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么上?优秀的高中历史课应当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文化性。对照上述历史课“四性”,反思目前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加强史实教学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史实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形象。再次是补充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细节越清楚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历史教师要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例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时,给学生讲了胡适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适得到一块上好的鸡血石图章料,决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师傅,刻“胡适之印”即可。篆刻师傅认为胡适是白话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话写文章的大家,影响这么大,怎么刻图章还用“之乎者也”一类的字,于是自作主张地把“胡适之印”改刻成“胡适的印”。三天之后,胡适收到印章,发现上面刻的是“胡适的印”时,哭笑不得。通过这个事故学生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重大影响印象非常深刻。
二.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与方法
历史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识视为真理,奉为神圣,要求学生死背史实和结论,质疑意识缺失。
要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首先教师要有质疑的精神和尊重历史的态度。教师要关注史学动态,查阅历史资料,敢于质疑。其次是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05页的活动课: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讨论题目是: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教材还给学生提供了有关资料、参考论文。通过这个活动课,使学生明白对辛亥革命评价有多种观点,但不管哪种评价都要有依据。
三.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新历史观
我们使用的旧教材体现的是片面的、教条的旧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是旧唯物史观主要观点。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关注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但忽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理念陈旧。因此无论旧教材还是历史教师都存在新史观的缺失。
新史观的缺失既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也不利于学生高考历史考试的发挥。在高校和中学最紧密的结合点——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高校教师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都融入了新史观,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唯物史观中的现代化史观等。
新时代要求和高考推动,迫使我们在使用历史旧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新史观。例如,我们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中国近现代史反映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中国近现史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用全球史观审视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变化。
四.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指出:“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历史课程的最高目标。然而说教式、教条式、僵化的历史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导致历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例如,大跃进中饿死很多人,有的同学认为控制了中国人口增长。又如,20xx年美国“9·11”事件后,有的同学认为是美国强权政治的报应。这些都反映了学生对人生命权的不尊重,是人文精神的缺失。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历史素材,让学生在感知丰富、具体的史实过程中,其人文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新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专著、读经典的历史专著和重要的历史期刊,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念,积极投身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历史魅力课堂。
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 谭次添
思想政治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据此,本人在教学中摸索出一些方法,在此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为例介绍如下。
一、 加强实践环节的理论依据和相关准备工作
1、加强实践环节的理论依据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既具有客观实在性,即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即个性;认识事物必须既看到其共性,又看到其个性;在实践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现代教育学也认为,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在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也就必须要以上述的理论为依据。
2、加强实践环节的准备工作
要加强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环节,必须先了解学生心理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否则就是盲目教学。
本人通过以下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品质:
(1)、言行观测。在日常教学和课余接触中,通过倾听学生说话和观察其行为,研究其心理品质。本人还在第一学期上课伊始让学生逐一作自我介绍,一方面认识学生,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
(2)、谈话法。在课间休息时,到教室与学生谈话,有意识地询问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各方面,然后整理和记录。
(3)、作业法。例如在第一学期入学时要求学生写出成为初中生的感受;让学生回忆成功和挫折;写出成长记录等。
(4)、心理测验法。寻找和印刷心理测验题,发放给学生回答并回收。如进行情绪测验、意志力测验、开拓进取精神测验、性格测验等。
二、加强实践环节的途径和方法
(一)、确定教学目标时要联系实践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目标导向作用,教学效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学目标。为加强实践环节,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践,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本人把教学目标分为两类,一是知识目标,属于理解层次,要求与课程标准相同;另一类是实践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品质现状和行为实践加以确定。例如,把第六课《发挥性格优势 养成良好习惯》的第一框《人的性格各不相同》的实践目标确定为“能分析并列出三位(或以上)同学的性格优点和缺陷,以及自己的性格优点和缺陷”,一方面是为了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和同学,树立学习榜样,也为后面的《努力塑造良好性格》教学作铺垫。
(二)、确定教学重难点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行为实践
确定教学重难点依据是:①知识点相对于教学班学生的理解难易程度;②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加强心理品格修养的难易程度。
与教学重难点相适应,在教学课时安排上,要加以恰当处理。
例如在第一课《锻炼心理品质 加强品格修养》的第二框《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有利于成长》的教学中,本人把实践目标“能找出自己与教材中的例子相比,在克服困难方面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作为教学的重点,同时作为教学的难点;安排两课时完成该框目的教学。具体安排为:第一课时,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并布置学生课后查找差距,写成书面作业交教师审阅;第二课时作为活动课,学生作堂上介绍,学生相互间逐一评价,教师小结并点评,以作行为指导。
(三)、导入新课尽可能与实践相关
导入新课,力求针对教学内容,用小品、唱歌等形式表现日常生活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以组织学生齐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导入第七课《待人真诚热情 建立真挚友谊》;以一男生穿拖鞋、奇装异服与一衣着得体的女生演小品的形式,衬托高雅和庸俗情趣,让学生在小品中感受高雅情趣和庸俗情趣的巨大反差,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四)、课后作业的设计和课后辅导要针对实践
1、课后作业的设计
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设计课后作业切实地针对学生的行为实践和心理品质,着眼于指导学生加强品格修养,而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设计那些纯粹是照抄教材的作业,因为那样根本不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其心理品质。
如把第四课《能够承受挫折 勇于开拓进取》的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的课后作业设计为“写出印象深刻的一次挫折,以及当时的感受和对待挫折的态度”。
有时也可以把教学目标之中的实践目标作为作业,如第六课第一框的实践目标就可以布置成学生作业。
2、课后辅导
要真正加强实践环节,指导学生加强品格修养,单靠课堂短短的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在课后加强有关辅导,把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完成第六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动员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通过自评和他评,找出各人符合实际的性格优点和缺陷,并列出常见表现,共同制定每人克服性格缺陷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互相监督;教师掌握各小组的名单,在课后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并作方法指导和鼓励。
(五)、注意要把学生的实践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
笔者认为,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实践环节”,既包括学生个体或集体的实践,更应包括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实践,突出表现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要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应把学生个体的实践与该历史任务结合起来。
如在进行第九课《培养爱国情操 树立崇高理想》教学前,我先作了一场关于钓鱼岛问题、中国台湾问题、西沙和南沙群岛问题、我国与印度的领土争端、西藏分裂分子与“东突厥伊斯兰运动”的分裂问题等的讲座,结合二零零二年十一月所作的关于党的xx大的讲座,介绍我国现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缺乏的人才类型,然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和命运联系在一起,做坚贞不渝的爱国者。
二零零三年六月二十九日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造就“四有”新人为目标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学是各年级的必修课,是用来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观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法律常识、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他们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心理品质、现代法律意识、崇高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 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
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所要坚持的政治方向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坚持“三个代表”的思想,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局面,我们对学生教育就要始终坚持这个方向。
对青少年来说就是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有较高的目标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我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另一方面我注重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如:我在讲初一第九课《培养爱国情操 树立崇高理想》时,组织学生开展“祖国知识知多少”的知识竞赛,其中包括这么几个项目:①祖国之最(涉及我国经济、科技、地理、文化……), ②爱国人物(包括民族英雄、革命烈士、科学家……), ③辉煌成就(有古代和现代,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同学们为了在竞赛中获胜,就必须查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这样无形中增长了学生对祖国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觉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同学间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达到了教学目的。
2、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所谓高尚道德的人,就是把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变为自己的道德品质,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有善良、正直、诚实的性格品质,有自尊、自爱和自制能力。只有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才能真正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够担当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
我们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就是要使他们明白,做人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要向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那样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心中只有他人,唯独没有自己的人”。要让学生懂得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我国法律的基本常识,自觉地以道德和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如我在讲授初一《融入社会生活、 陶冶高雅情趣》时,结合“非典”带给人们的灾难,留给人们启示,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不文明行为的危害,决心向陋习宣战,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接着我利用休息日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文明市民公约》,清洁马路中间的隔离栏以及道路两旁的绿化带。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清洁工人劳动的艰辛,使他们更加热爱劳动人民,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劳动后的喜悦,不文明行为的丑陋,使他们更加热爱劳动,自觉养成文明习惯,培养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生活情趣。
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人不守社会功德,违法乱纪,而且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在近几年来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更为突出。如某市一中学生因迷恋网吧,被父母批评后,心中不满,竟残忍地杀害了其父母。再如北京市两名中学生纵火焚烧网吧,导致二十多人死亡,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我在讲授初二《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时,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懂得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各方面的保护,但更需要自我保护。配合教材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告别网吧 走近科学》的活动,这次活动分三步,第一步,先请法律工作者讲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第二步,请曾经迷恋网吧的学生代表谈身受其害的体会。第三步,签名仪式。学生在主题横幅上联合签名,决心告别网吧,使活动达到了高峰。这次活动后,原来各班令人头疼的网吧迷,现在安下心来学习了。
3、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人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未来着眼,二十一世纪是高度知识化、信息化的世纪,也是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合作日趋紧密的世纪。要在本世纪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理想,就必须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记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记的专门人才。这些人才同时也是适应国际竞争与合作发展趋势的人才。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与合作,仅有智力因素是不够的。国际专家学者指出:从世界科技人才竞争发展的趋势来看,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人才的心理素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少人甚至把拥有心理健康素质看成是现代文明人的重要标志。
从现实来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当然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确实存在着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个别人尤其是在城市还比较严重。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普遍化,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一个需要认真加以重视的问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暴露出来许多与现代社会发展不适应,影响其健康发展的心理问题。如自私、个人主义严重、不尊重他人、不会交际与合作,懒惰、不愿吃苦(据报道某中学一女学生因军训太苦,便回到宿舍服毒自杀),害怕失败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有的人喜欢好高骛远,不能实事求是,一旦达不到目标,便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绝路;有的人总奢望什么事都会一帆风顺,没有遇困难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挫折,便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因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过高和社会竞争力的增强,无形对子女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其心理负担太重,走上轻生之路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我国在世界的竞争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政治理论教学和对现实情况的分析,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与社会,纪律与自由,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让学生懂得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正确的与人交往;看问题,办事情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结合初一开设的锻炼心理品质的教育,还可以利用校外的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如带学生走向农村,帮农民种植农作物,体验农村生活,锻炼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一切,遇到挫折,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自觉磨砺坚强的意志,纠正自己心理上的偏差,形成活泼开朗、乐于交往、自制力强,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战胜困难和积极对待挫折的勇气和本领等良好性格,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造就“四有”新人为目标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学是各年级的必修课,是用来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观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法律常识、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他们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心理品质、现代法律意识、崇高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 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
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所要坚持的政治方向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和坚持“三个代表”的思想,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局面,我们对学生教育就要始终坚持这个方向。
对青少年来说就是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有较高的目标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我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另一方面我注重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如:我在讲初一第九课《培养爱国情操 树立崇高理想》时,组织学生开展“祖国知识知多少”的知识竞赛,其中包括这么几个项目:①祖国之最(涉及我国经济、科技、地理、文化……), ②爱国人物(包括民族英雄、革命烈士、科学家……), ③辉煌成就(有古代和现代,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同学们为了在竞赛中获胜,就必须查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这样无形中增长了学生对祖国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觉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同学间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达到了教学目的。
2、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所谓高尚道德的人,就是把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变为自己的道德品质,有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有善良、正直、诚实的性格品质,有自尊、自爱和自制能力。只有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才能真正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够担当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
我们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就是要使他们明白,做人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要向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那样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心中只有他人,唯独没有自己的人”。要让学生懂得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我国法律的基本常识,自觉地以道德和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道德,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如我在讲授初一《融入社会生活、 陶冶高雅情趣》时,结合“非典”带给人们的灾难,留给人们启示,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不文明行为的危害,决心向陋习宣战,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接着我利用休息日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文明市民公约》,清洁马路中间的隔离栏以及道路两旁的绿化带。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清洁工人劳动的艰辛,使他们更加热爱劳动人民,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劳动后的喜悦,不文明行为的丑陋,使他们更加热爱劳动,自觉养成文明习惯,培养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生活情趣。
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人不守社会功德,违法乱纪,而且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在近几年来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更为突出。如某市一中学生因迷恋网吧,被父母批评后,心中不满,竟残忍地杀害了其父母。再如北京市两名中学生纵火焚烧网吧,导致二十多人死亡,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我在讲授初二《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时,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懂得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各方面的保护,但更需要自我保护。配合教材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告别网吧 走近科学》的活动,这次活动分三步,第一步,先请法律工作者讲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第二步,请曾经迷恋网吧的学生代表谈身受其害的体会。第三步,签名仪式。学生在主题横幅上联合签名,决心告别网吧,使活动达到了高峰。这次活动后,原来各班令人头疼的网吧迷,现在安下心来学习了。
3、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人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未来着眼,二十一世纪是高度知识化、信息化的世纪,也是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合作日趋紧密的世纪。要在本世纪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理想,就必须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记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记的专门人才。这些人才同时也是适应国际竞争与合作发展趋势的人才。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与合作,仅有智力因素是不够的。国际专家学者指出:从世界科技人才竞争发展的趋势来看,能否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人才的心理素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少人甚至把拥有心理健康素质看成是现代文明人的重要标志。
从现实来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当然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确实存在着心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个别人尤其是在城市还比较严重。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普遍化,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一个需要认真加以重视的问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暴露出来许多与现代社会发展不适应,影响其健康发展的心理问题。如自私、个人主义严重、不尊重他人、不会交际与合作,懒惰、不愿吃苦(据报道某中学一女学生因军训太苦,便回到宿舍服毒自杀),害怕失败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有的人喜欢好高骛远,不能实事求是,一旦达不到目标,便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绝路;有的人总奢望什么事都会一帆风顺,没有遇困难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挫折,便茫然不知所措;有的因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过高和社会竞争力的增强,无形对子女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其心理负担太重,走上轻生之路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进而影响我国在世界的竞争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政治理论教学和对现实情况的分析,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与社会,纪律与自由,现象和本质的关系;让学生懂得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正确的与人交往;看问题,办事情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结合初一开设的锻炼心理品质的教育,还可以利用校外的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如带学生走向农村,帮农民种植农作物,体验农村生活,锻炼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一切,遇到挫折,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自觉磨砺坚强的意志,纠正自己心理上的偏差,形成活泼开朗、乐于交往、自制力强,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战胜困难和积极对待挫折的勇气和本领等良好性格,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人文精神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二、寻找结合点,体现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改革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四、完善评价方式,保障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实施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人文精神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但这又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使人文精神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得到贯彻、落实,是值得所有政治教师积极研究探索的问题。只有在开放的观念、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式、开放的评价中反复感知、理解、实践之后,才能很好地去把握新形势下初中生人文精神教育的规律性。
① 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
比如,在学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时,我设计出的问题是
(1)同学们,你对现实的物质生活有何感受?
(3)这要求我们做到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4)你能举出身边这方面的例子吗?
(5)人们这样做有什么现实意义?
②理论联系实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穿插运用。
(2)在运用理论分析说明实际问题阶段,即课本知识的应用。这时,我们要着重联系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重大社会实际,以及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行为问题应用知识,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比如,在进行科教兴国这一基本国策教育时,我联系到2003年10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重大时事政治,说明我们党和政府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视,以及这一事件将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比如,在讲到坚持真理、反对谬误、破除迷信这一知识点时,我联系到危害我国当前社会的邪教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的社会实际进行教学,既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了迷信思想的重大破坏作用,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