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组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集体优势,让地理组工作都必须依存于集体的前提下开展。
1、加强地理组建设,形成有计划、有目的的地理备课研讨的氛围。我们定时、定点地进行新教材的研究,。全组教师乐于参加教研组活动,学习业务,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经常相互听课,及时交流,总结,推广教学经验。
2、加强组内资料建设。本学期在各位地理老师的努力下,形成了一定的课件体系。适应了地理课改的需要,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1、认真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根据个年级的具体情况,在学期初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和具体的教学计划,这为接下来的工作 有条不紊地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坚持集体备课。每周坚持定时、定点备课,并提前指定好中心发言人和集体备课的内容,然后备课组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认真完成学校、学部、文综组的各项任务。例如在学部组织的常规检查、公开课展示等,例如在集团评估中,高二张老师的《象棋》选修课的展示等。
4、坚持互相听课,互帮互助。备课组有很好的互相听课的氛围。各教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好学。
5、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学习听取区、市优秀教师的经验、示范课。
1、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把握有待提高个别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经验不足的特点,不太注意课堂气氛的把握,对较低层次班级的课堂控制力有待提高;教学程序不够鲜明,显得不够老到,难以凸显教学的风采。对于教学分层次开展这一点,特别应加强对不同层次目标要求的把握和具体程序、细节的实施。
2、高一教学进度比原计划滞后一周,导致期末复习时间不够充分。主要原因在于必修1地球的运动和大气环境的内容比较难理解,讲得比较详细,从而导致超过课标要求的课时,使整个教学计划滞后。下学期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多给出复习时间,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1、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经常性的随堂相互听课活动,及时做好评课工作,促使老师在实践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系统研究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逐步形成本组多媒体课件资库。
教学目标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⑵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考情分析】高考中多以水循环示意图、区域图、热点材料为载体,突出查水循环的原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高考预测】1.以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2.以区域图、水资源分布及利用图表为背景,考查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结合有关水资源的重要工程、重要政策,以案例的形式考查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水圈的组成
1.图解水圈的组成
2.特点: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__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
知识点一: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双基落实】
1. 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各个环节
________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画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在右中画出水循环环节箭头方向,标注各环节
及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真题选粹】
(2008山东卷)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知识点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高频考点】
【真题选粹】
(2014课标卷i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根据大屏幕展示图片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提示:沼泽广布的原因从水循环的角度考虑主要是地表水来水量大,排水不畅、下渗少、蒸发量小,其影响因素与地形、气温、冻土、凌汛等有关。
【深度探究】
(分组讨论,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以下四个问题的形成原因)
1.分析死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2.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
3.分析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
4.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
【高考选粹】
(2015o新课标i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结合大屏幕上的图片完成下列小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知识点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双基落实】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实现了________、大气圈、岩石圈和____________的相互联系;
(2)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________________;
(3)调节圈层间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能量的转换,改造地表形态;
(4)使地表物质发生________。
【高频考点】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措施
提示: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发达,需求量大;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污染)
【考向透视】
亚马逊雨林在地球的水循环和碳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形成降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降水量来自( ) 带来的水汽。
(2)据调查,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空气湿度下降,降水量减少约20%,但是流入亚马孙河的水量及洪水次数反而有所增加。结合水循环原理,解释以上现象。
1.下列地理区域中属于自然区域类型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工业区
c.经济特区 d.香港特别行政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地理区域类型的判断。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区域,地理区域有的是自然区域,有的是经济区域,有的是行政区域,等等。例如,珠江三角洲属于自然区域;工业区、经济特区属于经济区域;香港特别行政区属于行政区域。
2.下列有关行政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区是内蒙古 b.纬度最低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省
c.纬度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 d.江西省是沿海省级行政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行政区域的知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因此也是西北地区的省级行政区;我国纬度位置最低的省级行政区是海南省;纬度位置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我国国土的最北端就在该省;江西省位于内陆。
3.下列区域中属于同一尺度的是( )
a.深圳、广东 b.北京、重庆
c.西藏自治区、西双版纳自治州 d.香港、宜昌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行政区域不同级别的判断。广东、北京、重庆、西藏自治区、香港为一级行政区域,深圳、西双版纳自治州、宜昌为二级行政区域。
4.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界线接近( )
a.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局部) b.1月份0℃等温线(局部)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局部) d.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是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其北段大致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吻合。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其中昆仑山脉是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秦岭—淮河,它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也经过秦岭—淮河,接近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
a.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该线相吻合 b.它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c.它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d.它是落叶阔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的分界线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6.关于“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作为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b.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
c.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 d.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界线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和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是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是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界线。
7.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面积大小。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面积分别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25%、30%、25%,因此,北方地区面积最小,西北地区面积。
8.四大地理区域中,东临我国渤海和黄海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地理区域的海陆位置。北方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南方地区东临黄海、东海和南海;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位于内陆,不临海。
9.北方地区不包括哪个省( )
a.山东省 b.山西省 c.河北省 d.浙江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北方地区的范围。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浙江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
10.下列省区全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
a.山东省 b.湖北省 c.江苏省 d.四川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方地区的范围。此题首先搞清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南方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是横断山脉。山东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北方地区;淮河经过江苏省的北部,江苏省大部分位于南方地区,但是不全位于南方地区;四川省的一部分位于横断山脉以东,在南方地区,一部分位于横断山脉以西,在青藏地区;只有湖北省全位于南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摘要:地理小专题是对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贯通和应用。高考试题主要以专题知识呈现。设计专题可构建完整知识结构,实现知识间的重组与创新,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专题《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教学为案例作分析和推介。四个环节:
一、架设框架,构建模块,突破思维
二、理清关系,共性个性,及特异性
三、总结规律、比较异同、归纳特征
四、拓宽知识,注重迁移,培养能力
关键词:小专题、案例描述、绿色通道
地理小专题复习在高考第一轮复习中是很有必要的,对教师能力是一种考验,组织得当对学生能力提升和学习方法培养将很有成效。专题实际上就是对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贯通和应用。近年来的高考命题仍然在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突出表现在高考试题主要以专题知识呈现。设计专题可以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实现自然与人文、自然与区域、人文与区域知识之间的重组与创新,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一轮复习中,对重难点内容采用小专题突破不失为上策。本文以小专题《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教学为案例作分析推介。
案例描述:
气候类型的判断是是历年高考重要考点,对多数学生而言,却是十分头疼的问题,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气候类型的归因、气候特征的理解和气候分布的定位。这三个问题存在着内在联系,通过小专题———《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的复习便可以构建起提高学生认知层次和知能应用水平的平台。
以下是该小专题设计的四个环节:
一、架设框架,构建模块,突破思维
气候成因 分布规律 判断方法
太阳辐射 定带 气候模式图
空间变化 定位法
大气环流 定型 气候分布图
气候因子 变化特征
下垫面状况
气温:文字描述 定性法
人类活动 时间变化
降水:数量估计 定量法
展示上述框架,师生互动:
释疑: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有哪些?相互关系怎样?
生答: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
归纳:对地球大气而言,太阳辐射是外因,但却是形成各气候带的最基本因子,并影响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下垫面状况主要是通过影响大气环流进而影响气候。人类活动间接和直接影响气候……
释疑:它们如何影响气候类型的呢?
归纳:太阳辐射 定带 (热量带及气压带或风带)
大气环流(并结合下垫面分析) 定型 (降水类型)
分析:这些因子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影响,不同成因组合形成不同水热状况,从而构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空间上不同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分布着不同的气候类型,根据地理事物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即能确定气候类型叫定位法。
应用举例: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分别为: a(46°n,148°e);b(36°n,14°30′e);c(6°s,134°e);d(51°s,75°w)。那么,四个小岛的气候类型为: a ;b ;c ;d 。
讨论作答:分别为温带季风、地中海、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二、理清关系,共性个性,及特异性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还有特异性。
分析举例:如上例中,a与d:共性是模式图,个性是分布图与模式图的差异。大气环流在影响大陆东西两岸上也存在差异:大陆西岸主要是地带性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的影响。同时受不同地形、暖流和寒流等下垫面状况影响,还会形成特异性气候现象。
释疑:下垫面状况主要有哪些不同类别?
生答:地形、海陆分布(洋流、沿海、内陆)、生物和物理性质不同地面。
释疑:请举例说明下垫面状况的差异对气候类型是产生什么影响?
生答:如欧洲西部与南北美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相比,前者由于为平原地形及受强大暖流流经西岸的影响,其所跨南北纬度的范围及东西向延伸宽度均较较后者大(各有个性)。后者除受地形限制外,其中南美西侧还因为受到的是秘鲁寒流影响之故,分布和特征具有一定特异性。但因常年都能受到西风影响,它们均表现出温带海洋法气候特征(具有共性)。
释疑: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沿海及中美洲的东北部均分布热带雨林的影响因子有哪些?
生答:纬度低、信风、迎风坡、暖流的影响。
释疑:这些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因子是否与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吻合?
生答:显然不是。一般主要是因为处于赤道附近地区,终年炎热,气流辐合上升所致。前者具有一定分布规律,但有别于常见的热带雨林分布规律。
释疑:非洲赤道地区东部又是为何未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的呢?
生答:因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改变了可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应有的水热条件的缘故。其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归纳:可见个性差异是在不同的因子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在影响气候类型的因子中有主有次,共性往往是由主要因子影响下形成的,个性则往往是由次要因子的差异造成的。。上述非赤道附近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以及赤道附近地区却为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情况则可视为一种特异性现象。
三、总结规律、比较异同、归纳特征
释疑:从气候类型的时空分布规律来看,你发现了哪些知识规律?
归纳:1.同的纬度和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着相应的气候类型;
2.热带的气候最低月均温在15℃以上,亚热带在0℃以上,温带一般在0℃以下。不同的气候带降水总量和季节变化也有差异。
分析:太阳辐射决定了气温的变化进而定带;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决定了降水的变化进而定型。它们共同的变化特点形成了不同特点的的特征类型。研究全球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图,通过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容易归纳得出以下结论:
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
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 亚热带季风气候。
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 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
5.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冬夏季分别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9.各大洲中分布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及缺少的气候类型:(见下表)
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 | 缺少的气候类型 | |
亚洲 | 三种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高山气候 |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冰原气候 |
非洲 |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 三种季风气候、 亚寒带、寒带 所有气候类型、温带所有气候类型 |
欧洲 |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 热带的所有气候类型、 三种季风气候、 冰原气候 |
北美洲 |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
南美洲 |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
大洋洲 |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
南极洲 | 冰原气候 | 除冰原气候外的所有气候类型 |
四、拓宽知识,注重迁移,培养能力
在小专题设计中还应适当注重专题知识在学科内的联系和迁移,同时还要注意与热点、焦点问题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如气候可联系科内相关知识点有动植物、水文、地貌、土壤、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等等。科际综合如气象经济、黄河文明、楼兰古国等。
应用举例:读“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气候类型是 ,成因是 ,主要分布地区是 。 (2)影响该气候区的不利的灾害性天气有、 (举两例即可)。 (3)该气候的特点是 ,有利于农作物的成熟。该气候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该作物在世界上产量的国家是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知识: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和主要成因,以及区域自然地理知识等。本题易犯错误多因抓不住图中有效信息,对该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特点未把握住,也可能对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不熟悉;还可能对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点不够熟悉造成。
解题方法与技巧:根据图中气温最冷月1月份介于0°~10℃且降水少;而7月为最热月温度在20°~30°且降水多,根据定性法与定量法容易确定该气候类型为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大陆的偏南风,高温多雨。依据定位法,可大致认定其分布主要在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我国江淮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当为伏旱、梅雨等;该气候特点中,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对水稻等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
答案:(1)亚热带季风 由于海洋与陆地的热力性质的差异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2)梅雨 伏旱 (3)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稻 中国
综上分析,在进行第一轮复习备考时,尝试用小专题的办法来突破重难点内容实为一条提高复习备考效率的绿色通道。
教学反思:第一轮复习便不能不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但应得法。既不应只是局限于教材的顺序和知识结构;也不能抛开基础知识,置知识体系和网络构建于不顾,舍本逐末一味追求能力的提升。那么采用小专题来突破重难点和关键内容的教学法应该就是上上之选。本案例即有一定说服力:气候的判断穿插于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在第一轮复习之前,学生一般积累了一定的认知,第一轮复习到此,对有关问题如不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的总结,那么学生可能仍然不得要领。实际上在进行上述教学过程中,本人发现学生普遍兴致勃勃的探究问题,教学也基本收到预期的成效,从而也为今后的二轮复习垫定了坚实基础。总之,只要教师做有心人精心组织好各个章节中的相关小专题,便好比开通了提升学生能力的绿色通道。
等值线专题复习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9.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东北地区
【课标解读】 我国义务教育对“认识区域”部分的课程标准是这样的 1.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某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某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出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阐述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以某区域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阐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产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根据资料,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说明本单元通过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内容应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要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有机结合,而具体的学习内容则要从所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求面面俱到。 【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在北方地区的学习中主要考察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所给的地图判断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2.学生能够根据校本课程的自主学习,复习回顾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3、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所给的文字材料,筛选有用的信息条件,总结区域发展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方法与过程目标 1.学生通过彼此交流,掌握关于东北地区的基础知识; 2.学生能够根据地理图标说出东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也能根据东北地区资源的分布说出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学生能够辨证地发展地认识问题,并能能够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观; 2.通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 【学习重点】 1.总结归纳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2.理解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学习难点】 1.用区域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解读信息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考辩论 【学习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直入主题,开门见山。 教师提前板图东北地区轮廓图。 多媒体循环播放东北图片,并播放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教师导入 孩子们,一曲“松花江上”,让我们难忘“九·一八”,难忘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宁舍本土,也不舍满洲”的觊觎之情、贪婪之心;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壮丽的生产情景,让我们感受东北地区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复习我国的东北地区。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感受东北的美丽富饶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同时难忘国耻“9.18”,在情感教育的基础上进入学习状态。 直入主题,开门见山。
提出问题,导出目标。 提出问题 孩子们我们要认识一个区域,需要从哪些方面着眼呢? 对,我们分析一个区域,需要三个步骤,在认识地理位置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然后能够综合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等,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自己的观念(展示多媒体)。 因此,咱们本节课共有三个目标(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用三个环节来完成 一、东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二、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三、东北地区的综合分析。 学生回答 位置范围、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矿产资源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等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学习思路,让学生树立整体的观念,无论是在学习知识上,还是在区域分析上。 利用板图,师生互动。 首先,咱们来共同完成第一个环节, 教师板书一、位置、范围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约位于北纬……,东经……,主要包括的省区有…… 因此,咱们既可以利用经纬网定位,也可以利用特殊的地理信息定位,如轮廓、省会位置等,当然还有……(展示多媒体,分界线) 学生回答 “北纬40°至54°之间” “东经120°至130°之间” “黑、吉、辽及内蒙古的东部” 师生互动,掌握空间定位的技巧。 同桌交流,基础回归。 现在由同学们来完成第二个环节,从整体上来汇总一下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即它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教师板书二、地理环境特征 这一部分由同学们和你自己最亲密的学习伙伴也就是你的同桌来完成,要求如下(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要求) 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在学案的引导下完成对东北地区的整体认识。 1、通过相互交流,活跃学生思维。 2、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东北地区的基础知识。 区位分析,把握条件; 注意规范,切中要点。 孩子们,这些地理环境特征是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现在咱们就通过区位分析来认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通过问题探究来思考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的方向。 教师板书三、区域分析 1、区位分析 农业的区位分析需要从……(展示多媒体) 工业的区位分析需要从……(展示多媒体) 注意在分析时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有所侧重,在工业区位分析时,要从工业的特点出发。 现在请同学们用区位分析的方法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要求如下(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要求) 学生完成后,找出学生的一份学案,投影展示,让学生进行修正和补充,教师略作点评。 过渡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但又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现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今年高考新课标ⅱ的第37题的(2)、(3)小题。 教师提问。 现在1、3组为正方,认为热量不足对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是不利的;2、4组为反方,认为热量不足对东北地区的发展是有利的。请每个小组为自己的立场辩论,看本次对抗赛哪一方获胜? 教师展示参考答案。
1、学生通过回答,回顾影响工农业的区位因素
2、学生思考并讨论东北地区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2、学生独立完成高考点击部分。 3、双方学生各抒己见。 1、学生能够用区位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问题。 问题探究,对症下药。 点击高考,体会成效。 过渡 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现在咱们以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为例,来分析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应的对策。 教师板书2、问题与对策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以及德国鲁尔区发展的经验,探究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整治的措施。 要求如下(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要求) 学生完成后,提问学生作答。展示答案,学生做以修正。 学生根据材料思考然后讨论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求其相应的措施。 用简练规范的语言概括。 培养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启迪人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咱们复习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总结了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并能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东北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乡音的对策。请同学们看高考点击2,你就会发现东北的重工业基地通过改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中第(2)小题,有点挑战性,孩子们有没有信心试一试? 由此可见,有问题我们才会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敢于面对问题,我们就会有所提升,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敢于面对问题,不断提升自我。(展示多媒体) 请同学们核对答案,然后同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高考点击2。
综合提升 教学任务完成后,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以检测。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当前我国粮食、肉类、棉花、花生等产量已居世界首位
b.我国谷物人均占有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
c.农业条件日益改善,但农业生态环境还较差
d.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郊农业蓬勃发展起来
2下列商品基地,主要生产春小麦的是()
a.成都平原b.松嫩平原c.江汉平原d.江淮平原
3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是()
a.川、湘、豫b.渝、鄂、贵c.晋、鲁、冀d.陕、甘、宁
4从接近原料产地方面考虑,西藏的纺织工业主要应为()
a棉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c麻纺织工业d丝纺织工业
5我国目前的石油基地是( )
a胜利油田 b大庆油田 c华北油田 d克拉玛依油田
6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中的“西气东输”工程是使用( )
a 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 内河航运 d管道运输
7.既是长江中下游沿岸重要港口,又是钢铁工业和纺织工业城市的是( )
a.武汉 b.重庆 c.成都 d.马鞍山
8我国的第二大能源是( )
a煤 b石油 c水能 d天然气
9.我国矿产能源工业主要集中的地区是 ( )
a.西北和东南 b.华北和东北
c.西南和东南 d.华北和西南
10高技术制造业中第一大部门是( )
a 生物医药制造业 b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
c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d新材料等其它高技术制造业
11 北京通往香港的铁路干线是()
a京广线b.南昆线c.京沪线d.京九线
12.修建青藏铁路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
①高寒缺氧 ②冻土广布 ③生态环境脆弱 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北京中关村成为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中心的优势条件是( )
a水陆交通便利 b.科技力量雄厚 c自然资源丰富 d经济发达
14以下产业中属于高技术产业的是( )
a汽车制造 业 b能源工业 c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d纺织工业
15、下列沿海航线中,经过我国4个临海的是()
a、天津-福州 b、青岛-广州
c、秦皇岛-海口 d、天津-宁波
二综合题(20分)
1、比较南方与北方的地理事物差异填空。(每空1分,共5分)
地区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耕地类型人们主食
北方花生旱地
南方水稻甘蔗大米
2、写出下表中最合适的运输方式;(在表中用“√”表示)5分
货物类别和数量起点至终点河运海运铁路公路航空
紧急文件北京-拉萨
1吨活鱼密云水库-北京
100吨钢材鞍山-哈尔滨
5000吨海盐天津-广州
10万吨大米九-上海
3.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2 008年4月1 8日,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预计五年建成,
建成的京沪高铁运营后,正线全长约1318千米,设计时速为350千米,共设置21个客运车站。从北京前往上海只需5个小时,年单方向运输旅客8000余万人,建设京沪高铁70﹪以上的技术依靠自主创新。
材料二 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
(1)由图可知:京沪高速铁路经过的两大地形区分别是 和长
江中下游平原。(1分)
(2)下列省份中京沪高速铁路不经过的是(1分)
a.河南 b.安徽 c.江苏 d.山东
(3)京沪高速铁路某段选择在下图中的黑色区域通过,主要原因是( )。(2分)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层疏松,易于开挖
(4)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 ) (2分)
a.展现我国世界一流的铁路修建技术水平
b.节约东部地区宝贵的土地资源
c.投资大,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
d.防止环境污染
(5)你认为修建京沪高速铁路有什么重要意义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 择 题 答 案 栏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babbdabbc
题号1112131415
答案dcbcc
二综合题
1、(每空1分,共5分)
地区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耕地类型人们主食
北方小麦花生甜菜旱地面食
南方水稻油菜甘蔗水田大米
2、(每格1分共5分)
货物类别和数量起点至终点河运海运铁路公路航空
紧急文件北京-拉萨√
1吨活鱼密云水库-北京√
100吨钢材鞍山-哈尔滨√
5000吨海盐天津-广州√
10万吨大米九-上海√
3答案:(1)华北平原 (2)a (3)c (4)b
(5)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缓解京沪铁路的交通压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关于天体、天体系统的基本概念
2、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3、理解地球是宇宙中非常普通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并分析其原因。
4、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宇宙观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
天体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具设计]:
地球仪、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图、太阳系模式图
[讲授过程]:
一、天体
1、自然天体、人造天体
2、几种常见天体的观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总结讲述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
3、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
1)定义:从质量、组成、形状、发光与否等角度总结
交代:数目多少(肉眼所见6000多颗)
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
2)运动特点:(由恒星的“恒”字引发学生分析“北斗七星图形变化”图说明特点)
3)光年----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强调“距离”)
分析知识点:①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8分钟)(1.5亿公里)
②距离地球次运的恒星是(4.2光年)③现在能够探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多远? 星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与恒星比较总结星云特点,可以从形态、质量、体积、密度、物质组成、观察特点几方面列表比较分析并小结)
二、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的系统。
2、层次:读课本p.3”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分析回答:
三、九大行星
1、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口诀:水晶球,火烧木变土,天海边 小行星带位置:火烧木生成的灰尘
四、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通过对p.4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的出为什么地球上存在生命分析
1、地球的质量适中,可以形成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气温有利于生物的生存
3、自转周期适中不快不慢
4、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结晶水汽
本学期初一初二年地理以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初中教学中从传授知识为重点,转变从能力的培养中获取知识,做到能力和知识并重,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评价。
完成初一年上册共有五章,初二年上册共有四章的各章教学任务。
注重导学案的`应用和系列练习的编写,导学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系列练习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做到不遗漏重点,不全面铺开,做到少而精。
教学中加强了地图知识的讲解和地图的应用。
加强集体备课,每一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根据教材和教法确定教学目标,特别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确定,以达到完成知识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加强重点的学习和突破难点的教法和学法,应用何种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在学校公开课周认真听初中地理课和其他学科的课,了解各个教师上课的特点和吸收其优点,了解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知识渗透。
平时也能听高中地理课,分析高中课程如何应用初中的地理知识,如何用高中的理论分析初中的地理现象,在教学中才能如何为学生在今后的高中地理学习打好基础知识,尽量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听其他学校的课,比较其他学校的地理课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学习众教师各种优良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所用,衡量自己在厦门市地理教师中的水平地位,树立信心,超越他人和超越自己。 本学期多人次参加厦门市地理课堂教学研究,听了多节其他学校的地理课,学习了其他学校教师的优点,也衡量了解我校地理教师的优秀水平。
参加初中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学生撰写创新论文,成绩不理想。
全校地理教研组一盘棋,初中地理备课组是学校地理教研组团队的一部份,参加本学期学校地理教研组的全部教学教研活动,共同完成学校领导给地理教研组的任务。 参加厦门市《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研究》,初中部完成了“厦门的飑线、冰雹、雷暴灾害”章节部分。
岩石圈与地表形
【考纲及对应教材】
考纲: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教材:《必修一》p27—35页。
【专题网络】
【真题考向引航】感悟真题 找准考向:考什么?怎么考?
.(2007—3)图2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是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009--26 )图6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6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1)题。
(1)指出图6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2010—5,6)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2011—(3)(4))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
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4)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主干知识回顾】
1.说出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煤等岩石的类型,简述沉积岩的特点?
2.如图写出①--⑧的地质擢用名称,简述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3.如图写出①--③的地质构造名称,推断该区域地壳运动地质演变过程。
4.分别写出图中甲、乙、丙三处地质构造及地形类型,简述地形类型的成因。
5.如图写出乙、丙、丁、戊四处的外力、表现形式及其地貌名称,简要分析戊、丁两者的关系?
6.读图理解内、外力的相互关系
结论: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只有内力作用;地形、地貌往往是内、外力共同作用。
【典例剖析】例1:(2011•苏北四市3月调研)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c、d类岩石中含有化石②大理岩属于c类岩石③a、b类岩石为岩浆岩
④甲处是向斜,乙处是背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有关图中大气受热过程与各圈层间关系的说法正确是()
①煤炭资源的形成与n地质作用无关
②a处喷发出来的火山灰削弱了③作用
③①②③④大气受热过程对m地质作用有深刻影响
④岩浆活动释放出大量气体能导致④作用增强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规律方法总结】
【变式训练1】1.2010年11月24日,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2)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a.①b.⑤ c.③d.④
[例2] (2011•临海模拟)下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答(1)~(2)题。
(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谷地
(2)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规律方法总结】
【变式训练2】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a.向斜谷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2)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a.页岩 b.板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专题提升】
(2011•潍坊模拟)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2.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①、②、③、④处中,最适宜建水库大坝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4.甲地区的构造地貌属()
a.向斜谷地 b.背斜谷地 c.向斜山岭 d.背斜山岭
5.图示景观图片中,能代表甲地区典型地貌景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四幅地理景观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示景观反映的外力作用类型中,属于同一类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图示景观与华北平原在形成机制上相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黄河示意图,回答8~10题。
8.图中河床剖面呈“v”字形的河段是()
a.a b.b c.c d.d
9.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 b.聚落一般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
c.聚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
d.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条带状
10.关于d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泥沙含量大,因此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b.d处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航海运输
c.d处因河网密布、地形平坦,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d.入海口处三角洲增长慢
下图是四条河流的纵剖面图。若四河的落差相同,且仅从河流落差的角度考虑,回答11~12题。
11.从源头到一半流程的河段内,水能最丰富是()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河
12.河口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发育最广泛的是()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河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地貌、岩石和地质作用相匹配的是()
a.花岗岩——变质作用 b.大理岩——沉积作用
c.乙地缓坡——流水侵蚀作用 d.丙地丘陵——化学溶蚀作用
14.图中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砂岩、砾岩、页岩、花岗岩、石灰岩
b.砂岩、砾岩、花岗岩、页岩、石灰岩
c.石灰岩、页岩、砾岩、花岗岩、砂岩
d.石灰岩、页岩、砾岩、砂岩、花岗岩
15.该地区地表水资源缺乏,适宜开采地下水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图中河流最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是________。
(2)图中②③处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是________。
①处山岭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流水作用下,图中乙、丙、丁处依次形成的地貌类型有哪些?
(4)如果形成暴雨天气,乙、丙、丁处最容易形成洪灾的是________;若在乙处修建一水库,对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泊对径流的调节作用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011•东莞模拟)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了我国某区域一段河流(如图,虚线部分表示主航道中心线)。读图后回答问题。
(1)该研究小组考察的区域,其地形是________。
(2)图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分布特点是________,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小组认为a湖是一段旧河道,你认为他们的观点对吗?________。请解释湖泊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种河道往往给沿岸带来________灾害,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措施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 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 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 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 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用模拟实验法研究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以4cm×30cm的竹片为材料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了岩石变形过程。在下图中方框内画上相应的示意图以完善实验过程和现象,并说明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是 。
(4)填表回答:①②两地地形区中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典型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
①
②
(5)b所在高原地区人口、聚落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的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 地貌。
(2)b图是 地貌,往往形成于 地区;近年由于人类 等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 。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 ,判断理由 ;图上的地质构造是 ,
判断理由是 ;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
岩石圈与地表形
【规律总结】
一
地质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
来源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太
阳辐射能
表现
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形成陆地与海洋、
山脉与盆地,使地
表变得高低不平 对地表进行破坏,
把物质从高处搬到
低处堆积起来,使
地表起伏状况趋向
于平缓
相互
关系 ①两者同时存在,同时对地表形态变化
起作用
②在一定时间、一定的地点往往是某一
种作用占优势
③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
的基本格局
二、
地质构造 判断依据 构造地貌 实 例
形态 岩层顺序 地形 成因
褶
皱 背
斜 上拱 中间老、两翼新 山 岩层上拱而成山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谷 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
成谷岩层下弯而
向
斜 下弯 中问新、两翼老 谷 成谷
山 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
断
层 地
垒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上升 块状山地 庐山、泰山
地
堑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侧下沉 裂谷、凹陷地带 东非大裂谷、汾河
谷地、渭河平原
1.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①找矿、找水: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石油、天然气一般存在于背斜构造之中;向斜构造有利于储存地下水。②工程建设: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山地开凿隧道,通常选在背斜部位;③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导致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2.背斜、向斜构造的判断
形式 从形态上看 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背斜 向上拱起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向斜 向下弯曲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3.外力力作用的类型比较
作用类型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侵蚀作用 ①冲刷坡面,例如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②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形成瀑布、峡谷等③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石林、石芽、溶蚀洼地等地表形态 风力侵蚀可形成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柱等地表形态
搬运作用 砾石、泥沙在重力和流水的冲击力、浮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运动 搬走地表沙尘、碎屑,形成戈壁、裸岩荒漠
堆积作用 ①形成山前冲积扇
②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②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都有沉积分选现象: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
特别说明 河流地貌及其形成过程(1)山区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下切,形成v形河谷,一般多峡谷,流速快,谷底沉积物较粗大。
(2)在河流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携带的砾石和泥沙大量堆积下来,形成扇形锥状堆积体,即冲积扇。一般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黏土,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干旱地区绿洲一般位于冲积扇边缘。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昆仑山和祁连山北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3)平原地区河流、河道开阔,水流平缓,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河底沉积物颗粒较细小,河流发育,往往在凹岸侵蚀而在凸岸堆积。这里一般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有航运和养殖之利,人口、城市密集。在河流入海口处,受潮水顶托等影响,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成多个沙洲,逐渐发育成为三角洲。
【专题提升】参考答案
高考题:c 低山丘陵 流水侵蚀 dc ad
例1答案: (1)b (2)c 【变式训练1】(1)b(2)b
例21答案: (1)b (2)c 【变式训练2】(1)d(2)c
【专题提升】
1.a2.b 3.a4.b5.d 6.d7.c 8.a9.d10.a 11.d 12. d 13.c14.d15.a
16.答案:(1)海陆间水循环雨水补给
(2)②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成山岭
(3)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4)丙滩涂增速变缓削峰补枯
17.答案:(1)平原
(2)弯曲河道段偏向河流的凹岸河流的凹岸接受侵蚀,河床较深;凸岸接受堆积,河床较浅
(3)对弯曲河段两岸不断接受侵蚀或堆积,河道将继续弯曲,最后弯曲段两端有可能连接在一起,河道自然取直,原弯曲河段被废弃成湖
(4)洪涝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加固河堤,人工裁弯取直
18.
(褶皱要体现出“岩层连续”和“弯曲变形”,断层要体现出“断裂”和“上下错动”)活跃的断层处(板块交界处)
(4)
典型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
① 雅丹地貌 风力侵蚀
② 喀斯特地貌 流水溶蚀、侵蚀作用
(5)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多呈条带状。地势低平、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19.答案 (1)流水沉积 三角洲(平原)
(2)沙丘 干旱、半干旱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
(3)丘陵 地势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250米 向斜 中心岩层较新,四周岩层较老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