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大全(19篇)
瑜伽让人们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平静心灵。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但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下面是一些精心设计的招聘广告范文,供大家在招聘过程中参考和借鉴。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一
但那天经过那条提坝。
斜阳又返照闪一下。
遇上一朵落花。
相遇就此拥着最爱归家。
生活别过份地童话化。
故事假使短过这五月落霞。
没有需要惊诧。
流水很清楚惜花这个责任。
真的身份不过送运。
这趟旅行若算开心。
亦是无负这一生。
水点蒸发变做白云。
花瓣飘落下游生根。
淡淡交会过各不留下印。
流水在山谷下再次分岔。
情感渐化做淡然优雅。
自觉心境已有如明镜。
为何为天降的稀客。
泛过一点浪花。
天下并非只是有这朵花。
不用为故事下文牵挂。
要是彼此都有些既定路程。
学会洒脱好吗。
流水很清楚惜花这个责任。
真的身份不过送运。
这趟旅行若算开心。
亦是无负这一生。
水点蒸发变做白云。
花瓣飘落下游生根。
命运敲定了要这么发生。
讲分开可否不再。
用憾事的口吻。
习惯无常才会庆幸。
讲真天涯途上谁是客。
散席时怎么分。
流水很清楚惜花这个责任。
真的身份不过送运。
这趟旅行若算开心。
亦是无负这一生。
水点蒸发变做白云。
花瓣飘落下游生根。
淡淡交会过各不留下印。
但是经历过最温柔共震。
歌曲鉴赏。
陈奕迅说:“‘getalife’的意思是拥有你的生命,‘lifecontinues’则是生命的延续,就像女儿的出现是自己的生命在延续一样。我希望这张ep能将生命力带给大家,把最好的音乐延续下去”。ep包含六首全新作品,均由swing组合一手包办,而歌词则是由陈奕迅的另一位好朋友黄伟文操刀。ep中的《最佳损友》是继《夕阳无限好》之后,另一发人深省的作品;《大得太快》是陈奕迅为女儿所写的歌;《落花流水》是一首利用落花流水这种非常诗意的景象,比喻两个人相遇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最重要是你懂不懂得去珍惜;《低调》讲述做人低调总比高调过得自在;《暴殄天物》是想表达现今世人浪费地球物资的感慨作品;《人车志》内容主要是描述每个人总有些时间想抛下所有东西,一个人静静地去想想身边事,而开车兜风便是不错的选择。
《落花流水》由著名词人黄伟文作词,“歌神”陈奕迅演唱。这是一首理性歌曲,这首歌曲与“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相反,阐述了流水并非无情,只是流水对于落花,只负责运送,落花能上岸生根,而流水若不往前流动,便只能化为白云。黄伟文借用两者关系,告诉人们讲分开可以不用憾事的口吻,习惯无常才会庆幸。
歌词解析。
“流水像清得没带半颗沙,前身被搁在上游风化,但那天经过那条堤坝,斜阳又返照闪一下,遇上一朵落花。”
故事平静而突然的开始,落花的出现将已经平静的没有一点牵绊,只等搁在上游风化的流水的现状改变,飘然而下在平静已久的水面激起一丝涟漪。
“相遇就此拥着最爱归家,生活别过份地童话化,故事假使短过这五月落霞,没有需要惊诧。”
落花流水的相遇,相交,最后相拥而漂流,简了的喻出两个人从相识到相恋过程。但生活毕竟有现实的一面,尽管爱情犹如童话般美丽而吸引人,但最后总是逃脱不了相看两厌,所以不必执着于为何结束的短于五月的落霞。
“流水很清楚惜花这个责任,真的身份不过送运,这趟旅行若算开心,亦是无负这一生”
流水其实很清楚,与落花的这场相恋迟早要结束,自己只是负责将落花运送至适合它生长的土壤中。流水只能不断的向前漂流,而落花需要的却是能滋润包围自己的泥土,既然知道给不了落花需要的,那就安全的运送它到要到的地方吧,这样也算没有白付这一生。
“水点蒸发变做白云,花瓣飘落下游生根,淡淡交会过各不留下印”
水点蒸发变成了白云,而花瓣也飘落到下游生了根,彼此都在自己的不同轨道上渐行渐远,分开了也未必就要耿耿于怀,其实那场淡淡的相遇并没有在生命中留下半点来过的印记。分开或许只为了找寻到更合适自己的。
“流水在山谷下再次分岔,情感渐化做淡然优雅,自觉心境已有如明镜,为何为天降的稀客,泛过一点浪花,天下并非只是有这朵花,不用为故事下文牵挂,要是彼此都有些既定路程,学会洒脱好吗?”
与落花的相交后,流水在山谷下再次分岔,满以为情感已经淡化为优雅,心镜也早有如明镜,将爱情看透,却为何为了这天降的稀客,泛起一点浪花?其实天下并非只有一朵落花,彼此的'相遇相恋或许仅仅是为了日后与真正适合自己的铺垫,否则不是太过乏味了吗?所以无须为故事的下文牵挂,路其实就在脚下。既然彼此都有些既定路程,不如学会洒脱面对。
“流水很清楚惜花这个责任,真的身份不过送运,这趟旅行若算开心,亦是无负这一生,水点蒸发变做白云,花瓣飘落下游生根,命运敲定了要这么发生”
”护花使者“,已经明白,有些事情无法改变,也只能接受。
“讲分开可否不再用憾事的口吻,习惯无常才会庆幸,讲真天涯途上谁是客,散席时怎么分”
“流水很清楚惜花这个责任,真的身份不过送运,这趟旅行若算开心,亦是无负这一生,水点蒸发变做白云,花瓣飘落下游生根,淡淡交会过各不留下印,但是经历过最温柔共震”
能够伴送一程,早已经心满意足,只剩感谢,感谢一路的陪伴,感谢一同经历过最温柔的共震。
黄伟文通过《落花流水》道出爱情重要的并不是结果,而是能在过程中体味,共震,不计代价的为除自己外的人付出,其实流水的愿望只是将落花送运,而非自私的占有,这便是爱情的真谛了吧。
黄伟文更通过这首词说出了人生无常,其实获得并非最好的结局,失去也许更该让人们庆幸,因为失去让你与机会找寻更好、更合适的。也劝解人们不需过分执着,有时候得不到也是人生的另一种美好。无论如何,人生的每一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滋味,其中苦乐也自然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了然。
以上只为个人见解,但清楚的是,黄伟文绝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词人。
文档为doc格式。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二
1、今天,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和一个蹩脚的建筑师的区别在于,蹩脚的`建筑师屈从于每一种诱惑,而优秀的建筑师则予以抵制。
2、我呆在一个别人继续向前的地方。
3、一个命题的含义就是它被证实的方法。
4、人类生活的核心是思考。
5、一个人能够看见他拥有什么,但看不见他是什么。
6、漂亮的东西不会是美丽的。
7、家长们要求他们的孩子像他们自己那样成长(只不过更好一些)。
8、其实,一个男人的梦想几乎是从来不会实现的。
9、强迫自己按既定的顺序去思维,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
10、不要玩弄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11、没有什么事情比公正地对待事实更为困难了。
12、只有在天才不济之处你才看见才能。
13、言词即行为。
14、凡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不能谈论的,就应该保持沉默。
15、人会把他自身全部的邪恶看作是蒙蔽。
17、我相信,国家内部恶劣的管理培养了家庭内部恶劣的管理。一个老是准备罢工的工人,是不会培养他的孩子去尊重秩序的。
18、你必须说出新的东西,但它肯定全是旧的。
19、不可言说之事,必将无言以对。
20、如果生活变得难以忍受,我们会想到改变我们的环境。但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改变,即改变我们的态度,我们甚至几乎没有想到过。下决心去采取这样一个步骤,这对我们来说是太难了。
21、哲学所能做的一切就是破除偶像。
22、对某人谈他不理解的东西是徒劳的,哪怕你告诉他,他也照样不能够理解。
23、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实话?
24、我的心灵的襞里始终粘贴在一起,为了敞开内心,我每一次都不得不将他们撕开。
25、否定责任是让人不去承担责任。
26、哲学的对象是对思想的逻辑阐明。哲学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活动。
27、事实的逻辑图像是思想。
28、天才并不比任何一个诚实的人有更多的光,但他有一个特殊的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至燃点。
29、生活难以应付这个事实说明,你的生活方式不适合生活的模式,所以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一旦你的生活方式适应生活的模式,疑难问题就随之消失。
30、哲学问题可以比作保险柜上的锁,拔某个词或者数字可以打开它,这样,只有当这个词正好对上了时,才会轻而易举地打开它,而且只要是对上了,连小孩子都能打开它。
31、只有非常不幸的人才有权利怜悯别人。
32、一个人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时候,他的一切理智就失去了应有的正常,显出各种病态。只有让他回归本性,才会有良好的结果,使一切显出正常。
33、每个悲剧的开章都可以写道:“本来什么都不会发生,倘若不是……”
34、要是人们某些时候没有做蠢事,那就不会做成聪明的事情。
35、一个人可以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但是不能不相信他自己的信念。
36、假如艺术的作用是“唤起情感”,也许,领悟艺术的意识是包含在这些情感之中?
37、去信仰吧!这没有害处。
38、忏悔必须成为你的新生活的一部分。
39、人类是人类灵魂最好的图画。
40、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41、什么是哲学?就是给苍蝇指出逃出捕蝇瓶的道路。
42、任何宗教都不像数学那样,因滥用形而上的表达而负有如此多的罪孽。
43、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要不撒谎很难。
44、思想家与制图员十分相似,制图员的目的在于描绘事物之间的各种相互联系。
45、假如你已经拥有了一个人的爱,那么再大的牺牲都是值得的,但若是想购买它的话,那么任何一点牺牲都是巨大了。
46、我曾说过的这句话或许恰如其分:先前的文化将变成一堆废墟,最后变成一堆灰烬,但精神将在灰烬的上空迂回盘旋。
文档为doc格式。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三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
(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
(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
(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摘孔子《论语》。
(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
(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
(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
(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四
1、今天,优秀的建筑师和一个蹩脚的建筑师的区别在于,蹩脚的建筑师屈从于每一种诱惑,而优秀的建筑师则予以抵制。
2、我呆在一个别人继续向前的地方。
3、一个命题的含义就是它被证实的方法。
4、人类生活的核心是思考。
5、一个人能够看见他拥有什么,但看不见他是什么。
6、漂亮的东西不会是美丽的。
7、家长们要求他们的孩子像他们那样成长(只不过更好一些)。
8、其实,一个男人的梦想几乎是从来不会实现的。
9、强迫自己按既定的顺序去思维,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
10、不要玩弄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11、没有什么事情比公正地对待事实更为困难了。
12、只有在天才不济之处你才看见才能。
13、言词即行为。
14、凡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不能谈论的,就应该保持沉默。
15、人会把他自身全部的邪恶看作是蒙蔽。
17、我相信,国家内部恶劣的管理培养了家庭内部恶劣的管理。一个老是准备罢工的工人,是不会培养他的孩子去尊重秩序的。
18、你必须说出新的东西,但它肯定全是旧的。
19、不可言说之事,必将无言以对。
20、如果生活变得难以忍受,我们会想到改变我们的环境。但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改变,即改变我们的态度,我们甚至几乎没有想到过。下决心去采取这样一个步骤,这对我们来说是太难了。
21、所能做的一切就是破除偶像。
22、对某人谈他不理解的东西是徒劳的,哪怕你告诉他,他也照样不能够理解。
23、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实话?
24、我的心灵的`襞里始终粘贴在一起,为了敞开内心,我每一次都不得不将他们撕开。
25、否定责任是让人不去承担责任。
26、哲学的对象是对思想的逻辑阐明。哲学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活动。
27、事实的逻辑图像是思想。
28、天才并不比任何一个诚实的人有更多的光,但他有一个特殊的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至燃点。
29、生活难以应付这个事实说明,你的生活方式不适合生活的模式,所以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一旦你的生活方式适应生活的模式,疑难问题就随之消失。
30、哲学问题可以比作保险柜上的锁,拔某个词或者数字可以打开它,这样,只有当这个词正好对上了时,才会轻而易举地打开它,而且只要是对上了,连小孩子都能打开它。
31、只有非常不幸的人才有权利怜悯别人。
32、一个人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时候,他的一切理智就失去了应有的正常,显出各种病态。只有让他回归本性,才会有良好的结果,使一切显出正常。
33、每个悲剧的开章都可以写道:“本来什么都不会发生,倘若不是……”
34、要是人们某些时候没有做蠢事,那就不会做成聪明的事情。
35、一个人可以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但是不能不相信他自己的信念。
36、假如艺术的作用是“唤起情感”,也许,领悟艺术的意识是包含在这些情感之中?
37、去信仰吧!这没有害处。
38、忏悔必须成为你的新生活的一部分。
39、人类是人类灵魂最好的图画。
40、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41、什么是哲学?就是给苍蝇指出逃出捕蝇瓶的道路。
42、任何宗教都不像数学那样,因滥用形而上的表达而负有如此多的罪孽。
43、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要不撒谎很难。
44、思想家与制图员十分相似,制图员的目的在于描绘事物之间的各种相互联系。
45、假如你已经拥有了一个人的爱,那么再大的牺牲都是值得的,但若是想购买它的话,那么任何一点牺牲都是巨大了。
46、我曾说过的这句话或许恰如其分:先前的文化将变成一堆废墟,最后变成一堆灰烬,但精神将在灰烬的上空迂回盘旋。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五
1. 只有在天才不济之处你才看见才能。
2. 想要思考是一回事,有思考的才能则是另一回事。
3. 漂亮的东西不会是美丽的。
4. 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
5. 好心对待你不喜欢的人,不仅需要本性善良,而且需要非常机敏。
6. 任何靠梯子才能达到的东西都不能引起我的兴趣。
7. 思维也有一段耕耘的时间和一段用来收获的时间。
8. 我不让自己受到影响,这就很好!
9. 当你的智慧超越时光数百年,时光总有一天会超越你的智慧。
10. 我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11. 否定责任是让人不去承担责任。
12. 人会把他自身全部的邪恶看作是蒙蔽。
13. 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要不撒谎很难。
14. 我的心灵的襞里始终粘贴在一起,为了敞开内心,我每一次都不得不将他们撕开。
15. 其实,一个男人的梦想几乎是从来不会实现的。(名人名言 )
16. 一个人能够看见他拥有什么,但看不见他是什么。
17. 要是人们某些时候没有做蠢事,那就不会做成聪明的事情。人类是人类灵魂最好的图画。
18. 言词即行为。
19. 只有非常不幸的人才有权利怜悯别人。
20. 去信仰吧!这没有害处。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六
(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
(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七
(对人进行。
教育。
不管他是哪一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
(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
(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
学习。
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
(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
(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
(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
(能牺牲。
生命。
来成全仁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
(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
(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摘孔子《论语》。
(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
(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
(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
(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八
1.只有在天才不济之处你才看见才能。
2.想要思考是一回事,有思考的才能则是另一回事。
3.漂亮的东西不会是美丽的。
4.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
5.好心对待你不喜欢的人,不仅需要本性善良,而且需要非常机敏。
6.任何靠梯子才能达到的东西都不能引起我的.兴趣。
7.思维也有一段耕耘的时间和一段用来收获的时间。
8.我不让自己受到影响,这就很好!
9.当你的智慧超越时光数百年,时光总有一天会超越你的智慧。
10.我贴着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11.否定责任是让人不去承担责任。
12.人会把他自身全部的邪恶看作是蒙蔽。
13.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要不撒谎很难。
14.我的心灵的襞里始终粘贴在一起,为了敞开内心,我每一次都不得不将他们撕开。
15.其实,一个男人的梦想几乎是从来不会实现的。(名人名言)。
16.一个人能够看见他拥有什么,但看不见他是什么。
17.要是人们某些时候没有做蠢事,那就不会做成聪明的事情。人类是人类灵魂最好的图画。
18.言词即行为。
19.只有非常不幸的人才有权利怜悯别人。
20.去信仰吧!这没有害处。
文档为doc格式。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九
(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
(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
(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
(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十
1、今天,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和一个蹩脚的建筑师的区别在于,蹩脚的`建筑师屈从于每一种诱惑,而优秀的建筑师则予以抵制。
2、我呆在一个别人继续向前的地方。
3、一个命题的含义就是它被证实的方法。
4、人类生活的核心是思考。
5、一个人能够看见他拥有什么,但看不见他是什么。
6、漂亮的东西不会是美丽的。
7、家长们要求他们的孩子像他们自己那样成长(只不过更好一些)。
8、其实,一个男人的梦想几乎是从来不会实现的。
9、强迫自己按既定的顺序去思维,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
10、不要玩弄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11、没有什么事情比公正地对待事实更为困难了。
12、只有在天才不济之处你才看见才能。
13、言词即行为。
14、凡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不能谈论的,就应该保持沉默。
15、人会把他自身全部的邪恶看作是蒙蔽。
17、我相信,国家内部恶劣的管理培养了家庭内部恶劣的管理。一个老是准备罢工的工人,是不会培养他的孩子去尊重秩序的。
18、你必须说出新的东西,但它肯定全是旧的。
19、不可言说之事,必将无言以对。
20、如果生活变得难以忍受,我们会想到改变我们的环境。但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改变,即改变我们的态度,我们甚至几乎没有想到过。下决心去采取这样一个步骤,这对我们来说是太难了。
21、哲学所能做的一切就是破除偶像。
22、对某人谈他不理解的东西是徒劳的,哪怕你告诉他,他也照样不能够理解。
23、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实话?
24、我的心灵的襞里始终粘贴在一起,为了敞开内心,我每一次都不得不将他们撕开。
25、否定责任是让人不去承担责任。
26、哲学的对象是对思想的逻辑阐明。哲学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活动。
27、事实的逻辑图像是思想。
28、天才并不比任何一个诚实的人有更多的光,但他有一个特殊的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至燃点。
29、生活难以应付这个事实说明,你的生活方式不适合生活的模式,所以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一旦你的生活方式适应生活的模式,疑难问题就随之消失。
30、哲学问题可以比作保险柜上的锁,拔某个词或者数字可以打开它,这样,只有当这个词正好对上了时,才会轻而易举地打开它,而且只要是对上了,连小孩子都能打开它。
31、只有非常不幸的人才有权利怜悯别人。
32、一个人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时候,他的一切理智就失去了应有的正常,显出各种病态。只有让他回归本性,才会有良好的结果,使一切显出正常。
33、每个悲剧的开章都可以写道:“本来什么都不会发生,倘若不是……”
34、要是人们某些时候没有做蠢事,那就不会做成聪明的事情。
35、一个人可以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但是不能不相信他自己的信念。
36、假如艺术的作用是“唤起情感”,也许,领悟艺术的意识是包含在这些情感之中?
37、去信仰吧!这没有害处。
38、忏悔必须成为你的新生活的一部分。
39、人类是人类灵魂最好的图画。
40、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41、什么是哲学?就是给苍蝇指出逃出捕蝇瓶的道路。
42、任何宗教都不像数学那样,因滥用形而上的表达而负有如此多的罪孽。
43、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要不撒谎很难。
44、思想家与制图员十分相似,制图员的目的在于描绘事物之间的各种相互联系。
45、假如你已经拥有了一个人的爱,那么再大的牺牲都是值得的,但若是想购买它的话,那么任何一点牺牲都是巨大了。
46、我曾说过的这句话或许恰如其分:先前的文化将变成一堆废墟,最后变成一堆灰烬,但精神将在灰烬的上空迂回盘旋。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十一
1、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要不撒谎很难。
2、我曾说过的这句话或许恰如其分:先前的文化将变成一堆废墟,最后变成一堆灰烬,但精神将在灰烬的上空迂回盘旋。
3、不要玩弄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4、天才并不比任何一个诚实的人有更多的光,但他有一个特殊的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至燃点。
5、如果生活变得难以忍受,我们会想到改变我们的环境。但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改变,即改变我们的态度,我们甚至几乎没有想到过。下决心去采取这样一个步骤,这对我们来说是太难了。
6、一个人可以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但是不能不相信他自己的信念。
7、对某人谈他不理解的东西是徒劳的,哪怕你告诉他,他也照样不能够理解。
8、今天,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和一个蹩脚的建筑师的区别在于,蹩脚的建筑师屈从于每一种诱惑,而优秀的建筑师则予以抵制。
10、哲学所能做的一切就是破除偶像。
11、言词即行为。
12、只有非常不幸的人才有权利怜悯别人。
13、去信仰吧!这没有害处。
14、只有在天才不济之处你才看见才能。
15、假如你已经拥有了一个人的爱,那么再大的牺牲都是值得的,但若是想购买它的话,那么任何一点牺牲都是巨大了。
16、假如艺术的作用是“唤起情感”,也许,领悟艺术的意识是包含在这些情感之中?
17、任何宗教都不像数学那样,wen.白话文cn。
18、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19、生活难以应付这个事实说明,你的生活方式不适合生活的模式,所以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一旦你的生活方式适应生活的模式,疑难问题就随之消失。
20、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实话?
21、一个人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时候,他的一切理智就失去了应有的正常,显出各种病态。只有让他回归本性,才会有良好的结果,使一切显出正常。
22、忏悔必须成为你的新生活的一部分。
23、人类生活的核心是思考。
24、没有什么事情比公正地对待事实更为困难了。
25、漂亮的东西不会是美丽的。
26、不可言说之事,必将无言以对。
27、什么是哲学?就是给苍蝇指出逃出捕蝇瓶的道路。
28、每个悲剧的开章都可以写道:“本来什么都不会发生,倘若不是……”
29、强迫自己按既定的顺序去思维,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
30、哲学的对象是对思想的逻辑阐明。哲学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活动。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十二
柏拉图是第一个思考政治问题的哲学家。如果我们赞同斯特劳斯,那么可以姑且认为他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政治哲学家。柏拉图有两个老师:苏格拉底和毕达哥拉斯,而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用最完美的方式诠释了毕达哥拉斯赋予“哲学”这个词的含义,那就是“爱智慧”。苏格拉底声称自己没有智慧,但是热爱智慧,以此和那些自认为有智慧的“智者”的修辞学传统保持距离。智慧就是逻各斯,而逻各斯的意涵是“说出真理”。但是越是走到高处的哲学家,越是发现最高的真理是说不出来的。对话录中的苏格拉底用毕生的时间与人对话,但是一到最关键的段落,苏格拉底就开始说胡话了,或者至少开始讲神话和笑话了,这给研究者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谜团。斯特劳斯以“双重真理”来解释这一点,以便说明柏拉图是微言大义的政治哲学家,而我觉得这恰恰错失了哲学之为哲学的本质,那就是试图说出一种其实根本无法被说出来的真理:柏拉图认为真理只能被“观看”,但是看到真理的人,其实没有办法通过语言来交流真理,除非他人也“看到了”。
不过,苏格拉底毕竟可以通过语言来引导他人,逐步把他人带上通往真理之像的道路,这种哲学教育被称为“灵魂助产术”。柏拉图对于智者的根本批判,其实并不在于政治立场(就雅典而言,民主或者寡头),而在于智者并没有看到他们自认为拥有、并宣称可以被讲授(还要收学费)的真理。在这个意义上,智者的教育无法培养“好人”,只能培养“好公民”,服务于演说程序的修辞学,和作为城邦立法的根据的诗歌一样,只是政治内部的调节和运转,无法与政治保持足够的张力,而只有哲学家才是任何马匹都不能缺少的牛虻,因为只有哲学家才能对政治施加真正的压力。
不应该忽略,维特根斯坦读过的哲学书不多,但是对《忏悔录》却读到了部分段落可以背诵的程度(我猜他能背的是第9卷)。《逻辑哲学论》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都带着强烈的奥古斯丁色彩。我相信罗素读不懂的正是这两句,中间部分他理解起来应该没有困难。“事物”和“事实”区别何在?“存在者”和“去存在”的区别意味着什么?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进路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进路看似差别很大,但是就《逻辑哲学论》和《存在与时间》都深受奥古斯丁《忏悔录》一书的影响而言,其内在精神其实非常一致。就“沉默”而言,维特根斯坦告诫我们必须保持的沉默和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说不出来的真理,以及奥古斯丁在《忏悔录》第9卷对于沉默的讨论之间,存在着重大的思想史连续性,而且这一连续性涉及哲学“说出沉默之真理”的本质。这一本质在古典语境中表现为哲学和城邦政治的张力,但经过基督教的转化,它在现代的语境中则是哲学和科学的张力。我不喜欢分析哲学的最终原因,在于维特根斯坦之后的“分析哲学从事者”并没有生活在可说和不可说的边界上,从而根本不是爱智慧的哲学家,反而更像爱推理的修辞家。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十三
3、你,不是我的对手。
5、不要轻言放弃,一旦放弃了,比赛就结束了。——安西教练。
7、乔丹:“科比是飞人第二”,科比:“飞人永远只有一个”。
8、即使几个月没上过球场。但我还有自信,还有在球场上击败每一个人的信心。——欣哲言!
9、世界抛弃了我,可还有篮球陪着我。——科比。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十四
1、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
2、战胜困难格言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
3、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
4、想象困难做出的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
5、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
6、脚步怎样才能不断前时?把脚印留在身后。
7、让生活的句号圈住的人,是无法前时半步的。
8、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9、榕树因为扎根于深厚的土壤,生命的绿荫才会越长越茂盛。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10、进取乾用汗水谱烈军属着奋斗和希望之歌。
11、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
12、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13、机会只对进取有为的人开放,庸人永远无法光顾。
14、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
15、骄傲,是断了引线的风筝,稍纵即逝;自卑,是剪了双翼的飞鸟,难上青天。这两者都是成才的大忌。
16、如果圆规的两只脚都动,永远也画不出一个圆。
17、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
18、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19、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20、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21、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22、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拼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23、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24、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
26、山路不象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
27、行之非艰,而知之惟艰。
28、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石。
29、雾气弥漫的清晨,并不意味着是一个阴霾的白天。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在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
30、上天给人一份困难时,同时也给人一份智慧。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十五
从其探讨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个角度讲,他看到了个性与共性的不同,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他能够开辟逻辑领域,发现了名词的外延和内涵的关系,建立逻辑学的理论体系,在当时百家争鸣的发展中,起到了纠正名实混乱的作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开创性。
一、概述。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纷乱,为维护传统,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主张,儒家有“必也正名乎”,法家有“综核名实”,墨家有“以名举实”等等,这其中,有一个流派提倡“循名责实”学说,他们提倡的“正名实”,是要“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
他们与各家不同之处,是“正名实”的方法,他们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辩论的内容,又多半集中于与社会政治无关的哲学问题上,故称“名家”。
因这一流派以诡辩著称,其中心论题又是所谓“名”和“实”的逻辑关系问题,所以名家也叫“辩者”、“察士”。
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和惠施。
公孙龙,(公元前3-公元前250年)字子秉,中国古代哲学家,战国末年赵国人,他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能言善辩,代表著作《公孙龙子》,他的主要思想都保存在此书中。
其中,《迹府》是后人汇集公孙龙的生平言行写成的传略。
其余五篇是:《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最重要的两篇是《白马论》和《坚白论》,提出了“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他也是“离坚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公孙龙子》中,公孙龙主要研究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所具有的内在矛盾,他的特点就是夸大这种矛盾,并否认两者的统一,所以最后得出违背常理的结论。
作为名家的代表人物公孙龙,他在和别人论辩时,常常使用诘难句式,以揭露对方的矛盾,使其屈服,而针对对方的问题,他又能巧妙答辩,并且将深深的哲理蕴含在简洁的语句中。
他的论辩标新立异,犀利灵通,可以说是诡辩,而在诡辩之中更突出了他的论辩之才。
在他的著作《公孙龙子》中的《白马论》,提出“白马非马”的观点,他通过三点论证证明了这个命题。
第一,他说:“马者。
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
命色者非命形也。
故曰:白马非马。”他指出“马”是指名称而言,“白”是指颜色而言,名称和颜色不是一个概念。
“白马”这个概念,分开来就是“白”和“马”,这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是强调“马”不取其确定的颜色,它实际上是包括各种颜色的。
“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白马”是专取其确定的白色的,不包括黄色、黑色等非白色。
三者内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
第二点,他说:“求马,黄、黑马皆可致。
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
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
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
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
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惟白马独可以应耳。
无去者,非有去也。
故曰:白马非马”。
公孙龙说要马,给黄马、黑马者可以,但是如果要白马,给黑马、给黄马就不可以,这证明,‘白马’和‘马’不是一回事,所以说白马就不是马。
这次,他又强调了“马”和“白马”外延的不同。
“马”的外延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
“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马,有相应的颜色区别。
由于“马”与“白马”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第三点,公孙龙说:“马固有色,故有白马。
使马无色,有马如己耳。
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
白马者,马与白也,白与马也。
故曰:白马非马也。”他强调说,“马”与“白马”共性的不同。
马的共性,是一切马的本质属性。
而“白马”的共性则包涵了“白”的颜色。
这样“马”的共性与“白马”的共性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二、白马非马的片面之处。
通读了全篇后,个人认为:按白马非马的逻辑,可以得出红马不是马,黄马不是马,黑马不是马……也就是说,只要是有颜色的马都不是马,那岂不是“世间无马”了?“白马非马”命题肯定是错的。
在“白马非马”这个命题,公孙龙没有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他从根本上否认“白马”是“马”,也就违背了客观实际,从而导致了主观任意地玩弄概念的诡辩论。
辩证法用运动、变化、普遍联系的方法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孤立的方式看问题。
他就是将马的形状与颜色孤立起来了,而没有考虑他们是同一个事物的共同特点,所以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仅仅只是片面看问题,没有弄清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他像瞎子摸象一样,错误地割裂了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是主观混淆概念的结果,不符合辩证法的“个别存在于一般之中”的观点。
是诡辩的典型。
我们承认:“白马”和“马”这两个概念是的确有区别的,因为“马”与“白马”这两个概念内涵和外延都不同,“马”的外延比“白马”广,它包含了“白马”,包括“红马”、“黑马“、“黄马”等等在内的所有马。
这两个概念在逻辑上说是相蕴含的关系,在哲学上也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上看,“马”和“白马”是有区别的,“马”是“一般”,是对所有的马如“白马”、“黑马”、“黄马”等一般性质或共性的概括;各种具体的马则是“个别”,是“马”的一种。
它们一个是抽象的靠理性思维去概括的,一个是具体的可以通过感性认识直接感知的。
“白马”与“马”又是相互联系的,一般的“马”只能通过具体个别的马而存在,离开了具体个别的马是找不到一个抽象的“马”的;具体个别的马又都属于一类,有其共有的一般性质,不表现共性的具体颜色的马。
后来,他沿着同样的原理提出的“鸡三足”、“火不热”等辩说,坠入“诡辩”的深渊中。
荀子批驳他为“此惑于用名以乱实也。”邹衍也批评他是“害大道”、“不能无害君子”。
在实际生活的工作学习中、我们决不能像公孙龙那样割裂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主观任意割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抓住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否认另一个方面。
三、白马非马的可贵之处。
虽然说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听起来很荒谬,所表达出的观点也是地地道道的诡辩论,从哲学上来讲,他也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原理。
他也不像惠施那样强调“实”是相对的、变化的,反而强调“名”是绝对的、不变的。
但是个人认为,学习研究“白马非马”,可以让我们学习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辩证法,也能有效揭穿诡辩论。
公孙龙在哲学史上看到了“马”和“白马”的区别,“白马”是个别,“马”是一般,就这一点说,他的命题具有合理的因素。
他提出“白马非马”,从其探讨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个角度讲,他看到了个性与共性的不同,符合辩证法讲的个别与一般相区别的原理,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这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表现,也算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感性认识。
他能够开辟逻辑领域,建立逻辑学的理论体系,在当时百家争鸣的发展中,起到了纠正名实混乱的作用,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开创性。
从逻辑学上讲,公孙龙发现了名词的外延和内涵的关系。
从“马”的外延说,“马”这个名词包括白马在内,但就“马”的内涵说,“马”这个名词指马的本质属性,和“白马”这个名词所代表的概念是有区别的。
不能把这两个名词混同起来。
这也算是公孙龙的一个贡献吧。
四、离坚白。
《公孙龙子》另有一篇《坚白论》。
其主要命题是“离坚白”。
认为对于“坚白石”,“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强调视觉与触觉的差异故“坚白石二”。
假设有坚而白的石,他设问说:“坚、白、石:三,可乎?曰:不可。
曰:二,可乎?曰:可。
曰:何哉?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
“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
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得其坚也,无白也。”这段对话是从知识论方面证明坚、白是彼此分离的。
有一坚白石,用眼看,则只“得其所白”,只得一白石;用手摸,则只“得其所坚”,只得一坚石。
感觉白时不能感觉坚,感觉坚时不能感觉白。
所以,从知识论方面说,只有“白石”没有“坚白石”。
这就是“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的意思。
他的关于名与实的关系的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关于共相的唯心主义哲学理论之上的。
他认为共相是一种独立存在。
他的“坚白论”就是企图论证一块白石头的白色和坚硬性是可以独立存在的。
他首先从关于“坚白石”的感觉来进行分析,企图说明,“坚”与“白”可以互相分离,然后再说明它们可以离开人们的意识而存在。
他说:“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坚白论》)又说:“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离:不见离。
一一不相盈故离,离也者藏也。”(同上)这是说,看的时候感觉不到坚硬性,而只感觉到白色,这时候坚硬性等于没有。
触的时候感觉不到白色,而只感觉到坚硬性,这时候白色等于没有。
或者感觉到白色,或者感觉到坚硬性。
感觉到的与感觉不到的是彼此分离的。
彼此不联在一起,所以说是分离。
而分离就是藏在自身之中。
(公孙龙自己解释说“藏”是指“自藏”有相当于“潜存”之意)公孙龙的这两段话是说坚白石的白色和坚硬性是可以彼此分离而存在的。
他又说:“且犹白,以目,以火见,而火不见;则火与目不见而神见。神不见,而见离。”(同上)这里所说的“神”即精神作用,也就是指意识;“火”就是光。
这是说,例如白色是靠着眼睛和光看见的。
但光本身没有见物的作用,那么光和眼睛合在一起也不能看见,只能是意识在看见,而意识本身也是没有见物作用的。
所以白色是和视觉分离着的。
公孙龙在这里是在说明白色等共相是可以离开人类的感觉而独立存在的。
(公孙龙在这里犯了一些逻辑错误。因为由眼睛离开了光不能见物和光本身没有见物作用这样的前提,不能推出,眼睛和光合在一起也不能看见。)由这一些话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公孙龙主张像“白色”这一类共相是客观存在的,因之他是客观唯心主义者。
五、诡辩论。
公孙龙可以说是古今中外诡辩论的著名代表。
诡辩论是一种利用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论断否认客观真理的思维方式,是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相对主义的表现之一。
更确切地说,诡辩论是一种论证方法,它的根本特点是一种歪曲的论证,诡辩在论证其道理时,总是要拿出一大堆得“根据”,所以,在表面上,它很能迷惑一部分人。
列宁说:“哲学唯心主义的变种可能有一千种色调,并且随时可以创造出一千零一种色调来。”可以这样说,每一种错误命题的提出,都是用了某一种诡辩手法的。
我们要真正制服诡辩论,必须从分析他们的诡辩特点入手。
诡辩论的主要特点是:一、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方法论是相对主义和片面论。
二、常见的表现是夸大事物的某一侧面,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强词夺理,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转换命题,虚构论据;机械比附,不分是非,等等。
三、突出表现于对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和普遍联系观点的歪曲上。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可是诡辩论却是把共性与个性、把事物的联系割裂开来,加以歪曲。
可以说诡辩论是反辩证法的。
黑格尔曾经指出:“诡辩这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动摇了;或者将一个虚假得道理弄得非常动听,好象真的一样。”他的这段话,也深刻揭露了诡辩论有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陈柱撰,《公孙龙子集解》,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2]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188―207.
[3]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m].新世纪出版社,.71―80.
[4]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新编》[m].人民出版社,.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十六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有关端午节屈原的。
名言。
名句,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于屈原的名作《离骚》,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漫漫:长。
修:长。
兮:语气词,相当与“啊”。
将:将要,还要。
求索:寻找。
这句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虽然现实很黑暗、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很遥远,但是,“我”(即屈原)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意识是说:光阴似箭,我惟恐抓不住这飞逝的时光,让岁月来塑造我美好的心灵。
“汨”指汨水。
“汨汨而过”指时间流逝。
这句话可翻译为:“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显然,我们可从这里发现,虽然屈原是楚国贵族,是个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间对劳动人民的深入接触,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这句话就表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意识是说:太阳与月亮互相交迭,未尝稍停,新春与金秋相互交替,永无止境。
意识是说:想到树上黄叶纷纷飘零,我害怕美人啊,您头上也添上丝丝霜鬓!
意思是:我指着苍天起誓、让天作证啊。我的忠诚只是为了君王的缘故。
“灵修”指: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意思是:没有比别离更悲伤的事情了,也没有比新相识更高兴的事情了。
意思是说:我在竹林深处一直见不到天,因为道路比较艰险所以我一个人迟到了。
“幽篁”就是竹林。
意思是:虽然春秋代序,年复一年,但祭祀之礼不废,礼乐终古而相传。
此篇是通用于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由于所送的神中有天地神也有人鬼,所以不称礼神而称礼魂。
表面意思是在说自己是一个正直的人,别人的心和自己的不一样。深层意应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在表示自己孤独却执着的信念。
翻译:我不管是弯路还是捷径,只顾南行戴着日月与星星。
意识是说:我将依着正道而不犹豫,哪怕困于黑暗终身不见光明。
意识是说: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
意识是说:世界上的人都是污浊的,惟独我干净、清白;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这句话是屈原《招魂》里的诗句,表现的是诗人远离故国,担忧国家的悲伤情感,直接翻译就是:(我的)眼睛看着千里之外(的故土),心里伤心极了。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十七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了,岁月不等人令我害怕。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我看到草木在凋零,就害怕美人也在衰老!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哀叹人生是多么的艰难。
我因为佩带蕙兰而被解职,又因为采摘香草而被加罪,这些都是我内心所珍爱的,就是让我为之死上一百次也不后悔。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我要坚守正道,正直而行,而且为此毫不犹豫,宁肯终身处在黑暗境地,也不会放弃。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屈原渔夫》。
如果江水清澈,可以洗我的冠带。如果江水浑浊,可以洗我的脚。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渔夫》。
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而唯独我是清白的,众人都是沉醉的,而唯独我是清醒的,所以我被放逐了。
转载自 KaOyanmijI.CoM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骑着千里马奔驰,来吧,我愿意为你在前面指引那道路。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如果我的心是端方正直的,虽然在荒僻遥远之地,又有什么悲伤的呢?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目成《楚辞·九歌》。
在众多迎神的美丽女子中,我只对你一人特别钟情。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
再也没有比生别离更加令人悲伤的,再也没有比遇到新相知,更加令人欢欣的。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
听说鸟飞行千里,最终会返回到自己的老窝,狐狸在临死时,头总朝向出生的小山头。比喻不忘根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之情。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屈原远游》。
只是天地永恒没有穷尽,哀叹于人生的辛劳艰难,逝去的一切我再也追不上,将来的一切我还不曾知道。哀叹天地之大,人的渺小。
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屈原卜居》。
是宁愿与骏马匹敌,还是愿意随劣马同奔?是宁愿与天鹅比飞高低,还是与鸭子去争食?喻指一个人的志向要远大,不要只图眼前小利。
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很重,千钧却被认为很轻。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谗言献媚的人居于高位,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渔夫》。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十八
中国古人说“道可道,非常道“,圣经说“道既是上帝”,从而人类获得了用语言描述上帝的权力,按照斯宾诺莎对上帝的定义,科学也既是分析上帝的学问,然而问题是,当科学创造了自己的语境,逐渐与自身产生的源头渐行渐远的时候,人类在自身理性的巨大成就面前却无法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从而感到了现代性的带来的虚无,承受着无家可归的痛苦。按照维特根斯坦的思路,从本质上说理性的道路所通向的无疑就是人类所向往的终极关怀,然而这种天才般的预言却无法改变人类孤独无助的现实,拉普拉斯所设想的那个神,在维特根斯坦看来无比真实,而这个神则在人类陷入最疯狂的暴行漩涡时,却安之若素,无动于衷。
尼采说:“上帝死了”,从而创造了一个自以为超越善恶的“超人”,试图为芸芸众生发明新的上帝。然而物质的诱惑终究是不可抵御的,科学对物质财富创造所潜在的巨大推动能力,使现实中的人更愿意,将被称为科学的新的造物主作为自己礼拜的对象。在与科学的对抗中,“超人”失败了。
理性,就其有限性而言,并不像存在主义所说的那样是其内部的缺陷,与此正相反,所谓“理性的有限性”是由人类运用理性的能力的有限性一种表象,人类将自己运用理性的能力的缺乏而产生的困境归罪于理性本身是不正确的。计算机的产生才是人类为了突破自我困境所进行的有意义的尝试之一,事实上,即使人类永远无法掌握足够强大的力量使自己能够使用理性的武器神化自我,即使我们永远需要一个作为他者的上帝,我能也不能因此而放弃接近上帝的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维特根斯坦所谓“不能说的就应当保持沉默”是相当消极的。毕竟维特根斯坦所谓不能说的就是“上帝”
维特根斯坦名言解读篇十九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两个时期的维特根斯坦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语言这一他始终关注的主题。前期维特根斯坦以《逻辑哲学论》(1921)为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世界划界,区分世界内和世界外,区分可说和不可说。后期维特根斯坦以《哲学研究》(1953)为标志,主要进行语法研究,即通过澄清语言的用法去解决哲学问题。
《逻辑哲学论》的主旨是划界,“本书将为思维划定一个界限,或者不如说不是为思维,而是为思想的表达划定一个界限”,这个界限同时也是语言、逻辑和世界的界限。“为可思的东西划界限,从而也为不可思的东西划界限”。可思的、能够言说的、有含义的在界限的这边,例如世界、思想、语言、逻辑、科学;不可思的、不能言说(但能显示)的、无含义的在界限的另一边,例如逻辑形式、形而上学主体、伦理学、美学、“神秘的事情”。
02可说的――语言图像论。
“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世界范围之内的事情都是可说的,因为语言是世界的逻辑图像――这就是维特根斯坦著名的“语言图像论”。语言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的图像,是因为二者有着同样的、一一对应的“逻辑结构”。
语言的逻辑结构是:语言由命题组成;命题由基本命题组成;基本命题由名称组成。维特根斯坦指出,“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基本命题是自身的真值函项”,而“名称不可用定义来作任何进一步的分析:名称是一种初始记号。”现实世界的逻辑结构是:世界由事实(facts)组成;事实由基本事实组成;基本事实由对象(逻辑上不可再分的“绝对地简单的”东西)组成。逻辑空间或可能世界的逻辑结构是:(可能)世界由事态(stateofaffairs)组成;事态由基本事态组成;基本事态由对象组成。其中,事实是已发生的事情或实际情况;事态则是潜在的、可能的事实,一切在逻辑上有意义的语句所表达的都是事态。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说,“一个事态的存在和不存在叫做事实”,如果事态变成存在的,它就到了现实世界,并因而成了事实,或者说,正的事实;如果事态变成不存在,它实际上也到了现实世界,并因而成了事实,或者说,负的事实。“我们也称事态的存在为正的事实,事态的非存在为负的事实”,这就是事态和事实的关系。总而言之,语言的逻辑关系和世界的逻辑关系在本质上是同一的。
“事态的存在和非存在就是实在”。命题可以刻画实在,是实在的图像,“命题表述事态的存在或不存在”。“若一个基本命题为真,事态就存在;若一个基本命题为假,事态就不存在”。(复合)命题是(复合)事态或事实的图像,基本命题是基本事态或事实的图像。而名称对应于对象,名称的意义即其对象,名称没有描述的功能,因而不是对象的图像。世界不是对象或物的总和,因为对象没有自己的独立存在,只有在事态或事实中才能存在。语言是命题的总和,但不是名称的总和,因为名称只有在命题中才能存在,“只有命题才有意义;只有在命题的联系关系中名称才有指谓”。命题的总和等于事态的总和、大于事实的总和。“若列举出所有为真的基本命题,就完全地描述了世界。世界通过列举所有的基本命题加上列举其中哪些为真哪些为假而被完全地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命题都是世界的图像,逻辑和数学命题或是重言式或是矛盾式,因而对于世界的存在或不存在什么也没有说,即无论世界呈现出何种面貌,它们永远为真或为假。“命题显示它们所说的东西,重言式和矛盾式则显示它们什么也没有说”,“重言式和矛盾式是缺少意义的”,“重言式和矛盾式不是实在的图像。它们不表述任何可能情况。因为前者容许每一种可能情况,后者则排除任何一种可能情况”。
命题作为事实的图像而描述事实,“语言图像论”说明了什么是可说的,而“凡是不可说的东西,必须对之沉默”。
03不可说。
对于不可说的必须保持沉默,但维特根斯坦自己却并没有遵守自己给出的规则,而是列出了一系列不可说的东西。
首先是命题的意义和逻辑形式。“命题的意义是它与事态的存在和不存在的可能性符合和不符合”,一个命题的真值可以通过考察它所描述的事实是否存在而确定,一个有真值的命题必定是有意义的,而且我们理解它的意义。但是要问这个命题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命题的意义是不可说的,“命题显示自己的意义”,而“能显示出来的东西,不能说出来”。逻辑形式也是不可说的。“命题能表现全部实在,但是不能表现其为能表现实在而必须与实在共有的东西――逻辑形式”,“命题不能表现逻辑形式:逻辑形式反映于命题中。语言不能表现那反映在语言中的东西。我们不能用语言表达那自身表达于语言中的东西”,而“为能表现逻辑形式,我们必须能使自己连同命题都处于逻辑之外,亦即处于世界之外”。
存在着一个作为世界界限的形而上学主体,这个主体也是神秘的和不可说的。形而上学主体不是物理的主体――人的肉体,也不是心理的主体――人的心灵,此二者都在事实世界之中,都可以用语言描述。形而上学的主体是思想着的、描述着的主体,思想者思考然而却不能思考自己,描述者描述然而却不能描述自身,因为思想和描述不能站在思想者和描述者之外。维特根斯坦把形而上学主体与世界的关系比作眼睛与视野的关系,眼睛是视野的先决条件,即视野必定是眼睛的视野,然而眼睛本身却不能出现在视野之中。眼睛是视野的界限而决定着视野,同样,“主体不属于世界,然而它是世界的一个界限”。
把世界作为有限整体而企图有所说时,所说的也是不可说的而且是没有意义的。“关于世界是有限整体的感觉,是神秘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不可说的,否则必然也会遇到要求把自己置身于世界之外的矛盾。例如:断言世界上一定会发生什么或者一定不会发生什么,就是试图在时间上置身于世界之外;断言世界上有某种固定不变的实体和结构,就是试图在空间上置身与世界之外;断言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之间存在着某种确定不变的规律,就是试图在存在上置身于世界之外。总之,一切表现为必然性形式的命题,如果包含着对世界上事情的某种看法,就都属于这种把世界看成为一个有限整体的企图。在维特根斯坦看来,“一切发生的和既存的东西都是偶然的。使它们成为非偶然的那种东西,不可能在世界之中”。
另外,伦理学和美学也是不可说的。伦理学是关涉世界和人生终极意义与绝对价值的,必定在世界之外。“伦理学不讨论世界。伦理学像逻辑一样,必然是世界的条件”,“只有通过主体才出现善恶。主体并不属于世界,而是世界的一个界限”。不可能有任何伦理的命题,命题不可能表达高渺玄远的东西。“我所描述的一切都存在于世界中。在完整的世界描述中从不会有伦理学命题,即使我描述的是一个杀人犯。伦理学的命题不是事态”。美学也是不可说的。在广义上,“伦理和美学是一个东西”,“美正是使人幸福的东西”,“艺术品是在永恒的观点下看到的对象;善的生活是在永恒的观点下看到的世界。这就是艺术和伦理学的联系”,而“伦理判断和审美判断不是命题,因为它们不能被证实”。
“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而哲学的任务就是划出这个界限,防止人们因为越界而犯错误:“我们对于什么是可说的陷入一团混乱,我们正在清理这个混乱。这个清理活动就是哲学”。
04超越。
罗素在《逻辑哲学论》引言中写道:“对不可言说,维特根斯坦毕竟设法说了许多呀!”但正如维特根斯坦在最后说的:“我的论题可作如下阐释:任何理解我的人,当他已通过这些论题,并一步一步地超越这些论题时,最终会意识到它们是无意义的。(可以说,在登上高处之后他必须把梯子扔掉,)他必须超越这些命题,然后他就会正确看待世界。”
而在后期维特根斯坦那里,在《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更是完成了对自己前期思想的一次超越。围绕着语言问题,《逻辑哲学论》力图解决言说的自明性问题,而《哲学研究》则力图解决显示的自明性问题。“逻辑形式”决定我们能够说什么,“生活形式”决定我们能够显示什么。从言说到显示,从逻辑形式到生活形式,维特根斯坦实现了一次从“语言图像”到“语言游戏”的超越。
参考文献:
[1]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贺绍甲译,商务印书馆,12月第1版.
[3]张志林,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分析,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