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从思想上重视,加大班级创建优良学风宣传力度
在创建班级优良学风活动中,各系部领导、辅导员要从思想上重视,起表率作用,积极倡导“实践出真知”的精神。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理论培养的同时,深入班级开展创建优良学风主题活动,针对学风创建活动,要求教学和学工工作相结合,积极开展就业调研、创业调研、专业调研、教学调研等工作,制定各具特点的创建优良学风方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学生骨干入手,带动班级良好运转
学生骨干作为辅导员的助手,对班级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应该抓好学生骨干队伍,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掌握有关情况。通过召开学生班委会议,启动学生骨干“三带动”活动,带动一个班级,带动一个宿舍,带动一个学生。开展“以学为荣,学优为荣” 、“爱校、成才、责任”主题活动,组织出版学风建设活动的专题墙报、宣传栏、广播等,利用宣传橱窗、系部网页、学院网页等各种宣传载体,进行全方位、大范围、多层次的宣传发动,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在全班范围内开展“学风大调查”学风情况的调研活动,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开展征求全班学生关于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创优良学风,从我做起”签名活动,组织广大同学开展对学风开展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讨论,查找班级及个人学风不足,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活动,提出整改方案。只有从学生骨干入手,才能带动班级良好运转。
加强班级管理,以团队的良好风气带动个人
班级是学生自己形成的集体,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大环境,如何提升班级的整体学风,由此带动班级中的每个成员学风的转变是本次活动的关键,应特别关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通过活动来重点突出班级作用:一是班委领导,率先垂范。在班级中,应特别关注班委的带头作用、凝聚作用以及引领作用。各班班委应率先垂范,团结广大同学,加入到活动中来,充分审视此次活动的重要性,认识其重要意义。二是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班级应该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实日常管理,在早操、自习、考勤等方面增强责任意识。同学们应以班级为单位,广泛展开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活动,仔细寻找不足,认真分析原因,积极加以弥补。三是主题教育,塑造班风。班级开展与学风有关的主题班会及团活动,如“创优良学风,做文明工院人”、“感恩你我谈,学风你我建”、“创建优良学风,建设安全文明校园”、“创文明宿舍,树优良学风”、“创建优良学风,我们在行动”等为主题开展系列班集体教育活动。
结合学院学风考核办法,制定班级管理措施
按照学院班级学风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班级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措施。一是严格课堂、晚自习考勤制度,严肃纪律处分。二是完善班级考勤统计制度。三是严格第二课堂、团活动的考核制度。四是完善6s宿舍检查、评分制度。五是完善班委材料上交制度。六是严格执行纪律处分,绝不姑息。
班辅导员开展班级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及意见
一、是应加强对班级有病史学生档案管理。
建立特殊的病例档案,防患于未然 。建议从新生入学体检时就对他们进行分类建档,对他们的病史保密,做好后期对他们的关心。同时,可以将他们的qq号,微信等添加为好友,建立关爱小组名单,加强对他们的关爱。如出现突发事件,可以第一时间处理,防患于未然。
二、是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利用每周班会、早操、晚自习等时间,印发消防安全资料到班级、学生宿舍,让大家都明白安全无小事,安全人人有责的道理。此外,通过展板、主题班会、6s知识考试,6s漫画展,宿舍安全警示图等多样化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对学生宿管会干部、宿舍舍长、安全信息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普及安全知识,从源头上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以月为单位,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团辅活动,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比如我院建筑系积极广西师范学院心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一对一为班级进行定期的团辅活动。内容涉及心理和生理状况,通过定期的团辅,可以及时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可以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另一方面还能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培养团队精神,创建良好学风、班风。此外,利用团辅活动,建立和完善学生身体健康档案和心理发展档案,上交上级有关部门存档
四、是坚持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1)教育学生不要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热得快、电炊具等;(2)不要购买、使用“三无”用电产品;(3)不要在宿舍内使用电热型电器,如电吹风、电热杯、电热毯等;(4)做到“人离电断”,无人在宿舍时,充电器、饮水机、电脑等电器及时断开电源;(5)宿舍内设立“无烟区”,不在寝室内吸烟,不乱丢烟头;(6)在宿舍内不使用蜡烛、煤气灶等明火;(7)不在宿舍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8)宿舍内的电路出现故障及时报修、及时处理;(9)不要私接电线给电单车充电。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
[20xx]7号)和《全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确定的服务业发展任务目标,现就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发展服务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当前,辽宁正面临着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是提高辽宁综合竞争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战略。
第一,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建设新型产业基地的战略举措 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是推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改造升级的重要途径。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建设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有利于减少对资源、环境、生态的消耗和依赖,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提高辽宁产业整体竞争实力。
第二,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完善市场体系的基本条件 加快发展服务业,建立健全商品市场和各类要素市场,有利于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有利于促进生产、流通、
消费和投资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第三,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客观需要
大力发展服务业,围绕“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使其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外商投资的最佳区域。可以有效地改善投资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必将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和动力,加快实现辽宁成为沿海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
第四,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社会就业的迫切要求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棚户区改造、零就业家庭就业、城乡困难群众救助等民生工程;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消费,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服务业具有门槛低、领域宽、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特点,是我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安置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二、发挥优势,创造条件,抢抓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当前,我省服务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服务业已经具备有利的市场条件和宏观环境:
第一,发展服务业具备区位条件优势
我省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区位地理优越,交通网络畅达,腹地资源丰富。随着“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对外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进程将明显加快,吸引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将明显增强。辽宁已经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龙头,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区。
第二,发展服务业具备产业基础优势
近年来,我省不断增加对服务业的投入,交通运输、物流、商贸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服务领域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化进程快,不仅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而且还明显提高了服务业整体层次和水平,增强了产业支撑能力。
第三,发展服务业具备市场需求优势
我省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工业存量优势明显。随着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专业化分工的发展需要,围绕打造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目标,我省先进装备制造业、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临港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对金融、物流、科技、商务、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孕育了内在的需求潜力。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结构呈现明显升级,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迅速增长,社会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为商业、房地产、社区、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
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四,发展服务业具备科技人才优势
我省科技服务业优势明显,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具备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多、科技人员队伍较大和产业基础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人才优势;具备现代科技知识的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宏大,知识、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高度集中,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和人才资源。
第五,发展服务业具备政策环境优势
国家制定的关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一系列政策,为全省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辽宁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广泛、更充分的空间和条件。围绕促进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又相继在推进流通服务业、发展旅游业、交通运输业、促进科技产业、信息产业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扶持政策,安排了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这些政策举措为加快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推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途径。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依托中心城市构建现代服务体系,积极承接国际服务贸易转移,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优化结构为中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培育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积极拓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着力开发面向农村的服务业,调整优化服务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促进服务业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增加就业。
(二)遵循原则
第一,坚持发展服务产业与强化公共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
第二,坚持利用市场机制与加大政策支持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的双重作用,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推进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
第三,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继续发展和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和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服务业及社区服务业的同时,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先导先行、梯次发展、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第四,坚持自主创新发展与深化改革开放相结合的原
则。遵循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技术和管理方式,大力推进服务行业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提高全省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到20xx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200亿元(20xx年价格),年均增长11%,占gdp的比重达到40%(比20xx年增加3个百分点)。
2、改善大中城市的产业结构。
在具备条件的大中城市,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
3、扩大服务业的产业规模。
在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竞争力的基础上,把服务业的规模做强做大。到20xx年,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力争达到3200亿元,年均增长15%。
4、提升服务业的增长速度。
逐步实现服务业的增长速度不低于国民经济整体的增长速度。
5、增强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
为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决策部署,根据中央、市委相关文件,结合昌平实际,就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北京的重要指示,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思想,顺应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遵循城市工作“五个统筹”指导方针,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首善标准,聚焦“城市病”治理,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推动城市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转型,向着建设国际一流科教新区的奋斗目标坚实迈进。
准确把握昌平城市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并进的阶段性特征,坚持规划先行与建管并重相结合,坚持改革创新与传承保护相结合,坚持集约高效与安全便利相结合,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努力实现三个重大转变:城市工作向更加突出服务管理转变,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统筹,以服务促管理,保障城市协调、有序、高效运行;城市规划建设向更加注重减量提质转变,划定城市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坚持精明增长,建设紧凑城市,优化空间结构,集约高效利用;城市治理方式向更加强调多元共治转变,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把昌平建设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区和综合性新城。
二、加强城市规划管控
(一)科学制定城市规划。聚焦落实区域功能定位,从城乡区域整体协调的高度,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编制好昌平新城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发挥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推动城市规划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合一,促进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统一、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实现多规划底图叠合、数据融合、政策整合,描绘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蓝图”。20xx年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图合一。
突出抓好街区控规编制。将街区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基本单元,逐步实现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空间等专项规划在街区控规层面形式一致、内容统一、管理协调,构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统一坐标系”。着眼建设紧凑城市,坚持地上地下立体规划、公共交通支撑引导、主体功能混合用地和开放街区等新的规划理念,落实好城市设计的控制性引导要求,集成工作、居住、交通、休闲、教育、文化、医疗等综合性功能,20xx年底前基本实现街区控规全覆盖。未编制控规的区域不得进行建设。
编制镇街规划实施方案。优化调整各镇街功能定位,坚持规划制定与实施并重,统筹建设任务与功能落实,综合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市政建设等专项规划,20xx年底前完成镇街规划实施方案编制,推动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和要素配置均衡协调,形成功能清晰、导向明确的差异化发展格局。创新村庄规划编制方式,以六环路以北保留村庄为试点,确定与村庄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现城市规划向城乡规划转变。
(二)坚持减量集约发展。准确把握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以流动人口、建设用地和建设总量的压减为基础,坚定不移推动城市瘦身健体。强化“两线三区”全域空间管控,划定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将区域空间划分为生态红线区、集中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生态红线区强化生态底线管理,集中建设区严格落实建设边界,限制建设区实施减地增绿。制定“两线三区”管控规则,细化实施方案,抓好年度目标任务分解,逐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城市发展格局。
(三)健全规划实施体系。加强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区政府作为全区总体规划、街区控规的编制和实施主体,负责将街区科学划分为若干实施单元,推行同一主体跨实施单元、跨街区、跨区域组织实施,推动项目规划建设从单一地块平衡向区域平衡转变。镇政府负责镇域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严格落实市区两级控规的各项控制指标、合理安排用地功能布局和建设时序。成立由部门、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的城乡规划审议委员会,对城市发展重大问题和重要规划项目开展咨询论证,提高规划编制和决策的科学性。
(四)塑造昌平特色风貌。加强规划设计引导,突出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延续性,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进行城市设计,构建蓝绿交织、田园如画、山水融城的城乡风貌。抓好大地景观实施方案落实,对重点区域城市形态、景观视廊、公共空间、建筑高度等进行全面控制和引导,凸显自然山水特征,遵循区域发展肌理,打造城、乡、园三种不同类型的复合景观样貌。发挥区城乡规划与公共艺术委员会作用,健全设计方案专家评审和激励制度,吸引国内外一流规划师、建筑师参与昌平城市规划建设。将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强化城市设计的协同引领作用,使城市设计管理与土地供应、项目建设有机衔接,利用五年时间实现重点功能区和城镇组团城市设计全覆盖。
三、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五)深化产城融合发展。加强规划建设管理的统筹,推进未来科技城、沙河大学城、科技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和通用航空产业园、国家知识产权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促进就业、居住、商业、休闲、服务等功能混合集约配置,塑造产城融合、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形态。发挥重点功能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服务改善,引导功能性项目和特色产业落地,形成产城联动开发、公共服务共享、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打造适宜产业空间。
(六)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行镇域整体开发建设,集成创新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政策和模式,建立镇域整体平衡的统筹发展机制,实施重点小城镇建设带方案整体招标,引导功能性项目、特色文化活动、优质品牌企业落户。探索城镇集中建设区与周边城乡结合部改造捆绑实施模式,落实农民转居、就业安置、公共服务配套等政策,增强居住、就业、综合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功能,发挥小城镇带动本地农民就近城镇化的节点性作用。
(七)精心打造海绵城市。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严格技术标准规范和审查控制,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减少城市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控制新建区域和城市建成区周边各类新建项目硬质铺装比重,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区域最大程度新建可渗透路面。
(八)实施城市节能工程。严格执行全市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力争到20xx年二星级、三星级新建绿色建筑的比例分别达到45%和55%。全面完成城镇非节能居住建筑改造工程,大力发展近零能耗建筑,把未来科技城、沙河高教园区等重点功能区打造成近零碳排放示范园区。
一、不注意身体。领导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废寝忘食,不注意休息,不注意劳逸结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累垮了身体,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
二、不遵守规章制度。领导经常提早上班,推迟下班,甚至节假日也擅自工作,带头破坏劳动纪律。
三、不关心家人。领导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以单位为家,以事业为重,对自己家庭和家人关心不够,没有尽到一个做丈夫(妻子)、做父亲(母亲)的责任。
四、处事不够公正。往往对自己严,对别人宽;对自己紧,对别人松;自我批评多,批评别人少;表扬别人多,自我表扬少。
五、工作不够大胆。领导决策太过于谨慎,特别是决策重大问题时,总是反复调查论证,多方征求意见,以求万无一失,缺少说一不二、速战速决的魄力和胆识。
六、处事不够灵活。领导对身边人与对其他人一样,坚持原则,一视同仁,不讲情面,不搞特殊照顾。
七、架子大。下属单位反映,领导架子大,没有人情味。领导下基层一般不在基层吃饭,而要回单位吃食堂。不论平时还是过年过节,想吃领导吃餐饭都请不到,送钱、送卡也不收,连送点土特产都被拒之门外。
八、心太软。领导始终把为职工群众谋利益放在首位,遇到职工群众有困难就心急火爎,总想当机立断,立马解决。职工群众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就寝食难安,放不下心来。
九、不注意单位形象。领导对单位经费管的太严太死,经常讲要花小钱办大事,做什么都小家子气。单位的办公场所没有别人的豪华、高档,办公设备没有别人的先进、齐全。
十、不关心女同志。领导(指男领导)对女同志不够热情,与女同志保持一定距离,接触太少,关系不够密切。
关于进一步规范表彰奖励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表彰奖励工作,维护表彰奖励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根据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表彰奖励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有效发挥表彰奖励工作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激励全县人民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升级提速、跨越赶超,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大县、新兴工业强县、旅游商贸名县努力工作、建功立业。
(二)基本原则。表彰奖励要体现先进性、代表性和时代性;面向基层,面向工作一线;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依照法定的条件、权限和程序进行。
二、表彰奖励项目
本意见所指表彰奖励包括:县委、县政府共同表彰奖励,县委表彰奖励,县政府表彰奖励,县级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表彰奖励,县级部门表彰奖励和公务员奖表彰励。
(一)县委、县政府共同表彰奖励:
1、经县委会研究确定由县委、县政府共同表彰奖励项目。
2、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表彰奖励。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良好单位奖励;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单项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奖励;对年度内获得市委、市政府以上奖励的奖励;承办市级以上现场会或在市级以上介绍经验的奖励;纳税大户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奖励。
3、重点工作表彰奖励。列入考核的重点工作和县委、县政府临时交办的工作。
4、特殊表彰奖励。特殊表彰奖励是县委、县政府对在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环境、突发事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奖励。
(二)县委或县政府表彰奖励:
1、县委表彰奖励。指县委会研究决定表彰全县党委系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并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集体和个人的奖励。
2、县政府表彰奖励。指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的表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并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集体和个人的奖励。
(三)县级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表彰奖励。指县级领导小组(或专业委员会、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研究决定的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奖励。
(四)部门表彰奖励。指县级各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在本系统内开展的、以本系统内集体和个人为奖励对象的综合性表彰奖励。
除特殊情况外,每个部门限设置一项本系统综合性奖励。部门奖励一般冠以“全县××系统先进集体(个人)”称号。
(五)公务员表彰奖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组部、原国家人事部《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和省委组织部、原省人事厅《公务员奖励补充意见》应开展的表彰奖励。
对于一般性工作成绩突出,确需县委、县政府表彰的,可予以通报表扬;对跨系统和阶段性、临时性工作,一般在重点工作奖评中实施奖励,未列入的可以领导小组(或专业委员会、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名义开展表彰活动。县委、县政府的通报表扬和以领导小组(或专业委员会、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名义开展的表彰活动,均不发放奖金奖励,但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加一定分值。
对完成省考指标和市考指标责任单位的奖励,实行单列奖励,并与本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等次相挂钩。
三、表彰奖励和通报表扬的条件
(一)凡以县委、县政府名义进行的表彰奖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省委、省政府或市委、市政府有明确规定,要求以县委、县政府名义进行表彰奖励的;
2、省委、省政府或市委、市政府已经开展的表彰奖励,需要县委、县政府比照进行的;
3、省、市级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已经开展的表彰奖励,需要县委、县政府比照进行的;
4、涉及民族团结、军地关系等,不便以县级部门或者其他名义进行表彰奖励的;
5、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关系全局性重要工作、中心工作、重大事项或省、市重点工程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6、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特殊工作中,事迹特别突出,有重大社会积极影响,确需以县委、县政府名义进行表彰奖励的。
(二)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申报县委、县政府通报表扬的,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全国性综合评比中被国务院或国家部委授予荣誉称号、记功的;
2、在全省性综合评比中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荣誉称号、记功的;
3、在全省县域经济评比中单项指标取得前三名的或承办市考指标取得前三名的;
4、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
5、在其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需要及时表彰的。
四、表彰奖励数量
表彰奖励应面向基层,向工作、生产一线倾斜,向推动县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领域倾斜,从严控制奖励对象和数量。
(一)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
1、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严格控制各类县级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综合评选,先进单位不得超过参评单位的10%;先进工作者不得超过参评人数的5%,原则上不超过15人。先进集体奖励标准为20xx元/个,先进个人为300元/人。
2、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表彰奖励。重点工作考核奖励项目按照《武功县重点工作考核办法》执行;年度考核奖励项目按照《武功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办法》执行。
(二)县级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表彰奖励。
以县级领导小组(或专业委员会、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名义开展的跨系统表彰奖励,先进集体的比例控制在参评单位数的10%以内,先进个人不得超过参评人数的5%,原则上不超过15人。
(三)部门表彰奖励。
以工作业务系统内集体和个人为奖励对象的综合性表彰奖励,先进集体数量根据参评单位的多少确定,原则上不超过20%,先进个人不得超过参评人数的2%,原则上不超过15人。
(四)公务员表彰奖励。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有关规定实施表彰奖励。
(五)特殊表彰奖励。
特殊表彰奖励数量和标准由县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
五、主要程序
(一)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
1、除目标责任考核奖励以外的表彰奖励项目,由主管部门提出奖励方案,经县级分管领导审批后,先进集体要按照规定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先进个人按有关规定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进行公示后,然后提交县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批准,发布表彰奖励决定。
2、目标责任考核奖励按照目标考核工作有关办法执行。
3、以县委或县政府名义表彰奖励的,由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县委或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后,先进集体要按照规定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先进个人按有关规定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进行公示后,然后提交县委会或县政府常务会批准,发布表彰奖励决定。
(二)以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名义表彰的,由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县级分管领导同意后,先进集体要按照规定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先进个人按有关规定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进行公示后,提交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会议批准。
(三)部门表彰奖励的,由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县级分管领导同意后,由部门党委(党组)会研究实施奖励。
(四)公务员表彰奖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五)推荐国家(含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含省级部门),市委、市政府(含市级部门)表彰奖励的,主管部门或单位接到表彰奖励通知后,应报请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并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审签后,按程序进行推荐。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协调指导。全县表彰奖励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县委办、政府办牵头,纪委(监察局)、组织部、人社局、考核办参加,加强对表彰奖励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
(二)严格标准条件。坚持按规定开展表彰奖励活动,严格标准和条件,严格评选和审批程序,严格控制表彰范围、对象和数量。凡评选、推荐表彰奖励候选单位的,主办单位要事先征求纪委(监察)、组织、人社、计生、政法、安监、环保等部门和县级分管领导的意见,再按审批程序办理;凡评选、推荐表彰奖励候选个人的,主管单位要事先征求纪委(监察)、组织、人社、计生、政法等部门和县级分管领导的意见,并进行公示后,再按审批程序办理。凡受到党风廉政、计划生育、平安创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一票否决”和党纪、政纪等处理的单位和个人,当年不得参加评选。对同一事迹的集体或个人,上级部门已给予奖励的,不再重复奖励。伪造贡献或者采用其他手段骗取表彰奖励的,由原批准机关撤销其表彰奖励并严肃追究责任。
(三)落实经费保障。凡经审定列入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目标责任考核表彰奖励和公务员表彰奖励范围的奖励资金由县财政统筹安排。部门表彰奖励资金从经费中解决。对公务员实施表彰奖励所需资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公务员奖励补充意见》规定以及有关标准执行。县委、县政府通报表扬以精神奖励为主,特殊情况经县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可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县级各部门要认真执行本意见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开展表彰奖励活动。具体工作程序,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中共武功县委
xx县人民政府
年8月1日
机关各办、局(分局)、派出所、各村(居)委会:
为构建关爱互助的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新,镇委、镇政府决定从20xx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为核心的社区帮扶结对活动,发动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快实现我镇经济困难家庭脱贫致富。现结合我镇的实际,就落实社区帮扶结对活动“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一)目标:从20xx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我镇的低保户及低保临界户通过落实“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社区帮扶结对工作责任制,采取“一户一法”的综合帮扶措施,基本实现稳定脱贫,被帮扶家庭收入稳步提升,落后面貌基本改变。
(二)任务:对贫困户要做到“六个确保”:一是确保被帮扶的贫困户有自我发展和稳定收入的主业,并实现稳定脱贫;二是确保贫困户家庭完成危房改造;三是确保贫困户子女接收义务教育不辍学;四是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五是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至少输出一个劳动力;六是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劳动职业技能。
二、帮扶措施
(一)全力推进帮扶培训和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就业脱贫。加强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推动受帮扶贫困家庭未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短期技能培训。加强对贫困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开拓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借助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等平台,努力实现每个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至少就业1个人的目标。
(二)合力把帮扶贫困家庭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对经过帮扶无法脱贫的实行资金助贫。以家庭脱贫为重点,实行“规划到户、责任到人”。 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为责任单位和负责人,所需资金可以由责任单位出资;可以广泛动员,在自愿的前提下,由责任人出资;可以一人负责一户,也可以多人负责一户。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切实做到尽心、尽力、尽责,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各单位要加强领导、 分解任务、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强化责任,把帮扶规划到户,帮扶责任落实到人。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力量热心参与帮扶结对工作,建立各种平台,实现社会爱心资源与贫困户的有效对接。
三、组织领导
(一)健全帮扶工作机构,明确部门职责。成立xx镇社区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 长:(镇委)
副组长: (一)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镇委)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镇社会工作局,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副主任由兼任,办公室联系人梁锦明(电话:);办公室在帮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日常的综合协调、组织实施、督促检查、考核验收工作。
(二)迅速向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各单位成立帮扶工作组,接受镇社区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落实帮扶的具体工作。为便于掌握情况和开展工作,帮扶干部原则上为我镇公务员、参公管理人员及各办局副股以上人员。
(三)建立帮扶工作考评制度。镇成立以帮扶领导小组与各村(居)负责人组成的考评领导小组,每年对帮扶成效进行工作考评,对后进的给予批评教育、严肃处理,切实防止因责任不到位而造成负面社会效应(具体由镇社会工作局负责制定考评办法)。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实施帮扶结对“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是让有帮扶能力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直接到户的方式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这是我镇实施帮扶结对战略、创新帮扶方式的一个创举,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发展战略,也是实现新时期帮扶结对工作的重大转变和突破。各部门必须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结对帮扶”的方针,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创新思路,落实措施,攻坚克难,努力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二)结对帮扶,动态管理。各对口帮扶单位要把结对帮扶的贫困户的任务具体分解到所属部门,落实挂户责任人,协同各村居开展定单位、定点、定人、定责帮扶。要精确配置帮扶资源,实现定点消除贫困;建立动态档案,对贫困户的真实情况逐户摸查并登记造册,建立电子台账动态档案。各村居两委成员及行政服务站一类、二类人员要全力协助帮扶干部开展帮扶工作,协助任务由各村居自行分解到以上工作人员,全面了解辖区内贫困户的思想动态、贫困户新增、变动等情况,并及时反映给帮扶责任人、责任单位。
(三)明确任务,责任到人。“规划到户”就是通过建立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主要针对贫困户(点),做到心里有数,分类指导,制订帮扶措施,搞好脱贫规划。“责任到人”主要是要求帮扶人(单位)要落实帮扶责任。落实挂户责任人,保证每一户贫困户都有责任人挂钩联系,责任人探访贫困户每季度不得少于一次,保证每一贫困村每一贫困户都有具体的发展规划和脱贫措施。
(四)广泛宣传发动,构建“大帮扶”工作格局。帮扶结对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面引导,抓好典型经验的宣传和推广,在全社会树立帮扶济困的光荣感,营造人人互助的良好氛围。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企业家、个体户、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等社会力量,在充分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帮扶结对。
本意见由xx镇社区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落实。
对于新入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义:
一、首先要选择优秀的培训师,培训师主要从企业各部门带头人或负责人中进行挑选,并根据培训师的时间按排授课时间,不要不征求培训师的意义而强行安排,这样就会确保培训师有效地进行授课。
二、培训前培训师应将授课的内容报企业分管领导进行审阅,对不利企业发展和形象的内容应删除,内容审阅后授课人要根据统一的要求制作课件,授课地点要选择在企业内部。
三、培训时,培训部门要作好培训记录,如考勤、课堂纪律、授课方式和方法以及课堂互动情况。
四、培训结束后,要作好培训评估,对优秀的培训师或学员给予一定的表扬或物资奖励。
五、新入职人员培训合格后分配到各单位或各部门,在分配后的一年内,培训部门要及时作好踊跃考查,对于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提出让入职员工有效地进行改正。
总之,入职培训很重要,这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上,在员工入职时就有了解企业的文化,这有利于提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