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讲评课教案(五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讲评课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词句的品析,感受“那树”的形象,把握树的命运。
2、通过文章主旨的比较,读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旅居美国的著名散文作家王鼎钧的《那树》。一看这个题目,同学们的脑海里会产生怎样的问题?
……
其实刚才大家的问题主要可以归为三类:
1、那是一棵怎样的树?
2、那树的命运如何?
3、作者为什么要写那树?今天这堂课,我们主要就来研讨这三个问题。先请大家根据自己预习时的初读感悟,说说那是怎样的一棵树?
二、分析
1、那是一棵怎样的树?
古老──三句“它就立在那里了”组成的排比,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老的气势。
坚固──任你台风肆虐,我自岿然不动。多么坚固呀,坚固得就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善良──物尚如此,人何以堪哪?
茂盛──抓住了树的本质。
重点突破:
⑴⑸文中说到不管是早期,还是后来,那树有一点一直没变,那是什么?
⑵请大家速读课文,圈画出描写那树叶子以及它的绿的语句。同时想一想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写出那树的绿。这种方式可以是一种修辞,一个词语等。
那树有一点佝(gōu)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尽管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那树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
⑶学生齐读。读出那树的生命力,旺盛的生命力。
2、那树的命运如何?
⑴“绿着生,绿着死”这句话在文中是谁说的?上帝为什么还要说“死复绿”?
⑵可现在那树的命运结局是怎样的?人们为什么要屠杀?他们又是怎样屠杀的?
(深夜砍杀、惨不忍睹)
⑶对于那树,人们仅仅只是把它砍掉,进行屠杀吗?那些刽子手还作了些什么?
(深夜挖根、毁尸灭迹)
⑷如果那树有灵,面对人类的无情杀戮,它会在上帝面前如何控诉?请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述一下。
出示材料;
那树的控诉
上帝啊,人类的福音书丢了。
他们是无常,他们太无情。
他们到了该忏悔的时候了。
我不奢求他们的顶礼膜拜
也不奢求他们对我的过度依恋。
我只渴望他们不要过多的侵占
──侵占我的家园,赶走我的蚂蚁。
我只渴望他们在砍我的时候
轻一点,就轻一点。
──更不要把我的根也一并闷死。
上帝啊,人类的福音书丢了。
我只担心:我死后,
你该怎么办?
3、作者为什么要写那树?
尽管那树曾经给人们带来过希望和舒适,尽管那树在临死前还提醒蚂蚁们早点搬家,但它还是被无情地砍杀了,甚至宰草除根,几千条断根被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读到这里,我们也只能如作者一样,沉重地喊一声“啊”。
⑴下面请大家听老师读一下课文第八自然段,同时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既然表达了对那树的深切同情,为什么文章的标题是《那树》而不是读起来比较亲切的《这树》或者《老树》?
⑵那树,那一棵茂盛的,一直绿着的树永远的消失了,消失了……灰飞烟灭中请大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那树?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因为……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印证。
出示材料:
读者不仅是作者创作动机的最初激发者,而且是创作最终的完成者。文学作品不是作者创作的一座永久性的纪念碑,而是一部乐曲,一首乐章;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由不同层次的读者来演奏,会产生不同的音乐。
三、结语
聆听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感受了别人振聋发聩的理解,我也想说说自己的感悟。其实,在阅读《那树》的过程中,文中反复出现,以致结尾被活活闷死的根总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引我深思:这根,仅仅只是那树的根吗?仅仅只是普通的可以砍伐殆尽的根吗?那是人性之根呢,是人性真善美的根呢!
初中语文讲评课教案篇二
《那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文的立意,把握散文的“神”,把握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
(2)理解对比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运用默读、跳读、精读的方法品味那些能体现大树品质的描写片断,那些蕴涵了作者的情感,描摹大树悲惨命运的片断,在语言品味中把握文章主旨。
(2)鼓励学生在分析、品味中质疑解难,发现创造;鼓励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对散文的主题有自己的心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4.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