此,我想高声说:我爱我家,我爱我的亲人。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小亮虽然不能和自己的亲生母亲生活在一起,虽然时常遭受后妈的虐待,但他的世界里并不缺少爱:首先他懂得爱自己,就像《灰姑娘》中的女孩一样,其次他还有老师、同学的关爱,最后还有小亮朝思暮想的、好久没有尝到的母爱。

母爱是无私的,它不求回报,母爱更是无言的,只求默默地奉献。让我们共同唱响那首老歌“……不需要更多的语言……这温暖依旧未改变……”,一起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祝她们健康长寿!最后,让我们一同大声地说:妈妈,您辛苦了。妈妈,我爱你!

点评:紧紧围绕原文,把自己心中的话用合理的语言展现在大家面前,从文章可以看出,你是一个感情丰富、懂得珍惜生活的学生。90分。

4、王磊:奥运随想。

——我看菲尔普斯“脱帽”

菲尔普斯用“脱帽”的方式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尊敬,这是一种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爱国主义是每个人都应有的一种情感,参加奥运会的队员也不例外,只不过他们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罢了。比如菲尔普斯,他的表达方式要细腻一些,在聆听美国国歌时,他情不自禁地摘下了象征荣誉的“帽子”。而中国奥运队员尽管没有如此细腻的表达方式,但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如刘翔、刑慧娜……夺得冠军后,第一时间高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然后把国旗披在身上,绕场跑步,向全场的观众以及世界人民宣告:中华民族的体育健儿又一次取得了金牌,中华儿女早已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一个敢于拼搏、不断奋进的。

可见,不仅仅只有菲尔普斯爱自己的祖国,我们中国的队员同样深爱着自己的母亲——祖国。

点评:文章思路清晰,观点正确——不偏激,特别是结尾十分有力。95分。

作者邮箱: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四十一
热度: 字数:5115字
查看详情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报告可以多种形式存在,如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电子报告等,具体形式可根据需求和场合确定。报告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生动活泼,避免使用复杂或晦涩的词汇和句式。如果你对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和组织安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设计教案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步骤,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
总结是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提高的手段。写总结要注意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避免冗长和罗嗦。范文中的观点和观察可以启发我们对过去学习和工作的重新思考。四年级班主任德育工
教案应当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即能够引导教师进行灵活运用和不断改进。教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将要学到什么。接下来是一些研究性的教案案例,希望能够为
总结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工作进行总结和总结的过程。总结不仅要体现对过去的回顾,还要展望未来的发展,展示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一些写作水平较高的总结范文,供
总结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进行总结,以不断提高自己。写总结时,要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的表达,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以下的范文是对不同主题的
天道酬勤,努力就会有回报;借助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我想我们需要学会用总结的方式来学习。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学到更多写总结的技巧和要点。
在各个领域中,报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人们了解和解决问题。报告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结构和篇幅,确保呈现出整体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
总结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了解自己在工作或学习中的成长和进步,并为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总结的语言要简明扼要,表达清晰,避免冗长和啰嗦。这些总结范文对于我们提高总结能
一个明确的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持续保持动力和专注度。在制定计划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我们的能力和资源,以确保计划的可行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和
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采用归纳法、演绎法等写作方法,使文章更具逻辑性。这篇范文通过对具体事例
演讲稿需要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开头,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如何控制演讲的时间?可以提前进行训练来掌握自己的演讲速度和时间控制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演讲稿
眼下正值深秋季节,大自然的变幻之美仿佛在向我们述说着一个故事。总结是提升学习成绩和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我想我们需要重视总结的作用。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语文范文,
总结是对自己过去所做的事情进行回顾,使得我们更加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完美的总结需要注重对前期计划和目标的对比和评估,以衡量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通过读这些范文,我们
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目标、时间、资源等因素,以确保顺利实现预期结果。制定计划时要有时间安排,合理分配各项任务的时间,避免过度紧张或拖延。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计划实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解决瓶颈,持续进步。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文字的准确性和精确度,以避免歧义和误解。4.这些总结范文包含了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对未来规
在演讲稿中,必须清晰地陈述主题,并通过有力的论据来支持和论证观点。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对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这些演讲稿范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风格的演讲,希望
制定计划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目标的清晰和明确。"在制定计划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制定相应的备案和应对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制定
写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总结中,要注重突出关键点和亮点,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
总结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增长知识和技能,还能提高我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总结应该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我们的表现和取得的成就。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一
拓宽自己的眼界,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在写一篇完美的总结时,我们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下是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总结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对
感悟,是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思考和领悟到的一种情感和智慧的总结。想要写出一篇令人动容的感悟,我们需要多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人和事。这是一些关于感悟的名人名言,希望能够
总结是整理思路、凝练内容的重要手段。总结的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后,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写得不错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参考。程序员个人实习总结篇一我于
练习做一些语文类的题目,可以提高解题和思考能力。在撰写总结时,要注重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以下是历史学者总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请大家一起品读。小
总结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己并改进的有效途径。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可以让我们的文字更富有表现力。希望下面这些范文能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启发和指导。医院发言稿篇一五
总结是对个人或团队在某个项目或任务中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总结内容应该具体,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这些总结范文展示了不同行业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从而更有动力去追求和实现。6.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融入一些个人的情感和态度,但要注意保持客观和中肯,避免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而有效地实现目标。那么如何制定一个好的计划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考虑到自己的长期与短期目标,并确立清晰的目标。其次,制定可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4.总结需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评估实际情况以下是专家学者撰写的研究报告,供大家参考学习。高中生登记表自我鉴定篇一高中三
良好的总结可以使事半功倍,让我们更加高效地工作与学习。写总结时,我们需要提炼出最核心的内容和观点,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下面是一些智者们的名言警句,或许能够给
总结也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可以激发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努力。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回顾过去的成果和问题,找到经验和教训。范文中的总结涵盖了不同行业和领域,无论
方案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而制定的策略。一个好的方案应该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和可能的风险,以便制定相应的对策。制定方案时可以通过借鉴其他行业或者领域的成功经
演讲稿还可以辅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提高演讲效果和互动性。写演讲稿时要注意节奏和语调的掌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以下是一些成功演讲者的经典演讲案例,希望能给你
总结可以让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得智慧。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发现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公司为员工发起募捐倡
总结是对过去所做的事情进行反思和评估,是我们成长的重要一环。寻找合适的教练和指导,可以提供专业的训练方法和建议。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总结范文,相信会给我们写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这些教案的设计思路和课堂实践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幼儿
在尝试与失败中,我们能够找到成功的道路。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写一份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有自我反省和观察力,能够深入总结出关键的问题和解决方案。2、别人
编写教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内容结构。教案的编写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教案的分享可以激发教师们的教学创新和探索精
总结是获取智慧和经验的关键步骤,它帮助我们从过去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依据。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火花,我们应该培养并善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果你对
9.总结是对自身成长与发展的一种自我审视和反思坚持不懈地反思和总结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基本要求。在网上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大家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庆三八主持
总结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潜在的优势和不足。写总结时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不宜过于冗长。以下是环保专家总结的减少碳排放的措施和方法,请大家共同努力
公益活动是为了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推动社会进步等目的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行为。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得体和准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错误的表达方式。真正的幸福源于内心的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增强自信和自我认知,不断完善自己。在撰写心得体会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明确自己想要总结的经历、学习或工作内容,并选择合适
通过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应对压力和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持之以恒地追求目标?通过学习这些范文,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写的一份详细教学计划。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案,可以提
方案的制定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确保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制定方案之前,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调研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方案的实施需要全体团队成员的配合和支持
总结是思考的集中,是对过去所做所见的回顾和概括,更是未来探索的动力。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总结范文带给我们启示,提供了一种审视
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教材的内容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合理设置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查阅这些教案范例,我们可
总结不仅是对成功经验的肯定,也是对失败经验的总结和改进的机会。总结应注意用词准确,语法规范,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总结范文中,可以找到不同领域和主题的总结样式
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研究和思考,它能够引导我们认识自己和理解世界。怎样运用逻辑思维来整合信息并撰写有条理的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案例和故事,希望能给大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也能够找到改进的方向和机会。在写总结时,我们要从整体和细节两个层面进行思考,做到有条不紊、层次清晰。以下是一些总结的案例
总结是对过去所学所做的反思,有助于发现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方案。在撰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以便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和归纳。接下来
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能力,同时要不断积累和更新教学经验。教案中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提高教学效果。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教案模板,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值得我们总结和反思。在总结中可以适当运用举例和比喻,增强表达的效果。以下是一些著名人士关于时间管理的名言,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宝宝百日宴
教案编写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学科的教材和课程标准。为了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一种经过归纳和概括的文书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思考。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我们要通过总结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结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再处理的过程,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范围。下面是一份精选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中
在签订合同之前,双方应当详细阅读合同条款,并确保自己理解并同意其中的内容。合同的内容应简明扼要,表述清晰,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复杂的法律语言。如果合同履行过程中发
通过总结经验和心得,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重复犯错。完美的总结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和经典案例,进行借鉴和参考。值得一提的是,下面这些范文都能给我们提
通过总结,我们能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要具备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特点。下面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三年级感恩母亲篇一慈母手中线
总结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种写作任务,掌握好总结的方法对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很有帮助。怎样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我们需要努力的目标之一。以下是行业领军人物
总结是一种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的有效方式。在写总结之前,要对所要总结的事物进行充分积累和准备。看完这些总结范文,我发现总结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思维方式和方法,
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和未来的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节奏。总结应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评价,要基于客观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总结范文从不同角
教案的编写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教案的编写中,我们需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创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以下教案范
教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能力。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安排,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和有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
写一份总结是对我们过去所做努力的肯定和回顾。写总结时要具备客观的态度,全面客观地总结整个过程或事件。以下是一些常见面试题和回答范例,供大家参考面试准备。浣溪沙晏
合同应该包含必要的条款和条件,如支付方式、交付日期等。编写合同时,应当明确合同双方的身份和名称以及联系方式。合同的修改或终止应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总结是掌握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也是提高自我的机会。总结的内容应该符合事实,尽量不夸大和夸张。希望以下的总结范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让你更好地写出一份优秀的总结。青年节
计划是为了未来的目标和任务做出的详细安排和规划。"在制定计划时,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充分考虑实际条件和限制。"计划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我们的执行力和坚持程
在学习中,总结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和掌握所学内容。完美的总结应具备简洁明了、准确有力的特点。以下是一些相关数据和统计结果,可以
总结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总结是对工作和学习中所遇到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的过程,能够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总结范文所展示的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结构化总结,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材料,使总结更具条理性和层次感。接下来是一些优秀总结的案例,希望能给
演讲稿是一种借助口头语言来陈述、解释、论证和表达观点的文体,它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和触动听众。在各种场合中,演讲稿被广泛应用,如学术研究、职业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前做好教学准备。编写教案时,需要注意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创新教学的引入。这些教案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提高教学效果和
每一个人都应该善于总结,因为总结是进步的关键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前进。在写总结时,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切勿出现空洞的文字和套话。借鉴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
"总结是思考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做好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如果你对总结写作感到困惑,可以看看以下这些范文,
在演讲稿中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和感人的故事,以增强演讲的效果和影响力。演讲稿写作过程中,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或者经典的演讲案例,但不可盲目照搬。希望这些范文能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各种任务,现在是时候对这些经历进行总结了。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但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这些总结范文涵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编写的一种具体指导教学的工具。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以下是一份优秀教案的具体分析和评价,希望对大家的
心得体会是经验的沉淀,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下一步行动。发现和总结事件的价值和意义,是写一篇完美心得体会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20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工作、
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编写教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使教学过程更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教案的案例,供
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与他人沟通和协商是制定计划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接下来是一些相关的范文和样例,供你参考和借鉴。毕业班小学英语
总结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写总结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避免空洞和泛泛而谈。以下范文供参考,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别人优秀的总结写作方法。健康素养宣传活动
总结是一个能够增加自我认识和发现潜力的过程。在写总结之前,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是家庭和谐的基石。阅读时要保持专注和专心,不要分心和走神。推荐大家阅读一下下面这些总结案例,或许对你的写作有启发。房产过户申请书篇一一、当购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并为我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制定计划时,我们可以采用SMART原则,即目标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和时间限定性。下面是一些实用的计划案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学习进行评估,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和进步。总结中可以参考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但不要抄袭或简单照搬别人的内容。这些总结范文展
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内,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和整理心中的思绪和感受。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系统性的思考和分析。总结范文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自己的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计划,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目标。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达成目标,同时合理安排休息和调整。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发现一些共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反思和自省能力,从而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个人的情感和感受,增强文章的亲和力。请大家阅读以下精选的心
写总结可以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在总结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的展开,确保内容有序、清晰。读范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
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文字的清晰性,以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理解和应用。其次,教案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运用。为了帮助
编制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思考和准备课堂教学过程。教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教案精选,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大班科学明亮的
通过写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在不同学科或工作领域中的进步和成长。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和归纳。阅读这些总结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而提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如何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阅读。学习援鄂医
总结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机会,对过去的经历进行总结和归纳。写总结时要注重细节,关注细微之处,把握全局。以下是一些总结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总结是我们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有效内容的重要手段。如何写出有趣、生动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启
总结是记录成长的过程,每一段经历都值得回味。写总结时可以参考一些专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如提前做好提纲、分段论述等。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总结案例,欢迎大家参考学习。特
读后感是对自己读书过程中思想的总结,也是对作者意图的理解和评价。写读后感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报告还应该注重排版和格式,以增加可读性和专业性。报告的排版和格式也需要注重细节,以保证整体的美观和易读性。我们可以从优秀的报告中借鉴经验和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范文(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1-08 11:01:43页码:23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范文(23篇)
    小编:飞雪

文学经典作品是培养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良好资源,值得我们深入研读。为了写一篇完美的总结,我们可以多方面收集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意见。这是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竺爷爷,杏花开啦!”()。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问:“什么时候?”

孩子():“刚才。”

竺爷爷()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1/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这些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三

作者:陈玉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

2、学习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过对课文的研读,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

为题;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分几部分?第一段讲什么?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2、指名读。

3、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发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是清明节)。

4、出示重点句: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部走到前院。

(1)   指名读。

(2)   讨论: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兴冲冲   快步)。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再读第二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用了排比、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拟人,形象生动,同时也衬托出竺可桢爷爷发现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喜悦心情)。

1、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

3、齐读这一段。

(1、课文都是围绕“第一朵杏花”来写;2、课文通过观察发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这件事告诉人们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五、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

2、引导:是呀,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成为有心人,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六、作业:

1、摘录你喜欢的句子(两句)。

2、回答问题:

学习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选择课后第四题词语中的两个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清明节)。

精确观察   掌握规律。

转载自太仓市经贸小学。

3/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四

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上的"模糊与准确"的教育,读这篇文章,你传感到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读完自会豁然开朗。而我认为,第一课时应该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从自己思考的定位说来设计这一课时。

师:谁能说出"模糊"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

师:谁能说出"大概"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

师:在第三单元中,全班同学根据范文,模仿写出一篇观察植物的文章。这篇文章我已经批完了,同学们也读过了批改过的文章,你们观察能力怎么样我想同学们心中有数。我尊重你们的隐私,在这里我不说每个同学的观察能力,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篇特别有意义的观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书),我们一起来欣赏科学家的观察吧。

师:请同学们先自已欣赏一篇吧!

(学生自读课文)。

师:合上书本想一想这一课,然后谈谈这篇阅读的感受好吗。

生:。

(生继续读,此时我也与大家一起读,因为我本人也需要欣赏呀!好的文章谁不喜欢)。

师:请同学再一次谈谈,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没有。

生:。

师:我轻轻地放一遍标准的朗读,哪个同学愿意与录音比读。

(放光盘中的读)(一学生同读,大家共同欣赏两种读)。

师:(读完后)请同学们静静倾听一遍录音吧!

(重放录音)(我与师生共同倾听欣赏)。

生:。

师:(放一段轻音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个同学在那里诉说"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

[三次倾听,学生的欣赏定位可以达到了第一课时的高潮]。

师:读完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好吗。

生:。

师:请大家把这些问题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课后自己或者与同学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不管找到怎样的答案,都是你们努力得来的,建议你们最好把寻找的过程作为日记记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一,词语训练。

1,。

珠()泛()仰()精()。

株()眨()抑()晴()。

佑()掌()确()皱()。

估()堂()嘴()破()。

2,。

()粉红()小草()花苞。

()柳梢()河水()桃红。

一,填空。

1,这篇()的故事叙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前后两次向孩子。

查询()并郑重记下,赞扬了他()的科学研究。

态度,说明()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透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感悟文本。

(一)(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1-5自然段,画出你读懂了什么?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讨论在小组中交流你的读书收获。

3.指名汇报。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明白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4.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5.汇报朗读。

(二)(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文,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出示小黑板: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并汇报。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指名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生:小孩子是为自己最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最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能够从哪里看出?

生:“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能够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拓展升华(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十分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气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样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生自由汇报。

6.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透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总结。

1.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透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2.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竺精确观察。

桢一丝不苟。

5/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确 观察

桢 一 丝 不 苟

[教后反思]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核心工程,是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进一步提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呢?我在教学《第一朵杏花》一课时有这样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学生自读、质疑、解答,进而明白了竺爷爷弯下腰来和小男孩说话可以说明竺爷爷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老人;竺爷爷习惯地问可以说明竺爷爷非常喜欢科学研究,知道了杏花开放的日子,还想探究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这个问题的教学,由学生读中感悟,体会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得更为透彻。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课后的练习第4题就是这样的一个题目:“课文为什么要用‘第一朵杏花’做题目,能不能换一个题目?”这个问题,也只有在读懂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因为课前学生知晓了问题的内容,所以在学完课文的基础上将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时,学生已经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的用心。

学生又就竺爷爷和小男孩的那段对话产生讨论,这段为什么不加些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提示语?我教学时就这个问题让孩子想象当时场景,体会人物心情,展开了一次加提示的小练笔,进而帮助孩子读好课文中人物对话。不过课后反思,此时也可在体会人物心情的基础上让孩子知道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目的是突出人物激动、急切的心情,这样孩子举一反三收获更大!

本节课是初步尝试“两自一归纳”的方法,学生反应出学的积极性很高,我尽量给予孩子宽松的氛围,鼓励孩子思考、发言、敢讲,课堂上孩子迸发的智慧真的让人惊叹,真心希望孩子们能渐渐地能说会道起来。

6/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3、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6、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7、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板书]。

精确观察。

可桢。

一丝不苟。

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

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

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

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

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7/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八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这时,杏树的主人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觉得有些奇怪。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惜你错过了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遗憾地说。“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疑惑地问。竺爷爷说:“用处大着呢!”“那我明年一定要看到第一朵杏花。”孩子说。竺爷爷微笑着点了点头。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原来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长年累月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8/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九

基于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上课开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然后问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并以此为切入点走进文本。

9/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

这篇课文选取了竺可桢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通过叙写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们查询第一次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并且郑重记下,指出他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表现了竺可桢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

在教学设计时,我考虑得更多的是孩子们课堂上将会生成的东西。在引导孩子与文本中的两次对话进行“对话”时,我设计了一下两个教学环节:1、分角色朗读,思考:这段文字中,竺爷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的?2、多层次体验竺爷爷和孩子第二次的对话。因为预设得比较充分,所以生成了很多灵性的东西。

【片断1】。

(生读书思考)。

生1:我觉得竺爷爷是个很善于观察的人,你看,他一看到杏花开了,就“走近”“数了数”,不像一般人那样无所谓。

生2:我觉得竺爷爷他的观察是经常性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师:你从哪里读出这层意思的?

生2:课文中写他“习惯地问”,就说明他经常问,善于思考。

生3:老师,我赞成他的观点,我想补充一点:从孩子的问话‘爷爷,您又看花啦’的‘又’字上看出竺爷爷平时经常看花,观察事物。

(师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生4:老师,我觉得竺爷爷不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还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

师(微笑):是吗?你从哪儿读出这层意思的?

生4:我发现课文中,描写竺爷爷是“弯下腰来”和孩子说话的,这个动作让人感觉他很和蔼可亲!

师(翘起大拇指):同学们真会读书!从几个词语中读出了各自的理解,让一个和蔼可亲、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竺爷爷走近了我们!现在,就让我们好好的这段文字读一读吧!

(生有感情练习朗读)。

【片断2】。

(生自由练习后同桌交流,分角色练习)。

师:请两个同学分角色读读。

(生朗读、评价)。

(师和生分角色读读,再来评价,引导学生体会人物说每句话时的语气)。

(再指名分角色读,读完后教师进行角色采访。)。

师(面向孩子):孩子啊,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喊得这么急?

孩子:我终于看到第一朵杏花盛开了,我要快点告诉竺爷爷,让他也高兴啊!

师:哦,竺爷爷问你的问题,你怎么回答得这么响亮、这么肯定呢?

孩子:当然,是我亲眼看到的,是真的啊!

师(面向竺爷爷):竺爷爷,听了孩子的话,您的心情怎样?

竺爷爷:我太激动了!孩子留心观察,终于掌握了第一朵杏花盛开的准确时间!我要马上把它记录下来,它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将有很大的帮助!

师:是啊,这是多么让人激动的时刻啊!所以,您“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

(生读有关语句)。

生(疑惑的):老师,读到这里,我有点不明白。

师:请具体说。

师:是啊,你的思考很有道理,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生1:老师,我觉得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从中我们对竺爷爷的科学态度和为人品质都有很清楚的了解,可以说是以小见大,应该算得上一篇很好的题材。

生2:在竺爷爷的一生中,类似于“第一朵杏花“的故事可能很多,但是课文从他和一个小孩围绕“第一朵杏花”的故事展开描写,生动有趣,视角也很独特,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大家都表示赞成。)。

……。

10/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一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这时,杏树的主人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醒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知识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

2、学习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过对课文的`研读,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分几部分?第一段讲什么?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2、指名读。

3、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孩子发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是清明节)。

4、出示重点句: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部走到前院。

(1)指名读。

(2)讨论: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兴冲冲快步)。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再读第二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用了排比、拟人手法,形象生动)。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拟人,形象生动,同时也衬托出竺可桢爷爷发现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喜悦心情)。

1、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

3、齐读这一段。

(1、课文都是围绕“第一朵杏花”来写;2、课文通过观察发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这件事告诉人们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五、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

2、引导:是呀,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成为有心人,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六、作业:

1、摘录你喜欢的句子(两句)。

2、回答问题:

学习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选择课后第四题词语中的两个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精确观察掌握规律。

11/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竺精确观察。

桢一丝不苟。

12/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三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3、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

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6、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7、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

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13/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四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这就意味着新的教学工作又将有声有色的展开,学期刚开始,我和学生都抱着满腔的热情去学习,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了投入带来的快乐。

讲《第一朵杏花》这节课时我提前便让学生朗读,同学们也很听话,但在我检查时还是出现很多问题,主要的一点便是字音读不准,再就是感情也读不到位,经过细致的纠正同学们这才改了过来,讲课文时我首先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同学们很积极,并且也有了一定的收获,接下来便是精读课文,我向同学们提出了第一朵杏花是何时开放的问题,同学们很快便找出答案了,接着又讲竺可桢爷爷认真观察的语句,起先同学们找到几个,但不是很全面,我本想把正确答案告诉他们,但还不等我开口同学们又开始认真的读起课文,读完了又讨论,讨论完了这才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找了出来,我看着同学们那股高涨的学习热情,内心的高兴劲无以言表,当讲到第八自然段时需要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起先同学们读的都很平淡,读不出应有的急迫感,我便给同学们分析,“经过一年的等待,小男孩看到杏花开了心情应该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到“急迫”“那谁能把这种急迫读出来呢?”起先只有一两个人举手,但越来越多,到了最后就出现了你争我抢的局面,以至于下课后孩子们还是意犹未尽。

通过对《第一朵杏花》的教学我明白了书中自有你想要的答案,只要认真细致的读便能证实那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14/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五

一、杏花入手,感悟杏花之美。

二、竺爷爷作为科学家,应对杏花的独特之处。

三、杏树下的第一次对话。把握两点:读懂了什么,怎样读好它。实施方法:自由读到分主角读。

四、杏树下的第二次对话。把握两点:感受激动与兴奋,思考兴奋的原因。实施方法:分主角读,读好评议交流。

五、补充资料:竺可桢二三事:北海公园的散步,称量院子的落尘,最后一天的日记。从课文最后一段导入资料,学生阅读后结合课文资料交流心得体会。

六、归纳小结:求是精神。

自我定位:教师始终陪伴着学生,经历一次精彩的旅行,能够与他们交流,但决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教师退出舞台,才会有学生的精彩。

15/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六

(主备:徐立良审核:吴冬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2月22日总5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春天来了,我们学过哪些写春天的诗呢?(引导学生背诵高鼎《村居》、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贺知章《咏柳》)同学们背得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2.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的是谁吗?

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了解作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2月23日总6课时)。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精读第一次看杏花(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三、精读第二次看杏花(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作业。

1.课后练习4。

2.抄写词语2遍。

第三课时(2月24日总7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三、总结迁移。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生活上准备怎样做?(写下你最想说的话)。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或《第一次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竺精确观察。

桢一丝不苟。

16/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文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设计理念:

在读中体会感情,在听中学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的技巧。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情地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教时。

(总第课时,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字只识不写。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春天来了,我们班的同学是勤奋好学的,我们学过哪些写春天的诗呢?(生回答)。

2、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的是谁吗?

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提问。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教学后记:

第二教时。

(总第课时,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5、四人小组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

2.齐读。

3.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6.“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四、作业。

1、课后练习4。

2、抄写词语2遍。

教学后记:

第三教时。

(总第课时,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三、总结迁移。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生活上准备怎样做?学生讨论后回答。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买菜》或《第一次买菜》。

生练写。

17/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八

在《第一朵杏花》的教学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句意思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读书瞻前顾后。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小学生理解课文中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是以感知课文所描述的形象为手段的,进行抽象的定义解释和逻辑分析都是不足取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其突出特点是以句解词,以句解句,即读书时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理解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其主要做法就是前后联系。

例如教学“‘是啊,杏花开了。

’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这个句子时,课后练习要求“体会带点词语‘弯下腰来’、‘习惯地’的作用”。

没想到学生在理解“弯下腰来”这个词语时发生了歧义,一个学生回答说:“从‘弯下腰来’我体会到竺爷爷是个非常认真观察的人,他弯下腰来是为了能够更清楚地观察杏花。

”这个答案看似不错,由一个动作看出竺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也符合全文的主旋律。

所以全班没有人提出明显的反对意见,只有几个孩子表示有补充。

我请了其中一位,他说:“我觉得还可以看出竺爷爷平等地对待小孩,很尊重孩子。

”我没有马上肯定这个孩子的答案,而是让同学们再读读书,特别注意联系前后文来读,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这一次,很多小手举起来了,他们发现:竺爷爷弯下腰来并没有再观察杏花,而是为了询问孩子,因此体会到“竺爷爷平易近人”才是对的。

在教学最后一段时也是这样。

这段话是竺爷爷不止一次说过的话:“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学生不大容易理解,特别是对“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感到费解。

我没有让学生去查词典理解“估计”和“推断”的意思,也没有作任何解释,而是让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第一段:当竺爷爷看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放了花瓣儿”,能不能估计出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大概时间?他可以作怎样的推断?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他可以根据四朵花开放的程度不同,来猜测哪一朵是今天开的,哪一朵是昨天开的,从而估计出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大概时间,比如“两天前”,或是“三天前”。

这样的话,他就不用叫小孩子帮他留心观察,自己也不用再等一年才记录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了。

可是,这样做虽然省事,却不一定准确。

所以竺爷爷说“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这样把句子含义与具体行为做法联系起来,既大大地化解了理解的难度,又使这个句子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联系上下文助读促悟。

这篇课文最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就是:竺爷爷和小男孩之间的那段没有提示语的对话。

可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就听出了他们只是简单地把这段对话读成一般的一问一答的语气。

我不吭气,先引导学生学完了第一部分内容,也就是竺爷爷第一年看杏花的事,让学生体会到竺爷爷是一个一丝不苟、乐于探究的科学家以及他对第一朵杏花的特别关注。

然后我请了几位同学分小节朗读第二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听后评价一下谁读得好,其中读第6小节的同学、读第7小节的同学和读第15小节的同学都受到了表扬,我问:“为什么他们读的内容多,反而读得更好?而有的同学读的内容少,甚至只有一个字,却读得并不好呢?”同学们无言以对,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我。

“因为缺少提示性的语言,所以内容越少反而不容易读好。

你们看,‘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这里的‘竺爷爷!竺爷爷!”该怎么读?”“读得急切,读得着急。

”学生回答。

“对,因为后面有一个提示性的句子:是谁喊得这么急?那么,如果没有提示语,你能读好吗?老师给你一个法宝(板书: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

试试看,用上这个法宝,给下面这段对话补上提示语,看谁补得最合情合理。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学生填完以后,我不急着让他们把答案说出来,而是指名通过朗读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语气,其他学生听后猜出他所使用的提示语。当然,读书是个性化的活动,这里我并不强求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只要是联系上下文的合理想象,我都给予认可。

18/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十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讨论大家喜欢哪个季节,讨论到春天事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重点词汇。

明媚程度郑重掌握兴冲冲。

绽开估计大概规律顷刻间。

泛出仰起吹皱。

三、课前预习。

1、你最敬佩的科学家是谁?最佩服他什么?

2、第一朵杏花是哪一天开的?

3、课文写了竹爷爷几次看杏花?

四、课文梳理。

1、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2、这篇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4、句段理解分析。

5、说说孩子是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些话的?

“什么事情啊?”--奇怪。

“竺爷爷,杏花开啦!”--高兴。

“什么时候?”--激动。

“刚才。”--自豪。

“是第一朵吗?”--半信半疑。

“是。”--肯定。

6、本文最大特点: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语言平和,清新流畅。

说说竺爷爷的性格特点有哪些?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严谨细致、一丝不苟。

五、知识拓展。

1、近义词。

奇怪--奇异留心--留意赶忙--连忙。

兴冲冲--喜滋滋也许--或许推断--推测。

估计--估摸顷刻间--转眼间。

2、反义词。

明媚--昏暗明白--糊涂精确--粗略。

3、关于杏花的诗句。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19/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

课文描写的是我国物候学家及气象学家竺可桢在研究物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故事。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就是通过讲述竺可桢为了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来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这件事,让我们感受到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文中“竺可桢爷爷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其中“走近杏树数了数”说明了竺可桢观察杏花比别人更仔细。文中还出现了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两次对话以及竺可桢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后“快步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从“快步、郑重、记下”等词语反映出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20/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这时,杏树的主人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醒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3、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6、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7、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在教学本课时,我围绕着“第一朵”杏花以及竺可桢爷爷两次看杏花的不同进行,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不同程度的绽放开来……”“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感受竺可桢爷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特点,学生基本能由我的引导感悟到;而这里的“习惯”二字,说明竺爷爷的细心观察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的动作;“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放的。

”感受到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研究的负责;还有“什么事情啊?”“什么时候?”“是第一朵吗?”表现他对杏花开放的关注。

别人赏花,他却数花,问花。

最妙的地方是当竺爷爷听到第一朵杏花开放了的时候的反应:“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此时的竺爷爷是何等的兴奋和激动啊!这里的问句短小,语气急促,不难看出他此时格外激动、兴奋,几近欣喜若狂的情态。

这篇课文出现了这组一问一答的对话,而这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但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通过人物语言来想像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爷爷内心活动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想象,想象到人物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并进行空白处的补充,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投入,而且动作到位,如读到孩子回答“是”的时候有的学生用力地点了点头,通过朗读真正体会到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学生虽然能较好的体会到竺可桢爷爷的.这种精神,但在教学本课后我思考了很多,感觉自己仍存在一些问题,如:

1、备课的过程中“备学生”欠缺乏,导致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不能灵活把握。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失败,这让我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不足。

2、在教学过程中,我讲述的部分多于学生理解感悟和朗读,似乎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明确自己引导者的地位,更好的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优越性。

3、另外,在教学完本课之后才发现自己将文中小女孩只是一带而过,没能引导学生感受这个小女孩身上值得他们学习的东西。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首要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备课,如何更深层次地与文本对话。加强对教学的解读,灵活变通教材,及时关注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学习多样的教学手段也是我的当务之急,主动了解学生,找到适合孩子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1/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竺可桢的生平及清明节和气象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竺爷爷,杏花开啦!”()。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问:“什么时候?”

孩子():“刚才。”

竺爷爷()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第二课时。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很快进入文章的学习中。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

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运用文本提供的素材进行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达的欲望,这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好时机。另外,在教师精彩的引导下,鼓励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这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好手段很方法。尤其是教师设计的加提示语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锻炼了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写作的一个有利时机。

让学生用一个成语对竺可桢爷爷进行评价,这也是考察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好形式。

拓展设计,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鼓励他们随时随地有搜集的欲望和习惯,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22/23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篇二十三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竺可桢的生平及清明节和气象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竺爷爷,杏花开啦!”()。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问:“什么时候?”

孩子():“刚才。”

竺爷爷()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23/2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报告可以多种形式存在,如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电子报告等,具体形式可根据需求和场合确定。报告的语言应该简明扼要、生动活泼,避免使用复杂或晦涩的词汇和句式。如果你对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和组织安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设计教案应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步骤,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
总结是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提高的手段。写总结要注意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避免冗长和罗嗦。范文中的观点和观察可以启发我们对过去学习和工作的重新思考。四年级班主任德育工
教案应当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即能够引导教师进行灵活运用和不断改进。教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将要学到什么。接下来是一些研究性的教案案例,希望能够为
总结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工作进行总结和总结的过程。总结不仅要体现对过去的回顾,还要展望未来的发展,展示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一些写作水平较高的总结范文,供
总结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进行总结,以不断提高自己。写总结时,要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的表达,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以下的范文是对不同主题的
天道酬勤,努力就会有回报;借助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我想我们需要学会用总结的方式来学习。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学到更多写总结的技巧和要点。
在各个领域中,报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人们了解和解决问题。报告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结构和篇幅,确保呈现出整体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
总结可以促使我们思考,了解自己在工作或学习中的成长和进步,并为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总结的语言要简明扼要,表达清晰,避免冗长和啰嗦。这些总结范文对于我们提高总结能
一个明确的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持续保持动力和专注度。在制定计划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我们的能力和资源,以确保计划的可行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和
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进步的方向。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采用归纳法、演绎法等写作方法,使文章更具逻辑性。这篇范文通过对具体事例
演讲稿需要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开头,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如何控制演讲的时间?可以提前进行训练来掌握自己的演讲速度和时间控制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演讲稿
眼下正值深秋季节,大自然的变幻之美仿佛在向我们述说着一个故事。总结是提升学习成绩和提高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我想我们需要重视总结的作用。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语文范文,
总结是对自己过去所做的事情进行回顾,使得我们更加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完美的总结需要注重对前期计划和目标的对比和评估,以衡量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通过读这些范文,我们
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目标、时间、资源等因素,以确保顺利实现预期结果。制定计划时要有时间安排,合理分配各项任务的时间,避免过度紧张或拖延。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计划实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解决瓶颈,持续进步。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文字的准确性和精确度,以避免歧义和误解。4.这些总结范文包含了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对未来规
在演讲稿中,必须清晰地陈述主题,并通过有力的论据来支持和论证观点。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对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这些演讲稿范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风格的演讲,希望
制定计划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目标的清晰和明确。"在制定计划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制定相应的备案和应对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制定
写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总结中,要注重突出关键点和亮点,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
总结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增长知识和技能,还能提高我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总结应该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我们的表现和取得的成就。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一
拓宽自己的眼界,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在写一篇完美的总结时,我们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下是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总结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对
感悟,是我们在生活中体验、思考和领悟到的一种情感和智慧的总结。想要写出一篇令人动容的感悟,我们需要多观察和思考身边的人和事。这是一些关于感悟的名人名言,希望能够
总结是整理思路、凝练内容的重要手段。总结的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后,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写得不错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参考。程序员个人实习总结篇一我于
练习做一些语文类的题目,可以提高解题和思考能力。在撰写总结时,要注重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以下是历史学者总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请大家一起品读。小
总结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己并改进的有效途径。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可以让我们的文字更富有表现力。希望下面这些范文能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启发和指导。医院发言稿篇一五
总结是对个人或团队在某个项目或任务中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总结内容应该具体,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这些总结范文展示了不同行业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从而更有动力去追求和实现。6.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融入一些个人的情感和态度,但要注意保持客观和中肯,避免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而有效地实现目标。那么如何制定一个好的计划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考虑到自己的长期与短期目标,并确立清晰的目标。其次,制定可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4.总结需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评估实际情况以下是专家学者撰写的研究报告,供大家参考学习。高中生登记表自我鉴定篇一高中三
良好的总结可以使事半功倍,让我们更加高效地工作与学习。写总结时,我们需要提炼出最核心的内容和观点,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下面是一些智者们的名言警句,或许能够给
总结也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可以激发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努力。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回顾过去的成果和问题,找到经验和教训。范文中的总结涵盖了不同行业和领域,无论
方案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而制定的策略。一个好的方案应该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和可能的风险,以便制定相应的对策。制定方案时可以通过借鉴其他行业或者领域的成功经
演讲稿还可以辅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提高演讲效果和互动性。写演讲稿时要注意节奏和语调的掌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以下是一些成功演讲者的经典演讲案例,希望能给你
总结可以让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得智慧。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发现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公司为员工发起募捐倡
总结是对过去所做的事情进行反思和评估,是我们成长的重要一环。寻找合适的教练和指导,可以提供专业的训练方法和建议。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总结范文,相信会给我们写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这些教案的设计思路和课堂实践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幼儿
在尝试与失败中,我们能够找到成功的道路。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写一份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有自我反省和观察力,能够深入总结出关键的问题和解决方案。2、别人
编写教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内容结构。教案的编写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教案的分享可以激发教师们的教学创新和探索精
总结是获取智慧和经验的关键步骤,它帮助我们从过去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依据。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火花,我们应该培养并善于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果你对
9.总结是对自身成长与发展的一种自我审视和反思坚持不懈地反思和总结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基本要求。在网上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大家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庆三八主持
总结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潜在的优势和不足。写总结时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不宜过于冗长。以下是环保专家总结的减少碳排放的措施和方法,请大家共同努力
公益活动是为了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推动社会进步等目的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行为。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得体和准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错误的表达方式。真正的幸福源于内心的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增强自信和自我认知,不断完善自己。在撰写心得体会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明确自己想要总结的经历、学习或工作内容,并选择合适
通过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应对压力和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持之以恒地追求目标?通过学习这些范文,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写的一份详细教学计划。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案,可以提
方案的制定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确保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制定方案之前,可以进行一些必要的调研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方案的实施需要全体团队成员的配合和支持
总结是思考的集中,是对过去所做所见的回顾和概括,更是未来探索的动力。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总结范文带给我们启示,提供了一种审视
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教材的内容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教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合理设置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查阅这些教案范例,我们可
总结不仅是对成功经验的肯定,也是对失败经验的总结和改进的机会。总结应注意用词准确,语法规范,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总结范文中,可以找到不同领域和主题的总结样式
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研究和思考,它能够引导我们认识自己和理解世界。怎样运用逻辑思维来整合信息并撰写有条理的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案例和故事,希望能给大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也能够找到改进的方向和机会。在写总结时,我们要从整体和细节两个层面进行思考,做到有条不紊、层次清晰。以下是一些总结的案例
总结是对过去所学所做的反思,有助于发现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方案。在撰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以便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和归纳。接下来
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能力,同时要不断积累和更新教学经验。教案中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提高教学效果。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教案模板,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值得我们总结和反思。在总结中可以适当运用举例和比喻,增强表达的效果。以下是一些著名人士关于时间管理的名言,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宝宝百日宴
教案编写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学科的教材和课程标准。为了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一种经过归纳和概括的文书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思考。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我们要通过总结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结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再处理的过程,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范围。下面是一份精选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中
在签订合同之前,双方应当详细阅读合同条款,并确保自己理解并同意其中的内容。合同的内容应简明扼要,表述清晰,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复杂的法律语言。如果合同履行过程中发
通过总结经验和心得,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重复犯错。完美的总结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和经典案例,进行借鉴和参考。值得一提的是,下面这些范文都能给我们提
通过总结,我们能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要具备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特点。下面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三年级感恩母亲篇一慈母手中线
总结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种写作任务,掌握好总结的方法对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很有帮助。怎样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我们需要努力的目标之一。以下是行业领军人物
总结是一种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的有效方式。在写总结之前,要对所要总结的事物进行充分积累和准备。看完这些总结范文,我发现总结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思维方式和方法,
总结是对过去的回顾和未来的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节奏。总结应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评价,要基于客观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总结范文从不同角
教案的编写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教案的编写中,我们需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创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以下教案范
教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能力。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安排,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和有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
写一份总结是对我们过去所做努力的肯定和回顾。写总结时要具备客观的态度,全面客观地总结整个过程或事件。以下是一些常见面试题和回答范例,供大家参考面试准备。浣溪沙晏
合同应该包含必要的条款和条件,如支付方式、交付日期等。编写合同时,应当明确合同双方的身份和名称以及联系方式。合同的修改或终止应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总结是掌握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也是提高自我的机会。总结的内容应该符合事实,尽量不夸大和夸张。希望以下的总结范文对大家有所帮助,让你更好地写出一份优秀的总结。青年节
计划是为了未来的目标和任务做出的详细安排和规划。"在制定计划时,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充分考虑实际条件和限制。"计划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我们的执行力和坚持程
在学习中,总结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和掌握所学内容。完美的总结应具备简洁明了、准确有力的特点。以下是一些相关数据和统计结果,可以
总结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总结是对工作和学习中所遇到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的过程,能够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总结范文所展示的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结构化总结,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材料,使总结更具条理性和层次感。接下来是一些优秀总结的案例,希望能给
演讲稿是一种借助口头语言来陈述、解释、论证和表达观点的文体,它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和触动听众。在各种场合中,演讲稿被广泛应用,如学术研究、职业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前做好教学准备。编写教案时,需要注意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创新教学的引入。这些教案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提高教学效果和
每一个人都应该善于总结,因为总结是进步的关键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前进。在写总结时,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切勿出现空洞的文字和套话。借鉴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
"总结是思考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做好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如果你对总结写作感到困惑,可以看看以下这些范文,
在演讲稿中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和感人的故事,以增强演讲的效果和影响力。演讲稿写作过程中,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或者经典的演讲案例,但不可盲目照搬。希望这些范文能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各种任务,现在是时候对这些经历进行总结了。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但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这些总结范文涵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编写的一种具体指导教学的工具。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以下是一份优秀教案的具体分析和评价,希望对大家的
心得体会是经验的沉淀,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下一步行动。发现和总结事件的价值和意义,是写一篇完美心得体会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20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工作、
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编写教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使教学过程更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在这里,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教案的案例,供
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时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与他人沟通和协商是制定计划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接下来是一些相关的范文和样例,供你参考和借鉴。毕业班小学英语
总结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写总结时,要结合实际情况,避免空洞和泛泛而谈。以下范文供参考,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别人优秀的总结写作方法。健康素养宣传活动
总结是一个能够增加自我认识和发现潜力的过程。在写总结之前,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是家庭和谐的基石。阅读时要保持专注和专心,不要分心和走神。推荐大家阅读一下下面这些总结案例,或许对你的写作有启发。房产过户申请书篇一一、当购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并为我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制定计划时,我们可以采用SMART原则,即目标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和时间限定性。下面是一些实用的计划案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学习进行评估,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和进步。总结中可以参考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但不要抄袭或简单照搬别人的内容。这些总结范文展
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内,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和整理心中的思绪和感受。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系统性的思考和分析。总结范文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自己的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计划,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目标。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达成目标,同时合理安排休息和调整。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发现一些共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反思和自省能力,从而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个人的情感和感受,增强文章的亲和力。请大家阅读以下精选的心
写总结可以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在总结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的展开,确保内容有序、清晰。读范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
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文字的清晰性,以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理解和应用。其次,教案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运用。为了帮助
编制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思考和准备课堂教学过程。教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教案精选,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大班科学明亮的
通过写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在不同学科或工作领域中的进步和成长。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和归纳。阅读这些总结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而提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如何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阅读。学习援鄂医
总结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机会,对过去的经历进行总结和归纳。写总结时要注重细节,关注细微之处,把握全局。以下是一些总结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总结是我们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有效内容的重要手段。如何写出有趣、生动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启
总结是记录成长的过程,每一段经历都值得回味。写总结时可以参考一些专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如提前做好提纲、分段论述等。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总结案例,欢迎大家参考学习。特
读后感是对自己读书过程中思想的总结,也是对作者意图的理解和评价。写读后感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报告还应该注重排版和格式,以增加可读性和专业性。报告的排版和格式也需要注重细节,以保证整体的美观和易读性。我们可以从优秀的报告中借鉴经验和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
语文第朵杏花教学设计 文件夹

四年级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9篇)

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模板24篇)

教学资源丰富的三年级花钟教案第一课时(优质23篇) 85%用户都在看

学生一年级第一学期班级工作计划(热门23篇) 本周下载TOP

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优秀23篇)

第一学期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3篇)

2023年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十四篇)

最新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设计(8篇)

2024年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实用11篇)

2022年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7篇)

2022年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与进度范文

九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第一学期

2024年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范文(汇总12篇)

2022年小学四年级英语教学计划范文

最新八年级第一学期地理教学计划范文(实用17篇)

大学开学第一课活动方案设计范文

一年级开学第一课教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文

小学五年级观察秋天花朵日记500字范文

四年级《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之歌优质课教案范文

20221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最新

剩余41篇精选文档 批量下载 6322人已获取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
热度:
字数:1000字
下载文章
一键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复制成功
当前文章过长,如使用微信发送,请将文章分几次复制发送。因为微信每次发送限制2000字,一次发送全文可能无法接收。
支付宝支付 新人限时优惠
实付金额 ¥ 18 ¥38
立减 ¥30
倒计时
微信支付
实付金额 ¥ 9.99 ¥38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1 元/篇
9元/日
限时优惠
00 : 18 : 09
支付宝支付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1 元/篇是根据网站用户单日下载文章计算的平均价格,实际下载越多越便宜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批量下载
批量下载
特价:9.99元 原价:90元
批量下载
联系客服
x
全选
资料名称
评分
作者
下载
文档预览
支付状态
支付成功 确定
每篇文章独立收费
请确认您支付的是当前文章
未检测到付款信息
输入付款账单的商户单号,请点击查询按钮
获取商户单号方法:查看图例
微信>钱包>账单>商户单号
每篇文章独立收费
请确认您支付的是当前文章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5.99
原价:¥10
在线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
尊敬的SVIP会员 请登录后使用免费复制下载文章
👏 欢迎登录
发送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