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论文 军事理论国防动员论文(六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13 00:00:00    小编:为好优姐姐-说

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论文 军事理论国防动员论文(六篇)

小编:为好优姐姐-说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国防动员文献国防动员的意义论文篇一

;

国防动员心得体会

篇一:军事理论课程学习心得

军事理论课程心得体会

军事理论课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继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通过军事教研组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我们了解了国际先进军事技术的发展情况,明白了国防动员的重大意义,也体会到了我国在周边安全问题上的巨大压力。这一学期的理论课,对我来讲是一次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作为一个女生的我对于军事科学前所未有的兴趣。下面我就简单阐述我在军事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以及军事理论对我的影响。

(一(转自:国防动员心得体会))改善知识结构

现代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军事科学也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民族特性。而许多高新技术也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军事高科技技术在基础技术方面集中在十个方面,包括军用微电子技术,军用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军用光电子技术等。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这些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我的专业息息相关,而军事科学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综合教育作用,有利于我们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式,拓展思维领域,现代军事科学也是大学生重要的知识储备。

(二)提高综合素质

军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广泛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及其相关的众多学科知识。学习这么科学的过程,就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所常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过程。我们不仅运用文科的形象思维方法,也运用理科的逻辑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正如国家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格局时能以其博大开阔的胸襟和以柔克刚的方式运用自如。我们大学生在遇到难题及需要抉择时,要有高远的视界和统筹兼顾的思想。

(三)增强国防观念

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环境较为复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也不容乐观。祖国统一面临复杂

形势,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还有其他不稳定因素影响边疆地区安全。新时期我国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走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而我们大学生经过军事理论的学习,提高国防观念,增强国防意识,将成为我国强有力的国防后备力量。

端正学习态度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前提。在军事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坚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不旷课。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坚持完成既定学习任务,并且培养军事科学方面的兴趣,通过深入浅出由繁化简的学习方式来掌握知识,并从中获益良多。

自觉接受军事训练,努力学好军事科学,是青年学生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的具体行动。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更加坚信,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军事理论课学习体会

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是继我们军事训练之后的第二次国防教育.在我们进行军事训练之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核武器,步兵分队技术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等,以便我们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来,我们的人生从高中到大学就是一个转变.从一个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从一个不独立有依靠思想的人向一个独立而必须自己面对自己,负责任的人这样一个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对我们进行恰如其分的军事理论教育,有助于我们强化自我的思想意识,开始体会自我,民族和国家的关系.在这个教育中,我懂得了一些国防和军事知识,开始思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我应该怎样对自己的国家负责.让我不仅认识到自己对自己,或父母,朋友的价值,更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些中国

国防力量,增加了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了解了一些军事思想,懂得了一些世界军事力量和战争,使自己的目光更加高远.

通过军事理论课,我已经学到了很多,从中收益非浅.在大学的四年,我想着门特殊的课程为我的生命上了一层绿色,不仅是绿色的军装,也是一颗能感受的心.提醒着我不仅要努力学习知识,更应关注天下大事,更应心系祖国安危,这是一颗感恩的心,让我感谢能让我平静的坐在教室学习的保卫国家安全的战士,让我感谢那些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人,我也应感谢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的人.

这门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些国防教育知识将永远在我脑海里,指导我心系祖国,再这,我也要感谢传授我知识的各位教官

军事理论课

—开启心灵军事大门的钥匙大学的第一课就是军训,军训由军事技能与军事理论组成。军训技能强健了我们的体魄,而军事理论课的学习使我们改变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国防概念。

作为大一新生的我们,对于历史知识了解的比较少。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就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具有文明历史,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发展的中国,在近代却是领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杀,财富被掠夺,民族尊严被帝国主义列强肆意践踏,帝国主义列强一直没有停止对中国的侵略。我们的人民在近代历史中的一百多年里一直生活在一场接一场的侵略战争的深重灾难之中,仅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伤亡就达到3500万人,从满清王朝、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因为落后而挨打的命运,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了中国落后的主要根源。

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挫折、失败,最后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而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使中国人民战胜了一切敌人,最终从屈辱中站立起来,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使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成千上万的先烈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理想得到了实现。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才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使帝国主义列强任意宰割中国领土主权、任意欺凌屠杀中国人民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通过这些历史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适合国家社会的制度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这些历史的学习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和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现为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祖国的前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进步而奋斗的精神。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会使任何国家都不敢侵略我们。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所以,我们的爱国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就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国,热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

所以我认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是体现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增强,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思想到深层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

80末90后的我们,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爱的浇灌下长大,没吃过苦,没受过累,所有的好东西基本上都是自己的,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也很少有机会过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免不了会自私,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但是,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中国革命战争史就是人民军队的奋斗史,而人民军队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化身,集体主义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的思想。所以,如果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人民军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是人民的子弟兵,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抗灾抢险的时候,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军队总是会冲在最前面,为人民利益而奋不顾身,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始终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体现了高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为了人民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英雄人物,成为我们社会中坚持树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典范,人民军队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以调动人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以维护我们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如果没有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我们的社会也就会失去社会主义的性质。因而就不但要求我们的人民军队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而且要求我们全体人民都应当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都应当自觉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所以,作为国家未来栋梁之材的大学生的我们就必须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要具有一种对国家、人民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增强自己的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祖国在今后能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因而我们在军事理论课中通过对中国革命战争历史的学习和对人民军队的了解就会大大促进我们在今天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我认为,使我们树立这种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也是对我们进行的一种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也同时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

篇二:部队讲政治心得体会

部队讲政治心得体会

部队讲政治心得体会

部队讲政治心得体会

讲顾守活动已经开展4天,这几天主要进行了动员,学习了上级精神和一些管理规定,在学习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这九个字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结合学习内容,对“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有下面几点认识。

一、讲政治

关于讲政治,***同志在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系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讲了六个方面,即政治方向、政治立尝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对军队来说,解决好这六个方面的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人民军队的性质。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含含糊糊,甚至自行其是,那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一定要在全军牢固树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观念,保证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里,保证我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不折不扣地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和指示。我军在国家生活中的这种特殊的职能和地位,决定了讲政治是我军优良传统的精髓和军队建设的灵魂。因此,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任何时候在讲政治的问题上都必须有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自觉性,做到三点:

首先,严守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要相信党,一门心思抓工作,不为个人的升迁去留等分心走神,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素质和带兵能力提高上,更好的带好连队。

其次,加强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思想上的过硬就没有政治上的坚定。作为连队指导员,要教育好战士,必须首先坚持不懈的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辨别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能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第三,针对新时期官兵的特点搞好团结。带领所属支部成员,紧紧团结在营党委周围,开展好各项工作。对于我来说,团结不是搞好人主义,不是那种表面上很团结,会议上没有“杂音”,而是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工作讲支持,生活讲帮助。

二、顾大局

国家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队建设要坚决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胡主席在十七大提出“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兵的统一”就是大局。作为基层干部应该自觉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坚定军队改革发展的信心。随着经济实力增强,国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投入持续增加,在军人待遇及相关保障制度上有很大提升,更加坚定了广大官兵献身国防的信念。纵观军队改革各个阶段,我们始终是在党中央的统揽下,按照新时期建设方针稳步前进的。我们一定要坚定对军队改革的信心,坚定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十二五建设目标的逐步实现,我们军队战斗力会更加强大。

其次,经受利益关系调整的考验。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必须要有牺牲奉献精神。革命战争年代,要求的是不怕死的牺牲精神,如今,很多时候要求的仅仅是能够正确对待利益调整问题。军队编制体制调整和日常建设发展中免不了涉及到我们个人利益的得失,关键时刻我们必须以军队建设为重,以单位发展为重,调整个人目标和发展需求,为单位建设添砖加瓦贡献最大力量。

第三,要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作为连队主官,必须对连队建设发展目标、思路和计划了熟于胸,时刻围绕基层发展建设和首长指示精神的落实上做工作。以积极主动,踏实务实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履行好岗位职责。

三、守纪律

*****同志在军委常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遵守政治纪律,就是要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策。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很多纪律和管理规定,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必须要熟知这些纪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培养自觉而严格的纪律观念,增强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严肃认真、全面深入地把各项纪律落实到位,使之成为个人的自觉行动。要严格政治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要严格组织纪律,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要严格军事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决议、决定和命令指示,抓好条令条例和各项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用共同条令规范个人日常行为。要严格群众纪律,保持我军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政治本色,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发扬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要严格保密纪律,狠抓保密制度规定落实,做好保密工作,确保军事秘密安全。在工作和生活中,作为一名干部,我更要模范遵守纪律、坚决维护纪律,以实际行动带动连队纪律建设。

【二】

近段时间,我参加了部队“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集中教育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干别人不敢干的活,有政治风险,需要政治勇气,但最终体现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胸怀、政治境界、政治胆魄、政治操守。在学习活动中我切身感受到了“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做一名廉洁自律干部的信念。现

将学习收获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大局意识。

讲政治、顾大局不仅仅等同于服从领导,不仅仅是讲原则、讲程序、懂规矩、守纪律,反之,仅仅满足于讲原则、讲程序、懂规矩、守纪律,也不一定能讲好政治、顾好大局。

如何讲政治、顾大局?我们经常说一句话:“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清醒的基础”。要做到很好的讲政治、顾大局,必须以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前提、为指导,不懂政治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知半解,就不可能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工作中就会不辩方向,缺乏政治敏感性。当前胡总书记的“三句话”是指导我们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及今后,只有认真学好“三句话”精神,做到学深学透,了解、弄懂“三句话”思想的精髓,真正明白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认清发展方向,把握发展趋势,工作才有预见性,也才能抓住重点和关键。同时在学习中,不能死搬硬套,教条理解,甚至断章取义。要联系实际,结合工作,善于分析。在把握理论精髓的前提下,运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指导工作,才能做到既讲政治,又兼顾大局。

另一方面,加强自身修养,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作为一名现役干部要注重自身形象在群众中的影响,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时刻与上级领导保持一致,严格执行上级领导的有关规定,确实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同时,要有责任感、事业心,竭尽全力做好当前工作,坚持淡泊名利,坚持秉公用权,坚持求真务实,坚持健康情趣,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时时刻刻做好表率,做一名群众信赖、支持、拥护的优秀干部。作为一名现役军人,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时、事事、处处做到率先垂范,廉洁自律,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严格遵守上级领导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一心为公,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凡事三思而后行,带头做出表率。

作为革命军人,要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天职,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在工作中,更要遵章守纪,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始终清白做事,清廉做人,以更加出色的工作业绩,为部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篇三: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学习心得体会

扛起保卫祖国的大旗

最近一段时间,我与全校同学一起学习了军事理论课,通过国防大学的老师们生动形象的讲解,我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段时间的理论课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让我增加了伟大祖国的热爱,下面,我就谈谈我学习的一点体会。

学习中国军事力量这一课时,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时的令人激动的情景:伴着气势磅礴的军乐,胡锦涛主席的亲切问候和受阅官兵的响亮回答,响彻十里长街。。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内的中国军队,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两会上,温总理的报告中也指出: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成就。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圆满完成国庆首都阅兵、重点地区维稳等重大任务,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一年,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大力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积极稳妥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增强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各级政府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相关热词搜索:;

国防动员文献国防动员的意义论文篇二

;

第五章 国防动员潜力

一个国家的国防动员实力是由多方面构成的,而国防动员实力的形成,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国防动员潜力。因此,平时国防动员潜力的积蓄与开发,对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增强国防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国防动员潜力概述

一、国防动员潜力的基本概念

(一)国防动员潜力的含义

潜力,指潜在的力量。潜力是可资转化为实力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是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对于人,这个人天资聪颖、体质好、勤奋好学,有潜力。对于一个民族,这个民族勤劳勇敢,胸襟博大,富有智慧,这个民族潜力巨大。对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国民素质高,这个国家也有巨大潜力。

国防动员潜力,顾名思义,就是国家通过国防动员建设可发掘转化为国防动员实力的潜在力量,是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经过动员可资转化为国防动员实力的一切内在和外在的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动员赖以进行的客观基础,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精神力量等方面,具有分布的广泛性、分散性、可变性(可转化性)的特点。国防动员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及领土、人口和自然资源等条件。

(二)国防动员潜力与国防动员的关系

1、国防动员潜力是形成国防动员实力的基础

雄厚的国防动员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可靠保证。国防动员实力是国家进行反侵略战争和支援反侵略战争的能力,既包括物质的力量,也包括精神的力量,既有作战力量,又有保障力量。它是国家实际用于保卫主权和领土安全的国家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动员实力是以国防动员潜力为基础,在动员体制和手段的作用下形成的。在平时,国防动员潜力表现为显性和潜性两种特征。显性和潜性的国防动员潜力,也就是以军事形态存在的和非军事形态存在的两种形式。显性的国防动员潜力包括常备军、后备军、民兵、国防科技、国防物资储备、兵工企业、人防工程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人们的国防意识、国防精神等内容。隐性的国防潜力包括平时分布储蓄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外交、人口、地理、地域等方面的综合国力资源。显性的国防动员潜力能较快转化为国防动员实力,隐性的国防动员潜力由于它“隐性”的特征,转化为国防动员实力就相对要慢一些。一旦国家需要,这些显性的隐性的国防动员潜力都要求及时地转化为国防动员实力。国防动员潜力的大小决定着国防动员实力的大小。所以,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强大的国防动员实力,关键在于有没有雄厚的国防动员潜力。没有雄厚的国防动员潜力作为基础,国防动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把我国众多的人口、广阔的领土以及进行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等国防动员因素,作为分析敌我力量对比转换的重要依据,经过精辟分析得出了“我必胜”与“敌必败”的论断。在现代战争中,国防动员潜力雄厚与否直接影响着战争进程和结局。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不费吹灰之力就完全占领了科威特的全部领土,主要原因就是科威特平时不注重国防动员潜力的积蓄与开发,尽管其经济有比较雄厚经济实力,但国防动员潜力非常薄弱。伊拉克经过与伊朗长达八年之久的战争,铸就较强的军事实力,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强国,与科威特相比占据绝对的军事优势。但伊拉克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军事潜力还是经济潜力,都是小乌见大乌,尽管战前进行了充分的动员,作了充分的战争准备,但仍逃不掉在海湾战争只失败的命运。美国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仅42天就打败了伊拉克。可见,在现代条件下,国防动员潜力作为战争实力的基础,对战争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动员潜力的诸要素中,武装力量和国民经济是最要害的因素。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武装力量平时的建设状况、装备状况直接影响战时军队的作战实力的形成。国民经济是战争实力的物质基础,在战争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一方面直接制约着军队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制约着武器装备水平。一个国家只有具备十分雄厚国民经济实力和潜力条件,国家才有能力拥有大量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海湾战争中,美国动员全国的企业为军队生产了28亿美元的装备、物资。订购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装备、器材、物资。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征召了从事通信、测地等各种专业

4

相关热词搜索:;

国防动员文献国防动员的意义论文篇三

为了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国防动员能力,保障国防动员工作顺利进行,制定了《福建省国防动员条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解析《福建省国防动员条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制定《条例》,对依法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增强国防潜力,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该负责人介绍,制定《条例》,就是为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国防动员能力,保障国防动员工作顺利进行。

他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加快发展,国防动员工作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开展国防动员的做法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制定《条例》,建立起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变化的国防动员工作体制机制,科学规范政府、公民和组织在国防动员活动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福建省区位特殊、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国防动员任务十分繁重。”该负责人介绍,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独特的地理位置,让福建在布局海上动员力量建设方面,有着独特的要求,除了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外,还要参与海上维权搜救、支援军事行动。制定《条例》,对国防动员作出明确规范,为平时动员准备和战时动员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切实提高平战转换的能力,确保受到安全威胁时,能够迅速依法动员,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军事实力。

“制定《条例》也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需要。”他说,当前,军民融合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制定《条例》就是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求,将平时动员准备、战时动员实施等工作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规范,对军地相关部门和公民个人在国防动员中的责任义务予以明确,使国防动员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平时建设与战时使用有机衔接,真正实现“平战一体、军民融合”的建设目标。

“因此,制定配套性国防动员法规刻不容缓!”据介绍,基于以上认识,福建省军地双方达成共识,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地方性法规,依法推进国防动员工作落实。

20xx年,该省人大将《福建国防动员条例》列入“20xx—20xx年立法规划”。此后,由省国动委牵头展开起草工作,经过培训学习、考察调研、起草拟写、讨论修改、征求意见、人大审议等六个环节,期间召开各类研讨会、论证会16次,在草案拟制后征求多方意见,并进行了15次修改完善,在多次提交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审议后,最终于20xx年7月29日研究通过。

《条例》主要依据《国防法》《国防动员法》《国防教育法》《人民防空法》《国防交通条例》等法规进行拟制,共9章55条,重点对国防动员的组织领导及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组织实施办法,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履行的国防动员义务,预备役和国防勤务人员的权益保障,各类违反条例的行为、法律责任和执法主体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明确。在框架和内容上,既借鉴了《国防动员法》和其它省市法律法规条文的章节划分和内容布局,更结合福建实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重组、整合,使其更加符合当地国防动员工作实际。

突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理念,是《条例》的一大亮点。

“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是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理念,平时在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产品生产过程中贯彻军事需求,引导优势社会资源进入军品科研、生产、维修等领域,有利于提升资源利用率,实现战斗力和生产力双向提升。”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党的xx大以后,福建省是全国首个出台全面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法规性文件的单位。这次出台的《条例》,除在总则对军民融合作出相关明确外,也在基础设施和重要产品贯彻军事需求、预备役人员储备、战争灾害预防和常态化应急队伍建设等方面,突出体现了军民融合理念。

与其它省市颁发的相关法规相比,该省还首次从立法层面上对海上动员力量建设内容进行了明确。

福建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根据《条例》规定,福建沿海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军事机关应当组织落实海上动员力量建设任务,国防动员委员会应当指导协调有关部门推进海上动员力量建设工作,涉海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支持保障海上动员力量建设。

同时,沿海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等海区加强海上民兵船队等海上民兵队伍建设;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海洋运输、船舶修造等涉海企业事业单位组建海上补给、船舶装备维修等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应当依托涉海企业事业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在信息、电磁等领域发展测绘导航、搜救打捞等海上新质动员力量。

“这是特殊区位任务决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福建地处东海、台海、南海“三海”交汇点,国防动员涉海建设任务繁重,海上动员地位作用凸显,军地各级领导高度关注。去年6月,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海上动员力量建设的意见》,对海上动员力量建设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建设模式、工作机制和相关保障进行了明确。因此,在《条例》中纳入海上动员力量建设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此项工作落实,提升海上动员能力。

采访中,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件事:今年年初,某军分区在组织冲锋舟操作手训练中,一名民兵的下肢被螺旋桨磕伤,花费了数万元医疗费。医疗费该谁出?出多少?当地人武部出于人性化考虑,及时担负了医疗费,但事后不少人仍有说辞。“毕竟,没有法规制度做保障。”他说。

“随着《条例》的实施,这类问题将不复存在。”负责人告诉记者,《条例》强调,执行任务人员,没单位的均可领取误工补贴,并由军事机关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发生意外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同时,《条例》还规定,预备役人员应依法参加训练、演练、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其所在单位应给予支持和协助。执行任务期间,继续享受原工作单位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此外,《条例》还对国防动员的组织领导机构、动员计划、预备役人员的储备和征召、战争灾害的预防与救助以及民用物资征用与补偿等问题进行规定。针对人员流动频繁的情况,《条例》规定预备役人员离开预备役登记地一个月以上的,应向登记地兵役机关报告。

记者了解到,条例出台后,一些民兵预备役人员对有关权益保障的细则纷纷点赞。“就应该让报国者得实惠。”采访中,一名正在阅报栏旁浏览条例的地方群众告诉记者。

此外,《条例》还吸收福建邵武等地民兵预备役人员组建应急队伍参与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经验做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预备役人员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和企事业单位应加强专职人武干部、民兵干部队伍建设,协助兵役机关做好有关预备役人员的登记和管理教育工作,加强平战结合的民兵应急队伍常态化建设。

这些天,福建省国动委综合办的工作人员异常忙碌。他们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方法手段,对即将实施的《条例》进行立体式、系统化的宣传,确保家喻户晓。记者注意到,宣传中,对法律责任内容的解读占了较大比重。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条例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群众心中,让大家认识到在推进国家法治化进程中,国防动员工作也在齐头并进。”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条例出台了,下步就是要推进依法贯彻落实,其中,让法规制度严起来显得尤为重要。”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国防动员法》对法律责任有作出相关规定,但没有体现具体的罚款数额和责任主体。因此,该省在《条例》中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使发生问题怎么处罚?谁来执行?均有了硬杠杠。

“以往,有少数人员反映,预备役人员在执行任务期间,福利待遇等相关权益没有保障,但是缺少相关法规的制约,导致一些人切身利益受到影响,却无‘理’辩驳。”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这个问题有了法规作为依据进行解决。为进一步保障预备役和国防勤务人员的权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无故拖欠他们在执行任务期间的收入的,将被责令限期支付,否则要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加付赔偿金,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企事业单位阻挠公民履行国防义务并逾期不改的,可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企业事业单位发生承建贯彻国防要求的建设项目未按相关要求施工、拒绝或拖延民用资源征用等情形,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强制其履行义务,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记者翻阅《条例》发现,里面将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理方式都进行了明确,使国防动员的每一项落实举措都有“红线”。“若违法违规,绝不姑息;谁不执行,‘板子’就打在谁身上!这也是我们出台《条例》的初衷。”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连日来,记者走在福建地区各街头巷尾,不时能看到“依法实施国防动员,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等横幅标语。据了解,为依法推进《条例》落到实处,该省军地双方展开了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宣传举措。他们利用微信、互联网站、地方报刊等进行宣传,并印制3万册单行本和30万份宣传单,组织专人走进政府机关、学校和街头巷尾进行发放。他们还邀请国防教育讲师团深入高校、企业和街道社区展开巡回宣讲,深入解读相关条款,讲清重要意义,强调法规红线,确保《条例》切实走进千万户、走进群众心中。

此外,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下一步还将指导各地研究出台实施办法,并通过组织学习贯彻《条例》集训,召开视频会议等形式开展相关宣讲活动,将贯彻落实《条例》进一步引向深入,促进国防动员依法落到实处。

国防动员文献国防动员的意义论文篇四

;

国防动员(讲稿)

人类自从出现战争以来,就随之出现了战争动员。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全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常规战争还是非常规战争,都离不开战争动员。战争动员已经成为国家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因此,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战争动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德国从1939年“闪击”波兰开始,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七个国家。造成这些国家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国家在战争动员上的严重失误,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例如波兰,1939年3月就被德军包围,而波兰到8月20日才下达总动员令,战争开始48小时,统帅部便陷于瘫痪,9月底波兰全军瓦解。法国的情况更惨,在德军“闪击”之下,全国不能适时转入战争轨道,兵力不足,生产迟滞,法军一周就被击败。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遭到埃及、叙利亚的突然袭击10分钟以后,就通过电台向全国发布了动员令,48小时动员30万后备兵员,使以军总兵力从11万猛增到40多万,很快地扭转了战局。西奈半岛以军的主力沙龙师,就是从预备役动员编成的,战争爆发第二天就开赴运河前线作战,并在反击中率先突过运河西岸,重创埃军。这次战争以色列所以迅速从被动变主动,可以说主要靠的是紧急动员。正如西方评论家所说:“如果说埃及强渡运河是这次战争的第一次胜利,那么以色列的动员则是第二次胜利。”上述事实表明,一个国家当遭到突然袭击时,往往是在比较被动和仓促的情况下投入战争的。因此,战争动员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国防动员概念

动员是战争的产物,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在古代,虽然没有“动员”的概念,但在战争爆发前后,已有发布誓言或檄文,征募兵士,征用车马,筹措粮草,扩编军队等活动,这就是古代的战争动员。“动员”一词最早见于18世纪末的法国。1789年法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引起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惧和反抗,欧洲君主国家结成同盟,对法国革命进行武装干涉。法国资产阶级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国民公会于1793年8月23日颁布《全国总动员法令》,宣布“从现在起到一切敌人被逐出共和国领土为止,全法国人民始终处于征发状态”。总动员令发布后,在很短时间内,就组建了一支42万人的军队,还动员生产了大量武器装备,使战争获得了有效的物质保障。法国的这次总动员,明确提出了“动员”概念,制定了动员法令,丰富了动员内容,促进了动员的发展,是近代战争动员史上的一个范例。

战争动员,亦称国防动员或动员,在1916年法国的《军语词典》中即出现这一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各国对战争动员活动的不断改进,动员这一概念也就不断被赋予新的涵义。今天,动员作为各国公认的固定概念,国际通行的军事术语,已被普遍地使用。中国的情况略有特殊,即“动员”这一概念有两种涵义:一是在军事用语上指战争动员或国防动员;二是在普通用语中指发动人们参加某项活动。为了区别起见,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战争动员”或“国防动员”,以便对其涵义加以限制,避免与第二种涵义相混淆。但在通常情况下,由于总的前提明确,不会产生异议,为避免累赘,也往往使用“动员”。这样,在军事术语中就出现了“战争动员”、“国防动员”和“动员”并用的情形,它们涵义相同,只是由于使用场合的不同,有时加以限制,有时不加限制。在国防法中如使用“动员”一词,显然属于不加限制的情况。我国兵役法第48条中所用的“动员”,也是指“战争动员”或“国防动员”。《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战争动员分册》对动员的解释为“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人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根据上述定义,可以对“动员”的概念作如下几点理解:

其一,动员的主体,通常是国家(或政治集团)动员是一种高度体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利益,在国家授权下以国家名义实施的行为,是国家履行职能的特殊表现。无论实行何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所进行的战争动员活动都反映着国家统治阶级的政治目的。

其二,动员的对象,是一切能够为战争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动员涉及到与战争相关的所有因素。首先,动员的主要对象是人。人是进行战争的主体,人的素质、条件和状态,直接影响到动员的质量。在人的动员中,武装力量的动员又是核心,并且是全部战争动员活动的重点。武装力量动员之外的其他动员,基本上都是围绕武装力量进行并为其服务的,最终也要通过武装力量才能对战争发生影响。其次,是物力的动员。武器、装备和物资的生产、储备、筹措,早已成为战争动员的重要内容。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战争,对物力的依赖更强,对物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再次,是财力的动员。战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要靠强大的财力支撑,财力是战争赖以进行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现代战争特别高技术战争条件下,财力的巨大消耗,使战争对财力的依赖性大大加强。一个国家财力的强弱,对于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的高低及动员程度消长,对于能否坚持战争,夺取战争的胜利有重大影响。

其三,动员的手段,是国家(或政治集团)“采取紧急措施”,通过转变体制而形成的动员机制。由于战争具有突然性、紧迫性、危急性等特征,因而动员必须采取紧急、特殊、非常的手段。为适应战争要求,动员必须将平时体制转变为战时体制,以保障战争机器的运转。具体而言,就是要将法制措施、行政命令。政治发动、教育宣传等各种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施高度集中的领导与指挥、周密而严格的计划和部署,统一掌握、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其效能。在动员的手段中,既有发动、调动、调整、发掘的一面,又有统制、管制、限制的一面,前者为主,后者为辅,二者相辅相成。

其四,动员的实质,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在动员之前,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力量,这种能力毕竟是潜在的,不是现实的。动员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采取特定的手段将其转换为战争实力,一切为了战争,一切服务于战争。在有些情况下,动员也可能不是为了直接参战。比如为了威慑敌对国家而进行“备而不战”的动员。但它们并未改变战争动员的实质,因为它们同样实现了从战争潜力向战争实力的转换。

其五,动员的过程,分为平时动员准备和战时动员实施。动员准备是动员实施的基础。平时做好动员准备,积蓄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后备力量,不仅对战时实施快速动员,还可以起到遏制战争、威慑敌人的作用。在大规模战争中,动员不是一次性行为,而可能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根据战争的需要反复进行。

其六,动员的作用,在于夺取战略主动权,全力保障战争的实施。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1)动员是确定战略目标的依据之一。制定战略目标,必须考虑国家的动员能力。只有加强平时的动员准备,重视开发和积蓄战争潜力,增强战争实力,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驾驭战争全局。(2)动员是国家迅速实现平战转换的关键。通过动员,军队才能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体制,实施战略展开,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各个领域才能迅速转人战时轨道,具备强大的战争实力。(3)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条件。战争是双方实力的对抗,也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夺取战争主动权,不仅与军事战略直接相关,而且与综合国力的消长也有很大、关系。通过动员,才能及时形成战争所需要的各种力量,为夺取战争的主动权提供基本条件。(4)动员是保障战时军需民用的根本措施。通过动员,才能重新分配与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安排军需民用,重点保障军队所需要的兵员,保障扩大军工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等。

二、国防动员分类和内容

(一)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

1、局部动员,是指国家安全受到局部威胁,在部分地区范围内,或部分领域和部门进行的动员。

它具有规模小、时间短、相对独立的特点。根据战争发展的需要,局部动员也可能上升为总动员。

决定实施局部动员的权限属于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局部动员是战争动员中最常用的动员类型。进行局部动员时,国家在总体上仍实行和平建设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如70年代我国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所进行的动员,就属于局部动员的一种形式。

2、总动员,亦称全面动员,是指在国家发生全面战争的情况下,将整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一切领域纳入战时体制,集中统一地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

决定实施总动员的权限属于国家最高权利机关,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发布。总动员通常是在国家确已发现全面战争征候或大规模全面战争已经爆发,需要举国迎敌的情况下被迫并公开实施的。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动员、前苏联在二次大战时抵抗德国侵略的战争动员,都属于总动员的类型。

(二)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

秘密动员,是在各种伪装措施掩护下,隐蔽实施的动员,其目的,军事上在于出敌不意,向敌发起突然袭击或避免暴露已方的行动企图;政治上是为了避免给敌人以发动战争的口实。在战争史上,通过秘密动员而后发动突然袭击的成功战例不胜枚举。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以执行“海狮计划”为名对英国佯动,并与苏联签订贸易协定,有效地迷惑了苏联,掩护了战前的动员,使其“闪击”收到了巨大的作战效益。

公开动员,是公开发布动员令,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实施的动员,通常在战争即将爆发前或爆发后进行。公开动员,传播快捷,覆盖范围广,政治号召力强,是快速动员、争取主动的有效动员方式之一。

(三)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

应急动员,是在战争临近或遭敌突然袭击的情况下紧急进行的动员,其目的在于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与战争相适应的作战力量。应急动员通常包括临战动员和战争初期动员。临战动员是指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进行的动员;战争初期动员是指战争爆发后较短时间内所进行的动员。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突发性、突变性不断增强,战争进程大大缩短,争取时间对战争胜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应急动员将成为现代条件下国防动员的主要方式。

持续动员,是在战争初期动员后所进行的中、后期动员。持续动员的目的在于不断保持和增强军队的作战实力。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总统布什曾三次签署行政命令或授权国防部征召预备役人员服现役,并动用后备部队,以保证“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其中,后两次动员就带有持续动员的性质。

(四)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政治动员等

战争动员是随着战争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并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古代,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战争消耗只是一些冷兵器和粮草等,战争动员的对象为人口、粮草、牲畜等。直到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动员领域才开始拓展到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例如:在二战期间,工业、农业、商业、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等部门,更进一步被纳入战时轨道,成为统筹安排和集中使用经济力量,满足战争物资需要的重要措施,使得战争动员日趋完善。

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经过四次大规模的科学技术革命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近代和现代工业获得了巨大发展,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武器装备相继进入战争领域,战争需要的物资越来越丰富,就使战争动员的领域更趋复杂。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国为在国际上寻求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支持,多次派高级官员前往欧洲、亚洲和中东地区10多个国家游说,争取支持,使外交动员更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战争动员发展到今天无所不包,已拓展到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信息、外交等各个领域。

? 1、武装力量动员

武装力量动员,是国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扩充和调整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所进行的活动,通常包括兵力动员及相应的武器装备动员和后勤物资动员。武装力量动员是国防动员的核心内容,是战争初期夺取战略主动权和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环节,也是决定战争能否胜利的最重要因素。其他各种动员都是围绕武装力量动员进行和展开的。

兵员动员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完善动员体制和管理后备兵员,包括健全动员机构和法规,制定和修正动员计划,划分动员补充区和建立专业技术兵储备区,组建预备役部队,登记和训练预备役军官和士兵,以及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等。战时主要是根据国家动员命令,在停止现役军人退役、休假的同时,征召后备兵员,以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兵员补充部队,并随着战争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进行持续动员,保障战争的最后胜利。

武器装备动员平时的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筹集储备,管理好各种武器装备和器材,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积极发展现代战争所需要的武器装备。战时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国家动员命令,在军事系统的统一部署下,本着就近的原则,分别进行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战略、战役储备装备的紧急启用,把完好的装备迅速、准确地配发给作战部队和其他武装组织,保证战争需要。

后勤物资动员平时的主要工作是,搞好物资储备,做好军民通用物资的登记统计,制定战时征用计划。战时,根据部队扩编和作战需要,开设物资供应站、物资储备基地,对军队实施各种物资保障。

武装力量动员基本形式如下:

(1)按战时编制补充编实现役部队,齐装满员,简称“编实式”,是战时兵员动员的首要方式,速度快,效果好。

现役部队接到动员命令后,停止转业、复员、退伍、休假等活动,迅速召回外出人员,调整部队建制和人员,补充武器装备和物资,达到齐装满员。

(2)扩编现役部队。以现役部队为母体,通过补充兵员达到部队建制的扩大或数量的增多,即“扩编式”。迅速按照动员扩编计划和预定方案完成部队扩编任务。

(3)组建新的部队,从现役部队抽调指挥员和技术骨干,通过补充兵员,组建新的作战部队,即“组建式”。也可以以军事院校为基础,抽调学员和其他人员为骨干,组成新的作战部队。还可以由地方与军事专业相关的部门包干组建新的保障部(分)队。

(4)将预备役部队和地方部队调服现役和升级为野战军,即“升调式”。

预备役部队是区别于现役部队的一种武装组织,是以少数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和士兵为基础进行编组。预备役部队平时寓于民间,需要时一声令下,可以整师、整团地转为现役部队。地方部队是执行地区性军事任务的部队,包括武装警察、生产部队在内。平时主要担负内卫、守护、维护社会治安、生产建设等任务。在需要时,地方部队可迅速升级为野战部队,开赴战区,投人战斗。在我国,地方部队升级为野战部队,民兵升级为地方部队,源源不断,已成为一个独特的、完整的兵员动员体系。

(5)征用急需物资。主要是全面组织油料、弹药、器材等作战物资和生活物资的供应,以及运输工具、医疗器材、药材和经费等保障,组织突击生产武器装备尤其是新型武器装备,以满足军队扩编的需要。

(6)健全动员机构,加强组织领导。随着战争的发展,进行持续动员,以保证军队不断补充和扩大,直至战争结束。

扩军是动员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在战争初期,扩军首当其冲。国家在迅速将现役部队等武装组织由平时转为战时,快速实施战略展开以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的同时,下达的第一道动员令必然是扩充军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共有33个国家,约15亿人卷入战争,动员总兵力达7000余万人。战争不仅需要战士在战场上搏杀,还需要大批劳工在军工生产岗位上苦斗。此外,兵员动员的另一项任务是发动和组织公民担负战时勤务。解放战争时期,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动员战勤民工、民兵80多万人,挑夫36万人和车夫139万人,有力地保障了军队作战的需要。

2、国民经济动员

国民经济动员是国家为了保障战争的物资需求和稳定战时经济秩序,促使企业、经济部门以至整个国民经济转入为战争服务的轨道,调整经济资源配置,增加武器装备及其他军用物资生产所进行的活动。

经济是战争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经济动员,动员的基础。国民经济动员,通常包括工业、农业、物资、商业贸易、邮电通信、财政金融、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动员。在现代条件下,工业、金融和科技动员尤为突出。

工业动员的任务,是挖掘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加工业产品产量,特别是扩大军品生产规模,为战争和其他国防斗争提供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武器装备及其他军用物资。它是经济动员的主体。工业动员的对象,包括国防工业部门和民用工业部门。常备军工企业是动员的首要对象,后备军工企业和民用工业企业是持续动员的基础。工业动员依据国家的动员法令、计划,由政府机关实施。

财政金融动员,是筹措巨额军费保障战争需要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国家战时经济稳定的有效措施。财政金融动员准备的主要工作有:制定完善的财政金融动员法规;加强国防财政金融储备;为增加国家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储备,对重要经济部门特别是军事工业部门和后方基地提供一定的资金;从财政上积极支持工业企业建立动员生产线,结合战时需要增加交通、邮电和防空等建设的投资。

科学技术动员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应用新兴科学技术,利用科研设施和成果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为国防斗争培养和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使军队保持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科学技术动员通常包括:科技研究机构的动员,科技人员的动员,科技经费、设备和物资动员,科技成果和科技情报的动员。科技动员准备的主要措施有:制定符合国情的科技发展和动员政策、计划,培养造就现代化的科技人才,加强科技基地建设,不断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加强科技储备等。

国民经济动员的作用与意义就在于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主要是重新配置经济资源,充分调动国家的经济力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战争需要。做好经济动员工作,必须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平时就要兼顾战时需要,实现民用经济与军事经济协调发展。调动国家的经济能力,保障战争需要。现代条件下,以经济部门为分类标准,一般将经济动员区分为工业动员、农业动员、建筑业动员、运输业动员、商业贸易动员、财政金融动员、信息产业动员,等等。

现代战争是高能耗战争,经济动员任务越来越艰巨,战争的费用如火箭般的速度不断激增。以美军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军的日战争费用为1.94亿美元。越战时,约2.3亿美元,海湾战争时,美军日均耗高达14亿美元。

经济动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动员是对现代战争的物质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队的武器装备和物资供应必须依托于整个社会经济和战时生产。国家为保障战争的需求,不能仅仅依靠战前的物资储备,还要在战时转变经济结构,扩大军品生产。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尽管有一定的储备,但仍然进行了经济动员,以确保急需物资的生产。如沙漠战靴月产量从零猛增至15.7万双,沙漠迷彩服的产量在6个月内从零增加到每个月37.6万套。另一方面,战争的一方一旦遭到军事、经济和政治制裁,其国民经济体系和生产基地将受到打击和破坏,战争潜力必将被削弱。例如,科索沃战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猛烈的轰炸,破坏了许多经济目标,使南联盟的经济至少倒退了30年,也使南联盟军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有效的经济动员,才能打破制裁,稳定社会经济,创造支持战争的良好环境。

3、交通战备动员

交通战备动员是指在全国或部分地区调集交通力量,全力保障战争需要的紧急行动。国防交通动员通常在国家动员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下,由国防交通主管机构组织,协同政府、军队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交通战备动员准备包括:在平时制定完备的国防交通动员的法规和计划,健全国防交通机构,建立国防交通保障队伍,储备必要的国防交通物资和器材。

交通战备动员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军队机动、兵员和武器装备的补充、军工生产、军品供应、居民疏散、工厂搬迁以及其他人员、物资的前送后运等。

交通战备动员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战备网络规划与建设,交通战备工程设施建设,交通保障队伍建设,交通保障物资和器材的筹措、储备以及保障计划、方案的拟定,军事运输设备的研制和改进,战时交通保障计划的拟制与落实,运力动员筹划与落实,交通保障队伍的组织与训练,战时交通运输指挥机构的设置与转换预研,国防交通教育与科研、法规建设等等。交通战备动员,是战争需要的保障,包括铁路运输动员、公路运输动员、水路运输动员、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动员等,确保军队机动,兵员和武器装备的补充,军工生产,军品供应,居民疏散,工厂搬迁,以及其他人员、物资的前送后运。

根据工作内容和性质,交通战备动员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战备设施建设。

交通战备设施建设,是交通战备各项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基础建设,主要包括交通战备网建设、战备工作建设以及其他相关设施、设备建造等。

2)在交通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 在交通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是指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和通信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交通工具的制造中,同时考虑国防和军事需要,使之既满足平时需要又适应战时需要,既保证民用又便于军用,增强平战时交通运输的生存能力和输送(传输)能力。主要包括:一是改善交通网布局;二是提高运输能力;三是有利于防护和抢修;四是修建军运设施;五是对运输工具制造的要求。

3)交通保障队伍建设 交通保障队伍是指战时或特殊情况下执行交通工程设施抢修和防护、物资抢运、通信保障任务的组织。交通保障队伍主要由专业保障队伍和交通沿线保障队伍组成。其中专业保障队伍主要由铁路、公路、水路、电信和航空的工程队伍、装卸队伍、通信保障队伍等组成,分别承担本系统的战时保障任务,是和平时期和战时执行抢修、抢运的专业骨干力量。交通沿线保障队伍是由铁路、公路、内河沿线以及港口、机场、车站等周围地区的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专门担负交通保障任务的组织,是战时保障的依靠力量和后备力量。此外,交通警察、巡警、治安民警,是维护交通沿线社会秩序和交通秩序、实施非战争行动交通管制和调整的主要力量。

4)交通战备物资器材储备 交通战备物资器材,是战时交通保障和平时抢险救灾的物质基础。按用途一般分为运营物资器材、抢修抢建物资器材、防护物资器材和通用物资器材四种。交通战备物资器材中既有通用和常用的,又有专用和特殊的。通用物资器材来源广泛,在平时的储备建设中可以少储或不储,需要时可临时筹措,就地取给。专用特殊物资器材则来源渠道有限,临时筹措不易,是平时的储备建设的重点。交通战备物资器材储备分为国家、部门和地方三级储备,分别列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物资储备计划。国家储备,主要是原料、材料,为临战前和战时生产提供物资。部门储备,主要由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和民航总局储备本系统战时抢修、抢建和抢运所需的物资器材和机动工具。地贪储备,主要由省、市、自治区储备适合本地区特点的交通战备物资器材。

5)拟制交通保障计划

交通保障计划是为完成战时交通保障任务、明确保障方针原则及各项保障猎施而编写的一种文书。它既是战时组织实施交通保障的预案,也是平时组织知落实交通战备工作的依据。按保障范围、业务系统和作战规模等,交通保障计划可分为全国交通保障计划、军区交通保障计划、地区交通保障计划和专业保障计划等。交通保障计划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一是交通网路的建设和使用;二是交通线路、目标的保障分类和保障任务区分;三是交通设施防护;湘是交通保障物资器材的储备和筹措;五是地方运力动员;六是战时交通运输组织指挥。

6)拟制重点目标保障方案

交通重点目标是指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意义,对交通运输控制作用明显的交通建筑物和交通线路会集的地段,通常指铁路枢纽、大型河海港、航空港、重要桥梁、隧道、通信枢纽等。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交通重点目标是敌人破坏的主要对象,也是交通保障的重点。为保障战时交通重点目标通畅所制定的预案称为交通重点目标保障方案。

交通重点目标保障方案主要包括修复、迂回、舟桥、轮渡、倒运、接运、疏散、隐蔽、对空防御和地面警卫等措施。重点目标保障方案的拟制工作,应在各级交通战备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以铁道、交通、电信、航空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交通运输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保障军队行军作战的生命线。以往战争都表明,出色的交通运输,能够保证战争的胜利,低效率的交通保障,只能导致战争的失败。因此,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家都重视国防交通建设。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军之所以能够跨洋远征1万多公里,在阿根廷的家门口夺取了胜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其具有强大的海上运输能力。海湾战争中,美军之所以能够迅速完成大规模的兵力投送,实现对伊拉克的作战部署,靠的是强大的海空运输能力。科索沃战争中,敌对双方为了在机动中求主动,围绕交通线的破坏与反破坏,进行了殊死斗争。这一切都表明,交通保障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以至对整个战争进程和结局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当今世界,武器装备越先进,部队机动性就越强,对交通运输的依赖性就越大。因此,国防交通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1988年起,全国交通装备部门广泛开展了正规化建设,实现了战备工作与经济工作“双向纳入”。国务院,中央军委于1995年2月颁布了《国防交通条例》,标志着我国国防交通工作从此走上了法制化轨道。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进一步确立了国防交通的法律地位。

交通运输动员对保障战争需要、夺取战争胜利具有重要影响。首先,交通运输动员能保证军队的快速调动。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英军之所以能开赴远离本土1.3万多公里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作战,即得益于交通运输动员的高效率。战争爆发的第二天,英国就成立了继“苏伊士运河事件”以来的第一个战时内阁,调用了大批商船,组建南大西洋特混舰队,派往南大西洋参战,为夺取战争主动权打下了基础。其次,交通运输动员可确保前线与后方联系的通畅。马岛战争中,英国依赖特混舰队里的56艘商船,形成了长达1.3万公里的后方补给线,使参战部队的作战物资和生活用品都有充分的保障。而与英军相比,阿根廷军队缺乏完善的交通运输动员措施,在英国特混舰队到达前的28天内,他们还没有把足够的物资运往马岛,使守岛军队物资严重短缺,影响了战斗力。第三,军队后勤保障依赖交通运输动员。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名士兵一天的物资消耗量为20公斤,而到了海湾战争时期,这个数字提高到250公斤。海湾战争时期,美国成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运输动员,先后征用了几百架民航飞机、200多艘民船和80艘国防后备船。在战争开始前,美国就已向海湾地区运送了800多万吨物资和装备,有效地保证了美军军事行动的需要。

4、人民防空动员(简称人防动员、民防动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几次局部战争都表明了这样一种基本的作战模式:空袭与反空袭。我们许多军事专家对未来我国可能要爆发的战争作了估计:一开始敌人就大规模地派兵到我们国土上的可能性较小,首先,敌人恐怕还是利用精确制导武器,远程作战飞机进行空袭。因此,防空动员应成为当前动员建设的重点。可以预见,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敌人必然运用其先进的空袭兵器对我重要城市和目标实施大规模、高强度、全方位的空袭,如政治首脑机关、军事指挥系统、关键生产生活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乃至国民精神心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一旦爆发战争,多数反空袭作战将是在武器装备敌优我劣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不可能全面夺取制空权。这就要求我们在防空动员建设中必须强化防护意识,台湾以武力抗拒统一的意图越来越明显,我军应组织沿海主要城市进行防空动员演练,以增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针对性。

人民防空动员是指国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减少空袭损失,消除空袭后果所进行的活动。人民防空动员,是国防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防空动员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动员社会力量,进行防空设施建设,组织防空专业队伍,普及防空知识教育,配合防空作战,消除空袭后果等。

人民防空动员的内容,一般包括群众防护动员、人防专业队伍动员、人防工程技术保障动员和人防预警保障动员。

群众防护动员的主要工作包括:平时对居民进行人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防空训练,构筑防护工事和掩体,对人员、重要目标等进行必要的防护准备;战时适时进行人员隐蔽,实行灯火管制。在有放射性物质、毒剂沾染的情况下,对受染地区进行消毒和消除。

人防专业队伍动员的内容包括:平时根据战时防空任务的需要,组建人防专业队伍,搞好训练,提高执行人防工作任务的能力。战时在杀伤区开展抢险和紧急修复工作,对蒙难居民进行医疗救护,防火灭火,对受染人员、物资、设备和重要目标进行洗消,消除放射性沾染,维护社会治安。

人防工程物资技术保障动员的主要工作是:平时做好工程物资技术资料普查;拟制人防动员计划和保障计划;加强有关人防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战时对居民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目标实行伪装,根据需要与可能合理地组织人防力量,适时对各种装备器材进行补充和维修,随时保证向疏散地区居民群众供应粮食和各种生活保障用品等。

人防预警保障动员的主要工作是:平时规划和实施通信和警报网的建设,组织对空观察战时及时向有关部门了解和向人防系统通报空中情况,并按规定适时发出空袭预报、警报和解除警报信号,加强警报系统的防护,确保连续警报能力。

人防动员的作用主要有三个:第一,民防动员是抗敌空袭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民正是依赖卓有成效的民防动员,以劣势装备抗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达78天之久,创造了“战争奇迹”。第二,卓有成效的民防动员可使战争潜力得以保存。人力资源是战争潜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做好民防动员,才能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第三,战时社会稳定需依赖民防动员。战时维持社会稳定,是争取主动、保证持久作战的一个关键。而民防动员能够有序地组织民众开展防空活动,达到人心不散、秩序不乱的目的,维护社会生产、生活等的正常进行。

5、政治动员

政治动员是指国家或掌握武装力量的政治集团为了进行战争而开展的宣传、教育、组织工作和外交活动。其目的在于激发全体军民的爱国热情,动员军队英勇作战和人民群众踊跃参战支前,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和对外宣传,争取世界人民和友好国家的同情和支援。国家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发动人民和军队参加战争所采取的措施。政治动员在国防斗争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是赢得战争胜利特别是正义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顺利进行其他动员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政治动员分为国内政治(思想)动员和国外政治(外交)动员。

政治动员的目的在于:激发全体军民的爱国热情,动员军队英勇作战,动员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努力增加生产,全力支援战争;通过各种外交活动和对外宣传,争取世界人民和友好国家的同情和支援。

我国国家和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有国防动员委员会。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下设有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国防教育等办公室和综合协调机构,负责承办相关工作。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总理担任,副主任由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副职领导担任,委员由国家有关部委和解放军各总部的领导及所属办公室的领导担任。地方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由本级政府的主要领导担任,副主任由本级政府的副职领导和同级军事机关的主要领导担任。近年来,军队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相关法规,联合组织实施了交通运输、联合防空袭等国防动员演练。我国正进一步健全国防动员法规,完善国防动员体制,积极推动国防动员建设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政治动员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其他动员的效果乃至战争的进程。政治动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争取民众对战争的理解和支持。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汲取越南战争失败的教训,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第二天,美国总统即通过接受记者的采访,向美国人民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声称“出兵符合美国的利益”,为战争做舆论准备。战争期间,美国发表了自越南战争以来的第一个战时国情咨文,以此来争取民众的理解和支持。此举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二是为战争胜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目前,把外交活动和对外宣传纳入政治动员之中,争取国际支援,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动员手段。海湾战争前,美国一方面进行广泛的舆论宣传,另一方面由政府首脑出面,开展大规模的外交游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美军得以进驻沙特阿拉伯,并切断了伊拉克的输油管道;106个国家参与了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39个国家出动共80多万军队组成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英、法、日、德、沙特等国出资数百亿美元支援战争……美国得到了一个可保证其打赢战争的非常有利的国际环境。

三、国防动员准备与实施

(一)动员的准备

1.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打牢动员的思想基础

做好动员准备,有赖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努力。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是动员准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通过教育使全体人民认识到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环境,但和平环境需要强大的国防来维护。不打仗,可以不动员,但是决不能不进行动员准备。相反,维护和平更需要加强动员准备,以便利用有利的时机,壮大和平力量,制止战争爆发。

2.发展国家经济建设,打牢动员的物质基础

国家动员能力取决于动员基础,包括国家的人力资源、国家经济部门的生产能力、战略原材料的储备、财政金融的实力等。我们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积蓄和发展战争潜力。同时,国民经济建设必须随时考虑到动员的需要,必须具备转人战时体制的能力。例如,大型企业兼备军品生产的能力,交通运输具备适应战时运输的能力,通信设施具备保障战时通信指挥的能力等等,这些都不是战争打起来可以仓促完成的,必须平时预先做好准备。在进行经济建设中要把军事目的、军事用途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在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赋予各部门、各方面一定的动员职能。

3.搞好后备兵员储备,打牢兵员动员的基础

民兵、预备役是常备军的后备兵员,是现役部队组编补充兵员的主要来源,也是战时动员的组织基础,在整个动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高技术战争,对后备兵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些石须从提高质量入手,做好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兵员动员准备工作。着眼未来合同作战特点,积极开辟有效途径,扩展专业技术兵储备量。一是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加强与动员扩编部队挂钩联系,充分利用部队的装备器材和技术人才,实行对口带训,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兵员数量;二是调整布局,充分发挥城市和县城厂矿企业集中、技术力量雄厚、军地通用准备器材多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专业技术兵组建面,增加专业技术分队种类和组建量;三是以地(市)和县(区)为单元,分别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兵储备基地;四是不断调整、改善武器装备种类,逐步搞好配套,在民兵组织和预备役部队中有计划、按比例逐步组建一些炮兵、工程兵、装甲兵、防化兵等特种专业技术分队,优化兵员结构。

4.健全和完善动员体制,打牢动员的组织领导基础

动员体制是动员领导机构与动员计划、动员法规体系的总称,是国家准备和实施动员的组织保证和法律保证。健全的动员体制,对提高动员效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首先,必须健全和完善动员领导机构。要进一步理顺关系,逐步形成分工科学、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关系,使整个动员体系精干、高效,保证后备力量动员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要健全完善国防动员的法规。只有健全法规制度,才能使动员准备的各个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保证动员准备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第三,要制定科学完善的动员计划。计划是动员准备与实施的主要依据。因此,必须以立法的形式制定动员计划,逐步形成完整的动员计划体系,包括国家动员总计划、国民经济动员计划、武装力量动员计划、人民防空动员计划、交通通信卫生动员计划、科学技术动员计划、支前保障动员计划以及政治动员计划等,并将动员计划列人国家基本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计划一经制定和批准,就应下达给各级贯彻执行。

(二)动员的实施

1.动员实施的时机

正确把握住动员时机,就能掌握战争主动权,反之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过早动员会打乱自己的计划,影响国民经济正常发展,还可能成为敌人的借口;过迟动员,军事上被动,并将造成损失。要依据国际战略环境、敌国战争准备的变化和兵员动员工作的特点来确定兵员动员的时机。如应急动员,在战争即将爆发之前,风云变幻莫测,要迅速判断,抓住时机实施动员;临战动员,交战双方已经打响,态势高度紧张,必须全力以赴搞好人力、物力的动员;战争中后期动员,要纵观全局,掌握节拍,保持后劲。

为准确把握动员时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预测。内容包括:国际战略环境;敌国军事战略思想发展趋势,军事实力,经济能力,武器装备技术水平;本国的军事实力、后备兵员和快速动员状况以及可能得到的援助。二是加强战略侦察,做到知己知彼。除了动用现代化手段实行军事情报侦察外,还要通过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多种渠道,广泛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三是综合分析,果断决策。必须审时度势,从猎取情报,分析情况到动员令的下达,都要快速决断,及时反应。

2.动员实施的程序

战争动员,要依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和动员计划来组织实施。动员的实施过程,实质上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过程。能否有效而持续地实施动员,不仅取决于一国的领土、人口、资源和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等条件,而且取决于社会制度和战争的性质,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还取决于组织动员的能力和动员准备的程度等。

实施动员的程序,是指按时间先后和流程次序,对兵员动员的实施过程所安排的工作步骤。一般程序有:

(1)发布动员令

动员令是宣布全国或部分地区、某些部门转人战时状态的命令。动员令的发布,关系战争的胜负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各国大都由最高权力机关或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十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宪法规定,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并行使并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第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发布动员令分公开发布和秘密发布两种。动员令的主要内容包括:当前的政治、军事形势,敌国发动战争的企图和本国所面临的威胁;国家进行战争的意志和决心;对战争动员实施作出的原则规定和要求;明确战时国家动员机构的组成和权限;明确动员的规模和开始动员的日期。

(2)调整和加强动员机构

和平时期的动员机构,无论是人力还是权限都难以适应战时需要。因此,一旦战争爆发,必须及时调整和加强。一是要加强动员机构的力量。各行政区的动员机构要吸收与动员有关的工、商、贸、交通、燃料、公安、司法等部门的领导参加,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动员效率很高的机构。二是要赋予较高的指挥职权。动员事关国家安危,责任重大,如果权力有限,指挥无力,处处受制,就难以完成繁重的动员任务,影响战争的顺利进行。所以,各级战争动员机构都应由职务较高且精明强干的人来领导,并赋予较高的职权。各行政区的动员机构,必须有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各部门、各行业的动员机构,必须由部门、行业的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三是调整扩大动员机构。可在其中建立“指挥决策系统”、“组织计划系统”、“协调系统”、“政治工作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

(3)修订战时动员计划

战时情况千变万化,“计划”的修订是完全必要的。战时修订“计划”由国家各级动员机构负责实施,吸收有关部门参加。“修订”的基本原则:以平时制定的“计划”为基础,以国家发布的动员令和最高统帅部的战略战役计划为依据,以满足部队动员需要为目标。对“修订”工作的要求是:通盘谋划,抓住重点;内容全面,条文具体;注重效益,具有弹性。

(4)落实动员计划

动员令发布之后,负有动员任务的地区、部门和行业,应根据修订的动员计划,迅速转人战时体制。武装力量、国民经济、科教文化等部门和社会生活,都以保障战争胜利为轴心迅速进行调整。

武装力量要迅速转人战时状态。满编部队应迅速集结到指定地域,补充武器装备;有作战任务的部队,要迅速开赴前线。简编部队应迅速补充,满员齐装。预备役部队应根据情况,迅速集结、换装、发放武器装备,实施交接,转隶关系,明确任务,并抓紧时间进行整训。民兵应做好应征准备,同时启封民兵武器,成建制组织起来,进行必要的训练。另外,视情况准备成立新的部分)队。

地方政府各部门要根据上级下达的动员任务,积极实施动员计划。经济部门要迅速动员民用工厂转产,生产前线急需的武器弹药、服装和食品等;科研机关要抽出人力、物力,研制、开发新型武器装备;教育部门要组织地方有关的大专院校为军队培养和输送人才;宣传文化系统要搞好政治动员,加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参军参战的宣传教育;民政部门做好优抚工作;外事、外贸部门应积极争取外国的军事、经济援助,并通过各种途径广交朋友、打击敌人。总之,各行各业都要动员起来,落实战争动员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转人战时体制,为战争服务。

平时的动员准备是战时动员实施的基础。平时作好动员准备,积蓄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后备力量,不仅对战时实施快速动员,夺取战争胜利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起到遏制战争、威慑敌人的作用。

四、现代战争动员的主要特点

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规模大,范围广,突然性强,破坏性大,特别是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以及高技术武器的出现和使用,使战争更加残酷,人员伤亡、物资消耗巨大。这一切对动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带来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是:

1.动员范围大,领域广。局部战争的实践充分证明,在高技术条件下,无论是进行小规模的局部战争,还是进行中等规模的局部战争,动员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海湾战争中,美国在陆、海、空三军都征召了后备役人员,动员的范围几乎涉及全国各个方面。除兵员动员外,还动员征用大批民船、车辆和大型民用运输机,以及作战和生活物资达数万种。伊拉克为对付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进行了全国总动员,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民防等各个方面。可见,现代局部战争规模虽有所不同,但动员中涉及到整个国家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种力量,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组织工作极其复杂。动员涉及的各种对象互相联系,相互制约。任何一个方面发生变化,都会对其他方面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动员工作必须全面筹划,整体协调,从多方面作好准备,才能适应现代战争中对动员的需要。

2.动员内容多,数量大。所谓数量多,就是动员的兵员和物资要有足够的数量,首先要保障战争初期的需要,同时还要保持持续的动员能力,以保障战争中后期的需要。世界近期发生的局部战争,规模虽然有限,但其中一个突出特点是物力、财力消耗增加。如海湾战争仅打了43天,美军及多国部队却消耗了611亿美元,平均每天消耗11.2亿美元。从海湾危机到海湾战争,美国动用了3132艘大型舰船昼夜不停地往返于战区至美国本土和欧亚等地运送作战物资,出动军队和民航飞机1. 1万架次向海湾运送武器装备、弹药给养,甚至动用了美国在世界各军事基地的战略储备。高技术战争中,作战物资处于高强度、高速度的消耗状态,这就要求提高持续动员能力,从而要求在平时打好动员的基础。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33个,共15亿人口,动员总兵力7000余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61个,共17亿人口,动员总兵力1.1亿人。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只打了18天,阿、以双方亦动员大量人员、物资投入战争,埃及和叙利亚动员兵力116.5万人,动用坦克3550辆,飞机1011架,直升机190架,作战舰艇128艘;以色列动员兵力41.5万人,动用坦克1700辆,飞机690架,直升机84架,作战舰艇49艘。

3.动员时间紧,速度快。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突发性、短促性、速决性不断增大,从发现战争征候到实施动员的时间十分短暂,可供动员利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为夺取战争主动权,要求军队组建扩建和展开快;人员物资的运输、补充快;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快,改组工业结构、扩大军工生产快。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军队完成动员的时间为5-21天。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参战军队完成首批动员的时间为2-9天。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战争爆发后15分钟就通过电台向全国发布动员令,1小时后征用了大批民用汽车投人军事运输,48小时内动员了30万人开赴前线。美国在海湾战争爆发前进行的武装力量动员,部队开赴战区的时间一般只用2-4天,其中,陆军先头部队接到总统命令后2天内就抵达沙特阿拉伯。由此可见,战争动员所能利用的时间不断缩短,动员的速度比以往要求更高,即使在战争爆发之前进行动员,其时间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只有快速完成动员任务,才能获得先机之利。高速度的战争动员,可在一定时期内弥补兵员数量上的不足,改变作战力量的对比,夺取战场主动权。反之,基础再雄厚,力量再强大,也将受到压制、分割而难以发挥作用。

4.动员技术兵员多。现代战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直接一线直接参战的士兵和指挥人员减少,后方技术保障、设备维修人员成倍增加,这就导致军队中专业技术兵员比例不断上升,要求兵员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和军事素养,以便能迅速掌握先进的武器装备。据有关资料记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军队的技术种类仅有20多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展到160多种。现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军队中的专业技术种类已达到几千种。可见,现代战争对专业技术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后备力量战时动员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征召的后备役人员,大都是专业技术兵。英军在海湾战争中动员的1500名后备役人员,全部是专业技术兵。战争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参战的军兵种越多,专业技术兵比例就越大,对动员的整体质量要求就越高。质量重于数量,已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动员的基本要求。

5.科技动员地位突出。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军事大国,十分重视新兴科技的开发研究,建立完整的军事科研体系,筹集巨额资金,集中大批的科研人员,从事先进武器装备的研制。如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集中近4000名科学家,投入20亿美元研制原子弹。进入80年代后,其每年用于军事的科研经费占全国科研费的50%以上。

6.动员隐蔽,准备充分。

现代侦察情报手段先进,远程兵器精度高,破坏力大。战争初期,敌人必将依仗其先进的技术装备,采取各种手段,对我进行破坏。因此,在组织实施动员时,特别是兵力的集结与机动,军用物资的储备与运输,应力求做到隐蔽安全。在平时,要根据战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演练,以适应战时复杂情况下实施快速动员。许多国家平时就制定有周密的动员计划,不断完善法规、制度,健全领导机构,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大力发展综合国力,以适应战争的需要。

五、战争动员的发展趋势

战争动员历来是关乎国家安危和战争胜负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军事领域内正在发生的新军事革命不但引发了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军队体制编制的深刻变革,而且对战争动员也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1、高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

战争动员直接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战争样式变化的影响和制约,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决定着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也决定着战争动员的发展趋势。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条件下,战争基本上是人力的搏斗,战争动员以兵员动员为主,是一种“体能型”的动员;在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战争由冷兵器时代逐步进入热兵器时代,战争动员以国民经济动员作为重要内容,成为一种“经济型”动员。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深刻改变着世界的经济面貌,引发了军事领域一系列革命性变化,世界发达国家的军队正呈现出武器装备智能化,人员构成知识化,作战编成一体化和指挥控制高效化的大趋势。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动员,已进入以“智能型”为主的新阶段。一是充分动员和利用一切先进生产成果,开发研制新的武器装备系统;二是充分动员和利用一切社会科技资源包括人才资源和装备资源,不断提高战争动员的高科技“含量”;三是充分动员和利用一切先进的信息设施和信息力量,不断完善战争动员指挥自动化系统,提高战争动员的快速反应能力。

2、空间范围显著扩大

在动员空间上,随着远程投送工具和远程打击兵器的广泛运用,战场空间显著扩大,作战范围可能延伸至太空、高空、低空、地面、海面直至地下、水下,出现空地一体、空海一体、海地一体的立体化战场。即使是规模很小的战争,战争动员也将是“全方位”的,必将动员陆、海、空、天、电力量参战,依靠诸军兵种联合制胜。在动员范围上,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和军事同盟的强化,未来战争动员的“国际性”走向日趋明显。在动员内容上受国

国防动员文献国防动员的意义论文篇五

;

第五章 国防动员潜力

一个国家的国防动员实力是由多方面构成的,而国防动员实力的形成,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国防动员潜力。因此,平时国防动员潜力的积蓄与开发,对于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增强国防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国防动员潜力概述

一、国防动员潜力的基本概念

(一)国防动员潜力的含义

潜力,指潜在的力量。潜力是可资转化为实力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是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对于人,这个人天资聪颖、体质好、勤奋好学,有潜力。对于一个民族,这个民族勤劳勇敢,胸襟博大,富有智慧,这个民族潜力巨大。对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国民素质高,这个国家也有巨大潜力。

国防动员潜力,顾名思义,就是国家通过国防动员建设可发掘转化为国防动员实力的潜在力量,是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经过动员可资转化为国防动员实力的一切内在和外在的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动员赖以进行的客观基础,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精神力量等方面,具有分布的广泛性、分散性、可变性(可转化性)的特点。国防动员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及领土、人口和自然资源等条件。

(二)国防动员潜力与国防动员的关系

1、国防动员潜力是形成国防动员实力的基础

雄厚的国防动员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可靠保证。国防动员实力是国家进行反侵略战争和支援反侵略战争的能力,既包括物质的力量,也包括精神的力量,既有作战力量,又有保障力量。它是国家实际用于保卫主权和领土安全的国家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动员实力是以国防动员潜力为基础,在动员体制和手段的作用下形成的。在平时,国防动员潜力表现为显性和潜性两种特征。显性和潜性的国防动员潜力,也就是以军事形态存在的和非军事形态存在的两种形式。显性的国防动员潜力包括常备军、后备军、民兵、国防科技、国防物资储备、兵工企业、人防工程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人们的国防意识、国防精神等内容。隐性的国防潜力包括平时分布储蓄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外交、人口、地理、地域等方面的综合国力资源。显性的国防动员潜力能较快转化为国防动员实力,隐性的国防动员潜力由于它“隐性”的特征,转化为国防动员实力就相对要慢一些。一旦国家需要,这些显性的隐性的国防动员潜力都要求及时地转化为国防动员实力。国防动员潜力的大小决定着国防动员实力的大小。所以,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强大的国防动员实力,关键在于有没有雄厚的国防动员潜力。没有雄厚的国防动员潜力作为基础,国防动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把我国众多的人口、广阔的领土以及进行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等国防动员因素,作为分析敌我力量对比转换的重要依据,经过精辟分析得出了“我必胜”与“敌必败”的论断。在现代战争中,国防动员潜力雄厚与否直接影响着战争进程和结局。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不费吹灰之力就完全占领了科威特的全部领土,主要原因就是科威特平时不注重国防动员潜力的积蓄与开发,尽管其经济有比较雄厚经济实力,但国防动员潜力非常薄弱。伊拉克经过与伊朗长达八年之久的战争,铸就较强的军事实力,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强国,与科威特相比占据绝对的军事优势。但伊拉克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军事潜力还是经济潜力,都是小乌见大乌,尽管战前进行了充分的动员,作了充分的战争准备,但仍逃不掉在海湾战争只失败的命运。美国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仅42天就打败了伊拉克。可见,在现代条件下,国防动员潜力作为战争实力的基础,对战争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动员潜力的诸要素中,武装力量和国民经济是最要害的因素。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武装力量平时的建设状况、装备状况直接影响战时军队的作战实力的形成。国民经济是战争实力的物质基础,在战争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一方面直接制约着军队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制约着武器装备水平。一个国家只有具备十分雄厚国民经济实力和潜力条件,国家才有能力拥有大量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海湾战争中,美国动员全国1/3的企业为军队生产了280多亿美元的装备、物资。另外还从英、法、德、日、加、澳、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订购了价值几十亿美元的装备、器材、物资。仅在战前,就有近700万吨物资被运往前线。1999年,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动用了1000多架最先进的战机,两个航母战斗群,50多颗卫星,以及先进的航空、电子侦察设备,这些武器装备价格都十分昂贵,e-8电子侦察机每架4.25亿美元,相当于建设两个中小型机场的费用,一架b-2隐型战略轰炸机每架21.6亿美元,仅维修保养费一项每一年至少要5000万美元。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要进行战争并取得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二)国防动员潜力要经过“转化”才生能成为国防动员实力

一个国家国防动员实力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维护国家的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需要,是为了适应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国防动员实力来源于国防动员潜力,国防动员潜力是一种潜在的资源,要通过转化机制的转化才能成为现实的国防动员实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平时的武装力量虽然具有直接的国防功能,但战时要求更高,更具有针对性,只有在平时国防动员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思想发动,有计划地进行补充兵员和扩编,调整配齐武器装备,组织战略展开等一系列动员活动,才能真正快速有效地承担反侵略战争任务。美军是世界上装备最好,训练最有素,现代化程度最高,实战能力最强,实装水平最高的军队。1991年,为了打好海湾战争,美国仍然实行了“转化”动员。在三个月内,先后征召了20多万预备役人员转服现役,几乎占美军总人数的一半。

其次,国防科技也要经过动员转化,才能为战争服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战斗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国防实力的生成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国防科技是直接服务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科技力量,是应对未来战争的首要科技力量。在平时,为了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国防科技富余的研究能力和生产力相当一部分需要用于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军事上更多的是生产能力和技术的储备,在国家安全遭到外来侵略的情况下,国防科技资源必须要经过动员,调整国防科技工业等各种资源的使用方向,将国防科技的研究能力和生产力完全投向为战争服务,才能使国防科技工业迅速地完全地转化为反侵略战争服务的战争实力。国防科技潜力的动员转化速度的快慢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国防科技潜力的积蓄状况和国防科技动员体制状况。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军民通用性、兼容性更强。美国等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在国防科技潜力的积蓄上,都采取军民结合、寓兵于民、军民通用和军民兼顾的措施,一旦战争需要,国防科技动员可供选择的范围更广,动员的效率更高,转化能力更强。如,美国国防部专门成立“国防部——大学研讨会”,专门研究制定各大学的国防科研计划,并与2000多所高等院校签订了军事科研合同;另外还把因特尔公司、微软公司著名大企业悉数纳入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大量使用他们的产品和技术,现在美国大概有1000多家大型企业从事武器系统的研制、实验和生产,6500家民用电子公司从事军品研制生产,私营公司每年完成的军品订单占国防部全部订单的90%以上。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也和美国一样,通过增加投入、调整结构,逐步建立了军民兼容、平战结合、良性运转的科技动员体制。2003年美国在拉斯维加斯召开了一个“电脑黑客”大会,其目的就是从到会的5000多名电脑专业人员中大规模招募信息人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美国直接或间接为军队服务的高级科学家有78万人,占其全部高级科学家的82%。

第三,平时以非军事形态存在的动员潜力更需要转化,才能适应国防动员的需要。平时以非军事形态存在的动员潜力主要是指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地理、气候等资源,对于国防动员而言,还是一种处于“自然散在”状态的资源,在平时国防动员建设的过程中,就必须有组织地有计划地通过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动员手段进行动员规划、管理,使之由“自然散在”状态转为“征发待命”状态,一旦重大紧急情况或战时情况需要,才能迅速转变为动员实力。例如,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战争初期遭到埃及、叙利亚的突然袭击,暂时处于被动状态,但以色列的动员能力强,动员效率极高,48小时就动员了30万后备兵员,征用的汽车有的在一个小时内就投入军事运输,民防人员很快进入战斗岗位,民用工业很快转化为为军事服务的生产,民间修理厂10天内就为军队修复了2000辆坦克和装甲车,使以色列仅用13天时间就夺得到战略主动权,并转入战略反攻,最后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假使以色列国防动员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平时对那些处于“自然散在”状态的动员潜力,不加以规划、管理、控制,任其“无动于衷”,那么,以色列也就决不可能进行那样出色的动员,以色列在战争中的处境也将会是另一种状况。英国在海湾战争中动员的1.5万名后备役人员,全部是医务、工程、机械维修和飞行员等专业技术兵,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先后征召了2.7万名从事通信、测地等各种专业的技术人员直接到战场为军队服务。这些工程技术人员在战争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他们大多数是地方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国防动员的有关规定依法动员征召,他们才能为战争提供服务。

(三)国防动员潜力最终决定反侵略战争的结局

战争是力量的角逐,任何战争的结果莫不取决于力量投入的大小,取决于战争实力的强弱多寡,这是由战争的规律所决定的。强大者胜,弱小者败,这是战争的一个普遍的颠覆不破的铁的定律。战争实力来源于国防动员潜力,国防动员潜力的大小及其转化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战争实力的状况,因此,国防动员潜力最终决定反侵略战争的结局。特别是在突然性、破坏性强,对人力、物力、财力依赖性更大的现代战争,国防动员潜力的寡薄,动员潜力转化的快慢对战争进程和结果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明显。

第一次世界大战争中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仅6个月就把各自的作战物资消耗殆尽,双方都无法组织上规模进攻,战争陷入僵持阶段。直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加入协约国,使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改变,才终于打破战争僵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卫国战争中,苏联在德国法西斯强大的军事优势面前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国家处于极度困难时期,但苏联有雄厚的国防动员潜力,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经过艰苦的动员,苏联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充实作战力量,到1942年11月,苏军总兵力超过了德军,在武装备上也略优于德军,经过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扭转了整个战局,夺取战略主动权,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这是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战争,尽管伊拉克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和经济强国,有一定的动员潜力,但无论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根本无法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相比。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由于伊拉克军事上在海湾战争中遭到了重创,又连续遭到美国的空中打击,经济上受到长达12年的制裁,综合国力大大减弱,国防动员潜力极其薄弱,因此,伊拉克的战败也是世人意料中的。

第二节 国防动员潜力的构成要素

国防动员潜力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一个国家全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人口、地理、气候、自然资源等方面可能转化为国防实力的能力,这些因素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有形的,有无形的。这些因素都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具体来讲,国防动员潜力主要由武装力量、国民经济、科学技术、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政治精神、组织能力、外交状况八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一、武装力量

武装力量,指国家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是战争的直接承担者,因此也是国防动员潜力诸要素的核心。由于武装力量处于国防动员潜力诸因素中的首要地位,对武装力量自然就要提出更高要求。武装力量的建设和发展,既要体现政治强军的原则,也更要体现军事强军和科技强军的原则。

按照武装力量动员潜力构成的要素一般可分为:

1、兵员的数量及其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军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武器装备的数量及现代化水平;

3、军事物资储备数量、质量及可用于进行现代战争的物资技术保障能力;

4、后备力量建设情况,特别是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组织的数量、装备、训练水平;

5、国家国防动员领导体制的平战转换能力、军事组成编制的扩充及快速反应能力;

6、战略指导思想、作战思想及指导战争实践的成效;

7、各级指挥员和军事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能力。

在国防动员中,武装力量动员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军事大国,都极其重视武装力量动员潜力的建设。

就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要求来讲,既要做到“打得赢”,又要“不变质”,就是要落实好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五句话总要求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忠诚于党、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现身使命、崇尚荣誉”当代军人革命价值观。武装力量的建设,不仅要求有一套完整的武装力量管理体制,有充足的兵员数量和过硬的军事、政治素质,还要适应高技术条件下打赢未来信息战争的科技装备和高技术队伍,不仅要保证现有的装备和战略、战术、指导原则不落后,还要紧跟世界新军事变革潮流,保证将来的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保持武器装备的优势,不断探索新军事形势下的战略和战术指导原则。

二、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是国家全部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统称。它是国防动员的物质基础,是战争赖以进行的根本命脉,是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国防动员潜力的壮大和发展,国民经济是否雄厚,直接决定着经济动员潜力的大小。

国民经济潜力的构成要素十分丰富,涉及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财政、金融、能源、交通运输、贸易等诸多领域。

从我国来讲,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充分利好用当前相对和平的有利时机,调整生产关系中的不合理结构,消除制约经济的因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壮大国民经济,既要谋求量的增长,更要谋求质的增长,只有把我国建设成为名符其实的经济强国,才有可能成为名符其实的军事强国。

三、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指构成科学和技术的全部资源,包括科技人才、科学理论、科研体制、科研成果、科研机构、科研设备、科研生产设施、科研创新开发能力等,是人类长期生产斗争和科学实践所凝结的智慧财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高技术条件下影响战争实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未来战争打的不仅是军事实力、经济势力,更是打的科学技术实力。通过考察九十年代以来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完全可以预见,在未来战争中,谁占据高技术优势,谁就拥有最先进的高科技装备,谁就能迅速抢先掌握对主导战争发展方向,决定战争进程和结局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和意义的制空权、制海权、制天权、制信息权和制电磁权。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状况直接决定着它的国防科技状况,决定着它的军事人员素质结构和装备状况。就我国来讲,要瞄准世界科学技术的领先潮流,健全科研创新体制,强化科研机构建设,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抓紧培养一流科技人才队伍,同时也要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产品。

四、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包括国土资源、水利、森林、海洋、矿藏、气候等。自然资源是否雄厚,主要是看国家幅员的大小和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尤其决定着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和储备水平,如,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煤炭、橡胶、粮食等各种战略物资。因此,自然资源也是国防动员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战争具有重要的影响。对自然资源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有的资源没有再生性,因此要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造福于国家与人民,最大限度地转化综合国力。

五、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指具有一定体力和技能直接或间接从事国民经济活动及军事活动的劳动者的总称,是国防动员的主要对象,决定着国防军事人力的数量和质量。

决定人力资源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的绝对数量;二是人口的素质。人口数量是人力资源的基础,只有一定的人口数量才能保证人口的质量,人口基数越大,就越能保证国防军事的人力资源的需要。人口素质是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文化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结构等。一个国家的教育、人口制度、劳动制度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等对人口资源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着雄厚的人力资源。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普遍来讲我国人口素质的状况与现代化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大力发展国民教育,提高人口受教育的程度,同时加强公民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教育,以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整体水平,优化我国的人力资源。

六、政治精神

政治精神,指国家通过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把民族精神转化为现实政治、军事动力的一种领导和支配的力量。主要包括广大民众的爱国意识、国防意识、民族精神、对国防和战争的认识和支持程度、对战争的心理承受能力、民众的团结和民族关系状况等。它表现为广大军民经受战争严峻考验的意志、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是军事能威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军事、经济、科技等其它力量的发挥。我国的政治精神包括广大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居安思危为核心的国防意识、英勇不屈,敢于献身的民族精神、伸张正义,嫉恶如仇的传统精神。平时政治精神的养成,是战时政治精神巨大动力迸发关键基础。

七、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国家国防动员力量形成过程中,综合运用管理体制和手段的能力。国防动员中的组织能力主要通过国防动员领导指挥体制、方针政策、计划方案、法律制度、行政措施和手段以及动员理论体现出来。平时,国防动员组织能力建设主要是,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坚强有力、决断英明的动员决策体制机制,编制周密细致的动员计划、方案,科学合理设置适应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反应迅速灵活高效的动员组织指挥和协调实施机构等。在动员过程中没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动员工作就会陷入混乱,动员效果就会打折扣。

八、外交状况

外交是指国家在处理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间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行为。一般来讲,一个国家只有在国际关系事务中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主张和平、平等与公正的原则,才能赢得世界多数国家的拥护和支持,但世界局势变化莫测,世界和平时时受到挑战,只有静观国际局势,准确把握时局变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随机应变,化敌为友,才能确保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

第三节 积蓄与开发国防动员潜力的基本原则

国防动员潜力的积蓄与开发,是指国家根据国防动员建设的需要和本国的现实可能,以相关法律为依据,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聚集、扩大可能用于国防动员的部分综合国力的活动,其实质是赋予或强化部分综合国力的国防动员功能,以备战时和重大紧急情况时动员实施使用。国防动员潜力的积蓄与开发决定着国防动员的成败,关系着反侵略战争的最终胜负,现代技术条件尤其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对国防动员潜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积蓄与开发强大的国防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积蓄与开发国防动员潜力主要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一、必须坚持以发展国民经济为基础

任何战争都是国防实力的角逐,经济力量是国防实力的基础。毛泽东指出:“军事家不能超越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企图战争的胜利”。经济是在中外任何战争都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在现代条件下,高技术装备广泛运用于战争,战争的需求不论数量、质量、品种、性能要求都越来越高,战争的消耗大增,破坏性也大增,经济作为战争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努力发展经济以积蓄雄厚的物质力量已成为应付现代战争作好国防动员准备的必由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正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才能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在重大军事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大批新式高技术装备才得以源源不断地装备我军,我军的战略打击能力,诸军兵种立体协同作战能力,远洋作战能力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国防动员潜力的增强与发展,必须以发展经济为基础。

二、必须坚持以发展高新科学技术为先导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第一战斗力。人类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巨大促进作用,以及九十年代以来的几场高技术战争局部中,高科技装备迸发的巨大威力,都充分证明这一科学论断的正确性。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社会变革和经济革命也无不是以重大科技的发明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例如,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工业革命,微电子技术的发明和推广掀起工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计算机的普及,英特网、宽带网的发明和运用导致了信息革命。在军事领域更是如此,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大国总是把它们的重大科研成果首先运用于军事目的。二战以来,每次新的战争总是有不少新的科技成果运用战争。目前高新技术已主导着世界军事科技的发展方向,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军事领域的拓展,美国和俄罗斯已经把军事的触角伸到了外层空间。积蓄与开发国防动员潜力必须以高科技为先导,加快科研步伐,搞好科技战略储备,坚持走科技强军之路,才能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必须坚持以武装力量的质量建设为重点

战争是武装力量的直接对抗。强大的武装力量必须是数量与质量的完美结合,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对武装力量的质量要求更高,未来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质量取胜。如海湾战争,面对100万伊拉克军队,美军只出动53万人,就能轻取伊拉克,主要是美军在质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武装力量的质量建设既要注重的兵员本身的质量和装备的质量,也要注重战略战术灵活运用,战争协同作战指挥能力和战斗精神培养。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和其器”,要立足于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少养兵,养精兵的原则,改进新队训练合法,达到一兵多能,一兵多用,不断提高单兵作战能力和协同能力。不断优化武器装备,处处体现“兵精器利”的原则。

四、必须坚持以全面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为根本

国民素质是兵员素质的基础,对国防动员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国民素质包括国民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身体素质、军事素质。国防动员水平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国民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提高国民素质是积蓄和开发国防动员潜力的根本。提高国民素质,关键是提高政治素质,特别是要培养国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全面树立国防观念、献身精神和尚武意识。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国防松驰,民心涣散,军无斗志,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但仅有政治方面的素质也是不够的,还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强健的体魄。“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够打胜仗的。因此,积蓄和开发国防动员潜力,必须大力兴办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事业,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练习题:

1、为什么说国防动员潜力必须要经过转化才能成为国防实力?

2、积蓄和开发国防动员潜力必须遵循那些原则?

相关热词搜索:;

国防动员文献国防动员的意义论文篇六

;

国防动员工作总结

国防动员工作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本人就三年来抓国防动员工作情况作如下述职报告,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我于xx年11月担任xx镇人民政府镇长、镇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三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国动委的正确领导下,我认真履行职责,坚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动员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始终做到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国防动员,使全镇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得到协调发展。一、强化学习,不断提升国防动员能力,进一步增强抓好国防动员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作为镇国动委主任,我深感职责神圣,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因此,在工作中我自觉加强国防动员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抓好国防动员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平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人民防空法》、《民兵工作条例》、《交通战备条例》等法律法规,每年都订阅《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西南民兵》等报刊杂志,认真落实好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贵州省关于国防动员工作一系列文件规定,力争全面掌握国防动员基本理论知识,做到熟知熟记会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抓好自身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我还注重带动全镇各相关部门和干部职工的共同学习,深入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

二、认真履职,扎实抓好国防动员各项工作,确保国防动员与经济社会得到协调发展

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国防动员的良好社会氛围。我坚持

把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全民国防观念作为优化国防动员发展环境,强化国防动员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把国防动员教育纳入全镇宣传教育总体规划,列入镇党委中心学习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全镇机关、学校、农村中广泛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国防宣传教育系列活动。xx年以来,我们在全镇组织开展了“全民国防教育日”系列活动,开展国防知识讲座等大型活动3次,张贴专题宣传画30张、发放宣传材料3000份、建起了国防教育宣传栏16个,组织镇武装、政法、司法、派出所、法庭等部门到xx中学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为全校1000余名师生进行了法制宣讲和国防教育授课。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效激发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关心国防、热爱国防、支持国防、献身国防的热情。此外,在国防动员演练、民兵整组、训练、征兵等活动期间,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对民兵预备役人员进行形势战备和战斗精神教育,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国防和战备等知识宣传,为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狠抓机制建设,确保工作开展正常化和规范化。我始终把国防动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自觉加强领导,积极配合,密切协助,在全镇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在工作上,把健全组织、完善机制、明确职责作为推进国防动员工作的前提条件,把国防动员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保证国防动员工作与经济建设衔接配套、协调发展。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国防动员委员会机构成员,确保机构健全,人员落实,有人办事。在经费上,把国防动员建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对各年度国防动员、宣传鉴于、民兵整组、征兵等各项工作所产生的费用全部实行实报实销。在制度建设上,不断健全规章制度,结合xx实际,及时完善了《森林防火扑救预案》、《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和《防暴处突应急预案》等参建参治应急预案,修订了《战时动员方案》、《兵员集结方案》

等军事预案,建立了民兵应急值班制度,在各村设置了民兵应急信息员,畅通通信渠道,推进国防动员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发展轨道。

夯实基础设施,努力整合国防动员资源潜力。近年来,我镇在镇财政十分紧张,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克服困难,重点倾斜,全力保障,多渠道筹集资金,着力改善国防动员基础设施和武装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国防动员和武装工作建设走向正规化水平。三年多来,镇财政累计投入国防动员和人武部规范化建设工作经费10余万元,解决了镇人武部办公活动场所,添置国防动员工作应急装备,完善武装部办公基础设施,软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国防动员基础进一步夯实。xx年协助县公路段在后坡村兴建一座大型的交通战备沙石料场,保证交通战备的物质供应。充分挖掘整合国防动员资源潜力,镇党委、政府把国防动员潜力调查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全力抓好本镇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中牢固树立“国无防无立,民无兵不安”,在预备役民兵中牢固树立“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思想,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发挥我镇丰富的国防动员潜力资源,按照军民兼容、平战一体的原则,整合了国防教育、人民武装、经济动员、科技动员、交通战备及人民防空等动员资源潜力,建立了相应的动员潜力数据库,掌握了战时动员人才、物资、装备等基本情况和底数,并实现了动态管理,为平时应急和战时应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队伍建设,优化调整专业队伍结构。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现有的国防动员和民兵专业队伍已经不能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求。为此,我们着眼增强民兵的服务应急功能,针对新的使命任务,扎实开展了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统计工作,登记在册的

一、二类退伍士兵近77人,为战时快速征召、快速补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按上级军事机关的要求,结合我镇辖区建有飞机场的实

际,坚持建用一致和遂行多样化任务的需求,科学组建,优化组合,根据县政府、县人武部《关于印发xx县xx年度民兵组织整顿工作方案》,结合《xx县基干民兵编组》要求,我镇基干民兵由原来的机场应急分队调整为双三七高炮连,同时在各村组建民兵应急、民兵防火、民兵防化等小分队、统称民兵应急分队。充实加强我镇应急维稳、抢险救灾等专业分队作战类部队规模,建强建好应急应战急需的民兵应急拳头分队,逐步形成专业齐全、种类配套的民兵组织结构,逐步实现民兵组织由作战型向参战、支前、保障和维护稳定综合型转变,民兵预备役组织结构趋于合理。今年我镇又在xx老烟刀生态养殖公司组建新的民兵连,并与12月12日正式授牌,充分发挥基干民兵在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带头作用。

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力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为适应“编为用,建为战”的实战要求,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各种专业队伍和应急队伍建设,不定期组织开展应对突发情况演练,充分发挥国防动员力量突击队、战斗队的作用,积极为全镇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环境。近年来民兵应急队伍在抗洪抢险、森林灭火、植树造林、兴修水利、重点工程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上最前线,当尖兵、打头阵、做先锋,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推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构建和谐xx、平安xx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还积极组织民兵参与文明乡镇创建活动,特别是今年中央心连心艺术团到我县慰问演出深入到xx拍摄专题片期间,我们共组织了镇直各机关单位、八舟社区、xx社区、后坡社区、桂花台茶厂、东风林场300余名民兵参加清洁家园行动,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回顾近三年来的工作,我感觉到自己长期以来能始终如一地尽

职尽责抓好国防动员各项工作的,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是我镇目前的国防动员工作距离上级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工作中仍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镇直机关单位和干部对加强国防动员工作认识还不高,工作开展还不到位,对国防动员工作支持配合还不够;二是国防动员专业办公室专职工作人员还不够配齐,工作力量相对薄弱;三是本人平时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国防动员工作也还做得不够。

今后,我将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国防动员工作的政策理论水平,进一步提升抓好国防动员工作能力。全面履行好工作职责,加大国防动员建设投入力度,为推动我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国防信息动员情况汇报

(茅箭区信息动员办公室)

根据市国动委和区国动委办公室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区信息动员办公室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组织学习培训,加强国防信息动员知识的宣传普及。我们积极开展国防信息动员知识宣传,组织人员参加市经委举办的培训班,认真学习国防信息动员学习资料,收看国防主题晚会,全面提高公众国防科技动员意识。

二、积极完善国防信息动员预案。根据市信息动员办公室的要求,区信息动员办公室根据本区信息动员总体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了信息动员预案。并整理了十堰市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十堰电信通信保障预案、中国铁通十堰分公司应急通信保障预案、湖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十堰分公司“十二五”通信保障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湖北移动-十堰防汛抗旱专项应急预案。

三、认真开展国防科技动员潜力调查。这是区国动委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组织专班对我区信息化企业的信息潜力进行了综合调查,初步摸清了我市的信息产业力量。调查的内容主要是:通信行业中的长途干线、程控交换机容量、机动通信、移动电话、联网计算机等有关数据;汽车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装备及产品开发生产情况,提供技术保障和服务的能力;本地信息化建设中通信设施和公共信息设施的基本情况;本系统从业人员总数、年龄结构、学历及专业情况等。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四、抓好信息动员机构软硬件建设。成立了办事机构,配齐工作人员。我们组建了信息动员办公室,由区经信局局长张月梅任主任,配备了谢红、林凌等同志为办公室成员,保证国防信息动员工作有人抓、真落实。

五、积极创造条件,抓好硬件设施建设。进行国防信息动员规范化建设,我们配备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先进的硬件设施。信息动员办公室有办公桌椅、有铁质文件柜、有文件资料盒、有电脑打印机、有电话传真机。另外,我们努力将信息动员办公室的经费保障列入区财政预算,确保工作经费。

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上级的要求,下一步信息动员办公室将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根据区国动委办公室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国防信息潜力调查,对信息产业动员潜力数据库及时更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采取统一组织、条块结合、归口统计的方法全面开展本系统的资源调查工作,要做的更全、更细、更准。

2、加强国防信息教育,必须坚持依法管、按纲抓、规范建。要依据信息动员相关法规,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信息动员实施细则,切实增强贯彻信息动员法规的操作性,认真分析形势变化,进一步完善国防信息动员预案,使预案更符合当前形势。

3、落实专班,研究制订茅箭区国防信息动员总规划。

4、进一步加大国防信息动员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坚持把活动作为普及和加强国防信息教育的有效途径,采取宣讲辅导、实践锻炼、媒体宣传、环境熏陶等形式,将国防观念植入全民思想意识、融入社会生活。

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促进国防动员建设

——国防动员建设先进单位xx乡镇事迹材料

xx乡镇位于xx县城东部,距县城xx公里,幅员面积xx(来自:写论文网:国防动员工作总结)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xx人,其中农业人口xx人,非农人口xx人。18-35岁民兵、预备役人员xx人.

一年来,xx乡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防动员法》,认真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把党管武装的原则,把国防动员工作摆在重要位臵,有力地促进了xx乡镇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健康发展。

首先,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主线,全面落实民兵预备役思想政治建设一年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工作,坚持党管武装原则,深入学习国防政治理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意识。

1、镇党委、政府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议军会”,以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和“加强机关纪律作风建设”活动为依托,把基层人武部规范化建设和民兵预备役队员纪律作风建设有机结合作为党委的工作目标来实施,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始终坚持党管武装制度不动摇,始终把理论学习摆在党委建设工作首位,要求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带头上课,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共同交流,确保了民兵预备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开展。

2、坚持每月一次的基层民兵干部例会制度。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对民兵干部进行教育,要求民兵干部要牢固树立“党管武装意识、守纪意识、国防意识”。通过教育提高民兵预备役干部的综合素质,坚定政治信念,夯实业务知识。

3、坚持定期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在“五.四”、“八一”、“九.一八”等纪念日,党政主要领导汇同镇武装部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就国际战事格局、台海局势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国周边军事斗争形势进行分析,大力宣传民兵预备役队伍在战时的职能作用和任务,宣传克服和平麻痹思想,牢固树立国防意识和战备观念。

二、坚持党管武装原则,促进民兵预备役工作健康发展

一年来,镇党委、政府把民兵预备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保了大楠民兵役备工作的健康发展。

1、坚持向镇党委、政府工作季度汇报制度。年初,镇武装部根据县人武部本年度民兵预备役工作要点向镇党委、政府进行当年兵预备役工作汇报,将民兵预备役工作纳入镇党政工作的总体计划中,对全年开展民兵预备役工作情况进行了分值考核。做到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

2、镇党委、政府全力筹集资金,用于镇武装部规划建设。xx-xx年,镇政府投入资金xx万元为镇人武部备齐办公设备,购买民兵服装和防扑火用具等,为开展民兵预备役正规化建设工作提供了硬件保证,使镇人武部达到了“六有标准”和民兵连“四有标准”的建设要求。

3、配齐干部、规范工作秩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镇配专职武装干部xx人,在xx个行政村配齐了民兵连长xx人,民兵连长均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制定了“二十项工作制度”,这二十项工作制度作为民兵预备役干部达标考核的标准,确保工作落实。

三、发挥政府职能,圆满完成年度征兵工作任务

在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中,以政府的名义印发了《致适龄青年一封信》详细说明了当兵的意义,针对我镇人口较少,在《新兵役法》颁布

实施后,兵龄过短,优抚、安臵等问题给征兵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党委、政府对兵员现状进行专题研究,制定方案,分解任务,确保征兵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在征兵工作中,党政领导亲自与适龄青年交心谈心,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充分发挥全镇xx个村级远程教育宣传平台和村务宣栏的作用,营造氛围,走家串户,深入宣传,激发他们的参军热情,在工作中严把兵员的文化、初检、体检、政审关。xx年我镇有xx名优秀青年光荣的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四、以民兵参建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双拥工作。

我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府关于双拥工作指示精神,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人武部负责日常工作,制定了相关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收到良好效果。利用全镇xx个村级远程教育宣传平台大力宣传《国防法》、《兵役法》、《人民防空法》、《保护军事设施法》等法律以及拥军优属的各项优质优惠措施,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和居民的国防意识。大力宣传双拥创建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全力营造全镇双拥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努力促使全镇上下牢固树立双拥创建工作的意识。每年“八〃一”建军节、“春节”来临之际,镇党委、政府领导对在镇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军烈属、现役军人家属进行慰问,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祝他们节日快乐。

五、始终将民兵预备役参建作为重要任务来抓,组织广大民兵预备役积极参加地方经济建设。成立了xx人的应急分队,各村组建民兵应急小分队,制定应急预案,认真完成各项应急任务。(具体事例阐述……)

近期组织民兵参加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清理白色垃圾、植树造林,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在大楠坳进行夜间巡逻,对主要街道、公共

场所、重要目标进行流动巡查、执勤,在较大程度上防止了偷盗行为。在应急维稳行动中,不断强化民兵队伍快速集结意识,提高民兵队伍的战斗力,增强社会面的治安防控力度,对犯罪分子形成了巨大震慑,至今未发生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确保了xx乡镇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