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八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15 00:00:00    小编:矮人爷爷带你学电

2025年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八篇)

小编:矮人爷爷带你学电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篇一

这次活动先由来自北京教科院中心的贾福录老师带来的《“数的运算”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思考》微讲座,然后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运算定律》两个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说课研究,以实例帮助老师们理解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算理算法。贾老师对运算教学中的“承重墙”和“隔断墙”的区分,让我有了清晰的理解。承重墙“是数学的本质,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石。运算教学中的”承重墙“是:支撑学生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重要”数学意义”;在运算学习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经验与能力。“隔断墙”是不利于学生知识建构、阻碍学生发展的数学内容及表面形式。运算教学中的“隔断墙”是不同阶段学习的运算法则、运算方法。如:凑十法、破十法、平十法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方法表面上的不同,体会到本质上的联系,就是打通“隔断墙”。

在《运算定律》单元整体设计中,我们更全面的认识了它的内涵和价值,根据前测数据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已有板块很到位。通过对学习本质、学习内容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列举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教材编排特点抓住了核心概念,从而设计出匹配的教学目标。在两位老师的解读中,我们深入解读课标、梳理教材中的前位和后位知识,从“积累模型建立的学习经验”和“凸显推理、抽象、建模思维方式的构建”两个方面入手,在问题情境、列式解答、发现规律、举例验证、算理解释、模型表达的过程中实现模型的建构,在探寻规律环节通过四个步骤完整地经历建模的全过程,从学习知识到学习方法,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沟通,真正内化运算的意义。

两位老师进运算定律单元进行了整体设计。他们从单元的内容入手进行分析,明确不同内容的层次水平和学习要求,清晰的指出了本单元的能力目标。然后分析不同年级的教材找到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发现运算律在运算教学中具有核心地位。基于对学情,教学内容的分析,将本单元的内容打通,将具有相同特点的交换律放在一起研究,把简单的“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整合在一课时,承载起种子课的作用,让学生初步形成探究的方法,为后面探究其他运算定律做好准备。

这次课程也帮我打通很多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如:数的运算和数的意义其实是不分家的;课标提出的运算能力是正确的进行运算,在传授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加法和减法其实是单位的.累加和累减;学习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时,要沟通算法之间的联系。

听了老师们的讲解和专家们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数的运算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更易理解算理,数形结合,抓住认知起点。数运算教学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理解数的核心本质很重要。从生活经验出发,直观教学,理解抽象的内容。用实物教学,以及形象的图片讲解,非常有趣味性。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主动去学。感谢各位老师的经验交流与分享!

通过这次的研讨,在专家老师的解读与分析,让我对数学学科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有所理解承重墙与隔断墙,今后教学实践活动中怎样把握教材所呈现的知识点间的联系,采取有效的手段引领孩子们学习数学概念,数学知识,受益匪浅。感谢专家和老师们的干货分享,对我来说是实质性的指导,正如视频所讲,我们面临同样的问题,学生算法容易模仿,算理确是难以理解,今天有了更多的方法来指导我的教学,再次感谢这次活动。

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篇二

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能正确合理的计算,还要掌握灵活的计算方法,何老师这节课正是在学生掌握了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这些定律使计算简便。我觉得这节课有一大特点:就是实。

1、课前复习扎实有效。因为数学课的课前复习很重要,它可以为新课做充分的铺垫与衔接,把前面零散的认知集中一点,便于学生在新课中类比活应用。

2、课中首先将所有运算法则一一复习,再在复习过后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印象。

3、课堂中的学生自主学习具有时效性,让学生在独立完成作业后进行汇报,通过自己与别人的进行对比,达到互相补足,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目的。

1、教师对于“班班通”的运用不是很熟悉;

2、我感觉教师出示的计算题的计算量相对有点大;

3、教师对于后面习题的讲解不够细致。

在此,我提出一些自己不成熟的建议:

1、我觉得教师在计算题讲解过程中,可以出示计算过程;

2、可以适当的减少计算题的题目,让所有学生能完成练习。

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篇三

本节课是新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研讨目的是12月份的“新基础”现场活动的前期随堂课的性质,虽说是随堂课的性质,但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不亚与平时的研讨课,因为本次听课的对象是华师大的吴亚萍教授。之前我好几次也洗耳恭听过她的几次评课,对我的启发和帮助是非常大的,因此对“新基础”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这次她能听我的随堂课,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正如学校领导所说的那样是对我的课堂教学的把脉与诊断。在《运算定律》这节课备课前拜读了吴教授的《小学数学新视野》,也试图想把新基础的教育理念能体现在这节课中,但是从课堂执行情况看,教学理念的更新不是搬家这样的概念,学习新基础理论也不是一种即兴状态,要想把新基础理念运用到实践上还要*平时的“练功”,那是一种主动的教学意识的转变。就目前每个教师已经形成的课堂习惯而言,这样的转变在起始阶段是艰难的。听了吴教授的评课我也了了解自己的上课状态。

对“从容”一词的理解无非停留与遇到紧急的事情冷静、镇定不慌不忙。如果用在教学上,最多是在上课时遇到紧急的情况下也能泰然处之的一种状态。这样的状态要在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却是需要这样的“从容”,生怕慌乱情急之中乱了教学次序,然而已有近十年工作时间的我“从容”已不再是一向首要的教学指标了,把“拿什么来从容”应该是我的教学追求的目标。对这一词的理解已经不能停留在教师身体的层面,更应拓展到师生身心合一后的一种从容,是教师能处理各种教学意外后的一种从容,从容的背后反映了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能力。

“激情”原本在我眼里那应该是语文老师的上课状态,因为那是课文的需要,情感培养的需要,而在数学课上如果把“激情”放在首位的话,有些喧宾夺主的味道,所以几年来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做作情绪本人一直处于不屑一顾的鄙视,长期下来在造成上课“平”的`现象。在听了吴教授的评点之后,我非常赞同她提出的关键时刻释放“激情”,能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这节课中,引导学生对规律的验证时,应对突出一些重点的关键词,能帮助学生对规律的验证有一定的指向。只有教师本身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中,那么学生才有可能对你有一个“热情”的回应,这种回应主要体现的学生的思想意识上的回应。

在《小学数学教师》第10期《教师应追回失落的数学素养》一文中谈到了有关数学教师的素养问题,这次吴教授也在评点中谈到了这个问题,看来面对当前的课程改革教师的数学素养是一个非常关注的问题。数学教师应当具有广泛的知识背景,不仅要明了小学数学知识的背景、地位与作用,精通小学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小学数学内部的系统结构。其中包含四个方面: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能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

2、抓住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引发进一步的思考,这些亮点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促进学生对新知理解和掌握。

3、合理运用数学知识迁移,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水平,进行合理的数学知识迁移,从而为新知的形成成为可能,变繁琐为简单数学知识学习,变枯燥为有趣数学知识学习。

4、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思考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给学生带的绝不仅仅是会解更多的数学题,而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是目前作为教师的我只注重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时缺少思考的方面,数学学科质量不能仅仅停留于学生“做”的过程,忽视了自身“思与行”的反思。

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我眼中无非是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就可以了。听了吴教授对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阐述后,我觉得“人人都是教育者”这句话的真正理解。作为无论你是哪门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充分挖掘育人资源,因为这是每个教师共同的责任。

“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的改革,从原来关注数学知识的层面向更深的层次开发。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数学知识本身以外,至少还可以提供学生特有的运算符号和逻辑系统,使学生具有数学的语言系统;可以提供学生认识事物数量、数形关系及转换的不同路径和独特的视角,使学生具有数学的眼光;可以提供学生发现事物数量、数形关系及转换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使学生具有数学的头脑;可以提供学生一种惟有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才有可能经历和体验并建立起来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就需要育人的资源,这样的资源来自:

1、以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作为育人资源

2、以数学知识创生和发展的过程作为育人资源

3、以数学发明的人和历史作为育人资源

4、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作为育人资源

5、以开放的问题设计提升数学教学的育人质量。

一堂短短的35分钟的课,在专家眼里可以发现许多问题,看来作为教师不应该停下学习的脚步,时代的需求远远超过你想象的速度。学习的态度也不能忙于求成,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对内容的本质的理解。

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篇四

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反过来,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教学时,充分利用了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形成连贯的情境、后续的问题,使本节的教学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而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规律发现的过程。一方面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学生在充分感知个性创造的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从用符号表示规律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整个探索过程与“交换律”相似,唯一不同的是由于学生已有了探索前面例子的经验,在这里教师可以完全放手,稍加点拨便于引导学生完成探索过程。抓住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把加法交换律的学习,迁移类推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中来。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逐步从观察——感知——理解,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里主要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给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由于“运算律”属于理性的总结和。

概括,比较抽象,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多引导学生独立发现,思考、解答,有利于学生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

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关于两种运算定律的特点,虽然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但并未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致使一部分学生在运用时出现模糊现象。在学完两种运算定律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种运算定律的区别,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篇五

“乘法交换律”与“加法交换律”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交换数的位置进行运算,结果不变。“乘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可以与“加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安排在共一课时。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讨论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然后再安排教学乘法交换律,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对“加法交换律”概念的类比,推理出“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再以同一课时或者前后课时,安排教学“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c=a+(b+c),再通过讨论从而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再通过具体事例得出a×b×c=a×(b×c),再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的类比推理,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在新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新知识、新方法会对旧知识、旧方法产生认知障碍。因此,要设计对比练习,让学生从知识与方法的障碍中解脱出来。

学习连加、连减的简便计算后,往往会对加减混合产生方法的影响与方法上的障碍;同样,学习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后,也会乘除混合的计算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从混淆走到清晰,让学生从障碍中走出来。

如,463+82+18,463-82-18,463-82+18

9600×25×49600÷25÷49600÷25×4

逆向运用

加法结合律:346+(54+189)=346+54+189

乘法结合律:8×(125×982)=8×125×982

乘法分配律:89×75+89×25=89×(75+25)

减法的`性质:894-(94+75)=894-94-75

连除的简便:350÷(7×2)=350÷7÷2

逆向运用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尤其对a-(b+c)=a-b-c和a÷(b×c)=a÷b÷c的运用在有帮助。因此逆向运用的训练,很有必要。

例1、求下列图形“l型”菜地的面积;

9厘米21厘米9厘米

例2、学校合唱团99个学生,每人一套报装185元,后来再加上同等价格的指挥服装一套。一共需要多少元?

例3、学校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羽毛球12个,每筒羽毛球32元。又买了8个篮球。

1、学校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

25×12

=25×4×3

2、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

32×25

=8×4×25

3、每枝羽毛球拍多少元?

330÷5÷2

例1:25×32×125例2:32×125

=25×4+8×125=4×(8×125)

=4×8×4×125

例3:463-82+18例4:9600÷25×4例5:25×(400+4)

=463-(82+18)=9600÷(25×4)=25×400+4

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篇六

加法运算定律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是在加法及验算、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在之前的教学中,运算定律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定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我认为这样做学生固然能够掌握运算规律,但并没有从本质上真正理解规律。因此,我在教学时,重点让学生从加法的意义上去理解并掌握规律,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唤起学生的认知经验,初步感知规律。

教学中,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列式解答问题,并抓住两个不同加法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且都能解决问题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得到等式。

二、组织举出相关例子,充分展开讨论,初步提炼规律。

请学生以上一等式为参照,再举一些有着同样现象的例子,讨论交流具有此类特征的算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种规律,初步提炼规律。

三、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的经验,注意数学学习方法的迁移和渗透。

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在教学完加法交换律时,我及时把新学的知识和一年级学的凑十法以及加法计算的验算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忆交换加数验算的方法,明确与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之间的联系。这样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及时沟通,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同时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学生初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比较困难,出现表达不够严谨或不会表达的现象,这时我没有及时补救这种生成问题。课堂语言不够精炼,重复啰嗦;关于两种运算定律的特点,虽然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在学完两种运算定律后,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巩固,在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篇七

这节课主要讲的是综合运用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我讲的第一节课,课前虽然做了很多准备,但是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够充分,做教案和课件时所想到的情况远远不足以应对同学们课上所做的反应,比如一道题的解法,我准备三种,但是学生就可能想出十种、二十种,甚至更多。这就需要我在课上随时注意捕捉同学们的想法并理解和解决引导。虽然上课时我并不紧张,但是在应对同学们的种种想法解题思路时还是很局促。在讲到这节课的重点:计算李叔叔骑行总路程时,需要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这里我只讲到了原式之后的第一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第二步四个加数两两结合,最后得出结果比按步骤计算要简便,却没有想到同学们早已经把四个数按原来顺序相加的原式省略掉了,直接就是交换位置之后两两结合的式子了。直接导致这样讲定律的运用时就不知如何下手,很是被动。

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一定会注意将课前的准备工作做的很细致才行,方方面面要想到。尤其注意跟随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快的学生的方式用比较“方便”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进而注意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引导他们;还要注意不能忽视部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同学,其实讲课大部分时间是要将给他们的,只要他们能接受,能听懂,那么这堂课就差不多达到目标了。

课堂刚开始同学们非常积极,可能因为本身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对于同学们来说都不是很困难,掌握的比较好,所以会很乐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能大家对于我这个新来的老师比较好奇,课上想表现自己,所以还比较活跃。但是毕竟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在课堂进行一段时间后就不再像开始那样气氛活跃了,仅仅是一部分平时一贯活跃的同学继续对我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做答,其他同学不再积极,甚至可能开小差了。对于集中同学们注意力这个问题,以后应该及时注意同学们的反应,适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强调一下注意听讲,比一比谁坐的好,谁反应快哪一个小组领先等等方法来吸引同学注意力;也可以通过表扬做的好的同学来激励其他同学,多鼓励少批评。

经验还需慢慢摸索,逐步积累,每堂课都可能暴露出问题。我一定会在以后的课堂上注意这些问题,争取讲好每一节课,让每个学生都学会。

我觉得王春风第一次讲课还是不错的,能分析自己的不足和自己以后注意的问题,老师能不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扑捉信息引导,甚至纠正或利用学生的错误来完成重难点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实习老师开始不可能做得很好,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篇八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

5、“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是教师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第二就是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我们主要采取利用讲学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简便计算不仅是一种知识技能,它更是一种优化思想,这种优化思想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的事,它不能灌输,更不能速成,它需要一个长期感悟的过程。

2、简便计算与学生的数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对于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大有益处。

3、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4、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让学生从整体认识到个别比较,加深简算的印象。同时,加强变式、逆向的练习,提高学生举一反三、有效迁移的能力。

5、简便计算的意识还要渗透于解决问题中,在没有“简便计算”这样的显性要求下,学生也能考虑简便计算。

6、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在简便计算的过程中,逐渐提高简算的兴趣,逐渐掌握简算的依据,逐渐领会简算的技巧,真正具备简算的意识,让学生明白三个层次:

①、进行简算应该由一定的运算定律、性质作为依据;

②、必须正确、适当地运用运算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③、应该根据数据特征灵活选用运算定律、性质。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2025年四年级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八篇) 文件夹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