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模板21篇)
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经历的理解,并能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提供借鉴。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采用提问自己、反思和总结的方式来梳理思路。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和优秀学生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一
昨天下午,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区委书记、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如浪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精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坚决抓好落实,确保我区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区领导陈豪、孙彦、马海明、任宏亮、马亦忠、方优美等参加。会上,区发改局传达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并就提交会议审议的有关文件作说明。区生态环境分局汇报碳达峰工作推进情况和下阶段重点工作。区经信局、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等分别就6个分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作说明。
赵如浪在充分肯定前阶段我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后指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事关长远、事关未来,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迅速行动、精准施策,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高效协同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赵如浪强调,要强化目标导向,严格对标省、市要求,加强动态监测,做好精准统计,系统有序推进工业、能源、农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和科技创新“6+1”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落实,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任务。要强化源头治理,严控“两高”项目,加强分类治理,深化“亩均论英雄”,推进能源替代,推动企业生产流水线、生产装备“微改造、精提升”,全力以赴推动节能降耗。要强化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厂区“低散乱污”整治提升;加快推动“腾笼换鸟”,持续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创新驱动,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动产业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低碳示范区建设,打造多领域多层级低碳零碳体系试点示范;创新体制机制,尝试探索碳汇权益交易制度,高标高质推动产业升级。要强化责任担当,系统集成形成工作合力,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地夯实基础、做强支撑。
山东省在“十三五”期间,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成绩显著,无论在环境保护、行业效益提升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方面都为全国作出了表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对“十三五”的错峰生产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经验总结很有必要,意义重大。今天的会议除了省内水泥企业领导人外,还有工信部原材料岳全化处长,山东省工信厅孔庆成副厅长、王功永调研员,以及省生态环境厅王寒同志,以及济南市、泰安市、潍坊市、聊城市、德州市、烟台市、济宁市、临沂市工信局都来参会,足以说明工信部、山东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水泥错峰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山东省是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最好的省份之一,尤其是省工信厅和生态环境厅在制订和执行水泥错峰生产计划和督察中,认真落实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山东省水泥行业协会组织力量,依靠大企业带头引领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政府两厅”口径一致,协会按环保和市场需求精准制订错峰生产计划,大企业带头执行、督察停窑到位,全省年错峰生产165天,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改善环境,实现行业效益稳增长,是我国制造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严格贯彻产业政策的成功典范。
从“十四五”起,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将水泥错峰生产提升为“常态化”,充分显示出政府主管部门将加大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对能源高消耗和污染重排放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及持续性。
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是科学的,符合水泥生产、经营和市场运行规律。
水泥窑在熟料煅烧过程中因燃烧煤炭带来环境污染,在确保水泥产品市场供给的前提下,维护熟料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减少熟料过剩产能,既能改善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又能压减库存降本增效,对企业、对环境、对市场三者有利。通过控制供给侧产量来有效化解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以季节变化、市场需求变化来制定水泥窑错峰生产时间表,精准有效,凡是错峰生产计划执行到位的地区,即使产能利用率较低,行业效益依然稳定。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根据南北市场和季节差异,有计划地制定不同的停窑时限,以限产降库存为目的,解决全年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化解产能过剩和配合改善环境问题。环保的差异化绩效分级管控是针对短时间内、不确定时间段的重污染预警期间临时要求不同地区的企业停产限产,以压减局部地区污染排放总量为目的,解决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两项政策相辅相成,并不存在绩效分级政策取代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常态化错峰生产是针对全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分级政策是针对局部地区大气污染管控的措施;常态化错峰生产针对的是全省水泥窑企业,绩效分级政策针对的是防控重点地区的所有企业。因此,即使环保a级企业可以在重污染预警期间不停产,也不可以说a级企业不用执行错峰生产。
常态化错峰生产促进了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自律诚信,形成了先进行业文化。
推行常态化错峰生产,一靠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二靠大企业领导人的格局和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三靠行业协会职能发挥和协调服务能力。贯彻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企业是执行主体,政府是引导督查,协会是服务平台。正是由于推行常态化错峰生产,各级协会组织在强化行业自律诚信方面有了抓手,也正是在执行错峰生产过程中,彰显了一批有思想格局有责任担当的企业领导人,形成了“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的先进行业文化,先进的行业文化也是生产力。水泥行业每年举行一次大企业领导人圆桌会(c12+3峰会),对行业发展和每年的重点工作达成共识意见。跨省区域之间的错峰生产计划协调,有效缓解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一大部分省水泥协会主动与上下游行业协会互动,有效化解了市场中成本传递的矛盾,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经验正在被其他行业学习效仿。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分析市场需求变化,制定错峰生产计划中,不能讨论协议定价,必须加强反垄断意识,反不正当竞争。
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创新成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对供给侧的结构性改善和维系供需平衡,从而实现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在水泥窑需要限产停产的大势下,形成了控制新增产能项目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降成本,市场自我约束讲诚信经营,行业生态文明讲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向“价本利"转型,行业高质量发展有了基础。“十三五”后期,水泥行业利润创出了历史新高,企业环保投入创出了新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创出了新高,用企业员工的说法,没有错峰生产就没有水泥人的尊严,更谈不上企业创新发展。这就是常态化错峰生产在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最大亮点。
政府部门常规的行业管理多是在规划和金融政策层面,面对完全市场化竞争的、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如何动用行政手段去干预无序竞争的市场,引导困难行业走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需要政府服务创新,决策部门观念创新。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来源于北方地区水泥企业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政府主管部门有服务市场的意识,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先进管理模式上升到行业管理的产业政策,并以国办发文件形式颁发,这本身就要有政策创新的勇气。
好政策要有可操作性,必须有创新。在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过程中,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市场协调功能,协助政府来贯彻执行产业政策,借助强化行业自律诚信,逐步完善错峰生产政策的市场可操作性。可以说,没有错峰生产政策,企业不可能自发主动停窑;没有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错峰生产政策很难完善;没有大企业的引领担当,错峰生产政策不可能执行到位。很多好政策没能下沉,其中很重要的是政策在可操作性方面缺少创新。
因此,常态化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是我国引导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创新成果。
常态化错峰生产有利于推动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是企业减污降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助推器。
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是达峰后逐年碳排放减量,直至实现碳中和的碳净零排放。其实,多年来水泥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几乎都是与碳减排有关联,尤其“十三五”开始推行的错峰生产政策,为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奠定了基础。碳达峰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达峰时间、峰值量和分配碳配额,执行错峰生产后,各行政省区根据市场需求量,较为客观真实地记录出实际产能利用率,各企业的实际产出量,这为碳达峰的峰值统计,各企业的碳配额计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支撑。今后的常态化错峰生产不仅要解决停窑限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问题,还可以将约束性的碳配额指标纳入错峰生产一并调控。
水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限于未来的碳减排工作,减少污染排放、行业结构调整、资源综合利用同样重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行业结构性碳减排短期潜力更大。尤其是未来的碳中和不是一个企业或集团之力能够完成的,需要借助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合力才能共同完成。
碳达峰碳中和势必促进水泥行业新一轮的技术结构调整,围绕碳减排碳中和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将愈加活跃,同样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研究也将加快制订,相信行业结构性减排也在政策研究之列,如同错峰生产政策创新一样,碳减排也必定有新的产业政策创新。
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抓住机遇。
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难题。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完全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20**年10月,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一致通过的《风能xxx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风电将进入倍增阶段。
据了解,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
机制,要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施、核算等各方面重点推进。
20**年10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xxx、xxx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截至20**年8月,xxx等试点省区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了其低碳转型意识。
企业主动求变加快技术创新。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路径已基本清晰——20**年以后,中国将走出一条更为“陡峭”的碳排放曲线。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将在未来节能减排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动求变、主动作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使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作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关系个人健康,也关系生态环境。洗漱时,记住随手关闭水龙头;出行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作中,提倡无纸化办公……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行动,将汇聚成磅礴的绿色力量,日积月累,则可取得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之效。
20**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我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20**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会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针对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
会议指出,明年要抓好八大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发展阶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一)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繁重,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产业链供应链还处于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关口。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我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将加快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极,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
(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也要看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将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三)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须臾不可缺少的资源。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6%。随着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能源消耗量还将刚性增长。目前我国不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能源品类的外采率不断攀升,2020年石油、天然气外采比重分别达到73%和43%,安全保障面临较大压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以绿色、可持续的方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自给率,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
(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历来重信守诺,狠抓国内碳减排工作,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较2005年累计下降48.4%,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自主贡献目标,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体现了最大的雄心力度,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将为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为进一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决不是就碳论碳的事,而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采取强有力措施,重塑我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意见》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围绕“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
一是要坚持全国统筹。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可能由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单打独斗”,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需要地方、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做到统筹协调、分类施策、重点突破、有序推进。要压实地方责任,组织地方从实际出发制定落实举措。要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企业积极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二是要坚持节约优先。我国是人口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资源约束问题还比较突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把节约放在首要位置,不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三是要坚持双轮驱动。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用好碳交易、绿色金融等市场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敢于打破利益藩篱,大力破除制约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四是要坚持内外畅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持以我为主,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同时也要用好国内国际两方面资源,大力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经验。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承担与我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要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携手国际社会共同保护好地球家园。
五是要坚持防范风险。当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时间窗口偏紧,技术储备不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相当艰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把握节奏。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先立后破,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可能伴生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抓住“十四五”开局起步关键期,围绕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严控增量项目,实施用能预警,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节能改造,持续提升项目能效水平。切实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回头看”,坚决防止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加快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绿色转型,推动服务业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切实推动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
二是有力有序调整能源结构。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低碳转型,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坚持节能优先,落实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措施,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有序减量替代。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加快从基础性电源向基础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鼓励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开发水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
三是加快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在城乡建设领域,将绿色低碳要求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大力实施绿色建造。结合城市更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推进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加快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大对新能源车船的支持推广力度,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加快交通运输电动化转型。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绿色低碳出行。
四是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前布局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关键技术,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用好“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有序推动以“军令状”方式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加快智能电网、储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深入研究气候变化成因、碳汇等基础理论和方法。完善人才体系和学科体系,加快培养一批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专业化人才队伍。
五是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巩固和提升我国碳汇能力筑牢基础。以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等为重点,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湿地和耕地保护等,不断提升碳汇能力。加强与国际标准协调衔接,完善碳汇调查监测核算体系,鼓励海洋等新型碳汇试点探索。
六是健全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相适应的内容,研究制定碳中和专项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加强标准国际衔接。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发布等制度。完善投资政策,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加大财政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的支持力度。统筹推进绿色电力交易、用能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建设。
七是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加快共建“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深化与各国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坚持我发展中国家定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主动参与气候治理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贯彻落实,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4日发布。《意见》就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意见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意见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任务:一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四是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是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六是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七是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八是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九是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十是完善政策机制。
意见强调,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加强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地方责任,严格监督考核。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去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此次印发的《意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意见》的实施,将为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也将为全球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习近平主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意见》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言必行,行必果。《意见》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等重点任务。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责任,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就一定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抓住机遇。
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难题。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完全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2020年10月,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一致通过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风电将进入倍增阶段。
据了解,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
机制,要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施、核算等各方面重点推进。
2011年10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北京、上海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截至2020年8月,北京等试点省区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了其低碳转型意识。
企业主动求变加快技术创新。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路径已基本清晰——2020年以后,中国将走出一条更为“陡峭”的碳排放曲线。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将在未来节能减排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动求变、主动作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使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作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关系个人健康,也关系生态环境。洗漱时,记住随手关闭水龙头;出行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作中,提倡无纸化办公……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行动,将汇聚成磅礴的绿色力量,日积月累,则可取得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之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我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4日发布。《意见》就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意见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意见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任务:一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四是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是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六是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七是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八是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九是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十是完善政策机制。
意见强调,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加强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地方责任,严格监督考核。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去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此次印发的《意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意见》的实施,将为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也将为全球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习近平主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意见》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言必行,行必果。《意见》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等重点任务。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责任,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就一定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二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子,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涪陵区坚持“科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位于涪陵高新区的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是华为工业互联网“聚赢”模式全国首个样板点,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陈敏尔来到这里,听取涪陵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深入了解华为工业互联网、华为城市云建设情况。在运行监控中心,陈敏尔察看数据运行调度实时进展,与企业负责人交谈。他说,大数据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工业互联网能够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希望华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重庆的战略合作,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更好地为产业发展赋能。
位于焦石镇的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实现规模化开采的大型页岩气田。陈敏尔来到作业平台,听取页岩气田发展情况介绍,深入了解页岩气开采技术和装备水平,询问开采方式和作业流程。他勉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气田建设,不断做大做强。陈敏尔指出,页岩气产业链长,发展空间大。要立足市场需求,做好资源勘探、开采储运和深度利用等文章,加快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陈敏尔来到企业一线工人身边,向大家表示慰问。陈敏尔说,你们长期在野外工作、在高温下作业,十分辛苦,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保护自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武陵山大裂谷山势奇峻多姿、原生植被茂密。陈敏尔听取涪陵区全面推行林长制、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情况汇报,沿步道实地察看山区生态环境,了解文旅融合发展情况。陈敏尔说,武陵山自然禀赋得天独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全面落实好林长制,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要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做响品牌、讲好故事、提升服务,让绿水青山变成更多金山银山。
调研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事关全局、事关未来。“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战略站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力量。
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等通道效益,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努力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要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科学开发各类绿色资源,推动能源清洁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要加快推动用地结构调整,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大力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结合实际抓好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发展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要持续强化绿色低碳政策支持,完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等政策,探索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等改革,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要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三
山东省在“十三五”期间,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成绩显著,无论在环境保护、行业效益提升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方面都为全国作出了表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对“十三五”的错峰生产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经验总结很有必要,意义重大。今天的会议除了省内水泥企业领导人外,还有工信部原材料岳全化处长,山东省工信厅孔庆成副厅长、王功永调研员,以及省生态环境厅王寒同志,以及济南市、泰安市、潍坊市、聊城市、德州市、烟台市、济宁市、临沂市工信局都来参会,足以说明工信部、山东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水泥错峰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山东省是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最好的省份之一,尤其是省工信厅和生态环境厅在制订和执行水泥错峰生产计划和督察中,认真落实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山东省水泥行业协会组织力量,依靠大企业带头引领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政府两厅”口径一致,协会按环保和市场需求精准制订错峰生产计划,大企业带头执行、督察停窑到位,全省年错峰生产165天,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改善环境,实现行业效益稳增长,是我国制造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严格贯彻产业政策的成功典范。
从“十四五”起,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将水泥错峰生产提升为“常态化”,充分显示出政府主管部门将加大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对能源高消耗和污染重排放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及持续性。
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是科学的,符合水泥生产、经营和市场运行规律。
水泥窑在熟料煅烧过程中因燃烧煤炭带来环境污染,在确保水泥产品市场供给的前提下,维护熟料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减少熟料过剩产能,既能改善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又能压减库存降本增效,对企业、对环境、对市场三者有利。通过控制供给侧产量来有效化解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以季节变化、市场需求变化来制定水泥窑错峰生产时间表,精准有效,凡是错峰生产计划执行到位的地区,即使产能利用率较低,行业效益依然稳定。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根据南北市场和季节差异,有计划地制定不同的停窑时限,以限产降库存为目的,解决全年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化解产能过剩和配合改善环境问题。环保的差异化绩效分级管控是针对短时间内、不确定时间段的重污染预警期间临时要求不同地区的企业停产限产,以压减局部地区污染排放总量为目的,解决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两项政策相辅相成,并不存在绩效分级政策取代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常态化错峰生产是针对全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分级政策是针对局部地区大气污染管控的措施;常态化错峰生产针对的是全省水泥窑企业,绩效分级政策针对的是防控重点地区的所有企业。因此,即使环保a级企业可以在重污染预警期间不停产,也不可以说a级企业不用执行错峰生产。
常态化错峰生产促进了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自律诚信,形成了先进行业文化。
推行常态化错峰生产,一靠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二靠大企业领导人的格局和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三靠行业协会职能发挥和协调服务能力。贯彻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企业是执行主体,政府是引导督查,协会是服务平台。正是由于推行常态化错峰生产,各级协会组织在强化行业自律诚信方面有了抓手,也正是在执行错峰生产过程中,彰显了一批有思想格局有责任担当的企业领导人,形成了“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的先进行业文化,先进的行业文化也是生产力。水泥行业每年举行一次大企业领导人圆桌会(c12+3峰会),对行业发展和每年的重点工作达成共识意见。跨省区域之间的错峰生产计划协调,有效缓解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一大部分省水泥协会主动与上下游行业协会互动,有效化解了市场中成本传递的矛盾,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经验正在被其他行业学习效仿。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分析市场需求变化,制定错峰生产计划中,不能讨论协议定价,必须加强反垄断意识,反不正当竞争。
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创新成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对供给侧的结构性改善和维系供需平衡,从而实现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在水泥窑需要限产停产的大势下,形成了控制新增产能项目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降成本,市场自我约束讲诚信经营,行业生态文明讲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向“价本利"转型,行业高质量发展有了基础。“十三五”后期,水泥行业利润创出了历史新高,企业环保投入创出了新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创出了新高,用企业员工的说法,没有错峰生产就没有水泥人的尊严,更谈不上企业创新发展。这就是常态化错峰生产在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最大亮点。
政府部门常规的行业管理多是在规划和金融政策层面,面对完全市场化竞争的、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如何动用行政手段去干预无序竞争的市场,引导困难行业走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需要政府服务创新,决策部门观念创新。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来源于北方地区水泥企业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政府主管部门有服务市场的意识,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先进管理模式上升到行业管理的产业政策,并以国办发文件形式颁发,这本身就要有政策创新的勇气。
好政策要有可操作性,必须有创新。在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过程中,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市场协调功能,协助政府来贯彻执行产业政策,借助强化行业自律诚信,逐步完善错峰生产政策的市场可操作性。可以说,没有错峰生产政策,企业不可能自发主动停窑;没有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错峰生产政策很难完善;没有大企业的引领担当,错峰生产政策不可能执行到位。很多好政策没能下沉,其中很重要的是政策在可操作性方面缺少创新。
因此,常态化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是我国引导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创新成果。
常态化错峰生产有利于推动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是企业减污降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助推器。
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是达峰后逐年碳排放减量,直至实现碳中和的碳净零排放。其实,多年来水泥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几乎都是与碳减排有关联,尤其“十三五”开始推行的错峰生产政策,为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奠定了基础。碳达峰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达峰时间、峰值量和分配碳配额,执行错峰生产后,各行政省区根据市场需求量,较为客观真实地记录出实际产能利用率,各企业的实际产出量,这为碳达峰的峰值统计,各企业的碳配额计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支撑。今后的常态化错峰生产不仅要解决停窑限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问题,还可以将约束性的碳配额指标纳入错峰生产一并调控。
水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限于未来的碳减排工作,减少污染排放、行业结构调整、资源综合利用同样重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行业结构性碳减排短期潜力更大。尤其是未来的碳中和不是一个企业或集团之力能够完成的,需要借助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合力才能共同完成。
碳达峰碳中和势必促进水泥行业新一轮的技术结构调整,围绕碳减排碳中和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将愈加活跃,同样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研究也将加快制订,相信行业结构性减排也在政策研究之列,如同错峰生产政策创新一样,碳减排也必定有新的产业政策创新。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四
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抓住机遇。
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难题。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完全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20**年10月,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一致通过的《风能xxx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风电将进入倍增阶段。
据了解,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
机制,要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施、核算等各方面重点推进。
20**年10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xxx、xxx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截至20**年8月,xxx等试点省区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了其低碳转型意识。
企业主动求变加快技术创新。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路径已基本清晰——20**年以后,中国将走出一条更为“陡峭”的碳排放曲线。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将在未来节能减排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动求变、主动作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使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作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关系个人健康,也关系生态环境。洗漱时,记住随手关闭水龙头;出行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作中,提倡无纸化办公……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行动,将汇聚成磅礴的绿色力量,日积月累,则可取得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之效。
20**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我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20**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会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针对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
会议指出,明年要抓好八大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五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4日下午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研究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统一思想和认识,扎扎实实把党中央x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由中央政治局同志自学并交流工作体会,刘x、李x、李x、胡xx同志结合分管领域和地方的工作作了发言,大家进行了交流。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增强推进“双碳”工作的信心。
习近平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们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4对关系:一是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要坚持统筹谋划,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正常生活。二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加强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确保形成合力;又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三是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坚持两手发力,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建立健全“双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
习近平指出,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技术潜力、市场活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第一,加强统筹协调。要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制定出台相关规划、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强政策衔接。各地区各部门要有全局观念,科学把握碳达峰节奏,明确责任主体、工作任务、完成时间,稳妥有序推进。第二,推动能源革命。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要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尤其是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有序减量替代,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保持原油、天然气产能稳定增长,加强煤气油储备能力建设,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要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要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第三,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要严把新上项目的碳排放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要下大气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要加大垃圾资源化利用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能源资源浪费。要统筹推进低碳交通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低碳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第四,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加快相关学科建设。第五,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健全“双碳”标准,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财税、价格、投资、金融政策。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碳定价机制,加强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电力交易衔接协调。第六,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更加积极姿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议程和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党对“双碳”工作的领导,加强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推动形成工作合力。要实行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将“双碳”工作相关指标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加强指标约束。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双碳”基础知识、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的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会、真用。要把“双碳”工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重要内容,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六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发展阶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一)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繁重,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产业链供应链还处于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关口。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我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将加快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极,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
(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也要看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将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三)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须臾不可缺少的资源。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6%。随着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能源消耗量还将刚性增长。目前我国不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能源品类的外采率不断攀升,2020年石油、天然气外采比重分别达到73%和43%,安全保障面临较大压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以绿色、可持续的方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自给率,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
(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历来重信守诺,狠抓国内碳减排工作,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较2005年累计下降48.4%,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自主贡献目标,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体现了最大的雄心力度,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将为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为进一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决不是就碳论碳的事,而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采取强有力措施,重塑我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意见》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围绕“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
为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要坚持全国统筹。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可能由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单打独斗”,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需要地方、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做到统筹协调、分类施策、重点突破、有序推进。要压实地方责任,组织地方从实际出发制定落实举措。要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企业积极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二是要坚持节约优先。我国是人口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资源约束问题还比较突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把节约放在首要位置,不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三是要坚持双轮驱动。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用好碳交易、绿色金融等市场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敢于打破利益藩篱,大力破除制约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四是要坚持内外畅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持以我为主,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同时也要用好国内国际两方面资源,大力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经验。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承担与我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要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携手国际社会共同保护好地球家园。
五是要坚持防范风险。当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时间窗口偏紧,技术储备不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相当艰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把握节奏。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先立后破,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可能伴生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抓住“十四五”开局起步关键期,围绕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严控增量项目,实施用能预警,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节能改造,持续提升项目能效水平。切实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回头看”,坚决防止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加快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绿色转型,推动服务业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切实推动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
二是有力有序调整能源结构。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低碳转型,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坚持节能优先,落实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措施,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有序减量替代。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加快从基础性电源向基础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鼓励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开发水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
三是加快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在城乡建设领域,将绿色低碳要求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大力实施绿色建造。结合城市更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推进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加快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大对新能源车船的支持推广力度,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加快交通运输电动化转型。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绿色低碳出行。
四是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前布局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关键技术,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用好“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有序推动以“军令状”方式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加快智能电网、储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深入研究气候变化成因、碳汇等基础理论和方法。完善人才体系和学科体系,加快培养一批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专业化人才队伍。
五是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巩固和提升我国碳汇能力筑牢基础。以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等为重点,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湿地和耕地保护等,不断提升碳汇能力。加强与国际标准协调衔接,完善碳汇调查监测核算体系,鼓励海洋等新型碳汇试点探索。
六是健全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相适应的内容,研究制定碳中和专项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加强标准国际衔接。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发布等制度。完善投资政策,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加大财政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的支持力度。统筹推进绿色电力交易、用能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建设。
七是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加快共建“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深化与各国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坚持我发展中国家定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主动参与气候治理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贯彻落实,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4日发布。《意见》就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意见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意见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任务:一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四是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是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六是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七是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八是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九是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十是完善政策机制。
意见强调,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加强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地方责任,严格监督考核。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去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此次印发的《意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意见》的实施,将为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也将为全球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习近平主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意见》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言必行,行必果。《意见》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等重点任务。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责任,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就一定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抓住机遇。
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难题。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完全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2020年10月,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一致通过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风电将进入倍增阶段。
据了解,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
机制,要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施、核算等各方面重点推进。
2011年10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北京、上海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截至2020年8月,北京等试点省区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了其低碳转型意识。
企业主动求变加快技术创新。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路径已基本清晰——2020年以后,中国将走出一条更为“陡峭”的碳排放曲线。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将在未来节能减排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动求变、主动作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使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作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关系个人健康,也关系生态环境。洗漱时,记住随手关闭水龙头;出行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作中,提倡无纸化办公……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行动,将汇聚成磅礴的绿色力量,日积月累,则可取得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之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我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山东省在“十三五”期间,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成绩显著,无论在环境保护、行业效益提升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方面都为全国作出了表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对“十三五”的错峰生产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经验总结很有必要,意义重大。今天的会议除了省内水泥企业领导人外,还有工信部原材料岳全化处长,山东省工信厅孔庆成副厅长、王功永调研员,以及省生态环境厅王寒同志,以及济南市、泰安市、潍坊市、聊城市、德州市、烟台市、济宁市、临沂市工信局都来参会,足以说明工信部、山东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水泥错峰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山东省是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最好的省份之一,尤其是省工信厅和生态环境厅在制订和执行水泥错峰生产计划和督察中,认真落实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山东省水泥行业协会组织力量,依靠大企业带头引领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政府两厅”口径一致,协会按环保和市场需求精准制订错峰生产计划,大企业带头执行、督察停窑到位,全省年错峰生产165天,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改善环境,实现行业效益稳增长,是我国制造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严格贯彻产业政策的成功典范。
从“十四五”起,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将水泥错峰生产提升为“常态化”,充分显示出政府主管部门将加大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对能源高消耗和污染重排放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及持续性。
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是科学的,符合水泥生产、经营和市场运行规律。
水泥窑在熟料煅烧过程中因燃烧煤炭带来环境污染,在确保水泥产品市场供给的前提下,维护熟料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减少熟料过剩产能,既能改善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又能压减库存降本增效,对企业、对环境、对市场三者有利。通过控制供给侧产量来有效化解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以季节变化、市场需求变化来制定水泥窑错峰生产时间表,精准有效,凡是错峰生产计划执行到位的地区,即使产能利用率较低,行业效益依然稳定。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根据南北市场和季节差异,有计划地制定不同的停窑时限,以限产降库存为目的,解决全年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化解产能过剩和配合改善环境问题。环保的差异化绩效分级管控是针对短时间内、不确定时间段的重污染预警期间临时要求不同地区的企业停产限产,以压减局部地区污染排放总量为目的,解决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两项政策相辅相成,并不存在绩效分级政策取代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常态化错峰生产是针对全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分级政策是针对局部地区大气污染管控的措施;常态化错峰生产针对的是全省水泥窑企业,绩效分级政策针对的是防控重点地区的所有企业。因此,即使环保a级企业可以在重污染预警期间不停产,也不可以说a级企业不用执行错峰生产。
常态化错峰生产促进了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自律诚信,形成了先进行业文化。
推行常态化错峰生产,一靠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二靠大企业领导人的格局和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三靠行业协会职能发挥和协调服务能力。贯彻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企业是执行主体,政府是引导督查,协会是服务平台。正是由于推行常态化错峰生产,各级协会组织在强化行业自律诚信方面有了抓手,也正是在执行错峰生产过程中,彰显了一批有思想格局有责任担当的企业领导人,形成了“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的先进行业文化,先进的行业文化也是生产力。水泥行业每年举行一次大企业领导人圆桌会(c12+3峰会),对行业发展和每年的重点工作达成共识意见。跨省区域之间的错峰生产计划协调,有效缓解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一大部分省水泥协会主动与上下游行业协会互动,有效化解了市场中成本传递的矛盾,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经验正在被其他行业学习效仿。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分析市场需求变化,制定错峰生产计划中,不能讨论协议定价,必须加强反垄断意识,反不正当竞争。
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创新成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对供给侧的结构性改善和维系供需平衡,从而实现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在水泥窑需要限产停产的大势下,形成了控制新增产能项目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降成本,市场自我约束讲诚信经营,行业生态文明讲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向“价本利"转型,行业高质量发展有了基础。“十三五”后期,水泥行业利润创出了历史新高,企业环保投入创出了新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创出了新高,用企业员工的说法,没有错峰生产就没有水泥人的尊严,更谈不上企业创新发展。这就是常态化错峰生产在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最大亮点。
政府部门常规的行业管理多是在规划和金融政策层面,面对完全市场化竞争的、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如何动用行政手段去干预无序竞争的市场,引导困难行业走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需要政府服务创新,决策部门观念创新。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来源于北方地区水泥企业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政府主管部门有服务市场的意识,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先进管理模式上升到行业管理的产业政策,并以国办发文件形式颁发,这本身就要有政策创新的勇气。
好政策要有可操作性,必须有创新。在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过程中,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市场协调功能,协助政府来贯彻执行产业政策,借助强化行业自律诚信,逐步完善错峰生产政策的市场可操作性。可以说,没有错峰生产政策,企业不可能自发主动停窑;没有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错峰生产政策很难完善;没有大企业的引领担当,错峰生产政策不可能执行到位。很多好政策没能下沉,其中很重要的是政策在可操作性方面缺少创新。
因此,常态化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是我国引导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创新成果。
常态化错峰生产有利于推动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是企业减污降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助推器。
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是达峰后逐年碳排放减量,直至实现碳中和的碳净零排放。其实,多年来水泥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几乎都是与碳减排有关联,尤其“十三五”开始推行的错峰生产政策,为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奠定了基础。碳达峰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达峰时间、峰值量和分配碳配额,执行错峰生产后,各行政省区根据市场需求量,较为客观真实地记录出实际产能利用率,各企业的实际产出量,这为碳达峰的峰值统计,各企业的碳配额计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支撑。今后的常态化错峰生产不仅要解决停窑限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问题,还可以将约束性的碳配额指标纳入错峰生产一并调控。
水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限于未来的碳减排工作,减少污染排放、行业结构调整、资源综合利用同样重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行业结构性碳减排短期潜力更大。尤其是未来的碳中和不是一个企业或集团之力能够完成的,需要借助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合力才能共同完成。
碳达峰碳中和势必促进水泥行业新一轮的技术结构调整,围绕碳减排碳中和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将愈加活跃,同样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研究也将加快制订,相信行业结构性减排也在政策研究之列,如同错峰生产政策创新一样,碳减排也必定有新的产业政策创新。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会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针对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
会议指出,明年要抓好八大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
“明年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一个具体的要求就是要形成供给和需求之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使得经济进入到合理的增长区间。这一个目标,从明年宏观调控来看是最重要的,要努力实现。”张立群表示。
温彬称,在宏观调控方面,主要还是要加强需求侧的管理,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和可持续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这个基础上,深化供给侧改革。改革也包括多个领域,比如在土地、国企、财税、金融等方面进一步的推进改革,特别是建立发展双循环的格局,进一步扩大内需。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4日发布。《意见》就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意见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意见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任务:一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四是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是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六是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七是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八是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九是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十是完善政策机制。
意见强调,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加强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地方责任,严格监督考核。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去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此次印发的《意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意见》的实施,将为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也将为全球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习近平主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意见》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言必行,行必果。《意见》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等重点任务。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责任,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就一定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子,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涪陵区坚持“科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位于涪陵高新区的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是华为工业互联网“聚赢”模式全国首个样板点,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陈敏尔来到这里,听取涪陵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深入了解华为工业互联网、华为城市云建设情况。在运行监控中心,陈敏尔察看数据运行调度实时进展,与企业负责人交谈。他说,大数据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工业互联网能够助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希望华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重庆的战略合作,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更好地为产业发展赋能。
位于焦石镇的重庆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实现规模化开采的大型页岩气田。陈敏尔来到作业平台,听取页岩气田发展情况介绍,深入了解页岩气开采技术和装备水平,询问开采方式和作业流程。他勉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气田建设,不断做大做强。陈敏尔指出,页岩气产业链长,发展空间大。要立足市场需求,做好资源勘探、开采储运和深度利用等文章,加快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陈敏尔来到企业一线工人身边,向大家表示慰问。陈敏尔说,你们长期在野外工作、在高温下作业,十分辛苦,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保护自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武陵山大裂谷山势奇峻多姿、原生植被茂密。陈敏尔听取涪陵区全面推行林长制、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情况汇报,沿步道实地察看山区生态环境,了解文旅融合发展情况。陈敏尔说,武陵山自然禀赋得天独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全面落实好林长制,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要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做响品牌、讲好故事、提升服务,让绿水青山变成更多金山银山。
调研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事关全局、事关未来。“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战略站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力量。
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要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等通道效益,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努力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要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科学开发各类绿色资源,推动能源清洁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要加快推动用地结构调整,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大力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结合实际抓好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发展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要持续强化绿色低碳政策支持,完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等政策,探索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等改革,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要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开局起步之年重点任务之一。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树立绿色理念,筑牢绿色发展的思想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在推进绿色发展进程中首先要读懂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内涵,要深入学习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导意见,学习相关科技、碳汇、财税、金融等保障措施,以及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入理解绿色发展的本质内涵,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的基本要求,明白这些概念理论的形成基础、内在逻辑,从而更好地在推进绿色发展道路上,认识责任、担当使命、指引行动。
护航绿色转型,拉动绿色发展的动力引擎。绿色是发展的底色。我们推进“减碳”行动,就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先“立”后“破”。通过发展绿色技术、清洁能源,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建立绿色发展的通道;通过推出碳排放权交易,利用市场机制减排,创立绿色发展模式;通过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督促地方科学整改、有效落实,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破除绿色发展梗阻,统筹“立新”与“破旧”,两手抓、两手硬,实现发展方式的生态化、绿色化转型,切实做到绿色发展引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开展绿化行动,提升绿色发展的生机活力。生态是发展的动力。生态环境不仅是重要的生产力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还会增加对其他生产力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推进绿色发展就要把绿化行动摆在突出位置。我们要着力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合作机制,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焕发绿色发展生机活力。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为了一个更安全、更洁净的美丽家园,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为打赢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贡献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4日发布。《意见》就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意见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意见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任务:一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四是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是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六是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七是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八是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九是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十是完善政策机制。
意见强调,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加强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地方责任,严格监督考核。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去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此次印发的《意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意见》的实施,将为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也将为全球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习近平主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意见》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言必行,行必果。《意见》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等重点任务。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责任,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就一定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
昨天下午,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区委书记、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如浪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精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坚决抓好落实,确保我区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区领导陈豪、孙彦、马海明、任宏亮、马亦忠、方优美等参加。会上,区发改局传达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并就提交会议审议的有关文件作说明。区生态环境分局汇报碳达峰工作推进情况和下阶段重点工作。区经信局、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等分别就6个分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作说明。
赵如浪在充分肯定前阶段我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后指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事关长远、事关未来,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迅速行动、精准施策,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高效协同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赵如浪强调,要强化目标导向,严格对标省、市要求,加强动态监测,做好精准统计,系统有序推进工业、能源、农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和科技创新“6+1”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落实,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任务。要强化源头治理,严控“两高”项目,加强分类治理,深化“亩均论英雄”,推进能源替代,推动企业生产流水线、生产装备“微改造、精提升”,全力以赴推动节能降耗。要强化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厂区“低散乱污”整治提升;加快推动“腾笼换鸟”,持续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创新驱动,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动产业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低碳示范区建设,打造多领域多层级低碳零碳体系试点示范;创新体制机制,尝试探索碳汇权益交易制度,高标高质推动产业升级。要强化责任担当,系统集成形成工作合力,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地夯实基础、做强支撑。
深刻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稳中求进,把战略思维、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统筹协调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科学推进“双碳”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为引领,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千方百计增绿碳、增蓝碳。严控“两高”项目,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大力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
要把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把提升各级干部能力素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就是要围绕‘五年进百强’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党建立县、企业强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环境靓县’五大治县方略;就是要坚定不移抢抓撤县设区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先行意识和同城思维,主动融入主城区;就是要坚定不移构建以一产为特色、二产为主体、三产为支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步伐。”
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以用立业、以业聚才、以才兴业,着力打造引才聚才的高水平平台,让人才在关键岗位和重大项目攻关中挑大梁、当主角,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强我市人才政策执行情况的督查评估,深入走访企业,全面了解人才需求,为企业和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
要深刻认识科学普及工作的战略意义,抓好××市全域科普规划纲要,突出重点、创新载体,深入开展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科普教育,厚植科技创新发展、科技人才成长的浓郁氛围、深厚土壤。
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抓住机遇。
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难题。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完全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20**年10月,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一致通过的《风能xxx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风电将进入倍增阶段。
据了解,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
机制,要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施、核算等各方面重点推进。
20**年10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xxx、xxx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截至20**年8月,xxx等试点省区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了其低碳转型意识。
企业主动求变加快技术创新。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路径已基本清晰——20**年以后,中国将走出一条更为“陡峭”的碳排放曲线。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将在未来节能减排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动求变、主动作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使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作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关系个人健康,也关系生态环境。洗漱时,记住随手关闭水龙头;出行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作中,提倡无纸化办公……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行动,将汇聚成磅礴的绿色力量,日积月累,则可取得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之效。
20**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我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20**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会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针对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七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一份十分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使得我国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有了明确的顶层思路、清晰的发展目标和具体的任务安排,也将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国内场合提出,应在世界上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是在国内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是在国际上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是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手段。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将近10次的重大国际场合讲话中都重申了这一承诺。这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长期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实施生效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通过积极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能源效率、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等手段,资源能源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的格局初步显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较2005年累计下降48.4%,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双边和多边合作,赢得了国际社会普遍赞誉。《意见》提出的目标,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所确定的各项任务,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做好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重大机遇。中国有巨大的经济体量和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将形成强大的绿色低碳市场需求,为各国带来巨大的绿色投资和绿色贸易机会。通过绿色贸易、绿色投资和绿色技术转让,可以大大加快各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步伐。二是做好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强大动力。中国大力推进自身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支持其他国家实现低碳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努力,将有利于各国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全球气候治理目标。三是做好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为“一带一路”建设等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了包括清洁能源项目在内的大量绿色投资项目,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
《意见》提出从多个领域系统性地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看,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一是要以我为主、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意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2060年两个重要时间节点的主要目标,明确了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措施。这些任务和措施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了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二是要目光向外、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在加快建立绿色贸易体系方面,《意见》要求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产品贸易,完善出口政策,严格管理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积极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以及节能环保服务和环境服务等进口;在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意见》要求加快“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深化与各国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我国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走出去,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意见》提出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外工作,主动参与全球气候和环境治理,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但是内功,也是从全球角度带动其他国家和地区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手段,深刻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
高等教育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科学技术、管理、政策等多方面多角度共同发力。教育系统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优势,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我们将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通过优化学科布局、加强相关研究平台建设和政策倾斜等措施,强化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政策咨询,着眼于培养最急需的人才,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切实解决“卡脖子”问题,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开局起步之年重点任务之一。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树立绿色理念,筑牢绿色发展的思想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在推进绿色发展进程中首先要读懂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内涵,要深入学习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导意见,学习相关科技、碳汇、财税、金融等保障措施,以及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入理解绿色发展的本质内涵,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的基本要求,明白这些概念理论的形成基础、内在逻辑,从而更好地在推进绿色发展道路上,认识责任、担当使命、指引行动。
护航绿色转型,拉动绿色发展的动力引擎。绿色是发展的底色。我们推进“减碳”行动,就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先“立”后“破”。通过发展绿色技术、清洁能源,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建立绿色发展的通道;通过推出碳排放权交易,利用市场机制减排,创立绿色发展模式;通过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督促地方科学整改、有效落实,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破除绿色发展梗阻,统筹“立新”与“破旧”,两手抓、两手硬,实现发展方式的生态化、绿色化转型,切实做到绿色发展引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开展绿化行动,提升绿色发展的生机活力。生态是发展的动力。生态环境不仅是重要的生产力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还会增加对其他生产力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推进绿色发展就要把绿化行动摆在突出位置。我们要着力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合作机制,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焕发绿色发展生机活力。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为了一个更安全、更洁净的美丽家园,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为打赢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贡献力量。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九
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xx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抓住机遇。
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难题。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完全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20xx年10月,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一致通过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风电将进入倍增阶段。
据了解,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
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逐步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要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施、核算等各方面重点推进。
2011年10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北京、上海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截至20xx年8月,北京等试点省区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了其低碳转型意识。
企业主动求变加快技术创新。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路径已基本清晰——20xx年以后,中国将走出一条更为“陡峭”的碳排放曲线。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将在未来节能减排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动求变、主动作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使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作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关系个人健康,也关系生态环境。洗漱时,记住随手关闭水龙头;出行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作中,提倡无纸化办公……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行动,将汇聚成磅礴的绿色力量,日积月累,则可取得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之效。
20xx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我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十
具有重大意义。
(一)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繁重,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产业链供应链还处于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关口。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我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将加快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极,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
(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也要看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将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三)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须臾不可缺少的资源。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6%。随着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能源消耗量还将刚性增长。目前我国不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能源品类的外采率不断攀升,2020年石油、天然气外采比重分别达到73%和43%,安全保障面临较大压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以绿色、可持续的方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自给率,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
(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历来重信守诺,狠抓国内碳减排工作,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较2005年累计下降48.4%,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自主贡献目标,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体现了最大的雄心力度,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将为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为进一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二、准确把握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基本要求。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决不是就碳论碳的事,而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采取强有力措施,重塑我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意见》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围绕“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
一是要坚持全国统筹。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可能由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单打独斗”,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需要地方、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做到统筹协调、分类施策、重点突破、有序推进。要压实地方责任,组织地方从实际出发制定落实举措。要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企业积极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二是要坚持节约优先。我国是人口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资源约束问题还比较突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把节约放在首要位置,不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三是要坚持双轮驱动。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用好碳交易、绿色金融等市场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敢于打破利益藩篱,大力破除制约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四是要坚持内外畅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持以我为主,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同时也要用好国内国际两方面资源,大力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经验。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承担与我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要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携手国际社会共同保护好地球家园。
五是要坚持防范风险。当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时间窗口偏紧,技术储备不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相当艰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把握节奏。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先立后破,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可能伴生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抓住“十四五”开局起步关键期,围绕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严控增量项目,实施用能预警,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节能改造,持续提升项目能效水平。切实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回头看”,坚决防止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加快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绿色转型,推动服务业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切实推动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
二是有力有序调整能源结构。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低碳转型,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坚持节能优先,落实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措施,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有序减量替代。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加快从基础性电源向基础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鼓励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开发水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
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推进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加快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大对新能源车船的支持推广力度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加快交通运输电动化转型。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绿色低碳出行。
、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加快智能电网、储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深入研究气候变化成因、碳汇等基础理论和方法。完善人才体系和学科体系,加快培养一批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专业化人才队伍。
五是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巩固和提升我国碳汇能力筑牢基础。以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等为重点,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湿地和耕地保护等,不断提升碳汇能力。加强与国际标准协调衔接,完善碳汇调查监测核算体系,鼓励海洋等新型碳汇试点探索。
完善投资政策,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加大财政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的支持力度统筹推进绿色电力交易、用能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建设
七是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加快共建“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深化与各国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坚持我发展中国家定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主动参与气候治理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强化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贯彻落实,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
工作。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十一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发展阶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一)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繁重,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产业链供应链还处于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关口。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我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将加快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极,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
(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也要看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将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三)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须臾不可缺少的资源。20xx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6%。随着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能源消耗量还将刚性增长。目前我国不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能源品类的外采率不断攀升,20xx年石油、天然气外采比重分别达到73%和43%,安全保障面临较大压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以绿色、可持续的方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自给率,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
(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历来重信守诺,狠抓国内碳减排工作,20xx年单位gdp碳排放较2005年累计下降48.4%,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自主贡献目标,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体现了最大的雄心力度,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将为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为进一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二、准确把握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基本要求。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决不是就碳论碳的事,而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采取强有力措施,重塑我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意见》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围绕“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
一是要坚持全国统筹。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可能由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单打独斗”,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需要地方、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做到统筹协调、分类施策、重点突破、有序推进。要压实地方责任,组织地方从实际出发制定落实举措。要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企业积极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二是要坚持节约优先。我国是人口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资源约束问题还比较突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把节约放在首要位置,不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三是要坚持双轮驱动。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用好碳交易、绿色金融等市场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敢于打破利益藩篱,大力破除制约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四是要坚持内外畅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持以我为主,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同时也要用好国内国际两方面资源,大力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经验。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承担与我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要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携手国际社会共同保护好地球家园。
五是要坚持防范风险。当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时间窗口偏紧,技术储备不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相当艰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把握节奏。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先立后破,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可能伴生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抓住“十四五”开局起步关键期,围绕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严控增量项目,实施用能预警,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节能改造,持续提升项目能效水平。切实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回头看”,坚决防止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加快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绿色转型,推动服务业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切实推动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
二是有力有序调整能源结构。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低碳转型,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坚持节能优先,落实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措施,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有序减量替代。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加快从基础性电源向基础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鼓励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开发水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
三是加快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在城乡建设领域,将绿色低碳要求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大力实施绿色建造。结合城市更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推进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加快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大对新能源车船的支持推广力度,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加快交通运输电动化转型。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绿色低碳出行。
四是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前布局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关键技术,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用好“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有序推动以“军令状”方式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加快智能电网、储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深入研究气候变化成因、碳汇等基础理论和方法。完善人才体系和学科体系,加快培养一批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专业化人才队伍。
五是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巩固和提升我国碳汇能力筑牢基础。以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等为重点,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湿地和耕地保护等,不断提升碳汇能力。加强与国际标准协调衔接,完善碳汇调查监测核算体系,鼓励海洋等新型碳汇试点探索。
六是健全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相适应的内容,研究制定碳中和专项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加强标准国际衔接。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发布等制度。完善投资政策,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加大财政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的支持力度。统筹推进绿色电力交易、用能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建设。
七是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加快共建“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深化与各国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坚持我发展中国家定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主动参与气候治理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贯彻落实,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十二
昨天下午,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区委书记、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如浪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精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坚决抓好落实,确保我区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区领导陈豪、孙彦、马海明、任宏亮、马亦忠、方优美等参加。会上,区发改局传达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并就提交会议审议的有关文件作说明。区生态环境分局汇报碳达峰工作推进情况和下阶段重点工作。区经信局、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等分别就6个分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作说明。
赵如浪在充分肯定前阶段我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后指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事关长远、事关未来,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迅速行动、精准施策,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高效协同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赵如浪强调,要强化目标导向,严格对标省、市要求,加强动态监测,做好精准统计,系统有序推进工业、能源、农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和科技创新“6+1”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落实,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任务。要强化源头治理,严控“两高”项目,加强分类治理,深化“亩均论英雄”,推进能源替代,推动企业生产流水线、生产装备“微改造、精提升”,全力以赴推动节能降耗。要强化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厂区“低散乱污”整治提升;加快推动“腾笼换鸟”,持续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创新驱动,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动产业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低碳示范区建设,打造多领域多层级低碳零碳体系试点示范;创新体制机制,尝试探索碳汇权益交易制度,高标高质推动产业升级。要强化责任担当,系统集成形成工作合力,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地夯实基础、做强支撑。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十三
昨天下午,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区委书记、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如浪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精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坚决抓好落实,确保我区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区领导陈豪、孙彦、马海明、任宏亮、马亦忠、方优美等参加。会上,区发改局传达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并就提交会议审议的有关文件作说明。区生态环境分局汇报碳达峰工作推进情况和下阶段重点工作。区经信局、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等分别就6个分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作说明。
赵如浪在充分肯定前阶段我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后指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事关长远、事关未来,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迅速行动、精准施策,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高效协同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赵如浪强调,要强化目标导向,严格对标省、市要求,加强动态监测,做好精准统计,系统有序推进工业、能源、农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和科技创新“6+1”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落实,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任务。要强化源头治理,严控“两高”项目,加强分类治理,深化“亩均论英雄”,推进能源替代,推动企业生产流水线、生产装备“微改造、精提升”,全力以赴推动节能降耗。要强化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厂区“低散乱污”整治提升;加快推动“腾笼换鸟”,持续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创新驱动,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动产业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低碳示范区建设,打造多领域多层级低碳零碳体系试点示范;创新体制机制,尝试探索碳汇权益交易制度,高标高质推动产业升级。要强化责任担当,系统集成形成工作合力,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地夯实基础、做强支撑。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十四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突出,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我所在的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方案,并成立了专门的碳中和工作组。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悟,从而得出以下五点心得体会。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行动。在企业层面,需要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分析当前各个环节的碳排放情况,确定重点减排领域并制定对应的减排方案。例如,在我们企业,我们需要关注生产过程中能源的使用情况、物流运输的碳排放以及一些难以避免的温室气体以及其他排放源的问题,从而为制定整体的减排计划和方案提供参考。
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不停地尝试各种技术方案,找寻各种减排的可能性。例如,我们需要通过不断提升生产工艺流程和运营模式来优化能源利用,从而达到降低碳排放的效果。此外,我们还需要积极探索新型能源的发展,例如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新型燃料等替代传统能源来降低我们的碳排放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这包括建立一个环保的供应链、建设更加绿色和节能型的工厂和办公楼,以及改善城市的交通系统等等。例如,我们公司需要和整个供应链网络沟通,寻找更加环保的供应商、材料和产品。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办公室和工厂的环保建设,包括使用环保材料、节约用水、优化气候控制系统等等。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共识。我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让人们认识到碳排放有害,理解碳排放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增强其环保意识。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公司内部和外部影响力,宣传公司的碳中和工作和成果,帮助员工和公众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行动计划和减排目标,并通过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和发表环保观点等方式扩大影响力。
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社会共同努力。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分享碳中和的经验和成果,借鉴广泛的国际经验和好的做法,例如技术交流、参加国际碳交易体系、全球碳中和实践联盟、全球变暖问题联合国框架条约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我们可以推动碳中和工作的深入和有效推广,并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尽一份责任。
以上是我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五点心得体会。我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我们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不断加强跨界合作,以走向低碳经济,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和可持续。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十五
深刻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稳中求进,把战略思维、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统筹协调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科学推进“双碳”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为引领,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千方百计增绿碳、增蓝碳。严控“两高”项目,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大力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
要把学习好、贯彻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把提升各级干部能力素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就是要围绕‘五年进百强’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党建立县、企业强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环境靓县’五大治县方略;就是要坚定不移抢抓撤县设区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先行意识和同城思维,主动融入主城区;就是要坚定不移构建以一产为特色、二产为主体、三产为支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步伐。”
要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以用立业、以业聚才、以才兴业,着力打造引才聚才的高水平平台,让人才在关键岗位和重大项目攻关中挑大梁、当主角,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强我市人才政策执行情况的督查评估,深入走访企业,全面了解人才需求,为企业和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
要深刻认识科学普及工作的战略意义,抓好**市全域科普规划纲要,突出重点、创新载体,深入开展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科普教育,厚植科技创新发展、科技人才成长的浓郁氛围、深厚土壤。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十六
我们大家都知道,挑战与机遇同在,困惑伴希望而生,21世纪,也是人类面l奋挑战的时期。特别表现在人与自然关系这-方面。人类过度砍伐森林,盲目开发耕种,大肆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任意挖掘自然资源,使地下矿藏日趋耗尽;废水、废物、废气源源不断排放,使自然环境严重恶化。
人类向自然界过度的索取,遭致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飓风、暴雨、暴风雪、洪涝、千旱、虫害、酷暑、森林大火、地震等灾情不期而至,全世界因干旱等原因而造成的迁移性难民预计到20——年达到1亿人。
惨痛的生态教训,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和全人类的重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视察申奥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我国先后出台了许多保护环境的政策和法规。我国同时也非常重视保护环境的教育,“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在全国上下开展的轰轰烈烈。同学们,我们学校始终都在倡导“绿色万里”,其中重要的内容之—就是保护美化我们的校园。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捡拾果皮纸屑;用自己的双手去保护了校园环境的优美。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情景:操场上、楼梯上、走廊上有纸屑、食品袋。再看草坪,有的同学在肆意践踏,学校的绿化帝中,不时发现有深深的脚印、有的地方甚至走成了小道。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环保意识是现代人的标志。我们要有时代责任感。心系全球,着眼身边,立足校园。多弯弯腰捡捡果皮纸屑,不要随地乱扔乱吐;多走几步,不要穿越绿化带,践踏绿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地球母亲,净化万里校园。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十七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逐渐成为各个领域关注的话题,不仅是国家政策的重要方针,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对环境保护的义务。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努力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我近期实践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深刻体会到了环境保护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也掌握了很多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的技巧和思维方法。以下是我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段:把握核心目标,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作为一项国家级大政策,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我们要从根本上认识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如能源消耗、垃圾分类等,让环保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从我做起,为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段:绿色生活,为环保贡献力量。
绿色生活是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碳排放的数量,降低碳足迹,从而为环保贡献力量。比如,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少电器的使用,多利用自然光及其通风等。这些小行动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实践中,它们的积累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行动中,使碳达峰碳中和事业不断得到推进。
第三段:发掘绿色能源的利用潜力。
绿色能源的利用对于降低碳排放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事业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发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潜力,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并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手段提高其利用率。同时,我们还可以积极推广低碳生产、低碳消费等绿色经济模式,订单的选择也是能够让自己的生活绿色化的利器。
第四段: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环保计划。
环保事业需要有创新意识,策划和执行碳达峰碳中和计划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理论基础,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环保计划至关重要。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分析当前的环保问题,制定具有实际效果的环保方案和构想计划,依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环保措施,保证措施的实施合理有效。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需要我们大力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因为环保事业不是一个单枪匹马的事情,需要团体的合力才能够实现更大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交流合作,如利用互联网平台、社区、团体等,互相提供支持和帮助,发挥各自的优势,加速环保事业的开展。
总之,虽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索,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努力,环保事业一定能够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十八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4日发布。《意见》就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意见强调,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2020年9月22日,***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意见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任务:一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四是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是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六是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七是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八是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九是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十是完善政策机制。
意见强调,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加强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地方责任,严格监督考核。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去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正式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此次印发的《意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意见》的实施,将为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也将为全球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要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意见》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言必行,行必果。《意见》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等重点任务。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责任,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就一定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十九
工作,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动词、名词两种词性。作为动词用有操作、行动、运转、运作等意思。作为名词用有工程、制作、业务、任务、职业、从事各种手艺的人等意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抓住机遇。
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难题。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完全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2020年10月,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一致通过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风电将进入倍增阶段。
据了解,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
机制,要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施、核算等各方面重点推进。
2011年10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北京、上海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截至2020年8月,北京等试点省区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了其低碳转型意识。
企业主动求变加快技术创新。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路径已基本清晰——2020年以后,中国将走出一条更为“陡峭”的碳排放曲线。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将在未来节能减排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动求变、主动作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使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作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关系个人健康,也关系生态环境。洗漱时,记住随手关闭水龙头;出行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作中,提倡无纸化办公……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行动,将汇聚成磅礴的绿色力量,日积月累,则可取得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之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我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山东省在“十三五”期间,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成绩显著,无论在环境保护、行业效益提升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方面都为全国作出了表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对“十三五”的错峰生产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经验总结很有必要,意义重大。今天的会议除了省内水泥企业领导人外,还有工信部原材料岳全化处长,山东省工信厅孔庆成副厅长、王功永调研员,以及省生态环境厅王寒同志,以及济南市、泰安市、潍坊市、聊城市、德州市、烟台市、济宁市、临沂市工信局都来参会,足以说明工信部、山东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水泥错峰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山东省是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最好的省份之一,尤其是省工信厅和生态环境厅在制订和执行水泥错峰生产计划和督察中,认真落实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山东省水泥行业协会组织力量,依靠大企业带头引领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政府两厅”口径一致,协会按环保和市场需求精准制订错峰生产计划,大企业带头执行、督察停窑到位,全省年错峰生产165天,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改善环境,实现行业效益稳增长,是我国制造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严格贯彻产业政策的成功典范。
从“十四五”起,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将水泥错峰生产提升为“常态化”,充分显示出政府主管部门将加大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对能源高消耗和污染重排放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及持续性。
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是科学的,符合水泥生产、经营和市场运行规律。
水泥窑在熟料煅烧过程中因燃烧煤炭带来环境污染,在确保水泥产品市场供给的前提下,维护熟料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减少熟料过剩产能,既能改善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又能压减库存降本增效,对企业、对环境、对市场三者有利。通过控制供给侧产量来有效化解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以季节变化、市场需求变化来制定水泥窑错峰生产时间表,精准有效,凡是错峰生产计划执行到位的地区,即使产能利用率较低,行业效益依然稳定。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根据南北市场和季节差异,有计划地制定不同的停窑时限,以限产降库存为目的,解决全年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化解产能过剩和配合改善环境问题。环保的差异化绩效分级管控是针对短时间内、不确定时间段的重污染预警期间临时要求不同地区的企业停产限产,以压减局部地区污染排放总量为目的,解决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两项政策相辅相成,并不存在绩效分级政策取代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常态化错峰生产是针对全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分级政策是针对局部地区大气污染管控的措施;常态化错峰生产针对的是全省水泥窑企业,绩效分级政策针对的是防控重点地区的所有企业。因此,即使环保a级企业可以在重污染预警期间不停产,也不可以说a级企业不用执行错峰生产。
常态化错峰生产促进了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自律诚信,形成了先进行业文化。
推行常态化错峰生产,一靠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二靠大企业领导人的格局和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三靠行业协会职能发挥和协调服务能力。贯彻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企业是执行主体,政府是引导督查,协会是服务平台。正是由于推行常态化错峰生产,各级协会组织在强化行业自律诚信方面有了抓手,也正是在执行错峰生产过程中,彰显了一批有思想格局有责任担当的企业领导人,形成了“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的先进行业文化,先进的行业文化也是生产力。水泥行业每年举行一次大企业领导人圆桌会(c12+3峰会),对行业发展和每年的重点工作达成共识意见。跨省区域之间的错峰生产计划协调,有效缓解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一大部分省水泥协会主动与上下游行业协会互动,有效化解了市场中成本传递的矛盾,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经验正在被其他行业学习效仿。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分析市场需求变化,制定错峰生产计划中,不能讨论协议定价,必须加强反垄断意识,反不正当竞争。
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创新成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对供给侧的结构性改善和维系供需平衡,从而实现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在水泥窑需要限产停产的大势下,形成了控制新增产能项目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降成本,市场自我约束讲诚信经营,行业生态文明讲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向“价本利"转型,行业高质量发展有了基础。“十三五”后期,水泥行业利润创出了历史新高,企业环保投入创出了新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创出了新高,用企业员工的说法,没有错峰生产就没有水泥人的尊严,更谈不上企业创新发展。这就是常态化错峰生产在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最大亮点。
政府部门常规的行业管理多是在规划和金融政策层面,面对完全市场化竞争的、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如何动用行政手段去干预无序竞争的市场,引导困难行业走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需要政府服务创新,决策部门观念创新。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来源于北方地区水泥企业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政府主管部门有服务市场的意识,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先进管理模式上升到行业管理的产业政策,并以国办发文件形式颁发,这本身就要有政策创新的勇气。
好政策要有可操作性,必须有创新。在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过程中,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市场协调功能,协助政府来贯彻执行产业政策,借助强化行业自律诚信,逐步完善错峰生产政策的市场可操作性。可以说,没有错峰生产政策,企业不可能自发主动停窑;没有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错峰生产政策很难完善;没有大企业的引领担当,错峰生产政策不可能执行到位。很多好政策没能下沉,其中很重要的是政策在可操作性方面缺少创新。
因此,常态化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是我国引导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创新成果。
常态化错峰生产有利于推动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是企业减污降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助推器。
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是达峰后逐年碳排放减量,直至实现碳中和的碳净零排放。其实,多年来水泥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几乎都是与碳减排有关联,尤其“十三五”开始推行的错峰生产政策,为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奠定了基础。碳达峰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达峰时间、峰值量和分配碳配额,执行错峰生产后,各行政省区根据市场需求量,较为客观真实地记录出实际产能利用率,各企业的实际产出量,这为碳达峰的峰值统计,各企业的碳配额计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支撑。今后的常态化错峰生产不仅要解决停窑限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问题,还可以将约束性的碳配额指标纳入错峰生产一并调控。
水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限于未来的碳减排工作,减少污染排放、行业结构调整、资源综合利用同样重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行业结构性碳减排短期潜力更大。尤其是未来的碳中和不是一个企业或集团之力能够完成的,需要借助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合力才能共同完成。
碳达峰碳中和势必促进水泥行业新一轮的技术结构调整,围绕碳减排碳中和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将愈加活跃,同样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研究也将加快制订,相信行业结构性减排也在政策研究之列,如同错峰生产政策创新一样,碳减排也必定有新的产业政策创新。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发展阶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一)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繁重,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产业链供应链还处于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关口。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我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将加快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极,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
(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也要看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将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三)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须臾不可缺少的资源。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6%。随着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能源消耗量还将刚性增长。目前我国不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能源品类的外采率不断攀升,2020年石油、天然气外采比重分别达到73%和43%,安全保障面临较大压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以绿色、可持续的方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自给率,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
(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历来重信守诺,狠抓国内碳减排工作,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较2005年累计下降48.4%,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自主贡献目标,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体现了最大的雄心力度,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将为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为进一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可见,努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我们自己要做的重大事项,必须坚定不移地主动作为积极作为。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决不是就碳论碳的事,而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采取强有力措施,重塑我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意见》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围绕“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
为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要坚持全国统筹。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可能由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单打独斗”,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需要地方、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做到统筹协调、分类施策、重点突破、有序推进。要压实地方责任,组织地方从实际出发制定落实举措。要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企业积极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二是要坚持节约优先。我国是人口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资源约束问题还比较突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把节约放在首要位置,不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三是要坚持双轮驱动。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用好碳交易、绿色金融等市场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敢于打破利益藩篱,大力破除制约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四是要坚持内外畅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持以我为主,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同时也要用好国内国际两方面资源,大力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经验。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承担与我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要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携手国际社会共同保护好地球家园。
五是要坚持防范风险。当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时间窗口偏紧,技术储备不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相当艰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把握节奏。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先立后破,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可能伴生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抓住“十四五”开局起步关键期,围绕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严控增量项目,实施用能预警,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节能改造,持续提升项目能效水平。切实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回头看”,坚决防止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加快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绿色转型,推动服务业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切实推动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
二是有力有序调整能源结构。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低碳转型,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坚持节能优先,落实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措施,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有序减量替代。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加快从基础性电源向基础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鼓励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开发水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
三是加快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在城乡建设领域,将绿色低碳要求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大力实施绿色建造。结合城市更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推进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加快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大对新能源车船的支持推广力度,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加快交通运输电动化转型。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绿色低碳出行。
四是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前布局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关键技术,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用好“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有序推动以“军令状”方式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加快智能电网、储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深入研究气候变化成因、碳汇等基础理论和方法。完善人才体系和学科体系,加快培养一批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专业化人才队伍。
五是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巩固和提升我国碳汇能力筑牢基础。以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等为重点,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湿地和耕地保护等,不断提升碳汇能力。加强与国际标准协调衔接,完善碳汇调查监测核算体系,鼓励海洋等新型碳汇试点探索。
六是健全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相适应的内容,研究制定碳中和专项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加强标准国际衔接。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发布等制度。完善投资政策,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加大财政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的支持力度。统筹推进绿色电力交易、用能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建设。
七是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加快共建“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深化与各国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坚持我发展中国家定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主动参与气候治理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贯彻落实,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会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针对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
会议指出,明年要抓好八大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
“明年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一个具体的要求就是要形成供给和需求之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使得经济进入到合理的增长区间。这一个目标,从明年宏观调控来看是最重要的,要努力实现。”张立群表示。
温彬称,在宏观调控方面,主要还是要加强需求侧的管理,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和可持续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这个基础上,深化供给侧改革。改革也包括多个领域,比如在土地、国企、财税、金融等方面进一步的推进改革,特别是建立发展双循环的格局,进一步扩大内需。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4日发布。《意见》就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意见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意见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任务:一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四是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是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六是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七是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八是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九是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十是完善政策机制。
意见强调,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加强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地方责任,严格监督考核。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去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此次印发的《意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意见》的实施,将为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也将为全球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习近平主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意见》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言必行,行必果。《意见》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等重点任务。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责任,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就一定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坚定信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清徐县委书记王剑峰说,“就清徐来讲,就是要把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把提升各级干部能力素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就是要围绕‘五年进百强’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党建立县、企业强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环境靓县’五大治县方略;就是要坚定不移抢抓撤县设区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先行意识和同城思维,主动融入主城区;就是要坚定不移构建以一产为特色、二产为主体、三产为支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步伐。”
“风浪越大时,掌舵越重要,领航越关键。”山西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太原市委党校教授范富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脱离的最大现实。”他表示,要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进一步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科学合理确定我省转型出雏型预期指标及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迈好第一步,为实现转型发展阶段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贾伯阳,正冒着塞北隆冬寒风走村入户察看脱贫户的生活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乡镇基层干部,更要注重发展和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采取‘乡村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办法,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业,助力乡村振兴,为‘十四五’良好开局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二十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第四章第十一条明确规定:”乡镇(街道)党组织配备政法委员,在乡镇(街道)党组织领导和县级党委政法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基层政法工作,对于加强党对基层政法工作的领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上级安排部署,我市迅速行动,全市16个镇街现已全部设立政法委员,进一步整合了基层政法工作,推动了政法工作向基层延伸。
(二)基层派出所建设情况。
当前,全市共有16个派出所,其中4个城区派出所,12个农村派出所。一是警力配备方面:全市派出所现有警力95人,其中公务员民警76人,事业编制民警19人。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民警9人,占派出所警力的9.5%;35岁至40岁的民警27人,占派出所警力的28.4%;40岁至45岁的民警21人,占派出所警力的22.1%,45岁至50岁的民警15人,占派出所警力的15.8%,50岁以上的民警23人,占派出所警力的24.2%。从学历层次上看,高中文化程度的民警5人;大专文化程度的民警51人;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民警39人。同时,按照”人员本土化”原则,全市16个镇办615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警务助理。设立”警务助理办公室”,配齐办公设备和装备,满足警务助理开展工作所需办公条件。警务助理协助民警排查各类涉稳涉安隐患信息600余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50余起,参与治安巡逻5000人次。全市”两抢一盗”等可防性刑事案件同比下降7%。二是工作保障方面:经费保障:派出所工作经费保障来源两部分,一部分是来源于当地的政府的支持,一部分来源于各派出所的罚没款收入的政策返还。装备情况:派出所配备2辆执勤车,单警装备配备率达到100%。办公用房情况:全市16个派出所已完成派出所外观标识、四区分离和”五小工程”等硬件二次升级改造,2个无房派出所已全部新建,3个危房派出所已进行改建。按照城区所民警一人一张床、农村所一人一间房标准,完成民警休息用房建设。基本上满足了派出所民警日常工作及生活需要。一段时期以来,各派出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提供了坚强保障,特别是在便民服务、安保维稳、关键时期的应急处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各镇街的一致好评。
从实际出发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区委书记、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精神和中央《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精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坚决抓好落实,确保我区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会上,区发改局传达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并就提交会议审议的有关文件作说明。区生态环境分局汇报碳达峰工作推进情况和下阶段重点工作。区经信局、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等分别就6个分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作说明。
赵**在充分肯定前阶段我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展后指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事关长远、事关未来,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迅速行动、精准施策,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高效协同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赵**强调,要强化目标导向,严格对标省、市要求,加强动态监测,做好精准统计,系统有序推进工业、能源、农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和科技创新“6+1”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落实,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任务。要强化源头治理,严控“两高”项目,加强分类治理,深化“亩均论英雄”,推进能源替代,推动企业生产流水线、生产装备“微改造、精提升”,全力以赴推动节能降耗。要强化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厂区“低散乱污”整治提升;加快推动“腾笼换鸟”,持续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创新驱动,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动产业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低碳示范区建设,打造多领域多层级低碳零碳体系试点示范;创新体制机制,尝试探索碳汇权益交易制度,高标高质推动产业升级。要强化责任担当,系统集成形成工作合力,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地夯实基础、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