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应对挑战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尽量避免主观评价和情绪化的语言,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推荐以下范文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年初一,大家早早起床,衣着整洁,出门走亲访友,互致新年问候,祝愿来年万事如意。
关于拜年习俗的起源,据说古代有一种头长独角、嘴像血盆的妖怪,人们称之为年。腊月三十晚上,它跳出山林,吃人。人们不得不准备一些肉放在门外,然后关上门藏在家里。直到大年初一早上,年吃了一顿好饭就走了,人们才开门相见,互相鞠躬祝贺。
新年快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俗,是人们辞旧迎新、互致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在古代,“新年快乐”这个词的原意是给长辈拜年,包括给长辈磕头、祝贺他们新年快乐、问候他们平安生活等等。如遇同行亲友,也要敬礼。
新年祝福通常从家里开始。第一天早上,年轻一代起床时,应该向长辈致以新年的问候,祝他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拜完之后,要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家拜谒长辈后,人们出门相见时,也要满面笑容地祝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快乐”、“新年快乐”等吉祥语。邻居、亲戚、朋友也互相拜访庆祝新年或互相邀请喝酒娱乐。
宋孟长老在卷六《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北宋汴京之云:“十月一日,开封府放关三日,士人自早相庆。”明朝中叶,陆戎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在京城大年初一,从朝关到庶人,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上来来往往几日者,称为‘新年快乐’。然而,庶人崇拜他的亲戚和朋友。官方交往,更爱不专……”。清朝的顾铁青在《清嘉录》中描述道:“男女不如父母,老爷率不如年轻人,他们对邻居朋友顶礼膜拜,或者不再送孩子祝贺,这叫‘拜年’。对于那些在生命的尽头没有相遇的人,他们也在这个时候互相膜拜……”
古代上层文人有以名帖互致问候的习俗。宋朝周回《清波杂志》说:“宋元祐年间,常以仆役、仆役来拜年。”。当时的士大夫朋友广泛,到处拜年需要时间和精力。所以,一些不亲近的朋友并没有亲自去那里,而是派仆人拿了一张两英寸宽、三英寸长的卡片,上面有问候者的姓名、地址和祝贺的话。在明朝,人们不拜年,而是进贡。明代杰出的画家、诗人文徵明在他的诗《贺年》中这样描述:“你们不想见面,但可以讲故事,名篇全是封面;我也和人扔几张纸,世人恨简。这里说的“名刺”和“名卜”是中国年卡的起源。年卡是用来连接感情,互相问候的,方便实用,至今仍流行。
大约从清朝开始,新年祝福语中增加了“集体崇拜”的形式。《侧帽余谭》年,清人艺兰大师说:“京城年初,以套路团拜,庆年义气,荣辱风土”,以及“每年以值班书预定宾客,吃喝玩乐,度过美好的一天”。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习俗也在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形式。如今,人们除了遵循以前的拜年方式之外,也开始通过礼节性的电报和电话来拜年。
今天,下了毛毛细雨,我和外公去老家拜年。
到了老家,我跑向阿姨的家去说:“新年好,恭喜发财。”阿姨说:“真乖,有长高了,再过两年就和妈妈一样高了。”我心里乐的美滋滋的。不一会儿就有很多小朋友过来找我玩了,看见他们我可高兴了,因为每年只能碰见他们一两次。爸爸妈妈说你们去玩吧,别太疯了,下雨天尽量别把衣服弄脏了,我们高兴的跳起来,异口同声的说:“哦,知道了。”接着我和邻居的小朋友去你家蹿蹿又去他家蹿蹿,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很客气,拿吃的给我们吃,拿玩的给我们玩。还有一个阿姨送我从产里带回来的眼镜狗玩具,装上电池,会唱歌又会跳舞可好玩了,我喜欢极了。
不一会儿就可以吃饭了,饭桌上大人们谈天说地,说说笑笑,看他们脸上个个洋溢着笑容。饭后我们回来时还拿了好多压岁钱,过年的感觉真是太开心太好了。
盼望已久的新年到了,在一片欢腾祥和的气氛中我回到了老家。刚下车,我不禁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村里,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野外,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镇上,一家家超市商店生意兴隆。老家的面又貌焕然一新了。
来到了奶奶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是一幢三层小楼,门前是世外桃源般的院落,真出乎我的意料。我原以为这里还是那间破旧的小屋加上门前坑坑洼洼的泥潭,脏得让人寸步难行,可是,一切都变了。
一阵寒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连忙大步走进了奶奶家。推开门就感到一股暖气迎面吹来,咦!真奇怪,哪来的暖气呢?我向四周环顾了一下,发现那暖热的炕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宽敞明亮的客厅一角赫然“站”着一部立式空调。好奇的我推开房门进了房间,那张“传家宝”旧床却“不翼而飞了”,眼前是一张代表最新时尚的大水床。
不知什么时侯,奶奶笑盈盈走到我面前,眼前站着的是一位衣着考究、神采奕奕的奶奶,记忆中的那位衣裳褴褛、满面皱纹的老太太也“返老还童”了。沙发上,西装革履的爷爷正拿手机和别人通话,要不是听声音,从背影中我都不敢认爷爷了。“都……都……”我被一阵摩托车的笛声打断了思绪,原来三叔驾驶着一辆大“野狼”回来了,想必后面坐着的染黄发的时髦女郎应该叫“婶婶”了吧。
大年三十这天,吃年饭了!大家围在一张大方桌前,桌上摆满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一坐下,大家就开始举杯互敬,你来我往,忙的不亦乐乎!咦,怎么比往年少了一项仪式?我左思右想,噢,对了,是烧香拜佛求财神保佑全家来年发大财。我便凑到奶奶耳边提醒奶奶,奶奶呵呵的笑了起来:“现在都什么‘小康’社会了,那些老封建活动啊---早没啦!我这把年纪了都不再迷信,你这小小的年纪倒迷信起来。”听了奶奶的一番话,我深有感触:是啊,看样子,现在不仅人们生活奔小康了,思想观念也在奔小康呀!
吃完年夜饭,大家聚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电视机也换啦!以前那台破旧的黑白电视总是滋滋啦啦的不清楚弄的人心很烦,可是现在变了一台29寸的大彩电,屏幕清晰,声音宏亮。我把爷爷拉到一边问,农村怎么变的这样快,爷爷摸着他那白胡子乐呵呵的说:“你们城里人奔小康,我们农村人也要奔小康,不能落后啊。再过几年,说不定我们这里也会变成繁荣的城市,就象深圳那样小山村变成一座大城市……现在你可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让我们将来奔‘大康’。
晚上,睡在“大水床”上,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我想: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国家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如今从城市到农村,从社会到家庭,都在大步奔“小康”,而眼下又正直“两会”隆重召开,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一定会加快步伐迈“大康”!
进了门,要懂礼貌,把人先喊一遍,然后顺其自然。我大舅家有一姑娘,早就盼我们去了呢,大舅也是,好吃好喝的都拿出来了,问我们还有吃饭不,我们说不需要了,在满舅家已经吃饱了,我姐就跟陈雨竹去玩电脑了,我就在外面看电视,其实,到那家都很无聊,只有看电视好玩。没一会,坐得我屁股都疼了,我就进去跟她们玩去了。
不知不觉,已经是快12点了,我姐玩手机,我和陈雨竹就玩电脑,她问我要看什么,我说看恐怖片,她不敢看,其实我就是想吓她。可她就是不敢看。我的奸计没得逞。在她家住了一晚上,第2天准备回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回成。又会她家去了,我们看了鬼片,刚开始,她没被吓着,我就先被吓着了。那个开头她看过了的,我没看过,所以才怕的。
我们3个把这部全看完了,只是中间恐怖,结局太伤感了,看得我想哭了,哪里是恐怖片,明明是爱情片嘛,只是有些恐怖。
看完了,洗洗就睡了。第2天,就回家了,家里今天很忙,他们要来还年,要回家帮忙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随着新年的到来,大街小巷开始热闹起来,新年的喜悦是写在人们脸上的。
大年初二,我们一家从珠海来给中山唯一的亲人——舅公拜年。舅公是一位德才兼备的语文老师,他个子很高,戴着眼镜,眼睛很有神,穿得很端庄,他知识渊博且朴实。我们还没到,他就迎出来了。我和妹妹齐声给舅公拜年,舅公就给了我和妹妹新年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红包。
回到家就和小姨一起放鞭炮,看着那爆炸的鞭炮,心情那个激动啊,情不自禁的喜悦。
午饭时间来临啦!才一会儿时间,舅公变戏法一样,做了一桌好菜。看着好丰盛啊,舅公做的饭菜味道真好!我们吃出了年的味道,吃出了家乡的味道,吃出了一家人幸福团圆的味道。
我家小姨现在读高一,很聪明,也很容易相处。饭后,我和她就来一场脑力大对决——下棋。先下象棋,那可真是棋逢对手;再下军棋,那可真是足智多谋。小姨的棋术真不赖,我的也不差。为了一盘棋,我们斗智斗勇;为了一步棋,我们绞尽脑汁。几个回合下来,胜负难分。
最终我获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舅公看我们兴致很高,他兴致也很高,笑着提议:“你们一个高一,一个初一,不如都写一篇现场。”我们上到二楼,舅公简单讲解了作文的方法,舅婆说要先列好提纲。我和小姨就在书香的环境中开始写作,不到一个小时,作文交卷。
给舅公拜年,真是无比开心与激动的一天。
不知道为什么现代人总喜欢在城市里过那么泛味的春节:买新衣,看春晚……每年都是一样的套路。我喜欢在乡下的年味儿,在这里能嗅到清新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还有那一大堆平常很难遇到的兄弟姐妹在一起聊天、拜年,还可以比一比谁得到的糖多!
在被一阵阵爆竹声叫醒后,我急急忙忙地洗漱穿戴完毕,背上小包,邀上朋友去拜年!
第一站就是我的邻居,我们两家亲密无间,有什么事对方都会主动帮忙,我就把他家当成我家,总喜欢去蹭蹭饭,逗逗狗什么的。我快步上前,迎面而来的是伯伯,我灵机一动,这位伯伯可是位老板,做老板的当然希望自己生意兴隆。我大声说道:“祝伯伯新年快乐,生意兴隆,财源滚滚!”说到这里,我略微停顿了一下,伯伯还喜欢打牌,“祝伯伯每场都赢!”哈哈,我真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伯伯听了乐开了花,又是给红包,又是抓来了一大把的糖。我的两只小手抓得满满的,心里美滋滋的,嘴上还煞有其事地说道:“囤着!囤着!”再看我的小伙伴,在我的光辉下,瞬间变得黯然失色,用嫉妒的眼神看着我!
这是最后一户了,这是哪家?这么漂亮的房子!我哪认识啊!到底要不要去呢?不进去反正只是一点糖果的事,可进去叫什么呢?不会尴尬吧?算了,打肿脸充胖子,船到桥头自然直!我在心里认真组织了一下语言走了进去。哟,这可是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不仅有白发苍苍没有牙的老奶奶,还有抱在手里咿咿呀呀的小宝宝,我大声说:“祝你们全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和睦美满!”这也是我对大家的祝福吧!
亲爱的人们,来乡下吧!感受一下大自然,感受一下这浓浓的年味,看一看年迈的父母,感受家庭的温馨吧!
“起床时间到,起床时间到调皮的闹钟声把我从甜甜的梦中唤醒,我一骨碌爬起来,兴高采烈地穿上崭新的漂亮衣服,去给爸爸妈妈拜!
我来到爸爸妈妈的卧室,只见爸爸正悄悄地向两个红包里放压岁钱妈妈在一旁正等我和姐姐来拜年,我两几乎是同道的。我和姐姐恭恭敬敬地站在父母面前,齐声说:“祝爸爸妈妈牛年吉祥如意财源滚滚甜甜蜜蜜,牛气冲天。”妈妈笑盈盈地一把将我两紧紧地搂在怀里,眉开眼笑地说:“今天妈妈要送你们两红包。”说完就给了我们红包。我拿着沉甸甸的`红包,心想:这钱是父母用汗水换来的,真是来之不易啊,我要把它花在有意义的地方,现在世界发生了金融危机,我是一个小学生,可也要珍惜每一分钱哪!我马上对妈妈说:“妈妈,我绝不会乱花这压岁钱的!”妈妈听了满意地点点头,说:“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啊!”
这个年拜得真有意义啊!
我家住雷州市一个坐东向西的小山村,旧年过去来,每年,丰席盛宴,火树银花,走亲访友,家家户户尽享天伦之乐,最让人的则是拜年。
小时候,每逢佳节,我的口袋里总是装满粮果、压岁钱。由家人带着去亲戚家拜年。据说雷州半岛人拜年颇有讲究,从腊月十八开始叫拜小年,初一到初五叫拜大年,初六到前叫拜晚年。
开始拜年的两三天,我尤其,到亲戚家走一趟,又吃又玩,嘴乖一点说声“恭喜”还有个大红包呢!可是新鲜劲一过,我就开始噘嘴了,我们家亲戚多,七姑八姨,五眷六舅一个个都得拜,都得重复同一套礼仪?嗦嗦拉一大堆家常,遇上客气的还留下吃饭、喝茶。一天跑下来,还真的累人,有时觉得这千百年延下的习俗真有点沉重。
等到大年小年统统拜完了,年味也就像爆竹的硝烟一般散尽。爸妈干活,我上学,一个假期也就这么过去了。
这样过了许多年,我上中学时,情况有了改变。那时流行拍“全家福”,于是祖孙几代,聚到某一个长辈家,拍张“全家福”。一则留个纪念,二来叙叙旧,拜拜年,既融洽又方便,而且年味正浓。正月里,人们的宽裕多了,可以干干平时想干而没有时间做的事,如看电视、下棋、打扑克,年过得轻松愉快,直到现在翻开相薄,看到那些发了黄的照片上的笑脸,还感到年味的甘醇。
这几年,日子越来越好,拜年花样也不断翻新。大年三十日,全家人吃团圆饭的时候,请一位摄像师,拍上半小时的录像,留住一年的岁月精华。午夜零点的钟声一敲,家里的电话铃“铃铃铃铃。”一阵一阵地响,亲朋好友争着挂拜年,一声声“新年快乐”的问候,传递着和吉祥!
而且,旅游过年的风气也越来越浓。我大姑住在湛江,一年之中难得见几次。今年春节我们全家来湛江拜年,姐弟相见,母女团聚,一家人尽叙离别之情,共享天伦之乐,湛江的公园也使我大开眼界,湛江的佳肴让妈妈享之不尽,年迈的看着湛江刺绣,意然兴致勃勃和小辈们谈起她闰女的一手好针线。
斗转星移,桃符更新,短短的十几年,拜年习俗的变化居然如此之大,作为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韵味,着实引人思索。
拜年!明年将更新潮!
每一个人都期盼着过年!大人期盼过年,是因为:全家人可以团聚在一起,一起吃个团圆饭;小孩子期盼过年,是因为:可以拿到压岁钱;老人期盼过年,是因为;自己的儿女终于可以回到这个温暖的避风港。由此可见,过年是对大家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啊!
过年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过年的味道也有许多种:饺子味,团圆味,鞭炮味……。
孩子们准备过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买各种自己喜爱的零食;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过年还没有到,就已经买上了;最后一件事就是买各种玩意儿。
到了除夕,家家都赶做年菜,到处是满汉全席。在外面打工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除夕的前几天,我和爸爸妈妈还有那最可爱的弟弟,一起坐着车子赶回家过年。到家后,他们都各自聊着自己那边所发生的事。当然,我们这些小孩子也不闲哦!先是去买爆竹,到了晚上吃完饭就去放爆竹。
终于到了除夕,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日子。晚上,我们这个大家庭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大伯妈从厨房里端来一碗香干抄芹菜,看到这碗菜,我眼前一亮。但是,我先声明:我看中的是香干,可不是芹菜哦!同时还有一个也看中了这碗菜中的香干——姐姐。姐姐看到后,连忙跑到大伯妈身边,从她手上抢过了那碗有人的菜。抢到后,姐姐就把菜放在自己那边,由于桌子太大的缘故,我根本就夹不到菜。于是,我就跑到姐姐那里,把菜端了回来,就当我准备夹的时候,她又端走了。我又端回来,她又端走了,我又端回来……大人们看了之后哭笑不得。不过还是我赢了!
饭后就是我们小孩子的天地了。这一夜,除了非常小的孩子,每个人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每家店铺都关着门,家家户户门前都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家家户户都在家中休息。男人们上午去亲戚家和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就在家中接待客人。
元宵到了,处处张灯结彩。我们都会在一个地方看灯火。那些灯火都非常的美丽,就如电视中的天庭一般的美!而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的日子!
拜年,是亲近家人,增进感情的大好时机;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过年中走亲访友、互相祝愿的必须要有的一个内容,我希望明年还要过个热热闹闹的大年。下面是关于高中拜年。
作文。
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大早我们就起来了,穿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准备出发了。我们首先在超市买了些给姥姥家的年礼,这可都是精心挑选的,然后就开车向姥姥家走去。
到了姥姥家才热闹呢,哥哥、姨妈都来了,舅舅、舅妈和弟弟也都在家,一共加起来得十几口人。这时,姥姥为了招我们高兴,拿出了“小孩们的最爱”——红包,然后接一个接一个地发。红包发完了,大人、孩子们都开心得不得了。别急,还有更精彩的呢。每年,姥姥、姥爷都为了逗我们开心,让舅舅去换一沓嘎嘣脆的一元钱的新票,我们每个人说一句新年祝福的话,就给一张。今年也不例外,不过新票的面值可大大提高,而且数量也多了:一元钱、五元钱、还有第四套的一元钱。我可是“财迷”,而且是专门收集旧版钱票的“财迷”,当然不会错过这难得的大好机会,发钱的时候眼都直了。
先是弟弟,他可聪明了,嘴里不停地说着“奶奶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一边磕着头,姥姥就一张一张地发。“好了,好了,该哥哥了。”
姥姥准备转移目标,哥哥也好像把头脑里所有的词语都绞尽脑汁地说出来,可是还不够,就向我询问,我给他提醒了几个,可是我的脑瓜毕竟也不是“大辞海”,怎么想得出这么多来?姥姥正好也借此机会把好运转到我的头上,“姥姥祝您新年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天天开心……”不一会儿,我的“词典”也翻完了,只好说:“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不过我还有借口:“呵呵,我也被传染了!”这回我们可“发大财”了。
姥姥发完姥爷发,而且都说今年多搜集些“好听”的话,准备好明年的词语。“好了,明年再接着发。”这是姥爷手里没钱了,可还没个够,说:“爷爷,发完一块的又该发大红票了吧?”我们都笑了,“什么呀!明年再说吧!”“什么?明天接着发?好!明天接着发。”“明天接着发?明年再说吧!”接着又是一阵捧腹大笑。
然后我们又串了好几家,个个都收到了压岁钱,可是最吃亏的就是大人们:“我们要是不给别人,人家会给你们吗!”“那可不一定……”几个小皮蛋滑稽地说。
今天收获真不小,收礼只收压岁钱。谁说小孩不如大人?不干活,一天的压岁钱就比他们一天的工资多呢!
不知道为什么现代人总喜欢在城市里过那么泛味的春节:买新衣,看春晚……每年都是一样的套路。我喜欢在乡下的年味儿,在这里能嗅到清新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还有那一大堆平常很难遇到的兄弟姐妹在一起聊天、拜年,还可以比一比谁得到的糖多!
在被一阵阵爆竹声叫醒后,我急急忙忙地洗漱穿戴完毕,背上小包,邀上朋友去拜年!
第一站就是我的邻居,我们两家亲密无间,有什么事对方都会主动帮忙,我就把他家当成我家,总喜欢去蹭蹭饭,逗逗狗什么的。我快步上前,迎面而来的是伯伯,我灵机一动,这位伯伯可是位老板,做老板的当然希望自己生意兴隆。我大声说道:“祝伯伯新年快乐,生意兴隆,财源滚滚!”说到这里,我略微停顿了一下,伯伯还喜欢打牌,“祝伯伯每场都赢!”哈哈,我真为自己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伯伯听了乐开了花,又是给红包,又是抓来了一大把的糖。我的两只小手抓得满满的,心里美滋滋的,嘴上还煞有其事地说道:“囤着!囤着!”再看我的小伙伴,在我的光辉下,瞬间变得黯然失色,用嫉妒的眼神看着我!
这是最后一户了,这是哪家?这么漂亮的房子!我哪认识啊!到底要不要去呢?不进去反正只是一点糖果的事,可进去叫什么呢?不会尴尬吧?算了,打肿脸充胖子,船到桥头自然直!我在心里认真组织了一下语言走了进去。哟,这可是个四世同堂的家庭,不仅有白发苍苍没有牙的老奶奶,还有抱在手里咿咿呀呀的小宝宝,我大声说:“祝你们全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和睦美满!”这也是我对大家的祝福吧!
亲爱的人们,来乡下吧!感受一下大自然,感受一下这浓浓的年味,看一看年迈的父母,感受家庭的温馨吧!
除夕一过,就是正月初一,春节拜年礼仪有何讲究?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时,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朋友们也互致新年快乐,以吉祥之语互贺祝新春。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其实,春节拜年学问很多,春节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也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健康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互贺。至今未曾改变这种礼仪,只是在形式上元化了。
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还有一种就是感谢性的拜年。凡过去一年中对人家欠情的,如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或老师、师傅、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恩谢意。
一大早我们就起来了,穿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准备出发了。我们首先在超市买了些给姥姥家的年礼,这可都是精心挑选的,然后就开车向姥姥家走去。
到了姥姥家才热闹呢,哥哥、姨妈都来了,舅舅、舅妈和弟弟也都在家,一共加起来得十几口人。这时,姥姥为了招我们高兴,拿出了“小孩们的最爱”——红包,然后接一个接一个地发。红包发完了,大人、孩子们都开心得不得了。别急,还有更精彩的呢。每年,姥姥、姥爷都为了逗我们开心,让舅舅去换一沓嘎嘣脆的一元钱的新票,我们每个人说一句新年祝福的话,就给一张。今年也不例外,不过新票的面值可大大提高,而且数量也多了:一元钱、五元钱、还有第四套的一元钱。我可是“财迷”,而且是专门收集旧版钱票的“财迷”,当然不会错过这难得的大好机会,发钱的时候眼都直了。
先是弟弟,他可聪明了,嘴里不停地说着“奶奶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一边磕着头,姥姥就一张一张地发。“好了,好了,该哥哥了。”
姥姥准备转移目标,哥哥也好像把头脑里所有的词语都绞尽脑汁地说出来,可是还不够,就向我询问,我给他提醒了几个,可是我的脑瓜毕竟也不是“大辞海”,怎么想得出这么多来?姥姥正好也借此机会把好运转到我的头上,“姥姥祝您新年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天天开心……”不一会儿,我的“词典”也翻完了,只好说:“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不过我还有借口:“呵呵,我也被传染了!”这回我们可“发大财”了。
姥姥发完姥爷发,而且都说今年多搜集些“好听”的话,准备好明年的词语。“好了,明年再接着发。”这是姥爷手里没钱了,可还没个够,说:“爷爷,发完一块的又该发大红票了吧?”我们都笑了,“什么呀!明年再说吧!”“什么?明天接着发?好!明天接着发。”“明天接着发?明年再说吧!”接着又是一阵捧腹大笑。
然后我们又串了好几家,个个都收到了压岁钱,可是最吃亏的就是大人们:“我们要是不给别人,人家会给你们吗!”“那可不一定……”几个小皮蛋滑稽地说。
今天收获真不小,收礼只收压岁钱。谁说小孩不如大人?不干活,一天的压岁钱就比他们一天的工资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