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案编写要有条理,注意分段和标题的设置,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导引。教案范文展示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适合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
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朗读。
3、培养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4、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培养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ppt课件、古诗录音。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简介作者。
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他有“诗圣”之称。他的诗被誉为“史诗”,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了解五岳:东岳泰山,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县。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登封县。
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
欣赏图片。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四)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听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全体学生齐读。
(五)诗句翻译: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部分。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看见正在归巢的飞鸟。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举目四望,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六)诗句赏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此句的视角,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用了夸张的修辞,写了远望中泰山的山势连绵不断。同时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此句的视角,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此句写了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钟”字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泰山景色的神奇秀丽。“割昏晓”用了夸张,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是凝望之景。
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云气和黄昏时的归鸟,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对山顶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举目四望,众山都会显得矮小。这两句富有象征性和启发性,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不可缺少的品质,它激励着历代读者去力争上游,为理想而奋斗。
(七)中心思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全诗围绕“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重在描写描写望山所见所感。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也表现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八)理解诗意。
以“我最欣赏这首诗中(字或句)是因为”谈一谈,巩固理解。
(九)合作探究。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字用的好,历来被人称道,试着分析它的妙处。
4.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歌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2).远望泰山,说泰山横跨齐鲁大地,绵延广阔。
近观泰山雄奇秀丽,巍然耸立的形象。
细看泰山,表现在泰山面前深为之震撼和陶醉的感情。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十)读人生。
通过对《望岳》的学习,想想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人生的启示?
小结:诗人热情的赞美的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顶峰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用这句话来时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勇往直前!
(十一).朗诵古诗。(齐声)。
1、了解杜甫生平及诗歌背景。
2、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
3、感受并学习青年杜甫的豪情。
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
赏析诗中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ppt。
2、欣赏泰山景色并描绘泰山。
1.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他有“诗圣”之称,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齐名,世称“李杜”。2.时代背景简述。
阅读思路:读--品---悟。
(一)、读:美、高昂、气势。
1、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2、请学生读,指点朗读语气。再齐读。
二、品:诗联品析(合作探究)(一)、品题目师:怎样理解题目。
生:望即看之意。岳:山高谓之岳,这里特指泰山。就是看泰山。
师:现在我们要随着杜甫的目光去看泰山,那我们应抓住哪一个字呢?“望”(二)、品诗意(合作探究)问:请选择一句诗进行解读要求:我们组选择诗,根据方法:
(一),解说注释。
(二)、描述诗联。
(三)品析字句并说出作者望到了哪些景象?
小结:“岱宗”两句:青翠苍郁,延绵不绝----惊叹----远望。
“造化”两句:神奇秀丽,巍峨高大----赞美----近望。
“荡胸”两句:云涌云翻,鸟儿归巢----陶醉----细望。
“会当”两句:志向高大,纵览群山----豪迈。
(明确: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府望之景,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3.从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座怎样的泰山?(广、高、美)。
师小结:我们随着杜甫一步步的观望而下,我们纵览了五岳之首泰山的美景。作者除诗题中有有一个“望”字之外,诗中却不见一个“望”字,而我们却能感受到所望之景,这就是作者的'独具匠心。来,我们踏着杜甫的足迹一起再一次朗读诗歌,重走望岳之路。
(三)悟:有感而发。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附: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乐观向上,满怀建功立业,意气风发,信心满怀。
小结:青年的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发展到最富庶的时期,他家境优越,诗才横溢,此时的他芳龄24岁,因此意气风发,信心满怀,渴望着建功立业。这首诗正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
2、请你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并把它写下来。
附: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
师小结:说得好,道出了“我不轻狂枉少年”的激越。老师也希望大家能牢记这种精神,当遇到困难时能为自己吟上一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泰山,杜甫,望岳,同为独尊。面对神圣的事物,我们要学会崇敬。请学生齐声背诵《望岳》。为了加强感情,把最后一句处理成重复。
续写我们没有完成的命题:当杜甫遇到泰山,。
a、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a、诗中哲理的理解;
a、作者生平;
b、泰山的有关知识;
c、字音、字形;
朗读法。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起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起朗读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5、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同学们一起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这首诗写得很美,下面我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是因为。”格式说一说。
说得都不错,课后将这首感情背诵。课前,我让同学们找一关于泰山的资料,有没有找到?下面我请同学拿出来读一读。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三、总结课文:
1、小结: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我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下课。
2、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题解:这是杜甫青年时期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岳:高大的山,这里指泰山。
2、岱宗:对泰山的尊称。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夫如何:怎么样。
3、齐鲁: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未了:不尽。
4、造化:大自然。钟:聚集。
5、阴阳割昏晓:古代山南叫“阳”,山北叫“阴”。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6、决眦入归鸟:决:裂开。眦:眼眶。决眦:极力张大眼睛。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7、会当:应当,定要。凌:登上。
诗句大意:
第一二句:岱宗究竟是怎样的雄伟壮观呢?齐鲁大地上它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设问领起,答句远望其广阔绵延。)。
第三四句:大自然在这里聚集了所有了神奇秀丽,高耸险峻的泰山山南山北判若黄昏和清晨。(近望泰山,写出其神奇秀丽和山势之高。)。
第五六句:山中生出层层云气,心胸为之激荡,极目远望,归巢的鸟儿尽收眼底。(写细望黄昏时的山景和产生的感受。)。
(前六句写尽泰山景色,突出泰山气势,流露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第七八句:总有一天,我一定要攀登到泰山的绝顶,到那时,俯瞰群峰,它们将是多么渺小!(篇末点睛,写由望岳而生的登岳的豪情壮志,也包含了人生的雄心壮志。)。
主题思想:
全诗以“望”字为线,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情景交融,抒发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出蓬勃的朝气。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歌深刻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杜甫本人也被称为“诗圣”。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杜少陵。杜甫的创作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如《望岳》就写于这一时期,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报复。
(二)长安十年时期。公元746年,杜甫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李林甫玩弄骗术,使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长安达十年之久,过着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不幸的遭遇使他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热情奔、乐观坦荡变地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战乱流离时期。由于“安史之乱”,他携家人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四)漂泊西南时期。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两首古诗《望岳》和《春望》。
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望岳》,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把《望岳》读上三遍。指名两位同学朗读,其余学生点评。全体学生齐读。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即泰山,古时认为泰山是五岳之首,为众山所宗。岱宗夫如何,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呢?青指山色,未了指绵延不绝,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这一联是远望泰山所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指大自然,钟是聚集、集中的意思,神秀是神奇秀丽的意思。造化钟神秀是说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都集中在了泰山身上。阴阳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有阳光,故说晓。山北不见阳光,在晓犹昏。“割”字用的极好,是说阳光就像被一把刀切断了一样,突出泰山的遮天蔽日。这一联是近望泰山所见。一二两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层层的云气飘荡在胸前,形容泰山极高。眦指眼角,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写泰山的幽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它不仅是诗人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春望》。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把《望岳》读上三遍。指名两位同学朗读,其余学生点评。全体学生齐读。
明确: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凉。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明确: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爽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呢?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和家人难通音信,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白头”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的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衰老,又多了一层悲哀。
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dd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为杜少陵,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听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全体学生齐读。
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以“我最欣赏这首诗中谈谈你的理解。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字用的好,历来被人称道,试着分析它的妙处。
4.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歌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远望泰山,说泰山横跨齐鲁大地,绵延广阔。
近观泰山雄奇秀丽,巍然耸立的形象。
细看泰山,表现在泰山面前深为之震撼和陶醉的感情。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
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
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通过对《望岳》的学习,想想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人生的启示?
小结:诗人热情的赞美的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顶峰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用这句话来时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勇往直前!
(齐背)。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小结: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体会诗人借物抒发的不同情感,学会意象—意境—诗情的鉴赏方法。
熟练掌握诗歌赏析四步法,学会通过此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介绍基本常识。多媒体展示诗歌赏析四步法:明背景、抓意象、析意境、赏手法。介绍杜甫基本情况,并引述诗的四时期,讲解本诗写作背景。做好笔记,课堂上应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让学生对如何赏析诗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作者的生平等基本情况进行掌握。
二、明词义。讲解重点字词及诗歌的结构。对通假字、“阴、阳”二字等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如“夫”的读音。同时通过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四部分分析诗歌结构,从中体会诗歌艺术特色。对重点字词做好笔记,按照老师的教授步骤,对每一句诗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诗歌内涵,同时对每一句诗进行深刻的分析。
三、抓意象。通过字词的含义教学生如何领会诗歌的意象。如:“青未了”、“钟”、“割”、“生”等字,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用字。欣赏多媒体泰山的画面,在结合字词的讲解,让学生抓住诗歌的意象,解答学生的疑问。字画结合,有助于学生形象的理解这些字词用的精妙之处。
四、析意境多媒体继续播放泰山的画面,并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进入画面中,老师结合第三部分的讲解,深刻分析诗歌的意境,点明本诗歌的思想感情。学生会感觉到热血沸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怀揣远大抱负,这时可以运用“随机点拨,因文入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赏析诗歌。通过运用“随机点拨,因文入理”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和远大抱负的愿想。
远望设问由远衬高雄伟高大。
(虚)。
近望拟人险峻神秀。
(实)。
望岳。
细望对偶反衬神奇力量。
(实)。
愿望想象抒发抱负。
(虚)。
评价原则:
1、及时性,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于及时鼓励;
2、以鼓励为主,多给于正面鼓励;
3、评价要公平、公正。
通过上述两张评价方案,学生可以从老师、小组长等处得到外界的评价,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自我评价,这样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4、感悟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生点评后转到杜甫的《望岳》)。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
“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
(六)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问: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示例: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虚实相生......)。
三、齐背古诗。
四、课堂练习。
2、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3、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4、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是:
5、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6、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7、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8、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
文档为doc格式。
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与。
价值观。
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品味语言,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一、
导入新课。
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的历史,进而介绍杜甫,引入本节教学。
教师深情导入。
学生感受体验。
吸引学生兴趣。
二、了解杜甫及相关知识。
介绍杜甫。
欣赏泰山风光。
教师补充介绍杜甫相关资料。
播放《泰山》相关视频。
学生介绍杜甫。
学生欣赏。
初步了解杜甫,初步感受了解泰山的美。
三、朗读中感知形象美。
朗读课文,感受泰山磅礴的气势。
体会朗读古代诗歌的方法。
教师范读课文。
配乐朗诵。
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听读、自由朗读、指名读相结合。
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四、合作中感受景色美。
自主学习课文内容,相互质疑解答。
教师巡视,点拨指正。教师启发、深入指导。
对学生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力求有独到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赏析中品味语言美。
教师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六、迁移练习。
按要求默写。
1.描写泰山神奇、秀丽、高峻的句子。
2.杜甫在《望岳》中用以表现自己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
3.赏析诗歌相关内容。
教师出示试题内容,适时启发、指正。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小结。
学了这首诗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补充。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八、作业。
必做题:背诵并默写《望岳》。
选做题:
1.将《望岳》改写成一篇写景的散文(100-200)字。
2.搜集杜甫的相关诗句体会其情感。
九、课后反思。
c、理解并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a、重点字词的含义;
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一课时。
朗读法、讨论法。
ppt、道具。
1、“五岳”导入。
2、欣赏泰山景色并描绘泰山。
1、指名简介作者。师补充要点:杜甫人称“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2、背景:应试落第。
1、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1、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2.、速抢答,字词解释。
师:诗题叫《望岳》,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
1、首联“岱宗”两句。
这是什么修辞手法?——设问。
字词解释,梳理大意。
重点:“岱宗”、“夫如何”、“夫”、“齐鲁”、“青”、“未了”。
指导概括并板书:远望青翠苍郁、绵延不绝。
齐读。
2、“造化”两句。
字词:“造化”、“神秀”、“钟”、“阴”、“阳”、“割”。
指导概括并板书: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板书——“近望”
3、“荡胸”两句。
字词:“荡胸”、“决眦”“入”
看ppt图片,演示“决眦入归鸟”。
指导概括并板书:细望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1、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杜甫看了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个愿望。杜甫的愿望是什么?——一览众山小。
2、“会当”两句释义。
3、抒发了杜甫怎样的情感?
讨论后明确: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4、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启示。
1、完成填空: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思想感情。
讨论后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1、字词解释抄2遍。
2、抄写原诗并翻译。
板书:
望岳。
(唐)杜甫----“诗圣”
首联:远望绵延不绝、树木苍翠。
颔联: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颈联:细望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尾联:不畏艰难俯视一切。
1.学习《望岳》这首诗,朗读、背诵这首诗词。
2.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重点:(l)朗读、背诵这首诗词。(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说你对杜甫的了解。
1.作家作品简介。
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的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形象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
2.分组学习,学生合作探究。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有什么值得探究的问题?
3.全班进行交流,学生评析诗句。
4.背诵指导。
四、意境的赏析。
分组写赏析短文,堂上交流。
五、作业。
1.默写这首诗。
2.完成掌握语文的有关练习。
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4、感悟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感悟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词、短语或语句来描绘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生点评后转到杜甫的《望岳》)。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二)朗读诗歌。
1、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齐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三)了解诗的内容。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四)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
小组研讨。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
“岱宗”两句:“远望”(补充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
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
“造化”两句:“近望”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两句:“细望”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面。
“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
(五)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再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
(六)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问: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示例: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虚实相生......)。
2、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3、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4、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是:
5、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6、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7、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8、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
望岳。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与。
价值观。
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
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的历史,进而介绍杜甫,引入本节教学。
教师深情导入。
学生感受体验。
吸引学生兴趣。
二、了解杜甫及相关知识。
介绍杜甫。
欣赏泰山风光。
教师补充介绍杜甫相关资料。
播放《泰山》相关视频。
学生介绍杜甫。
学生欣赏。
初步了解杜甫,初步感受了解泰山的美。
三、朗读中感知形象美。
朗读课文,感受泰山磅礴的气势。
体会朗读古代诗歌的方法。
教师范读课文。
配乐朗诵。
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听读、自由朗读、指名读相结合。
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能力。
四、合作中感受景色美。
自主学习课文内容,相互质疑解答。
教师巡视,点拨指正。教师启发、深入指导。
对学生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力求有独到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赏析中品味语言美。
教师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六:迁移练习。
按要求默写。
1.描写泰山神奇、秀丽、高峻的句子。
2.杜甫在《望岳》中用以表现自己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
3.赏析诗歌相关内容。
教师出示试题内容,适时启发、指正。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小结。
学了这首诗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补充。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八、作业。
必做题:背诵并默写《望岳》。
选做题:1.将《望岳》改写成一篇写景的散文(100-200)字。
2.搜集杜甫的相关诗句体会其情感。
九、课后反思。
b、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a、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a、诗中哲理的理解;。
a、作者生平;。
b、泰山的有关知识;。
c、字音、字形;。
朗读法。
1课时。
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5、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这首诗写得很美,下面我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是因为。”格式说一说。
说得都不错,课后将这首感情背诵。课前,我让同学们找一关于泰山的资料,有没有找到?下面我请同学拿出来读一读。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1、小结: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我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下课。
2、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知识目标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dd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为杜少陵,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2、听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3、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4.全体学生齐读。
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以“我最欣赏这首诗中谈谈你的理解。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字用的好,历来被人称道,试着分析它的妙处。
4.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歌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2).远望泰山,说泰山横跨齐鲁大地,绵延广阔。
近观泰山雄奇秀丽,巍然耸立的形象。
细看泰山,表现在泰山面前深为之震撼和陶醉的感情。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
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
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七)读人生。
通过对《望岳》的学习,想想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人生的启示?
小结:诗人热情的赞美的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顶峰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用这句话来时时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勇往直前!
(八).背诵古诗。(齐背)。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小结: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识。
2、朗读诗歌,了解大意,领略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
3、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4、学会赏析名句,领悟诗歌的哲理。
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赏析名句,领悟哲理。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文学常识:
1、关于作者:
《望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他有“诗圣”之称。他的诗被誉为“史诗”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这是一首咏东岳泰山的诗。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了解“五岳”:东岳泰山(xxxx米),位于山东泰安市。西岳华山(xxxx米),位于陕西华阴县。南岳衡山(xxxx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北岳恒山(xxxx米),位于山西浑源县。中岳嵩山(xxxx米),位于河南登封县。(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
三、朗读诗歌。
初读诗歌,强调字音,把握节奏,明确体裁。
(1)学生自己默读诗歌,教师则强调一些字的读音,如“岱”、“夫”、“了”、“眦”等。
(2)学生划分诗歌停顿的节奏,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总结、评价,最后,再集体朗读诗歌。
四、感知探究。
1、再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句理解,小组内同学间互相交流,掌握诗句的含义。)。
完成后,教师再点名检查、集体点拨自学情况。学生集体复述句义,再读诗歌。
2、细读诗歌,哪些诗句是写景?前六句诗句具体描写了泰山景色的什么特点?
五、背景介绍。
六、品情感,赏名句。
1、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温馨提示:赏析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1、分析内容2、抒发情感3、蕴含哲理4、运用修辞5、炼字角度)。
1)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举目四望所有的山都是那么的矮小。表达了作者希望登上山顶,俯视群山的意愿。
2)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七、拓展延伸。
1、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2、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3、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
4、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5、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附:板书设计。
望岳。
杜甫。
写景:巍峨高大神奇秀丽。
抒情:凌云壮志远大抱负。
《望岳》该课题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单元(第五单元第25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鉴赏诗歌领会诗文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但目前学生只在初一时学过古诗五首,对诗歌朗读、鉴赏的方法还很模糊,鉴赏的能力也不强,因此对于老师来说怎么讲解需要一个完整的教案。
教材分析。
该课题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歌单元(第五单元第25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鉴赏诗歌领会诗文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但目前学生只在初一时学过古诗五首,对诗歌朗读、鉴赏的方法还很模糊,鉴赏的能力也不强,故我把这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充分理解诗歌内容,领略诗人豪情的基础上提高诗歌朗读和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有效沟通,大多数学生只听过但没有亲眼见过泰山,对“一览众山小”的理解很模糊,但学生对泰山好奇心强,就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且现在学生经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该课题学生认知障碍点主要是如何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作者杜甫生平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学会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进而体会诗歌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2、能力目标(过程及方法目标):
通过诗歌赏析——明义——抓意象——析意境四步骤的方法。
理解诗歌,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体会杜甫诗歌中包含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通过欣赏诗歌,让学生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借物抒发的不同情感,学会意象—意境—诗情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诗歌赏析四步法,学会通过此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介绍基本常识。多媒体展示诗歌赏析四步法:明背景、抓意象、析意境、赏手法。介绍杜甫基本情况,并引述诗的四时期,讲解本诗写作背景。做好笔记,课堂上应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让学生对如何赏析诗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作者的生平等基本情况进行掌握。
二、明词义。讲解重点字词及诗歌的结构。对通假字、“阴、阳”二字等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如“夫”的读音。同时通过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四部分分析诗歌结构,从中体会诗歌艺术特色。对重点字词做好笔记,按照老师的教授步骤,对每一句诗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诗歌内涵,同时对每一句诗进行深刻的分析。
三、抓意象。通过字词的含义教学生如何领会诗歌的'意象。如:“青未了”、“钟”、“割”、“生”等字,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用字。欣赏多媒体泰山的画面,在结合字词的讲解,让学生抓住诗歌的意象,解答学生的疑问。字画结合,有助于学生形象的理解这些字词用的精妙之处。
四、析意境多媒体继续播放泰山的画面,并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进入画面中,老师结合第三部分的讲解,深刻分析诗歌的意境,点明本诗歌的思想感情。学生会感觉到热血沸腾,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怀揣远大抱负,这时可以运用“随机点拨,因文入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赏析诗歌。通过运用“随机点拨,因文入理”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和远大抱负的愿想。
【知识延伸】。
久仰泰山大名,自古以壮丽巍峨闻名.大唐这片沃土上的山河,总能激起我心中那股高昂的澎流.今日有幸一览泰山风采,更是按耐不住心中的激情.
一路走来,到齐鲁地区内便望见了泰山的衣角,隐约在前方,碧绿一片,与天际交接处,彷佛交融在一起,分不清你我.素来只闻泰山高大雄伟,如今眼前连亘蜿蜒、青色映城的山脉,让我莫名有种想敞开心怀的冲动.一座山让人感觉高大的时候,不只是登顶之刻,当你在远处眺望它时仍感壮阔,它便真正做到了“高大雄伟”.
路程继续往下走,泰山真的近在眼前了.比想象中的高耸还要甚之,意志不强者必感高不可攀.远望而去它像一个巨人般,坚忍笃定,高大却不单薄,也有稳如巨人的沉稳之心.这种壮丽之美,是其他山河所不能媲美的.似道家深不可测的阴阳八卦,由于地势方位,泰山分为阴阳两面,南面青色如许,北面神秘莫测,加上山中密布的青松绿木,彷佛使人置身一个奇幻美丽、集壮美与秀美于一身的仙境.不得不说,老天也如此偏爱泰山.
不得不停下脚步,仔细聆听鸟语花香的自然之声,但却只能闻其声不见其形.小巧的鸟儿即时从前方飞来,人的视线也很难捕捉到密布树木中它的身影.在泰山面前,一切显得如此渺小.向上仰望,山顶朦胧在云里雾里,高深莫测,却没有引诱人“一步登天”的冲动,反而让你深感沉稳,心胸震荡,认清自己的轻浮渺小,懂得需要脚踏实地地接受考验.我只有在此感慨,在此敞开心怀.再优美的句子也描绘不出与泰山交心时震撼纯朴的感受.
他不禁激动起来,从包中拿出纸笔,提笔写下《望岳》。随后,他大声喊道:“我今后不仅要远望与你,我还要从你的绝峰上俯视大地,俯视一切的一切。我渴望着与你再次见面,渴望攀上人生绝顶,实现我的目标。这是我的使命!”
大道上,行人中穿梭着两个人,其中一人眼放豪光,眉宇间透露出几丝不俗的气势。他大笑了几声,又踏上了他的征途。
【导语】本站的会员“小2”为你整理了“望岳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识。
2、朗读诗歌,了解大意,领略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
3、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4、学会赏析名句,领悟诗歌的哲理。
【重点、难点】。
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赏析名句,领悟哲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文学常识:
1、关于作者:
《望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他有“诗圣”之称。他的诗被誉为“史诗”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这是一首咏东岳泰山的诗。
2、了解“五岳”: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县。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北岳恒山(20xx米),位于山西浑源县。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县。(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
三、
朗读诗歌。
初读诗歌,强调字音,把握节奏,明确体裁。
(1)学生自己默读诗歌,教师则强调一些字的读音,如“岱”、“夫”、“了”、“眦”等。
(2)学生划分诗歌停顿的节奏,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
总结。
评价,最后,再集体朗读诗歌。
四、感知探究。
1、再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逐句理解,小组内同学间互相交流,掌握诗句的`含义。)。
完成后,教师再点名检查、集体点拨自学情况。学生集体复述句义,再读诗歌。
2、细读诗歌,哪些诗句是写景?前六句诗句具体描写了泰山景色的什么特点?
五、背景介绍。
六、品情感,赏名句。
1、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温馨提示:赏析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1、分析内容2、抒发情感3、蕴含哲理4、运用修辞5、炼字角度)。
1)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举目四望所有的山都是那么的矮小。表达了作者希望登上山顶,俯视群山的意愿。
2)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七、拓展延伸。
1、总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伟高大的山势的句子是:
2、描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3、诗人细望泰山而时间之久,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诗句是(表现诗人欣赏泰山而入神的句子):
4、充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5、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
杜甫《望岳》赏析-杜甫。