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篇一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实践性的学习把政治观点的迁移与拓展到其他学科中,为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突破”教学思考
1.素质教育的障碍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前改后返的体会,但总的来说进度不快。究其原因关键的一条就是设有一个政府部门制定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对教学管理的评价模式,这一点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初中政治课应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入手。
2.开卷考试的弊端
评阅中考试卷必须选拔政教专业的、多年上毕业班的、经验丰富的、责任心强的政治教师参加阅卷。可见,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开卷考试不是素质教育的终结,而是素质教育的开端。
3.新课程的缺陷
新课程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新教材中的活动课。新教材的一大贡献是在理论知识学习后,适时安排活动课验证和巩固教学内容。但是,如何将教材中大量空洞枯燥的政治理论,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实践和活动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及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重大作用还显得薄弱。要提高初中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就必须处理好“灌输”与探究的关系。
如对课程探究既可从宏观上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也可以从微观上大胆取舍、合理重组教材。而“灌输”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就人的发展而言,“灌输”与探究都是必要的,之所以要倡导探究,是因为过去过多的倚重于“灌输”,把“灌输”置于中心地位;从学生获得知识的角度来看,通过“灌输”获得的是间接经验,而通过探究获得的是直接经验。
因而初中政治课教学应以“灌输”为主,但应把探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三、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开卷考试
传统的闭卷考试立足于选拔,实施选拔性教育行为,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大多数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闭卷考试以考试为指挥棒,只在考试能力上下工夫,重考试结果而轻教学过程,以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闭卷考试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题海战术”及“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发展,使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状态,而过早地卷入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为克服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变“寻找适应教育的学生”为“寻找适应学生的教育”,教育部于2000年3月13日发出政治科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后,对政治科考试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而使初中政治课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了开卷考试。初中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即考试时允许考生携带政治教材及相关资料进入考场,随时查阅。要求学生运用课本中的知识、观点、原理,联系国际国内重点热点问题、联系校园生活实际以及自身的思想行为实际,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分析、解决试卷中的问题。此举措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走进“素质教育”
长时期以来,政治课被简单地理解为说教课、背诵课,传统的政治教学,就是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等教条式教学,围绕“应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的淘汰式的选拔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安排上明显偏重智育,把学生训成了考试机器,高分低能,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也惟升学率是从,因为只有如此,才有资格谈奖金、职称、晋级、住房等。结果呢?人的素质没有提高,党的教育方针也没有真正贯彻。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五、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篇二
1.让学生对照教材“目录”讲。某一课时准备复习哪个单元、哪部分内容,先让学生预习,课上让学生对照书上“目录”讲解主要内容。如果一个学生讲不全,就找两个、三个、四个……直到学生讲的内容完整为止。刚开始这样做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耗时较多,但坚持下去,效果就会好起来。
2.让学生对照单元“管涌图”讲。每个单元的管涌图很好地描绘了本单元内容的梗概和思维的流向,因此,单元知识建构就引导学生按管涌图讲,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把握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密性和整体性。
3.让学生围绕一个“知识块”讲。围绕一个知识专题首先要学生进行模块内整合,讲专题内及专题之间的关系,比较异同及联系,理清易混的、交叉的概念与原理的关系;然后将某一专题知识与其他模块的知识交汇点进行渗透。如讲“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专题,模块内整合涉及的内容主要有: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4货币与纸币;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6货币与财富;7货币的种类与形式;8外汇和汇率;9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0价值与价格;11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1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13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14市场与计划;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7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18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与《政治生活》模块渗透的内容有:1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职能;2政府的宗旨、原则;3党的性质、地位、宗旨、作用;4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5国际竞争的实质。与《文化生活》模块渗透的内容有:1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2文化对人的影响;3我们的民族精神;4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6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生活与哲学》模块渗透的内容有:1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揭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2用对立统一的原理认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3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认识价值规律;4用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分析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是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保证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5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矛盾特殊性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分析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6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7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待汇率的变化、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等。
需要强调的是,在个别学生讲解知识专题内容时,需要同学合作,需要老师矫正、引导、点拨、总结、归纳。
二、热点专题课
1.热点材料的选取。在进行热点复习时,老师首先要精心筛选作为命题载体的情景材料。选取热点材料一要坚持以“我”为主,即以我国为主。具体包括影响大、人所共知、主流媒体发布的;体现国家意志和利益,有定论的,既有长期效应又有即时看点;与中国关联度比较高的国际时事问题。二要坚持以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为主。三要坚持以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主,以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为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的突出问题。
2.热点专题的复习模式:由老师确定时政主题,师生共同收集整理材料,然后在课堂上“共享”材料,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热点的全貌,概括材料内涵,领会复习意图,营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材料,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抓住问题的要害,准确捕获材料涵盖的有效信息,对同一情境材料从不同的视角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走出思维定势,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不同模块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综合解读、整合的能力。
三、试卷讲评课
在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中,学生必须进行适当的训练。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特点、基本解题思路和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同时,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做到答案要点化、要点段落化、段落序号化、语言学科化、观点材料结合化、书写工整化,从而达到科学规范、全面具体、重点突出、逻辑层次分明的要求。然而,上述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次在考试及试卷讲评中练就、积累。
试卷讲评课大致分为四步:第一步,老师总述试卷检测情况,揭示共性,指出存在问题,充分利用实物投影或者讲义形式提供不同学生的答案,让学生分析审题、答题的得失。第二步:学生对照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总结出错的原因,并纠正错误。第三步: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让学生将仍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会做的同学讲,老师再点拨、补充、完善。在这一环节提倡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第四步:老师对试卷中共性错误进行合并串讲,针对主观题存在的突出问题或知识、或审题、或方法进行专门纠错训练。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篇三
一、端正认识,开放思维,活跃课堂氛围
政治是文科。因此,学生从初一直以来都是认为政治好学,即要考得高分就是在考试前下点苦功夫背书就得了。所以上政治课可以睡觉,或者做一些与政治科无关的东西。为了转变他们这种观点我就让他们做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题型,或者是一些材料分析题,通过他们自己做题他们就体会到,上了初三学习政治再也不是象初一那样只要能背课本就能学好政治,初三政治的学习更加强调政治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是要通过做题,看书不断的思考来培养和提高的,使他们明确了初三政治学习的要求,增加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明白了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多了解时事多关心社会,增加政治敏锐性,并且也要多练。为此,在平时,我坚持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就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
二、认真备课,研究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三、联系实际、引用时政,增强解惑能力
政治是一门理论学科,新的课改对政治科的课本进行了改编之后,增加了课本内容的生活化使政治这门学科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但相对的知识的逻辑性就有没有了,这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要教好政治,就要让学生喜爱政治,让他们对政治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社会时事和身边的事,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和联系自己,更喜欢学习生活化的政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政治理论,政治原理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篇四
一、知识专题课
高中《思想政治》“致同学们”明确指出:“首先,你要了解:本教材分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四个层次。”然而,在多年的高三复习中,我发现,经过高一、二的新授课和高三的一轮复习,大多数学生对教材的单元、课题、框题、目题还是不熟悉。针对这种状况,高三复习亟待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不能只是老师说,学生不说;不能只是把学生带进教材,学生却走不出教材;不能只重视微观考点的讲解,却忽视宏观框架的构建。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老师应如何解放自己,拯救学生?
1.让学生对照教材“目录”讲。某一课时准备复习哪个单元、哪部分内容,先让学生预习,课上让学生对照书上“目录”讲解主要内容。如果一个学生讲不全,就找两个、三个、四个……直到学生讲的内容完整为止。刚开始这样做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耗时较多,但坚持下去,效果就会好起来。
2.让学生对照单元“管涌图”讲。每个单元的管涌图很好地描绘了本单元内容的梗概和思维的流向,因此,单元知识建构就引导学生按管涌图讲,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把握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密性和整体性。
3.让学生围绕一个“知识块”讲。围绕一个知识专题首先要学生进行模块内整合,讲专题内及专题之间的关系,比较异同及联系,理清易混的、交叉的概念与原理的关系;然后将某一专题知识与其他模块的知识交汇点进行渗透。如讲“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专题,模块内整合涉及的内容主要有: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4货币与纸币;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6货币与财富;7货币的种类与形式;8外汇和汇率;9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0价值与价格;11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1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13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14市场与计划;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7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18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与《政治生活》模块渗透的内容有:1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职能;2政府的宗旨、原则;3党的性质、地位、宗旨、作用;4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5国际竞争的实质。与《文化生活》模块渗透的内容有:1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2文化对人的影响;3我们的民族精神;4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6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生活与哲学》模块渗透的内容有:1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揭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2用对立统一的原理认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3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认识价值规律;4用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分析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是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保证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5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矛盾特殊性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分析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6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7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待汇率的变化、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等。
需要强调的是,在个别学生讲解知识专题内容时,需要同学合作,需要老师矫正、引导、点拨、总结、归纳。
二、热点专题课
1.热点材料的选取。在进行热点复习时,老师首先要精心筛选作为命题载体的情景材料。选取热点材料一要坚持以“我”为主,即以我国为主。具体包括影响大、人所共知、主流媒体发布的;体现国家意志和利益,有定论的,既有长期效应又有即时看点;与中国关联度比较高的国际时事问题。二要坚持以经济建设和民生问题为主。三要坚持以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主,以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为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的突出问题。
2.热点专题的复习模式:由老师确定时政主题,师生共同收集整理材料,然后在课堂上“共享”材料,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热点的全貌,概括材料内涵,领会复习意图,营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材料,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抓住问题的要害,准确捕获材料涵盖的有效信息,对同一情境材料从不同的视角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走出思维定势,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不同模块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综合解读、整合的能力。
三、试卷讲评课
在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中,学生必须进行适当的训练。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特点、基本解题思路和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同时,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做到答案要点化、要点段落化、段落序号化、语言学科化、观点材料结合化、书写工整化,从而达到科学规范、全面具体、重点突出、逻辑层次分明的要求。然而,上述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次在考试及试卷讲评中练就、积累。
试卷讲评课大致分为四步:第一步,老师总述试卷检测情况,揭示共性,指出存在问题,充分利用实物投影或者讲义形式提供不同学生的答案,让学生分析审题、答题的得失。第二步:学生对照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总结出错的原因,并纠正错误。第三步: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让学生将仍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会做的同学讲,老师再点拨、补充、完善。在这一环节提倡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第四步:老师对试卷中共性错误进行合并串讲,针对主观题存在的突出问题或知识、或审题、或方法进行专门纠错训练。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篇五
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从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实践性的学习把政治观点的迁移与拓展到其他学科中,为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突破”教学思考
1.素质教育的障碍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前改后返的体会,但总的来说进度不快。究其原因关键的一条就是设有一个政府部门制定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对教学管理的评价模式,这一点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初中政治课应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入手。
2.开卷考试的弊端
评阅中考试卷必须选拔政教专业的、多年上毕业班的、经验丰富的、责任心强的政治教师参加阅卷。可见,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开卷考试不是素质教育的终结,而是素质教育的开端。
3.新课程的缺陷
新课程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新教材中的活动课。新教材的一大贡献是在理论知识学习后,适时安排活动课验证和巩固教学内容。但是,如何将教材中大量空洞枯燥的政治理论,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实践和活动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及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重大作用还显得薄弱。要提高初中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就必须处理好“灌输”与探究的关系。
如对课程探究既可从宏观上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也可以从微观上大胆取舍、合理重组教材。而“灌输”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就人的发展而言,“灌输”与探究都是必要的,之所以要倡导探究,是因为过去过多的倚重于“灌输”,把“灌输”置于中心地位;从学生获得知识的角度来看,通过“灌输”获得的是间接经验,而通过探究获得的是直接经验。
因而初中政治课教学应以“灌输”为主,但应把探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三、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开卷考试
传统的闭卷考试立足于选拔,实施选拔性教育行为,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大多数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闭卷考试以考试为指挥棒,只在考试能力上下工夫,重考试结果而轻教学过程,以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闭卷考试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题海战术”及“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发展,使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状态,而过早地卷入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为克服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变“寻找适应教育的学生”为“寻找适应学生的教育”,教育部于2000年3月13日发出政治科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后,对政治科考试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而使初中政治课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了开卷考试。初中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即考试时允许考生携带政治教材及相关资料进入考场,随时查阅。要求学生运用课本中的知识、观点、原理,联系国际国内重点热点问题、联系校园生活实际以及自身的思想行为实际,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分析、解决试卷中的问题。此举措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走进“素质教育”
长时期以来,政治课被简单地理解为说教课、背诵课,传统的政治教学,就是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等教条式教学,围绕“应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的淘汰式的选拔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安排上明显偏重智育,把学生训成了考试机器,高分低能,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也惟升学率是从,因为只有如此,才有资格谈奖金、职称、晋级、住房等。结果呢?人的素质没有提高,党的教育方针也没有真正贯彻。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五、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也就是运用不同的“数据”去倒推一个“数学等式”,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烈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平生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