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生态绿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绿色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一
一、明确整治内容,采取分类治理原则
1、在禁养区内,鼓励引导现有养殖场户停养、搬迁、转产或拆除。肉鸭养殖场户,于2017年12月底前拆除完毕;生猪养殖户于2017年6月底前完成拆除。同时,禁养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规模畜禽养殖场。2、控养区内新建规模畜禽养殖场,必须有所在村委会出具证明,报镇政府审查批准后方可建设,否则按违章建筑予以拆除;在控养区内,现有畜禽养殖场户必须按养殖污染整治技术标准于2017年年底前改造完毕,实现环保达标,改造后环保不达标的予以停养、拆除。
为污染整治工作提供依据。仙桥村陈凡生等6户进行肉鸭养殖发酵床改造试点、朱石村刘广民进行生猪养殖场软体沼气池、沉淀池建设试点。镇驻地片区(张庄村、老林店村、桃花山村、陈沟村、韩沟村)为禁养区,对于高猛、王成等8户肉鸭养殖场实行停养,10月20日下发书面停养通知,禁养区所有肉鸭养殖户必须关停养殖场。对2017年12月31日前自行拆除鸭棚,不能按时间节点自行拆除的,组织执法部门强行拆除。
三、强化措施,全面推进
1、加强宣传,外出学习。采取新闻媒体宣传、制作宣传资料,召集养殖场代表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明确整治要求、目标、完成时限及整治方式等。
2、落实责任,实行包保。各畜禽养殖场要投入资金,严格按环保要求完善治污设施,按期完成整治。落实科级干部包管区、“第一书记”包村、村干部包养殖户责任制,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列入对包保人员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3、督导调度,严格执法。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协同搞好专项整治工作,对逾期未完成者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4、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对按时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的养殖场给予适当资金扶持(禁养区内不予支持)。
四、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镇党委、政府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列入“一票否决”内容,设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奖励资金,按照各管区、村完成任务数、完成时限、完成标准对整治工作进行以奖代补。
同时实行保证金制度,有整治任务的管区和村,管区书记、村(村主任)每人交纳2000元保证金,按时完成任务的退还保证金的同时,再奖励2000元,不能完成任务的村扣除所交保证金,并对管区、村给予经济处罚并限期治理。对本辖区内监管不力,违规新建、改建、扩建养殖场的,给予所在管区、村负责人通报批评。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今年前期生猪、肉鸭价价行情不好,大多数养殖户负债经营,养殖户观望心理强,整治工作难度大。二是镇政府财力有限,整治资金压力大。三是全市没有明确的拆除、转产、整治补偿奖励标准,在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中不好宣传和落实。
生态绿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绿色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二
近年来,xx县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践行xxx生态文明思想,以x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总引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主线,坚持“四个治理”,全方位建设生态文明、经济繁荣、产业雄厚、容貌整洁、宜居宜养幸福美丽新xx。
坚持“三个结合”,夯实生态本底。坚持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异地搬迁及矿山治理相结合。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实施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十三五”以来,累计搬迁群众xxx户,完成矿山生态恢复治理xxx亩,全面落实土地复垦、搬迁后生态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xxxx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xx%,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持生态修复与河长制工作相结合。紧紧围绕“河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依托河长制“闭环运转”模式,形成河流多部门联合治理工作格局,同步开展河道治理和岸堤绿化美化,全面加强县域河流治理与监管,平整疏通河道xxx公里,清理土石方xxx万方,完成河道河岸绿化xxx公里,河道得到有效疏浚,河岸、面山生态得到全面修复。坚持生态修复与打造生态旅游名县相结合。科学规划“三区两园一廊两线五林带”的林草生态空间布局,建设东南部生态屏障区、城区核心绿化区、西北部果品产业示范区三大绿化主体功能区;
建成xxx、xxx;
打造xxx高速等9条主干道沿线、xxx等3条主要河流沿线绿化廊道;
提升xxx、xx、xxx、xx梁、xx梁等5条林网带。结合县城总体规划,沿xx等河流精心打造以“五园一城”,花舞北山园、xx景园、千亩菊花园、xx植物园、运动健身公园、xx康养城。“六大产业”,中医保健产业、温泉康养产业、疗养产业、中药材产业、健康食品产业、旅居养老产业为主体的文旅农康融合发展产业带。“xx”地域公共品牌和“xxx”大健康特色品牌全面打响打靓,生态旅游名县建设步伐全面加速迈进。
紧盯“三个聚焦”,提升生态品质。聚焦“增绿”。将绿化美化与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编制有机融合,为开展全域绿化美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积极争取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全面落实天保、三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辐射县域纵横交错的东、南、西、北、中5条林网带全面形成,全县大面积荒山荒坡得到有效治理,城乡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着力抓好城区绿化景观提升,xxx谷百里丁香景观长廊建设,xx精品绿化工程,道路、河流沿线生态修复和绿化美化工程,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工程,全民义务植树行动,特色经济林及种苗产业建设工程,草原保护与修复工程,文旅农康融合发展“十大重点工程”落实落细,绿色总量持续增加,大规模国土绿化工作成效突出。聚焦“护绿”。全面落实“林长制”,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县属国有林场及xx乡镇为成员的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各级林长xx人,聘任护林员x人,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林长制工作全面推行。持续抓好全县第四次古树名木普查现存xxx株古树建档、保护、修复工作。持续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森林资源、全域绿化保护管理常态化、长效化开展。聚焦“用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积极发展懒兔养殖、散养鸡、蜂产业等,在聚焦增绿、护绿的基础上,做好活绿、用绿,不断推动森林绿化产业发展壮大。林草资源数量质量明显提高、生态效益显著提升、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做好“三个增量”,建设生态文明。全县生态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十三五”以来,累计完成各类造林绿化工程xx万亩,完成森林抚育xx万亩,县域林地总面积达到xx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xx%,城区绿地率达到xx%,人均公园绿地面积xx平方米,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片、带、点相结合的生态安全防护体系全面形成,森林资源总量持续扩充、生态质量逐步提升、绿色效益不断增加。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按照“上部乔木、下部灌木、草坪兜底、鲜花点缀”的思路,积极实施县乡道路、河流沿线生态修复和绿化美化,实施乡村道路绿化xx公里,精心打造公路沿线景观节点xx处。以入选“全国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为契机,按照“墙外月季花、墙头蔷薇花、墙内牡丹花、门前丁香花”的绿化美化模式,精心精致实施x等x乡镇x村村庄绿化美化,为全域乡村绿化美化培育了典型、做好了示范、提供了经验。按照“拆墙透绿、拆违还绿、破硬增绿、垂直挂绿、见缝插绿”五大增绿措施,积极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小区”创建。按照‘一环镶三园、七里十三景’的建设主题和打造‘半城山水一城绿,融合发展人似花’的特色山水精致公园城市、‘丁香之城’、‘三季见花、四季有景’的目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草综合治理,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提升发展成色,“人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一体、产城融合”的独特城市公园景观初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态持续改善带来的红利不断增多。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是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随着生态持续改善和资源总量的不断增加,群众认可度、支持度越来越高,生态旅游得到了长促发展,生态扶贫护林员岗位全面落实,林下种养等林下经济产业初具规模,群众收入持续增加。
>
生态绿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绿色发展的调研报告篇三
;
青山碧水,美在溧阳!
一座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建成了县级市单体面积最大的燕山公园;
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愿景目标,充分体现决策者“让环境更宜居、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孜孜追求。
……
伴随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世界长寿之乡”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的获得,苏南这座县级市小城溧阳令世人瞩目。
控绿留绿护绿
以规划为引领,统筹城乡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着力推动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发展。坚持把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落实到“十三五”总体规划中,以“最美”引领城市发展,研究编制《宁杭生态经济带(溧阳)发展规划》和《溧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规划》。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完成了新一轮溧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编制。
注重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专项规划中,把握好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控制开发强度,节约集约开发,更多为绿色生态建设留白。构建生态网状结构,围绕重要河道、重要干道沿线和高速道口等节点,规划建设绿色走廊和色彩板块,进一步拓展绿色生态建设空间。
实施绿色生态空间规划管制,规定了7大类10个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为405.1平方公里,占地达26.4%,从严把好绿色生态红线区域范围内及周边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关。制定了《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划定并公布绿线管理范围,城市园林绿化信息系统投入运行。
扮靓生态底色
从“治”入手,综合施策整治矿产品生产运输秩序,累计关停采石矿9家、砖瓦窑25家、石灰生产企业15家、轧石企业24家、码头104座,有序推进矿产品运输专用通道,实现矿山管理、企业生产、路面运输、码头装卸“四个规范化”,大力推动矿山生态复绿,编制完成全市37个废弃矿山“一矿一方案”,按照“谁使用、谁修复”的原则,从制度层面推动矿山企业边开采、边整治、边复绿。
从“清”入手,全面提升“清水工程”,出台《常州天目湖保护条例》,针对农业资源、上游来水、生活污水等3大问题进行系统化综合整治,沙河水库、大溪水库集中式饮用水资源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净土工程”先行先试,省内率先出台污染物场地土壤环境调查与修复系列规划性文件,初步建成污染场地全过程管理体系和数据库,实现土壤环境可视化查询。
转變发展方式
深入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切实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大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针对全市所有工业园区开展区域环境评估,坚持“四个不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批,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的不批,不符合区域环境要求的不批,不符合老百姓环境诉求的不批,从严把好环境保护前置审批关,加大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力度,淘汰关闭落后产能项目64个。
倒逼企业绿色高效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工业企业精准扶持实施意见,2017年,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同比增长17%,规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均同比下降10%。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先进制造、高端休闲、现代健康、新型智慧等“四大经济”升级步伐。“四大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2016年的36.6%提升到43%,其中休闲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较2015年提升了3.8个百分点。
共建美好家园
实施“建设美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以“生态绿城、生态美城、生态优城”为目标,相继投入资金约9亿元,围绕“增绿、扩绿、连网”三大措施,实施生态源保护、郊野公园、城镇公园绿地、生态廊道、生态绿道和生态细胞建设等6大类101项建设工程,“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景观初步显现。
深入开展全域绿化行动,强化生物物种资源保护,每年植树造林4000亩以上,全市新造林榉树、朴树、水池杉、国外松等优良树种造林比例达70%以上,全市林木覆盖率达31.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95%,建成区绿地面积1249.68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9.1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4平方米,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0.18,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9.61%,公园免费开放率100%。
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提升绿色生态宜居乡村品质,建成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省级美丽乡村7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5个,并入选全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地区。5年来完成159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整治任务,建成接管工程18个,污水处理设施144套。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日处理能力800吨的垃圾中转站建成投产。
彰显最美特色
“水似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近年来,溧阳市兼顾城市形态布局、用人功能、路网结构、景观资源等多方要素,合理布局各类绿地。按照居民“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推动公园绿地“10分钟服务圈”建设。老城区通过“见缝插绿,遇墙布绿,沿河披绿”等形式,拓展绿色空间。
积极推进居住区和单位绿化建设,建成园林式居住区54家,园林式单位44家。大力推进林荫路、城市绿地、生态廊道建设,新增城市绿地30公里。推广法桐、银杏、黄山栾等适生乡土树种,形成一街一景、一路一品,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85.1%,林荫路推广率75.6%。
10月初,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式命名35个地区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溧阳市名列其中,成为常州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今日溧阳,青山妩媚,秀水潋滟,天更蓝、地更绿,正成为一座功能完善、生态优良、风光秀丽、宜居宜业的最美山水幸福城。
(溧阳市委统战部供稿)
(责编 许 娟)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