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科技,高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我们要通过总结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59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
分析引导: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的信息?
“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
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个人汇报,教师板书。(着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
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卡一,并对照黑板板书汇报成果。
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习,检验效果。
(1)、口算(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
89×30≈32×48≈43×22≈35×19≈。
()()()()()()()()。
(2)、(书本p59做一做)一页有23行,每行约23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字?
2、配对练习,突破难点。
《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选择答案: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12×20=240(元)。
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
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勇当小记者,采访听课老师,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看到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附: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齐做,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其计算过程。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出示幻灯片,学生读一读)。
谈话引入例1。
(1)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145×12。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估算。
让学生说说,教师随机板书学生的估算方法。
2、笔算。
学生动笔算,教师巡视,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如果有用竖式算的就指名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教师试着提示。)师:用竖式计算也就是笔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补充板书)。
教师讲解,板书145×1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师:你认为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和笔算的顺序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有联系吗?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做一做。(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数学医院,判断正误。
(幻灯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2、50页第一题。(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50页第二题)。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练习七第3题。
六、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复习例1。
45×12=540(元)145×12=1740(千米)45145。
×12×12。
90290……2乘145的积45145……10乘145的积5401740。
答:李叔叔买月饼一共花了540元钱。答:从哈尔滨到北京有1740千米。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相比,在算理和算法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3×30=47×20=。
42×19≈58×41≈。
2、笔算。
43×26=12×34=。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默读题目,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怎样解答?
4、怎样计算145×12:
(一)、估算。
师:你们可以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吗?小组交流讨论,你是如何估算的?
哪位同学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生:把145看成150,150×10=1500,150×2=300,相加等于1800。所以我觉得,大约是1800千米,但比1800小。
(二)、笔算。
生:用竖式计算。
师:也就是笔算乘法(板书)。
师:那么要如何用竖式计算145×12的积呢?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找同学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2:竖式计算。
(全班学生齐做,把学生做错的几种不同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竖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觉得那位同学是正确的?
生:……。
师:我们一起用计算器来验算一下积到底是多少?你算对了吗?
让板演正确的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算的”
师:那1与5相乘的积要写在哪位数位上呢?是个位上,还是十位上?为什么呢?
生: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相同数位要对齐。
(此处,学生的表述可能不规范,可能说,“在这里的1表示的是10”,师要予以引导,得到这个之后,师可以再结合145×12=145×2+145×10,让学生明白145×12竖式的算理)。
师:那列竖式计算145×12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
生:2乘以145,再算10乘145。
师:积要写在哪里?为什么?
生:10乘145的积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数位要对齐。
师:最后写什么?
生:将两次乘积相加。
师:那其他几个同学的竖式有问题吗?有的话,问题在哪里?
生:他没有乘百位,……。
(师要强调我们现在算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要记得乘百位,可以和45×12进行对比。)。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45×12、的竖式有145×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
知识运用。
1.做一做。
134。
第二部分积。
该怎样写?
×12。
2.做一做。
176。
×47425237。
3.说出下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134134。
×16×16。
十位上的1和4相乘,所得的积要对准十位。
4、学校要为各班新购买一套百科全书。全校共36个班,购买这些。
新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129元∕套。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生: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十进一。
五、作业:
(1)数学书47页“做一做”。
(2)练习八1、2题。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知识的新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我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习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学习同伴的长处,取长补短。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对知识传授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有可能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一、比较好的几方面:
1、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为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如果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教学中成功创设了预习问题。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对于问题,通过学习之间的讨论,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明显。
3、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1)教学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2)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3)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二、不足之处。
1、教学中没有将新旧笔算进行很好的对接。特别是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没有利用好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新知,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没有进一步强调算理,教学中又没有强调好“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比如:三六十二、四八三十六等等;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比如24+8、54+7等等。
三、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复习铺垫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1)必要性。相比之下,笔算乘法比笔算除法更容易掌握一些,进位加法的口算比退位减法的口算更容易掌握。在学习时,先让学生口算几道题,特别是进位的加减法,因此,在学习下一个单元笔算除法时,学生遇到的困难肯定会更多。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教材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4、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课时安排:
9课时。
口算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4。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60×2030×40300×70200×80。
12×400240×2130×330×3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18687295358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
198×4305×6485×3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22≈2020×20=400。
方法二:18≈2022×20=440。
方法三:22≈2018×20=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
请学生谈收获。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完成练习十四的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50×1070×2040×40500×70600×80。
12×300240×2130×290×3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习:
40×1030×2030×50300×10300×80。
22×40330×2120×330×610×50。
4、估算:
42×1168×1032×47。
45×1726×18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习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习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四、学习总结:
生生互相谈收获。
又问: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座位数)你会列式吗?(板书算式:18×20)。
再问:只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需要知道准确的结果吗?(不需要)既然不需要,那我们就试着用估算去解决会比较便捷一点。
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
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
根据学习卡(一)的内容,四人小组交流误差产生的原因,完成学习卡,小组汇报。
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逐步理清,在第(3)种方法中,采用估小的方法得到的360都大于350,那么实际结果应该比360还要大,肯定能坐下350人。
同时指出:虽然估算的方法有很多,但在这道题中,用估小的方法来进行估算,相对而言比较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
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
(三)、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1、随堂练习,检验效果。
让学生独立完成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和书本p59做一做。
2、配对练习,突破难点。
在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帮老师拿个主意,应该选择下面哪种建议?
a、12看成1010×19=190(元)。
b、19看成×20=240(元)。
在学生的争论中,让学生逐渐明白:像这种准备钱购物的情况应该尽量选择估大的方法来进行估算,才能更为有效地解决问题。
同时作出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景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设计学生采访的师生互动环节,巩固所学知识。
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
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
看到这么大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
四:说板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多个鞋形算式卡片(每张只有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顾旧知。
学生独立完成:
(1)用竖式计算:24×223×3。
(2)口算:24×1012×20。
2、引出新知。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出图意。
引导学生列出: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这里的乘法和刚才的乘法比较,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的积大约是多少?(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2、自主探索,组内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教师进行巡视指导部分学困生。
3、学生汇报。
请不同算法的同学上台板演并说明算法。
4、师生评议。
请学生说一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5、研究笔算。
(1)请学生打开课本第63页,看看小红的算法,并完成以下三个要求:
a、同桌互相说一说小红的竖式计算过程。
b、自己试着算一算。
c、小组讨论: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学生汇报。
请学生说一说小红的竖式计算过程。
(3)课件出示小红的竖式计算过程,教师讲解。
(4)通过上面的讨论,你觉得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2333。
×13×31。
6933。
2、判断练习。
让学生先说出错误的原因,再改正错题。
3、选择练习。
出示:41×2132×1222×14各组选一道计算。
4、游戏。
贴出写有数字的卡通人物,说明游戏规则,让学生独立计算,找出所需的结果。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找到的鞋子最多。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热身:
23x20=42x30=。
2.估算:
23x19=42x29=。
3、竖式练练手:。
16x21=43x15=38x44=65x34=。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二、互动情境探索。
1、教学例1:张阿姨每时采摘123kg脐橙,她在果园里工作了32时;李叔叔每天包装324筐脐橙,他在果园里工作了27天。
提问:张阿姨32时采摘脐橙多少千克?
独立列式:123×32(板书)。
师: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没有0……)。
123×32。
2、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张阿姨能采摘多少千克脐橙吗?
说一说你的想法。
3、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
4、(1)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反馈计算结果,要求学生回答:
先算什么(先算123x2)。
再算什么(再算123x30)。
最后算什么(2个123与30个123的和)。
板书:123x32=千米。
123。
x32。
-----------------。
246。
369。
---------------。
3936。
6、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7、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
三.出示第二个问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做题。
1.出示:李叔叔一共包装脐橙多少筐?
列示:324x27。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42x23214x34。
(先完成前一个反馈后再练习,最后将214×34改为34×214)。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反馈交流。
小结: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课堂作业:
《乘法估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59页的教学内容,包括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
(二)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此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法的口算方法,能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学好本节课内容,能为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估算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
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为了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我设计了估座位数、准备钱买书、师生互动等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究热情,让学生主动结合生活情境进行估算。
2、说学法:本课设计力求突出“自主学习实践感知”的特点,采用个体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学习情境,使学法与教法和谐统一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个教育目标上。
三、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教学。
1、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2、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3、应用提高巩固深化。
4、实践生活升华教育。
5、互动总结课外延伸。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口算。
20×20=24×10=40×50=12×30=。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8×4≈62×7≈。
[这里通过复习旧知,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并由此引出课题。]。
在教学此例题时,学生都是采用第一种方法进行解答的,没有一位同学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解答,那么怎样让学生进行这两种方法的讨论呢?于是我要求学生笔算出实际需要买票的钱,学生通过计算得知需要5096元。此时我问学生按刚才我们估算的结果只带5000元钱能买到所有的票吗?学生说不能。按我们估算的结果不能买到所有的票,我们估算的好吗?学生说不好。那怎么办呢?我让学生讨论,通过学生讨论得知将104看成110就可以,那么引出第二种估算方法:49×104≈5500(元)。我问学生这两只方法都对吗?学生说都是对的;接着问以前我们怎么进行估算的?学生说先将题目中的数据按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然后再进行计算的。接着我让学生对比今天的两种方法是不是按以前的`方法进行估算的?学生第一种是按以前的方法做的,第二种方法不是的。我又问这两种方法哪一个更好呢?学生说第二种。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说按第一种结果不能都买的票,第二种可以让每一个人都能买到票。那么我们以后如何进行估算呢?按以前的方法还是用什么办法?学生不知道了。
反思:1、学生为什么不能做出书上出示两种方法?因为这一题学生是按求每一个数据的近似数后进行计算的,对于第二种方法104看成110,学生没有这样的经验,因此不能做出这样两种解法。
2、如何引出第二种方法,如何渗透第二种方法大估的思想呢?我在教学前仔细想了又想,在于引出第二种方法只能通过学生实际算出准确值,然后比较这两个值在通过思考能否都卖到票去思考,引出学生找出第二种方法。在渗透第二种方法大估上,我只能通过讲述在实际情况中,如买东西考虑带多少钱;坐车、乘船等都要考虑实际情况进行大估。可是学生还是不能理解。
困惑:如何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对于实际情况采取大估,这个实际情况是什么情况,如何让学生更好理解这个实际情况,如何让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估算很难。怎么更好的进行此类问题的教学呢?学生没有这样的经验,怎么办呢?是教师直接告诉,还是让学生去探讨?如果是让学生去探讨,那又如何去探讨呢?我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近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听说小朋友这几天在学乘法,先来考考你们:
1、先后出示12x312x30。
师:12x3多少?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知道这个算式的乘法意义吗?(乘法意义)。
师:那12x30呢?是几位数乘几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
2、师:老师对今天这节课小朋友的学习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们有吗?好,现在上课。
(1)读题。
(2)怎样列式?31x12=?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自己试着把这题变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试。
2、师:你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在此期间请学生到黑板板书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师:怎样才能使老师听明白?先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试试,看能不能使对方听懂。开始交流。
4、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方法:31x10=31031x2=62310+62=372。
师:这两题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个因数拆成两数之和,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种方法)。
师:为什么要拆呀?
师: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第二种方法:31x4x331x2x6。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因数的积)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用的方法是我们四年级才要学的。
第三种方法:
师:我们以前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62是怎么来的?(2个31)也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3、310是怎么来的?(10个31)那3728呢?(板书:与第一种方法用线联系起来)。
(1)你为什么这么做?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着这三个板书,你想不想说什么?是不是觉得有点繁?能不能再创造出一个算式,把三个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个算式也能明白?再试试。我已经发现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请他板演后,问: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提醒:分几步做?)。
5、看着板书现在你想说什么?(第一种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的形式以前我们也见过,我想今天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这种形式应该重点掌握。
(1)谁愿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给大家看(实物投影)并边介绍你的想法。
(2)你能看明白这个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问大家的。(实物投影)。
8、揭示课题。
师:是呀,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9、理解个位“0”不写的意思。
三、巩固方法,推广应用。
1、现在我们用这种形式笔算完成34x1241x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
(2)(实物投影)学生笔算并汇报。
2、师:在我们生活中用没有用到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一学生举例可请其他学生笔算完成)。
3、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并笔算。出示: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4、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出示:
(1)61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认为还少了每张票的价钱)。
师:电影院售票窗口有这样一个告示:成人票每张50元儿童票每张24元。
(2)学生笔算,怎样列式?为什么要与24相乘而不是50?
(3)多媒体对照。
(4)1张票要元60张票要()元61张票要()元。
5、11x11=。
12x11=。
13x11=。
14x11=。
15x11=。
16x11=。
师: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进行大量练习。现在我报题,你们笔算。
(教师随时报得数)我已经好了,你们呢?
师: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师把这些得数全背出来了?其实这里就有数学秘密在,有兴趣的话下课可以去找找。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习的?
本课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积小于100)、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选取了青岛东西快速公路的情景,经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算利的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
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
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懂得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教学准备】。
教具:小黑板。
学具: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迁移。
2、竖式计算。
36×6025×4298×23。
102×9150×8127×3。
【设计意图】复习三位数成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起到知识迁移作用,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我们每人都应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青岛市在道路建设方面做了积极的准备。
指导学生情境图,仔细的观察你看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一共长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题锻炼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新授内容有选择性地板书。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找到相关信息,根据信息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2、列式:213×15。
3、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组织汇报:可能有估算、口算、竖式计算等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发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方法,然后通过全班的交流汇报,进一步总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多种方法。
4、总结: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可以用估算,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6、板演竖式计算:
3195。
7、总结算法: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要数位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8、自主探究: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指名找信息、列式:260×12=?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汇报订正。
260260×12×12。
————————。
5205226026————————。
31203120。
9、优化算法,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队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讨论,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单。
四、巩固提高。
321109287180。
×12×14×63×14。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况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算理的认识,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3195。
【教后反思】。
标。不足之处,缺少变式练习。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拓展延伸环节,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导入:
李叔叔想让同学们帮他一个忙,你们愿意吗?(出示;练习题)。
请同学们帮李叔叔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独立列式计算)。
二、新授。
1.结合导学案列式。
2.观察45×12与145×12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
3.你认为合肥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尝试估算。
你是如何估算的?和大家分享。
4.合肥到北京到底有多少千米?怎样才能知道准确结果?(尝试笔算)(指生板书)。
用竖式计算也就是笔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5.讲解计算方法。
8.巩固练习:先课件,后动笔(总结计算中出现的问题)。
9.当堂达标检测。
三、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说教材:
本课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如:进位和连续进位、因数中间有0等。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教材在安排这一部分内容时,有这样一些特点: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都能在生活找到它的原型。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说教法: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错误百出。计算本身是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常常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节课在教学法指导上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促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借助情境窗创设的情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体现主体性。
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因此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帮助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口算:
14×349×220×30400×2014×20。
12×516×460×40100×7021×4。
2、笔算。
43×1226×1732×6070×50。
【本环节复习了旧知识,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
活动二:创设人文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青岛作为北京的合作伙伴,将承办帆船项目,因此,迎奥工程建设现在成为了青岛城市建设的主旋律,其中道路建设着墨最多。同学们请看(出示情景图)。
活动三:自主探究-----发现数学问题:
师:认真观察情景图,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从情景图及文字提示中可能了解到以下信息:
1)一期工程历时15个月。
2)平均每个月修建213米。
3)二期工程12个月。
4)平均每个月修建260米。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
板上,本节课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数学问题:
1)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2)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3)一期工程比二期工程长多少米?
4)这条高速公路全长多少米?
活动四:合作交流-----提出并解决问题:
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算法。)。
全班交流:出现两种算法:
1)估算:213×15≈200×15=3000。
2)笔算:
213。
×15。
1065-------------213×5的积。
213-----------------213×10的积。
3195。
2、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你想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迅速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
请两位持不同意见的同学板演。
260260。
×12×12。
52052。
26026。
31203120。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便,从而使学生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3、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活动五:巩固练习。
1、试试身手:
174×30348×27308×52180×40。
2、火眼金睛辨对错:教材57页第8题。
【此环节设计了两道有针对性的题目请学生练习,目的是巩固新知识。】。
活动六:拓展应用。
请学生做课本56页第4题。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七:课堂总结。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课时,对以后的计算和后面乘法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是对知识的迁移。
二、教学目标。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计算过程。
3、在运用已有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分析题目提取有用信息:
1、这台面粉机每小时可以磨面粉58千克。
2、一天是24小时,而不是我们平时说的8小时。
求: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教师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一同判断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如不对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进行改正,必要时教师进行指导。
同学列式计算解答:
58×24=1392(千克)。
58。
×24。
232。
116。
1392。
答: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1392千克.
教师请学生回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说对意思即可。(对回答较好的同学用掌声鼓励。)。
教师出示应用题2。
教师请学生找出与第一题不同之处,很明显是58变成了158.由于上面题已经分析,所以很容易直接列出算式:
158×24。
算式列出了,那又该如何进行计算哪?
2、知识教学。
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结合复习的知识自己试着计算,计算完毕可用计算机验算,看自己做对没有。
教师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158×24=3792(千克)。
158。
×24。
632。
316。
3792。
答: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3792千克.
师生一同判断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如不对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进行改正,必要地方教师指导。
好的,同学们非常优秀,我们再看一题:用竖式计算345×76。
(过程同上略)。
好的,通过上面的两道题,你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了吗?同学们可以前后桌进行讨论,有答案后可以举手。(同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多名学生向教师汇报方法,教师跟随同学演示方法,必要时予以指导。教师提醒同学注意末尾和那位对齐。
五、知识的巩固。
教师出示通告:今天,“数学国”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数学状元”大赛,让我们一起参加吧!也许今年的“数学状元”就是你。
教师出示初赛试题:六道竖式计算题,六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每列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一题。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通过初赛,并予以掌声。(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出示复赛试题:三个改错题,三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每两列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一题。(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又通过了复赛,并予以更加热烈的掌声。
教师出示决赛试题:一道应用题,三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获得了“数学状元”,并予以最热烈的掌声。同时希望获得称号的同学不要骄傲,安慰未获得称号的同学继续努力。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思考回答。
七、课后思考。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全班28名同学有18名同学习题全部做对。剩下的同学除3名同学没有掌握本节课内容,其余几位同学均是不细心造成的。因此还要培养学生的细心能力,多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本人方面还要继续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重点知识,才能把一节课完成好。
教学反思。
存在很多问题,这让我想到了:
学生层面上,他们的细心程度还远远的不够,计算能力还欠缺。这就需要在平时上多培养学生的细心能力,多做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的层面上,还需要本人方面还要继续研读数学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把握住重难点,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多向老教师学习和请教,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去探索,去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把一节课完成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材分析。
该课内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一课时,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是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样的。该课也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知识的迁移,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并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口算练习。
一、情境导入。
播放北京标志性景点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暑假你们都去哪里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首都北京旅游,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王叔叔。
旅游大巴。
平均78千米/时。
李叔叔。
火车。
平均145千米/时。
教师:他们是从同一个城市去的么?
学生列竖式计算,交流、汇报。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离北京又有多少千米呢?如何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45×12。
1、运用估算。
能不能估一估李叔叔住的城市离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呢?
说一说估得方法。
要想知道准确结果,还得用笔算。
2、探究算理。
学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挑选出几种不同思路的算法到黑板板演。我们先请刚才板演的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吧,每一步的算理。(根据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145。
×12。
290――表示什么?(表示2小时行的路程,即290个1)。
145―表示什么?(表示10小时行的路程,即145个10)。
1740。
我们想知道这个结果是否正确,有什么好办法呢?(一是与估算结果比较,二是通过验算。)。
3、讨论交流。
大家四人一组讨论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样的,互相说一说。
4、学生汇报。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课,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乘法的知识。
第一题请把下列计算题改写成乘法算式。
7+7+7+7+7=7×()=()15+15+15=15×()=()第二题估算。
62×41≈()39×41≈()。
第三题竖式计算:
23×14=。
1)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
老师发现咱班同学太了不起了,这道题竟然有25人无师自通,都答对了。但是计算结果正确了,你能讲清其中的道理吗?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进行交流分享,错误的孩子也不要着急,看看能不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二,后教1、讲。
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相同的,现在我们通过微课再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1)、(播放微课:三位数乘两位数)。
2)、谁能向老师一样,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指名说。
生回答,师板书:145×12。
1)估算: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吗?2)笔算。
师:那么到底有多远呢?动笔算一算。指名板演(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找错误的学生),纠错(拿学生卷)要想知道他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用什么办法验证?(计算器)。
3)计算器验算。
1).到了北京,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这不,我就买了这么多只,你帮我估一估准备多钱够呢?(课件)。
2).找错误。出示第二步乘积数位错误的例子3).笔算并用验算器验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积小于100)、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选取了青岛东西快速公路的情景,经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算利的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
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
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
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懂得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教学准备】。
教具:小黑板。
学具: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迁移。
2、竖式计算。
36×6025×4298×23。
102×9150×8127×3。
【设计意图】复习三位数成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起到知识迁移作用,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我们每人都应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青岛市在道路建设方面做了积极的准备。
指导学生情境图,仔细的观察你看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一共长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题锻炼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新授内容有选择性地板书。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找到相关信息,根据信息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2、列式:213×15。
3、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组织汇报:可能有估算、口算、竖式计算等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发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方法,然后通过全班的交流汇报,进一步总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多种方法。
4、总结: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可以用估算,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6、板演竖式计算:
3195。
7、总结算法: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要数位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8、自主探究: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指名找信息、列式:260×12=?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汇报订正。
260260×12×12。
————————。
5205226026————————。
31203120。
9、优化算法,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队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讨论,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单。
四、巩固提高。
321109287180。
×12×14×63×14。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况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算理的认识,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3195。
【教后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中,我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使算法与算理有效融合;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独立试做,互动交流,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课堂气氛活跃;精心设计练习;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不足之处,缺少变式练习。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拓展延伸环节,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材分析】。
本课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积小于100)、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选取了青岛东西快速公路的情景,经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算利的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
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
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懂得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就把积的个位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教学准备】。
教具:小黑板。
学具: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迁移。
2、竖式计算。
36×6025×4298×23。
102×9150×8127×3。
【设计意图】复习三位数成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起到知识迁移作用,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便更好地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为了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我们每人都应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青岛市在道路建设方面做了积极的准备。
指导学生情境图,仔细的观察你看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高速公路一共长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题锻炼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新授内容有选择性地板书。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解决问题:“一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找到相关信息,根据信息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2、列式:213×15。
3、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组织汇报:可能有估算、口算、竖式计算等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发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方法,然后通过全班的交流汇报,进一步总结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多种方法。
4、总结: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时可以用估算,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6、板演竖式计算:
3195。
7、总结算法: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竖式计算,要数位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8、自主探究: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长多少米?
指名找信息、列式:260×12=?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汇报订正。
260260×12×1。
2————————。
5205226026————————。
31203120。
9、优化算法,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队这两个竖式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通过观察、讨论,明确第二种算法比较简单。
四、巩固提高。
321109287180。
×12×14×63×14。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梳理、概况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算理的认识,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3195。
【教后反思】。
标。不足之处,缺少变式练习。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拓展延伸环节,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内容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概括、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算理。
教学资料:
例题插图、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的乘法有哪些?
二、探究互动。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自由读题。指名回答: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口答算式:144×15或15×144(师板书)。
2、“144×15”与我们以前所学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3、“144×15”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请你用以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在自己的本子上试一试。教师巡回指导。
4、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体会优化的策略和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例1图。(图中增加1盒水彩笔)提问:你能猜测一下大约有多少枝水彩笔吗?
2、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说说怎样猜测的。
3、提问:怎样才能证明你猜测的答案是正确的?(要计算出24×12=?)。
4、追问:怎么算呢?我们没有现成的办法,你能自己想办法计算24×12得多少吗?
二、探索尝试,比较并优选算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24×12=?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小组交流、整理。
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再汇总不同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1)12+12+“……”+12=288(24个12相加)。
(2)12×4×6=288。
(3)12×3×8=288。
(4)12×20+12×4=288也有学生用竖式计算。
4、方法归类。(共分三类,第一类是连加;第二类是连乘;第三类是把其申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5、发现最佳方法。
(1)出示:23×13二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道题目。
(2)小组交流,然后选出最简单的方法向全班同学汇报。
(3)提问:为什么不用连加?为什么不用连乘?
(4)引导: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你认为哪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比较广?为什么?
6、研究笔算方法。
(1)提问:我们再来看看24×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每一步竖式表示的意义。
(3)设问: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体会竖式计算的优点:简便,正确;注意数位对齐。)。
三、巩固法则,推广应用。
1、完成“练一练”的3道题目。(学生独立完,再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3题。(先填在书上,然后交流)。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课时,对以后的计算和后面乘法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是对知识的迁移。
二、教学目标。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计算过程。
3、在运用已有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学生分析题目提取有用信息:
1、这台面粉机每小时可以磨面粉58千克。
2、一天是24小时,而不是我们平时说的8小时。
求: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教师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一同判断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如不对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进行改正,必要时教师进行指导。
同学列式计算解答:
58×24=1392(千克)。
58。
×24。
232。
116。
1392。
答: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1392千克.
教师请学生回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说对意思即可。(对回答较好的同学用掌声鼓励。)。
教师出示应用题2。
教师请学生找出与第一题不同之处,很明显是58变成了158.由于上面题已经分析,所以很容易直接列出算式:
158×24。
算式列出了,那又该如何进行计算哪?
2、知识教学。
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结合复习的知识自己试着计算,计算完毕可用计算机验算,看自己做对没有。
教师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计算,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158×24=3792(千克)。
158。
×24。
632。
316。
3792。
答:这台面粉机一天可以磨面粉3792千克.
师生一同判断黑板上同学计算的正误,如不对可由学生自己找出错误进行改正,必要地方教师指导。
好的,同学们非常优秀,我们再看一题:用竖式计算345×76。
(过程同上略)。
好的,通过上面的两道题,你知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了吗?同学们可以前后桌进行讨论,有答案后可以举手。(同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多名学生向教师汇报方法,教师跟随同学演示方法,必要时予以指导。教师提醒同学注意末尾和那位对齐。
五、知识的巩固。
教师出示通告:今天,“数学国”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数学状元”大赛,让我们一起参加吧!也许今年的“数学状元”就是你。
教师出示初赛试题:六道竖式计算题,六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每列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一题。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通过初赛,并予以掌声。(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出示复赛试题:三个改错题,三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每两列同学完成教师指定的一题。(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又通过了复赛,并予以更加热烈的掌声。
教师出示决赛试题:一道应用题,三个同学黑板上计算,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解答及指导过程略)。
教师统计多少名同学获得了“数学状元”,并予以最热烈的掌声。同时希望获得称号的同学不要骄傲,安慰未获得称号的同学继续努力。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思考回答。
七、课后思考。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全班28名同学有18名同学习题全部做对。剩下的同学除3名同学没有掌握本节课内容,其余几位同学均是不细心造成的。因此还要培养学生的细心能力,多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本人方面还要继续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重点知识,才能把一节课完成好。
教学反思。
存在很多问题,这让我想到了:
学生层面上,他们的细心程度还远远的不够,计算能力还欠缺。这就需要在平时上多培养学生的细心能力,多做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的层面上,还需要本人方面还要继续研读数学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把握住重难点,参照不同版本教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多向老教师学习和请教,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去探索,去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把一节课完成好。
文档为doc格式。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一、激情导入。
1.激情导入。
谁来列竖式计算出结果呢?你们计算对了吗?
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我们让他来说说它的计算过程。说的很清楚,值得表扬!
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
这节课,我们就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明确目标。
请看今天的.学习目标: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我们找一名同学来读今天的学习目标。
3.预期效果。
通过刚才的表现,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达成今天的目标,你们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请看任务一。
师:根据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如何列算式呢?
生:145×12。
师:为什么要这么列算式呢?
生: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从该城市到北京用了12小时,求该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就是求12个14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你的表达很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谁来说一下145×12大约是多少呢?
生1:150×12=1800。
生2:150×10=1500。
生3:145×10=1450。
师:看来145×12的积大约在1500至1800之间,更接近于1800.那么145×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现在进行小组讨论,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准确的算出计算结果来。好,开始吧!
2.小组讨论。
3.展示交流。
师:今天的讨论很激烈,小组意识很强,参与的人数很多,老师为你们有这样的表现感到骄傲。下面我们先请最先举手的小组来说。
组1: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2拆分成10和2。计算结果如下:
145×10=1450145×2=2901450+290=1740。
师:你们组的创意很独特,把掌声送给你们组。其它组还有吗?
组2: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2写成2×6的形式。计算结果如下:
145×2=290290×6=1740。
师: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问题。还有吗?
组3: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2写成3×4的形式。计算结果如下:
145×3=435435×4=1740。
师:你们组的想法很妙,我很佩服你们。
组4:我们是xx组,下面由我代表我们小组来汇报。我们是这样算出来的。把100拆分成100+45,计算结果如下:
45×12=540100×12=1xxxx200+540=1740。
师:你们的表述很清楚。还有吗?
组5:我们是用列竖式的方法写出来的。
你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
师:同学们挺清楚了吗?哪位同学也看着竖式说说计算过程呢?生说。
师:你真勇敢。大家看着这道题把计算过程说给同桌听,好吗?
法2和法3是有局限性的,有的两位数就拆不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比如137×13,这样的算式很多。
法1实际上和法5是有联系的。
列竖式的好处是方便,好用。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笔算,通常是列竖式来计算的。
你听清楚了吗?
要想知道大家算的结果对不对?我们可以用计算器先来算一下。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当正人,用计算器算出结果。
看来大家笔算的结果都很准确,我们再做较大数的运算时,可用计算器来验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列竖式计算以上题目,观察积是几位数?可以找其中的一道算式的计算过程讲给大家听吗?想想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几位数。
现在开始核对答案。我们找一个小组说说他们的结论。
任务二。
实际上,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在生活中的用处还是蛮多的,大部分同学了解摩天轮,其实摩天轮里也有数学问题,请看任务二。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请拿出检测题卡,时间为3分钟。
2.结果反馈。现在同桌互换,核对答案。全对请举手。错的知道自己哪儿错了吗?不会的请对的同学帮忙。
3.反思总结。
课已结束,现在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吧!短短的四十分钟,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大家带着自己的收获去数学王国里追寻属于自己的乐园!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开心吃水果。
31×2=18×3=200×3=19×5≈21×7≈398×2≈。
2、算一算。
24×12=。
3、观察。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24×12与241×12有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写出算式。
(2)学生小组内交流,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写出算式:145×12=。
1、估算。
师:怎样计算呢?我们先来估算一下结果。
师:你是如何估算的?谁愿意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让学生说说,教师随机板书学生的估算方法。
2、笔算。
学生动笔算,教师巡视,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如果有用竖式算的就指名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教师试着提示。)师:用竖式计算也就是笔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补充板书)。
教师讲解,板书145×12用竖式计算的过程。
(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同学们想一想,两位数乘。
4、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做一做前四道。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判断正误,找出错因。
(幻灯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2、用心计算(分组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练习七第3题。
六、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
复习。
24×12=540。
24。
×12。
48。
241452881740。
例1145×12=1740(千米)145×12290……2乘145的积……10乘145的积答:从银川到北京有174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