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优秀18篇)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反映了我们的成长和变化。当我们面对一些无法归类的情况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切勿完全照搬范文内容,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总结。
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篇一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现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记得端午节和屈原有关,而其实一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屈原的故事也没有多大的印象了。他们知道的是,这是吃粽子的节日,如此而已。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其实现在不是端午节的到来赛龙舟的比赛项目也是处处有。从驱邪避疫,到纪念屈原,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节日的原意,在年复一年的社会变迁中渐渐的受到“蚕食”。
今天,这个节日变成了一个中国人美食的节日。从旧有的角黍,粽子制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包粽。许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点在粽子中。
其实,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赛龙舟。关于龙舟的竞渡,文字的记载始于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吴均的的《续齐谐记》。较后,许多的记载中都可以找到有关赛龙舟的文字记载。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
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的说法,包括有“大众舟齐出发,赶往丞救屈原。”及“一呐喊鼓乐吓退蛟龙。”。这些都让人联想到屈原。
每年的端午,在中国大江南北以及南洋一带的华族,都还会举办龙舟竞渡,提倡端午龙舟赛。
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篇二
绿江村是一座位于丹东的北方小村落,最奇妙的地方就在于这里的“水没地”现象。端午节前,原来绿油油的水没地就会被大片的油菜花、大碗花所取代,岸边牛羊点缀,景色极美。坐在船中,除了可以看到沿岸的美景,还能看到对面的朝鲜风光哦。
推荐2:【舌尖儿上过端午——靖州】。
这里可谓是一个“酸甜多汁”的地方,《爸爸去哪儿》火了这里,《舌尖上的中国》里出境的腊肉和腌鱼也是这里的特色美食,5、6月份正是靖州杨梅成熟的季节,一年一度的杨梅节也是在此时举行。如果这个时段到靖州,一定不能错过品尝那些酸甜多汁的杨梅。另外,感受苗家风情,结识热情美丽的苗家姑娘也是旅行中很难忘的经历哦。
推荐3:【古镇里体验穿越的感觉——碛口】。
同样是古镇,相对于山西的平遥,碛口要低调得多。这个吕梁地区的小镇,静默地和屹立在黄河转弯处,水蚀留下了时间的印刻,却仍朴实依旧。镇上多是明清建筑,走在镇上的石板路上,如同穿越一般。古窑洞、老院子、红灯笼、还有处处透着古旧感的砖雕门雕,一切都那么吸引人。黄昏时,赏黄河日落;傍晚,看满天明亮星空,像是回到了小时候。
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篇三
端午节很快就要到了,伙伴们有没有开始准备好端午节吃的食物了呢?知道端午节吃什么吗?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传统食物。下面是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端午节吃哪些传统食物,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吃什么 粽子
端午时节,粽子飘香。传说公元前278年端午节这一天,流放到汨罗江边的爱国诗人屈原得知楚国都城沦陷,绝望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于是,传说“端午”乃屈原祭日,吃粽子赛龙舟便成为端午时节纪念屈原的中华传统风俗。从古至今,端午节承载了人们对生活的各种情感:思念、感恩、憧憬、祈愿。
端午节吃什么 鸭蛋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就是要避五毒,因为传说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会为害人间,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就会把五毒妖怪吓跑,也就是吃五红了,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与五红类似,江南民间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不管是五红还是五黄,都包括鸭蛋在内,所以端午节吃鸭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端午节吃什么 艾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端午节吃什么 “五红”
在扬州传统民俗中,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要吃“五红”——烤鸭、苋菜、鸭蛋、龙虾、黄鱼或者黄鳝——这样整个夏天就可以避邪消暑了。饭桌上红苋菜不可少;红心咸鸭蛋价不高;雄黄泡酒后呈橙色;河虾买点儿,油炒后,虾壳红通通的红光油亮;烧鸭上市了,到鸭子店斩个脯或腿子(1/4只)花费不多,于是,所谓的“五红”也成了端午节餐桌上必定菜单。
端午节吃什么 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端午节吃什么 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端午节吃什么 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端午节吃什么 黄鳝
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端午节吃什么 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端午节吃什么 黄酒
《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也就是说雄黄酒就是用白酒、雄黄勾兑而成的。这么简单的饮品为何如此有名呢?这大概与白娘娘和许仙的故事有关吧,白娘娘就是在端午这天饮雄黄酒,现出蛇身原形。故而,民间大概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但是,现代人发现,雄黄酒含剧毒物质砷,所以基本不喝雄黄酒了。不过,因雄黄具有抗菌、解毒、燥湿功效,故到了端午节这天,还会有人家会以雄黄为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香袋,也有做成雄黄熏条的,希望用来避邪和预防虫蛇伤害。
距离端午节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根据我们工作人员的调查,上周末,鸡蛋现货市场报价继续下行,期货市场中投机多头获利离场,鸡蛋主力合约盘中跌破5000元/500千克的整数大关。昨日,鸡蛋期货主力合约跳空低开,跌幅达1.62%,报收于4976元/500千克。小编认为,随着端午节备货接近尾声,鸡蛋现货市场贸易采购清淡,鸡蛋期价或将继续承压下行。
鸡蛋价格反季节运行
我国鸡蛋现货消费有着明显的`季节性规律。按照以往规律,每年的春节、端午节以及中秋节是我国鸡蛋消费的高峰期。从一般经验规律来看,每年春节过后的2月是鸡蛋价格全年最低点,4—5月因端午节消费鸡蛋价格开始上扬,9月中秋节是全年鸡蛋价格的最高点。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由于受到禽流感影响,我国鸡蛋现货提价周期提前。据市场人士了解,今年鸡蛋价格上涨是从3月开始,春节后鸡蛋供应紧张,超市鸡蛋价格开始一路上扬。目前超市鸡蛋价格最高已经达到6元/斤,较3月初鸡蛋价格上涨超过40%。
目前距离端午节还有一周时间,鸡蛋现货价格节前就开始下跌,这在以往是很少发生的。同时,这也预示着今年端午节鸡蛋现货市场的消费或将提前结束。
超市促销转移风险
6月2日端午节,是继春节以后全年第二大鸡蛋集中消费期,考虑到今年鸡蛋供应紧张且价格一路上涨,国内各大超市早在5月初就设计好了节日供货计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鸡蛋价格在5月初的快速拉升。
据南京市价格监测中心数据,5月中下旬,南京多家农贸市场鸡蛋零售价格最高已经达到了6元/斤,超市蛋价也基本达到5.6—5.8元/斤的价格区间。小编采访的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鸡蛋不易储存且保质期短,预计端午节前3—5天时间内还有一些顾客会集中购买,这样端午节前鸡蛋超市销售还会迎来一个小高峰。但考虑到今年蛋价提早上涨,5月初蛋价突破5元/斤的价格高位后,礼品蛋市场销售受到一定影响。同时,自上周开始,贸易商及养殖户手中鸡蛋存货价格开始下调,为规避节后蛋价下跌风险,部分超市在端午节前一周打出鸡蛋促销的广告,促销后鸡蛋销售价格降至5元/斤附近水平。
贸易商采购热情清淡
与此前鸡蛋采购环节蛋价高歌猛进相比,目前鸡蛋贸易商采购极为谨慎。随着蛋价不断下调,贸易商采购心态也在发生改变。据了解,5月中旬鸡蛋网发布价格预警,鸡蛋现货价格应声回落,在其后的一周时间内鸡蛋贸易商采购热情明显转淡。
小编注意到,在上周鸡蛋现货价格遇阻回落后,鸡蛋批发商采购心理也在悄然改变。目前大家都担心在端午节备货结束后,鸡蛋将进入6—7月的消费清淡期。如果鸡蛋在贸易商手中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导致鸡蛋价格短期快速下跌。因此,贸易商谨慎采购或将有助于蛋价的平稳回落。
综上,端午节过后,鸡蛋现货市场缺乏价格持续
端午节快到了,京城一些老字号餐馆尝试着把自家的招牌菜包进粽子里,这让北京市民在首个端午假日有机会品尝到不少新口味。
以宫保鸡丁闻名京城的老字号名店峨嵋酒家,把镇店名菜宫保鸡丁和特色菜肴鱼香肉丝“包”进了糯米中,推出了全新口味的峨嵋宫保鸡丁粽子、鱼香肉丝粽子。
曲园酒楼把湘味十足的腊肉包进粽子,美味斋饭庄制作的肉馅粽子则体现了上海风味。便宜坊计划投放的粽子比xx年增加三成,自家拿手的鸭肉成了粽子的主馅。做酱肘子的老字号“天福号”也首次加入到做粽子的行列,推出了“酱肉粽”和“小枣酱肉粽”。
除了给粽子换馅料,还有的餐馆把粽子做成了新菜肴。烤肉季饭庄不仅推出了传统口味的小枣粽子等,而且还特别推出了一道用粽子做原材料的菜品--香粽焖牛肉,粽子和牛肉这两种食品通过厨师的巧妙加工,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老字号玉华台不仅推出了葡萄干、蜜枣等口味的粽子,还为京城百姓带来了黄酒、黄鳝、黄鱼的端午节“三黄”。
另外,鸿宾楼主打小枣、蜜枣、豆沙等传统口味,同时推出了粽子礼盒。烤肉宛、同和居、护国寺小吃连锁店等也纷纷推出各种口味的粽子,其中护国寺小吃连锁店将投放20多万只棕子。
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篇四
端午前后气候寒热不定,气温多变,直到度过端午节才算正式进入夏季。农历五月湿热,正是夏季疫病的多发季节,广州地处亚热带,天气炎热蚊蝇孽生,瘟疫疾病易于流传。民间以插菖蒲、艾草,挂香包,喝午时酒等各种仪式,来达到祛瘟避疾的目的,这些活动传承着驱邪辟秽、防病除疾、强身健体的精神内核。人们除了通过喝药酒、赛龙舟等活动之外,合理的饮食,也是让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方法。黄医生为我们推荐了端午节调理胃肠的理想小菜“大蒜炒苋菜”。
材料:主料-苋菜(紫);辅料-调和油、食盐、蒜、生抽。
做法:1.红苋菜择好洗净,切成两寸长,备用;2.蒜切小一点;3.锅中倒适量的油,放蒜粒炒黄;4.倒入红苋菜翻炒;5.加适量的盐和生抽调味,翻炒均匀后可以出锅。
详解:大蒜炒苋菜是许多家庭在端午节喜欢食用的一道蔬菜。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之誉,在食物中杀菌解毒作用十分显著,《本草纲目》曰:“大蒜,味辛、甘,性温;功效可解毒杀虫,消肿止痛,止泻止痢,此外还有温脾暖胃的功效。”苋菜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之功,适宜于暑天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者食用。大蒜与苋菜同炒,一温一凉,优势互补。
黄医生还提醒,端午时节增强营养固然重要,让胃肠保持通畅,也是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端午节时期,建议也别吃太多肥腻难消化的食品。
咸香绿豆粽。
端午食粽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到端午节前夕,不管是山野,还是闹市,家家户户均会在端午包粽子,或买粽子。端午节期间,食粽是习俗。粽子多用糯米做成的,而糯米不好消化,黏度高,且缺乏纤维质,而做成的粽子又含过多的脂肪、盐、糖;所以又不宜多吃;如何让粽子好吃又能不损害身体呢?咸香绿豆粽是不错的选择。
材料:糯米2斤,五花肉1斤,腊肠5根,绿豆仁4两,咸蛋黄1包,五香粉半包,蒜1个,酱油3匙,盐适量,粽叶半斤,咸草绳1把。
做法:糯米、绿豆仁分开浸泡两小时;将咸蛋黄切成两半、腊肠切片、蒜切蓉、五花肉切块;将切好的五花肉加入盐、五香粉、酱油腌制一会;将糯米沥干后混合并拌入蒜蓉再加些盐调味,将绿豆仁沥干备用;包粽子,先在粽叶上放好一层调好的糯米,后铺上一层绿豆仁,再放上咸蛋黄、猪肉、腊肠,最后再盖上一层糯米,用粽叶包好扎紧即;煮粽,将包好的粽子放入电饭煲煮两小时就可以吃了,煮的时候在水里加些盐更佳。
详解:粽子是药膳的一种,主要成分糯米,其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的功效。粽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绿豆性味甘寒,可以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过敏、抗菌、抗肿瘤、增强食欲、保肝护肾。几种寒热和调的食材组合,不仅增加粽子的美味,而且还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黄医生提醒:粽子味美,但不宜多食,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吃粽子时,应搭配蔬菜、水果食用以帮助肠、胃蠕动,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多吃红豆粽和甜粽子;心血管病患者、老人和儿童也不宜多食,且食用时要细嚼慢咽,益于消化;患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人,建议不吃肉粽、蛋黄粽等过于油腻的粽子。
杂菌炖鸡汤。
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养生季节。在古代,农历五月是恶月,民间又称“毒月”,用现代观点来解释,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天气暑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最容易生病。然而,这难不道擅长煲汤的广东人。黄医生介绍说,这个时节饮用杂菌炖鸡汤,可口美味,还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材料:主料-童子鸡;辅料-火腿、鸡腿菇、金针菇、蘑菇、枸杞子、姜、葱、大葱;调料-胡椒粉、食盐。
做法:将童子鸡处理干净后备用;锅中放少许油,加热,后放入生姜片和大葱段炒香;加足量清水,放入童子鸡及火腿大火烧开,转小火炖煮1~2小时;将菌菇洗净切段,枸杞用热水浸泡备用;待鸡汤炖至鸡肉酥烂后加入切好的菌菇继续煲煮,同时调入适量盐;菇易熟,只需炖5~10分钟即可;出锅前加入沥干水份的枸杞,撒上葱花,适量胡椒粉即可饮用。
详解:鸡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古代食谱本草提示:鸡肉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的功效。老人、病人、体弱者、贫血患者更宜食用。
黄医生提醒:可事先在普通锅中,加油、生姜片、大葱爆香,再加入鸡肉翻炒,盛出置于砂锅中炖者,鸡汤会更鲜美。本汤方偏温补,因此,感冒发热时期,以及内火偏旺者、痰湿偏重者、肥胖症患者、患热毒疖肿者,高血压、血脂偏高者,胆囊炎、胆石症者,均需忌食。
端午止汗汤。
北芪浮小麦瘦肉汤。
随着端午的到来,人们奔波在外,挥汗如雨。还有部分人,不管春夏秋冬,都汗出如雨,坐着不动皆会出汗,夜间睡觉会出汗,活动时出汗更严重。或者生病治愈过后出现汗出较多,汗凉,中医称之为虚汗,该怎么办?止汗良方“北芪浮小麦瘦肉汤”适合你。
材料:猪瘦肉60g、北芪20g、浮小麦20g。
做法:将猪瘦肉洗净,切件;将北芪、浮小麦洗净备用;把全部材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加盐即可饮用。
详解:猪瘦肉健脾益气,养胃生津;北芪性味甘微温,补气固表止汗;浮小麦性味甘凉,止虚汗;合而为汤,补虚止汗。
丝瓜蜜枣猪骨汤。
夏天天气炎热且变化多端,抵抗力较差的小朋友在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感染疾病,尤其容易“热气”,出现鼻干、咽痛、咽燥等症状;或是在感冒治好后,出现反复的干咳、无痰,不欲饮食,饮水较多,烦躁,大便不通等症状。黄医生推荐丝瓜蜜枣猪骨汤,适宜儿童防治热病及热病后调养食用。
材料:猪脊骨100g、丝瓜200g、蜜枣2个、南北杏各8g。
做法:猪脊骨洗干净,斩件;丝瓜去皮,切片,洗净;蜜枣、南北杏洗净;把猪脊骨、蜜枣、南北杏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半小时,放入丝瓜,煲1小时,加盐即可饮用。
详解:丝瓜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历代医药典籍和《本草纲目》皆说丝瓜能“清热利肠”。暑天吃些丝瓜汤,能消暑解热。做汤时烹煮时间不宜长,最好能保持丝瓜的鲜绿色泽。所以采用丝瓜,可以有助于小儿热病后清除余热。丝瓜皮和丝瓜花一起熬水代茶,也有防暑解热之效。蜜枣性味甘平,功能滋润肺胃,益气生津;南北杏止咳亦可化痰,猪脊骨(内含脊髓)性味甘咸平,功能滋阴益髓,本品营养丰富,含钙量高,能补充儿童病后所需营养及提高抵抗力。合而为汤,清中带润,适宜儿童防治热病及热病后调养食用。本品不仅适合儿童,同样适合成人养生食用。
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篇五
端午食粽的习俗由来已久,且盛行不衰。时至今日,端午节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吃粽子,粽子的种类和做法也不尽相同,口味有咸甜之分。南方粽子以苏州、宁波、嘉兴等地最负盛名,馅料多以豆沙、火腿、咸肉、枣泥为主;北方粽子以小枣粽为代表,常见馅料有小枣、果脯等。
2、黄鳝。
端午前后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营养的时候,不仅味道好,滋补功效也最佳,所以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3、茶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有煮茶蛋和盐水蛋吃的习俗。当地人还将鸡蛋、鸭蛋、鹅蛋染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给小孩挂在脖子上,希望孩子平安无事、逢凶化吉。
4、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地农村在端午这天要吃大蒜蛋。是将大蒜和鸡蛋一起吃煮了早餐食用,有些地方煮大蒜蛋时还会放几片艾叶。早餐吃大蒜、鸡蛋和烙油馍,据说可以避“五毒”。
5、油糕。
端午节吃油糕是陕西蓝田县的传统习俗。油糕是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桂花、核桃仁、玫瑰花和猪油制成的馅,然后下油锅炸。炸好的油糕金灿灿的,外酥里甜,一口咬下去,让人垂涎三尺。
6、打糕。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过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就是打糕。打糕是将艾蒿和糯米饭放在石臼或木槽里,用长柄木槌打制而成的米糕,是一种很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7、煎堆。
煎堆,又叫麻团、麻球等,是用面粉、糯米粉或番薯粉和白糖调成糊状,下油锅炸制而成,很有嚼劲,特别香甜。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煎堆。相传古时,闽南一带端午前后是雨季,民间说天公破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停了,人们都说天补好了,这一食俗也就流传至今。
8、艾馍馍。
端午食艾可以杀菌驱虫,对多种细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不少地方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后与艾蒿一起蒸馍馍吃,口感清甜、柔糯。
9、面扇子。
端午吃面扇子流行于甘肃、宁夏一带。当地人把发面做成扇子形状,有多层,每层撒上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形状的花纹,再染上颜色,极为好看。
10、薄饼。
闽南、温州部分地区,端午节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用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锅上摊成形似圆月、薄如婵娟的半透明饼,卷上炒熟的豆芽、瘦肉丝、香菇等馅料,做成筒状食用,跟春卷做法相似。
11、绿豆糕。
武汉、南京、芜湖、西安等地端午这一天必定会吃绿豆糕。“糕”与“高”同音,寓意飞黄腾达,与端午粽子一起吃又有“高中”的意思,对于准备参考的学子来说是一个美好的祝愿。
12、五黄。
“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得新尝。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江浙一带端午节有吃“五黄”的习俗。江南传统中的端午五黄是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雄黄有毒,现用黄酒替代)。
返回目录。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1]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贴符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返回目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返回目录。
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篇六
1、红豆。
我们在包粽子的时候里面可以加入适量的红豆。红豆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它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夏天气候炎热并且雨水较多,红豆能够帮助人体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
2、梨。
梨的营养丰富,能保护肝脏,帮助消化,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病人日常可以适当摄入,能够帮助肝脏病情恢复。
3、大枣。
包粽子的时候都会放入1-2颗大枣,大枣中富含维生素c,具有安五脏补气血的功效,是肝病患者日常选择的佳品。
4、咸鸭蛋。
吃咸鸭蛋也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辅助缓解咳嗽、喉痛、齿痛、泄利等病症。咸鸭蛋不仅具有医疗作用,且能有效补充人体在夏天盐分的缺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也是夏季食补与佐餐的佳品哦。虽然我们平时告诫肝病朋友尽量避免腌制食品,但是咸鸭蛋是可以适当摄入的,但是1个就足够了,不要摄入过多哦。
5、西红柿。
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番茄红素,肝功能不正常的'患者可以选择西红柿来作为日常膳食。
6、艾。
很多地方端午节的时候还会使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这个习俗是很好的,因为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以驱虫杀菌,对于多种细菌或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的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艾都是不可少的。
7、大蒜。
大蒜也有护肝的功效,肝功能不正常的患者可以用于辅助治疗,但是生蒜不能过多摄入,以免刺激胃肠道,伤害肝脏。大蒜炒苋菜是许多家庭在端午节非常喜欢的一道蔬菜。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的美称,苋菜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的功效,大蒜炒苋菜优势互补,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肠道疾病不可多得的良药佳蔬。
吃粽子。
端午节时,很多人都会采摘些粽叶回去包各种口味的粽子,并送给亲朋好友,庆祝节日的到来。包粽子的方式多样,口味多样,可包成牛角状、四角形状等,里面可放些腊肉、蛋黄、红枣、花生、鲜肉等。不过现在很少有人包了,大多是公司或企业发一盒就差不多了。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
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弧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系五彩。
绳五彩绳又称为五色丝、五彩丝,中国古代时期崇敬五色,五彩绳的五色代表五行——赤木水火土,彼此相生相克,蕴含着吉祥如意。所以端午节那天长辈们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将五彩绳系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以保孩子平安。五彩绳不可以弄断或者丢弃,据说佩戴五彩绳的孩子可以消灾避难,以防蛇虫伤害。
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篇七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2: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楚人,当他看到国家将亡时,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老百姓划着船去打捞他的尸体,并将米饭撒到江中,防止鱼虾侵害到屈原。于是有了端午节,有了龙舟竞渡,有了吃粽子。
3: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4:功名得中。
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时寓意学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举中的。
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篇八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也就是说雄黄酒就是用白酒、雄黄勾兑而成的。这么简单的饮品为何如此有名呢?这大概与白娘娘和许仙的故事有关吧,白娘娘就是在端午这天饮雄黄酒,现出蛇身原形。故而,民间大概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
但是,现代人发现,雄黄酒含剧毒物质砷,所以基本不喝雄黄酒了。不过,因雄黄具有抗菌、解毒、燥湿功效,故到了端午节这天,还会有人家会以雄黄为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香袋,也有做成雄黄熏条的,希望用来避邪和预防虫蛇伤害。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篇九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端午节吃什么传统食物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1895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台湾省)。
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因此,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
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篇十
“端午节吃粽子”起源于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屈原面临着亡国之痛,与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岸上的渔夫和百姓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当时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食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免遭伤害。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到江上投粽子、划龙舟。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天只吃半个或一个,每天吃粽子别超过50克,也就是半个或1个。尤其胃肠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贪多贪凉,最好分小块多次食用。有些商家卖的迷你粽就是不错的选择。
咸鸭蛋。
2、黄鳝。
过端午不仅仅是吃粽子的时候,也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有营养的时候,所以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黄鳝由于口感软滑无刺,一直都是淡水水产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尤其是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是不错的补养品。黄鳝性温、味甘,入肝、脾、肾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黄鳝一定要现杀现烹,鳝鱼体内组氨酸含量较多,鳝鱼死后体内的组氨酸会转变为有毒物质,故所加工的鳝鱼必须是活的。黄鳝用开水焯烫,可以洗去外边的粘膜,煮出的汤可减少腥味。
3、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先把米放到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捞出来放到锅里蒸熟,将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里,用木极反复捶打。一般多是两个人面对面地站在槽边,互相交替捶打,或一人捶打,一人在下面翻动糕团使之捶打均匀。随后,一份香甜细腻、筋道适口的打糕制作完成。
4、鸭蛋。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就是要避五毒,因为传说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会为害人间,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就会把五毒妖怪吓跑,也就是吃五红了,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与五红类似,江南民间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不管是五红还是五黄,都包括鸭蛋在内,所以端午节吃鸭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5、艾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6、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7、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8、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9、黄酒。
《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也就是说雄黄酒就是用白酒、雄黄勾兑而成的。这么简单的饮品为何如此有名呢?这大概与白娘娘和许仙的故事有关吧,白娘娘就是在端午这天饮雄黄酒,现出蛇身原形。故而,民间大概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_,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
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篇十一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吃粽子”起源于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屈原面临着亡国之痛,与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岸上的渔夫和百姓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当时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食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免遭伤害。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到江上投粽子、划龙舟。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天只吃半个或一个,每天吃粽子别超过50克,也就是半个或1个。尤其胃肠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贪多贪凉,最好分小块多次食用。有些商家卖的迷你粽就是不错的选择。
黄鳝。
过端午不仅仅是吃粽子的时候,也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有营养的时候,所以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黄鳝由于口感软滑无刺,一直都是淡水水产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尤其是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是不错的补养品。黄鳝性温、味甘,入肝、脾、肾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黄鳝一定要现杀现烹,鳝鱼体内组氨酸含量较多,鳝鱼死后体内的组氨酸会转变为有毒物质,故所加工的鳝鱼必须是活的。黄鳝用开水焯烫,可以洗去外边的粘膜,煮出的汤可减少腥味。
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先把米放到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捞出来放到锅里蒸熟,将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里,用木极反复捶打。一般多是两个人面对面地站在槽边,互相交替捶打,或一人捶打,一人在下面翻动糕团使之捶打均匀。随后,一份香甜细腻、筋道适口的打糕制作完成。
鸭蛋。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就是要避五毒,因为传说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会为害人间,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就会把五毒妖怪吓跑,也就是吃五红了,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与五红类似,江南民间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不管是五红还是五黄,都包括鸭蛋在内,所以端午节吃鸭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吃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蒸制,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纪念孝女曹娥。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迎涛神。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女诗人秋瑾。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和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的称号。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篇十二
粽子:古称“角黍”,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粽子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2.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4.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5.黄鳝。
过端午不仅仅是吃粽子的时候,也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有营养的时候,所以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黄鳝由于口感软滑无刺,一直都是淡水水产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尤其是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是不错的补养品。黄鳝性温、味甘,入肝、脾、肾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
6.鸭蛋。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就是要避五毒,因为传说中的五毒_怪到了端午就会为害人间,这五毒_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就会把五毒_怪吓跑,也就是吃五红了,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7.艾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8.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9.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10.面扇子。
对于甘肃省民勤县周边来说,在端午节都有吃面扇子的习惯,这里的面扇子主要的原料就是面粉,弄好之后进行蒸制而成的,蒸出来的外观看上去非常像扇子,层数总共有五层,并且表面还有许多的花纹,加上颜色的点缀显得更加漂亮,口感也挺不错的。
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篇十三
端午节由来已久,传承下来的习俗有不少,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传统食物,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先把米放到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捞出来放到锅里蒸熟,将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里,用木极反复捶打。一般多是两个人面对面地站在槽边,互相交替捶打,或一人捶打,一人在下面翻动糕团使之捶打均匀。随后,一份香甜细腻、筋道适口的打糕制作完成。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就是要避五毒,因为传说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会为害人间,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就会把五毒妖怪吓跑,也就是吃五红了,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与五红类似,江南民间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不管是五红还是五黄,都包括鸭蛋在内,所以端午节吃鸭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端午节吃粽子”起源于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屈原面临着亡国之痛,与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岸上的渔夫和百姓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当时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食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免遭伤害。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到江上投粽子、划龙舟。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天只吃半个或一个,每天吃粽子别超过50克,也就是半个或1个。尤其胃肠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贪多贪凉,最好分小块多次食用。有些商家卖的迷你粽就是不错的选择。
过端午不仅仅是吃粽子的时候,也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有营养的时候,所以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黄鳝由于口感软滑无刺,一直都是淡水水产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尤其是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是不错的补养品。黄鳝性温、味甘,入肝、脾、肾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黄鳝一定要现杀现烹,鳝鱼体内组氨酸含量较多,鳝鱼死后体内的组氨酸会转变为有毒物质,故所加工的鳝鱼必须是活的。黄鳝用开水焯烫,可以洗去外边的粘膜,煮出的汤可减少腥味。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也就是说雄黄酒就是用白酒、雄黄勾兑而成的。这么简单的饮品为何如此有名呢?这大概与白娘娘和许仙的故事有关吧,白娘娘就是在端午这天饮雄黄酒,现出蛇身原形。故而,民间大概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
但是,现代人发现,雄黄酒含剧毒物质砷,所以基本不喝雄黄酒了。不过,因雄黄具有抗菌、解毒、燥湿功效,故到了端午节这天,还会有人家会以雄黄为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香袋,也有做成雄黄熏条的,希望用来避邪和预防虫蛇伤害。
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篇十四
福州端午节的家宴必在午时,餐席上必有粽子、雄黄酒、荷叶包、米粉肉等。家宴后,幼儿穿新衣、红肚兜,佩带用各色丝线织裹樟脑丸做成的诸如粽子、灯笼等外形别致、光彩鲜艳的喷鼻袋,还要洗菖蒲汤,有的孩子还要在口鼻之间贴一块雄黄烟熏的肥肉,然后由年夜人带着到江边看龙船比赛。
福建晋江地域,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甘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_。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绵延不止,平易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2、重庆。
重庆素有“巴渝年夜地”之称,所谓“巴”就是蛇,古时重庆人崇敬蛇,以蛇为图腾跪拜。以前蛇是不克不及吃的,但20世纪80年月起,重庆人选择在一年之中的端午此日烹制蛇羹,吃下以求保佑本身。
重庆人吃蛇有很年夜原因是生养文化的影响,蛇作为图腾崇敬的象征,妇女信任在吃下蛇后便会滋生儿女,相似“有邰氏之女姜?,踩了伟人的脚印生了后稷”的传说。其他人也信任在吃了蛇之后,祖宗进进到身材里便会与本身同在。但蛇可不克不及肆意滥杀,也不克不及在本身家里烹煮,一般情形下是在打谷场上煮一锅蛇羹,全村人分享。
3、广西。
广西南部地域,好比宁明、崇左、龙州等地,过端午节都要包凉棕,叫做“灰水粽”。包粽子前先到山上砍回一些诸如苦楝树等树木的枝叶,在阳光下晒到半干时就堆放到平地里烧,然后把获得的灰放到一个竹制容器里用净水冲滤。最后用过滤获得的棕黄色的水来浸泡预备好的糯米。
颠末浸泡后的糯米会在本来的喷鼻气中透出一股草木灰特有的幽香,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多呈淡黄色或者棕黄色。
4、广东。
广东粽子是南边粽子的代表品种,个头较年夜,外形别致,状如锥形。品种良多,有蛋黄粽子、什锦粽子、烧鸭粽等独具南国风味,久负盛名。潮州的双拼粽,自成一派,一头用咸料,一头则用甜料,一粽两味,故称“双拼粽”。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害”。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附近古刹宣传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赶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鹞子,称为“放殃”。
5、江苏。
端午此日,扬州人作兴吃“十二红”。哪“十二红”?红烧鱼、红烧肉、红烧鸡、红烧老鹅、炝黄瓜、炝莴笋、炝萝卜、刀豆、苋菜、咸鸭蛋、雪里蕻、烧年夜粉或粉丝。
“十二红”之外,还有良多。好比此日,开浴室的均用菖蒲、艾叶烧水。水池里放了菖蒲、艾叶,水里发出阵阵喷鼻味,精力振奋,满身舒爽芳香,坊间称“洗艾水”。这一风气有的浴室至今尚存。老苍生家也要买菖蒲、艾叶回来插在门上,据说有驱瘟除秽之功。
6、安徽。
安徽省各地,城乡都是在端午节吃粽子,粽为亲邻间奉送的礼物。皖西怀宁一带还吃“端午粑”。这种端午粑用精面粉和酒酿,放青桐叶或荷叶上,颠末发酵后蒸熟,甜蜜幽香,别有风味。和县一带,节日午时饭,谓之“赏午”,要喝麦酒,吃鲥鱼、干鹅等荤食。午时时,插筷子于庭中,以验正午。
当涂一带,吃粽子,还吃“五红”菜,就是虾子、黄鳝、咸鸭蛋、苋菜、雄黄酒。有的处所,在这一天炒蚕豆给小孩吃,说是“炒虫蚁”,小孩就不会被虫蚊干扰了。皖西六安舒城一带,有谚语说:“端午吃个杏,到老不害病;端午吃个桃,到老不消愁”。
7、浙江。
浙江嘉兴粽子汗青长久,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淳安良多处所除了吃粽子,更多的处所是吃包子馒头类的面食,由于端午时节,恰是本地小麦成熟之际,以往前提欠好,孩子又多,所以遇上端午,用麦粉做包子馒头是最好的了,并且也只有端午才吃获得。
有些处所吃鸡蛋、杀鸡、杀鸭也是趁过节之际吃得好一些,吃些平凡可贵吃到的工具。宁波老话讲,“忙做忙,勿要忘却蒲月黄”。以前端午节,老根柢宁波人都吃“五黄六白”来过节。每年端午节此日,家里的主妇起得特殊早,将事先预备好的年夜蒜和鸡蛋放在一路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
8、上海。
上海人过端午节,讲求的习俗和江南一带过端午的习俗年夜同小异。江南平易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
端午还有个说法,叫做:“蒲月五,五黄三白过端午。”蒲月又称五黄月,所以端午节要吃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和咸鸭蛋黄;还要吃茭白、咸鸭蛋卵白、白切肉。别的,还要吃“一红”,它指的是汗菜(加年夜蒜炒熟后菜汤红色)。
9、湖北。
端午节之前,湖北秭回县嫁出往的女儿们基础上都赶回外家过节,这是本地一年夜特点习俗。在九畹溪村,良多人家贴起了端午春联,门口挂艾叶菖蒲。大师围坐在一路包粽子、煮盐蛋、泡雄黄酒,有说有笑,忙得不亦乐乎。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叫金逐疫。宜昌市秭回县端午赛舟,但以蒲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还有祭奠、招魂等纪念屈年夜夫的运动,这一天还有晒水给小孩洗澡的习俗,就是放一盆水中太阳下晒,等水热了给小孩洗澡,据说可以洗往浑浊和病魔。蒲月十五又称“年夜端阳”,蒲月二十五又称“结尾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10、湖南。
汨罗江干端午节习俗,除办家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船、不雅龙船、回外家、辞端午外,还包含偷神木、雕龙头、唱赞词、龙船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等具有奇特文化内在的祭龙、祭屈习俗,同时,也留下了“宁荒一年田,不输蒲月船”等很多端午平易近谣。
端午节凤凰人都还会喝雄黄酒,吃粽子的习俗。据说喝雄黄酒可以趋毒,小孩子不克不及喝也会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也示趋毒。送粽子的习惯就是6的倍数,如许表现吉利!
11、江西。
江西南昌地域,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安然无事。
江西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沐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12、云南。
端午节划龙船、吃粽子是中国人的传统。不外在云南普洱,本地人过端午却不吃粽子,而是吃药根。大师都知道中草药是用来治病的,可是在普洱,颠末巧手搭配和加工,药根就酿成了端午节无法抗拒的美食。
事实上,因天然前提优胜,植被旺盛,端午时节,阳光充分,雨水丰沛,普洱各地野生中草药遍地都是,并且种类繁多,有成百上千种。
13、贵州。
端午节到贵州,可以品尝体验布依族人家的草灰黑粽子,据说这草灰黑粽子得先用本地一种叫“羊耳草”的草本植物晒干烧成灰,然后搅拌在白糯米里面,酿成灰玄色,然后用猪肉拌喷鼻料做馅,用粽叶包扎好后放锅焖熟,就酿成漆黑清澈的黑粽子了。可以制造成枕头粽、三角粽、四方粽、锥形粽、背妹粽、挂锁粽等等外形。
“游百病”是风行于贵州地域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往在端午节穿上新衣,到野外游玩。在午时一时摆布,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了手抱花卉的人群。晚上回家将花卉和水煮开洗澡,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老年人以为,端午节不出往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祥。
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篇十五
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端午节的食物大家了解过吗?下面是爱汇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食物,供大家阅读!
粽子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
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
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
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
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
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
食过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
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北方)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北京)蛤蟆蝌蚪躲端午。
(北方)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
(西北)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
(山东)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山西)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
(江浙)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粽馅的调味:咸肉粽要先将新鲜的猪肉用少许味精、白糖、酒、盐、生抽拌匀反复揉擦至调味品渗入猪肉再包。
粽子的捆扎: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紧,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咸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个小时左右即可。在煮粽过程中不要添生水。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煮好以后趁热取出。
吃时打开粽叶,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
几种粽子的做法
1. 台式粽子
材料:长糯米、猪肉、香菇、咸蛋黄、酱油、糖、五香粉、盐、粽叶、粽绳。
做法:将糯米洗净,泡3小时备用;把猪肉切成长约4公分,宽2公分的长条;香菇泡软后,去蒂切成条状;再将猪肉、香菇以酱油、五香粉、盐、糖等调味料腌2小时;咸蛋黄切半备用。
洗净粽叶及粽绳,取2张粽叶,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放入猪肉、香菇、咸蛋黄等馅料,再加上糯米填满,接着将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绳子在粽腰处扎紧打结,做好后放入锅中,以水盖过粽子,用中火煮2小时,熟透了便可食用。
2. 绿豆鸭蛋粽
糯米、绿豆各750克,花生米25克,熟咸鸭蛋黄5个。将蛋黄切碎与糯米、绿豆、花生拌匀即成馅。取泡过的粽壳叶折成斗状,填入适量馅料,包好后入锅加冷水浸没粽子,煮沸1小时后,改文火煮1小时即可。
3. 陈皮牛肉粽
泡过的糯米、绿豆各1000克,牛肉、陈皮各100克,猪肉末50克,葱末、姜末、食盐适量。用猪油将葱末炒黄,依次放入牛肉、陈皮、猪肉末炒半分钟后,淋上麻油即成馅。包时先填进拌匀的糯米、绿豆,将馅料夹在中间,再按上述方式煮熟。
4. 百果粽子
糯米750克、青梅、菠萝肉、冬瓜条各25克,西瓜子仁、核桃仁、葡萄干、红丝各15克,白砂糖300克。先将青梅、菠萝肉、冬瓜条各用白糖水煮,沥干水分,然后用白糖腌渍24小时,即成馅。包成五角方底粽,煮50分钟,离火焖4分钟即成。
5. 健康素粽
材料:三宝米(煮熟)3碗、棉绳1米、萝卜干1/2杯、香菇(中型)6朵、粉叶12片(大)、栗子6粒、水煮花生1/2杯、素蛋黄60g(1粒10g)、素肉松30g(1粒5g)
调味料:
1、黑胡椒粉1/8小匙、糖1/8小匙、麻油1/4小匙、酱油1/4小匙。
2、盐、白胡椒粉、素蚝油各少许。
做法:
1、将粽叶以热水煮8分钟,洗净擦干水分备用。
2、萝卜干泡水10分钟后切碎并挤干水分;香菇泡软切块;栗子泡水2小时,香菇、栗子蒸熟(约15~20分钟)。
3、先将碎萝卜干、香菇丁及调味料(1)炒香备用。
4、煮好的三宝米加入调味料(2)拌匀。
5、粽叶2片重迭,卷成尖桶状,放入2大匙做法(4)之三宝米,再放入1小匙碎萝卜干、香菇丁、栗子、素蛋黄、素肉松,再放1大匙三宝米,稍压一下,包成粽状,用棉绳捆紧。
6、置入蒸笼蒸10分钟即可。
鱼香荷叶粽
材料:三宝米1杯、糯米1/2杯、鱼肉80克、萝卜干末20克、香菇2朵、虾米5克、姜片3片。
调味料:酱油2大匙、米酒1大匙。
做法:
1、洗泡好的三宝米和糯米混合,加水1/2杯,置电饭锅中蒸熟(非电子锅,外锅加水1/2);荷叶泡水备用。
2、鱼肉洗净,切片;萝卜干末洗净,沥干水分;香菇对切泡水至软;虾米洗净备用。
3、锅烧热,入油将虾米炒香后,加入香菇炒香后取出备用。
4、锅烧热,入油将姜片炒香后,加入鱼片及调味料以小火煮101分钟。
5、取小蒸笼铺上荷叶,放入煮熟的三宝糯米饭,再放入做法(3)与(4)之材料,续加入三宝糯米饭,将荷叶包好,置电饭锅蒸熟(外锅加1/2杯水)即可。
肉粽
a、5斤香糯米,用(不能过凉或过热,水温以手感有些热但可以接受)温水浸泡糯米2、3个小时(期间挠1至2次,以便米更好浸透),用个小簸箕或过滤篮滤干水分。
b、2斤去皮绿豆,以同样的'温水同样的时间浸泡,滤干水分。
c、2斤半肥瘦猪肉(单是瘦肉煮出的粽子口感不爽滑也不够香),把肉切成宽2cm、厚1cm、长10-15cm条状,接下来放入少许精盐、味精(鸡精)、料酒、姜片、生抽1小匙、(麻油)香油1小匙等调料并用筷拌匀待用。
d、把粽子叶放水里煮,水开10分钟后即可取出冷水洗净剪两端多余后滤干。
e、把棉线剪若干条,每条长约20cm。腿上(膝盖处)放一条毛巾以备弄湿衣物。
f、取两张(均为反面)粽叶一头一尾的反方向重叠(不完全),放入一小碗(125克)米,用食指在米中间轻轻划一字,放入1、2匙绿豆,接着是放肉条,放同等绿豆于肉条上,再填123克米盖住绿豆。
g、右手先把外端粽叶往里折叠并向后折去,包好一端再以同样手法完成另一端,绑粽子要先在中间绑一次后才从一端逐一绑向一端以防变形,绳子紧度不能过紧(煮爆)或过松(进水),以轻扯不移动即可。
h、绑好后逐一放到锅里,然后放入冷水满过粽子1cm左右,点火……水开15分钟后把锅里上下粽子兑换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时即可。
红枣粽子
1、糯米洗净后泡3个小时
2、粽叶用热水烫过洗净沥干
3、粽馅的调味:喜欢吃什么就包什么,咸的要先腌入味
4、将两叶粽叶折成漏斗状,舀入一匙米放上五花肉、香菇、咸蛋黄、板粟诸种馅料后,再舀入一匙米包合后以粽绳扎紧。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
5、粽子的捆扎: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紧,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6、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小火煮2个小时左右即可。(其实时间长短关键是看你包的粽子的大小)
咸香鸡肉粽
用料:糯米600克、鸡肉800克、薯仔400克、虾米80克、蒜蓉1汤匙、生抽半汤匙、葱、盐、鸡精、生粉若干、粽叶适量、粽绳适量。
做法:
1、将鸡肉、薯仔和大葱头剁碎,加入盐、蒜、鸡精、生粉等调料拌匀。
2、洗净糯米,浸水半小时。烧热锅,用葱姜蒜爆香,加入糯米和生抽,炒均。
3、用粽叶2张,折叠成漏状,放入炒香的糯米1汤匙,加入做法1中扮匀的馅料,再加入1汤匙的糯米在上面。
4、将粽绳把粽子扎好,放入高压煲中煮30分钟,即可趁热食。如果是普通煲须煮2小时左右。
正宗金牌裹蒸粽
用料:
1、糯米500克、干香菇1朵、莲子4粒、虾米10克、绿豆仁50克、栗子2粒、干荷叶1张、干竹叶6片、干碱草2条。
2.咸蛋黄1粒、胡椒粉少许、芋头30克、排骨、肥肉约100克;五香粉、葱油、味精盐少许。
做法:
1.将用料1中的材料泡水至发起为止,其中尖糯米至少泡2个半小时以上,然后用胡椒粉、葱油、味精、盐来腌味。芋头切块炸过,备用。
2.将肥肉切块用五香粉腌味约30分钟。排骨切块用黑醋、酱油、盐、味精、面粉腌过备用。 3、将荷叶对撕,粗面朝下,铺上3片竹叶,放一半的糯米。然后放入香菇、莲子、虾米、栗子、咸蛋黄、肥肉、排骨、芋头、绿豆仁。再放上另一半糯米,将另外3片竹叶盖上。
4、将荷叶左右两侧对摺抓紧,再前后对摺抓紧包成四角形,用碱草包紧打结即可。
5、用水煮粽子四小时即可上桌。
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篇十六
端午节时,很多人都会采摘些粽叶回去包各种口味的粽子,并送给亲朋好友,庆祝节日的到来。包粽子的方式多样,口味多样,可包成牛角状、四角形状等,里面可放些腊肉、蛋黄、红枣、花生、鲜肉等。不过现在很少有人包了,大多是公司或企业发一盒就差不多了。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
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弧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系五彩。
绳五彩绳又称为五色丝、五彩丝,中国古代时期崇敬五色,五彩绳的五色代表五行——赤木水火土,彼此相生相克,蕴含着吉祥如意。所以端午节那天长辈们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将五彩绳系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以保孩子平安。五彩绳不可以弄断或者丢弃,据说佩戴五彩绳的孩子可以消灾避难,以防蛇虫伤害。
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篇十七
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食材,基本上全国各地的地方,端午节都会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吃粽子”起源于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屈原面临着亡国之痛,与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岸上的渔夫和百姓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当时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食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免遭伤害。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到江上投粽子、划龙舟。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鸭蛋。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就是要避五毒,因为传说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会为害人间,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民间用五种红色的菜象征这五毒的血,吃着这些菜的时候,就会把五毒妖怪吓跑,也就是吃五红了,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整个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黄酒。
《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也就是说雄黄酒就是用白酒、雄黄勾兑而成的。这么简单的饮品为何如此有名呢?这大概与白娘娘和许仙的故事有关吧,白娘娘就是在端午这天饮雄黄酒,现出蛇身原形。故而,民间大概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_,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但是,现代人发现,雄黄酒含剧毒物质砷,所以基本不喝雄黄酒了。不过,因雄黄具有抗菌、解毒、燥湿功效,故到了端午节这天,还会有人家会以雄黄为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香袋,也有做成雄黄熏条的,希望用来避邪和预防虫蛇伤害。
吃绿豆糕。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端午节当天唱主角的除了粽子便是绿豆糕。它具有形状规范整齐,色泽浅黄,组织细润紧密,口味清香绵软不粘牙的特色。制作绿豆糕的原料有绿豆粉、豌豆粉、黄砂糖、桂花等,是很好的清热解毒,保肝益肾的消夏小吃。
与端午节有关的食物篇十八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最喜欢的吃的食物,就是外婆烧的红烧肉了。外婆隔个几天就会给我烧一盘红烧肉,那滋味真的是美味绝伦啊。
烧好的红烧肉,红里透黑,油滋滋亮晶晶,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红烧肉这种食物我从出生到变成小帅哥,不知已经吃了多少盘。由于多次品尝,制作方法我都会背了。先把肉切开,再把锅里倒满油,再加点糖,盐,和一点点清水,再把肉放进去,上下翻动,这个步骤弄好后,还要把锅盖盖上。15分钟后,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外婆一掀开锅盖,一股馋人的肉香扑面而来。
我和弟弟同时去夹肉,没过五分钟,盘子里的肉就还剩一块了,我和弟弟都争着吃,争到最后,我打算把肉让给弟弟,于是我说:“弟弟,你吃吧。”弟弟一听可高兴了,夹起肉吃了起来。我可真是个好哥哥。
说到这我又饿了,不行了,我要吃红烧肉,我得再去让外婆给我烧上一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