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实用17篇)
眼下,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总结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在撰写总结时,应注重突出重点和核心内容。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一些总结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一
摘要:音乐鉴赏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如何把握音乐中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就是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对事物的鉴赏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构架和水平。
关键词:音乐;学生;鉴赏;教学。
音乐鉴赏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通过对音乐鉴赏实现对音乐的理解,最后达到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一、体验音乐魅力,获得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音乐能让欣赏者可通过所掌握的音乐鉴赏知识和自身听觉能力,感受音乐旋律的美妙。在教学中,首先,通过课程导人的方式,为学生设置符合学生自身情况的相应的问题,制造音乐作品的悬念,引起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对此音乐作品疑问,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然后让学生在聆听中感知音乐的节拍、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和音色,和声、调式、词性等。然后教会学生是如何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又是如何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中音乐元素的体验,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引发他们自身的情感起伏变化,让学生去发现音乐中的美,并充分利用各种音乐感知通道,对音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和理解。教师应该根据对本班学生的了解,充分认识和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社会经验、自身兴趣和欣赏需要,开阔自身视野,结合与教学有关的背景知识,拓展教学内容,不仅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并能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关注学生内心情感,教授学生在体会的.基础上教学。
艺术的创作,不仅仅是给与人美的享受和体验,而其根本目的,在于抒发创作人的情感,并引起欣赏者对艺术中所产生的情感和思想产生共鸣,音乐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因为自身美妙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所以被公认为最擅长抒发感情、最能激起欣赏者感情的艺术表现方式。而初中学生的生活往往简单而规律,所以他们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百态,因此,通过音乐体现情感,是涉世不深的初中生了解人生、深入生活、剖析世界的重要手段,使他们对未来生活既有憧憬和向往,又有准备和考虑,具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去面对将来可能经受的一切考验。这种心灵交流的上课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思考,在体会的同时还会有利于对学生处事能力的培养,可以说,音乐鉴赏的最初阶段是聆听阶段,是欣赏音乐韵律的阶段,而真正音乐欣赏的高级阶段,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既是鉴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鉴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情感共鸣的过程。
三、重视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音乐活动,营造互动式的教学情境。
音乐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空间,使学生产生对音乐作品的无限思考。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而专门设计综合实践音乐鉴赏课程,即在进行鉴赏教学后,以合作教学为依托,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音乐教学,强调学生的自我能力的开发。摆脱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听从”的模式,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动脑筋思考,并鼓励学生积极说出自身感悟体会,尊重学生针对同一作品所提出的不同见解,让学生成为音乐课真正的主人。在此时,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心智不成熟、思想会出现偏差的特点,鼓励学生根据作品的意境和美感,利用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教学,如教师可以组织上台表演、合唱、合奏、音乐剧等手段,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嗣,锻炼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表现能力,更能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正确合适的音乐素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产生感情的共鸣也能加强增强协作意识和合作观念观念。因此,音乐教师不应拘泥于一种教学手段和模式,可以利用并开发一切可以营造音乐气氛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真正的融人到音乐中。
四、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式教学加强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水平。
如何激发学生鉴赏每种音乐类型的兴趣,使所有的学生有必要在日常和生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符合教都在音乐鉴赏课中,积极主动的地参与到音乐鉴赏中来,教师学要求的情景和教学形式,找到知识之间联系的直接或者间接的线索,帮助学生学习到新的鉴赏理论,因此,教师教学可以结合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将鉴赏课中所需要的音乐、影像等通过电脑ppt等形式结合在一起,做成教学视频、音频,利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身处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中,使其很快进入音乐的殿堂,体会音乐所带来的各种柔美、细腻的情感,激发他们对音乐美感的追求。
总而言之,一堂音乐课是否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不仅仅需要教师课前的准备,更需要教师对音乐日积月累的感悟和体验。教师应当趁新课改的大好契机,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让学生带着对音乐的兴趣,走进教师的音乐课堂中,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到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情趣。只有使音乐课成为学生心灵上的家园、精神上的乐土,音乐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张欣.普通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之我见[j].黄河之声,,(21).。
[2]冯育红.浅谈初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资源的利用[j]宁夏教育科研,,(1).。
[3]车听竹.初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初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5).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二
中医临床其他课程的是以中医内科学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专业课。把中医内科学这门课程学习好,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诊疗疾病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应用加强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针对中医内科学的课堂理论和授课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介绍如下。
1表图教学法表图教学法可以简单明了的把重点知识表达出来,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思维能力,快速的掌握知识点,有效的增强了学习效果。中医内科学的病症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而且会涉及很多方面,教材内容条理性不强,易导致学习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学习成果。而应用表图教学方法,可以把各个病症的病因、病情发展过程、症型以及代表方以表图的方式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疾病,达到理解知识點的效果。
2指导学生总结规律多数学生认为中医内科学中的内容比较难记,但是在临床实践时,只有掌握好知识点,操作起来方可得心应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研究和分析中医内科学中比较有优势的记忆方法,其中通过联想来加强记忆的方法,称为联想记忆法比较常见。比较相近、相反以及相似的事物之间比较容易联想[1]。应用联想记忆法,一定要注意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指导患者从不同方面总结规律。比如:肺胀痰浊壅肺证、痰湿蕴肺证、喘证痰浊阻肺证,这三种疾病症状类似,均有着痰多、咳嗽等临床症状,但是症状表现的程度不同,痰湿蕴肺证主要症状就是咳嗽,可以应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进行调理,肺胀的主要症状是气喘、咳嗽咳痰以及胸部膨满,可以应用三子养亲汤或者苏子降气汤,喘证的主要症状就是气喘,可以应用汤和三子养亲汤。在对学生授课过程中,讲述病症时,可以与其他相似的病症一同讲述,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记忆。
3互动教学法学生在学习期间很少有临床实践的机会,在对中医内科学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不知从何时进行学生,明显动力和学习兴趣不足,而在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的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进而加强教学效果。
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达到监督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授课前10min对上节课堂重点知识进行提问,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师生互动,有助于加强学生主动学习。在授课时,因为中医内科学与很多内容都存在一定关系,比如一个处方可以应用于多个病症,很多病症的治疗方法、临床表现均有着相似的地方,教师在授课时,会对一些联系性较多的内容进行提问,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比如:肺胀痰浊壅肺证的治疗方法中有三子养亲汤,教师会对学生提问,之前学过的病症中还有哪些病症可以应用三子养亲汤。讲到喘证时,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哮喘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症状等。有助于学生掌握哮症和喘证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老师讲解完之后,预留10min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提问,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探讨和研究,回答问题时,教师也可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总而言之:反复的进行提问,加强学生的记忆,有利于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动力和兴趣。
4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讲述给学生,特别是遇到的一些危重、疑难的病例[2],让学生明白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性和专业性,一定要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5举例教育法为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同时把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临床中,教师可以讲解完一个病症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相似的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探讨。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判断出疾病的病名,同时说出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以及处方[3],采取提问的方式或者学生主动回答的方式,之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6多媒体教学法因为课本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应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像和声音能把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展现出来,比如:讲解哮病的时候,可以把哮病的发作时的情况以视频的方法播放出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哮病的临床表现,有助于加深学习。
7学生试诊在授课时,让学生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试诊,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辩证和具体治疗方案[4],之后让学生在旁,观察教师如何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自身不足之处,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8总结学习知识是讲究方法和技巧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应该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常学辉,王振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之我见[j].光明中医,,25(5):897.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三
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带动孩子们音乐的学习效率呢?以下带来几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一、学会“听”音乐。
二三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给学生多听的机会,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并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白雪公主的小马车》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童话故事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快到圣诞节了,我想把白雪公主改成圣诞老人,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运用电教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五、打击乐器进课堂。
我感觉使用打击乐器很简单,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要想运用的自如并不是很简单的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使学生一步步的提高。
一、准确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分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准备很重要,而备课则是重中之重。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注重的是目标和过程,往往忽视教材分析这一环节,通常是照搬照抄。其实,教材分析要和本课的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是本课学习所必要的。因此,在分析教材时,教师决不能只着眼于文本而忽视以音响为载体的音乐基本表现形式。有了教材分析具体细致这个前提,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清晰也很重要。在每堂音乐课中,大目标是靠小目标去实现,小目标靠大目标去统一,它们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切实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能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教师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只要是教师边弹边唱示范过的歌曲,学生都会学得特别快。歌唱教学也是音乐教师应有的、起码的教学基本功,在音乐教学中具有示范性和激励性。“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因材施教,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体验是提高课堂。
教学高效性的关键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因为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能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能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冶性情。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用情境化的手法来表现。因为音乐具有不确定的特性,不同的学生对相同音乐作品的理解差异很大,如果教师一味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手法,会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也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大多做得比较浅,最后还是“言归正传”,把学生自由驰骋的思维拉回来,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一步一步走下去。
四、要利用学校现有多媒体资源提高音乐教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出现在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视频、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保质保量地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我在在对学生声音的训练中,运用多媒体通过现场录音回放方式,提高学生对自己声音的直观了解,把抽象的现象形成具体的东西,学生也就学得有趣,学得也用心了。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四
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
1、鼓励学生对音乐“品头论足”。鼓励学生“品头论足”就是放飞学生思想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有效途径,学生参与“品头论足”便是一种很好的获得,仅管有时与所谓的“标准答案”不同,但其参与过程也是一种很好的收获。
2、支持学生对音乐有“奇异思维”。每个学生的音乐认知与感悟水平总存在差异,生活、学习环境的也不同,这造就了学生有各自的“奇异”体验,这本无可非议。关键是,教师要正确认识,要把学生的奇异思维定格为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学习生活环境中,从“奇异”到“和谐”的一个必然过程。
3、允许学生聆听中随时“有感而发”。音乐欣赏是音乐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三度”创作的过程。要努力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充分自由”的人。创造需要灵感,而在音乐欣赏中学生的创作灵感却不会随着教师施教的节奏而相继出现。教师只有允许学生随时“有感而发”才足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的实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要倡导学科综合教学。
1、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上要考虑音乐教学的听与唱的结合。要考虑听与动的结合,要尽可能考虑通过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乐(le)中学,乐(yue)中做,促使学生热情参与,增强学生对音乐体验。
2、音乐教学的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学科内部知识点的综合及与其他学科、艺术的综合。要将音乐欣赏与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合在一起,要将音乐技能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习信心、合作意识、创造意识等培养结合在一起,丰富课堂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整体感知能力、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改下,我们对音乐学科的定位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的、大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技能学科,归根到底,它的美更多的还是建立在音乐技能基础上的。
转载自 Www.kaOYAnMIJi.coM
三、要坚持以评价促发展。
1、要以“音乐教育生活化”为理念,“快乐参与”为主线,提出课外音乐闲暇活动与课内学业评价相融合的评价策略。要形成“以评价促发展、以参与促提高”的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将音乐学习与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课堂音乐学习与课外音乐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习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终身学习的愿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要以平时“快乐五分钟”、期末“班级音乐会”等活动为载体,设定开放、民主、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要注重树立全面、健康、向上的过程认识,建立轻松、民主、公平的过程评价,倡导“快乐音乐我能行”评价,尤其是在后进生的学习与评价中,要坚持“快乐音乐参与”的教育理念,适时构建合作表演机制,降低学习坡度,并允许学生在第一次考核(或表演)不理想的情况下,通过评价反思及训练后,进行后续考核,从开放的学业评价中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参与。
3、要以“人文化”的理念,改变了以往“重技能、轻人文”的评价模式,突出过程教育,建立了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格局。要把音乐参与、音乐知识与技能、合作与创造等作为专项评价内容,并强化了“成功教育”优化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采用模糊性等第(优秀、良好、一般、须努力)、星级评定及激励性评语作为终结性结果的呈现方式。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五
摘要:新课标把感受与欣赏放入课程内容的结构框架的第一领域,足见感受与欣赏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感受与欣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我在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从具体到抽象。
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我充分利用歌词的意思帮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学生基本上能够领会。因此低年级欣赏教学中,应从歌曲入手,如《劳动最光荣》、《永远住在童话里》等。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学生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利用《龟兔赛跑》、《三个和尚》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例如模仿钟声的《在钟表店里》、模仿鸟叫声的《百鸟朝凤》《鸭子拌嘴》等。这两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上述过渡,再逐步引导学生欣赏纯音乐作品,就容易多了。
2.由远及近。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接触面小,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作品,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欣赏时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常以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方面的器乐曲;由中国的音乐作品扩展到外国的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看听动结合。
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例如欣赏科普兰的《猫和老鼠》时,可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让学生边听边看。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音乐表现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学生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士兵进行曲》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4.感官欣赏,感知音乐的美。
感官欣赏是通过对音响的感知,感受到音乐悦耳动听。这是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也是音乐欣赏的基础。它适合低年级学生欣赏音乐。低年级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求知欲、爱美的心灵。但缺少只是和生活的经验。在教学中只能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听一些自然界的声响的声音,使其感知音有长短、高低、强弱快慢、明朗暗淡等丰富的色调。然后再通过大量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富有童趣的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感知的听赏。使他们能够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雄壮、庄严、诙谐情绪。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就能从各方面区感知作品丰富多彩的美。
当然,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有相当的难度。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的音乐音响,可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难题。认识困难是为了克服困难。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是可以达到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的。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欣赏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导,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全面提高音乐素质,使学生具有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六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声乐教学方法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音乐课堂声乐方法的研究中,气息是歌唱的关键所在。有了气息的支持,才可能有共鸣腔的形成;有了共鸣腔才有可能杜绝喊唱并保持高位置的演唱状态。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养成正确歌唱习惯从而提高审美情趣。
小学音乐课堂;声乐教学方法;气息;共鸣
小学音乐课堂的声乐教学方法不同于专业院校的声乐教学,小学音乐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体现教无定法的教学理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接受能力的局限性,而声乐教学的抽象特征,又为小学生学习声乐带来了一定的困惑。这就为小学声乐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学生的声音条件各不相同,声乐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每一位学生的自身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
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和成人声乐训练的'不同。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时期,其发声器官一直处于生长阶段。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有六年的时间,这六年时光,不同于“贝尔康多”学派用六年时间训练一个高音的教学模式。“‘贝尔康多’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其唱法的主要特征是声音轻松自由、音域发展宽广,有共鸣且表情细腻。”“贝尔康多”学派的形成和演变有众多音乐大师的造就,我们的音乐课堂可以借鉴“贝尔康多”学派的音色特点,即音色美妙、清纯,发声自然、音量洪亮,有适当的共鸣。小学阶段的童声发声多侧重于口、咽、鼻腔和头腔,其歌唱习惯养成从课堂的气息训练入手。小学生的声乐训练不同于成人,他们理解不了抽象的声乐感觉训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用“含口清水来歌唱”的方式训练学生气息。具体做法是:请学生口里含上半口清水,清水含在嘴里保持一定的状态,轻轻抿嘴哼唱发声练习曲或者儿歌。在哼唱过程中,口中的水要保持在口腔里不咽下去、不流出来,就必须做到气息支持声音、气息控制声音轻声哼唱。这时候口腔里因为有水占用了有限的空间,哼唱时气息就会不自觉地走向头腔的上颚部位,上颚拱起形成共鸣腔,声音在共鸣腔里变得婉转动听,上颚拱起还让头腔被动打开,发挥了头腔共鸣的作用。这时候虽然是气息训练,间接地也进行了口腔共鸣、头腔共鸣的训练。轻而易举地找到了美妙、清纯的音色,进而做到了发声自然。再有“含口清水来歌唱”的训练方式是抿嘴歌唱,这就保持了轻声歌唱的训练。轻声训练可达到头腔共鸣、发声轻松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平时要求的自然歌唱状态。“含口清水来歌唱”的训练方式,不但练气息、练共鸣,还为自然、科学歌唱提供了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含口清水来歌唱”的训练方式最好选用抒情的连音谱例来练习,尽量避免发声练习曲中出现休止符,因为休止符的表现不利于学生保持训练状态,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小学集中授课的声乐课堂上,教师还要强调正确的演唱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体现在声音上。正确的歌唱姿势应该是:挺胸、抬头,腰立起来、脖子竖起来。姿势正确了,歌唱状态就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声音就会集中。
歌唱状态的保持是一个长期训练坚持的过程,小学生的声乐技巧训练中,高音的演唱方法和共鸣腔的保持,也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训练过程。呼吸自然是唱歌时的必备条件。音色美妙、清纯、圆润也是一种发声技巧。我们不必把童声声乐训练看得那样神秘,其实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自然歌唱就能保持音色美妙、清纯、圆润。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周围大人们错误的发声歌唱习惯往往成了小学生不自觉模仿的对象,这就造成了小学生声乐训练中需要注意克服不正确的发声习惯,经常练习共鸣腔的运用,利用共鸣腔唱高音,进而夯实正确的歌唱状态。夯实高音的演唱方法也是杜绝小学生“喊唱”的关键所在。气息冲击声带时,声音在声带里时是微弱的,清亮、圆润的音色是共鸣腔的作用。胸腔、喉腔、咽腔、鼻腔、口腔等都是共鸣区,气息冲击声带的声音在这些共鸣区回旋,如果得法就能形成共鸣腔。共鸣得法会使声音音色圆润,音量加倍发展。小学声乐共鸣训练的注意力在头腔上,使气息有直冲口腔上颚部位的感觉。共鸣的训练离不开气息的支持,气息的支持点在横膈膜上。这样那口成为媒介的“水”,就为练气息、练共鸣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还应该强调学生保护嗓子。小学生大多有直着嗓子说话的习惯,这种说话习惯往往又会在歌唱中不自觉的出现,这就是小学生喊唱现象出现的根本所在。小学生声乐训练的关键就是歌唱习惯的培养,通俗地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歌唱习惯。在小学声乐课堂上,我们不必考虑声乐流派和声乐分类的情况,不管学生采用哪一种唱法,只要是用自然的发声、流畅的气息、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都可以被称为“自然歌唱”。小学生善于模仿,他们的发声习惯在无意中模仿了环境里成人的发声方法。那种发声方法的错误又引发了大声歌唱的习惯。大声歌唱最容易演变成喊唱现象。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嗓音的挤、卡现象,从而使喊唱现象更加严重。要从根本上杜绝“喊唱”现象,就要强调学生养成歌唱时“高位置低声唱”的习惯。在小学生声乐教学中,气息训练、共鸣训练、高位置低声唱训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强调学生高位置演唱,就是强调声音经过共鸣区时要有气息的支持,声带的放松。在高位置轻声唱的训练中,笔者主要借助发生练习曲夯实歌唱位置。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七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对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不应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有限的教学设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
一、激发兴趣是欣赏的首要条件。
在音乐课堂中,听是接受音乐的必经途径,而学生对单一的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接受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技术,以直观形象与视听结合的形式对音乐构成全新的诠释。欣赏圣桑的《天鹅》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那郁郁葱葱的森林、碧绿如茵的草地,欣赏那从湖而缓缓移过的皎洁月光,欣赏那天鹅高贵典雅的身姿和安详自在的神态。钢琴以清澈的和弦、清晰而简洁地奏出犹如水波荡漾的引子。在此背景上,大提琴奏出旋律优美的主题,描绘了大鹅以高资优雅的神情,安详浮游的消景。中间部分由第一部分主题固定发展而成,犹如对天鹅优雅而端庄形象的歌颂,把人带入一种纯洁崇高的境界。第三部分钢琴以优美的琴音表现出天鹅游荡于水面时,水面波动、天鹅高雅优闲。全曲在最弱奏中逐渐消失。在这首乐曲里,如果大提琴代表了天鹅,钢琴就是那波光粼粼的湖水,美丽的天鹅公主期待着王子的到来。那伤感柔情的音乐,那诗情画意的场景映入学生的眼帘。学生们的心情也随之活跃起来,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大大丰富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边欣赏、边体验,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培养了学生鉴赏音乐的素质。学生只有理解音乐,产生兴趣,用音乐要素去掌握作品的内涵,才能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这对学生理解音乐,创造音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听赏”的参与是欣赏教学的关键。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在音乐教育发展听觉的重要性。音乐欣赏的一切实践活动也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的参与是欣赏教学的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聆听音乐,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教师在听赏中可以运用提问法、对比法和视听结合法去引导学生。
1、提问法。
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
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并进一步质疑、导疑、释疑,诱导学生通过认真聆听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解疑而释疑。做到这点关键在于设置的问题必须鲜明生动、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学生的提问是他们的思维过后汲取知识、感受体味音乐的一种反应。如有学生问:你们能听出乐曲的节拍吗?”、“书中写出乐曲的演奏形式是小号独奏,为什么同时还有其他乐器在演奏,到底怎样的演奏形式叫独奏呢?学生的问题往往比教师的更精彩,更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同时也能营造出一种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氛围。
2、视听结合法学生接受教学信息是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象。它是根据作曲家对生活的感受及理解,通过对音乐的音高、速度、节奏等要素处理而成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以他们的认知水平来理解深刻的艺术形象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恰当地运用视频、vcd视听工具则能缓解这个难度,通过影像再现作品内容,表现作品思想,情景交融、身临其境,这样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的感知,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三、多感官的参与是欣赏教学的深入。
l、唱”的参与。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而哼唱是欣赏过程中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反映,这种反应有助于聆听者强化其感受音乐的能力。如欣赏二胡曲《赛马》时,教师通过自己范唱、弹奏等方式指导学生唱主旋律。在唱的过程中,主题旋律己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记忆之中了。所以,当再次欣赏作品时他们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乐曲中的主旋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紧张激烈,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心弦,他们都情不自禁地跟者哼唱。唱主题及片段可使学生更容易入情、入境。
2、“想”的参与。
艺术是没有定式的,尤其是音乐欣赏,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因此我提倡“自由想象”,在欣赏音乐后,让学生大胆想象并发表不同见解。
“想”的参与就是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音乐的声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具有不可指向性的特点。各人的领悟和情感不同,对音乐的理解创造也会不尽相同加。如在欣赏舒曼的《梦幻曲》时,教师先不出示曲名,让学生根据乐曲展开想象,并为乐曲取名。听后,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为乐曲配上了:《月光曲》、《静》、《催眠曲》《清风》《夜晚的情侣》等极富想象力的曲名。通过“想”的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感受人、审美判断力而且能使他们随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塑造出更多、更美的音乐形象,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获得更美好的享受。
3、“动”的参与。
情动于中而行了言,言之小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达尔克泽兹在教育心理学方面认为: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习音乐的节奏,必须要依靠身体大肌肉的运动反应,而且这种身体运动反应又必须与个人内心对音乐的反应紧密联系。也就是说:音乐教育应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
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在音乐欣赏课中通过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听赏和多感官参与这两个环节中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有效地45分钟内,构建了“自主、合作、创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成了音乐的主人。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八
自十七世纪现代英语诞生以来,关于教学方法的探讨、改革和研究就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呈现出由单一向多样综合发展、由截然对立向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有力地促进了英语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理论。截止目前,国内外出现了包括路子、技术、方式等在内的多种多样的英语教学方法。诸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情景法、整体动作反应法、沉默法、暗示法、自然教学法、机械反应法、顾问辅导法、信息认知法、自觉对比法、自觉实践法、六步听写法、四步连读法、简笔画情景教学法、结构情景交际教学法、情意情景结构规则功能十字教学法、复习介绍操作练习巩固五步教学法、释放教学法、密集式全浸入教学法、张思忠“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十六字教学法、交际法、折衷法等等。这些方法,对我国不同时期的英语教学,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并对我国社会主义英语人材的培养,起过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英语教学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国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被介绍引进过来,如听说法、视听法等等,大开了英语教师的眼界,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春风,注入了活力。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积极投身到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和实践之中,英语教学的面貌为之一新。但是,不少英语教师也反映,在他们为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学面临的大好形势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又感到累得无所适从。一开始是听说法,接着又是意念法、功能法、交际法……,总是围着被不断介绍到国内的外国新的教学法“团团转”,致使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一些误区。具体表现是,在理论研究上,单纯介绍国外英语教学法理论的多,探索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运用的少;挖掘其理论意义的多,探索实际操作的少。在教学实践中,囫囵吞枣机械照搬简单移植验证的.多,消化吸收结合实际扬弃创新的少;导致英语教学广种薄收、少慢差费、效率低下,此外忽视英语教学的特殊性、阶段性和目标的多元性等等。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英语的教学进程,为了使英语教学的改革走出误区并进一步深入下去,真正收到实效,有必要对英语教学的方法作一认真的分析比较,从而为英语教学提供科学的指导。
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方法较多,但从影响的范围和发展的方向及推广的价值上看,听说法、交际法、折衷法及张思忠16字教学法当属主流。从方法本身来看,它们之间是一种扬弃的关系,即交际法是对听说法的扬弃,折衷法和张思忠16字教学法又是对听说法、交际法等的扬弃。这里,将对上述几种方法进行若干比较,以供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借鉴和运用。
(一)听说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美国军队中形成并获得成功,五十年代初在美国流行,六十年代中叶发展到顶峰,流传到世界各国,蜚声世界英语教学界。其特点是:
1、注重语言结构、形式,意思为次,机械记忆为主。
2、语言学习项目不必语境化;
3、语言学习的目标就是掌握语音、句型、单词,因此,大量使用机械练习;
4、句型操练为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技巧;
5、发音要求近似本族语人的标准;
6、课堂上禁止。
[1][2][3][4]。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九
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是指以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命名的音乐教育法。因为效果好、实用性强,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
其特色是体态律动教学。它要求学生把身体作为乐器,把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体态律动不同于舞蹈,它是以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验音乐节奏的速度、力度、时值变化,体态律动的动作一般分为原地动作和空间动作两类。原地动作包括;拍手、指挥、摇摆、弯腰、说话、歌唱等;空间动作包括;走、跑、爬、蹦、跳、滑等。这些动作可以和身体的高、中、低位置结合,也可以用身体的头、身、臂、手、脚等各个部位,与歌声的动作、体感、表演等相互配合,以表示不同的节奏、旋律、和声、复调、曲式等。
它以游戏为课程方式,发现个别学生松懈、涣散时,会立即变换,永远处于新鲜状态。
其特色是以歌唱教学为主,从简单的单声部旋律到轮唱、合唱等歌唱形式,都是以清唱的方式来实施教学,而且不依赖任何乐器的伴奏。
声音是听觉的艺术,它没有视觉的形象,柯达伊教学法中有一套非常实用的手势,可以让孩子通过视觉形象来感受音高的概念。
这组手势其实是英国人约翰·柯尔文首创的,柯达伊把它借鉴到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中来,并发扬光大。
儿童不但能在「唱」当中学会呼吸、歌唱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各种音乐的知识和常识也能通过「唱」的方式来学习。
奥尔夫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于是他发明了一套“元素性”的奥尔夫乐器,是一组很容易掌握的打击乐器。同时,他还充分运用人体各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参与演奏,并冠以“人体乐器”的美称。
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接受到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
奥尔夫音乐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让孩子懂得了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三种教学法既可以各自成一体系,也可以互相结合来运用。三者都会极大的激发孩子身体中本能的音乐属性,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更好地体验、感受和表现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
激趣是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许多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认识;二是兴趣。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教育学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兴趣又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主要运用以下方法。
(一)创设情境:
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兴趣。
(二)巧妙设疑:
(三)实践操作:
音乐课上要用许多打击乐器。上课前,每生准备一份。根据小组特长在节奏学习中,各小组竞赛,每名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乐器练习节奏。在练习中,学生严肃认真唯恐自己组落后。通过学生边演边唱边击的教学形式,用朗读、拍手、拍腿、跺脚等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方法训练节奏。在实践操作中,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换位法。
教师再也不是课堂的主宰。新课程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换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者、参与者。在换位过程中,我努力研究认真思考认为换位决不是教师不主要。电视剧里的男女主角固然重要,没有导演的精心编排,就不会有精彩的表演。所以换位:是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的换位,不是放手不管,是角色的换位,决不是与教师毫不相关,我试着从纯粹的师生关系转换成朋友关系,这样做提高了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紧紧与体育与健康、美术学科相关。只有巧妙地把体育与健康、美术知识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才能更好的上好音乐课。例如:我在教学〈两个小酒窝〉时,先让学生听音乐,然后根据听到的音乐让学生想象画面,自创舞蹈动作。再放音乐,根据自己创作的画。有的同学两眼注视画面;有的同学轻轻拍打着节奏;有的同学随着乐曲小声哼唱;有的同学随着节奏点动着头。在这里,音乐美加上画面美展现了音乐深遂的意境美,使音乐一股暖流缓缓流入孩子们的心田,实现了音乐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我校常年开设武术课,我常把学生学到的武术动作做为我授课的律动内容,使学生感到音乐舞蹈并不陌生。
在节奏教学中,我把体育与健康的游戏运用到音乐课中。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如:《火车进站》该节奏游戏要求拍出正确的节奏。方法是:做几张大型节奏牌子,由二个一组拿着,作为火车站,另外由五人至八人为一列,搭成火车,2/4拍音乐开始,“火车”自由跑到“火车站”前集体按音乐节奏拍出“火车站”牌子上的节奏,如果全体同学能拍对,“火车站”牌子上举,“火车”进站,游戏继续。如果说拍错或不齐,“火车站”牌子放下,表示不能进站,搭火车的第一人退到最后一个位置。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了体育与音乐学科的整合。
四、创新法。
培养创新精神是各学科的教育学的核心任务,音乐也不例外,通过音乐教学,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幻想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幻想能力。教学中,我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大胆迁移。低、中年级学生进行自编歌词,自编动作表演等。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节奏、旋律设计或简易词曲创作。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个个盎然,连平时怕羞胆小的学生也变得积极了。尽管课在学生的喜悦中划上了句号,但学生的创作欲望还会在课后得到延伸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在没有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得到了发挥。
五、欣赏法。
随着电教媒体的广泛应用,音乐课件的出现,许多音乐教材都能以声像状态呈现。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法又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教学手段。它改变了过去那种只听音乐,看教科书上的图想象。例如:在教红灯记李奶奶片段时,我事先给学生准备了〈红灯记〉影片,从电影中,学生深深体会到这段唱词的情感与。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掌握所教内容。欣赏法生动形象,克服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所以这时适当的运用欣赏法教学更有利于音乐课堂教学。
六、表演法。
学生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尤其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当学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我是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姿体、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择优、鼓励,或者在教完一首歌曲时,让学生担当相应的角色,可以是童话角色,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这种即兴表演不但能使学生更快、更独立地记住歌词,而且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总之,表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生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是当下所有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创新和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以及自我修养。同时,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性及其兴趣爱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方法多式多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当地的教学条件,应用游戏、多媒体、素材引入等方式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一
以音乐感受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以欣赏活动为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比较等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促其形成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
(2)演示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等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深化学习内容的方法。
(3)参观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
(1)练习法。
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
是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的协调的动作。
培养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包括即兴创作、表演创作等。
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老师和学生口头语言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读、讲解、讲演等。
(2)谈话法。
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包括启发式、问答式、指导式谈话。
(3)讨论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通过讨论或辩论进行学习的的方法。
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并的出结论的方法。
发现法(研究性学习):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查阅资料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音乐课的意义与价值。
1.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3.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也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对社会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将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音乐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就好像人们需要用语言来与人沟通一样。很难想像没有了音乐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音乐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1.可以调剂紧张、单调的生活,使人们的神经得到放松,有益于身体健康;。
2.可以给人听觉以愉悦,净化人的灵魂,使人们的精神得到高度的享受;。
3.能帮人排除忧愁和悲伤,使人从痛苦中解脱;。
4.医学上还用音乐来辅助治疗疾病,常常能起到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
6、音乐开启我们的智慧,做作业时,催人奋进;。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二
以音乐感受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以欣赏活动为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比较等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促其形成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
(2)演示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等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深化学习内容的方法。
(3)参观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
(1)练习法。
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
是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的协调的动作。
培养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包括即兴创作、表演创作等。
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老师和学生口头语言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读、讲解、讲演等。
(2)谈话法。
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包括启发式、问答式、指导式谈话。
(3)讨论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通过讨论或辩论进行学习的的方法。
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并的出结论的方法。
发现法(研究性学习):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查阅资料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三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
摘要:高中音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想象力,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还有利于他们减小学习压力,因此,高中教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力求高中音乐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四
音乐,是最能够直接表达人的情感和增加丰富的情感的艺术,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为重,强调文化意蕴,削弱技术意味。通过适时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拓宽思维空间,加深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而音乐欣赏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音乐美感,缺少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再实践,再探索,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力求不断提升欣赏教学水平。以下是本人在欣赏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唤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为了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和欲望,在课堂上,首先要为学生设置一个欣赏、想像的氛围,如:图画展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充分联想、想像和思考的空间,通过教师的诱导,将学生领入与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使他们的听觉和视觉都被调动起来,很快进入角色,为进一步欣赏做情感、兴趣上的铺垫。比如,教师可以运用与作品相关的文学、历史故事等资料,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在欣赏古琴曲《流水》时,我以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在屏幕上播放一系列相关的图片,同时绘声绘色地讲起乐曲的由来,即“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这时,我发现学生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听,从眼神和表情看得出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被激发,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进一步鉴赏这部作品了。
二、采用直观式教学,缩短学生与音乐的距离。
干巴巴的说教不适合音乐欣赏教学,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讲授与示范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真切地感受音乐、认识音乐。如在“钢琴音乐欣赏”一课中,我在讲解钢琴的发音和内部构造时,让学生顺序到前边来观察钢琴,同时我现场演奏学生们喜欢、耳熟能详的轻音乐或流行音乐乐曲,这样学生首先在直观上有了形象概念后,再进行讲解;在欣赏民间歌曲《绣荷包》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各地民歌不同的风格特征,我边示范演唱边讲解云南和山西的《绣荷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五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基本方法之一:就是讲授法。教授法又称“口述教学法”。它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教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两种。它的优点是使音乐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教学大纲及教材中的所有的音乐知识及音乐常规(包括乐理、音乐表现手段、作品的分析处理等),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知识和技巧。但它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运用时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灵活变换讲授的具体方式。如果运用不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可能就会受到压抑,甚至形成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并将影响讲授效果。教师在运用讲述法时,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在叙述和描绘教学内容时可以穿插一些与讲述内容有关的趣闻,以增强讲述的效果。讲述法一般用于基本乐理的定义,含义等。教师在讲解时,可穿插直观的挂图、音响及练习法等,使讲解更明了、透彻。
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示范性演唱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直观性强,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教材进行范唱或范奏;配合教学内容出示相应的挂图及实物(如:乐器),运用录音、幻灯、录相等视听电化教具。但是在演示前要按照教学任务与教材内容,事先有明确的目的与要求,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范唱、范奏一定要熟练,最好能不看谱进行,能完整地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用来演示的教材要能够突出所学内容的主要特征。如音乐欣赏的录音带要将主旋律部分重新制作,在演示时能进行重点分析、欣赏,使学生对主题能加深记忆。范唱、范奏时,除了一般完整示范外,对作品的重点、难点部分可突出加以演示,便于学生理解学习。但演示要适时、适当。所谓适时,即不能过早出示,也不能过晚,用完后立即整理收藏,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谓适当,即演示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喧宾夺主,适得其反。要合理使用,才能获得教学效果。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直至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他们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歌曲演唱的处理分析、音乐欣赏作品的理解、形体律动的动作分析、旋律创作的研究等等,都可以采用讨论法。运用讨论法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提出问题,并做好一定的知识准备,以便不失时机的启发、引导、解答学生的有关问题。讨论的题目要具体、明确。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中心讨论,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讨论。讨论后要有小结。教师对学生讨论中的各种意见,要进行辨证的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和评价,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法是融情、言、行为一体的教学法,是与音乐教学的特征相吻合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从而用歌唱、奏乐、动作等把它表现出来。人们常说: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就说明“情”在歌唱中的重要意见。情境法在音乐教学上的途径有:创设图画再现情境,扮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
如:在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时,初听作品我不出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带着“这首曲子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等问题进行欣赏。从而让学生了解音色与音乐作品表现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分析音乐作品,通过听赏音乐的情绪情感变化,逐步领会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感受节拍、节奏、音色、和声、配器等音乐要素的对比与变化,通过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形象的情感体验,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与意境,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引起共鸣。因为在教学中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保持着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进行学习。用好问题欣赏法,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或者身边的事情,或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提出有一定特殊性的、有利于激趣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参加一定的活动,使他们自己在活动中产生问题。这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得出结论,这更能促进他们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而且克服困难越多,心情就愈加愉悦,学习的兴趣就愈浓,学习效果也越好。
总之,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我们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让我们铭记柯达伊的告戒:“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神圣的,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以音乐感受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以欣赏活动为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比较等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促其形成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
(2)演示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等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深化学习内容的方法。
(3)参观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
(1)练习法。
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
是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的协调的动作。
培养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包括即兴创作、表演创作等。
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老师和学生口头语言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读、讲解、讲演等。
(2)谈话法。
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包括启发式、问答式、指导式谈话。
(3)讨论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通过讨论或辩论进行学习的的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六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他们活泼好动,利用游戏的形式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再合适不过了。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游戏的魅力来吸引和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被游戏所吸引,从而乐于接受游戏中所包含的一些。教师教授音乐也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感染和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快乐地体会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例如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扮成“小兔子”,教师弹奏音乐,音乐节奏快,孩子们就像小兔子一样快快地蹦;如果音乐节奏慢,孩子们就慢一点蹦;听到高音就让小朋友拍拍手,如果听到低音就让小朋友跺跺脚。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音乐看上去好像只是需要幼儿认真听的一种艺术,但是实际上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地调动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和感官,让幼儿去积极地参与到教师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音乐转化为其他方式,例如写的方式、绘画的方式,让幼儿可以去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能。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潜能,让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数鸭子》这首儿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去学习儿歌中展现的画面: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赶鸭老爷爷,胡子白花花。唱呀唱着家乡戏,还会说笑话……孩子们完全可以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含义,所以,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换一种方式来表达,用绘画的方式去展示歌曲中的画面。孩子们就会成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小河、画出大桥、画出鸭子、老爷爷……。孩子们绘画的能力不一定很高,但是他们却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来展示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促进了幼儿对于音乐的欣赏。当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的时候,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也上升了一个层次,促进了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和陶醉在音乐之中。
教育的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从幼儿的发展出发。教师要采用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和启发孩子,让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地学习音乐,了解音乐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先范唱的形式,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让幼儿可以沉醉在教师的演唱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例如在学习《健康歌》的时候,教师给孩子进行范唱并且教师可以加上一些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音乐欢快的节奏和动人的旋律会吸引孩子,教师在第二次范唱的时候,还可以让幼儿根据教师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幼儿去理解锻炼身体的重要意义。透过歌曲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在观看和倾听中,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欲都被激发出来了,他们非常渴望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来感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什么魔力。这样幼儿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动力十足,信心百倍。
教师为了让幼儿更加全面去认识和欣赏音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引导他们。让幼儿认识二拍子时,可以让他听《进行曲》,威武雄壮,整齐有力;认知四拍子时,就让他们听一些较舒缓的曲子,如《小小鸟》、《小燕子》等,认知三拍子时,就放一些圆舞曲让幼儿来表现。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会感到新奇和好奇,他们有时对于音乐的认识可能并不是十分理解,但是他们幼儿一个基本的认识,可以说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可以更快地感悟音乐的形式和内容,增加了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教师除了自己给幼儿展现音乐外,还可以给孩子们提供机会,让他们亲自去动手创造音乐,进行音乐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充分地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让孩子们自己去动手进行打击和体会,孩子们感觉就像是在玩一样,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它他们会听出什么是清脆、是浑厚、是长音、是短音…。。。这种做法在无形中就增加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了幼儿的音乐创作能力的提高。
教师是引导幼儿进行音乐学习的领路人和指导者。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来激发和引导幼儿。“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幼儿思考起来了就会促进幼儿的进步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给幼儿创设问题情境就会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知识的思考和体会,从而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我是粉刷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幼儿去思考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从歌曲中你学习到了什么?幼儿在思考中会感受到歌曲曲子风趣、活泼,通过简单的`旋律刻生动的刻画出小小“粉刷匠”的性格特征。小粉刷匠在粉刷房子的时候表现的非常快乐和喜悦,表达了他热爱劳动的一种精神。同时他也非常认真,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了白灰的顽皮神态。这是歌曲中的形象展示,但是最重要的是教师通过让幼儿对于歌曲的思考让幼儿了解到要热爱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总之,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采用适合幼儿发展和学习的方式去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当幼儿有了学习音乐的欲望后,幼儿的音乐学习能力就会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有所进步,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七
自十七世纪现代英语诞生以来,关于教学方法的探讨、改革和研究就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呈现出由单一向多样综合发展、由截然对立向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有力地促进了英语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理论。截止目前,国内外出现了包括路子、技术、方式等在内的多种多样的英语教学方法。诸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情景法、整体动作反应法、沉默法、暗示法、自然教学法、机械反应法、顾问辅导法、信息认知法、自觉对比法、自觉实践法、六步听写法、四步连读法、简笔画情景教学法、结构情景交际教学法、情意情景结构规则功能十字教学法、复习介绍操作练习巩固五步教学法、释放教学法、密集式全浸入教学法、张思忠“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十六字教学法、交际法、折衷法等等。这些方法,对我国不同时期的英语教学,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并对我国社会主义英语人材的培养,起过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英语教学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国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被介绍引进过来,如听说法、视听法等等,大开了英语教师的眼界,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春风,注入了活力。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积极投身到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和实践之中,英语教学的面貌为之一新。但是,不少英语教师也反映,在他们为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学面临的大好形势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又感到累得无所适从。一开始是听说法,接着又是意念法、功能法、交际法……,总是围着被不断介绍到国内的外国新的教学法“团团转”,致使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一些误区。具体表现是,在理论研究上,单纯介绍国外英语教学法理论的多,探索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运用的少;挖掘其理论意义的多,探索实际操作的少。在教学实践中,囫囵吞枣机械照搬简单移植验证的多,消化吸收结合实际扬弃创新的少;导致英语教学广种薄收、少慢差费、效率低下,此外忽视英语教学的特殊性、阶段性和目标的多元性等等。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英语的教学进程,为了使英语教学的改革走出误区并进一步深入下去,真正收到实效,有必要对英语教学的方法作一认真的分析比较,从而为英语教学提供科学的指导。
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方法较多,但从影响的范围和发展的方向及推广的价值上看,听说法、交际法、折衷法及张思忠16字教学法当属主流。从方法本身来看,它们之间是一种扬弃的关系,即交际法是对听说法的扬弃,折衷法和张思忠16字教学法又是对听说法、交际法等的扬弃。这里,将对上述几种方法进行若干比较,以供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借鉴和运用。
(一)听说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美国军队中形成并获得成功,五十年代初在美国流行,六十年代中叶发展到顶峰,流传到世界各国,蜚声世界英语教学界。其特点是:
1、注重语言结构、形式,意思为次,机械记忆为主。
2、语言学习项目不必语境化;
3、语言学习的目标就是掌握语音、句型、单词,因此,大量使用机械练习;
4、句型操练为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技巧;
5、发音要求近似本族语人的标准;
6、课堂上禁止使用语法解释,禁止使用母语,禁止在初期水平上使用翻译;
7、只有在长期严格的句型操练和大量机械练习之后,方可进行交际活动;
8、先听说后读写,即在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口语之后方可从事阅读与写作;
9、通过教授语言结构(即句型的系统教学)来掌握英语的语言系统;
10、以语言能力的形成为教学所追求的最大目标;
11、以语言项目的难易来安排学习顺序;
13、语言的准确性是追求的主要目标;
14、学生学习状态被动,实践量少,实践时间短,实践范围窄;
15、方法机械、单调,学生易厌倦。
(二)交际法。
七十年代产生于西欧,是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需要,特别是欧洲共同体成立以来,各种专业英语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于是,这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便产生了,并很快在世界上流行开来。与听说法相比,它的特点是:
1、意思是最重要的;注重意义,围绕交际功能使用或练习结构;
2、语境化是教学的'基本前提;
3、语言学习目标就是学会有效地进行交际;
4、句型操练属辅助训练手段;
5、发音以可以理解为标准;
7、从开始就鼓励交际活动;
8、如需要,读写可以与听说同时进行;
9、通过交际过程或活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系统;
10、交际能力是教学所追求的最大目标;
11、以交际的需要、兴趣、意义等来决定学习顺序;
14、学生学习状态主动,实践量大,实践时间较长,实践范围宽;
15、方法灵活多样,有与现实接近的东西;学生兴趣浓厚。
(三)折衷法。
由于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都不能包医百病,所以,近年来国内外英语教学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普遍的趋向,就是对各种英语教学法流派采取折衷的态度,取长去短,优化配置,把一对对相互矛盾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于是产生了新的方法即“折衷法”或“新教授法”。与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相比,它的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