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灯笼大班数学教案(大全9篇)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难点和错点。这里给大家提供了几份优秀教案范文,供参考学习。
挂灯笼大班数学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体验二维分类活动的乐趣。
2.理解标记,能根据标记进行二维分类。
3.能同时辨别出物体两个维度的`特征,并能按两个特征进行有干扰的二维分类。
活动重点:理解标记,能根据标记进行有干扰的二维分类。
活动难点:能同时辨别出物体两个维度的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标记卡片若干;具有多种特征的羊儿卡片10张;标记卡片8张。
学具——第一、二组:每人一张有标记的分类表,8个颜色、大小、图案不同的皮球卡片;第三组:每人一张已经分好类的小鱼操作纸和标记卡片;第四组:每人8张不同特征的衣服卡片,一张分类表,小标记卡片若干。
幼儿前期经验——参与过无干扰的二维分类活动,具有初步的二维分类经验。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游戏“老师找朋友”,感知物体的特征教师根据幼儿身上的特征提前制作标记卡片。
(1)出示上面有1个标记的卡片,请符合特征的幼儿做朋友。
(2)出示上面有2个标记的卡片,请符合特征的幼儿做朋友。
2.集体活动:给羊儿找朋友,学习看标记进行有干扰的二维分类。
(1)出示十只羊,请幼儿观察说出这十只羊有什么特征。如衣服颜色、戴花或不戴花、大小特征等,同时出示相对应的标记卡片。
(2)根据标记找出同时具备两个特征的羊做朋友。
第一次:教师出示两个标记,幼儿根据标记找出符合二维特征的羊儿做朋友;
第二次:幼儿挑选出两个标记,其他幼儿根据标记找出符合特征的羊儿做朋友;
第三次:教师出示具有两个相同特征的羊儿朋友,请幼儿根据特征找出相对应的标记。
小结:今天我们根据标记找到同时符合两个特征的羊儿做朋友,羊儿们都非常感谢你们。
3.操作活动:给物品找朋友,巩固二维分类经验。
(1)认识操作材料。
第一、二组——。
材料:不同颜色、大小和花纹的皮球卡片,有二维分类标记的球车图。
要求:按照标记将皮球分类至相应球车。
第三组——。
材料:内有具备二维特征小鱼的鱼缸图,各种标记卡。
要求:根据小鱼同时具备的两个特征找出相对应的标记卡片贴在鱼缸上。
第四组——。
材料:具有不同特征的衣服图片,分类表,各种标记图。
要求:按照两个特征自行设计标准进行分类,并找到对应的标记图。
(2)幼儿操作材料,并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是如何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3)挑选有代表性的作业,引导幼儿检查,表达分类理由,在讨论中巩固二维分类经验。
4.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帮助许多物品按照它们同时具备的两种特征作为标准进行了二维分类。现在请找出和自己有两个相同地方的孩子拉着手出去做游戏吧!
挂灯笼大班数学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幼儿会根据实物图片用三句话讲出图意。
2、幼儿会根据各种实物图片的内容列出算式。
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实物图片若干张;分组活动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顺数,按要求数数。(从4—13、17—29、56—65)。
2、碰球游戏,复习9的分解组成。
二、基本部分:
2、请幼儿列出算式,并把算式读两遍。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看花瓣颜色记录。第二组、第五组:看算式写答案。
第三组:圆点涂色记录。第四组:看图填算式。
第六组:看图编应用题。
三、结束部分:
活动评价。
(1)请玩第六组活动的幼儿讲述活动结果。
(2)表扬活动时遵守规则的幼儿。
挂灯笼大班数学教案篇三
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赛”中增勇气,“乐”中长才干。意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科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教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规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感知相邻数。
3、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圆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数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数字卡片(人手一张)。
2、幼儿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通过语言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你们有朋友吗?你们的朋友是谁呢?
二、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对应并置的两排圆片,数量分别是2和3、师:第一排圆片有几个?第二排圆片有几个?第一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一排圆片呢?我们可以说2比3少1,3比2多1。
2、教师在3个圆片下面再贴出第三排4个圆片。
3、教师以中间一个数为参照,先与前面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
师:3比2怎样?3比4怎样?
4、师小结: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们就把这排在一起的3个数叫相邻数。
6、教师把3个圆片取下,在5个圆片下面贴上6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5和4怎样?5比6怎样?所以5的`相邻数是4和6。
7、教师直接说数字6、7、8、9,请幼儿说出它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启发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找它们的相邻数,幼儿回答后,师可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理解10以内的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三、玩游戏“找朋友”,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1、“找朋友”的游戏。
将幼儿分为四组,每组幼儿胸前挂有1――10的数卡。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本组的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到本组的朋友,音乐停止,2、3、4的幼儿手拉手站一排。(先请10位幼儿演示,然后游戏继续。)。
2、卡片游戏。
师事先发给幼儿1――10的数字卡片,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幼儿找出该数的两个“朋友”,并将卡片举起。
(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后评价。
2、师小结,教育幼儿要像数字宝宝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友爱同伴的意识。)。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
挂灯笼大班数学教案篇四
1、理解不同的加法算式题能表示同一意思,不同的意思也能用同一加法算式题来表示。
2、了解中国人用来表示喜庆的一些特色物件,丰富幼儿关于中国主题的知识。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学习过5以内数的组成。
(材料准备)中国结、鞭炮的图片各五张(3大2小);5的算式卡片若干;5盏灯笼、幼儿操作练习纸等。
重点与难点。
进而帮助幼儿理解算式题中各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说说。
1、出示图片,观看人们欢度节日热闹的场景。
2、猜猜讲讲中国的节日:“这么热闹,大家可能在过一个什么节日?”
1、观察讨论:图片上是什么?在哪里见到过?人们用它表示什么?
重点和难点:各数字表示的意思文――3个大鞭炮用数字3表示;2个小鞭炮用数字2表示;3个大鞭炮加上2个小鞭炮就是5个鞭炮。
3、幼儿读一读共同找到的`算式题。3+2=5,解释3+2=5都能和鞭炮、中国结等作“朋友”,体会一道算式题是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的。
1、观察5盏灯笼,看看说说这些灯笼有什么不一样。
四、幼儿操作练习纸。
1、幼儿将撕好的灯笼分成5个一组。
将灯笼粘在一起,装饰练习纸。
挂灯笼大班数学教案篇五
1、认读加法算式题,初步理解算式中"+"、"="(数学符号)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
2、比较、分辨灯笼的特征,学习将灯笼与算式题配对,体验加法算式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不同特征的剪纸灯笼(大小、颜色、握柄、流苏、花纹等不同)、3的加法算式题。
一、谈话导入价值取向:引发兴趣,导入挂灯笼的话题1、导入:国庆节马上就要来了,大家在国庆节的时候都喜欢挂灯笼,红红火火,特别(喜庆)热闹。今天,我们将与灯笼和算式题做朋友。
二、认读加法题价值取向:初步感受加法算式题中的组成部分1、认读加法题:1+2=32+1=3关键提问:
1)这些算式题上有什么?(几个数字?几个符号?小结:有数字、符号、排列出来的叫算式题。"+"叫加号,"="叫等号,在算式题中"+"读加上,"="读等于。
三、说一说价值取向: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个数字的实际意义2、1、出示一串三个灯笼的图片及算式题:1+2=32+1=3(两个算式题分别出现的)导入:根据这张图片,老师列了一个加法算式题,小朋友一起仔细看一看这些灯笼。
3、关键提问:这些符号和数字都表示什么呢?
小结:这二数学题中有"+"叫加法,表示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叫等号,"="后面的数表示总共有多少,也叫总数;前面的两个数字分别代表2个大灯笼和1个小灯笼,后面的数字表示灯笼的总数。
2、幼儿操作:
操作要求:观察各串灯笼,分辨他们不同的特征。寻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题,对应地挂在一串串灯笼下面,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3、交流:
小结:算式题的用处很大,能帮我们许多忙,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游戏是孩子们都喜欢的,我设计了与本课相关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
但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个体差异,没做到去观察每个孩子的听课状况。好的孩子把知识都学会了,但个别孩子听课状态不是很好,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气氛当中去,我也没能做到及时的去提醒、去点拨。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要更细心的去观察我的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更好的去听课,去学习。还有游戏的时候,不可能做到每个孩子都到前面来进行游戏,但我明显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由于没能到前面来游戏那种失望的表情。我今后的课堂上一定要多设计一些游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
挂灯笼大班数学教案篇六
1.比较灯笼的不同特征,理解加法的意义,学习5以内的加法。
2.通过挂灯笼活动,知道灯笼是我们中国人喜庆时特有的饰物。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各种灯笼,加法卡片若干。
一、说说灯笼。
出示灯笼,讨论:什么时候你看到灯笼?为什么大家喜欢挂灯笼?
小结:在中国的许多喜庆的节日里,例如马上就要来到的国庆节。大家都喜欢挂灯笼,因为灯笼象征着红红火火,看上去特别的热闹。
二、比比灯笼。
出示不同的灯笼:
提问:这些灯笼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颜色、大小、花纹等)。
小结:在我们中国,人们制作了各种形态各异的灯笼在节日里装扮着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的美丽。
1.出示式题卡及其挂着的灯笼。
小结:2了红灯笼加上3个黄灯笼,一共是5个灯笼。可以用算式2+3=5表示。
讨论:2+3=5,1+4=5。这根绳子上挂了几个灯笼?为什么挂5个?
小结:原来同样5盏灯笼可以用不同的算式题表示。
2.个别幼儿操作。
按照画面上的式题,在绳子上挂灯笼,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操作。
看!城墙上的灯笼要挂起来,请你们一起来帮忙。
师巡回指导:请你们仔细观察上面的加法题目找到相应答案的灯笼,将它挂起来。
四、交流分析。
1.与同伴互相交流自己是怎么挂灯笼的。
1)找一找一串灯笼下不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2)找一找两串灯笼下相同的算式题,说说它们不同的意思。
3)寻找不同灯笼下挂着的相同算式题,体会相同算式题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2.找找有没有挂错的灯笼?错在哪里?怎么挂?
3.拓展:想一想,一道算式题中,将5个灯笼怎么样排列才会好看。例如:aabaa或ababa等,并将它们布置成不同的样式。
挂灯笼大班数学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观察理解图片内容,尝试编题并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幼儿会根据图片用三句话讲出图意,学习看图列应用题。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画册》第3册第55页。
活动重难点:
用三句话讲出题意,尝试用原来有几只、又来了几只、一共有几只完整讲述。
活动过程:
1、碰球游戏,复习6、8的分解组成。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8的组成。
教师:“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你的1球碰7球。)……。
2、引导幼儿看图说出图意及数量关系。
出示图片一,提问: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教师:那怎么来列算式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幼儿列算式,教师出示2+4=6)。
总结:我们一起说说这个加法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2表示原来草地上有2只小鸡,4表示又走来了4只小鸡,也就是2和4是已经知道的条件;6表示一共有6只小鸡;用算式:2+4=6)。
3、出示图片二。
教师:“图上有什么?”(图上有1只蝴蝶)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又怎么样?(又飞来了7只蝴蝶)。
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
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只蝴蝶?)。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教师:谁来列算式?列出算式1+7=8。
4、教师点击课间出示图片三,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池塘里有什么?”(池塘里有4只鸭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又怎么样?(又游来2只鸭子)。
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共”来提问。
教师:谁能看着图再提个问题?(一共有几只鸭子?)。
教师:“现在我们把三句话连在一起说一遍”
教师:谁来列算式?(幼儿列算式,教师出示4+2=6)。
5、给你一道算式题,你能编出应用题吗?(引导幼儿用提问的方式提出应用题的问题)?
教师:请看图片上的这道加法算式,刚才小朋友们都学会了看图编加法应用题,那你们能根据加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吗?和你的伙伴说一说,(2分钟)。
教师:谁想好了?(老师重复)xx小朋友编的这道应用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情?xx表示算式中的4,xx表示算式中的1,问一共有……表示算式中的xx?(教师边指图边讲)说的真好表扬他。
教师:还有谁想出了不一样的?(请多位幼儿尝试编应用题并检查纠正不正确的。)。
6、教师指导不会提出问题的幼儿,先让他们和老师一起说题意并提问,帮助他们掌握应用题的句式结构,而后逐步让他们自己学着编应用题。
7、我们的书上也有这样的算式,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练习一下吧。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挂灯笼大班数学教案篇八
年货都备好了,现在就该挂灯笼了!
爸爸妈妈买好灯笼后爸爸就让我和他一起去房顶挂灯笼,因为我们家房顶有彩钢瓦,所以我就不害怕了,可是看着这么高的房子,我也是“望而生畏”啊!害怕终归是害怕,最后还是上到了房顶上。接着爸爸就拿着灯笼也上来了。
因为昨天爸爸就提前把线扯好了,所以现在我们就只挂灯笼就行了。爸爸让我先把灯笼撑好,然后再把上面和下面的东西都一一安好,把灯泡往灯笼里一放,就开始挂灯笼了。不一会儿我和爸爸就合力把这个灯笼挂好了。
挂灯笼大班数学教案篇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观,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于是我设计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幼儿发现了“对称”所需的特点,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并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尝试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引导幼儿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幼儿的数学审美情趣。
4、通过猜,找,做,画等方法表现对称。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两对称图片:苹果,蝴蝶。
2、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3、操作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每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3、看看你自己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
二、识对称,找对称轴。
1、引导幼儿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再次感受对称图形的特征。
(1)指一指、摸一摸这条折痕,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2)告诉幼儿对称轴的概念:把对称图形分成了一样的两部分的直线,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2、操作活动:找对称轴。
(1)猜想: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对称轴吗?有几条?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尝试找出三种形状的对称轴。
(3)展示操作的结果(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画上对称轴),并检验找得对不对。
3、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找出各图形的对称轴。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1、找一找,我们身上和周围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如:人体、蝴蝶、标志等等)。
2、观看多媒体短片,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四、结束。
活动反思:
一、“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原来的目的是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当孩子们有的说一样,有的说不一样的时候,我没有让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此时我能加以追问“一样在什么地方”“不一样在什么地方”,给孩子们充分时间,让他们通过质疑、讨论,理解对称的特点,使幼儿对对称含义的理解更为深刻。
二、“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在第一次找一找中,我让孩子们在三张图片中找出跟范例对称的图片,通过这次找,孩子们明确了对称的特点。在第二次找一找中,我让孩子们每人手持一张图片,让他们找朋友配对,接着,我让孩子们找一找教室里对称的物品,进而延伸到在自己身上找,让孩子不仅对对称的理解和感受更进一步,而且知道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好了的达成了第一目标。
三、“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活动中孩子们对此环节非常的感兴趣,师幼配合非常默契。让孩子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究发现、理解物体的对称,通过亲身体验、操作来梳理已有经验,形成正确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也是纲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在此环节中,美中不足的是:当孩子们能很好的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对称之后,我又自我展示几个动作,感觉有点多余了。
四、“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环节,我觉得不足的是:我通过暗示引导孩子们发现可以通过重叠描画的方法,能又快又好的描画出对称的另一半,这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孩子们尝试多种方法制作对称的图案,如剪、印画等方法。这个可以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们继续尝试。再者,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图案的对称,再课后延伸时可以让孩子们在图案对称的基础上,理解颜色的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