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5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14 00:00:00    小编:公考咨询室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5篇)

小编:公考咨询室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一

北师大版教材第10页“小熊购物”及“试一试”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三、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切入举偶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 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 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 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 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 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 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

(3) 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中做

1、 做一做。

(1) 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做一做。

(2) 指名汇报。

(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

2、 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 试着做一做。

(2) 小组议一议。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本题既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3) 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 试一试

(1) 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

(2) 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 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先认真观察,然后说说图意,最后列式计算。

(2) 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3) 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这是一题思考题,让学生根据“小熊购物”的情境叙述算式的意思。例如30—4×5可以这样叙述:小熊有30元钱,买4袋糖果应找回多少钱?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再根据情境叙述算式的意图。)

2、全课总结。

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及竖式每一步的意义,初步掌握试商。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商和除数的乘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学生每人发一张印有蘑菇图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皮卡丘请小朋友到数学王国探索数学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认识余数

1、 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没有余数。

出示蘑菇图,15个蘑菇,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除法列式呢?

15÷3=5(份) 这个除法算式中15、3、5分别叫什么?

(2)出现了余数

① 15个蘑菇,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这样分,最多可以分几份?15个蘑菇分完了没有?还多几个?多的1个能算一份吗?为什么?

②当我们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剩下不能再继续分的数,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③你能用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吗?讲解: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6个小圆点,然后写上余数。

2、进一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的产生

①还有其他分法吗?

请小朋友把你的分法在纸上圈一圈,想一想你最多摆了几份?有没有分完?这种分法可以怎样列式?

②课件展示其他各种情况并请学生列出算式。

15÷5=3(份)

15÷6=2(份)……3(个)

15÷8=1(份)……7(个)

3、给除法算式分类:

15÷6=2(份)……3(个)

15÷5=3(份)

15÷8=1(份)……7(个)

15÷2=7(份)……1(个)

15÷3=5(份)

(二)学习除法的竖式

1、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

(1)除法也有竖式,你们知道怎么写吗?

(2)试一试:把15÷2竖式写出来。

(3)讲解:先写被除数15,接着写除号。然后在被除数的左边写除数。商和余数又该写在哪儿呢?

(4)7写在哪里?

(5)14怎么来的,在图中表示什么?

(6)在竖式中,余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7)即时练习:笔算27÷6。学生独立完成在纸上

问:你是怎么想到商4的?

小结:在试商时,我们想乘法口诀,试的商和除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比被 除数小。

(8)小结:竖式计算的三步法

2、学习整除除法竖式。

15÷3=5(份)

(1)你能写出这个除法竖式吗?怎么写?

(2)探究整除除法竖式的意义。

(3)怎么想出商5?

(4)即时练习:35÷5

(5)小结: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1、( )里填几

( )×4 <29 ( )×7 <44 ( )×8<27 ( )×5<38

2、用竖式计算

20÷3 63÷7 32÷9

3、我是小医生

第二层次:发展练习

1、“( )÷5=3……( ),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2、猜一猜、算一算。(机动题)

同学们按颜色黄、绿、红、蓝的顺序穿珠子。你能算出第25颗珠子是什么颜色吗?第31个呢?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数学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情感态度: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p59情境图。观察动画,引出活动: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

3、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3)(课件演示分草莓)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

讨论交流: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考、讨论)

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较各种表示方法。

小结:在数学上可以这样表示:7÷2=3(盘)……1(个)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较归纳,完善认知结构。

(课件出示两次分草莓的过程和算式)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p60“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四、课堂小结、作业: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7÷2=3(盘)……1(个)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四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初步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且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会正确地数三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例1中一、十、百、千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观察下面每组数是怎样数的?

(1)71、72、73、74、75、76、……。

(2)49、59、69、79、89、99、……。

第(1)小题是一个一个地数,第(2)小题是十个十个地数。

2.99是几位数?再添一个是多少?

二、揭示课题

100是几位数?100以后的三位数该怎样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的数法”。(板书课题:三位数的数法)

三、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教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①多媒体显示一个“正方体”,问:这是什么?几个小方块?

教师贴出1个小方块的实物图,并板书:一

②逐个显示小方格,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0(这时进行多媒体动态演示:10个小方格靠拢成为一条)。提问:多少个一是十?十里面有几个一?

教师在小方块的实物图左面贴出一个木条实物图,并在下面板书“十”。

③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地数?多少个一是十?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教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①提问:现在屏幕上有一个十,我们能不能一十一十地数呢?

②随着屏幕上木条逐个出现,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当数到九十时,老师提问:几个十了?再添1个十是几个十?是多少?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贴出“一百”的木块实物图,并板书:一百。

③我们是几个几个地数,多少个十是一百?

板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教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①现在我们能不能一百一百地数呢?(板书:一百一百地数。)

②谁能一百一百地往后数?

学生数数时,屏幕上逐层出示木块图,当数到九百时,提问:再添一个百是几个百?是多少?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随后贴出“一千”的木块实物图,板书:一千。

③多媒体快速重现从一百数到一千的动态画面,强调“10个一百是一千”,并进行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以上教学过程,贴图形成如下板书:

(4)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理解“相邻”的含义。

“百”和“千”是我们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它们是互相挨着的邻居,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相邻的计数单位。(板书:相邻)

想一想:“百”和哪个计数单位也是相邻的?“十”和哪个计数单位相邻?

(5)理解“十进关系”。

十里面有10个一,10个一是十,我们就说十和一是十进关系。(板书:十进关系)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百和十是什么关系?

百和千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是十进关系?

以上过程,形成如下板书: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6)教师简要小结: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它们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今后可以根据需要,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

2.教学例2。

(1)初步了解计数器。

仔细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百位是右起的第几位?请你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找出千位。

(2)出示例2第(1)小题。

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边拨珠边数数,一百零一、一百零二、……,当数到一百零九时,提问:再拨一个珠子该怎么数?

教师边拨珠边说明,再加一个珠子时,个位上就有10个一,10个一是十,这时要拨去九,进上一。

当拨到一百一十九时,教师提问:接下去该怎么拨?一百一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再练习一遍,要求边拨珠边数数。

(3)出示例2第(2)题。

重点讲清从一百九十九到二百的拨珠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这时各个数位出现的变化。

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22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采取边练边讲的形式进行,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练习六第1题。

五、课堂小结

提问:(1)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

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

六百九十九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和八百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从六百七十八数到八百一十。

七、思考练习

有30个桃,最少拿出几个后,就正好平均分给7个同学?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篇五

一般来说教学线都分为:课堂引入、新课、课上巩固三个部分。其中要大下功夫的时新课讲述的部分,但该部分大多异曲同工,老师和老师之间没多大差别。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202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1、第6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 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老师不但给你们带来了这些水果,老师还要给大家展示一项绝活,那就是你们只要说出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说出这个号码上的水果,你们信不信?不信咱就来试一试吧。其实,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二,新课探究:

(一)学习例1、

1、(出示例1)同学们请看,可以摆几盘?(3盘)到底是不是3盘呢?请两位同学来摆一摆。(一人摆盘子,一人摆草莓)教师指图问: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摆了几盘?(生答3盘,师板书“摆了3盘”)摆完了没有?(师板书“正好摆完”)刚才这个摆的过程怎样列式?生:6÷2=3(盘)师板书列式。你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因为这道题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所以用除法)谁能结合这个算式,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6表示有6个草莓,2表示每2个放一盘,3表示放了3盘。)那在这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你们知道吗?

2、那现在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2个摆一盘,又该怎样摆呢?(指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摆,其他同学看他们摆的对对?)

(师:7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几盘?生:3盘。摆完没有?生:没有。师:那怎么样?生:还剩一个。师板书“摆了3盘,还剩1个。”)

3、同学们看看,这一次摆的和刚才那一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次正好摆完,第二次还剩1个。)那为什么这剩下的一个没有继续摆呢?(剩下的1个不够再摆一盘了。)象这样在平均分的时候有剩余的情况,我们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那象这样摆又可以怎样写算式呢?指名列式。7÷2=3(盘)……1(个)。问:这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摆了3盘)这里的1呢?(剩下的1个)谁能结合这个图,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师:咱们把这剩下的1个叫做余数。(板书“余数”)像这样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个除法算式可以像这样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那在这个除法算式当中7叫?2叫?3叫?1叫?

4、你也想像刚才那俩位同学一样感受一下和有余数除法打一下招乎吗?完成做一做第2题小练习,集体订证。

(二)学习例2

1、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和有余数的除法打过招乎了,那你们想不想更加深入的了解新朋友“余数”呀,其实我们的这位新朋友还藏着许多的数学小秘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它。(出示例2)

2、同学们,你们用小棒摆过正方形吗?想一想,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那如果有8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呢?一起说,怎样列式?8÷4=2(个)那9根、10根、11根小棒、12根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接下来咱们就分别摆一摆,并用算式表示出来。最后再把情况记录下来。

5、汇报摆的情况:先说摆的情况,再说列式。现在,咱们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小棒的结果吗?逐一汇报,之后,请学生说说发现。(余数总是1、2、3,除数都是4,)想一想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呢?小组讨论,指名回答。(如果够4根的话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师课件展示,如果余数是4,那就可以再摆一个正方形。)那16根小棒就可以摆4个正方形了。不能是4,那余数可不可以比4大?剩下5根可不可以?为什么?看来余数总是1、2、3,在不断的重复出现。那根据你们的意见,余数不能等于4,也不能比4大,那余数只能比余数小。

5、小练习:

1、做一做:现在还是用小棒来摆这样的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剩几根?

2、现在,不摆小棒给你一个算式(★÷6=▲……(?),如果有余数,可能是哪些?那再看(★÷8=▲……(?)除数是8,余数可能是哪些?看来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是要比除数小。出示另一个算式(★÷(?)=▲……5)体会除数要比余数大。(★÷(?)=▲……7)

★÷7=▲……(?)除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刚才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了它们的关系,现在你能用它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做一做的第2题。和装面包的问题。

3揭示猜一猜的小秘密。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第10页“小熊购物”及“试一试”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三、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切入举偶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 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 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 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 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 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 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

(3) 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中做

1、 做一做。

(1) 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做一做。

(2) 指名汇报。

(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

2、 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 试着做一做。

(2) 小组议一议。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本题既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3) 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 试一试

(1) 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

(2) 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 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先认真观察,然后说说图意,最后列式计算。

(2) 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3) 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这是一题思考题,让学生根据“小熊购物”的情境叙述算式的意思。例如30—4×5可以这样叙述:小熊有30元钱,买4袋糖果应找回多少钱?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再根据情境叙述算式的意图。)

2、全课总结。

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初步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数法,并且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会正确地数三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例1中一、十、百、千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观察下面每组数是怎样数的?

(1)71、72、73、74、75、76、……。

(2)49、59、69、79、89、99、……。

第(1)小题是一个一个地数,第(2)小题是十个十个地数。

2.99是几位数?再添一个是多少?

二、揭示课题

100是几位数?100以后的三位数该怎样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的数法”。(板书课题:三位数的数法)

三、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教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①多媒体显示一个“正方体”,问:这是什么?几个小方块?

教师贴出1个小方块的实物图,并板书:一

②逐个显示小方格,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0(这时进行多媒体动态演示:10个小方格靠拢成为一条)。提问:多少个一是十?十里面有几个一?

教师在小方块的实物图左面贴出一个木条实物图,并在下面板书“十”。

③刚才我们是几个几个地数?多少个一是十?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教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①提问:现在屏幕上有一个十,我们能不能一十一十地数呢?

②随着屏幕上木条逐个出现,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当数到九十时,老师提问:几个十了?再添1个十是几个十?是多少?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贴出“一百”的木块实物图,并板书:一百。

③我们是几个几个地数,多少个十是一百?

板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教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①现在我们能不能一百一百地数呢?(板书:一百一百地数。)

②谁能一百一百地往后数?

学生数数时,屏幕上逐层出示木块图,当数到九百时,提问:再添一个百是几个百?是多少?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随后贴出“一千”的木块实物图,板书:一千。

③多媒体快速重现从一百数到一千的动态画面,强调“10个一百是一千”,并进行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以上教学过程,贴图形成如下板书:

(4)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理解“相邻”的含义。

“百”和“千”是我们新认识的计数单位,它们是互相挨着的邻居,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相邻的计数单位。(板书:相邻)

想一想:“百”和哪个计数单位也是相邻的?“十”和哪个计数单位相邻?

(5)理解“十进关系”。

十里面有10个一,10个一是十,我们就说十和一是十进关系。(板书:十进关系)

一百里面有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百和十是什么关系?

百和千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是十进关系?

以上过程,形成如下板书: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6)教师简要小结: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它们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今后可以根据需要,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

2.教学例2。

(1)初步了解计数器。

仔细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百位是右起的第几位?请你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找出千位。

(2)出示例2第(1)小题。

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边拨珠边数数,一百零一、一百零二、……,当数到一百零九时,提问:再拨一个珠子该怎么数?

教师边拨珠边说明,再加一个珠子时,个位上就有10个一,10个一是十,这时要拨去九,进上一。

当拨到一百一十九时,教师提问:接下去该怎么拨?一百一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再练习一遍,要求边拨珠边数数。

(3)出示例2第(2)题。

重点讲清从一百九十九到二百的拨珠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这时各个数位出现的变化。

3.学生看书,质疑问难。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22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采取边练边讲的形式进行,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练习六第1题。

五、课堂小结

提问:(1)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

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

六百九十九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和八百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从六百七十八数到八百一十。

七、思考练习

有30个桃,最少拿出几个后,就正好平均分给7个同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数学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情感态度: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p59情境图。观察动画,引出活动: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

3、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3)(课件演示分草莓)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

讨论交流: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考、讨论)

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较各种表示方法。

小结:在数学上可以这样表示:7÷2=3(盘)……1(个)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较归纳,完善认知结构。

(课件出示两次分草莓的过程和算式)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p60“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四、课堂小结、作业: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7÷2=3(盘)……1(个)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及竖式每一步的意义,初步掌握试商。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理解除法竖式中“商和除数的乘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学生每人发一张印有蘑菇图的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皮卡丘请小朋友到数学王国探索数学的奥秘,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一)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认识余数

1、 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没有余数。

出示蘑菇图,15个蘑菇,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除法列式呢?

15÷3=5(份) 这个除法算式中15、3、5分别叫什么?

(2)出现了余数

① 15个蘑菇,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这样分,最多可以分几份?15个蘑菇分完了没有?还多几个?多的1个能算一份吗?为什么?

②当我们平均分物体的时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剩下不能再继续分的数,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③你能用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吗?讲解: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6个小圆点,然后写上余数。

2、进一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的产生

①还有其他分法吗?

请小朋友把你的分法在纸上圈一圈,想一想你最多摆了几份?有没有分完?这种分法可以怎样列式?

②课件展示其他各种情况并请学生列出算式。

15÷5=3(份)

15÷6=2(份)……3(个)

15÷8=1(份)……7(个)

3、给除法算式分类:

15÷6=2(份)……3(个)

15÷5=3(份)

15÷8=1(份)……7(个)

15÷2=7(份)……1(个)

15÷3=5(份)

(二)学习除法的竖式

1、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

(1)除法也有竖式,你们知道怎么写吗?

(2)试一试:把15÷2竖式写出来。

(3)讲解:先写被除数15,接着写除号。然后在被除数的左边写除数。商和余数又该写在哪儿呢?

(4)7写在哪里?

(5)14怎么来的,在图中表示什么?

(6)在竖式中,余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7)即时练习:笔算27÷6。学生独立完成在纸上

问:你是怎么想到商4的?

小结:在试商时,我们想乘法口诀,试的商和除数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比被 除数小。

(8)小结:竖式计算的三步法

2、学习整除除法竖式。

15÷3=5(份)

(1)你能写出这个除法竖式吗?怎么写?

(2)探究整除除法竖式的意义。

(3)怎么想出商5?

(4)即时练习:35÷5

(5)小结: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1、( )里填几

( )×4 <29 ( )×7 <44 ( )×8<27 ( )×5<38

2、用竖式计算

20÷3 63÷7 32÷9

3、我是小医生

第二层次:发展练习

1、“( )÷5=3……( ),猜猜余数可能是几?”

2、猜一猜、算一算。(机动题)

同学们按颜色黄、绿、红、蓝的顺序穿珠子。你能算出第25颗珠子是什么颜色吗?第31个呢?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文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最新文本★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习题★ 最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例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范文★ 2021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文案★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分享★ 2021最新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课标二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2021文案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5篇) 文件夹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