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准确把握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实现个人的价值最大化。如何正确处理冲突和纠纷,保持良好的人际和谐关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旅行目的地和旅游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3、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
4、理解文中的古训、俗语,积累关于礼貌的名言警句,尝试自己写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3、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ppt。
教学过程:
一、“谈”字入手,营造学习气氛。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谈礼貌》。
2、指名读题。
3、谁为用“谈”字组词:“谈话”、“谈论”“闲谈”
二、学习第一小节,理解古训明观点。
1、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谈论礼貌的?
2、自读第一小节,找出古人谈论礼貌的观点。(指名读。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3、谁来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说古训的意思。
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脸色、态度)口呢?(嘴巴、语言)。
(古训,就是要求我们讲礼貌。)。
4、齐读。
5、所以说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板:礼貌待人。
优良传统。
三、精读第2-4小节,领悟礼貌待人的好处。
(一)自读课文,整体入手。
1、浏览课文2-4小节,看看作者用了哪几个事例来谈礼貌的?
2、自读交流。问路乘车事件理发事件板书。
(历史故事)(身边的小事)(名人故事)。
(二)精读故事,感悟礼貌。
a、在这个故事中你从哪里体会到人物讲礼貌的?(同桌一个说一个可补充)。
b、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正因为二位礼貌待人,使用了礼貌语言,所以……,可见……。)。
c、分角色读一读。
d、设想一下,如果二人不讲礼貌那么情景会怎样?哪二位同学来即兴表演一下。
(你们合作的真精彩,希望下面的同学也能谈出你们的精彩。)。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作者先引用传统的古训自然引出观点、然后例举了古人、普通人以及伟人以礼待人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谈礼貌》一课就是寓中华传统文化于阅读教材的经典文章,而且有很大的传统文化资源挖掘空间。这与我市《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之子课题——《阅读与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课题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准备以教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教材。然后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渗透礼貌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吸收民族文化精华,思想受到启迪,从而落实课程目标。
2、让在语文教学中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熏陶,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的道理。
拓展学生阅读和写作资源,使其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熏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礼貌的名言警句和经典故事;
教师设计“百宝箱”课件。
一、设疑 激趣
1.设疑导入。上课了,教师有意省略“师生问好”程序,教师却“平淡”地表示:同学们,我们以往每天上课前都要“师生问好”,如此周而复始,太繁琐了,从今以后就省略了吧。(引发学生的疑问)
2.激发讨论。教师:礼貌乃生活琐事,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学生: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我们以“礼仪之邦”为荣。
3、揭题、板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礼仪文化”——谈礼貌
二、解读课文认识礼貌
1、解读课题,理解课题。
师:“礼貌”二字有什么意义呢?(“礼貌”是良好品德的表现,又是高尚文明的表现。礼貌:是指语言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
2、质疑导学:评价一个人是否有礼貌,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入手?(语言动作是否谦虚恭敬)
3、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礼貌。
4、师生集体汇报读书情况。
精读故事一,牛皋问路时态度怎样?言语怎样?结果怎样?岳飞呢?
牛皋与岳飞的表现说明了什么道理?(用文中的俗语回答)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理解句子意思
扮演角色朗读句子。
4、总结学法:
(读一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句子,想一想从中说明的道理)
5、小组合作学习故事二、故事三,师巡视指导学习。
6、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三个小故事,我们都学完了。它们都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三个小故事综合起来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齐读第一、五自然段。
2、师设问:“在第一段中作者引用了哪一句古训?它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道理?(生齐读)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训的意思。(师板书:礼貌待人 优良传统)
3、理解礼貌待人有何作用呢?(生回答师板书:和谐美好)
五、跨越古今,交流“礼貌”。
师引导:从古到今在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关于礼貌的古训、俗语和经典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礼仪文化,交流我们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礼貌的古训、俗语和经典故事。
1、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古训、俗语,以及经典故事。
2、点幻灯显示名言、古训和故事指名领读,讲述经典故事。
3、说一说,你身边发生的文明礼貌的事?课后,用典型故事说理的方法把它写下来。
六、总结提高歌唱礼貌
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师归纳补充: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三字经》中讲到:“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礼貌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到处盛开着文明之花、礼仪之花。
最后让我们一起歌唱《咱们从小讲礼貌》。
1、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能礼待人,使用礼貌习惯。
2、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好三件事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3、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好三件事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从“写”的角度学习课文,体会如何写好事情,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读写结合,学写一件事,注意表达方法 。
有关“礼貌”的名言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的开头作者由古训引出话题,即提出论点。齐读§1。
2、课文的结尾总结全文,即总结论点,照应开篇,点明中心。齐读§5。
又有(小孩),既有(普通人)又有(伟人),富有代表性;同时,所举事例又紧紧围绕“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这一中心,注意从不同侧面说明问题,当(自己有求于人时),(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别人无意中伤害自己时)应该怎么说怎么做。课文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如何礼貌待人提供了范例。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好这三件事,从而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中的三个事例。
2、学习第1个事例。
(1)分角色朗读。
(2)默读,思考:作者如何写好第一个事例的?
(课文列举了正反两个事例,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同的表现导致相反的结果,可见礼貌的重要。对牛皋、岳飞的语言、动作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分别表现了牛皋的傲慢无礼、语言粗俗,岳飞的诚恳、彬彬有礼。)
(3)圈划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重点词,体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4)理解“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意思。
3、学习第2个事例
(1)自由地读一读。
(2)思考:作者如何写好这个事例的?
(3)圈划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重点词,体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4、学习第3个事例
(1)默读、思考:作者如何写好这个事例的?
(2)指名读周总理的话,圈划出重点词,体会周总理是如何待人的。
5、默读这三个事例,体会这三个事例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都是先讲事例,然后进行说理,这样更好地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
(2)这三段的最后说理能否调换?为什么?
6、总结
这三个事例的选取非常合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每个事例又和随后的议论相应,有助于作者借助它们说明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在写说理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取合适的事例,并进行恰当的说理,从而很好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课堂小练笔
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注意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要紧密结合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
(1)生写。
(2)交流、评议。
中国是礼仪之邦,《三字经》中讲到:“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礼貌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到处盛开着文明之花、礼仪之花。同时,也希望你们学了这一课,能从中悟出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上网点击
你想知道更多有关“礼貌”的故事、谚语、格言吗?请点击关键词:讲礼貌
课外阅读
读一读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说勤奋》,再次感悟一下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试着写一篇小小的议论文,如:《谈诚信》等。
谈礼貌
话题: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 传统
1、牛皋和岳飞问路 神态
例证
2、一个小学生向女青年道歉 动作
3、周总理理发的事 语言
(事例 + 说理)
(具体)(恰当)
结论: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
更加和谐 更加美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 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礼貌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附小黑板)
1、(起立,师生问好)师:刚才上课时,我们互相问好,这叫什么? (生答)
2、板书课题:谈礼貌(生齐读)
这是一篇讲道理的文章。
在课文的第一节,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默读第一节,找一找这一就话。(生默读第一节)
1、指名回答那一句话。师板书:君子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与人。(告诉写字态度)
3、齐背这一句话。(指名背,说说意思)
在中国的古代,也有许多讲礼貌的果实,它们告诉了我们讲礼貌的重要性。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说岳全传》里看看。
1、自由朗读第二节。思考:是哪里的故事?
2、这个故事中是讲谁向老者问路?(指名读第二节)强调说完整。
3、在岳飞和牛皋之间,你喜欢谁?为什么?说理由,板书。
4、指名读岳飞的句字,找出哪个词、哪个字能看出岳飞很懂礼貌?(体会)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岳飞说的话。
5、指名读写牛皋的句字,找出哪个词、哪个字能看出岳飞很不懂礼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牛皋说的话。
6、把岳飞和牛皋作对比!板书: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联系实际,说说那一句话的意思。(谁来形容谁?)
从这一段的学习,老师发现全班同学都很喜欢岳飞,老师也知道大家喜欢他的理由。那你想当岳飞呢,还是牛皋?在现在,生活中有很多小事与礼貌有关,想看平常故事的同学读第三节;想领略伟人风度的同学读第四节。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四节。
1、生自由朗读第三、四节。师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画有礼貌的地方。
2、指明读一读有礼貌的句子。(小朋友和女青年、周总理)有感情朗读周总理说的话,体会、感悟周总理的宽容、风度、有礼貌。
3、指名读“不但……而且……”。体会有礼貌的重要性。
4、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你要和同学如何相处?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正如俗话说的“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大家都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学生,它可以使你与人关系和谐、融洽,使你有风度,人人都喜欢和你相处。只有这样,我们班级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过渡:在生活之中,有许多小事要与礼貌有联系,想想你平常学习之中,有哪些小事给你印象最深。(出示小黑板)
说演:说说与礼貌有关的小事情,四人一组演一个与礼貌有关的生活小片段。
板书设计: 谈礼貌
君子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与人。
岳飞 礼到人心暖
牛皋 无礼讨人嫌
1、同学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谈礼貌》。
2、看着这个题目,你是否想起四年级学过一篇是跟它相似的说明文题目?(《说勤奋》)。
3、它们都是说明性文章。那么,《谈礼貌》这篇课文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以往学过的同体裁课文,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认知的桥梁,以求“温故而知新”。同时,也突出本文独特的文体和语言特点,给予学生鲜明的学习指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
4、你发现课文是围绕哪个词来讲的?(礼貌待人)。
三、理解古训,感知方法。
1、作者一开头就引用了一句古训。(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训:“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结合此句,思考并理解古训中“失色”“失口”“不失色”“不失口”的意思。
2、同学们,古训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经过人们长期验证得出的正确道理。作者引用古训就更能有力地说明礼貌待人的确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了。
3、齐读第1自然段,记住这句古训。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引用古训说明道理的写作手法,做到“得意而不忘言”。
四、品读故事,体会写法。
1、课文列举了哪三个故事来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请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尝试用最简洁的语句或小标题来概括故事内容。学生交流后,随机指导概括小标题并板书:问路(历史故事)、踩裙(身边小事)、理发(伟人故事)。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比较牛皋和岳飞问路时不同的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你听出牛皋和岳飞问路时有哪些不同?(牛皋粗暴无礼、出言不逊、目中无人;岳飞谦逊有礼、礼貌待人、尊重他人)。
4、你从哪些词语中得出牛皋问路很没有礼貌,而岳飞彬彬有礼?(牛皋问路:坐在马上、吼、呔,称自己“爷”,称老人“老头儿”;岳飞:先离镫下马、上前施礼、称老丈……)。
5、师生合作表演,体会老人在牛皋、岳飞问路时的不同感受。如果你就是那位老者,当牛皋和岳飞向你问路时,你心里分别是什么感受呢?(生气、火冒;开心、温暖)。
6、同样是问路,为什么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呢?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礼到人心暖,无理讨人嫌”)。
7、小结:礼貌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是一种谦逊。
8、在讲述这个故事时,作者运用了正反举例的方法,对比鲜明,说服力强,让我们更加明白了礼貌待人的好处。
9、指名读第二个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礼貌待人有什么好处?
10、师生访谈,体会人物心理: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当时的小朋友和女青年,我是电视台的记者,刚才我看到了你们下车时的那一幕。我想采访一下你们。”
“请问小朋友,你为什么要‘连忙’抬起脚,对女青年说‘对不起’?”(体会小朋友的内心愧疚、懂礼貌)。
“请问女青年,你那么漂亮的裙子都被人家踩脏了,为什么你还能“微笑”着说“没关系”呀?”(体会好青年的善解人意、宽容大度)。
“观众朋友们,假如小朋友没有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女青年也不接受小朋友的道歉,那有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可能会吵起来)。
11、小结:是呀,一句“对不起”,一句“没关系”,一个微笑,一个尊称,就能化解一场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所以说,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礼貌就是对他人的一种――理解和宽容。
13、学生读文,品味细节,了解人物特点:
他称朱师傅是“您”,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平等待人、和蔼可亲的周总理。
他一连用了三个“您”,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尊重他人、热爱百姓的周总理。
从“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可以看出这是一位体贴人心、和气宽容的周总理。
从“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幽默风趣,善解人意的周总理。
14、指导朗读周总理的话,体会感人心的字字句句!(和气、诚恳、温暖人心)一句体贴入微的安慰,折射出的是伟人宽容大度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修养。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小结:礼貌是一种胸怀,一种修养。
15、你发现作者选择和叙述这三个故事时有什么特点吗?(选材具有典型性:一则是历史故事,一则是生活小事,一则是伟人故事,古代的,现代的,正面的,反面的,普通人的,伟人的……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更有力地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叙述时都采用了先叙述再议论的方法。)。
【设计意图】三个故事的解读各有其法,分别通过朗读比较、角色访谈和品味细节,揣摩语言深处潜在的人物心理特点,深入体会礼貌待人的意义。同时,启发学生通过比较三则故事,体验作者选材的独运匠心。
五、升华主题,迁移写作。
1、总结交流:礼貌待人到底有什么好处?(社会和谐,生活美好)。
2、升华主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懂得了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懂得了礼貌待人就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谦虚,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修养。愿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养成礼貌待人的好习惯,都能做到“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让社会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3、拓展交流,迁移写作:生活中还有好多礼貌待人的故事,请你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学着用先叙事再加评论的方法写下来,与同学们交流。发表议论时也可以用上一些有关礼貌的经典语句。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围绕中心话题,拓展生活事例,加强语言实践,初步学习说明文的言语策略,提高言语能力。
《谈礼貌》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本文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作者先引用传统的古训自然引出观点,然后列举了古人、普通人以及伟人以礼待人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结构严谨,说理明确,易于把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语文课,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是双向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得到教育,形成技能。本课设计,我侧重让课堂成为学生主体发展的空间,彰显自我个性的平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礼貌教育。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内化思想。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
2.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师“先扶后放”,授生以法,学生自学合作,积极参与。
一、情境导入
2.那么我们再来互相问候一次。(师生互相问好,老师做请坐的手势。)
3.这次老师有礼貌吗?大家满意吗?
4.我们都知道有礼貌的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谈礼貌》。(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二、复习旧知
我们在四年级上学期曾经学过一篇文章《说勤奋》,《说勤奋》这篇文章和《谈礼貌》在表达方法上是一样的。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说勤奋》。
课件出示:
1.课文开头先推出道理: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然后举例论证:
司马光“警枕”自勉;童第周勤能补拙。
3.最后归纳总结:
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温故而知新
1.完成《谈礼貌》这篇课文的练习。
(课件出示)
提出道理:
举例论证:
归纳总结:
2.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四、解读古训,明白观点
1.课文第一自然段推出了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是哪句?
2.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语句说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五、研读事例,懂得道理
作者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了三个故事。(板书:问路 道歉 安慰)
(一)精读故事一
2.这个故事生动有趣,可以改编成一个课本剧,接下来,老师就考考同学们的导演和扮演能力,小组配合,表演岳飞、牛皋问路,注意神态、动作以及说话时的语气。
教材分析:
《谈礼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一篇说理性质的文章,告诉我们“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课文举了三个典型事例。第一个事例来自小说《说岳全传》,用牛皋和岳飞问路时的不同的态度和语言,说明“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第二个例子来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长裙主动道歉的事,说明“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第三个例子来自一个伟人小故事,用周总理安慰理发师的事,说明“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这三个事例的选取非常合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每个事例又和随后的议论相应,有助于作者借助它们说明自己的观点。文章主旨明朗,语言浅近,结构严谨。
从单元编排内容来看,该单元安排的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亲情和人际关系的文章。前面三篇课文都是记叙了浓浓的亲情美,《谈礼貌》则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美的说理性文章。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到简单明了的说理性文章,为后面的议论文学习奠定了相应的基础。(四年级上册学生曾接触到一篇类似的课文《说勤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到人心暖,无力讨人嫌”“出言不逊”等词句。
3、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有针对性地选取素材、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4、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有针对性地选取素材、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辩题入文。
1、齐读课题:
从“谈”字了解文章类型。(板书:说理文)。
理解“礼貌”就是指言语、动作谦虚恭敬。(副板书:言语、动作)。
2、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0课,看看说理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二、再读课文,关注表达。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礼貌”谈了什么?
(可以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
(相机板书,梳理脉络)。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是第三学段的目标之一,通过文章脉络的梳理,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说理性文章的结构特点。
三、精读感悟,迁移运用。
1、学习第1自然段,找准论点。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2)重点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彬彬有礼、粗暴、出言不逊”
(3)小结:这一自然段先引用古训,目的是要引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一观点。
(4)对于作者提出的观点,你持什么态度?
【设计意图】《课标》对第三学段提出了这样的目标要求:“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一设计,提醒学生在阅读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主认识。
2、浏览课文,找找课文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1)用总分的方式来回答。(相机板书)。
(2)用关联词“既······又······”来回答。
(3)作者为什么不举一个外国人的例子?
【设计意图】对于这样一篇文体特点鲜明的文章,应注重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关注各例子之间的内在联系,领悟三个事例从多个角度表现出了他们的不同,丰富的呈现出他们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3、学习第一个事例,了解表达方式。
(1)勾画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对比朗读,体会“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
(2)在进行表达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牛皋是,而岳飞是。
牛皋(岳飞)不是,而是。
比起的,的更。
(3)这段中最后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简略学习第二三个事例,进一步了解叙议结合的写法。
(1)问:其他事例也是这样写的吗?作者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设计意图】课文中三个事例都采用了“叙述+议论”的结构,相同结构的不断重复,使得文章脉络清晰明了。此处提问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说理文叙、议结合的表达特点。
(2)请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可以仿照文中的方法,在事例后用一两句话总结一下观点。
5、学习第五自然段,明确结论。
(1)为什么作者强调“恰当的”使用礼貌语言?你能举例说说吗?
(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交流收获,自悟自得。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齐读第五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礼貌的名言警句。
2、对照今天学的方法,再读《说勤奋》。
3、查找荀子的《劝学》,读读第一、二段。
《谈礼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一篇说理性质的文章,告诉我们"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课文举了三个典型事例。第一个事例来自小说《说岳全传》,用牛皋和岳飞问路时的不同的态度和语言,说明"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第二个例子来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长裙主动道歉的事,说明"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第三个例子来自一个伟人小故事,用周总理安慰理发师的事,说明"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这三个事例的选取非常合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每个事例又和随后的议论相应,有助于作者借助它们说明自己的观点。文章主旨明朗,语言浅近,结构严谨。
从单元编排内容来看,该单元安排的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亲情和人际关系的文章。前面三篇课文都是记叙了浓浓的亲情美,《谈礼貌》则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美的说理性文章。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到简单明了的说理性文章,为后面的议论文学习奠定了相应的基础。(四年级上册学生曾接触到一篇类似的课文《说勤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到人心暖,无力讨人嫌”“出言不逊”等词句。
3、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有针对性地选取素材、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4、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重点: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有针对性地选取素材、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ppt课件
1、齐读课题:
从“谈”字了解文章类型。(板书:说理文)
理解“礼貌”就是指言语、动作谦虚恭敬。(副板书:言语、动作)
2、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0课,看看说理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礼貌”谈了什么?
(可以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
(相机板书,梳理脉络)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是第三学段的目标之一,通过文章脉络的梳理,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说理性文章的结构特点。
1、学习第1自然段,找准论点。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2)重点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彬彬有礼、粗暴、出言不逊”
(3)小结:这一自然段先引用古训,目的是要引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一观点。
(4)对于作者提出的观点,你持什么态度?
【设计意图】 《课标》对第三学段提出了这样的目标要求:“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一设计,提醒学生在阅读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主认识。
2、浏览课文,找找课文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1)用总分的方式来回答。(相机板书)
(2)用关联词“既······又······”来回答
(3)作者为什么不举一个外国人的例子?
【设计意图】对于这样一篇文体特点鲜明的文章,应注重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关注各例子之间的内在联系,领悟三个事例从多个角度表现出了他们的不同,丰富的呈现出他们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3、学习第一个事例,了解表达方式。
(1)勾画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对比朗读,体会“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
(2)在进行表达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牛皋是,而岳飞是。
牛皋(岳飞)不是,而是。
比起的,的更。
(3)这段中最后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简略学习第二三个事例,进一步了解叙议结合的写法
(1)问:其他事例也是这样写的吗?作者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设计意图】课文中三个事例都采用了“叙述+议论”的结构,相同结构的不断重复,使得文章脉络清晰明了。此处提问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说理文叙、议结合的表达特点。
(2)请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可以仿照文中的方法,在事例后用一两句话总结一下观点。
5、学习第五自然段,明确结论。
(1)为什么作者强调“恰当的”使用礼貌语言?你能举例说说吗?
(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齐读第五自然段。
1、收集有关礼貌的名言警句。
2、对照今天学的方法,再读《说勤奋》。
3、查找荀子的《劝学》,读读第一、二段。
由背景资料的图引入此活动: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图中小朋友是怎样做的,你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由此引入活动主题——讲礼貌。
老师活动前了解本班学生讲礼貌的事,课上让有礼貌的学生讲讲平时是怎样做的。
二、活动过程。
(1)“说一说”活动。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礼貌并不陌生,从他们学说话起,家长就教会他们说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讲讲各种礼貌用语表达的方式,提高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的能力。
此活动有8幅图需要学生想想应该说什么,这8幅图分6种情况。每种情况,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然后让学生说说礼貌用语使用得是否恰当。
(2)“议一议”活动。
讲礼貌不仅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而且还要会礼貌待人。
此活动有6幅图,让学生说说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怎样讲礼貌,然后分组表演,进一步体会礼貌待人的礼节。
(3)“比一比”活动。
分组让同学说说谁知道的礼貌用语多,还可以谈谈这些礼貌用语什么时候用。这样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加强讲礼貌习惯的养成。
评价活动。
评出积极参加活动的同学。
在小组里交流参加活动的体会与收获。
三、活动延伸。
(1)“议一议”活动:
4幅图表现了4种不讲礼貌的行为。这项活动不宜采取表演的方式,否则容易产生负面作用。组织学生讨论,来辨别是非。让学生讨论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2)“讲一讲”活动。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说说你是怎样讲礼貌的。
由背景资料的图引入此活动: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图中小朋友是怎样做的,你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由此引入活动主题——讲礼貌。
老师活动前了解本班学生讲礼貌的事,课上让有礼貌的学生讲讲平时是怎样做的。
二、活动过程。
(1)“说一说”活动。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礼貌并不陌生,从他们学说话起,家长就教会他们说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讲讲各种礼貌用语表达的方式,提高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的能力。
此活动有8幅图需要学生想想应该说什么,这8幅图分6种情况。每种情况,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表演,然后让学生说说礼貌用语使用得是否恰当。
(2)“议一议”活动。
讲礼貌不仅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而且还要会礼貌待人。
此活动有6幅图,让学生说说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怎样讲礼貌,然后分组表演,进一步体会礼貌待人的礼节。
(3)“比一比”活动。
分组让同学说说谁知道的礼貌用语多,还可以谈谈这些礼貌用语什么时候用。这样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加强讲礼貌习惯的养成。
评价活动。
评出积极参加活动的同学。
在小组里交流参加活动的体会与收获。
三、活动延伸。
(1)“议一议”活动:
4幅图表现了4种不讲礼貌的行为。这项活动不宜采取表演的方式,否则容易产生负面作用。组织学生讨论,来辨别是非。让学生讨论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2)“讲一讲”活动。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说说你是怎样讲礼貌的。
2、一个人假如有礼貌,就会怎样,美德(素养、文明、修养)。
3、板书“谈”。“谈礼貌”就是——谈论礼貌,闲谈礼貌,议论礼貌。
4、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来“谈礼貌”。学生齐读课题。
1、这是一篇议论文。课文用几个事例来证明礼貌的重要性,好好读书,说说举了哪几个事例。
2、交流。
(1)牛皋无理地向老人问路,老人没理睬,岳飞有礼貌地问路,老人给他指路。
(2女青年下车时,拖在地上的长群被小姑娘踩了一脚,小姑娘道歉,避免了一场纠纷。
(3)周总理的脸被朱师傅刮破了,他没有责怪朱师傅。
3、概括小标题。
1、能用两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吗?
问路、乘车(踩裙)、理发。
4、连起来说:
作者为了说明礼貌的重要性,选取了问路、乘车、理发这样三个事例。
1、读第一小节。出示句子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这是一条——古训,古训是什么意思?“训”,训导,古时候传下来的给人教育意义的话语。
3、读读这句话,你能明白他的意思吗?(生说)。
4、理解这句话。
(1)“色”——行为举止、动作神态、仪表仪态(行)。
“口”——语言、话语(言)。
(2)“失色”——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礼貌。
“失口”——不注意自己的说话。
(3)“失色于人”——对人不文明。
“失口于人”——对人说话不文明。(理解出言不逊)。
(5)文章开头就对这句话进行理解,提出了观点,读书上的'第一小节。
(二)识人物。
2、学生自学2—4小节。
3、以“问路”为例,讨论:
(1)牛皋不是君子。
谈看法;
感情朗读;
所以(出示)朗读——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2)岳飞是个君子。
谈看法;
感情朗读;
岳飞的言行正是上文所讲的“彬彬有礼”。因此,老者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
(3)指导人物评价。
先摆出观点(我认为)。
阐述言行,进行证明。
4、举一反三,生评其他人物。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6、写下来。
1、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能礼待人,使用礼貌习惯。
2、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好三件事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3、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好三件事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从“写”的角度学习课文,体会如何写好事情,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读写结合,学写一件事,注意表达方法。
有关“礼貌”的名言。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的开头作者由古训引出话题,即提出论点。齐读§1。
2、课文的结尾总结全文,即总结论点,照应开篇,点明中心。齐读§5。
又有(小孩),既有(普通人)又有(伟人),富有代表性;同时,所举事例又紧紧围绕“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这一中心,注意从不同侧面说明问题,当(自己有求于人时),(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别人无意中伤害自己时)应该怎么说怎么做。课文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如何礼貌待人提供了范例。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好这三件事,从而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中的三个事例。
2、学习第1个事例。
(1)分角色朗读。
(2)默读,思考:作者如何写好第一个事例的?
(课文列举了正反两个事例,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同的表现导致相反的.结果,可见礼貌的重要。对牛皋、岳飞的语言、动作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分别表现了牛皋的傲慢无礼、语言粗俗,岳飞的诚恳、彬彬有礼。)。
(3)圈划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重点词,体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4)理解“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意思。
3、学习第2个事例。
(1)自由地读一读。
(2)思考:作者如何写好这个事例的?
(3)圈划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重点词,体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4、学习第3个事例。
(1)默读、思考:作者如何写好这个事例的?
(2)指名读周总理的话,圈划出重点词,体会周总理是如何待人的。
5、默读这三个事例,体会这三个事例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都是先讲事例,然后进行说理,这样更好地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
(2)这三段的最后说理能否调换?为什么?
6、总结。
这三个事例的选取非常合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每个事例又和随后的议论相应,有助于作者借助它们说明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在写说理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取合适的事例,并进行恰当的说理,从而很好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课堂小练笔。
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注意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要紧密结合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
(1)生写。
(2)交流、评议。
中国是礼仪之邦,《三字经》中讲到:“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礼貌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到处盛开着文明之花、礼仪之花。同时,也希望你们学了这一课,能从中悟出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上网点击。
你想知道更多有关“礼貌”的故事、谚语、格言吗?请点击关键词:讲礼貌。
课外阅读。
读一读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说勤奋》,再次感悟一下议论文的写作特点,试着写一篇小小的议论文,如:《谈诚信》等。
谈礼貌。
话题: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传统。
1、牛皋和岳飞问路神态。
例证。
2、一个小学生向女青年道歉动作。
3、周总理理发的事语言。
(事例+说理)。
(具体)(恰当)。
结论: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
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本文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作者先引用传统的古训自然引出观点、然后例举了古人、普通人以及伟人以礼待人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
“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谈礼貌》一课就是寓中华传统文化于阅读教材的经典文章,而且有很大的传统文化资源挖掘空间。这与我市《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之子课题——《阅读与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课题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准备以教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教材。然后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渗透礼貌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吸收民族文化精华,思想受到启迪,从而落实课程目标。
2、让在语文教学中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熏陶,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的道理。
拓展学生阅读和写作资源,使其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熏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礼貌的名言警句和经典故事;
教师设计“百宝箱”课件。
一、设疑激趣。
1、设疑导入。上课了,教师有意省略“师生问好”程序,教师却“平淡”地表示:同学们,我们以往每天上课前都要“师生问好”,如此周而复始,太繁琐了,从今以后就省略了吧。(引发学生的'疑问)。
2、激发讨论。教师:礼貌乃生活琐事,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学生: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我们以“礼仪之邦”为荣。
3、揭题、板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礼仪文化”——谈礼貌。
二、解读课文认识礼貌。
1、解读课题,理解课题。
师:“礼貌”二字有什么意义呢?(“礼貌”是良好品德的表现,又是高尚文明的表现。礼貌:是指语言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
2、质疑导学:评价一个人是否有礼貌,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入手?(语言动作是否谦虚恭敬)。
3、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礼貌。
4、师生集体汇报读书情况。
精读故事一,牛皋问路时态度怎样?言语怎样?结果怎样?岳飞呢?
牛皋与岳飞的表现说明了什么道理?(用文中的俗语回答)。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理解句子意思。
扮演角色朗读句子。
4、总结学法:
(读一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句子,想一想从中说明的道理)。
5、小组合作学习故事二、故事三,师巡视指导学习。
6、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三个小故事,我们都学完了。它们都是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三个小故事综合起来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齐读第一、五自然段。
2、师设问:“在第一段中作者引用了哪一句古训?它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道理?(生齐读)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训的意思。(师板书:礼貌待人优良传统)。
3、理解礼貌待人有何作用呢?(生回答师板书:和谐美好)。
五、跨越古今,交流“礼貌”。
师引导:从古到今在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关于礼貌的古训、俗语和经典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礼仪文化,交流我们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礼貌的古训、俗语和经典故事。
1、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古训、俗语,以及经典故事。
2、点幻灯显示名言、古训和故事指名领读,讲述经典故事。
3、说一说,你身边发生的文明礼貌的事?课后,用典型故事说理的方法把它写下来。
六、总结提高歌唱礼貌。
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师归纳补充: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三字经》中讲到:“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希望同学们从小学会礼貌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让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到处盛开着文明之花、礼仪之花。
最后让我们一起歌唱《咱们从小讲礼貌》。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质的文章,告诉我们“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课文举了三个典型事例。第一个事例来自小说《说岳全传》,用牛皋和岳飞问路时的不同的态度和语言,说明“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第二个例子来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长裙主动道歉的事,说明“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第三个例子来自一个伟人小故事,用周总理安慰理发师的事,说明“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这三个事例的选取非常合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每个事例又和随后的议论相应,有助于作者借助它们说明自己的观点。
说理性文章的语言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准确、恰当,不拖泥带水。这篇课文也是如此。不过这篇课文的语言在拥有以上特点的同时,还鲜活、生动、有趣,读来感到亲切动人,如在眼前。
从单元编排内容来看,该单元安排的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亲情和人际关系的文章。前面三篇课文都是记叙了浓浓的亲情美,本课《谈礼貌》则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美的说理性文章。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到简单明了的说理性文章,为后面的议论文学习提供了发展。
在议论文教学中需要避免“两个位”:
1、错位: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理、激情、导行上。说理性的课文,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稍有不慎,就会“错位”,常常会把这类课文烙上严重的思想品德课的痕迹。议论文只是一种文体,它仍然属于阅读教学的范畴,教学目标应当仍然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上。在教学中,应以事代理,以事代情。忌让学生盲目表态、凭空许诺:你打算怎么做?(把握“度”)
2、越位:过于强调文体的教学。作为教师,掌握必要的议论文体的相关知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在课堂上不必说出论点、论据、论证,“提出观点、举出事例、总结观点”这样的术语点到为止,因为初中以后还要继续学习。
本班共计50名学生,其中有女同学15人。全部来自于农村。些学生成绩不是很理想,课堂的氛围也不够活跃,没有良好的表现能力。虽然学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作业的质量有待加强,还有较为严重的抄袭现象。其中的大部分男同学学习方法不够灵活,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较差。还有5个同学学习基础不够扎实,还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学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3、理解文中的古训、谷、俗语,积累关于礼貌的名言警句。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学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2、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
师生问好。
师:到底是谈过礼貌的孩子,就是与众不同:声音洪亮,站姿端庄。知道该怎么称呼我吗?
生:温老师
师:好耳力。仅董老师的一句话,你们就把我给记住了。真是一群善于倾听的好孩子。善于倾听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好的习惯,同时,更是对发言人的一种尊重,而尊重本身就是一种礼貌。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对礼貌有所认识了吧。(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说,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生作答。
师:同学们的认识都言之有理。从刚才的发言中,老师选取了这样两句话,请看大屏幕。
出示: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有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齐读。
师:这也正是作者的观点。请再读一次。
师:课文《谈礼貌》围绕这一观点,写了三件事。
生:岳飞问路学生道歉总理理发
师:这三件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句话。那故事中的人物又是怎样把礼貌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还是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古代,会会古人。
﹙一)、学习2自然段
生谈(预设:牛皋粗暴无礼,傲慢;岳飞彬彬有礼,谦虚)
师:谁乐意与大伙分享你的读书收获?
生:关键词;马上、吼、呔、老头儿、爷
师:如果你就是这位老者,遇见这么一位傲慢无礼的问路者,会产生什么心里?
生:作答(讨厌、反感、不喜欢)
师:如此没有礼貌之人,谁都不会喜欢。用一句俗语讲,就是
生:无礼讨人嫌。
师:“嫌”字明白意思吧?
生:作答。
师:这样做的结果是……
生:作答
师: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做无礼之人。
师:那岳飞的彬彬有礼又是从哪些具体的词语体现出来的?
生:离蹬下马、上前施礼
师:是呀,这一投足,一举手,让我们认识一位彬彬有礼之人。
生:“请问”、“老丈”
师:透过一言一语,我们又领略了他的文雅尊重。课文插图就是岳飞问路的画面。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神态。
生:预设(慈眉善目、面带微笑)
生:
生:
生:
师:这样一位赫赫有名、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对一位普通的老人能够这样谦虚有礼,恭敬有加,足见他是一位深谙礼数之人。
师: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现人物形象吧。哪位同学愿意扮演岳飞,谁来演牛皋,旁白呢?你要读书了,老师请问,你现在叫什么?入戏可真快。
生分角色读。
师:这三个角色配合得如此默契,老师送你们三个字“有水平。”
师:如果能稍稍注意一下人物说话时的语气,那就是高水平了。有同学向高水平进发吗?太好了,老师就喜欢像你这样善于挑战的孩子。
第二组学生分角色读。
教学内容:
《谈礼貌》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本文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作者先引用传统的古训自然引出观点,然后列举了古人、普通人以及伟人以礼待人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结构严谨,说理明确,易于把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设计理念:
语文课,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是双向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得到教育,形成技能。本课设计,我侧重让课堂成为学生主体发展的空间,彰显自我个性的平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礼貌教育。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内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
2.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方法:教师“先扶后放”,授生以法,学生自学合作,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2.那么我们再来互相问候一次。(师生互相问好,老师做请坐的手势。)。
3.这次老师有礼貌吗?大家满意吗?
4.我们都知道有礼貌的重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谈礼貌》。(师板书课题,生书空)。
二、复习旧知。
我们在四年级上学期曾经学过一篇文章《说勤奋》,《说勤奋》这篇文章和《谈礼貌》在表达方法上是一样的。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说勤奋》。
课件出示:
1.课文开头先推出道理: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然后举例论证:
司马光“警枕”自勉;童第周勤能补拙。
3.最后归纳总结:
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温故而知新。
1.完成《谈礼貌》这篇课文的练习。
(课件出示)。
提出道理:
举例论证:
归纳总结:
2.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四、解读古训,明白观点。
1.课文第一自然段推出了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是哪句?
2.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语句说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五、研读事例,懂得道理。
作者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了三个故事。(板书:问路道歉安慰)。
(一)精读故事一。
1.(过渡: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朗朗的读书声。)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个故事,注意要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读好。其他同学拿好书,注意倾听并思考:
牛皋、岳飞同向一位老者问路,结果却完全不同。怎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2.这个故事生动有趣,可以改编成一个课本剧,接下来,老师就考考同学们的导演和扮演能力,小组配合,表演岳飞、牛皋问路,注意神态、动作以及说话时的语气。
3.哪一个小组上来表演,请同学们做评委,评价一下他们的表演。
4.接下来,是让他们再表演一次,还是换一组,如果换一组,要吸取他们的经验,表演得要更好。(再次评价。)。
5.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6.说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意思。(礼貌待人会使人心得到温暖,没有礼貌会遭到别人的嫌弃。)。
(二)合作学习后两个故事。
1.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合作探究能力,请同学们合作学习第二、三个故事。
(课件出示)。
这两个故事分别讲了什么内容?通过这两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合作学习方式:(任选一种)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讲故事;谈感受。
2.汇报交流。
(1)说说第二个故事的内容。
(2)哪两位同学读读他们的对话?
(3)想象一下,假如小学生和女青年都是没有礼貌的人,有可能造成什么后果?
(4)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5)第三个故事是说什么?周总理为什么事安慰朱师傅?怎么安慰?
(6)大家一起读读周总理的话,读出和气宽容的语气。
(7)朱师傅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8)这个故事又说明了什么道理?
六、回归全文,感知写法。
1.课文三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板书:礼貌待人)。
2.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写法简洁明了,作者就是通过三件不同的事例,说明礼貌待人的道理。这样的结构方式叫总—分—总。(板书)。
七、拓展延伸,实践礼貌。
希望我们今后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1.你知道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2.选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说一说来。
3.(课件出示)有关礼貌的名言、俗语。
八、作业布置。
练笔《谈诚信》。
要求:模仿课文说理性表达结构,引用名言古训,查找相关例子,说明诚信做人的重要性。
可参考的诚信故事:
1.兄弟买酒的故事。
2.曾子杀猪的故事。
3.华盛顿看樱桃树的故事。
可参考的诚信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美)富兰克林。
问路。
谈礼貌 乘车 礼貌待人。
理发。
总 分 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