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摘桃子教学设计(实用12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28 10:15:27    小编:紫衣梦

2024年摘桃子教学设计(实用12篇)

小编:紫衣梦

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在写总结之前,可以先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绪和想法。以下是一些行业内的专家观点和见解,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一

今天上完了公开课,静下心来回忆一下整个教学过程,可谓有喜有忧。

《分桃子》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在学生已掌握百以内的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奠定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呈现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结整节课,优点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1、以分桃情境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堂。这节课的设计以“分桃子”为主线索,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用主线索以故事的形式来呈现,将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置于充满童趣的“小侯子分桃子”的故事情境中展开教学,变无趣为有趣,体现了愉快教学的思想。

2、重视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作用,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并从中择优,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动手操作环节的设置不够细致,课前预设不到位,从而意图体现不充分。可再设计为学生试摆,教师示范摆,学生再摆。让全体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感知,以突破教学难点,即除法竖式要从高位除起。

2、小组活动的有效性不够,学生参与积极度不高。。纵观整堂课,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活动探究得更加有效?活动的时间如何控制?这些还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待加强的地方。

3、由于时间的紧迫,所以在归纳算理时,我过份包办,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再适时作出归纳总结。

综上所述,本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整节课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特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二

有一天傍晚,小猪去找小猴子帮忙摘桃子,小猴子爽快地答应了。

小猪带着小猴子来到果园里,小猴子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又大又高的桃树上挂满像灯笼似的大桃子。于是他迫不及待地爬到桃树上,顺手摘了一个大桃子,它放在鼻子前闻了闻,那种香味实在忍不住诱惑了它美美地咬了一大口。小猪看见小猴子津津有味地吃着桃子,也忍不住叫起来:“小猴,你也摘一个桃子给我吃哦!”小猴子说:“可以呀,但我有一个条件,你得教我怎样种桃树。”小猪连连点点头说:“好的,好的,我会用心教你的。”于是小猴子又顺手摘了一个大桃子扔给小猪。

小猪把怎样种桃树的秘方全部告诉了小猴。小猴回到家后,也在自己家的后山种了许多棵桃树。

第二年,小猴子种的桃树上也结满了好多桃子,他邀请来小猪一起摘桃子。他们摘了十几大筐,都送给了邻居朋友。大家都夸小猪和小猴子很热情!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三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圆片、小棒。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

说说。

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

总结。

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

经验。

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四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兴趣。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百以内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一步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对学生而言很陌生,因此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

这部分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除法竖式的算理。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采用动手操作与计算方法有机结合这一教学策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竖式。结合操作,学生对算理有了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二部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这部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可以很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由扶到放,层层递进,将教学的重难点一一突破。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智慧老公公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他可高兴了!他给大家带来一幅画。(出示情境图)。

师:小猴子们想吃甘蔗,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

生1:我发现有两只调皮可爱的猴子,想分掉48根甘蔗。

生2:我认为为了公平,这2只猴子必须分得一样多,也就是必须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48根甘蔗要平均分给2只小猴子,1只小猴子分到几根呢?

根据学生的提问,师板书例1(有48根甘蔗,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师:该怎样列式呢?

生:48÷2。

(师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

3.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它。我们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有的摆小棒,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

学生汇报各种算法。

生1:我把小棒当甘蔗,每只猴子先分2捆,再分4根,也就是24根。

生2:我是口算的,我先算40÷2=20,再算8÷2=4,最后20+4=24,所以48÷2=24。

生3: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吗?

生:因为40÷2=20,把2写在十位上,8÷2=4,把4写在个位上,2×24=48,所以48÷2=24。

师:老师很欣赏你,因为你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大胆尝试,解决新问题。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五

分桃子幼儿园教学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一起来看看吧!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课本内容。

2、提出问题。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4、该怎样列式呢?

5、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6、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

1、由情境提出问题。

2、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怎样列式呢?

3、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学生汇报:

(1)。质疑。

生:我也会用竖式,但我不明白怎么把算式和分法联系起来;

(2)。释疑。

师:谁来解释一下呢?

5、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6、共同归纳出:笔算除法时,应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巩固强化。

1、只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回家去,在路上碰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想考考它们,给它们带来了一组练习题,做对了就拿着桃子回家去,否则就留下桃子,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子吗?(愿意)。

2、出示55页练一练第一题(小猴回家)先估计,再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六

有一天傍晚,夕阳西下,凉风习习,小猪去找小猴子出去散步。突然从远处飘来了一阵阵香味,小猪自言自语地说:“好香的味道啊!猴子啊,要不我们去看看。”小猴说:“好的!”

它们沿着香味跑去,到了那边一看,“哇——”,原来是一片桃树林,上面还结着又大又红的桃子,它们看得直流口水。它们想去摘桃子,可是有一条河挡住了它们的去路,它们想来想去,想来想去,一点办法都没有。它们绞尽脑汁地想。小猴哥哥想到了一个办法,就说:“我们只要搬来一个木盆和一根船桨就能过河了。”

于是,它们就找来了一个木盆和一根船桨,来到小河边。它们坐上了木盆,拿上了一根船桨,划到了对岸。看着这么多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迫不及待地爬上树,摘起桃子来了。它们摘了很多很多的桃子,就津津有味地大吃起来。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七

7月31日,天气非常炎热,我和伙伴们去南汇摘桃子。

终于来到了南汇,那里有三口井,水很凉爽,我们用水洗了把脸,我突然看见一只小白狗,怕狗的本性让我离开,但狗很乖,我们摸了摸它,又看见了一只黑色的八哥,它不会说话,但很可爱,既然很爱吃水蜜桃。

休息了一会,我们终于去摘桃子了,我跑到桃园门口,看见一排排桃树数不胜数,上面挂满了用报纸包起来的桃子,我精心挑选了10几个向着太阳的桃子,拆开报纸一看,有的是红红的,有的青青的,个头都很大。

我们开开心心的摘完桃子,我吃了一只桃子甜甜的,水分很足,真好吃!

我要感谢弈廷爸爸,他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葫芦,我把它放在床边。

今天天气很热,但是我和大家一起吃到了那么好吃的桃子,又见到了一个月没见的同学,真是太开心了!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2—33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创设了许多“分一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体会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深刻体验平均分的含义。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除法意义打下认知基础。

学生分析:本节内容难度不大,在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出现各种分法,通过比较,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从而初步体验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评析: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能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摆一摆)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2、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评析:

教学目标的确定全面、科学,符合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恰如其分。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会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理解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剩余是怎么回事。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1、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分桃子”、“拼奥运会五环形”等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智慧星多颗、桃子图片一个、猴子头饰四个。

学具:圆片、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偷吃蟠桃的片断。

师:孙悟空大闹蟠桃盛会后,给他的儿孙们带回好多好多的蟠桃,把小猴子们乐坏了。这么多桃儿,该怎么分呢?这可愁坏了孙悟空。让我们来帮帮孙悟空分桃子,好吗?(师在板书“分”的后面贴桃子图片)。

评析:教学情境的创设很独特,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操作探究与体验感悟。

(一)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

1、动手分桃子,体会“分”的不同形式。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桃子?每只小猴可能吃几个桃子呢?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子帮它分一分。同桌合作,一个分,一个做记录。(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分法:

1和7、7和1、2和6、6和2、3和5、5和3、4和4、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相机演示课件)。

2、初步体会平均分。

师在演示课件时有意停在1和7这种情况上,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小猴的表情:刚才谁认真看了,你发现了什么?(有一只小猴哭了)为什么它会哭呢?(引导学生说出它得到的桃子少,很不满意)。

师:同学们想出的这么多办法中,哪一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接受呢?

学生很快会找到:每只猴子分给4个桃子这种分法,能使两只猴子都接受。

师:为什么这种分法两只猴子都接受呢?(引导学生说同样多、一样的、分平了。)(师相机板书:同样多)。

师:同样多、一样的、分平了都是一个意思,在数学王国里还有一个词语叫做平均分。这样分很公平,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我们看看小猴会怎样?(课件显示:每只小猴子抱着4个桃子,高兴得跳起来。)。

(二)把18个桃子分给三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的同样多。

1、导入:两只猴把分给自己的4个桃子高高兴兴地领回去了,别的猴子可着急了。我们接着把剩下的两堆桃子分一分吧!

2、分一分,体会分法的多样化:

师:18个桃子要分给闻讯赶来的3只猴子(课件出示),怎么分才能让3只小猴都满意,为什么?(同样多)现在请同学们用小木棒来代替桃子,分一分。组长扮演孙悟空分桃子,其他3名同学扮演小猴。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师:哪个组愿意上来分一分?(四人小组走上讲台,孙悟空扮演者负责分,向同学介绍分的方法。)。

总结:平均分的时候有很多方法。

(三)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四只小猴。

1、导入:猴哥三抱着桃子蹦蹦跳跳地走开了。又来了四只小猴眼巴巴地瞅着最后一堆桃儿。

师:刚才大家用小棒代替桃来分。如果一时找不到小棒或其他实物代替桃,怎么办?其实,大家还有一个本领--画图。现在,请每位同学都在本子上画12个小圆圈代表12个桃儿,然后试一试能不能用圈一圈的方法来表示分桃的过程及结果。

(独立思考,并汇报各种画法。)第一种画法:

把桃子4个圈在一起,,也就是每只猴子都能从圈里分到一个桃子,圈了三次,一共得到3个桃。

第二种画法:

把桃子3个圈在一起,因为有12个桃,我们有4只小猴,想到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所以每只小猴一次就能分3个桃。

师给予表扬。

评析:

教学方式方法有创造性,灵活多样,符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能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实践与运用。

(一)拼奥运五环形。

(放flash动漫:福娃盼奥运)出示五环旗。

师:谁认识这是什么标志?(奥运会会旗)2008年北京奥运会刚刚闭幕。我国奥运健儿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高兴吗?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师:我们再来看奥运会会旗,它是由几个圆环组成的?老师这有一些圆环,让我们把它们拼成奥运五环吧。

出示习题:可以拼成个。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二)分筷子(数学书33页第一题)。

师:我们学会了“平均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找到好多“平均分”的问题。出示有双筷子。

师:这里有几双筷子呢?要想很快知道有几双筷子,你用什么方法?(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三)整理铅笔。

(课件显示:摆放杂乱的14枝铅笔及2个铅笔盒。)看着这些摆放乱七八糟的铅笔,你有什么想法?(把它们收起来,放进铅笔盒。)。

师:我们平时就应该养成这样的好习惯。那么,平均每盒放几枝呢?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学生独立做,集体反馈。)。

(四)课件出示33页第5题:

师:小明家有一个美丽的小花园,一天早晨,花园里飞来了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快来数一数,一共多少只小蜜蜂?(16只)后来飞走了一半,一半是几只?还剩几只呢?(8只)飞走的和剩下的(师生齐)一样多。

评析:

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四、反馈评价,深化感悟。

小组合作分智慧星(有的小组是8颗星、有的小组是9颗星)。

师:你们是怎样分的呢?

(8颗星的小组):8颗智慧星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名同学分2颗。

(9颗星的小组):9颗智慧星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名同学分2颗,还剩1颗。

师问:剩下的这颗星还能不能继续平均分了?(引导学生体会平均分也有分不完的情况。)。

(老师把这颗星奖励给发言积极的学生)。

评析:

能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寓教于乐,突破“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剩余是怎么回事”这一教学难点。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请你仔细想一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84。

4

186。

6

6

123。

3

3

3

同样多。

教学反思:

我这堂课的设计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联系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整堂课,学生在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情节中进行学习,把新知识的探索融入于游戏当中。整堂课的数学活动,都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练习题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整堂课的亮点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我在课堂中,不仅注重知识的感受过程,还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有待完善处:在整堂课中学生动手操作多,比较费时间。学生思维活跃,易兴奋,课堂纪律不易组织。

课例点评:。

本节课开始提出了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后来在教师引导下讨论了怎样分得同样多,进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学会了对数目少的物体进行平均分。

教学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生动形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其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画面显示生动、形象,使学生倍受感染,教学效果很好。

2.教师在教学重点的地方,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的方式,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自主交流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不但分法多样,而且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全班学生心情愉悦,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3.本节课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教师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发散了思维。

今后还要加强课前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调查,以及课后的数学延伸,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好数学。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九

《分桃子》是第四单元除法学习的第一课时,是小数目的平均分,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为今后继续认识除法做了铺垫。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把握恰当的教学起点。用怎么样的方式和知识点来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是在设计时考虑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对童话故事感兴趣,因此,我就想到了用故事引入。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注重操作的层次性。整个新授都是在一个故事中进行。三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不露痕迹地串成一个美妙的童话故事。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中快乐中学习。

在具体展开新课的时候,我先创设了一个分桃子的情境,从而引出平均分。两只小猴子分桃子,一般要达到结果的公平,那么也就需要分得一样多。先出示一个问题,熊大婶该怎么分,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分法,以及平均分的不同的分法,在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记学生体验到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区别,从而感觉平均分的特点: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再以熊大婶的分法,让学生感觉平均分中一个一个分的分法,为下面的分一分的操作积累经验。整一个分桃子的过程,都在一个情境里完成,会激起学生一定的兴趣,也有突出的指向性。同时,分完后我让同桌的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分法,这一活动,主是要为合作学习作铺堑的同时对学生巧妙地进行团结友爱、讲谦让的思想教育,体现教书育人。第二个活动主要体现合作学习,通过说一说,进一步明天平均分的`含义及方法。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完成后通过同桌的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来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

3、巩固练习时仍然强调动手实践的必要性。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理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能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先通过实物操作,再经历图画表征,有利于把解决问题从操作水平引向表向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

4、通过变式练习夯实重点。在揭示平均分的意义后,安排了一个判断的教学环节,下面几种物品的分法是不是平均分,以此来巩固对于平均分的概念,是平均分的,学生一般一眼就能看出,对于不是平均分的,比如一共八只小鸭,一边是五只,一边是三只,学生马上就能判断出来是不是平均分,接着通过想一想,怎么样才能使它们变成平均分。学生在独立思考后想出不同的方法把本来不是平均分的星星变成平均分,这一过程具有多种功效,让学生在一个练习中,既训练了平均分的分法,又体验了平均分的意义,还能巩固平均分与其他分法的区别。从而也能使本课堂的重点进一步落实。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

夏天,天气非常的炎热。老猴带着小猴们来到河边玩耍,正在它们玩得开心的时候,忽然它们发现河对岸有一棵茂盛的桃树,上面结满了又大又红又水灵的桃子,它们馋得口水直流。

小猴子们都很想吃。于是它们争先恐后地要过河上的独木桥,可是这座桥又窄又小,只能容纳一只猴子通过。这时小猴黑黑和小候红红为了能先过独木桥争执起来。黑黑用脚一踹,差点把红红踢下河。幸好小猴胖胖抓住了红红的'尾巴。

老猴见状,忙说:“孩子们,这样做太危险了。大家要有秩序地过独木桥。”小猴们听了老猴的话,自觉地站成了一排,迈着整齐地步伐,一个个地过了桥,来到了对岸。

这时,小猴子们飞快地向树上爬去,它们找最大的桃子吃了起来。

老猴看到一个个小猴子吃得津津有味,非常开心,高兴地笑了。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2~33页“分桃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并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2.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有余数的平均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小熊笨笨可高兴了,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吗?因为他的新房子造好了,他准备了许多食物招待他的好朋友们——小猴、小猫和小狗。可是当笨笨把桃子分给猴哥哥和猴弟弟时,兄弟两个闹了起来。快,让我们来给他帮帮忙吧!

(出示课题:分桃子)。

二、操作体验,感知新授。

生1:猴哥哥吃到7个,猴弟弟吃到1个。

师:还可以怎么分呢?

生2:猴哥哥吃到6个,猴弟弟吃到2个。

师:还可以怎么分呢?

生3:猴哥哥吃到5个,猴弟弟吃到3个。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生4:猴哥哥和猴弟弟都吃到4个。

……。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师: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可以让两只猴子都满意?

生5:猴哥哥分到4个,猴弟弟也分到4个。

生6:两只猴子都分到4个桃子。

生7:两只猴子各分到4个桃子。

师:大家都认为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可以让猴哥哥和猴弟弟都满意,为什么呢?

生8:因为这种分法最公平,最合理。

生9:因为这种分法两只猴子不会打架。

生10:这种分法更公平、合理,因为两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一样多。

师:对了,这种分法最公平、最合理,因为两只猴子分到的桃子同样多(也就是一样多)。

(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师:像这样,每只猴子分到的同样多(或一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活动二:分鱼。

师:两只猴子分到了同样多的桃子,可高兴了!现在该给谁分食物了?

生:小猫。

师: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课件出示),该怎样分呢?你能帮笨笨分一下吗?

生:能。

师:请大家拿出12根小棒代替12条鱼,动手分一分。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分的?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如下:

a.有一条一条地分的,分三次。

b.有两条两条地分的,分两次,最后一次分一条,刚好分完。

c.有三条三条地分的,分一次。

师:这些分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认识:不管怎么分,“平均分”要求的结果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3.活动三:分骨头。

师:小猴和小猫都分到了食物,还剩下谁没有分到食物呀?

生:小狗。

师:你能给笨笨帮个忙吗?

师: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32页,思考“分一分”的第三题,并拿出铅笔在书上分—分。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师:每只小狗平均分到了几根骨头?

生:6根。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分的?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均分的过程,认识平均分的结果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师:刚才我们在帮笨笨分食物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并且也学会了自己动手进行平均分,你们高兴吗?(高兴)现在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深化。

1.分筷子。

一双筷子有2根,12根筷子可以平均分成几双?请同学们动手圈一圈。

2.分铅笔。

14枝铅笔平均放在两个笔盒里,平均每个笔盒放几枝?

3.拼奥运五环。

每个五环由5个圆环组成,20个圆环可以拼成几个五环?

4.分气球。

师(总结):平均分里有刚好分完的,还有现在这种平均分之后有剩余的。

5.拓展:小蜜蜂。

师:什么是一半?16的一半是几?8的一半是几?4的一半是几?2的一半是几?

四、小组活动。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五、总结。

摘桃子教学设计篇十二

活动目的:

1、继续巩固双三角形折法。

2、利用双三角形折法学折桃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正方形手工折纸若干张,折好的双三角形和桃子若干。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桃子。

活动过程:

一、复习双三角形折法。

老师提问:上星期我们学习了双三角形的'折法,同学们还记得怎么折吗?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双三角形折法。

1、教师出示折好的双三角形让学生观察,能后学生自己试着折一折。

2、请一至俩名折好的同学上台讲一讲折法,其余同学跟着再折一折。

二、学折桃子。

1、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桃子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指名说一说。

2、教师出示折好的桃子,请大家说说像不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学折桃子。

教师先出示《桃子》折纸示意图,请学生看着示意图跟老师一起学折。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完成一个后,要求他们自己再试着折一个,教师只在旁边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同学。

三、作品展示与交流。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先在小组里交流,能后每组再推荐一件作品到全班交流。

四、附《桃子》示意图: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