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问题是指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境。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客观性和中立性,不要带有个人偏见。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历史传说的神奇与壮美,山川景物的伟大和强悍,诗人李白的豪放与旷达,久久回荡在脑海。再读《蜀道难》,别有一番风味。
李白借“蜀道”这一特定的审美对象,通过描写“蜀道”之“难”,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体悟与认识。而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就是《蜀道难》的魅力之所在。而今,往日的嗟叹与无奈都变成了令人欣赏的美景、奇观,“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千年古道,也变成了宽阔的道路,行人车辆不断。
一场突如其来的人间灾难悄然而至,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房屋倒塌,桥梁坍塌,公路被山体滑坡、泥石流阻断……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再一次出现了“蜀道难”的局面。
面对困境,有的人选择面对,有的人则躲避。而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抗震救灾的重任。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身体和困难抗争,从瓦硕下面救出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4999米严重缺氧的高空,空降地震灾区救助灾区人民,创造了世界军队空降史的奇迹;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挖凿堰塞体导流明渠,排除了堰塞体溃坝湖水淹没下游绵阳市的险情,创造了世界上成功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是呀,蜀道难,但难不倒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也难不到我们英勇的人民军队。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会有“蜀道难”的境遇。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怎么选择?文学家王国维曾把人生的境界分为三种: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论何时何地,王国维想告诉我们的是,要有那份别样的豁达、顽强和坚持不懈。而刘墉先生则把这三种境界分别比作骆驼、狮子、婴儿。现在的我们就像骆驼一样为了走出沙漠,就算再苦,也必须坚持。只有走出沙漠,才有活的机会。中年的我们好像狮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为了让家人过更好的生活而拼命工作,满足自己的物质或是精神上的需要。晚年的我们却回归到婴儿时的天真,与世无争,很淡定的过完余生。无论我们像什么,我们都要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做最想做的自己。
初知李白,是在那几句朗朗上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不知为何,那时还小小年纪的我遍一下子爱上了那首诗,只浅浅明白,那首诗里,是乡思。因为《静夜思》我知道了有个诗人叫李白,字太白,被人们称为“诗仙”。记忆中,有一种酒,醇香而且回味,叫做“诗仙太白”,我不知道这酒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只觉得,李白的诗便如这酒般醇香,回味悠长。
品那一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只此一句,便贯穿了整篇文章,激昂、澎湃的感情,回味悠长的留香,豪情万丈的呐喊。我对他的认识又深了一分,我对他的喜爱增了一分。他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唯美比过他人;他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细腻赛过他人;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豪情更是胜过他人。
品那一盏“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如此一笔,勾勒出险而峻的蜀山绝壁,领世人进入那群峰之间,邀世人共观那峭壁绝岩。曾经也思考过,为什么李白的诗会如此让人沉醉入迷,他的诗既不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怀天下,也不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可是,那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水终是落在了我们心间;那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月光终是照在了我们身上;那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踏歌声终是响在了我们的耳畔……如此一笔,看似不留痕迹,实则带走了我们的心。
品那一壶“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仅此一句,酣畅淋漓,他带着那一声声惊天动地的声响,连同那蜀道的艰险,一同呈现在世人前。读诗,是享受美的过程。读李清照的“唯恐双锡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读出了满满愁丝;读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读出了淡淡怀恋。唯有读李白的“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读出了万丈豪情的同时,还听到了震耳的水流声,看到了争流的瀑布倾泻而下。
惨淡月光下,一个身影,左手一壶浊酒,右手一把利剑,趁着酒兴而舞,剑反射出淡淡寒光,身旁石桌上,笔墨散乱地放着,纸上,一篇文章扬扬洒洒,最显眼的,莫过于那几个字:蜀道难。
更多。
一首《蜀道难》不仅道尽了李白的全部人格力量,而且凸现了大气磅礴的崇高美,演绎了迅疾变幻的运动美,奔涌出参差错落的音韵美,真正是谱写了一首浪漫主义的绝唱。初知李白,是在那几句朗朗上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不知为何,那时还小小年纪的我遍一下子爱上了那首诗,只浅浅明白,那首诗里,是乡思。因为《静夜思》我知道了有个诗人叫李白,字太白,被人们称为“诗仙”。记忆中,有一种酒,醇香而且回味,叫做“诗仙太白”,我不知道这酒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只觉得,李白的诗便如这酒般醇香,回味悠长。
品那一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只此一句,便贯穿了整篇文章,激昂、澎湃的感情,回味悠长的留香,豪情万丈的呐喊。我对他的认识又深了一分,我对他的喜爱增了一分。他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唯美比过他人;他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细腻赛过他人;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豪情更是胜过他人。
先写蜀道开辟之难。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丁力士拽蛇导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诗人以鬼神莫测的笔法,纵横驰骋,时间上从四万八千年之前的混沌初开至战国而至中唐;空间上从长安跨越数座大山而至成都,从上可摩天的山巅到激流回旋奔腾的深壑;其他,从行人至鸟兽,从神话传说至当今世道……腾挪跌宕,惊心动魄,把蜀道之难渲染得淋漓尽致。
由于奔放不羁,豪迈恣肆,古乐府单一古板的句式,已远远适应不了李白那如长江大河般奔涌的情感了,于是,突破旧乐府的句式特点,也就成为必然。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长的九字句,这些长短不齐,流转自如的句式,也只有这些句式,才能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轻重缓急地表达出诗人奔放如风,迅疾如电的豪迈情怀,才能涂抹出气象不凡的浪漫主义的壮丽画卷。笔力的雄浑洒脱,龙腾蛇行;语言的参差错落,摇曳生辉,都使狂放浪漫的绝唱,平添了酣畅的流转美,起伏的参差美和动人撼人的节奏美!《蜀道难》,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绝唱,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都是诗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笔渲染,写意泼墨!
昨天晚上看李白诗,自打上学课本上学过几首外,一直没看过,结果很震憾,欣赏他的洒脱与才气,心下想写篇读后感,未料有人捷足先登,写的比俺写的好许许多,若再写肯定苍白,于是抄来,第一次抄人家的东西。
“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篇开头的一句绝叫,绝不是萎缩懦弱冷漠沉沦之徒所能写出的。只有李白,只有胸中激荡着狂涛巨澜的李白,才能从心底油然呼来,叫板而出!
只有李白,只有有着风卷残云般气魄的李白,才能让蜀道上连天的群峰,壁立的悬崖,汹涌的恶水,凄凉的丛林,还有那磨牙吮血的'恐怖,全都渲染出大气磅礴的长轴画卷,才能凸现出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空间上难度上的极度扩张;“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时间上的极度绵延拓展;“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五丁开山”的巨大的神勇力量;“飞湍瀑流争喧豗”的汹涌激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奇险峥嵘,这一切的一切,在诗人如椽巨笔的挥洒下,没有一个不是突破景物常态的,没有一个不是宏大壮阔的,没有一个不是粗拙奇谲的,也没有一个不是令人心动魂悸的!总观全诗内容,真正体现了一种雄健伟岸,高峻奇险,浑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种气象不凡的壮阔美!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百字”,正因为情感的狂放不羁,酣畅淋漓,李白才要一唱三叹,回环跌宕;正因狂放不羁,情不由己,李白才能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上天入地,才能奇特的想象,斗胆的夸张。正因为狂放不羁,全诗才能在情感的旋律线上,在诗歌的整体气势上,在篇章的布局上,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急骤奔突;才能呈现出风驰电掣般的运动美,变幻莫测的迅疾美!才能给人以长风之出谷,雷电之惊闪,万马之奔腾的强烈的震撼力!
由于奔放不羁,豪迈恣肆,古乐府单一古板的句式,已远远适应不了李白那如长江大河般奔涌的情感了,于是,突破旧乐府的句式特点,也就成为必然。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长的九字句,这些长短不齐,流转自如的句式,也只有这些句式,才能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轻重缓急地表达出诗人奔放如风,迅疾如电的豪迈情怀,才能涂抹出气象不凡的浪漫主义的壮丽画卷。笔力的雄浑洒脱,龙腾蛇行;语言的参差错落,摇曳生辉,都使狂放浪漫的绝唱,平添了酣畅的流转美,起伏的参差美和动人撼人的节奏美!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当李白迷醉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陶醉在巴山蜀道上的一幅幅雄奇俊美的图画时,他的“狂放”“洒脱”,可谓发挥到了极致!
《蜀道难》,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绝唱,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都是诗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笔渲染,写意泼墨!
拓展知识: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一作: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若此一作:也如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的名篇《蜀道难》让人唏嘘感慨,虽历经千年,而始终传颂于口;虽满眼生坚怪字,却仍令人如痴如醉。何故?只因其中含有跨越时空的不变情怀,而这种情怀打动着我们的祖辈、父辈,如今仍然打动着我们。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李白对蜀道发自内心的描述,也是在诗歌开始对蜀道的总体概述。危乎高哉的地方,难于上青天的地方,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呢?我们就不能不去吗?不能啊!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那是我们的祖先用生命换来的壮阔景象,是让神灵也敬佩的伟大铸造的传世奇迹。到蜀道,是去寻梦,是一种追寻更是一种继承。是在“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蛮荒之所,去找寻那一种属于自己氏族本质的精神支柱。即便是在历经了千年之后,流行歌曲里仍然唱着:
寻找的东西已经被无限的模糊化了,也许寻找的只是一种寄托、一种情感,也许能否寻找到已经变得非常不重要,而重要的是那种寻找的过程和历练的经历。而李白的《蜀道难》显然比上文的《橄榄树》要更加激烈雄浑,更加令人感受到那种明知山有虎的壮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景?除了李白,再没有人能够描绘出如此恐怖而悲情的画面,没有人能够把那种令人恐怖又令人激动的壮丽景色刻画到位了。面对这样的地方,诗人开始了退缩,也开始了犹豫,他:“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他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他问自己:“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还有比天险更让人可怕的东西,那就是人祸:“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尽管充满了危险,尽管诗人开始后悔,尽管李白也发出了浩叹:“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但是李白仍然在坚守,他仍然没有退回去,他仅仅说的是:“侧身西望长咨嗟。”在入川的蜀道上西望,望的是什么?若要去长安或洛阳,李白应该是东望,若是真想回到家乡叶城,李白应该像苏东坡“西北望,射天狼”,而李太白尽管咨嗟不已,仍然侧身西望,当然望的是锦官城成都,当然还是想征服这段让人心悸而有波澜壮阔的旅程。所以,全诗的诗眼在最后一句的“侧身西望”,没有这一句,李太白成了牢骚满腹的怨妇,成了遇险退缩的懦夫,而有了这个点睛之笔,李太白成了真正的豪杰之士,真正的唐代大侠。
“文章千古事”这事曹丕的高论,但是忠实的实践者却是李白。一篇《蜀道难》道出了千古奋进者的'心声。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人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俱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象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长亭外,古道边,夕阳下,赤脚踏青石,匏樽向天举,共饮青柳下。一人仙风道骨,白衣纶巾迎风展;另一人英姿勃发,青衫宝刀相辉映,这样一位满头银丝记沧桑的老者,与意气奋发志满怀的壮士相对而坐于山石之上。
白衣老者手捋胡须,爽朗大笑曰:“兄台为何执意要去那危险高峻,惹人发愁的蜀国之地呢?”青衫少年猛饮一口烈酒,对曰:“你不是过去常说‘男儿有志在四方’我终于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远大的理想,那就是:历经天下路,览尽世间事。此乃吾生之所愿也。我不信这蜀地真有那么难行,你不妨说来听听。”
白衣老者长叹一声:“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半响不见青衫少年言,以为他为自己刚才的感叹吓怕了,心里不由自主升起一种自豪感,心里想到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来天生我材必有用,任凭三寸不烂之舌竟可说倒如此去意已绝的人,难得呀!
李白喃喃道,我也想济苍生,安黎元可世人(手握大权的人)都比我醉的厉害呀!谁解其中味啊!”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哎愁煞人了哦!
他似乎累了,醉了,睡了……。
历史的车轮又向前驶去,一个个都被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唯有那一个落寞的身影,一句无奈的叹息,一声仰天大笑,久久地久久地回荡在历史的苍穹中,却久久无法进入世人的耳畔!
追记:”我笑世人看不穿,世人笑我太痴颠!"。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明显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本诗可大致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写开辟道路之艰难。诗人从蚕丛、鱼凫开国的古老传说落篓,追溯了蜀秦隔绝、不相交通的漫长历史,指出由于五位壮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在不见人迹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崎岖险峻的栈道。强调了蜀道的来之不易。
第二部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主要写跋涉攀登之艰难。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前八句为一层,强调山势的高峻与道路之崎岖。先例举了六龙、黄鹤、猿猱这些善于飞腾攀登的鸟兽面对蜀道尚且无可奈何的情况,以映衬人要攀越蜀道谈何容易;又特地选择了秦地突出的高山青泥岭加以夸张描绘,显示蜀道之高耸入云,无法通行。“问君西游何时还”以下为第二层,描绘了悲鸟、古树、夜月、空山、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等一系列景象,动静相衬,声形兼备,以渲染山中空旷可怖的环境和惨淡悲凉的气氛,慨叹友人何苦要冒此风险入蜀。
第三部分,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不如早还家”,由剑阁地理形势之险要联想到当时社会形势之险恶,规劝友人不可久留蜀地,及早回归长安。这部分亦可分为两层。前五句为一层,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突出剑阁关隘险要,后六句为一层,以毒蛇猛兽杀人如麻暗喻当地军阀如凭险叛乱则将危害百姓,规劝友人早日离开险地。
全诗主要由以上三部分组成,至于在诗中三次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两句诗,则是绾连各部分的线索。它使全诗首尾呼应,回旋往复,绵连一体,难解难分。
《蜀道难》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中的“瑟调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引《乐府解题》说:“《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都是四川山名)之阻”。自梁简文帝至初唐张文琮,曾有不少人用此题目写过诗。李白此诗,虽然也沿用了乐府旧题描写蜀道艰难,但内容较前有所丰富,思想意义也比较积极。
描绘蜀道的奇崛艰险是本诗的一个主要内容,这类诗句,占据了全诗的大部分篇幅。李白对故乡四川和祖国山河非常热爱,他的许多诗篇都强烈地表现出这一情感。《蜀道难》也是如此。虽然,为了达到规劝友人的目的,他极力夸张、描绘了蜀道之艰险可怖,然而对祖国山河的真诚热爱,使他不由自主地对笔下的蜀道倾注了饱满的热情,在描绘蜀道之艰险可怖的同时也写出了它的突兀、峥嵘、强悍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显示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其次,本诗体现了作者与王炎的深情厚谊。李白很重友情,他与诗人杜甫、道士吴筠、农民汪伦的友谊向来是文学史上的美谈。他与王炎的交情也很深。王炎入蜀,他一连写了《剑阁赋》、《送友人入蜀》等诗文相送,王炎去世,他又写了《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深表哀悼。在本诗中,他于描绘蜀道之时,每每情不自禁地发出“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侧身西望长咨嗟”一类感叹,对王炎此行深表担忧,并诚恳规劝王炎及早还家,表现出对友人的真切关心和一怀深情。
如前所述,本诗当作于天宝初。当时,唐朝社会表面上尚算安定繁荣,但骨子里却矛盾重重,不无危险。一方面,是“法令弛坏”,土地兼并严重,一方面,藩镇拥兵自重,朝廷难以控制。因此,李白此诗第三部分的有些诗句,尽管仍侧重于描写蜀道地势险要,但也于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他对国事危殆的忧虑,流露出了他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心。
无论从哪个艺术角度衡量,《蜀道难》都堪称是李白的代表作。它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个性。
首先是感情强烈。开篇伊始,作者就以“噫吁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咏叹,奔腾直泻,抒发出他对蜀道高峻艰险所感到的惊愕、感慨,而后,在诗的中间和结尾,他又两次重复了这一咏叹,将自己的强烈感情笼罩全诗,给人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感觉,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其次是夸张极度。夸张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然而,李白的夸张与众不多,他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度,而且动辄用“千”;“万”等巨额数词来形容修饰。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典型的例子。就《蜀道难》而言,他的夸张也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人说登天最难;而他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成语有云,谈虎色变,他却道“蜀道之难”,“使人听此凋朱颜!”民谣相传,“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到他笔下竟成了“连峰去天不盈尺”。为了强调秦蜀交通阻隔时间之久远,他说是“四万八千岁”,为了突出青泥岭山路之盘曲,他说是“百步九折”;而为了显示蜀道之高耸,他甚至夸张说连为太阳驾车的六龙至此也要掉头东返……这些极度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物实际,但却有力地突出了蜀道之艰险雄奇,突出了它不可攀越的凛然气势。
再次,想象丰富奇特。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六龙回日之九重云霄到冲波逆折之百丈深渊;既有“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各种图景展现,又有“悲鸟号’、“子规啼”、“砯崖转石万壑雷”诸般音响激荡;甚而至于还有“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经历、实地感受。凭借神奇的想象,作者具体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生动渲染出了它阴森幽邃的氛围,使人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欧阳修曾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太白落笔生云烟”(《太白戏圣俞》),形象地说出了人们读《蜀道难》后所得到的艺术感受。
应该注意的是,作者还将神话、传说与他的奇特想象和恣意夸张结合在一起,使三者相辅相成,交融为一体。这是李白诗浪漫主义风格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本诗艺术上的又一特色。在这首诗里,作者采撅了蚕丛开国、五丁开山、子规啼恨的古老传说及六龙回日的瑰丽神话,把它们编织在他对蜀道艰难的奇特想象和夸张描绘之中,为笔下的山岭石栈涂抹上一层古朴悲凉而又神奇迷离的色彩,使整首作品散发出浓郁的浪漫气息。需要指出,这些神话、传说,既是作者想象的内容,也是他恣意夸张的体现,三者是互为表里,难以拆分的。
最后,谈谈《蜀道难》句式的灵活多变与语言的奔放恣肆。李白生性豪放不羁,写诗也喜欢用句式自由、叶韵宽松的歌行体,以便任意驰骋才气,表达胸中起伏多变的强烈感情。这首诗是七言歌行,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掺杂以四言、五言、六言、八言等,短者仅三字,长者达十一字,长短不等,错落交接,时而散漫,时而整齐,随心所欲,又舒卷自如。再从语言来看,既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匀称整饬,也有“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散漫舒展;既有“枯松倒挂倚绝壁”之精炼凝重,也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流畅轻快,“危乎高哉”一句同义反复,是故作。重笔以提起气势:“噫吁喊”三字选用虚词,乃无心弄巧却别具风致,且又以由川方言入诗……奔放恣肆,毫无规范可循,冲口而出,却又无施不宜,对内容的衷达与情感的抒发起了富有成效的辅助作用。
昨天晚上看李白诗,自打上学课本上学过几首外,一直没看过,结果很震憾,欣赏他的洒脱与才气,心下想写篇读后感,未料有人捷足先登,写的比俺写的好许许多,若再写肯定苍白,于是抄来,第一次抄人家的东西。
“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篇开头的一句绝叫,绝不是萎缩懦弱冷漠沉沦之徒所能写出的。只有李白,只有胸中激荡着狂涛巨澜的李白,才能从心底油然呼来,叫板而出!
只有李白,只有有着风卷残云般气魄的李白,才能让蜀道上连天的群峰,壁立的悬崖,汹涌的恶水,凄凉的丛林,还有那磨牙吮血的恐怖,全都渲染出大气磅礴的长轴画卷,才能凸现出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空间上难度上的极度扩张;“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时间上的极度绵延拓展;“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五丁开山”的巨大的神勇力量;“飞湍瀑流争喧豗”的汹涌激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奇险峥嵘,这一切的一切,在诗人如椽巨笔的挥洒下,没有一个不是突破景物常态的,没有一个不是宏大壮阔的,没有一个不是粗拙奇谲的,也没有一个不是令人心动魂悸的!总观全诗内容,真正体现了一种雄健伟岸,高峻奇险,浑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种气象不凡的壮阔美!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百字”,正因为情感的狂放不羁,酣畅淋漓,李白才要一唱三叹,回环跌宕;正因狂放不羁,情不由己,李白才能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上天入地,才能奇特的想象,斗胆的夸张。正因为狂放不羁,全诗才能在情感的旋律线上,在诗歌的整体气势上,在篇章的布局上,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急骤奔突;才能呈现出风驰电掣般的运动美,变幻莫测的迅疾美!才能给人以长风之出谷,雷电之惊闪,万马之奔腾的强烈的震撼力!
由于奔放不羁,豪迈恣肆,古乐府单一古板的句式,已远远适应不了李白那如长江大河般奔涌的情感了,于是,突破旧乐府的句式特点,也就成为必然。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长的九字句,这些长短不齐,流转自如的句式,也只有这些句式,才能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轻重缓急地表达出诗人奔放如风,迅疾如电的豪迈情怀,才能涂抹出气象不凡的浪漫主义的壮丽画卷。笔力的雄浑洒脱,龙腾蛇行;语言的参差错落,摇曳生辉,都使狂放浪漫的绝唱,平添了酣畅的流转美,起伏的参差美和动人撼人的节奏美!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当李白迷醉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陶醉在巴山蜀道上的一幅幅雄奇俊美的图画时,他的“狂放”“洒脱”,可谓发挥到了极致!
《蜀道难》,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绝唱,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都是诗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笔渲染,写意泼墨!
若问我:“有什么收获?”老实回答:“我只记住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两句名言。”
很长很长时间,我再也没有读过蜀道难。
若问我:“为什么?”答:“蜀道离我太远了,我与蜀道无关。”以至于诗中的字都不认识了。
若问我:“原因何在?”回答:“一是因为我经成都、都江堰、汶川、茂县、阿坝、九寨沟、黄龙,来回在蜀道走了一趟,对蜀道之难有了切身的体会;二是因为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以后,我的心,我的眼,几乎每天都死死地盯着这条抗震救灾的生命线。”
5.12后,再读《蜀道难》,有情、有泪、有了“使人听此凋朱颜!”之感受。
好一句“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好一句“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接下来,李白的仙笔一挥,就穿越了四万八千年的时间隧道,从远古的蜀国的两个国王茫然开国一直写来,告诉读者,在漫长的岁月中,秦、蜀之间不能通人烟。史实如此,空间呢?只见李白的神笔一扬,又跨过逶迤险峻的山川,从秦地的太白峰写到蜀地的峨嵋巅,在这山水连绵的空间,只有鸟儿可以从山缝中飞过。直到地崩山催壮士的牺牲,四川和陕西之间才有了山上的“天梯石栈”,可以来往。
这是诗仙一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是诗仙二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在这一节,诗仙把蜀道的山水之险,动物和人类愁攀援的景象刻画的淋漓尽致。你看那,高处是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低处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鸟儿飞不过,猴儿愁攀援,人在蜀道行,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正当读者觉得蜀道难到了极点之时,诗人笔峰一转,借“问君西游何时还?”一句,进一步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畏途。无论“悲鸟号古木”还是“子规啼夜月”,都“使人听此凋朱颜!”
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诗仙好像端着一个摄像机把蜀道拍摄。从“连峰去天不盈尺”的远写镜头,到“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特写,再到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诗人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剑门关高峻又险恶,一人把关,万人攻不破。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因此说锦官城中虽说能享乐,不如早回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也是诗人第三次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逸兴递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李白神飞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他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以仙人的姿态,把蜀道之难写绝了,以至于千百年来没有人能够逾越。
今天,我再读《蜀道难》,不仅读懂了蜀道的高危艰难,还读出了诗人豪放飘逸的仙气,以及其它。《蜀道难》我将百读不厌。
李白的诗清新飘逸,豪迈旷达。《蜀道难》凸现了大气磅礴的崇高美,演绎了迅疾变幻的运动美,奔涌出参差错落的音韵美,真正谱写了一首浪漫主义的绝唱。
诗篇开头“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体现了李白胸中激荡着狂涛巨澜。
总观全诗内容,真正体现了一种雄健伟岸,高峻奇险,浑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种气象不凡的壮阔美。
由于奔放不羁,豪迈恣肆,古乐府单一古板的句式,已远远适应不了李白那如长江大河般奔涌的情感了,于是,突破旧乐府的句式特点,也就成为必然。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长的九字句,这些长短不齐,流转自如的句式。也只有这些句式,轻重缓急地表达出诗人奔放如风,迅疾如电的豪迈情怀,才能涂抹出气象不凡的浪漫主义的壮丽画卷。
笔力的雄浑洒脱,龙腾蛇行;语言的参差错落,摇曳生辉,都使狂放浪漫的绝唱,平添了酣畅的流转美,起伏的参差美和动人撼人的节奏美!《蜀道难》,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绝唱,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都是诗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笔渲染,写意泼墨!
知道李白的《蜀道难》的人,应该很多,他给人以辽阔的远景,一种地平线的宽广的感觉,又有一种崩天开地的豁然。这是一种我们民族的本质,艰辛却坚定,不易却执著。
蜀道难写出了李白骨子里的豪迈之情。那大家赏读之后,有何感受?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读蜀道难有感,一起来看看。
李白的诗清新飘逸,豪迈旷达。《蜀道难》凸现了大气磅礴的崇高美,演绎了迅疾变幻的运动美,奔涌出参差错落的音韵美,真正谱写了一首浪漫主义的绝唱。
诗篇开头“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体现了李白胸中激荡着狂涛巨澜。
总观全诗内容,真正体现了一种雄健伟岸,高峻奇险,浑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种气象不凡的壮阔美。
由于奔放不羁,豪迈恣肆,古乐府单一古板的句式,已远远适应不了李白那如长江大河般奔涌的情感了,于是,突破旧乐府的句式特点,也就成为必然。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长的九字句,这些长短不齐,流转自如的句式。也只有这些句式,轻重缓急地表达出诗人奔放如风,迅疾如电的豪迈情怀,才能涂抹出气象不凡的浪漫主义的壮丽画卷。
笔力的雄浑洒脱,龙腾蛇行;语言的参差错落,摇曳生辉,都使狂放浪漫的绝唱,平添了酣畅的流转美,起伏的参差美和动人撼人的节奏美!《蜀道难》,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绝唱,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都是诗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笔渲染,写意泼墨!
知道李白的《蜀道难》的人,应该很多,他给人以辽阔的远景,一种地平线的宽广的感觉,又有一种崩天开地的豁然。这是一种我们民族的本质,艰辛却坚定,不易却执著。
李白一生都怀有建功立业的求仕思想,性格自由豪迈,入京求仕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又有“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是那样的雄健奔放,那样的充满激情,那么的感情至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一叹之不足而二叹,二叹不足而至于再叹的基调。诗中大量运用神话,用夸张的手法来写蜀道难行及战祸之烈。使蜀道风光既神奇又壮伟,令人惊奇振奋,抓住名山水特色,展示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奇险、高峻之貌。通过传神的历史,使全诗充满奇险色彩和浪漫气氛。
“六龙回日”写其高,“冲波逆折”写其险,“黄鹤南飞”“猿猴攀愁”写其峻,“飞流争喧”写其险,“扪参历井”写其危,“悲鸟、雄飞雌、子规”写其空悲。总之,作者运用大量想象和形象的夸张,把蜀道的难和伟抒发的淋漓尽致。
气象上,如从高山壁画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连绵不断的出现在面前,让人叹为观止啊!
还有,诗人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因而成为千古传颂之佳句,反复咏叹描绘了由亲人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
结尾写战祸之烈,一方面写剑阁的险要,易守而难攻,易生叛乱,不可留;另一方面写蜀道军事叛乱的残忍景象,抒发诗人对现实的隐忧,他看清在繁华一片的气象下统治阶级的腐败,因而深表愤恨与不满,以奔放不羁的笔调写了政治上的求仕心,也表达了对人民的热爱。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凭的李白,一切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命运大致相同,都是一直遭到排挤,一生失意,通过诗句表达对专权黑暗政治的不满,但他们的失意在诗中消极的表现,如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白居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侵月”,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无不体现作者的感叹,蕴藉忧愤。而李白单单除外,“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岂是悲叹?是他那鲜明的浪漫。
昨天晚上看李白诗,自打上学课本上学过几首外,一直没看过,结果很震憾,欣赏他的洒脱与才气,心下想写篇读后感,未料有人捷足先登,写的比俺写的好许许多,若再写肯定苍白,于是抄来,第一次抄人家的东西。
“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篇开头的一句绝叫,绝不是萎缩懦弱冷漠沉沦之徒所能写出的。只有李白,只有胸中激荡着狂涛巨澜的李白,才能从心底油然呼来,叫板而出!
只有李白,只有有着风卷残云般气魄的李白,才能让蜀道上连天的群峰,壁立的悬崖,汹涌的恶水,凄凉的丛林,还有那磨牙吮血的恐怖,全都渲染出大气磅礴的长轴画卷,才能凸现出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空间上难度上的极度扩张;“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时间上的极度绵延拓展;“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五丁开山”的巨大的神勇力量;“飞湍瀑流争喧豗”的汹涌激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奇险峥嵘,这一切的一切,在诗人如椽巨笔的挥洒下,没有一个不是突破景物常态的,没有一个不是宏大壮阔的,没有一个不是粗拙奇谲的,也没有一个不是令人心动魂悸的!总观全诗内容,真正体现了一种雄健伟岸,高峻奇险,浑然天成的崇高美,一种气象不凡的壮阔美!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百字”,正因为情感的狂放不羁,酣畅淋漓,李白才要一唱三叹,回环跌宕;正因狂放不羁,情不由己,李白才能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上天入地,才能奇特的想象,斗胆的夸张。正因为狂放不羁,全诗才能在情感的旋律线上,在诗歌的整体气势上,在篇章的布局上,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急骤奔突;才能呈现出风驰电掣般的运动美,变幻莫测的迅疾美!才能给人以长风之出谷,雷电之惊闪,万马之奔腾的强烈的震撼力!
由于奔放不羁,豪迈恣肆,古乐府单一古板的句式,已远远适应不了李白那如长江大河般奔涌的情感了,于是,突破旧乐府的句式特点,也就成为必然。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最长的九字句,这些长短不齐,流转自如的句式,也只有这些句式,才能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轻重缓急地表达出诗人奔放如风,迅疾如电的豪迈情怀,才能涂抹出气象不凡的浪漫主义的壮丽画卷。笔力的雄浑洒脱,龙腾蛇行;语言的参差错落,摇曳生辉,都使狂放浪漫的绝唱,平添了酣畅的流转美,起伏的参差美和动人撼人的节奏美!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当李白迷醉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陶醉在巴山蜀道上的一幅幅雄奇俊美的图画时,他的“狂放”“洒脱”,可谓发挥到了极致!
《蜀道难》,一首狂放的浪漫的绝唱,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都是诗人狂放之情主宰下的鬼斧神工般的走笔渲染,写意泼墨!
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叫《蜀道难》。伙伴们读此文时,都有什么感受?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读蜀道难有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初知李白,是在那几句朗朗上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不知为何,那时还小小年纪的我遍一下子爱上了那首诗,只浅浅明白,那首诗里,是乡思。因为《静夜思》我知道了有个诗人叫李白,字太白,被人们称为“诗仙”。记忆中,有一种酒,醇香而且回味,叫做“诗仙太白”,我不知道这酒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只觉得,李白的诗便如这酒般醇香,回味悠长。
品那一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只此一句,便贯穿了整篇文章,激昂、澎湃的感情,回味悠长的留香,豪情万丈的呐喊。我对他的认识又深了一分,我对他的喜爱增了一分。他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唯美比过他人;他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细腻赛过他人;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豪情更是胜过他人。
品那一盏“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如此一笔,勾勒出险而峻的蜀山绝壁,领世人进入那群峰之间,邀世人共观那峭壁绝岩。曾经也思考过,为什么李白的诗会如此让人沉醉入迷,他的诗既不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怀天下,也不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可是,那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水终是落在了我们心间;那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月光终是照在了我们身上;那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踏歌声终是响在了我们的耳畔……如此一笔,看似不留痕迹,实则带走了我们的心。
品那一壶“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仅此一句,酣畅淋漓,他带着那一声声惊天动地的声响,连同那蜀道的艰险,一同呈现在世人前。读诗,是享受美的过程。读李清照的“唯恐双锡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读出了满满愁丝;读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读出了淡淡怀恋。唯有读李白的“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读出了万丈豪情的同时,还听到了震耳的水流声,看到了争流的瀑布倾泻而下。
惨淡月光下,一个身影,左手一壶浊酒,右手一把利剑,趁着酒兴而舞,剑反射出淡淡寒光,身旁石桌上,笔墨散乱地放着,纸上,一篇文章扬扬洒洒,最显眼的,莫过于那几个字:蜀道难。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历史传说的神奇与壮美,山川景物的伟大和强悍,诗人李白的豪放与旷达,久久回荡在脑海。再读《蜀道难》,别有一番风味。
李白借“蜀道”这一特定的审美对象,通过描写“蜀道”之“难”,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体悟与认识。而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就是《蜀道难》的魅力之所在。而今,往日的嗟叹与无奈都变成了令人欣赏的美景、奇观,“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千年古道,也变成了宽阔的道路,行人车辆不断。
一场突如其来的人间灾难悄然而至,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房屋倒塌,桥梁坍塌,公路被山体滑坡、泥石流阻断……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再一次出现了“蜀道难”的局面。
面对困境,有的人选择面对,有的人则躲避。而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抗震救灾的重任。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身体和困难抗争,从瓦硕下面救出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4999米严重缺氧的高空,空降地震灾区救助灾区人民,创造了世界军队空降史的奇迹;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挖凿堰塞体导流明渠,排除了堰塞体溃坝湖水淹没下游绵阳市的险情,创造了世界上成功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是呀,蜀道难,但难不倒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也难不到我们英勇的人民军队。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会有“蜀道难”的境遇。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怎么选择?文学家王国维曾把人生的境界分为三种: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论何时何地,王国维想告诉我们的是,要有那份别样的豁达、顽强和坚持不懈。而刘墉先生则把这三种境界分别比作骆驼、狮子、婴儿。现在的我们就像骆驼一样为了走出沙漠,就算再苦,也必须坚持。只有走出沙漠,才有活的机会。中年的我们好像狮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为了让家人过更好的生活而拼命工作,满足自己的物质或是精神上的需要。晚年的我们却回归到婴儿时的天真,与世无争,很淡定的过完余生。无论我们像什么,我们都要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做最想做的自己。
最后,我想说,无论我们处在哪个阶段,达到何种境界,面对困境,只要有“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乐观,“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钟鼓馔玉不足贵”的坦然,相信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惊喜。
李白一生都怀有建功立业的求仕思想,性格自由豪迈,入京求仕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又有“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是那样的雄健奔放,那样的充满激情,那么的感情至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一叹之不足而二叹,二叹不足而至于再叹的基调。诗中大量运用神话,用夸张的手法来写蜀道难行及战祸之烈。使蜀道风光既神奇又壮伟,令人惊奇振奋,抓住名山水特色,展示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奇险、高峻之貌。通过传神的历史,使全诗充满奇险色彩和浪漫气氛。“六龙回日”写其高,“冲波逆折”写其险,“黄鹤南飞”“猿猴攀愁”写其峻,“飞流争喧”写其险,“扪参历井”写其危,“悲鸟、雄飞雌、子规”写其空悲。总之,作者运用大量想象和形象的夸张,把蜀道的难和伟抒发的淋漓尽致。气象上,如从高山壁画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连绵不断的出现在面前,让人叹为观止啊!
还有,诗人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因而成为千古传颂之佳句,反复咏叹描绘了由亲人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结尾写战祸之烈,一方面写剑阁的险要,易守而难攻,易生叛乱,不可留;另一方面写蜀道军事叛乱的残忍景象,抒发诗人对现实的隐忧,他看清在繁华一片的气象下统治阶级的腐败,因而深表愤恨与不满,以奔放不羁的笔调写了政治上的求仕心,也表达了对人民的热爱。“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凭的李白,一切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命运大致相同,都是一直遭到排挤,一生失意,通过诗句表达对专权黑暗政治的不满,但他们的失意在诗中消极的表现,如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白居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侵月”,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无不体现作者的感叹,蕴藉忧愤。而李白单单除外,“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岂是悲叹?是他那鲜明的浪漫。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让人唏嘘感慨,虽历经千年,而始终传颂于口;虽满眼生坚怪字,却仍令人如痴如醉。何故?只因其中含有跨越时空的不变情怀,而这种情怀打动着我们的祖辈、父辈,如今仍然打动着我们。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李白对蜀道发自内心的描述,也是在诗歌开始对蜀道的总体概述。危乎高哉的地方,难于上青天的地方,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呢?我们就不能不去吗?不能啊!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那是我们的祖先用生命换来的壮阔景象,是让神灵也敬佩的伟大铸造的传世奇迹。到蜀道,是去寻梦,是一种追寻更是一种继承。是在“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蛮荒之所,去找寻那一种属于自己氏族本质的精神支柱。即便是在历经了千年之后,流行歌曲里仍然唱着:
寻找的东西已经被无限的模糊化了,也许寻找的只是一种寄托、一种情感,也许能否寻找到已经变得非常不重要,而重要的是那种寻找的过程和历练的经历。而李白的《蜀道难》显然比上文的《橄榄树》要更加激烈雄浑,更加令人感受到那种明知山有虎的壮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景?除了李白,再没有人能够描绘出如此恐怖而悲情的画面,没有人能够把那种令人恐怖又令人激动的壮丽景色刻画到位了。面对这样的地方,诗人开始了退缩,也开始了犹豫,他:“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他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他问自己:“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还有比天险更让人可怕的东西,那就是人祸:“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尽管充满了危险,尽管诗人开始后悔,尽管李白也发出了浩叹:“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但是李白仍然在坚守,他仍然没有退回去,他仅仅说的是:“侧身西望长咨嗟。”在入川的蜀道上西望,望的是什么?若要去长安或洛阳,李白应该是东望,若是真想回到家乡叶城,李白应该像苏东坡“西北望,射天狼”,而李太白尽管咨嗟不已,仍然侧身西望,当然望的是锦官城成都,当然还是想征服这段让人心悸而有波澜壮阔的旅程。所以,全诗的诗眼在最后一句的“侧身西望”,没有这一句,李太白成了牢骚满腹的怨妇,成了遇险退缩的懦夫,而有了这个点睛之笔,李太白成了真正的豪杰之士,真正的唐代大侠。
“文章千古事”这事曹丕的高论,但是忠实的实践者却是李白。一篇《蜀道难》道出了千古奋进者的心声。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